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共10篇)
1.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一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教案
第六课 滑动和滚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现在运输货物都用有轮子的车。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小车的载重相同(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教师总结: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磨檫力小,滑动的磨檫力大。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五、板书设计
滑动与滚动 一、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滚动和滑动两种方式。
二、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三、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滚珠轴承是专门把运动有滑动变成滚动的机械装置。
2.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二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一单元中种子发芽的几个对比实验;蚯蚓生活环境的两个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生物与环境 复习难点:生物与环境
三、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即将结束,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踏上“小科学家之旅”吗?(出示地图)看,这就是我们即将进行的科学之旅。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科考路线,自愿组成科考小组,然后到老师这里取卡片,参考卡片上交待的任务进行考察。别忘了20分钟后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考察成果。
(二)展开复习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光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把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二单元中、物体反光能力和吸热能力与物体颜色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关系的实验;岩石受到冷热作用的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光 复习难点:光
三、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二单元。(二)展开复习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说明:本单元书中介绍的仅仅是几个最为典型的观察活动,但观察、研究的方法是相通的。因此,我鼓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研究问题,注重方法的运用,而不是重复记忆简单的知识。)
(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三单元中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与土地侵蚀程度大小的关系的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难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复习难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三、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
(二)展开复习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四单元中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难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复习难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三、复习过程
(二)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四单元。
(二)展开复习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说明:本单元书中介绍的仅仅是几个最为典型的观察活动,但观察、研究的方法是相通的。因此,我鼓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研究问题,注重方法的运用,而不是重复记忆简单的知识。)
(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2、有关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
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提出不懂的问题:词语理解难点:胎生 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老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1、下面我们要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为了搞好本次的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2、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个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为了能讲得让别人一听就懂,像鲸的呼吸方法和睡觉姿势等内容,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说明。
3、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鲸的学习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再来作“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课外继续收集关于鲸的资料,适时地充实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据自己选择研究的一个方面,拟写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板书: 9、鲸
大小 种类 演变 胎生 呼吸 吃食 睡觉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进“鲸”的世界。
上节课,我们分组研究了鲸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鲸,并围绕一个方面有重点地汇报鲸的研究成果。
二、新授,研究“鲸”的特点。
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我们都知道这种动物叫做“鲸”。
1、“鲸”的大小:(1)都说鲸很大很大,到底有多大?下面我们请同学们介绍一下鲸的大小。(2)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发现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介绍鲸的大小时,用上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生动而富有条理地介绍出了鲸的大。(板书:举例子列数字作对比)(3)指名读:朗读点拨预设:──听出来了,你强调了数字,读出了鲸的大!──通过和熟悉的事物一比较,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鲸的大。──比一比,看谁能读得更大一些!──不错,你边读边做动作,读出了鲸的大!全班齐读体会鲸的大。对于理性的说明文,采用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枯燥的说明方法。能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朗读中深入体会。2、鲸是哺乳动物:课件出示下列文字资料: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1)师:鲸想靠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想象鲸和蟹将军争吵时的情景。相机学习第2、5、7自然段。(2)认真读第2段课文,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鲸”,明明不是“鱼”,是“哺乳动物”,为什么还是“鱼”字旁?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小结:人类对鲸的认识,是从体形特点到生理特性的。其实,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完善的。鲸不属于鱼类,用“鱼”做偏旁显然是不恰当的。不过,人们约定俗成也就沿用至今了。通过转述,转换语言,积累语言。(3)从鲸的演变,我们可以知道鲸是哺乳动物。还有其他理由吗?
3、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1)鲸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请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介绍:(2)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列数字、举例子、比较法、打比方。(3)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朗读体会,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创设新闻发布会的有趣情境,促进学生消化吸收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发展能力和训练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允许学生把课前阅读收集到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介绍,激发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研读文本,领悟说明方法
1、刚才我们美美地当了一回研究员,我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而且还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作者为了给我们介绍鲸,用了很多说明方法。引导学生看板书说出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结合文中一处内容,让学生谈谈作者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或者告诉我们什么?
3、链接阅读课后“资料袋”:交流: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作者是采用哪些说明方法写的?(引导学生明白这段话是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来写出鲸濒临灭绝的可怕情景。)
四、拓展延伸,灵活运用表达方法
1、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对鲸又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鲸有很多种。请大家一起观赏鲸家族中的部分成员。(课件出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
2、下面我们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3、交流:听了蓝鲸的自我介绍,你们觉得他讲得怎么样?
4、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领悟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下面请大家也来扮演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注意运用一些说明方法。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5、全班交流。
五、练笔小超市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1、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2、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3、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学生练笔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完成练笔后,先让学生在组内读一读、议一议,然后推选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
板书:
体形特点 像鱼、大、长哺乳动物 演变过程 用肺呼吸 胎生 种类 须鲸 齿 鲸
生活习性 吃食 呼吸 睡觉
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10.松 鼠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描述松鼠的特点,怎样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2.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教学重点:
1、编写提纲,复述课文
2、指点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法国作家布丰写的说明小动物的文章--《松鼠》。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们先对大家初步接触到的作家和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作点简略介绍。
二、解题
1.作家:(制版)布丰(1707~1788),法国学者,作家,博物学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9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巨册《自然史》。
2.文体知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说明文总的要求是用“说”的手段。达到“明”的目的。其特点是:(1)客观性,即持客观态度,依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作介绍,不能凭主观想象任意改变;(2)科学性,即提示客观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3)实用性,即要求词能达意、词尽意止,使人明其言知其意,讲实用,讲究效果。
3.介绍本文体裁有什么特点:《松鼠》是一篇说明文,是用文学笔调写的,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形象的描写手法对事物的特征加以生动的展现,寓说明于叙述描写之中,以取得形象、生动的效果。
.检查预习情况,正音释义。
三、范读课文,订正字音。
四、学生自读课文。
五、讨论段落划分。
根据课文结构与取材特点,本文可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部分(1节):总体介绍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第二部分(2~5段):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松鼠的三个特点;第三部分(6节):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是有用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强调:由文章结构安排可知,课文说明的顺序是先总说,后分说。
六、讨论分析课文介绍松鼠三个特点的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第2段)。1.学生齐读。
2.提问:(1)这一段介绍松鼠几个形体的特点呢?两个,一是漂亮;二是“最不像四足兽”。前两句总写全身,先写了面容、眼睛、身体、四肢,从头部写到身躯,后突出尾巴,写出松鼠特有的样子。后两句写它们的第二个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它们常常竖着身子坐着,这是与一般四足兽趴在地上相区别的。用了这个比喻,松鼠吃东西的动作更明白了,在两点说明之后,再概括一句,我们也就容易理解了。(2)作者是如何描述松鼠的外貌的?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漂亮是松鼠的总的特点。松鼠的每一部分又各有特点。用“清秀”形容面容,用闪闪有光形容“眼睛”,这是写松鼠面部的漂亮。“清秀”多用来形容如同学们一般年龄的少男少女,现在被作者用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是多么惹人喜爱呀!写其身体和四肢呢,用了“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词,这些词也多用来写人,如写运动员等,现在,作者也用来写松鼠了,而用“敏捷”“机警”前都加了副词“非常”,说明其程度尚不是一般地敏捷机警,这样就把松鼠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突出了。大家看看,这里写松鼠“机警”,下文有一段文字与此相照应的,是哪里呢?一对是下段写松鼠警觉的一段文字。(3)作者又是如何写松鼠尾巴的呢?一用“帽缨”形容尾巴,既相似,又给人美感,与“玲珑”的小面孔相映衬。是“格外漂亮”。这条尾巴呢,又很富有动态美,你瞧它“老是翘起来”,一个“老”字,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而且“一直翘到头上”,身子与尾巴的比例又与众不同,看上去“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就写出了松鼠身子的奇特处。一个“躲”字写得很富有情趣。板书:松鼠第一部分(1节):特点:漂亮、驯良、乖巧;第二部分(2~5段):分别介绍了松鼠的三个特点;第三部分(6节):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第三段,思考:这一层主要写了松鼠的什么特点呢?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呢?主要写松鼠驯良的性格,写了三个方面:一是松鼠的活动范围:“经常在高处活动”。二是活动的时间:“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显得活泼有趣。三是松鼠主要的食物和寻食习惯,表明它的驯良。这样就更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
2.朗读第4、5段,思考:这一层主要写了松鼠的什么特点?两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呢?
三、学生浏览全文,体会松鼠的可爱,“讨人喜欢”
四、解疑答问。
五、做练习
六、复述课文,抓住提纲。板书: 松鼠
漂亮 驯良 乖巧
讨人喜欢
11、新型玻璃
教学目标:
1、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⒊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⒋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教学重点: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各位同学好,今天我作为华能科技公司业务部的经理将以《新型玻璃》(板题)的知识对大家进行培训,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大家有信心吗?
二、培训阶段
⒈我们公司新开发了好几种新型玻璃,大家想了解吗?谁来大声地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种什么玻璃?它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课件出示课文第1段内容。)
⒉我们公司有一位推销员在推销这种玻璃时,遭到了客户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请看。推销实录(课件出示。)客户背景:一位施工单位的工程师想要为修建中的一所医院购买病房需要的玻璃。推销过程:推销员:嘿!我是华能科技公司推销部的业务员,我公司新开发了一种产品,名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客户:(表情)不满意地皱起眉头。推销员:这种玻璃的特点是可以自动报警,用到医院里简直太合适不过了。这种玻璃非常便宜,100元一平米,如果你们需要,可以找我。客户:(不耐烦地)太贵了!我们这里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玻璃,请你快离开这里吧!
⒊该怎样做呢?谁来读一读“推销方法启示”?其他同学想想这四条中哪一条最重要呢?课件出示:推销方法提示⑴说话要有礼貌,态度诚恳。⑵了解客户的需求,说清楚产品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产品带给客户的好处。⑶根据客户的心理,实施相应的价格优惠。⑷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⒋谁愿意按照这四条方法来试一试?其他同学都来当评委。⒌师生配合演。
三、实践阶段
⒈刚才,这位推销员推销得十分成功,你们都很想试试吗?请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⑴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⑵四人小组交流并填表。[举一反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⒉汇报自学成果。
有几个需求单位听说我们正在进行新型玻璃的推销培训,特意赶来了。请看黑板,(黑板上贴着):高层建筑承建单位普通居民住宅开发公司闹市区的医院
⒋你喜欢哪一种新型玻璃呢?你喜欢的新型玻璃又适合哪一个单位呢?自己先来想一想。,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每位同学都要各当一次推销员和客户。[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人人都参与到实践中来,体现语文学习种在全体参与,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请你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推销产品的?各位评委要认真听,仔细评。
四、扩展阶段
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推销技巧。你还想发明什么新型玻璃呢?回去好好思考你的发明创造,咱们下节课再来展示。
五、总结阶段同学们,今天的推销培训就先到这里,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要加强训练,我相信,等到培训班结束那一天,同学们都会成功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⒈复习词语
⒉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玻璃?你设计了哪些玻璃?
二、展示、推销
⒈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走进展销会场,把你们设计的新型玻璃展示给客商吧!(播放明快音乐)
⒉学生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要求: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创意。自行准备。[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⒊汇报推销,师生点评。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推销员、最佳推销词。
三、练写,促进知识迁移
⒈当一回小发明家,学着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⒉展示。
你觉得今天的语文课,学得怎么样?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感触?
五、布置作业
找一些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它们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
板书设计: 新型玻璃
种类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变色玻璃 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 “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噪音强度减弱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不易破碎 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12*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目标:
1、识4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课前准备: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出示诗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⒊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⒉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⒊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⒈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⒉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⒊全班交流汇报。⑴灰尘的特点:①小。从哪儿感受到?②来源于土壤和岩石。③在空中飘浮。⑵灰尘的作用:①反射光线。②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③灰尘具有吸湿性能。⑶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_________。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⒈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
⒉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通过“削弱、变得柔和”等词语的理解来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明白作者将灰尘
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⒊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⒈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⒉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⒊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⒋推荐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板书设计: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使阳光变柔和、使天空呈蔚蓝(对比)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假设)保持良性循环(说明方法)
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文的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文。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协调、应对、表达等能力。通过习作灵活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物品。
教学难点:学会写说明文,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或者在电视中,你有没有看到过推销员?你知道推销员是怎样推销产品吗?
⒉播放一段推销商品的录像片,边看边想:推销商品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⒊讨论交流明确:推销商品时要详细介绍商品的特点、性能,应根据需要进行演示、品尝或试用,表述要清楚流畅、形象生动,态度要亲切自然、热情有礼貌。(典型引路,启迪思维,明确推销的要点。)
二、分组合作,精心准备
⒈刚才我们看了推销员推销产品的精彩场面,明白做个出色的推销员真不容易。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⒉要想让大家喜欢你的“商品”,可不那么容易。下面我们精心准备一下,怎样把自己的“商品”快速地推销出去,让大家都喜欢上你的“商品”。
三、模拟情境,推销“商品”
⒈组内模拟推销。⑴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⑵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⒉组际比赛推销。⑴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⑵“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⑶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进行讲解、演示、宣传、答疑,抱着即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在情境中学习,在体验中求知。身同体受“推销员”。)
四、评比“最佳”,体验快乐
⒈全班评议,指出每一小组的优点及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每小组轮流上台推销表演,对顾客。
⒉评选“最佳推销员”、“最佳推销组”、“最佳广告语”、“最佳广告牌”和“荣誉顾客”。(以评促学,激发兴趣,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⒈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⒈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⒉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⒈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介绍蔬菜为一组,介绍水果的为一组,介绍玩具的为一组,介绍文具的为一组„„
⒉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物品相关资料,讨论交流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如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保鲜等方面的情况;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⒊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方法引路,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畏难情绪。组内研讨交流,则能擦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理清思路。
⒋回忆平时积累的关于这种物品的好词好句好段,并鼓励学生适时运用,但不要大量抄录。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⒈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⒉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⒊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鞋,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⒈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⒉全班交流讲评。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
⒊再次修改习作。
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既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畏难情绪,又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鼓励学生上网阅读或进书店购买《森林报》等科普名著,并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教学重点: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自行填写
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除了这四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好的说明方法?试着填一填。
⒉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总结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上,在学生交流完上面的表格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按照书上提供的表格形式自己制表填写。[采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发布,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强化,思维得以发展。]
二、阅读小诗,感悟特点
⒈读读日积月累中的《四时之风》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⒉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只要能大概知道诗句的意思即可。)
⒊四时之风各有什么特点?
⒋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⒌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课外书屋
一、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推荐阅读,交流共享 ⒈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得形象生动的。
⒉除了《森林报》,你还阅读了哪些科普文章?谈谈你的读书收获。
二、建立班级科普读书角,开展科普阅读活动。
⒈向学生推荐类似的科普性、说明性读物,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让学生去阅读,并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如何观察、探究、说明事物的特性。
4.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四
科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后记: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板书设计:
太阳钟
资料:
日晷
“天”
“时辰”
教学后记:
3、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学后记:
4、我的水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水钟
【教学难点】控制漏水速度
【教学准备】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揭题:我的水钟。(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
二、设计“水钟”:、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
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
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三、做一个“水钟”:、制作一个滴漏。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四、用水钟计时:、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
2、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
4、实践尝试、改进。
板书设计:
我的水钟
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钟:滴漏?刻度?
使用水钟:准确吗?
改进水钟:哪些因素?
教学后记:
5、机械摆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计时工具的快乐。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学难点】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准备】摆钟一个或摆钟的录象、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镙帽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如:太阳钟、水钟等。同时指出还有很多类似的计时方法,如:一柱香、一个沙漏等等。
2、师:虽然计时方法很多,但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揭题:机械摆钟。(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摆:、师出示摆钟,设疑:摆钟计时为什么可以这么精确呢?
2、观察讨论: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
3、测量:用秒表测一测: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
4、集体测量一次后反馈,问: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
5、讨论:课本中的记录表为什么要让我们测三次或更多次呢?
三、观察我们的钟摆:、师:我也做了一个单摆(出示单摆),它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2、学生猜测后,师带领学生集体测量三次。
3、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是一样的呢?
4、老师给你提供铁架台、棉线、镙帽,你能做一个摆吗?
5、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单摆,并开始测量固定时间内,单摆摆动的次数。(课本记录表上的时间间隔可以让各小组决定,只要相同间隔就可以了)
6、反馈交流结果。
7、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8、结合学生发现的(相同间隔时间段里,单摆摆动的次数是固定的),指出:单摆的这个特性就是等时性。利用这个特性,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四、延伸思考:
师可结合学生汇报:虽然每个小组的单摆都具有等时性,但不同的单摆之间,摆动的速度确是不一样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机械摆钟
单摆:等时性
6、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
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预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摆绳长度
摆锤重量?摆动幅度大小?
实验验证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摆长
7、做一个钟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62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3、小结:摆长不等同与绳长。
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15秒内摆动的次数。记录表见课本P62。
3、反馈数据。
4、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5、师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6、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7、反馈数据。
8、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三、做个钟摆:、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摆。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每分钟摆动30次
教学后记: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摆钟内部构造;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
【教学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教学准备】摆钟内部结构示意图或录象片段、学生自带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通过近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我们还知道了通过控制摆长,可以控制摆的快慢。那么摆钟又是怎样把摆的这个特性应用进去,制造出摆钟的呢?
2、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利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摆钟的摆锤是怎样带动指针一直以相同的快慢移动的?
二、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带着上面的问题,自学课本P64——65内容。
2、交流自学成果。
3、师指出摆钟的几个重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并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部件在摆钟工作时是怎样运动的?
4、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小组内描述到独立描述。
5、播放收集到的相关录象资料,加深学生理解。
三、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看了摆钟的内部结构,知道了摆钟的工作原理后,我们也来做一个简易摆钟吧。
揭题: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2、引导思考:摆锤只需要摆动30次,摆钟就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这是为什么呢?
3、用自带卡纸等其他材料进行仿制。
4、请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不能完成的可后继续完成。
板书设计:
做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摆钟的主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等
每分钟摆动30次
时钟走60秒
5.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倾向,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3、体会文章生动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的地方语言。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矛盾的冲突,体现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品主人公对恶人寸利不让,对善人以诚相待的优秀品格。教学重点:
1、习通过形象的描写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仔细品味语言感悟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倾向,领悟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想:朗朗读书声贯穿在课堂,让学生在朗读、跳读和默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圈圈点点于书中,赏析独具魅力的人物描写并伴有旁批;细细品味家乡味十足的口语的鲜活与生动,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用心与文章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便抓住了作品美的意境和美的形象,在审美的愉悦中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麦子黄了梢的时候,正是蟹肥的时节。这不,在一座海滨小城的早晨,正向我们走来一个健美活泼的卖蟹小姑娘。她红扑扑的脸上带着甜甜的笑,身边立即挤满了一大群买蟹的人。其中,有两个一胖一瘦的最突出。想知道这里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请走进王润滋的《卖蟹》世界。
二、整体感知:
1、检查课前预习,扫除阅读中的“拦路虎”:(出示小黑板:注音、填字或释词)
蟹 螯()一liǔ()cūn()裂 溻()透 莞()尔 niè()嚅()翘()首而待
⑴ 皴裂 ⑵嗫嚅 ⑶翘首而待 ⑷诡秘
注:以口头提问和板书默写的方式解决字词,师生一起纠正。然后给学生二分钟巩固,强化记忆。、作者链接
王润滋,当代作家,是《胶东文学》主编,威海“作协”副主席。出生于文登家村,1967年毕业于文登师校,作品有《内当家》、《卖蟹》、《鲁班的子孙》等。1970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0年发表的《卖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请说出二、三个威海本土作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冯德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袁学强《咱们的牛百岁》孙贽翔等)
师鼓励:我们的“海文化”哺育了许多扬名国内的本土作家创作了“三花”的冯德英老前辈,还有袁学强等,不少作品搬上了舞台、屏幕和选进了中学的教科书。咱们同学也要努力呀!
3、再次通读小说后,合上课本,请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学生交流,发言:在一个海滨小城的早市上,一个卖蟹小姑娘和两个买蟹人之间的故事。
三、探究赏析: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主要是以什么手法刻画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试着分析一下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手、脑和眼齐动起来,用手中的笔在书中圈圈画画,将灵感闪现的那一刹那点评在语句旁,是你发言的精华。)学法及用意: 此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划出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语段,接着小组成员合作研讨,各抒己见,最后旁批上大家探究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
⑴ 各小组交流所划语句及心得: 运用了惟妙惟肖的肖像描写:
过滤嘴——有位出众的胖子--------------像刚出锅的馒头。(养尊处优、富态优裕)小姑娘——那小姑娘不过十五六岁------带一股纯朴的农村气息。(纯朴健美、活泼可爱,充满青春气息)
旱烟袋——黑苍脸,络腮胡------------看上去,似一株老了的干松树。(纯朴、憨厚、生活贫困)
运用了鲜活生动的语言描写: 过滤嘴——“差一刻”、“今天没门儿啦!回去吧,------”(轻视别人、心存欺诈)旱烟袋——“唔,唔-------”“唔,唔-------”(老实巴交、不知所言)。小姑娘——“吃剩下的,下顿要吃再煮------要中毒的!”(心地善良、真诚如金)。运用了吸引眼球的动作描写:过滤嘴——两个棒小伙被他左一肩、右一膀扛到一边去了。(蛮横自私,无公德)。
旱烟袋——他急得左边转到右边,前面转到后面。(淳相厚道,不知争抢)。小姑娘——小姑娘忍住笑,把食指和中指绷起来------(聪明能干)。师表扬优胜小组,趁热打铁,问:,精彩的细节描写,是文章最能触动人心灵温柔的一角,你是否将本文的细节描写找出并分析它的作用。
⑵ 同桌二人合作研究,方法通上。(师引导学生回顾朱自清的《背影》,父亲蹒跚着为我买橘子一细节描写,那一颗拳拳的爱子之心跃然纸上,感动了一代代的读者。)学生发言:
过滤嘴——被蟹钳住的细节,贪婪可笑
旱烟袋——从口袋里抠索出一个又破又脏的小布包 贫穷无奈
小姑娘——小姑娘紧抿住嘴,眼里闪出亮光,纯朴善良,富有同情心。
⑶师:文中三位人物的形象在大家的心中已渐渐丰满起来,请完整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倾向各是什么? 学生思考,归纳整合,指名发言:
小姑娘:健美纯朴、聪明机灵、泼辣倔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赞美)“旱烟袋”:忠厚老实、尊重劳动、宽厚耿直(同情)“过滤嘴”:蛮横霸道、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冷酷无情、利令智昏(批评)
2、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说说自己的观点。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师给予补充)
⑴赞美劳动美的同时,还赞美青春美、纯情美、人性美。
⑵赞美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批评丑恶的人,突出了抑恶扬善的主题。
3、本文构思巧妙,引人入胜,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请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发现的“新大陆”。
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付出,一起收获。⑴如写过滤嘴被螃蟹夹住这件事,突出过滤嘴的贪婪。他只想着抢大螃蟹,却忘了蟹会夹人,真是利令智昏,也说明过滤嘴的无能、可笑。
⑵再如作者写议价过程,可以突出小姑娘的性格:对恶人,寸利不让,一恶制恶;对好人,以诚相待,视金如土。过滤嘴一再压价,小姑娘坚持“一分钱一分货”这个情节,也是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过滤嘴一再压价,小姑娘拒绝卖给他,引出最后几只螃蟹被他抢在手里的情节,也引出旱烟袋恳求以及小姑娘赠蟹的情节。⑶结尾的这首渔歌是赞美劳动者的,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嘲讽过滤嘴的爱占小便宜,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4、品味文章用字用语的鲜活、生动,细读之会感到本文象一幅淡雅的国画,轻描淡写错落有致。(结合课后练习三品味下列加点词句的妙处)
1、把刚下网的新鲜蟹放锅里一蒸,清汤白脑儿,紫盖红螯,剁下姜,浇上醋,谓之姜汁蟹,实在是一盘下酒的佳肴。
2、小姑娘一扯秤盘系,哗,称好的蟹都倒回筐里了:“钱是你的,蟹是俺的!”
3、他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儿,小眼睛有节奏地眨巴着,几乎是带着乞求的神情,等待着小姑娘的回答。师生分析:(以1为例)
这几个加点的字词巧妙地运用了表现色彩的词语,“清汤白脑儿”与“紫盖红螯”相互对比映衬,色彩鲜亮,引人垂涎,突出了螃蟹的诱人美味,为下文写卖蟹做了铺垫。
四、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小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天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暖和呢,到真冷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回去,铃声突响,是他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打喷嚏。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回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冷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竞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2、用文中的词填空
⑴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 ____。
⑵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 _____ ;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
5、老王对儿子和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6、阅读了上文,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五、作业设置(两小题任选一题)
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你熟悉的一位教师。(必须体现出性格特点,300字左右)
6.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六
整个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提到了铁锈是会浮的,这出乎我的意料,幸亏当场有实验的器材,我们可以马上解决。看来学生的思路是奇特的,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多预设。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在实验室和两个班的学生一起主要通过硫酸铜和铁钉的实验,研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个实验在教学中发现许多问题,并尝试了解决,但结果仍然不明显。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反思
我感觉到,让六年级的孩子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对他们的发展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的教育要追求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知耻而后勇。不知道这样的教学会不会达到我的初衷。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照片,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样的,知道象那种弯过头的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能够看到的。画出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学生在观察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中,会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由此,他们可以推测出下半月的月相变化。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
在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这个知识时,请学生拿着月相变化演示仪,进行月球的公转演示,教师在一边做解说员,并根据情况提出问题,定格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太阳系》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中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7.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会流动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
小组: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PPT图片救生圈,气球,充气堡。
提问:有什么共同点(预设:都有空气)
2.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
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
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
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二、探究研讨:空气特征(预设30分钟)
(一)游戏一:传递游戏
[材料准备:三大组一套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
1.出示: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子,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
2.学生小声讨论方法。
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并思考理由。
4.学生汇报交流:
我们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质),理由是什么?
小结:空气容易泄漏,会流动。(填入气泡图)
三、小结与延伸(预设5分钟)1.小结空气特征,解释气泡图上的气泡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的。
2.针这些空气特征提出新的质疑。
小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后面的课堂学习。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无
【作业设计】
1.下列关于空气的认识错误的是()
A.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B.空气很难密封
C.空气都有声音
2.下面不属于空气和石头的共同点的是()
A.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B.都是无色无味的C.都要占地方
3.下列物质不属于液体的是()
A.牛奶
B.酱油
8.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八
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摆钟内部构造;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教学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教学准备】摆钟内部结构示意图或录象片段、学生自带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近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我们还知道了通过控制摆长,可以控制摆的快慢。那么摆钟又是怎样把摆的这个特性应用进去,制造出摆钟的呢?
2、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利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摆钟的摆锤是怎样带动指针一直以相同的快慢移动的?
二、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学本P64——6内容。
2、交流自学成果。
3、师指出摆钟的几个重要部: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并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部在摆钟工作时是怎样运动的?
4、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小组内描述到独立描述。、播放收集到的相关录象资料,加深学生理解。
三、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1、看了摆钟的内部结构,知道了摆钟的工作原理后,我们也来做一个简易摆钟吧。揭题: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2、引导思考:摆锤只需要摆动30次,摆钟就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这是为什么呢?
3、用自带卡纸等其他材料进行仿制。
4、请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不能完成的可后继续完成。板书设计:做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摆钟的主要部: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等每分钟摆动30次
9.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静止和运动》、《距离和时间、《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物体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等5课内容。本单元从学生的运动与静止现象切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探究物体静止与运动的有关知识,知道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学会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知道物体的运动方式包括移动、滚动、转动、摆动等,使学生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会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密切联系,《静止和运动》、《距离和时间》两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让程序而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等形式描述物体的变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以前两课的探究为基础,让学生认识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以及运动状态的变化特点,从而认识惯性。《动物的运动》着重从动物的运动方式上进行探究,让学生认识常见动物的运动特征,从而对动物的运动规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
2、能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简单定量的观察,财局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5、知道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6、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的习惯。
2、是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3、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
4、教育学生关心新科技产品,使他们意识到科学技术能给人类发展带来好处。科学知识
1、观察、记录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事例。
2、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4、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单元课时安排:
9、静止和运动
1课时
10、距离和时间
1课时
1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1课时
12、物体的运动方式
1课时
13、动物的运动
1课时
第九课 静止和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3、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
2、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3、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科学知识
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
2、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
难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
教师: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再现,提出问题
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生活总,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4.学生模拟实验。
5.师生交流并小结。
6.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板书设计:
9、静止和运动
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令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物体的运动状态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参照物
如何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教学反思:
10.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十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走进信息时代
第三单元 走进信息时代 一、单元目标及课时划分 ○教学目标 1.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2.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3.了解并遵守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4.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调控能力、节制能力。 ○课时分配 根据活动目标与各校的实际情况,课时内容有多种分配方案。下面的方案可供参考: 走进信息时代(共11课时) 1.坐在家里看世界 a.通讯改变生活(1课时) b.通讯的变迁(2课时) 2.沟通无极限 a.古来而常新的邮政(1课时) b.不断出新的电话机(1课时) c.异彩纷呈的传媒世界(3课时) 3.我的信息生活 a.我选择,我快乐(2课时) b.不要在网上迷路(1课时) 通讯改变生活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以及自己的切身体验等方面来了解通讯改变生活,感受信息时代的来临,感受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捷与快乐,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了解现代通讯的种类和方式,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活动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各种自己与外界联系所用的物品、资料和图片,并搜集与之有关的故事。 2.教师制作课件,查找“网上购物”、“家校通”等资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感受信息时代 1.教师展示课件:同学们,你从这一段短片中了解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你想跟大家说什么呢? 2.你是怎样理解“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的呢? 3.关于信息时代,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呢? 二、我眼中的信息时代 1.足不出户知天下 (1)请你说一说,你认为哪些东西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为什么? (2)你是从哪儿知道这些的? 2.我与通讯零距离 (1)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图片、物品,说说自己与物品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互相交流通讯如何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 (2)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抓住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图片和物品进行总结,感受现代生活的信息化。 (3)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41页,说说每张图,并联系生活实际,你是否接触或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3.现代通讯炫酷秀 (1)现代通讯设备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最酷、最炫、功能最强大的通讯设备是什么呢? (2)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能把它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展示图片、文字或模型辅助说明。) (3)学生展开想象,设计多功能的通讯设备,列举出它的多种功能。甚至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4.现代通讯乐处多 (1)引导看教科书第42页,说说你们家里什么时候、哪些地方会要用到现代通讯方式,这些现代通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乐趣? (2)你认为信息时代的通讯有什么益处?为什么? 5.一个真实的故事 (1)教师讲述《一个手机与128条生命的真实故事》,提问: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你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说来听听看。 (3)独立阅读教材第43页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给大家听的呢? 6.现代通信多宝盒 现代通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和乐趣,把你的看法写在空白卡片上,写得越多越好,每个小组的卡片集中放在一个多宝盒中,看看哪组的想法最多最妙。 三、我的通讯生活 1.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讯为咱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与快捷,你能想象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通讯设施,会是怎样吗? 2.活动:没有通讯的日子(布置学生回家后,离开一切通讯设施,如打电话、不看电视、不上网生活一天,谈谈感受)。 通讯的变迁 活动目标: 1.了解现代通讯的种类、构成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加深学生对现代通讯设备的认识,感受现代通讯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类通讯方式变迁的历史,深刻感受科技的进步所带给通讯方式革命,引导学生对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通讯方式进行探索。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通讯工具的特点及功能,准备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 1.教师: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咱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2.游戏:快乐传真(选几个小组的同学,老师传一句话给第一个人,往后传话,到最后一个人,看哪组准确率高,判得胜,体验古代的传信方式。) 3.你从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 二、探究通讯变迁 1.通讯资料储备箱 (1)你了解通讯吗?你知道通讯到现在经过了多少次的变迁吗?你知道古代的通讯是怎样的吗? (2)学生集体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古今通讯的各种方式或相关名词,同时出示各种图片、文字等资料辅助阐释、说明。 2.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教师用课件演示,从古到今通讯的变迁。 (2)你从刚才的短片中了解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3.小小专家故事多 (1)你是一个小通讯专家吗?你知道很多关于通讯的故事吗?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教师:看样子,你们对通讯还真是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也说明,通讯和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可以说息息相关。 4.我的通讯家族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是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呢?用表格的方式列出多种通讯工具的功能及特点,四人为一小组活动并汇报成果。 现代通讯家族成员名称 特点 功能 最新动态 电话 手机 计算机 电视机 5.离不开的通讯工具 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种通讯工具使用频率高,有些什么用处,如果离开了这些种通讯工具,可能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不便。 三、制作小小资料卡,布置展示栏 选择你所了解的一种通讯方式,制作成资料卡,并与同学交流介绍这种方式或工具(如:手语、盲文、信号灯、发报机、求救信号等),同时将学生作品布置成展示栏。 小小采访员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通讯方式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的`情况和结果、优点和缺点等等。 2. 对学生进行采访培训,使学生能抓住重点设计问题,能注意用词礼貌,问题要简洁, 记录如实且详尽。 3. 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通讯对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广泛影响, 并生动形象地感知通讯的变迁。 活动准备: 1. 采访题卡 2. 在采访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 活动过程: 一、课前培训 1.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采访吗?你会采访吗?如果咱们要以“通讯与生活”为题材做一次采访,你认为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呢? 2.你想采访哪些人呢?你认为你们选择的这些人对通讯可能会有怎样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呢?你为什么想采访他们? 3.想一想,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二、制定提纲 根据大家的回答,共同拟定如下采访提纲: 被采访人 采访地点 采访内容 姓名 年龄 年轻时使用何种通讯方式 最常用的 现在使用何种通讯工具 最方便的 通过采访,我认为(知道了): 三、课堂交流 1.说一说你的采访经历吧! 2.你认为采访过程中什么是让你最难忘记的? 3.你通过采访有怎样的收获? 4.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新的感想吗?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和大家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哪个时代的人,对通讯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今天,在我们熟知了手机、电脑、传真机,熟知了电子邮件、因特网之后,通讯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成为信息时代新的弄潮儿! 古老而常新的邮政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体验、熟悉邮政,体会邮政的发展变迁,感受现代邮政的“常新”是融入现代技术,如航空信笺、自动分拣机等,了解更多的当代通讯方式,如邮政。 2.学习邮政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它为自己服务,感受现代通讯反映社会的需要与进步,懂得遵守邮政的相关规则和道德规范,深入了解邮政发展的历史和特点,了解现代邮政的不同方式与作用,感受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活动准备: 1.学生分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邮政发展的历史和邮政工具的使用情况,并记录下来。各组选一个现代邮政形式为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包括其特点、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并进行记录。 2.各学习小组准备信封、各种面值邮票各一枚。 3.教师也要作好相应的知识准备以及图片资料准备。每组准备好一张调查总表,上课分组交流使用。 活动过程: 活动一:邮政的历史 1.师:古往今来,许多国家都曾有过邮政的悠久历史。你知道古代世界的邮政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交流图片、文字等资料,让学生了解邮政的历史。 3.小结: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邮政是古老的事业。 活动二:信件的旅行 1.出示两封信件,一封是将要寄出去的信,另一封是从外地寄来的信。 2.提问:你们知道信件是怎样从一个城市寄到另一个城市的吗? 3.播放课件《信件的旅行》。 4.讨论:根据规定寄信时要使用国家统一的信封,并按规定格式书写,还要写上邮政编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师小结:通信事业简便安全、消费低廉、受到了大家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邮政的事业中有了自动分拣机、航空信笺,现代技术的融入使信件流通得更快、更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7-18
7、传热比赛-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7-18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09-26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07-15
六年级科学上册 能量与太阳教案 教科版06-15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品社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