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共19篇)
1.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一
秀峰中学学生行为习惯问卷调查
你的年级是?()A、初一B、初二C、初三 你的性别是?()A.男B.女
现在的中学生遵守纪律吗?()A遵守B不遵守 同学们在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时,会庄重严肃,行注目礼并高唱国歌吗?1.2.3.4.()
A.全都做得到B.大多数人能做到
C.少数人能做到D.不太清楚你认为
5.他人乱丢垃圾,你会劝阻吗?()
A.会B.不会C.很气愤但不想管
6.别人乱丢垃圾扬长而去,你会捡起来放入垃圾桶吗?()
A.会B.不会.C.有时会
7.你觉得我校同学在教学楼、操场等处乱扔垃圾吗?()
A.扔B.不扔C.时仍时不仍
8.当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时,你会主动关好门窗、关闭日光灯吗?
A.会的B.有时会C.不会
9.你对出口粗言脏话的人反感吗?()
A.反感B.不反感.C.无所谓
10.在饭堂有人插队,你讨厌吗?()
A.讨厌B.只要不插我的队就不讨厌C.不讨厌
11.你能否做到在饭堂排队就餐?()
A.能B.不能C.有时不排队
12.吃不完或不对味的饭菜你会倒掉吗?()
A.会B.不会C.有时会
13.你吸过烟吗?()
A.曾经尝过B从未C.喜欢D厌恶
14.当宿舍或者公共场场所内有人抽烟你会制止吗?()
A.制止B.不制止C.不便制止
15.在教室或宿舍,本是轮到他人值日却因故没做,你会代劳吗?(A.会B.不会C.做下也可以
16.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
A.有B.没有
17.你怎么看待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A.不好B.可以表现一下自己
18.如果碰到同学在过道上喧哗、打闹,你会制止吗?())
A.会B.不会
19.你曾在过道上喧哗、打闹过吗?()
A.有B.没有
20.你会积极的参与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吗?()
A.会B.不会
21.你怎么看待初中生染发烫发?
A.赞成B.不赞成C.无所谓
22.你怎么看待,在睡觉时间说话、聊天?()
A.讨厌B.喜欢C.无所谓
23.你上课会迟到吗?()
A.不会B.偶尔会C.经常会
24.早晨到教室,你能自觉早读吗?()
A.能B.不能C.在老师或班干部督促下能
25.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等)()
A.能B.不能C.在老师或班干部督促下能
26.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
A.会B.有时会C.不会
27.上课时,你会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吗?
A.会B.有时会C.不会
28.课堂上学习后,你会认真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吗?
A.会B.有时会C.不会
29.小组合作,完成某个任务时,你会积极参与到讨论或合作中吗?()
A.会B.有时会C.不会
30.你觉得“七会”教育对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B.有一些帮助C.完全没有帮助
31.你能写出“七会”教育是哪些吗?
32.做完了问卷调查,你关于行为习惯,你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呢?谈谈
你以后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
2.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二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与此同时, 为了迫使中国降低碳排放, 欧盟近来提出要对中国产品征收碳排放税, 现实的考验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压力。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可见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 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 对其低碳理念的培养和低碳行为的引导非常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十余所高校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的调查分析, 了解大学生这一特殊对低碳理念的认知度与实践度情况, 并分析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的动机, 旨在进一步推动“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 倡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 利用SPSS统计软件, 采用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力求发现在校大学生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特征。
2.问卷的设计。
在此次研究中, 将问卷设计为个人基本情况、对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的评价以及个人低碳行为践行情况三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所学专业、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有必要的和针对性的信息。对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的评价采用里克特式五点量表法, 记分方式如下:“很不赞同”给5分;“不太赞同”给4分;“一般”给3分;“比较赞同”给2分;“非常赞同”给1分, 变量项目的平均数越低, 代表赞同程度越高。而个人低碳行为践行情况则包括日常实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调查方法及样本构成。
此次调研以武汉市大学生为目标群体, 分别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及华中农业大学这七所高校中随机选取了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具体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本次共发出400份问卷, 回收问卷383份, 回收率为95.75%。经过检查筛选, 删除数据不全的问卷43份, 剩下340个有效样本, 有效率达85%。样本构成 (如表1所示) 。
4.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问卷的信效度, 我们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其结果 (如表2所示) 。
一般认为Alpha值为信度系数值, 其取值范围在0.60以上, 其值越高, 表示其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KMO为取样适当性度量, 取值范围在0.60以上, KMO值越大, 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素愈多, 愈适建构效度和进行因素分析, 如果KMO值小于0.50时, 较不宜进行因素分析, 而因素分析是问卷建构效度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树立低碳理念的动机量表的Alpha和KMO值分别为0.624和0.741, 均达到了问卷的信效度要求。低碳行为量表的Alpha值为0.676, 表明信度较好, 符合研究要求。
对于内容效度的检验, 由于量表中涉及到多个类别和性质的测项, 且每个类别中的题项选择既有单选又有多选, 这种多类别变量的相关系数统计分析, 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即构建效度分析, 但其测试内容与测试目的基本相符, 也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 大学生低碳理念分析
分别从低碳内涵的认知度、低碳经济理念的认知度、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度及低碳理念的动机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低碳理念展开分析。
1. 低碳内涵的认知度分析
表3表明, 大学生对低碳内涵的相关维度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 其中, 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知晓度最高, 这可能与国家政策的普遍推广实施有关;对低碳校园、低碳网络、低碳交通知晓度次之, 这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知道学生较多;对低碳地产、低碳哲学和低碳音乐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有些甚至没有听说过, 这可能与大学生群体的工作、生活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等有关。
2. 低碳经济理念的认知度分析。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环境中心主任赵吉敏博士表示, 低碳经济并不是让人们过得不舒服, 而是在强调一种“度”, 即当个人生活达到某种适合的舒适度;低碳经济也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污染后的减排之类的补救措施, 它其实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可供选择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的开发。本次调研中, 我们发现:42.3%的学生不同意低碳经济是“受苦经济”、“亡羊补牢经济”的说法, 仅有26.7%的人同意这种看法;49.8%的学生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与每人生活息息相关, 48.2%的学生认为是政府的事, 与普通民众关系不大, 还有极少数人持观望态度;29%的学生认为低碳经济肯定会影响自身正常的生活, 31%的学生认为一定程度上会有影响, 24%的学生认为肯定不会有影响, 9%的学生认为可能还会降低生活质量, 3%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可见, 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看法还是比较积极的, 但对低碳经济影响自身正常生活方面表现得并不乐观, 且“发展低碳经济, 人人有责”的意识不强。
3. 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度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 关于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消费品的态度, 49.4%的人表示自己非常感兴趣, 并认为它可能会成为一种新潮流;21.6%的人认为与一般产品没有差别, 并不一定会使用;17%的人认为别人买就会买;11%的人表示不看好低碳产品, 不会购买;还有1%的人表示不确定。可见, 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强。
4. 低碳理念的动机分析。
根据《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将树立低碳理念的动机分为身心健康动机、被尊重动机、文化动机、从众动机、交际动机。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进行测量, 变量项目的平均数越低, 代表赞同程度越高。
上页表4表明, 大学生把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丰富自己的低碳环保知识, 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树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原因。可见, 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树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动机。
(二) 大学生低碳行为分析
1. 大学生实践低碳生活的角色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 45%的人认为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量贡献力量, 但尚未采取行动;23.82%的人正在采取行动;不仅采取行动, 而且积极向他人宣传的实践者占有22.65%;尚有8.53%的学生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没有关系。此外, 女生认为有必要作出行动, 但没采取实际行动和正在积极向他人宣传的人分别占48.17%和26.83%, 均高于男生。
2. 大学生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分析。
本次调研表明, 96.7%的大学生认为实践低碳生活中比较容易做到的行动是远离一次性、节约用水用电、购物需适度。而在多吃素食、选用节能产品、参加低碳活动、出行多用自行车等方面表示比较难做到。
3. 大学生低碳生活行为的践行度分析。
低碳生活行为的践行度, 通过设计量表进行测量, 并从“衣食住行”四个层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大学生实践低碳行为的情况良好, (平均水平分值=3.385) 。其中, 大学生低碳生活行为在“行”方面, 践行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而在“住”方面, 则低于平均水平, 在“衣与食上”没有显著差异。
4. 不同主体的大学生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的差异分析。
表5显示,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衣、食、行”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在“衣”方面男生践行度高于女生, 而在“行、食”方面, 女生比好于男生。在不同年级这一维度上, 大三、大四的学生明显要比好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问卷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 总体来说, 大学生对低碳内涵的了解不够充分。 (2) 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看法较为积极, 但“发展低碳经济, 人人有责”的意识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强。 (3) 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树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动机。 (4) 相对其他群体而言, 大学生实践低碳行为的情况良好, 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 在衣、食、行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在“衣”方面男生践行度好于女生;在“行、食”方面, 女生好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在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大三、大四的学生明显要好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鉴于此研究结论, 我们建议: (1) 加强宣传力度, 强化低碳理念。首先, 政府作为推广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牵头人, 可以通过组织社会专业环保组织在校园开展低碳的讲座, 宣传部门印发《低碳生活守则》等形式, 传播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 大力倡导大学生逐步向低碳生活的转变。其次, 作为舆论导向的媒体, 应加强低碳生活的宣传报道, 对大学生的低碳行为典型事例, 进行系列专题报道, 彰显示范效应。最后, 学校以及大学生环保组织, 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倡导和规范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 通过举办低碳大学生在行动论坛、大学生节能环保创新作品展、低碳生活图片展等活动, 积极宣传低碳理念,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2) 践行低碳行为, 改变生活陋习。由研究结论可知, 大三、大四学生的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明显好于大一、大二学生。因此, 学校应该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尤其是新生的低碳生活方式教育, 让学生自觉做到:减少个人碳足迹, 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日用品的使用频率等等, 最终使低碳生活成为校园时尚。
摘要:“低碳”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理念也日益被世界各国所倡导。本研究以武汉在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 发放问卷采集数据, 通过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的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进行考察, 结果发现:总体来说, 大学生对低碳内涵的了解不够充分;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看法较为积极, 但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强;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树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动机;相对其他群体而言, 大学生实践低碳行为的情况良好, 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在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理念,低碳行为,武汉高校
参考文献
[1]低碳时代:大学生该如何践行低碳呢[EB/OL].http//www.yzhbw.net/new s/show new s-19509.dot, 2010-05-23.
[2]低碳社会与低碳生活方式[EB/OL].http//uzone.univs.cn/news2-2008-l02022.html.
[3]王凤珍, 松德梅.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12) .
[4]张一滕.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国能源, 2009, (14) :182-183.
3.女性防晒品消费行为和习惯调查 篇三
品牌篇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玉兰油(42.4%)和欧莱雅(37.8%)等欧美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女性对其评价和忠诚度较高。女性之所以选择欧美品牌主要是因为其口碑好和品牌大,而女性选择国产和韩国品牌的更看重的是价格较为便宜。
防晒用品知名度:高端领域防晒用品中,除日本品牌资生堂(20.8%)外,均被欧美品牌锁垄断,其中欧莱雅知名度最高;而在中低端领域,老牌玉兰油知名度一骑绝尘,排名第一,国产品牌东洋之花(10.7%)和小护士(8.7%)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购买影响因素:女性购买防晒用品时更看重口碑好(66.3%)和大品牌(55.6%),而价格因素只排在第三(36%),说明女性对防晒用品更注重其品质。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选择国有和韩国品牌更注重价格,而选择欧美和日本品牌更注重品牌和功能。这是因为高端产品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品牌,而中低端产品主要是韩国和国产品牌。
消费者篇
女性对防晒用品的认识日益加深,因此在使用上更加科学合理。女性防晒用品的种类选择较多,但更多的是选择防晒霜和防晒乳。女性比较关注防晒用品的功能和价格,而功能方面注重防护并举,修复为副。女性购买防晒用品的渠道也日益多元化,商场专柜购买和网购成为较多的购买方式。
从女性对护肤品的关注功能来看,对防晒的关注为77.2%,仅次于保湿(82.8%),高于排名第三的美白(58.2%)。说明护肤品的防晒功能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很高的需求。
女性防晒用品购买动机:从数字100调查结果来看,女性购买防晒用品的动机主要是保护皮肤不被晒伤(79.6%),防止晒黑(73.3%),但也有39.2%的人选择了晒后修复,说明女性对防晒用品的需求是“防”与“护”并举,“修复”为副。
女性防晒用品购买行为:女性选择的的防晒用品种类比较多,但是主要选择是防晒霜(60.4%)和防晒乳(56.8%)这两类,同时,多功能的BB霜在女性消费者的购买上有了很大的提升(43.8%)。从调研结果来看防晒用品的平均价格基本在150元左右。
女性购买防晒用品时更关注防晒用品的的功能(44.8%)和品牌(27.1%),然后才是价格因素(9.9%),说明女性更注重防晒用品的品质,价格因素已经不是影响其购买的主要因素。
而用在每年购买防晒用品的花费上,23.6%的女性在300元以下,19.4%花费301-400元,还有13.7%花费401-500元。
4.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四
——陕西省“十二五”规划2014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SGH140112)
咸阳市淳化县方里学区 姚 辉 李永锋 党仲强 寇润利
一、调查目的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课题已全面进入研究阶段,为了充分了解掌握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学习等方面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每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笔者于2014年11月份,在学校寄宿生中进行调查,形成此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调查对象为各年级100名寄宿生。发放100分问卷,回收100份。力求从整体上反映学生习惯养成的现状。
为了使调查问卷高效,笔者多次召开班主任、管舍教师、任课教师座谈交流会,最终确立33个调查问题,4个座谈问题。问题涉及了学生学习、卫生、文明礼貌等七个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说明
课题组负责人对调查问卷进行认真详细统计归纳,其情况报告如下:
1、生活、卫生习惯:
(1)60﹪的学生能按照学校要求,做到起床后自觉整理床铺,摆放生活用品,讲究卫生,常洗澡、洗头、洗手、勤剪指甲,爱惜粮食,不挑食偏食,打饭能自觉排队。但还有少部分学生不讲究卫生,不会叠被子,将 生活用品胡乱摆放,饭前便后不洗手。98﹪的学生已养成了打饭打水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但还有50﹪的学生有剩饭现象。
(2)我校无洗澡设施,要求学生双休日回家洗澡,有父母看管的,学生都能一周洗一次,但留守儿童卫生习惯较差。少数学生睡前洗脚洗袜子,大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学校提供条件,要求每个住宿生带水壶打水,方便洗漱,但是大多数学生宁可熄灯铃前玩耍,也不去洗。生活老师提醒了就洗洗,若不提醒就不洗。
(3)44﹪的学生能做到不带零食到学校,有些学生偶尔带,16﹪的学生根本做不到。调查了解,违纪学生老是扎堆出现在某个班级内,这与班主任的教育不到位有关。
(4)调查数据显示52﹪的学生能主动捡拾校园垃圾,这个调查结果与学校掌握的情况有点出入,学校认为能主动捡拾垃圾的学生占不到5%。
2、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习惯:
(1)60%以上的学生能使用日常文明用语,助人为乐。这与学校开展的一些教育活动是分不开的。有一些学生做不到这一点,但有部分学生经常说粗话、脏话,有时会大喊大叫,甚至有以大欺小的现象。
(2)95%学生能做到课间上下楼梯不追逐打闹,遵守晚睡纪律,按时作息,爱护花草树木,不在校园内乱涂乱抹,爱护校园内的公共设施,不用脚踢手划,认真值日保持教室宿舍校园整洁等。有个别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上下楼梯时快跑或者是骑在扶手上滑下来;不按时作息,早上起床过早,影响别人休息;在花园内摘花折草,将桌凳上的螺丝拧下来;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等。(3)75﹪的学生在家能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25﹪的学生不能,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这些家长认为,重视学生学习就是只学习不干活,他们忽略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3、学习习惯:
(1)30%的学生不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课记好笔记,没有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还有学生因人而异,表现出只爱学习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
(2)60%以上的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提问或回答问题,并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不明白的问题主动向别人请教,课堂上必要的学习用品能准备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次考试,并将成绩及时汇报给家长。(3)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因素中贪玩占的比例最大,还有1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52%的学生上课时不注意专心听讲,学习依赖于死记硬背,碰到难题不愿意动脑筋思考等。
4、安全习惯:
50%以上的学生能做到不带管制刀具到校内玩,不玩火、不玩易燃易爆物品,不与陌生人接触,不听坏人哄骗,不到水库、河道内游泳,养成了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文明语言、行为、生活和卫生习惯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但还有一些学生与培养目标、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言行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只有26%的学生有课前预习习惯,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的仅占被调查学生的33%,52%的学生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满足于死记硬背,碰到难题不愿意动脑筋思考等,老师在与不在教室时表现都一样的仅占38%。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关系。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习惯培养的问题,重视优生,忽视差生,这些现象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民家庭,农活繁忙,没有时间去引导教育孩子。加之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要求简单;家庭书香味不浓,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大,学生没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对此我们要多召开家长会,聘请专家学者对家长进行辅导,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使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调查中有一题:家里有好吃的,孩子会怎么做?部分家长帮助孩子填写的是自己一人吃。究其原因,在于受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使得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情商偏低”,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情商低,无感恩之心,认为家里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享受的,心里只有自己,同学之间缺少合作与热情。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 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立德树人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办好家长学校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文明言行习惯养成与家长、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调查中发现,平时有帮助他人习惯的学生仅占66%,有时做的占21%,不做的占13%,学生以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重,缺乏动手能力,劳动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是家长缺乏引导,没有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太少;同时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有时因为安全压力,尽量减少学生的校内劳动,甚至学生宿舍的卫生生活老师也要帮助完成,因此学生帮助他人的习惯学校说教批评多,引导践行少。因此,学校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大扫除活动,我是校园小卫士,我为校园增添一片绿”等活动,让孩子知道:劳动最光荣。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学校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生活习惯与学校常规教育有关
调查中发现有30%的学生挑食,这类学生一种是因为身体发育的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完全,造成积食而挑食;另一种是因为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他们的口味而挑食偏食。这些原因,学校老师要注意引导教育,要充费利用健康教育课多为学生讲解科学饮食的道理,引导教育克服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同时要加强学生用餐管理,规范用餐纪律,提倡光盘行动,对浪费现象要尽心批评教育。
五、采取对策
1、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政教处和教育处一起从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健体习惯等落实。采用日查和周查的方式进行。日查:政教处每班派小助手检查学生的仪表、卫生、两操、班级卫生、课间纪律等。教育处查课前准备、课堂倾听、作业完成及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
周评:将检查结果公布,并选出优胜班级进行表扬,树立典型,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计划地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诗文诵读竞赛,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习、复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辅导记录和一个典型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3、家校联手,形成合力。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处处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好习惯。
第二,家庭教育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通过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开展“读书月”班队活动,运用“和好书交朋友”班队课,捐2本书丰富图书角,写好征文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把这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带到家中,影响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来。开展:诚信、文明、守时、守纪等班队活动,树立榜样,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强活动效果。
5、加强学生用餐习惯培养与引导。
在学生用餐时,学校少先队教育监督学生用餐不喧哗、不挑食、不抛撒,餐后主动整理餐具,不随意摆放。建立红红领巾监督岗,发放《文明用餐,反对浪费》倡议书。同时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班主任也可以一并检查进行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教育局面。
其次,学校坚持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运动兴趣。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也预防了学生偏食、挑食、厌食的不良生活习惯。
5.学生卫生习惯问卷调查 篇五
1、你在家会经常帮助父母或爷爷奶奶做家务吗
A、偶尔做一做B、从来不做C、经常做
2、睡觉前除了洗澡或洗脸、洗脚外,你有刷牙的习惯吗?
A、有B、偶尔有C、从不
3、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哪一个最重要?
A、个人卫生B、公共卫生C、两者都重要
4、生活环境优美、舒适、整洁、干净,你认为应该怎样才会拥有
A、靠大人们创造B、需全社会人人动手C、人太多,不可能实现
5、当你与同学在校园一边玩耍一边吃零食,同伴随便扔果壳、食品袋时,你会
A、及时提醒他讲究卫生,并主动捡起来送去垃圾箱
B、装作没看见
C、心里厌恶他这种没素质行为,但不敢说出来
6、每到冬天,因为水冷,许多同学不洗脸不洗脚,更别说换袜子洗袜子,所以弄得寝室臭
气冲天,作为其中的一员,你该
A、搞好自身卫生,并要求其他人同样做到,否则与之坚决斗争
B、搞好自己的卫生就行,其他的人管不着
C、随遇而安,索性都不洗,看谁比得过谁
7、在教室,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同学吐痰,甩鼻涕,然后用鞋一抹,你有何看法
A、反正看不见,无所谓
B、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没有公共卫生意识。应把痰吐在废纸上包起来,然后扔进纸篓或
垃圾箱里
C、人多难免
8、每到周末,很多同学大包小包往家拎,其实是换洗的脏衣服鞋袜之类,对此你的看法是
A、好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克服一个字——懒
B、学习紧张,没有时间,无可厚非
C、学校条件差,心有余而力不足
6.“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调查问卷 篇六
同学们,你们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心理状况,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份问卷调查,你可以结合这份问卷调查检查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而在老师的帮助下改变陋习、培养优秀的习惯,成就优秀的自己!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谢谢你的参与!(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
一、对学习习惯的认识
1.你认为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大吗?()
A、很大B、较大C、较小D、无影响
2.你对自己的学习习惯的评价是:()
A、很好B、较好C、较差D、很差
3.你是否愿意得到有关“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教育?()
A、非常愿意B、愿意尝试C、不太情愿D、不想参与
二、学习习惯的内容
(一)预习与课前准备
4.课前你对将要学习的新课作预习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5.课前你能对上课做些准备吗?(例如准备好相应的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6.课前你对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二)上课与听课
7.课堂上你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8.上课时你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9.课堂上你记笔记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0.课堂上如果你没听懂时会向老师提出来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三)作业与练习
11.你的作业是独立完成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2.你的作业按时交送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3.你做作业时认真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4.对作业中的错误能进行纠正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5.除了完成作业外,你给自己安排其他练习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6.课外练习中遇到的困难怎么办?()
A、请同学帮助B、请老师帮助C、自己解决D、暂时放弃,以后再说
17.你在课外阅读、练习作业中遇到“好词佳句”、“好题”会把它摘抄下来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四)计划与总结
18.你每周或每天日常的学习有计划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9.你觉得在安排自己的时间方:()
A、善于计划B、有时有计划C、较少计划D、不会计划
20.一个阶段学习后,你会对自己的学习作反省或总结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21.对已学过的知识你是否会做联系、对比并做出总结?()
A、非常善于 B、能做一些简单的C、依赖老师的总结 D、从不总结
(五)复习与考试
25.平时学习过程中你会对前面的知识有计划的复习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26.每次考试前你都主动复习、认真准备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27.每次考后你都对自己前一段的学习做出认真的分析、找出自己的得失成败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28.当考试中遇到困难、连续遭遇失败时,你会:()
A、越挫越勇、决不放弃B、伤心难过后自己调整自己C、认真分析、查找原因D、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六)其它方面
37、学习过程中在遇到别人冷嘲热讽或周围环境的干扰时,你会:()
A、受到严重影响,无法静心学习B、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仍能坚持学习C、能完全克服,仍专心学习
40、平时你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方法吗?()
A、经常交流B、有时交流C、很少交流D、从不交流
41、在学习方面,你对自己信心的评价是:()
A、非常自信B、比较自信C、不太自信D、毫无信心
42、在学习方面,你对自己细心的评价是:()
A、非常仔细非常认真B、比较认真C、不太认真D、粗心大意
43、在学习方面,你对自己恒心的评价是:()
A、具有很强的毅力,能够坚持到底B、能够坚持一段时间
7.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七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座城市开通了300多条地铁线路, 总长度超过6000多公里。我国内地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等城市已经在进行大规模的地铁建设。由于我国城市地铁发展历史较短, 而建设速度却很快, 其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和脆弱性日益突出。同时, 地铁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发事故, 其后果及其严重, 社会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十分巨大[1]。
地铁车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 人群非常混乱, 乘客的行为难以控制, 造成疏散极度困难。因此, 如何在突发事件下合理快速的组织地铁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 是地铁运营部门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地铁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疏散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了解乘客的疏散行为特征, 例如, 乘客疏散时的路径选择、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以及疏散行为和心理特性等。地铁乘客在突发事件下的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与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各因素本身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影响, 对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开展大量的调查问卷工作, 统计分析人员个体差异对其疏散行为影响的程度。现阶段, 国内针对地铁乘客疏散行为特征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 此外国内在进行疏散模拟时, 一般直接使用或参考国外数据[2]。人员疏散行为与人的生理特征、文化背景、行为习惯、应急疏散素养等密切相关[3,6], 我国人员疏散行为特征与国外有很大差异。直接采用国外的数据, 必然大大降低计算机模拟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因此, 开展针对我国人群疏散行为特征的调查及相关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安全意识的内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地铁环境的具体情况, 进一步完善了地铁人群安全行为及心理调查问卷内容, 并从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突发事件下安全疏散行为等方面, 对北京、广州两座城市602位地铁出行乘客的进行问卷调查, 进而分析地铁出行乘客的性别、年龄及学历组成比例,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乘客在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
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文设计地铁人群安全行为及心理调查问卷的框架[1,2,3,4]见图1。
调查问卷的数据来源:2010年4月、6月在北京地铁1号线A站、B站及2号线C站、D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93份;2011年7月、10月在广州地铁4号线E站、5号线F站、G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50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233份;2012年1月、3月在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军事博物馆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80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176份, 合计发放调查问卷630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2份。
(1) 60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女性为298人, 男性为304人, 分别占49.5%和50.5%, 表明地铁出行乘客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2) 60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约60%的乘客年龄在19-30岁之间, 表明地铁出行乘客中绝大多数为年轻人, 其反应速度、对周边事物的感知及观察能力较强, 能在突发事件下做出较快的反应。
(3) 60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乘客为6人, 初中学历乘客为70人, 高中学历乘客140人, 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学历乘客60人, 大专学历乘客150人, 本科及以上学历176人。由图4表明, 60%左右的乘客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整体素质较高。
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论
2.1 不同性别乘客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征
2.1.1 安全意识差异分析
(1) 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男性乘客为192人、女性乘客为164人。选择没有接触过的男性乘客为112人, 女性乘客为134人。由图5表明, 男性乘客接触过地铁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高于女性。
(2) 男性对地铁安全“非常关心”的有106人, “比较关心”的有137人, “一般关心”的有34人, “很少关心”的有18人, “完全不关心”的有9人。女性乘客相应的人数统计依次为132人、140人、20人、6人、0人。由图6表明无论男女, 八成以上的乘客关心地铁的出行安全。此外, 女性相对比男性要更加关注地铁出行安全。
2.1.2 疏散行为差异分析
(1) 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男性“听从指挥”的有145人, “跟着人多的方向走”的有37人, “选择人少的疏散通道走”的有65人, “选择最快撤离的疏散通道走”的有57人, 女性乘客相应的人数统计依次为145人、22人、67人、64人。由图7表明男性、女性乘客在本问题的选择上大体相同, 但是选择“跟着人多方向走”的比例男性要高于女性。
(2) 男性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尽量避让不踩着摔倒乘客”的有109人, “自己疏散, 直接跃过去”的有79人, “上去搀扶起来”的有116人, 女性乘客相应的人数统计依次为119人、65人、114人。由图8表明男性、女性乘客在本问题的选择上大体相同。
2.2 不同年龄乘客的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征
2.2.1 安全意识差异分析
(1)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年龄在22岁以下的乘客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最高为75%, 22-30岁之间的乘客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最低为53%, 由此说明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安全知识的宣传。
(2)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加, 人们对地铁安全的关心程度逐步增加。22岁以下的年轻人对地铁安全的关心程度较低, 50岁以上的老年乘客关心程度最高。
2.2.2 疏散行为差异分析
(1)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年龄增长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选择听“听从指挥”的人数比例基本呈现递增的趋势;选择“选择人少的疏散通道走”的人数比例则逐步减少。
(2)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年龄增长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选择“尽量避让, 不踩着摔倒乘客”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选择“自己疏散, 直接跃过去”的人数比例基本呈现递减趋势, 只是50岁以上乘客选择本项时, 比例有所增加;选择“上去搀扶起来”的人数基本呈现递减趋势。
2.3 不同学历乘客的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征
2.3.1 安全意识差异分析
(1)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无论学历高低, 未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基本为40%左右, 因此地铁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增加地铁乘客的安全意识。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基本随着学历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2)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 乘客对安全疏导标识的认知度逐步增加;完全不了解安全疏散标识的比例逐步减少。
2.3.2 疏散行为差异分析
(1)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学历的增加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选择听“听从指挥”的人数比例呈现递减的趋势;选择“选择人少的疏散通道走”的人数比例则逐步增加。
(2)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学历的增加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选择听“不慌张, 继续在该出口疏散”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选择“慌乱, 产生推搡、践踏等极端行为”的人数比例则逐步减少;选择“烟雾中寻求别的出口”的人数基本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3 结论
通过对北京、广州两座城市602位地铁出行乘客的调查问卷表明, 由于乘客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的不同, 导致其在地铁出行的安全意识及突发事件下的疏散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
(1) 大多数出行乘客对地铁安全十分关心, 且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加而增加。此外, 女性相对比男性要更加关注地铁的出行安全。
(2) 40%以上乘客未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增加地铁乘客的安全意识。此外, 男性乘客接触过地铁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高于女性, 且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安全知识的宣传。
(3) 地铁突发事件下听从指挥进行疏散的乘客比例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加而增加, 而与乘客的性别基本无关。
(4) 由于受到调查问卷样本数量偏少, 被调查乘客隐藏真实想法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 在下阶段研究中应加大问卷调查数量, 以求取得更加真实的人员疏散行为特征。
参考文献
[1]何理, 钟茂华, 史聪灵, 等.地铁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1) :53-58HE Li, 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et al.Investiga-tion on evacuation behavior of passengers in metro emer-genc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1) :53-58
[2]刘克会, 北京市地铁乘客安全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 2007LIU Ke-hui.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on thestatus quo of Beijing subway passenger’s safety awareness[D].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007
[3]何理, 钟茂华, 史聪灵, 等.北京地铁乘客疏散行为特征调查试验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 2011, 32 (S2) :253-257HE Li, 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et al.Surveyon behavioral features of evacuation of Beijing Subway[J].Journal of Norththeastern University, 2011, 32 (S2) :253-257
[4]HE Li, 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investigation of metro passenger evacu-ation behaviors in case of emergency[J].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destrian and EvacuationDynamics, 2010
[5]王驰.某地铁站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论文, 2007WANG Chi.Study on safety evacuation during the fire of asubway station[J].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07
[6]肖国清.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行为理论与控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东北大学, 2003XIAO Guo-qing.Study on human behavior theory andcontrol in building fire evacuation[D].Doctoral Disserta-tion Paper, Norththeastern University, 2003
[7]钟茂华, 史聪灵, 符泰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火灾时人员疏散问题研究[D].2006 (沈阳) 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沈阳, 2006年9月15日~16日, 535-542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FU Tai-ran.Study onhuman evacuation of subway train fire[D].2006 (Shengyang)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 535-542
[8]何理, 钟茂华, 史聪灵, 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6) :128-132HE Li, 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et al.Study on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J].Journal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6) :128-132
[9]张培红, 陈宝智.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行为规律[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22 (1) :54-56ZHANG Pei-hong, CHEN Bao-zhi.Behavior rules of hu-man evacuation in fire[J].Journal of Norththeastern Uni-versity, 2001, 22 (1) :54-56
[10]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TU Xu-wei, et al.Study of the human evacuation simulation of metro firesafety analysis in China[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08, 21 (4) :287-298
[11]史聪灵, 钟茂华, 刘智成, 等.地铁高架车站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性能化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3 (4) :11-15SHI Cong-ling, ZHONG Mao-hua, LIU Zhi-cheng.Per-formance-based design on occupant evacuation of elevat-ed metro station in fir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 2007, 3 (4) :11-15
8.刍议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八
根据每个学龄阶段,小学生的特点,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
一、低年级学生,通过各种竞赛,通过得小五角星,初步养成
低段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作业时常不做或忘记带回家;废纸到处乱扔,自己的课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么,没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闹,今天你头出血,明天他手擦破皮。当班主任的最头痛,不管怎么说都没用,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里跑了。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让他们形成自律。
有一次,我买来一包小红星,又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布置了一块“比比谁最棒”的荣誉角。课堂上,我把要求告诉给学生听: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但老师不知道,哪个小朋友是最棒的。不如我们来比比看,究竟是谁最棒。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红星,你们想要吗?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只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红星。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你可以布置任务和要求。但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同时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帮助别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
每次利用班会课,总结学生们一周来的表现情况,指出缺点,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分发小红星。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也不要吝啬小红星,只要有肯定之处,都可以得到,这样更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小红星可以让学生自己贴到荣誉角上去,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小学生的行为都有明显提高,很多事情无需老师督促,学生之间便会相互指出,然后加以改正。
二、中年级学生,利用天天行为规范,形成自律
中段年级小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开始会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够强。
此时应当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利用班会课通过学生提议,老师完善,共同制定了二十条“天天行为规范”,同时开展“给自己打分”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要求每个同学每天看一边,每天督促自己按“天天行为规范”要求努力做到。教室的门上贴着“给自己打分”表,每个同学每天放学时根据“天天行为规范”,给自己打分(违反一条行为扣5分,做了一件好事可以另加10分)。每周班会课反馈,算出一周得分情况,进行表扬。打分表同时也是期末评三好生和各项积极的重要依据。这样,学生每天都有了行为准则,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便提高。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许多学生每天都能达到100分,而且经常超过100分。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看到水龙头没拧紧,他们便会主动上前拧紧;看到地面上有纸屑,他们能主动拾起来;看到小同学摔倒了,他们会主动上前将他扶起。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的教育管理更加轻松。
三、高年级学生,利用荣誉,增强自身使命感
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此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管,也越来越难沟通。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常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于高段学生,一味说教不行,采用比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怎么办呢?我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学校的四项竞赛,积极争先,拿出榜样作用。同时班级里开展“班级荣誉,我的责任”活动,以加强每个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把所有责任,让每个学生承担。中国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仿佛好坏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恰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了。所以我们班级奉行“班级荣誉,我的责任”,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班级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荣誉。
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能只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9.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九
1、你对学习语文
A有浓厚的兴趣
B有些兴趣
C曾经有兴趣后来没兴趣
D一直没有兴趣
2、你学习语文的动力是
A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上课精彩
B语文学习内容丰富精彩
C提高综合素质素养和陶冶情操
D能取得良好成绩
3、你认为在各学科中,语文难度怎么样?
A最难学
B比较难学
C比较好学
D最好学
4、各学科学习中,你把语文放在()
A最要地位
B较重要地位
C次要地位
D最次要地位
5、你学习语文的信心怎样?
A充满信心
B有信心
C很难说
D没有信心
6、你认为哪个因素最能影响你语文学习热情?
A教师缺乏教学技巧
B教师的态度不好
C其他学科过重的压力
D考试成绩不理想
二、课堂学习
7、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老师每天都会布置预习任务,你是如何对待的?()
A不愿意预习;
B只把书读几遍就算了;
C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D认真预习,还主动收集有关资料。
8、上课前,你不能预习主要原因是()
A老师不检查预习;
B没有习惯预习;
C想预习,但不知如何预习;
D觉得预习没有用。
9、你在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A.以听老师讲为主
B.常处于思考感受中
C.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D.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10、对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你是()
A积极动脑思考,举手发言;
B积极动脑思考,知道答案,但怕答错,不愿举手;
C简单问题能思考并回答
D等别的同学回答。
11、语文课堂上,别人发言时,你()
A我听得很认真细致,能复述下来;
B听得不太认真,只能复述一小部分
C完全没有听清楚别人的发言。
12、在语文课堂上,当你遇到听不懂的内容时,你想()
A先听老师讲,一会儿再问老师;
B自己继续思考;
C马上和同学讨论;
D其他方式。
13、每当老师要求大家同桌、小组相互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或学习新知识时,你是()
A自己独立思考,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讨论;
B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C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讨论,找出答案
三、学习方法
14、语文学习中,你是否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
A从不总结;
B听老师同学总结;
C有时自己总结;
D自己经常总结。
15、你在学习语文时通常采用的什么方法?
A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巩固
B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问
C识记、理解、应用
D想学就学
16、你每学完一篇课文或一单元知识后,做法是
A不复习总结
B想做复习总结,但不知道如何做
C有时能做到及时复习总结
D能做到及时复习总
17、你课后做巩固练习情况如何?
A认真思考,认真做
B适量做
C只做简单题目,不做课外阅读理解
D 参考答案
18、你认为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是()
A默写背诵
B查找资料
c图书馆自读
D做练习题
19、你()喜欢自己动手搜集材料办手抄报之类的活动。
A非常
B比较
C很不
四、课外阅读
20、你喜欢课外阅读的书籍
A言情类、武打类小说
B名著类
C消遣性文艺作品
D散文、科技文、杂文等
21、关于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
A经常读
B有时间就读
C偶尔读
D没时间读
22、你做摘抄笔记吗?
A喜欢摘抄,有习惯
B认为用处不大,很随意
C应付完成老师任务
D只喜欢摘抄歌词等自己喜欢的文字
23、你觉得看课外书对语文学科(特别是作文)的作用
A很大
B有一点用
C没用(但我喜欢看课外书)
D不知道(我不看课外书)
★ 调查问卷格式范文
★ 术后调查问卷范文
★ 商场调查问卷范文
★ 调查问卷报告
★ 小学生调查问卷范文
★ 社会学调查问卷范文
★ 调查问卷总结
★ 治安调查问卷心得
★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10.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 篇十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调研,希望您给予配合,如实填写(不方便的可以留空),感谢您的支持,并祝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帆风顺!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是否是独生子女:
A、是B、否
3.您现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您的家庭所在地:
A、大型城市B、地级市C、县级市D、农村
5.您的月消费额大概是多少?
A、400以下B、400-800C、800-1500D、1500以上
6.您每月饮食方面的花费(包括零食饮料,不包括请客吃饭)是多少?
A、250以下B、250-350C、350-500D、500以上
7.您每月学习方面的花费是(包括文具、书籍、上辅导班等)多少?
A、100以下B、100-200C、200-300D、300以上
8.您每月娱乐方面的花费(包括上网、去KTV、看电影等)是多少?
A、100以下B、100-200C、200-300D、300以上
9.您每月聚餐或请朋友吃饭的花费是多少?
A、100以下B、100-200C、200-300D、300以上
10.您每个月花费在服饰和化妆品上的平均是多少?
A、100以下B、100-200C、200-300D、300以上
11.您买衣服是最看重的是衣服的什么?
A、质量B、款式C、品牌D、其它_____________
12.您手机的价格是多少?
A、没有手机B、1000以下 C、1000-1500D、1500-2000E、2000以上
13.您每月的话费是多少?
A、20 以下B、20-50C、50-100D、100以上
14.您电脑的价格是多少?
A、3000以下B、3000-4000C、4000-5000D、5000以上
15.您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做什么?
A、查资料B、看电影C、聊天D、玩游戏E、其它________
16.您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什么?
A、在校内勤工俭学B、在校外做兼职C、父母亲戚供给
D、其它_____________
17.您家庭的每月总收入是多少?
A、1000以下B、1000-3000C、3000-5000D、5000以上
18.您对现在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看法:
1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351-01
孩子是否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平时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体现出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需从小培养,我们应该重视儿童行为习惯培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一样的道理,并不能一朝一夕就可培养而成,需得日积月累,慢慢培养,最终形成自觉的行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记忆快,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儿童行为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让学生明确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思想早在孔子语论中就被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由此可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儿童开始。幼儿时期的孩童往往还持有玩乐的天性,他们自由自在,并不在意任何规则束缚,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些玩乐时间,给他们渗透一些他们需知的基础行为知识,从而让他们在快乐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孩童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来讲,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大有帮助,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儿童时期作为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儿童时期,他们的心灵犹如一块洁净的土地,我们播种一种思想,定能收获一种行为,只要我们耐心播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得到全面发展,给祖国的未来带来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也是有很大帮助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多数父母都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拥有幸福的未来。而仍有极为少数的父母,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只顾孩子的学科知识教育,将孩子自身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度外。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像是存在神经系统中的本金,只要合理运用,一辈子都享用不尽它的利息。
二、让学生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准则,以便效仿
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是受益终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得让学生知道哪些习惯是值得赞扬的,它的优势是什么,哪些行为习惯是不值得提倡的,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何弊端。只有让学生明确利弊,才能让学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学校中,老师应让学生熟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行为准则,从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此外,老师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让学生学习培养良好习惯,如:1、让班长领读,带领全班学生熟读。2、让同学间互相讨论,做到明辨是非。3、根据行为准则,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写出不足等。通过老师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不断规范、强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改变。此外,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应经常组织开展以“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全面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优势,促使自身形成好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要讲究策略
1、不定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刻意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对于幼儿来讲,进行随机教育,更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身的帮助,是一个合适的选择。随机教育应开始于日常生活,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点滴抓起,多方面地观察、了解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体验到做事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当发现学生有不好的行为习惯时,应给予纠正。如:发现有小朋友经常打架时,老师应问清事由,及时批评、教育不良行为的小朋友。不能任由小朋友捣乱,应把它当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机会。
2、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到外面看一看,分别看一看正面的事例和反面的事例,让学生看医生救死扶伤的崇尚美德,又让学生看黑心商家的服务态度等。通过观察不同的环境所发生的事,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扮演角色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反映现实。
3、通过学科渗透给学生。在教师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学科,将行为习惯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现在的家长对子女往往都存在教育误区现象,对孩子娇生惯养。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将行为习惯培养结合各科教材渗透到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当教师在讲《让座》一课时,学生通过图示可以清晰看到让座过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对同学们的想法加以点评,从而渗透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在进行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绘画作品《小鸟的家》,通过观察绘画作品,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观后感,进而引导学生培养热爱大自然及保护大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芳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课程(教师);2010年07期
[2] 陈旭宇.让习惯养成像呼吸一样自然——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7期
12.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十二
关键词:佝偻病/晚发性,A行为,N行为,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
我们使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调查调查了盖州地区51例晚发性DR儿童A和N行为特征, 并与46例同龄、同性别健康儿童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佝偻病儿童。纳入条件: (1) 符合1.2.1中的晚发性佝偻病诊断标准。 (2) 年龄≥6岁。排除标准: (1) 患有与佝偻病相关的遗传性疾病。 (2) 脑瘫或其他智力残障儿童。晚发性DR患儿入选51例, 男童33例, 女童18例, 年龄6~13岁。对照组来源于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幼童, 其纳入条件相同于佝偻病组的 (2) 及全部排除条件, 对照组入选46例, 其中男童29例, 女童17例, 年龄6~14岁。2组儿童年龄和性别分布接近,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晚发性佝偻病诊断标准
晚发性DR诊断标准为: (1) 有肢体疼痛、肢体无力、多汗、腓肠肌痉挛、X型或O型腿等症状或体征; (2) X线片有佝偻病初期、激期、恢复期或骨软化表现; (3) 碱性磷酸酶 (ALP) >250U/L; (4) 血钙或血磷降低。符合上述 (1) + (2) 或 (1) + (3) + (4) 儿童可诊断为晚发性佝偻病。
1.2.2 儿童行为量表选择及内容
选择Rutt 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为评估量表, 该问卷共包括31个条目, 把行为问题分为2大类, A行为 (违纪行为) 主要有: (1) 破坏东西; (2) 不听管教; (3) 说谎; (4) 欺负别人; (5) 偷东西。N行为 (神经症行为) 主要有: (1) 腹痛或呕吐。 (2) 拒绝上学。 (3) 烦恼。 (4) 不适应。 (5) 睡眠困难。由孩子父母根据自己孩子近1年来的实际情况, 对个条目进行选择性回答, 并按 (0、1和2级) 评分。测试者为专门受过培训的临床儿科医护人员。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各种问卷测评指标用 (x-±s) 表示, 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测。
3 讨论
佝偻病是我国常见的四大小儿顽疾之一, 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 但在寒冷和潮湿气候条件下, >5岁儿童更容易发病, 后者被称为晚发性佝偻病 (Delayed Rickets, DR) 神经症行为。近年来DR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的几项相关报道证实不同儿童群体DR患病率在4.89%~16%之间。专家们报告, 晚发性DR常常出现行为异常问题, 其定义为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与年龄、社会文化背景和客观环境不相适应的行为, 包括发育中的行为及比较严重的行为障碍, 最新文献[1]已将佝偻病列为与儿童行为有关的躯体疾病, 但迄今为止国内直接涉及晚发性DR行为问题相关调查不多。我们使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为测试工具, 分别评估了51例晚发性DR患儿和46例同龄、同性别健康儿童 (对照组) 的行为异常特征。两组儿童在A行为方面评估结果没有明显区别, 但DR组的腹痛或呕吐、拒绝上学、烦恼、睡眠困难N行为条目分和N-行为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发现与国内另两篇报道[2~3]看法一致, 提示晚发性DR患儿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神经症行为, 是一组以情绪障碍为特征的心理健康问题, 它与整体健康水平、环境教养因素及躯体疾病等有密切关系。综上所述, 晚发性DR儿童存在着神经症行为异常, 这无疑严重影响着儿童成长和发育, 因此预防和治疗干预DR非常重要,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关注这些现象, 尽早、尽快做起。
参考文献
[1]Bener A, Al-Ali M, Hoffmann GF.High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young children in a highly sunny humid country:a global health problem[J].Minerva Pediatr, 2009, 61 (1) :15~22.
[2]章殷捷, 邓君芳, 柳会琼, 等.晚发性佝偻病儿童行为问题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7 (14) :1059~1061.
13.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十三
班级:社工10-2班姓名:时晓龙学号:201021002066
从众心理在所有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因此,我想就大学生从众心理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打算从贴近大学生的角度,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完成此次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问卷上总共设计了12道选择题。选项分为四个等级——总是、经常、较少和从不。总共投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37份。问卷的投放则是在图书馆自习室进行随机投放。对回收回来的有效问卷37份进行了数据统计,最终得到一下结果:
由于数据较多,在统计时为了简化工作,我将“总是”和“经常”两选项划为一类,将“减少”和“从不”两选项划为一类。第⑴题“在考试时,当你看到别人纷纷交卷时候,你是否也想着交卷并心理暗示自己再做下去也没有用?”最后统计的数据是23人选择“总是”或“经常”选项,占总人数的62.16%;第⑵题“在人人网或者微博上看到一些消息,你是否没考虑其真实性就直接将其转发?”有31人选择总是和经常选项,占83.78%;第⑶题“在自习室里,当你看到周围同学陆续离开自习室时,你是否也想离开,就算你没有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有27人选择总是和经常选项,占72.97%%;第四题“在宿舍里如果周围认都玩电脑,你是否觉得其他事情可以放一放。玩了电脑之后还有时间呢?”选择总是和经常的人数为16人,占43.24%;第五题“当你室友都打算逃课时,你是否也会和他们一起?”有7人选择总是和经常选项,占18.92%;第六题“如果有两个活动,你对一个感兴趣,但周围人都去另一个活动,你会放弃自己喜欢的活动去另一个吗?”有29人选择总是或经常选项,占78.38%;第七题“你有自信你自己一个人能独立的很好的完成一件上级所给予的任务吗?”有14人选择完全相信和应该可以,占37.83%;第八题“当你发现你的答案与周围同学不同时,你无法肯定谁对谁错时,你会改成周围同学的答案吗?”有33人选择总是和经常选项,占89.19%;第九题“当班里进行某次投票时,你是否会选出呼声最高的选项?”有19人选总是和经常的选项,占51.35%;第十题“很多时候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看见很多人都有时自己也想买一个?”选择总是和经常选项的人数为12人,占32.43%;第十一题“当你看到你的室友吃零食或买夜宵时,你是否也会去买,就算你并不是太饿?”有19人选择总是和经常选项,占51.35%;第十二题“在平时生活中,你是不是不喜欢落单,比如吃饭、学习、游戏,只要跟着人群走你就会安心?”有28人选择总是或经常,占75.68%。
通过对以上数据结果分析,选择总是或经常选项百分比超过50%的有第1、2、3、6、8、9、11,12题,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的人数多于不受从众心理影响的人数。从第七题统计结果来看,我们当代大学生多数人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由此,也是导致大学生盲目从众的众多原因之一。从第十二题的计算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独立性不强,不习惯独立的去完成一件事,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在总共调查的12道题中,百分比超过50%的有9道体,占总题数的75%,由此可见,大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所以,避免大学生盲目从众则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我们大学生如何避免盲目从众,我认为主要还是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多锻炼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去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减少外界环境对自己地影响。最后,我希望我的本次调查能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身边的从众心理,更好的利用从众心理,对其趋利避害,从而为我们未来打下基础。附:
大学生从众心理调查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大家能真正了解自身从众心理情况,能够更好的利用从众心理,对其趋利避害,从而为我们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1.在考试的时候,当你看到别人都纷纷交卷的时候,你是否也想交卷并且给予自己心理暗示再做下去也没有用?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 从不
2.在人人网上或者微博上看到的一些消息,你是否没考虑过其真实性,就直接将其转发?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 从不
3.在自习室里,当你看见周围的同学陆续离开自习室,你是否也想离开自习室,就算你没有完成你今天的学习任务? *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 从不
4.在宿舍里如果周围的人都在玩电脑,你是否觉得其他事情可以先放一放,玩了电脑之后还有时间呢?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 从不
5.当你的室友都打算逃课去从事某件活动时,虽然你对该活动不是太了解,你是否也会和他们一起去呢? *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 从不
6.如果有两个活动,你对其中一个活动比较感兴趣,但是你周围认识的人都去了另外一个活动(活动人数不限制),你会放弃你喜欢的去另外一个吗?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 从不
7.你有自信你自己一个人能独立的很好的完成一件上级所给予的任务吗? *
A 完全相信 B 应该可以 C 应该不可以 D不可能
8.当你发现你的答案和周围的同学不同时,可你又无法肯定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你会改成你周围同学的答案吗? *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 从不
9.当班里面举行某次投票时,你不知道选哪个好,你是否会选呼声最高的选项? *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 从不
10很多时候自己不是很需要的东西,看见很多人都有 就自己也想买一个?(比如电脑、资料书籍)*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从不
11当你看见你的室友在吃零食买夜宵时,就算你现在不是太饿,你是否也会去买? * A总是 B经常 C较少 D 从不
12.在平时生活中,你是不是不喜欢落单,比如吃饭、学习、游戏,只要跟着人群走你就安心? *
14.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问卷设计 篇十四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纪?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对在上大学期间外出旅游持何种态度?
A赞同B观望C 不赞同D 反对
4您通常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考虑外出旅游?
A开拓视野B 放松心情C锻炼身体D体验新奇E结交朋友F其他
5您认为制约您外出旅游的因素主要是?
A资金B时间C路程D安全E文化差异F旅游基地设施G其他
6在您展开旅游活动之前,您通常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相关信息?
A亲友推荐B上网浏览C电视D报刊等书籍E校内海报F传单G旅行社咨询H其他
7进入大学后,您通常选择在社么时间旅游?
A寒暑假B黄金周期间C传统节日D双休日E其他时间
8进入大学后,您平均每年的出游此书约为?
A基本没有B 1-2次C 3-5次D5次以上
9在您的旅游经历中,一次大约停留多长时间?
A当日返回B1-2夜C3-4夜D5-6夜E6夜以上
10您是否提倡具有环保观念,低碳意识的绿色旅游活动?
A无所谓B是C否
11您以前是否接触过相关绿色旅游活动?
A否B很少C经常
12您是否乐意参加绿色环保旅游活动?
A不乐意B一般C乐意D非常乐意
13您是否愿意为支持绿色旅游而承担更高的旅游成本吗?
A不愿意B愿意C可以考虑
14您在大学期间通常采取什么出游方式?
A与好友结伴B独自出游C参加旅行团D网友结伴自助E班级等集体旅游F其
他
15您通常选择什么类型的旅游目的地?
A自然风光B历史遗迹C休闲度假D主题公园E民族风情F现代都市G体育健身H宗教旅游I红色教育J其他
16您平均的出游话费是多少?
A100元以下B100-300C300-500D500-1000E1000以上
17您旅游消费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A生活费B奖学金C兼职收入D其他
18如果您开展一项旅游活动,哪些环节的花费偏高?
A交通B景点门票C购物D餐饮E住宿F娱乐项目
19您在旅游过程中对食方面有什么要求?
A干净卫生B价格适中C营养丰富D体现档次F体现地方特色G其他
20您在旅游过程中对住有什么要求?
A卫生B舒适C安全D经济
21您在外出旅游时,通常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A公共交通 B火车 C飞机 D轮船 E自驾车 F旅游大巴
22如果您跟团旅游,您对导游人员的哪方面最为看重?
A外表形象B讲话质量C服务态度D其他
23请谈谈您对大学生绿色旅游的理解以及发展大学生旅游的建议?
24请您谈谈对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其他看法?
15.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十五
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行为习惯宣传体系
1.规定“示范月”强化训练
每学期初, 我们都要对新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行为规范专项训练, 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站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 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学生自己制定本班班规, 自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儿歌, 强化开学初在校自觉排队意识 (上下楼排队、入厕排队、上学、放学排队) 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直观概念, 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把学科教学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要求每位老师挖掘教材的内涵, 渗透教育。要求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握笔的正确姿势, 朗读的语调、语气,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课下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规范学生的言行, 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等等, 要大肆宣扬好的习惯, 树立好的榜样。
3.发挥班会课和晨会课的阵地作用
班会课和晨会课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每周都会布置行为规范训练要点, 然后班主任根据自己班中的情况具体展开。例如, 上周学校布置的教育要点是开展“弯弯腰”活动。各班具体开展教育的内容有:学习中节约用纸、不乱扔纸杂物、见到纸杂物主动捡起……
4.教师要言传身教
从育人方面看,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向学生展示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 对学生施加正面的影响。教师的举动成为学生的楷模, 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怎能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随地吐痰, 随手乱丢垃圾, 又怎能说服我们的学生爱护校园和社会的环境?如果我们随口讲脏话, 又怎能教育我们的学生讲文明?教师的习惯养成是学生习惯教育的前提, 教师应当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教育我们的学生以身作则, 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习的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完善一套积极有效的行为习惯监督评比机制
1.行政值日制———每天由一名行政人员和一组执勤学生值日, 7:30前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并相互问好,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 中午巡视校园, 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 如发现偶发事件由值勤老师及时教育处理。
2.学生监督制———学校少先大队部设立了执勤生, 课间设立了值周班, 每天巡视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并作记载, 值勤生、值周班会把检查到的违纪现象写在“友情提醒”单上送班主任处理。同时, 班级内部也相应专门设立了以劳动委员为班里的行规监督员, 专门检查班内的不良习惯。
3.每周评比制———学校以班级为单位, 比眼保健操、广播操、黑板报、手抄报、卫生、纪律和礼貌用语。每周评比一次, 颁发流动红旗, 每月累计各项评比的积分, 月底评选行为习惯示范中队。同时也把各项评比结果作为期末文明班集体考核的重要依据, 由评比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训练指导分层细化, 促进理性认知向感性行动转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既要有满腔热情,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它是互相促进, 互相转化的, 其中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行, 即道德行为习惯, 也是小学生品格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就是常说的不仅要“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在小学生明确行为习惯要求之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规范》落实在行动上,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实践, 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营造氛围。小学生年龄小, 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给不良习惯以情境压力, 促进好习惯成为稳固的品德态度。早上进校要与值周的教师、学生互相敬礼问好;一进教室看到的是雪白的墙壁, 干净的地面, 整齐的桌椅, 明亮的玻璃窗, 评比栏中展览着同学的优秀作业, 板报上宣传着班里的好人好事……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和熏陶。
分层细化训练习惯。学生明白了这样做的好处, 不这样做的危害, 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变成自觉的行动, 还需要将好习惯标准具体到学校每一个时期的突出现象, 需要分层至学生的每个年龄段, 需要教师的细致的指导和训练。如针对学生课间打闹的现象, 向全校提出了:脚步轻, 不奔跑;小声说, 不干扰;轻轻做, 不吵闹。根据年龄段不同, 提出进行习惯训练的重点:低年级———喝水穿衣讲卫生, 坐立行走要端正。中年级———会看书, 会写字学习习惯来养成。高年级———认真做, 认真听, 认真思考样样行。
在习惯训练中, 教师还要手把手地从每个细小动作上给予具体指导:如, 在接受别人东西时, 首先应该立正站好, 眼睛注视着对方, 行过礼后, 双手接物, 并且说“谢谢”。指导握笔姿势, 看书姿势, 行礼姿势, 站、立、走姿势, 凡是学生应该能做到的, 必须要求大家一律做到。个别学生没做到, 就要强化训练。让学生逐步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出好习惯, 使习惯成自然。
16.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感悟 篇十六
感悟一: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与学生共享成长的快乐
教师和学生一样,从小伴着故事长大。这些故事不仅是“大灰狼”、“丑小鸭”,教育本身就有丰富的故事资源。为什么不把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学生听,让他们在分享成长、快乐的同时,受到熏陶感染,以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新课程倡导共享式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感受。教育故事是师生一起创造的,把它讲给学生听、师生一起分享。在分享中,教师无一例外地要以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但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平等的享用,不是强迫学生与教师保持同一的“口味”,而是在分享中都能获得各自需要的“营养”,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从中感悟成长的美丽,教师从中反思教育的真谛。对比之下,那些空洞的说教,严厉的训斥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这些年来,我曾经给学生讲了许多自己的教育故事。也许是课堂上的一个细节,也许是学生刁钻的责难,也许是师生间难以逾越的沟壑,也许是心心相印的默契……,教师的教育经历都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学生正是在这些故事中一天天长大的,离开了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也就没有了教育。
感悟二:从我做起,以教师高尚的职业风范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威信,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接受自己,使自己的工作为学生所认可,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
我是教语文的,这些年来,我面对学生,在黑板上、学生的作业本上,每写一个字总是一笔一画,规规矩矩,不敢马虎丝毫,哪怕只写一个字,我也让学生满意。作为一名女教师,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稳重大方,规范示教;衣着整洁,但不花哨;讲究仪表,不追时髦;一笑一颦,严慈有度。
教师是平凡的,但在学生的心中是伟大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就是“上帝”。教师一些微不足道的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典范,给学生带来深远甚至终生的影响。
感悟三: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创设一种氛围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种环境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需要活动来创设,我当班主任20多年来,始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共温童年的梦境,在活动中体验学生的心灵感悟,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参与活动就是活动中的一员,严格按“游戏规则”办事,倘若犯规,同样接受响应的处罚。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到规矩面前人人平等,由此联系到班级管理上,对个别违反班级制度的学生,适当地进行惩罚教育,宽严相济,决不含糊,长此以往,学生就能自觉地遵章守纪,按校规,班规做事。
为了给学生做出遵章守纪的榜样,多年来,我与学生一起练队列,参加学校的会操比赛;与学生一起演出,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大练教学基本功,参加全市的写字比赛;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体验劳动的快乐等等。每次活动结束,共同参与学生们的评价。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教师组织学生,并参与到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就是教师从自己做起,以教师的美德去占据学生心灵的空间,以美德去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17.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十七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网上消费的基本情况,我们特意策划了这次大学生网上消费情况调查,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填写这份问卷。请你认真阅读每一项问题并选择你认可的选项,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对于您的合作,我们再次表示感谢!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网龄有多长?()A.一年以下 B.两到三年 C.四到五年 D.五年以上 4.您的月生活费是多少?()A.1000元以上 B.800-1000元 C.500-800元 D.300-500元 E.300元以下 5.您每天花多少时间上网?()A.三小时以下 B.三到五小时 C.五到八小时 D.八小时以上 6.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多选] A.网络消费 B.教育学习C.工作 D.娱乐休闲 E.获得信息 F.其他 7.你平时上网浏览过购物网站吗?()
A.从不去这些网站B.浏览过,但没有深入访问该网站 C.偶尔浏览一下D.经常浏览 8.你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网上消费?()
A.电视广告 B.朋友介绍 C.从网上看到 D.其他 9.你是否有通过网络进行购物的经历?()A.是 B.否(跳到第27题)
10.你平均一个月在网上购物几次?()
A.6次以上 B.5-6次 C.3-4次 D.1-2次 E.无 11.你在网上购买商品时,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多选] A.产品质量有保障 B.流程简单,购买便捷,节省时间 C能很好地保护消费者隐私 D配送快捷 E商家信誉度 F价格便宜G支付安全 H商品丰富,能找到所需商品 12.你决定购买商品时,主要看商家的?()[多选] A凭主观喜欢就买 B以前购买过此商家,觉得不错 C朋友推荐 D版面设计 E网站店铺的商品数量 13 你容易接受哪种促销手段?()[多选] A注册会员 B免费送货 C赠品 D购物返券 E专题促销 F打折 14.你所知道的购物网站有哪些?()[多选] A.淘宝及阿里巴巴网站 B.易趣网
C.当当网等购书网站 D.MSN网站商城 E.其他购物网站 15.你选择购物网站时,一般考虑哪些因素?()[多选] A.知名度高,信誉好 B.购物体验良好 C.交易安全性高 D.价格比其他网站低 E.商品送货快 F.商品丰富 G.操作简便 H.社区氛围 I.可以讨价还价 16.网站上他人的评价对你的购买行为影响程度如何?()A.没有影响 B.很小 C.一般 D.很大 17.你对购物网站推荐的商品?()A.根本不感兴趣 B.有点兴趣 C.很感兴趣 18.网上购物多长时间发货你会接受?()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48小时内 D.更长时间
19.如果你看到购物或交换物品的信息,是否会予以关注?()A.会 B.不会
20.你如果有闲置物品是否愿意通过网上的交换平台进行出售或交换()A.不愿意 B.愿意
21.你一般以什么方式与卖家沟通?()A.网络沟通媒介,如淘宝旺旺 B.email C.QQ D.电话 E.其它:
22.如果你在网上交换平台进行购物或交换,你喜欢使用哪种付款方式?()A.借助支付宝等工具进行支付 B.网上银行支付
C.银行转帐 D.信用卡付款 E.当面验货,货到付款 23.你认为网上购物的可信度有多少?()A.40%及以下 B.40%-60% C.60%-90% D.90%以上 24.你是否有过中途放弃购物的经历?()A.有 B.没有
25.下列哪些因素影响你中途放弃购物的?()[多选] A.交易、支付过程繁杂 B.网络故障 C.交易过程中要填写过多的个人信息 D.缺货 E.价格不具有优势 F.送货时间过长 G.网上他人的评价 H.其他: 26.你会通过网络购买下列商品吗?
古董/邮票钱币/模型()a 从来不会 b 基本不会 c 偶尔会 d 经常会 e 天天会
27.你没有在购物网上消费的原因是:()[多选] A.担心网络的安全性 B.担心产品质量
C.程序繁琐、麻烦 D.不熟悉、不知如何购买 E.价格不够低 F.配送速度
G.我对网络产品没有需求 H.这些产品或服务在其它地方可以免费获得 I.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产品或服务 J.其它:
28.如果以上一些弊端得以改观,你是否考虑网上消费?()A.是 B.否
29.今后你是否会继续网上消费,并认为网上消费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消费方式?()A.是 B.否
30..你选择网上消费的原因?
31.你认为目前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是?
18.大学生旅游消费习惯问卷调查 篇十八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的月生活费是
A.500~800元B.800~1200元C.1200~1500元D.1500元以上
4.您每年旅游的次数
A.0B.1~2次C.3~4次D.5次以上
5.您出游的时间是
A.周末 B.法定节假日 C.寒暑假 D.其他
6.您每年的旅游花费大致为
A.0~500元B.500~1000元C.1000~1500元D.1500元以上
7.您旅游资金的来源是
A.父母亲友B.打工兼职C.奖学金D.其他
8.您旅游的方式为
A.跟团旅游 B.自行设计旅游线路出游 C.亲友一起出游D.骑车、搭车旅行E.其他
9.您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是(可多选)
A.网络 B.电台、电视 C.报纸书刊 D.旅行社宣传单 D.校园旅游代理的宣传
E.朋友推荐 F.其他
10.您喜欢的旅游地类型是(多选)
A.自然山水B.人文古迹C.现代都市 D.主题公园、游乐场、探险 E.博物馆、动物园 F.民族风情 I.其他
11.您出游的动机是(可多选)
A.旅游观光、感受大自然 B.放松减压C.感受不同的文化 D.学习、研究、写生、摄影 E.寻求新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F.其他
12.您在旅游时选择的住宿是
A.星级酒店 B.经济连锁快捷酒店(如七天、如家等)C.青年旅社 D.家庭旅馆E.普通旅馆 F.其他
13.旅游过程中您的饮食方式为
A.当地特色小吃 B.大中型饭店 C.经济型家庭餐馆 D.KFC、麦当劳等快餐
14.您旅游中感到不满的地方是(可多选)
A.交通不便B.景点内还有景点,要加收费用C.门票贵,对外地学生无优惠 D.服务态度差E.其他
15.您在旅游过程中会购买旅游纪念品吗?
A.有特色的基本都会购买(频率高)
B.喜欢的会购买(频率较高)
C.不经常购买(频率较低)
D.不会在旅游地购买纪念品
19.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十九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我国地理区域分布,分别选取辽宁、北京、山西、河南、安徽、浙江、广东、湖南、贵州、重庆、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在每个省、市、自治区分别选取城市、农村小学和初中各2所,其中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各半,每个学校每个年级至少整群抽取2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男女各半),2个教学班的总人数不够100人时增加班级数,直至达到100人为止。使用自编问卷对中小学生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进行无记名调查,小学一~三年级问卷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填写;小学四~六年级和初中学生问卷在教师和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由学生集中在教室填写。共收回问卷47 951份,获得有效问卷43 771份,有效率为91.28%。其中小学一~三年级13 700份,小学四~六年级15 038份,初中一~三年级15 033份;农村学生占50.2%,城市学生占49.8%;男生占50.8%,女生占49.2%;汉族学生占86.7%,少数民族学生占13.3%。
1.2 问卷的编制
参考谭晖等[2]编制的“儿童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查阅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相关文献[3,4,5,6,7,8],循证分析眼放松行为(如持续用眼30 min后,远眺休息眼睛)、饮食习惯(如每天喝1杯牛奶)、用眼距离(如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阅读环境选择(如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读写姿势(用手托着头读书写字)、眼保健操(如睁着眼睛做眼保健操)、照明光线(如夜晚看电视时,关闭房间顶灯)、持续用眼(如持续做家庭作业30 min以上,不休息)、户外活动(如周末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1 h)、握笔姿势(写字时,手指距离笔尖1寸(约3.3 cm)等与近视的关系,初步提出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的维度,用理论构建法编制项目库。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对项目库进行增补和修订,形成原始项目库;召开专家咨询会,结合专家会议讨论,考虑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修改项目的表达、语义,形成含有10个维度57条项目的初始问卷,每个项目包括4个选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别,分别制定了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3份问卷。
将数据库中反向题重新赋值,从项目的独立性、敏感性、内部一致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分析,对项目进行初筛,然后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进一步对项目进行筛选,删除一些不合适的项目,最终形成“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其中,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包含40个项目,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包含43个项目,每份问卷均由10个维度构成,分别为眼放松行为、饮食习惯、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眼保健操、照明光线、持续用眼、户外活动和握笔姿势。
1.3 信度和效度检验
主要通过考查问卷的分半信度与同质信度进行信度评价;分半信度用Guttman分半系数为指标,同质信度以Cronbachα系数为指标。结构效度主要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校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系数)和因子分析等。
2 结果
2.1 问卷信度评价
小学一~三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7和0.761;小学四~六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为别为0.874和0.804;初中一~三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为别为0.863和0.792,各维度系数见表1。
2.2 问卷效度评价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份问卷的KMO统计量分别为0.815,0.839和0.815,均大于0.7;Bartlett检验值分别为115 586.58,129 125.18和153 449.56(P值均<0.01),说明3份数据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素提取,小学一~三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1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5.41%;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3.86%;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6.89%,所得结果与理论构想一致。见表2。
2.3 问卷反应度评价
选取一年级学生4 479名和三年级学生4 543名,进行一~三年级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选取四年级学生4 817名和六年级学生4 905名,进行四~六年级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选取初一学生5 453名和初三学生4 298名进行初中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结果显示,一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三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四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六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一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初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少数维度外,多数维度在两年级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3份问卷均具有较好的反应度。
3 讨论
3.1 建立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标准化评定方法的必要性
视力保健行为是指在近视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的个体行为[8]。视力保健行为与视力的好坏存在关联,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户外活动时间和握笔姿势等行为得分越高,视力越好;而持续用眼和不良饮食习惯则显示为视力的危险因素[8]。不同研究者所编制的调查问卷,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问卷组成和评分方法各异,制约了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编制一个在循证分析基础上构建视力保健行为评价维度、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以接受的视力保健行为问卷,可为研究者提供统一研究工具,便于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2009年,有研究者编制了“儿童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评估上海市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特点和行为干预效果,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评价[2]。然而,该量表是否适用于我国其他地区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评价尚待验证,且目前还缺少关于中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评定工具。因此,建立适合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标准化评定方法显得十分必要,可为将来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帮助。
3.2 评定问卷的维度选择需要更多的循证分析
最新研究表明,近视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户外活动,晒太阳太少[1]。IP等[3]的研究将12岁儿童的近距离工作以连续时间和距离进行量化,结果发现连续阅读30min以上的孩子比不到30 min的孩子更容易发展为近视;与此同时,在30 cm以内近距离工作的孩子发展为近视的可能是在超过30 cm工作孩子的2.5倍,且那些长时间阅读且阅读距离小于30 cm的孩子更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另有大量研究表明,眼放松行为、读写姿势、读写照明环境、饮食、眼保健操、持续用眼等均与近视的发生或发展相关[5,6,7,8,9,10,11]。因此,本文提出以眼放松行为、饮食习惯、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眼保健操、照明光线、持续用眼、户外活动和握笔姿势等10个维度作为问卷的构成部分。
3.3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
本研究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法、内部一致性检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考查。总问卷信度系数在0.7以上,分问卷信度系数在0.6以上,则代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12,13]。研究显示,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的总问卷分半系数、Cronbachα系数基本在0.6以上;3份问卷的方差累积贡献率都在50%以上。反应度分析结果显示,一年级、四年级及初一学生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分别高于三年级、六年级及初三年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该问卷各指标均比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作中小学生预防近视工作的测评工具。
3.4 问卷特点突出,但对近视发生发展的预测效度有待评价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相关行为的差异,该问卷通过对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区分,分别编制了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独创性。为使问卷具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和代表性,选取我国12个省市作为调查现场,建立了一个具有多地区、多民族、多层次、多年级的大样本数据库。为保证问卷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邀请妇幼保健学、流行病学、眼科学、学校卫生学、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学和教育部门的专家对项目的有效性、重要性、可行性、可接受性、表达等进行评价,建立了一个多地区、多领域专家合作的评价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测评问卷。
【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06-21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09-11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09-24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02-07
闵孝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制度12-23
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02-08
中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考核问卷08-27
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调查问卷06-15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01-14
大学生网购心理及行为调查问卷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