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今后工作思路

2024-07-30

学校今后工作思路(共7篇)

1.学校今后工作思路 篇一

八家户农场小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在县教科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一学期来,我校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加强学校管理、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主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校容校貌的改观,为学校的发展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应该说这一学期是极不平凡的一学期,是令人鼓舞、振奋和扬眉吐气的一学期。

一、德育工作

(一)抓好队伍建设。

我们努力构建班主任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总结上月的情况,部署下月的任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促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德育处对安全管理、财产管理、班风班貌、常规工作、比赛获奖、家校联系、红领巾监督岗考评等进行每月考核,加大了奖励幅度,从而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做到奖优罚劣。

(二)严格常规管理。

1、每周一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肃立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风气,激发学生的“五爱”热情,使师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

2、坚持“文明小卫士监督岗”的检查评比制度,每天检查,每周评比,督促队员的一言一行,检查校园的清洁美丽,使校园“文明之花”常开。

3、民族团结教育有成效。我校把民族团结教育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每学期在校本课程中专门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新疆地方(民族常识)课程,确保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材和学时。另外,运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如通过政治学习、民族团结专题讲座、教师到学生家进行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了我校师生及家长的民族团结意识,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通过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教育、创先争优活动,增强教职工的“校荣我荣,校辱我辱”的“集体主义”意识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

(三)开展多彩活动。

5月8为了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使学生了解更多民族常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特举办了“一反两蒋”黑板报评比活动知识竞赛。

5月26日我校开展“民族团结,祖国在我心中”手抄报、画展比赛活动。本次活动展示了800余幅手抄报作品,150余幅美术作品。

5月28-29日组织开展校艺术节系列活动红歌大赛,校本教材--腰鼓、特色舞比赛。

(四)强化主题教育。

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我们根据上级要求认真深入学习贯彻《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严格做好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学校加强了与法制教育挂钩单位的联系,安排法制副校长于海青同志来我校给学生作了两次法制讲座。通过讲座、分年级段学习法律法规、完成法律知识测试卷,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通过校级领导帮教不良行为,预防小学生犯罪。同时,利用橱窗、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等形式加强了小学生的法律意识,由于我校对法制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能遵守纪律、遵守常规,半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现象。

二、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一、认真制订教务处、教研组和各教师的工作计划,有效地防止教学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坚持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会,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反思,提出明确的改进方向,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第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加大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监督和调控。学校以“互听课”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师进教室听课,在听完每节课后与教师及时交流,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之目的。第三、加大对课堂教学指导力度。为充分发挥我校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各教研组深入开展教师展示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摸底,为学校进一步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2、立足于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能力大赛活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根据精河县教科局下发的精河县课堂改革教学指南和精河县课堂教学改革能力大赛活动方案,借鉴精河县一小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高校课堂”的宝贵经验和丰富资料,提纲挈领地制定出了《八家户农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能力大赛活动方案》及课堂教学改革能力大赛活动制度。本方案依托“以赛代训、以赛促研”的策略,本着“全员参与、推进课改、团队互助、共同成长”原则,着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求得进步,在改革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我校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能力大赛圆满落下帷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县教科局开展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能力大赛”系列活动检查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3、课题研究经常化、课题研究活动化、课题研究活动化深入化。课题研究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需要。只有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扎根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实现课题研究经常化、课题研究活动化、课题研究活动化深入化,本学期我校又开展实施了八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已全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上学年的数学组的州级课题和语文组的县级课题已结题。教师们积极积累日常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本学期末又评选出

38篇优秀论文上交教科局。

3、开展丰富多彩教研活动活动。

5月9日为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举行了教师钢笔字比赛。经过评委们认真、公正的评选,2位老师获得钢笔字一等奖,3位老师获得二等奖,4老师获得三等奖。此次活动不仅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且督促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从而提高了教师素质,更快速的岗位成才。

4月16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赛活动,此活动真正达到和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5月25日组织开展全校学生写字比赛。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美观,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与统一。共评出12名一等奖、18名二等奖、24三等奖.6月19日参加县教研室举办的中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活动,有112名学生参加,64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6月25日学校老师教案评比活动 个人教案表现突出的有8人:语文组:袁军、李凤、陈君;英语组:刘瑾;数学组:张永军、王涵;哈语部:古丽娜尔、巴哈古丽。

4、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学校实施民汉教师同室办公、同备课、同教研、同竞赛、互听课等多种学习培训方法,促进民汉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双语”教学。

5、继续倡导服务意识。

教务处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服务于老师和学生的服务工作。为此,本学期,我们继续将服务好师生的教学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代课安排、学生名册的修改、学生成绩记载表发放等都尽量做在前头,方便师生。在双语班教师安装了班班通,大大提高了双语教学。

4、抓好体艺卫工作,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学校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准绳,专门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康教育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教导处、团队、总务处、工会、体育、卫生等部门的负责人及保健教师为组员。各组员负责各自分管的条块,形成全校健康教育领导网络。

三,做好两基工作(巩固率)

我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巩固提高我校“两基”水平,顺利通过县督导室对我校“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

1、狠抓保学控掇,采取教师和村干部“一对一、一包一、一帮一”的强化措施,确保我学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15、17周岁完成率达到并超过复评标准。

2、努力做好师资工作,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提高及业务学习培训,本年参加区级培训教师6人,使我校初中教师合格率达100%。积极与中等学校配合,做好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工作,为上一级学校输入合格学生,真正达到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目的。

3、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在校生872多人,校园绿化、硬化、净化、美化均符合校园布局要求。小学设有图书室、实验室,音乐教室、图书阅览室。中小学设施齐备。实验器材和生均达到标准。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使我校教学质量和“两基”工作都等到较好的巩固,并有所提高。

四、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本学期,我校狠抓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班队课、课讲话、办板报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日、5.8红十字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日期,开展主题教育,掀起创建平安校园的宣传高潮。学校安排专人负责食堂、学生宿舍的管理,严把进货渠道,杜绝“三无产品”,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强化了消防安全意识,确保校园平安。

五、工会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

我们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引导教职工以身边先进人物事迹为榜样,为学校教育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结合“五五普法”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依法执教意识,提高依法维权能力。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引导教职工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二)继续开展以“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职工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继续开展“一帮一”爱生行动,每位老师都关心帮助一名困难学生,以实际行动展示师表风采。

(三)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为了让广大教职工感到学校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校工会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平时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健康和生活,慰问困难家庭,探望生病职工,为他们送去关爱,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半年来,开展“送温暖”活动共10人次,使教师们深感集体的温暖。

半年来,学校工会全面贯彻、执行县政府、教育局、教育工会关于“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学校校务公开。设立学校校长意见箱,布置学校“校务公开”校内校外公布栏。校务公开使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前途、改革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全面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 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加强了学校的民主建设。

六、其他工作

1、抓好校舍建设规划及实施工作,力争学生食宿楼能按时完工投入使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争取外援,改善办学条件。

2、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现象。认真贯彻上级精神,严格遵守“两免一补’的有关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杜绝违规收费。坚持校务公开制度,通过对上级新政策和新要求认真领悟,做好了认真细致的解释工作,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误解和投诉,避免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3、重视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学校历来把培养学生自觉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抓好文明校风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管理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教育,将卫生教育与检查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学校重视学生用眼卫生教育、加强防近视眼,防蛀牙教育,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传染病高发季节,每天对教室及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每年一次定期对学生进行常规体格检查。严格食品卫生,通过家长会、晨会及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不要到无牌无证的小摊点、商店购买食品,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

七、今后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校长、教务主任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其中随堂听课不少于15节,课后要主动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2、成立教学工作巡导组,定期不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巡视和督导。

3、每月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对做得好的要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提出,限期整改。

(二)加强教风师德建设。

1、用制度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制定师德考核评价表,把师德作为定级、评优的考核主要内容。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从学科特点出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采取:①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深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形成特色,实现合作共赢。

2、对于课堂上组织实施较好的教研组、教师、班级、学习小组、学生等进行及时的表彰奖励。

3、评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人每年保证2次的专题讲座,每学期至少一次引领示范课,每学期组织学科专题研讨,自己所带徒弟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课、议课|的整体汇报,以及自己所在学科的特色展示。

4、逐渐推行课堂教学“定等晋级”活动,逐个过关,逐个达标。

5、设置竞争平台。每学期末对各班成绩进行核实统计、排名,该班所排的

位次,就是该班竞争的起点平台,到下学期期末,与起点成绩相比较,进行排名,评出成绩优胜者。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习习惯。分学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入手。如低年段:课前准备、认真听课、要有良好的读书姿势、书写等。中高段:预习、合作学习、纠错、、多思质疑、动手操作、阅读学习、总结反思等习惯。

2、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每天早晨集中五分钟收听三字经,十分钟各班选学经典诗文,语文课利用课前5分钟检测教师规定的内容,也可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家长开放日等进行展示。

(五)搭建家校共教的平台。

1、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联系卡和家校通。

2、每学期利用好家长开放日活动,给家长上汇报课,通过发放家长意见表和听课教师评价表,提高家长开放日的实效性。

3、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发放温馨提示等,对家长进行家庭、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六)以信息化为翼,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1、每位教师会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熟练掌握查询、调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路径和方法,并逐步建立个人的电子备课档案。

2、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用录像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完整的记录,通过教研活动,对课堂实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查找不足,反思提升。

4、利用学校QQ群搭建了一个基于论坛性质的“校本研修”网络交流平台,各学科组每月在网络平台中发表一个有主题的教研话题,让群内各组共同研讨。

2013年7月

2.学校今后工作思路 篇二

目前我区的病虫害测报工作在西城和大观病虫观测场2个点上进行, 主要设备有200W白炽灯1盏和自动虫情测报灯1台, 糖醋诱蛾器3台, 有测报人员4名, 测报工作多数采用田间调查和直观法, 重点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主要病虫害开展监测。

1.1 病虫调查方法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调查法:

1.1.1 根据气候条件 (海拔高度) 分区进行调查:

我区分为平坝、中高山、高山地区三个区域。平坝地区海拔高度在600m以下, 中高山地区海拔高度在600~800m, 高山地区海拔高度800m以上。如: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发生流行与降雨量、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每年此病都是在我区的东城、水江最先发生, 这两个地方是平坝地区, 雨量、温度、湿度都适合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因此被我们定为小麦条锈、白粉病长期监测点。根据此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生的早、晚及轻、重, 作为预测全区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依据。

1.1.2 根据农作物布局进行病虫害调查:

我区平坝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玉米;中高山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山主要种植大豆、玉米、马铃薯、烤烟。

1.1.3 根据病虫发生规律进行调查。

针对不同的病虫发生规律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如地下害虫的调查: (1) 田间害虫种类和密度调查。调查时间, 根据本区的气候和作物栽培情况, 选择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或春、夏、秋播前进行调查。调查方法, 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 分别按不同土质、地势等进行调查。采取棋盘式5点取样或对角线取样, 每点取1m2, 挖土深度一般以30cm为宜。 (2) 成虫观测。观测时间, 因地因虫制宜。观测方法, 用虫情测报灯, 每日诱虫, 将结果记录下来, 从而掌握成虫发生消长规律。 (3) 为害情况调查。调查时间, 因不同作物而异。春播作物在出苗后至定苗前各调查一次, 重点地块自作物受害后开始至地下害虫停止为害止, 每隔5天调查一次。调查方法, 选择不同土壤类型, 不同作物进行随机取样调查, 分别记录健苗和被害苗数, 最后记算出地下害虫为害时期、为害率。通过地下害虫以上这些情况来准确预测出它的发生期及防治的最佳适期。

1.2 病虫预测方法

1.2.1 发生期预测:

就是预测虫害的某种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为害期;某种病害的侵染时期, 或流行阶段;对具有迁飞、扩散习性的害虫, 预测其迁入或迁出本地的时期。从害虫生活史、病菌的侵染或流行过程、物候学的角度, 研究预测其发生期。以此作为确定防治适期的依据。

1.2.2 发生量的预测:

就是预测虫害的发生数量和田间虫口密度;病害发生程度的普遍率或严重度等, 主要是估测病虫未来的虫口数量或病害流行程度是否有大发生趋势, 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以此作为中、长期预测的依据。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测报经费不足, 测报人员劳动强度大, 没有专项津贴补助, 使测报人员知识更新慢, 人心不稳定。二是乡镇测报体系不健全, 仅靠植保站1个测报点来预测全区大宗农作物病虫害, 覆盖面小, 服务范围窄。三是病虫测报的重点是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少数粮经作物, 其他作物尤其是经济和蔬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开展不完善。四是手段落后, 目前仍然沿袭过去的测报办法进行, 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未建立起病虫预测预报经验模型, 因此工作量大, 代表性不强, 准确性不是很高。

3 发展思路

3.1 测报调查规范化

测报工作, 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全面推进测报调查的标准化。这有利于测报数据的真实、规范和统一, 有利于建立病虫害调查数据库和病虫预测软件。 (1) 取样要有代表性, 覆盖面要达到种植面积的50%以上。 (2) 针对每一种病虫发生规律及特点, 制定相应的调查时间, 调查次数, 调查点。定点调查一般5~7天一次, 普查在病虫普发期进行2~3次调查, 在病虫发生为害盛期3天调查一次, 并做好记录。 (3) 在进行田间病虫调查时, 一定要查准每种病虫当前的发育进度。 (4) 田间调查人员的固定及田间调查资料归纳、存档, 为获得准确的病虫历期或期距提供资料。

3.2 信息传递网络化

农业部、市、区三级信息相互联网, 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库,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传递网络化。

3.3 信息采集和资料处理自动化

研制并大力开发先进的调查工具, 提高病虫害调查数据的自动采集水平。大力开发资料处理软件和测报软件, 以实现资料处理计算自动化, 减轻测报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3.4 预测预报发布定时可视化

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化技术, 与广播、电视等媒体部门合作, 制作病虫电视预报节目, 实现预报发布可视化, 及时、便捷地将信息传送到基层和广大农户, 从而在病虫害防治上做到对症下药, 提高农药防效, 使农药的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得到有效控制。

4 对策

4.1 改善设施, 健全体系

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有效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 可试行乡镇测报信息员聘用制度, 进一步健乡镇测报体系, 拓宽全区农作物系统监测范围, 扩大测报覆盖面和服务范围, 强化其防灾减灾的社会功能。

4.2 培养人才, 强化考核

对测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让其知识得到更新, 技能得到增长, 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打造一支作风过硬、能力强、素质高的测报队伍, 为全面有效开展病虫害预报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对区、乡镇测报工作和人员的绩效考核, 每年进行1次考评, 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调动测报人员的积极性。

4.3 积极创新, 丰富手段

加强监测技术研究, 不断改进传统的测报方法和方式, 降低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 也可参与科研部门、农业院校的项目研究, 提高测报水平。

4.4 发挥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电话语言提示、网络等现代科技的作用

提高病虫信息传递时效性和广泛性, 大量收集当地发生的病虫害照片, 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视频, 并举实例加以讲解。

4.5 创新测报内容

3.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篇三

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澜沧建设“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和“绿色经济通道”的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科技农业稳乡、绿色经济强乡、科教人才兴乡、和谐社会建乡”四大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基础提升、产业振兴、扶贫攻坚、科教人才、民族文化、生态文明、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工程,推动东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达5321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达143.7万元;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达5900吨;农民人均有粮达35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234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把科学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中心任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好”字优先,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道路,用工业理念来发展农业。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倡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更加注重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全面做好今后五年规划工作。一要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使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跃上新水平;二要做好今后五年规划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三农”工作,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乡带村的发展机制。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今后五年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点。为打造新亮点,计划在大佛殿成立养殖合作社,来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带动周边村组养殖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招商引资,结合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在大佛殿、小米地等建造地方茶庄园,三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固定耕地面积,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良种良法特别是冷凉山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力争2018年良种覆盖率达90%。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产品结构、种养结构和农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五年内,计划在南岱村、拉巴村完成1000亩甘蔗产业;在扎布村、河边村、拉巴村加大畜牧养殖年出栏大牲畜在1000头以上、生猪出栏7000头以上;东河村、邦敢村种植烤烟2000亩;东河村、河边村种植开发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龙胆草100亩,七月一枝花50亩;东河村、硝塘村种植核桃10000亩、八角1500亩、草果1500亩;南岱村、邦敢村种植坚果1000亩;林下资源逐年扩大养蜂量5年内达5000箱,同时加大野生菌管理力度。着力提升茶、中药材、核桃、林业、烤烟、蔗糖、畜牧业等7大支柱产业。

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农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细化落实“渠道不变、用途不改,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各报其功、各记其账,形成合力、整村推进”的要求,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加快农村道路、自来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启动“兴地睦边”项目,投建三道箐水库、积极进行项目资金申请,建设小米地水库及修建拉巴村大沟和掌月寨大沟等,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持续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或创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支持农民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组织等形式向外拓展市场,组织农产品加工、运销,促进农业增值增收。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升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培育眼界更宽、素质更高、致富能力更强的新型农民。

(二)突出资源市场化配置,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招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努力营造和谐开放、平等竞争、有序经营的投资环境。

(三)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要把民生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切入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善民生,激发民智,发挥民力,努力构建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全乡广大人民群众。认真抓好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工作,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体现民族特色的原创歌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满足群众业余体育活动需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年入住适合的供养对象,全面利用敬老院设施建设。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建设更加秀美的拉祜山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更加注重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倡导、引导、发动全乡人民积极投身义务植树、营林造林,主动为建设生态东河献力献策。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生态脆弱区植被保护和恢复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实施以公路沿线、城镇面山和水库周边为重点的“绿色走廊”工程。切实建设好、保护好生态环境、厉行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风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平安东河”创建成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使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药品。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活动。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律授予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切实规范行政审批权、行政服务权和行政监督权,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把政府建设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14年工作任务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实施项目建设带动投资持续增长,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富裕和谐东河,着力落实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全乡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021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772元,增长15%;粮食总产5478吨,增长1%;农民人均有粮334公斤,增长1%;地方财政收入12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集中精力主攻产业的发展 按照“稳粮、兴畜、升茶,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农业板块建设,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基地带动的方式,大力实施产业开发工程;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粮的基础上,形成了农业资源、畜牧、林果三大经济支柱,培育甘蔗、烤烟等新经济项目,今年在拉巴村种植甘蔗500亩,东河村、邦敢村争取种植500亩烤烟项目;二是林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加大采脂管理力度,同时巩固新种植核桃的面积,林下产业逐步扩大养蜂业的发展(达3800余箱),加强野生菌的管理;三是茶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应用生态茶园,加大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增加投入,提高单产和精加工档次,逐步打造适合我乡茶产业发展的品牌;四是在巩固现有的桑蚕种养殖基础上,支持新发展的农户;五是积极培育扶持畜牧养殖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预计在河边村及拉巴村实施。

结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优势生物产业推进计划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等战略部署,把优势明显、市场广阔的特色种养殖业等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点,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抢抓政策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上级更大支持。

一是争取开工实施三道箐水库和掌月寨大沟建设;二是启动“兴地睦边”项目;三是完成乡政府干部职工40套及乡中学和乡完小各12套的公租房建设;四是积极争取村组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提高公路等级;五是做好拉祜传承点前期规划,在拉巴村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着力打造和弘扬“拉祜文化”品牌,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产业化发展;六是加大村组活动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巩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让群众有学习、开会、议事、娱乐、就医的地方;七是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域经济跨越快速发展,同时以贫困村产业开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着力实施好“安居温饱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发展工程、社会事业发展工程、素质提高工程、生态能源工程”等六大工程;八是全力做好东河乡生态茶园改造工作的后期管理,保证好茶园遮阴树的成活率和配套树种;九是加快村庄规划工作,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做好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是抓实“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和农机推广运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推广杂交玉米、杂交水稻10000亩,冷凉水稻良种7000亩,规格化栽培2000亩,电脑农业200亩,测土配方施肥5000亩,粮食播种面积15500亩,总产量5000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掌月寨大沟建设。实施好人饮安全工程,解决1.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积极争取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推进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不断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和科技推广应用。推广科技试验示范,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次,科普宣传8000人次。

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同时加大对学生辍学和逃学监管力度。进一步抓好校舍改造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积极开展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参合率达到98%以上,使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卫生设施的投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确保新合资金的安全。进一步加强农村预防保健队伍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五是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全面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

六是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大民间文艺表演队的管理,挖掘民间文艺潜力,表演形式上多出精品。做好已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户户通”工程的维护工作,巩固广播电视覆盖率。有效解决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

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各项体系。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保险、优抚工作,重视做好困难群众生活安排,确保受灾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众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继续实施民生工程,支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抓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更大改善

抓好天然林、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施好植被恢复、生态恢复、义务植树等工程造林,培育后续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好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五)以强化法制建设为载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扎实抓好综治维稳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强化维稳责任意识,以创建“平安东河”为抓手,围绕“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琐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工作体系、机制,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对重点人员要进行帮助转化教育,防止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信访工作领导。落实信访责任制,完善信访处置机制,排查社会矛盾,切实解决信访问题,把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4.学校今后工作思路 篇四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转换,根据岔头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岔头镇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岔头镇位于灵寿县西北部山区,距县城35公里,辖18个行政村,5203户,人口17875人,全镇总面积93.82平方公里,耕地13260亩,山场面积12万亩。紧临横山岭水库,慈河、松阳河流经辖区,慈左、慈右灌渠能够为14个村耕地提供灌溉,水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大理石、云母等矿藏储量丰富。正南公路、岔瓦公路穿镇而过,交通极为便捷。

二、指导思想

未来三年,岔头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加速发展、赶超进位、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结合岔头发展现状,确定了以“做大工业,做特农业,做靓城镇,做活旅游”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岔头跨越发展。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今年有起色,明年见成效,后年上台阶,创特色经济发展,做小城镇建设典范。

(一)做强工业

一是做精石材业。以“金魁”石材为龙头,加快石材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金魁石材公司投资1000万元开发板材冲压地面砖和利用石材废弃物制作预制制品项目,配套厂房已竣工,设备已调试完成,正在生产试验品,年底前投产盈利。投产后,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为解决石材废料污染打开了一扇大门。以此为契机,引领全镇石材加工企业成立行业联合组织,形成以金魁石材为龙头,把销售渠道、技术、人员等加以整合,增强产业集聚优势,将产品从生产石材毛板向精加工方向发展,力争到2015年,在刘家沟村建成规模的“中国黑”石材园区。

二是做大牌房村万年青石材园区,利用牌房村万年青矿资源和就近加工、降低成本的优势,对辖区内石材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引导其在石材深加工发面加大发展力度,力争到2015年创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工业园区,全面提升企业规模、档次,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我镇的另一支柱产业。

(二)做特农业

一是继续做好荒山开发。我镇地处山区,山场面积12万亩,适合发展果树种植。截止现在核桃、板栗等干果种植面积已达近万亩。力争到2015年完成开发山场7万亩。并将原有的核桃、板栗种植范围成方连片,形成规模。打造核桃、板栗种植基地,使荒山真正成为山区村民的绿色银行。

二是做好“特色农业”。有了特色农业,才有吸引力、竞争力,才能把岔头镇推出去。

1、做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在王家庄村去年5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基础上,今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达到100亩。力争到2015年底建成300亩集种植、采摘为一体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方便游客采摘。

2、做好台头村的“农庄建设”。今年规划建成台头农庄一期工程,计划占地50亩。现有百亩池塘已开工建设,待磁河北岸绿化、硬化整体规划出来后,马上动工,两年完工,三年打造千亩农庄。

(三)做靓城镇 围绕建设中心镇的需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进一步扩大镇域规模。

一是依托正南路拓宽工程(东岔头至岸沟段),计划在东岔头、西岔头、王家庄、台头、岸沟村安装路灯,实施绿化工程,全面提升中心街道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二是打造以山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中心的商业区。年底前完成市场建设的招商引资,从正定小商品批发市场引进一两个批发商入住我镇市场,全面提升档次。利用岔头镇东与行唐县毗邻、北与阜平县相接的区位优势以及山区农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我镇建设成为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

三是建设以镇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教育、卫生中心。将

岔头中心小学、初中迁至镇政府南面的横山岭中学附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将镇卫生院迁至镇政府西面。在镇政府东边规划建设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包括场地硬化、绿化、灯光和文体活动设施建设配套,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四)做活旅游

一是依托磁河水系丰富的自然资源,谋划启动慈河湿地项目建设,打造“北方水乡”。

1、清理慈河河道(坡门口村至东岔头村)8000米。硬化磁河北岸(台头村至胡家坪村)5000米道路,作为湿地旅游通道,通道两侧种植树木3000颗。建设水上漂流项目(总长15华里,涉及高阳庄、台头、王家庄、李家沟、胡家坪、西岔头、东岔头共计7个行政村),目前正在规划设计,力争2016年5月完工。

2、在慈河北岸台头村建设占地20亩的苗圃基地1座,在发展育苗产业的同时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本阶段完成苗圃基地主体建设,通电通水。计划到2015年苗圃达到50亩。

3、在慈河(台头段)结合生态农庄建设,在台头村建100亩鱼塘,发展垂钓旅游、水产养殖项目,与磁河水上娱乐项目融为一体。

4、在磁河(台头村至西岔头段)建设蓄水造景橡胶坝2座,产生10万平米左右的广阔水面,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包括划船、快艇、游泳、儿童水上娱乐设施、滚动球等,在炎炎夏季给避暑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届时,磁河的广阔水面将与北岸的生态农庄、“绿色长廊”辉映成趣,形成岔头镇景色秀美的磁河湿地风景线。

二是继续下大力度开发三梦山旅游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岔头镇的天然“风景山水画”,使游客流连忘返。目前正在规划设计和招商阶段,力争到2015年3月完成。

5.学校今后工作思路 篇五

一、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路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三个率先”战略部署,围绕“汽车产业集聚区再提升、传统核心工业区再升级”,走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的发展之路,不断夯实路南转型升级先行者、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品质新高地的地位。

(一)坚持创新转型,激发产业活力。提升发展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做好亿元以上企业以及汽摩配与机电两大主导产业的生产销售与服务工作,确保大企业与主导行业稳定增长,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金字塔型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创业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积极发展以智能马桶为代表产品的智能卫浴特色产业和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做好回归选资工作,处理好招商与留商的关系,引导路南籍企业家回归家乡。做优做特汽车产业。切实抓好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方林汽车产业服务集聚区的发展,依托方林汽车城、二手车市场、汽车4S店等品牌资源,加快推进方林汽车商贸城建设,继续引进高端汽车品牌,大力推进“汽车诚信小镇”建设,打造具有 全国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聚区。

(二)坚持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南山至洋屿公路、吉利大道北延及经九路建设,启动中央通道建设,推动路桥大道东延至机新北路;完成长浦十字路口改造,实现永长路全面贯通。完成机新北路、南山至洋屿公路美丽公路创建。打造城市精品。依托南山至洋屿公路及中央通道建设,加大对路泽太东片及沿线和肖王南山片区的开发利用,美化入城口建设,带动路桥南大门建设。下大力气抓好迎宾大道、吉利大道等主干道路沿线及主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和建设,在迎宾大道沿线继续做好汽车相关产业、商业办公住宅和商业综合体等引进开发,在吉利大道北延后打造吉利大道商业街区业态及周边商业商贸氛围营造建设,完成上马村城中村改造。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全面完成路南村居小区及村民点的规划方案设计,加快推进方家、肖王等安置小区建设,完成应家村森林村庄及古岙村美丽村庄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全力破解农民建房难和村级活动场所破旧等问题。

(三)坚持长效提升,打造宜居环境。“五水共治”方面,继续深入实施“河长制”,开展河道综合整治,积极打造长浦河等精品河道。全面提升水质,对永福、上马等新建小区实行污水提标改造工程,力争完成金清水系消劣任务。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功能,加快推进青龙浦排涝工程建设。“三改一拆”方面,结合“六美三化”、“两路两侧”、“四边三化” 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基本无违建街道”创建,加快土地拆后利用工作。全力推进治危拆违攻坚战,彻底消除各类房屋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多城同创”方面,有效延续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良好态势,推进创建的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圆满完成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创建。

(四)坚持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实施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及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建成方林村文化礼堂,新建长浦、南岸、杨戴3家文化礼堂。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启动路桥三中风雨操场及食堂工程、路南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及路南小学食堂改造工程。不断优化计生服务,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严厉打击“三非”行为。实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开展一类照料中心建设,大力推进集中治丧工作。实施社会安全护民工程。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千人以上的村居全部成立志愿消防队,不断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源头管理,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全民平安大巡防机制。

(五)坚持从严治党,夯实党建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双整双全工作成效,深入推进“H”型党建示范带 建设,着力破解部分村党建基础薄弱、村活动场所老旧、组织生活单调等问题。继续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新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打造“路南铁军”。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选好选强支部带头人,选出一支政治素质强、服务能力强的党组织班子,强化“四治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党员发展工作程序,持续推进党员联系群众、党员服务清单、党员亮牌等工作,激发党员主体活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章及《准则》、《条例》学习,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工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督促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深化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全力支持纪工委履行好监督责任,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常态化督查。

二、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攻坚期。路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将路南打造成台州空港经济区为目标,努力补齐制约发展最关键、百姓需求最迫切的产业创新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五大短板,为路桥在“十三 4 五”提前实现“四翻番”、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路南智慧和力量。

(一)补齐产业创新转型短板。充分发挥路南良好的工业基础优势,立足汽摩配、机电等优势产业,着力抓好路南工业经济振兴。加快调整优化街道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将方林汽车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展销、后市场服务基地。借助台州路桥机场“跑道”优势,打造空港经济区,在机场周边形成空港物流业,新型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航空配套产业,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休闲旅游经济等航空相关产业,为路南经济腾飞打造强劲“引擎”。

(二)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成辖区内五纵五横的道路建设,完成南山至洋屿公路、中央通道、路桥大道东延、经九路等道路建设,打通永长路,并积极融入都市区交通网。不断完善路南总体规划方案,依托迎宾大道、吉利大道、中央通道、机新北路等主干道路,在机场周边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一流、品质高尚的现代新城。

(三)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抓住“六美三化”行动契机,开展美丽乡村、森林村庄、田园式生态公园建设。坚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不停歇,深入开展无违建街道创建,全力推进治危拆违攻坚战,全面消除脏乱差,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创建,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路南街道中心幼儿园、路桥三中风雨操场及食堂工程、路南小学食堂、风雨长廊工程等建设。提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条件和就诊水平,建立起覆盖乡村、功能完备的疾病防治体系、医疗救助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公园、家风家训展示馆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医疗为保障核心,以扶危、助残、救孤为重点,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为重要内容,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路南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稳定。

6.学校今后工作思路 篇六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成效,问题,发展思路

1发展现状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青海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乐都富民大蒜专业合作社)在我区成立。截至目前,全区围绕种植、养殖、林业、服务、流通等产业,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75家、入社入会成员达3.2万人,带动农户5万余户,出资总额达4.5亿元,辐射全区19个乡镇354个行政村。

2主要取得成效

一是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合作组织依靠自身优势,及时掌握生产技术和市场动态,示范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技术含量高的农业新品种,开展规模化生产,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乐都区映山红樱桃专业合作社依托地理优势,从山东引进适合本地方栽植的大樱桃,目前合作社已栽植大樱桃12万多株,连片种植33.33多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农民种植大樱桃的积极性。

二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合作组织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把分散的千家万户有序地带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轨道,改变了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分散和不稳定的状况,解决了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产品销售,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顺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乐都县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依托乐都兴农瓜果蔬菜恒温保鲜库和蔬菜瓜果包装生产线,对农产品进行分拣、包装,配送到西宁、海东各县超市,年购销各类农产品达5万多t,并与西宁机场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生产经营之路,实现了农超对接、农企对接。

三是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合作组织发挥联合的优势,吸纳了农村分散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经过优化组合,发展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经营,避免了单家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合作组织通过订单农业、设立专业市场和外销窗口,建立比较稳定和畅通的销售渠道,规避了市场风险,减少了中间利益流失,扩大了产品销售规模。2015年,开展订单农业1.69万hm2,数量14万t,涉及马铃薯、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油菜籽等多个品种。通过集中采购销售,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降低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的运销成本,扩大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的增收份额。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挖掘了土地潜力,以新的形式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内部运行机制还不够规范。部分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经营运作、事务管理、账目管理等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影响了带动力。同时,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成员的服务仅停留在签订订单和提供简单的市场信息等服务上,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是辐射带动功能还不强。我区的农民合作组织虽然数量不少,但大部分产业规模小、辐射面窄,合作经营的有效半径基本上不超出村社范围,跨乡镇、县区合作的较少,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市场经营组织功能还较弱。同时,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停留在生产或技术方面的简单合作上,直接影响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尽管目前国家和省上都制订了一系列扶持合作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扶持力度还不够大,受益面还很小;金融机构扶持合作组织发展的贷款额度普遍较小,借贷门槛较高,合作组织通过融资实现借力发展的难度较大。

4今后的工作思路

1)强化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农民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作用、有关政策和成功典型,在全区上下形成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识和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有责任心的专业辅导队伍;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合作理论和实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明白人”,提高业务素质和办社能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整体水平,力求在效益、规模、功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民的思想,像扶持龙头企业一样扶持壮大农民合作社。同时,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强强联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着力培育一批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业绩上层次的优秀骨干型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优势,并进行重点资金支持,培育出一批成功的典型,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吸引力,扩大覆盖面,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实行供销、农牧、工商等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

3)加强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领头人,造就一批精通合作社发展的管理人才,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队伍,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人才需要。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创办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通农民和企业、农民和市场的连接桥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4)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积极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切实发挥“三会”功能。完善成员账户、盈余分配、财务管理、社务公开、议事决策记录、档案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7.学校今后工作思路 篇七

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从2007年至2011年,是望江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望江教育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兴城战略,深化各项教育改革,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蓬勃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竞相争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同步推进。

(一)实施教育兴城战略,布局调整效益显著

从2007年起,我县大力实施“教育兴城”发展战略,先后无偿划拨城区土地近1000亩新建学校,县财政每年单独列支500万元用于城区学校建设,累计投资近2亿元新建了望江中学(新区)、望江三中、望江四中、望江三小、望江四小等5所公办中小学,扩建望江二中东区。县城区学校规模由2007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3.5万人,较好地满足了外来投资商、进城务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根据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县委县政府提出 “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教育发展总体思路,优化全县中小学布局。五年来,全县中小学校总数由2007年的255所调整为2011年的164所。为了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我县科学制订全县农村薄弱学校发展规划,做到危房改造与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五年来,我们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9343万元,以校安工程为主的各类项目顺利实施,新建校舍283507平方米,加固校舍21544平方米,1

消除D类危房75638平方米,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在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吸收社会资本,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五年来,我县吸收社会资本近2亿元,先后兴建了民办安庆长江学校、文凯中学、皖江职业技术学校、宏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近9000人,成为望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政府创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支持皖江职业学校和宏艺职业学校建设,各部门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也采取最优惠的扶持政策。两所职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皖江职校和宏艺职校分别为省级和市级示范职业学校。我县在全市率先启动春季招生,并把招生任务分解到各初中学校,实行职教招生工作考核一票否决。目前全县职教在校生近4000人。我县从规划、土地、立项、建设、师资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帮助他们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使我县的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初中毕业升学率由2007年的79.5%上升到2011年的91.8%。

(三)不断加大投入,教育民生工程有效落实

一是义保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从2007年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施“两免一补”,县财政按时下拨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每年免费教科书全部由省统一实行政府采购,通过县新华书店发放到位;每年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全部由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方式,按时打到贫困寄宿生家庭帐户,累计受惠学生6000余人。二是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从2009到2011年,我县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总面积达22.9万平方米,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将达2.01亿元,项目总数达262个,几乎覆盖到全县所有公办学校。目前我县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已完成总量的80%,所有在建校安工程项目均按上级要求规范、有序、扎实推进。三是中职学生资助管理规范。我们建立了资助对象评审机制,各校都建立了受助学生个人台账,从2007年起,累计发放助学金1463.6万元,资金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直接汇至受助学生银行卡。四是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全面启动,近两年已建成112个。五是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平稳实施。2011年发放助学金510万元,受惠学生3400人,受惠面达20%。

(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从2007年起,我县教育系统连续举行全县中小学校长论坛,每年选派校长去省内外先进地区学校参观考察学习,请专家做报告,选派城区学校后备干部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锻炼,开展名校长建设工程,评选全县名校长。尤其是近两年,先后选派100余名校(园)长赴安庆、南京、上海等市区先进学校挂职锻炼,在全市率先启动“领雁工程”,实现资源共享,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我县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县近五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招教师462名,重点补充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紧缺性学科,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充实教师队伍。同时,我县与安庆师范学院联手实施“双进工程”,连续几年共吸纳580余名安师院师范生顶岗支教,选派英语、语文学科共80名骨干教师赴安师院培训,搭建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平台。

(五)以规范办学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规范办学为抓手。从2007年以来,县教育局始终坚持以学校常规管理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高中招生严格实行“三限”政策,禁止交叉录取,对转学、借读作了严格规定,把规范高中招生一抓到底。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行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取消择校费,积极创造条件满足进城务工人员、企业职工、城区经商人员等子女读书的需求。严格控制班额,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严格实行学校收费责任追究制,将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及时查处有偿家教、滥订教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不当行为。实施教学视导制度,加强教育督导检查,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面检查,每学年对学校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促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以课程改革为内容。我县继续全面实施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我县坚持实施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直接记入中考记分,用于高中招生录取。每年对全县小学音、体、美等学科进行全面检测,将全县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运用到高中招生录取。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实验学校、望江一小、望江四小等学校自编舞蹈先后进京参加全国校园春晚演出并获金奖;近两年望江二中在安徽省航模锦标赛上名列前茅,遥控模型帆船项目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比赛进入前十佳。

——以教育科研为引领。我县按区域划分成立沿江、安

九、月北、城区四个教研片,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加强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开展送教下乡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

教育教学水平的研究能力。

——以教育装备为手段。我县共建试验网点264个,总投资629.8万元。目前,全县中小学共建有计算教室 70个,拥有计算机共3480台,中小学生机比达25:1,多媒体教室49个,卫星收视设备90余套,光盘的播放设备328套,较好地改变了农村中小学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现状,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全县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县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赛口中学评为市级示范高中;2009年望江中学、鸦滩中学分别评为省、市级示范高中,皖江职校被评为市级示范职业学校;2011年实验学校被评定为安徽省专项体育特色学校,望江一小被评为市级特色学校;金堤中心学校被评定为安庆市绿色学校。麦元中心学校、华阳中心学校、雷阳中心学校等积极创建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由2007年的1843人增加到2011年的2709人,本科达线率逐年提升;中考成绩不断提高,600分以上人数由2007年的1470人上升到2011年的2420人,基本接近太湖、潜山等邻县水平;小学检测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上升。

(六)加强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以班子作风建设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考勤、请假、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机关工作人员和股室考核办法,狠抓各项制度落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目标管理,提高机关效能。机关工作人员从领导做起,严格实行“六不准”,廉洁从政,作出表率。二是以严肃考风考纪为重点促进校风转变。加强招生考试监督工作,尤其加强对试卷安全、考场管理、考纪考风等重要环节的监督,重点治理高

考、中考考风,坚决治理教育系统考风不正问题。严格规范各类考试,制定考试处理办法,从严从快处理考试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三是以查处有偿家教为重点促教风转变。针对极少数教师存在的有违师德行为,县局以治理教师有偿家教为重点,促使教师从严治教,依法执教,科学施教,出台专项治理有偿家教办法,并组织专门班子负责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四是以治理收费为重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各校在开学前做到收费有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私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县局专门开通了举报电话,强化收费督查,加大对违规收费查处力度,学校办学行为日渐规范。近两年,通过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县教育局在全县政府部门行风评议中,位次大幅提升;从省市主管部门的通报情况看,近年来投诉率大幅下降,为安庆市各县区投诉率较低县份。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一)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164所,其中高中13所(含民办高中和职业高中6所),初中18所(含完中初中部3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130所,特教学校1所。全县教职工5836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93927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6295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3475人,初级中学学生28387人,小学学生35101人,学前幼儿10669人。

近年来,全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寄宿制项目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消除危房,校舍安全状况、校容校貌发生较大变化。“教育兴城”战略实施以来,城区学生规模由2007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3.5万人,全县初

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7年的79.5%提高到2011年的91.8%,基本满足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和群众子女在高中阶段学校就读需求。我县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强化教育内涵发展,成为全省实施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县级样本,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均有很大提高。

但是,全县教育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教育质量、规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高中阶段学生职普比失衡,至今没有合格公办职教中心。城区公办初中阶段学校发展滞后,大班额问题多年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紧缺,个别学校不能开齐课程。全县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数严重不足,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层次较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滞后,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不够明显,校园文化气息不浓,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望江县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现状,抓住制约我县教育发展主要矛盾,创新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机制,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办好每一所学校,发挥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我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兴城”战略成效进一步扩大,“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内涵不断丰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

任务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教师师德、专业水平稳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基本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城区教育和农村教育、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局面,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到2015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96%,学前一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社会各界对望江教育发展满意度较大幅度提高,教育发展能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望江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四)具体措施

⒈整体谋划学校布局,进一步推进“教育兴县”发展战略 今后五年全县小学学生数基本稳定在3.6万人左右;初中学生数逐年减少,基本稳定在1.8万人;高中阶段学生数先增后减,基本稳定在1.8万人左右。

⑴合理规划县城区域学校五年后的办学规模与结构 ①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学生11000人,具体分布在:二中3000人、望中3000人、三中2400人、四中1500人、民办学校1100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000人,具体分布在两所民办中职学校。

②初中学校。城区8000人,具体分布在:实验3000人(60个班)、望初2100人(42个班)、华阳初级中学2000人(40个班)、长江学校600人(12个班)、文凯300人(6个班)。

③小学教育。扩大城区小学办学规模,组建第五小学、第七

小学、第八小学,适应大县城城区小学生就读需要。

④幼儿教育。新建三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提高县城幼儿园教育整体水平,满足幼儿接受良好学前教育需求。

城区学校五年建设任务: 2011年:启动县职教中心建设。

2012年:建成望江特殊教育学校;扩建望江三小、望江四小。

2013年:扩建望江初级中学。

2012-2014年:根据规划,城区新建三所标准化幼儿园。2015-2016年:组建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⑵优化农村学校布局

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根据未来各学段学生数变化趋势,五年后基本实现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集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总体目标。未来五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形成稳定格局,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公办幼儿园基本覆盖到每个乡镇。根据相关政策,妥善处置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学校资产,优先用于教育发展,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

⒉统筹考虑各类教育,努力促进县域内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①创新机制体制,努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在统筹协调、综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服务“三农”,对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作用,发挥职教中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示范引领作用。

②积极扶持民办皖江职校做优做强。鼓励民办皖江职校创新办学模式,注重学生品行养成,探索校企联姻,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工作更贴近市场需要、更贴近学生实际。2015年前,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学生数达3000人。

⑵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九成果。

①明确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和学校软件建设标准化内涵,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好路径图和时间表,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2011年前,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7%的建设任务; 2012,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27%的建设任务; 2013,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1%的建设任务; 2014年底,全县所有计划保留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2015年,巩固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

②放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城区不断扩大的需要。城郊小学打破原有学区划分,将城郊村级小学分散就近归口城区小学管理,形成每一所城区小学管理几所村级小学的管理模式,建立捆绑考核的工作机制,实现城区小学与城郊村级小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③努力消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象。组建县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扩建望江初中,加大政府对长江、文凯学校的初中教育购买力度, 创建办学共同体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五年后初中、小学的班额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④突出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学龄儿童少年入学和辍学生返校的职责,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积极作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减

少辍学现象。

⑶加强高中学校内涵建设,鼓励高中学校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全县普通高中学校良性竞争、错位发展格局。

高中学校利用编制和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契机,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扬长避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中学校找出既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又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办学之路,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发展优势与特长,为学生人生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意见。采取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⑷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民办学校管理。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有效的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鼓励民办学校依法、规范、诚信办学。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教师队伍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扶持一批信誉好、质量高、有发展前景的民办学校,清理整顿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效益较差的民办学校。

⑸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制定全县和各学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城区新建两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进一步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至2015

年,每一个乡镇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一个中心村设立幼儿园或学前班。鼓励中心学校利用学区内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积极创办幼儿园或学前班。探索建立政府参与、社会举办者投入、学生家庭合理负担的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强幼儿园自我滚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管理力度,取缔未经批准的幼儿教育机构。2012年前建成县特教学校,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水平。

⒊创新管理机制、体制,不断丰富“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内涵

⑴加强教育局机关效能建设和教育管理干部能力建设。着力推进教育局机关管理效能建设,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选准每年工作重点,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的执行力。整合管理资源,打破股室格局,构建重点工作另行组建攻关团队的工作机制。理清股室职责,减少股室之间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发生,规范教育管理行为,杜绝开展无效教育管理活动。建立教育管理干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围绕各股室和学校工作目标、工作过程、工作成效等制定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作为对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用与交流(上挂、下挂、平调)的重要依据。加强县教研室建设,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充分发挥教研人员引领、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教研员指导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县教育人才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县教育人才管理中心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等管理职能;做好全县学校学科教师统计与分析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县教育财务管理中心对教育经费使用的指导和监管能力,把好学校公用经费使用关,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县教育督导

室建设。配齐配强教育督导人员。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完善督导检查限期整改制度和通报制度、教育重大问题监测报告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逐步建立学校检查评比归口整合制度,完善以学校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作为总抓手的教育评估工作机制。

⑵建立对县直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党政领导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对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考评办法,探索制订县直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考核方案。考核结果纳入县组织部门干部考核。

⑶建立完善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中心学校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机制。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组建评估专家队伍,加大过程评估力度,创新评估工作方式,注重运用评估结果。

⒋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果 ⑴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采取一系列措施,展现新时代教师风采,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坚决清理整顿在编不在岗教职工,彻底解决教职工外出兼课、代课,无故脱岗、离岗问题。建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长效机制,加大督查和对违规事件处理的力度,有效遏制教师滥订教辅资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现象。

⑵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和教师交流制度。确保全县教职工总数呈基本稳定态势,每年补充教师数量原则上不少于当年教师自然减员数量。教师引进计划按照学科缺编情况制定。新进小学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进初中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进入教师队伍,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采取上挂、下挂、巡回支教、送教下乡等措施,促进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城镇中小学教师晋

升高级教师职务,应在任现职内,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经历。

⑶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完善教职工绩效工资评价体系,形成管理人员、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四类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鼓励所有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重要依据。2011年在部分学校开始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面,到2015年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对年龄偏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其转岗或提前休息。

⑷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分层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制定和完善全县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制度,加大中小学特级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研读教育教学名著,上好优质课,撰写教学反思,发表论文,承担教育科研课题。鼓励学校尝试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学校发展规划有机整合,使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关联。

⑸提高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逐步提高绩效工资标准,努力提高教师待遇,营造教师安心从教、乐于奉献的环境氛围,让教师充分感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

⑹规范校长选拔、任用与管理制度。实行校长任期制与交流制,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逐步将年轻有为的优秀教师推荐到学校领导岗位上,增强校长队伍整体活力,逐步建立对校长的选拔、聘(任)用、管理及解聘等方面的工作机制。

⑺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有效整合县教研室、电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搭建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高服务职能。

⒌加强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⑴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使德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喜闻乐见,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德育实效性和感染力。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提高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质量,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改善音乐、体育、美术设施,添置教学器材。积极开展各个层次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约束、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等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党组织、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学校、教师乱办班、乱收费、乱发教辅材料;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和校务公开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案件。

⑷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完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制度。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多层面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办法,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

⑸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护、自救、逃生、防灾能力。建立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工作。完善校舍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

上一篇: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下一篇: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班级文化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