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湖南专用)

2024-10-04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湖南专用)(精选6篇)

1.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湖南专用) 篇一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缩短时空的通信

第三课 感谢你们的服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的态度。

2.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文明礼貌的品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封信的旅行。

二、新授:

(一)众人托起一封信:

盖戳——分拣——装袋——运送——盖戳——分拣——投递。

学生讨论后, 回答这些步骤的作用。

一封信经历了许多人的劳动,我们应该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

(二)为了千家万户的亲情:

讲述邮政人员的工作。

(三)农村邮递员的故事。

找同学读小故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想。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湖南专用) 篇二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活动先通过“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的学习,使同学们懂得了在遇到困难或者胆怯时,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拥有克服困难和胆怯心理的自信和勇气,就能战胜困难和胆怯。还通过让同学们欣赏音频、图片等形式进行榜样教育,加深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然后以“说一说”的活动形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锻炼机会,通过了解学生中一些勇敢者的故事,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最后,通过“游戏:击鼓传花”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

本课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不娇气,不胆怯,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勇敢,不胆怯,不娇气。教学难点

为什么要勇敢,不胆怯,不娇气。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游戏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准备一个“击鼓传花”用的小鼓或其它代替器具。2.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资料。【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敢独自睡觉,独自一个人在家吗? 学生:(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老师:要是爸爸妈妈都有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下面看看小军是怎样做的呢?(过渡)【讲授新课】

一、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二页,我们认真看一看书上的四幅图,说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现在想一想这几个问题:小军自己在家还怕吗?他告诉妈妈说没问题时,是怎么想的呢?他用哪些办法克服胆怯的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小军自己在家他也害怕,但是他在“自己长大了,是一个男子汉”的信念下,通过采用把房间里的灯打开、看电视、听音乐等办法,克服了自己的不安情绪。为什么有的同学晚上不敢独自睡觉,独自一个人在家呢?

学生:(略)

老师:有的同学说怕黑、怕坏人,还有的说怕鬼,我们来听一个故事。(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怕黑的小姑娘”。)

老师:这回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一些啊!害怕有时就是自己吓自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相信自己,就能克服胆怯的心理,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胆小先生”、“小小男子汉”等;欣赏图片“我不怕打针”、“走夜路,我带队”、“勇敢孩子的运动”等。)

老师:可见,只要我们自信了,勇敢了,胆小就会远离我们,我们向成功就跨进了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说一说。(过渡)

二、说一说(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三页,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说一说。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有好多精彩故事呢?说给同学们听,好吗?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结组,把自己精彩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不惧身残”、“摔倒了爬起来”、“我能行

(二)”、“我行

(三)”、“坦然面对”等;听音频“我选我”;或给同学们讲“我能行

(一)”、“我能行

(二)”、“不被困难吓倒”等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里,可要讲故事呀!(过渡)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游戏:击鼓传花(板书)

老师:游戏前,我们先欣赏一个动画片和几幅图片。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小马过河”;图片“我能行

(一)”、“我行”系列、“踊跃回答问题”等。)

老师:大家看完这些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四页,大家认真看一看,然后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坐成一个圆周,来进行游戏,花传到谁手里,可要讲故事,准备好了吗?

学生:(略)

(进行游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关注性格较为内向和语言表述能力欠缺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能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培养了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用心

爱心

3.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湖南专用) 篇三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春天的故事

学习目标

态度: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体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在内心中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信念。

能力:学会从图片、表格、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将图片与文字内容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观察身边生活,采集相关资料,比较今昔变化,形成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比较今昔变化,形成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正确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知识: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春天”。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大致进程。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推动社会进步的真理,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学习准备

1.搜集有关改革开放主要进程的图片、资料。

2.反映改革开放前后家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具体事例、实物照片、调查访问记录。3.有关深化改革推动开放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起疑问

教师出示改革开放前反映人民生活情况的图片、实物、引导学生对比今天的生活,发现前后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短短的20年中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变?”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探究原因、学习本主题的内容。2.探究发现,了解改革开放的大致进程

在学习改革开放时,要适当做一些补充介绍,说明改革开放的主要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主要标志,从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个阶段。同时,改革也是伴随着对外开放进行的。我国的对外开放从1980年创设经济特区开始,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生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当然,这些具体的知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只是要有所了解,形成初步的印象。

另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还应建立在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如利用课文中的《中国地图》,从中查找对外开放的特区、港口城市,得出对外逐步扩大、递次推进的结论。再如,学生们也可以从父母口中的“大锅饭”、“铁饭碗”、“责任田”、“合同制”等词汇中,获得改革影响到千家万户的认识,产生直观的感受。

3.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看图片,谈感受”的探究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可以从给出的图片中发现今昔的变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图片中总结出家乡乃至自己家庭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引导和鼓励。

最后的社会的调查活动,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教材表格中给出的物品只是代表了一个生活层面,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生活用品也不尽相同,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纵向比较,发现生活中的变化。

当然,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并不显著,并且改革开放也使一些社会矛盾凸现,甚至激化,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得到解决,说明改革开放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还很艰难。对此,教师要实事求是,不回避矛盾和总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分析和对待这些题。

4.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湖南专用) 篇四

教学目标

1. 回想中国古代灿烂的历史和先进的文化,体会中国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2. 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以警世世人,激发国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热情。3. 了解中国近代之所以受欺压的症结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决心。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学生列举

有关的项目)但是,当西方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清政府依然闭关锁国,中国的发开始变慢,由此陷入了灾难深重的境地,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成了中国人民的一个世纪梦想。那么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呢?

二、鸦片侵蚀中国

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粟的汁熬制而成的,具有催眠和止痛作用。明代以来一直作为药物少量进口。17世纪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长时间吸食就会面黄肌瘦,浑身无力,甚至成为‘废人’。由于鸦片很贵,上瘾者常常倾家荡产。

讨论:现在提倡远离毒品,洁身自好,你对这个提倡的认识是什么? 1. 英国人首先利用鸦片挑起中英鸦片战争,缘由如下: 1)鸦片输入严重的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到1835年,中国已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阶层包括达官贵人、一般士兵、城镇市民、农民、苦力中都有烟民。造成的危害如下;

财富的大量流失;士兵没有战斗力、田地荒芜……自上而下,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2)鸦片严重危害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洋人一方面大发鸦片财,一方面又看不起这种烟民行径,于是以偏概全的叫我们中国人叫‘东亚病夫’。这是一个使多少代中国人感到耻辱的称呼啊!当时的有识之士和老百姓深恶痛绝。纷纷展开抵制鸦片的斗争,林则徐虎门硝烟就是典型的代表。3)虎门硝烟的经过

湖广总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输入的利害,要求禁烟。

林则徐受朝廷之命到广州禁烟,迫使以英商为主的鸦片商人陆续交出鸦片 200多万斤,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观看有关虎门硝烟的电视视频,感受大快人心的时刻)

文章当中林则徐禁烟决心的话语和学生们讨论一下。2. 经过鸦片战争的经过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回伦敦,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战争期间,许许多多的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壮烈殉国。查阅资料,谈谈几位爱国将领的事迹:(关天培、郑廷贞……)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代表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具体规定见课本27页。

分析条约的若干条款,讨论为什么它是不平等的?中国失去了什么?、圆明园的倾诉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在华的利益已经取得,但他们还是贪得无厌,于是联合法国于1860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 当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并下令官兵自由抢劫三天。当月18日,防火烧掉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参看课本29页的资料,和学生们讨论,怒斥侵略者的丑恶嘴脸。阅读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分析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连外国的报纸都揭露侵略者的罪行,连外国作家都谴责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可见全世界反对侵略、反对压迫的呼声是多么的强烈。

3. 现在在法国的拍卖行正在进行中国圆明园大水法的铜兽头的拍卖活动,这就是那时外国侵略者从中国掠夺去的,中国正力图追回这两件国宝,但困难很大。可见,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礼义廉耻可言,拿着偷来的东西公开叫卖,这是可笑之极。4.观看《火烧圆明园》,体会那悲壮的场面,一起痛斥侵略者的罪行,一起痛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面对这里的断臂残垣,追忆历史那悲壮的一幕,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感到的不应该只有屈辱与愤怒,更感到一种历史的责任。我一定刻苦学习,奋发立志,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为使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在世界上重放异彩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中国……签订了大量的卖国条约,是中国完全的陷入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用来统治中国的工具,人民受到了双重压迫。不光这样帝国主义还是不满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 阅读30页的图表,了解中国的现状,看看有哪些侵略者是瓜分中国的 罪魁祸首。看看

《时局图》各种野兽各代表什么?这说明中国人民怎样的心理?

2. 阅读31页的文章,同学们展开广泛的讨论,看看造成这样的尴尬形式的原因。

回答问题:中国的上海,为什么外国人不让进园子? “ 华人与狗不得进入”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的等维护中国人尊严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屈辱历史已经过去,中华民族是宽容大度的民族,对历史的遗留的问题也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去处理,但总有一些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篡改历史,美化侵略,他们的伪装终究不能暴露在明媚的阳关之下。

向学生们讲讲参拜靖国神社之事,给孩子们说说原委。让学生们知道邪恶终究不能战胜正义 的道理。

四、作业

5.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五

课题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两种教师,一种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种是为教育而生存。”这就是是否有爱,是否爱岗敬业的两种巨大的差别。

第一单元

同在蓝天下

1、我们都是一样的(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解决与别人的矛盾。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的想法也会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3、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第1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第一页下方和第二页的课文。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4、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

1、我们都是一样的(二)

走进曾宇

教学目标

1、了解曾宇与同学们的相处。

2、萌发对学生对有困难学生的尊重与关爱。

教学重难点:萌发对学生对有困难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

2、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你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总结。家庭作业: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

2、多为他们想想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这个世界里,总有一些人是不幸的。

2、养成好习惯、好行为也是尊重别人。

3、懂得关爱和尊重别人。

重点:目标1和2

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以问题引入,如“在这个世界里,总有一些人是不幸的。想像自己就是他们,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从而导出生活事例让学生体会体验。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对于这些不幸的人,社会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关爱和帮助,我们要学会同情、尊重和理解这些不幸的人们,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家庭作业: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3、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目标

1、学做生活的强者。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学会坚强,不能轻易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向命运低头。

重点:目标1和2 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愁,也不要生气。心烦的时候要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还会与你相遇。心儿永远憧憬着未来,尽管现在很不得意;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难和挫折,可是却有更多不向命运低头的人,请大家找一找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强者吧。

2、看书上插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交流:假如你遇到困难和挫折,你是怎样面对的?你的朋友遇到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成为强者呢?

4、汇报。

5、师:强者就在你我身边。只要我们从容面对困难,想办法去战胜它,不轻言放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一小小朗诵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可以读自己课前收集的相关诗篇,交流感受。

二分小组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身边强者的事迹,每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发言,说说从这些身边的强者的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三我是好样的,说说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一次经历,重点谈谈曾遇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如何想办法克服和战胜困难的。

四我心中的楷模—张海迪。开展一次张海迪事迹会展活动,同学们可以讲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张海迪的故事,也可以小组制作手抄报,引导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张海迪的崇敬之情。

五小小擂台赛。将事先收集的学习卡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该如何战胜这些困难。谁的办法最好,谁就可以摘下学生卡成为小擂主,主持下一次讨论。

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6、总结。

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4、我和诚信交朋友

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是做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2、了解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讲诚信的故事。

重点: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难点: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结合插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

2、探究讨论。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分析讨论。你觉得父亲和售票员谁说得对?为什么?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必生活都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消极的作用。

3、演示活动。

把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展示给学生看。

4、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家庭作业:

把所学知识介绍给家长。

5、我们学会了合作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学会与人合作。

2、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

3、感受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人合作。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论讨会

1、光荣属于谁?

(1)请各小队的小队长上台展示过去一年里同学们获得的各项奖状。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请获奖的小队成员说说自己成功的经验。(3)讨论光荣属于谁?没有合作能行吗?

二、有话大家说

1、课件演示课文中寓言故事—“拉不动的车子”。

2、小组讨论:这样合作能成功吗?

3、请小组代表发言。

三、小小

平论员。

1、观赏故事“三场足球比赛的启示”。

2、请学生模拟足球评论员自由发表看法。

3、评选最佳足球评论员。

6、竞争中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有竞争就会有胜负。

2、学会友善地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伙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意识到正确对待竞争有助于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校园“红绿灯”

观看校园生活录象片段,小组内议一议,哪种行为该亮绿灯?如果你是录象中的主人公,会怎样做?

二、与你同行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又分成两小组,面对面站立。每组选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名同学做裁判。

2、比赛开始后,两名同学背对背夹住篮球运给对面同学,不许一前一后运行前进,不准用手帮忙,否则算犯规。总分10分,落球一次扣1分,手碰一次球,扣1分,一前一后行走也扣1分。比赛结束后,由裁判进行评判,得出胜的一方。

3、通过活动,请同学们分析:赢的一组诀窍在哪里?输的一组原因是什么?

三、小小辩论赛

1、讲故事:“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2、辩论:正方:朗克为此失去了冠军,值得!反方:朗克为此失去了冠军,不值得!

3、小结。

第三单元

幸福生活这样来

7、谁知盘中餐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体会农民的辛劳,懂得要珍惜粮食,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业。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插秧模仿秀

让学生模仿农民插秧的姿势,弯腰插秧,直至有累的感觉,并记下从开始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到结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体验农民一整天不停地插秧的艰辛。

2、按照教材36页提出的要求,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探讨它们形成的原因,还存在哪些陋习和迷信现象,将探讨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3、在课件上展示中国传统习俗。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以及地方的一些习俗文化有了大概的了解,增长了见识。

8、你的书本哪里来

教学目标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和制作书本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感受书本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一些工业产品,体会工业生产与我们生活的密不可分;意识到要尊重工人的辛勤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1.收集历史上有关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资料。

2.让学生在家中找寻20世纪80年代的书籍,上课时备用。3.准备一些同学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一 书本哪里来

1.教师以挂图或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书本的制作过程。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鼓励学生就其中某个自己熟悉的生产环节给大家作详细的介绍。3.谈感想:了解了一本书的生产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活动二 制作板报:我所了解的书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书籍生产与演变的过程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板报,在班上展出。

活动三 我的自制图书

让同学们自已动手设计和制作一本图书,并评选出最佳设计与制作奖。活动四 新旧书籍小展览

1.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新、旧书籍摆放在教室的书架上展览。2.请学生比较20世纪80年代的书籍与现在的书籍的区别,并列举它们的不同点。

活动五 说说身边的工业产品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工业产品,说说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如铅笔、塑料袋等这些广泛应用的工业产品,并说说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生产与使用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人们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活动六 走进工厂

带领学生走进工厂,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如他们的劳动环境、劳动时间、劳动收入等,并做好活动记录。活动后写出自己的活动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

书本的生产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爱惜书本。体会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理解和尊重工人的辛勤工作,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9、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2.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

3.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教学过程:

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体验一天有哪些人在为你的生活服务;调查学校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这节是《品德与社会》,那咱们就放松心情,相互聊聊生活中的事。你能告诉我,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为什么?

2、我们的理想各不相同,但不管干哪一行,我们都是在尽自己的努力,为周围的人服务。

3、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话题: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板书)

4、看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二、探究

1、现在,我们拿起摄象机,走上社会,去找一找,拍一拍,看看你拍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选择一幅给你印象最深的图片,跟边上的同学交流一下。(指名交流)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3、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人的工作都很辛苦,他们这样辛勤的工作是为了谁呢?除了张老师给你展示的图片外,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我们提供方便?

4、现在我们谈谈跟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学校。你觉得在学校里,有哪些人在为你们服务?(随机出示食堂、送水工辛勤工作的照片)

5、那么多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请你把他们都写下来,比比谁写得更多。(播放音乐,音乐结束为止)

① 反馈,指名交流:你们组上写了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写完了吗? ② 如果我再给你一分钟,你们写得完吗?两分钟呢?

③ 小结:是啊,为我们服务的人多得写也写不完。(板:写不完)

三、拓展

1、为我们服务的人写也写不完,假设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课件出示:如果没有了警察、医生、理发师、清洁工„„学生任选一句话,自由找个伙伴,说一说)

自由准备——指名交流

2、既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人,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3、其实,这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也对同学们有些希望,你想听吗? ①出示食堂阿姨的录音

你听到了吗?他们要几点起来买菜?几点吃中饭?你以前知道吗?以前你是怎么做的?听了他们的希望,你有什么想说的?

② 出示挑水老爷爷的话

你们在听的时候,老爷爷的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听了他们的话,有什么想说的?

4、你还有什么话想对其他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说吗?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总结

通过这次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那些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如果我们同学以后能尊重他们,有礼貌地对待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那我们这次活动就成功了。

(出示一组图片,结束)附板书: 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写不完

第四单元

我们生长在中国

10、江山如此多娇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知道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明确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道我国山河壮丽,名胜古迹众多,爱国情感油然而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朝代的更替,以及各朝代遗留下来文化遗产,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重点: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知道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难点:明确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道我国山河壮丽,名胜古迹众多,爱国情感油然而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朝代的更替,以及各朝代遗留下来文化遗产,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过程

1、可爱的祖国

(1)祖国的壮丽河山

情境活动一:《江山如此多娇》

在人民大会堂里悬挂着的巨幅画卷——《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地描绘了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在这幅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南北的地域和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它体现了我们祖国的辽阔广大。

观察《江山如此多娇》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近景:

中景:

远景:

搜集歌颂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文章、歌曲等,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师讲述:

(让学生从中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情境活动二:览胜祖国大好河山(见教材)

①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在中国境内长2057千米。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是高寒地带。这里河谷开阔,大部分是平浅谷地,水流缓慢,多湖塘沼泽。原始的大面积草场是天然的动物乐园,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野牦牛等许多野生动物。中游地带,河谷宽窄相同,一放一束,呈串珠状分布。下游地区,江水绕过喜马拉雅山东段的高山,折向南流,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呈马蹄形,以雄伟、险峻和奇特闻名于世。雅鲁藏布江流域是藏族文化的发源地,有拉萨、日喀则、江孜和林芝等重要文化和旅游城市。

②桂林山水: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③三峡美景: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二百零四公里。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总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特别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态,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于云雾缥缈之中,时隐时现,给人间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两岸风景优美,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等都曾游此留诗。西陵峡东起香溪口,西至南津关,约长七十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闻名。解放后,经过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为改善,从而结束了”三峡千古不夜航"的历史。

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曾经闪耀着大溪文化的异彩,诞生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吴蜀相争的战场。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苏轼、陆游等许多诗圣文豪,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章。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今天我们优秀的人民,将以创造性的劳动,开发三峡,建设三峡,把它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姿!

④雄伟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建筑工程,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怕困难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和集体智慧的体现。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堪称世界之最和奇迹,因城墙修筑逾万里,故名万里长城。长城象一条奔腾的巨龙,蜿蜒飞驰在北国的群山峻岭之中。它东起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之山海关,向西横跨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关,全长12700多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前后间歇修筑持续2200多年。其中修筑规模最大的要算明代,从建国初年的洪武起至万历年间,先后经过18次修筑,历时200多年,最终完成了浩大的长城全部工程。现在看到的长城就是明代长城。雄伟的长城城墙是用巨大条石及砖土砌成的,有的条石长达3米之多,重约1千斤,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其艰巨性、复杂性是可想而知了。长城的雄伟磅礴不仅表现在它的浩大艰巨,据说登月球的宇航员从月球看地球的建筑物,就能看到伟大的万里长城。长城的防御建筑体系也是较完备和科学的。它根据战略地位和地形的特点,分别筑有碉堡、峰火台、关隘、城台等设施,对当时保卫北部边陲的安宁和中原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

自己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 想一想:

下面的诗句反映的是祖国什么地方的景色?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地名:(见教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

过渡: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壮丽的河山,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化。

(2)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①悠久的历史

情境活动三:回顾与思考(见教材)

说一说: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000年。)

②灿烂的文化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突出表现在“文字典籍”、“艺术创造”和“科技发明”等方面。

“文字典籍”: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链接:(见教材)

“艺术创造”:(见教材)

“科技发明”:(见教材)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

说一说:说说你知道的从古到今,反映我国科技领域趣的突出成就的科技发明?

过渡:祖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以及勤劳勇敢的人民不由得让人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祖国的文化产生一种热爱之情!产生一种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3)热爱祖国的表现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后思考问题)

热爱自己祖国都有哪些表现呢?(见教材)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

说一说:

①自己熟悉并能背诵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有多少? 我们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②以“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班机演讲活动。(可让学生以此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过渡: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着壮美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华夏文化,共同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历史各民族之间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兄弟情谊。

11、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知道长江、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常识性资料;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江、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荫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道长江、黄河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要好好保护它们。

教学过程

1、老师首先以一首歌曲《龙的传人》导入,学生或唱或听,很快融入到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2、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电脑演示,让学生对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的长度、流域一目了然。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3、让学生更真实的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波澜壮阔和现状,教师适时的让学生观看录像,直观教学身临其境触动人心,使学生对长江和黄河有了新的认识,有了自己的感受,能够有感而发,有话要说。

4、教师趁热打铁,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可以是古诗,文字,图片、歌曲。

5、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环节——为母亲河设计公益广告,学生思维活跃,设计形式灵活,多种多样,但都能体现出为母亲河宣传,歌颂、呼吁保护环境的主题,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12、黄土地 黑土地

教学目标:知道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了解当地的矿产资源及利用情况,尝试写出开发建议书。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从上学期到现在,我们已系统学习了中国的位置、行政区、自然环境、资源、经济状况,了解了我国的基本情况;但是,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的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经济的发展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认识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就需要把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来学习。

(课件展示)中国地理区域图

(提问)-根据各地的地理特点和差异,把我国分为四个地区,从图中看是哪四个地区?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提问)为何把我国分成四个区域呢?(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发言)

(简要讲解)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风俗习惯。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北方地区。首先确定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注意下面的问题:

1.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什么部位?

2.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直辖市和所临的海。

3.找出秦岭—淮河、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等)的分布。4.确认华北地区的纬度位置。

5.从地理位置看,应该在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学生活动)

(指图总结)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承转)北方地区内部又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而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课件展示)黑土地与黄土地录像(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本部分知识(提问)

1.黄土地和黑土地分布在哪儿?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区?

3.“黑”、“黄”的差别是从何而来?

4.为农业提供了什么不同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对比(学生活动)

(简要总结)通过比较,我们能够发现不同的自然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农业生产行为,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协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城市、铁路网

(承转)本地区不但农业生产水平高,而且也是我国交通非常便利的地区。(提问)

1.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运条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会更注重发展什么运输?

2.有哪几条铁路干线?主要的交通枢纽?本区的铁路网有什么特点?(学生分析、讨论、回答)

(简要总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华北地区的铁路多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此外,大秦线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为“神州第一线”。发达的铁路网为发展经济和方便人们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承转)发达的农业、便利的交通为北方地区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其工业水平到底如何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重要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思考)

1.北方地区主要的工业区有哪几个?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3.从位置、交通条件和技术力量看,辽中南工业区与京津唐工业区的异同点?

3.北方地区工业区的布局有哪些优点(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矿产分布图(学生分析、讨论)(课件展示)两大工业基地

(简要归纳)本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陕西的煤矿,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辽宁鞍山、河北迁安的铁矿。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本区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

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是环渤海工业带两大重要工业基地,交通便利,发展重工业条件优越。由于京津唐工业区,在交通、通信和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使它还成为高新技术的中心。

(提问)

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辽中南重工业和京津唐工业区普遍存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

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工业发展的问题

(简要总结)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加强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

第二课时——“北方地区”

教学重点: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媒体:景观图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图、北京市略图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上节课我们着重从自然方面分析比较了“黄土地和黑土地”,认识了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环境特征,农业发展情况、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存在的环境问题。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北方地区的工业特征。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地区的交通,这是影响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问]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运条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会更注重发展什么运输?(铁路运输)

展示图: 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提问:有哪几条铁路干线?主要的交通枢纽? 学生回答

简要总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华北地区的铁路多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此外,大秦线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为“神州第一线”。发达的铁路网为发展经济和方便人们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板书

四、稠密的铁路网

承转:在自然资源方面,北方地区有那些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资源? 展示图:北方地区矿产分布图

提问石油:、铁矿、煤矿各分布在哪些省(区)? 让同学读图后一一回答,然后教师总结。总结: 主要有: 煤—山西、陕西、内蒙古 铁—辽宁鞍山、河北迁安

石油—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河北的华北、山东的胜利以及河北与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河南交界的中原油田等

板书:

五、重要的工业区与工业城市

1、有石油、铁矿、煤矿和主要分布区

提问有:这么丰富的资源,北方地区首先会发展什么工业? 学生回答

总结:开采这些资源的工业:煤矿、铁矿、油田。这些工业是为其它工业提供原料的(如煤、铁是练钢的原料;钢铁有是制造机械、汽车、轮船等的原料;石油是优质燃料和化工燃料,这种工业的类型叫重工业。)

提问:从北方地区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和交通状况来看,它有发展什么类型工业的优势?(重工业)

讲解:北方地区形成了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环渤海工业地带,国内产值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工业又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

展示图:辽中南地区工业分布图、京津唐地区工业分布图

提问: 1.从位置、交通、资源分析辽中南和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本地区都有哪些重要工业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 学生回答 简要归纳

提问: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都是建立在丰富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区,重工业发达。但就位置、交通条件和技术力量来说,两个工业地区存在着哪些差别?

讲解:由于京津唐工业区,在交通、通信和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使它还成为高新技术的中心。

板书:

2、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提问: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辽中南重工业和京津唐工业区普遍存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

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或教师总结)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加强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

转折:在北方地区生活着哪些民族?

讲述: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较多的有:聚居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聚居在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等。

提问: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说明自然条件和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有谁能说一说传统上北方人民传统的食品,住房,交通工具,运动爱好项目同当地环境有着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

六、北方人民的生活 简要讲解

转折:北方地区有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谁能描述它的位置?

出示图:中国政区图和北京市略图

指图讲解:北京的位置可以概括为“北枕燕山、西拥太行、东邻天津,濒渤海、东南敞向华北大平原。它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形象的把中国看作是一只“雄鸡”那么,北京在“雄鸡”的什么部位?(咽喉,它是连接我国东北、西北和中原地区的枢纽。)

为什么长城起伏蜿蜒盘旋在北部的燕山上.?

因为燕山既是从中原到东北和西北的通道(关隘)也是阻隔它们的屏障,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因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http:///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什么特色?担负着什么职能?

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元、明、清朝的皇都,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古迹众多.,现在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人口超过1200万。

录像: 北京的城市风貌

提问:

解放以后,北京的工业发展迅速,纺织、食品、印刷、等轻工业和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及电子工业、信息产业,已有相当规模。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但是,从北京担负的主要职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来看,北京今后应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学生讨论

简要总结:控制工业建设规模,着重发展耗能大、耗水少、污染少的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以使北京成为既有历史魅力,又优美清洁的现代化都市。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13、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

教学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知道民族团结、友好互助的故事,体会各民族的融洽相处和团结友爱。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从中感受各民族兄弟团结友爱,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然后阅读教材正文。)

情境活动六:(见教材链接材料)

说一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个民族和睦相处的贡献。

(文成公主入藏后,增进了汉藏两族的手足情谊,促进了中原和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的交流。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在西藏高原上广为种植;带去的工匠帮助藏族人民制造农具、纺织机、碾米机,兴办制陶、酿酒、造纸、制墨等手工业;带去的宫娥教会藏族人民纺纱织布。文成公主还鼓励和帮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了藏文。后来,她又把许多汉族书籍译成了藏文,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教师讲述: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的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

相关链接:(见教材链接材料)

(2)民族团结、繁荣稳定的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在祖国的土地上,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为此,党和国家及时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并有力地支持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说明,新时代民族团结有了新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统一、繁荣和稳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那么,维护民族团结对我们对我们都有些什么要求呢?

(3)维护民族团结的要求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说一说:维护民族团结的要求有哪些呢?

维护民族团结要求我们:①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②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呢?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拓展探究:(见教材材料)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次与少数民族同学手拉手活动。

(三)课堂小结:(教师可按板书简单小结)

(四)作业

教学内容:讲述本课第二个项目——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活动一:(教师展示材料后引导学生讨论)

我们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 或者:为什么海内外华人都如此虔诚的来拜祭黄帝陵呢?

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课题: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讲授新课

1、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教师讲述:

全世界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汉文化,同是炎黄子孙的他们不论身在何地都心系祖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许多海外华人已经离开祖国很多年了,有的还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惦记着祖国,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虔诚地来拜见黄帝陵,这也正是海外华人炎黄子孙这种民族情结的体现。

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中共同的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

(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简述)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的共同心声。

(2)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

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料—可选用):

台湾地处中国内地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 1700 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 3 世纪和 7 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 17 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17 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 10 万人。至公元 1893 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 万余人。200 年间增长 25 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 50 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 12 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于 16 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1662 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1684 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1714 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1721 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1727 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1875 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和“基隆厅”。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1945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资料—可选用):世纪后期起,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掠夺殖民地。1624 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部。1642 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1661 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894(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消息传来,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 18 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呜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中国内地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 7 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汇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10 余次武装起义。及至本世纪 20 和 30 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1937 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中国人民经过 8 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于 1945 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资料—可选用):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 1945 年 7 月 26 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0 月 25 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60 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教师讲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各族人民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融合中两岸人民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一衣带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制造分裂是割裂历史、违背全体中国人意愿的极端反动行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位旅美台湾学者写下的长诗《我只有一颗心》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情谊的真实写照(学生朗读)

我的家在大陆,也在台湾。

我的心在台北,也在北京。

纵便是几十年的隔离,又怎能割开骨肉相连的眷情?

我们有着同样的黄皮肤,32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我们长着同样的黑眼睛

我们用着同样的方块字,我们从头到脚流的是同样的炎黄子孙的血液

海峡两边的姐妹兄弟们,让我们心贴着心,手拉着手,肩并着肩。

为着全民族多年的心愿,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力,在海峡的上空搭起彩色的长虹,在海峡两岸筑起永不分离的万里长城。

(3)海外华侨心系祖国、情牵中华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

自己还能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吗?

资料:

英爱国华侨购回被八国联军掠夺的中国文物

爱国华侨陈俊先生将最近购得的一樽被八国联军掠夺的明代绿色琉璃瓦麒麟转交祖国,交接仪式在伦敦的华人街举行。中国驻英大使馆总领事孙大立在交接仪式上高度赞扬了陈俊先生的爱国情怀。他说,这件文物的失而复得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历史变迁。陈俊也表示,他很高兴 100 年后这件珍贵的建筑文物回归祖国。据旅英中国文物专家鉴定,这樽高约 40 厘米的琉璃瓦麒麟属明永乐年间琉璃瓦构件,已有 500 多年历史,与故宫建筑构件相一致。据介绍,该文物是英国萨福克兵团于1901 年随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掠夺的,曾作为战利品存放在英国萨福克兵团博物馆,后通过拍卖形式流入民间。最近被英国扬州同乡会会长陈俊先生以重金购得,并积极移交给祖国。

把根留住

年仅 10 岁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伟就能流利地讲 4 种语言:普通话、闽南话、英语和他加禄语。对于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华人子女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小伟的母亲是从中国福建省移民至此的菲律宾华裔,父亲是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者的后代。十几年前天山脚下的美丽邂逅,成就了他们的异国情缘。不同寻常的身世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氛围,就像口中同时穿插着 4 种语言,小伟的角色也在菲律宾土著人与华人之间交替变换。他加禄语是小伟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与其他华人子女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当被问及普通话讲得如何时,小伟不好意思地表示,大家也可以说,但总觉得有些奇怪,就像与本国人讲外语。然而在家庭生活中,普通话和闽南话则是主要的沟通工具。小伟的父母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在小伟就读的华人学校里,中文课占据了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

爱国华侨陈嘉庚

1874 年 10 月 21 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 30 多个工厂,100 多个商店,垦殖了橡胶和菠萝园 1 万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从 1913 年起,陈嘉庚开始在他的家乡集美捐资兴学,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 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惟一的大学。仅 1921 年到 1937 年这 16 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费达 400 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 300 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在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陈嘉庚个人生活很俭朴。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夕,他在集美村的私宅两次遭到破坏。但他用了 800 万元去修理和增建集美校舍,却始终不肯重建他的私人住宅。陈嘉庚晚年住在34 马上一小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集美学校办事处楼上一间很普通的房间,办公桌椅及其他用品都非常简朴陈旧,没有一件奢侈品。他的工作室里有一张旧沙发,他坚持不换新的,只让换一换坐垫,还亲自找来一块小木板,需要时搁在扶手上,作为活动书写板,他晚年常在这块木板上写作。1950 年,厦门大学开始扩建,陈嘉庚常到厦大了解和指导工作。在那里,他与工作人员吃一样的饭菜。即使有中央领导同志到来,他也不设华筵,仅备“炒米粉”等地方风味的菜饭招待客人。陈嘉庚是一位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活动集于一身的华侨,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6.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湖南专用) 篇六

第一单元 我能为你做什么

1.在公共汽车上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学情分析:

今天的学生在其早期的社会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现的放纵,使部分儿童自以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规则比较模糊。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有关公共场所的规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

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板书:公共规则

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板书:自觉遵守

(2)师: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二、激情明理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板书设计:

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为他人着想 从自己做起

2.想想他们的难处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想想他们的难处》“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教学要求: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教学重难点:

1、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学情分析:

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有的孩子已习惯于“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事常有发生。面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会嘲笑,瞧不起。教学准备:图片、名言收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欣赏:

出示图片:(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二、角色扮演

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叙说什么?

2、指名扮演

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4.全班交流:

5.小结: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板书课题: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

1.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师书述: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你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3、指名说

4、小结:我们真不敢想象残疾人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退缩了吗?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了吗?没有。不仅没有,甚至于还用他们坚强的毅力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让我们这些正常人为之动容的优美篇章。你们看——

5、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谈感受。

6、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师述:桑兰、刘涛、林林、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

一项奇迹。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总结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板书:

想想他们的难处

身残志坚 坚强的毅力 不屈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述: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总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二、辨一辨

1、出示P11图画

提问: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补充阅读 P11 《小辞典》

3、出示P12 《一个残疾儿童的信》

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

4:小结: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三、说一说:

1、读一读小故事,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

3、师:国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了许许多多的益事——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等等。那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四、全课总结: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板书:

想想他们的难处

尊重

关心

残疾人

帮助

3.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同学们,还记得08年5月12日吗?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

二、“地震来临时”

1、欣赏几幅四川的美景图

引导学生感受地震前汶川在群山的庇护下生活得安逸,幸福。为下一步感受灾难的无情打基础。

2、情景再现。学习阅读几个感人故事,再现当时场景。

思考:他们在地震中做了什么?你佩服他们什么?你有什么话想说?

3、“新闻链接”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结果

补充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

三、“爱的心声”

1、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老师预先准备)

学生不能全部讲出的情况下老师介绍这些人。

2、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被压 下面的同学,听到这些话你们会想些什么?

同学交流。

四、“爱心传递”

1、图片欣赏: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说一说: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曾经做过些什么?体会“关心他人,快乐自己”的意义

五、作业

在“5.12”纪念日来临之际开展相关的纪念活动,出一期展板。

教后思考:课文内容设置贴近学生,都是讲述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通过学习他们在地震中的表现,使同学们引起反思,我们身上缺什么?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真正理解“生死不离”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谈话入题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在汶川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好少年,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再一次在中华大地弘扬,我们为死去的人默哀,我们为感人的场面流泪,我们更为英勇的中华儿女骄傲。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难忘的“5.12”(一边播放“生死不离“音乐”)

二、观看:地震实况(30分钟)

要求体会当时当地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三、交流升华

1、用简洁的话语概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说说一些有关安全自护的方法。

2、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四、作业

以写信的方式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教后思考:安排让同学们看“地震实况”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感受真实的地震场景,知道现状危险的程度,从而凸现出英雄人物“英雄”之处,激发他们的爱心;同时也引导学生在面临无法抗拒的灾难时懂得科学正确地应对,确保尽可能安全脱险,并引导大家交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自护自救办法。

4.伸出我的手

教学目标 :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倡导的社会公德。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在自己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4、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学情分析:

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体会他人的困难和感受。教学准备:歌曲、图片、小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小组交流:

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1.放音频:

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

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师: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谁能来说一说?

我曾经遇到()

我在电视里看到()

我在报纸上看到()

我听爸爸妈妈说的()

我在网上查到的()4.小结:

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学一学

自读P16《我怎么办》

1、小组交流:

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她是什么心情?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结:

当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这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

3、阅读P17上的日记(同桌互说感受)

4、讨论: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5、阅读P18上三段场景文字,小组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四、读一读: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五、总结: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

时,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

伸出我的手

生活有困难的人 心里有障碍的人 „„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幸和困难中的人,所幸的是我们社会上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他们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渡过了难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受资助的人们的心声。

二、想一想

1、自读P19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三、读一读

1、阅读P19 小资料

2、提问:

你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吗?

3、看看P20小讨论

说说文中的同学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为什么?

4、你见过或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吗?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

四、说一说

1.小组交流理解P20说一说内容

2、出示小黑板:

“愿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赶走贫病与忧伤。”

“愿每一个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个给予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3、请同学在小组中谈感受

4、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类似名言。

5、师: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伸出友爱之手,为我们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我们每个人的爱汇成江河,滋润所有人的心灵。

五、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1.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2.总结升华:在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需要我们的爱心、帮助。也许由于我们的爱心,他们就可以和我

们一样上学,坐在教室里读书,和我们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让我们也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六、布置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活动对象:本校、本地区、其他地区的残疾人或生活有困难的人。活动形式:写慰问信,捐送图书,学习用品等,或帮助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

“愿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赶走贫病与忧伤。”

“愿每一个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个给予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第二单元 我的家乡在变化

5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从不同的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并从自己做起,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一些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意志,主动参与环保。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自觉保持学习、生活的各种场合的环境还不能很好做到,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是不能很好的落实在行动中。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污染现象及其危害;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环境污染产生的各种危害,树立危机意识、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身边做起,从校园生活做起,人人争当环境小卫士。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确立一个理念“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2、为“学校垃圾”分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出方法回收废弃物。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交流各种污染情况

2、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引入主题

1、谈话,引入

2、分类:根据垃圾的用途进行重新分类

(1)讨论:你知道垃圾的回收有哪些方式?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代表发言

(3)小结:(定位一种思想)垃圾是一种放错的资源。

三、分组制作

1、师激发学生动手创作

2、师讲解创作注意点

3、学生分组创作

4、作品展示,学生简介创作过程

5、小结

四、延伸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环保标语,唤醒社会关注环保。

板书:

绿色小卫士

可回收(塑料、废纸„„

分清垃圾

不可回收(电池、橡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观看动画,渗透教育。

观看一组环保公益广告宣传动画片。活动

(一)走近生活,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1、生活中存在的几种主要污染。

2、交流“课前调查”--身边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

3、观看有关污染的录像资料。

4、小结:在许多地方,人们原来拥有的是美丽的土地,但现在却不得不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挣扎。

活动

(二)讨论交流,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1、出示印染厂的污水,引导交流水污染的危害。

2、讨论各种环境污染还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3、出示一组调查数据,揭示污染危害的严重性。

4、小结: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活动

(三)强化体验,感知环保人士的努力。

1、讨论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

2、交流感受,体会环保人士的心愿。活动

(四)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环保的热情。

创设游戏活动情景,师生共玩趣味环保跳棋,其间引导学生:

1、设计环保宣传口号。

2、了解部分环保纪念日和环保先进城市。

3、了解环保监督热线电话。

4、知道垃圾要分类存放。

5、为城乡环境保护提合理建议等。活动

(五)合作探讨,延伸保护环境的行动。

1、讨论:我们小学生能为保护绿色环境做些什么?

2、小组合作,制定班级《绿色行动宣言》。

3、行动延伸。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共有56个民族,对于汉族中的传统节日都能知道,也能说一些民风民俗,但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就不太了解。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查找相关网站的网址;教师把有关资料下载到局域网中进行整理并制作出全新的学习网页;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具备利用Internet在网上浏览、收集种类信息的能力。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看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

(二)网络学习,认识春节

1、(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同学们,大家最喜欢的春节到了,让我们一起走入欢快的春节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教师制作的“春节网” 浏览学习,该网站的主要板快为:美丽传说、缤纷饮食、多彩活动、心情故事)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

①讲一讲春节的传说;②演一演春节的活动;③画一画春节的景象;④谈一谈春节的经历;⑤„„

3、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4、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读网上“心情故事”中的《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谈谈感受。

5、请学生再进行“猜猜看”活动,师动情总结: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配乐《常回家看看》)

点评: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网上搜索水平及语文阅读水平有限,我在课前精选相关资料,自建了板快分明、富有童趣、便于阅读的虚拟网站。学生如鱼得水般畅游在网络世界,领略着春节丰富的民风民俗。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更使课堂高潮迭起,充满了春节欢快热烈的气息。

(三)了解其它传统节日

1、教师提供网址,请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一个传统节日自由浏览:

2、选择同一内容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作展示准备。

3、各小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汇报。

点评:对于其它的传统节日,本课教学仅要求学生有所了解。所以,我提供了一些相关网址,让学生直接上因特网浏览学习,广泛涉猎我国的民风民俗,学生收获颇为丰盛。而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共享了各自的学习成果,也弥补了个体学习的空白和缺漏。

(四)课外延伸,编辑小报

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办一期电脑小报。板书:

我们的民风民俗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中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在悠扬的民乐《茉莉花》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动情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不同的民风民俗。(板书课题)6 我们的民风民俗

3、中华民族有哪四个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板书:传统的节日 最隆重的是什么节日? 它们各有什么传统活动?板书:传统的活动

教师小结:我们中国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住着56个民族,有着13亿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建设着我们的祖国。

4、谁来说一说我们是哪个民族?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汉族的,据老师所知,我班还有回族、蒙古族的同学。请他们说说他们民族的风俗习惯。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那你知道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5、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风风俗。板书:不同的民风风俗谁能举例说一说呀。

(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饮食和居住环境上也有差别。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帐篷,有的住窑洞等等,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风民族。

1、出示事例,了解风俗。

同学们,在我们的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的风俗傣族泼水节,想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看画面。

2、同学交流,丰富了解。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家庭中,除了我们刚才了解到了傣族的“泼水节”,你们还收集到了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交流、汇报。

(伴随着学生的汇报,并让学生大致介绍这个民族的情况,人口、分布等)

再看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画面。

(三)、正确对待传统习俗。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也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那么多的习俗,但是,前不久呢,我们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却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大家想帮助他解决吗?

教师出示一位学生的烦恼:自己的哥哥结婚,但因为村上有这样的习俗,结婚要摆酒宴三天,大吃大喝,因为自己家里比较穷,父母想不摆了,但觉得只是习俗,怕村上人说,所以只得去借钱摆阔,他感到不可理解。

学生讨论,他们这样的做法怎么样?

(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真正懂得: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民风民俗,对于一些不良的习惯,我们应该抛弃,培养正确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同学们,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我们也只有积极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使我们具有更大的发展前途。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属于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保持、延续下去,这是一笔富裕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板书

我们的民风民俗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傣族

泼水节

蒙古

那达慕大会

7家乡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学情准备: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传统特点,而苏州近几年的发展迅速发展,学生知晓率还是不太高。教学准备: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及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走进家乡。

1、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感受?学生展开讨论。

2、同学们,在我们自己的家乡,你觉得有没有变化呢?今天就来让我们走进自己的家乡吧。

(二)、自由选择,了解家乡。

1、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房屋、道路、小桥、家庭、街道„„)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三)、巩固认识,热爱家乡。

1、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己拍摄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材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

2、同学们看了我们家乡变化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从录象中,同学们对家乡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了解呢?

(通过观看录象,提高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抒发情感,祝福家乡。

1、同学们,刚才看到了我们家乡的变化,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 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家乡真是变化太大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能把自己家乡的变化记录下来呢? 学生交流。

过渡: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变化中的家乡尽情讴歌吧。(指导学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笔进行画,也可以用自己的笔写出来,也可以写几句话进行赞美,可以写诗„„)

2、进行成果展示。

(五)、播放歌曲,歌唱家乡。在《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声中结束。板书

家乡的变化 过去

现在住房

交通 公共设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萌发喜爱之情,愿意倾听同学的表达,了解各地的变化和风景名胜。

2、懂得一些收集、整理资料的初步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表达、合作能力。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家乡变化中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

1、复习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2、导语:在我们家乡日新日异地发生着变化的同时,却也出现了这样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出示课件:2张图片)

师介绍:

①城市广场是人们娱乐的最佳场所。但在广场的一角垃圾遍地,恶臭难闻。这让人们极为扫兴。

②许多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让天空不再湛蓝,让河水不再清澈,让空气不再新鲜。

3、这些现象会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我们作为家乡的小主人,怎么做才能使家乡更美丽呢?

学生:

1、补充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2、生谈自己的想法。

(预设可能出现的回答: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小事做起,拾起一片纸,一个塑料袋,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二、讲述故事,激发情感

1、师讲述小故事《执着少年爱家乡》。(故事叙述了一位少年发现健身广场悬挂秋千的铁链断了,反复地向有关部门报告,防止了一场意外事故的发生。)

2、师:是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家乡的成员,对家乡的建设都应有一份爱和责任。

学生:交流听故事后的感受。

三、畅想家乡的未来

师:同学们,尽管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同一些沿海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祖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家乡,为祖国做一点贡献的话,同学们想一想,20年之后、30年之后,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会是什么样呢?请你大胆的展开想像,可以把你的设想画下来,可以写下来,也可以说一说,选择你喜欢的方式。

学生:

1、完成作品;

2、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文章等来展示自己的设想。)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相信有了你们今天的努力,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让我们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努力吧!

2、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利用周日,和村里的小伙伴做一件有益于家乡的事。(雏鹰假日小队在行动)

板书

家乡的变化

不足

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我的贡献

第三单元 我与外界的联系

8怎样到达目的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懂得为了交通的便利,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关注生活,关注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利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懂得为了交通的便利,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教学难点: 关注生活,关注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利的现实问题。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亲身感受、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有关交通发展方面的故事。包括本县、镇“康庄工程”。

有关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录像资料的准备。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并自觉守交通管理条例。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几种交通工具及其特点,懂得选择享用,遵守条例。教学过程

活动

(一)、趣味谜语导入

1、请学生猜谜语,激趣导入:

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千里路,能载万吨粮。

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行人走两旁。:

水面一座楼,没腿四处走,载人又送货,江海任它游。

耳听赛雷鸣,眼看像只鹰,早晨去拉萨,晚上回北京。

(打四种交通工具,谜底:火车汽车 轮船 飞机)

2、提问: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

3、揭示活动主题:《怎样到达目的地》。活动

(二)交通连着你我他

1、出示多媒体课件:行驶着的飞机、火车、轮船、小轿车、客车等。提问:从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交通工具?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2、观看多媒体生活录像片段:早晨大人们有的骑自行车、有的骑摩托车、有的乘公交车上班;爸爸拿着旅行包乘火车出差;春节全家乘公交车去舅舅家。

讨论:在生活中,你和你的家人使用、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方便?

3、出示多媒体画面:(1)外地运来的芒果、椰子、苹果、荔枝等新鲜水果;(2)外地运来的名贵木材;(3)外地运来的医疗药品、器械等。

讨论: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外地产的,这些物品是怎样来到你所居住的地区的?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通工具得到广泛的运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4、播放多媒体动画片:交通工具擂台赛

看后交流:你有什么看法?

选择:从本地的食品厂把食品运到超市;

从林区把木材运往城市;

从秦皇岛煤运码头把煤运到上海;

从杭州把一批急需的救灾药品运到南京时,分别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小结: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5、播放录像:2003年1月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在上海运行。磁悬浮列车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关于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吗? 出示小资料,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给大家介绍一下。

6、多媒体动画情境再现:张天明家在南京,“五一”节期间,他们全家准备到辽宁省大连市旅游。你知道从南京到大连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提示交通工具动画图片:飞机750千米/小时,轮船20千米/小时,火车130千米/小时,客车60千米/小时。假如你是张天明,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说出你的理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只要合情合理,均给予支持。

7、出示“告诉你”,读一读。

说说你知道的易燃易爆物品有哪些?

你还知道哪些与我们有关的交通管理法规?

小结: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板书:

怎样到达目的地

交通工具

遵守交通规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从古到今交通运输设施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懂得为了交通的发展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郑重他们的劳动; 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

教学重点:感知交通设施(公路)“康庄工程”和交通工具(车辆)发生的巨变。

教学难点:使学生自觉关注、理解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并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创造美好未来。活动

(三)惊人的发展

1、从古到今,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播放多媒体录像: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上,各种交通工具繁忙来往的情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陆运输、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

2、出示“小辞典”,读一读后说说什么是“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

3、交流:课前了解的近年来你的家乡在交通运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4、小结:从家乡到国家,交通运输方面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活动

(四)怎能忘记他们

1、观看录像片段组合:交通警察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在岗亭上,为维护交通秩序付出了无数的辛劳;车辆厂的工人辛勤劳动,制造出一辆辆崭新的汽车;筑路工人为了修筑好一条道路,艰苦拼搏,顽强战斗。

2、讨论:当我们在感受各种交通便利的时候,你认为有哪些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为什么?

3、交流:把你课前所了解到的其中某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介绍。

4、听录音故事《征战雪域筑天路》。

5、说一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6、小结:我们应当从内心尊重那些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尊重他们的劳动。

活动

(五)交通带来的问题

1、观看录像:城市中,出租车、私家车越来越多,车辆穿梭的道路上,汽车尾气排放出大量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2、出示“小资料”,了解汽车尾气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3、小小辩论:在日本,有人把汽车称为“奔跑的凶器”“奔跑的棺材”,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来谈一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既要看到有利的因素,也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

4、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补充介绍有关交通噪音污染、水上交通污染等方面的资料。

5、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交通污染方面的现象。

6、对于当前的交通污染现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活动

(六)做一做

1、听录音故事《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2、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3、出示几种精美的交通资料卡,提示学生做一张有关交通方面的资料卡,做好后拿到班上集中展示一下。板书:

怎样到达目的地

交通便利你我他

遵守交通才安全

媒体连着我和你

教学目标:

1、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利用媒体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3、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4、增强健康闲暇的本领和闲暇道德观。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类型的广告,了解公益广告的作用。教学难点:尝试进行广告设计。学情分析:

学生的可塑性强,但理性思维较差,极易受大众媒体观念影响,对于信息海洋孩子们表现出勃勃的兴致,但有些学生会沉迷于游戏的世界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广告物品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电视、沙发里的土豆)

教学目标:

1、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利用媒体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3、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4、增强健康闲暇的本领和闲暇道德观。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那么,我们的信息从哪得来的?

生交流:电视、广播、网络、书„„

2、揭题。

二、生活中的电视

1、最近媒体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昨天发生的事今天就知道了!(快)大洋彼岸的新闻这么快就看到了!(远)现场直播,比在现场看还清楚,还过瘾(便捷)

2、在这么多的媒体中,你最熟悉的是什么?(报纸——常看什么报/网络——常上哪些网站/广播——听哪些电台)

3、你喜欢看电视吗?

4、看电视能使我们有什么收获?

四人小组讨论。

5、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说说喜欢的原因

那么多好看的节目,怎么不多看会儿呢?(作业多,父母反对)你们能说说父母反对的原因吗? 1)、看电视时间太长,影响视力;

2)、电视节目不适合儿童看,对儿童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 3)、与其看电视,不如看看书、做做题;

面对家长的反对,说说你们的想法。(指说)

6、哪些节目不适合我们看?(暴力、恐怖、鬼片、黄片)

7、制定适合自己的收视指南

a、什么时间的什么节目适合我们四年级同学看呢?我们来制定“周六收视指南”,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

b、如果让你当少儿频道的策划人,准备给大家编排哪些新节目?(自写,指说)

请班长我们汇总大家的计划并寄给有关电视台。

三、沙发里的“土豆”

1、课前,我们就每周看电视的时间在小组里进行了调查,你们的调查结果是怎样的?(指名汇报)。

2、你们发现了什么?

3、P59小资料。

4、调查班里连续看电视时间最长的学生。请他说说看后的感受。

生交流:头晕、眼花痛、腿麻„„ 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总结,并引出电视病、沙发里的“土豆”。

5、说说还有哪些不良的收视行为?

6、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家庭是怎么对待电视的?听故事。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

7、过度地看电视,影响了学习、休息,还引起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8、学生交流。

四、总结延伸

第二课时(认识广告)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调查、体验等形式认识广告,了解广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会分析并辨证的看待生活中的广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认识公益广告的作用,尝试设计广告。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类型的广告,了解公益广告的作用。教学难点:尝试进行广告设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广告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播放广告

2、揭题

一、广告地带------生活有你更精彩

1、交流广告

2、说广告:接龙游戏

二、广告评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广告。

2、指名说,小组汇报(灵活机动)A、认识商品广告

1)交流、模仿印象最深的广告。2)说说广告给你带来的好处。B、观看公益广告,讨论其作用

C、认识虚假广告,举例

1)联系实际说说:面对这些广告我们该怎么做? 2)补充广告法的知识

三、创意广告-------我选择,我喜欢

1、欣赏广告

2、交流如何进行广告设计?

3、为“拯救母亲河”设计一个公益广告或为“濮院的羊毛衫”设计一个广告。

4、自由组合,小组合作设计广告

5、上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6、教师总结

五、课外拓展

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你们的创意广告。

第三课时(网络改变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网络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网络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网络也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

2、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利用好网络的作用,为我们的学习服务,杜绝存在的网络不文明行为。

3、培养自觉遵守网络,维护网络的安全。

教学准备:有关不合理使用网络所带来的危害的事例,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实际,指导生活。

1、老师也知道,在我们许多同学的家中,现在也有了电脑,充分享受着现代网络给我们带了的优越性,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同学平时上网,喜欢干什么呢?

学生交流。(查资料、看新闻、打游戏„„)

2、请学生交流网络的作用。

结合资料P63

3、填填:互联网张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教师小结:是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为我们的学生生活也提供了很多的方便,网络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二、认识危害,深刻体会。

1、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那么在平时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烦恼的?

2、学生举例:眼疼、手酸、脖子痛、电脑中毒等。

3、小结:一方面,大家在看到、享受到网络的巨大便利的时候,另一方面,网络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危害。我曾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读故事:《学生惨死于黑网吧》。

看了这个事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3、教师出示有关《网络犯罪》的内容,具体见教学参考100页。并随机出示收集到的有关不良网络行为多带来严重后果的事实。

看了这些内容后学生谈感想。

三、正反了解,正确引导。

刚才大家看了那么多网络所带来危害的事例,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利用网络了呀,特别是我们就可以远离我们的网络,彻底与网络告别呢? 板书:

媒体连着你和我 媒体: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 重视媒体教育

在信息海洋中要自我把握

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

-、教学目标:

1、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体会报刊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2、了解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收集社会生活中的有效信息,学会合作办小报,在合作中感受快乐,分享活动成果。活动准备:

课前让学生调查了解父母常看的报纸和最喜欢的栏目。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大部分时间接触的是课本,或者就是家长支配下有限的生活空间。接触社会的时间有限,因此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很重要。教学时数:2教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们生活中的报纸

1、你喜欢看报纸吗?请说说你和爸爸、妈妈常看的几种报纸,并推荐你最喜欢看的一种报纸和最喜欢的栏目。

2、学生讨论问题:从报纸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请你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报纸,并讲一讲推荐的理由。

3、你知道一张报纸是怎样产生的?报社的叔叔、阿姨是怎样办报的呢?讨论后明确办报的大致程序。

4、阅读小资料后,你对中国最早的报纸了解了多少?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二、我们一起来办报

1、说说怎样当好一个记者?

2、你留心过身边以及国内外发生的事情吗?请把你知道的用笔头记录下来写成一篇稿子。

3、学习关于小记者郑子愚的几个故事,说说他的故事。郑子愚的出色表现反映了什么?

4、欣赏文中的一分小报,你想办报吗?知道怎样编辑一份小报?

5、看了小资料,你知道中国第一张儿童报纸是怎样的?

6、学生动手编辑小报。(小组合作)

7、小报展评。(学生办的小报可在学校橱窗中展出或送给低年级小朋友看。

第二课时 办报程序:记者(采访、写稿)

编辑(讨论样报、人员分工)办手抄报一张

11、怎样和他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

2.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

3.友进行通信联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调查了解一些通信工具的用法以及他们的发展史。

2.学生每人准备一张信封、一张邮票、几张信纸。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也会使用最简单的通信方式,但在通信的基本礼貌和一些有关法律的掌握上欠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

(一)情景再现——我得奖啦!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2.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得奖啦》。

3.教师引导:小女孩怎样和在北京的姑妈取得联系呢?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怎样和他联系。5.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6.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随机出示教材P71中间三幅图:写信、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这三种方法的利与弊。

7.学生分组自学小资料《通信》,汇报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通信方式。

活动

(二)学会选择——用什么方式最适宜?

1.师述:通信的方式多种多样,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式最适宜?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用什么方式最适宜?》中的三种情景引导学生讨论。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我选择 因为

4.深入探讨:还有哪些联系的方式呢?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自适宜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活动

(三)实践体验——我来试一试

1.教师过渡: 既然写信、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方法,那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来试一试吧!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在写信、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现场模拟打电话与发送电子邮件,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发送电子邮件。

4.学生现场给自己的朋友或亲人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向朋友或亲人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5.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书写信封、粘贴邮票以及怎样把写好的信寄出去。

6.小讨论:还想试试什么样的通信方式?

第二课时

活动

(四)了解历史,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 1.教师过渡:通信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通信的发展史。3.多媒体课件播放《通信的发展史》。4.学生畅谈体会。

5.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话的发明》。

6.现代通信:科学技术促使通信工具迅猛发展,先来看看咱们是电话吧!

7.讨论各种电话的特点和功能。

8.你还知道其他通信工具的发展吗?说出来给大家听听。9.畅想曲:未来世界人们将如何联系? 活动

(五)小小故事会——传递快乐

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请听故事《传递快乐》

多媒体课件播放配乐故事《传递快乐》。板书:

怎样和他联系

古代中外的通信方式

上一篇:描写蝴蝶兰的小学作文下一篇:秋游记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