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0篇)
1.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一
唯有走进生活,才有源头活水来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课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许燕
教材分析:《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第二个话题,本话题旨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教材的编排提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必须要充分地感知生活、了解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收集、体验、合作、交流等途径来探究身边的交通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交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山区交通的了解,体会改革开放给祖国农村带来的变化,感受“富民”政策的伟大,指导学生理解利用交通开发可带动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实态:
在城市中,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广泛接触到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对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已经基本掌握。
课程资源:
学生准备:班级学生自由组合8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去观察、发现生活中衣、食、住、行与交通的联系。
教师:CA1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主要作用。
教与学的叙事
一、情景导入,聚焦“交通”
师:“今天,许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CA1课件显示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水、陆、空、铁路)正在运输的情景。师:“看完这几幅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在交通方式。” 生:“这些交通运输工具我们都看见过,有的我们还常常坐到呢!” 师:“那交通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个话题。”
师板书课题
二、童眼看“交通与生活”。(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交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相信收获一定不小吧,现在赶紧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交流交流吧。”
学生按组交流自己的观察与发现,教师走到每小组,与孩子们一起看一看他们带来的实物、图片、照片„„,听一听他们小组交流。
师:“老师听到大家在小组里见说得可真热闹,有的小组还带来了不少的资料呢,现在我们就按小组来汇报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吧!
生1:“这是四川的豆腐干子,是妈妈出差时坐火车带回来的。”(他举着一袋干子)生2:“我带来了法国香水,是爸爸去法国考察买回来的。” 师:“爸爸是怎么去法国的?” 生2:“坐飞机”
师:“从武汉直接坐飞机去法国吗?” 生2:“不是,从上海坐的。”
师:“对,目前在我国,上海是唯一有2个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一般人们去国外都到上海转机。
生3:“我带来了我们家里常用的‘六神’香皂,厂家在武汉市江岸区,虽说离我们洪山区不太远,但是也要通过货车这种交通运输工具,运到我们洪山区,然后进入超市。
生4:“你们看,这是我在‘九寨沟’拍的照片,九寨沟风景真美啊,我们跟着旅行团坐火车去成都,再坐飞机去九寨沟,才见到了神奇的九寨。”
生5:“这是寒假里我和堂弟、堂哥一起玩的照片,堂哥、堂弟在孝感的农村,他们寒假都会来武汉玩几天。”
生6:“我知道我身上穿的衣服是广州生产的,通过交通才到了武汉的各个商场。” 生7:“我们新家的家具是大连生产的,听说是通过火车集装厢运到武汉的家俱城,然后通过货车送到我们家的,对了,我爸爸妈妈有时是坐公汽、有时是坐的士去选购家具的。”
师:“你真棒,了解得很详细。” 生8:“我每天上学都是坐公交车来的。”
师:“老师想现场调查一下,今天早晨我们班有同学迟到了吗?” 生9:“我迟到了”。
师:“老师想问一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呢?”
生9:“因为今天路上堵车,我坐的公汽堵了好长时间,所以迟到了。” 生10:“看来,‘交通’给人们生活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意外,像刚才那位同学就由于交通堵塞而迟到了,不过很多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师:“对,今天许老师呀就是乘的士来咱们学校上课的,听课的老师也是利用交通工具来听课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教室里书本、粉笔、课桌椅、灯、电脑„„这些能离开交通吗?”
学生叽叽喳喳的互相说开了:“课桌椅的原材料是木材,木材砍下来后要用卡车或火车运到木材厂,木材厂加工好课桌椅也要利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等运到全国各地销售点。”
师:“同学们真能干,观察到了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交通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事实。听了大家的发言,不禁让老师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其中有二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想听吗?”
“想”!学生一齐响亮地回答。
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杨贵妃吃荔枝的小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大家的交流汇报及刚才的小故事,此时此刻对于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发现呢?”(可以和同桌小声地议一议)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新发现和体会。”
生1:“我发现交通随着社会变化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生2:“我发现交通保证了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快捷与方便。” 生3:“交通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比如有很多外地人,外国人来武汉经商或学习。”
生4:“交通让我们视野更广、更大、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比如同一样的商品,超市里会有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生产的,我们可以选择质量好、价格适中的厂家生产的。”
生5:“交通使我们物质生活更丰富了,可以吃到各地的特产、穿到、用到世界各地的衣服、物品。”
生6:“交通让我们生活更舒适。”
生7:“我发现交通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老师一边评点,一边板书学生的发言)
师:“同学们的发言可真精彩,许老师也想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我发现交通的进步与发展给我们不仅带来丰富的物质,还让整个社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使地球变小了,日行千里不再是神话。我还发现生活中不管是身处在城市的人们,还是山区人民,都已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欣赏一则公益广告短片吧。”
师生共同欣赏CA1公益广告短片(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
三、山区交通大家谈
师:“这则公益广告短片一定让不少的同学想起了山区的老家,山区的亲人。许老师早听说我们班不少同学寒假或暑假期间都要回到山区老家过节或度假,那你们感受到了老家的交通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生1:“我的老家在湖北仙桃的一个村子里,原来我们回家,车只能坐到镇里,然后走十几里田间小路才能到奶奶家,爸爸妈妈生怕我摔跤,常常轮流背着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现在可好了,公路一直通到奶奶家门口。”
生2:“我的老家在安徽,我的伯伯承包了一个鱼塘,原来只能用桶挑着鱼跑到小镇上边走边叫卖,现在可好了,伯伯只用把鱼捞起来,需要鱼的贩子都开车来拖鱼,伯伯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师:“只有你伯伯家的生活变好了吗?” 生2:“不是,伯伯村里的乡亲们生活都变好了”
师:“老师真替同学们高兴,大家的老家现在交通变方便了,山区的亲人们也慢慢地富起了。” 师(出示香菇、木耳):“同学们,你们看看许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知道它怎么来的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香菇、木耳,从山里运到城里,进到商场里,人们再购买的。”
师:“一般人们吃的香菇、木耳是这样来的,可是许老师手里的香菇、木耳却是一个在湖北省房县山区支教的同事直接从当地村民手里接过它,然后用旅行包装着它,背着它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山路,坐了20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来到武汉,来到许老师的手里,而且那位老师还带来了一封信和几张照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CAI显示画面:山里地形实景图、走在羊肠山道上的小姑娘。(配音朗读信件)。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看到了照片中那郁郁葱葱、长满山珍异草的大山,看到了那清澈透明的河水,也一定看到小女孩那写满了渴望和希翼的眼神,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这名山区小女孩吗?帮助山区的人民吗?”
生一齐响亮地回答:“愿意!” 师:“那怎么帮呢!”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帮助他们设计一条路或一座桥。”
师:“那么请大家4人一小组,用绘图和文字的方式,针对小姑娘家乡地形的特点,为他们设计一条走出大山通往城市的路或桥吧!”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师下组巡视。师:“请各小组给大家介绍设计的方案。”
生1组:“我们小组沿着山势设计了一条盘山公路,这是我们的设计图,你们看,我们把这座山挖走了一些山石,和那边的路连起来了。”
生2组:“我们小组设计的是在河上架起一座可以通车的桥。” 师:“谢谢同学们,老师一定会把大家的设计方案托支教的同事带到房县山区人民的手里,希望同学们的方案能给他们一点小小的启示,也祝愿他们尽快地享受交通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四、总结并提出下节课问题 师:“这节课,相信每一位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保证我们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而且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丰富多彩。老师突然有个疑问,如果没有了交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请大家就这问题去周围进行访问小调查,下节课我们进行一场辩论会。”
反思:赛前,我拿出了几份课堂设计,我尝试着怎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寻找谈话的内容,怎样从教材范例中发现与学生最接近的话题,最终选择了上面呈现的课例。众所周知,儿童的社会生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儿童的社会生活也是教学凭借进行的过程和手段,品德新课程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发展、改造和推进的过程,而品德课程的探究,是学生结合课程学习,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用观察、调查、讨论等多种方法去主动感受、体验、领悟来表达,从而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在本话题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二点:
(一),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本次活动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交通与生活的联系,并提示他们要用“事实、证据”说话,因而学生在课堂交流时,有话可说,而且他们还带来了各种各样包含我们生活与交通联系的各个方面的“证据”,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这样的交流,让每个孩子收获了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经验,同时也是一次难的对自身经验的再体验。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处。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的活动都围绕目标安排的,尤其是欣赏公益广告短片的活动很好地把话题由学生生活的“城市交通与生活”转移到了“山区交通”这一话题上,而且直观、鲜明、醒目的公益广告语,自然地引出让学生介绍寒假去山区、农村老家所见所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出自己同事所托,(CAI录音信件小姑娘的照片)又一次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憾——“要想富,先修路”!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这样的认识,水到渠成地进入了下一活动:即帮助小姑娘的家乡设计路或桥。
另外,在本次教学中,也有一些遗憾。如在导入环节,如果能够拍摄真实的交通与生活的场景,在一开课就能直观、清楚让学生感受到交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只好把这个设想放弃,而采用了几张交通工具的图片,效果就打折扣了。
2.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二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 越来越受到中国学习者的重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日新月异, 人们将大量的目光放在了英语口语的提高上, 然而英语写作方面的问题亦不可忽视。写作作为被动输出式技能,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 许多写作错误长期得不到根除, 导致错误固化。作者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 亦经历了写作错误固化的困扰与瓶颈。这一现象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被称作中介语石化, 近年来引起了英语教学领域的广泛兴趣。
2 理论依据
拉里塞林格Larry Selinker (1972) 定义中介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 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SavilleTroike (2008) 指出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可变性及目的语简化性。Selinker把中介语石化归纳为五个关键过程, 具体为母语负迁移、不当的培训、不佳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以及目的语泛化。
中介语石化现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Lenneberg (1967) 指出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左右脑进行功能分工, 左脑的语言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此后大脑因缺乏可塑性, 会导致语言石化。文化迁移理论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是由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文化之间的社会及心理距离所决定的。距离越近, 第二语言越易获得。在积极的认知反馈与积极的情感反馈下, 中介语石化最容易产生, 而消极的认知反馈与积极的情感反馈则会促使学习者不断完善中介语体系, 防止石化。
【案例分析】错误分析理论
该案例分析的研究背景为纽约大学美语研究中心的高级读写课堂。该课程的学生群体是母语为非英语的高级英语学习者 (每位学生都会参加该美语研究中心的相关考试, 从而确定参加什么课程) 。该案例分析选取其中三名学生 (包括作者自己) 为研究对象, 三人均来自中国, 赴美攻读Tesol (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 硕士。作者通过半结构性访谈搜集到三位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及其对中介语石化的主观认识。该案例研究的客观数据来源为研究对象在为期14周的读写课堂完成的5 篇独立写作, 包括logical divisio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argumentative essay, cause and effect essay and summary analysis. 作者总共搜集到15篇文章, 按照错误类型分类整理, 计算出反复出现的错误的频率及其占总错误数的百分比。通过归类分析, 作者总共找到290处错误, 分为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用词不当;名词单复数误用及词性误用。如下表所示。
其中, 研究对象1 的错误总数为82 处, 表现为: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34处, 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18处, 用词不当13处, 名词单复数误用9处, 词性误用8处。研究对象2的错误总数为94处, 表现为: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38处、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15 处, 用词不当16 处, 名词单复数误用13 处, 词性误用12 处。研究对象3 的错误总数为114 处, 表现为: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49处, 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27处, 用词不当12处, 名词单复数误用13处, 词性误用13处。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冠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是写作错误石化中最严重的问题。其中定冠词“the”的误用与省略最为突出。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为第二大问题。其次为用词不当问题。名词单复数误用及词性误用所占错误比率相对较小, 但仍旧反复出现, 难以根除。在此研究中, 我们可以推测用词不当属于此类。学习者不了解个别目的语相近词语的区别而误用导致错误。系统错误指由于学习者不完善的目的语知识所造成的错误, 比如冠词及介词的省略、泛用及错用就属于此类。尽管这三位研究对象为高级英语学习者, 但他们仍然没有达到母语为英语者的水平, 对虚词的掌握不完善造成此类错误。后系统错误指由于学习者的疏忽与粗心造成的错误, 比如名词单复数误用和词性误用就属于此类。如果学习者上心, 便可以避免。
3 成因分析
3.1 与学习者相关的因素
3.1.1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态度与动机
Corder (1971) 指出, “当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构成足够他与该语言母语的使用者进行无障碍交流时, 他进一步完善中介语体系的动机就会减弱, 甚至消失。上述案例中的5类错误均符合此种情况, 这些错误并不影响作者的表达, 读者通过实词和语境仍然可以读懂他们的文章, 因此大大减弱了作者修改这些错误的动机。
Garder把动机分为两类, 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融合性动机学习者希望融入目的语文化, 精神上喜欢目的语, 学习对于他们是一种享受。工具性动机学习者把目的语学习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 比如通过考试, 做生意等。一旦目的达成, 学习动机往往就会终止。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融合性动机应得到推广与重视。
3.1.2 学习者消极的学习策略
3.1.2.1 语际负迁移
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 因此两种语言在语法、句法和语言成分上有很多不同。比如, 汉语中没有冠词, 因此, 中国学习者经常会在冠词的使用上犯错误。再比如汉语名词没有单复数, 也造成一些石化问题的出现。
3.1.2.2 目的语泛化
目的语泛化又叫语内迁移, 错误的来源是目的语规则的误用。当二语习得者没有完全掌握一门目的语时, 往往会泛化目的语规则。比如, 中国学习者在初学英语名词单复数时, 会泛化复数加S的规则, 出现mans, chickens等类似的错误。
3.2 非学习者因素
3.2.1 缺乏目的语输入
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促进语言学习, 理论上存在两种语言学习环境, 一种是正式的语言授课模式, 比如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里学习英语, 另一种是在目的语环境中通过与当地人交流来习得语言。后一种自然环境显然有利于语言习得者中介语的建立与发展, 而前一种环境相对被动, 缺乏自然性与趣味性。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主要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前一种,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语言输入缺少原汁原味, 间接促发石化现象。
3.2.2 教师的无效反馈
在中国, 英语写作的批改与校对常是令英语教师头痛的事情。通常教师只对学生英语写作的整体内容与结构给予综合评判, 而避免对每一类错误进行细致批改, 因此老师的无效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中介语石化。
4 教学启示
为了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并帮助已出现石化现象的二语习得者, 大学英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
A. 采用“过程写作”的方法, 通过大脑风暴、提纲、草拟、同伴互改、自我修改、最终成型、成品互品等步骤, 学习者可以养成核查错误与互相学习的好习惯,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石化错误的出现。
B. 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习者, 教师可以圈出错误, 由学习者自己进行错误归类改正。
C.教师可以开设讲座讨论汉语与英语的语法构成, 着重讲解两者的区别, 帮助学生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D.教师应努力优化语言输入与学习环境, 输入和环境与目的语越接近, 石化现象的发生率越低。只有输入准确自然了, 学习者的输出 (写作) 才能准确流畅。
5 研究缺陷
本文试图研究中介语石化在英语写作中的表现与成因。但本文的案例研究对象数量有限, 英语程度单一, 因此他们的石化错误仅仅反映了部分学习者的现状, 不能代表中国所有英语学习者的普遍错误。另外, 由于该英语写作班的时间限制 (为期14 周) , 该案例仅研究了每位学习者的5 篇写作, 一些错误可能没有暴露出来, 未来应搜集更多的写作案例做长期研究。此外, 案例中的三名学习者均长期在中国学习英语, 因此学习环境对其石化错误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通过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 这些错误会不断减少和消失, 因此他们的错误只可归结为“暂时石化”。最后, 本案例中的三位学习者均为中国人, 未来研究应覆盖其他国家的英语学习者以及其他目的语, 从而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Butler-Tanaka P.Fossilization:A chronic condition or is con-sciousness-raising the cure?[D].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Faculty of Arts of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2000.
[2]Corder S P.Idiosyncratic errors and error analysis[M].IRAL, 1971:147-160.
3.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三
1.区域推动
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已有《初中语文写作序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且有将其中“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的研究”子课题交由笔者分项负责的有利条件,笔者力争通过研究与实施,力推我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及教学向前发展。
2.教学现状
(1)教材缺少写作系统
从当前教材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无写作知识,无写作技巧,无文体要求,无阶段作文侧重点要求等。各单元、各年段只解决了写什么,没有按写作的规律指导学生怎样写,怎样循序渐进地写。这显现了教材编写的突出缺陷。
(2)文体缺少各类范文
当前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写出了“四不像”作文。初中生没有典型例文,写作不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无从谈起。
(3)话题作文消极影响
话题作文,一用就是十余年,操作上由于曲解了原意,宽泛的话题提供了套借作文的便利,而功利的动机助推了套借作文的盛行,抄袭作文、改头换面的作文大为流行,扎实而费力的作文教学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功利地准备作文与作文嫁接,作文教学被边缘化。
二、研究内容
我们用比较清晰的流程图解读研究内容:
1.全面扩大范文储备——解决“有文可范”的问题
(1)细挑文本选文
挑选有代表性的可供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参考、而又可供学生开展写作学习与摹写的文章作为典型选文。
(2)精挑同伴选文
着眼于把“学生作品”转型成为“学生范文”,让同伴将同伴的作文当作范文。这样的范文一旦成为教师“教之范”、学生“学之范”,必将在学生习作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3)慎挑辟精选文
选择相关一部分名家短篇作可仿之文。譬如,老舍的短篇、季羡林的散笔还是被一一收入其中。经典之于写作,并不相悖;只要有补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只要学生够得着,稍微挂得高一些未必就是坏事。
2.科学编排范文序列——解决“有序可循”的问题
(1)推进年段编排
按六册三年段各自的重点与特点,进行有序编排,对教材进行二度剖析,形成列表式推进的编排基准。
(2)推进体系编排
是从“选材”“立意”等到“语言”的方法系,还是架构从“记叙文”到“议论文”到“散文”的文体系,是挑定选文的关键。以七(下)第六单元为例,“观察自然界动物(状貌),并做客观描述”成为本单元一个重点要突破的“写作基元”,于是以例文《猫》为教学范文,该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把握住了“童猫”猎奇顽皮的特点,以“抓线团”的小细节生动表现出养猫的无限乐趣。
范文的合适并不在于主题的深幽,并不在于内容的新异,并不在于言辞的华丽,并不在于它有多么高雅,而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推进特色编排
特色编排专门指临时性的、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它在没有一定的融通的境界下也是不可轻易得之的,但对学有余力、写有特色的学生和教有个性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3.有效实施范文教学——解决“有效可证”的问题
(1)择点试验
择班试点,如果试验期成果明显,师生综合评价较佳,则可以进行全面推行。
在择点试验前努力做好三项重要的前提工作:
①精选模仿范本,在写作教学中预设模仿目标
教学过程中预设模仿目标,比如,本次教学要解决“学生不擅结尾”的问题,即应该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以范文促进学生作文结尾方法的习得与良好结尾习惯的养成”。于是,就应该着重选择结尾有亮彩、有余味、有哲思的范本进行教学实践。
②结合自身感受,在写作教学中体现模仿个性
所谓个性,既指教师“教”的第一革新,也指学生“学”的第一革新,是对原有范文习得“智”和“技”的基础上,彰显的一种新的思考和新的改进。
③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生成模仿价值
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彰显模仿的综合价值,包括写作的价值观和生命力、实效力和功用性,甚至是一个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范文习写,比较全面地改变或提升自己。
(2)全面推行
可以采用“七年级做一做,八年级碰一碰,九年级闻一闻”的做法,既不是盲目推进,也不是止步不前。在此过程中生成积累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相关资料等有效“用具”。
(3)反思跟进
反思择点试验成败,反思全面推行得失,以归因法甄别分类,以实际跟进的方式调整部分序列上产生的各种矛盾、多样问题,以确保序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4)凝固升华
凝固已有的包括“教师‘教”“学生‘学”和“学生‘作品”在内的多元成果,并且升华一线教学方法、思想等,是范文写作教学整体推进的又一重要环节。
三、研究成效
1.诞生了精优初选范文
“通过了新一轮的写作教学改革,推进了我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工作,并通过序列的编排和改革的整体推进,改善了我区已经开展相关实践工作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范文教学现状”。此举也使得初中语文开始有了新的范文序列。
2.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仅其中一个学年,即有近100人在报纸杂志发表习作,有400余人在全国及省、市、区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荣获等级奖,收获了最外显的成功效益。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学社,近年成功晋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
3.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切实提高了教师范文写作教学“编”的能力、“教”的水平,使笔者、研究教师及其所带的团队形成一种“破难攻坚”的意识、一种“系列推进”的做派。
4.创新了写作教学格局
为推进写作教学改革贡献了“智”与“力”,“点”与“面”的多重力量,不仅仅收获了“写作分数的提高”,更在于收获了“写作教学新方式变革带来的写作教学状态的绝对性变化”,创设了一种基于范文写作教学的生态化写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郭莉.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教学与评价案例(范文模版) 篇四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氧化还原现象。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3)通过设计汽车尾气综合泊理方案的活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初步形成绿色应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食品脱氧剂作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对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1.宏观现象
【学习任务1】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的作用。【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还是定量水平)。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
2.微观本质
【学习任务2】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3】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模型。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
3.问题解决
【学习任务4】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并讨论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4教学流程图
【案例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而且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这一概念的建构过程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1.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
“月饼盒中为什么要放一个小包装袋?”“包装袋里面有什么物质?”“这种物质能起怎样的作用?”正是这些真实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迫切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使学生从生活世界走进化学世界。“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如何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些真实的问题促使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和讨论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增强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信念。
2.注重基于“学习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学习任务是连接核心知识和具体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的重要环节。该教师共设计了4个学习任务,重视和发挥学习任务的素养导向功能。“学习任务 1”突出“实验探究”;“学习任务 2”强调学科本原,体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进阶,从“物质”到“元素”再到“电子”,从“宏观”到“微观”;“学习任务3”注重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学习任务4”从STSE视角强化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社会价值,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注重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
“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结构化”水平直接决定着素养发展水平。该教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宏观(元素化合价)与微观(电子)、质(有合价升降、有电子转移)与量(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代数和为0)两个视角进行揭示,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认识思路,并用框图的形式对这一认识思路显性化,学生按此认识思路就能够进行迁移,对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4.注重“教、学、评”一体化
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教与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该教师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通过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握,并给出进一步深化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2——“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应学习的重点内容。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该内容可安排两课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3)通过设计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等活动,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氯气与水反应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通过对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1.在线学习和交流
【学习任务1】课前,利用在线学习的平台观看微视频,完成作业并提交,通过“工作坊”等交互空间在线提问和交流。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
【评价任务1】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研讨改进和实施
【学习任务2】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评价任务2】发展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系统设计水平)。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
3.概括反思和提炼
【学习任务3】讨论、汇报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梳理情况。
【评价任务3】发展学生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路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
4.问题解决和展示
【学习任务4】真实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和交流,在线展示改进后的方案并相互评价。【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真实问题解决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4教学流程图 【案例说明】
本案例为两课时的单元整体设计案例。“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应用广泛。本单元的学习过程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1.线上线下结合,突破学习场域
本节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在线学习的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提供作业展示和交流空间。线上推送资源的内容围绕学习主题,包括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文献节选、公共事件链接等。学生根据需求,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安排进行在线学习时间,提交学习成果,参与“工作坊”研讨。课前在线学习为课上学习活动作好准备,课后延伸学习使学习目标达成度提高。教师利用交互空间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并通过课程平台上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诊断和提炼共性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活动,提高活动效果。上述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延长了学习时间,拓展了交互空间,整体突破了学习的场域。
2.单元整体设计,实现深度学习
本案例对目标——任务——活动进行了单元整体规划,包括线上线下的整体规划及两课时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学习过程中学科活动和实际应用活动融合交叉,学科活动主要是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际应用活动主要是解决与含氯物质应用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同时,概括物质性质、厘清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视角和路径。在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迁移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3.活动层层递进,发展核心素养 本案例包括4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包括2~3个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指向学生的能力进阶,即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进阶,学生在完成任务、经历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氯气化学性质的探究任务,在物质性质类型的活动中获得探究能力、素养发展。在具体的活动中,将探究任务进一步分解成4个活动环节:(1)课前预测性质、设计方案,诊断学生已有的探究水平;(2)课上对预测的性质和设计的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使学生从基于经验事实预测物质性质的水平发展到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预测物质性质的水平,从基于实验经验设计方案的水平发展到依据氧化还原思路设计方案的水平;(3)改进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案,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方面从孤立水平发展到系统水平;(4)实施实验并获得结论,发展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推论反应实质的推理能力。
4.思路方法外显,促进自主迁移
5.爱国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篇五
主办班级:乌苏市车排子镇中心学校
活动背景:在这个六十多年的坎坷,六十多年的奋斗中,没有哪幅画卷能描绘祖**亲的辉煌,也没有哪首诗能展现她的雄壮,唯独乐章,如高山流水般诉说她的盛况。这乐章,气势恢宏,在神州大地回荡;这乐章,动人心弦,让人心潮澎湃!她的伟大,她的胸怀,她的成长,她的迅速发展,无不牵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无不让我们为之而自豪。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中,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祖**亲的热爱,表达我们对祖国蓬勃发展,经济蒸蒸日上的自豪心情。并且衷心地祝福祖**亲繁荣富强,永远昌盛!
活动目的:(1)让同学们认识到拥有爱国主义感情的重要性,提高我们的爱国主义觉悟,使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弘扬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爱国主义朗诵,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3)通过爱国主义活动,达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4)通过爱国主义视频的观看和爱国主义歌曲的演唱,增强同学的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家自豪感。
活动形式:学生主持班会,亲自参与爱国主义活动的方式,通过代表朗诵、爱国主义歌曲演唱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传播爱国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2010年4月1日
主持人:班主任(郭老师)班长:马建杰
地点:九年级(2)班
资料:演讲稿一份,主持人稿件两份,爱国主义歌曲(“红旗飘
(一)活动准备工作:
1飘”、“团结就是力量”)
设备:录音机
2.活动现场的布置和各项工作的安排。
(1)班长主持各项准备工作的进行和担任男主持,并写好主持稿件。
(2)副班长主持各项准备工作的进行和担任女主持,并写好主持稿件。
(3)会场的宣传和布置的工作由宣传委员负责。
(4)会场的多媒体控制和活动人员的组织由组织委员负责。
(5)生活委员负责采购相关物品并把各项支出进账。
(6)学习委员负责朗诵稿,并负责各稿件的校对。
(7)体育委员负责爱国主义歌曲教唱。
(8)文娱委员负责主题班会的彩排工作。
(9)梁丹朗诵,PPT制作由黎润钿负责。(朗诵稿见本计划书最底的附件1处)
(10)全体班干共同维持活动纪律,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主体
1.活动整体框架:
(1)开场白(由两个主持人讲话,约5分钟)
(2)观看爱国主题的视频和唱一首以爱国为主题的歌(约为15分钟)
(3)爱国主义文章朗诵(5分钟)(朗诵《我爱这土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爱国主义知识竞答(10分钟)
(5)爱国主义歌曲教唱(10分钟)
(6)活动总结(5分钟)
(7)同学们留下体会,相互讨论、交流。(10分钟)
(8)班会结束,各班干组织同学退场。
2.具体流程:
(1)开场白(5分钟)
a.由两位主持人简要介绍莅临这次活动的嘉宾。(1分钟)
b.讲述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4分钟)
(2)唱一首以爱国为主题的歌(飘)(约为20分钟)
a.爱国主义歌曲—“红旗飘飘”响起,全部同学一起合唱“红旗飘飘”。(6钟)
b.播放2009年的阅兵式剪辑,主持人旁白。(12分钟)
(3)爱国主义文章朗诵(5分钟)(我的祖国)
a.播放爱国主义歌曲的纯音乐.b.段晓娜学上台朗诵诗歌《我的祖国》.(4)爱国主义知识竞答(10分钟)(英雄事迹,重大战役,战争意义)
a.由两位主持人负责主持。
b.主持人读出题目,分组抢答。
(5)爱国主义歌曲教唱(10分钟)
a.体育委员上台。
b.体育委员现场教唱,《我和我的祖国》。
(6)活动总结(5分钟)
a.感谢老师、师姐的莅临,感谢同学们的到来、参与。
b.由两位主持人负责总结。
c.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和报效祖国、服务学院的心愿。
(8)同学们留下体会,相互讨论、交流。(10分钟)
a.首先讨论这次活动的收获,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b.然后各自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c.把自己的体会写下
(9)班会结束,各班干组织同学退场。
主题班会结束
关于本次班会的总结与反思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浴血奋战、硝烟弥漫的战火已离我们久远;历史恩怨,国危的呼号也融进了历史。但是,国旗,这新中国的象征;国歌,这一中国人心中最激越的旋律,穿越时空,延续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凝聚着新中国的豪情壮志。国旗的光辉伴随着我的成长,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国歌的旋律激励我们继承先辈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国旗照耀航程,国歌催人警醒,那“ 起来、起来 ”的呐喊,鼓舞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不断创新,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我们从那满含泪花的凝视里,从自豪激昂的“ 起来 ”声中,从挺直腰杆、溢满喜悦的容颜上,体会到了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同时,也掂量到我们跨世纪青少年肩头的重任:努力学习吧!祖国需要我们,世界需要我们,未来需要我们!让我们一起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随时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6.工程案例教学之创新思维范文 篇六
12通信2班
组长:童俊
组员:骆义 郑皓天 吕佳明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既不是你看不懂的高数,也不是把你搞得模模糊糊的模电,更不是来自外星球的鸟语,而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 何为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在听课的同学会在想,看吧!你又在读定义了,那有神马意思呢?还不如自己看书。请你不要急,接下来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下面给大家看看一些前沿的高科技设计思维下的产物,1、透视墙壁的机械战警头盔,大家知道最近谷歌出来了一款智能眼镜,这个比谷歌那个眼镜更高级,这款头盔通过语音控制和头部运动来操纵,使得佩戴者不用手就能够获得重要信息。该头盔能够提供重要信息,并借助红外传感器让佩戴者看穿墙壁。
这个系统还能够利用面部识别确定嫌疑者身份,从运动传感器中获取预警信息,即时扫描车牌信息,检测基本的生命特征,获取楼层平面图和GPS坐标等。
2、机器人餐厅
餐厅有煮水饺机器人、煮面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地面送餐机器人、空中传菜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20个各式机器人。可以呈现10多种面部表情,会讲简单语句,送餐机器人都装有超声波探测装置进行避障。
3、干手龙头一体机让人们洗完手就能立刻将手吹干,而非在手掌满是水滴的情况下还要在烘手机前苦苦等待。水龙头两侧的“翅膀”内装有红外探测器,手掌移到特定部位后,龙头内的电动风扇便会高速运转,功率为1400瓦,吹出的气流时速达420英里,只需12秒,手掌便会滴水不沾!
4、DIY飞行器
体积只有仅9厘米* 9厘米,重约19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搭建出特色的飞行器,坏坏的一想,如果再装个摄像头,嘿嘿,小小的邪恶了一下
听我讲课的同学心里想,你讲的这些东西太浮夸了,太高大上了,我们哪能做的出来那么高端的东西,其实是的,我们现在的理论体系学的还太不完善,即使完善了,你看现在我们用的手机,在宿舍里用2G,图书馆用3G,嘉定西站用4G,现在5G已经研发成功了,有团队已经着手研发6G时代了,有人会说那我们学通信工程的有什么用,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啊,有同学问那我们是不是要研究7G、8G啊!其实在你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被思维定式了,你将注定失败。NG只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提高上网速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当网速达到一定时候就已经饱和了,人们不会花更多的钱去买他不需要的产品,比如说我3G够了,为什么还要花更多的钱买4G呢?若干年后当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被一家公司的WIFI所覆盖了,上网也不要钱了,你想到的应该是如果保护个人以及公司、国家机关的隐私问题,安全就成了一个突破口。这就是创新思维,看的选,走的高。
有人问我,你知道天上的牛是怎么飞起来的么?答:吹起来的,呵呵刚才讲了许多太虚无缥缈的东西,下面我要把这头牛牵到地上来,看看以我们目前的水平到底能做什么?
1、这个爱心灯,是我送给我女朋友的礼物,用发光二极管、电阻、三极管……一些元器件制作而成,是不是有点小浪漫的感觉呀!
2、3、这个是最近我正在做的一个东西---光立方……
这个是校园卡应用拓展平台,学校里的打卡机很大 而且还要插电,我们这个打卡机很小巧,而且我们植入了一块苹果4的电池,很方便。上面的PCB板子是事先设计好,然后去明华楼三楼一点一点用机器刻出来的,上面有读卡模块,充电模块,升压,降压模块……,模拟下操作,先打卡,显示屏显示已打卡,通过串口通信连接到电脑端,上传到MYSQL服务器端进行比对信息,最后用网页查询的方式输入服务器地址可以查询日期,哪些人打了卡,哪些人没有打卡。
上面我说了很多设计思维创新的东西,下面来介绍下是怎么设计的,介绍下流程。
以前有很多人说这个时代是个不断学习的时代,我觉得不是,这句话应该改成这个时代是个不断学习创新的时代,先学习再创新
我们这个时代是肉身的人与机器赛跑的时代,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些后怕,我能不能做得成,我真的对未来很怕,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个时代的人的怕通常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个社会不公平,今天我们一样;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自己努力不够,今天我们也一样;
但是恭喜大家,与此同时也通知你一个悲剧性的消息,那就是我们所生存的时代叠加了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社会大势的转型,这个大势转型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次数并不多,如果粗略地算起来我们这一代人遇到的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我们人猿相依别的那一刹那,也就是从穴居的猿类变成平原上生存的人类;
第二次是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进,我们今天遇到的是第三个时代,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进,要知道所有处于时代大转换时期的人都会有我们今天这一代人感受到的怕和爱。如果我们不倒退个一两百年,我们几乎看不清那一代人生存的真实的状态,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有那么一些人,有一个大胡子叫马克思,天天坐在伦敦写字吐槽这个社会,也有一个大胡子在离他八英里的地方叫达尔文,在写自己的物种起源,为人类做出全新的向前推进的创造,也有一些人他被这个社会弄糊涂了,也是一个大胡子也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这个人叫狄更斯,他讲过一段著名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季节,这是怀疑的季节……最后一句话,这是直通天堂,这是直堕地狱,说白了老人家糊涂了。
但是一百多年后我们再回去看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那不是英国国力最向上最强盛日不落帝国在全球建成的时代吗?
我们这个时代和前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么?第一个不同,快多了,你可以去看一张表很多书里都可以找的到,人类从穴居文明到农耕文明后整个发展水平是平的,那么到了1500年之后也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个曲线开始缓缓地往上走,到了工业文明之后开始爆炸性的往上走,到了今天用爆炸这个词可能都不足以形容它,几乎是陡峭的一根直线在往上走,说白了,从1500年开始人类的命运就开始进入了一个黑洞,进入了一个进程,这个进程缓缓地抬升了我们的性命,当然这只是开始,每一两百年才能观察到一些可见的变化,但是随着这个进程越来越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他就越在加速,加速到我们今天可能是每一年每几个月变化都在发生,所以但凡嘴里放着一个词儿叫90后的人,要不就是老迈不堪的60后和70后们,要么就是糊涂不堪的90后们,世界上其实从来不存在90后,因为在90后的这十年生命当中,他已经断裂了无数的代际,有的是游戏一代,有的是吃货一代,甚至在不同的地域都进行了断裂,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代人,休想休想休想用90后这简单的三个字来概括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生命进展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从没有人用BP机到满大街每个人都挂一个BP机,到BP机彻底从这个世界上绝迹,这样的命运也降临在像光盘这样的事物上,可能就短短的几年,我不相信你们将来会拿着一张光盘去怀旧,你们生命进入了一个越来越加速的黑洞,那它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工业文明诞生的那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用几代人的生命去承担感受去消化的那种痛苦,我们这一代人要把它承受掉,这就是区别,所以在我们这一代人当中会分成三种命运,第一种命运是犬类,第二种命运是蛙类,第三种命运是鱼类,此话怎讲,犬类在陆地上不断的寻找着主人以表达自己的忠臣,这就是找工作嘛,而哇类它长出了脚噗,他可以在水里来两下,但是它知道只要进化不出一个彻底的鳃,它最后的命运一定还是会被淹死,因为未来的水世界就会到来,而鱼类呢,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他们生下来就是如此,他们自由自在,他们不理解你们的痛苦
这三种人同时存在,即使在年轻人当中我们也会看到创业的,做一个小买卖的,乐此不疲地从事着自己喜爱事物的人,也会在那非常痛苦地考着公务员求职,在职场上受尽各种折磨,欲解脱而不能的人,为什么我今天有勇气讲这样的怕和爱呢,因为我是一只典型的青蛙,虽然长得像一根甘蔗,我已经尝到了长起脚蹼在水里噗通两下的快乐,但是我深深怀有一种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就说道这个变化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不确定性,什么是不确定性,经济学家周其人先生有一个定义,所谓的不确定性就是就是不能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判断未来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没错,老人的尊严,权威的面子,大师们的教诲在这个时代扫地以尽 一钱不值,这话可以开始吐槽了哈,道理很简单,在农耕时代在工业时代我们必须尊重这些人,权威、教授、专家、老人、因为他们的经验可以给我们的未来勾划确定性,可以判断未来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但是在这个黑洞的前方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包括以前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能够转型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原来精英权贵当中的一部分,可是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前方互联网时代,老家伙们几乎没有前进可言,道理非常简单,当侏罗纪快要结束的时候
7.关于范文仿写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七
关键词:范文,仿写,教学目标,创新
对于教师来说,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如何构建有效的写作方案。有的人认为,写作教学总处于“不作为”的状态,在我国现行的语文课程中,几乎没有切实有效的写作教学。我认为,切实有效的写作教学并不是不存在,其实它一直都被教育工作者所使用,即范文仿写教学。这种模式很早就出现了,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机制的变革,教师们尽其所能的挖掘各种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案,而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一传统且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有太多的教育工作者不知道如何进行范文仿写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构建有效的范文仿写教学方案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写作教学中的利用范文进行训练,即要求学生将优秀的作品作为范文来研习。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都爱读一些范文,希望学生在范文的学习中有所启发,并写出安全可靠(不偏题、不离题)的文章。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内容平淡,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这开始让人们质疑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策略。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范文写作教学,以下是本人对范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希洛克斯(1984)的研究发现,侧重于范文的写作教学,其效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所致。教师在制定作文的范文教学目标时往往较为空泛,对于写作的具体要求不够明确,不知如何取舍教材,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知规律取代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最后致使教师的教导产生散慢和无法达成目标的倾向。例如写春游,教师总会事前先讲范文,然后布置作文。反复强调要注意时间、地点、路线、景色、事件、把细节写具体等等,并让学生尽量运用范文中的好词好句以修饰自己的文章,结果学生写的游记千篇一律。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学生进行仿写范文练习之前,教师心中应设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还要了解学生当下存在的思想认识的特点及问题所在,这样才不会使仿写练习无的放矢,随波逐流。
从心理学视角看,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作文仿写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明确作文仿写教学目标和步骤具有指导作用。他认为,教学要想取得有效成果,必须要考虑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即学生在他人尤其是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模仿,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斯基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水平的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学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知。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的发展需求也不同,不同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与策略获得不同的体验,使不同的学生在写作训练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只有深入地进行学生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和水平,才能更为有效地抓住写作能力培养的生长点,实现范文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现实性,在教和学的相互作用下抓住关键,找准切入点,促进发展。
希洛克斯(1984)的研究虽然认为侧重于范文的教学,其效果较差,但本人认为范文教学却仍然是一种最常用且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教科书里的文章,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从范文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写作的技巧。当然,教师也要尽力教好范文,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范文,就只能绕着范文画圈圈,束缚了其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现有的认知结构,确定合适的仿写内容,通过模仿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和策略。
二、范文的选取
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范文的分析和指导,从中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如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范文仿写教学时,有时会选取市面上出售的辅导书中的范文作为仿写的内容,这使得范文教学的效度大大降低。在范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范文选择的标准。由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材里的文章,因此范文的选择应先立足于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名篇大作,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最佳范例。但是,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选取的范文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只有选取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不光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还要把课文独特精妙的表达方式作为训练要点,鼓励学生自主地积累语言,例如,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又或者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其进行内容仿写,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写作训练中,也能写出漂亮精湛的句子。
教师在给学生们选取范文时,可以利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作为理论指导。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在如今众多的课外读物中,作家由于其自身特征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可以选取那些能引起学生模仿兴趣的作家的文章作为范文。比如说,选取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造诣的知名作家的文章,如学生耳熟能详的鲁迅、冰心、老舍等学者的文学作品;选取有吸引力的作家的文章,比如郑渊洁、曹文轩等人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儿童文学作品经久不衰,深受学生的喜爱;还可以选取与学生们有类似之处,如在性别、年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类似的榜样的文章等等。教师在使用这些范文时可以通过对文章作者的介绍激发学生仿写的兴趣。
在范文教学中,同辈群体的作文也可当做仿写的范文。同辈群体的作文主要是指同学或者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交往频繁,时常聚集,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班级同伴群体的作文,让学生在评议中给予同学建设性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还能学习写作的技能和策略。在生生互动的仿写作文课堂中,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更喜欢接受来自同伴的肯定与评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模仿与创新
现代诗人何其芳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初学写作是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吕叔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认为,人的言语是一种操作性行为,需要通过各种强化手段来完成,如果没有强化,语言习惯就无法形成。因此,模仿正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手段,对写作的提高是有帮助的。中国古代的文人学习写作大多经历了模仿的过程。他们总要读过几百篇乃至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出口成诵,烂熟于胸,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这些名家的经验之谈,道出了仿写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份量。
“模仿”决非“照抄”,而是为了超越,是在已学过的范文中寻求借鉴,练习写作,如果在模仿中没有超越和创新,写作水平仍然会止步不前。因此,仿写前,教师要明确指出,必须在对范文阅读的基础上有所创造。这样“依葫芦画瓢”,比照的是“葫芦”,画出来的是“瓢”——既相仿,又有区别。同时,教师还要指出,并不是每写一篇文章就要相应地选一篇范文来模仿。如果这样就成了一种机械的呆板的仿写方式,我们是不提倡的,仿写训练要做到举一反三,要教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会仔细观察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利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准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在仿写训练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为独立作文做好准备,从而由模仿向更高一层发展。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人类的学习总是一种知识传递、信息处理、知识迁移的过程,我们只有先通过模仿,将丰富的语言输入、消化吸收,纳为己用,才能从中创新。根据布鲁纳的观点,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写作既然是一个认知过程,就应该在习作中大量模仿范例,通过仿写,让学生们从范例中打开思路,把识别能力转化为产出能力,克服习作中常见的无话可说的尴尬,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写作策略和技巧,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丹.作文仿写教学研究——心理学视角[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唐丽莎.浅谈初中议论文体“读写结合”教学的三个阶段[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 (8) .
[3]李裕珍.浅谈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09 (21) .
[4]谢宗谟.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浅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21) .
8.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篇八
一、教学质量实况:
2011-2012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已落下帷幕。我校按照市局及镇教办的要求,认真组织了本次质量监测。学生单人单桌考试,教师换学区监考,从今年开始我镇开始家长 监考的先河,流水阅卷,每一个环节都组织得严密有序。从这次质量监测总体情况来看,我 校语文、数学两个基础学科的成绩基本上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品社、五年级英语、六年级语文都是第三名,三年级英语、四年级语文第二名,五年级品社、六年 级信息技术第一。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全体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在这次质量检测
中,也有个别年级学科成绩不理想,如二年级语文、数学第 11、12,五年级语文 11,六年 级数学 14,和其他年级相比有很大距离。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令人堪忧。我们将要和任课 教师一起认真总结原因,找出存在失误的地方,及时改进,以便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补缺补差,尽快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成功之处分析:
(一)学校的管理工作方面:
1、工作中以质量为中心,加大教学监测力度。学校要求各年级教师每学完一单元都要及 时进行质量监测,监测情况要及时上报教导处记录备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除组
织期中、期末测试外,还精心组织两次质量抽测,并在教师会上对抽测情况进行通报总结。
2、加强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关键在教师。为了提 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坚持教师基本功训练,订购各类教学杂志供教师学习,要求教师多读书,写读书笔记、教学
反思,鼓励教师写文章投稿发表。这样,教师的视野开阔了,教学理念新了,教学方法活了,教学效果实了。
3、注重过程管理,加大常规管理力度。学校每学期开学初由教导处对各项教学常规提出 明确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严格执行。每学期,学校除组织期中、期末两次业务检查外,还 实行月查制度。每月抽查部分教师的业务,并把抽查情况通报全校,把抽查结果记入教师量 化管理分中。
(二)、教师的教学方面:
1、学科教师肯学习、爱钻研、善合作,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能把新课改的一些教
学理念和教学精神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效果好。
2、学科教师工作责任心强、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踏实。教学中能精心备课,用心上课,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有爱心,能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打骂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愿学、乐学,学习效果较好。
3、教学中既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能力,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学生的学习方面:
1、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肯学习,爱钻研,接受能力好,能较快地 掌握教师教给的知识。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 作业,并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班级班风好、学风正,班级内学习氛围浓,学生之间相互比学习、赛成绩,学习劲头 足,成绩突出。
三、教学失误原因分析:
(一)学校管理工作方面:
1、学校在教师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如个别教师思想涣散,工作消极,不 负责任,干工作敷衍应付,学校应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以提高其认识,端 正态度;少数教师不求进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而带来不好的影响。
2、学校的有些管理制度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改进。
3、教科研氛围不浓,教研活动有点流于形式,不能做到扎实有效。学校应积极营造浓厚 的学习氛围、教科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地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得到进
步和提高。
4、学校领导不能真正走进教室,走近教师。
(二)、教师教学方面:
1、个别教师思想消极,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不能静下心来搞教学。
2、个别教师墨守成规,满足于现状,不善于学习,不追求上进,不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来
指导教学,教学中仍然使用一些传统低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效果差。平时我们经常说:“站得高,看得远”,“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是自来水。”因此,作
为一名教师要能看清形势,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对学生没有爱心、关心和耐心,不能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简单 粗暴,学生有抵触情绪。
4、对学生要求不严格,不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班级内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 生学习自觉性差,缺乏养成教育,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三)、学生学习方面:
1、部分学生属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调皮、贪玩、任性,对学习没有正确 的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认真。
2、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能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不踏实,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时不细心,粗心大意,看错题,抄错数造成失分。
四、今后教学工作设想:
1、学校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狠抓教学质量。加大教学常规的管理力度,从各个教学环节上对全体教师严格要求,从严治教,严谨治学,从严管理,从而规范教师的 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2、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要 看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培养教师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加强师功师能训练及课堂教学
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3、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习,不断充电。把那些新理念,新精神应用到自己的教学 实践中,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学习、反思,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积极开展学科组的集体备
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 高。
4、要求教师加强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5、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和潜能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努力挖掘潜能生的学习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抓好班风、学风建设。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工作做细、做好,引导学生在班内形成良 好的学习风气,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1、学校在教师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如个别教师思想涣散,工作消极,不 负责任,干工作敷衍应付,学校应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以提高其认识,端 正态度;少数教师不求进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而带来不好的影响。
2、学校的有些管理制度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改进。
3、教科研氛围不浓,教研活动有点流于形式,不能做到扎实有效。学校应积极营造浓厚 的学习氛围、教科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地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得到进
步和提高。
4、学校领导不能真正走进教室,走近教师。
(二)、教师教学方面:
1、个别教师思想消极,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不能静下心来搞教学。
2、个别教师墨守成规,满足于现状,不善于学习,不追求上进,不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来
指导教学,教学中仍然使用一些传统低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效果差。平时我们经常说:“站得高,看得远”,“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是自来水。”因此,作
为一名教师要能看清形势,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对学生没有爱心、关心和耐心,不能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简单 粗暴,学生有抵触情绪。
4、对学生要求不严格,不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班级内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 生学习自觉性差,缺乏养成教育,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三)、学生学习方面:
1、部分学生属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调皮、贪玩、任性,对学习没有正确 的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认真。
2、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能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不踏实,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时不细心,粗心大意,看错题,抄错数造成失分。
四、今后教学工作设想:
1、学校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狠抓教学质量。加大教学常规的管理力度,从各个教学环节上对全体教师严格要求,从严治教,严谨治学,从严管理,从而规范教师的 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2、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要 看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培养教师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加强师功师能训练及课堂教学
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3、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习,不断充电。把那些新理念,新精神应用到自己的教学 实践中,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学习、反思,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积极开展学科组的集体备
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 高。
4、要求教师加强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5、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和潜能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努力挖掘潜能生的学习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9.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分析范文 篇九
临漳县孙陶中学冯小芹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实施教学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课堂用语、教学用语、交际用语和反馈用语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既是促进互动和传递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又是针对教学内容的一种语言输入,是学生接触所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 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自身课堂话语教学的优势:
1.在课堂上组织和实施教学时能尽量使用英语规范教学语言.2.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激励的语言适时肯定与鼓励学生.自身的不足:
1.教师话语远远超出学生话语,学生话语主要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语言输出质量不高,内容简短。
2.话语的音量、语速、重音、语调等缺少变化,缺乏内心情感的投入,感染力较弱。
提高自身课堂话语质量的方案:
1.课堂中教师话语比例过大。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讲解词汇、语言点和语法的习惯,调整课堂中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的比例。可以通过设置交际性情境,在情境中操练词汇、语言点和语法,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促进师生间真实的语言和情感交流。
10.范文程高瞻远瞩 篇十
宁远之战后, 明朝得知努尔哈赤伤故的消息之后, 再次派大将袁崇焕任督师入辽东, 并调遣朝鲜、蒙古等国终止与后金的盟约, 这让本已变为主动的后金再次转为被动, 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此时, 明朝大将军袁崇焕正整顿军备, 以议和为缓兵之计, 而范文程则向皇太极提出了以议和对议和、以议和造成的流言对付袁崇焕的计策, 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势。范文程提出的这策略, 对以后的后金政权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当袁崇焕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即将对后金展开攻势的时候, 范文程又提出了一条大胆的计谋。他向皇太极建议率大军借道蒙古, 绕过锦州宁远去攻打北京, 从而起到使袁崇焕被动地回师北京的作用。他的这一策略不仅能够牵制袁崇焕的大军, 同时还能在半路设伏明军。之后他又用反间计将明朝引以为傲的大将除掉、为之后大清入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皇太极听取了范文程的作战策略, 所以在大凌河战役中, 大批的明将前来投降, 明朝的辽东防御瞬间便土崩瓦解。此时, 蒙古的林丹汗也闻讯来降, 并带来了传国玉玺制浩之宝, 大清建国一事就提上了日程。而才智过人的范文程又在此时趁机向皇太极提出了“侵扰、等待、建号、建制”等一系列巩固实权的方针。
皇太极逝世之后, 诸王贝勒大臣议定, 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理国政”, 改次年为顺治元年。摄政王多尔衮接起了皇太极未完成的伐明计划, 率军与明朝重新展开战事, 而此时的大清已经面临着如何入主中原一事。当时大清明确敌人其实已经不再是明朝, 而是农民军了。范文程针对当时的局势, 立刻提出了“明敌、急进、招抚、吊民、悼明”的多项策略, 并在对以往历次与明军交战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之后提出:“中原百姓备受苦难, 思得明主, 以便安居乐业。以前我军虽曾屡次深入, 但都烧杀抢掠之后而归, 以致伐明大业至今半途而废。老百姓也以为我们不过是贪图财物人畜, 并无大志, 因而心怀疑虑, 对我们没有信任感。现在应该重新严申纪律, 做到秋毫无犯, 并利用有贤的能人智士, 体察人民疾苦, 以使老百姓明白我们进取中原的决心和善待百姓的诚意。如能这样, 黄河以北可传檄而定。”范文程还屡次为当朝权要敲警钟:“没有好生之德, 自古未闻喜好杀戮者能得天下。若只打算统治关东便莫要说起, 如果想问鼎中原、一统华夏, 则非得爱护百姓不可。”这就是所谓的吊民政策, 也就是要收揽民心, 以取得官民的支持。而范文程所提出的这些建议, 把满洲贵族一贯从事的掠夺性战争转变成为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的统一战争, 对清朝开国初期稳定政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范文07-31
初中英语案例范文12-11
初三英语试卷分析范文09-16
英语卷面分析范文400字09-09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08-05
初二英语教学计划范文10-21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参考12-19
网络研修英语教学案例06-11
英语电影透视大学商务英语案例教学10-18
初中英语优秀教学案例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