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九周教案(精选9篇)
1.四年级语文第九周教案 篇一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抽屉原理
学习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见到抽屉,知道什么是抽屉原理么?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抽屉原理”的问题。(板书:抽屉原理)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要想达到目标,靠大家自学。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70—71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解答方法,并思考下面问题:
1、解决例1可以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当数据较大时,选择哪种方法更简便?
2、解决例2可以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当数据较大时,选择哪种方法更简便?
5分钟后,比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师:自学时,比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
完成课本第70-71页的“做一做”(指4名学生,每2人板演一题)要求:认真做题,字体端正。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每一题都要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1、学生认真、独立做题。
2、师巡视,收集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举手。(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更正)。
(二)讨论
1、看70页的做一做的式子你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假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只要正确,都要予以肯定)
2、用假设法解答时,方法是什么?
师板书:假设法:假设先在每一个鸽舍中飞进一只鸽子,5鸽舍就飞进了5只鸽子,还剩2只鸽子,飞入任意一个鸽舍,那么这个鸽舍中就有2只鸽子了。
3、如果学生用分解法,只要对,要予以肯定,并追问为什么。
4、看71页的“做一做”的式子,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8÷3=2„„2,所以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
5、看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认为对的举手。
6、评正确率、板书,并让生更正错题。过渡:老师发现,从上课到现在每个同学都很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敢不敢来挑战啊?(生:想)
六、补充练习
1、试说明: ⑴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⑵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
⑶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为奇偶性不同。
七、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抽屉原理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可以用枚举法、数的分解法和假设法等多种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作业,比谁的作业做得又对又快!
八、当堂训练(学习与巩固第69页)
1、作业:第1、2题。
2、练习:(1)、如果要表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统计图比较合适。(2). 8只鸡放进3个鸡笼,至少有()只鸡要放进同一个鸡笼里。(3). 7个学生要分到5个班,至少有()个人要分进同一个班。(4).给一个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分别涂上红、黄两种颜色,则不论如何涂都有()个面的颜色相同。
九、板书设计: 课题:抽屉原理
枚举法 数的分解法 假设法
假设先在每一个文具盒中放一支铅笔,3个文具盒里放了3支铅笔。还剩1支铅笔,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中就有2支铅笔了。
算术法
8÷3=2„„2,所以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抽屉原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抽屉原理”。
2、掌握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共同探究如何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抽屉原理的应用)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齐读)
二、学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抽屉原理”。
2、掌握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师:要想达到目标,靠大家自学。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72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并思考:最少摸出几个球?为什么? 4分钟后,比比谁能做对与例题3类似的题!
师:自学时,比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
完成课本第72页的“做一做”(指4名学生,每2人板演一题)
要求:认真做题,字体端正。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每一题都要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1、学生认真、独立做题。
2、师巡视,收集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举手。(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更正)。
(二)讨论
1、看第1题的式子你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假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只要正确,都要予以肯定)
2、用算术法解答时,方法是什么? 师板书:算术法:370÷366=1„„4,1+1=2
49÷12=4„„1,4+1=5
4、看做一做第2题的式子,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小结: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5、看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认为对的举手。
6、评正确率、板书,并让生更正错题。
六、补充练习
幼儿园买来了不少白兔、熊猫、长颈鹿塑料玩具,每个小朋友任意选择两件,那么不管怎样挑选,在任意七个小朋友中总有两个彼此选的玩具都相同,试说明道理。
七、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抽屉原理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作业,比谁的作业做得又对又快!
八、当堂训练(课本第73页练习十二)
1、作业:第1、2、3题。
2、练习:第4题
九、板书设计:
课题:抽屉原理的应用 算术法: 370÷366=1„„4,1+1=2 49÷12=4„„1,4+1=5 小结: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课后分析:
第三课时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 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重点:分配问题。
学习难点: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学习过程: 一.练习一:
学习指导一: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1. 组织活动。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1)学生思考各种放法。
(2)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或课件演示。第一种放法: 第二种放法:
第三种放法: 第四种放法: 2. 提出问题。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
经过简单交流,学生不难描述其中的原理: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二.练习二。
10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1)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5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体会到,如果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很复杂,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找到数学方法来解决就方便了。
三、练习三
学习指导:二人合作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形象的数学问题。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体书? 1. 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2. 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4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3. 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3)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4.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5÷2=2„„1(至少放3本)7÷2=3„„1(至少放4本)9÷2=4„„1(至少放5本)
说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四.课堂练习: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想:每个鸽舍飞进2只鸽子,共飞进6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五、当堂作业
1.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4题。
2.10个孩子分进4个班,则至少有一个班分到的学生人数不少于()个。
第四课时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2.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点:抽取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学习过程:
一、练习一
学习指导:通过具体的游戏来解决实际问题。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5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 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2. 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3. 发现规律。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练习二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2)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当堂作业
1.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2.张阿姨给孩子买衣服,有红、黄、白三种颜色,但结果总是至少有两个孩子的颜色一样,她至少有()孩子。课后分析:
2.第九周11-12:作文教案 篇二
教案总第85-86
教案审阅人:张玉娜
作文教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以抓几个关键点:“一片金黄”——“一穗泛青”,“准备收割”——“已经落地”,“一贯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立意1:农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最后一粒麦穗黄了再收割,并且这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的一贯风格是什么呢?就是要求事物尽善尽美。众所周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没有缺点就不是人了,而成了神。由此可以立意为:不要苛求完美,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瑕疵。
立意2:从“等这穗麦子黄了再割”,“等这穗麦子黄了的时候”“所有的麦子都已落地”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农夫一味的等待,没有抓住收割成熟麦子的大好时机,导致本该有的收获却化为泡影。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等到你准备好了,要靠自己去争取,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否则,后悔莫及。由此可立意为:一定要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立意3:“一穗泛青的麦子”是小,“一片金黄的麦子”是大,农夫因为一穗麦子影响了所有麦子的收割,只顾局部不顾整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由此可立意为:不要因小失大,做事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获得最大的利益。以上三种立意,可归为一类立意。
农夫因为一穗麦子影响了所有麦子的收割,他不懂得放弃这一穗麦子,收获更多的成熟的麦子,导致损失惨重去。由此可立意为:要学会放弃。以上可归为二类立意。
优秀作文题目:
1、直接型。舍小利,获大利/接受瑕疵,收获美好人生/做事勿因小失大;
2、对偶型。错过时机 因小失大/善抓时机 铸就成功;
3、引用型。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比喻型。挣脱完美的枷锁/擦亮机遇的火花,点燃人生的价值。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参考例文:
莫让完美束缚成功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农人们都准备收割,而有一个割麦人却因为一穗麦子未成熟而继续等待,而这株麦子成熟时,其他麦子都已经落地。这位割麦人的愚蠢在于他对完美的苛求,过于注重细枝末节,而“捡了西瓜,丢了芝麻”,错过了割麦的最好实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过于追求完美,舍本逐末,这种完美便成了成功的束缚。
古人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中一种心理特点或说一种天性。应该说没有什么不好,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完善自己,若失去了这种追求,大概人还在森林中爬行。但凡事有一个度,追求完美若到了“眼里容不下半粒沙子”的程度,就容易陷入因小失大的怪圈。一位渔夫捡到了一颗晶莹润滑,光彩夺目的珍珠,美中不足的蔚志升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16高幼语文教案
教案总第85-86
教案审阅人:张玉娜
是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人便一心想把黑点去掉,就开始打磨珍珠,等黑点没了,珍珠也被打磨的荡然无存。而田忌赛马中正是田忌不苛求每场比赛胜人一筹,顾全大局,而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当今的现实中,很多人喜欢为追求完美而对小的方面吹毛求疵。不少人因为身体上的某些很小的瑕疵去整容,甚至牺牲了自己整个人的健康;而现在不少商家更是利用消费者过分挑剔食物追求完美的心理,为获小利却丧失了做人的道德,给一些食品进行暗中进行漂白,打甜蜜素等“包装”;更有富豪盖起了“空中别墅”,只为一己之利,却造成了大众的麻烦。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人们苛求完美的本质。如今的社会在飞速发展,但也充满这形形色色的诱惑,利欲熏心的环境让人的欲望不断膨胀,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有些时候,我们的攀比心理暗暗作怪。于是,我们就一下子迷失了自己,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始目标,把任何一个细节紧紧抓着,不愿放弃。因此,现在的人已经很少有知足常乐的宽大胸怀了。
其实,有时候,细微之处的缺憾并不会损害全局的利益。而若是与其斤斤计较,想把结果从99.9%跨越到100%,而为0.1%付出了多余的时间精力,那便是得不偿失了。人世间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完美的,只有接近完美。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大局为重,学会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才能寻找到缺憾和目标的最佳契合点。
洛克菲勒说“等到所有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莫让完美束缚了成功,放下那“一穗青麦”,你收获的将是一片麦田的金黄。
3.五年级数学第九周教学设计 篇三
大 水 井 小 学
刘福圣
第 八 课
时(第27节)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教材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节知识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3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重点难点
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每人3 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口答下面各题的商,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知识? 120 ÷20 =(12O×3)÷(30 ×3)=(120 ÷10)÷(30 ÷10)=
(二)教学实施 .教学教材第75 页的例1。
让学生拿3 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2 份、4 份、8 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 = 为什么相等?2 .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2=2/4=4/8
(从左往右观察)(从右往左观蔡).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 ;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完成教材第76 页“做一做”的第1 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1 题。学生先独立涂色,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把 化成,也可以把 化成,再比较。.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3 题。
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4 题。
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5 题。进行口答练习。
(四)思维训练 .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 呢?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5 =()6÷()=()÷6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
五 年 级 数 学 第 九 周 教 学 设 计
大 水 井 小 学
第 九 课
时(第28节)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6 页的例2 和“做一做”的第2 题以及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6 一10 题。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基本本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中掌握该性质而大小不变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口头回答。
(二)教学实施
l .出示列2。把,化成分每是12而分数的大中不变的分数。(1)提问:谁能说一说,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2)学生审题,分析要点:① 分母是12 ;② 大小不变。
(3)提问:想一想,怎样使分母变为12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 学生思考后再回答,然后请学生试着在课本上填写。
老师以 为例提示:先想分母3 怎样变成12,再想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怎样变化。
板书:2/3 = 8/12 4/6 = 8/121/2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知识解决这个题的?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注意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者除以0以外的相同数。.完成教材第76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6、7、8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9 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方法。
可以都统一化成分子是1 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16的分数,然后进行比较。.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10 题。学生审题并思考方法,集体交流。
可以化成分母都是100 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50 分数,再进行比较。
(四)思维训练
写出比 1/2小而比 1/3大的4 个分数。2 .填空。
(1)1/9=2/()(2)()/5= 8/20(3)3/4 =()/16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巩固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要会灵活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五 年 级 数 学 第 九 周 教 学 设 计
大 水 井 小 学
第 十 课
时(第29节)
课题:最大公因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79——83页。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具准备:若干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将长16cm,宽12cm的长方形纸剪成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边长是整分米),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大可以选择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题目,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
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指导操作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要将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而且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生: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等。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拿正方形纸片摆一摆。……
师: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
师: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用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有没有剩余?
师: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①学生操作。
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2、3、4、5、6……厘米的正方形。②交流汇报。
师:请xx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展示学生作品)
(边长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通过操作发现:用边长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没有剩余。用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有剩余。)
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后发现,用这些正方形摆,有的有剩余,有的没有剩余。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最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只能剪成边长是1、2、4厘米的正方形呢?(只有选择这些正方形才能做到没有剩余。)③观察发现。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摆的结果,这些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要想正好摆满,正方形的边长应既是长方形长16的因数,也是长方形宽12的因数。)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④得出结论。
师:要使长方形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要求?
(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长方形宽的因数。)
师:也就是长方形长、宽的公因数。
⑤明确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1)、探讨抽象公因数的概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里面含有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要想得到题目中要求的正方形,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下面我们就继续用因数的知识来探索,为什么可以选择边是1cm、2 cm、4 cm的正方形。请同学们说,老师写。
师:16的因数有哪些? 生(略)(板书16的因数)师:12的因数呢? 生(略)(板书12的因数)师: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有哪些? 生(略)
师: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谁能用比较简洁的话说一说,他们是16和12的什么数? 生(略)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
师:谁能很快地说出16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 生(略)(随生答题板书公因数)
(2)、用集合图表示
师: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请同学们来看。师指16的集合圈提问:16的因数有…… 12的因数有……
师:我们发现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请同学们注意看。(用集合图的形式写出16和12的因数、公因数。)师:1、2、4叫做16和12的……(3)、认识最大公因数
师:16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 生(略)师随生的回答板书:4 师: 4就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4)
师:我们通过选择合适的正方形来完成剪纸的问题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
(丰富对因数的感知,体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联系和区别。)⑥跟踪练习,深化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意义。
师:如果现在让我们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还要用摆一摆、画一画啦?
师:可以怎么办呢?
(可以先吧长和宽的因数找出来,再找出他们的公因数。)师:如果解决“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呢?(可以找出最大公因数来解决。)
师:对!我们就可以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来解决剪正方形的问题了。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1、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师:下面我们来看练习
你还能找出36和2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生独立做,集体交流。)
师:哪个组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找的?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在比较中,学会择优。)
(2)“练习十五”第1题。
师:同学们刚才完成得不错,如果让你找出两个数的因数,有信心吗? 10和15的公因数 14和49的公因数
师:同学们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尝试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小红家的贮藏室长18分米、宽16分米,她爸爸打算在贮藏室里铺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如果不用切割,你建议小红的爸爸买什么型号的地砖。说说你的理由。
3、拓展练习
育英小学五(1)班有24名女生和30名男生参加了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如果对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每组的人数一样多。每组可以有几人?最多有几人?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组有几个人合适。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说说看,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
板书: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 1 2 4 8 16 12的因数: 1 2 3 4 6 12
4.四年级语文第九周教案 篇四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
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第2课时
复习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50÷68≈
455÷70≈
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3、加深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认识,会进行面积的换算。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5、复习公顷与平方千米,完成总复习第115也第15题与17题。
三、练习内容:
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9、10
第4课时
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重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60400
9024700
24950000 695200
38000200
305076000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27×63
3276÷84
74×59
5、估算
297×3
789×4 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5.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期末复习教案 篇五
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为标准,以课本为蓝本,以课堂为阵地,依据教材,结合本班实际,把本学期知识进行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好薄弱环节,认真设计练习,面向全体学生,对差的学生做好填漏补缺。使学生能掌握好本学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思路:分板块,分专题复习。
三、复习方法:总结规律、教给方法、集体练习、个别辅导、集体评讲、分类复习、分类检查。
四、复习内容:
(一)基础
1、生字表中的150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
2、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无遗漏地全部梳理,要能分辨音义。
3、会使用字、辞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或段中词语的意思。
4、用钢笔正确、整齐、美观、有速度书写楷书。
5、学过的词语,常用的标点,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灵活运用。(组词、造句、填空、选择、判断)
(二)阅读
1、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默读。每分钟达到300个字。
3、浏览。带着目的浏览读物,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4、阅读说明文。①能抓住要点,概括段意②认识“两举两比”四种说明方法。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概括自己影响最深的场景,重点人物,细节,能描述事件的梗概。
6、阅读诗歌散文作品,能读懂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7、阅读课外读物。
①能借助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意思,体会表达效果。②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有内涵的句子的含义。
8、积累。
①能积累、背诵课本优秀诗文,教材中的古诗、对联、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及经典篇目中的诗句
②能填写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中的关键词句。③熟读课本中的精美段落。
④熟悉、积累课本中的好词佳句。
(三)习作
1、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和想象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表达的需求分段表述。
2、能抓住重点内容缩写。能运用删、减、改、概括等方法。
3、写读后感。要紧扣原文,抓住要点,联系实际,感情真实,夹叙夹议。
4、四十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习作。要求:书写规范、整洁,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四)综合练习阶段。多方面的练习题型,出题形式多样化,既要锻炼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要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解题习惯。从书写、思考到解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五)做好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辅导工作。
优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加大练习力度;优生与差生结对帮助,教师辅导,让差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题量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
五、复习措施:
1、分成基础、阅读、作文三个板块复习。
2、对基础部分,又分为字(识字、写字、用字)、词两个专题来复习。主要采取在老师指导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的方法。
3、对阅读部分,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课本中寻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暗含考点,难易适度的片断设计训练点。
4、对作文部分,在对已写作文归类、梳理、修改过程中强化习作技巧和要求。
六、课时安排:
1、复习时间:为12月22日到1月14日,17日期末考试。
2、具体时间安排:
拼音:2课时
识字:2课时
词语:2课时
句子:3课时
阅读:4课时
作文:5课时
综合练习、评讲8课时
总计26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期末复习复习教案
总复习
(一)汉语拼音(第一、二课时)
一、预设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2、熟练掌握大写字母。区别易混淆的声母。
3、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4、会用多音字、同音字组词。
二、教学过程
1、辩析下列每组小写字母,并写出对应的大写字母
b-q h-n i-j f-t p-q
2、出示易错读音,选择正确读音。
腋(yì yâ)下 皱(zhàu zàu)纹 誊(tãng yì)写 剔(tītì)透 翕(xī hã)动 告诫(jiâ xiâ)
3、读拼音,写词语
xī shēng
zuì â
jiàn kāng
gān zàng
()()()()yú chǔn luò tuo lóng yǎ zāo tà()()()()shāo huǐ ɡān zànɡ kǎi xuán zāo tà()()()()jiānɡ yìnɡ shàn liánɡ shāo wēi sāo rǎo()()()()
4、多音字组词。
xiāo()yù()â()ɡōnɡ()tán()削{ 吁{ 恶{ 供{ 弹{ xuē()xū()wù()ɡònɡ()dàn()
sā()juàn()yǐn()jiàng()sǎo()撒{ 卷{ 饮{ 将{ 扫{ sǎ()juǎn()yìn()jiāng()sào()
总复习
(二)字、词(第三—六课时)
一、预设目标:
1、理解本册28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选择适当的词语。
3、会在口头和书面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并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正确搭配。
4、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领会其感情色彩。
5、能掌握常用的成语。第三、四节、识字
一、复习要求
1、使学生巩固本册所学的形近字和以前学的字并能用这些形近字组词。
2、能熟练地用音序、部首和数笔画的查字方法查字。
3、能结合词句准确地理解这个字。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形近字。(1)出示形近字。
暇()泰()蜒()驰()梢()潮()瑕()秦()蜓()驶()捎()嘲()彻()材()捶()捕()弧()挡()砌()财()唾()铺()狐()铛()拔()候()辩()绵()饰()塌()拨()喉()辨()棉()肺()蹋()沃()驻()荧()抢()键()旋()妖()柱()萤()枪()健()旅()贯()撼()辛()皆()珍()撤()惯()憾()幸()谐()诊()撒()(2)让学生区别这些形近字的音、形、义。(3)指名口头组词,再做下来。(4)检查订正。
(二)、复习音序、部首、数笔画三种查字法。
(1)指名说说音序,部首,数笔画三种查字的方法。(2)练习: A、音序:绊倒
B、部首:震撼
C、数笔画:肺(3)检查,总结
(4)“聚精会神”的“聚”音序查,部首查,再查 画,字典中的意思是。
(三)、在错别字下打个“△”,订正在()里。
1、小红底着头走出书店。()
2、大榕树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3、“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4、我决定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销售时装。()
5、汉字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
6、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再次拥抱了我。()
7、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8、爸爸鼓励我在接在励争取考个第一名。()
9、同桌向老师反应我的情况,老师急时帮我解决了困难()
10、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需挖起来才知道。()
(四)、为加点字选择正确地解释。
临 A、靠近B、到,来 C、对看 D、将要.快要。
1、五壮士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
2、今天,我们身临其境才知道当年红军过雪山的艰难。()
3、面对敌人,李大钊临危不具,大义凛然。()
4、临考前几天,小明发高烧。()
好 A、使人满意 B、友好,和睦 C、易于,便于 D、很,甚 E、完,完成 F、表示赞许G、爱,喜欢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小东连连点头说:“这件事,好办!”()
3、今天好热啊!()
4、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故事。()
5、“好,你真行!”老师表扬了我。()却 A、表示转折 B、再 C、推辞
1、草色遥看尽却无。()
2、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一位先生却以为我住在那里不相宜。()
4、好意难却我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
绝 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 C、走不通的去;没有出路的 D、独一无二的 E、极;最 F、绝对 G、绝句
1、斩尽杀绝()
2、绝处逢生()
3、络绎不绝()
4、绝大多数()尽 A、完 B、迁到极端 C、全部用出 D、用力完成 E、全,所有的
1、竭尽全力()
2、山穷水尽()
3、无穷无尽()
4、尽量帮忙()望 A、向远处看 B、探望 C、望;希望 D、名望 E、怨 F、对看;着
1、一望无际()
2、喜出望外()
3、德高望重()
4、看望病人()透 A、渗透 B、暗地里告诉 C、透彻 D、达到饱满充分得程度 E、稍稍喘一口气
1、小草的芽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3、果园里得苹果熟透了。()
第五节、词语(1)
一、复习要求
1、能熟练地进行词语配搭。
2、正确地找出近义词,反义词。找出不同一类的一个词。
二、复习过程
1、把下列的词语恰当地用直线连起来。
精致的眼睛
红红的草地
愉快的友谊
蓝蓝的天空
热情的木船
白白的雪花
真挚的事情
绿绿的太阳
2、写出近义词。
光顾()滋味()发现()忽略()唯独()训斥()宝贵()珍藏()姿态()锋利()问世()启示()告辞()教育()居然()信赖()诞生()赞赏()
3、写出反义词。
容易()便宜()轻松()弯曲()僵硬()宁静()危险()失常()骄傲()幸运()熟悉()冷漠()绝望()胜利()伟大()温暖()批评()自信()
4、填空。
()盆大雨()不犹豫()瓜烂熟()光溢彩 津津有()如()如痴()想联翩 囫囵()枣 不求甚()悲欢离()牵()挂肚 如()似渴 不言而()千篇一()别出心()大()身手 心安()得 念念不()呕心沥()能书善()风()雪压()天立地()头折节 颇()盛名()望相助 安然无()藕()丝连 古()今来
庞然大()气()万千 不容争()依依不()大()过望 心()手巧()()不断()用不尽
不()声色 满()信心 破()不堪 喋喋不()雪上加()()日方长()情画意()珍异宝 满()怒火()钉截铁 悬崖绝()()山倒海 夜以()日()水()山 四()八()第六节、词语(2)
(一)组开花词,并选择恰当的填空。
惧()()()
1、面对敌人的严酷刑法,江姐毫不()
2、看到这狰狞的面孔,他()得睁大了双眼,喘不过气来。慈()()()
1、老师()地摸着我的头,鼓励我要努力学习。
2、老师()的面容令我想起我的母亲。
富()()()
1、贫穷的父亲日夜盼望过上()的生活。
2、爸爸将他毕生创造的()捐献给国家。
感()()()
1、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各种喜怒哀乐。
2、从这篇文章让许多人()得留泪。
精()()()
1、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2、老师傅()打造了一对宝剑,希望儿子用它来杀日本鬼子。
满()()()
1、望着一等奖的证书,小东()地笑了。
2、他的双眼()了渴望的神情。
报()()()
1、强烈的()之火烧毁了他的理智,令他做出了毁灭他人毁灭自己的行动。
2、为了()生养他的母亲,他夜以继日地刻苦攻关。
持()()()大家要共同()会场秩序,()会场的安静。
弱()()()
1、他的意志太()了,碰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
2、奶奶的身体十分(),再也无法承担养育孙子的责任。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继续 陆续 连续 持续
1、这场战斗()了两天两夜,战士们已经()两夜没有合眼了。
2、战斗还在()进行,伤病员()被抬下了火线。成绩 成就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航空事业取得了巨大的()。
2、今天的跳水比赛,()最优秀的是山东。激烈 热烈 强烈 猛烈 壮烈
1、江风()地吹着,江面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2、战斗在()地进行着,冲在最前面的战士()地牺牲了。
3、战士们怀着()的仇恨,以()的炮火向敌人轰击。期望 指望 盼望 希望 渴望
1、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归。
2、我们——少先队员,是祖国的()。
3、在信中,凡卡诉说着自己猪狗不如的生活,告诉爷爷,自己的生活没有()了。
4、党和人民对他寄予了殷切的()。
(三)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小红()第一次上台演讲,()她一点儿也不怯场。
2、()下雪,()这次行动必须取消。
3、()春天到了,()主人的花园依旧是萧瑟的冬天。
4、经过几天的治疗,他的病情()没有好转,()越来越严重。
5、()遇到多大的困难,他()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
6、这件事()再困难,我()要想办法把它办成。
7、()没有课程改革,我国的教育()不会有这样巨大地发展。
8、星期天,()去外婆家,()去打球?小东一时拿不定主意。
9、()他始终努力学习,()成绩十分优秀。
10、王乐()自己学习好,()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四)按要求写成语(各5个)
带反义词的: 带数字的: 带颜色的: 和战争有关的: 注意力集中的: 寓言故事的: AABB: ABAC: AABC: ABCC: 总复习
(三)句子(第七—九课时)预设目标:
1、能找出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改正。
2、能修改明显的病句。
3、能用常用的语词和关联词造句。
4、能把句子写具体。
5、能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6、能把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的句式。
6.公共安全(第九周) 篇六
第九周(2006、5、8)
一、导入。
(1)放幻灯片(安全标志图)。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标志?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有了这些标志就能保证公共安全吗?
小结:设置安全标志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公共安全,但并非有了这些标志就一定能保证公共安全。有的人为了一己之利、一时方便,无视各种规定,结果造成灾祸。因此,要想保证公共安全,就必须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保护好安全标志。
(2)思考:液化气、煤气、机动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某些安全隐患,如果发现这些隐患,我们应该怎样做?
板书:发现隐患及时反映
(3)提问:我们少年儿童能为公共安全做些什么?
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保护安全标志;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3.小结与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注意公共安全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并且懂得了怎样注意公共安全。
二、联系实际,提高认识,指导行为
1.辨析思考。
(1)幻灯1:“评一评”
提问:魏华的想法有什么不对?如果你是魏华会怎么做?
小结:为了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保证旅途中人们的安全,火车站的大门口都挂着“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的标志。人人都应遵守这个规定。
(2)放幻灯2:“评一评”
袁明家住的胡同里正在换地下管道,在胡同口放着一个“前方施工,请绕行”的牌子。放学后,袁明觉得好玩,便把牌子翻了过去,别人的劝告,他也不听。
提问:袁明做得对吗?为什么?
小结:袁明的做法不对。人人都应该保护安全标志,做到不挪动、不损坏。
(3)看录像(大意:一个中年人过马路不走过街天桥,跨越公路上的护栏,结果造成交通事故)。
提问:这个人的做法造成了什么危害?
小结:这种做法不仅危及个人安全,也妨碍公共的安全。
2.讨论。
注意公共安全十分重要,我们在注意公共安全方面应该怎样做? 小结: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有关公共安全的各项规定,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安全标志,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3.联系实际。
(1)你注意公共安全标志了吗?
(2)你在生活中发现过不安全的隐患吗?发现后你是怎么做的?
四、根据“活动”栏目,布置课后开展“公共安全巡视员”活动
五、总结谈话.提出希望
7.第九周工作历 篇七
(2013,5,12至2013,5,17)
行政值周:马万根
寄宿生管理:唐三荣
潘柏安 守校:唐涌波 工作重点:
1,毕业班的报考工作。2,落实好初一的招生方案。3,整理两基督导材料。
具体措施:
1,5月12日(周日)召开全体教师会,部署本周工作,并召开教代会,落实好初一的招生方案。
2,5月13日(周一)早读课,班主任及政教处进一步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安全教育。
4,3,在本周,请教务处要做好毕业班的报考工作,请负责两基督导评估的教师要查漏补缺,要整理好两基督导材料。
8.第九周工作总结 篇八
第十五小学姜海艳
上周是本学期的第九周,值周老师是徐淑英、周琢、姜晶、郑晓红、强作伟老师。五位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坚守岗位,圆满完成值周任务。上周降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操场和走廊非常湿滑,而且气温下降,但全体老师都能克服困难,按时到校,自觉地按学校的工作计划做好各项工作,体现了十五小学的精神风貌。值得欣慰的是在一周又一周的领导和值周老师的规范下,同学们的行为习惯越来越文明了,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在走廊和楼梯间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在校园内吃零食的学生少了,喜欢读书的学生增多了,希望今后同学继续努力。
回顾上周工作,现总结如下:
1、上周一上海专家来我校听了三节乐学杯课堂教学竞赛课,课后专家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使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2、上周五学校举行了跳绳比赛,虽然天气很冷,但不能减弱同学们的热情。通过比赛增强了同学们的体魄,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
3、校园优美整洁是我校的特点,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做到不乱扔,同时在校园内要开展“弯腰”活动,只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们主动加入到了“弯腰”活动中来,我们的校园才会变得更美,保持校园卫生是我们每个十五小学师生的责任。上周要表扬一年级的小同学,他们虽然刚刚入学,但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学校,课间的时候总能看到他们弯腰捡垃圾的小小身影,希望高年级的同学们能向他们学习,并相信你们一定比他们做得更好。
4、早自习时间,绝大部分的班级纪律很好。任课老师能够及时深入班级,组织学生上早自习。部分班级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很强,学生基本做到了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各班各具特色:有读语文的、也有做数学题的。总之,学生自觉性较强。
在上周的值周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和谐的音符,虽然这些事件是偶然的,也是极个别的,但却也或多或少折射出我们同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间午间要文明休息
有些同学课间玩的都是些追逐打闹的游戏,拼命地奔跑。跑得满头是汗,一到上课就会变得没有精神,有时在跑时会撞到别人,不仅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文明休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到,希望同学样课间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做到文明休息。
另外,在午间休息时段,很多同学会处理学习和休息的关系,但有的学生在大声吵闹,在校园里偶尔还能听到同学们之间骂脏话,不讲文明,希望我们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阳光少年。
二、下楼梯不要奔跑
我们观察到,一部分同学在楼梯间行走时,随意奔跑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中餐时有的男同学可以说是飞奔下楼,有些同学甚至还要互相拉扯,因而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你在拉扯中跌倒,后面的同学又止不住脚步,那么是否要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危及我们的生命呢。所以我要提醒这些同学特别是中高年级同学要加强安全意识,增强秩序感。
三、打扫分担区要迅速
早上和中午打扫分担区的同学,有时由于一边玩儿一边打扫,影响了打扫的速度和质量,甚至有时上课的铃声都已经打响了,分担区还没有打扫完毕,影响了正常的上课,希望教师要加强督促早、午做值日的同学,监督他们快速、及时地打扫分担区,保证正常地进行课堂教学。
下面公布一下上周各班得分情况:
一年一班96分,一年二班97分,一年三班97分,一年四班98分,一年五班96分,一年六班96分;
二年一班96分,二年二班96分,二年三班96分,二年四班96分;
三年一班95分,三年二班93分,三年三分91分; 四年一班95分,四年二92分; 五年二班94分;
六年一班97分,六年二班97分,六年三班96分。
经带班领导和全体值周教师共同评议,上一周值周评比结果如下:纪律规范班是:一年四班 六年二班
卫生规范班是:一年一班 一年二班 一年三班 一年五班
一年六班 六年一班 六年三班
路队规范班是:三年二班 二年四班 六年一班 优秀值周教师是:徐淑英 强作伟
9.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九
13钓鱼的启示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课前准备
.重点句子的、挂图.2.其他有关诚信的.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
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复习生词
◆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c.齐读第3自然段.◆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新课标第一网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教学反思: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出示找到的罗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里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学生整体感知:
童年受到教诲
自制毛衣,开创事业
人生两次印证
启示受用终生
时装展示与众不同,获得成功
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惟一的,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或开辟新的途径.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5落花生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自主识字.a.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b.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c.拼读生字,重点强化.d.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读通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a.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b.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a.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b.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c.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d.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e.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事物.“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它.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6珍珠鸟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思想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2.有关珍珠鸟的挂图和.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它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初读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画面,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细读
◆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a.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请学生谈谈感受.b.当学生品味到“我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c.教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a.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6~9自然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b.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
c.让学生体会“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d.教师小结:小家伙生活得多么快乐,虽然还在远远地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a.“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说一说这份“亲近的情意”是什么?
b.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意,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c.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d•教师小结: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意,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学习第四幅画面.a.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竞在我身上睡着了.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地欣赏,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b.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总结
◆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感受的理解吗?
◆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教学反思: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主旨的理解会显得生硬。所以我还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仔细的体会,并仔细观察图,利用这一具体的形象来体会抽象的东西,经过实践,同学们的反应不错,主旨水到渠成。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明确要求.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第二课时
习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在作业本上抄写.成语故事
【四年级语文第九周教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周周练10-18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7-30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08-16
小学四年级语文《泉城》教案06-17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17
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09-06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10-18
五年级语文第九课07-2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07-10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