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案精品(9篇)
1.视唱练耳教案精品 篇一
【课题】音阶歌 讲课人:王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活动更好更快地学习儿歌《音阶歌》。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掌握节奏和旋律,并能对儿歌进行律动创作。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儿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即兴律动和即兴表演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音阶歌》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学生在掌握《音阶歌》的节奏和旋律的基础上,能即兴表演。了解老师本节课所用到的教学方法,能把这些教学方法运动到今后的实习工作中去。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身体音阶歌》
学生配合音乐做动作。通过活动的导入,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音阶有关的旋律。
二、游戏:音排队
1、音阶排队
找八名同学分别扮演1、2、3、4、5、6、7、1.先把“科尔文手势”交给同学们,是学生学会做音阶手势的动作。接下来老师弹奏音阶,8名同学按照老师弹奏的顺序站好,并分别作出自己的手势。
1=C 44 1 2 3 4 5 6 7 1 1 7 6 5 4 3 2 1
2、旋律排队
八名同学按照老师弹奏的旋律排队。
三、练声活动。
教师和学生以问答的方式进行练声。老师唱出问题,学生唱出答案。
四、学唱《音阶歌》
1、用正确的节奏朗诵歌词。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2、自主开谱学习。
3、学生听琴进一步学习。
五、即兴创作表演
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在掌握《音阶歌》的节奏和旋律的基础上,每组同学即兴的创作动作,并在大家面前自信的表演出来。
六、共同总结和评价
七、小结。
1、2、练习步骤:
(1)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自由练习;
(2)任意指定小组打节奏,要求拍手打节奏,节奏要稳。
(3)师生共同总结,评出哪个组表现最好。项目训练二(重、难点)《小雨沙沙》开谱训练
练习步骤及要求:
分析儿歌:要求学生认真看谱子,找出相关知识点,提问学生,教师总结。打节奏:对照之前的那两条节奏,学生自主学习正确打节奏。快速识谱:按节奏说谱子。教师弹奏《小雨沙沙》,让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知。巩固自然音阶,以便接下来的开谱训练。
儿歌开谱:分为四个乐句,教师先给第一个音,后面的音由学生自己找音高,以此类推。最后完整的视唱,师生共同总结。
分组进行视唱比赛,在每组派一名代表清唱,师生共同总结评价。
运用到歌唱当中去,集体演唱这首儿歌,再任意抽查学生演唱,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对儿歌《小雨沙沙》进行了开谱训练,同学们都完成的非常好,以后要多加强训练自己的开谱能力,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声乐歌唱。【课后作业】
巩固练习《小雨沙沙》 【教后体会】
2.视唱练耳教案精品 篇二
2011-2012年我有幸赴法进修。在巴黎学习的一年使我对法国的视唱练耳教学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结合自己在国内音乐学院工作十几年的所见所感,有较深的感触。希望此文能为我国视唱练耳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有所借鉴。
“solfege”一词源于法国,被翻译为视唱练耳。但在今天的法国视唱练耳课程的名称已经发生了变化,被称为“formation musicale”,不再是之前惯用的“solfege”一词了。从名称的改变便可看出法国音乐教育界对这门课程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对这门课程也赋予了新的内容。理念的改变势必带来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的改变。“formation musicale”就是指音乐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尤其是一些普及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它的任务。而是更多的被理解为只是一门训练读谱和音准的课程。许多老师过多的沉迷于基础音乐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高级音乐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错在没有真正领会视唱练耳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忽略了此课程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原则。没能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基础作用。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认为视唱练耳的目的仅仅是训练读谱和音准是不正确的……学会读谱和准确的演唱只是教学的必要基础和解决较困难的任务的必要条件。”他还指出:“视唱练耳课的进行须与基本乐理、和声学和音乐分析课紧密的结合起来,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基础。”由此可见,视唱练耳课不仅仅是训练读谱和音准的课程。它是一个多学科交织融汇的课程,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以下是我对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部分
(一)节奏训练内容加大难度拓宽广度
节奏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运动就一定有速度问题。所以建立准确的速度感是视唱练耳课节奏部分训练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速度感,接下来就是各种节拍与节奏型的练习了。在法国学习期间,我曾对来自中国不同音乐学院或是艺术类院校毕业的留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所有同学一致认为,对于所有法国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中,节奏部分的练习是他们最难适应的。尤其是他们专业主课学习过程中,会演奏大量的现代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中复杂的节拍变换以及复杂的节奏型,学生觉得是有难度的。他们觉得法国的节奏教学部分明显比国内的教学练习内容更系统化,更丰富,也更有难度。这些节奏练习对于法国本土的学生则不会有更多的不适应,他们循序渐进一路学习过来,早已习惯了那些复杂节奏型以及各种拍子组合在一起不对称的节奏,不对称的乐句。在他们的审美期待中,对于对称性和规律性没有我们渴望的那么强烈。对于对称与不对称,规律与不规律的音乐他们都有所期待,都可以接受。也就是说他们的审美期待比我们的更宽泛。这种现象和长期从事音乐实践的内容是有绝对关系的。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节拍和节奏的听觉经验比我们的要丰富的多。这种现象也表现在其他教学环节上。节奏练习广度和深度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新作品的广度和深度。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培养视奏能力应该是视唱练耳课的重要内容
视奏能力对学习器乐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是为更好地从事演奏服务的,所以视奏能力的培养才是这门课程服务的终端。拿到一首新的作品,学生首先靠视觉对谱面有所认知,再调动大脑中的各种信号对其进行归纳,之后再由大脑指挥双手将谱面内容在自己的乐器上准确再现。(这里说的准确除了音准、节奏外还包括分句、呼吸、以及音乐风格的把握等等。)这就是音乐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平时的教学都是用视唱这一方式(用控制嗓子的能力)代替了视奏这一环节,缺少了演奏中最重要的动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学习器乐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从视觉图像到动作的转换的整个过程是需要系统、长期练习的。而这一环节在我们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器乐化或是音区不适合人声演唱的作品,都可作为视奏练习的素材。
(三)重视视唱训练
视唱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音乐技能。它不但训练音准、节奏,还能较好的训练内心音乐听觉,更能练习准确理解音乐、表达音乐的能力。想要唱好视唱,除了音准节奏这些基本要求外,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多声部中对于和声色彩的敏感度及相互之间的合作都是有很高要求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视唱练耳课的性质本身,和其他的专业课程一样,它具有一系列的特点:视唱练耳习题的完成要求表现出音乐性,表演的意志和坚毅性,同样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情感。不言而喻,按照乐谱有表情的演唱艺术作品的范例,会使这一课程接近于表演课(演唱多声部的音乐作品时,则更加明显)。”法国的视唱教学很有特色。单声部视唱全是带正谱钢琴伴奏的,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听觉思维,上课时学生唱视唱都由老师伴奏,人声与钢琴成为一个整体,和声色彩的变化,乐句的呼应这些都使音乐更具完整性。而多声部视唱都是不带伴奏的。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和谐的音色以及默契的配合。多声部视唱考试时也是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的,这表明了对视唱完成的高标准、严要求。音乐会形式也是视唱这一教学环节完成的最高表现形式。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一)正确看待绝对听觉这种特殊的音乐能力
首先肯定一点,绝对听觉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有些人即便是在最好的时机,有最科学的方法也不一定能培养出来,它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应遵循绝对听觉形成的规律,适时地、科学地进行培养,但绝不强求。因为它与音乐感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不应放大这种特殊音乐能力在学习中的作用,并将这一观点落到教学实处。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我们的民族乐器、民歌多是用首调记谱而且是简谱。这就造成了很多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的首调听觉习惯。包括学习音乐的学生也是如此。由此可见首调听觉在我国据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这些音乐家或是音乐工作者的音乐感并没有因为不具备绝对听觉而受到丝毫影响,相反他们大多都具有敏锐的相对音高感、调式感、和声感以及节奏感。这些人的音乐感都是非常优秀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善于利用他们的长处并把它放大,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切记不要强求学生改变听觉习惯,以免在学习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以至于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自己形成错误的判断,并丧失自信心。教师这种错误的理念和做法,也许会误导一批人甚至一代人对视唱练耳课的真正目的的理解。这将不利于我们音乐事业的发展。视唱练耳课需要训练的音乐能力有很多种,不要总盯着这一种特殊能力,最后芝麻没捡上还丢了西瓜。当前重要的是如何探寻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怎样用学生熟悉的中国音乐语言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音乐学习应该遵循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法国的视唱练耳教学始终坚持着这一原则。授课素材大多选自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以及多种音乐风格的作品。为了学习某位作曲家,教师可能会在相当一个周期内,课堂授课的素材从节奏练习、和声练习、旋律练习及视唱练习等全部都选择这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熟悉作曲家的音乐风格,以便日后自己演奏或是演唱该作曲家的作品时更能准确地把握他的音乐风格。这一做法也充分体现了视唱练耳课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原则。
(三)养成细致准确读谱的习惯
读谱绝不是只将音高、节奏再现出来即可。节拍的律动感、各种节奏不同的动力感、以及音高走向的力度感都应表现出来。尤其是谱面上的各种表情记号,更要按要求做好。并且这些要求都是从最初的音乐学习开始的。法国教师非常注重读谱的精准性。上课随身带节拍器,注重培养学生固定的速度感。而我们经常强调的则是固定音高感的培养。而固定速度感和固定音高感这两者谁在音乐实践中有更重要的作用是一目了然的。对于速度、力度及各种表情记号他们都有严格的要求。听写练习中,也会包括速度及表情记号的听辨训练。这对音乐表现力意识的培养及音乐风格的把握都是极有好处的。
(四)丰富的听觉经验是发展高级音乐能力的重要前提
听觉经验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建立起来的。听觉经验越多,审美期待就会越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会越丰富。正所谓“见多识广”,而在音乐中就应该说是“听多识广”了。例如一个实际音乐作品的填空练习,法国老师有时会让学生根据谱面提供的内容,“猜出”它的低音进行或是其他内容。这绝非普通意义上的“猜”。学生需要调动大脑中的一切有关信号,感性的结合理性的分析、选择。在没有听到音乐作品之前,学生先按照自己的审美期待来完成老师的作业。这个过程中,运用到的一些听觉经验也许来自学生高度发达的和声听觉、或是来自对作曲家的熟知,亦或是来自良好的调式感。总之,听觉经验越丰富的学生“猜”中的可能性越大。之后,老师会让学生再结合实际的音响对自己的判断进行纠错。这也是很好的提高音乐鉴赏力的方法。
再比如在创作内容上,有些很小的孩子会把她听觉经验中的某种创作方法、某个特殊色彩的和弦、或是特殊的表演形式运用到自己的小作品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0世纪法国诞生了现代音乐大师梅西安,他发明的附加时值理论体系可谓是对现代音乐节奏部分重大的贡献……这与他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分不开的。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不同于美术。美术作品是具体的、有形的。而音乐作品却是抽象的、无形的。音乐是一门时间上的艺术。但音乐又是极具精神性的,尽管它没能留下任何形式上的东西,但它同样能打动人心,直击人的灵魂,以至于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难怪有人说:当音乐出现的时候,语言就该消亡了。可见音乐是一种更高级的特殊语言。
那么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门特殊的语言,除了做好对音乐本身这门学科的研究外,确实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有些音乐上解释不清的现象还需要物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辅助。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中的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摘要:<正>视唱练耳课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涵盖了视唱、练耳、音乐基本理论、基础和声及曲式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理论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是一门多学科结合交叉、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课程。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在任何一所专业学习音乐的学校里都会开设此课程。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遗憾的是,一些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初级阶
参考文献
[1][苏]阿·列·奥斯特罗夫斯基著,孙静云译.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2]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7.
[3]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
3.原创精品教案 《促织》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
2.了解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跌宕多姿等特点,了解作者通过怎样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3.掌握课本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多义实词,尽可能熟悉一批文言词语。教学设想
1.课文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但语言较浅近,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提示、注释,查阅词典,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编写情节提纲。
2.为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引一则跟它相类的野史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同旨异体的文章,并进一步把握《促织》的题旨。
3.《促织》的结尾,历来有争议,通过讨论,求得比较一致的看法。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及作品,通读课文,解决词句疑难、分段。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题解:
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作者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通读:
(1)提出要求:
①先看课文“预习提示”,画出关键句子。
②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③阅读时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
紧扣线索,简要归纳段意;
结尾“异史氏曰”是否是多余笔墨?
(2)通读课文: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自读课文。教师指导,一些简单的疑难,随时个别解决;困难较大,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板书,准备讨论答疑。
(3)解释疑难词语句子:
学生通读课文结束,教师根据板书,解释疑难词语句子(限于课本未加注释或虽有解释但不够恰切的)。
①不终岁,薄产累尽:累尽,课文注释“受累而赔尽”。按:累,音lèi,这里作亏损讲,就是“赔”的意思,“累尽”应作“赔光”讲。②成然之:成名(认为)很对。然,是;然之,以之为然。
③展玩不可晓:翻来复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细地体会。
④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句中“复算”,课文注释“算帐,追究”,细味“复”字没有落实。这句应该是两句话两层意思,第1层是母亲骂,第2层是父亲再算帐。
⑤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后一“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以”,连词“而”。“觇”,窥视,此处是“看”的意思。
⑥又试之鸡:(接着)又(拿它)跟鸡试斗一次。“试之鸡”即“试之以鸡”、“以鸡试之”。
3.分段:
(1)讨论:①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促织)②以“促织”为线索,本文可分几部分?
参考:全文9段,前面8段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最后一段是作者评论,属作品的附带部分。可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束这四个部分来分的;另一种是按段紧扣“促织”这条线索划分的,建议把这两种分法,编写一个简单而又清楚的结构提纲。
(情节提纲编写的指导:
具体进程:先用幻片放映学生编写的两份提纲,让同学们略作评判,教师简要点拨:然后教师出示自己所编写的提纲,供学生修改自己的提纲时参照。要强调教师的提纲不是唯一正确的标准,只供借览,不可照搬。)
教师的点拨,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发展”与“高潮”两个阶段的区别。高潮,表现为矛盾比发展阶段更趋尖锐,往往形成一种新起的,惊心动魄的或更奇异的波澜。成名“虫死子亡”,就是这种矛盾更趋尖锐,别起波澜的重要标志。
2.情节的每一阶段都包含若干主要细节,主要细节间带有由一事向另一事发展或转化的性质。细节可单独成段,也可分属上下两段,还可一段包括几个细节,不要机械地按自然段划分细节。
3.每一阶段的线索提示,要兼顾“事”与“情”两个方面。单提“事”,不能完整地反映作者的构思思路。
4.用语要注意简炼,语句的长短要大体一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创作意图,情节构思和表现手法;分析作者的思想局限性;补充点作业,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检查作业入手,导入课文分析
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情节提纲的编写任务。指名学生,要求流畅地朗读课文第7段;并用三言两语说明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情节特点。导入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表现手法。
二、作者创作意图和情节虚构分析
关于作者的创作意图:
启发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本文的创作意图,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黑暗现实,批判的针芒直指天子。为了把探讨推进一步,请大家再思考并回答如下的问题:“促织之戏,唐代天宝年间就已盛行,作者为什么把故事的背景选定在明朝宣德年间?宣德年间是‘治世’,还是‘衰世’?明宣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估计学生会以为宣德年间是封建时代的“衰世”,明宣宗是一个昏庸的君主。
教师板书下面的几句话,并进行点拨:
“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
这是跟作者同时代,当时诗坛的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预习提示”说这篇“小说反映的现实,在封建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很有道理的。
关于本文的情节虚构:
启发、提问:同学们已知道,本文的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现在请大家再考虑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这么曲折离奇?它与创作意图到底有什么关系?(2)情节的虚构,是否有史料作依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幻灯出示如下明清笔记,然后进一步提问、点拨。
“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四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沈德符《万历野获篇》)
“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妇,伤其妻,亦自经焉。”
(《梅村诗集笺注》转引吕毖《明朝小史》)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两则史料在《促织》里是否都用上了?第二则史料和成名一家的遭遇很相似,并已具备一个完整故事的轮廓,为什么不按照这个故事的轮廓来展开情节,而要另外虚构一些离奇、虚幻的情节;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点拨性小结:
正如同学们说的,这两个材料《促织》里都运用上了,只是进行了改造。这就说明作者借讲前明宣德年间事来揭露现实黑暗,不是毫无根据的,把一些“烂污”泼在明宣宗头上,而是有历史真实作依据。但也正如同学说的,《明朝小史》中那条记载,虽然事情典型,情节轮廓完备,但仅仅按它的轮廓去写,要写得像《促织》这样既引人入胜,又具有强烈揭露、谴责的力量,似乎是很困难的。现在我们来逐个分析作者所虚构的的离奇、虚幻的情节:
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读者读了,自会想到这点。
成名九岁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这个情节也有现实因素,在旧时代,孩子惹祸自杀,是常有的事。魂化蟋蟀则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结尾的的喜剧结局——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但这个情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读者读了,自会联系当时官场的黑暗现象。
由上可见,作者虚构这些虚幻情节,不是仅仅为了引人入胜,也不是为离奇而离奇,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曲折离奇、波澜迭起的情节,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朽,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以上所说,“预习提示”第三段有精要概括,要充分注意。
作者表现手法的分析
启发、提问:要把上述情节构思完美地表达出来,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必须讲究表现手法,你们看,本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特点;
估计学生会提到两点:一,情节描述细致生动;二,心理描写真实细腻。
进一步点拨、提问:同学们提出的这两点是对的。但不能满足于这种笼统的提法,要深入具体地分析。请再思考并回答下述问题:(1)情节描写是否都很细致?怎样显出跌宕起伏?(2)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作者的用笔是否也有变化?(3)怎样做到“虚幻之状,如在目前”?
学生回答,教师作如下点拨性小结:
情节的描写并非都很细致,而是有详有略,用详反跌略。详写成名一家觅求蟋蟀的忽得忽失,忽忧忽喜过程,略写皇上喜悦、抚宰“蒙荫”的结局,前者的“详”,就反跌出后者已荒唐、腐朽到了怎样的程度。不但全文,每个细节的描写也常用详来反跌略,如村中少年找成名斗蟋蟀,详写少年三次嘲笑的情状,略写虫斗过程,前面的详就有充分的反跌作用。
这种反跌作用,不但反映在详略安排上,还反映在同类性质细节描写的处理上。如成名三次捕捉蟋蟀,二、三两次都详写,但前者详在“执图冥搜”,后者详在迷离恍惚,前者突出视若珍宝,后者突出“惴惴恐不当意”,而实际上后一次获得的蟋蟀更有异能。这就不但互相反跌,而且跌宕多姿。
随着情节变幻和内容性质的不同,作者运笔也有变化。写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用工笔描绘;写故事的开端和结局,用粗笔勾勒。同样是粗笔勾勒,文笔的感情色调又有区别。前者饱含对成名一家的深切同情,后者饱含对皇上、抚、宰的辛辣嘲讽。这种工笔与粗笔的交替使用和感情色彩的变化,就使作者的文笔,也同详略处理一样,显得跌宕多姿。
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突出表现在虚幻情景的描绘上。其成功之处,一在心理上的细微曲折的变化,符合人之常情;一在情景虽然虚幻,却逼似生活真实。如成名看到神示画图,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好像出现了希望;“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希望又近了一步;“执图诣寺”后,看到“俨然类画”,希望更近了一步。这事本来荒诞不经,但人物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加以“蹑迹披求”,发现“虫伏草根”后的“扑”、“掭”、“灌”、“逐”的描写逼似实际生活情景,就使人只觉情状“如在目前”,而忘了它的荒诞。又如成名捕捉九岁儿子魂魄所化蟋蟀,为什么听到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觉得原先那条虫“宛然尚在”?这是他一夜僵卧长愁、神思昏乱的错觉。“见虫伏壁上”,“审谛之”,为什么“以其小,劣之”?因为上品蟋蟀,形体上必须“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大”,色彩上则是“白逊黑,黑逊赤,赤逊黄,黄逊青”。为什么后来又觉得“意似良”?因为它“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而按明刘侗《促织志》,这些正是一等上品的标志。但到底有缺陷,所以“将献公堂”,又“惴惴恐不当意”。事虽神秘,但结合蟋蟀的鉴别,写出了人物心理细微的曲折变化,就仍使读者感到真实。
随着上述分析,逐步写出如下板书,并对这节课略作小结。
作者思想局限性的分析
主要在下述两点上点拨:一是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观念;二是揭露黑暗现实,虽尖锐,目的仍只是为了讽劝天子,并没有否定整个封建制度,这仅是一种民主思想的萌芽。
学生如果指出成名一家“不数岁”就“田百顷,楼阁万椽,牛马蹄躈各千计”,“裘马过世家”的结局,是作者的庸俗幻想,不应否定这种看法。但要指出,因献异虫或善于斗鸡走马而贵显的现象,在封建时代是屡见不鲜的,这正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
五、疏通——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疏通上
①古今异义。如“两股间脓血流离”中的“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儿涕而去”中的“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中的“是”:古义这(代词);今义判断词。“信夫”中的“信”:古义确实;今义书信。
②一词多义。如“杖至百”与“乃强起扶杖”中的“杖”:前者为动词,解释“杖责”;后者为名词,解释“拐杖”。“举家庆贺”和“手裁举”中“举”:前者解释“全”;后者解释“举起”。“成顾蟋蟀笼虚”和“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中的“顾”:前者解释“看”;后者解释“但是”。
③通假字。如:直—值;而—尔;被—披;裁—才;翼—翌。
④动词的特殊用法。属意动用法的如:“成然之”中的“然”;“成以其小,劣之”中的“劣”。属使动用法的如:“昂其直”中的“昂”;“辄倾数家之产”中的“倾”。
⑤其他词类活用的现象。如名词作动词的有:“细疏其能”中的“疏”;“仙有鸡犬”中的“仙”。形容词作动词的有“欲媚上官”中的“媚”;“近抚之”中的“近”。名词用作状语的有“得佳者笼养之”中的“笼”。
⑥各类倒装句式。如谓语前置句(例:“问者爇香于鼎”;“覆之以掌”);宾语后置句(例:“村中少年好事者”)
⑦各类省略句。如“()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极俊健。()逐()而得之”。(这一语段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于”省略等现象。)
以上仅是举些大概,此外文中的文言虚词的用法、被动句式、各类文言固定句式都可找到大量实例,进行归类、疏通。
3.训练——重点放在文言句译的训练上
文言句译要求做到三点:①必须忠实于原文。即译文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没有错误。因此要避免胖译(随便增加意思)、漏译、误译等毛病。②译文要明白通顺,这就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直接按原文的词义和词序进行翻译,做到字字落实。但有的文言语句,如果直译,意思反而不明确,语句反而不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意译,也就是按照原文的意思译写,千万不要硬译。③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古今汉语有许多不同之处,翻译时词序排列往往要作调整,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这里所讲的是文言句译的一般原则,而《促织》一文的文言句译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作好省略句的翻译。《促织》中的文言省略句较多,句译时应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且要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和过渡。②准确作好前置或倒装句的翻译,译文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对词句顺序予以调整。③凡出现古地名、年号、职官、器物的词语,一般可予保留,不必翻译,但必须明了它的意思,必要时可用括号作解释。
六、布置作业
1、解释重点字词
2、翻译全文
4.原创精品教案 哦香雪教案1 篇四
1.作者简介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的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女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分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和一面。
2.写作背景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3.文章题旨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4.人物形象分析
香雪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5.重点透视
(1)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2)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6.结构图解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向往文明 发展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渴望脱贫
高潮 香雪换回铅笔盒 自尊自爱
结局 香雪深夜归
语言积累
1、字音
皱褶zhě 嘟囔dūnng
辗轧niǎn 搡sǎng
2、字形
嗔怪
黯然
慎重 谙熟 挟着 颤粟
皱褶 蠕动
熠熠 儒家
3、词义
刻意:用尽心思。
惆怅:伤感,失意。
吮吸shǔn 捂wǔ 挟持
粟米怂恿 sǒngyǒng 娇嗔chēn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美文赏析
《百合花》节选
„„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的“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的跳起身,磕磕绊绊的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的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的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象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的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的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浑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又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的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的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赏析: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创作的代表作。它是写战争题材的,但与一般的战争小说不同。它并不从正面展开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而着墨于战争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十九岁的解放军通讯员,刚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和文工团员“我”在相对平静的前沿包扎所及其所在的村子里发生的种种“小的纠葛”,以平凡而动人的军民关系揭示出革命战士崇高的灵魂的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内心。《百合花》的出世,正如茅盾所说,它说明表现上述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
小说的情节比较单纯:
一、小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途中的情况;
二、到达包扎所,小通讯员在借被子过程中与新媳妇的纠葛;
三、“我”与新媳妇在包扎所做准备工作的情形;
四、小通讯员英勇牺牲,“我”与新媳妇对他表示无限的崇敬与哀悼。小说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拖毛竹的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
茹志鹃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重视细节的运用。《百合花》的语言,不论作者的叙述,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
一课一背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烘托手法。首句从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明有雪,而且暗示雪大。次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雪深,是积雪的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三四句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深夜传来了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的有增无减。“折竹声”于深夜时闻,衬托了冬夜的寂静,也暗示出诗人一夜无眠。这不只是因为“衾枕冷”,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此诗新颖别致,清新淡雅,韵味无穷。
双基在线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踮起 娇嗔 瞥见 怂恿 颤栗 凛冽 蠕动 悸动
2、下列各项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A.辗轧 羞涩 吸吮 相蠕以沫
B.瞥见 推搡 朦胧 嗔怪
C.惆怅 斟酌 贪焚 悸动
D.咋呼 黯然 严俊 顾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它的前面应当还有序言,可惜已亡佚无存,终不能 是哪一个人的作品。
2001年4月1日,中美的撞机事件,再次说明了美国的野心是没有 的,中国人民只有奋起斗争,才能自安。
只有正确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才有可能 它的发展变化。
A.确定 界线 推测 调解
B.确定 界限 推断 调节
C.肯定 界限 推测 调节
D.肯定 界线 推断 调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张小明同学学习不认真,写文章总是文不加点。
B.学校领导既抓教学,又抓教育,经常深入食堂宿舍,对学生关怀无所不至。
C.他的动机是好的,做法虽有欠妥之处,但也无可厚非;希望今后能有所改进。
D.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分别同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决议,并于1997年和1999年顺利地进行了政权交接。B.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部门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C.3月17日,六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除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的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道。
D.科技人员的发言,说出了好多年来压在知识分子心里的话。
6、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的,但首先耐得住寂寞的人
拓展训练
(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好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松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好书 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火车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文中空格内应填的词语是()
A.教育 要求 询问 B.养育 央求 盘问
C.养育 要求 盘问 D.教育 央求 询问
第一段写“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这说明香雪为什么那么迫切地要去换铅笔盒,这是不是香雪虚荣心的表现?你如何理解?
文中出现了许多次“这样的”,文中划横线的两处意义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离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只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1)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的?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2)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报那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3)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4)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如果给小说拟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将军 B.军需处长 C.丰碑 D.塑像
2.文中(1)~(4)处分别填入下列四个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
b.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c.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中。
d.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
A.(1)b(2)a(3)d(4)c B.(1)b(2)c(3)a(4)d C.(1)b(2)c(3)d(4)a D.(1)c(2)b(3)d(4)a
5.粤教版精品教案教案 选择善良 篇五
江西考生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喝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
选择善良也许当时看来对你没有好处,甚至会给带来巨大的危险,但只要选择了善良,就仿佛在你人生的银行中存了一笔巨款,说不定将来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狮子有一次帮助老鼠摆脱了困境。老鼠对狮子说:“我会报答你的。”可狮子认为老鼠太弱小,也就没有把它的话放在心上。然而不久狮子落入了猎人的陷阱,这时老鼠帮它咬破了罗网,使狮子绝境逢生。可见正是狮子当初选择了善良,才使它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管仲没有选择和鲍叔牙和善相处,就不会在战败后不被斩死。如果张良没有选择在桥上恭敬的帮助那位老人穿好鞋子,就不会获得《天子兵法》而帮助刘邦成就成大事。如果那位登山者没有选择帮助那个冻僵的人,就不会使自己的身心暖和,从而走出困境。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了选择善良对人生的巨大作用。
《劝学》中有名言“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说的就是多做善事,就会拥有高尚的品德。确实,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出选择。然而,换个角度说,这也是一次次“积善”的机会。只有选择善良,才能塑造优秀的自我,才能使自己生命的银行中拥有大量的财富,才能为自己铺平前进的道路。
中国有句古话,“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是啊,每次帮助别人的时候,就等于在帮助自己。让我们时刻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在每次选择中都能积极地选择善良,择善而从。
择善是火,点燃生命的灯;择善是灯,照亮生命的路;择善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本文整句散句结合,整句使文章气势非凡,评判掷地有声,如第一段前三句、最后一段;散句使其变化灵活,舒疾适度第二段、第四段。
关于整句与散句错综
整句也叫骈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相互间句式的结构一致、字数大体相同,内容互相关联,整句不仅在表意上周详完整准确,而且在形式上有一种整齐划
6.视唱练耳课之我见 篇六
关键词:视唱练耳,方法,能力,情感
视唱练耳包含两大项内容, 即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 它是视唱与练耳的总称。识谱就是看着谱能准确地唱出来, 谱子又分为五线谱和简谱, 五线谱又分为常见的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在谱表中涉及的调号、拍号、表情术语等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练耳部分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主要学习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 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内心听觉。学习起来是一个积累过程, 从单音到音程到和弦, 还有听记节奏和旋律。学好了这些, 将对他们的声乐和器乐演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是视唱练耳的首要
1. 音准的把握
怎样来固定音感呢?就是要多练, 培养音乐的感觉。怎样练呢?方法当然可有多种, 根据我在教学的多年经验总结, 首先要唱音阶, 最基础的C大调音阶, 上下行, 在唱准后可变花样, 二度构唱、四度、五度等, 在唱的过程中, 下一个音符还没出口之前, 脑海中就应该已经知道下一个音在哪个位置, 再唱出来, 就是说音要在脑子里先唱出来, 再从嘴巴唱出。其次根据标准音a1来确定其他音的高度 (指的是白色琴键子) , 通常我们听的范围是g—g2, 要求准确无误地唱出, 但每弹一个音符要停2秒再唱, 给大脑一个反应时间。有的同学刚开始是对的, 可唱着唱着就错了, 原因还是没记住各个音的位置。于是我经常打比方, 这些音就像排好排的小板凳, 给出标准音后弹哪个白键子, 相应的小板凳就出现, 这样可加深印象, 至于黑键子的听辨, 就要通过音程性质来判断。比如给出标准音后, 出现一个#5, 这时就要联系6到#5是一个什么音程, 经过反复地唱, 得出结论是小二度, 然后就想6下方的小二度是谁呢?得出结论#5。刚开始的时候是慢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速度就提升了, 那么音准基本上就确定好了, 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以后的听音程、和弦、旋律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2. 节奏的把握
怎样来确定节奏的把握成熟与否, 就是给出四到八小节的节奏, 连续打三遍, 看能否准确地记录下来。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重要的从记忆节奏型入手 (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 。不同的拍号有不同的节奏型, 比如四二拍的节奏型常用的有:
记住这些节奏型, 每打一个就能迅速地作出反应。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 四二拍用画对号的方法, 就能判断出是什么节奏型了, 八三拍就画三角形, 因为每条边都是八分音符, 这样就顺利得出节奏型。以上这些是掌握好节奏型的打法, 那么怎样把八小节的节奏顺利完成呢?在教学中我的方法是, 先记录前两小节的节奏, 后边的来不及听就先别听, 但是可以记录最后一小节, 这样以来第一遍就记录了三小节的节奏, 第二遍再检查已经写的前两小节过程中, 把三四五小节的节奏听出来, 第三遍听六七小节的, 这样就完成了节奏的听辨。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没有厌烦的心理, 每次都怀着挑战的心情乐意听节奏, 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成绩也显著。
二、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
视唱练耳课就是锻炼听觉和记忆的综合训练。以上说的都是基础, 每一小点都需要熟练掌握, 但不是最终目的, 最终是要看谱会唱, 听打节奏、听写旋律。所以, 这就需要学生发挥能动性, 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1. 视谱能力
“视唱”就是拿到一份五线谱乐曲看谱即唱的技能, 需熟练掌握五线谱、各种高、中、低谱号, 区别不同音之间音高的不同, 以及不同音符所代表的长短时值, 认识各种升、降记号, 判断各种调式与调性等, 演唱时要求达到音准、节奏准、有表现力地完整唱出来。唱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首调唱名”法, 另一种是“固定唱名”法。唱的时候要慢, 眼睛要快, 就是说嘴还在唱上一小节, 眼睛已经看到下一小节了。同时, 在唱的时候还要兼顾节奏和各种音乐符号。在教学中还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小节后第一个音符找不到音准, 容易跑调, 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根据前一小节的最后一个音符, 唱准后再找那个音就方便多了。其实在唱中还是注意力要特别集中, 每一个音符都认真对待。
2. 模仿节奏能力
这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调动大家的注意力, 跟随老师的节奏来打。主要训练的是瞬间记忆音乐的能力,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教师作为引导, 要先从简单的节奏入手, 这样学生模仿起来不是很难, 能产生爱学的愿望。当大家都会模仿了, 老师再稍微加点难度, 由于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攀比的心理, 也有显示自己、渴望成功的想法, 这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当一小部分学生挑战成功后, 其他的同学就有信心了。这也是带动学习的一种方式。节奏训练能力还可以体现在游戏中。这就是我在课堂上经常带领同学做的“节奏接龙游戏”, 每人打两小节的节奏, 第一小节是前一个同学的第二小节, 就是说第一个同学打两小节的节奏, 第二个同学用他的第二小节作为自己的第一小节, 然后再创编一小节, 其余的同学以此类推。例如第一个人:
当然同学之间节奏是不要停的。在这项训练中, 学生的听、打、创新都是即兴的, 并且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3. 听写旋律
这一项是最难的, 是把以上所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那么怎样写出正确的旋律呢?我认为音准节奏以及对音乐的记忆再现能力都要有。首先, 教师会给出标准音和拍号, 学生第一步要听出第一个音, 再按照乐感试探着往下唱, 在写的同时要能再现出刚才的音乐。同样的道理, 教师也要从简单的着手, 起到引领者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乐记》曰:“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此观点道出了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 也表明了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密切联系。视唱练耳教学, 是用独特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听辨音响, 包括对音响音群及其关系的辨别、识记、保持及回忆或再现。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 是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 其中培养音乐情感体验是关键。注重情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内心的体验与感受, 才能有所表现并强化感情的最终目的。在这方面, 教学上用听辨音乐特点和特色的方法来训练, 比如一段乐曲, 能说出它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上有什么特点等。除此之外, 还引用外国教育体系中的“奥尔夫”教育体系和“柯达伊”教育体系。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真正地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乐趣, 并在开心中学会了知识。
7.童话城堡精品教案 篇七
一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城堡的外形特征,感知城堡是一个建筑群组,具有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风格,学习运用各种图形组合出自己想象的童话城堡。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城堡外形、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锻炼概括分析图形的能力,在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的活动中,调动学生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
3.情意目标
通过对童话城堡的创作表现,引导学生感受城堡建筑的形式美,以及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图形组合、创新表现城堡造型的乐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寄托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各种图形组合出具有高低、大小等变化的城堡造型,根据想象,适当添加有趣的情景,使画面富有童话色彩。
难点: 表现的城堡造型新颖富有创意,注意细节的添加与描绘。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动画片片段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芭比公主要带大家去美丽的童话世界,她的城堡美不美?那你们想不想也住在这样美丽的城堡里?引出并板书课题《童话城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欣赏城堡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漂亮的城堡图片,仔细观察城堡的外形,感受城堡的美。
2、考眼力找图形—看书
找一找城堡上都由什么形状?说一说它是城堡的哪一部分? 学生观察分析城堡的结构组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基本图形拼摆出一座简单的城堡。小结城堡结构:城墙、城楼、塔楼、城门、窗户„„组成。
3、对比发现组合规律
让学生观察对比教师拼摆的城堡和书中的城堡哪个更漂亮,让学生了解到要用很多图形才能把城堡变漂亮。学生动手完成和装饰教师的半成品城堡。
运用课件“魔术变变变”演示建造城堡,让学生了解到形状的大小不同,高低错落、线条装饰。
漂亮的城堡由各种图形组合而成,并且组合时要有高低、大小、前后„„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城堡的基本造型及图形组合的方法规律,解决教学重点。)
4、启发想象丰富的城堡外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摇身一变成为城堡。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进行造型丰富的表现,鼓励学生个性化表现。)
三、教师示范
教师做范画,展示不同颜色的城堡呈现的效果。
四、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开阔视野。
五、艺术实践
作业要求:发挥你的想象力,运用不同的形画出或贴出你心目中最漂亮的童话城堡。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作品。
六、展示交流评价
1、把城堡建在童话王国中
2、多层面交流评价(自评 互评 师评)
七、拓展延伸
城堡不仅仅存在于童话中,它也在我们的身边,课件出示淘气堡和海浪谷城
堡。
八、总结:
8.《药》精品教案 篇八
作者: 加入日期:06-02-14
郑凤莲
教学目的:深刻领悟其主题
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置疑为主
教学难点和重点:《药》的主题与人物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主要人物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提问:1。人都会生病,生病就要买药,“药”的作用和用药原则是什么?
------治病救人。对症下药。
2.将你平时购药与课文中的人物华老栓购药作一对比。
购者 地点 对象 来源 代价 过程 食用方法 药效
你 药店或医院 药师或售货员 正规药厂 货真价实 文明 水或药酒兑服 康复
华老栓 刑场 刽子手 现制人血馒头 一包洋钱买一馒头 粗暴 烧成乌黑吃 入坟
(注意:华老栓买的药是人血馒头,人血馒头可以用来治病吗?)
3.对以上对比结果你有什么感受?(荒唐 不可思议)
4.华老栓用人血馒头来治什么病?(儿子的痨病----肺结核病。)
5.人血馒头可以用来治肺结核病吗?------否。
6.而华老拴是怎么看待的?
---“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7.由此可看出华老栓的什么?
(-------愚昧无知。)
8.从文中还可看出购药者华老栓和供药者“康大叔”各有什么特点?
先看华老栓:购药前:觉爽快,跨步格外高远
十分兴奋,充满希望---受人欺骗愚弄,愚昧无知)
购药中:慌忙 抖抖 不敢去接--------胆小善良
购药后:“精神只在一个包上”“ 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什么事情?是谁的血?他为何被杀?----)
“整天的笑”----自私麻木
“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充满希望--------愚昧无知)
集中表现了什么?-------愚昧无知 麻木不仁
体会一下作者为何为他取名叫“老栓”?
补充材料:“有一回,我竟然从画片上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而显出麻木的神情。----即使体格健全,如此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呐喊。自序》)
------取“精神麻木”的“木”和“体格健全”的“全”组成一个“栓”。实际上就包含了对人物的评价。
再看康大叔:交易中:眼光:像两把刀-----凶狠 神情:焦急----贪婪
行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往下滴血的馒头
-------凶恶残暴,毫无人性,杀人面不改色
抢扯塞抓----野蛮粗暴 谋财不择手段
语言:“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交易后:“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要不是我信息灵”
格外高兴 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恬不知耻
“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贪得无厌
“包好/”------欺骗
其粗鲁野蛮还可从哪里见得?----外貌(浑身黑色,满脸横肉)----凶悍
装束(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野蛮
说话特点:(大声嚷道)--------粗鲁
二.本节小结
三.布置作业: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急于治儿子的病可以不关心,但我们不能不了解一下刽子手康大叔杀害的是谁,华老栓买的是谁的血,受害者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课文内容弄清楚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本篇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研讨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重点研讨:
1。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急于治儿子的病可以不关心,但我们不能不了解一下刽子手康大叔杀害的是谁?他买的是谁的血?
-------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
2.他生前是怎样的人?
-----“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穷”得“榨不出一点油水”-----出身穷苦
“不要命”-----置生死于度外,不怕牺牲,无私无畏
入狱原因:被“夏三爷告官”(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社会黑暗)
告官:得赏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人性丑恶)
狱中表现:“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说阿义可怜”(-----敌我不分,对象不清)
“打不怕”-------(不屈不挠,意志坚定)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目的不明)
人们对他的反应如何?
他革命:“啊呀,那还了得。”“发了疯了”(认为大逆不道)
他挨打:“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高兴得拍手叫好)
“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毫不同情)
他受刑时:“人们潮一般向前赶”“颈项都伸得很长”----------(看热闹,麻木)
他死后:刽子手用人血馒头谋利
愚昧群众用他的鲜血为儿子治病
母亲上坟时“现出羞愧的颜色”“硬着头皮”
-------说明他从事的革命事业无人能理解,包括他的家人。也说明他所从事的革命是脱离群众的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
3.提问:文中写了几家人几出悲剧?
华家和夏家两家两出丧子的悲剧。
4.哪家的悲剧更惨?
-----夏家。革命者为革命为民众谋福利而死,愚昧的群众竟毫无所知,并吃了他的血。
5.为何以华和夏为姓?
----暗示人们文中所写的华夏两家的悲剧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是中国人民的悲剧。
6.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
---点油灯 用洋钱 士兵衣服前后的大白圆圈 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
“大清的天下”(清代)
7.写于何时?---1919年4月 五四运动前
8.有何社会意义?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唤醒人们要彻底地推翻封建统治,必须来一场新的革命。要消除群众的愚昧无知,必须要向他们宣传科学知识。这也与“五四”运动中所提倡的反对封建统治,主张“科学与民主”相呼应。
9.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见书49 页“有关资料”)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小结:(略)
布置作业:深思研讨:造成这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深入分析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鉴赏本文构思上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以《药》为题的深层意义和双线结构
教学步骤:一。分析 1.造成这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封建统治的专制和严酷及其帮凶的凶残
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统治下群众的愚昧和无知
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没有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动和依靠他们的力量。
2.为何以“药”为题?
------暗示人们:正像人血馒头不是治疗痨病的良药一样,脱离群众的革命也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良方,要改变中国民众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
二.研讨: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是“药”(人血馒头)。有明暗两条线索。
2.这两条是怎样贯穿全文的?(连接-----交织-----交织-----融合)
明线:华老栓刑场买“药” 茶馆小栓吃“药” 茶客茶馆谈“药” 坟场华大妈上坟
暗线:夏瑜刑场就义 夏瑜的血被人吃 夏瑜狱中斗争 坟场夏四奶奶上坟
时间:一个秋天的后半夜 当天早上 当天上午 第二年清明(依时间顺序)
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故事发展顺序)
3.使双线交织的人物是谁?-----刽子手康大叔
4.使双线交织的物是什么?-----人血馒头
5.为何不以夏家夏瑜的悲剧为主线?---因革命者的悲哀是群众的愚昧带来的,这样安排使主题内涵更丰富更深刻。
6.由夏瑜的遇害你想到了谁?
清末女革命家秋瑾。
7.她与夏瑜有何异同?
----都是无私献身革命的革命者,都被人告发而被捕遇害。瑾与瑜同义,都是“美玉”义。:异:一是巾帼英雄,一是热血男儿;一为真实历史人物,一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其实后者源于前者。
7.作者为何在结尾时在夏瑜的坟墓上添加了“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地方有谁来呢?”)?
-----暗示革命者并没有被斩尽杀绝,还有后续者,还有后来人。未来革命仍有成功的希望。
“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了一个花环--------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呐喊。自序》
8.学完课文后,有人在文题“药”后先后加了感叹号和问号,你们体会一下,该作何解?
感叹号:可以理解为:烈士的为革命牺牲而流下的鲜血竟成了民众治病的“药”。多么令人震惊/多么让人悲哀/
杀害了革命者后又用革命者的鲜血欺骗群众,谋取暴利,刽子手多么凶残,多么卑劣/
以“人血馒头”作为治病的良药,群众是多么愚昧无知/多么可悲可叹/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人们啊,“人血馒头”不是治疗痨病的良药/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啊,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问号:可以理解为:“人血馒头”能医治好“痨病”吗?什么是拯救旧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9.本课小结(略)
9.浅析高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 篇九
1 首调唱名与固定唱名并用的训练
首先, 必须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基础乐理常识, 尤其是掌握有关五线谱记谱法知识的基础上, 逐步展开各种基础调式音阶的音准练习。我们可将线谱中没有升降记号的C调作为识谱与建立视唱练习的基础, 目的是培养学生建立稳定的大小调式与民族五声调式的音高视听感觉。并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和掌握大小调式与民族调式诸音阶在结构上的异同。必须将C调的视唱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认真对待, 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之后, 学生对五线谱框架已不再陌生, 在为其建立了一定的音高把握的基础之后, 就要及早地进入一个升降号调的视唱练习。起初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虽然有一个升号或降号的调, 但若用首调来唱并没有变化音的民族调式练习曲, 辅以首调与固定两种唱名交替使用的练习。这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和领会首调唱名与固定唱名的异同, 逐步为进入固定唱名与首调唱名互换与并用的视唱练习形式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视唱教学中, 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由首调音高思维过渡到固定音高思维, 并能够娴熟地从固定音高思维回到首调音高思维。应该知道, 五线谱并不只是为固定唱名而存在的, 它只是为一些固定音高的乐器在演奏上提供较为方便的手段。但它同样可以为受过一定训练的人, 在首调乐器的演奏与首调演唱 (如同简谱视唱) 上, 提供一样方便的手段与方法。同时, 还必须时刻对视唱中节奏、音高的准确性予以严格要求。尤其要对东方人在节奏上常有的不经意的自由, 以及乐音表达上随意的滑动, 予以持之以恒的纠正。
2 首调听觉与绝对听觉的互换
(1) 从简到繁, 循序渐进, 举一反三, 复习巩固的模唱训练, 是实现首调听觉向绝对听觉转化的必要手段。就是自单音开始, 依据实际的生源情况, 在给予标准音的前提下, 用固定唱名的方式来进行钢琴中音区白键上的音的模唱练习。然后逐步扩展到低音区和高音区, 同时由简到繁地渗入变化音。待其单音的固定音高模唱能力逐步稳定之后, 及时地进入和声音程的模唱训练, 同样是在给予标准音的前提下, 由浅入深地依次展开纯音程, 大、小音程与增、减音程的模唱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和弦的听辨与模唱。经过一段时期严格而规范的训练之后, 不仅可使一些原本具备较好的绝对听觉的学生自身能力提高, 而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只有首调听觉的学生, 也能学会并逐步获得将首调听觉有机地转化为绝对听觉的能力。
(2) 直觉反映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是稳定首调听觉向绝对听觉转化又由绝对听觉回复到首调听觉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听音模唱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理论上的听觉分析作用, 注重感性与理性的充分结合。要联系基本乐理中有关音程、和弦、旋律等知识, 深入细致地分析不同音程各具特色的音响色彩。因为人类本身将音乐进行多线条的组合, 其重大意义在于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内涵。而将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音程、和弦、节奏与旋律发展等等进行色彩上的归类, 无不是人类从自身的听觉感受出发的。高职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在给予标准音的前提下, 让学生学会用绝对听觉的方式来辨别和声音程与三和弦、以及部分不太复杂的七和弦的不同色彩类型, 并能在使用绝对听觉判断出调高之后, 运用首调唱名或固定唱名的思维方式准确地听记一段旋律, 这也是每一个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视唱练耳能力上必须达到的目标。这同样也为将来能使他们学会从纯音乐的角度来倾听音乐和分析音乐, 作了必要的技术铺垫与理论上的准备。
3 节奏与旋律的听记训练
(1) 单声部节奏背唱与听记相结合, 是建立听记单旋律音乐记忆能力的基础。首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地判断拍号并将节奏段落准确地背唱与记写出来。单声部节奏听写的训练, 可从二四拍、四小节一个节奏短句入手, 循序渐进地展开各种不同拍号的单声部节奏的背唱与听记。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将四小节一个节奏短句扩展为由八小节节奏构成的上下句。同时逐步渗入单旋律的听写, 兼顾到学生中首调听觉与绝对听觉 (部分键盘专业的学生) 并存的实际状况, 在判断调号时, 采取给予标准音与调式主和弦或旋律起始音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习惯的听觉思维定势, 来选择听辨调高与记写旋律的听觉方式。
(2) 多声部立体节奏的训练与听记, 是练耳进入多声部旋律听记训练必要的技术准备。在完成了单声部节奏听记的训练之后, 方可进行多声部立体节奏的听记练习。多声部立体节奏的介入性训练, 旨在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多线条音乐的框架结构, 意在视听觉两方面培养学生对音乐总谱的感性认识。其方法仍然是听记或拍打由二四拍、四小节构成的两声部节奏短句, 并逐步扩展到其他各种不同的拍号和八小节构成的两个节奏乐句。当学生基本熟悉了组成多线条音乐的节奏框架之后, 再由浅入深地进行两声部旋律的听记训练。同时, 在两声部旋律听记训练的过程中, 仍可采取上述的给予标准音与调式主和弦或旋律起始音的方法, 帮助其准确地把握调号。必须指出的是, 无论是单旋律听记或是多声部旋律听记能力的培养, 单声部节奏与多声部立体节奏的听记训练都是这种能力培养的基础。忽视了节奏的听记训练, 那么听记旋律的训练则无从谈起。只有将旋律听记训练与节奏听记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才能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内心听觉, 才能使学生逐步达到高职音乐专业练耳教学预期的目标。
培养一个在音乐上具备了规范而科学的视听能力, 并能够较深刻地解读音乐作品, 同时又能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解读运用合适的方式传达给教学对象的人, 这才是高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始终如一的。
摘要:视唱练耳作为一门有关音乐启蒙, 以及进入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性理论课程, 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每一个学习音乐专业, 当然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 都只有在此方面接受严格而规范的训练, 方可更好地进行其它相关音乐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音乐专业,练耳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易山, 付尼.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