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2024-10-04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精选14篇)

1.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篇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论文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如果有一个巧妙的导入,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引导进入我们的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会收到事半公倍的效果。但一堂课怎样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热点时政导入

热点时政导入新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爱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讲《让民族精神之树长青》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四川抗震救灾的视频和对抗震救灾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评论文章,然后提问:1、在抗震救灾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精神?2、在新的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热点问题一提出,即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并展开热烈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时,老师适时点拨并引入新课,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在学习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二、歌曲、小品导入

音乐歌曲运用到教学中能创造出一种欢乐的`气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因音乐而飞扬,为后面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以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导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疑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呜,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如:我在讲讲七年级《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可采用课本中“我的日记”材料,由学生自己表演。虽然这个材料是书中有的,但如果单纯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话,很大部分学生可能是“看过就算”,并不会引起共呜,也不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

但如果由学生自己来表演的话,由于形式新颖,会吸引同学们的普遍兴趣与注意力,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记忆,而在看完表演后,进而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多媒体视频导入

视频具有形象性,生动、直观、真实,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特点,所以采用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录像资料导入新课,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视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优势,创设集视听一体直观,逼真情景导入新课。如在讲七年级《美德之花》一课的教学中,从网上下载一些春节习俗(春节联欢会、团圆、拜年)的文字,图画,歌曲等,把这些情景展示给学生,由于利用多媒体创设的这些情境图文并茂,直观生动,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的兴趣明显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集中了,很快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寓言故事导入

也是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有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如讲七年级《别迷失自我》这一课,让学生根据教材漫画和文字资料讲述或教师讲述一个“大傻差”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讲完后,提问:“大傻差”是不是很可笑?为什么?这则故事反映了“大傻差”的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别迷失自我。

五、漫画导入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特点。巧妙的利用漫画,可以使抽象变具象,枯燥变有趣,深奥变浅显,便于学生的理解,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漫画来导入新课,例如讲《明辨是非,弃恶扬善》这一课时我用漫画《广告》来导入,让学生在欣赏漫画开心的同时明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要明辩是非,做正直的人,从而导入新课。用漫画导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复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法思维,激发兴趣的作用,反而使学生感到厌烦。我们还可以温故而知心,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引用名人名言,格语导入新课;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妙的导入犹如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要想使学生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搞好课堂导入设计,但是一节课的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实际的不同而灵活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要注意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篇二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导入方法,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当的导入,引领课堂教学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为高效的课堂打下基础。

一、课堂导入方法

1.漫画导入

漫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生动 形象、图文并 茂、趣味性强等特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质,为初中生乐于接受。

例如,讲《体察情绪》(七年级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一课时,可用漫画导入。通过教师出示喜、怒、哀、乐、惧等面部表情漫画,让学生猜想这些漫画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2.短片导入

当下网络资讯丰富,计算机技术发 达,为制作视 频短片提供了方便。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强、图文声像并茂、有效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特点,便于信息的高效传达,从而达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例如,讲《自强不息》(七年级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一课时,选取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刘 伟的事迹短片,短片展示了其断臂而自强不息的故事。播放视频后,设置问题:自强不息的人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的?接着,把自强不息的主题引向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并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3.事件或故事导入

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通过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闻事件、寓言、童话、神话 传说、名人故事等作为课堂导入的题材。这样既可以很好地集 中学生的注意力,紧扣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又可以适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例如,讲《做负责任的人》(八年级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一课时,以一个新闻事件作为导入。

【事件回放】近日,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蹭到一辆路边的轿车。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了一张字条说明情况并留下联系方式。字条上写道:“尊敬的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今天中午上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车主凌先生说,这么实诚的孩子,让他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动。此事被发到微博上后引起网友热议。

【思考回答问题】对于这件事情你会说什么呢?

【设置答案】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负责。

从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这个事件中你获得什么启示呢?”学生踊跃地参与讨论,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下铺垫。

二、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1.针对性

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定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兼顾学生的学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务必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当然也要控制好时间,突出课堂教学的主次。

2.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事 物产生兴 趣时, 就会专心致志地研究它。因此,教师设计导入的方式或内容时,要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导入能很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形成内在需要,自觉去追求知识。

3.指向性

有效的导入,是为了后 面教学内 容做铺垫 的。因此,导入务必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自然地过渡到教学的下一环节。

4.有效性

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篇三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20-02

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环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仅有三五分钟的时间,却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思想品德课就其内容而言,是较多的理论和抽象的概括,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有效的导入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的有效导入能够在上课一开始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复习导入法属于“温故而知新”的形式。通过提问、总结归纳等方式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而提出新的问题,承上启下地引入新课。复习导入法适用于必须掌握已学知识才能进入新知识学习的教学,即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二者之间的连接点,适宜于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性重点知识的巩固教学。复习导入法中的复习内容可以是前一节的内容,也可以是原来学过的知识,但复习的知识要与现在要学的新知识有关联。复习内容的选择要服从新课程学习的需要,复习时如果学过的知识已久,可以采取陈述提示的方法,如果是近期才学的内容,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例如:我在上七年级《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形式:首先让学生回忆上一节所学主要内容,然后复习提问:“不良诱惑有什么危害?”学生整体回答后,教师指出,既然不良诱惑有那么多的危害,我们就要坚决拒绝,杜绝不良行为,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这种导入形式比较适用于讲授新旧知识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文。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课的不同框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入,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

二、创设情景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景是实现知行转化的重要手段。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接近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情境。根据认知理论,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讲解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控制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质疑、对比、联系、猜想和验证等方法,构建自己的认识结构,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这一内容时,为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利用学生表演创设这样情境:宿舍的同学都熟睡了,崔甜甜的肚子正剧痛,崔甜甜怎么办?舍友怎么办?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特定环境,引导学生: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舍友被惊醒了,会怎么想?该怎么做?学生表演情景,激活思维,获得情感体验。此时,学生渴望知道自己的想法和体验是否符合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设疑导入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悬念加趣味性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学生急于找到答案,迫切需要知道原因,想弄清为什么,于是教与学的最佳心态就形成了。新课一开讲,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疑问,使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同学·朋友》一课时,我问学生: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当你发现好朋友做错了事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呢?是啊,这个问题提到学生心里去了,学生急于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设疑导思,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四、精彩故事导入,引发学生无限遐想

故事是学生成长中的好朋友,故事以其独特的情节强烈地吸引着学生。能让学生倍感亲切、乐于接受。教师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典故导入课堂,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使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听讲故事中初步领会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可使学生通过故事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去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例如:我在讲七年级《自尊自信》这一课时,先讲述了姚明的故事,他曾经听力差、反应慢、手臂短、刀削脚,几乎都是成为篮球运动员致命的弱点。但他酷爱篮球,自信自己能通过增强体能、艰苦训练获得成功,自信、努力最终让姚明成为篮球巨星。姚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学生们,学生们在听故事中更加崇拜姚明,激起要向他学习的强烈欲望。

五、关心国事,时事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坚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新闻事件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导入方法。例如:如讲《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这一内容时,我选用了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材料来导入新课。这个时事材料新鲜、真实, 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篇四

由于初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思辨性强,概念术语多、知识点多,又直接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联系,很容易使学生如坠迷雾中。为了帮助学生拨开迷雾见晴日,从而能把这“纷扰”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为此本人根据十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学法:

一、结合教材排版特点指导学法。⑴、利用课题、框题、条目,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标志,弄清逻辑层次。⑵、利用不同字体,选择不同的学法。一般说来,加粗的黑体字是重要的概念、原理或结论;仿宋体字是具体阐述;小楷体字是举例说明。因此,对于黑体字要字斟句酌潜心推敲;对于仿宋体字要精读,弄清阐述的是何原理,怎样阐述的;对于小楷体字可以略读,只要知道其事实是什么,说明了何道理即可(特别典型的除外)。⑶、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资料卡”、“名言”、“漫画”等内容学习掌握学法。这种“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等本身就是学习政治课的好方法。

二、关于概念术语的学法。常用的有以下一些:⑴、直接揭示内涵外延。⑵、分析结构缩句扩句。例如,把法律的定义缩为“法律是行为规范”,再从来源、内容、效力、本质等方面扩充,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⑶、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各自本质特征。例如,把“法律”与“法制”相比,“违法”与“犯罪”相比。⑷、举例验证说明。例如,从“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三方面举例,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生产力”概念。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分别把“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作为课程建构、目标追求、教学原则的理念。其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首要目标。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法。其中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尤为重要,没有主体参与怎么“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没有主体体验哪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联系的实际主要有三:一是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二是人物经历(尤其是学生个人的亲身经历);三是当前社会热点。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掌握:⑴、以实际为例验证、阐述理论;⑵、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⑶、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践行。教学实践中,应特别加强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指导,只有如此,才符合学科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本人常用的做法有以下一些:课堂上让常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演讲、演短剧;如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环境、人口、经济发展等与课本有关参观、访问、调查;让学生参加诸如反“法轮功”邪教、抗击“非典”、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定并实践行动计划、写心得体会、写小论文等……开展这些活动,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掌握该学法。

总之,只有学生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加上平时知识积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三部曲”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成就任何—件事,必须要有明确周详的计划。如果没有明确周详的计划而盲目行动,就会一事无成;如果有明确周详的计划,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就能实现理想。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九年级学生已学完了九年级新课程,即将进入中考前的全面复习备考阶段。面对几本厚厚的思想品德教材,不少同学不知如何搞好思想品德复习。在此,笔者想告诉同学们:思想品德复习同样需要明确周详的计划,对于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思想品德复习来说,我们要做到统筹安排,科学规划,重点“唱好”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三部曲”,即搞好“三轮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

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3月—4月中旬),主要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思想品德考试说明(不同地区书名不同,本文一律称为“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温习教材知识,夯实基础,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把握思想品德中考动向。尽管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尽相同,但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各个地区的考试形式、考试范围等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高度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题结构、试题类型及试题分值等,有的会附上样题和综合训练题,有的还会附上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本地区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另外,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2009年7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因此,2010年思想品德中考肯定会设置民族团结方面的题目。

其次,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思想品德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知识记忆和运用的双重考查。离开了基础知识这个根基,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梳理复习基础知识。我们要按照课程标准,逐课逐节地学习教材知识,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理清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归纳单元、课、节、框的内容,制作能反映知识结构的图表,构建知识网络。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是这一轮复习的重要原则。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夯实基础;要注重培养能力;要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要讲求效果。

再次,我们要关注与课本知识、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时政材料。思想品德中考常常通过与课本知识、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时政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与课本知识、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时政材料。在整理时政材料时,我们应多参考《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报刊,这些报刊刊载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的联系非常密切,对我们的日常练习和中考应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要进行时政材料类题目练习。在练习时应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做到举一反

三、应用自如。

二、第二轮复习

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结合时政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实践。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4月下旬—5月下旬),重点是抓时政专题,提升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各知识板块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及其相互关系,梳理主干知识,把知识进一步串联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各地的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单纯围绕时政内容了解和识记进行命题考查的题目很少,绝大多数题目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的。所以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时政热点问题,就自然成为这一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从试题内容上看,各地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几乎年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重大主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环境保护、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等)、重要时政热点的考查。在2010年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关注的时政热点有:庆祝祖国六十华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节能减排共建生态文明、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

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要注意找出时政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要学会抓住时政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所传递的相关信息,注重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的结合与渗透,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对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从而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

在第三轮复习中我们要抓强化训练,整个复习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5月下旬—6月下旬),重点是强化能力训练(中考前的冲刺模拟,是从知识到能力、心态的全面训练)。在第三轮复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不仅要进行临考模拟综合训练,而且要密切关注思想品德中考相关信息及动向。多训练符合思想品德中考理念的试题,可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试题时,各地往年的中考试题理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模拟练习时,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试卷,把每次模拟练习都当作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模拟练习后,我们应对失分较多的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查漏补缺,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在第三轮复习的最后几天,我们要留出一周时间回归课本,掌握重点知识。在考前几天,我们可作如下安排:自由复习,自行梳理复习内容,查漏补缺;整理好自己的复习资料;调整好心态,树立必胜的信念,做到轻装上阵,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轻松面对思想品德中考。

总之,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对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思想品德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分专题归纳所学知识,掌握时政热点和重点知识,搞好“三轮复习”。同学们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复习方法,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在思想品德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思想品德易混概念解读

(一)1.公民与人民

(1)性质不同。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2)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3)权利义务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

(4)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人民所表达的往往是群体概念。

2.权利与权力

(1)性质不同: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如公民享有选举权、批评建议权等。权力属于政治概念,强调的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强制力)或者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即职权)。

(2)行使主体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4)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3.法治与法制

(1)法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总和,它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合法原则、制度、程序和过程,属于制度的范畴,其精神实质是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以及普遍遵守。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

(2)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改造,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

(3)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4.责任与义务

4(1)责任是指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如对他人的承诺、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2)义务是指履行义务的主体依法应当作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满足其他权利人利益的法律约束。义务由法律规定、确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履行。

5.国策与战略

(1)国策即国家的基本政策。国策的制定,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现实阶段。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对外开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男女平等、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

(2)战略是指在发展过程中经过推敲、思考后的计划,它涉及到国家经济、国防、工业、农业等方面。我国的发展战略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三步走”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思想品德易混概念解读

(二)6.基本国情与重要国情

我们把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内部所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称之为国情。国情可分为三大类:历史国情、自然国情、现实国情。基本国情是各类国情的概括和提炼,是任何国家发展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重要国情:①人口国情: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老龄化严重、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②环境国情: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式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③资源国情: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低,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7.改革开放与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它包含两层含义,即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8.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是我国“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所要实现的目标,即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在199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总体小康已于2000年实现,其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党的十六大上确立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小康社会将于2020年实现,其特点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9.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二者的关系是: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为实现最高理想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

10.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它将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我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学习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理论体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为首要教学目标,对知识点的教学则是通过融入生活实际,以鲜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感知、理解和内化。针对新教材的特点,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寻找到适合自身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1、学会在活动中学习。《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生活即课堂”,它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课堂,又把班级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把知识和能力蕴含于活动之中。此时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读书”了,“做事”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许多学习内容都可放在“做”中去领会和感悟。如2009年威海市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忆成长(11分)

在入学后的很长一时间里,小海都不太敢与同学主动交流,就怕说错话被人笑话;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愿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共享,唯恐别人超过自己;班级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渐渐地小海感到与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后来小海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主动将自己在社区宣传栏中看到的资料呈现给了同学们:

“十一五”期间,国家要实现每个城区、县(市)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共青团中央权益部等联合发布提示,对青少年寒假期间的娱乐、出 行、心理、家庭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提醒„„

对此,同学们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额共同责任,作为我们自身又该怎么做呢?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小海与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6分)(2)针对同学们讨论的话题,谈谈你的做法及理由。(5分)

从这一中考试题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新教材对这门的教学和学习提出全新的要求。平日的教学与学习中必须学会在活动中学,即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用身心感受活动中的人与事、情与理,体验情绪、丰富情感、感受新知,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有机结合。

2、要带着问题学习。古人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善于思考是最一般、最普遍的学习方法。新教材中以鲜活的情境(包括故事、插图等)提出了许多相应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对教材中提出的这些问题,不能随便放过,要学会分析其用意,从中总结出相关知识点,或用相关知识做出分析说明。同时,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看待周围人和事的习惯,在问题中学习,使得我们的学习会更加主动,更加高效。

3、重视体验在体会中学习。没有体验,难以将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也难以达到思想品德学习的目的。无论是在活动中学习,还是在问题中学习,以及对课本中的“读一读”“说一说”“相关链接”和“阅读感悟”的学习,都要求学会用身心去体验和领会,形成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要求我们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将学习融入生活,增添学习的乐趣,将学习与问题结合,增添学习的针对性;将学习汇于心灵,达到学习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

思品课是一门有着鲜活生命力的学科,基于它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学习政治要有一颗敏感的、善于发现的心。生活深处、处处留心皆学问。

凡事都要循道而行,求学也不例外。只有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素养,我们才能针对生活中的事件提出问题。所以,学习思品课,我们还是要“以本为本”,课本总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归宿。也许乍看上去,政治科知识容量大且枯燥不易记诵,常令人望而生畏。其实不尽然。首先我们要摆正心态,稳下心来,踏实求学。在学习中,心稳了便会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再则,如果我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切也许并不会如我们所想的那般困难。学思品课有一个总的原则,即“宏观在胸,微观在握”。学习效率是学生的生命,首先要保证课堂听讲的高效性。然后便是课后复习的及时性。复习时,我建议大家找一支笔,一张纸,然后手、脑、心三管齐下。首先凭记忆在纸上列出一个章、节、框的结构体系,然后对照着数出每一条目下的具体内容,当我们这样做多了,无论知识脉络,还是知识细节,我们都能了然于胸,运用也能信手拈来了。

学习了知识要能应用,最初级的便应将自己的所学运筹于笔端了。考试分为客观、主观两大模块,分值基本均衡,但总的说来,客观题是最容易拉开档次的。有时一念之间大笔一挥,就会痛失几近十分。所以,客观题不要因为其看上去简单而忽视它,一定要处处细心。需知客观题本身的选择项中,便会有误项(本身表述即为错误的)、异项(所述内容题干未体现,与题干风马牛不相及),对这些专设来迷惑答题者的选项。我们一开始便要把它们排除。当然,要想顺利地一眼透过迷雾,我们必须掌握老师重点强调的难点、重点、易混点和易错点。单项一定要挑选出最佳选项,多选一定要细细分析题干中每句话,然后再从整体着眼思考它所涉及的知识点,筛选与之对应的选项。基于选择题出错率高的特点,我们可建立一个纠错本,反复练习,研究以做过的易错题,或许我们可体味些许做题的感觉和技巧。

相对而言,主观题给了我们较大的发挥空间,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有时甚至有创新鼓励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乱写一气。最基本的,从形式上来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为保证观点的条理清楚,在每个要点前面标上对应的号。然后在答案的组织上,不论是简答、辨析还是论述题,还是有一定的思路可循的。比如简答题,我们可以先摆出观点,然后加以阐释,最好结合材料(题干)的实际加以点题。而辨析题,我们可以将题干分层,找出辨点,然后正反论述;原则问题的题目,我们则要表明态度,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论述题在主观题中,是一个重头戏,要让这台戏精彩一些,须得我们平日多加训练。

思品课考题中要考查的一个重要素质便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在整个卷面中都极为明显,而论述题更是这一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很显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多练、多思考。说到此,我想大家平时也应该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在我们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训练,这可以避免我们在书面分析时有话说不出,减少应语言的不规范性。中考不回避热点,所以我们要关注时事热点,多读一些如时事、时事政治报之类的杂志、报纸等等。当我们把针对同一热点不同侧面的所有材料分析集中在一起时,我们便可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而当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块之后,我们便可举一反三,应对与此有关的各类题目了。当然,我们更应注重其分析的方法,总结多了,将方法学到手,我们便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5.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五

新疆新源六中施洪龙

思想品德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为此浅谈教学反思点滴体会。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中做好教学反思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真正落实好教学反思,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思品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

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和汲取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的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看书、浏览时事,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注重生活积累,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教与学进行深刻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自己的教学是否准确、规范、科学,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课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偶尔会拖堂,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

到。平时特别注意学生的表现,上课说话有时较为恢谐,使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及时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做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想法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学生也深受影响,所以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所以和学生关系融洽、身先为正能提高学习效率。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

会对你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因现在中考只作为等级,学生不太在乎开卷考试,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火的。接着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首先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原本倔强的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时。就这样我赢得了每位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再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前,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闹得不愉快。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一听,立即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我单独找学生谈话并化解了他们的矛盾。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融洽。因

6.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创新与提升 篇六

甘金福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莲花中学)

摘 要: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创新与提升,根本就要从提高角色转变意识,准确定位师生关系做起。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结合教材知识点,努力开拓创新教法,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思考、参与及质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堂;趣味性;教学效率;教学模式;创新教法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良好效果。下面是在教学中归纳的几点体会:

一、提高角色转变意识,准确定位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学,才能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个人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1.以学生为“演员”,当好学生的“导演”

改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来演老师来导,真正做到“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时间,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活动的空间,给学生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2.以师生互动为基础,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思想在课堂中“闪光”。学生群体中只有差异没有优劣,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需要我们去精雕细琢。学生日常的体态、仪表、举止、言谈等表现都蕴含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老师这双“慧眼”去识别,需要老师善于与每一位学生交流、合作,勤于与学生进行沟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3.以参与活动为基础,乐于做学生学习的同行者

新教材有很多活动课型,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它需要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乐于做学生的帮手,与学生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教学实效,增加了师生感情。

二、精心选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1.依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模式

如,七年级教材中《挫折面前也从容》,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多地自己去体验情境教学模式;八年级教材中《财产留给谁》,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已有认识有一定的生活距离,需要老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分析、处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财产继承实例,在课堂中展示和学生一起探讨。

2.依据学生特点选取教学模式

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多于抽象思维能力,而后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在形象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抽象思维得到慢慢发展。因此,所选取的教学模式当然有所不同。

3.依据课堂教学实际选取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依据课堂教学实际选取适当的教学模式,体验新教材的优势。如,八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的权利》中“法律I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教材中先安排的是“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再说“公民的生命健康受法律保护”,从逻辑思路上不利于学生理解。

三、努力开拓创新教法,让学习与时俱进

教育过程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育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1.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增色

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或对教材的案例巧妙设问,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或对教材中的图片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或对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引经据典,这些都是学生乐于学习、参与的素材。可以利用大量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可视频插播,可新闻浏览,可音乐精曲播放,可热点时政透视,都可以成为教师提高教学实效的亮点。

2.关注学生身边事,让事实说话

如,八年级下册法律知识学习,因其很多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对此可以这样处理:

将学生身边事引入课堂。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法律案例,以案说法,增强法律知识的生活化,从解决学生身边法律事入手,减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畏难心理。

总之,学生喜欢的,才是我们追求的,只要我们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去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懈努力,就能扎实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新的课堂模式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7.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初探 篇七

1. 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1 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新课导入工作有足够的重视。

如果教师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新课导入可有可无、多此一举,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找资料设计新课导入。如果在思想上认识到新课导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么就一定会在如何积累导入新课的资料、经验等问题上下功夫,做好新课的导入。

1.2 教师必须在备课过程中予以重视。

要想新课导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要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导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导入形式。

1.3 教师平时做好资料积累,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得心应手地进行每一节课的导入,必须具有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演讲才能,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多看一些教学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做好记录及摘抄。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成多种导入材料。

成功的新课导入和教师的表达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包括表达能力、演讲、板书、板画及操作技能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2. 新课的导入要充分调动多种方法

2.1 热点时政导入法

热点时政导入法就是把要学的内容与当前受关注程度高的热点联系起来,巧妙而大胆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启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如在讲《公民同违法斗争的有效手段》时,引入了“沈阳3.16特大爆炸案”的时政新闻,然后请学生们思考:3.16特大爆炸案迅速侦破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们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显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这就为授课做了良好的铺垫。又如,在讲《法律打击经济犯罪》时,给学生们播报了赖昌星厦门特大走私案的新闻,使学生们处在一种震惊、愤怒、痛快的情绪当中,然后适时提问:“走私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有何危害?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予以严重打击?”这些问题一出,先声夺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2.2 故事导入法

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生动形象的评议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上课时针对初中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可活跃课堂气氛,开阔视野,寓教于乐。

2.3 歌曲导入法

动听的歌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通过歌曲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所以在讲新课前播放一首与内容相关的健康、格调高雅的歌曲,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先播放了一首《春天的故事》,那优美、雅致的旋律深深地叩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在歌声中,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大家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故事中的那一位老人又是谁呢?而最重要的是这一首歌曲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什么样的重要决策呢?问题一出,学生们思路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新课。

2.4 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青少年所喜爱的活动方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减少疲劳,乐在其中,避免了机械操练,培养了能力,在游戏中能学习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如在讲《磨砺坚强意志》这一框内容时做一个游戏:请学生双手前平举,双脚垫起,比一比哪位学生坚持的时间长,然后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在这个游戏中目标就是获胜、坚持下去,困难是脚和双臂的酸痛,当我们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克服困难时,内心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意志。任何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天生的,坚强的意志更需要在生活中磨炼,由此进入新课。

3. 在采用上述各种方法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3.1 方法单调,枯燥无味。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在备课时要认真准备,积极查找资料,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

3.2 洋洋万言,喧宾夺主。

新课导入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大量的时间冲击正课的讲述。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在整堂课中只能起到引子的作用,起到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正课的作用。就像火车头一样,要能起到牵引车厢的作用。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所以在导入新课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时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3.3 离题万里,弄巧成拙。

导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结合所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更不能与正课有矛盾或冲突。否则,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知识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障碍。

8.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艺术 篇八

一、温故导入

论语有云:“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以引出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在学习《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这节课时,首先对上节课《世界文化之旅》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提问,使学生对文化习俗、文化差异等主要内容得到巩固,进而引出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

二、贴近生活的实例导入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生活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引起情感共鸣。在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节课时,给大家呈现正反两个方面的实例:

1.当今时代流行“微”,微博、微信、微阅读等已走进百姓生活。小红同学最近通过微信客户端的腾讯公益参与了“共同守护碧水蓝天”“希望工程一元行动”等活动,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2.春暖花开,风和日丽,5名游客带着4个小孩在某森林公园赏花,为拍到“桃花雨”,几名女游客使劲摇晃树枝,大量花瓣随之飘落,一根树枝被活生生掰断,当有人上前劝阻时,女游客不以为然地说:“花总是要落的嘛!”

通过讨论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使学生关心“天下事”,引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这样学生对新课的内容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寓言故事导入

小故事往往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形象的语言描述,又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可以使学生一节课都处于该情景体验之中,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因而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利用寓言小故事导入可以将抽象、枯燥的道理变得形象、有趣,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入脑入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两代人的对话》时,利用铁棒和钥匙开锁的故事导入,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把锁打开,而身材娇小的钥匙插进锁孔里轻轻一转,锁就被打开了,这是为什么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与别人沟通,需要了解他人所想,我们与父母的对话也要从“心”开始。

四、歌曲导入

这类导入方法多用于情感教育。一个人的情感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会受到外部环境与气氛的影响。有的时候一首歌曲可以感染、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威武雄壮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抒情柔美的音乐可以直击人的心灵深处,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学习新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播放一首内容相关并为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歌曲,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的时候,请同学们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并利用其中的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导入,问学生“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你印象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五、视频导入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视频导入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用视频导入新课,直观性强,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从松弛的课间里拉回来,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给学生播放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启发学生思考“在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严重而又需要发展经济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通过视频的渲染导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就能找到很多新颖实用的导入方式。

9.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篇九

------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而且其作用日益凸显。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教育的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执行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政治信念 情感教学 职业道德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日益受到重视,而情感教育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了。那么,在新的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教育,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知识面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社会缺乏足够的关注,故对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知识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厌学情绪。特别是中考所占的分值小,要求识记的内容多,每年考试的范围经常变动,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主动性。几年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教师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首先必须“动之以情”、“寓教于乐”。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情感艺术,枯燥乏味地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说教,又怎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情感呢?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又怎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的呢?因此,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注重情感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热爱和尊重学生出发,以积极的情感,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和手段,去激发和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振奋学生的精神,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感染,进而形成情绪记忆,促成信念的产生,行动的转化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本文就此问题中的教师因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旨求抛砖引玉。

二、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所谓信念,就是一个人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政治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化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教学之中。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才能向学生托出一颗赤子之心;当阐述马克思主义真理时,才能吐露出自己虔诚的信念;当讲到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巨大变化和描绘伟大祖国宏伟蓝图时,才能怀着一种由衷的喜悦和自信;当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时,才能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等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袒露自己的态度,才 1

能在教学中怀有浓厚而炽热的情感,散发出巨大的潜移默化的能量去感染熏陶学生。相反地,在讲到“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是虚伪的、不真实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等问题时,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自身对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态度,那只能是机械地平铺直叙地照本宣科,强塞予学生。有些教师对上述问题甚至持怀疑的态度,不难设想,“自己不信,何施人信”。这样的教学是难以打开学生的心灵,激发其内心的情感,达到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崇高理想效果的。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思想、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同教师的教育活动紧密相联的,具有自身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要求教师的理想信念、言行举止、品格仪表、情感智慧等都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时时处处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说得好:“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爱自己的学科,是良好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真诚的“爱”,才会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使整个教学活动富有情绪色彩。生动的讲解,恰切的比喻,激昂的表情,深情的语言„„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理智感,使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活动更加活跃,从而启迪学生的智力。

其次,要求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时时处处以关心爱护的情感对待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品行、智能方面不断提高,建立起平等、民主、友善的师生感情,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的心理定势,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信息和提示的要求,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互动,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步提高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轻视、鄙夷、训斥、粗暴等情绪,便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憎恨,学生一旦对你有了成见,就会对你的教学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即使正确的意见和要求也会遭到拒绝。可见,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我们教育中是具有何等的重要!再次,还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业务,与时俱进,不断进取,自我“充电加氧”,拓宽和加深知识面,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把真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广博的求知欲望;同时,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现代教学论,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使教育活动处于情理交融的交汇点上,从而将“理”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观念,形成他们的道德感。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学的艺术。

三、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也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思想感情所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是一种艺术,同一语言用不同的讲法,可以使人们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和理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是连接语言和思维的桥梁”。“求知兴趣的首要和头一颗火花,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中”。“教师的言语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传授教材内容时,恰到好处地付之以情感语言,灵活地掌握语言的轻重缓急,或轻快舒展,或紧张急促,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庄重。这样使语音铿锵有力,语调曲折跌宕,节奏抑扬顿挫,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感知教知的最佳效果。如果一个思想品德教师缺乏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而是机械生硬,平铺直叙,一个频率地讲课,定会使学生大脑活动功能受到抑制,产生沉闷、呆板、厌倦或不耐烦等消极情绪,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死气沉沉、一 2

问三不知;要么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甚至故意讲话捣乱等。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来表达课文内容和内心的情感,让全体学生在45分钟内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和情绪体验,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还要求教师善于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促使学生智能发展的动力。诚然,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较为抽象、难懂,既没有诗歌、散文的声情并茂;也没有音乐的悦耳动听;更没有美术作品的诗情画意„„,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等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设置直观形象的情境,展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动、形象、真实的故事、案例,能使学生以趣入境,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音乐、诗歌能起到以情入境,渲染气氛、深化课题、调节大脑和情绪、激发学生心灵的情感,受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寓言、漫画、典故、谚语、幽默小品等能唤起学生以奇入境,产生好奇的心理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求知欲望的升华;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设疑提问,又能达到以疑入境,勾起学生的悬念,形成疑惑、矛盾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迫切释疑解惑的求知思维,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等等。可见,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力做到生动、形象、有趣、含情、幽默,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形成轻松、愉快、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景。长期陶冶感化,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型公民。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年代,如何面向全体,发展个性,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原则,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情感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料索引或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第41页。

10.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自主学习浅谈 篇十

调查表明,很多学校、教师、学生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升学考试中所占分值不高,不是初中学习的主要科目,所以学校在教师配备上不重视,教师在教学上不重视,学生在学习上也不重视。特别是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时,普遍认为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只要我们能够将知识背诵、记忆,就可以得高分。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就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诚然,一些知识点的内容的确需要进行记忆,但是当知识点应用到具体的问答――选择题的时候,就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地应用,灵活应用的基础就是要进行充分地理解。在学习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知识点的学习可以依靠老师进行讲解,但是要想理解知识,就要学生自己去参与、去体悟。要想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地理解,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这样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才会变得得心应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开展政治自主学习的措施

1.用课前问题引入式来开展教学

在课前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上课的时候可以用小组内同学对学和群学的方式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课前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

比如,在讲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课前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法律的起源,或者法律的相关背景知识,了解我们生活与法律的关系,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走访社区,收集典型案例。由于问题的设置没有具体的问题,所以学生对于资料的查阅就会非常宽泛,把相关的内容和文字都会进行整理,学生了解到一方面知识时,同时也是在对另外一个知识进行了解,这样潜移默化的他们就会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识体系。也就加大了课堂知识的探究欲望,()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认真,因为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学生能带着问题进课堂,所以在课堂上可以找到听课的重点。

其实这节课的听课重点就是这几方面:(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3)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和控制,做知法守法的人。我们可以根据课前学生查阅的资料,结合内容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对课前提问的解答方式把知识点一一渗入,这样就可以做到排疑解惑了,学生对自己得出答案的对错一直是满怀疑惑的,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知道自己对在哪,错在哪,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

2.课堂小组讨论式来开展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进行灌输教学,扼杀了学生的这种天性,没有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既是同龄人,也是每天朝夕相处的伙伴,所以他们在一起进行学术知识谈论的时候,就不会有距离感。我们就可以开展分小组谈论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分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程度相差无几。

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任务。在讲解《做自尊自信的人》的时候,老师先设置一个问题,比如,什么是民族自豪感?什么是民族自信心?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各个小组就开始进行讨论,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或者对,或者不对,或者需要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学生可以从其他小组成员身上看见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取长补短,进行自我完善。这个时候学生就开始说出自己讨论出来的答案,民族自豪感就是本民族的骄傲和成就,让其他人羡慕的一些成就,还有的学生就会说民族自豪感就是我们民族发明出来的东西,比如,我国的四大发明,或是长城、故宫等建筑,都让世界震惊和敬仰;还有的小组说的是我们中国的五千年优秀文化,中国的数学圆周率的计算,可以说早于欧洲1000多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最后老师可以进行一下总结,其实同学们说的都是对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答案就会不一样。那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学会了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学会换角度来讨论问题,这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

教师在讲《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课的时候,应充分运用学生预习的成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流查阅的资料和收集的案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相互讲解,找出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交班级和教师解决。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和方法也要完善,因为知识的学习是无限的,但是掌握了方法就可以随时进行知识的学习了。小组的讨论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只有培养了学生这种能力,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3.课后活动探究式来开展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是和当今的时事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政治的学习不仅仅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还要在课下多下工夫,课下可以开展政治学习角,让学生收集时事政治的材料,加以整理,大家进行谈论,最后能和课本上的那些知识联系在一起。

在新时期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是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创造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要有自我获取知识、自我进行知识更新的能力。那么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要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同时也学会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时事,把政治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从小打下基础,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常海。浅析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11)。

11.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艺术初探 篇十一

一、故事导入,妙趣横生

故事有着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鲜活的形象,备受学生的喜爱。将故事与枯燥的知识相结合,更能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听故事中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与饱满热情,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平时我们既要从网上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同时又要与学生一起来创编故事,使教学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二、音乐导入,渲染气氛

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可以直接叩击学生的心灵,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效果,顺利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中。采用音乐导入往往能收到语言描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来导入新知。如在学习《少年当自强》这一内容时,课上我播放《男儿当自强》和《铿锵玫瑰》,这两首歌曲铿锵有力,欢快的节奏、振奋的曲调给了学生强烈的震撼。伴随着歌曲的播放,我让学生思考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想。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上来。

三、视频导入,生动逼真

以往教学以教师的语言描述为主,学生以听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时间长了学生会逐渐失去新鲜感,甚至会产生厌恶感。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来导入新知的学习,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听感,直观的图片、逼真的画面、动态的效果、精彩的片段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认知。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收集各地报道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新闻视频与图片资料等,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这样便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四、图片导入,形象直观

当今社会是一个读图时代,图片往往包含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以图片来传递教学信息更为形象直观,更加符合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更能让学生获取更多形象可感的信息。通过图片来导入更能一目了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图文并茂,图片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并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等来导入新课,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难报三春晖》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父母为了子女奔波忙碌图片,如孩子生病时焦急的眼神、憔悴的面容等等,这样不用教师做过多的讲述,学生便可以从直观的画面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使在学生最真挚的情感中展开这一课的学习。

五、问题导入,悬念重重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带着问题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问题来导入新课打破了以往教学如一潭死水般的教学现象,可以不断地激起学生思维与情感的涟漪,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问题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使教学目的明确,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六、生活导入,熟悉亲切

思想品德课与生活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是一门极具生活气息的学科。割断与生活的联系,只会使教学陷入枯燥的讲解与机械的记忆中,而失去教学的魅力,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政治教学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学,以生活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与教学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道德行为的内化,真正实现知行统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课上所学用于实践生活。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收集学生所熟悉的消费现象来导入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教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起学生的参与动机,使学生增强学好政治的意识。

七、热点导入,内化动力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时政热点的引入,但是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加以补充,将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联系起来。这样的导入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共识,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与交流活动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要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及时了解社会时事热点话题,以更好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综上所述,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可以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就是成功的导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加实践与探索,以使导入更有效,使导入成为教学成功的“先头兵”。

12.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摭谈 篇十二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课前开门见山地说出本课的基本情况、当天要讲的主要内容,并简要地分析本课的重难点,然后直接进行内容的讲解。此种方法看似非常简单,但在思想品德课的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讲述一些较为浅显的内容或每章单元的探究活动时,可以让学生预先知道本章内容的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觉取舍和选择,并整理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针对性。如,在学习“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这节课时, 我就直接讲明这个知识点,主要就是讲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一般违法和犯罪是有区别的, 犯罪是违法程度达到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是违反其他法规,应当受到行政处罚或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同时让学生明白,违法和犯罪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和犯罪只有违法程度的区别,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犯罪往往都是从违法开始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身边事例分析,就会对违法和犯罪有特别清晰的认识。

二、提问导入法

提问导入法中包含置难设疑、巧设圈套、层层诱导等多种方法,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设置“陷阱”等方式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引起学生的探讨,一步步诱导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路的一种方法。美国的两位教育家指出:“在现代的课堂里,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第二次反馈等十多种功能。”因此, 提问式导入法是目前教师广为采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优秀教师会十分重视开讲提问。提问式导入法的要求是:所提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来讲,问的是关键,具有全面性,学生从中可以体会教材的全部精神,能举一反三。从教学方法上讲,要问的有启发性,要能鼓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思考。从问题之间的关系上讲,要问的有逻辑性, 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从心理学角度讲,要问的有兴趣,有趣味,学生能积极思考,积极回答。 如,在学习“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时,我提出: “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义务教育的认识”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们各抒己见。然后,我根据义务教育的特点展开了教学,让学生知道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免费的教育, 让学生全面掌握我国目前实行的义务教育。

三、案例导入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 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在于与时政及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而教师可以在讲解本课相关知识时,通过提出有关事例,并分析其中的前因后果及与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要想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真正获得知识,案例导入法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同时,案例导入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我在讲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时,结合近期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讨论为什么我国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学生一下子提高了学习兴趣,也直观地感受到了思想品德这门课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1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篇十三

河北省肃宁县南于庄中学

王素婷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还要转变教师角色,变教为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储备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

学生

主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要发展离不开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是抓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初中品德教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积极探索其新的教学方法是面临的形势,更是我们的职责。新课程改革为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下面浅谈一下我本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看教师,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不断提高素养,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各种挑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就要求教师: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

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我在参加继续教育的同时,还经常在上网充实各种知识,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空间,和许多同行交流教学经验。

(二)、勇于反思。将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包括经验、教训和不足,甚至每节课的精彩之处也都记录在案,不断的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课程。

(三)、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尤其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我们要仔细分析,适当的予以鼓励表扬,品德的某些观点应该是开放性的,所以在某些答案方面允许各抒己见,不能硬性统一。

例如在讲到八年级《财产留给谁》一节时,假如你中彩票三十万元,你如何分配呢?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异常热烈,有的同学说用这些钱中的一部分捐给希望工程,然后开一个服装厂;还有的说买一辆车,剩下的存进银行;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雅安地震后,灾民生活很困难,我会把所有的钱捐给雅安灾民。”这位同学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二、要转变教师角色,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受”关系,学生成了消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融

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要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我们的作用更重要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对视来实现交流。教师不是简单观看,而是参与者,引导者。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少年能自强》一节时,我让几名学生组织了主题班会。组织者积极设计班会内容,搜集自强的名人故事、名言、歌曲,并布置教室,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案,并添加了几条建议,然后放手让他们去组织。学生表现很积极,全体学生勇于参与,非常热烈。学生们宣誓今后要做生活的强者。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而我却做了一名观众。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成了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差。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扩展课堂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这一章节时,因为初中生基本处在只花钱、不挣钱的阶段,开始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先组织学生调查家庭的消费结构,让学生了解到父母辛苦挣钱的不易,逐渐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合理消费。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不差钱》、《钟点工》等与消费相关的小品,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在恰当的时候引出相关的学习内容,明确细分问题,让好、中、差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全体学生在与同学和教师的愉快、融洽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掌握了基本的课堂知识,更学会了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之后,定会因此而产生成就感,那么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打破传统的教师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毫无顾虑地提出问题,打破教师一言堂。

(二)、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对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毫无价值,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而应给予必要的引导,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提倡先思后问.鼓励学生不耻下问,一题多问等,教师作恰当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切记一棒子打死。

(三)、引导学生自己解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独立回答的,教师决不能代替,回答不出的可给予必要的启发,可以采用同学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同学之间更易引起共鸣。解疑使学生有了合作探究、相互学习的机会,合作探究教会了学生的协调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培养了团队精神。相互学习使其进取精神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在必要时,作以点评,归纳或总结。做到引导答案,一树多果,画龙点睛。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刻苦钻研,积极探索,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开放思维,不断创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现代化服务。参考文献:

(1)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教育发展研究。(2)丁志旺.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考试周

14.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篇十四

郏县新世纪小学牛世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也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了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青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新思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过去思想品德课上“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语言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为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下面笔者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的思品课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音乐导入,开端激趣。

上思想品德课的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教学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我的朋友圈》中《朋友挨个数》一框时,上课伊始,我播放了周华健的歌曲《朋友》的Flash,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而后有的同学开始小声的跟着吟唱,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欣赏完之后,我不失时机的提问“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2、形象欣赏,讨论激趣。

《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育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教学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男女有别》中《我们的交往很正常》一框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异性交往不正确方面的情景和材料,欣赏完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情境中异性交往的是与非,最后讨论出了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多媒体展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

1、联系社会生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讲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手足情深》中《五十六朵花》一框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这个泱泱中华大国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时政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时政联系比较紧密,为此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可联系当前的时政背景材料进行教学。如本人在上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飞天梦想》中《神舟五号》一框时,如果讲神舟五号就显得有点过时,不能体现与时俱进,为此我就在网上下载了神八飞天的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感受。

3、联系现实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教学时政热点科学发展观时,学生对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于是本人就联系现实生活,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材料,这个视频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某地招商引资,引进了许多企业,于是乎经济大干快上。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上环保设备,最后导致该地大气和水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很大,最后企业不得已,只得投巨资安装环保设备,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例子。学生通过观看这个材料后,教师再联系郧西的环保实际加以适当讲解,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学生是不会理解的这么快的。

4、联系时事热点。

思品教学不可能不联系时事热点,为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和情感教育,如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我都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视频材料,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受到形象直观的情感、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运用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使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课件制作科学美观,符合学生感知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的制作的PowerPoint本身素材很不错,但在制作时忽视了色彩搭配,字显得过小,严重影响了教学较果。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课件制作中,要坚持科学美观,要注意课堂结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讲究美学,注意色彩对比,特别是文字呈现要醒目,易辨认,注意背景色,冷暖色适宜,字特别是不能过小,但也不能过大,若过小,学生远距离看不清;若过大,使媒体板面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在媒体“板书”(不是黑板板书)设计方面也应着重体现四点:一是选择板书的形式要准确,体现教学意图;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精,概括准确,详略得当,能够画龙点睛,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三是板书文字精美,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给学生以较好的视觉感受;四是注意板书的易操作性,辅以适当的音响、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一篇:禁毒标语名言下一篇:辽宁高考志愿填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