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分析交通运输

2024-07-28

宏观经济分析交通运输(11篇)

1.宏观经济分析交通运输 篇一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论文

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则为交通运输发展作出了经济保证,经济发展为各项交通设施基础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撑,而完善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又能促使社会经济稳定增长,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围绕健全交通法律法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驾驶员后继教育培训以及加强企业管理这四个方面出发,探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策略,以期找到有效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方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道路的交通运输安全与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交通运输的稳定发展,更与社会和谐发展联系密切。当今时代,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因此,必须加强对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以保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前进。

建立健全完善的交通法规,普及交通安全常识

道路交通法律和法规是有效约束驾驶员、参与者和交通管理相关人员的一种交通规范,是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事故的重要依据,需要全员共同遵守。但是,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法规不够完善,没有制订行之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部分事故发生时,没有相关规定可以依法处理。同时,交通运输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导致部分运输企业对驾驶车辆、驾驶人员的动态监管不到位,安全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对运输造成了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交通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警力与装备,任务重而警力装备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且现有的管理机制和方法与道路运输形势有差距,保障不够到位。因此,相关部门要健全和完善交通法规,使交通管理人员在处理交通事故时能有法可依。

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交通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深入分析、研究交通事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特征,整体把握,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对策,完善交通法律法规。同时,对于现有的交通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除此之外,政府与相关交通安全部门要加强对道路交通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使交通安全意识能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普及相关交通运输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是需要社会全员共同参与的。驾驶员作为交通运输安全的最关键因素,要保证对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了如指掌,同时要定时检查其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工具

交通运输的安全离不开完善的道路管理基础设施。但是,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而且,部分企业对运输工具的安全性能和车辆保养重视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运输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关部门要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政府应将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设施经费纳入政策预算,并定时对交通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在管理部分中低级公路时,有关单位应定时检查路面的安全情况,而在建设新公路时,要严格依照道路建设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公路工程质量。

对于交通运输工具,要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首先,提高安全性能的检测标准,以高技术标准保障车辆的使用安全,淘汰落后车辆;其次,进行公路设限管理。对客运、货运实行保护指标设限,运输危险货物时实行分类运输制,认真检测,关注交通运输细节管理;再次,强化车检工作,确保检测工具的百分百有效,对运输车辆的重点部位进行仔细检查,发放检测合格证;最后,对因车辆问题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实行连带责任制,鼓励交通安全的管理主体相互合作。

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后继教育平台

我国道路交通条件复杂多样,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要求较高。一些交通事故发生,多是驾驶员操作不规范,出现违反交通法规的操作行为导致的。而这些行为的出现,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与法制意识较差,酒后驾驶或是疲劳驾驶,影响了道路交通的.运输安全。因此,运输企业要尽量为驾驶员提供培训、再学习的机会,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杜绝酒驾和疲劳驾驶现象的发生。运输行业由于其独有的特性,使其管理也有所不同,运输行业的驾驶员比较难每个月都参加企业的安全例会,大都是通过信件传递、手机或是网络接收信息。

有条件的运输企业,应依托全国各地的驾驶人员培训学校或是货物集散地监管组织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将安全教育例会改在货源地举行,并建立参会记录档案,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同时,企业要针对从业人员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实施分层教育,有差别的对不同层次水平驾驶员进行培训。而且,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上岗制度,从而保证驾驶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优秀的驾驶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要建立对“三超一疲劳”的联动机制,对于货物运输超载现象,应加强路面控制与货源单位的有效监控,在特殊情况下,要求部分货运车辆配备双班驾驶人员,以防止出现货运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现象。

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安全联系人制度和奖惩机制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的多样化,增加了管理的不安定因素,容易导致运输安全问题。而且,目前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中没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也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要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快速高质发展,相关单位要建立安全联系人的责任制度,并派驻有关安全监管人到企业中去。

加大对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到个人,运用新型安全监管模式,齐抓共管,建立起全市范围的企业监管联系制度;向运输企业派驻运管人员担任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员,监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时掌握企业安全动态、安全隐患的整治、安全例会的开展、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和车辆人员的档案情况;对已发现的安全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除此之外,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于学习培训成绩优异的员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包括提高驾驶员的薪资水平、予以额外报酬奖励、颁发奖章等,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开展。而对于不认真参加安全教育例会、再教育培训的驾驶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以引起其他员工对安全教育的重视,有效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交通运输工作安全稳定进行,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交通运输法规,加强与生产主体的安全合作,有效管控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维护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稳步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前进,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宏观经济分析交通运输 篇二

(一) 能源危机

随着交通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能源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经济体。能源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显露,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对矿物能源的要求不断增加, 但是这些能源却是相当的短缺, 再生速度慢的可怜。能源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枯竭, 势必会造成交通运输业走向倒退时期。

(二) 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车辆不断增加, 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 交通性污染物也给城市环境、河流、湖泊、海湾和海域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伴随着汽车产业和道路建设的完善, 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 道路网密度不断提高, 而致使道路交通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如噪声和振动、尾气污染、光化污染、电辐射污染等, 严重破坏了人们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危害人们的健康, 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的市场均衡分析

第一, 通过增加市场产品的供给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 但是市场能源的供给是有限的, 这显然不能做到。第二, 通过减少需求来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交通运输节能降耗就是减少交通运输业对市场能源的需求来达到市场供需的均衡, 当买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的数量时均衡得以实现。在这种均衡状态中, 能源的供给和交通运输业的能源需求就得以均衡。如果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 则资源的价格在市场作用下会不断攀升, 必然导致市场上资源成本的增加, 进而增加交通运输业的经营成本。而且, 当对资源的需求到达相当大的情况, 超过市场资源总量的供给时, 社会必将出现一些不稳定情况, 社会资源将相当短缺。

因此, 当资源的供给无增加时, 只需通过需求的减少来获得市场供需双方的均衡得以达到节能降耗目标。

三、交通运输业节能降耗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现在及未来交通运输业发展,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进步和提高, 然而都以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不充分利用为前提。因此, 交通运输行业实施节能减排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也必然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一) 政府对交通节能降耗工作的不断重视

政府不断宣传和加强对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节能降耗问题, 是工作的重点之一。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来规范节能降耗问题, 如规划 (2008) 331号《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节能长期规划纲要通知》, 节能降耗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

(二) 交通运输经营者也积极参与

交通运营者也积极参加各项工作, 同时也做出了相关的奖惩措施, 来鼓励驾驶员节能减排, 整个交通运输行业普遍支持。

四、对交通运输业节能降耗的相关建议

在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不断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奋斗。交通领域是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三大重点领域之一, 做好交通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的实际行动。

(一) 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

为扩大交通运输节能降耗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加大宣传和教育起着引领的作用。做好宣传和教育, 在人们意识里明确节能降耗的重大意义很有必要。一方面, 对驾驶员进行宣传和教育, 让驾驶员明确能源降耗的重要性, 让驾驶员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把简单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在一点一滴中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 政府和企业应扩大媒体宣传。

(二) 推广运用节能降耗新技术

第一, 充分发挥节油技术和新设备在交通运输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油耗高的车辆, 以汽车能源的多元化和汽车动力的电气化代替原有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第二, 政府也应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采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政策性引导措施帮助企业运输工具更新换代, 支持研究和开发高效节能新技术。第三,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ITS, 用信息化对于改善运输组织管理、优化运输结构, 降低空驶率、提高实载率, 提高汽车运用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 科学管理运输业及发展现代物流

一个企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结合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车辆的运行状态、配客配货状况况、运输行驶速度、行程路况等信息, 进行科学、精确的管理和调度, 提高企业车辆运调组织以及相关能力, 这样也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另一方面, 合理运用计划, 组织, 指挥, 控制, 协调的工作方法来指导工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来合理管理现代交通运输业, 使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采用配套的对策与措施来确保交通运输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良性循环, 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运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逐渐明显, 起到主导地位,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汽车废气的过度排放、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交通的拥挤和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不利因素, 也加大了相关成本和能源消耗。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涨, 交通运输企业的生存难度越来越大, 节能减排话题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热, 文章就这一热点问题背后存在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交能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因素,市场均衡,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凌春雨.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2]、林伯强.节能减排的动力和机制[J].中华建设, 2007 (12) .

3.宏观经济分析交通运输 篇三

【关键词】铁路运输业 OLS回归分析 异方差检验 经济发展

一、引言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资源分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特别是在我国边疆地带聚居着众多少数民族;而铁路运输因具备运距长,规模集约、连续性强的特点,可以有效的联接全国各地并能对国民经济有着明显的联动作用,削弱因空间阻隔和地域差异带来的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此外,铁路运输业作为我国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骨干,是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更是改变我国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非均衡的大动脉,对其他运输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本文通过Eviews软件定量地分析我国的铁路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相关政府部门在铁路规划、铁路网络布局建设提供政策上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作用。

二、我国铁路运输业和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关于铁路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均有过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世纪上半叶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系》一书中就曾提出“交通运输的研究可以有力推进国民生产力的论点”;20世纪80年代时期,美国运输经济学家罗依桑普森在《运输经济一实践、理论与政策》一文中提出“按照区域发展生命周期,将区域工业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特征,提出了运输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假说,分析了不同阶段的运输特性及运价政策的区域经济影响。”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业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已经突破定性探讨,呈现出定量化研究的导向。Ozmen Ertekin,Dilruba、Huang,Guoxiong、Van de Vooren、Chia-Hsing[10]分别从不同方面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交通运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铁路运输方面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并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张风波(1987)、王际祥(1996)和杨浩(1995)分别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国民经济和运输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运输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联系以及探索运输预测方面的相关理论与实际应用。张伟(2004)提出了“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理论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建立了需求和供给理论模型”。武旭,胡思继(2005)对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如何合理选择决策单元及DEA模型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测度公式,以及有效性指数和状态协调度等概念。

综上所述,从系统性和整体性角度可知: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相关的系统分析及评价,仍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领域。

三、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分析

根据1984~2013年3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情况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变动图,如图1、图2所示。自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总体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并于2002年至今,经济总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我国经济自1984年至1990年期间增长速度较缓,增长率呈现明显的下挫趋势;自1991年经济增长率提升至14%,但随后的10年间,经济增长率仍处于缓慢下降趋势,但年增长率仍未知在8%以上;2001年开始我国迎来了大发展的十年,经济总量迅速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也基本维持在10%以上。

(二)铁路运输业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及铁道统计公告对全国铁路主要指标的考核,全国铁路运输能力主要包含:铁路客运量、铁路旅客周转量、固定资产投资额、铁路货运量、铁路货物周转量5项指标。因此本文将上述5个指标作为考核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参考,图3至图7为相关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趋势对比。

由上述趋势比对可以得出:这六个指标在1984年至2013年3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趋势过去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但在04年开始出现激增状况,主要原因是高铁时代的巨额投资带动所致,最近4年出现的投资额变动同样是由于高铁建设投资的收缩所致。

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

因为反映交通运输的各项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有着长期稳定的相互作用,并且能够直接影响国能生产总值。为全面反映铁路运输业发展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因此,选择“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为y;令解释变量“铁路客运量”为x1;“铁路旅客周转量”为x2;“铁路货运量”为x3;”“铁路货物周转量”为x4;;“固定资产投资额”为x5,根据从国家统计年鉴中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与之相关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a+b*x1+c*x2+d*x3+e*x4+f*x5。

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1:

根据表2可得数据:R-squared=0.994462;Adjusted R- squared=0.992331;F=466.8415;T=(-4.850397)(3.224112)(0.205770) (2.505056)(-2.361077)(0.927874)。

由上述回归数据可见,该模型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466.8415明显显著,参数t检验结果不显著,由此可知,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如果要得出合理切合实际的模型,就需要进一步验证是否真的发生多重共线,如果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就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以降低多重共线性。下面分别做y对x1,x2,x3,x4,x5的一元回归,结果见表2。

其中,加入x2的方程Adjusted R-squared最大,以x2为基础,依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

比较得知,加入x1的方程Adjusted R-squared为0.982901,改进最大,且各个参数的T检验显著,选择保留x1再加入其他新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表4。

在x1 x2基础上加入x5后的方程Adjusted R-squared显著增大,且当可决系数α=0.1的时候,tα/2(n-m-1)=t0.05(15)=1.753,各个参数的t检验都显著。而当加入x3或x4时,各参数t检验均不显著,说明引起多重共线性,所以应将参数x3和x4剔除,修正后的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二)异方差检验与修正

采用怀特检验的估计结果如表6。

由表7可知,对回归结果做怀特检验得到nR2=9.43274,并且在α=0.05的置信水平下,?2分布的临界值?20.05(5)=11.07。因为nR2<?20.05(5)=11.07,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因此,方程不存在异方差性。

(三)自相关检验与修正

对样本量n=19,显著性水平为0.05时,查得dl=0.97,du=1.68。而模型中DW=1.791264,所以du

综上所述,模型方程式为:y=-279417.2+2.629486*x1+ 25.85680*x2+3.0310877*x5,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铁路客运量增加1万人、铁路旅客周转量增加1亿人公里、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1亿元,分别增加2.629486亿元,25.85680亿元和3.0310877元。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铁路客运量、铁路旅客周转量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三个指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政府在进行经济发展,平衡区域差距时,更应从客运铁路的角度出发,增加投资金额往往对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着更加强烈的推动作用。就目前而言,在国家大政方针下积极稳妥的推进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带动整体经济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协同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有利于经济良性化发展和服务社会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D0T Plan 2000[R].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1999.

[2]Pocket Guide to Transportation[M].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998.

[3]Maldonsdo-Fortunet,Francisco.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highway projects[D].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

[4]Al-Dawood,AbdullahSaad.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odel[D].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1990.

[5]MAJD A A J.Numerical Study of the Mechanism for Initiation of Reacting Shock Waves,AD-A232432[R].1990.

[6]Ozmen Ertekin,Dilruba.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s on economic develop-meiit[D],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1990.

[7]Huang,Guoxiong.Methodolog for evaluating economic impacts of transport-ation[D].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1990.

[8]Van de Vooren Modeling transportation interaction with the econom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September,2004.

[9]Chia-Hsing,Huang.Transport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A;Poficy and Practice

[10]张风波.中国交通经济分析W].人民出版社,1987.

[11]王际祥.货运需求与经济发展[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年.

[12]杨浩.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13]张伟.铁路运输规划的内容分析与运输需求预测研究[J].山西科技,2004(2)

[14]武旭,胡思继.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问题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5,27(3):16-18.

4.宏观经济分析交通运输 篇四

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自治区交通厅转发交通部关于开展道路运输发展大调研活动通知文件精神,我局迅速行动起来,根据交通厅对调研专题内容的任务分解,进行了专项组织安排工作。做为调研专题二《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建设》的调研协助单位,此项专题调研内容由局货运科、信息统计科、三区运管所共同完成,主要通过经营者座谈会、基层走访、集体讨论三种形式,形成以下调研内容:

一、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信息源与采集机制的现状和作用。

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是行业统计的延伸,是交通运输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区的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制度从2008年3月正式实施。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道路运输行业在综合经济运行体系中的发展状况与突出问题,我局及时建立了运输经济运行分析会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明确工作机构成员、工作流程,主要采取分级采集信息、分级分析信息、分级上报信息的方式完成。

我局的运行分析信息源的采集工作由各基层运管所负责。具体采集工作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工作状态,只能依靠报表、走访调研的方式完成。工作步骤:一是各客、货运输

企业根据本企业本季度运输生产完成情况、供需状况、收益状况、存在问题等通过报表的形式报送;二是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集体讨论分析,每季度由各基层运管所组织召开由本地区道路客、货运输企业、仓储物流企业、工业企业生产运输部门等相关人员的分析座谈会,重点分析一个季度内本地区道路运输行业的总体运行情况,主要包括货物运输产品的产量、流量、流向和运输方式;旅客运输流量、流向变化情况;运力的新增结构、外转、注销情况;各种能源消耗情况。会后由辖区运管所统计分析人员对本季度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本季度各项统计指标一并上报运管局。最后由市运管局货运科对全市的采集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合本季度全市整体交通经济发展情况和行业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最终写出分析报告。

由于目前基层运管所还没有一个较完整、较科学的信息采集方法,除公路客运量的变化的相关数据比较准确外,公路货运量只能通过各运输企业上报本季度内与生产厂家签订的运输合同数量及承运车辆情况和完成运输情况,在确认某一个企业上报数据可信度在95﹪以上的基础上,通过该企业的车辆类型,吨位及完成的运输量值,推算其他企业及所有车辆的估计值及其精度。然后再汇总成一个时间段内,辖区的货物运输量估计值。我们认为此方法不够精准,但除此之外,再无其它有效方法。

二、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对行政决策与市场引导的作用 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的重点是要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时期内道路运输经济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矛盾进行原因分析,这就为行政决策提供了做出预测和判断的基础性资料,同时对下一阶段市场引导和政策引导提供可靠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内容的质量可直接关乎道路运输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事关本行业的经济运行指标是否处在一个正常的频率范围,涉及到从业人员的就业和行业的稳定,及时掌握道路运输经济运行情况可为行政决策提供最有价值的基础资料数据,同时指导市场避重就轻,降低风险。只有用市场经济的规律作用于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才能最终形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运行机制。

二是一个基础数据清晰,观点正确的高质量的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不仅能够为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层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而且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地区在一个时间段内的真实道路运输状况,包括公路运输货运长短途量的变化;公路旅客运输量、客运冷热班线的实时变化;运力结构的调整;各种环保节能车型的需求量;各种能源消耗的变化情况,这些基础性数据的提供在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中,发挥着正确的引导作用。

三、道路运输发展对经济运行分析指标的需求

道路运输发展而言,其经济运行分析指标的主要有:客、货运输量;客、货运输周转量;平均运价/百公里;燃油消耗/百公里;各地区的物流总量;主要大宗货物的流量、流向;物流业占GDP的比重;对社会的贡献率、其增长率占全社会整体增长率的百分比;运力结构调整方面对高耗能车辆的具体控制指标等等

四、运行分析机制的整体思路,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设和改善措施

做为基层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道路运输经济分析机制,一定要把握好初级信息源的采集工作,确保收集信息的多源性、准确性,其次要以严谨、客观、公正的态度做好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把此项工作做为是行业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从而使经济分析所涉及的内容更全面更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决策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明确和了解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的目的和作用,对运行分析工作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要对编写分析报告的结构、层次、内容有清晰的思路。

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分析数据的采集工作,建立科学的工作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由于道路运输行业涉及范围广,不确定因素较多,各种分析数据的采集工作具体执行

起来难度较大,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更加精细化,同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统计部门做好沟通交流,尽可能了解和掌握比较详实的统计资料。

2、各盟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加强交流,推广先进工作经验,由于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开展时间较短,专业性较强,还处于一个工作方法不成熟,工作方式不完善的初级阶段。从事此项工作的各级统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停留在以前只会做报表的基础上,无法将各种数据与道路经济现状、行业管理情况结合在一起,总是无从下手。因此建议加强这方面的业务培训,并对需要运行分析的主要指标进行明确的规范。

5.市场经济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篇五

1 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1.1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6.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 篇六

公路交通通常是指以公路作为基础设施、以汽车作为主要载运工具的运输方式,涉及市内、城乡、城间道路旅客、货物运输等方面。公路运输以其快捷灵活,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区域内或区域之间实现全方位联系的纽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公路交通运输带来了机遇

20xx年10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20xx年《中原经济区规划(20xx―20xx年)》也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原经济区承载着科学发展的新使命、新希望,是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将会极大的促进河南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定位:“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投资20xx亿元,重点完善高速公路网,改造干线公路网,打造内河航道网,提升农村公路网。到20xx年,形成以6600公里高速公路为骨干、2.7万公里干线公路为支撑、25万公里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四通八达、衔接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为河南公路交通运输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二、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

公路交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沿线地区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转速度和相互作用,相对缩小了生产、居住和流通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人们的社会往来,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诸小城镇分工协作的相互补充的集合体,促进了沿线地区大城市的增长,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中原经济区建设强调走“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型工业化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提供就业为根本,建设产业集聚平台,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

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运输化,它作为一种经济过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在运输实现的过程中,现代运输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与货物空间位移的规模的急剧扩大,交通运输逐渐发展为经济进入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

(二)公路交通运输是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逐渐提高,而交通权也成为了人类的基本生存权。而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先导产业,不仅支撑经济发展,而且在引导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家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以及在城乡一体化、保障国家安全和抢险救灾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只有通过发展公路交通,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大发展,为全面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三)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

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据专家测算,每1元公路建设投资带动的社会总产值接近3元,相应创造国民生产总值0.4元,每1亿元公路建设投资可为公路建筑业创造20xx个劳动日就业机会,同时为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近5000个劳动日。因此,只有发展公路交通,才能带动沿线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条件,从而拉动当地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

三、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改变区位优势格局

一个地区的区位状况,尤其是经济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在宏观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在区域开发中的时序、水平、结构和组织等。公路的修通和运营,首先提高了沿线地区的可达性,从而改善其经济地理位置,使区位优势发生变化。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可能在各地区同时出现或按同一速度平衡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整个中原经济区内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必备因素向落后地区进行扩散,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公路建设项目能推动与之有关的各项生产的发展,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投放,必然会在社会生产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一系列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公路项目建成后,还可以带动流通和分配领域中经济,公路项目建设增加了所需初级产品的需求,促使其生产达到―种规模经济,在各个领域引起连动,推动其它行业的进步。比如公路建设中直接、间接消耗品的生产为当地建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对当地经济具有明显拉动作用;同时也为工商、土地、建筑、金融、电力、税务系统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闲散劳动力,安置下岗职工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于产业集聚区建设

新型工业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河南省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体现在建设产业集聚平台,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工业部门的工业化而且还是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包括农业的工业化。

公路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本身就置身于第二产业,通过公路交通的建立,一则可以有效地调整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建筑业内部结构;二则可以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流通、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是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的,并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服务的。通过大搞公路建设,就能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从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河南省的180个产业集聚区有114个布局于县城,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

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粮食优产高产,以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提升有力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了城乡交通,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此外,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动了公路沿线农业特色产业带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在节约了运输成本的基础上,推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

(4)促进城镇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良好的陆路运输条件是促进城镇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研究表明,城镇的实体空间倾向于沿着它的对外联系方向延伸,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是决定空间资源条件优劣的决定性要素,处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上的空间是最有可能率先发展的地区。

公路交通的建设,推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使农村经济向集团化和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为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创造了条件,也为农民从传统农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转变创造了条件;且还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速度,特别是把农民从小农经济中吸引出来;通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的非农转移,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同时,通村公路还缩短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距,向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以及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二)消极影响

7.宏观经济分析交通运输 篇七

1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 对公路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往门对门的运输方式, 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公路运输业也已经处在一个大规模建设的黄金时期, 交通运输的服务能力提高, 是公路运输企业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开始。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 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从我国的国内环境看, 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 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比较旺盛。

2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金保障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 对公路建设与运输需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我国政策力度在经济形势转变后出现了倾斜状况。现阶段, 我国交通基础设计的建设还处于紧张阶段。从目前公路工程建设来看, 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造价提升, 导致建设成本的极大提高, 但现阶段银行信贷政策与地方融资政策的改变, 地方、国内外经济组织正处于恢复期, 致使严重限制了银行投资, 减少了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2) 城乡公路建设进度不均衡

我国地域广阔, 进而增加了公路建设的难度。同时又受到施工条件、地方配置及资金等问题的限制。目前在交通运输经济建设中我国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城乡差距。进一步完善公路网, 可以有效缓解城乡的供需矛盾, 实现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 才能充分发挥路网的功能。但农村公路因其具有较低的技术标准、较差的路况质量及较低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导致城市与农村公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进而严重制约了公路网的完善和农村的发展。

(3) 运输安全问题突出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日益增长,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 要求道路运输必须提升其安全性, 确保在乘客、货物空间位移次数与范围增加的同时, 加大其安全保障措施。造成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运输单位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安全制度不健全, 对安全运输重视程度不足, 无法真正做到安全行驶。第二, 客货运站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为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客货运站安全管理如无法达到管理需求, 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第三, 道路客货运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现阶段, 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普遍存在客货运输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操作技能低, 安全服务意识低等。在执行运输任务时部分驾驶人员存在违章操作、超载超速等行为, 这些行为的大量出现, 将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机率。

(4) 道路运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 2010年上半年尤其进入二季度以来, 各地上报的道路通行受阻突发事件中有76.8%是恶劣天气造成的。上半年全国共经历了9次大范围的集中性降雨过程, 暴雨导致数十条国道及省道出现严重交通中断, 公路水毁造成1.1万公里路基、1.7万公里路面及数千座桥梁被冲毁。综上所述, 自然灾害对道路运输的稳定运行有着巨大的不利影响, 会造成国民财产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加强我国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 提高运输行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势在必行。

2 应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1) 资金多渠道筹集

建立稳定的资金供给保障机制是解决公路发展资金问题的关键。政府在这个环节中必须明确责任, 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资金的专项制度, 以此对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资金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公共设施,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以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主体, 担负着公路投资、建设及养护的主要责任。为此各级相关部门必须承担其自身的职责, 完善公路网体系, 确保道路畅通。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投融资环境、体制加以改善, 确保社会各方力量都能充分参与到公路工程投融资体制中。为实现公路建设资金多渠道筹集, 必须对社会捐赠、企业捐赠及个人捐赠加以鼓励, 并对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收费性公路积极引导, 确保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之间处于均衡的状态。

(2) 加大综合管理力度

现阶段我国公路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况, 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发展、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等。在决策部署中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对东西部、城乡地区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对公路工程、车辆等进行综合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交通运输市场的管理水平。基于此, 应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设置, 实行分级管理。国家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特级、一级市场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服务等负责, 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一级、二级市场规划、建设等负责, 以此类推, 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实现公路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意识

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时,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对违法运营行为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对驾驶人的资质进行审核, 对营运车辆的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严格监督, 完善公路安全设施等。 (2) 对危险货物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意识,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对其运输行为加以规范, 提高应急与防护能力。 (3) 实行合同运输。对《合同法》中的相关条例认真贯彻执行, 将合同运输广泛应用到交通货物运输中, 这也是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依法管理的重要手段。合同运输的实行可以对运输人员的责任心进行有效增强, 为货物的安全到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并有利于实现运输市场的有序性。

(4) 加大科技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各种新型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也不断产生。为加大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力度, 相关部门必须对市场动态及时掌握, 并快速模拟分析经济信息, 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 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事业的不断推进, 运管部门和运输企业仍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 又要考虑部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情况, 只有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 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规划, 才能不断提升道路运输能力,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 道路运输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 道路交通运输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 还是资源配置及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为完善公路网体系, 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交通运输经济发展, 及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分析与探究, 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 为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本文主要对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问题,对策,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1]刘丽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区域因素分析[J].现代商业, 2013 (30) .

[2]侯永慧.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2 (12) .

[3]连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30) .

[4]徐海成, 李健, 杨艳.中国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2) .

8.宏观经济分析交通运输 篇八

本文主要是结合内蒙古通辽地区常见的超限超载运输情况,对其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公路超限超载运输产生的经济问题分析

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超限运输,是指车货总体的外廓尺寸或者总质量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而上路行驶。一般情况下,只有在运载的物品确实属于不可解体的物品时,才能到公路部门办理超限运输通行证。否则,就属于违法超限运输行为。超载运输,是指汽车装载货物时超过汽车额定载重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车辆超限和超载运输的行为是同时产生的,交通、公安部门均负有相应的管理职责。

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产生由来已久。运输行业是我国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之一。在发展初期,该行业存在较大的收益,大量资金涌入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包括商品、服务在内的物价也在不断地增长,但是我国公路运输价格却增长缓慢,运输企业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运输成本主要由车辆损耗、车辆烧油、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公路养路费以及纳税组成。而实际上,这些费用基本上没有降低的空间,尤其是人工费用、车辆烧油和车辆损耗的费用,随着物价的上涨总体来说其价格一直都处于上涨的状态,所以,要想降低运输成本也是很难做到。导致了一些运输公司为了谋取利益就只能对车辆进行非法改装,由于大型车辆的养路费是按车辆载重吨位来收取的,一些汽车生产厂家为了迎合客户,故意将吨位改小,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过路费,但是这样给公路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威胁,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超速超载很容易对公路路面产生损坏,不利于公路的养护,严重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超速超载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2、超限超载运输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1)造成公路桥梁损毁严重,公路养护费用大幅上升,直接导致财政支出增加。公路在设计修建时都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不同等级的公路由相应的荷载标准。車辆超限重量的增加对路面损害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一辆超载1倍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1次,对公路的损害相当于不超限车辆行驶16次。其直接后果是,使用寿命15年的公路一般用5年久要大修,8年需要重新改造,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交通运输部初步测算,每年超限超载车辆给地方财政造成的养护费用损失高达300亿元。

(2)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超限超载运输状态下,由于汽车各部件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势必使车辆的安全性能迅速下降,特别是制动器制动距离延长乃至失灵,为交通安全带来的了很大的事故隐患。据统计,全国与运货车辆有关的事故中,70%以上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为主因而引发的,其中50%以上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

(3)造成货运市场混乱,价格机制失灵。在超限超载运输的影响下,运输市场出现了混乱。一方面,超限超载使得运输能力过剩,大量运输户竞相压价,造成了货运市场的整体低迷。另一方面,不超限超载运输就不赚钱的现状,使得业内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或多或少地从事了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在货物运输市场,宏观政策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价格传导机制明显失灵,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国家规费和税收的流失。

3、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对策

通过上文中对公路运输中造成超限超载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相应的治理对策:

3.1完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合理配置运输资源

超限超载运输现象给公路带来的损坏非常严重,治理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对运输企业和个体户进行有效地管理。对所有的公路监控数据进行及时分析,找出超限超载现象严重的区域,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出其中的原因,再根据原因进行整改。另外,政府也可以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运输行业进行调控,使公路、铁路等运输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最大优势。对于公路运输压力大的区域,特别是矿区等运输量大的地区,应该考虑完善铁路线的建设,并且要合理地规划地区的铁路线分布。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为运输需求大的地区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减轻公路运输的压力。

3.2建立公平统一的价格机制

由于运输行业竞争激烈,有些运输企业违法操作,以降低运输的价格来吸引客源,许多专业守法的运输企业受到违法运输企业的影响,许多客户都不愿意出更高的价格选择正规的企业,所以正规企业的盈利空间非常小从而选择退出,使得整个运输行业的价格处于混乱的状态。在这种市场条件下需要建立公平统一的价格机制,规范运输行业的价格,采用公开公布运输市场价格的方式增加运输行业的价格透明度。另外,铁路运输也应该发挥其路程远、运输数量大的优势,降低运输费用,为大宗货物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使公路运输主要应用在路程短、数量小、价值高的货物的运输,这方面的企业也更愿意接受公路运输,能为运输企业带来合理的收入,稳定运输行业的市场价格。

3.3制定严格的公路运输市场准入机制

由于公路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公路运输行业不断扩大,市场供应量已经超过了市场需求量,运输服务基本差距不大,导致一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采取降低运输费用、超限超载的手段,甚至有的企业为了留住客户亏本提供服务,使得竞争环境非常恶劣。这些现象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公路运输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强,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公路运输市场准入机制,提高进入运输市场的门槛,排除那些服务质量差、违规操作的企业,为整个运输行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4、结束语

9.经济交通经济论文 篇九

新经济形势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若干经济问题的思考,所谓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就是交通主管部门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保护公路、维护公路秩序而进行的管理工作。

路政管理主要工作是维持公路秩序、维护路权、保护路产以及保护权益等,但是当前的路政管理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分析

若想研究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中的经济问题,首先应该探究的是目前路政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对路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一)路政管理的理念落伍,不重视公路的经济效益。

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够重视公路的管理。

路政管理中的基层工作人员往往缺乏对高速公路整体的设计与规划的眼光,只重视当前的经济利益,在高速路口违规建房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就导致路权不完整以及路产不清晰的状况发生,同时也增加了公路在管理与使用过程中的困难;

其二是某些路政管理人员往往把路政管理的工作与管理公路等同,他们认为只需确保公路的畅通即可,而对高速公路的社会价值重视不够,远远没有达到路政管理的规范、科学、法制的要求。

(二)路政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产权问题突出。

路产是公路局资产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多数的基层公路局公路产权问题都存在着不清晰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路政管理工作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使得某些基层单位为了一些经济利益而出现争路产的状况,最终使得路产产权不明确。

同时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很多基层公路局管辖的公路附近建设了很多的违章建筑,比如商店、酒楼、餐馆、停车场、旅社等,这些建设阻碍了了高速公路的畅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严重侵犯了公路的路权与路产,结果导致路产产权的模糊。

(三)路政管理设备与技术落伍,没达到应有的水平。

高速公里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因而大力推动高速公里的信息化是当前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但是从当前来看,政府对路政管理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不够,技术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究其原因,我国的路政部门多数都是事业单位,采取自收自支的方式维持,投入到管理中的经费较少,因而经费的缺少导致路政管理效率与能力的低下。

二、加强路政管理,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建议与具体措施分析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建议与具体措施。

(一)加大对路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对收费标准与管理进行完善。

路政管理作为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因而政府应该重视路政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对收费标准与管理进行完善。

其一是加强路政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法规的学习,积极鼓励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其二是建立健全路政宣传的体制机制,营造出依法治路的氛围。

比如可以在高速收费站出口、公路沿线等位置设置宣传标语,对路政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损坏路权后需要承担的后果进行大力宣传。

(二)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现代产权制度。

高速公路的经济学属性决定了要健全高速公路的现代产权制度。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其一可以确保产权的公有性,其二是利于与高速公路相关的领域各类资本的重组,进而利于股份制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确保高速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到高速公路行业,建立起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不再是政府的全资建设,而是更多的吸收企业、银行、民间资本以及一些外资等的进入,这样促进了各类资本的相互流动,拓宽了高速公路融资的多元化渠道。

总之,建立起现代产权制度,不但可以有效保证高速公里的路权,同时也是确保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路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高速公路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这就要求路政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

其一是要对高速公路信息化路政管理的制度与方法进行完善;其二是广泛开展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培训工作,对管理人员不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操作能力;其三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依据实际需求,在高速公路上建立路政执法视频远程监控系统,以便工作人员的远程监控;其四建立起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

路政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演练,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加强路政管理的预见性与计划性,确保人身与公有财产的安全。

三、结束语

总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的一部分,对路政管理中经济效益的探索可以满足我国当前体制改革的需求。

然而路政管理工作复杂且漫长,因而需要路政管理人员把提升本地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作为主要任务,不断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与服务质量,进而探索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研究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于是凸显出了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

为了节约财政成本,更好地推动城市交通发展,在交通规划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结合当地的交通经济现状,减少交通经济支出变成了首要研究的问题。

1 交通经济的定义

交通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交通业中的经济问题,在交通业运行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与经济密不可分的。

因此,通过分析交通规划中的成本和利润,可以判定一个交通规划方案的好坏。

交通经济理论目前无论在国内和国际都处在初级阶段,仍是一种冷门理论,但由于切合实际,对交通业以至于城市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和深入研究。

交通经济的主要研究主体是人与物的运送问题。

现在整个交通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没有充分的研究,因此,本文对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进行表面的研究分析。

2 目前我国交通规划中交通经济的现状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越来越重视交通规划,尤其是大中城市。

做好交通规划,有助于城市交通的和谐发展,合理配置交通资源。

但目前我国的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还存在很多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够充分

城市的交通规划需要以建设新型交通道理环境为目标,以形成便捷的网络化为着力点,要综合考虑空间的组合设计和色彩线条,从而使交通规划更具生态化、梅冠华、技能化,但是要达到这些要求,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现金,还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

大多数情况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实际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的问题,虽然国家对交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这种投入往往是一次性的、不是持续性的。

通过研究分析,许多城市和地区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的收费站和过桥费就是直接体现,因此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

由于城市发展的预算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资金都投入到交通规划中去,但是可以持续性的对交通规划部门进行拨款,保证长期的持续的资金来源,保证对城市道路的日常维护与检修,推动道路交通规划的良好发展。

2.2 未合理有效分配区域重点

对交通进行规划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城市中某些区域存在严重的交通问题,某些区域并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在交通规划中的侧重点应该有所区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存在严重交通问题的区域需要优先着重解决。

但是有些城市没有合理分配区域重点,为了省时省力,整个城市的交通都按照同样的方式,不仅仅对资源是一种浪费,还不能体现城市的美观独特。

尤其在一些基本没有问题的区域,甚至可以不进行改变,把现有的财政预算和人力投入到存在严重交通问题的区域中。

但是并不意味着永远不改善没什么问题的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作为保证,需要道理的`连结来带动,在解决好问题严重的区域后,也应重点规划搁置的区域,良好的利用土地资源,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10.浅谈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论文 篇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日趋紧密,道路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陆上交通形式,其水平的高低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促进道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地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运输服务项目的种类及多样化程度不断增加。道路交通运输业也从原先的野蛮式增长向着规范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为道路交通运输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更好地促进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当积极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从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规模和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入手,促进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1.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道路交通运输的触角逐渐延伸到了我国各个城市,从而构建起了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道路交通运输网络仍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如道路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完善等,这些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并通过构建高速交通运输网络以便使得各地之间的道路交通运输更为方便、快捷。随着道路建设的逐步完善,道路交通运输业也应当紧抓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通过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结构和管理水平,确保道路运输的质量及安全性,以确保道路交通运输健康、稳定的发展。

2.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于制定道路运输产业发展政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分析。只有在做好各种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性的予以解决。现阶段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政策相关,其政策的好坏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合理化,是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道路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道路交通运输政策制定的合理化必须要要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现状进行正确的评定。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进行正确的评定可以对现阶段所实行的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政策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分析及解决,并可以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此外,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能够为调节市场运力及运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便于资源优化配置。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加以了解,并应积极加强对于道路交通运输市场规模化管理的能力,通过加强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为市场提供一个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为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还能积极促进道路运输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這一市场中,道路运输单位是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主体,其经营管理的模式对其规模化、集约化以及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道路交通运输单位的经营方式进行动态的分析能够为经营单位的管理方式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进一步促进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此外,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优化改革一直是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与道路交通运输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调整和优化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结构作为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道路交通运输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效益。

3.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举措分析

在加强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用以构建起良好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在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要构建更为完善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并推进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的扩展,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运输组织经济管理的优化,而这一切所实现的基础则是要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管理方面来说,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骨干网络的建设上,应当更加重视对于国道主干线的建设,构建起以主干国道和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纵贯东西、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完成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主干网的建设。在积极推进主干网络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支线网络的改造,通过积极推进干线公路、支线公路的建设速度,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整体服务水平。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引入和应用高新技术。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化的运输技术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引入高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为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以计算机技术为例,将其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中,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将能极大地促进道路交通运输的升级。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为提升其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的水平需要通过使用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以及GPS等的技术做好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的管理强化,通过构建自动购票和异地结算业务,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水平。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充分考虑旅客出行便捷、舒适和安全性的同时合理地对道路交通运输车辆的运行班次进行安排,从而有效地提升相应的运输效率,积极提升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经济效益。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关键是要做好相应的宏观调控,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的方式来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效率。

结语

道路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员和物资之间的交通运输的需求更为迫切。为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做好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通过不断研究和改进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优化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为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闫子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时代金融旬刊, (6X):19-19.

11.宏观经济分析交通运输 篇十一

【关键词】 40万吨级;散货船;运输经济性;成本

2011年11月10日,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建造的第一艘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出海试航;2013年4月15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40万吨级矿砂船“Vale Malaysia”号(2012年建造)途经菲律宾苏比克湾、荷兰鹿特丹、意大利塔兰托后,停靠我国连云港。这标志着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即将投入航运市场,给航运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1 单位运输成本分析

以巴西图巴朗到我国青岛航线为例,海运航程约1.2万n mile,船舶装载率为95%,平均航行速度为14.3 kn,全年船舶营运率为100%,航行率为80%。在回程空载的情况下,燃油成本为重载的1/3,约占变动成本的80%。

经测算,在利率和油价相同的条件下,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的可变成本比目前市场上干散货运输的主力船型――17.5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节省25%(见表1)。

25%的可变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6%。以2009年最高运费47美元/t计算,使用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进行运输,仅航运环节可节约成本约7.5美元/t;以2013年11月份的运费20.75美元/t计算,可节省3.32美元/t。

2 运输成本对产业链的影响

运输成本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不仅钢铁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位成员都无法避免。

我国钢铁企业铁矿石需求量大,但是零散的订单和购买模式,使包运合同签约率低、月进口量难以实现均衡,因此,无法像日、韩厂商一样通过大规模的长期包运合同降低运输成本。运费成本高推高原料成本,促使钢铁企业通过增加存货以避免运费、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对持续性生产带来的冲击。由于在堆存、仓储等设施上的投资,进一步增加了开支,导致成本上升,造成恶性循环。高昂的运输成本成为我国钢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大障碍。

对于铁矿石供应商来说,较长的运输距离,运输成本就较高,铁矿石实际到岸价也随之被推高。航运市场的波动使优质铁矿石的竞争力被进一步削弱,从而影响铁矿石供应商的生产经营。

航运企业在投资、市场、经营、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风险较高。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运力需求与供给始终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船舶等必要生产设施的投资效率也受到极大影响。

通过使用大型船舶,改变业务模式,转变由于运费成本高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可改善整个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关系,满足众多企业共同获益的需要。

3 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对海运 航线的影响

巴西铁矿石通过巴拿马型以上级别的船舶运往我国青岛港的海运航程约1.2万n mile,单程需时约35天;澳大利亚铁矿石运至相同区域,航程约 n mile,单程需时约11天。运输距离上的3倍差距,导致了二者在运价上存在2~3倍的差异;巴西铁矿石到岸价中海运费所占比例为9%~50%,澳洲铁矿石到岸价中海运费所占比例为6%~25%。在运费波动时,巴西铁矿石的运价变得更为敏感,波动幅度是澳洲竞争产品的2~3倍。在运费低时,运价相差5~7美元/t;在运费高时,运价相差50~70美元/t。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运费成本的节省,使南美铁矿石的到岸价格进一步降低,直接提升其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企业在长期合作的谈判中争取更多主动性。

4 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的间接 社会效益

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作为绿色环保的船型,在既定运输量下,硫、氮和碳化合物排放量较30万t及17.5万t散货船相比分别下降9%和34%。节能、高效且绿色环保的船型,更易成为国际航运新的主流船型。

此外,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为我国其他产业提供业务机会。首批40万吨级散货船已交由江苏熔盛船厂承造,为我国带来至少25亿美元的收入,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造船订单。预计我国未来大型船舶需求量在50~100艘,这对于造船、修船、船舶服务等行业及钢铁行业而言,将是潜在的业务机会。

5 大型船舶运作模式的意义

(1)大型船舶运作模式有助于减少压港现象。2008年以来,随着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增加,码头拥堵成为困扰钢铁企业的主要问题,船舶等候期所发生的额外成本,成为企业的负担。以16.5万t散货船为例,日租金为4.8万美元,平均等待天数7天,等待成本为33.6万美元,单位成本上升了2.03美元/t。大型船舶和大型泊位的出现,有助于减轻港口拥堵,减少靠泊等待时间,有助于铁矿石供应链总成本的下降。

(2)大量使用进口铁矿石的钢铁企业将直接从原料成本的下降中获益,从而进一步降低产成品成本。以钢铁与铁矿石1∶1.6的比例关系折算,运费中的成本效益将被进一步扩大,从而减轻钢铁企业负担,提高竞争力;南美铁矿石在硫、磷含量上的优势,将有利于钢铁企业在生产环节中提高效能,降低成本。

(3)从国际航运和钢铁产业发展的方向看,3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将逐步成为未来干散货运输的中坚力量。为维持矿石贸易平衡以及保护已在我国占据的市场份额,澳洲铁矿石供应商将会投入大型码头的建设并开始使用更大型船舶运输。巴西、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间的竞争,有利于我国在长协谈判中争取更主动的地位,合理控制铁矿石价格。

(4)大型船舶运作模式有助于我国打造亚洲铁矿石分销中心。日本、韩国是仅次于我国的亚洲第二、三大铁矿石进口国。目前两国尚无泊位可停靠满载的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而我国大连、青岛和连云港已经基本具备了40万吨级码头泊位。采用“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从巴西直运中国的铁矿石再转运日韩”的业务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内港口的运营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港口的吞吐能力,打造向日、韩分销的铁矿石集散中心。同时,大型船舶和大型码头的发展有助于国家进一步推行以大型钢铁企业为核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布局。

6 结 语

通过上述运输经济性分析,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船舶利用率、发挥规模效应等方面的优势明显。目前,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已拥有35艘40万吨级散货船,一旦这些运力全部投入市场,或将改变当前干散货航运市场的船型结构和运价水平。

上一篇:教师管理制度全部下一篇:市政府工程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