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2024-07-14

资产管理的风险点(精选12篇)

1.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篇一

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国农村金融》第261期刊登了一篇《流程改革:风险管理的突破口》的文章,介绍广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程化管理改革首家试点单位高明联社流程化管理改革的先进经验。高明联社通过一年的改革试点,已形成了全面控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前、中、后台运行的流程化管理控制体系。高明联社各项存款64亿、各项贷款44亿、经营利润6913万元,比我们联社规模稍大,高明联社的改革试点经验对我们联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很有启发意义。

启示之一,实现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型。高明联社从构建起流程型的组织架构入手,整合理、监会和经营层下设各委员会权利与职责,将内设机构分为前、中、后台,细分为公司、个人、资金、授信、运营、综合管理、风险和监审八大条线,形成“前台接单、中台审单、后台下单”,同时将网点业务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导型改造为营销服务主导型,以此适应市场竞争。

启示之二,实现“对内规范化、对外简单化”的流程运行效果。高明联社通过优化、再造核心流程,修订、删增规章制度,改进授信、资金运营、财务管理等流程,减少非增值环节,明确流程运行的岗位责任人、合规要求、风险防范措施和流程运行时间。并通过双人、双职、双责制度及岗位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和集中事后监督的模式,构建起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流程化风险防控体系,达到提升流程运行绩效和防控风险两大目的。1

启示三,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效果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高明联社通过建立账务处理中心、资金营运中心、授信审批中心、清算中心、事后监督中心等各种管理中心和集中处理及事后复核等运行模式,逐步达到权限控制的“收口”管理和集中控制,减少不必要环节,拉近了高层战略目标与底层运营流程的距离,达到了精简组织机构和减少管理人员的目标,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效果,解决了原体制低效率、流程漫长、部门为政的弊端。通过流程化管理的实施,强化客户经理作为市场前端在服务中的源头作用,积极实施品质服务和品牌服务,建立起坚持客户至上、客户优先,为客户“量身定做”,“一票直达”的服务机制,从而保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贯彻执行。

我县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组建县联社一级法人以来,管理体制、业务规模、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但不可忽视,信用社同质化严重,从总部到信用社到分社,只有客户大小的区别,而服务、产品之间的竞争方式都是一样的;低效率、流程漫长、部门为政,难以对市场迅速反应,更难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同时,近几年来查处的违规、违纪案件,也充分暴露了我们联社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管理空白。随着县内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随之会带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服务以吸引客户。不改革我们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经营理念,在蛋糕并不大的我县市场竞争中将失去我们应有的份额。

根据监管部门提出了“清流程、抓风险”,将规范自身业务流程

作为防范风险及案件的基础性工作等要求,联社制定了《 2010—2014年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规划纲要》,其中就有对“流程管理”的建设要求。联社应按照条线化、专业化的原则,对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改造进行规划,以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适应“以客户为中心” 经营理念和流程化风险防控目标。目前,可从三个方面逐步推进:

一是对管理流程进行改造。应以联社总部各事业部专业化垂直管理为改造方向,前台业务,联社总部业务管理部门不能只管管理,更应直接参与业务经营,业务板块内部实行专业化分工,设臵相应的子部门(或岗位)。中、后台也应以实行专业化垂直管理为改造方向。形成以专业化板块、扁平化机构和垂直型管理模式,同时注重横向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实行矩阵式管理、双线汇报、双重领导的组织架构。

二是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目前运行的信贷管理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已基本能支撑“流程银行”的运行要求。主要是各业务环节、点上岗位如何设臵、权限如何设臵、合规要求如何细化、风险防范措施如何明确、流程运行时间如何保证;风险管理如何从制度上体现双人、双职、双责要求,岗位之间如何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要求,以及对联社所有的信贷产品如何按“流程银行”的要求进行制度安排等,从而形成《流程化管理运行控制体系文件》,满足流程运作的要求。

三是打造专业化的营销团队。信用社客户群体复杂,面对农村

众多农户小额贷款需求,致使联社支付了过高的管理成本,也消弱了参与县域内中、高端客户的竞争能力,但支持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也是联社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建议在前台业务板块中将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细分出来,单独组团队管理;另从系统内、外两个层面招聘人才,组建对公、对私营销的两支客户经理团队,一方面,理顺了社与社的地区差异,另一方面,由专业的客户管理团队以品质服务和品牌服务去市场营销,同时探索实施联社直接量化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保证联社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合规风险管理部)

2.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篇二

1. 外部环境造成的法律风险

第一, 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改革电力体制后, 电网企业已经逐步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转移, 与发电企业实现完全分立, 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却未曾与之实现同步, 不符合电网企业新的角色定位和市场运行规则, 未能实现对电力行业主体权益的保障与维护。另一方面, 不断出台电力监管法规, 加大了监管力度, 提高了对电网企业的要求。而一系列的监管制度将电网企业内部的多项管理指标纳入公开监管的行列, 并上升到法律高度, 使得自我加压的电网工作, 转变为法律强制的应尽义务。

第二, 不断调整的国家政策。近年来, 电力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 众多改革措施如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等被采取和推进, 然而我国却还不曾具备比较明朗的政策规定, 众多的未知因素对电网企业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更是加大了企业安全保护的压力。

第三, 电力司法、执法环境。由于政府机构的调整和职能的转变, 电网企业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较多缺位、错位的情况, 这样的行政执法现状直接导致了窃电、违法用电以及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的频繁发生, 在给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的同时, 极大地威胁着电网生产与运营的安全。

2. 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第一, 合同的订立与履行。由于业务能力不足, 很多电网企业的合同承办人员在签订合同时, 存在草率的情况, 而在履行合同时则缺乏监督, 在对方违约时没有及时进行法律救济, 甚至根本不能发现对方违约行为, 给企业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

第二, 劳动用工。电网企业单位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 与职工产生各种矛盾, 从而使得电网企业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如果电网企业不能按照相关的劳动法律处理此类矛盾, 就很可能产生法律责任, 导致法律风险损失。

第三, 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尚不完善, 出现很多盗版、山寨等现象, 而电网企业由于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很多技术失掉专利法的保护, 再加上企业人员的外流, 众多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也随之外流, 导致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风险。

3. 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第一, 项目前期风险。由于电网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不相适应, 企业在选择变电站站址和路线时, 很容易出现规划不到位的现象, 进而对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影响。而不断提高的文件审批要求和标准, 更是加大了项目的投资风险, 对工程的开工建设造成制约。

第二, 项目进度风险。一方面, 由于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 电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 往往会受到更多的阻挠, 使得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更多需要协调的地方。另一方面, 由于设备供应商有限的生产能力, 电力工程的相关配套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从而产生项目质量安全风险。

第三, 项目造价风险。由于电网企业的设计单位的专业素质不够, 使得设计方案存在深度和刚性不足的问题, 再加上频繁变更的设计, 更是加大了工程建设的困难, 产生设计方案与实际成果的差异风险。在征地与拆迁赔偿方面, 存在漫天要价的情况。

4. 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第一, 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生命线, 安全生产在电网企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厂网分开后, 并不清晰的责任划分, 使得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存在很多问题。当前,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 电网企业的资源配置并不合理, 降低了对安全事故的抵御能力, 严重威胁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二, 设施保护。部分不法分子由于利益的驱使, 盗取电力线路, 从而对使用中的电力设施造成破坏, 对国家的电网运行直接造成影响, 导致电网企业和用电客户的经济效益降低, 产生经济损失。

第三,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电网企业也不例外。在设计输电线路以及变电设施时, 电网企业需要申请环保测评, 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 进行污染物的排放。而发电与输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 很多用户以此为由, 对电网企业发起诉讼。

二、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 实施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之后, 电网企业由于行政管理职能的丧失, 成为一个民事主体。而市场化的电力改革, 直接改变了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 打破了垂直的行政管理体制, 新型的合作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关系得以形成。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很多不确定风险由此产生, 只有加强法律风险管理, 才能与电力体制改革相适应。

2. 实现电力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电力市场化的迅速推进, 使得各种矛盾和纠纷频繁发生。而逐年增长的案件数量和显著增加的争议金额, 更是加大了案件的处理难度, 给企业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 甚至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 不利于企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因此, 为了缓解甚至避免经济和法律纠纷, 必须加强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以适应电力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3. 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 电网企业的服务机构分布十分广泛, 且面临的环境十分复杂, 再加上庞大的人员、资产和业务规模, 更是加大了管理难度。实际上, 自然垄断造成的寻租行为与潜在利益, 决定了电网企业的性质, 再加上电力运行需要的特定环境, 使得电网企业成为具有较大法律风险的风险密集型企业。为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电网企业必须进行法律风险管理。

三、加强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建立健全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依据和规范, 规章制度在电网企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需要建立法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化解、风险评估等机制, 并能有效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 最终形成一整套有关法律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调整和完善, 增强其科学性和全面性。

2. 加强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的内部控制

建立电网企业法律风险内控机制是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为此, 首先需要进行控制目标的明确, 然后通过控制流程的整合, 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并借助高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威胁与缺陷的处理;之后对业务流程中比较关键和重要的控制点和环节进行鉴别, 并据此完成控制措施的确定, 保证与控制目标与控制对象的相应性。具体地, 应该对各个岗位的职责与义务进行明确规定, 建立岗位责任制, 实现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三者之间的统一;建立内部审计与内部考核机制, 可以将风险管理效果与绩效薪酬挂钩, 提高法律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另外, 通过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实现对众大法律风险的预警, 为风险的应对提供反映时间和空间, 做好风险措施的适应性调整工作。

3. 加强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主力军, 法律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法律风险管理的效果。而一个优秀的法律风险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此, 电网企业需要注重法律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 重视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着重考察人员的法律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逐步实现企业风险管理队伍的精干化;其次, 通过在职培训或者脱产培训等手段, 挖掘企业内部人才的潜力, 培养和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再次, 借助考核的形式, 建立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 以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 促进其责任感与事业心的提高;最后, 通过“1+n”的人才培训机制的建立, 优化法律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增强风险管理水平和质量。

4. 完善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可以实现企业风险管理成果的固化, 实现风险识别与分析工具的统一, 实现风险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措施的切实落实, 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益。而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 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实行电子化, 以此完成风险的识别、分析、控制以及评估等整个流程;第二, 建立法律风险数据库和咨询平台, 以促进在线查询和维护的实现;第三, 通过电网企业总部和各个分部的交流和沟通, 及时更新法律风险的管理技术和手段。

四、总结

总而言之,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电网企业面临着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要求。而作为电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风险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运行。为此, 电网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法律风险管理, 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以提高电网企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网企业的发展也速度日益加快。本文结合电网企业主要面临的几种法律风险形式, 详细分析了进行法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并进一步提出加强法律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以提高电网企业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电网企业,法律风险,必要性,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孙柏林, 王文军.电网企业环保法律风险防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1, (1) :70-71.

[2]罗军.关于电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J].广西电业, 2011, (1) :49-50.

3.慧点科技助企业风险管理 篇三

自2006年以来,国内外关于风险管控理念的研究在不断深化、完善。GRC (Governance、Risk and Compliance,即管控、风险与合规遵从)理念从最初单一的SOX法案遵从,扩展到目前的涉及风险管理、法规遵从、审计管理、制度管理等。由此可见,随着GRC解决方案的扩展与完善,其在企业管控中的涉及面更加广泛,对于企业管控的作用更加突出,企业对其的依赖性也更大。

“国内GRC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对GRC管控软件在企业增长、运营和管理管控、风险控制等方面效果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实施GRC相关服务和软件。” 吕翊指出,我国政府在各领域的监管不断加强,尤其是在金融、保险、交通等行业。以金融行业为例,巴塞尔Ⅲ、并表风险管理等监管要求的颁布,加大了银行业监管的范围和深度,导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压力增大、资本回报率降低。银行企业一方面需要满足监管要求,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控的广度和深度,确保风险管理能力与盈利水平相匹配。

对通过OA应用起家的慧点科技而言,借助OA导入业务流程管理,使其更好地了解行业用户对于业务、管理的需求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正是有了这些积累,使慧点科技成为较早进入我国风控领域的服务提供商,并通过内控管理夯实风险管理、通过战略绩效管理实现对企业运转状况的实时监控等,最后逐步引导客户考虑全面的GRC产品。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需求的改变,我们发现独立的企业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控管理对企业来说已经不能满足其在整体管控方面的需求,将三者融合在一起的风险内控一体化管理能更好地贯彻企业在管控方面的想法。”慧点科技高级咨询顾问陈丽娜表示。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次研讨会慧点科技特邀请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业务专家,“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咨询机构以及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当然这与近年来慧点科技的发展策略是紧密相关的。2012年慧点科技专门成立了市场渠道部,与国际和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建立联系并展开了充分合作,为客户提供咨询与IT整合的价值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企业管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国资委下属企业中30%以上、中国百强企业40%以上、钢铁行业排名50强中25%以上、证券行业30%以上的企业都在使用慧点科技提供的产品。“中石化、华润集团、中国移动、中海油、中国人寿、中国华能等超大型公司都是我们正在服务的客户。”陈丽娜表示。

4.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篇四

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控制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风险,消除潜在隐患,为现代企业实现效益最大、成本最优提供了保证。

公司党委开展的干部廉洁从业风险管理活动,制定的活动实施方案正是借鉴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针对可能因教育、制

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建立预防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学习公司相关文件以及积极搜集现代管理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我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关键点在于:首先要界定两类风险点: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其次要找准每个权力岗位廉政风险点,是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方法的第一步。第三要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全面、深入查找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查找风险点,“晒晒”手中的权力

当“廉政风险点”这一名词第一次出现在项目部党员干部的面前时,大家有点不明所以,对于填写干部廉政风险识别、监督表更是一头雾水。为了给党员干部讲解透彻廉政风险点的理论基础以及风险点识别的具体方法,党工委书记给项目部纪检干事下达任务:尽快学懂学透文件精神并传达给每一位党员干部。

干部廉洁从业风险管理是理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关于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借用现代管理方法,在每个权力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中,查找风险点,然后,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

“查找廉政风险点”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推出的举措。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包括贪念、侥幸心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监督管理“空当”或者“灰色地带”,每一个权力岗位的自由裁量空间,等等,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两类。

“查找廉政风险点”首先就是要晒晒手中的“权力”

查找廉政风险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异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晒”之于众,包括其中许多自由裁量权的活动范围和许多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而所有的人都明白,查找到风险点,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就意味着对这些权力的制约和限制。

所以,当项目部党员干部第一次把自己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交给项目部廉洁从业管理领导小组的时候,领导小组成员普遍认识到,这项工作要比想象的更艰难。这些找出来的风险点,大多都是些泛泛而谈的空话,“什么政治学习不够扎实,业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云云”,更不要说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人了。

“廉政从业风险管理工作能不能不落于形式,首先就要看风险点能不能找准。查不准的坚决不能过关。”项目部廉政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定决心,使党员干部风险点识别“过关”行动变得艰难,最多的一位同志曾被打回3次去重新查找风险点。

自己找不准,就相互找。相互找不准就上级查,并且发动群众来补充。

于是,在一次次的反复中,每一道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名工作人员相对的廉政风险点被一一列出时,福建漳平电厂项目部廉洁从业风险防范管理也才慢慢理出头绪。

●针对廉政风险点,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以廉促政

●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要跟进到哪里

5.安全风险管理三点体会 篇五

首先,安全风险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铁路部门承担着用运输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的光荣使命,把抓运输安全放在首位,就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通过规范新体制下的管理机制,强化客车安全质量卡控,努力提高客车设备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客车安全品牌,最大限度的满足旅客需求,努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其次,安全风险管理体现了管理创新。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以推进规范管理为突破口,强化安全关键卡控,确立安全岗位风险点,细化卡控措施,夯实安全基础;以推进问题管理为导向,推进逐级负责制、专业负责制、岗位负责制的落实,坚持明标定责、追溯管理、严抓问责,确保每一个安全问题都有人负责、都得到整改;以推进依法管理为根本,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标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落实岗位安全职责,精细严格保安全。针对各项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情况,理顺各层面管理关系,突出挖潜提效,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和无效的管理项点,提高专业管理、技术管理、综合管理的集成度,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6.鹤山市风险点防范管理制度 篇六

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是指针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容易发生问题、存在风险的薄弱环节,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为进一步加强全系统惩防体系建设,从源头上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促进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反腐倡廉效果,现结合我局实际,现制定基层工商所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制度。

一、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责任

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防范谁监督的办法。

二、主要廉政风险点岗位

确定3个岗位为主要廉政风险点:案件查办岗位,证照发放岗位,财会管理岗位。

三、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

要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管理。

(一)加强时效性教育。在元旦、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和其他容易出现腐败现象的时机前夕,对风险岗位人员进行一次廉政提醒谈话,引导和告诫大家牢记职责,秉公用权,干净干事,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党分忧、为国尽职、为民奉献。通过廉政防范教育打招呼、提要求、“约法三章”,有效预防“节日病”的发生。

(二)完善防范型制度。针对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财务管理岗位和人员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防范制度,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机制。

(三)抓好廉政监督。采取回访服务对象、问卷调查、案卷抽查等方式,对风险岗位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勤政廉政等情况进行检查。风险岗位人员每年报送一次个人自查材料,及时总结勤政廉洁工作情况。对权力集中,管钱、管注册、管办案等重点和敏感岗位的干部,实行同岗位工作3-5年轮岗,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

四、廉政风险点考核

要结合年底公务员考核,组织开展评廉议廉活动,对考核不合格个人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附件:

1、基层工商所廉政风险点明细

2、基层工商所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附件1

基层工商所廉政风险点明细

1、办案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办案,有无办人情案,有无做到公平、合法、合理,辖区内是否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出现重大影响或不良后果的风险;案件自由裁量权标准是否明确和细化;是否在办案审批过程中,接受当事人宴请、好处费、钱财物和其他娱乐,为当事人减轻改写案件材料;行政强制措施有无超时;有无虚构办案情节领取案件举报奖励金等。

2、登记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对登记需提交的全部材料要求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是否降低要求核发执照;对重点(含食品行业)是否认真检查前置审批许可证明的有效期限;是否紧跟国家登记政策文件,有无与法律法规脱节,造成登记失误的风险;行政许可有无超时;有无在实施行政许可的过程中故意刁难群众,索要好处、收受贿赂。

3、收费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收费是否透明公开,有无进行网上公示;是否出现行政收费项目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定费时对经营额是否把握准确,有无利用收费权中饱私囊;在收费过程中有无发生“以吃顶费”“以物顶费”的现象。

4、财物管理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无挪用公款、账目不清;开支项目是否规范;票据使用、保管、管理是否混乱,车辆等大件固定资产使用、保管、管理是否混乱等。

附件2

基层工商所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一、办案环节廉政风险点防范:

1、行政执法责任制;

2、创建十大办案能手;

3、加强执法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4、对案件实行办案、定案分离等分解、制衡权力的措施,强化监督举报网络渠道;

5、行使强制措施规范管理制度。

二、登记环节廉政风险点防范:

1、办照窗口远程监控制度;

2、加强法规培训,提升窗口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严格执行受理、审查、批准三分离制度;

4、实行行政不作为追究制。

三、收费环节廉政风险点防范:

1、实行银行代扣制度;

2、规范票据使用;

3、实行定费、收费人员分离制度;

四、财物管理环节廉政风险点防范:

1、考勤制度;

7.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篇七

一、担保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一) 外部风险: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

国家政策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整体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进行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的调整, 这些政策的调整都会对担保公司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我国去年针对担保公司的发展现状, 提出了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外部监管体系、健全再担保制度, 完善风险分散机制等, 为担保公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稳定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 整体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经济危机, 给许多中小型担保公司造成毁灭性的损害, 甚至导致了一大批中小型担保公司的破产, 至今许多担保公司仍处于公司恢复过程中。

(二) 内部风险:公司管理风险及信用风险

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时间不长, 许多担保公司在公司的管理结构上尚未形成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结构, 存在着管理不当的现象。如有部分小型的担保公司在进行担保决策时, 没有通过股东大会进行, 而是仅由个别股东单独进行决策, 影响了公司的生产与运营。另一方面来看, 担保公司中的专业人员数量不多, 导致了担保业务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专业性, 业务熟悉程度也不够, 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担保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指的是被担保公司出现了违约行为所造成的风险。被担保公司一旦出现了违约行为, 许多担保公司缺乏相应的风险防控能力, 容易出现无法进行相关债务偿还的情况, 影响了担保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与此同时, 由于担保公司需要进行大额的债务的偿还, 难以再承担较大数额的担保, 其社会信用程度也会相对降低, 造成客户流失的现象发生。

二、加强担保公司风险管控能力的措施

(一) 积极应对之政策跟进

对于担保公司所面临的外部风险, 无法通过公司自身的改进来进行风险的管控, 因此, 担保公司应当积极应对, 紧密跟进相关的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 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我国法律法规的变动、金融政策的变化都对担保公司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担保公司应当深入领会政策精神, 消化政策内涵, 结合当前的政策对公司所面临的外部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的评定。

(二) 体系建设之风险防范体系

风险的防范体系可以由立项前风险的测评、项目反担保、立项后风险的预警和后续监督和代偿控制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1. 立项前的风险测评。

风险测评主要包括尽职调查和征信调查两个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尽职调查和征信调查对委托人的风险程度进行调查, 并且实行打分机制。从0~100分设定分数段来划分不同风险程度。如果打分越高则说明该项目风险程度比较低, 项目施行的可能性越高;反之, 打分越低, 此项目的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就会越高;若低于六十分, 则该项目不予受理。

2. 项目反担保。

项目立项后, 立即执行项目反担保程序, 对于委托方的抵押资产进行权属检查和未来可变现能力的评估。以预防和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和代偿危机。

3. 风险的预警和后续监督。

项目立项后, 风险的预警和后续监督工作主要是在项目立项后到结项前这一段时间内, 对委托方的实时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观测, 并依据项目风险值设立预警机制, 一旦发生突发的临时的状况或者对未来预期的剧烈下降, 达到风险警戒线, 则会触发预警。

4. 风险代偿的控制。

对于代偿控制是在项目委托方出现经济困难或者其他情况导致的违约行为, 如果已经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该情况, 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能够将本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做到积极追偿损失金额和处置反担保抵押资产, 度过企业危机。

(三) 战略制定之风险管理战略

为了进一步加强担保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 需要制定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战略有利于担保公司对外部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及时的应对, 也有利于对公司内部风险进行防控, 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

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需要对公司相关的信息进行了解, 包括资金流动情况、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公司风险准备金数额、公司代偿损失率等内容, 在了解这些信息的前提下, 结合公司当前的管理结构, 实现公司的管理与经济收益的平衡。

其二, 对公司管理结构进行明晰, 明确的公司管理结构是确保风险管理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因此, 必须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结构, 使得担保公司在进行决策时, 经过了合法、合理的结构审批, 防止出现盲目担保的情况。

其三, 风险管理战略是渗透到担保公司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 为了确保风险管理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 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制度。风险管理战略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制度设计, 而是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的具体工作, 因此, 通过相应的风险管控配套制度, 能使担保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于风险管控的目标、内容进一步明确, 更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在风险管控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小结

担保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许多来自于公司外部与内部的风险, 为了提高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 担保公司应当积极面对风险, 通过不同的方法寻求风险防控的方法, 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实现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摘要:担保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非金融机构, 有其自身的特点。当前, 担保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 面临着许多的风险, 本文结合我国担保公司的经营现状, 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不同的风险, 就如何提高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担保公司,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建议

参考文献

[1]崔文才.论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4 (26) .

[2]张惠, 陆岷峰.担保公司的风险类型与基本管理策略[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23) .

[3]高磊.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业, 2013 (2) .

8.2925点下有行情结束的风险 篇八

大涨了吧,而且是暴涨,上期国庆节前笔者“国庆节后的操作思路”的文章我想读者已经看过了。凌厉的走势让看到本栏目文章的读者感到不可思议。

历史上少见的走势让不懂技术的股民束手无策,更是目瞪口呆。踏空使投资者寝食难安,但不要紧,机会永远留给有心人。天下永远没有难得倒勤奋人的事情,股市是人在操作的,总有蛛丝马迹显示出庄家的一些意向。特别是有不变的规律,只要仔仔细细耐心观察就能看出莫名其妙的长期盘整后面的意图。

何为莫名其妙?就是在2700点左右是周K线的死亡模式区间,应该是大跌,而事实上是,不跌不涨,久久平行盘整了9周,历史罕见。炒股票需要的是顺势而为,笔者详详细细分析了国庆前的迹象后及时提出了与“久盘必跌”的相反理论——“久盘必涨”。

其实经常关心笔者文章的读者旱就知道久盘必涨与久盘必跌的K线形态。各位读者去看看所有股票久盘必跌与久盘必涨的形态,两者究竟如何判断?这实际上是并不难的。大家可以看它的盘整起涨点在哪里,比如这次2700点的盘整区的起涨点是2319点,只要记住从下面的低点向上涨,盘整后市场往往是久盘必涨;反之,从高点下跌后经过盘整的结果往往是久盘必跌。虽然不是百分百但大多数的形态是这样判断的。

需要提醒的是,放量涨到某一根江恩8线下盘整需要警惕高位出货盘整。盘整出货后就会暴跌,其特征是出现天量。反之,在暴跌后碰到某一根重要江恩8线上也会出现盘整低住吸货,就如上证指数在2008年10月27日碰到了日K线中的大3号线也整整低位盘整了9天后就一路大涨到了2009年的3478点。所以我们投资者一定要站在庄家的角度来分析每天变幻莫测的走势,只有这样的付出才能生存在这风险市场中。市场绝对不是让投资者人人都能赚钱的地方。

本周(10月11日-10月15日)凌厉拉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受到我国股指期货操作手法的影响。

各位不妨打开股指期货1010合约去看看,垂直上升如一根擎天之柱,拔地而起,绝对典型的期货手法——“逼空”。期货在我国市场并不普及,特别是长期在股市中投资的股民,不知道期货的手法,快涨快跌,惊心动魄。期货是创造资本市场奇迹的地方,可以让你一夜暴富,更能让你瞬间破产。

笔者经过数月对股指期货的分析,觉得国庆后股指期货可能会一反前期下跌做空的态势,演绎一次暴涨的走势,所以我不得不在上期文章中大声提醒“万万不要踏空”。国庆开盘的大幅高开就提示了“高开有效突破”的理论,当然我想本栏目读者在网上应该早就看到笔者提示的“60天与70天移动平均线的支撑”,绝对不会让您在国庆节后再买的,炒股票需要的是未卜先知。

9.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篇九

通过“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这项活动,使我明白了廉政准则既是党运用创新理论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最新实践,也是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现实需要,更是党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的重要措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把查准、找全和监控、管理风险点作为重点,按照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引导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通过自己找、领导点、群众提和集体议等多种形式,认真分析、仔细查找个人在岗位职责、思想道德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促使监督对象从被动转为主动,由客体转为主体,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廉政风险防范的综合效果。

自从“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这项活动以来,使得我村的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极大地提高了村里的办事效率,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不能及时的修正这些不规范的事项,很容易造成村务开展无序、村务混乱,更有甚者将导致无法正常开展村务。通过明确两委班子成员的分工及职责,这就避免了因分工不明导致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开展活动以前,村里的公章使用制度并不健全,通过这次活动,村里制订了相关制度,并由专人保管公章,如果需要使用,必须填写使用说明。

这次活动主要取得了一下两项主要成效:一是完善队伍管理机制,规范干部人事权。改进监督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征求意见、民主集中和议事决策等各项制度。二是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抓好对行物资采购权、资产处置权的风险防范。落实民主理财、村务公开制度,把严收支关口。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制订相应方案,定期对村里的财务收支进行公开。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我负责村里的全面工作,职责多,权利大。在这次活动中,我查找到了自己岗位职责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及时为自己面临的风险制订了防范措施。以前在物资采购上,采取的是单方记账,即物资采购点记账,年底结账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现在我们采取双方记账的方式,即采购点记账,村里专人记账,年底双方合帐的方式,这样就解决了因单方记账不清引发的纠纷。

为确保该项工作能够长久进行,应制定以下三项长效机制:一是突出动态性,加强风险点日常监控。一方面进行信息监测,通过汇报、会谈、聊天等手段,开门征求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二是突出预防性,对风险点进行后期处置。对风险点监控中发现问题与不足,经综合评估后,将监控结果分为四类,实施分类监控。三是突出科学性,抓好考核和修正。制订了《考核方案》和《细则》,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进行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责令整改,严重者给予处罚。考核结束后,认真总结各阶段工作经验和教训,确定新的风险点,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良性循环。

在我看来,要想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还要做好一下两点:一是增强分类指导。上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凸起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慢慢推进”的工作原则,凸起行政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防风险的具体要求,切实把查准、找全风险点、拟定防控法子贯串始终,把完美轨制、解决问题贯串始终,把率领带头、典型示范贯串始终。要鼓舞激励下级联系实际,积极尝试,不竭立异。要增强看管搜检,敦促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工作的落实,杜绝形式主义。二是搞好舆论指导。要增强宣传工作,充实操作报刊、广播、电视、图书、互联网等媒体,鼎力宣传廉政风险提防打点的需要性和主要性,介绍风险提防的理论基本常识和周全质量打点常识。要在下层级鼎力推进廉政文化培植。当真总结和推广开展廉政风险提防打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鼎力宣传实施廉政风险提防打点取得的新成效,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0.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篇十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基层交巡警队伍作为公安机关中的一支特殊的执法队伍,“根本”该如何“抓”,保证又该如何“保”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基层交巡警政工干部二十多年的实践,认为要有效预防民警“触电”执法管理“越线”,就必须积极探索当前影响和制约队伍建设和执法管理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确评估和应对民警极易违法违纪的“风险点”。才能使队伍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使这支队伍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不辱使命。才能有效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才能不断促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快步发展,与时俱进。

一、当前交巡警队伍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职业“风险点”考量。

江苏省公安厅陈逸忠副厅长在全省交巡警系统政委纪委书记座谈会上,全面分析了当前交巡警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阐述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全面加强队伍教育整顿、强化队伍建设和执法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和具体要求。笔者由此引发对交巡警的职业“高危”特征及“风险点”作了一番的考量。

风险点一:职业风险相当严峻。突出表现为缺乏理想信念,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有的民警对理想的追求提不起精神,认为这些都是空的,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毫不相干,放松了对自己主观改造的要求和标准,有的对参加各类政治教育学习活动有厌倦情绪,思想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参加了也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有的对警察职责的认识不高,视野狭隘,没有从交巡警履行的职责任务高度来看待,认识自己的职业,仅认为交巡警这个职业的程度上是自己谋生养家的手段,对工作缺乏必要的热情和执着精神。

风险点二:行为风险危机四伏。突出表现为自律不严,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的民警在岗位上不能严格按规范办事,不能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违反纪律规定、勤务行为不严谨,遵纪守法意识差。有的甚至为了贪图享受,追求金钱,贪赃枉法,收受贿赂。

风险点三:观念风险一触即发。主要表现为观念淡化,纪律差。有的民警工作经常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现象突出,上班无精打采,频于应付,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有的工作中有利的事就干,有油水的地方就去,有的作风飘浮,执法为民思想不牢,有的耍特权,抖威风,对群众淡薄无情,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不正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群众的感情。

风险点四:执法不公“河”边“湿”鞋。执法随心所欲,不能令行禁止。有的置法律于不顾,滥用职权,有较严重的“权本位”观念,执法不规范、不文明、不公正,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风险点之五:岗位风险久“病”成“灾”。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上不思进取,理念信念不坚定。有的民警不讲奉献与讲物质利益的原则,只讲个人利益,不讲无私奉献,事业心不强,进取心衰退,不愿做艰苦工作,缺乏大局意识,有的把精力用在利用权力和关系徇私情、谋利益上,还有的不能自觉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和影响,金钱、享乐、利益意识严重,存在腐败作风和行为表现。

风险点之六:“八小时”外风险难于自律,突出表现为交友不慎,八小时外失控。有的民警“社交圈”关系复杂,哥们义气严重。“生活圈”过“散”,吃吃喝喝,庸俗无度,“八小时”外自由散漫,寻求刺激,在饭桌、牌桌上虚度光阴,有的夜不归宿,干出各类违法违纪事情,结果是领导:“事前不知道,事后吓一跳”。

二、当前基层交巡警队伍建设和执法管理面临“涉危”“风险点”解密。

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老百性通常在茶余饭后,闲聊议论时的借古讽“今”,打通办事“关节”的“奥秘”和“要决”。由此可见,“钱”的威力能使古今中外众多的“英雄豪杰”为之折腰,钱的能量能使多少“王公大臣”为之倾倒。而在当今,钱的驱使,一个又一个的“高官”接连落马,均是为“钱”导致腐败沦为阶下囚。那么既然连“神鬼”都见“愁”,“高官”都“败阵”的金钱“杀手锏”如此厉害,作为既食人间烟火,又掌握执法管理重要“关节”的交巡警不可避免地也要经受“钱”的诱惑和挑战。由此可以推断:道路交通管理车管、事故和路面执法三大重要环节中最容易使民警“失足”的“风险点”就是在“钱”字上。

解密之一——车管风险点:车辆和驾驶人管理的“特权”使社会上许多人羡慕不己。既使是在内部,民警对车管所岗位也望尘莫及,想尽办法往里“挤”。一是车检把着车辆安全关,车辆合格与不合格,事关车辆能不能拿到“牌”上了路,若是随着找点“小毛病”就让你既花钱又费时,如果“小钱”花一点,便可轻易过“关”,“隐患”随车带。在这个“节骨眼”上,凡是新车上牌或“旧车”体检都想花点“小钱”送“佛”上天图个“顺利”。由引可见,年检民警的“口袋”要想“鼓”起来“大笔”一挥便手到擒来,两全齐美。二是驾驶人考试把着领证入口关。无论是无纸化考试还是桩考都是靠人来操作的。人的因素第一,只要监考民警想让你过“关”,只要“手”动一下也非难事,睁一眼闭一眼也未尝不可。这样“钱”应该在考试之前“早”发出去,让监考者心中有“数”,到时候只要官面堂皇地“走一趟”便完事了。三是新车发牌把着“好号”关。目前车管所正在实行的电脑选号也属“公道”,不存在“暗箱操作”问题,就这也还有“空间”走私,在投入的“号牌”上动脑筋,在自选的频率和次数上想办法,直到选到让对方满意的号牌为止。既便如此也不算太过分,而在所谓的“吉牌”好号上“花钱”买的问题上,可就给了手握“实权”的领导“批条子”、打电话、口头交待提供了游离于“规定”之外的活动空间,搞个好号牌,花点额定以内的钱也不算损失。只是“钱”的流向进了掌权人的“腰包”而己。解密之二——事故处理“风险点”:事故处理方面的“关节”更为复杂,“捞钱”的机会更多。风险也更大,一起交通事故通常必须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责任认定和文书制作等程序。倘若现场勘察不细容易使责任走“偏”,调查笔录不真也可使责任认定失“实”,除去民警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粗枝大叶之外,人为因素也就要与“关系”打通有关,上述工作若有“私”情责任认定就可能“走样”,全责可变主责,主责可变次责,由大变小,由小化无,有的甚至全“改”过来,形成冤假错案。事故证明开具也是相当的关键,现在车辆都有保险,一个假证明出去,保险公司便要赔,一个假证明开具,就可能让肇事者逃出“法网”。可见,事故处理中的“关系”、“私情”和公章“乱盖”非同小可,不花“重金”难破民警“推磨”铤而走险。

解密之三——路面执法风险点:路面执法要想“搞钱”更方便,更容易。查到车辆违法先告知应该罚多少,违法者钱“递上”说“票”不要了,钱便是自己的了。只要违法者不说,谁也不知道。如果违法车辆明知超载每次要罚的更多,被查了便主动“送钱”开了就走。通常“送钱”的方式大都是“夹”在驾驶证和行车证之间,执勤民警“验”过后交还即“走”。除此之外,还有与“停车场”联手分取“停车费”,与“说情”放车“黄牛”收取好处费,逢年过节非法甚至合法“中介”送上的“过节费”,加之通过“三乱”谋取“特权费”等手段,均可获取许多“可观”的不义之财。

三、当前基层交巡警队伍建设和执法管理面临的“风险点”解密。

撇开一系列违法违纪民警个人背景和经历,人职业性质上看“钱能通神”的问题,交巡警执法已属腐败现象高危岗位。这一特殊的“职业”极易衍生什么样的违法违纪呢?剖析其执法、管理、运作和演变趋势,便不难揭开违法违纪的“风险点”的神秘面纱。

(一)执管“岗位”和独优的“权力”任其为“钱”放任。无论是事故处理民警违法出具事故证明,考试岗位民警与“高抬贵手”收贿。都表明其具有岗位与权力优势在作祟。交巡警“职业”独特,权倾“朝野”,面对的是社会各种各样复杂的人际关系,民警无论对“钱”的态度如何,每时每刻都会经常性地与执法规范发生冲突。凡是违法违纪“失足”的民警无不是身居“人车路”管理“有权”岗位,掌握车辆管理、事故处理、路面执勤“实权”,不仅有其游离于执法管理之外的“空间”,而且还有个人说了算数和自己就能办的自主权。一旦为了“钱”开了“口”就极易为“钱”而放任,坠入违法违纪的深渊。

(二)执管岗位和独特的“权力”,使其捞“钱”走险。无论是车检关、考试关还是发牌关,身居关口把关的民警要想发财,只要“随便”动点脑筋,路面执法只要“抬抬手”钱就进了腰包,只要手中有权,也就是“轻而易举”小事。显而易见,这些手中掌权的民警,只要张张口、抬抬手腰包便可“鼓”起来,所以,在他们的心里认为,为这些“小事”又能捞到“钱”走点“险”也“值得”。

(三)执管岗位和独特的“权力”,为其贪“钱”冒险。利用自己岗位和执掌的“权力”,轻松地捞到“好处”,这是交巡警执法管理权力区别于其他警种的又一重要特征。手握实权的领导“一句话”“吉号牌”便到手,事故处理民警“一个章”,保险公司便赔偿。这样的权力风险可谓到了极限。

综上所述,对交巡警队伍中违法违纪案的严重性有必要通过新的视角来观察。如何对民警岗位行为的监督实现率,这是当前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尽管车管、事故、路面执勤的规范、规定和“禁令”条条框框之多,甚至是来自内外部的监督渠道如何之广,但对“一心向钱看”的民警似乎都不起作用,尚无有效对策与之抗衡。因为谁都不想轻意的“得罪人”。这就暴露出当前交巡警队伍建设和执法管理中的一大“顽症”。掌控不力,监管不力,防范不力。

四、当前基层交巡警队伍建设和执法管理的“风险点”的堵控对策。

基层交巡警违法违纪的“风险点”根源主要在“贪钱”上,如何有效堵控“风险点”的源头,关键在掌控、监督和防范上。

——建立内部严管机制。一是层层严格岗位责任制。车管、事故、路面执法所限是基层交巡警一线实体,要大力堵住“风险点”,就要把队伍管理责任捆绑在所队“主官”身上,实行队伍管理奖惩制度,以年内或者季度为时间段,出了问题重惩,不出问题重奖,这样领导管理队伍力度必须会更大,责任心必然会更强。二是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岗位民警之间实行“一包一”、“一包二”甚至“包三”的“包保”责任制。由组织纪律性强、综合素质高的领导,挂包组织纪律性较差、随意性较大、容易铤而走险的民警,由党员民警挂包非党员民警,由大队领导和所队领导分别挂包“热点”岗位民警。被挂包民警与挂包民警和领导都要分别签定责任状,实行奖惩挂钩,被挂包民警出了问题,挂包民警和领导都要受经济处罚和责任追究。

——强化班子和领导垂范作用。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己不正,焉能正人”。“火车跑得快,全靠机头带”。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加强班子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管队伍,首先要管好班子。班子纯洁、做带头遵章守纪的表率,这是抓好队伍管理的首要条件。因为民警的一言一行,很大程度受领导的影响,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什么样的班子带什么样的队伍”。如果班子都懒懒散散,甚至还和民警们混在一起做违反纪律的事,怎么去管理队伍?怎么去落实规章制度呢?比如刚召开民警整顿纪律作风大会,事后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又和基层民警一块做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民警会不折不扣落实会议精神吗?再多的会都是白开,苦口婆心的话讲得再多也是白讲。所以抓好基层警队队伍建设,首先要抓实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俗话说:“钢班子”带出“铁队伍”就是这个道理。

——及时掌控队伍管理动态。大队领导和所队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经常和民警接触,经常交心谈心,随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对每个民警的“人际圈、生活圈、娱乐圈”做到心中有数,制止他们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发现隐患和苗头及时纠正。同时,成立警务督察组,强化警务督察工作。每月开展一次全面的执纪执法督察活动。包括交通事故案件、交通违法个案、行政拘留案件、车辆入户和驾驶员考试、发放牌照等等。此外,要加大对民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力度。大队领导和所队领导八小时外要随时电话查询民警去向并作好记录,提醒、告诫民警遵守禁令。

——要建立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目前,不少单位墙上挂满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实际上是一纸空文,没有真正落实。要制定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对一般性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处罚不宜定的过高,要能够落到实处。事实上很多单位的规章制度定得又多又细,但都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起到应付检查而已。认真落实规章制度,要能抵挡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说情风,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这样既教育本人,又启发他人。

——要严格队伍管理,加强执法监督。要从民警最基本的“细节”抓起,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和监督。规范内务管理,解决好纪律、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促进队伍优良作风的培养、行为规范、纪律严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要严格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彻底解决好执法不公、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粗暴值勤执法等违法违纪行为。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执法工作的全过程,将执法行为全部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要建立完善的执法质量考评、全程监督、责任追究、考核奖惩等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

——要切实抓好法律的学习研究,提高全警的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既是政治素质,又是业务素质。提高队伍的法律素质,既是提高交巡警执法水平和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影响依法从严治警突出问题的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交巡警内部形成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结合“三项建设”,把法律知识学习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尤其要帮助一线执法民警全面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岗位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要拓宽教育培训途径,建立法律学习培训制度,实行严格考核奖惩,杜绝不具备执法素质的人员进入“高危”执法“实权”岗位。

11.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篇十一

一、集团客户的界定

建行对集团客户的定义为:“集团客户是指通过控制权纽带联结在一起,存在紧密关联关系的企事业法人和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法人”。

笔者认为,集团客户其实质为集团成员间通过某种关联关系(包括股权关系、家族关系、合同关系或其他关系)连接在一起,具有不按公允价格转移资产和利润的可能。其中控制权是识别与确认集团关联关系的重要特征。

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表现特征

1.集团客户识别风险

随着企业改革深入及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产权形式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企业集团规模不断增大,产权关系日益多元化。由于集团客户关联方式非常多,一些关联方关系比较隐蔽、复杂,很难区分识别。虽然《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对集团客户的认定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但各银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口径仍难统一,不同的银行往往会有不同的认定结果。

建行对集团客户显性关联企业的授信管理已比较成熟,集团客户关系树的建立与维护也日渐完善,但对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股东幕后操纵的隐性关联企业,由于关联关系比较隐蔽,识别和管理仍缺乏更为有效的办法。

2.集团客户关联交易风险

一是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投资、参股,使得双方的资产和资本都出现了虚增,影响了银行对企业资本实力及资产规模的正确判断。二是很多关联企业在注册成立后,控股公司便通过各种方式抽逃下属企业的注册资金。资金的抽逃增大了银企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三是为满足贷款条件,利用关联企业相互控制的特性,通过进行关联交易来随意调节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粉饰借款主体的财务报表以达到银行贷款条件。四是当借款人不能偿还债务时,关联方之间通过转移资产、利润或债务重组等方式,悬空银行债务,将风险转嫁给银行。

3.集团客户过度授信风险

由于集团客户成员结构及产权关系复杂、集团经营规模快速扩张,同时为实现融资规模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集团客户往往与多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实行分散融资策略。为了筹措到更多的资金,客户往往选择有利于自己资金运作的主体向银行申请贷款,再由最终控制方以各种方式将这些资源在集团内部统一调度,从而达到资金来源最大化的目的。

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对大型集团客户的迷信心理,不少信贷人员盲信“大即是好、大即是强”,各银行在竞争中竞相放宽贷款条件。而企业也恰恰抓住这一点,利用其融资渠道多的优势向银行讨价还价。各家银行盲目“垒大户”容易造成对集团客户的过度授信。

4.集团客户违规用贷风险

一些集团客户为了节约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般都成立了集团的财务公司或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对集团内各个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的调度。虽然有“受托支付”,但贷款经办行在贷款支付环节的审核,仅能依据借款人提供的交易合同等书面材料对贷款支付方式的合规性做出表面判断,难以识破贷款挪用的本质。

当贷款进入集团内部后,银行则更难对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资金流向进行跟踪。集团客户利用内部成员企业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对资金的频繁、随意调拨,擅自改变信贷资金用途,将信贷资金挪用于非约定用途甚至高风险领域。

三、防范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的若干对策建议

1.加强集团客户成员单位的识别

充分识别集团关联关系并准确构建关系树是集团客户管理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环。具体识别方法:一是文档查证,通过查阅借款人提交的有关文件资料,从中发现关联企业的线索。借款人提交的申请资料中,能够提供关联企业线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司章程、营业执照、财务报告、交易合同等;二是系统查证,包括银行各种业务系统、人行系统、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CNISS银码信息共享系统等;三是网络查证,即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进行客户相关信息搜索;四是实地查证,实地走访并询问借款企业、担保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获取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信息。

2.加强关联交易分析和限制

一是加强关联交易分析。首先,要加强贷前调查,严把集团客户关系树梳理关,正确列出集团图谱。其次,应积极探索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的识别方法。通过集团业务经营和资金往来的关联程度、公司名称、标识的统一程度以及集团成员对外投资和接受投资等情况,了解和掌握集团图谱及管理方式。只有充分识别关联方关系、了解关联交易及其影响,才能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风险。

二是加强关联交易限制。在相关贷款协议中重点注明客户的关联信息告知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包括客户必须提供关联方名称、关系,并在关联交易发生后一定期限内将财务、负债、账户等具体交易信息全面及时告知银行;重大的关联交易应事先征得债权银行的同意等,应尽可能通过设立限制性条款来约束对银行授信不利的非正常关联交易。

3.科学设定集团授信限额,防止过度授信

要有效避免过度授信,必须强化银行间理性竞争、审慎授信的风险观念,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科学设定和管理集团授信限额。

严格控制集团客户整体授信总量。通过对集团整体经营性资产、主营业务、现金流分布以及关联关系分析核定集团整体授信总量,一方面可防止分散授信情况下夸大集团客户信用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关联交易只是使有关利益在集团内部进行分配,统一考察集团整体承债能力可消除集团内部因控制方式而造成的人为影响。

4.强化信贷资金用途管理与还款来源监测

12.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篇十二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风险是存在于人们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事件,这些客观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果发生,何时发生、发生后对既定目标影响程度如何都难以确定。但是,人们在风险面前并非无能为力,通过经验积累、技术发展和科学管理,是可以识别、抵御和控制风险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官员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积极防范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一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地方政府过于依赖中央财政支持的思想在某些政府官员中并没有完全消除,有的地方政府举债之初不进行风险分析,也没有风险防范预案,当面临债务风险时,不是想方设法消除风险而是寄希望于中央政府出手“买单”。二是现行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的政府会计制度,使得地方政府通过负债筹资并形成的资产真实价值得不到反映,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严重脱节,加之地方政府的资产处置随意性较大,往往掩盖了风险造成的危害事实,导致某些官员根本就没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管理的意识。三是地方政府人事制度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形成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人事制度中“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使得地方政府官员不用担心因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爆发而使得自己被降级或撤职。官员不用担心被问责,其防范风险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就被间接的放大了。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松散。

现代风险管理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设立一个由最高层从战略上把控的、有机的组织来实施并执行各自的风险管理职责,才能实现风险管理目标。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健全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既没有设立专门的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地方风险管理联席议事制度,更没有明确规定人大、政府在地方债务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基本上是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各自为政实施债务风险管理,而且这些部门和单位也主要是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提供的风险管理服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松散性,决定其无法对债务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识别、评估和分析,进而也就不可能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最终削弱了对其债务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力度。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知识陈旧。

风险管理起源于1960至1970年代,1980年代在金融、保险行业有了较快发展,其标志是1988年7月《巴塞尔协议》(Basle Concordat)的颁布实施。在此之后,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C-IF),从风险管理程序看,依次设立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2004年,COSO委员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管理要求,在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SOX法案,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IF),该报告使内部控制从一般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扩展至全面风险管理。相对于IC-IF而言,ERM-IF新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要素,“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两个概念。目标设定是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换句话说,风险管理就是识别、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是地方政府举债运行时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制定债务规模结构时,必须明确自己希望承受多大的风险。“风险容限”(Risk Tolerances)是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说对相关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差异的可容忍限度。“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是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目标设定的基石。但是,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管理中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并不清晰。根据某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人员中,了解“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的,2.17%;不太了解的,52.54%;尚未接触过的,达45.3%。这反映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风险管理存在知识盲区和较为落后的问题。

(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过程滞后。

风险控制活动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针对日益严重的债务风险问题,虽也采取了控制措施,但是采取的控制措施大部分都局限于事后控制,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往往是在债务风险爆发后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但这时债务风险的损失已经出现,再有效的控制也无法改变现状和挽回损失。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的财务风险,在目前看来,只是经过事后的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才发现出挪用款项等问题,但此时风险的结果已经成为事实,损失也已无法挽回了。

(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信息不畅。

信息与沟通是风险管理的大动脉,它要求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地方债务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人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信息系统比较分散,每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在没有加以整合的前提下,无法有效传递有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信息,往往导致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出现偏差。

(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监督乏力。

监督是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其有效性,发现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的过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必须制定风险管理内部监督制度,规范风险管理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然而有的地方政府对风险管理内部监督存在认识误区,很多官员把风险管理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监督混为一谈,他们认为,只要加大审计查处问责力度,就可提高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以致疏于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监督,既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监督机构和制定规范的风险监督制度,更没有开展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全过程、动态化的监督工作。

二、改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树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根本途径在于继续深化改革。一是改革地方政府人事制度。从本质上说,地方政府领导是债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方政府领导者对待债务风险的态度是由人事制度所决定的,而这种由制度决定的态度又最终决定了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是否能产生积极的结果。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严重削弱了其债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必须加以改革。具体的方法是严格实施领导干部任免的“一票否决”制度,特别要在其中加入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价内容。地方领导干部因其自身利益同债务风险息息相关,自然会提高对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进而也会改善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现状。二是改革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部分,业务指标一般来说,是由各级地方政府自己提出后再报由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核准执行的;经济指标则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具体包括辖区内各单位的创收、各种投资产生的效益等。但是不论是地方政府的业务指标还是其经济指标,都对债务风险事项关注较少,业务指标主要关注的是政府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经济指标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情况,在这其中都很难看到关于债务风险的指标。由于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政策导向作用,并且直接反映了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要求,因而只有通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中加入债务风险指标,才能对其领导层产生较强的约束力,也才能真正树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意识。

(二)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应当包括规范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风险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一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全面监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职责是:审议并批准政府提交的债务风险管理年度工作报告;确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了解和掌握政府债务面临的各项重大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做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批准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批准审计部门提交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批准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批准风险管理措施,纠正和处理任何组织或个人超越风险管理制度做出的风险性决定的行为;督导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风险管理其他重大事项。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性监督,地方人大可设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中要有熟悉经济管理工作和具备风险管理知识或经验、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大代表参加。二是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主持债务风险管理日常工作,设立专职部门或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该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研究提出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报告;研究提出跨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研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跨职能部门的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该风险的日常监控;负责对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估,研究提出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日常工作;负责指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开展债务风险管理工作;办理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三是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及其有关单位在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应接受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主要履行以下职责: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研究提出本职能部门或单位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做好本职能部门或单位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做好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有关工作;建立健全本职能部门或单位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子系统;办理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

(三)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一是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事项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事项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事项识别是了解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区分机遇和风险。事项识别技术包括事项目录、内部分析、低限触发器、过程流动分析、首要事项指标、损失事项追踪等方法。风险评估是针对识别的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确定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风险评估技术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评析、定量指标、概率模型、非概率模型等方法。地方政府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尽快学习和掌握事项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运用,以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和评估。二是采取有力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容量”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当综合运用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承受风险等现代风险应对策略,提出风险应对方案,实施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管理。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针对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之内。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合理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措施,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活动。

(四)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是一个度量某种实际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根据其程度发出警戒信号的过程。有效运用风险预警技术,可以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处于萌芽阶段时就将其识别,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问题在发生之后再进行控制而无法挽回损失的现象出现。风险预警机制是一个由多个控制系统组成的大系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是由预警指标评价系统、预警信息处理系统、预警分级管理系统、预警人员组织系统和预警管理控制系统五个系统构成的。预警指标评价系统是风险预警机制中最内层的系统,同时也是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只有指标、指标权重设置正确合理,指标评价准确,整个预警机制才能发挥其有效的防范、预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功能。预警信息处理系统和预警分级管理系统是风险预警机制的中层,同时也是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支柱。一方面,只有有了预警信息处理系统正确的信息收集,风险预警指标评价系统才能据以对风险进行正确的、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只有预警信息处理系统正确的信息输出,预警指标评价系统的预警、警示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风险预警机制也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其预警、监控的作用。另一方面,只有在预警分级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的科学分类的前提下,预警指标评价系统分析后的结果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预警指标评价系统的失误也才能从中被发现出来。也只有在预警分级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科学分类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才能够根据其强弱程度被有针对性的加以防范和控制。预警人员组织系统和预警管理控制系统是风险预警机制的最外层,同时也是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石。所有的风险预警工作都需要相关的人员来完成,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强有力的控制。这些都足以说明,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防控,离不开预警人员组织系统和预警管理控制系统的有力支持。只有通过有力的组织和合理的控制,风险预警机制才能不偏离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一目标而正常运行。

(五)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沟通与反馈系统。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沟通、处理系统比较分散和孤立,缺乏联系和整合。信息沟通、反馈技术的落后,使得地方政府即使识别出相关债务风险因素并做出正确评估,也无法及时加以处理和控制,风险损失同样无法避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风险管理,地方政府必须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为此,首先,在市政建设、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等地方政府项目建设时设立一个债务资金使用信息联动机制,实现施工方和投资方信息共享,一旦监管人员发现预期计划同施工方的实际情况不符,信息系统可以立即向有关职能部门示警,以避免目标偏离产生的风险。其次,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地方政府风险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一方面,开发信息化政府风险防范联动网络,通过综合信息平台,与地方政府项目建设施工单位的信息相连接,及时掌握政府性债务资金安排、使用和进展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财政、审计、统计、法律等政府部门与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资源共享,及时分析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六)优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人员结构。

上一篇:竞聘司炉班长演讲稿下一篇:景点导游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