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信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

2024-08-25

求职信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共19篇)

1.求职信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 篇一

一、言辞得当,简洁明了。求职信要言简意赅、言辞贴切。简洁流畅的`求职信不仅可以节约审阅人的时间,还会引起其好感。精炼的求职信表现在开门见山、语气平实、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文章流畅,可激发收信人进一步了解你的好奇心。

二、富有个性,激发兴趣。立意新颖、富有创新、语言独特的求职信往往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引发其注意,激发兴趣。因此,写求职信,如同策划一个广告,不要拘泥于固定模板。

三、精心设计,突出重点。求职信先说什么,再说什么,重点突出什么,都需要精心设计。重点突出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等。一定要事先了解用人单位,适度地描述学业、工作经验、实际能力等,并根据其需求,突出其关注的重点内容。

四、实事求是,恰当表现。一个人的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写求职信要实事求是地描述自己,强调自己的优势、强调对用人单位的价值,既不过分夸大,也不过分谦虚,合理恰当地推销自己。

五、以情动人,以诚取信。写求职信也要有感情色彩,通过有情信息,传递思想,设法引起对方共鸣,感动对方。如求职单位是学校,就要充分表达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理想等等。写求职信还有以诚感人,通过诚恳的态度取信于人,让他人喜爱。

六、争取面试,礼貌大方。写求职信的目的就是建立联系,争取面试机会。在求职信上要提醒用人单位留意你附加的个人简历,并请求对方回复信息,用语礼貌大方,展示大学生自信有素大方的好形象。

七、仔细推敲,不断完善。写求职信一定事先整理好个人材料,突出重点,写好文字材料。求职信写好后,还要仔细推敲、反复修改,根据不同用人单位的需要及时增减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提交合适的求职信。

2.求职信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 篇二

比喻性作文, 往往以一个实物、一种现象或人物语言的一个关键词语为中心生发出一个话题, 引导考生深入探究其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 进而构思写作。这类文题优美而富有诗意, 写作的覆盖面广, 选材十分丰富, 易于引起考生共鸣, 激发其写作热情;但另一方面, 这类文题也具有内涵丰富的特点, 其思维空间更加开阔, 因而在审题、立意、选材上给考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比喻性作文的写作要关注以下三个“点”:

一.寻找相似“点”

比喻性作文, 顾名思义, 必然涉及本体和喻体, 在作文题中出现的是喻体, 要求考生能准确把握喻体所对应的本体。对于比喻性的题目, 要明白其寓意是什么, 然后, 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 寻觅可以表达其寓意的材料。比如以《留下阳光》为题, “阳光”是喻体, 把什么比成了阳光呢?可以理解为“希望”、“信念”、“理想”、“追求”等等, 这就是本体, 也就是“阳光”的比喻义。吃透比喻义, 兼顾本体和喻体是写好比喻性作文的关键, 必须找到喻体和本体之间合乎逻辑的相似点, 这是基本要求, 毋庸置疑。但是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比喻性作文题, 有些同学在审题中搞不清题目隐含的比喻义, 生怕理解错了导致偏题离题, 于是干脆投机取巧, 不揭示题目的比喻义, 故意回避本体这一实质性问题。全文只提喻体 (题目) , 不提本体 (比喻义) , 虽然扣题较紧, 但与命题者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不符合比喻性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比如作文《花开不只在春天》有的同学直接写夏天的荷花, 秋天的菊花, 冬天的梅花, 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代表性的花, 虽然文笔优美, 但只有喻体, 没有本体, 就题写作文, 文章缺乏深度, 也违背了命题者的初衷。再如《角落里的他们》, 有同学就写了几个拉黄包车的车夫, 在一个墙角落里休息聊天, 聊自己的孩子, 聊自己的趣闻乐事, 忽视了“角落”的比喻义。

二.选择最佳“点”

比喻性作文, 在审题时要选择一个最佳“点”, 切入口要小, 自己要有话可写, 要集中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对于比喻性作文题, 好多同学能准确把握喻体所对应的本体, 即题目隐含的比喻义。如《生活的绳索》, 文题中的“绳索”的特点是“捆绑约束”, 也就是生活中的困难和障碍, 有的来自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 有的来自我们自己, 比如我们自己偏信的所谓的传统、经验和习惯。这些困难和障碍捆住了我们前进的手脚。“绳索”的本体就是“名利、贪欲、嫉妒、偏狭、传统、习惯、经验……”但好多同学在写作的过程当中, 往往没想好到底写哪一点, 因此行文时面面俱到, 每个本体都是蜻蜓点水, 相互之间缺乏逻辑, 文章没有固定的中心, 没有明确而深刻的立意, 比较散乱。再如《花开不只在春天》文题中的“花”可以指事业之花、学业之花、科学之花、艺术之花等, 也可以指精神之花、美德之花、幸福之花、爱情之花, “春天”则可以指通常意义上有利于人生之花盛开的生命阶段、成功条件、工作环境、人生处境等。有同学在写作时, 在一篇文章里一会儿说逆境可以出人才, 一会儿又扯到大器晚成, 错过春天, 也可以开放, 一会儿又提到人要有主见, 不要盲目跟风, 不必去羡慕别人, 在自己的季节里, 傲然绽放, 活出自己的风采, 最后还加上一点:正义之花是永远开放的, 不只是在春天才开放。虽然他对题目的喻义的理解把握是比较到位的, 但文章东拉西扯, 没有明确的中心, 其实只要选取其中任意一点, 开掘得深一点、分析得透一点、联想得远一点, 都是可以写成一篇好的文章的。

三.注意结合“点”

3.应试作文写作的三个策略 篇三

“三看”

其一,开头要“吸引人看”。①巧用议论抒情式调动读者思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思想感情的潮水都放纵奔流……。②巧用描写式让读者身临其境,如《在烈日和暴雨下》:“6月15日那一天,太阳还没有出,地上就像下了火……”还有《药》的开头以环境描写为主,为全文定下了阴沉冷清的基调。③铺陈叙述式,如品香茶芳香四溢,如《项链》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最后只得跟教育部一个小书记结了婚”。④巧用设问式,激发读者思考,如《刑场上的婚礼》开头:“朋友,你见过这样的婚礼吗?……它是在刑场上举行……。”又如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开头:“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他到城里去干啥?”

具体使用哪一种开头方式,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其二,中间要“让人容易看”。①多用短段,多分段。文章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所占篇幅大,要多分段,多用短段。如《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描写景物的短文,却用了18个自然段,让小屋和外界的交通等等关系清晰明了,不紧不慢地描述着给人一种“独立”安静的生活境界,多用短段,多分段,有一种“空隙美”让人看得容易,看得舒服!

②多用首括句:首括句有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阅卷教师最喜欢这种层次明了的形式。如《理想的阶梯》、《苏州园林》及《我爱韶山的红杜鹃》都是成功运用首括句的范例。

③用好过渡句:过渡句用得好能够使文章脉络清晰,上下文衔接紧密。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先叙述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情况,然后写道:“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把叙述的重点由东京自然地过渡到了仙台,使上下两层意思连接紧密,脉络也十分清晰。

④多用长短句:长期吃萝卜你也想换一个口味,只用长句不行,一味用短句也不行。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才能使读者产生一种印象美。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的长短句交错使用,产生了一种错位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⑤注意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写潦草字。能给阅卷教师、给读者一种心理愉悦和一个好的印象,你也会占一个大便宜,收获绝不止5分。

其三,未尾要“让人看了之后还想看”。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作者思路的终点,作为文章的一个特殊部分,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收束全文,二是加深读者印象,换言之要升华,留有余味才算好结尾。

①以虚写实式留有思考余地。如杨朔《荔枝蜜》在结尾是这样写的:“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峰。”

②出入意料式。如《警察与赞美诗》的结尾:“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③末尾升华式。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还有多少呢?”还有经常提到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都是使用这种方式。

④写景想象式。如《夜走灵官峡》的结尾,“风更大、雪也更猛……”又如《猎户》的结尾,“天晴了,很好的太阳……”。

⑤回应开头式。如《蒲公英》,末尾是用“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来照应开头;《别了,司徒雷登》结尾用“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来回应开头。

⑥照应标题式。如《故乡的榕树》的结尾:“故乡的榕树呀……”独成段落,既照应了标题,又寓含了不尽的情思。

总之,看文章如看人,有动人的外表,也能取悦他人,应试作文要经得起三看,才能让阅卷老师高兴,做到了这一点,何愁作文得不到高分呢?

“三变”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想想能不能变换一种办法?思路一激活,人的思想就从某一种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了,我们就会运用更好更科学的办法去干好某件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文亦是如此,审好了题目不知怎么下笔的时候,往往这么一变换,下笔回旋的天地就十分广阔,写出来的文章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一、变换一个内容

这种情况是利用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格式,变换一个内容,也即是常说的“旧瓶装新酒”式。

如大家比较熟识的藏克家的《有的人》是纪念鲁迅先生而作,有个作者却把它换上了一个新内容:有的人/以为自己是皇帝,狂吠:/“老子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有的人/捞了大把的黑票子,/忧心地讲:/“……/我是人民公仆,我花一些人民的钱算什么。”/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最终走向监狱,/有的人活着/人民只看见他们的尸体,/有的人死了/人民大笑不已。

这种文章讽刺了当今社会官场上的腐败现象,一针见血,很受读者欢迎。还有借用《周总理,您在哪里》格式反映现实中腐败现象的《张书记,您在哪里》;有借歌颂社会主义新拉萨巨大变化的《逛新城》的格式反映下岗职工眼里的贫富悬殊的《逛新城》。

其二、变换一种表述

西方结构主义学派理论家认为:作品的真正实质就在语言的组合上,常规的语言组合方式,固然能显示出语言的形式美,变动常规的表述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更能加浓语言“感人”“醉人”的效果。

中国人说话灵活多变,同样一句话,变换一种表述就变得鲜活多了,表述一变往往会达到一种或诙谐或幽默或亲近的效果。

有一个人,比较怕老婆,有一次大家在公开场所开他的玩笑,他说:“不是我怕老婆,而是老婆不怕我……”表述角度一换诙谐多了。

同样写“高祖还乡”这件事,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却设想了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从他的视角表述刘邦还乡的盛大场面,巧妙地撕破了封建最高统治者虚伪的面具,当时扬州的曲家们都写过“高祖还乡”这种题材的套曲,只有睢景臣所作的《哨遍》最新奇,成为压倒名家的广为流传的好作品。

又如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和张籍的《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谈的都是有关应试的事,但作者朱庆余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亲切委婉地征询张籍的意见,张籍又把朱庆余比作是一位美丽善歌的采菱姑娘来委婉地答复对方的问询,手法含蓄委婉,成为千古流传的问答诗。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是因为作者始终以一个导游朋友的身份来叙述:“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如果你愿意,我陪你去天山看一看。”读来亲切自然。杨朔的《荔枝蜜》结尾是:“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是作者深入生活,亲眼见到了蜜蜂辛勤劳动,品尝了“香甜里带着股清气”的荔枝蜜,亲自了解了“对人民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优良品质后,感情变化的由衷感叹,但作者始终没有把这个变化直接用言语说出来,而是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样简短的句子,来传达言外之意,来讴歌小蜜蜂的伟大,深受读者好评。

其三、变换一种形式

古人说“文章要言之有体”,所谓体,就是表达文章内容的形式,我们学生的作文一般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种常见形式,但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取胜,必须在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的基础上变换一种形式。

1.写记叙文要变换之为小小说或散文的形式。记叙文在小学和初中就开始训练,如果一个高中生的作文还是停留在初中水平,是不会得到读者的好评的,小小说和散文在形式内容上更见作者的奇功。

2.写议论文要向条文化靠拢。写议论文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刻板模式上,选论据老是停留在雷锋、张海迪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论据上,要向现实生活要鲜活的论据,能抨击时弊,语言精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一个高中生关心社会、驾驭语言的优势。

当然,还可以运用计划、总结、会议纪要、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书信、日记、病人的病历等实用性很强的文体,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内容的外部形式,我们可借助这些特色各异的文章形式来表达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富有创造性。这里略选几篇文章的题目就可窥豹一斑:如《愚人大学招生简章》、《几个官场沦落人的请示》、《母爱实验报告》,2002年就有考生写《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2003年的《用双眼看世界——网络个人主页设计》、《“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赛总决赛》,这种写法格式新颖,构思新奇。

总之,以上所说的“三变”是指考生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必须从内容、语言和形式上仔细斟酌,有的连应该掌握的基本形式、起码的语言运用都不到家,想变换只能是弄巧成拙。写好作文与平时多读多练多思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写作的基本功练扎实,才可以匠心独运。

“三思”

考试中,很多学生最怕作文,一到写作文的时候,总喜欢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不肯下笔,还有人写一点涂改一点,总喜欢做无用功,真是急煞人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学生运思方面存在着问题,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是没有在一堆乱庥中找到“丝头”,以致没有条理性、层次性,这就需要疏通思路。

所谓疏通思路,就是要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依据写作意图和文体的需要,经过充分的思考,形成文章的基本轮廓和脉络。《文心雕龙·附会》说疏通思路就是“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疏通思路就是要分析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古语说“物中有序”,这个“序”指的就是条理和内部规律。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规律。我们写文章,有时之所以面对一大堆材料理不出头绪,无从下笔,问题在于没有找到客观对象的规律。一旦摸清了规律,就会觉得豁然开朗。

其一,多思考一下“是什么”。拿到话题,定好题目就想一想自已定下的题目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如《谈骨气》一文,开门见山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的老师》一文,开头就是“最使我难忘的是小学时候的蔡芸芝老师”。《松鼠》一文,开头是“松鼠是一种驯良、乖巧、漂亮的小动物”。多问“是什么”可用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它常用的格式是“什么是什么”,放在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能迅速亮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清楚明白。

其二,多思考一下“为什么”。

如《谈骨气》亮出观点后,就要间接问到“为什么”,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呢?作者分别选取古代穷人怎么做,朱自清、闻一多怎么做,用三个事例证明上述观点,很有说服力。《我的老师》的作者魏巍在“是什么”之后也间接问到“为什么蔡老师最令我难忘呢?”之后有七件事体现了老师爱我。《松鼠》一文亦是从这个角度作文的。多问为什么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深入。能赢得读者的好感。

其三,多思考“怎么样”。

《谈骨气》在末尾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来回答。《松鼠》的末尾也有“我们要爱护松鼠这种小动物”这一句回答“怎么样”这个问题。

像以上这样利用三思作文的范例很多,如《苏州园林》、《药》、《故乡的榕树》等,只不过用“三思”时有时略有偏重,或偏重“是什么”,或偏重“为什么”,或偏重“怎么样”,这就要依文体等来确定。有时要问得明显有时要问得委婉,这也要就文体而论。这“三思”运用得好,能提高作文的质量,能使文章结构紧严,语言衔接紧凑,内容深入,更能提高写作文的速度。特级教帅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法,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倍受师生欢迎。

结束语

作文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中学语文教学谱写改革的新篇章的今天,我们要不断进行作文改革尝试。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力求结合教学实际,探究作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寻找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作文训练摸式,是势在必行的。本人长期从事高考作文的探讨,得出了一点体会。曾撰文《写好作文要注意“三”》、《应试作文要经得起“三看”》先后发表于《新作文》、《学语文报》、《科教周刊》等报刊,得到推广,为了在作文备考中找到一点捷径,本人在原有基础上整理成此文,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启迪,对正在挑灯夜战的莘莘学生有所帮助,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4.求职信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 篇四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现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5.求职信写作注意什么错误 篇五

2、一位顾问师告诉我们说他曾收到过这样一封信,开头为:“亲爱的谁”(“Dearwhomever”),他还说这样的信,他是绝对不会回的。

3、在信中夹寄照片。请您不要做这种事,除非您是个模特或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明星。

4、在原来的求职信上做一番涂改后就寄出。

5、没有签名。即使你在联系方式中已写明姓名,您仍应在信的最后留有您的亲笔签名。

6、写错别字。

7、有语法错误。

8、手写的信。请不要选择手写书信,特别是针对公文信函而言,除非它是一封字数不超过30字的信

9、寄明信片。明信片不是求职信,怎可以之充之。

10、信中出现太多的“我”字。正确的应该是出现“您”字多于“我”字。

11、传真件。人事经理一般不太希望看到传真件。

12、忘记留下电话号码。有一封求职信这样写道:“请用电话与我联系。”可收信者从头到尾将此信念了多遍,也没有找到电话号码。

13、花里胡哨的电子求职信。除了极少数的地方外,大多数公务信的收信人都比较保守。如果你想体现出你是个有创造性的人,那就请把功夫花在遣词造句上。

14、留下一个邮政信箱号。这让人看起来像是在找一个地下工作似的。

6.求职面试老手的三个忠告 篇六

记住你投的是简历不是宣传单

很多刚毕业的学子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一边在海投简历,很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英雄气概一边又在抱怨浪费金钱。你要知道工作是像婚姻一样要有责任感的,满目的婚姻相信是不会幸福的,工作也是同理,所以你想让你的简历有所价值就该有选择的投递。

记住你是面试的不是参加活动

面试时的着装仪表固然很重要,但是空有一身华丽的外表装扮,内在是需无的话,这个面试面临的是夭折的可能了,

充实的内在是一个求职者必备也是必须要有的,衣着方面只要做到得体即可。

记住你去面试的目的

为什么要辛辛苦苦的找工作?很大的因素就是为了生存。有了生存的基础我们才会想着谋发展,这就是人的需求理念,在一个阶段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谋发展。在这过程切记我们都是平等的,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去谋不要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显的卑微。

7.高校动漫教育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篇七

业保障、理论先进、技术实用、可操作性强。这是一种培养一线操

作人员的很好方式, 然而与高校的动漫教育相比较, 在文化底蕴上则略显不足。

高校的动漫教育由于没有自身的生产车间, 也不直接从事动漫产品的开发与创作, 在操作技能上会略显不足, 然而动漫是一个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产业, 高校可以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 合理开设专业来从事动漫教育, 具体说来分为以下几种:

美术类的高校可发挥自身的优势, 开设和美术相关的专业, 注重对原画、角色、造型、道具、场景、色彩、动画、衍生产品的设计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影视类的高校可发挥自身的优势, 开设和影视表演相关的专业, 注重对导演、编剧、电影语言、运动规律、音乐、表演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其他高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 开设一些技术性的专业, 注重对电脑软件应用 (二维、三维、图像处理、后期合成) 、营销管理、衍生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总之,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合理设置专业, 这样既可以避免无序竞争, 又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培养出专业程度很高的人才。

二、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塑造形象品牌

当前的高校在动漫教育方面还只是定位在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上, 而不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去开发、设计一些如米奇老鼠、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典型的形象上。事实上, 高校与企业相比的优势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上,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和自身的人文素养、文化内涵、知识积淀, 发掘文化典籍、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历史人物、风土人情中的典型, 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设计并塑造典型形象。一旦有了自己的形象, 高校就可以与企业合作, 进行产品的开发, 或者吸引风险投资, 建立校办工厂,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 有力地推进高校动漫的快速发展。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打破传统

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有新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训两个方面, 为了提高动漫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这两个方面都要打破常规, 有所改变。

首先, 在新教师的引进上要打破传统的直接引进本科、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毕业生的“学历本位思想”, 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 高学历并非代表高能力, 有时甚至相反, 高学历的毕业生往往接受的是纯粹的学校教育, 理论有余, 技术不足, 无法掌握动漫创作的最新技术。为此,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间的人才交流, 积极引进操作能力强, 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人员, 用人唯才、唯才是举,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其次, 在职教师的培训上同样要打破“提高学历层次”的传统思想。我国的在职培训很多是强调理论知识和水平的提高, 经过考试获得更高学历的文凭。当然, 提高学历层次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 但在动漫教师的培训上更应注意实际操作能力和前沿理论的提高。为此, 在职教师培训时可以采取“车间学习”的方式, 到企业的车间中从事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接受新的知识信息, 掌握最前沿的技术,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创作设计理念, 使自己在思想、知识和技术上与时代同步。

8.“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三个特点 篇八

一、阅读的自然属性上,要速战速决

在阅读的自然属性上费时太多,是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白话文意思的理解自然而然,读下的文字,犹如吃下的食物,十有八九,不用吃“健胃消食片”,就能自然消化。吃下东西,十有八九消化不了,不是吃错东西,就是胃不好。凡要导演跑来解说才看得懂的电影,不是坏电影,就是不该在这个年龄来看的电影;凡要老师苦口婆心讲解才看得懂的文章,不是坏文章,就是不该在这个年龄来读的文章。对文章意思理解的阅读,边上很少要站个人,絮絮叨叨,哪怕那人是专家。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预习读通课文,朱老师也正是这样做的。朱老师的课,在阅读的自然属性上处理得很清爽、很干净,学生概括课文的两个故事,不去纠缠哪里看出了“着迷”、哪里看出了“迷恋”。生活中的阅读,读完全文,回头想一下讲的意思,如此而已。“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不要意思的理解,而是可以简单些再简单些,简洁些再简洁些。基于意思理解的阅读一点也不复杂,只要交给学生几个方法就行了:(1)概括的方法;(2)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3)联系生活理解的方法;(4)用关键句、关键词理解的方法;(5)读懂言外之意的方法。五大方法,三、四年级一定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五、六年级已不是新授,而是巩固性使用。朱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这一点。

二、阅读的道德属性上,要点到为止

语文的沉重,在于它的道德属性(或政治属性)上。一谈语文,似乎天下兴亡、个人毁誉,它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事都不能“过”,一“过”,即会适得其反。很多教师对课文道德属性的解读、发挥与教学,超越了文章本身所能承受的,也超越了语文教师自身所能承受的,那些“深度解读”不是以人格实践为基础的,教师传授的是拔高了的“思想”“人格”“高度”。这些迟早会露馅,露馅了迟早要遭报复。《少年王冕》,激情“说孝”,生活中教师也没做到,学生一旦得知真相,筑起来的道德大厦,瞬间坍塌。“人文性”的“人文”两字,说到底,重在教师这个“人”,而不是教师手里拿着的那个“文”。人,比文更重要。教师自身的道德力量、人格力量,远胜于课文里的道德力量、人格力量。一群有道德力的教师,自会熏陶出一群有道德力的学生。教师缺乏了道德力,讲台上冠冕堂皇、慷慨激昂,没用。道德和人格上的影响,一切由“人”组成的团体所产生的影响,比书的力量要强大。办公室文化、教研组文化、教师社团文化对教师的教育态度的影响,比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要强大,不然只要发苏氏的书,教师就都热爱教育事业了。

要说《装满昆虫的衣袋》的道德意义也不少:学习要专心致志,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哪怕父母反对,伟大出自痴迷……要抠词扣句,要微言大义,要补充材料,能花去你很多的课堂时间。阅读的道德属性,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人,对意义的理解跟心理年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没到那份上,说了也白搭。朱老师出示“着迷”“迷恋”“痴迷”,学生有了关键词的帮扶,一下子把握住了主旨。课的结尾,朱老师点了一句:“读了这本书,你就真正知道什么叫‘痴迷。做事情,光有一时的兴趣不行,要坚持下去,要有法布尔那样的痴迷。”阅读的道德属性,点一下就可以了。多了,会成为思品课;深了,会成为哲学课。

三、阅读的专业属性上,要切中要害

意思的理解不难,意义的理解,教师在合适的地方“点”一下即可。多出的时间花哪里?阅读的专业属性上。阅读数学书、阅读历史书、阅读生物书、阅读思品书,跟语文课上的阅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不是意思,也不是意义,而是表达。童话小说的《白雪公主》和电影的《白雪公主》,有什么区别?小说《红楼梦》和电视剧《红楼梦》,有什么区别?内容上,只要忠于原著,没什么区别。区别在表现手法,电影、电视剧的表现手法和小说的表现手法,完全不一样。

以往的“读写结合”,考虑的是课文本身的写作特色,或文体性的写作知识,比较大,有点空。“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它对“表达”上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作文的需要,切中学生作文需要的“要害”,而不一定是课文本身最精妙的地方。《装满昆虫的衣袋》,朱老师选择了“配角的说话要不要写,什么时候要写配角的话”作为教学内容,这是从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的——五年级的学生写事情,很少考虑配角的话该不该写。朱老师在这里发力,好。朱老师也注意了题目。说实话,教材里的好题目不多,《郑成功》《莫高窟》,写什么题目就是什么的,往往误导了学生。这篇课文的题目,真的不错。

读懂“写什么”,是理解“怎么写”的基础。不少时候,理解了“怎么写”,反过来也会帮助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障碍之一,就是遇到了陌生的表达形式。当学生明白了配角的说话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主角,对这种表达形式的领悟会促进对内容的理解。由此你便会明白,“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走向机械的作文技巧。走向机械的作文技巧的阅读课,也不是真正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这就像指向意义的阅读课,从来不会认为思品课是它的另一表现形式。

附带一说,朱老师的课,另几处也引起了我的关注:一是领悟“说话句”的表达奥秘,朱老师嵌入了朗读训练。二是引入课外阅读,朱老师寻找的片段,与本课的教学要点——说话句,息息相关,从而引导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外书,不只是看内容,也看表达。三是意思理解、意义理解、表达理解,在朱老师的课上,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融合的。第一环节的概括故事,理解意思与课文总体布局、结构结合在一起;第四环节的课外阅读,意思、意义、表达都有了。这样上,这样走,“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才会越来越好。

9.写求职简历不能忽略的三个细节 篇九

1、使用正确的格式。

要对齐要点、日期和标题。你如果不调整好把行间距,招聘人员就会怀疑你的能力,即便这些能力跟你的工作毫无关系。请你学会把日期的缩进量调成一致的,对已很多写过求职简历的人来说,右对齐制表位至今仍是个如大海一样深的谜团,

2、动词的选择很重要。

“协助”,“钻研”,“促成”等等不会给老板留下什么印象,相反写下你都做了什么:“写过”“设计过”或“管理过”,越具体越好。

3、申请不同岗位请写一份新的简历。

如果你真的想要一份工作,如果你不重新写一份符合他岗位要求的3页长的简历,你未来老板是不会对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着重强调3至7个你做出的成绩,使他觉得你是符合其岗位要求的人选。

10.英语作文写作的三个步骤 篇十

汉浯提示:请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说明写作过程三步骤:构思、写作和修改。

[写作导航]第一段应采用分类法,列出写作的三阶段:构思、写作和修改;第二段可分别叙述:在构思时,应想清如何入手,选什么材料,如何编排;在写作时应按构思进行;在修改时,可考虑在何处及如何进行修改;最后指出实际写作时,这三个阶段不一定截然分开,尤其是在写短文章时可能同时进行。

[范文]

The whole writing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prewriting, writing, and rewriting. In the prewriting stage, we try to get dear in our mind what our specific approach to the subject should be, what kind of materials we need, how these materials should be organized and presented to the particular reader we have these in mind. In short, we plan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content of our projected paper. In the writing stage, execute the plan by writing the first draft. In rewriting, we examine what we have done and consider where and how the first draft can be improved.

11.初中作文应注意的三个环节 篇十一

一、精彩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同样,精彩的开头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作文要做到先声夺人,即“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明谢榛《四溟诗话》),“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清李渔《闲情偶记》)。作文开头的写法概括起来说有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一类是“形象生动”的写法。

“开门见山”的写法很多,教材中有下面这些典型例子:

1.“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2.“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旨。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马南邨的《不求甚解》、培根的《谈读书》。

3.“言归正传”,立即开讲故事。如鲁迅的《故乡》、余秋雨的《信客》、李森祥的《台阶》、《左传》中的《曹刿论战》。

4.“问题领先”,引人思考。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5.“娓娓谈心”,呼告开头,亲切可信。如鲁迅的《社戏》、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

“形象生动”开头的写法,多用于记叙文。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讲述故事,以展开情节。这样的例子很常见,不再列举。议论文和说明文也有“形象生动”开头法的,如冰心的《谈生命》、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看云识天气》等。

二、巧妙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文的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尾要能够做到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林纾在《春觉斋论文·用笔八则》里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一个巧妙的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文章结尾的写法很多。如我们教材中有下面这些典型例子:

l.对全文进行总结,深化文章主旨。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2.向读者发出号召,鼓舞读者斗志。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表明作者观点,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德的《最后一课》。

4.水到渠成,自然结束,事终言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

5.巧妙收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如鲁迅的《故乡》、鲁迅的《藤野先生》、杨绛的《老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三、恰当的过渡和照应能够使文章天衣无缝

明代评论家李渔形象地把写文章比做缝衣服,指出“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紧密”。议论文中,论述的问题转换时要过渡;记叙文中,记叙的时间、地点或事情转换时要过渡;说明文中,说明的方面转换时要过渡。其次,文章的表现方法发生变动时要过渡。由议论、抒情到叙述、描写时要过渡;记叙中倒叙、插叙与顺叙的转接处要过渡;议论中,由总到分到总时要过渡。关于过渡不再举例。

“照应就是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要有交代和暗示。”以下几种情况都需要照应:

1.开头和题目照应,即开篇点题。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冰心的《谈生命》等。开篇点题,至关重要,否则,就容易造成通篇离题,而离题的作文考场上就是零分。

2.首尾照应,即结尾扣题。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只有首尾呼应,才能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完整。

3.情节照应,要前后吻合。如《左传》中的《曹刿论战》、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左传》中《崤之战》也是如此,文章开头写蹇叔预测秦军必败于崤,后边原轸果然在崤大败秦军,做到天衣无缝。

4.细节照应,要符合逻辑。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等。莫泊桑的《项链》是细节照应的典范,丢项链、得知假项链前面都有伏笔,都是偶然中的必然。细节照应也可以称为伏笔照应。

5.因果照应。因果照应是写作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照应。如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罗贯中的《失街亭》等。因果照应一般用于议论文、复杂的记叙文和抒情散文,但在文字上看不出标志。

作文的写法各种各样,中考作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在写作中,如果真正掌握了以上三个环节的规律,那么,不管什么作文,都能收到比较良好的效果,从而写出一篇比较优秀的作文来。

12.求职信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 篇十二

一、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教师只有厘清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才能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教学大纲规定了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及教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什么, 以及怎么教。而对于课程标准来说, 一是限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特别是对知识和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 它的范围涉及三个维度, 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主要规定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都要达到的要求 (针对全体学生、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 是教学的最低要求 (质量的底线) ,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方向;三是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 (一标多本) , 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 (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 , 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达成学习结果的多种学习方法,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课程标准只限定了学生必须要达到的学习结果, 保证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权, 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又为教师行使教学自主权提供了指导依据;四是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重要标志, 它是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与指导, 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正统性。

二、转变教学理念, 形成自己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理念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一是关注全体学生, 教学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三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五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成就学生。

三、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施工图”, 如何才能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呢?

首先要通过解析课程标准建立课堂教学目标 (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要注意:一是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二是学习目标是具体的学习结果, 要清晰、具体, 让学生明确学习结束后自己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三是学习目标是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 一定程度的努力, 在未来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四是三维目标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五是在编写学习目标时要用好行为动词, 使之表述准确、明了。

其次是要设计好学习评价 (你怎么知道把学生带到哪里了) 。通过学习评价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方式可以是书面的, 也可以是操作层面的;既可以是课堂内的评价, 也可以是课堂外的评价;评价要体现层次感。

最后是要依据学习目标, 安排好教学活动、合理组织教学 (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 。一是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 设计教学活动;三是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四是要切合学校、教师的实际;五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13.提高干部写作水平的三个阶段 篇十三

一、起步阶段:“机械”模仿,学会“照葫芦画瓢”

人类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提高岗位文书写作水平也是如此,模仿是不可逾越的基本阶段。一位知名教授在介绍他写文章的秘诀时说:“参考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抄袭,参考三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模仿,参考十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创造。”其实,初学写作的过程就是“机械”模仿,“照葫芦画瓢”的过程。

部队岗位文书与其他写作相比较,更适合模仿。它不像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有法”而“无法”,“有体”而“无体”,但是表现出明显的模式特征:规定的格式、约定俗成的模式、语体的模式化,这些特点对于岗位文书入门者来说,是比较容易模仿的。这就需要初学者在起步阶段紧紧抓住五个基本环节:首先是熟悉概念,了解其基本知识及特点。其次是掌握该文体的基本模式,学会套用。接着要抓住写作要领,达到写什么像什么。第四步是在例文的引导下,进一步熟悉模式、把握要领,最后再通过分析点评,找出例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学习借鉴。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照葫芦画瓢”式的“机械”模仿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是巧用“填充法”。许多机关常用军用文书,其格式和要素是固定的,只要填写所要表达的可变内容就行,如干部的任免命令、会议通知等。在发会议通知时,只要在何名称、何议题,在何时、何地召开,何人参加、应做何准备,何机关、何时发出通知等位置上填上相应的内容,通知就制作完毕了。

二是熟悉“听录法”。它是由党委、支部或有关人员讨论,由执笔者记录整理成文,是军队文书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要求作者具备很强的快速吸收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快速准确的书写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本单位实际工作的深入了解,并且要充分理解党委(支部)的基本工作思路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以恰到好处地抓住要点,恰如其分地反映党委、支部的基本意图及主要决心。

三是明了“搬用法”。把以往材料中的有关内容搬过来使用,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提法相对稳定,在一个时期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五句话”建军总要求、《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官法》等方面的内容,写作需要时完全可以搬用,不必苦费心思另写。

四是善用“临摹法”。“机械”模仿的重要环节就是通过学范文找窍门。在写作基层常用文书时,可以把上级、同级的同类文书找出来,从主题、结构、材料、风格、思路中去仿效,仔细看一看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怎样选材,如何叙述。因为这类文书的指导思想、体裁结构和表达方法等都差不多,只要对现有的材料按照新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情况,突出自己的特点、重点和必须攻克的主要弱点,重新调整组合使用即可,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材料的运动,运动的材料”。善于模仿第一流的范文进行写作练习,找出窍门,既能节约上路时间,又能从中悟出写作真谛。但要真正学会模仿,脑子里必须记住一些东西,还要动手积累丰富的材料,否则模仿则无从下手。

二、发展阶段:创造性模仿,学会“照猫画虎”

如果说,“照葫芦画瓢”是初级模仿,那么“照猫画虎”就是高级模仿。如果一味“照葫芦画瓢”,离开“葫芦”连“瓢”都画不出来,是没有领悟到写作的真谛。小平同志说过:“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写文章也不是很困难,主要是要意思好。”这里所说的“意思好”,是告诉我们写作的本身是在介绍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真知灼见,将自己的思想反映出来,传播出去,而思想是“画”不出来的。

军事文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的首要任务是用革命理论来武装人们的头脑,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增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因而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我们在起步阶段,已经熟悉了内在格式后,就要尽快进入发展阶段,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创新,诸如结构、语言等,这种创新,出力不大,但收效明显。还要学会创造性模仿,可以在出观点、选材料、定结构、用语言上下功夫,学会对现有的材料按照新的要求,重新变造、调整、组合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提炼和升华自己的思想上狠下功夫。

如何提高思想水平,写好部队岗位文书呢?

(一)边学理论边画“瓢”,在多念勤写中提高思想水平。要提高思想水平,首先就要学好理论。重要的是坚持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去学习写作理论,研究写作理论。一是静态交流。多看多读别人的文章,学经验找得失,从中学习借鉴写作技能,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二是动态交流。坚持在写作实践中勤拜师、勤请教,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既要善于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更要善于在成功面前虚心求教,欢迎别人对自己的作品“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样可以及时解开疑团,加快写作的实践进程。

重视写作理论的学习,更要善于投入到写作实践中去。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同写作实践融为一体,边学边写,尽快掌握基层军队文书的写作技能。还要善于把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提高写作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一字一句练起,在讲中写,促进讲的精确化;在写中讲,推动写的通俗化;讲写结合,促进思维的全面优化。

(二)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在高屋建瓴的思维中争取写作主动权。从写作过程来看,人类写作分为自主类和受命类两类,部队岗位文书就是受命类写作,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必须按组织的要求来写作。这就需要深刻领会领导意图,站得高、看得远,与首长同思维。

在受领写作任务时,一定要认真地听,详细地记,积极地思考,真正理解写作的动因和目的,及时地提出问题,如行文对象、行文主旨及原因、行文时间及地点、行文格调及文种等主要问题都要问得清清楚楚。时常当时清楚了,写时又有些模糊,这时还需重复发问。有时首长的写作意图还不是十分清晰,需要经历一个从萌发、成熟到完善的过程,要协助领导形成意图。这时我们要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阐发,使领导意图系统化、具体化、完善化,执笔者需要列出清晰的写作提纲,所写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材料,再请领导定夺,确保写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功夫在平时。部属平时要做有心人、细心人,留心首长的言行,写作时就容易与首长同思维。首长的意图大多体现在经常性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的—些讲话或批示中,我们在平时要敢于和善于同首长交流思想,用心捕捉首长在日常言谈中顺口冒出来的思想“火花”。尤其是在任务转换、重大决策出台、重大任务来临、重点工作转移等时机,都要早着手、早介入、早知情,及时主动地请示或询问首长,看一看领导有一些什么新的想法和打算。首长的意图大多是在他们的总体思路下确定的,因此,必须把领导一时一处的想法和说法,放到他们的总体思路中去考察和研究,联系起来分析、连贯起来思考,才能真正弄清领导意图的真正价值和实施时机。写作时就会高屋建瓴,避免返工,赢得主动。

三、超越阶段:丢弃模仿,做到“无虎画虎”,推陈出新

发展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人是要穷其一生的精力,努力而为之。但我们力求更上一层楼,就要跨入超越阶段,丢弃模仿,做到“无虎画虎”,积极推陈出新。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这是—种较高的写作境界。别人看不到的,你可以看到;别人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你能率先说出来。这种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和驾驭能力,就是悟性,进入了这一境界,写作就会收到心想事成的效果,就会写什么创造什么,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一)要推陈出新,就要养成不断总结的习惯。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是突破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的过程。因此,对自己的写作实践,要步步总结。一是从自己的成功之处总结。积极探寻自身的成功奥秘,积累宝贵的经验,指导今后写作向深层次展开。二是从自身的失败之处总结。失败是成功之母,聪明的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关键是自己要善于吸取失败教训,从而少走弯路。三是从别人的成败中总结。总结自己成败是主要方面,但仅局限于总结个人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总结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教训,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便灵活自如地驾驭军队各种文书的写作。通过步步总结“悟”出真知,不断深化对基层常用文书写作的规律性认识,从而逐步推陈出新。

(二)要推陈出新,就应在增强工作能力中提高写作水平。丢弃模仿的重要方面是从增强工作能力中提高写作能力。部队岗位文书写作能力的提高,光*写是很难解决本质问题的,必须干中有写、写中有干,因为部队岗位文书与具体工作紧密相连。具体工作的中心在于做,做好具体工作是写好文书的前提,写好文书又是做好具体工作的反映。

一些工作能力强,平时善于研究问题的干部,一开始不会写,但却很快学会写,写的一般化的同志很快能写出高质量的文书来。相反,脱离工作实际,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想了很多点子,但写作水平还是提高不了。这是因为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后,能立即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剖,这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部队岗位文书离不开的“三步曲”。所以我们要干中写,写中干,学会在干中把握大局、抓住问题、拿出对策,在写中深化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将军队实践成果转化为写作内容,使做工作与写文章融为一体,实现工作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从而得心应手地写出富有新意的基层岗位文书。

(三)要推陈出新,就要培养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岗位文书写作可以说是一种制作式写作,入门并不难,难就难在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如何立足部队岗位文书实践,推陈出新,写出一流的岗位文书呢?

1.突破思维定势,使创新成为一种写作习惯。部队岗位文书中的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简单思维、惯性思维和经验思维。简单思维只一味地遵守条条框框,惯性思维是在写作中按照从己、从众和传统习惯方式进行,经验思维是只凭直接经验来决定写作活动。这些都很难形成鲜明特色和个性,它与军用文书特色和写作要求相差甚远。我们要突破思维定势,不仅要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重要的是把创新当作一种写作习惯,自加压力,要有“文章不新誓不休”的进取精神,大胆破除思维定势,多向求解。

2.寻求深刻感受,把创新与自己的真情实感联系起来。岗位文书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在军队一线“干”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军队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刻的理性思考。写作时,寻求这种独特的感受,进行阐发。正是由于这种深刻的感受才会“悟”出独特的“见解”,引发创新。

3.重在解决问题,使创新成为攻克部队实践中难题的重要手段。岗位文书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与军队实践紧密相连,旨在解决军队实践中的问题。写作时一定要以正在做的具体工作为中心,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要把创新的落脚点定在解决问题上。研究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长期困扰部队建设的老大难问题,优良传统如何赋予新内涵继续发扬光大的问题等,使创新的过程变成解决军队实践中疑难问题的过程。

14.求职信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 篇十四

孕3月主打营养素:镁、维生素A

・ 作用:促进胎宝宝生长发育,

・ 镁不仅对胎儿肌肉的健康至关重要,而且也有助于骨骼的正常发育。近期研究表明,怀孕头三个月摄取的镁的数量关系到新生儿身高、体重和头围大小。在色拉油、绿叶蔬菜、坚果、大豆、南瓜、甜瓜、葵花籽和全麦食品中都很容易找到镁,

资料

另外,镁对准妈妈的子宫肌肉恢复也很有好处。

・ 胎儿发育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维生素A,它尤其能保证胎儿皮肤、胃肠道和肺部的.健康。怀孕的头三个月,胎儿自己还不能储存维生素A,因此孕妈妈一定要供应充足。甘薯、南瓜、菠菜、芒果都含有大量的维他命A。

营养补充

・ 孕三月初期胎儿体积尚小,所需的营养重质不重量。11周以后,由于胎儿迅速成长和发育,营养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多,尤其蛋白质、糖和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供给,如肉、鱼、豆、蛋、奶等食物。

15.求职信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 篇十五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是——

追求适度规模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的成本常常受到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的影响 (规模经济是指适度规模所带来的经济性) 。通常, 扩大规模可使生产经营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效率的基础上进行, 使分摊固定成本的产量变得更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变得更低, 而成本降低可使企业的盈利提高。这种扩大规模给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益的特性, 称为规模效应或规模经济。但是, 只有适度规模才能形成这样的效应, 否则就可能产生规模不经济。如在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 因为规模的扩大而迫使原材料价格上涨, 会产生采购中的不经济。因此从规模经济角度看, 存在一个适度规模。

从范围经济角度分析, 多元化经营是建立在对企业剩余资源利用的基础上的, 若多元化经营超过合理的“度”, 会带来范围不经济, 甚至导致企业陷入资源危机。

从交易费用角度分析, 多元化经营虽然是为了减少企业外部交易次数和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外部交易费用, 但是它同时也增加了内部管理费用。因此, 多元化经营的合理规模应是企业外部交易费用与内部管理费用之和最低的结合点。

从财务协同的角度分析, 多元化可分散经营风险, 并且业务的关联性与风险的降低程度呈负相关, 即业务的关联性越强, 风险降低程度越低。然而, 业务分散仅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当经营的业务达到一定程度后, 非系统性风险不再降低。多元化经营的业务之间在财务上的支撑也不是绝对的, 规模过大往往导致资金分散, 各项业务在资金上反而会相互牵制。

从综合的角度分析, 由于范围经济效益、交易费用经济化、财务协同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因此就有一个适度选择的问题。

选择相关行业

追求协同效应是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出发点, 包括管理、营销、生产和技术等协同效应。由于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因此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 应以相关多元化为主要策略选择。

相关多元化的协同效应是:

1.经营协同效应。当多元化经营的各项业务存在关联性时, 企业可通过充分利用厂房、机器设备、安装维修设施、研究开发实验室等物质资产或资源, 达到共享有形资产的目的。企业的品牌、商誉、购销渠道、客户关系、研发成果等都是重要的无形资产, 对这些无形资产的共享可产生重要的“范围经济”。知识和技能通常可在处于相关领域的业务单位之间进行转移和扩散, 从而使业务单位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或其他领域获得新的或更好的运作手段。

2.财务协同效应。多元化经营不仅是在新领域开展生产经营或提供新的服务, 而且也包括诸如企业并购等资本经营行为。企业通过并购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 可直接获得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从而降低资金成本。由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对应着不同的税率, 并且股息和利息的收入、营业收益和资本收益的税率都存在很大差别, 所以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某些会计处理惯例来合理避税, 以获取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3.管理协同效应。首先, 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可通过减少管理层次使信息传递更迅速, 减少管理人员使管理费用大幅度降低;其次, 由于突破了企业组织与外部相关要素之间的边界, 实现了不同企业之间的要素组合, 因此可使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共享, 使企业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如海尔公司在多元化经营中进入的是家电、电子行业, 生产的是与企业原有主导产品相关的产品。它从生产电冰箱开始发展, 逐步过渡到生产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产品。多元化产品不仅在技术、工艺上相似, 市场较接近, 而且管理、营销、服务网络可共享, 品牌、文化可转移。海尔因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源和优势, 多元化经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迅速扩大, 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之一。因此, 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应优先选择相关行业, 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提高经营的绩效。

构建核心竞争力

成功的多元化经营通常是建立在专业化经营基础上的, 即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应建立在主导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这样, 主导产品的优势可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提供资金、管理、市场、技术方面的支持, 有利于发挥战略协同的作用和摊薄成本。

核心竞争力具有局部优势性、显著增值性、延展性、独特性和时间性等特征, 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 持续发展。它具体到企业的物质载体——产品上, 则表现为产品规模、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市场潜力、衍生能力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容性。因此, 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多元化经营策略, 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 而且积极运用核心竞争力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甚至是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实现战略重心转移、寻求不断发展、实施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手段。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之所以要选择进入与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 原因还在于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核心资源和能力, 包括人才、技术、营销网络等, 更好地发挥企业原有的优势和资源, 同时也有利于分摊风险。

国内外许多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核心竞争力的运用。海尔公司是一个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典范。海尔从1984~1991年只做冰箱这一种产品, 逐渐形成了在家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从1992年起, 海尔开始多元化发展阶段, 如今产品已有58个系列、9200多种, 冰箱、冷柜、洗衣机、空调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日本的本田公司以发动机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并将这种能力推广到动力机车、摩托车、轿车、割草机等产品;而理光公司则以卓越的光电技术为核心能力, 扩展到传真机、复印机、照相机等产品。

许多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之所以失败, 就是因为未处理好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未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本行业之外开展多元化经营, 或在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丧失了或未构建核心竞争力。如韩国大宇公司拥有189个分公司, 企业的产业结构跨越了20多个行业。它在经营上采取高债务的策略, 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力基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企业陷入了困境, 最终解体。我国的“爱多”也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它从生产VCD起家, 还未建立起核心竞争力, 就将经营范围扩大到电话、手机等, 最终陷入困境。

16.三个讲究,提高基础写作成绩 篇十六

一、单词记忆有讲究

众所周知,记好单词是做好阅读和写作题的基础。但是,从基础写作的评卷中,笔者发现,部分同学记单词的方法并不科学。 主要有以下问题:

1. 只看不读或发音不准。

在2014年广东高考英语基础写作中错得较多的有将meaning 写成meating或meeting,intend写成attend等。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平时记单词就只是看看单词,而没有利用英语单词拼写与读音规则相符的特点,音形结合进行记忆。又如born 一词写成burn或burned这样的错误,说明在读单词的时候没有注意元音的发音区别。

2. 孤立记单词,忽略在语境中记。

除了单词拼写错误之外,较多的词汇错误出现在措辞错误和词性误用。

(1)措辞错误。例如British(英国人),有许多同学写成England, Britain;include(包括) 写成conclude, range from或者involving; understand(理解)写成realize等。

(2)词性误用。cultures 写成cultural;meaning 写成mean; 以及success, successful 和succeed 几个不同词性的词的混用。

这样的错误看上去都是小问题,但是可以说明同学们平时学习中光看单词而不动手动口,于是一写便错;在记单词时孤立记忆,死记硬背,没有把单词放到句子或文章中去体会单词的正确用法和准确意义,导致把意思或拼写相近的词汇误用。

针对这些现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养成记单词必须开口读,动笔写的好习惯,以消灭拼写错误。其次,我们要注意把词汇放到句子中去记忆。可以从字典和文章中摘录典型的有趣的句子,也可以自己用这些单词造句,帮助我们更好区分单词的意义、用法,更好进行词汇记忆。

二、句子简繁有讲究

由于基础写作要求使用5个句子表达【写作内容】 所提供的全部内容,目的在于希望考生在表达时能够正确使用同位语、非谓语结构、介词短语以及复合句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时也非常注重这些信息整合手段。但是,有不少同学在使用这些复杂结构时,常出现句子结构不完整,只有从句和同位语、非谓语结构等,而没有主句部分。最典型的错句是:Born on December 1st, 1974, Richard Avis, a British, who is finding time twins all over the world, aiming at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success in different cultures. (注:去掉who,该句才正确)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就要先根据要表达的意思确定出主句,然后再在主句的基础上添加同位语、非谓语结构和复合句等修饰成分。

例如关于Richard Avis 的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可以确定,人物、出生日期、时间和目的四个内容里,时间:2011年开始在世界各地寻找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这一内容可以作为表达的重点。因此,可以把它作为主句(下划线部分),而其他内容作为修饰成分。例如:

Richard Avis, a British man born on December 1st, 1974, started a project to have a global search for his time twins in 2011, intending to give him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what a successful life means in different cultures.

或者:Richard Avis, a British born on December 1st, 1974, is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in search of his time twin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success in different cultures.

要谨记句子简繁有讲究,一个好的英语句子不是越长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以表达的重点作为主句,然后再进行修饰。

三、篇章连贯有讲究

基础写作的总分为15分,评分标准中有2分为“连贯”。许多同学把“连贯”误解为使用first, second, third. 或者是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等这些连接词语就是连贯。于是在写作中不管文章篇章结构是否需要,都生硬地加进这些字眼,以彰显“连贯”。事实上,连贯指的是“内容连贯,而且结构紧凑”。只要写作中合理安排讲述的顺序,信息整合合理就可以做到内容连贯,而且结构紧凑。

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英语文章中通过主位推进等手法来达到篇章连贯,而不是生硬使用连接手段。另外,代词和词语复现也是上下文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

小结

以上从单词到句子、篇章的错误暴露了考生平时英语学习的不良习惯。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意避免此类错误,讲究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夯实基础,力创佳绩。

(作者单位:汕尾陆丰林启恩纪念中学)

17.大学生求职的三个阶段 篇十七

初次找工作的人都难免忐忑不安地广发简历,不放过任何一场大点儿的招聘会,四处委托亲友代为留意和介绍推荐,看到与自己的专业或目标沾点边儿的职位就跃跃欲试……

也许不只是初涉职场的学生,有些换过几次工作的人仍然如此。生存的压力、不知何处能落脚的不安全感、不知该做什么的茫然,叠加在希望、等待、碰壁、挫折、沮丧、惊喜的心路上。记得我走出校门前第一次找工作,也曾拿着厚厚一本招聘信息,翻到有招我所学专业的那一页,挨个儿打电话询问。那时既不清楚自己想进什么样的单位,也不确定能做什么工作,几乎是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好,只要能留在北京。

在茫茫职海中的热切而带点儿盲目的寻找,成功率稍低,但坚持下去,根据自身实力适当调整期望值,通常也可以达成所愿。我们需要一份工作,需要养活自己,于是,一番跌跌撞撞之后,生存问题得以解决:饭碗找到了。

阶段二:弱水三千

生存诚然很重要,但一旦温饱无虞,我们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曾经看着不错的工作,也许并不能施展自己所长,也许薪酬待遇抵不过付出的辛苦,也许同事关系不佳,也许上司处事不公……

换工作的人若仍是职业方向不明确或者只看薪资水平做选择,我把那定义为阶段一。职业成千上万,理论上大多数人都能做,但我们喜欢做又能做得比别人好的职业却有限。就像寻找人生伴侣一样,职业也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20余年的成长历程,已逐渐打磨和锻造出我们有别于他人的性格、志趣、爱好、价值观,不合本性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只是未免代价较高。

意识到弱水三千我只宜取一瓢饮的求职者,有较小的选择幅度,也有更集中的攻击火力。他们会选定适合自己的职位,心无旁骛;或者专心了解最想进入的几家企业,找准契合点,有的放矢甚或出奇制胜。

记得有一则国外的旧轶闻:一位年轻人冲进一家著名报社,向主编依次询问是否需要记者、编辑、印刷工人……当问遍所有职位主编仍说不需要后,年轻人说:那你一定需要这个―――他从包里拿出一块很精致的牌子,上写:额满暂不录用。主编不由得大笑,当即安排这年轻人去了广告科。

阶段三:从心所欲

职业生涯中,有人忠于企业,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工作后在同一企业中逐渐攀升上去;有人忠于职业,不断变换公司但一直做着类似的工作。有些人能在历经变故后最终以做自己热爱的职业谋生;有些人也许始终停留在边工作边抱怨中,如同一个老笑话:说到工作满意度,100个人里倒有101个不满意―――还有1个是家属。

走在阶段一的人,只是要找份工作;有的人可以跳过去直接进入阶段二,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远非所有人都能走到阶段三,寻找合适的方式去做自己要做的事。这与一本财经童话的观点类似:找出你的兴趣点,然后设法用它去赚钱。赚钱毕竟不是目的,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就如占据了我们一大半清醒时间的工作,那是为了生活,而不值得为之牺牲其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东西:休闲、剑┑、快乐、情感、家庭。

不只是找工作,相信工作状态同样可以套用这三个阶段:最初我们只是做着一份活儿,而后逐渐过渡到做适合自己的事,有几人能最终达到从心所欲的阶段呢?

不论为了生活还是为了工作,我们都需要认识自己和外界,有梦想并敢于追求,冲破限制自己的障碍。那么,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赢得身心的自由、创造人生的意义呢?

更多热门的求职技巧推荐:

求职者应具备的八大能力

求职前应该做什么?

新手求职切忌三要点

18.求职信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 篇十八

1 英文求职信的特点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一个工作职位往往有众多的竞争者,英文求职信具有获得面试机会和工作机会双重交际目的,这些决定了英文求职信具有独特的交际特性,即独有的内在宏观结构和语言风格特点[3]。Bhatia[4]把英文求职信的内在宏观结构概括为7个语步:1)介绍候选身份;2)确定任职凭证;3)激励对方接受申请;4)提及附寄有关材料;5)采用施压策略;6)索求回音;7)礼貌收尾。这7个语步是由求职信这种体裁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决定的,它们构成了求职信这种特定语篇体裁的认知结构,撰写地道的求职信必须遵照这种模式。英文求职信的交际目的也决定了它的语言风格特点是平实、简洁;在句子结构上,多用长句。平实的语言风格是英文求职信的一个重要特点。简洁是英文求职信的另一个重要语言风格特点。招聘者往往要面对几十封甚至是成百封的求职信,面对如此多的求职信,招聘者分配给每一封求职信的时间是有限的,往往只有30秒的时间浏览[5]。如果求职信过长,招聘者没有时间浏览完毕,使应聘者失去机会。

在一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的求职信中,既要尽可能的展示自己,又要避免冗长,如何做好信息之间的衔接就成为一篇求职信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就从词汇衔接的角度分析其在求职信语篇中的应用。

2 词汇衔接手段在英文求职信中的运用

2.1 频率统计

从张迪和李海燕[6]合著的《实用英语教你写求职信及简历》中选择了十篇例文,对这十篇英文求职信中词汇衔接手段应用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如表1;图1为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在每篇求职信中出现的频数直方图。

(横坐标:求职信1-10;纵坐标:出现次数)

从以上的统计表和直方图中可以看出词汇衔接手段在英文求职信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词汇衔接手段是如和对文章整体的衔接和连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下面将通过列举实例进一步分析。

2.2 复现的运用研究

复现表示衔接纽带一端出现一个项目后,其另一端由同一个项目的重复、同义词、上义词或泛指词占据的现象。具体到词汇项目上可以是同一个项目的重复、同义词、上义词、反义词等。

2.2.1 词汇重复

词汇重复在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从交际角度来分析,人们所传递的不可能句句是新信息,重复是必然的,同时保证交际的不间断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从修辞角度来分析,需要借助重复来突出某个或某些重要信息,从而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胡壮麟[7]指出“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这种重复虽然简单却在语义上能达到连接上下文和凸现主题的作用。

如:在letter(1)应聘英语口语教师的求职信中,重复使用了“teacher”和“teaching”各四次,用来描述自己的教学经历及应聘该教师职位的愿望,起到了突出强调主题的作用。再如:letter(2)应聘人事主管的求职信,“personnel”一词被重复了六次,letter(5)中“account”出现了五次,不仅起到连贯全篇的作用,而且可以突出主题。这种简单的重复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多的使用会使文章不够生动缺乏活力。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就可避免这一现象。

2.2.2 同义词或近义词

同义性和近同义性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在语篇中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7]。通过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可以在语义上重复和补充上文的内容,使得语段中的不同成分彼此相联,这样既能使语篇在意义的传达上连贯,又能避免单调划一,提高用词的多样性,为语篇的风格增色。

最典型的例子是如何表述“工作”或者“职务”,如果全篇只重复使用“job”一词,会让读者感觉你的词汇量太少,文章不够灵活,应该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将所应聘的“job”具体名称写出来,如“English teacher”、“personnel director”等;也可以仅用“it”来指代;还可以将“job”替换成“position”、“work”、“vacancy”、“career”、“staff member”、“employment”、“employee”、“opportunity”等。

在letter(5)中,第一段第一句话“Learning from Xiaomei Li,one of you staff member,which you are seeking several provisional English interpreters for the oncoming export commodities fair,I should like to apply for such a job.”提到了即将到来的出口商品交易会时,用到了“oncoming”一词表示“即将来临的”,在文末“During your forthcoming spring fair,I happen to have no class.So I will be available to work for two week,the period of which is suitable for you fair.”再次提到了即将来临的交易会时,改用“forthcoming”即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又表现出运用词汇的多样性。

2.2.3 上义词

词汇的上下义关系是一种内包含的关系,如郁金香和玫瑰花都包含与花这个概念中,狮子和大象包含与哺乳动物(或者动物)中。因此内包含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上级的术语被称为上义词,下级的术语称为下义词[8]。上下义词在语篇中出现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上义词先于下义词出现,这时下义词会对相应的上义词起进一步说明的衔接作用。一种是下义词先出现,这时后出现的下义词会起到归类或概括的衔接作用。如例文(3):

Dear Sir:

Now and then corporations send out feelers for just the right type of creative person.This person must fit very specific criteria.Usually,after all is said and done,the corporation wants a business person who can manage,create and communicate.……

如上例所示,第一段中划直线的部分在它们的上义词“specific criteria”之后出现,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一般来说,前一种情况比较常用,先呈现出上义词,然后再对其具体内容做解释说明,条理清晰,符合一般人的语言习惯。如:例文(4)中…In addition,my personality equips me with the quality of conscientiousness,initiative,responsibility and cooperation….上义词“quality”呈现之后,马上对其所指的具体品质用了几个下义词来说明;再如:例文(5)…The courses I have take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clud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Negotiation Techniques,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the Study of Etiquette,Psychology,English for Foreign Trade,English Interpretation,etc….这句中对所修的“courses”作了列举,在写求职信时,尤其是对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为了让读信人了解你的专业技能,列举一些课程是必要的,但要注意所列举的课程要和专业紧密相关。

2.2.4 概括词

概括词(General Words)指的是能够起到泛指作用的一小类相对固定的名词,例如在英语中我们用people,person,man等指代人,用thing,stuff指代事物,用place指代地点,用task指代工作等等。当一个具体名词再次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将概括词和the结合使用,构成同指照应以避免重复。

如:例文(1)中,“I heard from a friend of mine that you have a vacancy for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er.I would like to offer my services to the job.”句中泛指词“the job”指代上句中出现的“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er”;例文(3)中,“Now and then corporations send out feelers for just the right type of creative person.The person must fit very specific criteria.”第二句中的概括词“the person”指代上句中提到的“the right type of creative person”;例文(6)中“On looking over today's Inner Mongolia Daily my attention is attracted by your advertisement for an accountant.Now as I am desirous of obtaining such position,I should like to apply for the same.”首先提到了广告中招聘的职位是“an accountant”,然后写信人写到他很想得到这样的“po-sition”,最后一句明确了写信的目的是为了申请会计一职,此时用了“the same”来指代,此句中的概括词用的恰到好处,即没有与前文重复,又起到了连贯的作用。概括词虽然能起到避免重复的作用,但概括词要通过上下文来体现其意义,所以单独使用会起不到衔接的作用。

2.3 词汇搭配的应用研究

词的搭配关系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组合关系,即什么词经常与什么词搭配使用[9]。下面从选择限制和共现两个角度来探讨。

2.3.1 词汇搭配的选择限制

词汇搭配的选择限制取决于两点:一是语法规则,二是词汇的语义特征[9]。在写英文求职信时,遵循语法规则和词汇的一般用法尤为重要,因为其准确与否体现了写信人的语言功底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了给读信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要特别注意词汇的选择限制。

如:在表达“所附的简历”时,应该用“enclosed resume”,这两个词的搭配是固定的,要想准确地道地表达,就一定要注意词组的固定搭配,不要仅凭词典的含义就随意搭配。如:“安排一次会面”中的“安排”一词最好的选择是“arrange”,即“arrange a meeting”;再如:“在您方便的时候”正确的表达是“at your convenience”应用介词“at”。在表达“工作经历”时,一般“work experience”比较常见,而“job experience”就不太常用,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长期对两种词汇的选择使用,导致了用前一种词汇的人比用后一种的要多,最终形成了“work experience”的固定搭配。

2.3.2 词汇共现

共现即组合搭配,也是词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这里的搭配与传统意义上的搭配有着明显的区别。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关于“组合搭配”时指出:“…我们不能从分开的角度看词项的关系,因为许多词项并非名词。而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难以放在一起分类。但这些词项倾向于在同一语境中出现,具有语篇衔接力。”也就是说,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在一定的语篇中,特定的语域(field of discourse)决定了一定词项的出现,从而排除掉其他一些毫不相关或不大可能出现的词项。

比如hunting一词在某一描述英国贵族的文章中,会让读者联想到quarry(猎物)hound(猎犬),或者shooting和fishing;而在另一篇有关人类学的语篇中,则会让人联想到gathering,agricultural和pastoral(乡村的)等词;如果hunting出现在一篇有关求职的文章中,人们则会联想到job,resume(简历)等词。

在求职信这样的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如“apply,experience,education,work,career,staff,professional,application,recommendation,ability,personality,interview,position,opportunity,corporation,resume,etc.”都与“求职”这一概念有着密切关系。从整体上说,它们具有很强的语篇衔接功能。如果整个语篇围绕“tour,historical place,by plane,beautiful,take photos,etc”这些词项来构建“application”这一主题的话,将落得个“文不对题”的下场。

3 结束语

通过讨论词汇衔接手段运用在英文求职信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分析出运用词汇衔接可以对文章的连贯起到很大的作用。尽管在Halliday和Hasan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词汇衔接手段的篇幅不超过二十页,但是词汇衔接的重要性在书中被明显地强调了[10]。词汇衔接与语法衔接相比,出现频率更高,在语篇流畅建构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在撰写英文求职信时,为了保证全文连贯流畅,特别要注重词汇衔接手段的应用,这将对完成一篇成功的求职信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永青.词汇同现在语篇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21-23.

[2]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姚文俊.体裁分析在英文求职信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3(4):47-50.

[4]Bhatia V 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10-25.

[5]Besson,Taunee.Cover Letters[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5:15-45.

[6]张迪,李海燕.实用英语教你写求职信及简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10-88.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10-125.

[8]汪榕培,王之江,吴晓维.A Reader of English Lexicology[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37.

[9]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35-145.

19.运用“史料实证”时的三个注意点 篇十九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6-0067-01

1.要处理好教科书和第一手资料之间的关系。

这并不是说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比如为了第一手资料而抛开教科书,或一直囿于教科书的藩篱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若把两者限定为非此即彼的选择,就会忽视学生乃至教师在学习历史、提高历史理解力时不断面临的挑战。以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的教科书对于“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叙述为例,三个版本都是单线条地陈述知识内容的,时间笼统,原因单一,历史的复杂性被简单化处理,在资料的广度与思维的深度方面留下了较大的拓展空间。如果教师占有的材料非常稀少,只能依据课本简单地解读历史,难免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

那如何努力使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和“做”历史的智力活动中呢?这时,不妨出示一段有关张謇企业兴衰的史料。(史料略)借助史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立体观感与全面理解。通过对史料和史实的寻幽探微后,相信学生是能够从一个角度切入,以点击面,最后“识其大”,并提出自己见解的。

2.要探知学生的思维并因势利导。

教师要时常观察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获得关于历史事件的知识的,并说明他们用以得出结论的证据。比如,面对“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衰落了吗”的问题,由于资源有限,思维受局限,学生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是的,衰落了”,教材的叙述在学生的头脑里已变成了客观的“历史”,以为事实就是这样。这时,就需要鼓励学生思考他们的理解来自何处,通过询问“你是怎么知道这种说法是真的?你从哪儿知道的?有什么证据?”等等,来进一步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的答案大概有“教科书上写着呢”“我们初中老师讲过的”“大家都知道的”等几种说法。显然,面对法定的教科书,学生还是选择了习惯性地接受,并没有意识到即使是权威的结论也是可以追问的。通过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想法动态地设计教学,适时地运用史料,要求学生说明每一个新的证据是如何证实、拓宽或质疑他们的历史思维的,这将有助于学生批判性地分析新材料与自己的理解之间的关系。

3.要将主题和目标转变为历史问题。

研究历史总是由问题驱动的,只要了解了相关的基本问题,学生也能利用问题去组织资料,指导自己去探索和研究。对于“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这一主题,实际上还是可以发掘出更多的历史问题的,比如有学生问:欧洲列强卷土重来究竟是在哪一年,有准确的年份吗?是1919年吗?民族工业萧条下去,是指整体的,还是某一些行业,其中又有哪些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张謇企业走向衰败,那么近代中国其他著名实业家的命运又如何呢,都是一样的吗?……可见,丰富的史料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在不断研究史料的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实证的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一旦形成了历史问题,手头也有了材料,我们就可以说学生已在研究历史了——他们从重复别人的结论上升为理解别人是如何得出那些结论的。原本熟悉的教科书,对学生来说就赋予了新的含义。他们开始变得自信,敢于质疑,大胆地做出属于自己的独立判断,即使是初步的,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上一篇:湘教版音乐教学反思下一篇:感恩成长班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