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问卷调查表

2024-08-28

高校教师问卷调查表(共11篇)

1.高校教师问卷调查表 篇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调查问卷

被调查人员个人情况(请在所选项目前“□”上打“√”即可)学校名:

所在学校性质:□普通本科

□专科(高职高专)

所属学校类别:□综合大学

□理工院校

□农业院校

□林业院校

□医药院校

□师范院校 □语文院校

□财经院校

□政法院校

□体育院校

□艺术院校

□民族院校

龄:

称:□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共青团员

□群众

调查题目(请在所选项目前字母上打“√”即可。可以多选。“其他”后请填写您的看法。)1.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感觉心理压力为: A.非常大

B.比较大

C.一般

D.比较小

E.无压力 2.您对现在从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职业的满意度是: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 如您“不满意”、“很不满意”,原因是:

A.收入低

B.工作压力大

C.社会认可度不高

D.在学校不受重视 E.晋升职称不如其他专业快

F.其他_________。

3.您认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较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有:

A.政治素质 B.能力素质

C.道德素质

D.心理素质

E.其他, _________。4.您坚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理由是:

A.责任心

B.荣誉感

C.学科所限

D.职业因素

E.事业心 F.其他,_________。

5.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如果有机会选择在其他学科专业发展,您会作何

选择?

A.继续留在原学科

B.转学科方向

C.其他,______。6.您平时从事科研的主要领域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

B.其他学科

C.没有固定方向

D.教学研究

E.其他,______。

7.贵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待遇和其他专业专任教师相比较:

A.各方面待遇总体持平

B.各方面待遇相对较低

C.经济待遇偏低 D.各方面待遇相对较高

E.其他,______。

8.和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相比较,您现在承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量情况是: A.严重偏少 B.偏少 C.基本合适

D.偏多

E.严重偏多 9.您参加的教育部和本地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情况是: A.对教学科研帮助很大

B.对教学科研帮助不大

C.较少参加 您对培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您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社会实践、社会考察的情况是: A.1年一次

B.2年一次

C.1年一次以上

D.很少参加

11.和其他专业学科教师相比较,贵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科研能力总体:

A.比较强

B.比较弱

C.差不多

D.不清楚

12.您对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满意度是: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 如您“不满意”、“很不满意”,原因是:

A.职称评聘不公平B.经费没落实

C.领导不重视

D.待遇比较低 E.其他,______。

13.您对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4.您对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议:

2.高校教师问卷调查表 篇二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要了解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必须研究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美国威斯帕 (Vesper) 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主要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 (包括举办创业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期刊) [1]。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帆博士设计了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指标体系、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指标体系等五大类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2]。河北体育学院的刘振忠副教授设计构建了由学校层面、管理层面、教学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五个方面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3]。我们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 着重从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教师队伍、教学组织、创业实践、文化氛围等方面设计了含有32个问题的问卷。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团委来负责。负责团委工作的老师对本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有更全面的了解。2010年6月1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团省委联合召开云南省青年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各高校的团委书记或副书记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借此机会, 我们在会上向各高校负责团委工作的老师发放了“云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份, 占发放问卷的93%。涉地地云南省25所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16所, 高职高专9所。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

由于调查数据量不大, 本研究用电子表格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 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

从表1可以看出约2/3云南高校未建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 说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老师反映学校仅仅靠团委的老师来承担创业教育的任务, 而缺乏其他部门的配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缺乏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从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对比来看, 本科院校成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院校低19%, 说明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工作。

从表2可以看出约2/3云南高校都制定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 从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对比来看, 本科院校制定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院校低33%, 这与上面得出的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工作的结论是一致的。

尽管表2说明绝大部分高校制订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 但表3告诉我们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制订有创业教育工作考核或评价制度, 这就影响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2. 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从表4可以看出, 只有约一半的学校制定了创业教育教师培训计划。这说明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主动性还不够, 教师培训主要走的是自上而下的, 从团中央到团省委再到各学校团委的途径。特别是本科院校制定培训计划的比率只有34%, 远低于高职高专院校的67%。

从表5可以看出, 具有经济学背景的创业教育任课教师只占2/3。而担任一些关于市场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让没有经济学背景的仅仅经过短期的创业教育培训教师来担任, 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而100%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没有创业的经历, 这使得创业教育的课程大都是纸上谈兵。

从表6可以看出, 创业教育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只有一半多的申报了课题, 这方面本科院校申报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高出47个百分点。理论研究能为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从全国范围来看, 其他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要远高于云南的高校, 且不少高校还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机构 (如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业研究院或创业中心等) 。而从本次调查看, 云南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的高校不足1/3。而且每年创业教育教师彼此交流的机会也不多。

3. 创业教育的教学组织

从表7可以看出, 创业人士承担课程的比率较低, 特别有近一半的学校创业人士承担课程的比率小于10%, 个别学校甚至没有举办创业人士的讲座。但从学生的调查来看, 他们更欢迎这样讲座。

可以欣喜地看到, 大部分高校不再将创业教育仅仅作为课外实践活动, 而将其纳入教学计划, 当然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落实。

4. 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各高校建立创业实习基地的比率不高, 有32%的高校未建立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60%的高校未建立校内的创业基地。即使建立创业基地的, 或者没有运作 (校内占16%, 校外占28%) , 或者运作效果不好 (校内占20%, 校外占32%) , 运作好的占极少数 (校内占4%, 校外占8%) 。这说明我们创业教育工作还浮于表面, 轰轰烈烈的挂牌行为不少, 实实在在扎实工作的不多。

尽管各高校均举行或组织参与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但超过一半甚至更多的学校, 没有对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进行跟踪调查, 也没有对创业计划大赛项目有后续服务, 这与有关专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即一些学校更愿意做短期内能够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 而不愿对深层次的创业教育有过多的投入。对一些追求表面效果的工作投入精力较大, 如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设立“创业基金”, 开设“创业中心”、“创业园地”, 鼓励学生创办公司等, 在开展这些活动中比较注重表面的效应, 对学生的参与面和实际教育效果关注不够。

5. 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氛围有所增强, 大部分高校或多或少进行创业典型的宣传, 但是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很好的彼此交流的平台。绝大部分高校未建立创业论坛 (网站) 、学生创业活动交流中心, 少数建立的效果也不理想。

6. 创业教育的信息管理

调查还发现云南省有4%的高校从未对学生做过有关创业教育需求方面的调查, 绝大部分高校 (占84%) 做过少量的调查。学校经常或定期向创业老板 (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 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变化的也只占到一半多一些。可以推测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或者是自上而下完成团省委的有关要求, 或者是照搬其他省份的经验, 针对云南省及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创业教育还不够。

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信息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好。有84%的高校未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这就使今后创业教育的工作的改进缺乏必要的信息。有84%的高校校友会未建立有校友自主创业的信息库, 使得创业教育不能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四、建议

从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 近几年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高校创业教育领导机构、学校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从无到有;创业教育也从第二课堂走进了第一课堂, 部分高校已将创业教育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各高校选派一批教师参加了创业教育教师培训, 创业教育的科研工作也得到加强;创业计划大赛在各高校蓬勃发展, 影响力扩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创业基金和校内或校外的创业实习基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宣传力度加大, 创业教育的氛围渐浓。但是从以上的调查分析,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总体上仍处于全国的落后地位, 而且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展不平衡。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以供各级领导和创业教育工作者参考。

1. 在云南省各高校分层次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 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 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4]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课程、资助资金、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开办企业的能力”。因此要纠正创业教育的“精英观”。广义的创业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面向全体大学生。狭义的创业教育可以是精英教育, 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云南省各高校应根据需求, 分层次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 二者不可偏废[5]。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团委教师或经济管理教师的任务, 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有创业教育的责任。学校应该明确要求各课程的教师将创业教育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2. 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工作

我们应从需求出发来规划创业教育, 而不能仅从书本出发来开展创业教育, 即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为此, 各高校要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障碍的调研, 了解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同时, 学校要定期向创业老板 (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 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的变化, 使创业教育有的放矢, 为发展云南经济做出贡献。

3. 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创业教育工作

云南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间不长, 水平相对较低, 且发展不平衡。创业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我们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为此, 各高校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信息系统, 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例如, 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创业教育的评价、创业教育的工作总结等的归档、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建立校友自主创业的信息库等等。其次, 要进行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 将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经验本土化。再次, 各高校应该经常组织一些创业教育的经验交流, 取长补短, 改变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除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本科院校强于高职高专院校外, 其它许多方面创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要好于本科院校。因此本科院校要加快创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4. 完善促进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各项保障、激励、督导制度或措施

政府方面, 首先可以从教育经费方面拨付给各高校一定的专项创业教育的启动资金, 并据教育厅、团省委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专项评估, 进行相应的追加。其次, 要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再次, 出台一些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重要, 高校即使有了资金, 但缺乏企业的支持也难以独自搞好创业教育。而由于风险和费用的因素, 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这也是前面分析的不少高校虽然建立了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但未运作或运作不好的原因之一。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进行引导。如视企业家在高校长期兼课的课时, 及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情况, 对企业进行教育公益事业的免费宣传, 提高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可能的情况下, 可以对企业缴纳的附加教育费进行一定的减免。

高校方面, 首先要成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 (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 加强对团委、教务处、教学部等参与创业教育部门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其次要根据本校情况制定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创业教育工作考核或评价制度, 并切实贯彻落实。特别是考核或评价制度, 要科学设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不但从表面结果指标来衡量, 更要考核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否则创业教育就只是停在纸上, 做在表面上。再次学校要加大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师的培训上缺乏主动性, 且培训的数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最后, 学校要对从事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工作量、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与一定的倾斜。

5. 成立跨高校的云南创业教育研究机构

针对云南高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或较长时间关注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的情况, 我们建议成立跨高校的云南创业教育研究机构。集中各校的创业教育教师, 加强交流、沟通和合作研究。积极与省外创业教育学术团体联系, 参加创业教育学术会议, 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学会、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等的有关学术活动。

6. 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云南省各高校教学计划, 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配合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难的应时之举, 不是靠几次活动、讲座等就能完成的,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不可能速成, 不能将创业教育功利化,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团委教师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云南省高校要根据学校特点、专业特点, 按照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社会知识结构等创业素质的要求, 科学系统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创业教育教材。

7. 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创业教育的新途径

无论是从教师的调查问卷, 还是从学生的调查问卷来看, 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薄弱。创业教育实践环节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为此, 必须加强资源的整合, 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创业教师队伍, 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创业教育实习基地, 利用利益杠杆和督导机制, 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能再出现兼职教师只是挂名而无兼课, 实习基地只是挂牌而无运作的情况。不仅要邀请企业家到学校作讲座, 还要聘请他们在学校不定期任课。可以充分利用校友企业家资源。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 学校可以给企业员工提高素质进行免费的理论培训, 或者针对企业的需要, 给与一定旁听学校某些课程的免费名额。学校要在工资待遇和时间上给以保障, 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或兼职,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允许创业教育教师兼职创业, 或者停薪留职去创业。

摘要:作者基于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结合云南高校情况设计了“云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 面向各高校负责创业教育的团委教师发放问卷, 并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描述了云南高校在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教师队伍、教学组织、创业实践、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对创业教育正确理念的传播、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工作、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创业教育工作等建议, 为有关部门制定创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云南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实习,创业计划大赛

参考文献

[1]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 2009, (1) :87.

[2]刘帆.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2) :48-49.

[3]刘振忠, 周嫒, 张功.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99-103.

[4]关小燕.创业教育在中国省区的本土化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9) :3.

3.二本高校新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篇三

【关键词】大学新生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为准确把握学生实际,从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出发,依托科学理论与方法,深刻分析大学新生的特点,找准新生问题的症结,帮助新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我们在我校2009级新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班为群,按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6个班进行全面调查,共发放问卷8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0份(占新生总数约12.5%)。按照调查设计,样本容量、样本的代表性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都通过统计检验,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

1 新生基本信息

1.1 新生个人基本信息

从新生来源看,46.9%的新生来自农村,25.3%来自乡镇,来自城市的新生占27.8%。调查表明,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统计检验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具体看,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城市家庭为66%,乡镇家庭为53.5%,而农村家庭仅占34.2%。

观察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打工收入、经营收入、工资、出售农产品,依次成为新生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本题为多选题,740名新生共选了1388次,说明平均来看,每个学生的家庭收入来源有1.87即接近2种渠道。

家庭环境无疑是影响子女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也对父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状况作考察,结果发现,报考我校的新生,其父母亲多为中等文化程度,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比较低。另外,企业主、教师、公务员家庭的子女,占我校新生比例很低。

1.2 新生高中阶段基本情况

新生的高中生活,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了解他们的高中表现,有助于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表1各方面表现的分布状况看,我校新生总体上在高中阶段是相当优秀的,他们学习成绩优秀,有学生干部经历,有雄心壮志;他们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对“认为对自己有激励作用或感染力的各类人物”的调查结果显示,受父母亲、老师、同学激励和影响的同学最多,可见这三类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受学者影响的学生比例仅为8%,这一情况应引起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他们也有各式各样的困惑或烦恼。在这些诸多困扰因素中,个人情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的影响面分列前三位。个人情感的影响如此之大,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看来新生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活中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2 大学之前和大学之初

2.1 对大学和专业的选择

学生对就读学校、专业的不同态度,往往长时间地影响他们的大学生活。从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对相关因素重要程度的评价比率不难看出,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更注重现实,他人建议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体现了严峻就业形势左右了新生的志愿填报,也凸显9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趋向张扬的特点,同样的结论也体现在专业志愿的填报中。

进入大学前对大学生活的了解程度,有2.7%的新生表示十分了解,18.1%的新生表示比较了解,表示很少了解的新生占71.5%,有7.7%的新生表示一无所知。相关调查数据还显示,98%以上的新生表示有信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2 初入大学之感觉

新生进校后,对入读学院和专业的态度,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对学院的满意程度高于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但调查数据还显示,面对自己不太喜爱的专业,56.8%的新生表示会积极应对,并通过选修或辅修获得喜爱专业的知识;32.2%的新生表示接受现实,并努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消极对待、被动接受的占2.2%,有8.9%的新生申请转专业的想法。

对比分析发现,新生进入大学前受情感困扰较多,而进入大学后担心更多的是学习、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体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变得更加理性、更为实际。

分析得知,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在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解除心中疑虑、倾吐不快等方面具有首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努力营造校园和谐氛围,增加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老师对新生的帮助和引导。

表2是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对自己所作的评判,前三项是正向陈述,后四项是负向陈述(为尽可能得到真实答案,问卷中正负向陈述是交错布局的,这里作了归并处理)。由此表不难看出,当今大学新生总体上讲,自信心强、办事目的明确,具备一定的行为调适、情绪控制能力,但在具体行为活动、计划实施、时间安排等方面,相当部分学生明显感到欠缺。

3 大学生活规划

3.1 大学教育与人生目标

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影响着对人生目标的评判。表3告诉我们一些“意外”的信息:上大学最重要的作用竟然是“建立人脉网络”,这应该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形成的认知;价值体现和追求却排位靠后,这或许是由于大学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结果;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时间不长的教学型院校,进入我校的学生在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上比较中肯、现实。

那么,新生在进校伊始,在大学学习和职业方面是否有目标或计划呢?据我们调查,29.6%的新生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或计划,59.1%的新生表示有目标或计划,但不太明确,11.4%的人没考虑过。在职业规划方面,有明确目标的新生占27.2%,表示目标不够明确者占51.1%,另有21.8%的新生表示没想过职业目标问题。

经验及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以及一定的职业规划,那么他的大学生活将是充实的,学习成绩会更优秀,综合表现也会更加出色。因此,引导新生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活计划和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显得非常重要。

3.2 大学期间课外生活打算

上大学做什么?这个看似无谓的问题,其实是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理想与追求、兴趣爱好、自身素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根据填答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指导,必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问卷分析显示,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新生选择比率最高的是团学组织(74.5%),其次是学术类组织(57.3%),第三位是服务类组织(51.9%)。说明我校新生在希望加入学生组织锻炼自己的同时,还具有较浓的学术意识和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同时也反映我校新生勇于面对现实,希望在大学期间通过实习、考证等获得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3.3 职业发展需求

大学期间希望获得或增强哪些方面的发展能力?表4的调查结果确实让我们多少感到一些“意外”:沟通协调能力排位最前,而决定个人发展潜能方面的能力却排到后面,这个结果与表3类似。

透过表4不难看出,新生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带有某种明显的“功利”性,这应当是现实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自然结果。正如表2所示,学生在选择大学志愿时,就业前景、职业发展已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那么,在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方面,新生们最想得到学校哪些支持呢?调查表明,对于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新生们普遍有心理准备,而更多的是需要得到提升就业竞争力、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帮助。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新生(占比95.9%)希望得到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4 几点结论

从以上数据分布情况及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结论:

⑴我校新生生源质量较优,多数学生对入读我校相当满意,普遍接受所录取专业。从我校09级新生在高中阶段的表现看,70%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位居中上等水平,担任校级或班级干部者占68%,94%的学生想上重点或较好本科院校。对于入读广东金融学院,88%以上的学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不满意率低于5%。至于对所录取的专业,72%的学生也是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的。90%以上的学生表示,即便对入学时的专业兴趣不大或不了解,也会采取积极态度,努力培养专业兴趣,当然也有少量新生有转专业的想法。

⑵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多为自主分析选择,更注重现实。就业前景、学校师资及学校招生分数段等直接影响录取、学业和就业的现实因素是考生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其他一些相对较“虚”的因素考虑的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的他人建议,对考生的影响不大。可见,现阶段,抓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乃高校吸引高考考生的主要举措。

⑶当今学生独立倾向明显,做事目的性较强。根据当今大学生性格构成状况,大学教育宜应当抓大放小、因势利导。具体讲,就是要在宏观方面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而不必过多地拘泥于一些细小环节。有了恰当的宏观目标,并将之分解为阶段性计划,学生的成功成才也就有了希望。事实上,据调查,约80%的大学新生对于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有所考虑的,其中一些人甚至有相当明确的计划。

⑷大学新生有较强的心理调适信心和能力。现今大学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种种困扰,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严重心理障碍。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对于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68%的新生表示信心十足,30%的新生觉得信心不是很大,表示无信心的仅占2%。根据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的自我评判结果得知,90%以上的新生表示了解自我、懂得责任、信心饱满、能够调适情绪。因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既不能忽视也不必过分渲染,必须恰当掌握和分析,并加强个性化辅导。

⑸寻求多元化发展是多数大学新生的心愿。调查表明,团学、学术类、服务类、文体类学生组织对新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仅有2%的新生不想参加任何学生组织。许多新生想通过参加各类学生组织获得锻炼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现在高校中各类学生组织繁多,良莠不齐。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的育人育才作用,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新生的重要人生目标。在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上,90%的新生认为其作用主要是建立人脉网络,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生目标。而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或企业家,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对各种能力培养需求的调查中,沟通协调能力牌位第一,而学习研究能力排末位。这些调查结果给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也向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当今学校教育如何与青年学生的想法和社会环境相衔接的沉重课题。

⑺大学生面临较大的生活学习费用压力,但不乏自立信心。我校近一半新生来自农村,城乡学生家庭收入差异较大。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而农村家庭这一比例高达66%。在调查样本中,家庭经济来源于工资收入者占31%,来源于打工收入和出售农产品者分别占50%和25%。对于大学期间学费、生活费用,20%的学生表示将通过助学贷款解决,2%的新生表示无从知晓。当然也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希望通过勤工俭学、奖学金等各种渠道部分解决费用问题。

4.校本课程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篇四

学校名称 所教年级

1.您对什么是校本课程了解吗?()(1)非常清楚(2)知道一点(3)不太清楚 2.您认为校本课程开发()

(1)很有必要(2)必要性一般(3)没什么必要 如果您所在的学校已开发了校本课程,请回答3—16题 3.您知道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吗?()(1)知道(2)基本知道(3)不知道

4.学校是否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1)成立了(2)没有(3)不知道

5.您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的构成人员是:(可以多选)()(1)校长(2)教师(3)校外专家(4)家长(5)不知道 6.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是否有开发方案?()(1)有(2)没有(3)不知道

7.本校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是否增加了您的工作压力和负担?()(1)增加较大(2)有所增加(3)没有

8.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您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1)主动参与(2)被动参与

9.您认为学校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吗?()(1)有(2)没有

10.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教师编书拿到课堂上去使用吗?()(1)是的(2)不一定

11.您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否纳入到学校整体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并进行统一管理?()

(1)是(2)不是(3)不知道

12.本校是否组织过校本课程开发培训?()(1)组织过(2)没有组织过

13.您的校本课程开发知识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可以多选)()(1)参加培训(2)看相关专业书籍(3)别人所言

14.您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中最大的困难是:(可以多选)()

(1)缺少课程资源(2)教师缺少时间(3)缺乏专业指导(4)家长不接受(5)缺少经费(6)其他

15.您认为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可以多选)()

(1)缺少课程资源(2)不能排入本校课程计划(3)学生缺乏兴趣(4)家长不接受(5)缺少经费(6)其他

16.您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主要收获是:

17.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您最想提的建议是:

如果您校没有开发校本课程,请回答18—24题 18.您对校本课程有关知识获得的渠道是:()

(1)看书报杂志(2)培训(3)聊天谈话中(4)其他渠道 19.您主张自己所在的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吗?()(1)主张(2)不主张(3)无所谓

20.您认为自己的学校现在有条件开发校本课程吗?()(1)有(2)没有

21.如果要开发,您认为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侧重:()(1)学生需要(2)反映学校特色(3)家长需要(4)学校需要 22.您认为开发校本课程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吗?()(1)会(2)不会

23.您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是:()

5.课改教师培训问卷调查表 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

根据我校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培训研究”课题研究进度要求,现需要你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希你按照表上的调查项目逐一认真填写,这对于我们统计分析、开展和推进课题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谢你的支持和配合。

开县汉丰中学教科室

2005.

11、国家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有必要()没有必要()

2、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需要培训吗?

需要()不需要()

3、需要教研机构专门举办吗?

需要()不需要()

4、需要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吗?

需要()不需要()

5、在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中,你最需要哪方面的培训

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

6、哪种培训方式更有效?

自我培训()学校集中培训()自我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

7、在集中培训过程中,哪种形式更适合你?

专题讲座()同伴讨论()个人反思()理论学习()实践锻炼()

8、你认为在培训时要注意克服哪些弊端?

理论与实际脱离()学习、思考与运用分离()培训与需求的差距()

9、在培训中坚持写学习培训笔记和教育教学反思笔记有作用吗?

有作用()没有作用()有作用但没有时间写()

10、在培训中,你认为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哪些支持?

时间()资料()资金()思想上的引导、启迪()

11.目前,学校举行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校本培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12、你对该项工作有哪些好的建议?

13、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是什么?

姓名:

6.初中政治教师调查问卷(教师卷) 篇六

1、您的学生愿意做政治文作业吗?()

A、愿意B、不愿意

2、您给学生布置的政治预习作业大多是?()

A、书面B、口头

3、您在新课改中,除了注重教材教法之外,学生学案作业的布置会成为您研究的一个范畴吗?()

A、是B、否C、没注意

4、你检查学案作业的时间是?()

A、上课前两分钟B、课堂上 C、课后

5、您的学案作业设计会因人而异吗?()

A、经常会B、不会C、偶尔会

6、您认为学案作业布置需要精心设计吗?()

A、需要B、不需要,浪费时间C、需要精心设计,但没时间

7、您按统一参考答案来批改政治学案吗?()

A、是B、不是

8、您认为如何提高学案有效性()

A.教师精心设计,精心评讲反馈B.学生认真作业,仔细思考,举一反

C.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学案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 E.多做才能有效

9、您认为如何体现学案作业的分层布置?

7.高校教师问卷调查表 篇七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 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 教师专业化是指高职教师根据职业教育的特征和要求, 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过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范畴在李庆原等人看来主要有三个, 即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和专业情感的健全。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较为广博的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应放在专业知识上, 而应着力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贯穿教师职业终身的过程, 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翼。

二、教师专业化问卷调查分析

课题组参考相关资料, 结合我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 设计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问卷调查表》, 对我院教师进行调查, 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目前我院有专任教师有292人, 其中博士9人, 硕士144人。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 发放问卷180份, 回收169份, 回收率为93.89%, 数据结果可以作为科学分析的有效依据。

1. 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 发现参加调查问卷填写的中、初级职称的教师占83%以上。填写教师职称系列的有159人, 填写工程职称系列的有81人, 同时具有讲师和工程师及以上的双师资格教师35人, 占20.71%。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68.64%;教师来源的背景不同, 有综合大学毕业的, 有师范院校毕业的, 有一般大学毕业的, 也有高职院校毕业的, 其中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占58.08%;性别分布比较均衡, 分别是女性46.22%, 男性53.78%;40岁以下的教师占75.16%;10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占70.41%。在调查对象中, 以硕士、本科学历和中、初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是此次调查的重点群体, 也是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的主力军。

2. 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的职业态度主要包括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职业满意度、重选职业态度、最满意的方面等方面的内容。因为热爱教育而选择这一职业的教师占57.40%, 因为教师社会地位较高的占18.34%, 因为小时候的理想的占15.38%。以上数据表明我们的教师绝大多数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是正面的。教师对高职教师职业的表示基本满意以上的为80.84%。对于若重新选择职业, 有41.07%的人不确定是否会重选教师职业, 这说明我院的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待加强、提高。“从教以来, 您最满意的是 () ”选项数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教师假期、学校氛围及人际关系、教师社会地位和声望。

3. 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度。

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情况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是否思考过专业发展、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阻碍因素有哪些、最有利于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等。

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清楚”了解的教师有34.52%, “一般”了解的有61.90%, 有3.57%表示“不清楚”;在是否思考过专业发展的选项中, 有45.28%的教师表示“有自己的发展规划, 正在执行”, 有29.56%的教师表示“有发展规划, 但未落实”, 有18.87%的教师表示“考虑过, 但不知道怎样着手”, 有5.66%的教师表示“听从管理部门安排”, 也有0.63%的教师表示“从未思考过专业发展问题”。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 教师们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困惑, 将近55%的教师是比较被动的。

由表1的调查数据, 可知“更新知识, 提高素质”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由表2的调查数据, 可知“参加教研进修机会少”、“学校制度不完善”和“缺少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指导”是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外出考察, 参观学习、培训”、“下企业锻炼”和“教师间相互交流和观摩学习”这三种方被认为最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详见表3所示。

4. 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主要从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发展目标、参加教育教学与技能培训情况、到第一线参加专业实践情况、科研工作情况、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等方面进行调查。

79.29%的教师认为最需要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方面提高自己, 有61.54%的教师认为最需要在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提高自己, 详见表4所示。

由表5的调查数据分析, 表明老师的专业发展态度是很积极的。

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是一个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我校进行教学评估及创建省示范校过程中, 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在近三年中, 有60.49%的教师表示参加过一至二次的教育教学与技能培训, 29.01%的教师表示多次参加参加过相关的培训。

到行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参加专业实践工作是高职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58.64%的教师表示只有一至二次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 23.46%的教师表示多次参加实践锻炼, 有17.90%的教师表示没有参加过实践锻炼。对于没有参加专业实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任务重, 难以抽出时间”, 此项比例达到53.57%, 有22.62%的教师表示“没有合适机会”, 16.67%的教师表示“学校支持力度不够”, 7.14%的教师表示“难以找到合适的单位”来参加专业实践。

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其科研成果与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也是影响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校与其他大多数高职院校类似, 其前身是中专技校和成人高校合并而成, 我们的相当部分教师还摆脱不了原有教学观念的束缚, 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 忽视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 很少主动去探索与学习。在调查样本中, 只有23.78%的教师表示“经常主动”从事科研工作, 有9.76%的教师表示“从没有做过科研工作”。从表6中发现, 我们的教师大多数都是被动地从事科研工作。“职称提升”、“增进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技能”和“改进教学”成为最能激发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三大动力, 具体见表7所示。老师们认为影响教师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因素有“教学任务过重”、“缺乏科研方法技能”和“缺乏学术带头人等引导或组织”等。

5. 专业发展环境及专业态度。

主要包括教师对学校所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相关政策制度、管理机制的看法, 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培训, 教师在专业培训中存在哪些最大的问题以及给予改进建议等内容。 (1) 专业发展环境。有62.20%的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是不够充分的, 37.80%的教师认为是比较充分的。85.45%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相关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有, 但不规范”。学校提供的培训和学习对教师们“有些帮助”的达到56.36%, 认为“帮助很大”有25.45%。对学校教研科研环境表示满意以上的占16.26%, 表示基本满意的有53.01%。 (2) 专业态度。教师对从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表示基本满意以上的为80.84%, 有18.56%的教师表示不太满意。50.60%的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态度是“全身心投入”, 46.39%是“尽力去做”。80.72%的教师“一定会”致力于改善教育素质以满足社会对所教专业的期望, 并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来维护专业的荣誉和形象。

三、结语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教师对专业化发展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还存在较多困惑。同时, 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院的机制建设也存在不足。

1. 师资职称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以初、中级职称教师为主, 高级职称明显不足, 特别是最近三年来, 引入了大量的硕士毕业生, 初、中级职称教师的职称有待提升, 以改善学院的师资职称结构。

2. 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对口企业和专业能人对教师实践技能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提升。

3. 教学竞赛、技能竞赛、各类进修和培训的参与度偏低。虽然在学院创示范校建设以来, 教学竞赛、各类进修和培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参与度还待提高。技能竞赛方面主要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 而教师直接参加技能竞赛方面有待提高参与度。

4. 学院的职称提升、教科研奖励等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5.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偏弱。应加强学术带头人对青年教师在教科研方法、技能等方面进行组织和引导, 并且让他们适时参与相关的教科研项目。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对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从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对成因进行分析;为探讨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提供依据, 为佛山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推进提供思路和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45.

[2]唐晓鸣, 陈松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 2009, (6) :88-90.

[3]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4]温希东, 卿中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3) :54-57.

[5]陈新文.国外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 2005, (9) :62-64.

8.高校教师思想状况调查 篇八

现状

职业角色 参与调查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男女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任职形式在在编教师、聘任教师和外请教师三种形式中存在显著差异。

58%的男教师的职业角色感较强,36%的男教师职业角色感一般,仅有6%的男教师选择自己的职业角色感较差。54%的女教师的职业角色感较强,38%的女教师职业角色感一般,仅有8%的女教师选择自己的职业角色感较差。.6%的老教师职业角色感非常好,43%的青年教师职业角色感非常好,在这方面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性。59.6%的在编教师职业角色感较好,14%的聘任教师职业角色感较好,17.6%的外聘教师职业角色感较好。

人际关系 与领导的关系调查,1.17%的女教师认为很好,31.91%的女教师认为较好,62.65%的女教师认为一般,2.72%女教师认为较差,1.55%的女教师认为很差;8.94%的男教师认为很好,56.98%的男教师认为较好,32.11%的男教师认为一般,1.07%的男教师认为较差,0.9%的男教师认为很差。这说明在人际关系方面男女教师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认为自己与领导的关系更好一些。

在与领导的关系调查中,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3.65%的老教师认为很好,42.36%的老教师认为较好,48.26%的老教师认为一般,4.72%老教师认为较差,1.01%的老教师认为很差;1.94%的青年教师认为很好,26.89%的青年教师较好,62.11%的青年教师认为一般,7.07%的青年教师认为较差,4.99%的青年教师认为很差。这说明老教师在与领导的关系方面自我感觉更好。

在此项调查中,在编教师(83.25%)与领导的关系也明显好于外聘教师(64.32%)和外聘教师(68.32%)。

对“你觉得领导对你的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和“与领导的关系调查”结果类似,分别是男教师好于女教师,年老教师好于年轻教师,在编教师好于外聘教师和聘任教师。

从整体上看,在人际关系方面,虽然存在着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任职形式差异,但高校教师的人际关系总的来说不是很和谐,仍有1/3甚至一半的教师认为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往上状况一般。

个人职称公平晋升 在职称评聘方面是否有优势的调查中,女教师的调查结果要优于男教师的调查结果,76.39%的女教师认为自己在职称评定中具有优势,竞争较为公平;69.32%的男教师认为自己具有优势,竞争较为公平。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在这方面的调查结果差异不显著,青年教师为71.23%、老教师为74.63%。在编教师、聘任教师、外聘教师在这方面呈现了较职业角色、人际关系结果不同的现象,聘任教师认为自己的晋升的优势更大,而在编教师却不如聘任教师有自信。

个人情感 个人有情感困惑时愿意找人倾诉吗?男教师中,愿意的占42.65%,39.84%忍耐挺过去,17.51%采取自我发泄方式;女教师中,愿意的占52.56%,44.48%忍耐挺过去,2.96%采取自我发泄方式。青年教师中,愿意的占48.22%,36.84%忍耐挺过去,14.94%采取自我发泄方式;老教师中,愿意的占31.01%,59.61%忍耐挺过去,9.38%采取自我发泄方式。在编教师中,愿意的占56.11%,25.98%忍耐挺过去,17.91%采取自我发泄方式;在聘任教师中,愿意的占21.03%,63.24%忍耐挺过去,15.73%采取自我发泄方式;在外聘教师中,愿意的占13.25%,70.05%忍耐挺过去,16.70%采取自我发泄方式。

反思

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在教师的职业角色方面,男教师的职业角色感优于女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男教师也优于女教师,这种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不是无缘产生的。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普遍环境较为封闭,教师和外界社会接触较少,而高校学生由于网络、通信工具、媒体等的高度发展,对外界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容易形成矛盾,给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我国在各行各业全面实行岗位聘任制,竞争上岗、末位淘汰,面对全新的理念和实践,使得大家都要不断学习和充电,越来越多的高校女教师将“事业家庭两不误”完美的角色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必然会给她们平添许多压力,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及不安全感。

年龄差异 老教师的教师角色感、人际关系、职称公平晋升方面要优于青年教师,很明显,年轻教龄短的教师,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程度较教龄长的教师严重,这是青年教师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及对教育工作适应不良等的结果。

任职形式差异 在编教师的职业角色感、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要优于外聘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师职业是和人打交道的职业,每一天面临的不是机械、物品、流水线,而是鲜活的生命,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创意和新的生成,所以,教师更注重内心的丰富的情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团队氛围会使教师获得友情、尊重与支持,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获得职业归属感。但这样的环境氛围需要持续恒定,这方面在编教师无疑占有很大的优势。在编教师与本校学生、领导、同事朝夕相处,很多情况下荣辱与共、息息相关,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职业归属感自然较强。而另外两种任职方式,尤其是兼职教师,明显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他们中存在的差异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策

建立社会良性支持体系,给予政策性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各种倾斜政策,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师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着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尤其是女教师方面,更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另外,可通过政策引导,减轻青年教师在科研课题发表论文上劣势,增强教师的自尊心的和自信心,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进而将教学视为一种事业而努力奋斗。

改革管理制度,侧重满足青年教师的心理需要学校可以创造更加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环境,在待遇、荣誉、竞赛、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倾斜。改革教师评价和管理机制,加大青年教师的参与管理力度,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良好教师集体。同时相应健全培训机制,多采用集体教师业务技能培训、经验交流,教学讨论等形式,达到共同提高、鞭策后进的效果。

强化工会组织,注重对青年教师“感情投资”领导应多与青年教师感情交流,多肯定成绩。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办实事,真正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工会组织可有意识地提供交流平台,开展有益青年教师成长的各项活动,激发热情,创造良好人际氛围,为健康成长拓展出更美好的空间。

9.教师问卷调查 篇九

教师问卷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 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是具有传 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互补,整合,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是一个重大课题。因此,调查现状,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是研究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一、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运用和看法,分析现状,发现在实践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新观点、新理念,发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教师和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素养。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2013 年6 月,课题组对全校部分教师日常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们统一答卷,同时,我们对实施问卷调查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 说明,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三、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劣势 的认识、平时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及其目的原因和效果、对常用教学媒体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情况、教师收集处理应用资料的途径方法手段、教师的教 学理念及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是“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教师调查问 卷”,题型以单选和多选为主。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涉及调查者基本情况。目的是了解调查者年龄、学历等个人资料,得出对使用信息技术人群分布情况。

第二部分:(17 道选择题)教师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对常用教学媒体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情况、教师收集处理应用资料的途径方法手段、教师的教学理念及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情况。这些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目前我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及效果,从中可以分析出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实现传统教学与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整合的策略和途径。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归类,可以看出,目前教师们对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 势与劣势有所认识,并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也具有使用信息技术 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但是,还存在以下现状:传统教学仍然在多数教师心中占有重要的位 置、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观念的落后导致了 两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结合、设备设施的原因制约了教师们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 师教学工作的繁重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心无力、教学素材的缺乏影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 应用。

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必要性,但还没找到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合点,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方法还欠缺。

1、教师认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实现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术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有效整合,才能充分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使教师们意识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 法对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性。有 91.5%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设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只有6% 的教师认为使用与没使用好象没有什么区别;81%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节约了课堂时间;53%的教师认为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时间应占一堂 课时间的1/4,只有30%的教师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时间。

2、多数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手段,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调查发现,有75%的教师能上网查阅教学资料,并结合报刊杂志、询问周围的人,获得有用的资料;有79%的教师能结合课堂实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修改后应用,75%的教师能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42%的教师能在课堂上运用录象资料和音乐资料;一般情况下有69%的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传统教学仍然在多数教师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传统 教学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 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传统教学的优势是基于信息 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难以替代的。正因为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有 60%的教师在平常 的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88%的教师认为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扎实基本功,形成 系统的知识与技能,56%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随时调节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式;有 81%的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的方式为多读多练、游戏、表演、动手操作,效果很好。

4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可否认,要实 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传统教学的方法,还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但是有8%的教师认为自己信息技能不熟悉。即 使是一部分已经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着不能得心应 手地熟练运用的问题。另外,有 69%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使用的媒体是投影仪,29%的 教师常使用的媒体是录音机,69%的教师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仅有 17%的教师能使用 网络进行教学。75%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形式是播放幻灯片,展示 教学内容。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层面,真正能运用网络进行 教学的教师还很少。

5、观念的落后导致了两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结合。

经过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逐步转变,但是,离新课改 对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弄清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对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目的、使用的途径、使用 的时机、使用的方式没有明确的认识。有 53%的教师认为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 行教学的时间应占一堂课的 1/4,而不是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83% 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73%的 教师认为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63%的教师认为是为了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48%的教师认为是为了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面,没有一个教师认为 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发展。有 63%的教师认为信息 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机是在拓展课本知识的情况下,只有 31%的教师认为只在 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使用。还有 13%的教师认为通过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可以 落实新课程理念。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出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过量的现象。

6、设备设施的原因制约了教师们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教 学设备的现代化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使教师们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手段 和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设备设施的原因,使教师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 足。有60%的教师认为自己不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因是缺少信息技术设备,即使拥有设备也因为现有设备效果不好(电视机屏幕太小,学生无法看清;音响效果不好,无法听清准备的音乐等等);50%的教师认为是因为缺乏教学软件和素材。

7、教师教学工作的繁重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心无力。

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的繁重,使教师们缺乏课前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时间 和精力。特别是传统的精雕细琢式的备课和大量的作业的批改,占用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有 60%的教师认为自己不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因是准备太费时,当然,这中间也有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不熟练的原因。有 63%的教师是在上公开课时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8、教学素材的缺乏影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因特网的开通,为各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仍然有很多 实际教学中需要的教学资源无处可寻,有的网上资源要么不适合,要么根本没有内容。这也 给教师们收集素材,准备教学资料造成了困难。有 50%的教师就认为在平常的教学中缺乏 教学软件和素材。

五、策略与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绝不是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简 单相加,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 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课题组将组织教师们系统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统教学论、学科教学法理论以及现代教学理 论。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照检查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两种教学方 法的最佳结合。

2、改革传统的备课方式。

传统的教学设计讲求的是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精雕细琢,是对教师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的设计,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一种线形的设计。这种设计不仅忽视了学生 主体作用的体现,教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而且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同时,精细的设 计会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减少课堂上来自学生的精彩的生成。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 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 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主要是指开放的信息环 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学习环 境是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外因。另一方面,由于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学习者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种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要靠 自主学习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因。建构主义的教学 设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就是要抓住内因和外因这两大块,这两大块中的哪一个 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选择。

3、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成为 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 的优势互补,也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前一阶段的全员培训,大多数教师已 经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但是,仍有一部分相对而言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比较吃力;即使是一部分已经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也存在着不能得心应手地熟练运 用的问题。另外,就目前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制作课件、运用 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层面,真正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教师还很少。因此,还应该有计划、有 步骤、有层次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手段的培训。

4、努力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

从调查数据来看,我校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开 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但是,不少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 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要么一味地追求现代信息技术 带来的声、光、电的刺激和热闹的课堂;要么过分地依赖传统教学的经验;要么虽然意识到两种教学优势互补的必要性,可苦于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因此,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探索数学学科教学中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有效整合。

5、重视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 现和自主探索,甚至连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都将成为空谈。因此,我们除了要努力收 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和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还要由教师自己进行开发,寻找和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建立专题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6、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10.高校走访调查问卷 篇十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办公室

1、请问贵校办公室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什么形式联系各部门,并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

2、贵校有哪些比较好的特色活动,可以促进学校和学生间、本校和外校间的交流沟通?

3、贵校认为怎样能使两校在今后学生会工作的合作中做到优势互补?

4、学生会工作的根本是服务于学生发展,贵校学生会怎样体现这一宗旨呢?

5、请问贵校认为在学生会什么样的能力最重要?学生加入学生会想获得什么?能为学生会做些什么?

宣传部

1、贵校宣传部都通过什么方式宣传活动?认为哪种宣传方式效果最好?

2、其他部门对贵校宣传部提出的要求都会应允吗?如果不应允,会拒绝哪些?怎样表示拒绝?

3、贵校宣传部的部门职责是什么,具体的工作任务有哪些?

4、作为一个职能部门,贵校宣传部会举办活动哪些活动?

学生权益部

1、贵校学生权益部的规章制度有哪些?内部成员结构是怎样的?

2、贵校学生权益部的网络公共平台日常怎样维护?

3、贵校的问卷调查是以怎样的形式发布给同学,可以达到问卷调查的高回收率?在事后怎样做问卷调查分析?

文艺部

1、请问贵校文艺部都举办什么常态活动?他们并以什么形式开展?

2、如果要举办一场活动,选拔方式是学院选拔还是共开招募或是其他等等?

生活部

1、贵校以什么形式举办宿舍文化节?并会给予哪些奖励?

2、贵校生活部将楼层长的职能如何划分?怎样调动其积极性?

3、贵校多长时间会检查一次宿舍卫生间,评比机制有哪些?

11.高校英语教师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教师 职业发展 教师培训 教师教育

[作者简介]尹静(1965- ),女,天津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学;慕爱静(1977- ),女,河北定州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学;王彩云(1979- ),女,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助教,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北廊坊06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河北省高效英语教师师资调查与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WY_2005_01_2)

[中图分类号]G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077-02

一、引言

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对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尤其是外语教师素质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高校外语教师素质以应变社会对人才需求带来的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课程设置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对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队伍进行调查:高校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了解省内高校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和他们对教学、教学改革和科研等的看法。同时对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调查结果对了解全省乃至全国高校英语师资队伍状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为制定可行的教育管理政策、改善全省高校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状况和高校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设计

1.调查范围及对象。由于我省高校教师队伍较为复杂,我们拟将河北省高校分为三类院校:有多年办学经验的本科院校、本科办学刚刚起步的院校(升为本科院校时间不足五年)、专科及成人院校。本研究对这三类院校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调查的高校包括: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省廊坊市师范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在被调查学校从事各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和部分英语专业教师,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教师各占1/3。

2.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自编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基本情况、科研部分、教学部分。基本情况调查涉及教师的个人信息(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学位、自我评价)、单位信息(学校名称、类型)、科研信息(发表论文总数、核心期刊论文数、出版教材数)。问卷的科研部分用于了解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情况及其对科研的看法。该部分可分为四大类:从事科研工作的具体做法或策略、个人科研素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对国内科研机制及现状的看法。教学部分是本项调查的重点,调查内容涵盖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策略、测试改革、其他(包括个人教学方面的爱好、课堂上使用英语的程度、对高校英语状况的看法、对英语教学改革的看法等)。

四、研究结果描述

1.高校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问卷反映出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中女性教师人数远远高于男性教师。在年龄上,青年教师为教师主体,中年教师所占比例略低于青年教师,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所占比例最低。整体来看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年轻化,这种现状反映到职称上就是有中低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教师职称水平低。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英语教师中获硕士学位的比例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获博士学位的教师略有提高。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方面,67%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效果良好;71%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满意;80%教师认为被同行所接受,并得到应有的尊重;74%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表示满意。论文及出版物方面,发表论文的总数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中低级职称的教师发表论文总数占全体被调查的教师发表论文的75%以上,但是从论文质量上看,核心期刊论文数所占比例较小,约为论文总数的1.5%;所出版的各类教材及教辅用书数量为23部。

2.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研究者发现省内高校英语教师科研素质参差不齐。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相对科研能力更强,有能力主持并开展各类研究。研究生以下学历和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科研方法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因此科研方法较为单一,实证性研究较少。87%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科研提供了研究课题,而科研成果又对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二者相互促进;只有13%的教师认为即使不进行科研一样可以教好书;53%的教师认为当前国内的科研机制有助于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申请到科研课题和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研究。而广大的中低级职称的教师或研究生以下学历的教师很难主持课题,即使参与到某项科研中,也是承担不太重要的任务。他们认为现有机制不能有效激励和协助这些教师进行科研活动。

3.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几乎所有的教师对教学理论都有所了解,但60%左右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教学理论的掌握不够系统,还不能把一些教学理论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关于测试,教师认为在中国,测试是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方法。目前的测试方法应该从以考查语言知识掌握为主的笔试向以考查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的多种测试方法转变。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由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向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转变。对于英语教学改革,34%教师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正逐渐在各大高校推广,各高校英语教师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英语四级考试的改革将进一步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仍有60%以上的教师对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不满,认为四、六级英语考试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部分学校,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致使教师无法完全摒弃应试教育,而旨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步履维艰。

五、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

1.资源问题。第一,图书资源。学校图书馆中有关语言学、英语教育等专业书籍十分有限。有关国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的书籍、期刊,教师更是难以获得。第二,网络资源。虽然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但是由于许多教育资源或是受校园网或地域的限制,或者由于享用资源的费用较高,多数教师很难共享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第三,资源的共享。各高校之间还尚未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因此,不同高校的教师缺乏交流和资源共享。

2.继续教育问题。教师发展虽然离不开自学提高,但是专家的指导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系统的学习、培训也是教师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河北省内各高校每年英语语言学和教学方面的专家讲座很少。教师培训基本靠出版社组织的暑期短期培训班,对所有教师的有计划的、长期的、系统的校内专业培训很难实现。至于到其他著名高校进修或出国留学的机会更是只有少数教师能够享有的殊荣。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对英语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政策支持有限,资金投入不足。

3.时间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内英语教师师生比较高,教师工作量普遍偏大。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英语教师进行自我发展和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

4.资金问题。调查中发现,英语教师普遍反映,由于英语教育作为文科教育的一个分支,各高校及主管教育部门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支持远远小于对自然科学项目的支持。这使得很多教研活动难以进行或者难以长期坚持。

5.教师评价机制问题。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定聘任体制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的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但是任何评价体系都不是完美的。评价体系的某些硬性指标规定导致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不能真正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研究。

六、解决问题的建议

1.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自觉学习和教学科研。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自学教育理论。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国内外外语教学法及相关领域的理论专著、各类有关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期刊、网上教育资源等方式,自学相关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理论结合实践,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第二,科学的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指教师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的再认识。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教学措施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教学前的认真反思能使教师在选择时减少盲目性或随意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课堂的观察,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志对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反思和评价。教学后的反思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合作学习。教师除了自学提高之外,还应该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观摩、网上学习与交流及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第四,自觉参加教学科研活动。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语言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关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经验并加以总结,使之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再去指导实践。因此,教师应自觉地进行教学科研,积极参与校本培训。

2.学校要为广大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第一,学校要积极推行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就是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为主要基地,为教师提供终身教育的培训制度。它包括不定期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发展活动;申报课题或承担当地的各种教研活动,如英语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各种竞赛活动,以及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参加的其他校内教研活动。第二,学校应加大对英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教师提供宽松的教育科研环境,提供更多到国内其他高等院校或国外学习、进修的机会。第三,学校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教师发展提供资源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彭静,刘幼昕.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4).

[2]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

[3]辛广勤.论述大学英语教师在岗自我发展[J].国外外语教学,2006(3).

[4]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6).

[5]杨秀梅.费斯勒与格拉特霍恩的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2(5).

[6]尹静.论高等院校外语教师自我职业发展的途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

[7]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上一篇:四年级写人作文我多想瘦下一篇:汽车4S店售后服务总监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