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学习(共13篇)(共13篇)
1.师德修养学习 篇一
师德修养 学习心得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但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试问: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2.师德修养学习 篇二
师德, 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指出: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师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一个分支, 必然包含这些职业道德的一般内容。不过, 仅从职业道德的基本层面来理解师德还不够, 或者说不完整。
对于非教师职业的职业道德而言,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不必要求与其有紧密的联系。一个人的道德进步是多层面的, 还可能是不同步的。尽管, 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 要求每个人在各方面应具有高尚的品德, 但就职业道德而言, 对其他方面的道德水平不必都有具体的要求, 至少可以宽容些。比如, 服务对象对于医德或者商业道德的关注往往仅限于职业的层面, 至于医生或者商人的其它方面的道德水平 (如家庭美德) 很少关注, 也无从了解, 即使有所了解, 也会给予最大限度的谅解。
然而, 对于师德而言, 这种“联系”和“关注”是必不可少的, 师德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教师的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是“教育人”和“持续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经常性的和广泛深入的接触交流过程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对人才培养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言行举动, 不仅是如何爱岗敬业, 不仅是关于道德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 甚至包括关于艺术的价值判断———审美、以及基于习惯而不是价值的礼仪。因此, 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具有更广泛的含义, 把思想品德的全部内涵赋予师德都不为过。试想, 没有优良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师德优良的导师吗。正如古人所说, “师者, 人之楷模也”。培养教师的学校称为师范院校, “师范”意为“学习的榜样” (《辞海》) , 由此也可以想见师德的包容性。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 教育对象 (青年、培养成专门人才) 的特殊性和高等学校的任务的特殊性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 又决定了高校师德在具有师德的一般性的基础上, 还具有更广泛的要求, 其内涵也应该更丰富, 科研道德、社会服务道德等必将成为重要内容。甚至包括“创新”, 高校教师具有创新品格, 不仅仅被看作一种能力, 从育人的角度来讲, 更应视为一种道德品质。总之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从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角度讲, 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 其师德理应包容人类一切先进的、高尚的品德。教师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人格理想。“教师”这个名称的内涵, 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外, 更意味着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二师德的超常性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的包容性;教师教书育人的特殊性, 更决定了师德的超常性, 超越一般, 要求更先进、更高尚。
师德, 概括性地可表述为“政治坚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为所有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其它内容除部分包含一般职业道德的内容 (“诚信、公道、奉献”等, 包含在“为人师表”之中) 外, 主要是师德的特殊性所在, 从内涵的广度而言, 体现师德的包容性, 从内涵的深度而言, 则体现师德的超常性。超常性体现师德的精髓。
就“政治坚定”而言, 师德较其他职业道德具有超常性。教师以“社会代言人”的身份出场, 教师的教育行为因而必须合乎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要求。学生成长的历程, 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它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毫无疑问,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 教师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切言行必须符合社会利益, 这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的要求必然较其他职业更高, 且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
就“教书育人”而言, 更体现了师德的超常性。“政治坚定和爱岗敬业”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业要求, “教书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宗旨, 是师德的核心, 是师德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关键所在。精心施教,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的升华。升华, 是将职业要求升华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是将使命感升华为对学生的爱。对学生严慈相济的爱, 倾其全部精力, “传道授业”而无私奉献, 使教师在自己的道德实践中体悟人生的尊严和神圣, 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正如林崇德教授所言,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是其他职业道德所望尘莫及的。 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师德的灵魂, 是施教的基础。
就“为人师表”而言, 体现了师德典范性, 也体现了师德的超常性。“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修养, 严于律己, 作风正派;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热爱集体, 团结协作, 讲究科研道德;举止大方,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等等。“师表”意为“品德学问上值得学习的榜样”。毛泽东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教书育人不是仅仅通过说教来完成的, 是辅以身体力行来感染的, 高尚师德的巨大力量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的和深远的, 甚至是终生的。没有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也将是暗淡的和干枯的, “为人师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的光辉和雨露。这对师德的要求, 必将远远超越一般职业道德, 使教师的品德成为典范。
甚至就“爱岗敬业”而言, 还体现了师德的超常性。虽然爱岗敬业是所有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但对教师职业来说, “爱岗”必须站在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度;“敬业”必须在勤奋工作的同时, 严谨治学, 追踪学科前沿;“爱岗敬业”必须升华为“教书育人”, 其师德水平无论怎样提高和提高到何种程度都不过分。
此外, 因为教师不同于任何其他类型的知识分子, 他不仅部分地参与精神生产, 并直接地参与知识和精神的再生产。因此, 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个体品德的问题, 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品德的问题。总之, 教师职业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的特殊职业, 师德要求必然超越一般职业道德。
三师德的修养
师德较其他职业道德具有特殊性, 即广泛的包容性和超常性。这是人才培养历史的和必然的要求。而且人们总是对教师群体的道德品质有较高的期望, 作为个体教师的行为以整个教育体系为依托, 他的任何行为评价都与人们对教育的意象有关。随地吐痰、挤公共汽车等行为对许多人来讲也许是可以原谅的, 但人们不会将这种宽容给予教师。将教师职业道德理解为“只是一种场合道德”是值得商榷的, 这种观点实际上忽视了教师职业“育人”的根本特点, 使“专业伦理”流于并不专业。
师德水平的高要求, 勿容讳言, 与师德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是各学校乃至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 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都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师德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师德建设必须经常化和制度化, 似乎已经形成共识。师德建设的制度化, 并由此产生的制度理论及其深化, 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深化, 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其顺利进行。然而制度理论并非排斥道德的自律性, 而是在道德自律鞭长莫及的领域起着监督、限制以至惩罚的责任。特别是师德的包容性与超常性更强调师德的自律性, 因此, 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是师德建设的重点所在。师德建设的归宿, 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完成道德他律向道德自觉的提升, 实现师德养成的理想境界。
师德修养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营造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生活、工作和进步的人文环境, 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体现政府对教师的价值认同, 体现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尊重。在全社会形成“教师是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职业”的观念, 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也是师德修养自觉性提高的基石。当然影响师德修养的因素还很多, 如学校的文化氛围、民主氛围、学校管理者的品格作风以及社会道德环境等, 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环境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外因。
诚然, 在“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美好愿望实现之前, 劳动只能是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 合理索取应是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题中之义。然而, 仅以物质利益作为许诺的管理只会形成庸俗的人格, 物欲的无限性与物质财富的有限性致使物质利益绝对的管理除形成计较利益关系的人格外, 绝无人生智慧的境界。因此, 在保障物质条件的情况下, 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全面地理解和提高师德认识, 自觉提高师德修养, 是高起点进行师德建设的途径。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自身素质好、社会使命感强、主体报酬的性质高, 是师德管理价值目标高追求的内在基础。教师的劳动, 并不完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也有桃李满天下和园丁收获硕果的成就感。
教师的师德修养成为自觉行动, 也是教师自我成材的必由之路。教师的劳动比一般劳动更具有挑战性, 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 教师的劳动是教书育人, 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这种劳动能有力地促进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陶冶师德情感, 把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感转化为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锻炼道德意志, 勇于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 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 以良好的师德风范让学生找到“怎样做人”“如何做事”的正确答案;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不断增强道德信念, 为人师表, 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用自己的行动为“教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称号赢得全社会的赞誉。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既是自我发展的过程, 也是教育的实践过程, 更是艰苦的人生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文斌.抓好“五个结合”强化师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5) .
3.师德修养之我见 篇三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教师做为教育者,师德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比常人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美好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身立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师德建设尤为重要。中职校有它的特殊而艰巨的任务。国家除了需要高尖技术人才外,更需要大批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的劳动者,而这批人的培养大部分需要中职校完成,而这光荣艰巨的任务几乎又落在了教师的身上。在现实中,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中职校的学生素质趋于下降,自私、懒散等一些不良习惯于一身,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职校教师面临着的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做为教育者,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要牢记自己身上所肩负历史使命,树立师德意识,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奉献的职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抵住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现实中虽然职校不如重点学校那么受到社会关注,受到人们青睐,但职校的教师却担任着艰巨的任务,因为他们面临着基本上是义务教育中的差生,职校毕业后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前途,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他们是一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的群体,所以对职校的教师来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的人才,让学生到社会以后有用武之地,这是摆在职校教师面前的教育目标和任务。现实中职校生的不尽人意,确实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让信心十足的教师泄了气。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社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教育离不开社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做为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特别是对现在的中职生来说,他们下一步将踏入的是社会,需要学习和锻炼的地方很多。教师要多了解社会,了解用人企业,把社会和企业对人的要求标准不断地渗透给学生,利用企业的文化,利用企业的精神,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特别是班主任应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把班级视为一个企业,那么学生就是员工,班主任则是管理者,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克服教育的盲目性。
二、热爱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职生大部分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略的弱势群体,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情况较为复杂,不一定会出现什么问题,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冷静处理。由于学生理智性差,冲动性强,教师在说教和批评学生时,易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行为方式,这时教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法律维护教师的尊严,同时也维护学生的利益。做为教师要更多的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如有的学生对职校的管理较严格不可理喻,称道他们又不是高中生,何必对他们要求那么高,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这样下去怎样去面对社会?教师应研究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寄予他们热切的期望,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学生以鼓励和信任。有了这种思想感情,会使教师的每个眼神,每句话,每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从而使他们从内心里接受这种期望,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陶行知先生曾提醒我们: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
同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起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对于有的中职生来说,教师的训斥、惩罚或当众点名批评等做法,已习以为常,特别是又到了职校,他们会更不在乎。既不利于学生纠正和改正错误,又可能导致师生间情绪的对立。教师应置身于学生当中,坦诚交往,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做学生的知心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师爱,这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通过有效的情感交流,去启迪教育学生,更好地体现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三、身教重于言教,做好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首先要严于律己,然后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育者必先示范,凡是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教师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上学不要迟到,而教师上课铃响过后,却迟迟未进教室;这边要求学生上课遵守纪律,而教师上课随意接电话等,这些不良行为或教师的一些无意识的习惯和行为,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或是学生犯错误教师批评时,振振有词的理由。中职生本身素质较差,明辨是非能力弱,往往是看不见自身的不足,专挑剔别人的毛病,所以教师要时刻约束好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身体力行地做好学生的表率,既要用语言晓之以理,更要以表率导之以行。
四、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做为授业,解惑者,教师应把先进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不能仅满足一桶水,而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知识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由于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使教师对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动力和目标。中职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目标和打算,所以对教师授业产生了难度。要求教师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一般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易于接受,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起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成为社会有知识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五、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
特别对职校教师来说尤为迫切,因为他们面临的大部分是初中有“问题”的学生。对于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教专业课,还应当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看待,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中职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最不稳定的时期。恰在这时期,来自外界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情感、个性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和思路来教育学生,不但效果不佳,而且教师还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有时工作不到位还要受到领导的批评。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产生表面现象的根源,我们就会豁然开朗,就会很好地理解他们、接纳他们。
此外,教师做为传道者,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在,师之所存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学生也不例外。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在中职生身上尤为突出。做为教师应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等方面给予引导和示范。正人先正己,所以教师应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师德修养个人学习计划 篇四
个人学习计划
复兴小学:王祖文
德为先导,礼为规范。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崇高的,是倍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为了维护教师这一崇高的形象,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自身师德修养。我将通过对《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学习,不断加强并完善自身的师德建设,形成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养成关爱学生、严谨教学、勇于创新的优良师风。学习计划如下:
首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排,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从大局出发,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1、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学习时事精神,把握时代脉搏,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讲话,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2、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中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面首先让自己能有理论基础作支撑。
3、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主要围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决定》、《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展开。
其次,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经验技巧。并要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辨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才能做到坚决抵制伪科学、伪宗教对校园的侵蚀、渗透。1
第三,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主要是:
1、热爱学生、想学生所想。
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学生严而有爱、严而有度、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转变学习观念。2、乐于奉献,保持心态。
自古以来,为人师表、以教为荣、不计名利、甘于奉献,都是一名教师的真实写照,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工作中,我时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会学生互相尊重、尊重家长、与人友善,自已坚持做到无偏袒心理,无歧视后进生心态,不勒索或暗示家长送礼,遵守教师道德十不准。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品德上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在治学上能以身作则,做到语言美、仪表美,能以广博的知识,才学和完善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这,正是我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并正在要求自己做得更好的。
5.《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总结 篇五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总结
教师:裴伟
《新时期师德修养》一共有七章,第一、二章介绍了师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第三到第六章详细讲了教师的四个方面的道德修养,第七章叫了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教师的道德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这些道道要求在理想层面上要求是很崇高的。具体有如: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但是在原则层面上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则是:
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相互信任和尊重,协同工作;共同发展。主动沟通;平等对待。
在规则层面上则是:
不准违反国家利益的活动,不断弄虚作假,不得收受他人财物,不准失职、不认真,不准衣冠不整;不准歧视.、侮辱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超范围、超程度、不得超时间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得以任何借口在公开场合或者学生面前采取造谣中伤教师或教师集体的人格、人格、威信、工作成效,不得抄袭他们作品,不得利用职务的便利和影响,妨碍其他教师的正常工作,不得帮助明知道品格、教育或者其他有关品质上不合格的人混入教师队伍或者晋升职务等。不准
向家长或有关人员提出非教育问题的批评,也不准因学生的原因,训斥、侮辱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不准向学生家长或相关人员索要钱物或谋求其他方面的方便和好处,不准以民族、性别、地域、经济状况、职务、职业、是否残疾及相貌等原因偏袒或者歧视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行为,以前也有损师德形象的表现,但是当时并不觉得怎样,可能是当时师德学习不够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献。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6.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 篇六
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师德修养,他本人为培育英才呕心沥血,百折不回,表现出崇高的师德;他精辟的师德理论,是新世纪师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他在强调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中肯地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位在师之自重”。这“自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他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本学期师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一、我们必须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拒绝高度,放弃高薪,为普及大众教育过着简朴,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今天,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不仅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家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首位要求。
二、我们应关爱自己的所有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做到既遵重、信任、爱护学生,又坚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遇学生态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底。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心中考虑的只是“爱生”,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遵严放在第一位。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
三、我们需诚待家长和同事。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懂得家长如果能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包括学科的学习成绩、技术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此外,还通过许多其它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
7.浅谈教师的师德修养 篇七
在汉代, 思想家杨雄在他的著作《法言·学行》中有这样的概述:“师者, 人之模范也。”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 我们同样提倡“为人师表”。由此可见, 师德, 不因社会时代的不同而失去其共通性, 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行为规范。人民教师作为社会存在的一分子, 其所从事的特殊职业与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着教师的行为规范, 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 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道德关系是社会属性的体现之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有良好而积极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 需要人本身具有良好的约束力、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是从小、从作为学生开始即被培养的。那么, 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从哪里来呢?可以说接受教师的培养是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 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因此, 可以说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 甚至可能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的眼前荣誉,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立足于学生的成长, 发掘他们的个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而不是施行差别教育。
韩愈在《师说》开篇即精辟地阐述了教师的职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把“传道”置于“授业”之前, 意在突出“传道”是教师施教的首要任务。西方思想家卢梭更是直白地对教育者阐述了“你要记住,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 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样的至理名言。所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 他们对老师的言行举止会下意识地进行模仿, 如果老师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就会使学生感到失望, 甚至陷入道德迷惘。相反, 如果我们老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 则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 我认为, 人民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师德修养, 具体来看,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为人师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道德素养的体现。首先, 教师要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 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榜样。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应当首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只要能看到优秀的品质从老师身上体现出来, 才会信服、效仿, 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另外, 教师的良好道德素养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 是教师的职责、是职业操守。一个没有事业心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的日常工作并不只是每天教授课程、批改作业, 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寄予我们的期望和使命出发, 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校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要尊重学生, 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不能以生硬的教育方式约束他们, 要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当前,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迈上更高的新台阶,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也要不断跃上新的高度。作为人民教师, 我们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必然要求我们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样才能学到更新、更深的知识;才能具备合理的现代化知识结构;才能教书育人。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 掌握教授技巧和方法, 在传授学业的过程中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而不是机械式的灌输, 进而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良好的效果。要相信, 真正能够给学生以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
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当今, 教师的教学任务竞争激烈, 工作压力非常大, 这不仅要求我们人民教师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广泛的爱好, 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只有这样, 才能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情去正确处理工作中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才能在与学生的沟通中, 给予他们健康的心理;才能避免不理智的行为所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所以, 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进而有一个良好的外在情绪表象去感染学生, 这样也使我们自身的潜力不断地发掘。
总之, 我认为, 作为人民教师, 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 热爱教育事业, 更应该热爱学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传道授业, 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8.师德修养要修心 篇八
诚然,秉行师德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每个教师自觉地实践修养,那么师德修养需要从何做起呢?当然从“修心”入手,因为只有“道德立于心”,才能“工作成于手”。笔者以为修心当以修养“三心”为要,即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
一、爱心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的灵魂是师德,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书育人的核心。那么师爱包含哪些内容呢?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不难看出,师爱在这句话中得到了高度概括和诠释,它指出师爱包含两种爱,一个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另一个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一个相似相容、和谐统一的整体。忠于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对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在其工作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热爱学生,才能尊重他们的人格,关心他们的成长。
师爱对象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对学生的“爱心”应当从何“修”起?又当“修”在何处呢?归纳来讲:热爱学生,需过“三关”,即关心学生学习、关怀学生生活和关爱学生心灵。
1.关心学生学习
一个教学出色的好老师都是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师”,而不是侧重于传授知识的“经师”。“人师”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侧重于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将双方各自的思想、兴趣、情感以及个人爱好等活动,都融入其中的一种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谆谆教诲,以情育人;在辅导中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在批改中孜孜不倦、以言导行。对于“潜能生(新课标将学困生或后进生重新定位为潜能生)”给予赏识和鼓励,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严慈相济。如此这般,才可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才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师和楷模。
2.关怀学生生活
一个敬业爱生的老师,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怀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会有某些原因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分析看来,其成因可由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社会境况等因素组成,具体一点说可能会由自身个性、身体欠佳、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等原因造成。他们身设困境,心存症结,无从解脱,不能自拔,在这种境遇之下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真心的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学生们在生活中所饱尝的酸甜苦辣,关心学生生活冷暖,理解其痛苦,同情其不幸,并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例如,贫困给予援助,病弱给予关怀,个性生给予尊重,受挫给予开导……解决他们的一些生活困难和问题,解除他们的一些心理压力和阴影。指导他们学会自理方法,提高他们自立能力,使他们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3.关心学生心灵
每个学生都有被教师关爱的心理渴望,当感受到教师关心时,他们会得到情绪上的满足,形成良好心态,这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当发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善于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博大的人文关怀不偏激、不歧视、不情绪化,情真意切地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适时介入,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形成心灵磁场去感染学生,去引导学生,用无限的师爱,开启孩子心灵,在他们的心中播下“自信与自尊”“善良与宽厚”的种子;在他们的品格中刻下“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忮不求”的印记,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他们,让师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去快乐成长。
二、责任心是师德的要务
责任心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责任第一要务就是教书育人。没有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那么作为教师应该“修”哪些责任心呢?
1.要“修”对全体学生负责之心
对全体学生负责就是对每一个所教学生负责。古人云:“贤者自可赏爱,顽鲁亦当矜怜”。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教书育人不可偏爱。无论是“贤者”还是“顽鲁”,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平等的待遇。古人尚且有如此卓识,更何况今人。是的,我们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对学生负责,莫要喜优厌差,近亲远疏、厚此薄彼,感情用事。我们应该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而不死,严而不厉,批评而不侮辱,正视而不歧视,坚持而不放弃,耐心而不急躁。如此,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负责。
2.要“修”对所教知识负责之心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可见,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和高尚道德情操才可以胜任,在教学中,才能准确地传授知识。换言之,传道授业解惑是一项重大且严肃的教学工程,容不得半点敷衍,也绝不允许教师将含糊不清的知识点,或错误的知识及概念出现在其课堂教学中,以免误人子弟,贻害众生。教师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才会完全驾驭教学,纲举目张,游刃有余。
3.要“修”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负责之心
英国著名作家查·霍尔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这里的“思想”就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推理得出结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品质,他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左右,那么思想上进、善良的人,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守法公民;思想颓废、品行不良的人将来就有可能成为无所事事的不法之徒。因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亦是身为人师的责任之一。列宁也曾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是由教学人员来决定的”。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如何修德?韩愈说的好:“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endprint
三、进取心是师德的动力
进取心是指一个人不满足于个人现状,始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向更高、更新的目标执著追求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进取心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一个人干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者们所必备的品格之一。只有进取心,才会产生工作的热情,务实的激情和创新的豪情。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修”个人的进取之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落实终身学习理念
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论,身为教师更要坚持终身学习。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下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日益迅速,这也给教师这一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也就是说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而且更应成为他人、尤其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典范。从新课标的实施到传统文化进校园,教师都应率先垂范,做学习的先行者。在课堂改革方面,教师更应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不断探索和实践,学习名校先进教学模式,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近年所倡导的“兵教兵”、“兵练兵”的“学讲计划”,再到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以及当下盛行的“微课”教学,无不向我们昭示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正所谓“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蓄能”,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个人不断进取的人生宗旨。
2.教学追求精益求精
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在其著作《和教师的谈话》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教师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要从集体思想的源泉中吸取营养,而教师本人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问题疑难提交给集体来研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同课再构”等活动形式,开展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用来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已有基础之上,精益求精,对此展开交流研讨,以实现知识与经验的互补,继而达到资料共享、教师业务能力得以共同提高的目的。
3.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科进行热心的研究,那么他们也就会使自己的学生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身为教育者,必须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将自己的才情以挥到极致,学会融会贯通,旁征博引,运用多学科知识和丰富事例,将所执教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的传达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有机地将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法制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教学中去,寓教于情,寓教于行,在健全学生人格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我国教育“课改”依然在不断探索、完善。其新理念不断更新,新思潮也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紧跟课改的步伐,敢于承担重任,不断去发现、探索、创造,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更新个人知识结构的同时,充分借鉴新的领域中新的思想和文化,继而实现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的目的,在丰富师识本领的同时,也提高了师艺技能。
当然,师德修养何止“三心”,它还需要具备自信心,诚心、虚心和恒心等等,但笔者以为,此“三心”才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丰富多彩,在此不能逐一道尽。“三心”既各具特点和作用,又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可以说,爱心是师德动力的源泉,进取心是师德动力的外在表现,责任心则是师德的本质要求。修养“三心”,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标准,只有在“三心”上有所修为的人,才可以堪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才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
9.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学习心得 篇九
教师:侯宇
在我校领导的组织下,我校教师对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进行系统的学习,我收获很多。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作为学生, 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每一位教师 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希望能借评估的东风,“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得说: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师德最基本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认识善和恶,才能体验到加强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师德中体现自我的存在,实现自我价值。
长田镇中心小学
10.师德修养学习 篇十
2008
辽远小学:刘敏有位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这次《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新时期师德修养》一共有七章,第一、二章介绍了师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第三到第六章详细讲了教师的四个方面的道德修养,第七章叫了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教师的道德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通过学习我更体会到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
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11.论新世纪师德修养 篇十一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教书育人的特殊“操作软件”——爱心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突出的特点是职业客体不同。正因如此,教师职业的“运行”需要一个特殊的“操作软件”——爱心。爱学生,用爱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程序”。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职业之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师爱是教师为学生主动健康成长营造的情感氛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认知过程,更不是教师把知识从“桶里”倒人“碗里”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学生把知识、经验、技能等教学因素在情感的作用下共同“发酵”的过程,没有情感的温度,发酵是不可能的。
2.学会宽容与理解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对孩子特别宽容。当学生学得好时,他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这段课文读好不容易,你只念了两三遍就这样出色,不简单”。他的语言让学生时刻处于指导、激励、唤醒状态,让学生收获自信。他说:“我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内需,我清楚地知道,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劝慰便是伟大。”这是老师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
要理解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做事要“以己度人”“将心比心”。
二、学会尊重,让无私体现在您的一言一行中
1.“弯下腰”与学生平等对话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称是“一个长大的儿童”,“长大的儿童”提醒我们:教师要与儿童共同成长,与儿童分享“长大”的快乐。只有学会尊重,才会理解、赏识每一个学生,才会公正、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学生,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
2.尊重接纳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李肇星在《儿子三岁》中说:儿子常常自己提问自己解答。比如:“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哦,因为它只有一条腿,我有两条腿,太好了。”又比如“大海为什么不停地喊呢?”“有的浪跑得太远,大海叫它们回来。”“为什么许多字不认识呢?”“它们没告诉我它们的名字”。读了这个三岁小儿的自问自答,是否有笑声从你的心里响起?比起我们一本正经地回答,他让我们看到了儿童的视界,儿童总是以他的眼睛看世界,有他自己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
三、身正为范,正直的品德凸显崇高的魅力
1.“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正直”的人格作保证
网上曾有一学生家长在讨论师生关系时说:“我家小孩从小学到现在的高中,我没见过一个正正经经的老师!请吃就吃,送物就收,有的还是明要!”自知之明告诉我们,你不要相信家长送礼时的笑脸,师生的感情账通通记在心里。因此必须有崇高品德,才能铸造闪光的人格魅力。
2廉洁自爱——生命分量有多重,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勇于承认错误。《画家与牧童》中小牧童敢于挑战权威,名画家戴嵩虚心谦虚的品质,说明拥有名气、地位、年龄、财富并不等于拥有真理。
四、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
1.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都不满足,要求我们要不断超越自我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有一次磕破了后脑勺,只能戴着帽子上课。怎样才能对学生有个体面地交代,又不使学生分心并与教学结合起来呢?他做了如下的处理:“同学们,看到站在讲台前的我,你觉得最特别的是什么?”学生答“戴着帽子”。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括号”,他并没有继续追问“猜猜我为什么戴帽子?”而是问“我为什么要在头上加个帽子呢?”“这与课上的算式中要加上一个中括号正好吻合”。在学生五花八门的猜测后,老师说“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用来提醒如小黄帽;可以用来装饰如明星头上的帽子”。老师巧妙地把话题落在功能上,与中括号的功能正好对接。总结完中括号改变运算循序的功能后。老师摘掉了帽子,在学生的笑声中说:“磕破脑袋是无意的,但把磕破的脑袋用起来,却显示了老师的创新思维。”
2.还课堂给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的自由天堂
不要害怕学生的奇谈怪论,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生命才有价值,教学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错误、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学生展示和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成果的过程。
12.师德修养、教师永恒的旋律 篇十二
下面就本人在任辅导员以来面对师德师风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刻苦好学、严谨治学、学习得法。授之以渔
关于师德、师风、教书育人, 历来是在教育战线上所强调的事情。不仅现在是这样, 早在几千年前, 战国时代的孔子、荀子 、墨子等古代的教育家就多方面地强调过。如:“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等。因此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指的是教授专业, 更同时注重“育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 因此说师德修养永远是教育工作永恒的旋律。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胡总书记提出创建和谐的社会风尚的要求下, 加强社会主义师德师风建设, 就显得更为重要。根据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对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 作为以一个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行为准则, 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教师的道德水平、人品的表现, 会直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他一生。所以, 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 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新环境, 也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然而, 我们毕竟是处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 在某些方面,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 一些不完善不健全的方面还会在各方面显现出来, 种种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冲击或干扰我们师德师风的建设, 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种种社会现象, 会对学生产生诱惑, 加之由于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尚不健全, 不可避免地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而产生不良影响。譬如:不愿吃苦, 不努力、图安逸、图享受, 在生活上互相攀比, 遇事投机取巧。每逢考试测验之时, 心存侥幸, 弄虚作假, 行作弊苟且之事。甚至由于受就业困难的影响, 而产生厌学的思想。因此会表现的或浮躁不安、或萎靡不振, 整天无精打采, 百无聊赖。上课时, 迟到早退时有发生, 缺少年轻人的斗志与活力。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经常在学生上课之余, 根据不同专业给学生讲一些专业课程之外的从古到今, 从中到外的一些学者专家的故事, 诸如:孔子、荀子、王安石、苏东坡、曹雪芹、蒲松龄、郑板桥、高尔基等等。讲他们的生平事迹, 讲他们的治学精神, 讲他们的刻苦努力的故事, 讲他们不计名利的思想, 如:孔子严谨治学的精神, 荀子的为师之道, 王安石、苏东坡的如何做学问, 曹雪芹、蒲松龄的做学问的志向与生活的清贫, 郑板桥的处事态度与艺术个性, 高尔基的刻苦努力。这些我都用翔实的历史典故, 幽默的民间传说, 生动有趣的传奇故事, 穿插于专业课知识之间, 或课间、或课下、或结合讲授内容, 或在部分同学情绪不振之时。讲他们如何经过百般曲折和艰辛, 最终成了学问家、艺术家, 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同时讲一些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使同学时而感动, 时而大笑, 时而感叹, 潜移默化之间, 帮同学们建立志向, 树立信心。鼓励同学勤奋好学, 严谨治学, 注重学习方法, 有效地激励了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帮他们分析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鼓励他们努力学好知识、学好技能, 将来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的崇高志向。由于本人在每次讲述之前, 都作了充分认真的准备, 尽量讲的丰富、生动, 有趣、别致。因此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适时施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 教师的工作态度, 做人态度、治学态度, 等等, 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影响。所以, 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为人表率。教书育人, 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育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治学态度、学习方法、做人的标准。一个人所学的专业, 将来有可能学非所用, 所学的专业与以后所从事的事业可能不对口。但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 有一个良好的治学态度, 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一个良好的人品素质有, 一个良好的敬业精神, 无论把它放到哪儿都会是好样的。但一个人如果形成了不正确的世界观, 道德观、改变起来也很难。所以, 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机械的讲几节课, 简单的从行政上管管学生的生活起居问题。教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 对学生不仅对专业课程要教好。同时对同学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状态, 也要及时加以关注和正确引导。
在和同学们的交往之中, 其中有一次, 我去学生宿舍进行宿舍文明卫生评比检查。其中有一个宿舍的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无钱无事无学问”, 下联是:“聊天聊地聊人生”。我看了之后感到这副对联表现的情绪比较消沉, 问他为甚麽要写这样的词, 他们说不清楚。我就说:“这样消沉的内容不适合你们, 你们要多写一些奋发向上的内容, 来激励自己, 充实自己, 要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要有一个报国之志。要极力避免消极的、低沉的情绪占据你们的精神世界。古人云“诗言志”因此写对联、写诗, 必须要正面向上, 要有广大的胸怀, 要有向上的志向。所以我要求他们重新更改对联内容, 可是他们考虑来考虑去, 想出来的都是类似的内容, 其他的就再也想不出来了。我便指着上联说:你们想一想你们来到大学的校园, 住进了大学的宿舍, 是干甚麽来了?其实在你们的肩上担负着相当重要的使命。你们必须认识到, 你们来到大学校园, 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肩负着国家的希望, 更肩负着父母亲人的期望。你们感叹“无钱”学生时期还不是挣钱的时候, 再说 “学者自古清贫”学生时期要那麽多钱干甚麽?“无事”你们来到学校能无事吗?忘了自己的使命了吧?“无学问”你们不能说是有大学问, 但毕竟是经过高考竞争来到了大学, 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 但还需要继续深造, 继续努力, 争取早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我们再来看一下所写下联“聊天、聊地、聊人生”。突出了一个“聊字”, 那岂不把大学宿舍改成“聊斋”了吗?你们有那麽多功夫闲聊吗?你们年轻人的志向哪里去了呢?你们年轻人的活力哪里去了呢?毛泽东主席曾经对年轻人说:“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 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因此你们要有志向, 要努力、要有朝气、振作起来, 活泼向上, 才是你们的特点, 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你们的期望。你们既有很多机遇, 也将面临着很多以挑战。所以你们所反映出来的东西, 必须是正面向上, 充满活力, 并有较高的志向, 因此你们必需要重新考虑对联内容, 想好后再写。最后, 同学们让我想一个当例子。我当时稍微考虑了一下给他们想了一幅对联供他们参考。念道:
对联 (1)
上联:“方寸陋舍, 原本是, 藏龙卧虎之地”。
下联:“励志寒窗, 磨练出, 腾云驾海英雄”。
横批:“法术丹炉, 熔炼法术”。
我念完了之后, 同学立即称好, 并问横批怎麽讲?似乎有点道家味道。我说是啊!你们大都是学艺术的, 艺理可称为道, 艺技可称为法。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你们来到大学, 就是来学习 “道” 与“法”的。你们的宿舍就是培养你们成功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子, 故曰:“法术丹炉” 。你们在这生活四年, 干甚麽呢?当然就是要练就 “法”和“术” (即:本领) 了, 所以是“熔炼法术”。我又对同学说, 但你们宿舍参评的对联, 应该是自己写, 以自己真实的气质才华去参加评比”。但同学们担心字写的不好而不好看, 我就给他们说:“写对联, 但能言志即可”, 更需要实话实说麽, 世界上美的东西他都必须是真实的。接着我又推荐了两幅对联供同学们参考, 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这样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和同学们亲切交流, 拉近了和同学的距离。因此获得了同学的欢迎。学生见我如此认真对待他们, 从而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好朋友。也激发了他们在各方面的积极性, 自然的努力学习, 而不会随意糊弄了。
三、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 没有良好的师德, 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 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 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饱满的工作热情, 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在和同学们长时间的交流过程中, 能经常发现同学们的一些见解和想法。这些见解和想法既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 也有负面和消极的。
同学们来到大学校园, 要度过四年的学生生活, 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将会遇到很多事情, 诸如:学习态度、专业思想、人际来往、交友恋爱、经济状况, 就业前景等。许多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新鲜的。由于他们年纪轻, 经验少, 心理素质尚不健全。因此对所遇到的事情, 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而做出一些或是偏激的, 或是消极的, 或是不成熟的, 或是欠妥的处理方法。有时是狂躁的、甚至悲观厌世等。偶尔也会出现了一些我们所不愿见到的结局。
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加强化和同学的交流之外, 根据同学们的要求, 为同学们进行了有关于学生心理学方面的讲座。譬如有关“中国名著的系列讲座”中的《话说三国》讲座, 专题讲了“军事谋略与心理学” 。其中通过以“贾文和 (诩) 料敌决胜”、“诸葛亮智算华容道”、“诸葛亮弹琴退仲达”等战例来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分析、探讨。帮同学们建立对不同事物的分析能力。通过“曹操在赤壁之战时, 退败过程中的三次大笑”, “司马懿为安抚军心时的穿着女人衣”, “张松献地图时, 见曹操时的无畏心态”, 等, 帮同学们建立对不同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诸葛亮智激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斗阵辱曹真”, “诸葛亮临阵骂王郎”, “小霸王怒斩于吉”的故事, 帮同学们加强分析能力与心理应变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特别引述了苏轼《留侯论》中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 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挟持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 的经典句子, 使同学们感悟很大。帮他们解除思想上的疙瘩, 帮他们消解心中的郁闷。鼓励同学们遇到困难要坚强, 遇到难解的疙瘩要放松, 遇到郁闷情结要放得下。使同学变得更成熟, 学会了怎样面对和正确处理当前以及将来有可能遇到的事情的方式方法和健康的心态, 即客观又乐观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这些,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地成长, 又能使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专业知识, 由此作为老师, 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艺术院校是一个做艺术、做学问的大熔炉, 浸淫于研究学问与治学之道。教师的师德水平, 也不能单纯属于个人问题, 而是一个需要规范建设的大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和高度膨胀了的名利主义思想, 难免会通过各种方式带进了学校, 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避除庸俗, 为创建和谐的社会风气, 创建和谐的校园风气, “立师德, 正师风, 强师能”, 使自己在师德建设中, 能更上一层楼, 把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因此说:师德修养, 永远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旋律。
摘要:近些年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和高度膨胀了的名利主义思想, 难免会通过各种方式带进了学校, 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避除庸俗, 为创建和谐的社会风气, 创建和谐的校园风气, “立师德, 正师风, 强师能”, 使自己在师德建设中, 能更上一层楼, 把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现代艺术哲学》 赫伯特里德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出版.
[2]《西方现代雕塑十讲》邵大箴广西美术出版社.
[3]《西方现代艺术史》[美] 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书出版社1986年12月.
13.师德修养学习 篇十三
“用生命点燃生命”不记得何时听到这句话,只感到这句话中蕴涵的那种崇高感情。做了教师之后,常常思考教师能做作什么,教师对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尽管知道很多溢美之辞都和教师有关。但真正自己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心中难免有怀疑。师者,何意也?真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真的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也真的是“最光辉的职业”吗?
偶尔一天,我看到这句话,心中一动,文学性的语言却道出了教师的真性:用爱点燃生命之灯,照亮生命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爱之渊源,在与教师的德操。师德决定了教师能否成为好老师,决定了能否点燃生命,决定了能否成为“灵魂工程师”。那么,如何能完善自身,做出色的老师呢?
一、“爱从心中流出”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学生还对教师不是很信任的时候,只有有全部身心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因为爱从来就是相互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身心,才使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缺陷的差生,很难。于漪老师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真懂,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的;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做到师爱荡漾。” 师爱荡漾,追求自然和谐,细雨润物。讲求真切、透彻、持久。“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罗素语)。而爱的核心却是善。教师职业如何为善?从教师职业道德中更是难以尽数。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从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二、“工作着是美丽的”
“工作着是美丽的”,人的价值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体现。即便是平凡的职业,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业绩来。教师是平凡的职业,工作的成绩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而师德、爱心又和业绩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缺乏高尚师德的,专业素养绝不会是顶尖的;没有高超的专业素养,师德也会是苍白无力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是相互促进、制约的。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特别是我们已步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体的介入,一个班学生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终生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应是处于不断的流变、革新之中的,因为教师专业总是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整个专业活动之中充满了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曾有一位老教师这样说过:“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本位的教师,那时总是把学科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我是教艺术的,„„”由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教师比做“红烛”、“春蚕”。然而,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教师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叶澜教授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中,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是巨大的收获。因为,他能体验到双倍的幸福: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的回报也让教师自己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来的幸福,而且在职业活动中感觉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可以说,只有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值得自己奋斗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才能心中始终充满爱心,体验到爱意。才能感到工作着,是美丽。
苏霍林斯基曾这般描述: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知识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生活的整个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密切融为一体。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而爱要发自真心。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愿用爱心成就我的伟大事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平时工作的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大部份幼儿的表达、喜好都会或多或少的随班里老师变化,这就表明,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孩子的个性形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作用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灵去塑造,也因为这样,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也必然被社会关注,没有任何职业比它更受社会大众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先要有教师道德意识,然后有高度自觉性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
通过学习知道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教师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幼儿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摄入学生眼里,也会印在学生心中,举例:孩子们要解便都会在老师这儿得到允许,我随口会答到“去嘛”,久而久之,一但有孩子提出要解便时,其它幼儿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到“去嘛”,口吻和老师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了天天与孩子接触的教师,必然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孩子们在成长中,常常会自己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老师,证明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待事、语言表达都会影响幼儿,我们要想到,教师好的一面孩子要效仿,但不好的一面也会被幼儿所模仿,这就更使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完善。
书上还说“一个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发现孩子出现不好行为习惯时,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再继续发现时,还会问他是否忘了老师说的话了,怎么就改不掉呢之类的话,但现在想一想,觉得是自己的观念不正确,总是习惯性的强迫孩子改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耐心的帮助他懂得并改掉。原来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如果这样做,幼儿一定会易于接受并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的。
现在我知道了,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提高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我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工作,也得到了一些专业上的发展,记得刚工作时,很难投入,因为学校所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在遇到婴班孩子时,有时还很想逃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实践让我慢慢可以很轻松的与他们沟通、交流,认真处理工作。正因为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才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自如,所以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可以真正得到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
【师德修养学习】推荐阅读:
国培师德修养学习心得06-15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心得07-09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体会心得11-07
师德修养讲稿07-06
教师师德修养感悟09-15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全新理念——师德总结08-04
师德修养方面读书心得06-22
关于师德修养的感悟08-19
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10-26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