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实践

2024-10-24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共8篇)(共8篇)

1.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实践 篇一

看满山绿意,寻个中奥秘

——记未来企业家协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杭州龙井茶产源地开展调研活动

7月16日至19日,浙江工业大学未来企业家协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批踏上了前往杭州不同龙井茶产源地的调研路程。团队主要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形式对杭州龙井茶产业的发展进行调研。茶产业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都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成为山区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关系到杭州市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深入调查研究杭州的茶叶产业现状为主题,旨在走进杭州茶叶产业,了解其生产与销售现状,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团队就所赴龙井茶产源地不同细分为两批人马,一批前往梅家坞茶源地进行调研,另一批赶往翁家山龙井村进行探访。团队选取了数家经营时间长且发展趋势较好的茶楼,如龙得茶庄、梅竹园茶楼、欣怡茶庄、天一茶楼等进行采访调研,也对卢正浩龙井茶庄、梅家坞朱家里的多家茶户、龙井村杭州聚福轩有限公司等多家茶叶生产公司展开了实地走访及调研工作。我们在对调查对象发放问卷的同时对其进行采访,结合问卷上的题目对拥有茶园规模、经营年数、员工规模、茶叶年产量、销售途径、年销售额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采访。此外我们也抽取了部分在梅家坞、龙井村购茶、品茶的游客进行了访问调研。在每天的调研与采访工作结束后,我们都会将所获得的多家农户的茶园经营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制作调研信息汇总表格并撰写访谈资料,以便后期得出调研结论。

在调研途中,我们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支持与协助,并有幸采访到了梅家坞茶文化村的朱书记。在与朱书记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梅家坞茶文化村整个村有五百多家农户,基本上每家农户均拥有自己的茶田。每年从梅家坞产出的茶叶有10万余斤,10%~15%的茶叶会被茶商收购,即通过收购途径实现销售的有1万多斤。梅家坞的茶叶素以高品质、优名声而出众,当年产得的茶叶当年便能够全部售出。茶叶采取半手工的制茶形式,通过手工采摘茶叶,后利用机器进行首次炒茶,继而手工进行二次炒茶,此法制得的茶叶形态饱满而茶味上乘。然而当地掌握手工炒茶技术的村民越来越少,不得不遗憾传统手艺的流失。针对近来梅家坞茶叶经济不如往年景气的问题,朱书记表示,这与总体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产业经济与市政府出台的政策、当前的大形势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梅家坞茶文化村近年经济状况有所影响也是情有可原的。

7月19日,浙江工业大学未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结束了调研任务,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经资料整合统计,本次调研可得出以下结论:1.多数茶户茶叶年产量达200斤以上,茶叶生产成本高昂、缺乏销路、炒茶手艺无人继承是现存的主要问题;2.当地茶户茶叶销售方式多为传统的店铺直销途径,通过网络进行茶叶销售的尚在少数,而消费者购买茶叶也多选择直接在产源地店铺购买;3.茶户生产茶叶的成本多出于茶工工资,其次为加工费、肥料等生产费用;4.当地茶户的年销售额分化严重,销路佳者年销售额可达20万以上而销路差者则不得不低价卖给茶叶收购站。

本次调研活动针对当下杭州龙井茶发展的状况,通过调研采访形式,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实践有机结合,使团队成员对杭州龙井茶叶的发展状况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无论是对学生主体的素质提升或是杭州龙井茶叶的推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良好影响。

浙江工业大学未来企业家协会供稿

2.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实践 篇二

随着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风起云涌, 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日趋普遍。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钱江学院组成了课题小组, 对在校大学生, 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成员, 以及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者和创新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等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 收回900份, 其中有效问卷820份。调研内容涉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满意度、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评价等。

(一) 调查统计数据。

1.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出发点与起源。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 62.4%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发点为实现自我价值, 20.3%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财富, 17.3%的大学生是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在回答“大学生创新创业想法的起源”时, 37.3%的被调查者起源于创新创业人物的影响, 20.0%起源于专家论坛, 还有12.0%起源创新创业竞赛。可见大学生十分重视理想信念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中有38.4%是自己摸索的, 38.3%来自学校的教育;54.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34.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必要。可见, 大学生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面还不够广,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开设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分别是创业模拟培训、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名师讲坛;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排在并列第一, 其次分别是管理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受挫能力和其他。结果表明, 现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创新创业活动失败的原因。

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 只有创新创业的激情、优秀的创意和自己的团队是不够的。由于欠缺必要的管理经验, 市场运作策划能力, 正确面对失败的心态, 以及足够的资本支持, 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 课题组认为应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 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素质与意识, 为他们自主创新创业作好准备。同时调查问卷还显示出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

(二)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众多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以专业课或选修课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 积极组建创新创业中心或协会, 开展创新创业比赛。还有一些中介组织介入创新创业培训行业, 部分培训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都开出有关创新创业课程, 如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培训、塑造创新创业素质的野外拓展、识别创新创业机会的培训、激发创新创业思维的培训等。经过10年左右的摸索和实践,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如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创新、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创新等。

当然, 我国高校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 在师资上, 师范类中还没有培养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 而创新创业型人才也大多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 因此专业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质量也有待提升;在理论上, 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 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 无法从理论的高度解释创新创业活动的各种问题、探索创新创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或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新创业经验;在实施上,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两张皮”, 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基础知识学习脱节;在范围上, 大部分学校关注的仍然是少数人的“创新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效果上, 还没有形成毕业生创新创业的趋势, 甚至成功的个案都少之又少。目前我国以下面三种创新创业教育为主。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适应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大学生创新创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 而且颇具规模, 美国硅谷奇迹的出现, 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靡世界。相比较, 我国的文化极为提倡自立, 鼓励人们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成功, 鼓励创造和创新精神, 可以说我国的文化是非常有利于个人创新创业的。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起步较晚, 水平普遍较低, 因此我国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注重创新创业工作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通过渗透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使其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使创新创业文化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动力之源。《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 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被充分激发起来, 将一直以来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新创业时, 大学生就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 而且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创新创业者, 逐步实现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新创业。

(二) 提升实践能力。

当代大学生要在今后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仅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需要, 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和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创新创业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 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涉及的知识更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一系列的知识, 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 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技能, 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 探讨和处理创新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议题, 达到知行合一。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创新创业能力, 将自己的操作能力和现有的资源有效的整合, 认清自己能做什么, 怎样取得最大收益, 并且有能力对机会和挑战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 而且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资源、市场需求来进行调整和修整创新创业思路, 从而为今后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探索提供新的视角、新的思路, 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最终将一个“点子”创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

(三) 促进就业工作。

为了满足人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持续扩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但是由其带来的就业问题逐步凸显。根据教育部的统计,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5万,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30万, 是2001年的5.5倍。大学本科招生人数在连年增长, 毕业生待业人数也在连年增长, 据统计, 仅2007年应届未就业的学生就达到了100万, 是当年毕业大学生的20%。这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因高校扩招、政府部门人员大量下岗分流、国有大中型企业因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改制而不断裁员, 每年就业人口大量增加, 国家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据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的《就业报告》预测, 世界范围内有50%的毕业生不可能取得工资就业的岗位, 需要自己创新创业。所以高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使学生具有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更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心的全面素质和综合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从而确保学生有较广的就业面和广阔而自由的发展空间, 为将来就业、择业、创新创业和立世做人打下良好基础。

三、钱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一)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实践教学。

为了在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上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机会, 钱江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 实施了1.5+1.5+1的模式:前一年半学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类基础课程;后一年半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最后一年完成实训、毕业设计 (论文) 及毕业实习的环节。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夯实学生的基础, 凸显专业特色, 强化能力培养。

2. 细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多种实验原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钱江学院在最后一年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及毕业实习的环节中增设了专业综合实训。通过专业综合实训整合专业单项的知识和技能, 融合各个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时间, 包含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

(二) 规范职业规划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1. 积极培养职业规划教学的教师。

创新创业是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 它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使得创新创业者一开始就要注重学习, 掌握市场规律、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 要能身兼多职, 有具体的经营技能。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中, 钱江学院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度, 指定优秀的专业导师和邀请成功企业家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专业导师以专业素质提升为重点, 提高学生专业的科研能力, 以科研促进创新创业的成长和发展。企业家给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经验、市场现状、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知识, 扩大创新创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平台。在为学生配备双导师指导的同时, 学院还对专职辅导员, 承担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 形成一批专门从事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辅导员担任思想和形势政策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教育。

2. 成立职业规划教学教研室。

当然, 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不能停留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教育上。钱江学院于2005年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明确列入教学计划, 成立了职业规划教研室。教研室根据国家大纲, 将创新创业规划教育重点单列, 与专业知识结合,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

3. 开设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

钱江学院早期为了配合大学生就业, 开设了就业与创新创业的专题讲座, 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感受。经过这几年的努力, 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通过对创新创业过程的研究得出一定的创新创业规律, 并整理为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和方法, 开设固定课时的创新创业规划课程, 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创新创业意识。这门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通过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四个步骤, 周而复始教导学生, 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组成不同的创新创业小组, 引导学生从“纸上谈兵”走向“实战练兵”, 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具体运作方式, 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前或创新创业中能借鉴前人的经验, 少走弯路, 从而更贴近自己的创新创业目标, 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三)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1.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探索, 目前钱江学院形成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强化专业社团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模拟实践锻炼—扶持创新创业团队—学生创办企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 全面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目标, 实现人才、就业、创新创业的统一。在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过程中突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 在大学期间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学科建设、“两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园区评审等各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构建创新创业所需知识结构,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 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 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让学生时刻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 适时调整专业知识结构, 进行自我分析, 寻找进入社会的切入点。

2.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落实。

第一, 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在校园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对于培养现代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十分重要。钱江学院利用广播、院报、橱窗等工具,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精神的宣传;积极树立勇于创新创业的榜样、典型, 把校园创新创业精神形象化、具体化;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 组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报告、论坛。这种文化氛围, 唤醒了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激发了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 激励师生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 钱江学院形成了鼓励师生去创新创业、支持师生创成业、帮助师生创好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第二, 创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载体。创办“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班+SYB培训精英班”, 建立创新创业过程模式培训。钱江学院首先依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开展创新创业普及教育, 孕育“大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同时, 学院建立大学生SYB创新创业培训中心, 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更为深化的创新创业精神体验。以案例式教学法为主, 激励学生从专业切入, 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将市场化运作的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对外拓展等活动, 作为大学生校内创新创业的实践载体。组建“虚拟公司”, 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体验真正的创新创业型公司的运作全过程, 提高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 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配备, 强调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依托高校知识创新的基础, 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通过导师传、帮、带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科研指导。根据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特长和需求, 每个团队都可自己聘请专业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 同时学校将帮助团队联系和推荐合适的校内外导师, 并对每位导师进行聘任。学校对于优秀的导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四, 以专业社团为依托, 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 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目前, 钱江学院已经建立了专业性学生社团和多个专业学习基地, 并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 组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钱江学院每年举办“启航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推荐优秀队伍参加学校“赢在师大”创新创业比赛和省市创新创业比赛项目。通过比赛普及创新创业知识, 展示创新创业成果, 评价创新创业能力, 倡导创新创业文化, 发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积极帮助学生吸引风险投资, 将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团队推向市场, 完成学生创新创业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

第六,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俱乐部的成员包括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友、创新创业导师、企业家和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增加互动环节, 请校友、企业家和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指导在校学生;举办沙龙、论坛等活动, 通过邀请更多的企业家参与培训、评审等活动, 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开展素质拓展训练, 寓教于乐, 对大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

第七, 创办大学科技开发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中心是一种更靠近技术创新主体、更容易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新支持的孵化器。中心是充分利用大学的师资、技术、试验设备等知识资源, 以大学为主创办的机构, 并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配套设施与活动的高级形式。

(四) 创新创业促就业模式的实践成效。

钱江学院经过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已经形成了学院重视、教师关心、学生踊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创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成立专项教研室, 编写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 组建了创新创业孵化班、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大学创新创业科技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团队获得了全国高校首届“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二等奖和优秀创意奖、浙江省第五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二等奖、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等一系列专业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奖项, 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创业团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目前创新创业团队中的注册成功的学生创新创业达到了35家, 还有7家正在申请当中。2007年和2008年有两家学生公司分别获得了10万元和5万元的杭州市高校毕业生无偿创新创业资助资金, 以及杭州西湖区“寻找下一个马云”的无偿资助资金10万元, 无息贷款30万元。从2006年开始至今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了“同龄人招聘同龄人”的活动, 这样的创新创业促就业活动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 而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摘要:本文以钱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论证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钱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分析了钱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并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效, 旨在探讨富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体系。

关键词:钱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劲, 贺丹, 邱嘉铭.背景差异对学生创新创业态度和倾向的影响[J].中国青年科技, 2007, (3) :48-59.

[2]姚晓柏.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2) :105-107.

[3]房国忠, 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06, (12) :41-44.

[4]万细梅, 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 2007, (1) :21-22.

3.大学生国际志愿者在杭州 篇三

The logo of AIESEC

这个夏天,在中国杭州、在位于主城区的天水街道里,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与社区居民展开了一次为期四周、别开生面的互动。

互动:交流从陌生到融洽

“Welcome to the English corner! Our topic today is Traveling the world.(欢迎来到英语角,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环游世界。)”在灯芯巷社区,波兰小伙子卢卡斯(Lukasz Dwulit)用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英语角”活动。

这是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第一天的交流活动。当时,十多名社区大伯大妈将波兰小伙卢卡斯团团围住,好奇地追问外国的生活和他的学习经历;而在另一个房间里,十多位小朋友和两名女志愿者艾世丽和安(Ashley Bennet、Ruth Ann Jamieson)围坐成一圈,做着英文接龙的游戏。

这三名国际志愿者都是年轻热情且喜欢中国文化的大学生。年龄最大的艾世丽来自墨西哥锡那罗亚州自治大学,有三年学习中文的经历。安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英混血,妈妈是香港人。年龄最小的卢卡斯则来自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多才多艺的他会说中、英、波、德四种语言,特别是中文“很溜”。

天水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外国大学生是来杭州参加社会实践的,他们都是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浙江大学分会的志愿者。这是一个由高校或更高学术机构在校学生和新近毕业生运营的全球性、非政治性、独立、非营利性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学生组织。

从5月20日开始的四周时间里,这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在天水街道的7个社区零距离体验中国文化。而他们自行设计的“Global Village”“Animal Kingdom”“Let’s tell story”“Body Party”“Easter”“Travel the world”等十项英语角教学活动课程,就是献给社区小朋友和老人的最好礼物。

但交流总不会一帆风顺。安告诉我,她的中文不太流利:“所以一开始和小朋友们还是有些障碍。”不过随着课程的推进,安和小朋友渐渐熟起来,最早是安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向小朋友们展示她生活的城市,国外的绮丽风光引得小朋友们纷纷好奇地提问。卢卡斯则更加用心,他用一部8分钟的自制小影片把波兰1000多年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大家,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大家的距离已经拉近。

随后的几周里,大学生国际志愿者们通过ppt介绍、热身运动、英语游戏、英语歌曲等形式,对社区小朋友和老人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英语角教学,一时间课堂爆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

学习:文化从差异到共性

采访中,安曾经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来中国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希望多了解点中国,多学习点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这,正反映了大学生国际志愿者来到中国除了教授英语、传播友谊种子之外的另一目的。几周时间里,他们分别走进国画书画社、“好来武”舞龙队、葫芦丝班、金桥京剧社、鲍大妈聊天室等天水街道著名的文化社团组织,充分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月20日上午,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来到环北新村艺苑书画社,和社区的爷爷奶奶们一起学习国画。那天书画社的课程主讲荷花的画法和技巧,从荷叶、荷花到鱼儿、虾米。俞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还时不时走到他们身边,逐个手把手教授用笔和技巧。他们也很仔细地听,很认真地看,很耐心地学习。经过努力,到活动结束时,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个个都能有模有样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中,安的荷花画得惟妙惟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活动中,艾世丽印象最深的是参加“鲍大妈聊天室”活动。“老太太很棒,80岁了吧,不仅会开车、还会电脑,特别能聊,并能用简单的英语和我们交谈。我觉得如果我到了这个年纪能像她一样就很满足了。”艾世丽说,她是第一次来中国,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汉字很早就吸引了她,所以她曾在美国请了一位老师专门教她中文。“你不知道我在美国吃饭的时候用的都是筷子。”她还对鲍大妈说,中国的筷子用起来很特别,就像文化一样奥妙无穷,还有很多可以深入了解的。“我想我以后还会来中国,因为我特别想在中国工作,当一名老师。”

6月6日,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在仓桥社区参加侨眷活动日手工活动。卢卡斯拿着线和珠子,一边与社区的侨眷们交流,一边做手工活。“做这样的东西太有意思了,刚开始还以为做出来会是飞碟呢,我准备把自己亲手做的杯垫带回波兰送给妈妈。”那天,社区侨眷张阿姨还拿着自己串的中国结送给了这些大学生国际志愿者。张阿姨说:“希望这个中国结能给你们带去好运,也希望你们能常来中国走走看看。”

整个活动行程临结束的时候,安这样对我说:“中国的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老人们有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年生活太有意思了,估计这里的老年人寿命也会长很多。”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社区居民与大学生国际志愿者良好的互动,看到了黄皮肤和蓝眼睛对望的真挚笑容,看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火花,也看到了中外交流过程里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面貌。

机会:眼界从一国到世界

其实,这次大学生国际志愿者进社区,只是近几年AIESEC活动的一小部分。成立于1948年的AIESEC,目前其成员国—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100多所高等学府,每年提供5500个海外实习项目和近350场国际会议。虽然,AIESEC在2002年才进入中国高校,但十年中,它不仅吸引了大批国外大学生前来感受中国文化,也让更多的中国大学生看到了世界。

比如2009年,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金恺昉就借助AIESEC的平台,前往印度尼西亚。“到印尼,我在当地农村呆上了5周,和团队一起帮助村民完成所设计的项目,还对当地农民宣传了农业知识。”金恺昉说。

nlc202309030025

这几年,不少来自省内高校的AIESEC会员大学生成功申请了海外实习单位,他们从事艾滋病宣传、文化交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这些经历,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职场机会外,也向外播撒了友谊的种子。

就在结束此稿采写的前夕,我又收到了有关AIESEC国际志愿者们的两则消息:一是又有一批来自捷克的大学生国际志愿者,近些日子正在北京参加名为“印象中国”的主题考察,零距离接触中国的现代新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第5届AIESEC青年影响力论坛日前在台北召开,吸引了世界各地大学的国际志愿者代表参加,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和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萧万长都到场祝贺。这一活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担当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力量,正如萧万长在论坛上所说:“AIESEC有促进经济发展、让社会进步的理想,你们将真正成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李忠拍摄)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gaged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in Hangzhou

By Hai Xiaoyang

Thre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arted their four-week-long volunteer work at Tianshui Community in downtown Hangzhou on May 20.

Lukasz Dwulit, a Polish student from East Anglia of Great Britain, Ashley Bennet from Sinaloa State University of Mexico and Ruth Ann Jamieson from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re member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branch of AIESEC, a French acronym of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his is the largest non-political, independent, and not-for-profit student body in the world. The three were in the community in a global internship. They designed more than 10 programs such as global village, animal kingdom, let’s tell a story, body party, Easter, an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English Corner that exists in the communities.

They had learned some Chinese before they came. Ashley Bennet had learned Chinese back home for three years. Ann’s mother is from Hong Kong. Lukasz Dwulit spoke Chinese fluently. As there was no serious language barrier, they were able to communicate well with children and old people. On the first day, Lukasz told stories of his life and education to more than ten curious old women. Ashley and Ruth Ann played computer games with kids.

Well prepared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es, they played games and warm-up exercises, puzzles and songs. Lukasz played an eight-minute film on the Polish history. Their efforts paid off. Their classes were popular with local residents.

The three interacted with local residents by taking part in community study programs. On the morning of May 20, they studied art with retirees at a community center. The art class offered essential tips in painting lotus flowers.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the three volunteers were able to paint lotus flowers. Ruth Ann’s drawing received good reception.

Ashley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a Granny surnamed Bao who runs a community chat room. In her 80s, Granny Bao drives a car, uses a computer at home. She is an excellent conversationalist. She speaks English well enough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The chat room in the community offers local residents an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their concerns and problems.

nlc202309030025

On June 6, the thre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a handicraft workshop, which is a regular program specially organized for local residents whose family members live overseas. The local residents were willing to mix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y exchanged gifts.

At the end of their internship at Tianshui Community, Ruth Ann made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 “The Chinese community looks like a big family; engaged in a variety of colorful programs and events, they lead a meaningful life. Thanks to these programs, they will probably enjoy a longer life.”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Students

in Overseas Internships

Founded in 1948, AIESEC has members in 1,100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ross the world. The organization offers 5,500 vacancies for global internships and nearly 35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 year. These internships and conferences give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enrich their knowledge, push back their horizons, and help them become future leaders.

AIESEC came to China in 2002. Over the past decad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ve visited China through a series of global internships and Chinese students have had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in global internships overseas.

In 2009, Jiang Kaifang, a student with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engaged himself in a global internship in Indonesia for five weeks. The AIESEC platform gave him an opportunity to join a team and help local villagers to finish designing a program. The team also gave farming tips to villager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man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Zhejiang have signed up with AIESEC and have succeeded in their applications for global internships. They have been engaged in overseas programs for AIDS publicity, cultural exchang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These internships have provided students in Zhejiang with better and diversified job opportunities. The AIESEC experiences also give students of Zhejiang to promote friendship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regions.

4.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简章 篇四

第一条 为规范招生工作,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三条 学校招生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四条 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接受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五条 学校全称:杭州师范大学,院校部委代码:10346,浙江省代码:0020

第六条 学校类型和层次: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

第七条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有仓前校区(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下沙校区(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古荡湾校区(杭州市万塘路258号)、玉皇山校区(杭州市玉皇山路77号)。

第八条 学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培养人才的学位授予权,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第九条 学校是一所拥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四大主干学科,学科涉及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设有教育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医学院等18个学院、1个基础教学部、1个直属附属医院(市二医院)和1个独立学院(钱江学院)。拥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和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中外合作培养教育领导学硕士项目。现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优势专业11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325人,其中本科生17475人、硕士研究生2143人、博士研究生7人;教职工2186人,其中专任教师1490人,教授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8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754人,共享院士5名。

第十条 学生完成相关学业,经考试(考核)合格,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杭州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一条 学校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研究、制订学校招生政策,并对重大事宜做出决策。

第十二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及其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学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对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监督。

第四章 招生计划与录取原则

第十四条 20学校招收本科生4249人,面向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具体计划和批次按各省级教育考试院(招办)公布的执行。

1.学校设立教师教育荣誉学院——经亨颐学院。新生进校后,将择优选拔文、理科共80名优秀学生进入经亨颐学院文科、理科实验班进行特殊培养。

2.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与录取(浙江省)。符合条件的考生在文理第一批提前批、文理第二批提前批、艺术第二批提前批、体育第一批提前批录取,不影响考生报考其他统招专业。其中小学教育(师范)专业120名;学前教育(师范)专业40名;护理学专业80名;电子商务专业50名;艺术教育(师范)专业30 名;体育教育(师范)专业25名。

第十五条 学校招生工作实行“学校负责、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监督”的录取体制。根据生源情况需要进行招生计划调整时,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向招生计划主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执行。

第十六条 学校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规定和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在招生计划人数的100-110%之间。

第十七条 专业录取规则:

1.文、理科专业:

专业志愿不设级差。当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未被录取时,对服从专业调剂者,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予以退档处理。

2.“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

(1)获得我校综合评价招生入选资格的考生均需参加年高考。小学教育(师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录取批次安排在文、理第一批提前批,学前教育(师范)、护理学专业录取批次安排在文、理第二批提前批,艺术教育(师范)专业录取批次安排在艺术第二批提前批,体育教育(师范)专业录取批次安排在体育第一批提前批。考生须在院校志愿栏的第一志愿栏填写我校志愿,否则无效。“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须与初次网上报名所填报的.专业一致。未被我校录取的,进入后续志愿的投档程序。

(2)对“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进档考生,分文、理科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高中阶段具备相关选修课程学分或相关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综合成绩由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学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高考成绩三部分组成。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护理学、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成绩按“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1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 分)×30%+高考总分(折算成满分100分)×60%”计算形成,其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A等计10分,B等计5分,C等不计分。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成绩按“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1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60%+高考文化分(折算成满分100分)×30%”计算形成,其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A等计10分,B等计8分,C等计7分。

艺术教育专业综合成绩按“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1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0%+音乐类省统考专业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0%+高考文化分(折算成满分100分)×30%”计算形成,其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A等计10分,B等计8 分,C等计7分。

(3)专业投档办法:对进档的考生,学校按照各专业计划数1:1进行专业投档。

(4)在录取时,当填报志愿人数不足招生人数的110%时,录取人数控制在填报志愿人数的85%以内。

3.艺术、体育类专业(含相应的专业方向):

(1)美术类专业:

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绘画、动画专业:

浙江省:对文化、专业省统考成绩均上线的进档考生,采用专业志愿优先、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其它省份:对参加我校专业校考且省专业统考合格的考生,文化、专业校考成绩均上线,采用专业志愿优先、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取得设计类专业校考成绩合格的考生可填报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三个专业高考志愿。

书法学专业:

浙江、河北、山西、江苏、山东省:对参加我校专业校考的考生,文化、专业校考成绩均上线,采用专业志愿优先、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2)体育类专业:

体育教育(师范)、休闲体育专业:

对文化、专业省统考成绩均上线的进档考生,采用专业志愿优先、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体育专业特招生:须参加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体育专业特招生专项测试且成绩合格,方可参加我校组织的专项测试。对文化成绩达到浙江省对体育特招生要求的进档考生,学校根据专项测试合格(入围、替补)名单,择优录取。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录取原则详见《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录取时,当填报志愿人数不足招生人数的110%时,录取人数控制在填报志愿人数的85%以内。

(4)综合分计算办法:

浙江省(美术类、体育类):按浙江省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的综合分计算办法。

其他省:美术类专业综合分=文化总分×50% + 【(专业省统考成绩或校考成绩(折合成100分制))×(各省高考文化总分值÷100)×50%】。

4.院校一志愿或平行志愿投档后,若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先行锁定院校一志愿或平行志愿录取结果。对我校其他专业志愿或征求平行志愿考生,录取时根据学校上一专业志愿或上一轮平行志愿录取后各专业招生计划余额情况,进行计算机投档,录取原则同上。

5. 学校公共外语为英语。对部分专业设定英语单科合格线,英语单科成绩达到合格线以上的进档考生,按高考总分排序,如遇英语单科成绩符合条件的生源不足时,则在录取符合条件的进档考生后再按英语单科成绩5分一档降分录取,最多降10分。英语单科成绩按总分150分计,具体按各省(市、自治区)高考实际英语单科总分等比例换算。

有关专业英语单科成绩要求: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体育类专业为60分(含)以上(三位一体考生、体育特招考生的英语成绩作参考),英语(师范)、英语专业为115分(含)以上,日语、朝鲜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100分(含)以上。

6.排序中总分相同的,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分数高或综合素质评价高的考生。

7. 对考生身体健康要求,执行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的,学校及有关专业均不予录取;报考师范专业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均应认真阅读《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如有不符合此体检标准者,请勿填报师范类专业。

8.所有专业男女不限,其中护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不招未填报相应专业志愿的男生。

9.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加分提档、录取。

10.经学校确认,各批次文理科第一志愿(首轮平行志愿)报考我校的进档考生,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学校将确保其录取在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必须在录取之前与我校招生办公室联系,并出具获奖证书或比赛原始成绩等相关材料)

(1)在高中阶段参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全国中学生文化艺术冬令营声乐、器乐、舞蹈、话剧(主持)、曲艺、戏曲类艺术测试并获三级以上证书或参加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获得A级证书的考生;

(2)高中阶段获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田径、武术、游泳、健美操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证书的非体育专业考生;

11.内地新疆班、少数民族预科班考生的录取办法按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被我校录取的新生,应在我校规定报到日期起两周内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向学校请假。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第五章 收费、奖励和资助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浙江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的统一规定的收费标准。杭州师范大学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学年开始时,学费按浙江省物价部门核定的预收标准进行预收,学年结束后结算。

第二十条 为鼓励优秀考生报考我校,学校设有优秀本科新生奖学金,具体参见《杭州师范大学2016级优秀本科新生奖学金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师范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各类专项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政策。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新生录取结果将通过杭州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公布。

学校网址:

学校本科招生网:

第二十三条 咨询联系方式:杭州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招生办公室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

招生热线: 0571-28865518(2016年6月10日起开通)

0571-28865193(兼传真)

5.杭州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7月10日,我乘坐公交车出发于早上8:00准时来到杭州xx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首先,我经理见了面,肖经理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向我详细介绍了xx所销售的产品、服务的对象以及xx近几年的发展概况等方面的情况。之后,他带领我参观了xx,对其产品以及各种耗材等进行了介绍。他要求我在实践过程中要主动与日俊的技术员们接触,多动手、多动脑,敢于发问,将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实际相结合。由于计算机软硬件发展速度空前,因此对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地方要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最后他祝愿我在本次实践活动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为了给自己尽量多的创造动手机会,我还联系了到其它电脑城作为我的实践单位。

到百脑汇商城之后,经理为我介绍了百脑汇电脑城的商家、产品结构和销售情况。接下来的时间,这里的技术员和经理还给我从主板、显示器、cpu到显卡、声卡、内存、机箱电源、鼠标键盘等产品作了一一介绍。他要求我在实践过程中不但要学会如何装机,正确分辨计算机各部件的真伪,操作系统及部分应用软件的安装,还要学会计算机经营,市场调研,社会公关等方面的能力,全方位地发展,真正地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下午6:30,我将第一天假期社会实践暂告一个段落,尽管我累得腰酸背痛,但是我却十分高兴。

从8月11日至7月13日我在所在公司进行社会实践。克服了天气热的不良条件,在公司时学习计算机有关装机、装系统、装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经营、工厂市场行情调查、社会公关等方面的内容。在客户需要时还根据客户要求上门服务。为了保证我学到的东西能够切实规范化、系统化。我要求各自己每天必须写个人日志,注意消化自己在平时所学到的东西。

实践期间我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让我动手,短短的几天时间,自己装过至少三台电脑,绝大部分自己都曾到过用户家中为 用户解决问题,我对计算机的一般性故障也能作一定的维护,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真伪识别能力,甚至我还学到了很多经营技巧和对付奸商的手腕,对计算机的总体认识和把握也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前面8月14日—8月20日6天的实践,使我具备了一些装机的基本技能,了解了计算机内部各部件及如何装机等方面的内容。技术员们决定利用7月28日和29日开展两次计算机技术义务咨询活动。为了保证这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我进行详细的安排策划,与实践单位、赞助商进行了统一的协商,对场地进行了申请。同时,我和他们夜以继日拟出了十多种不同的配机方案、知识问卷调查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计算机发展史等与计算机有关的内容。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忍受了众多不理解的目光和长时间的工作,见识了js(奸商)们的伪善面孔和狡诈手段,接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这次实践让我真正深刻理解了“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的深意。现在,我可以当之无愧的说: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的收获远大于挫折。杭州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内容:销售

实践时间:2013.7.5----2013.7.20 实践地点:杭州xxxx数码商行 总结报告:

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结束了,我在这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现在我就这半个月的社会实践做一个工作小结。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社会实践单位:xxxx商行。它在颐高数码城内,它还兼买电子数码产品,主推的是学习机、点读机、学生电脑等学生电子产品。下面来说说我的社会实践进程。

自从7月5日我开始社会实践以来,老板安排我进行了四个阶段的社会实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记熟产品之后,公司安排我进行第二阶段的社会实践。我的第二阶段社会实践就是要学会给已买产品的客人下载资料。你可别认为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他的各种资料是有格式的。如果资料的格式所对应的磁盘位置不相符的话,是不能读出来的,所以这也是需要熟记的。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在柜台的考验就更多了,你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让你的顾客不跑到别家的数码产品前面去。如果你练自己的个人都守不住,对你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当然如果能从别的柜台拉来客人,那当然是极好的。

在销售过程中,如果说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是兴奋,第二天是上手,三四天以后激情就慢慢消减了,那么我们如何在客户面前不失本色呢?长时间的说服工作,面对顾客不断地提问、反复地压杀价格,耐性又从何而来?顾客购买了机器,还会再回来吗?如何让他为门店带来更多的客户?答案就是:对待客户要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般友善。销售过程中,消除顾客的戒备心是最重要的,往往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或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就可以做到。关键是你的心态!因为有时候销售出去的产品并非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接到顾客投诉的,但是若是你理解了顾客的心情,工作也好做多了。在我的耐心劝说之下,这些顾客还是能心平气和的处理问题,这也是在这很短的工作中得到的很大的体会。

在为期两个星期的社会实践里,我象一个真正的员工一样拥有自己的工作卡,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学生了,每天7点起床,然后象个真正的上班族一样上班。社会实践过程中遵守该厂的各项制度,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使我懂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对“快易典”数码产品有了深深的了解。当然,我也发现了其中的很多问题:

(1)由于产品质量影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努力不够,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使销售工作陷入被动,直接影响工公司的较好运转;

(2)销售业务工作管理还不够完善,领导比较多,有时不知道该听谁的,比较乱;(3)市场信息反馈较慢,对发展新客户的工作作得不够细;

(4)售后服务太差,有时候会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缺乏有利的监管。

社会实践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实践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我想,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不是吗?信奉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if you can dream it,you can make it!最后,十分感谢xxx商行,感谢他们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我对社会、对工作、对学习都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为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增添了信心,让我在大学生活中留下了美好的一页!

社会调查

调 查 报告 项 目来杭游客对杭州认识度的调查来杭游客对杭州认识度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 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来说,杭州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接待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至2003年5月,全市拥有星级饭店18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17家、三星级饭店66家、二星级饭店86家、一星级饭店12家;旅馆、招待所2500余家,床位总数达到20万余张。至2003年5月,全市旅行社达229家,其中,在杭国际旅行社28家;国内旅行社201家。

2002年,杭州市全面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着力打响“游在杭州”品牌,呈现出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入境游实现了重大突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首次超百万大关创下了105.62万人次的新纪录,旅游外汇收入4.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8.89%和27.91%;入境游客数超过桂林,排名升至全国第六。其中,外国旅游者63.2万人次,增长41.1%,占入境总人数的比重达到60%,同比上年上升5.1百分点。外国游客的大幅增长,显示出杭州旅游国际地位的明显提升。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265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5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7%和16.4%。其中,以观光、度假、商务会议为旅游目的的国内游客占总游客量的80.9%,与2001年基本持平,但观光者下降7.7个百分点,度假者上升2.0个百分点,参加商务会者上升了6.4个百分点。通过举办以西博会为主打的各类会展节庆活动,初步实现了“火了旅游、兴了市场、富了商家、乐了百姓”的多赢局面,推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各项要素指标的全面增长。全年全市旅游业共创造了294亿元收入,比上年净增44亿元,增幅达17.6%,高出全市gdp增幅4.4个百分点。

2002年,全市新增星级宾馆饭店19家,其中三星以上7家;新增3a级以上景区(点)7个。我市13个区、县(市)共推出1000万元以上旅游投资项目73个,共引进内资28.5亿元,引进外资6000万美元,引进企业31家。民营企业已成为投资旅游1000万元以上旅游项目的主力军。黑龙江雄鹰集团在富阳投资2.5亿元开发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已开园迎客,宋城集团在萧山投巨额资金建设世界休闲博览园,开元旅业在淳安投资3.5亿元开发千岛湖开元度假村,广厦集团在余杭投资3亿元开发天都城欢乐四季公园等,都正在建设中。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到了商贸服务业的兴旺。2002年,市区相继建设7条商贸旅游特色街区,其中清河坊历史街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梅家坞茶文化特色村落等已成为杭州旅游的新亮点。全市餐饮业零售额达52.2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7%,宾馆业客房平均出租率达70.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测算,200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6.5%,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已进一步巩固。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2008年,面对春节前后极端气候(雪灾)、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安全引发的对入境签证难等一系列灾害与危机,杭州及时推出“救市”举措,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实现平稳增长。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1.30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旅游总收入707.22亿元,增长12.2%,比全国高出8.2个百分点(全国为4%)。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包括旅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旅游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拉动旅游消费。杭州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春节黄金周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2.9%;旅游总收入1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8%。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也将得到确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成为未来构建的三大主导产品。未来杭州旅游将从观光产品“一支独秀”,向观光、休闲、会展产品“三位一体”转变,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2020年的杭州将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巩固的“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

从空中俯瞰,杭州城跨钱塘江两岸,京杭大运河蜿蜒南北贯穿,天目山、龙 门山傲立南北,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其中。千百年的发展轨迹为杭州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元素,沉淀于大街小巷的一屋一檐,西子湖畔的一草一木,无不带着悠久文明的气息。

如今的杭州,已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国际旅游都市。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杭州旅游产业迎难而上,实现旅游总收入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6%,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调查目的

在来杭游客眼里,杭州有许多让人“surprise”的地方。比如,花了巨资整

治保护下来的西湖,为何要免费向中外游客开放?在世界旅游业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普遍陷入低迷状态时,杭州旅游业却为何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处理城市化推进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与来杭游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我们进行了这 次社会调查。具体目的:

1、为了调查来杭游客对杭州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了解情况;

2、为了了解在各地游客心中杭州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3、为了能给杭州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三、调查过程

1、小组讨论,制定调查计划。并进行分工,规定任务完成时间

2、前往火车站、西湖分发调查问卷

3、汇总问卷,进行数据归纳与分析

4、信息汇总,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结果

1.来自杭州周边的地区吗()a 是 b 否

2.第几次来杭州()

a 第一次b 第二次c 三次及以上 3.通过什么想来杭州玩的()

a 媒体宣传 b 亲朋好友介绍c 其他 4.这次来杭州参加旅行社了吗()a 是 b 否

5.来杭州之前,知道杭州有那些景点(多选)__________ a.苏堤春晓 b.曲苑风荷 c.平湖秋月 d.断桥残雪 e.柳浪闻莺 f.花港观鱼g.六和塔 h.南屏晚钟

6.杭州师范学院校徽 篇六

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杭师大”,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1] 实行浙江省与杭州市共建,以杭州市管理为主,[2] 是杭州市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建设的百年老校。[3] 前身是光绪三十二年创建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期间不断发展与组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新世纪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4] 。,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截至12月,该校建有仓前、下沙、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占地面积2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4.62亿元,博士、硕士点132个,有包括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省重点专业在内的69个本科专业,形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四大主干学科,艺术、教师等特色学科。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立项,化学学科ESI名列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5-6] 。

截止月,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2300余人,留学生1500余人。[4] 1家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1个国有民办独立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历史沿革

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浙江巡抚张曾奉准以省城的贡院旧址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于光绪三十四年春校舍落成,四月开学,设优级师范选科、初级师范简易科和体操专修科,在全省范围招生,其中初级部430余人,高级部(优级选科)220余人。

民国元年(1912),学堂改称学校。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的优级部停办,其公共科学生并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留下初级部继续办理。

民国2年5月,省议会通过《筹设省立师范学校决议案》,将两级师范学校的初级部改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民国(1923),根据教育部的指令,学校实行中、师合校制,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合校,两校合称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

民国(1928)秋,省立第一中学的第二部改成师范训练班,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期为1年。

民国(1931),单设为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省立杭州师范学校迁至丽水县后与杭嘉湖地区内迁的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省立杭州初级中学、省立杭州女子中学、省立嘉兴中学、省立湖州中学5所省立中学和省立民众实验学校,先组成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成立师范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迁回杭州市膺白路(今南山路),复称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1966至1970年,被迫停止招生。

1973年,原杭州幼儿师范学校改成浙江师范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培养音乐、美术师资。

1978年,以杭州师范学校为基础筹办师范专科学校;省革委会批示,在国务院尚未批准前,先作为浙师院的分校分别招生开学;下半年,国务院批准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为杭州师范学院 。

,杭州师范学校、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市法律学校、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并入杭州师范学院;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9年的浙江医科大学杭州分校,护理教育可追溯至1917年浙江广济医院护士培训学校,已有近百年历史。1994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入杭州师范学院;[8]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名为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学校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独立为浙江音乐学院。

7.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实践 篇七

现有的调查类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结论矛盾, 如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效果很认可, 有强烈的移动学习愿望, [2]而有的研究则得出“移动学习动机在于打发时间, 属于消遣式学习”的结论;[3]二是部分问卷编制不科学, 如问卷题目与研究的目标脱节;[4]三是缺乏对特定终端的深入研究, 现有研究大多是对移动学习的笼统调查研究。用于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丰富多样, 而不同终端在性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而在用于移动学习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只以一种终端的调查结果就概括出移动学习的特点, 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选取开展移动学习最具潜力的群体——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并以当前持有率最高、整合性最强的互动通讯设备——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终端, 通过自编的测量工具获取关于在校大学生手机学习的最新资料与数据, 获知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真实态度, 探索手机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调查针对杭州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 共分发问卷150份, 回收有效问卷为142份。样本构成状况如下:性别, 男性占32.4%, 女性占67.6%;年级, 大一学生占8.5%, 大二学生占14.1%, 大三学生占40.1%, 大四学生占25.4%, 研究生占12%;学科属性, 理工类学生占48.6%, 文史类生占43%, 艺体类学生占3.5%, 其他占4.9%。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多方面考察大学生手机学习的现状, 并征求在校大学生的意见和指导老师的建议, 进行了多次修改, 最终形成问卷。正式问卷由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态度和准备、手机功能应用情况和手机学习期望三部分组成, 共30道题。问卷信度检验采用Alpha信度分析, 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80, 具有相当高的信度。

全部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版本进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一是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总体态度;二是大学生手机学习准备, 包括手机条件和被试的前置性态度和准备;三是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 即从频次和时长两个维度对手机上网的粘性进行分析, 同时, 还对手机自带功能的应用及网络服务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四是大学生对手机学习功能的期望;五是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对手机学习的影响。

(一)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总体态度

统计结果显示, 大多数被调查的大学生对手机学习持中立态度, 占总数的51.4%。而对手机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大学生占41.6%。

在关于“大学生是否把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的调查中, 75.4%的被调查者把手机看作辅助学习产品, 而认为手机不能用来学习的只占5.6%。总的来说, 认为手机可作为学习产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9.6%。由此可见, 大多数学生对手机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表示赞同。

(二)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准备

关于手机学习准备主要是从持有的手机软硬件条件和学习者对手机学习的前置性态度、准备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1. 手机条件情况

调查发现, 目前大学生所持有的手机以普通手机为主。在手机网络功能方面, 有87%的被调查大学生开通了上网功能, 具备了接入在线课程的条件。

2. 学习者的前置性态度和准备

我们在借鉴科技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以下简称TAM) 理论[5]的基础上, 结合手机学习特点以及相关研究, 主要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身条件准备等方面对手机学习的前置性态度和准备情况进行调查 (体现在项目1至项目5, 见表2-1) 。项目6“假如让我来表达我对手机学习的看法, 我表示支持”是用来考察大学生手机学习的总体态度, 表2-1是对学习者前置性态度和准备以及项目6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的结果。

注:*P<.05, **P<.01

从表2-1看出, 项目1、2、5分别与项目6的相关极其显著, 即学习者自我学习监控力、感知手机学习的有用性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作用;项目3、4分别与项目6显著相关, 即学习者自身对手机使用的熟练程度和感知手机学习的易用性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显著的影响。

(三) 大学生手机应用情况调查

1. 手机上网的粘性分析——频次和时长

图2-1和图2-2是对本次被调查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粘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98分钟、平均次数为2.4次, 每周手机上网11.3小时、平均每天手机上网97分钟。

2. 手机网络应用情况

关于被调查的大学生手机网络功能的应用情况, 调查显示, 手机网络主要用在浏览新闻、在线聊天、手机搜索和在线阅读方面, 其次是下载和收听音乐、下载软件和图片、手机邮件等方面。这些反映了大学生较注重信息获取方面的应用。

(四)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功能期望

为了解大学生对手机学习支持系统的功能期望, 笔者在参阅相关文献[6]的基础上, 设置了如表2-2所示的9方面功能 (按学习者对手机学习功能期望的各项平均分进行降序排列) 。观察可知, “即时消息的提醒”排第一位, 即这部分功能需求最大, 其次是期望“增加学科知识”“呈现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及“与教师、同学的交流”等。

此外, 手机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及学习方式的偏好也是移动学习资源开发过程中值得考虑的问题。就资源呈现形式而言, 学习者更偏向于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 其中图文型的信息资源最受欢迎, 52.8%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这种形式, 其次是视频形式, 占52.4%;就手机学习形式而言, 43%的被调查大学生更喜欢短消息、手机浏览器、学习软件 (客户端) 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五) 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对手机学习的影响

1.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态度的性别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手机学习态度的分析发现, 有83.3%女生认为手机能辅助学习, 而男生中持这一观点的仅占58.7%。男生中没用过手机进行学习的占26.1%, 见表2-3。结果表明女生对手机学习的积极性高于男生, 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χ2=11.691*, P=.009<0.01) 。

单位:%

2.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独立变量进行卡方检验, 发现使用短消息形式的学习不受大学生的认可, 42.3%的大学生偏好三种形式结合的学习形式。不同年级学生在手机学习形式的偏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χ2=22.203*, P=.035<0.05) , 见表2-4。

单位:%

此外, 本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9.6%的智能手机持有者喜欢用手机进行外语课程的学习, 而普通手机持有者中选择用手机学习外语课程看只占44.7%。大学生所持有的手机类型也会对其手机学习课程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χ2=15.910*, P=.014<0.05) , 手机持有者的手机设备条件限制了其选择范围。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 结合相关文献, 本文有如下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多方因素影响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态度

对手机学习的前置性态度及准备做了相关分析后显示, 学习者的自我学习监控力和对手机学习的感知有用性这两个方面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作用, 而学习者自身对手机使用的熟练程度和手机学习的感知易用性对手机学习的态度则有显著的影响。统计结果一方面验证了TAM理论, 即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显著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在参照TAM的基础上, 我们增加了学习者自身条件准备和自我监控能力作为影响手机学习态度的因素。从长远意义上看, 这一结果给移动学习项目的实施者提供了启示:要将移动学习的有用性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吸引使用者;手机学习中呈现的资源平台或课件的操作要简单易用, 要吸引学习者持续使用;移动学习是自主的、随时随地、自发的学习行为, 需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监控能力和学习能力, 因而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2. 手机学习需求明显, 潜力空间大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符合现代学习型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调查显示:被调查大学生对手机学习从总体上来说是持积极态度的, 达半数大学生持中立态度, 即他们还处于观望状态, 这恰恰说明手机学习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3. 手机学习条件成熟, 可行性大

本次调查中, 100%的调查对象都持有手机, 96%的学生随身携带手机, 87%的大学生开通了手机上网服务, 这些条件无疑为手机学习的发生提供了可能。调查也显示, 手机搜索和在线阅读的使用情况排在前四, 大学生都在自发地用手机进行相关学习活动, 如果有更为系统、完善的学习资源, 手机学习应用必将更为广泛。

4. 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对手机学习的内容和偏好形式有显著的影响

卡方检验发现,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女生较男生对手机辅助学习的态度更为积极。而以年级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手机学习形式的偏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手机学习功能需求中, 大学生对手机增加学科知识和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机学习资源有较高的期望, 这与目前手机学习内容匮乏、资源形式单一现状有关。因而移动项目的开展不能笼统地按固定的统一模式进行, 而应在前期需求分析中充分考虑学习者已有的使用习惯、硬件条件、偏好等, 应尽量满足不同群体学习者对手机学习的差异化需求。

(二) 建议

1. 手机学习内容宜模块化, 强封装

根据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次数和每次时长特点, 我们概括出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特点:每天上网次数多, 持续时间短, 这也是由手机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另外由于手机学习大多发生在非正式场合, 学习时间的片状性决定了学习内容模块的容量不能太大。为保证大学生手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性与学习效果, 学习内容宜模块化, 且每个模块应有较好的封装性。

2. 多方机构通力合作, 扩大移动学习作用面

在手机学习还没有完全被学习者广为接纳前, 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表明, 影响大学生手机学习的首要因素分别是:网速、学习资源丰富程度和资费标准。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 移动学习设备会越来越趋近于电脑, 同时政府、电信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通力合作, 降低移动资费标准, 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健, 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7) :36.

[2]武姝婷.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09.

[3][4]王建斌.3G网络下基于彩信的被动式移动学习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9.

[5]F.D.Davis.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 1989, 13 (3) :319-340.

8.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实践 篇八

高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为研究影响其参加无偿献血的各种因素,以制定有效的招募策略,本中心对杭州市部分高校学生献血者进行了无偿献血知、信、行(KAP)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4-5月份间参加杭州市无偿献血的高校大学生,共计1339人。其中初次献血者734人,再次献血者605人;男性702人,女性637人。

1.2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KAP调查表,由经过培训人员面对面指导填写。

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13.0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内容包括:1我国自1998年10月1日实行无偿献血制度;2献血年龄是18-55周岁;3献血间隔期为6个月;4献血者及其直系家属可按规定免费用血;5献血无损健康;6献血不会传染疾病。初次献血者正确回答比例依次为21.2%,49.1%,58.9%,72.3%,49.1%和51.5%;再次献血者依次为31.9%,91.2%,89.7%,91.7%,91.5%和88.6%。

2.2获取渠道调查 渠道包括:1电视、广播、报刊;2采血车宣传;3学校、社区宣传;4他人介绍;5网络。初次献血者选择各渠道比例依次为68.1%,29.2%,29.7%,33.6%和39.5%;再次献血者依次为67.3%,31.4%,25.2%,30.9%和38.7% 。

2.3献血者态度分析,见表1和表2。

3 讨论

公民的无偿献血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其献血的态度和行为[1],虽然《献血法》已实施十多年,但公民对献血制度以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无偿献血的发展。在我們的调查中,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社会其他群体,这和其文化程度较高,易接受无偿献血知识相关。在了解渠道的调查中,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渠道是主导;和相关报道[2]相比,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知识,可见网络招募将成为今后大学生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方向之一。

我们将大学生的献血动机作为调查的重点,以指导制定有效的针对性招募策略。初次或再次大学生献血者,其主要献血动机均为“献爱心”,而不愿意参加献血的原因则主要归咎于献血地点不方便和家人反对。由于减肥、好奇、体检、他人带动等献血,以及由于恐惧、健康担忧等拒绝献血上,初次献血者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这与该类人群对献血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相关。我们认为在高校内建立献血屋取代采血车,将有利于高校的无偿献血招募,不仅能解决献血不便利的矛盾,也不失为无偿献血宣教的一个理想平台,同时献血环境的改善,也有助于消除献血者对血液采集安全性的顾虑。调查中还发现,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血站卖血获利”的误区,其中他人告知和网络传播是主要渠道,因此我们需要格外警惕网络所起的“负效应”,随着网络日益普及,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营造网络良好的无偿献血舆论氛围尤为重要。此外,高校献血活动中,纪念品对调动大学生献血积极性也有一定的作用,譬如我们所发放的抱枕、迷你音箱、帐篷等纪念品,广受大学生喜爱,取得了较好的招募效果。

参考文献

[1]Gutierrz MG, De Tejada ES, Cruz JR, A study of sociocultural factors related to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in the Americas. Rev Panam Salud Publica, 2003,13(2 ~3):85

上一篇:淡淡忧伤的QQ个性生气签名下一篇:我是一个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