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材(精选9篇)
1.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篇一
关键词:英语专业,听力教材,设计要素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交流技能当中, 听是最基本也是最常使用的技能之一。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 我国的英语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 但对于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尚显不足, 对英语听力的语言接收处理过程的研究很匮乏, 很明显, 这阻碍了英语教师的听力教学工作。多媒体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我国高等院校大多将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实现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这改变了过去英语教学, 尤其是听力教学受时间和环境条件制约的状况, 英语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利润各种网络资源, 使教学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来说,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和基础, 是学生学习的信息来源,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英语教材的研发日新月异, 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才能设计适合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听力课堂的听力教材, 以及听力教材的设计要素。
一、英语专业听力教材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 运用系统论方法的基本原理来分析,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从整体的角度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国际上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CDT) 和教学处理理论 (ITT)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瑞格卢斯等人的精细加工理论 (ET) 等。其中,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为核心,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即学习的条件。加涅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外部刺激———接收器———感觉登记———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反应发生器———反应器———外部环境。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它们可以是直接用于教学过程, 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
(二) 听力策略的可教性理论
策略指导的基本理念都是基于这样的假设而提出的:策略指导可以教语言习得者使用更多有效的策略, 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更好的语言技能。这个假设在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得到印证并广泛流传, 上个世纪末Thompson和Rubin在这一领域内进行了一项时间久、范围广的实验, 他们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策略指导确实能提升语言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水平。Macintyre和Noels (1996) 探讨论述了“社会心理模式”下策略的使用和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考试变量因素, 他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考查策略使用的频率、效度和学生的心理因素, 深层次挖掘这些因素与Gardener的综合动机模式 (integrative motivation) 的联系, 他们的研究发现教师需要调整自身关于策略运用的理念, 单纯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策略是不够的, 必须教会学生自己熟悉策略运用, 并且知道何时使用何种策略, 坚信策略的使用是行之有效的。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由于语言习得者学习方式、动机、态度和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差别, 策略不是放之天下而皆准的, 某些策略可能在某些条件下仅对特定群体适合。而且语言初学者往往主要依赖背景知识习得, 较少使用其他策略;中级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习得经验、策略加深自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不使用背景知识, 只是他们能够将已知的背景知识与新获得的语言知识相结合, 不仅仅依赖背景知识。因此, 通过前面的对比,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对于策略指导。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策略的指导者要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 对语言学习水平和基础不同的语言习得者一定要教授和实施不同的策略指导,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英语听力教学, 而且为我们编写英语教材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理念。
(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任何一种学习都是主动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而是必须对别人给予的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再加工。建构主义的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得知识的量取决于其自身建构知识的能力,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意义只有帮助和促进。在学习情境上,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十分重要, 学习本身是对真实情境的一种体验,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才能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并重组原有的知识框架结构。建构主义的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 并且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影响。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准备不同种类的教学媒体资料, 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 达到自己最终的学习目标, 这与外语学习的策略指导理念是相辅相成的。
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
在我国三四十年来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听说一直是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很多同学看得懂文字, 但说不出来, 也听不明白, 因此, 无论是公共英语听力教学还是专业英语听力教学, 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问题, 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进入21世纪, 听力策略研究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许多研究者开始建议或尝试将听力策略融入课堂教学中 (如王宇, 2000;周启加, 2000;文秋芳, 王立非, 2004;陈晓茹, 吴少跃, 2007等) 。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学习者进行听力策略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不同听力水平的学习者应该学会训练符合自身的听力策略和培养自主学习的态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 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 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 一些实验结果并不理想。
目前, 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材多种多样, 但很多教材都是以应试的内容为主, 低年级的英语专业听力教材中, 很多都出现大段的新闻听力内容, 内容没有梯度性, 学生很难进入听力学习状态。在听力题目的练习形式上, 目前大多数的听力教材练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是非题、填空题、改错题、听写题等类型。在练习的编写和安排上, 无论是教材编写者还是英语听力教师, 都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听力内容, 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完成由简入难的练习。
三、英语专业听力教材的设计要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一味追求成绩, 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在听力课上的最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听英语的兴趣, 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 使英语听力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并且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活动。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 听力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喜欢听哪些方面的内容, 了解学生的兴趣, 才能安排好课堂教学, 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目的。
因此, 听力教材在设计的初期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听力教学结合起来, 充分使用网络多媒体资源, 扩展听力材料内容, 通过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听力学习材料让学生劳逸结合, 达到理想的听力效果。对于听力教材, 笔者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笔记, 比较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 即《英语初级听力》, 结合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反馈, 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听力教材应从听力材料的选择、背景知识介绍、练习题型的编写、听力内容的体裁等多方面合理设置,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英语专业听力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收听、收看新闻的习惯及准确捕捉新闻信息的技能, 新闻的内容一直在变, 但是一些相似题材的新闻事件, 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 使听力学习者可以从中找出规律。研究表明, 相同类型的新闻题材中除时间、地点和人物有变动外, 大致的语言框架都是基本相似的。在编写教材中选取听力资料时, 如果我们能够选好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 就能对学生的听力学习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 教材编写者在录音资料的选择中, 就需要有全局观, 理清主次, 加强理性指导, 让学生从篇幅有限但质量较高的不同类型新闻材料中归纳一些共性, 依靠这些知识技能逐步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应对新的新闻课题的能力。
我国英语专业听力教材的资料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外国电台电视台的新闻广播节目, 教育部颁布的外语教学大纲对听懂所学语言国家广播新闻的技能作了明确规定。在《英语初级听力》中, 新闻涵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个大的类型:首先, 该教材中有较多对文体精英的访问, 或以对话形式出现, 或以陈述介绍的形式出现,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听力内容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听力内容还有代沟问题, 是年轻人关心和感受深刻的话题, 语境的熟悉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听力的内容。其次, 教材中涉猎较多的是双边贸易会谈、女权主义斗争, 国际关系、联合国事务、各国政要动向等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内容。这一领域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 是优秀听力教材声像资料中必须选取的一个大项。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典型性, 与大型英语考试的形式比较一致, 学生在听取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无论新闻中提到的事件是多少年前, 人物与现在不同, 都不会影响这一类新闻的规律性。对于这一类别的新闻内容, 学生更多的是从中学习到大致的语言框架, 常用的词语和句型, 以及典型的使用场合, 找出其中的规律, 更有利于举一反三地收听现实生活中实效性更强的新闻内容。当然, 新闻的成文年代如果比较接近学生所处时代, 对于人物名称、新闻内容, 学生就会感到更熟悉, 这就要求听力的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在寻找规律性强的听力材料之余, 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
当然, 在《英语初级听力》中, 听力的新闻内容还包括英美国家的民众示威活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警务状况等, 对于这一类新闻内容的选取, 由于此类题材本身的特点, 其播音和对话的速度都比较快, 大部分同学在接收这方面听力信息的时候都显得力不从心, 属于听力内容中难度比较大的部分。当然, 这当中娱乐性相对较强的几个段落和对话, 学生听起来觉得不枯燥, 相对会取得较好的听力效果, 这是值得听力教学工作者和未来的听力教材编写者借鉴和吸收的。
新的时代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除了满足社会对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的需求以外, 还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这样的人才需要将外语和其他文科、理科甚至工科的相关领域, 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等结合在一起。《大纲》提出, 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拓展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人文、社会与自然学科知识包罗万象, 主要涉及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法律、文学、艺术、心理、家庭、婚姻、友情、环保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知识。
以上这些教学需求和目标决定了在英语专业听力教程的内容设计上, 听力教师和听力教材编写者不仅要注重对听的方法技巧的培养, 更要把新闻听力内容当做学习语言及文化背景知识的来源之一。英语听力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应该在听力课程的新闻材料中对新闻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例如西方国家名称、主要英语国家的著名城市名称、世界级新闻人物等) 及此类新闻中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作必要注释, 辅以音标,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读音,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 而且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 将听说结合起来。对于一些国内外著名的人物, 如各国总理、首相、总统等国家领导人应提供主要生平简历介绍, 将英语的听和读结合起来, 最终达到双赢的学习效果, 实现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著.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程晓堂编著.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范印哲编著.教材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乔爱玲.从外语教材编写的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评估教材.山东外语教学, 2002 (3) .
[5]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山东外语教学, 2004 (6) :3-4.
[6]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外语界, 2002 (1) :17-21.
[7]王海啸.为“练习”设计练习.外语界, 1998 (4) .
[8]赵勇, 郑树棠.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外语教学, 2006, Vol27 (3) .
[9]程京艳.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外语界, 2009.
[10]任素贞.策略教学法与外语听力教学.外语界, 2003.
[11]华维芬.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学习任务设计要素解析.外语教学, 2012.5.
2.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篇二
关键词:英语专业;模糊层次分析法;教材选用;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030-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08
教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可理解为“教学用的材料”,即所谓“‘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娄新红,2006: 18-191)”;狭义的教材即教学用的课本,本文所指教材即是这个含义。目前,各个高等院校都能够自主选用教材,这既实现了教材选用的针对性,又使得教材使用方有了更多的权利,便于他们从难度、层次等各方面权衡和把握,选择适合自己学科专业的教材。但是,自主选择教材也是存在隐患的,比如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可能导致教学的不规范性、不连续性,甚至降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选择合适的教材也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调查和论证。当然,关于选用教材,教育部门很早就有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比如2001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提出“编”、“选”并重,要大力推动高质量教材的选用,各高校要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教材选用管理制度,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基于教育部等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意见或制度,各个高校也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的教材选用的规定或制度,这些都为教材选用提供了依据和支持,而要建立这些依据、支持,教材选用的评价工作必不可少。
1. 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仍是在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导下制订实施的。相应的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类课程: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选课、选修课,具体课程大约17~20门,包括: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语法、写作、翻译、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论文写作、英美概况、教学法、语言学、词汇学、商务英语、外贸函电、文学赏析等。这种课程设置力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其设置依据包含了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客观地说是较为科学的。但很多学者批评这种课程设置“过于死板,培养规格单一,缺乏特色,没有能够赋予学生充足的选课空间”;“既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面的扩展,又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多种应用方向类课程的需求”(尹根德,2008: 93-94)。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批评的声音,一方面是理论见解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培养结果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没有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反推课程设置有问题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课程体系没有大的变革之前,如何才能提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素质和能力呢?显然,上好已设置的课程,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而要上好这些课程,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无疑至关重要(方红峰,2003: 19-24)。对于一门课程,要选到好的教材,对教材进行中肯和准确的评价必不可少,为此下一部分将对评价方法展开探讨。
2. 教材选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评价方法选择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系统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层次分析法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为这类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但在复杂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往往很多,而且因素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在这种情况下,纯粹用层次分析法时,需要将评判因素集合按照某种属性分成几类,先对某层各类因素分别进行单排序,然后再对该层所有因素进行总体评判,即总排序,进而最后方案层的总排序。显然,评价指标很多时,不仅方案层的单排序很麻烦,方案层的总排序就更麻烦,因此我们考虑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最底层的指标层总排序后,通过计算各个方案对应的隶属矩阵计算各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最终实现各个方案的比选和排序(汪应洛,2009)。
我们不妨将这种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称为模糊层次分析法。显然,这种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体是层次分析法,即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各方案关于总目标的权重。事实上,如果问题太过复杂,划分的层次太多,指标太多,我们甚至可以对多个层的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实现该层的总排序。当然,这种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也有缺陷,比如当系统方案很多时,或者系统评价指标不多时,便有可能导致该方法复杂度上升,此时使用该方法需慎重。总体来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则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分析原理和系统评价层次结构的兼具“模糊性”和“层次结构”的系统评价方法。
2.2 指标体系设计
3.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篇三
本文出自:暖通论坛作者: 诺亚方舟发表于: 2009-7-16 10:16 阅读:4052次教材, 高等, 汇总
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
《传热学》
《流体力学》
《工程热力学》
第三版
第四版
《供热工程》
《安装技术》
《制冷与热泵》
《自动控制原理》(李友善)
《工业通风》第三版教材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五版教材
《泵与风机》
《暖通工程施工技术》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五版)
《燃气燃烧与应用》(高等教育试用教材第三版)
《制冷与空调专业英语》
《暖通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环境学》视频教程(下载)——清华大学清朱颖心教授制作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高等教材
《燃气输配》高等教材
《流体输配管网》高等教材
《建筑工程预算》高等教材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高等教材
《建筑电气》(第二版)高等教材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高等教材
《建筑设备自动化》高等教材
《空气调节》(清华薛殿华版)高等教材
《空气调节》(赵荣义)第三版高等教材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二版)高等教材
《暖通空调》高等教材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高等教材
《制冷原理及设备》高等教材
《工程经济学》(郑伯坤)高等教材
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热过程》高等教材
4.专业英语 工程力学 篇四
gasis represented as an assemblage of subdivisions called finite elements.these elements areconsidered to be interconnected at specified joints which are called nodes or nodal points.the nodes usually lie on the element boundaries where adjacent elements are considered to be connected.在有限元方法中,本来连续体物质像固体液体气体被看做是一个划分后有限单元的集合。这些单元被认为是在指定的关节是相互联系的,这些关节被称为节点。这些节点通常附着在与附近单元相联系的边界上
2.With the program registered in some information support, and the data and proper control
commands added, the program is ready to be tested by submitting it for processing.At the beginning, the program will include some errors that may be syntax errors and logic errors.Syntax errors appears because some of the rules of the language are violated.Normally these can be easily detected and corrected.Logic errors correspond to the case that a syntax error-free program is submitted for execution, but it does not produce the desired results.随着程序的编写在信息的支持下,数据和合适的控制命令的增加,这个程序快速的被测试,通过提交它给过程。在开始时,这个程序会包含一些错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语法错误出现,是因为一些语言规则被违反。通常这些能容易被发觉和改正。逻辑错误相应的原因,是一个语法自由错误程序被提交执行,但是它没有产生想要的结果。
3.This large discrepancy was explained by the proposal of Griffith that glassy materials
contained cracklike defects which are as stress raisers.Griffith argued that for the case of uniaxial tensile loading of a material containing a crack in th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tensile axis, the crack would begin to grow and cause ultimate failure at stresses below the theoretical strength.这个大的差异被Griffith的提议解释,这个提议是玻璃质材料存在易碎的缺陷即应力集中。Griffith认为,例如单轴拉力荷载作用一个物体上,附体在垂直于拉力轴线的平面上有裂纹,裂纹将开始增在,在理论强度应力下导致最终的破坏
4.In recent years, high-strength alloy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Because
fabrication methods are often imperfect, many structures made from these materials contain cracklike defects.As a consequence of this, fracture prior to plastic yield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familiar mode of failure.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designs based solely on resistance to plastic deformation are often inadequate when high-strength materials are used.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for many applications to have a theory for metals which can either predict the breaking loads for structures containing flaws or cracks of known geometry, or predict the maximum tolerable flaw size for a given load.The subject of relating the fracture strength of a part to the size of the flaws it contains is called fracture mechanics.在最近几年,高强度合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因为制作方法常常不完美。许多用这些材料做成的结构存在易碎的缺点。这个导致的后果就是,断裂提前于屈服的破坏模式变得越来越平凡。在这些情况下,建立在完全抵抗塑性变形的基础上设计,在使用高强度合金时,常常不适当。因此,一个应用对于能够预测有裂纹和几何缺陷的结构的破坏,或是预测在一个荷载作用下,最大允许裂纹尺寸的理论就很重要。这个关于断裂强度和相应的断裂尺寸的学科被称为断裂力学
5.If the strain in the sample were to be strictly uniaxial, the holes would tend to elongate in
the tension direction and become smaller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This would result in
long stringlike holes which would have little detrimental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the body.如果例子中的应变是严格的单轴应变,这些洞会趋向于拉伸沿着拉力方向,在横向上变小。这会产生长线型的洞,这些洞对物体的强度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6.Civil engineering is claimed to be the art of directing the great sources of power in nature for
the use and convenience of man.The part played by civil engineers in pioneering work and in developing wide areas of the world has been and continues to be enormous.Civil engineers must make use of many different branches of knowledge including mathematics, theory of structures, hydraulics, soil mechanics, surveying, hydrology, geology and economics.建筑工程被称作竖起来的艺术,力量的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使用和舒适。发挥工程师在创业和在世界的发展中的广大地区扮演着并将继续充当重要的角色,土木工程师一定使用许多不同的学科,包括数学,结构理论,水力学,土力学,测量,水文,地质学和经济学
7.In a world tha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rdependent, there is an ever-increasing need
5.工程专业英语课文翻译 篇五
合同规定,影响现金流量,的承建商必须认识到,实现对某一特定项目的现金流量,将取决于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合同的约定。的时间收到的收入,这是尤其如此,因此,它是重要的合同文件进行仔细检查,以充分了解合约条款将影响现金流的项目。考虑几乎在每一个项目上的一些项目将被讨论。付款时间表:该类型的合同规定的付款时间表的一般性质。单价合同,投标本身的各种收费项目中列举。收费项目的列表给出了一个清晰的信息需要进行一个现金流analysis.Of的特别兴趣项目,具体包括收费项目或明确排除的薪酬项目。对于exrample,动员可以是一个大的成本项目的承包商,在项目的早期发生。一个人可以许可动员的薪酬项目,仅仅是为了防止承包商承担一个大的负现金流,在项目的早期,有些业主支付的动员与等量的规定,被分配到复员。有些业主sirrtply不支付动员,声称不提高项目本身的价值仅仅存在几件装备或一些临时建筑物。其他项目,并不总是要在合同中的项目包括的模板,scaffoldinig,和支撑。这些物品可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付项目,但不这样做,对自己带来任何价值的项目。例如,如果模板拆除混凝土浇筑前,没有任何价值被添加到项目中。承包商会,当然,必须支付这些项目。为了报销,承办商必须简单地分配这些成本在一些时尚的其他收费项目。的分布可能是“一刀切”的费用可转移到一定的工资项目,可能会产生更有利的承包商的现金流。这种分配的成本必须小心。
6.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篇六
1 明确教材服务的对象和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 任何一种书籍都有其服务的对象, 翻译教材也不例外。根据翻译教学服务的对象不同, 以及翻译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差异, 翻译教材的内容在设置和编排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同的教学培养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服务对象应该选用不同的翻译教材。因此, 任何一本翻译教材的编写者首先都要对教材服务对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 然后才能动笔编写, 只有这样翻译教材才会起到名副其实的作用。
目前, 国内市面上的翻译教材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例如, 有综合性基础翻译教材, 以适应高职高专、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专业以及大学翻译专业等不同人群的需求;还有实用型翻译教材, 其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特定领域的专业人群, 如科技英语翻译教材、法律英语翻译教材、医学英语翻译教材等等。总而言之, 翻译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不同和外语能力水平不同必然导致翻译教材在设计和编排上的差异, 因此, 翻译教材要因人而异、物为所用。
针对翻译学习者的层次水平不同, 陶友兰曾指出了三种设计翻译教材的途径, 分别是语言导向、技能导向和翻译能力导向。其中, 基于语言导向的翻译教材主要适用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和翻译初学者;基于翻译能力导向的翻译教材主要针对于翻译系或翻译专业的学生。那么, 基于技能导向的翻译教材则主要是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而设计。设计此类翻译教材主要考虑以下要素:一是在呈现翻译技能时伴随有理论支撑。通常情况下, 翻译教材在介绍翻译技能、技巧之后便开始举例说明, 学习者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二是应在不同层面上阐述语用技能, 如选择翻译、编译、缩略翻译等。三是培养翻译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1]
目前, 国内各个高校使用的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内容千差万别, 难易程度不一, 质量也实在令人担忧。教材设计缺乏理论指导, 编者多凭借自己的主观爱好编写。事实上,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的编写者可以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中的翻译能力培养目标, 以及《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的精神, 用一定的设计理论加以支撑。编写者在动笔编写翻译教材之前, 一定要对翻译教材的受用群体进行清晰的认识, 如他们现有的外语能力和水平如何, 还要对这些服务对象最终所要达到的翻译能力培养目标有足够了解, 以便准确定位翻译教材的适用群体和培养目标, 从而更有针对性的编写翻译教材。
综上所述, 虽然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材的编纂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但是确定教材服务的对象以及这些对象最终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仍然是翻译教材编写最基本的前提。针对翻译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和学习目的的不同, 翻译教材应该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编排和设计。
2 合理布局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与翻译实践练习
目前, 国内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材大多是综合性基础翻译教材。这些翻译教材大多都介绍了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 但是对翻译理论的介绍却少之又少。笔者对北京10所高校的近300名师生做了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43%的教师也认为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讲授翻译理论是可有可无的。究竟翻译理论是不是翻译教材中可有可无的组成部分呢?笔者在跟一些翻译学方面的专家教授接触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学者认为, 翻译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翻译技巧讲解和翻译实践练习应占翻译教材内容的70~80%, 而翻译理论占20~30%为宜。
罗进德认为, 倒不一定在教材里拿出许多篇幅来讲理论, 但是, 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应该有一个坚实可信的理论基础, 或者说是让这样一个理论体系做后盾, 借经济学的术语来说, 就是让这样一个理论体系像一只“无形的手”, 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幕后操纵[2]。其实, 从广义上来讲, 翻译技巧的研究属于应用翻译理论的范畴, 是应用翻译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翻译的应用理论又与翻译纯理论一道共同构筑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全部。
针对国内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模式, 很多学者认为一本理想的翻译教科书应该将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与翻译实践相融合[3]。通过翻译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理论基本问题的认识, 通过翻译技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辅之以翻译实践练习,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正如范守义先生所说:“编纂可以兼顾理论和技巧的教程是不容易的事情。这类教程要考虑到理论要点的涵盖面、翻译技巧的周全性, 以及翻译练习片段的相关性, 并要顾及到可操作性。”这样一来, 翻译教材的大致框架应该是:首先重点介绍部分翻译理论的内容, 如翻译标准、翻译任务、翻译过程等等;其次是翻译的基本技巧, 从词汇层面开始 (如词性转换法、增词法、减词法、重复法、正反—反正表达法等) , 再到句子层面 (如分句法、合句法、被动语法的翻译、名词从句的翻译、定语从句的翻译等) , 最后是篇章层面 (如句序调整、关联词的处理等) ;而在整本书的各个章节中都配有各种翻译练习材料, 以便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
编写新的翻译教材所应遵循的原则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理想的翻译教材虽然应该包含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与翻译实践这三个部分, 但是如何将这三个部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妨尝试以下方法:一是在单独介绍某翻译理论时, 附加一两个实例加以阐释;二是可以在教材各章节开篇部分提供能够体现相关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译例, 进而引申出该理论或技巧, 再配以更多的同类译例, 即通过先归纳后演绎的方法描述和解构翻译整个过程;三是一些理论可以被巧妙地揉进教学内容之中, 使学习者不知不觉的进入理论学习。
譬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解“翻译标准”这一课时, 将翻译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 用实例来阐释翻译理论的内容。当讲到“内容忠实”与“形式对等”的辩证关系时, 笔者举了以下两个例子:
【例…1】And…the…shell…burst…into…a…million…new…copies.
[译文1]…炮弹一爆炸, 变成了几百万份的新拷贝。
[译文2]…炮弹炸成了无数碎片。
【例…2】What…is…done…by…night…appears…by…day.
[译文1]…夜晚做的事白天就看见了。
[译文2]…要想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
这两个例子的译文1都是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的, 没能正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不能算是忠实于原文。而译文2挖掘出了原文深层次上的意义, 虽然未能达成形式上的一致, 但却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等值。
由此可见, 翻译教材必须要兼顾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翻译实践练习这三个方面。在介绍翻译理论时, 为了避免晦涩难懂, 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来表达, 切忌一味堆砌专业术语。教师可以通过翻译实践练习来引出翻译理论, 结合实践来谈理论, 做到有理有据。
3 恰当选择译例材料
鉴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后, 除了会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进行研究或教学工作, 多半是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掌握纯粹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等等。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要求。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翻译教材在译例选编上又该怎样设计和调整呢?
根据对国内十几种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材进行研究, 笔者发现:这些教材在译例选编方面大多数还是以文学作品为主, 而对其他专业领域的文章却涉及较少。鉴于笔者曾在北京元培翻译公司考察过一年, 对翻译市场的主要翻译类型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目前, 翻译市场对文学翻译的需求量较少, 客户委托的翻译材料主要有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经贸合同、招商说明、财政报告、法律文件、会议资料、广告宣传、房产证明、出国证明等等。因此, 面对翻译市场的空前繁荣, 面对社会的基本需求, 翻译教材的译例选择必须从传统文学作品的牢笼中跳出来, 应该尽量扩充译例选取的范围, 把商贸、经济、科技、政治、外交、新闻、法律、旅游、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新鲜实用内容都包括进去。
理所当然, 一本涵盖了商贸、经济、科技、政治、外交、新闻、法律、旅游、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内容的综合性基础翻译教材是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讲解的深入透彻、详细具体的, 只能让学生对这些领域有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更深的造诣, 或打算将来在该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就必须阅读一些专业的实用型翻译教材, 如科技英语翻译教材、法律英语翻译教材、医学英语翻译教材等。这类教材针对某一特定领域, 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与时俱进是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质。因此, 翻译教材应该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的现实, 译例选择应该体现出时代性和典型性。对于这一点, 教材编写者就不能单一的选取政治题材、著名人物的语录或文学名著, 还要充分借助和利用最新的国内外报刊杂志、商业信函、公开演讲、政府公文以及网络资源, 以便搜索最适当的译例。翻译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有助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适应能力, 使其具备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能, 更好的适应日后的实际工作。
然而, 一方面我们迫切需要能够紧扣时代脉搏、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优秀翻译教材;另一方面, 我们又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从教材编写到出版问世, 社会各方面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 有专家指出:翻译教材中的主要译例也应保持相对稳定, 适当补充新鲜素材。一本定期修订和增补的翻译教材才能够真正的适应翻译教学。
4 结论
翻译教材, 作为一种教学资源, 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指导, 做到与时俱进, 体现出时代特征。编写新时代的翻译教材, 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因为它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翻译教材要聆听当今社会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呼唤, 推陈出新、更新理念, 选用最符合现今社会发展趋势的译例练习。符合时代要求的翻译教材, 其内容板块必须具有全面性、体统性, 做到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翻译实践练习的合理布局, 突出典型性、时代性、实践性特征。
摘要:目前,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材的编纂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但是确定教材服务的对象以及这些对象最终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仍然是翻译教材编写最基本的前提。任何一本翻译教材的编写者首先都要对教材服务对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翻译教材还应该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的现实, 译例选择应该体现出时代性和典型性。
关键词:翻译教材,教学,本科,英语专业
参考文献
[1]严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286-287
[2]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 (1949-1998)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40
[3]文军.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7
7.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篇七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意义
环艺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专业。其专业英语课程则是专业知识与语言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上多采用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相交融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能用一门外语并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复合型人才。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教材中含有教学目的、对象、内容、方法与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教材的设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环艺设计专业英语作为一门新生的课程,教材的编制及其内容、形式及应用对象的探讨与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是完成教学的基础。
二、现行教材编制及选用状况
目前我国专业英语的教材编制仍处在起步阶段。教材缺乏统一性、权威性与需求的多样性、发展性。教材的编写所依据的理论、教材设计目标与大纲的一致性,语言教材中语料的地道真实性,课文编排、练习设计的合理可用性,教材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方面的实际效能,乃至教材的教养功能等方面都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的编著和选用有如下特点:
1.缺乏完全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教材。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往往受制于外国语教学内在规律的共性,教师往往会沿用一套一成不变的教材,固守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于专业已达到的水平。目前设计类专业英语教材主要有:建筑专业英语,艺术设计专业英语,广告设计专业英语,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室内设计专业英语等。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而对于新兴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英语,缺乏既能达到专业的共性要求,也能发挥应用的个性特色的权威教材。因此,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与编制时,往往采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专业英语教材,或采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由于没有比较权威的核心教材,教师教学困难较大,加之知识更新的加快更使得教材内容陈旧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
2.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有其特殊性,一般多为任课教师自由指定使用课本或选用资料。由于目前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没有较为权威教材,同一院(系)同一专业的不同班级因任课教师不同,其使用的教材也会各异。教学上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英语的系统教学。
据调查目前教材使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科技英语式教材,编者多为英语专业教育人员,其专业背景决定了该类教材侧重于语言教学。内容以阅读和语法规则以及科技英语翻译技巧方面的知识为主。此类教材遵循语言教学方法的同时,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点的介绍,并且在整本书中文章的选择和编排架构等方面也存在缺乏专业系统性和覆盖面等问题。
英文版专业课教材或专著。通常这类教材专业性强,难以覆盖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各个领域。由于原版教材,在语言上的难度大大超出学生已有英语水平,并缺少常规英文教材所配套的中英文注解、词汇解释及习题等。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度大大降低。
3.教材内容应用性弱,形式单一。这些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往往限定于工程技术或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其编排结构形式通常以理论性与赏析性文章为主,通过单一的阅读及语法、词汇练习和英汉互译等传统方式来进行英语的学习,而缺少对于专业词汇与句型在设计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训练,从而体现不出语言教学的实践性与交际性。
据悉,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仍为印刷方式的书本教材,因而教材形式比较单一,且缺乏配套多媒体教材,给专业英语多媒体教学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数码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的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一的纸制课本已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三、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构想
1.教材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同时更要体现个性特点。英语学习作为语言教学与认知活动,有其内在规律的共性,但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条件来看,存在横向与纵向的差异。所以,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学通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学科体系的共性要求:系统的外语知识,扎实的语言技能;学科应用的个性特点:设计学科范围内专业各异的具体要求;学科具有实效发展性:设计作品、理念与技术更新快。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的受用对象主要为环艺设计专业学生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等。因其专业特殊性,应避免使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通用教材。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编制时其内容力求涵盖本专业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如小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以及经济与管理等。同时,专业知识难度应适中,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宜选用最新的文章,从而保证设计思潮与技术的前沿性。以便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及时了解国外最新专业设计理念与技术革新动向。这种理论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教材,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而且有助于设计理念的更新。
2.注重整体架构合理性,注重专业应用性与技术性。在注重教材全面性的同时,各个设计领域文章所占比例力求合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多以室内外环境设计为教学核心,因而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文章应占教材内容的绝大部分。同时,理论性赏析性文章与技术性应用性文章的比例也应合理分配。在技术性文章中,可安排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材料及构件词汇,各种图纸等。通过对设计操作的接触,能拉近学生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为在今后工作中运用英语作为工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五种英语能力的协调培养。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的要求,专业英语作为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要求领会式掌握1000-1500个本专业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能顺利阅读有关专业的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其他参考资料。能听懂与本专业有关、内容比较熟悉的英语讲课、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能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一般性会话,经过准备,能就与本专业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作简短的报告。能在阅读有关专业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写提纲,写论文摘要和论文简介等,借助词典将有关专业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将内容熟悉的有关专业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概括来说,即在专业方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都应协调发展,因而在教材中根据环艺设计专业学生英语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安排配套的课后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4.编排形式上注重图形与文字并行。教材的版面在编排形式上应该注重图文并茂。事实证明,用图形等表达思维是可行的,图形表达法具有直观性、易懂性、趣味性等特点。使人脑“图像连篇”,情感体验丰富,发挥激活大脑等作用。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使学生在学习中利用“图示”等方法记忆知识、分析习题、创新探索,使言语表达的思想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
在环艺设计的专业英语教材编制方面,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进行文化交融时,图示学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图示与文字结合,以图示意,避开了由于(音、义)语言、地域、民族等不同引起的沟通困难。此外设计类专业学生往往图形思维能力甚于语言文字,文章核心内容的图解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理解力。
5.配套教材的多媒体教学数据库。除了纸制教材以外,配套的多媒体教材使学习便捷、灵活,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并将一些抽象的、难以言表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数据主要包括课文文本、配套录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种教案模板、教学试题库,包括各种类型的练习与试题。
多媒体教材充分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多媒体学习在视、听、写等几方面同时刺激学生大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知识记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小结
经过上述对环艺设计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初步探讨,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开发是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该课程是培养适应国际艺术交流的设计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材缺乏,教师教材选用随意性较大,多使用艺术设计通用教材或原版书籍,难以保证教学系统性、专业性与全面性。教材本身的缺陷给专业英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环艺设计专业英语教材迫切需要大力革新。要建设出一本高质量专业英语教材,需要在其专业性、时效性、应用性、图形化以及电子数据化等方面加强改革,并要保证整本书架构合理,理论与技术并重,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教材的效率及学习效果。
8.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简历 篇八
**
Zhou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of *** University,Nanjing(123456)Address: No.1 Xikang Road Nanjing E-mail:Mobile: +86-***-****-****
A related professional job(Environment Engineering)in your company.Can from the grass-roots work to start, hard work, and actively practice, improve and enrich technical and social experience. Sep , 2012June, 2012***University of Environment for Bachelor’s degree Majoring
i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10 as an intern in the Wang Tong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
2010 June ,in the Jie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Ltd.work as a salesman. 2011, Have internship experiences in *** solid waste treatment center, China Resources
Snow Breweries in **, and so on. Good command of both written English(CET Band 6)and fluent spoken ,fluent and
proficient communication in both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So can adapt quickly to work in a Sino-American joint venture. Sound knowledge with software such as Windows, Office Software, PhotoShop, CAD,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 language , master in the internet, etc. Received a full range of university-based education by good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ability,have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various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ts governance, strong ability in field practice and research analysis, Get the thesis first prize in University. In university acted as reporter and proofreader of the College publication.All the work can be
done very cautious.
9.土木工程专业英语2 篇九
A Typical City Sewer System: Washington D.C.Modern urban sewage treatment can best be described by reference to a specific city.The Washington D.C.system has many aspects typical of any large modern city, though its early history is not representative of many others.The town’s first bathtubs were installed in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Capitol, for the members of Congress in the 1840s;in 1850 the U.S.Congress authorized the Corps of the Engineers of the U.S.Army to develop a city-wide water supply from the Potomac River.At this point Washington caught up with New York, London, and Paris, which were also encountering the problem of disposing of used water along with wastes.Washington’s solution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other cities;the existing system of culverts and drains, built for street drainage only, was extended and developed into a sewer system for the disposal of domestic waste water from residence , government offices, and businesses.The system followed the drainage pattern of the city street network and in general made a system of pipes with a sewer available to each private property.At the same time, again in common with other cities, streets drains wee built to empty into the nearest surface watercourse without any thought of degrad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This wa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an engineering study and report(1890)recommended that all extensions of the sewer system separate storm runoff from domestic waste water.With continued growth of the city,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constructed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0thcentury a series of intercepting sewers and a pumping station to lift the domestic waste water into an outfall line for discharge into the Potomac River south of the city.At the same time, pumping facilities were installed for the lifting of storm water drainage directly into the nearly Anacostia River.It was impossible to keep domestic and storm flow completely separate, but practical separation was attempted.With he accelerated growth of the 1920s , concern over pollution of the Potomac increased.The Potomac estuary had a remarkable ability to assimilate pollution because of the large “flat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that were kept in a state of constant circulation by tidal variations, but a study made by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in 1932 revealed that the river was in such a condition that low flow would bring about serious pollution effects.As a result, Congress decided to proceed with the construcation of facilit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This again was in line with decisions being made in many U.S.and European cities at the same period.Treatment plan at Blue Plains.During 1934-38 a plant was constructed on the left bank of the Potomac in the part of the city known as Blue Plains to accommodate a flow of 130,000,000 gallons per day and serve a population of 650,000.Initially, with the help of the Federal Emergency Administration of Public Works, money was allowed for construcation of a plant that would remove 90 precent of the organic matter from the waste-water flow.That level of treatment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recommendation contained in the 1932 report.Instead of constructing the plant in accordance with that recommendatio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decided to eliminate the second step in the treatment and construct a sedimentation plant, generally known as primary treatment.The plant was able to remove about 36 percent of the organic matter when in went into operation in August 1938, but, as the population load increased, accelerated by World War II, the plant was unable to maintain this level, and year by year efficiency dropped until it was regularly under 30 percent.During World War II, initial plans were made for the relief of the treatment burden, and by
1950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had begun major construction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the plant and make further plans for inclusion of secondary treatment.Activated-sludge plant.The activated-sludge process pioneered in Britain had by now been widely tested.Washington constructed a high-rate activated-sludge treatment plant in anticipation of 70 percent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While the new plant brought a major improvement in the river, there was no real possibility of keeping up with the pollution burden, even though the plant grew to a capacity of 290,000,000 gallons daily.In the early 1970s the District began planning to extend treatment to a much higher level-once more, a decision that was forced on many c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Asia.Coordination with surrounding areas.One of the awkward problems confronting city engineers of the 20 century in nearly all countries has been the impossibility of isolating a metropolitan area from neighboring regions.Rivers carry pollution from city to city, even country to country.In Washington the problem was encountered in a relatively mild form: much of the Maryland suburban area drains into Rock Creek and the Anacostia River, which flow through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to try to keep the two streams as clean as possible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nd the Washington Suburban Sanitary Commission(of Maryland)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to handle each other’s flow at a reasonable cost.All the domestic waste water of the suburban areas is now connected into District sewers, with payments made to handle the waste waters.As part of the agreement, the Maryland Commission helps to finance both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lant.Other developments.With continued growth and rising pollution control standards of the 1960s and 1970s, Washington like most other major cities has been turning toward additional treatment, including chemical treatment.One proposal calls for achieving so high a level of treatment that the Potomac estuary into which the effluent floes could be used as an emergency water source.Another direction in which Washington had headed in company with many other modern cities is toward separation of systems.This is a tedious and expensive process, requiring piping changes on private property.Its longrange wisdom, however, is irrefutable.The redevelopment of certain major areas, such as southwest Washington, has given favorable opportunities for large-scale separation.An important advance in financing improvments has been adopted by Washington: the sewer-service charge on all those served by the drainage system.This system has been followed more and more by drainage systems serving both municipalities and industry.Since about 1959 the D.C.sewer system has been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areas in Maryland that naturally drain through the District via the Potomac River and major areas in Virginia related to the intercepting sewer serving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 near Herndon, Virginia.As a result of this connection, the area served increased by 436 square miles(1,129 square kilometers)in Maryland and 228 square miles(590 square kilometers)in Virginia.The Metropolitan area in Arlington County and much of the Virginia suburban area adjacent to Arlington County are served by other treatment plants.Present treatment facilities.At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lant(see Figure 1)the raw waste water enters the plant pumping station and is treated in the following successive steps: girt removal, preliminary sedimentation, aeration., and final sedimentation.In addition, chlorine treatment may be given the flow prior to preliminary sedimentation or it may be th
given to the final effluent.With the first application, the effect of chlorine is to minimize odours from the sedimentation tanks.When fed to the final effluent, chlorine has a disinfectant effect.The purpose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s, both preliminary, is to separate solids from the wastewater flow;the solids removed must be given further treatment.At the D.C.palnt these solids are exposed to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dewatering on vacuum filters.The final product is a moist cake with approximately 70 precent water, suitable for land application as a soil conditioner.During the digestion of sludge, a gas consisting of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methane is produced that is burned for heat for the plant building and to provide some power generation.The sludge gas has a heat value of about 600 BTU(British thermal units)per cubic foot and the quantity produced is about one cubic foot per person.Per day.A sludge gas engine of 1, 200 horsepower drives an 800-kilowatt generator for production of electric power.Initially, the power produced supplied about 90 percent of the needs of the plant, but with the growth of the plant, power requirements have increased rapidly and now the gas engine supplies only a minor propor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It supplies, however, through its jacket water-cooling system, a large amount of the heat necessary to maintain active biological digestion in the sludge digestion tanks.The total cost of the plant exceeds $ 25,000,000 and the annual operating costs in the late 1960s approximated $ 2,500,000.More than 250 persons are employed i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The full extent of the undertaking may be appreciated when the vast waste-water collection system serving property throughout the area in visualized.I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lone, more than 1,700 miles(2,720 kilometers)of sewers serve this purpose, while 2,700 miles(4,320 kilometers)in the Maryland area give similar service to the properties of that jurisdiction.The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is a major activity, as 200 men are engaged in regular maintenance and minor construction related to the sewer system i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lone.Proper maintenance involves regular inspection of the lines and periodic cleaning to avoid difficulties that could cause great inconvenience and possibly properly damage to those served by the drainage system.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推荐阅读:
电气工程专业就业方向08-28
助理工程师电气专业11-23
电气工程专业APS审核经验06-23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见习报告09-07
2024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复试经历11-26
2024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心得12-0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文简历表格12-0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表格06-2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报告10-0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求职信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