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备考经验

2024-08-02

考研政治备考经验(共9篇)(共9篇)

1.考研政治备考经验 篇一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班考研备考经验分享

2018年考研即将开始,在这短短的40天的复习时间里,启道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班根据往年考生的复习情况,总结关于2018年考研备考经验如下,以供大家参考。考研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良好的时间管理。

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时间,使你的目标可能性最大化,启道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班提醒大家,时间是一种快速移动的资产,是你最宝贵的商品,浪费它的风险必须自己承担。于时间管理来说,考研人有如下几点要注意:

1、意识的目标设定

只有当你真正意识到你是如何支配时间的,你才能管理你的时间。启道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班老师建议大家记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日志,观察一下在哪些方面你可以重新分配你的时间支出。除非你确定了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想要达成的目标,否则你不会为时间的流逝而担心。

2、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最终就是关于做出选择的,你每天都有24小时的时间可用,每星期168小时。你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选择权在你手里。而在选择的当中,拖延则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诱惑。然而,你必须同这种冲动做斗争。假设:你是在向着你的目标前进,这当然很好。要么,你是在远离你的目标。当你站着不动时,你的目标很有可能是在离你远去。

3、二八准则计划

通过确定哪些是最重要的项目,对你的每一天和生活就行组织,你可以增加你想要达成自己目标的可能性。通过提前考虑你想要在某一特定事件中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你可以增加成功实现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预期。启道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班建议先确定优先次序的方法之一是要记住二八定律,也就是说,导致达成你目标的80%的进展来自你20%的活动。

4、清理杂念

如果你能够清理你的工作区域,你的生活,并最终清理你思想中的杂波,你将会显著增加你的复习成效。通过减少干扰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备考复习,你可以使自己努力的效果成倍增长

5、劳逸结合

启道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班老师建议大家,在有计划的复习之余,一定要注意饮食和锻炼身体。合理的饮食能够让考生充满能量,更有精力面对种种压力,而锻炼身体,不仅能保证身心健康,更是考研成功不可或缺的坚强后盾。做到劳逸结合,考试事半功倍。

6、制定目标计划

在最后的40天,一个短期小目标的制定,无论是对考研冲刺阶段的复习计划和进度,还是对考生坚定的衷心来讲,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自己比较迷茫或者计划不知道如何制定的情况下,不妨找启道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班的老师来帮忙,毕竟十几年的辅导经验,接收过各式各样的学生,解决过众多的临考情况。

我们已经确认了能够提高效率的时间管理技巧。有一些可能让你感到有意义,有一些则不然。你可以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和尝试,关键是要努力把你的每一个分钟使用得尽可能合理有效。启道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班,预祝大家金榜题名!

2.考研政治备考经验 篇二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把握好教材, 明确知识点

中考政治科考试, 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时必须遵循的考试文件, 所以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 必须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明确考试的内容, 把握好教材, 在教学和复习时做到不超纲, 不越位, 清楚每个知识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即共有多少个知识点, 哪些是了解、知道、理解和运用) , 让教学和复习有章可循, 有理有据。

二、构建知识体系, 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

由于教材是以主题板块的形式综合各方面知识编写而成的, 淡化了知识体系, 给人的感觉教材缺乏条理, 不够连贯, 因此在复习时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重新梳理教材, 构建知识网络, 形成知识的系统化, 条理化。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关键是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 其次是多给学生看书的时间, 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 要对概念、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楚的认识, 重要的内容要进行必要记忆。在复习过程中, 对每一位学生要求画出这一科的知识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和记忆, 又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把握如何,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记忆, 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互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 清楚多层次的知识体系, 然后老师对教材进行整合, 弄清楚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三、重视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的结合

通过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特点。因此, 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时政热点, 把握其中心思想;其次是要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要点要全, 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再次要紧扣教材, 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因此, 在进行新课时要结合时政热点学习教材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进行一些时政热点专题的训练。从构成中考命题的主题来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主干知识点, 这三方面交叉结合就是命题的重点。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国内的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如神七发射成功, 中学生上网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30年, 奥运成功举办, 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关举措, 感动中国人物等, 把它们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 通过不同的题型, 不同的角度去认识, 去分析,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教给学生答题方法

进行试题训练, 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 更不是“题海战术”, 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为此:

首先, 要把握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审题, 通过认真阅读背景材料, 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 还是“怎么样”类的问题;第二步找原理, 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经过这一环节, 把试题中所论述的现实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第三步要选取最佳知识点。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 所以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 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其次, 进行多方位的开放性试题专项训练。

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对漫画、图表、文字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评论等题型, 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 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的实际, 做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五、收集中考信息,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指导

教师不能只顾低头拉车, 而应抬头看路, 应开阔视野, 多种渠道收集中考信息, 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平时中要注意和培养自己的举例分析能力, 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问题能力等。

3.文科综合政治备考策略 篇三

一、近年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的主要特点

1.总体稳定,略有创新

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呈现“稳定”的总体特点,具体表现:一是命题思路依然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考试以学生学习能力考核为主要目标,着重考核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试卷的结构及题型相对稳定,分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

2.着重基础,强化主干

近年文综试题都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且突出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

3.关注当前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重点和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生活。

二、复习备考的几点策略

1.夯实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文科综合试题具有“低起点考查基础知识,高要求考查运用能力”的特点。基础知识成为高考的第一依据,基础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区分度。

基础知识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它是思考、理解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基础是前提,能力是归宿,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没有基础知识的相当熟练和掌握无法谈及能力。在文科综合复习中,必须把基础知识复习落到实处。

纵观历年文科综合试题,一方面突出了能力考核,另一方面则不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这就要求我

们在复习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把握好《考试大纲》中要求重点掌握的主干知识。

2.指导学生自主复习

文科综合试题考查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的运用,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教师 “包揽一切”所能

达到的。在高三阶段,文科综合各学科的课时也比较少。因此,在夯实基础知识的环节,高三总复习阶段比学习新课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复习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最终由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内化过程。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要靠学生的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验等一系列自主性活动和内化过程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应该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努力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自主复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学会思维,领悟科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学生的自主复习,包括复习课前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回顾,搞清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课后结合教师的复习自主进行查漏补缺,从而达到全面深入复习的效果。

3.强化基本能力训练

(1)审题能力

通过平时的考试可以看出,学生由于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导致审题不准或审题不清,读不懂材料。文综选择题全部是单项选择题,可见选择题的解题至关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答题前反复研读题干的习惯,杜绝看完试题马上动笔,凭感觉答题的做法。审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主要概念,亦即“题眼”,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从概念到课,从课到节,整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

(2)学科内综合能力

在牢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学科内的综合就是要正确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可能考查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整理。

(3)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怎样把理论知识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多分析,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同时,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看书过程中,也应多思考,多总结。

(4)思维能力

在高考考查的多种能力要求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错题库”,总结哪种类型的题目经常出现思维障碍,分析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找到排除这些思维障碍的方法。

4.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时事重点、热点问题

近年来,文科综合试题的特点之一是不回避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这些题以现实生活、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为切入点来命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有关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综合分析认识能力。

传统的时事重点、热点问题复习采用的是专题复习方式,就是在完成了课程基本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抽出专门的时间,由教师梳理出一些重要的时事专题进行集中复习。这种复习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把专题本身系统化,可以讲得比较综合,学得比较深入。但是,集中时间进行专题复习也有不足之处:往往容易讲得过深,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教材知识的复习有脱节的现象,打通内在逻辑联系难度加大;需要比较多的时间进行专题整理,往往冲击了基础知识的复习……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复习教学中对时事热点复习进行了改革,采用了分散渗透复习与集中专题复习相结合,以分散渗透复习为主的模式。这一模式把专题复习的优势保留了下来,弥补了集中复习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分散渗透复习与集中专题复习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复习的时间,不会因专题而冲击基础知识的复习,且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从我们的经验看,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时事重点、热点复习方法。

平时,学生要经常看一些政治时事方面的报刊,如《半月谈》《政治时事报》等。这些报刊上有很多当前的时事重点和热点,并附有评论分析,对于学生复习备考有很大的帮助。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既使学生从政治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又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回归课本,进行心理辅导,鼓舞学生斗志

在最后冲刺阶段应注意回归课本,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的每个考点,重要概念和原理要会背,在此基础上还应对这些考点的脉络体系梳理清楚,画出考点间的知识网络图。在最后冲刺阶段,很多考生把主要时间放在做练习上,而把复习课本基础知识看成可有可无之事,平时解题时要用到什么原理,记不住就随手翻书,而高考时课本不能带入考场,没书可翻,自然答题就不准确。

最后冲刺阶段的心理辅导也是相当必要的。克服考前和考场恐惧心理,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考场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考场的基本知识,考场的基本经验,告诉学生如何走进考场,如何面对第一份试卷,如何面对难题,特别是遇到从未见过的材料和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要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讲好考前的话是让学生向巅峰冲刺的重要手段。每位任课教师都来鼓舞学生,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4.高中政治备考经验总结 篇四

【中文摘要】:抓住政治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认识政治学科的个性,找到政治教学的方法。爱学生是前提,备好课,上好课,抓好复习是关键,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措施。教师要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准确运用政治术语,训练学生解题时的准确性和广阔性。

【关键词】:高考 政治 经验总结 关注学生 集体备课 三轮复习

说到高考,每个人都不陌生,浮现在你眼前的是忙碌的勾勒在深夜灯光下的莘莘学子,是满脸慎重头上落满粉笔灰手上沾满红笔油的老师,还是那充满期盼的父母慈爱的眼神?无论是哪一种,都使我们陷入一种沉重之中,是啊,高考是个沉重的话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虽然改善了很多,但很多考生还是和大学生活失之交臂,作为一名高中的政治老师,我每每看到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在“高考”这个字眼“压制”之下,失去了勃勃的生机,我内心总是一阵抽疼,现将我在一线教师岗位上工作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下,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关注学生,实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前提,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亲其师,信其道”,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同样适用,高三生活本就十分紧张,难免在心理上身体上会出现一些问题,情绪紧张,缺乏信心,疲劳等,此时,教师就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波动,关心其生活,进行心灵的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既能使我们的教学有针对性,又能使教师更具亲和力,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解决学生内在知识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学生外在行为的问题,实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过去强调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的确,只有注重这三者的整合,效果才是多层次的、立体的,也是以往常规课教学所不能企及的。

二、联系时事,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一定要向课堂要质量,如何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呢?关键是备好课,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就要精选材料,而不能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全部倒给学生,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其次就是要精讲了,高三复习本就是重复学过的内容,学生有点似懂非懂,没有新鲜感,不爱听,因此我们讲课决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既要抓书本,抓重点,更要联系生活,联系时事,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的综合,要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乐学”“爱学”,只有让学生“乐”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有效性。在政治课上如果我们很好的运用幽默的艺术,一句自嘲,一个滑稽的鬼脸,一句时下流行的口头禅,都能深深地感染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优秀教师在课堂和学校创造出一种积极的气氛。”政治复习课尽管是复习课,但仍需想方设法调节气氛,遵循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秩序,仍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中选取鲜活的素材,如就近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发生在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等。

三、查漏补缺,做好三轮复习

备战高考,很多学校的惯例是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知识,第二轮重在应用能力,第三轮重在查漏补缺,通过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一)第一轮复习

立足于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采取四步推进策略,即学生复习——考点串讲——练习讲评——小测过关,在这一轮的复习过程中,我把复习内容以复习提纲的形式印制出来,发给学习,这一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而且切实帮助学生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第二轮复习

这一轮着重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建构知识体系,课堂上采取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我们在大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注意收集、精选各地最新高考试题或者模拟试题,培养学生答题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

第一、二轮复习完成后,在学生知识体系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回归到教材专题,用好资料,进一步落实学科主干和知识,提升学科基本能力,针对文综考试主体性、综合性、发散性的命题特点,多研究专题,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专题。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无限的,在高三的题海中学生就更会很茫然,光凭教师给他们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在高考中更多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非简单知识的记忆,所以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时间短任务重,而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费的时间多,就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虑到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对他们能力的培养也是不现实的,这项工作只能是渗透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求学生至少有两个本,一个是教材知识内容的体系归纳整理本,其中不但有自己结合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归纳整理的知识体系,还要有教师指导要求下让其归类整理的相似知识点,通过这项内容的整理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本就是习题纠错本,将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发现和做错的典型题整理下来,而且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还要有对每道题的详细分析,主要是要说明出错的原因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防止下次再犯,另一个好处是为后期答疑阶段整理复习资料。

总之,作为高三政治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据,以考纲为指导,以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的梳理为主线,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对政治知识进行疏理、归纳,坚持“点、线、面”式的复习学习和总结,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训练学生解题时的准确性和广阔性,使学生牢固掌握考试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备考能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5.考研政治经验分享 篇五

网友:先请隋原老师谈一下今年考研政治大纲有什么新变化?

隋原: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今年考研大纲新变化的情况。我自己的观点是:今年的考研大纲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么大:大纲的第一部分,即“考试说明”部分,和05年的大纲比较一下,会很清楚地发现,有三个没变:第一,考研政治的国家考试的的性质没有变,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没有变;第二,考研的学科范围也没有变;第三,评价目标也没有变:六个具体的评价目标甚至连细小的差别都没有。该说明第四部分“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答卷方式、答题时间、各部分考查内容的考察比例仍旧没有变。讲到变化,仅仅是在题型比例方面有一些小小的变化:就是05年大纲的第三大题辨析题去掉了。但请注意,我自己以为这并不意味着辨析原理、概念、观点这样类型的题目没有了,因为评价目标的第三条没有变化,这一点很明确。那怎么考呢?我个人以为,这类题目应该是合并到分析题里面去。因此,提醒诸位同学,在备考的时候,有关概念原理分析题还是要辨析清楚。

大纲的第二部分,即“考查的知识范围”部分,就毛概而言,我的感觉是:这个大纲才叫大纲。去年编“毛概”大纲的和今年编毛概大纲的应该不是一个人。我还是喜欢今年大纲的编写方式,大纲就是一个纲要。与去年的大纲相比,今年的简洁,明快,条理,并更有逻辑。至于具体内容,我以为变化不大。这种变化,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可以以第一章为例:原大纲用400余字的篇幅说不明白的,新的大纲只用了150字左右说明白了。至于对这400字或者150字的解析,我们看今年教育部和大纲配套出的《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大纲解析》和去年也是教育部编写的我们俗称“红宝书”的那本指导用书比较一下,我们看到,二者几乎没有变化。

我提醒各位注意:你不要太关注大纲它改变了什么。同学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买一本正版今年的新大纲,以及和大纲配套的大纲解析,按部就班地复习。如果觉得自己看起来非常费劲的话,我建议你可以报一个合适你的辅导班就够了。大纲有什么变化是辅导老师必须关心的事情,网友可以不用太关心,关心没有多少意义。

这是“毛概”的情况。“邓三”的改变更小,连文字的改变都很少。我印象较深的是两个考点:

第一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新增考点,在第六章。今年3月份以来“和谐社会”成为高频词,这种变化体现到了大纲里。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点。

第二个是第七章有一个修改点非常重要,原来的表述是这样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现在的表述是:“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这个变化了的考点,也很重要。过去我们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这样的一个口号下,因为国人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它在实践层面更多的是导致了在效率优先的口号下的不要公平,从而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纠正,体现到新大纲上,就是要关注社会公平的问题,这是这个点的变化。网友开夜车:请问隋原老师,从现在开始如何复习毛概和邓论,时间上如何安排?隋原:个人情况不同,可能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怎么样。如果你平时不太关注我们这个国家、社会,不关注政治的话,我建议从现在开始,你找本大纲、找本参考资料仔细过上几遍,看有没有困难,如果可以读得进去,我们认为第一轮暑假就可

以了,七、八月份是第一轮,10-11月是第二轮,明年1月是第三轮,经过三轮的复习,过线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我认为你平时还是要多关注我们这个国家、社会,关注我们国家未来的可能的走向。考研政治我一直讲,它是国家考试,它反映的是我们国家的意志,而我们国家的意志,就是引导优秀考研的大学生,关注我们国家的现状和未来,如果你对现实一点都不关注,仅仅抱着一本、两本复习书看的话,回答客观题目可能不是障碍,但回答那些和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分析题,你很可能就没有办法了。考试说明里有好几个地方提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比如大纲第一页“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我希望诸位同学,对上述评价目标不要视而不见。

50分的分析题所要指向的就是这三个目标,如果我们诸位对脚底下这块土地没有足够的关注,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你不用指望50分的分析题会得到多少分。有个别同学以为政治考试,上上冲刺班听老师压压题就过去了,哪有那么容易?你以为命题组的老师是白吃饭的?我多次说过,命题老师是一些追求精神高度并且有精神高度的人!在精神上,你如果达不到命题老师的高度的话,你至少应该能够理解这种高度。凭什么就你走运,那么轻易地就过了?不会的!所以我还是提醒大家扎实一点,下工夫一点,不用想着去走捷径,没有捷径可走的。

网友:隋原老师你好,能否根据您的经验预测明年毛概和邓论会出什么样的题?隋原:纠正一下,是“邓三”。

我几乎不预测题,即便在冲刺班上。你把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了,16分的单选拿到14分,34分的多选题拿到28分,很轻松。它们主要是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记住了得分,记不住不得分,没有什么好讲的。分析题的50分,我还是那句话,多关注我们国家、社会,多了解我们这个国家都存在着一些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它们?按照这个不断追问,你的认识水平,分析能力就逐渐提高上来了,50分里,最保守的也应该得到40分。有些同学,认识不到政治考试着重考察的是诸位对我们这个国家的关注程度,总是在押题上下功夫,甚至迷信押题,老实说,我是很遗憾的。网友:请问辨析题没有了,回答分析题目有没有什么技巧?

隋原:我不主张在技巧上纠缠。那属于形下的层面。我喜欢“孤独九剑”的“以无招胜有招”。如果一定要说技巧的话,也有一点,可以说说:

题目分两类,一类是是客观题,它的答案叫标准答案,具有客观唯一性。一类是分析题,也叫主观题。我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命题老师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主观题的的答案叫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上还有一条,就是如果考生没有从给定的角度答题,但只要言之有理就会酌情给分,一般是2分。由上述,可以推导出一个很重要的答题技巧,那就是在我们回答主观题的时候,要注意从两个角度回答:既从给定的角度答题,也从非给定的角度答题。从给定的角度答题,以获取参考答案的分数;从非给定的角度答题,以获取“酌情给分”。如果讲技巧的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我把它叫做“加分意识”。

在今天的考研辅导界,我是第一个,也是截止到今天唯一一个讲这个“加分意识”的老师。具备这样的“加分意识”与否,决定了你能否获得一个有竞争力的分数。

如果说技巧,这就是我所说的最大的一个技巧。重复一遍,叫“加分意识”。

网友:请问隋原老师,您觉得自学好,还是参加辅导班好,什么时候参加辅导班比较好?隋原:我不知道这位网友的情况,如果你基础不错的话,我个人以为没有必要报班;如果你觉得自学比较困难,建议报班。报班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学习的时间。此外,在班

上你可以感受到考研的气氛,有这个气氛和没有这个气氛我自己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考研大教室里面,一个城市里面那么多人集中在这里,你会觉得这么人考研,会有压力。如果你自学,会有一个惰性,会比较没有压力。报不报辅导班,请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而定。报班的时间也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吧。

冲刺班还是很有必要上。冲刺班开班时间一般在12月以后,那个时候,12个月里所发生的大事也都差不多了,听听辅导老师的评论,我自己以为,应该有好处。举例来说,05年大纲中国和平崛起是当代的新增考点,很多人预测,它是必考内容。但是,我了解到,大概在去年8月,外交部就给有关部门写了一份文件建议不使用“和平崛起”这个词组,因为这个词组的英文翻译,会比较容易引起西方人的误解,所以,我注意到,9月份在我们的官方文件中这个词组就不大使用了。因此,在9月以后的辅导班上,我对同学们讲,“和平崛起”这个考点考的可能性不大。果然没考。

(今年3月份,博鳌论坛上郑必坚同志又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组,我一直在关注新大纲的表述。我注意到,新大纲是这样说的“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意义。”)

基于上述的原因,我的意见是,如果你自学能力比较强,暑假班、秋季班不报的话,冲刺班还是报一下。

网友:请您推荐几本比较好的复习材料。

隋原:考试大纲是必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是最基础的、权威的材料,大纲附有几套真题,值得自习研究。看真题的时候,我常常想,研究生考上可以不上,但是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接触这些真题!这些真题有水平,和我们惯常见到的模拟题,包括我自己编的,不在一个层次上。还有一本是和大纲配套的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研究生复习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这是最权威的辅导用书。主编靳诺同志,是社科司的司长。

此外,导航的《考研政治“小灵通”导读用书》,也不错。这本书和流行的书最大的不同是版式比较活泼,表述也不那么僵硬,间或还有一些灵活,调侃的话语。把考研辅导书,或者说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做成这样,是一个有益和有趣的尝试。近几天就要出版了,张俊芳、包人老师主编,兄弟是副主编。欢迎大家指正。

网友:看过书之后知识点记住了,但是到实际作题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请您给一些建议。

隋原:如果你实在感觉无从下手的话,拿着一个主观题的题目,我建议你把原题抄一遍,抄到答卷纸上就可以,抄的过程中可能灵感就有了。如果实在无从下手就抄一遍吧。

我觉得看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是兴奋的,――终于不再死板了,终于要考我分析、综合能力了,应该很兴奋才对。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困难,理论你理解了,记住了就是你的了,你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如果你感觉无从下手,可能一是理论没有理解或者把握,二是对实际也不了解。提醒一句,仅仅记住知识点,不作全面的深入的理解,有用么?

网友: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尤其是多项选择题,很容易被干扰项误导,请问做多项选择题的时候有什么技巧?

隋原:如果你掌握知识点清楚了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今年多选题目有多少同学得了满分,有多少同学得了26、28分!我记得今年考完了有同学在百度的“隋原聊天室”贴吧里面给我留言,说多选题至少可以得26、28分,往年的多选题得18分已经不错了,今年得24、26分太普通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住,没有不得分的,这种题没有难度。

如果你实在掌握不了,排除法可以用,看到不顺眼就排除掉。

网友:请您分析一下明年毛概和邓论哪些部分是重点?

隋原:我一直讲的,都是重点。你如果问我,毛概过去的分值重点分布,集中分布在那些章节,我可以约略地告诉你。至于明年毛概考什么?命题老师现在都不知道。命题老师和

辅导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博弈,你觉得是重点,都认为是重点,未必就是重点。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和“邓三”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把握。别问我什么重点。我不知道。我也不相信其他人知道。距离考试还有还有半年,你仔细、按部就班地看书,如果上辅导班,按照老师的要求,稳稳当当的,不要图侥幸,不要抱着撞大运的心态去考,我相信一份辛苦一份收获,如果你把厚厚的书看上三遍,考不过是很难的,没有理由的。

还有人讲新增的考点一定考,也未必的。有一些新增的考点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比如说邓论里面有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考点是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精神新加的,同学会问,明年会考吗?我说再考的可能性会有,我不太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时间是充裕的,你踏踏实实复习就可以了。考研很大程度上是考你的耐心,考你的毅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考智力的,清华大学陈丹青说:英语考试是对人类智慧的侮辱。用在英语考试上,我认同。但政治是国情教育课,考我们大学生对我们国家关注的程度,如果你关心我们这个国家你不会得很低的分数,如果你对民工不关心,农民不关心,对失业不关心,对什么也不关心,你不用指望考多少分的。

网友麦子:请问隋原老师,如果参加辅导班在上辅导班的时候,会不会继续帮助考生们剖析大纲?

隋原:考研辅导老师就是按照考研大纲给同学们你讲,大纲是我们唯一的依据,是命题的依据也是辅导的依据,如果不按新大纲辅导的话那就不叫辅导,而叫误导了。我们会逐条把新大纲给你解释清楚,阐释明白。大纲仅仅是薄薄一小本,讲义是厚厚一大本,它就是解释和阐释新大纲的。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最后请隋原老师给网友一些建议和鼓励。

隋原:说两点吧。第一,考研现在很热,我赞同大家考研,以为研究生考上可以不上,但是考研不可以不考。考研备考的过程会帮你把在大学里学习的十几门课,包括专业课融会贯通一下,产生顿悟。有很多同学讨厌政治课,不怪大家。怪“两课”老师没有责任感。按照经典作家的说法,政治是如何安排一种“善”的生活,如果了解这一点,你就会了解政治其实没有那么讨厌,政治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不可能不关心政治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天生就是政治的动物,没错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不关心政治。复习政治的过程,也是使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的过程。大学一二年级,尽管你学了两年的公共课,但是那个时候因为你的年龄、阅历,因为你对社会观察不够,没有多少实际的体悟,对政治课程可能没有多少感觉,在大四复习阶段再来上辅导班、重温这些课程,应该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提高。去年3月26日,教育部周济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他的大学同学作出点成绩的往往不是当年学习成绩最好的,而是那些正确地树立了“三观”的人,我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政治这几门课,对于我们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有重要作用。第二我想对大家说的是,你如果对学术没有兴趣,也许就没有必要考研究生。如果考研究生仅仅是为了毕业之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的话,我想对你的说的是,你怀揣着一纸全日制大学毕业的文凭,要闯荡江湖的话,足以笑傲江湖,一剑寒九州。

如果一定要考的话,我的建议是:

第一,一定要注意身体,考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体力的竞争。为了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一定要睡好觉,我经常讲课时讲,你要能睡到9点钟,就不要8点钟55分起床;一定要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吃好饭。什么钱都可以省,饭钱不能省。

第二,要有信心。考研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艰难。目标设定,方法对头,走下去,没有考不上的。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第三,尽早确定报考单位,确定导师。和老师进行学术层面上的交流,让他(她)对你的学术潜质有一个了解。

6.考研政治高分复习经验 篇六

总之,考政治的时候,就是要抛开你自己的一切杂念,用它给你的模子去分析问题、阐述问题,得出它的结论。如果把模子比作数学定理的话,以前你只要记住定理和例题就行了,现在则更进一步,你还得学会把这些定理放之四海,随便给你什么,你必须都能把它套进模子去,并得出它需要的结论。所以你首先还得把模子记住,这样在答主观题的时候,才不会无话可写,答客观题时才有模子可推。

考前一段时间,你要不断这样训练自己,会用这些模子和三段论。比如,你的同学小D今天把阿Q打了一顿,可能是阿Q欠小D的钱,也可能是小D今天喝多了酒,但给你分析时你就不能这么回答。你要联想到小D的霸权主义,分析到这个事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因和外因,放到你身上,则如何以和平共处原则对之。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帖子,说“洗脑”总之,你记住为了考试,你就得接收一次,你甭指望从里面学到什么经济知识、哲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这不是学英语,即便你没考上,你好歹还学了几个单词,以后还能派上用场。如果你在大学学的是经济类专业,在看到政治里修修补补所谓“政治经济学”,真是一种痛苦。

闲话少说,政治的复习一般来说考前的三、四个月开始复习就行了,关于辅导书,买了不少,现在看来,我推荐的组合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岳华亭的《题库精编》+考试中心《政治理论考试分析》(有这本书可不用买大纲)+王晓峰模拟试题+其他习题。这些书错误较少,口碑也不错,不象有的书粗制滥造,误人不浅。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政治理论可复习指导》,很多人在网上推荐,我以这本书为主,觉得挺不错的,岳华亭的《题库精编》在看第一遍书时可配套跟着做,而且《题库精编》有历年试题。考试中心《政治理论考试分析》可以当做政治背诵版使用。至于教材,可以不看,如果手头有的话,可以翻一番。黑博士的书,我也基本都买了,吹得挺神的,但它的系列(包括考研快报),信息冗余度太多,叫人无所适从,我只是把它的习题选择题考试前做了一遍,但其中有不少答案明显错了,做的时候注意鉴别。

关于划重点和押题,除非真的有人泄密,否则很难命中真题,当然如果把网撒得很大,谁都押中几十分,毕竟它要在大纲范围内出题。所以我觉得还是按照大纲、全面复习、以点带面,在此基础上可有所侧重。我只在刚开始将《政治理论可复习指导》这本书划了一下重点,后来我看到很多在书店划这个重点、那个重点,甚至包括英语作文、阅读理解,数学,我觉得真是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看书。卖考研辅导书、办辅导班的都是会自己利益最大化服务,记住这一点,才能将辅导书、辅导班这些工具为我所用,而不会被它们左右。

7.考研政治备考经验 篇七

一、滋养知识:少一点“死记”, 多一点“生长”

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旨就在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学科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政治备考复习中, 我们都知道要反对死记硬背, 但在日常操作中且又很难不身陷其中。关键是要真正认识到知识需要滋养, 基础知识的复习, 不是为了实现知识从课本到脑袋的“搬家”, 而是要让知识在学生的脑袋中有所“生长”。

1. 拓深度, 理清逻辑

要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 就要引领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第40题的第2问“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为例。此题满分10分, 但最后全省平均得分只有3分多一些。此题不可谓不基础, 但得分如此之低, 原因主要就在于学生在复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 仅停留于背诵“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三句话。如果我们在平常的备 考复习中习惯于对基础知识作适当拓展, 思考一下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个问题, 此题要得高分并非难事。因此, 备考复习不能囿于对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上, 只知道概念、结论, 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要在知识的拓展、深化上花功夫, 做到既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2. 扩广度, 构建体系

零碎、割裂的知识是不容易为学生所掌握的, 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要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必须在扩展知识的广度上下功夫, 构建知识体系, 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第40题的第1问“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 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为例, 该题总分也是10分, 但全省平均得分只有2分多一点。仔细分析此题的答案, 可以发现一些核心要点其实都在课本上, 而且学生在复习中应该也是“背”过的, 只是分散在教材的不同地方, 所以在考试中就答不上来了。因此, 零散地、碎片化地掌握的知识, 其实还是死的。必须引领学生读好教材, 重视构建知识体系, 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才能真正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在新课程教材强调生活逻辑淡化理论逻辑的背景下, 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3. 求温度, 联系生活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纯粹的死的知识是不可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生长的。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过, 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 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 那才是我们的生活。例如, 2013年浙江文综政治卷的第40题,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对立统一的观点, 一经与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相联系, 就显示出了知识的生命力;第41题的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知识, 一旦与中国梦相挂钩, 便不显空洞与枯燥。我们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 要努力把看上去冷冰冰的知识与火热的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用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这样处理后, 知识无疑就有了温度。

4. 重高度, 把握本质

在政治备考复习中, 有不少人把记背和练习作为复习的主要手段, 在很大程度上是像在学习语文, 完全忽视了政治学科的本质, 肯定低效。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一考点为例, 在2013年的高考中有四份试卷均作了考查:“结合材料,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浙江文综卷)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 (江苏政治卷) “结合材料,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金砖国家为什么能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全国文综大纲版) “结合材料一, 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 同一个考点, 浙江卷和江苏卷考查的是“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全国卷 (大纲版) 考查的则是“为什么”层面的问题, 而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考查的则是“怎么办”层面的问题。如果离开对政治学科本质的把握, 仅死记硬背, 是不可能体会其中的细微区别的。因此, 在政治学科的学习和备考复习中, 不要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字面掌握上, 而要引导学生树立学科思想, 要把政治当作政治来学习。当然, 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能站得更高一点。

其实, 在高三备考复习特别是后期复习中, 学生对学科的基础知识, 或多或少都已有了基础, 我们要做的绝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要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得到进一步的滋养, 得到生长, 简单地说, 就是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当中能有新的收获。

二、改善练习:少一点“机械”, 多一点“生成”

练习是高考备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能也是学生费时最多的一个环节。当然, 练习的质量也直接关系着复习的成效。要提高备考复习的效率, 研究练习、改善练习, 对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说, 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1. 练习编制强调针对性

改善练习首先要提高练习编制的针对性, 即解决练什么的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中, 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练习的选择应适合学生。校情不同,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 选用的练习也应有所区别。生命宝贵, 时间有限, 不要盲目给学生布置无意义的试题, 更不要让学生做教师自己也做不出的试题。二是练习的编制要针对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如采用现成的练习或试卷, 一定存在有些考点多份试卷重复练、有些考点所有试卷均无涉及的现象。因此, 在编制练习特别是单元练习的时候, 一定要对照考点选编题目, 保证考点的全覆盖。三是练习的编制应针对不同复习阶段的要求。如进入备考复习的后期, 练习的编制应参照高考要求, 采用“12+2”模式 (即12道选择题加2道主观题) 或者“12+1”模式 (即12道选择题加1道主观题) , 限时 (“12+2”限时45分钟左右, “12+1”限时30分钟左右) 、规范训练,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2. 练习过程突出反思性

有不少人会把练习简单地等同于解题, 其实, 从学生的角度看, 一次完整的练习应包含“做”“听”“思”三个阶段:“做”即做题目;“听”即听老师分析题目;“思”即学生结合老师的分析对题目进行反思。这三个阶段中, “思”是最易为学生所忽视的。但实际上, 练习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的过程。因此, 要提高练习的效果, 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做过的练习、对老师讲评过的试卷进行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对自己今后的复习与考试有何借鉴意义?只有经过学生的反思, 练习才能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思想。当然, 学生愿不愿反思、会不会反思, 这需要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时间上的保证。没有方法上的指导和时间上的保证, 学生的反思当然只是一句空话。所以, 练习过程的反思性, 这既是对学生的要求, 更是对教师的挑战。

3. 练习利用力求充分性

备考复习中适当的练习是必需的, 但练习过多就成了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因此, 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必须在控制练习数量的同时, 力求利用的充分性。在备考过程中, 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就答案而答案, 而应在分析答案的过程中, 渗透解题策略的运用,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在试题讲评的过程中获得解题的方法和策略。二是不能就题论题, 被题目牵着鼻子走, 而应举一反三, 通过各种变换把“死”的题目变“活”。在具体的操作中, 通常可作以下变换:一是设问主体变换, 如题目中原来是问国家的,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就可以把主体从国家变换成个人;二是设问指向变换, 如题目中原来是问原因的, 教师就可把原因换成措施或者意义;三是设问范围变换, 如题目原来要求用A知识作答的, 教师可要求学生用B知识作答;四是设问角度变换, 题目原来是从正面角度设问的,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能不能让学生从侧面甚至反面的角度来思考一番;等等。通过这种变换, 虽然只有一个题目, 但练习的效果可能比做十个、八个题目还要多, 更重要的是, 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多角度的开发。

我们不妨粗略统计一下, 在高三备考复习的一年中, 学生要做多少练习?我们可以问一下, 这众多的练习中, 是不是每一份、每一题都非做不可?减少其中的百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五分之一, 对高考究竟会有多少影响?在练习这一环节上, 到底我们还有多少潜力可挖?

三、变革课堂:少一点“灌输”, 多一点“生动”

平心而论, 高三的备考复习课并没有因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有多少改变, “灌输”味道仍浓, “生动”希望尚远。知识的滋养、练习的改善, 乃至于整个备考复习效率的提高, 最关键的还是要通过课堂来实现。因此, 要提高政治备考复习的实效, 就很有必要对课堂复习课作些改进与变革。

1. 以生为本, 更新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一直挂在我们嘴边, 但有没有真正内化为我们的理念、外显为我们的行动, 这是个问题。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 一切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就形式而言就是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只有通过自我思考和主动探索而理解的知识和学会的东西才能活跃思想, 潜移默化, 逐渐形成信念和个性。因此, 我们应该把复习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表达与交流, 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提高能力、获得成长。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教师具有耐心、能够包容、学会等待。以信息提取能力为例, 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第41题设置了“图 + 表”两则材料, 省去了文字材料, 有效地减少了题目的阅读量, 但也对考生阅读图表材料、提取蕴含其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在平常的练习中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甚至不惜反复阅读, 直到学生读出材料的全部有效信息为止, 才能逐渐强化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没有足够耐心, 一看学生不能提取有效信息, 就代替学生分析, 那么,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2. 内外结合, 丰盈教学内容

怀特海认为,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只有知识教学的课堂不会高效。课堂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内容的变革。高考文综政治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 当前的社会问题。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政治部分的每一道试题都是依托现实问题来设计的, 人民币升值、民营资本准入、漫画“问候的变化”、“正能量”与“微贡献”、人类与疾病的斗争、通讯工具发展、中国电视剧在国外热播、全国创先争优共产党员网上 投票、美国枪击案、法国大选、国际组织的活动、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梦等热点纷纷入题, 意味着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命题中不可回避的。因此, 政治备考复习必须注重时政学习, 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关心国内外形势, 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性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这是知识学习的目的所在, 也是保持知识的生命和活力的需要。因此, 我们在备考复习过程中, 除了要从理论上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外, 更需要自觉地尝试把知识和现实社会相联系。

3. 关注三维, 明晰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但在很多备考复习课堂中, 只有知识与能力层面的目标, 而忽视甚至完全无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目标。这也是导致复习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离开了过程与方法,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便成了一种随意性的行为;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支撑,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则无疑会成为一种痛苦的差使。在高三政治备考复习过程中, 关注三维目标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挖掘知识背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 如2013年浙江高考文综政治第41题把“文化与综合国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知识置于“中国梦”的背景材料下, 便不再是“虚”的知识考查, 而是“实”的情感传递了。二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培养学科情感, 千万不要给学生造成思政课是无用的、为了考试没有办法才学的观念。正如第斯多惠在《德国教育指南》中所说, 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一位教师如果在备考复习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这无疑是学科教育的成功。毕竟,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 最后都只能由学生自身来完成。

8.高考政治的复习备考策略 篇八

【关键词】高考;复习备考;科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14-01

进入高三,学生和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时间紧张,但复习内容却非常庞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有大的提高,是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学会统筹安排,做到事半功倍

高三的整个复习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基础知识的夯实巩固、教法学法的设计实施、试题的精选精练,也包括时间的分配安排、心理的调整疏导。其中高三阶段时间的分配貌似不重要,却直接影响到复习效果的好坏。所以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既是保证复习效果的客观要求,也是复习工作有的放矢、步步为营的前提条件。

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时间分配最多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经济常识》是整个政治教学中内容最多,学生问题最多的部分,所以在时间的分配上应有所倾斜。教师在复习中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线索展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管是复习企业、三大产业,还是财政、税收、银行;不管是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良好的世界经济环境,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把握这一点,就能对经济常识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学生理解具体的概念、原理大有帮助。通过明确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表,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哲学常识》的复习相对容易,内容整齐,逻辑严密,清晰明确。复习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哲学常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大有机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每一部分内容的逻辑体系都是由观点、原理到相应的方法论,一一对应。 这也恰恰说明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教会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观点和方法。

《政治常识》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国家制度这个核心展开,体系清楚,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通过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政治现象,明确学生的国家观念,强化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复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配合进行同步的强化训练。比如每节课针对已复习的内容训练一些单选题或者材料题,要求题目少而精,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检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

第二阶段:配合订阅的《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和相关资料 ,进行热点专题的讲解。专题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环保、民生各个方面,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总结整理。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整合学科内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阶段主要进行综合训练,将政治、经济、哲学学科内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科内综合;将政治、历史、地理融合在一起,实现文科大综合;将客观题与主观题糅合在一起,精选精炼。通过综合训练既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

第三阶段:复习工作仍以回归课本为主,总结整理讲过的、做过的试题,反思错题,再做原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归纳方法,做好答疑和心理辅导工作。

二、掌握答题技巧,高效规范备考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做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整个复习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一些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成功备考大有裨益。

关于审题:学会审题是准确做答的前提条件,造成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细、不清,不分主次。审题包括两个方面:审材料和审设问。审材料就是通过仔细阅读已给的背景材料,分析和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不管何种题型找到主体最重要,哲学常识试题重在抓住关键词句。审设问就是明确设问要求,判断命题意图,确定知识范围,这样便可找到答题的切入口。如果能做到正确审题,有了清晰的思维过程,做答便可一挥而就,顺理成章。

关于做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字是语言、思维的物质载体。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直接影响到文字表达的条理性和规范性。但仅仅停留在思考这个阶段还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动笔阐述才能真正检验思维是否缜密,而且能够强化学生使用学科术语答题的规范和技巧。所以,教师要挑选难易恰当、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动笔去写,由老师纠正表述中的错误,再进行总结讲解,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倾向,也使学生对概念原理的表述更加准确、规范、透彻、全面。完成材料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以观点原理为依据,联系材料进行分析论证,切忌将观点与材料相割裂;2.注意答题的层次性,学会分段分行,清晰明了,力求全面准确;3.书写要规范整齐,保持卷面干净美观。

9.考研政治备考经验 篇九

一、高考试题分析

1、试题涉及知识点覆盖面较广,利于考察学生系统复习的情况,防止偶然性。经济生活中涉及到17题18题28题第一、二问;政治生活涉及19题21题、28题第三问、29题第五问;文化生活涉及20题22题29题第六问;生活与哲学涉及到23题、24题、25题28题第四问。

2、试题综合性较强,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17题自来水价格问题考察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价格的形成、消费观等知识点。而21题不仅考察的知识点多,而且还涉及到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的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不回避社会热点,凸显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性质。

本试题考查的社会热点有:节能减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17题)、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

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如28题)、粮食安全等。这些社会热点在复习备考中大都练习过,所以,学生对该卷高考题并不感到陌生,增强了自信,也利于学生能力的考查。

4、开发地方资源,突出山东地方特色

注重选取地方素材,突出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是新高考的一大特色,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发展。如29题以山东省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套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08年制定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为背景出题考查。

5、试题难易适中,突出一个“稳”字。

和以往高考试题相比,今年的高考试题尤显平稳,没有偏题、怪题,学生普遍感觉做起来顺手,这是今年高考最突出的特点。这是我省在历经两年自主命题之后,命题思路更加成熟的表现。高考作为教学指挥棒,必须为高中教学做出正确的导向,广大政治教师无不为今年的命题而拍手称快。

6、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

能力立意是新课改的命题理念。《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高考考核的四种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四种能力的考查尤其表现在第28、29两道大题之中。

二、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

以近年的高考试题为参照,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明确高考的方向和要求,以《文科综合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新教材为依托,以近几年(主要是05年至08年)高考文综试题(尤其是山东卷)为参照,渗透新课改的理念,联系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学情、教情和高考形势,立足实际,真抓实干,科学施教,在扎实“双基”的前提下,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迁移能力,强化学科内的综合,兼顾学科间的综合,渗透社会热点综合。提高复习、练习、讲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注重效益,确保今年高考质量有新的突破。

三、复习备考阶段的安排

高三思想政治总复习主要分四个阶段。

1.系统复习阶段(2008年9月至今年1月)指导思想: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继续沿用高二份可以来的复习学案的形式使学生对“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能准确、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考点中的基本知识,达到能独立完成高考试题中的“基础”题。

2.专题复习阶段(今年2月至3月)指导思想:“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注重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专题复习达到知识结构化,复习系统化。①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查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分辨、归纳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规律;②把考点知识变成题型知识。考点知识是很抽象的,要通过具体题目才能得以体现;③把缺漏知识变为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④遵循认知规律,科学训练。3.综合训练阶段(今年4月至5月中旬)指导思想: “落实‘四精’,即精选(试题集体备课才能决定)、精讲(出错率高的题目才讲)、精练(过去没练习过的新题目新题型才做)、精批(重点优生边缘生面批)。抓好讲评,重视回归,强化迁移”。结合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依托教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高考模拟试题,以考、讲、评、拔、补等形式,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训练。

4.考前复习阶段(今年5月中旬至考试)指导思想:清点考点和练习,聚焦集思,理清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同时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总结考试的经验,培养其自信心。

四、复习备考的几点措施: 1.注重研究,资源信息共享。教师应当利用各种途径,准确把握今年新高考的特点、趋势。揣摩命题的指导思想,明确考试目标与要求,吃透考试范围。只有明确这些,并揣摩透其意图,才能从容应对,减少复习的盲目性。二是政治备课组内的相互学习和资源共享。要注意向原高三政治组学习,认真学习他们的实战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吸取各个学校和地区的优秀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付诸于教学实践,以利于今后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更加重视基础。复习中我们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记熟,并能把零散的知识点凝聚成线,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是便于学生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在授课和练习中要始终坚持教材知识的价值取向。从时间安排上,要给学生消化教材知识的自主时间,坚持依靠集体的力量自己编写教学资料。

3.突出能力训练。特别突出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比较与判断的能力。在授课中渗透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的方法培养。平时练习的试卷应当加大文字阅读量,随时训练对图表和漫画的信息解读。重视学科间的知识联结,尤其要注意那些基本的特别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知识点,重视那些开放式的,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的时政热点试题,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其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渗透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精练巧讲,提高答题技巧。

复习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注重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拟定复习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要给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理解,加强师生配合。高考要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你会不会读书,更取决你会不会答题,这些都必须通过备考中的精练巧讲来实现。在练习的选择上要防止粗制滥造,一定要以经典题为范例,精练巧讲,特别是借鉴近年的典型高考题来训练学生尤为重要,这些题在训练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第二、三轮复习过程中要结合解题方法的指导,定位于“高标准考查能力的运用”,强化学生思维习惯,审题方式(注意试题的范围限定、角度限定、主体限定、材料限定等),规范答题。培养自信,不留白卷,书写要规范。

5、充分了解学情,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注重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在发掘非智力因素上多做文章。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进行动态观察,掌握成绩变化轨迹并分析原因,还要确立相应对策;加强分层次教学,部分实行导师制来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偏科生、波动生和潜能生,帮助学生自我剖析,学会扬长避短,强化薄弱环节,并建立学习对子以互帮互学。特别在试卷评讲和作业布置中区别对待,鼓励提问和面批,使每位同学有正确的目标定位,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主性。坚持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抓两头促中间,使学生整体发展。引导学生有计划复习、培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讲解宜少不宜多,重点讲规律、思路、方法、技巧、策略,坚持“三讲三不讲”原则,删除无效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己写、自己说、自己思、自己做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6、强化合作意识

做到精诚团结,打整体战。注意与班主任、历史、地理老师、学生及家长经常性沟通。备课组要统一进度、资料和考试,循序渐进,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反对各自为政,另搞一套。集体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学习政治科课程标准,明确主讲人,真正做到备内容、备方法、备作业、备心得、备学生、备问题。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统一教学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检测。落实集体备课的基本思路:主备人→研讨→研究课→研讨→集体教案。主备人必须准备精读学案、精讲教案、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回顾反思、知识结构;讲解构思和教学程序。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个人备课:集体教案→个性发挥→上课←质量监控。备课组长要负起责任来,集合众智,形成拳头,整体提高教学成绩。

7、坚持学案导学。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利用好各种有效资源,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编写学案。以复习学案为依据,指导学生的复习。好的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抓手,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案宜实不宜虚。编制的原则是“好用有效”,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疑点设计问题,以问题解决式为编制思路,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主干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的“族谱”);热点背景简介(宏观扫描);典型材料展示(具体材料);典型例题探究(高考、统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方法、规范和技巧领悟);拓展变式训练(由点到面,多角度展开);当堂达标反馈(巩固知识,反馈矫正)。

五、高三复习备考的不足

1、这一届高三课时较以前所有毕业班都是比较少,复习的计划在落实时比较紧张,甚至有些内容知识为了赶进度而进行,实际效果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使学生愿意上政治课,我们希望早一天研究出成果。

2、高考文综试卷,强调学生要依据课标、依托课本、又要跳出书本去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体现出“学以致用”的命题思路。学生对于今年文综最大的感受就是题型熟悉,材料背景熟悉,但就是不知如何下手回答。这给我们启发就是平时的高三复习如何加强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编制的习题练习更贴进高考。

六、新高三备考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围绕考点,狠抓基础,强基固本,重在落实。

基本要求:全面、系统、扎实、灵活。

“全面”:就是要求以考试说明上明确的考点为依据,立足课本和基础,引导学生细致地梳理所有的考点,做到到边到沿,不留死角,面面俱到。

“系统”:就是要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正确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不断完善对知识的整合和归类,形成完备的知识系统,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主要目的是在考试中便于提取、运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打破课或单元的限制,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主线,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围绕高考试题运用的角度进行体系构建。《文化生活》可按照文化现象、文化的作用、文化建设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扎实”:就是要求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稳扎稳打,不求快要求稳,真正抓好落实,努力做到:记得住、看得懂、说得出、写得对。会做的基础题实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美的目标。即使在复习的最后阶段仍然要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回归教材,避免舍本逐末,事倍功半。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中加大基础试题的比重,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过关上下功夫。

“灵活”:要灵活掌握基础知识,在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让学生自己体验的一定让学生自己体验,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发现,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一定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才会易储存、易提取、易应用。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2、依据大纲,讲求方法,培养能力

能力立意是新课改的命题理念。根据《高考大纲》中关于四种能力及其层次的要求,在复习备考中要精选典型例题特别是高考题加以针对性训练,抓住典型例题,深入剖析,以一当十,学生总结、教师引导、点拨,讲练结合,逐步找到做题的方法、规律、技巧,通过反复的变式训练,默化为学生的做题能力。

3、针对连年出现的题型(如图表题,今年28题又再次出现),加强对图、表、漫画类题目的研究,掌握做题规律与技巧。

4、关注热点,关注生活

关注生活、关注热点,是高考政治的一大特点。新课改方案强调“试题设计尽量采用新情境、新材料,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复习备考中对热点问题要高度重视。对热点问题的复习建议:⑴精选热点,突出重点。⑵热点专题小型化处理,选准角度分析。

5、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指导,尤其是应用。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复习备考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始终重视方法的培养,关键是运用。让学生养成做题之前先找方法、运用方法指导做题的好习惯。常用的方法要变成学生的“家常便饭”,做到“法”不离手、心中有“数”。

6、加强学科间的协调配合,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

如文科综合习题有三科教师共同商定;对三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体讨论确定,根据各自学科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共同研究学生,找出文综成绩较好,但有一门较为薄弱的学生,分工负责,从学习、心态甚至生活等方面多加关照;5月份以后的课堂时间不再具体到哪一科,由学生根据自己文综情况合理调配;三科之间综合训练要尽早进行(至少下学期一开始就进行),一是培养学生的跳跃思维,二是定时定量进行规范训练,以尽早让学生适应文科综合考试。

高考政治备考计划

今年的高考带着辉煌远远而去,高三又将开始新的征程。新的学期,课时安排还会有所变化,我们在研究近几年高考题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做出了高三的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初步设想

1、准确把握《考试大纲》所传递的有效信息

《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政治科的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题型和能力要求等。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可以使政治复习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近几年政治试卷中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比例,试卷的题型结构和能力要求与《考试大纲》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考试大纲》最后附录的对近四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分析,对2008年政治高考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掌握要领:一是立足课堂,教材课标要吃透。二是狠抓基础,高考考点要落实。三是精讲精练,每日一练讲评好。四是突破难点,易错易混要分清。

3、把握解题规范,把升解题能力。

对于选择题,要从题目本意出发,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可作不必要的引申。对于问答题,要贴近要求,不能不着边际;困紧扣材料,不能泛泛而谈;层次要清楚,不能东拉西扯,书写要规范。

4、全面讲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系统性不够明确,对热点关注不够及解题技巧欠缺,安排具体计划、措拖及目标。

二、复习备考阶段的安排

高三思想政治总复习主要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今年9月至2010年1月):系统复习

指导思想:夯实基础,循序渐进。通过本轮复习,使学生对“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能准确、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考点中的基本知识,达到能独立完成高考试题中的“基础”题。第二阶段(20010年2月至3月):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①针对学生第一轮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专题复习整理,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查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分辨、归纳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规律。

②指导学生对知识、原理进行重新整合,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把缺漏知识变为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

第三阶段(2010年4月至5月中旬):综合训练阶段

①就本专题高考复习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和总结,即进行知识链结。

②就每一个专题,经过互研精心选择一套综合检测题,突出屋次性和知识的网络性及能力的训练。

③结合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依托教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高考模拟试题,以考、讲、评、拔、补等形式,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训练。

第四阶段考(2010年5月中旬至考试):

①前复习阶段指导思想:清点考点和练习,聚焦集思,理清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同时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总结考试的经验,培养其自信心。②加强调研,捕捉高考最新信息,及时传授学生。③依据年级组安排,进行仿真“3+X“综合模拟测试。

三、复习备考的几点措施:

1、在认真分析高考试题试题的基础上,确立高考复习方向

(1)夯实基础知识,注重政治理论素养。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试题的编制和答案的组织都贴近教材,部分试题甚至直接用教材中的知识命制。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基础知识。

(2)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政治敏锐性。近几年的政治高考往往迎着社会热点上,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设置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意问题,所以,必须对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3)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

近三年的高考试题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体现人文关怀,力求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这也是质教育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这样的考查特点,对我们的复习教学也提出了更的、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我们的复习不仅仅是应试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具有人文性。一方面,在我们的复习和训练中必须使试题时时努力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鼓励创新、给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留有充分余地,提供展示的空间,体现人文关怀。

(4)坚持开发地方考试资源,体现山东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考试资源。而这几年的高考试题在这方面也是就地取材,物尽所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选材上注意开发和挖掘我省的考试资源,注重选取地方素材,突出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这是新高考的一大特色,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发展。这样的考查特色,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两耳不但要闻窗外事,而且这窗外之事还必须近的就在眼前,当然同时也符合了三贴近的教学原则。

(5)针对连年出现的题型,加强对图、表、漫画类题目的研究

图表类、漫画类试题连续出现,我们的教学必须加强对该题型的重视,并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和方法的引导,掌握做题规律与技巧。

2、注重研究,资源信息共享。

教师应当利用各种途径,准确把握今年新高考的特点、趋势。揣摩命题的指导思想,明确考试目标与要求,吃透考试范围。只有明确这些,并揣摩透其意图,才能从容应对,减少复习的盲目性。二是政治备课组内的相互学习和资源共享。要注意向原高三政治组学习,认真学习他们的实战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吸取各个学校和地区的优秀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付诸于教学实践,以利于今后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突出能力训练。

特别突出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比较与判断的能力。在授课中渗透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的方法培养。平时练习的试卷应当加大文字阅读量,随时训练对图表和漫画的信息解读。重视学科间的知识联结,尤其要注意那些基本的特别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知识点,重视那些开放式的,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的时政热点试题,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其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渗透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精练巧讲,提高答题技巧。

指导学生拟定复习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要给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理解,加强师生配合。高考要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你会不会读书,更取决你会不会答题,这些都必须通过备考中的精练巧讲来实现。在练习的选择上要防止粗制滥造,一定要以经典题为范例,精练巧讲,特别是借鉴近年的典型高考题来训练学生尤为重要,这些题在训练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第二、三轮复习过程中要结合解题方法的指导,定位于“高标准考查能力的运用”,强化学生思维习惯,审题方式(注意试题的范围限定、角度限定、主体限定、材料限定等),规范答题。培养自信,不留白卷,书写要规范。

5、坚持学案导学。好的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抓手,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以复习学案为依据,指导学生的复习。编制的原则是“好用有效”,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疑点设计问题,以问题解决式为编制思路,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主干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的“族谱”);热点背景简介(宏观扫描);典型材料展示(具体材料);典型例题探究(高考、统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方法、规范和技巧领悟);拓展变式训练(由点到面,多角度展开);当堂达标反馈(巩固知识,反馈矫正)。

上一篇:市政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驾驶员安全培训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