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2024-08-22

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精选20篇)

1.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篇一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

每一个初中学语文教师都明白,必须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面对大部头作品,往往产生畏惧心理,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并且现行教育体制也使名著阅读重视阅读的目的被局限于提高教学质量,课外阅读仅以课内阅读的补充这一面目出现,我们的阅读目标也往往难以实现。面对如此种种,教师只能转变观念,身体力行,谋求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坚持经典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

1、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新课标》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

2、阅读方法指导十分必要。它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对于长篇小说,宜用跳读法、提纲挈领法;对于短篇小说,宜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对于散文、诗歌,宜用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谈心得体会法。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在阅读时能大大提高效率,收益自然也大。

3、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习在于积累,写作更离不开素材的收集,因此读书要做笔记,否则收获甚微。基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要分阶段分步骤地提出要求,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来制订。第一阶段是初一年级,关键在积累、交流,读后感的写作以概括作品内容,摘抄名篇名段名句为主,这个阶段主要是训练概括能力。第二阶段是初二年级,读后感的写作要联系生活,有感而发,指导学生要强调读书与生活的关系,最好是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第三阶段是初三年级,提高鉴赏,对比鉴赏,这对初中生来说要求过高,有能力的学生可由写读书笔记发展为写小论文。

2.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篇二

一、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习之母”, 自文字产生以来阅读便成了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更能丰富情感构建精神家园, 而且文学名著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阅读名著能使人得到优秀人文作品的熏陶,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文明的制高点, 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见名著阅读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如何指导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

在应试教育下老师的评价机制, 导致整个教学环节只重视短期效应, 拼命练题, 名著仅仅提到为止。而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忽视对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其原因如下:时代的间隔, 对经典名著缺乏认识;当今社会文化信息来源的多渠道且更快捷;初中教学时间紧、学科多、学生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 要多读书、读好书, 都非常具体的推荐了初中阶段应读必读的名著。

(一) 以语文教材为引导

现在的语文教材都选用了许多文学名著的经典片段,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导向名著经典之中, 并由此及彼, 多讲讲其中的经典情节, 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

(二) 以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为载体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在引经据典的时候插播四大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片段, 让学生与名著对比阅读, 在比较中了解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让学生知道光看影视剧是远远不够的, 书面文字和影视作品的区别在于书面的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 而影视作品讲究的是行动化和视觉化, 书面形式的需要将文字转化为“意象”, 需要联想, 需要心灵体验, 需要集中精神, 需要平心静气, 需要宁静的环境, 名著的阅读能陶冶情操, 增进智慧, 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在阅读中能获得愉悦。

(三) 以语文活动为平台

语文课, 它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 语文教材它涉及多学科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的有利条件把学生引入经典名著之中。

(四) 名著阅读的选择原则

文学作品的选择一定要有趣味性, 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考虑到学生的身理及心理发展状况, 想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也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引导, 尽可能地给学生挑选轻松而高雅的文学作品

(五)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的兴趣, 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 阅读活动才能起步。

激发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较多的了解, 对作品的价值、阅读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起来才相对容易且富于成效。

教师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讲解是有效的办法。教师的讲解系统、全面、准确、权威、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容易接受。

有条件的学校, 组织学生参观作家故居或相关的名胜古迹、纪念场馆, 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开展活动, 营造氛围。读书节、名著阅读读书笔记评选、名著阅读征文、名家讲座、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名著阅读板报比赛、参观书展、参观或参与签名售书等等, 是学校营造名著阅读氛围的有效方式。这些方式的采用, 代表着学校的舆论导向, 起着营造氛围的良好作用, 会产生具有“磁力作用”的“磁场”, 会吸引学生自觉加入名著阅读的行列, 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总结

作为一项为学生“打底”的工程, 读书能使学生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 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 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 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名著读书, 能改变学生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况, 改变学生精神、气质和品性, 使学生增长智慧, 时时闪耀着睿智的光彩, 充满着充实的快乐, 并能促使学生历史地思考人生, 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 只有读书, 学生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有读书, 学生才能不自甘平庸, 才能不俗不可耐。

历史学者雷颐在一个座谈会上说, “一个人在中学阶段读到的东西, 会溶进生命, 化入血液, 而到了大学阶段、成年以后读的, 往往只能作为知识存在”。我很赞成这样的看法, 中学阶段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中学生的阅读流于贫乏, 精神流于空虚, 它不去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 不沉于消极, 可能吗?而这怎么可能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呢?为此, 我们要力求改变这种状况, 要借开展班级名著阅读的良好契机, 开展读书活动, 让学生愿意读书, 喜欢读书, 为读书所迷, 让读书成为学生不能割舍的情怀, 让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 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3.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精品 篇三

【关键词】存在问题;现状分析;策略指导;取得效果

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书源问题。社会上一些乱七八糟,格调不高或庸俗污秽的书籍影响,其次,网络信息的传播,一些不良的信息总是最引人眼球的出现在通讯设备上,办公软件上等等。受此影响学生阅读兴趣大都集中在目前流行的言情、武打、青春偶像剧或漫画上,导致课外阅读的知识出现范围窄、层次低、较肤浅的现状。再次是单纯兴趣观点,阅读盲目性、缺乏自控能力,不会选择读物,不会利用图书馆。为了教育与社会接轨。由此,学校向学生推荐开拓指导阅读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经典名著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促进人不断地成长。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选取适合学生的名著来阅读,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阅读活动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种读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刚开始阅读课外长篇名著时,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不耐心,不细心,此时教师应首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让学生懂得,名著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对自己的一生起决定性的作用,给学生们讲一些中外许多名人的成长都与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有密切关系的例子。激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二、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既浪漫又危险

而这一切又取决于有着怎样的阅读经历。要想扭转危机,就要补足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作品能引导他的人品方向,阅读名著经典作品,使人成年后变得自信而且满怀抱负。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全部读过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级不同,给学生确定阅读范围和时限,选择《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的有品位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简·爱》等,来让学生阅读,这些长篇名著比较适合学生的心理和情趣的需求。

三、阅读分阶段

阅读初期,使学生对名著有深厚的兴趣,同时,加强古典文学熏陶,引进阅读大门,组织观看易中天《品三国》、于丹《庄子心得》。在学生激情满满之时,开展名著讨论课,让学生得到道德、理智和美感的升华。

阅读中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跟进阅读方法介绍,关于《文章阅读的速读、跳读、精读和浏览》、《文章的凤头、猪肚和豹尾》、《文章的细节》、《人物形象在名著中》等讲座,给学生在阅读方面加以辅导。

阅读后期学生已大量的名著,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养。此时在阅读风气热烈的情况下,再向学生推荐《中外文学名著典藏系列(套装共10册)》主要包括:《缘缘堂》、《城南旧事》、《纳兰词话》、《童年》、《野草》、《朝花夕拾》、《寄小读者》、《园丁集》、《骆驼祥子?二马》、《茶馆?龙须沟》,内容豐富。《城南旧事》《海底两万里》、《海狼》、《鲁滨逊流浪记》、《哈克贝里·弗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福尔摩斯探案集》、《猎人笔记》、《父与子》、《罪与罚》、《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等。同时组织演讲比赛和名著任务辩论赛。

四、预期效果检验

(1)全校教师达成一致看法,认为名著人人要读。全校掀起一股读书热潮。

(2)76%的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感觉到不读书步自在。

(3)感觉名著就是名著,读不完和读不下去的情况逐渐减少。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名著精品中的人物,大部分学生感觉一定要了解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不然感觉没面子。

(4)20%的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对平时漠视的花鸟、虫草及周边的人物开始感兴趣并细致观察,写出比较精彩的作文。他们中的大部分开发关注生活的点滴,热爱自己所处的环境。

梁启超先生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如果说“为了不需要教”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2]文红,董家平.《指导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认识及实践》.成都教育学报,2006.

[3]杨敏.《阅读教学的案例及思考》.广西教育,2007,(Z4).

[4]谢银根.《新课标下的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初探》.教育导刊,2005,(09).

[5]曾祥芹.阅读学新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8.

4.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的一点尝试 篇四

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名著是与文学大师对话,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如何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由兴趣有效率地阅读呢?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人因时而异,制定阅读计划

1.据实践的长短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相应的阅读内容。平时时间零碎,可读一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寒暑假可读那些长篇名著。

2.根据学段要求推荐不同书目。七年级的学生,可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童年》等。到了八、九年级,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推荐阅读结构复杂、内容较深的名著,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名人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等等。

3.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阅读,逐步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二.指导阅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1.保持良好的读书心态。读书的关键是自己不应盲目、无计划的读,应静下心来阅读,读名著需联系时代背景,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还要精心的揣摩原文,理解作品主题内容,要想做到这些,就得真正的读进去,必须有一个沉静的心态。

2.掌握阅读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等,学会

精读与略读。对精读的作品,可采用圈点批注,摘抄,评析等,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略读的作品大略了解基本内容即可。

3.坚持做读书笔记。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情节梗概、人物细节、内容赏析等,可写成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对主题的理解,对作品的感悟等。这样引导学生在摘抄的时候关注思考自己的人生体验,这也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4定时交流阅读心得。利用课前几分钟或阅读课进行交流,也可采用宣传栏、办报形式交流,方法不一,只有读有所得就行。

三.研读课本中的名著节选,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

5.《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丰富名著知识;

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二、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 克服阅读惰性;

四、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

五、课型:指导课

六、授课时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名言导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明白书对人类的重要和阅读对人类的帮助。

二、阅读调查

哪些同学看过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你看过哪些书?(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较少)

三、了解阅读的目标小学毕业的时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初中三年,“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四、阅读方法指导

(一)你是如何阅读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

(二)教师以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

初级阅读读出基本的字句检视阅读略读分析阅读精读综合阅读比较阅读

1、检视阅读(略读):了解书的结构、作者、序、摘要、目次、版权页等项目。略读测试卡的制作: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例: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分析阅读(精读):彻底完整地阅读,充分地理解和消化,要会做批注,会做摘要、笔记。精读测试卡的制作: 我阅读的章节是: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我的批注是:精读测试卡示例 阅读的章节:第十四章“海盗们”野外乐逍遥

我的摘抄: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很快他想了起来。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机。我的批注:表现了三个少年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景物描写静谧、温馨。

3、綜合阅读(比较阅读):同时读几本不同观点或内容的书或评论。

这种阅读方法要了解分类、排架,会各种查询检索,使用各种目录,会资料剪辑,会了解运用各种参考工具书,会阅读、摘要、笔记、报告。综合阅读测试卡示例: 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阅读的禁书书单,这张书单上包括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还有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限制的原因多半是书的内容与暴力及含脏话等有关,常常也会和种族冒犯的字句有关。马克·吐温对孩子真的就那么危险吗?你喜欢汤姆吗?谈谈你的看法。搜索并阅读关于本书是否禁书的观点的文章,再阅读有关汤姆人物评论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 阅读不同的书、书中的不同内容,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迅速浏览、了解大意、用心阅读、记取细节、纵览全文、撷取纲领、深究內容、推取含意除了掌握这些阅读方法之外,过一个阶段,我们还应制作一个自我评价表,以便进行总结反思交流。自我评价表示例: 学生姓名填表日期

我认真回顾了从月日至月日期间阅读欣赏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及记录卡,发现我共阅读了篇名著,合计字左右,我的收获还真不少。

1、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2、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

3、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它们是:

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贵在坚持,希望同学们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来进行阅读,这样的话你定会觉得书中乐趣无穷,你定会受益终生。最后让我们一起去书的海洋中畅游,让书陪我们成长!

六、板书设计

6.七年级名著阅读指导 教案 篇六

1、积累冰心的资料,对作者及其《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的写作背景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2、反复阅读《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中的诗歌,品味冰心诗歌的语言,明确做读书笔记的几个简单方法和写读后感的步骤,能自选其中一首诗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3、读《繁星》和《春水》,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交流心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明确做读书笔记的几个简单方法和写读后感的步骤。

2、难点:在对冰心的诗歌反复朗诵的过程中,把握富有感染力的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一、前置作业:积累冰心资料,了解《繁星》、《春水》写作背景

二、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文学名著呢?你认为读名著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小结:(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对名著阅读最好的诠释。

三、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幻灯片展示的诗句:猜猜是什么作品中的表达?你了解作者和该作品多少? 零碎的诗句,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冰心

教师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小结:⑴冰心资料(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冰心既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散文家。她一生勤于写作,关心祖国和人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早期诗作《繁星》164首小诗组成,和《春水》182首小诗组成。)⑵冰心创作《繁星》、《春水》的时代背景(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接受的思想除了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之外,还有基督教教义和爱的哲学。在当时那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社会环境里,冰心成了文学研究会中的一员。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冰。心坦诚她的《繁星》和《春水》是接受了泰戈尔诗作的影响。《繁星》和《春水》,才能更直接地反映 冰心这位青年知识女性内心的感触和情思。)⑶好的阅读方法使积累名著知识事半功倍。

四、小组讨论:

介绍做读书笔记的几个简单方法和写读后感的步骤。阅读名著的方法:读书笔记。

1、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好词佳句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2、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

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书海变笔记。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2)要忠实原文。书里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3)要注明出处。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指导学生反复读诗,品味诗,分析选例中的读后感内容及结构。强调: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小结: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 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品读下面的小诗,选择其中一首写出读后感)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

鱼儿上来了,/水面上一个小虫儿漂浮着----/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我脆弱的心,/忽然颤抖了。

——《春水》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繁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繁星》 学生作品展示并小结:《繁星》、《春水》的主题 妙语佳句集锦展示

◆青年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描你现在的图画。——《繁星》 ◆大风起了!秋虫的鸣声都息了!—《春水》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春水》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春水》

赠言: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在知识的大花园采集缕缕书香。同学们,愿淡淡的墨香,朗朗的书声缭绕菁菁校园,伴你成长。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这本书,挑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看谁 背的又多又好。

2、记下你思想中三言两语的小感悟。

3、运用所学阅读你喜欢的一部书。板书设计:

《繁星》、《春水》

冰心

读后感:

母爱

童真 5

7.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有效策略 篇七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 必须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之初向学生宣讲其重要意义, 使学生明确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同时将近年来文学名著阅读成为各地中考必考内容的信息告诉学生,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熟悉的才是最感兴趣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 而许多课文就是节选自文学名著, 教师可以抓住时机, 及时推荐。例如:初一学了《社戏》以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作品, 学了《皇帝的新装》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等。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推荐的理由, 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营造一种氛围。德国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激励、引导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有利于学生取得进步。与其强迫学生阅读, 不如营造一种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 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前, 笔者就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视片段, 同时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 学生在对神话世界的向往和求知欲望的感召下捧起文本, 阅读的效果就毋庸置疑了。另外, 笔者还在班级设立图书角, 鼓励学生多捐书, 多看书。坚持师生共读一本书, 共同探讨问题, 交流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所读的名著中的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 我们还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 对学生的阅读成果加以展示, 如读书笔记展览, 开故事会, 读书心得交流会, 文学名著知识竞赛等, 同时评出优胜者, 给予奖励,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古语云:“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根据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安排, 初中三年至少要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六部名著。虽说是三年, 但由于初三要面临升学的压力, 很难有时间来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 因此初一时我就引导学生制订两年内读完这六本书的阅读计划, 每年读三本, 分解到上半学年、下半学年和暑假三个时段来完成。每读一本书, 根据本书章节的多少, 再进一步分解到每月、每周, 并在班上贴出一张统计表, 统计每个学生每周的阅读进度, 便于教师的督促和调控。例如:在指导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 全书共三十五章, 建议学生用两个月的时间读完, 平均每周读4~5章, 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三、教授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名著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好的方法, 就好像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名著的方法, 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名著阅读中去。

1.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培根指出:“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 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 反复地读。”精读, 即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研读, 掌握重点, 汲取精华。这种方法适用于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妙词佳句等。略读, 即要求学生看序言、提要、目录、后记等, 以了解全书的性质、内容和规模, 最后浏览全文, 综述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熟悉的或者比较浅显易懂的作品。

2.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学期初, 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 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作者介绍、故事梗概、人物性格、精彩语段赏析、读后感等。要求学生读了名著后要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感想, 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独到见解的能力。

3. 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人们常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为他们建立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 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学习, 集思广益,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 从而获得最深刻的理解, 深入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8.浅谈高中生如何高效阅读经典名著 篇八

一、宣传发动,寻求支持

高中生阅读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学校的忽视、家长的漠视是很重要的原因。学校、家长是功利的,他们关注的是分数、排名。所以,打动他们得从功利人手,从分数谈起。随着江苏省高考方案的变化,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新高考中,语文试卷分值已增加到160—200分,绝对分值增加了,相对分值增加得更多,语文分值已由原来占总分值的五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强,文科更是占五分之二强。试卷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科类考生直接考名著阅读的分值在15分以上。这种形势的变化,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引起他们的重视和关注,改变他们对语文学科尤其是名著阅读的轻视态度,获得他们对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支持。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经典名著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高中三年的统筹规划。结合高中生的实际、《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江苏省《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我们给学生做了三年一贯的规划。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利用每天中的时间。我们的口号是“事情做完就看书”,无论什么时候,做完了該做的事情就看书,给自己规定每天读书的量,比如一天读20页。2.设立早读、午读制度,保证一周中有不少于两次的课外阅读时间。3.课上时间。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课,每星期抽出课表中的一至二节课,专门用于课外书的阅读、指导、活动。4.双休日、寒暑假时间。每学期读书不少于2本。

三、兴趣激发,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太过功利。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它初始是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读书的功用主要在于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因此,必须淡化课外阅读目标要求的功利性,让学生自由地读书。

1.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当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让学生阅读兴趣持久而浓厚,避于媚俗追求典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2.选择适合学生的作家作品。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只有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3.指导读书的方法。多读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但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读的积极性有了,还存在一个怎么读的问题。学生喜欢读书,但多数学生并不会读书,有不少学生仅仅追求一个情节,有的读了不少书但收益并不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我们对学生要少一点方法论,多教给他们一点“渗透术”。要致力于整体领会,通过阅读充实学生心灵,让他们心无旁骛,在内容情理、语言艺术上多领悟。大致的方法如下:

(1)浏览了解。先看看作者是谁,写作的背景如何,再读读序文以及跋语,了解一下名家对该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评价。然后通读一遍作品,感知作品的故事以及人物的命运。(2)宏观阅读。俯瞰作品全貌,把握作品的叙事技术与结构布局或者叫写作模式。(3)微观精读。细读文字,理解作家的语言风格和写人画物的各种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4)随时进行勾画摘抄。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标出精彩词句、语段,课余进行诵读,这是一个直接积累知识的过程。(5)做好读书批注,制作卡片。(6)写评论文章或者读书随笔。学生可以在习作里评价作者、分析作品,也可以引发联想、提出观点。(7)集中阅读与广泛阅读相结合。在专门阅读自己喜欢的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后,要广泛阅读一些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专门阅读可能受益比较大,较明显地接受其风格与思想的影响,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广泛阅读,可以了解多种写作风格,从中吸收更多有益的东西,便于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健全机构,丰富内涵

1.健全学校课外阅读的组织机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主抓教学的行政领导担任副组长,并设立相应的组员。课外阅读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进行。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味。如建立古诗长廊、读书园、读书角等。全力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寝室”,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3.设立班级图书箱,每年尽可能多补充新书。班内设置图书角,制定具体的借书、换书、捐书制度,以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

4.教师要加入到读书活动中,与学生一起看书,定期交流读书心得等。

5.学校、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要求家长积极支持子女的课外阅读,陪子女多逛书店、多买书,常谈论书本内容、交流读书体会。

6.让学生制作“读书卡”,记录阅读过程。“读书卡”的内容包括:书名、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日期、读完整本书时的日期、推荐这本书给同学阅读的理由、家长签名;背面记录哪一天从哪一页读到哪一页。“读书卡”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性材料”。学生可以把它作为书签用,教师又可以把它作为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凭据。学生读完一本书就可以交一张“读书卡”,负责收“读书卡”的学生会及时将书名登记在“本学期已读书目”的表格上。

7.成立“阅读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阅读小组”,各小组推选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登记每个成员所拥有的课外书目,组织小组成员制定读书计划。小组成员若能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在一定时间后,他们就可以交流大家都读过的这几本书的心得体会并互相促进。

8.以班级、学校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推进课外阅读的开展,维持学生阅读的热情与兴趣。譬如:定期举办“好书推荐”活动、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古诗背诵竞赛、读书笔记评展、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评选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等。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9.指导初中生阅读名著透析 篇九

“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应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美好愿望。陶冶了一代代人精神的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如何把初中学生引入名著阅读巴金说: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但是,眼下一些人,尤其是初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并不浓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时代的间隔,对经典名著缺乏认识;二是当今文化信息来源的多渠道且快捷,还有那些“文化快餐”的冲淡;三是初中生课业负担重,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有于课外阅读,家长急功近利,眼睛紧紧盯住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分数。因此,如何把初中学生引入名著阅读,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

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六、多进行读书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独到的感受。同时,要倡导一种新理念:师生同读,父母子女同读。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同读一本书,所获得的感受往往

是不同的。让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交流读书感受,益处多多: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的距离:能促进学生心灵和人格的正常培养;更能提高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

七、鼓励创新

10.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篇十

十堰市广东路小学:居静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数量众多,我校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经典著作中加以选择,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展开。低年级侧重以兴趣入门,提供一些简单的、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部分作为诵读内容。中年级则在巩固的基础之上,拓展原有的《三字经》、《弟子规》内容,增加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作为诵读的内容。高年级随着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则安排重点诵读《论语》,以及一些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分篇章读。诵读材料有了,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有效地诵读呢?我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用图画展现

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古诗,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来拉近与古诗的距离,如指导背诵杜甫的《绝句》时,逐句画出“动景黄鹂,白鹭,船;静景;窗,门,柳,天,岭”,可以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如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望天门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二、用故事引导 古诗的语言简练,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如《石壕吏》写了石壕村的官吏夜里抓壮丁,连老妇人都不放过的故事。再如《七步诗》写的是曹操死后,曹丕做了皇帝,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类似此类的诗还有《送元二使安西》《寻隐者不遇》等等,针对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背诵起来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眼构成的了。

三、用歌唱表现

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艺术起源讲,诗、乐原本一体,或者说诗歌、舞、乐原本三位一体。《礼记·乐记》所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毛诗序》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讲的都是“诗、乐原本一体”这个道理。

现在,好多儿童歌曲作曲家认识到古诗是儿歌的歌词资源,把古诗谱上曲调,便于儿童唱诵,我觉得,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对于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是有效的,也实现了寓教于乐。像谷建芬老师谱曲的《咏鹅》、《春晓》、等曲调优美、活泼明快,而且曲调与诗的内容、意境吻合,学生唱诵古诗,还受到诗情、音乐的熏陶。因此这是不错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特别爱听流行歌曲,像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吴克群等等,问起崇拜的原因却是说不清,含糊其词。为了能与他们交流,教育更有针对性,业余时间我选了他们爱听的几首歌曲,发现还真值得研究与品味。周杰伦的作品中总是有着一种浓浓的古典情结,几乎每一张专辑都要有一首属于中国风的歌曲。比如《东风破》中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的淡淡哀愁,《发如雪》中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的轻轻喟叹,《千里之外》的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青花瓷》 里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配以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二胡悠悠„„大量传统意象意境的融入,使歌曲听起来古朴而典雅,中国的古典情结是非常突出的。

即使是没有被谱成曲的古诗,也可以让学生和着诗的节奏,击掌而诵,这样学生把诗当作童谣,有时在课间游戏时,也听到他们的诵读声。

四、用活动展示

11.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的一点尝试 篇十一

一、因人因时而异,制定阅读计划

1.据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相应的阅读内容。平时时间零碎,可读一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寒暑假可读那些长篇名著。

2.根据学段要求推荐不同书目。七年级的学生,可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童年》等。到八、九年级,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可推荐阅读结构复杂、内容较深的名著,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名人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等等。

3.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阅读,逐步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二、指导阅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1.保持良好的读书心态。读书的关键是自己不应盲目、无计划的读,应静下心来阅读,读名著需联系时代背景,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还要精心的揣摩原文,理解作品主题内容,要想做到这些,就得真正的读进去,必须有一个沉静的心态。

2.掌握阅读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等,学会精读与略读。对精读的作品,可采用圈点批注,摘抄,评析等,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略读的作品大略了解基本内容即可。

3.坚持做读书笔记。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情节梗概、人物细节、内容赏析等,可写成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对主题的理解,对作品的感悟等。这样引导学生在摘抄的时候关注、思考自己的个人体验,这也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4.定时交流阅读心得。利用课前几分钟或阅读课进行交流,也可采用宣传栏、办报形式交流,方法不一,只要读有所得就行。

三、研读课本中的名著节选,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

12.如何引领初中学生阅读名著 篇十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我们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气质修养, 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和人格。但是,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视、网络走入千家万户。不少学生, 特别是那些缺乏家长正确教育管理的留守学生, 一回家就守候在电视前或电脑旁, 节假日更是几乎沉溺其中。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只注重考试分数, 给学生不断增加繁重的课业负担, 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中“死读书, 读死书”“高分低能, 低分无能”的现象极为严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四大名著全部阅读过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77%, 不足三分之一, 这说明四大名著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 其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无可比肩的。中学语文教师, 应以开展讲故事等读书活动为载体, 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名著等活动,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通过阅读使学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提高阅读兴趣

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些名著的精彩片段,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选自《水浒传》)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选自《红楼梦》) 、《杨修之死》 (选自《三国演义》) 、《美猴王》 (选自《西游记》) 等。历史课本中也有一些相关介绍, 教师通过精彩的故事片段的介绍, 引导学生阅读鉴赏, 使学生对这些名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产生一定的阅读的兴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增强阅读名著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语文、历史课本或课外阅读课本中适当增加一些名著常识介绍、精彩故事片段赏析等内容, 使学生对文学名著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利用好晨读和课外活动, 组织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学生减负工作的开展, 学生的课业量相对减少, 统一的上课时间相对缩短, 学生的晨读时间和课外活动的时间相对增多。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和语文教师, 就要充分利用好晨读和课外活动时间, 组织开展诸如读名著、讲名著中的故事等主题活动。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初中生可阅读简易读本、高中生可阅读原著。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原著, 熟悉其内容, 然后组织学生把阅读到的精彩故事片段或自己的阅读感受、所受启发等讲给大家听, 也可以就其中某一故事或片段展开讨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可按学习小组进行, 教师流动监督、指导。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名著阅读竞赛、读书演讲和读书讨论活动。坚持长久, 就能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好习惯, 在名著中汲取丰富营养。既积累知识, 增强修养, 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三、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 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习惯

教师要积极鼓励支持在学生中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指导阅读兴趣小组自发开展读中外名著、讲名著中的故事等活动的开展, 并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开展读书会活动交流读后感、读书笔记。还可以通过板报墙报或者开办班级“小报”, 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精美文章或心得体会展示出来, 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交流、讨论, 介绍各自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了阅读名著的习惯, 尝到了阅读名著的甜头, 就会主动去阅读名著, 开阔文学视野, 培养文学素养, 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四、家校配合, 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13.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篇十三

常州北环中学夏震军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网络平台检索图书

2.运用略读、精读、比较阅读三种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阅读名著

3.会制作读书文摘卡,能发表简单的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著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享受

读书乐趣,为以后奠定自学的基础。

二.阅读方法指导和学生实践:

1.过渡:拿到一本书后,我们应该先是大概地了解它的内容,这就需要略读这种阅读方式。略读指导:讲解略读的概念,略读就是大略地读。了解书的结构、作者、序、目次。

学生实践: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译者的话”,利用Google搜索《汤姆·索亚历险记》,阅

读序言和目录,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说说小说的主要内容。

2.过渡:我们决定这本书值得一读,要从书中汲取营养,获得知识,提升自身品位的时候

我们就需要精读这种阅读方式了。

精读指导:讲解精读概念,精读就是仔细地阅读,充分彻底地了解。能画出重点、写出摘要、分析写法、批评优劣。会做批注,会做摘要、笔记。

学生实践:选择自己喜爱的章节仔细阅读,摘录认为精彩的句段,并作简要的批注,利用

Word制作成阅读文摘卡。

3.过渡:阅读的最高境界是能对书进行评论,通过比较阅读我们能达到这个境界。

比较阅读指导:讲解比较阅读概念,比较阅读就是能同时读几本不同观点或内容的书或评论。学生实践:搜寻《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否是禁书的相关观点的文章,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阅读的方法和过程、推荐自我评价表

1.阅读的过程我们可以作如下总结:

迅速浏览、了解大意。用心阅读、记取细节。纵览全文、撷取纲领。深究內容、推取含意。

2.在阅读一定数量的作品之后,我们还需要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自我评价表

学生姓名填表日期

我认真回顾了从月日至月日期间阅读欣赏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及记录卡,发现我共阅读了篇名著,合计字左右,我的收获还真不少。

1、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2、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

14.英语名著里的经典段落阅读 篇十四

they said of him that it was the most peaceful face ever seen there. what passed through sydney cartons mind as he walked those last steps to his death perhaps he saw into the future...

i see barsad, defarge, the judges, all dying under this terrible machine. i see a beautiful city being built in this terrible place. i see that new people will live here, in real freedom. i see the lives for whom i give my life, happy and peaceful in that england which i shall never see again. i see lucie when she is old, crying for me on this day every year, and i know that she and her husband remember me until their deaths. i see their son, who has my name, now a man. i see him become a famous lawyer and make my name famous by his work. i hear him tell his son my story.

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n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 类阅读含答案

★ 名著《西游记》的经典段落

★ 中考经典名著优美段落

★ 名著段落摘抄诗集

★ 名著的段落摘抄

★ 小山村阅读题含答案

★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范文

★ 名著阅读发言稿

★ 名著阅读读后感

15.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篇十五

一、善于联想,将名著阅读和现代的社会生活广泛联系起来

联想和想象是一切发明创造和新思想产生的基础,阅读既是和书本对话,也是和作者对话,更是从过去的文字中,发现新思想、产生新观点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打破定势思维,消除权威观点对自己阅读和思考方向的影响,大胆地想象和联想,从而从别人熟悉的故事中发现新元素,受到新启发。

《西游记》是中学语文课标规定的课外读本之一,权威的观点对它的定位是神话题材的小说。由于这部电视剧的反复翻拍和反复播放,学生从小就熟知其中的故事情节。大家对这本书更多关注的是它的趣味性,很少有人去研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现代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西游记》中的现代科技元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许多看似离奇的情节,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最原始的雏形。比如,雷公、电母合作下雨———人工降雨;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飞机;筋斗云———航天科技;顺风耳———电话、手机;千里眼———天文望远镜;真假美猴王、一根毫毛变出数个孙悟空———克隆技术,等。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就能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更是一部人类早期的带有语言性质的科幻小说。

二、结合社会的发展,以现代的眼光客观看待名著中的人物

名著能够流传至今都有其丰富的思想性和不朽的艺术性。但是,如果学生阅读名著仅仅是接受前人研究的固定的成果,缺乏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种阅读就毫无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现代人的观点去解读名著,客观分析文中的人物,不拘泥于课本和传统观点对人物的评价。通过对人物客观的分析,以现代人的观点去全面解析名著的主题和其中的人物。

《水浒传》是初中名著考试的重点,也是教师讲授最多的名著。对人物的分析多是承袭教参和权威的观点,缺乏以现代的观点对这部书和书中人物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现代人的观点去分析《水浒传》中人物的形象,评价人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比如,过去习惯称“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其中“好汉”的含义是什么?这些人真的都能称之为“好汉”吗?比如,王英那样的好色之徒,为了留秦明在梁山,穿了秦明的衣服,下山滥杀无辜百姓,视人命为草芥,能称之为好汉吗?李逵为了迫使美髯公朱仝上梁山,竟然虐杀了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这样凶暴残忍、滥杀无辜,能算好汉吗?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通过陷害逼迫卢俊义落草为寇,这是好汉的行为吗?

更加上全书宣扬的都是凶杀和暴力色彩,毫无人性可言,更不要提人权了。面对这样一部著作,学生应该以批判的态度去阅读,批判的当然不仅仅是梁山泊的那些人们,更有朝廷的腐败和黑暗。

这样的创新阅读,有助于学生的加深对著作的主题的客观认识,更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三、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名著所反映的问题的本质

名著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透过名著所描绘的社会现象看到事件的本质,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名著本身所不具备的意义,这也是名著阅读的根本意义所在。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性。故事的主人公祥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新的生活。他选择拉洋车为职业。从此,买车,成了他唯一的梦想和奋斗目标。他早出晚归、勤劳苦干、节衣缩食,经过三年奋斗,终于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第一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大兵抢去。祥子从军营中逃出,顺手牵出三匹骆驼,卖掉骆驼,继续攒钱追逐自己的买车梦想。却遭遇到孙侦探的敲诈,再次一无所有。受虎妞的诱惑而被迫和她结婚,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车,但是虎妞的难产而死,祥子卖掉车埋葬了虎妞。他心里喜欢的小福子也因不堪忍受折磨自身,勤劳善良的祥子开始堕落,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这部小说的传统解读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如果说作者创作此书是为了批判一个黑暗的旧社会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学生的阅读,如果到此而止就不免限于肤浅。书中祥子的悲剧,固然主要是因为社会的原因。但是,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祥子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个人奋斗者失败的悲剧。如果祥子跟随了曹先生,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也许他的命运从此改写。这样就赋予了这部名著一个新的阅读高度,也有助于学生从固有的理解中解脱出来,进行创新阅读。

16.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篇十六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阅读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明确而具体地指定了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此举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涵养品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名著呢?笔者想谈点做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阅读名著

1.班级设立名著图书专柜。

作为文一个语文教师,一直以来,笔者十分重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不断开掘图书资源,提高使用效益。一般来说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图书角的藏书量会超过300本,人均七八本。不过对学生们捐集上来的图书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图书主要是一些卡通书、作文书等快餐式的大众通俗读物,名著少得可怜。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感性化、浅层化的趋势,学生阅读疏远经典名著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吸引到能够代表人类文化精粹的经典名著上来,笔者觉得很有必要设立一个经典名著图书专柜。这个专柜的图书管理方式是私有公用,专柜对班上学生拥有的名著进行造册登记,图书仍由个人管理,面向全班同学开借。这种方法好处有三:一是名著管理方便,损毁率极低;二是专柜虽无书(书都在学生手上),但对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情况有记录,便于教师掌握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三是让学生感染学生,形成一种“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读书氛围。

2.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课外阅读的时间。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质量观,不能急功近利,以大量的书面作业代替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少布置课外作业,多读书(笔者近三年来,几乎没布置过书面课外作业)。与学生交谈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想读名著,原因一方面是怕影响学习,另一方面他们的课业负担实在是太重了,课间看一看消遣类的书,仅是为了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要想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这些名著,除了引导得当外,关键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一方面要和其他科任老师多沟通,尽量少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另一方面,与家长进行书面沟通,大力宣传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让他们支持子女进行课外阅读。

二、大力营造阅读名著的读书氛围

1.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

新编的语文教材,无论是苏教版、人教版还是语文版,《语文课程标准》建议中学生阅读的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笔者统计了一下,七至九年级《语文》(语文版)节选名著篇目的有《美猴王》(七年级上册)、《空城计》(七年级上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八年级上册);此外,对一些重要的作家比如老舍、鲁迅、冰心、罗曼·罗兰、高尔基等的作品也有所涉猎,语文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上好名著欣赏课、导读课,刺激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语文版)一共安排了四个名著引读栏目,七八年级每学期各安排一个专题,对“课标”指定的必读经典名著进行导读和推介,教师应重视这四个专题的引读,并辅以名著欣赏课,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3.大力开展以名著为主题的讲故事、朗诵、演讲、舞台剧、征文比赛等活动,以活动促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笔者觉得一定要把班上所有同学的阅读活动开展并丰富起来。讲故事、朗诵、演讲、舞台剧、征文比赛等活动,可能要花去教师和学生的许多时间,但这是一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活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调动起来。而一旦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的课外阅读会一发而不可收,收到奇好的效果。比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搞了一个《三国演义》歇后语比赛,同学们的阅读兴奋点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在引导学生读《水浒》时,我搞了个水浒人物绰号比赛,学生阅读《水浒》的热情也非常高涨。总之,名著的阅读是主题性的文化阅读,应通过有效的活动,突出阅读主题,让学生有阅读的紧迫感。

4.制定阅读激励制度,让阅读名著具有挑战性。

现在的初中生的阅读状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初中生别说读名著,就是普通的课外读物,都读得很少,这与我们现阶段社会转型期,人们过多追求功利、过多追求浮躁的物质生活状态有关。在学校里,阅读不是一种主流动的学习方式,替代它的是应试和做题。因此,名著的阅读,应作为一种挑战行为,重视激励措施的落实。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对班上的同学进行阅读分组,互相挑战,每期分阶段进行阅读评比、颁奖(奖品多是书)。名著阅读除了让学生互相挑战外,也鼓励个体的自我挑战。有一个典型的个案是这样的,2007年,笔者任教班有个学生王某,基本没有阅读习惯,笔者和他约法三章,每读五回目《三国演义》送一张老师自制的读书卡片,读完一部《三国演义》奖励一部《水浒》,……在老师的激励下,到2009年春季,这位同学已读了近十部经典名著。笔者的心得是:集体的阅读氛围,会感染个人,个别的阅读指导,也会带动全体。

总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笔者奉行的是行动主义,有了目标,就去做,做了就务求收到最佳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最大的心得是:只要教师改变语文教育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并形成一个专门的阅读名著组织管理体系,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期望有更多的教师重视学生阅读生活的重构,通过推进阅读来撬动初中的教育改革,这会成为现实吗?

17.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篇十七

关键词:读书兴趣 读书指导 读书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那栩栩如生的电脑画面,那形形色色的漫画书,无不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学生变得浮躁了,家长变得急功近利了,老师们变得目光短浅了。很少有学生真正愿意坐下来静静地阅读名家名作,很少有家长真正鼓励学生读“闲书”,很少有老师舍得真正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书。

虽然部分家长明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很多老师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真正把读书看得重中之重的,还是很少很少。

二、方案的形成。

鼓励学生一学期制定一个方案,方案可包括:

(一)师生共读

学校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课,指导课以营造读书的氛围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阅读。交流课可以交流自己对某一本书的感受,也可以交流自我写作的日记、作文、摘抄等,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学生根据学校安排制定自己的计划。

1--4年级段: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

5--6年级段:交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段欣赏式的读书笔记,鼓励学生编辑书籍,发表独立见解;交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或举行讲故事,演讲比赛,推荐好书等活动。

(二)生生共读

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书籍,控制进度。每天课余保证半个小时以上的阅读,适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心得交流。

(三)亲子共读

向家长推荐小学生课外读物,倡导家长和学生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节假日可以一起到“书城”看书,并写好相应的读书笔记。通过“家长会”,交流孩子读书的心得,建立“亲子小书房”,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三、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一)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校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

(三)与家长配合,培养兴趣。

定期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读书的好处,鼓励家长支持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鼓励家长领孩子多到书店、博物馆看一看,指导家长为孩子多买书(一次只买一两本,不能多买,看完再买)、买好书(学生喜欢,家长指导),家长会上多表扬这方面表现优秀的家长,家长就会回家标养孩子,孩子就会更加热爱读书。

(四)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2.“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校园中去观赏美景。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

3.竞赛保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

4.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有力的指导。

无意注意是小学生的主要特征。它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课题,也是搞好课外阅读的主要课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兴趣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我紧密结合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验》这一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验,首先教会学生筛选读物,除了教师推荐一些好书外,也允许小学生自主选择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不违法,不违反伦理道德的书来读,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

五、结语

18.围城经典名著阅读笔记 篇十八

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毫无疑问是悲剧的典型,重重城墙之内的他早已没了男人的血性。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轿子的容量狭小,还加点泥土气,这就是他们的民风,就是发财做官的人,也欠大方,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如周敦颐笔下的盛夏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者,少之甚少。在如此小气的环境下成长,便是方鸿渐悲剧人生的第一重城,钱钟书先生在本书之初便交代出主人公的家庭背景,一番伏笔之下,后来主人公的多少荒唐和怯懦也就不那么让人反感而是觉得可悲了。

第二重城。文凭不过白纸一方,却能将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方鸿渐在国外不学无术、不思专攻,临到毕业在父亲和丈人的催促下才慌乱得在毕业证书上造假。人生如棋盘,一步错步步错。既胸无大志,又不敢随性而活,这样的人是极为矛盾的。虽说造假证是当时国内社会对留洋博士过于推崇之下的不得已,但是这一行为终究为他归国之后遭遇的种种歧视埋下了深深的伏笔。这一重城,是社风世情,是造假证归国之后被无知的乡人盲目吹捧的些许自得,竟幻化成迷境幻影,让方鸿渐难以清醒。

第三重城。封建时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西方自由恋爱的思想在当时中国青年的身上并存,方鸿渐是个矛盾中的典型。一封古文书信回乡想要与周家姑娘解除婚姻,却不敢承认自己真实想法,拿着两不耽误的借口与父亲商量,被父亲痛骂一番立马就收了心思;归国的邮轮上,他既为鲍小姐的大胆举动心神荡漾又觉得不成体统怕人瞧见;归国后他明明心念着唐晓芙,却又不敢对苏文纨挑明心意。如此纠结、不会拒绝的人,如何不会坎坷一生呢?

一个方鸿渐,映射了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迷茫、纠结、既不敢与传统割裂,又不敢真正接受新潮。在这样的人物里,也有当下年轻人的影子。我们也会偶尔迷茫、没有目标、无所适从,可是从这样的人物身上,我们终该明白,所有阻碍我们的城墙并非只是外界造成,没有人可以困扰我们,能够困扰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一个足够睿智的人,可以看穿世事的因由,不为所惑;一个足够洒脱的人,可以不顾世人的眼光,率性而活;一个足够强大的人,可以不惧任何磨难,砥砺向前;一个足够坚定的人,终究可以成为想要的自己。

19.获得教养的途径——名著阅读指导 篇十九

书可以提升我们的内涵。“人靠衣裳马靠鞍”,书就是衣裳,书就是马鞍。而名著又是书中精品,所以,我们要读名著。

文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是文学的本源。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出来以后,很多人都觉得鲁迅写的就是自己。《西游记》中猪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做,跟生活中的许多人很像。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就是艺术真实!因为,这些人物形象本来就是作者将生活中人经过艺术加工后写进书里的,他们来源于生活,却又比生活中的人更典型,更突出,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现在许多青少年所认为好看的书呢,都是一些网络小说,言情的、武侠的、穿越……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所谓文学,不能给我们哪怕一点启示与教益,能称得上是好书吗?更何况这些书,还在很大程度上误导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

读名著也要讲究方法。那些理论分析,在我们平时阅读中是用不到的,就好比平时看电视,很多镜头让我们感动落泪,虽然都知道那是假的,但是谁又能时刻想着“那是假的”呢?其实,只要我们看过以后能明白那是假的就可以了。这也就是要讲究一个“出入”之法。

“入”,也就是要进入情境。只有进入情境,才能把作者精妙的语言艺术转化为鲜活的生活情景。我们才能感受到春暖花开的温馨与香甜,冰天雪地的寒冷与单调;我们才能体味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如看到林黛玉伤心流泪,我们也会流泪;看到林冲怒杀陆虞侯,我们也心怀舒畅……这就是入境。有人要说了,这些感觉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也会有,电视剧不是比名著更好看,更直观,更形象,更是一种享受吗?为什么要看那简单枯燥的书呢?可是,看电视我们能看到作者那精彩的语言艺术么?看电视,我们能看出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吗?而且,阅读名著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创造。我们更享受的是创造时的身心愉悦,创造时的快感!的确,很多电视剧是根据名著改编的,但也必然会被编辑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理解、加工成为符合他的审美标准的剧本。然后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和演员又根据他们的人生经历对剧情进行再改编,对人物形象进行再创造。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最后出炉的电视剧与名著本身还有多大关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利特”。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独有的,我相信,对于每一本名著,我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为什么要放弃享受独立创造的快感,而让别人把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强加到我们的头上!享受阅读名著吧,享受在自己的大脑中演绎一部属于你自己的名著改编剧吧!你还可以随意的让你所喜欢的明星为你排演!

“出”,也就是要跳出情境。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处事件当中,我们往往被情绪所束缚,不能清醒的把握全局,正确的处理事情。就好比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的关爱当中,可要说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父母对我们的爱,又有几人能够办到。这不正应了那一句“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吗?迷失在小说情境里的人也一样,他们往往会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小说里还是在生活中。如 : 看多了言情小说的人 , 以为生活中到处都有靓男俊女,成天幻想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在等着她(他),随时准备着与他(她)邂逅于一次偶然,一次巧合。看多了玄幻,武侠小说的人,或者勘破世情,绝望于社会的阴暗;也或者学那些所谓仁人侠士的简单的正义,看不顺眼,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快意恩仇,殃及无辜。

生活真的是这样的么?记得有这么一则笑话:在一个禁止渔猎的季节,马克·吐温在森林里钓鱼,他的收获很大。在返回的火车上,他向一个陌生人夸耀。那陌生人听着就变得严肃起来。马克·吐温感觉到不对头,便问对方是干什么的,对方回答说是渔猎监督官。对方接着又问他是什么人,马克·吐温急忙改口说,“我是全美国最会说谎的人。”我们知道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小说虽说是来源于生活,但也是在生活这个大背景下的虚构,是艺术的真实,不能与现实生活画等号。所以说,想要正确的理解名著,就要,也必须要跳出情境。只有出来了,我们才能真正的享受作者所带给我们的艺术美,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不是生活在幻想中,沉迷于虚无的梦魇。

当然,名著是纯文学,不同于眼下流行的简单而肤浅的通俗文学,它蕴含着作者丰富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敏锐而独特的人生思考。只要我们跳出来,我们就能从深度和广度上汲取作者赠与我们的礼物,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趋于成熟。如:读《红高粱家族》我们所思的不应是一个人的罪与罚,而应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人性的选择;读《沉重的翅膀》我们所思的不应是政治的腐败和情爱的纠葛,而应是守旧与革新的碰撞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冲击。《西游记》写的不应是孙悟空降妖除魔的热闹,而应是“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斗争精神;《水浒传》写的不应是铲奸除恶的简单的正义,而应是封建统治者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简·爱》写的不应是男欢女爱的爱情肥皂剧,而应是为了追求爱情自由平等,打破世俗偏见不屈抗争的妇女形象……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当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自我标榜增加谈资时,书便会给心态平和的读书人带来无法比拟的快乐。

不论是读历史的厚重还是生活的轻松,生命的苦难还是自然的感悟,当你的视线与文字相遇时,就是一种缘分。因为真心,没有所谓的深刻浅薄、智慧愚钝。正像黛玉所说的:“我是为了我的心。”读书也是为了自己的心。抛却了世俗的虚伪,生命充实,快乐。

摘要:当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自我标榜增加谈资时,书便会给心态平和的读书人带来无法比拟的快乐。

20.如何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 篇二十

关键词: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75-01

可是大部分小学生都对名篇不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对名著的理解能力有限,还是因为教师无法让他们对名著名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名著的阅读是提高文学素养和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当今小学生阅读名著的数量和质量都令人担忧。笔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小学生阅读名著,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阅读要求要因人而异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基本动力。要搞好文学作品的欣赏,更要有许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口味,浅显易懂而又情感高洁的文学作品是首先条件;比如对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真正体会一些深奥的名著的含义。而较高年级的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可引导他们读较高深的名著。

不同的要求会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所接触的名著,也是阅读名著重要的引导方式之一。

二、阅读后写读后感

“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对于名著仅仅是读是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的。所以就要联系自己感想,写出读后感。如在《水浒传》中,李逵为请朱仝上梁山的时候,十分残忍地杀了朱仝所照顾的县令的孩子。这一段就有很大的争议,学生们在读了这段以后都有不同的感想。有人认为为了请朱仝上梁山,可以壮大梁山的力量去劫富济贫,这样做是正确的;而有的人则认为孩子是完全无辜的,为了请朱仝上梁山,哪怕可以牺牲一个无辜的孩子的命,这样做是十分残忍,甚至是不人道的。

学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认真思考自己所阅读到的东西,这样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阅读名著的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介绍其中精彩的片段

学生为什么会耐心地读完一本书?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从内心处就想去读,书中有吸引他们的东西,或者是其中的情节、或者是其中的人物、或者是其他什么。

而从书的开始很难将学生吸引住,这就要求教师有好的吸引入的介绍和讲解能力。而在讲解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学生们介绍其中精彩的片段。

如钱钟书的《围城》中:“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轮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己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又如《老人与海》中:“他把那只抽筋的手在裤子上擦擦,想使手指松动松动。可是手张不开来。也许随着太阳出来它能张开,他想。也许等那些养人的生金枪鱼肉消化后,它能张开。如果我非靠这只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价把它张开。但是我眼下不愿硬把它张开。让它自行张开,自动恢复过来吧。我毕竟在昨夜把它使用得过度了,那时候不得不把各条钓索解开,系在一起。”

这些都是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在加上教师生动的介绍,必然会使学生们提升起兴趣和耐心去品读名著。

四、增加阅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要多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讲座。如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组织大家一起来讨论刘备这个人物的性格,或是大胆假设赤壁之战曹操成功会如何,官渡之战袁绍胜利会如何,等等。

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必定会对原著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兴趣去阅读其他名著。

五、教会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阅读方法才是品读名著的重要方式。如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一种浅阅读,即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快的速度去读书,但是却没有真正领悟到书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浅阅读是无法吸收和消化名著的这就要求教师去教导学生们如何阅读、如何品味。这样才可以真正阅读名著,感受其中的精髓所在。

一个人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他有什么样的文化素质,而读书的好习惯要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在阅读名著的道路上有了教师的导引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更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上一篇:参观水族馆的作文300字下一篇:一下期末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