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比赛活动总结

2024-09-13

小学比赛活动总结(共16篇)

1.小学比赛活动总结 篇一

阳驿乡中心小学少年宫体育比赛活动总结

2013年9月26日下午,我校举行了体育比赛,现对比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程序组织较好,各班对学生组织得有纪律、有秩序,活动过程中选手跳得很努力,镇定、大方,坚持不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对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到了促进与引导的作用。

二、主要优点

1、各班能认真组织学生练习,对学生给予技术上的指导,组织学生在班级内进行比赛,选拔参赛选手,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更多的培训、指导,很多班级每天都利用课间的时间进行模拟比赛,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

2、比赛前,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进场时纪律很好,很有秩序。比赛时,班主任能看好学生,让学生安静地观看比赛,其中六年级、一年级表现得最好。

3、参赛的选手技术技巧上都有一定水平,能做到坚持不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4、评委老师及工作人员能认真、仔细地查清数目,并及时地填写好表格,保证了这次比赛的水平。

三、存在问题

1、部分班级在观看比赛时有学生混乱时,班主任老师没有及时地去管理学生。

2、部分同学在参加比赛时过于紧张,心理素质不够好,老师应该给予指导。

四、比赛结果

拔河比赛团体奖第一名:四(2班、五(1)班、六(2)班 乒乓球比赛:第一名 徐振林

第二名 陈 熹 刘佳庆

第三名 王士全 郑柏林 郑 博

五、经过自我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在以下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1、合理安排人员,把工作落实在个人,确保分工细致、明确,以提高工作效率;

2、对活动中的细节做更加周全的考虑,制定好一套较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3、加强人员之间的内部团结和协作能力,提高成员责任意识。此次活动我们本着愉悦同学,活跃校园气氛,为学习增加活动的原则,为同学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了以后工作更加有序、高效的进行,希望找出优点和不足,以便扬长避短,使今后各项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活动顺利的完成了,同学们在努力中获得了快乐,我们也在合作中收获了经验和更为重要的友谊和不可或缺的团结之心,这都将成为我们彼此一辈子的精神财富。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也将不断的努力下去,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也将引领我们一路走下去。

2.小学比赛活动总结 篇二

1.小制作比赛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为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 并积极投身科学探究的活动之中, 很多地方开展“ 科技小制作比赛”, 瑞安市连续举行了28 届小制作比赛。 小制作比赛是很受学生欢迎的科技节活动之一, 我校开展这项活动也有悠久的历史。 但是在近几年的活动中, 发现参赛的作品大部分是家长或专业公司的作品, 连市级比赛都有过半数学生是带半成品去比赛的, 虽然作品漂亮, 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作为比赛的主办方, 瑞安市教育局和瑞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对这种现象颇为头疼, 问题出在哪里?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小制作比赛方式存在缺陷, 在瑞安市第28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中指出“ 科技小制作的申报:参赛者自带材料、工具, 自选项目, 自己动手, 现场制作, 内容具有科技性”, 这样的规定, 让组织方很难在比赛现场杜绝学生带半成品进来。 怎样的比赛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自己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我们觉得要进行命题创造活动。

2.命题创造活动之于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命题创造活动就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任务驱动型活动, 命题创造任务一般由活动组织者命题, 并向公众公开, 任务具有一定的创造空间, 是适应竞技的模拟发明, 因此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命题创造活动的开展由来已久, 如美国30 多年前开展的“ Odyssey of the Mind” ( 我国意译为头脑奥林匹克, 简称OM) , 以及上世纪末开展的各类机器人活动均属于命题创造活动。

命题创造活动要求参与者利用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去完成一个创造物, 最终的创造物也没有标准模式, 它在功能和性能上趋向目标, 在形式上则是多样化的。 因此它是参与者的想象力和合理应用科学技术的结果, 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 因此, 命题创造活动虽是模拟创造, 它要经历一回真实的创造过程, 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 科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科技素养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 命题创造活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更有独到之处。

3.命题创造活动易于活动的“ 课程化”

在开展自由选题的小制作活动时, 教师只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因此受益面狭小, 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而命题创造活动可以将感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 统一指导进行解决问题, 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 这就有可能将活动课程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内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另外也容易进行活动过程的管理。

4.命题创造活动易于活动的评价

自由选题的科技小制作, 由于都是单独的, 不可比性较大, 因此评价结果渗入了较多的评价者的主观意见, 其评价的准确度就会弱一些。 而命题创造活动易于在学校课堂上开展,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现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在过程中展现的科学精神、 处理态度等人文品质都能够有比较充分的显露, 因此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过程行为有比较客观的评价。

二、创意思路

本项目的创意思路主要是将实践与研究相结合, 边实践边研究边推进, 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的循环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育实践。

1.精心设计命题使活动富有吸引力。 一篇文章题目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人们阅读它的兴趣与欲望, 同样一个好的创造性任务主题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

2.以命题创造活动为抓手, 让教师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 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行为, 促进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3.通过相关研究与宣传, 引发社会对命题创造活动的广泛关注, 进行命题创造活动比赛, 并为其他地区推行命题创造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项目实施过程

关键事件一:创意点的生发———命题创造活动在我校的实验

2012 年10 月17 日, 《 瑞安日报》 报道市实验小学科技节活动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滚纸环”比赛。 参赛学生现场设计、动手制作小纸环, 比谁的纸环滚得更远, 展示了学生的设计、合作及动手制作能力。

关键事件二: 创意点的落实———命题创造活动实践由我校开始辐射全市

2013 年10 月, 陈立新老师分别在瑞安市教育局塘下教育学区和飞云镇中做了“ 滚纸环”的专题讲座, 向科学教师和学生介绍了命题创造活动———滚纸环的具体做法与比赛规则, 2013 年11 月, 瑞安市第29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了滚纸环比赛, 标志着命题创造活动由我校科技节的活动项目开始走向辐射全市中小学科技节的实践。

关键事件三: 创意项目的推进———全市中小学生命题创造活动评比活动再度举行

由于瑞安市第29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了滚纸环比赛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好评, 2014 年11 月, 瑞安市第30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了叠叠乐比赛, 进一步推动命题创造活动在全市范围的推广, 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四、效果评析

1.精心设计命题使活动富有吸引力

一篇文章题目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人们阅读它的兴趣与欲望, 同样一个好的创造性任务主题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 那么什么样的任务主题会吸引学生呢?

( 1) 好奇心是一种强劲的内动力

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求知动机, 是个体对新奇、未知的事物趋近并探究的倾向性。 笔者设计的一项任务“ 纸环滚起来”这个项目, 提供的材料和工具:A4 纸2 张、 剪刀、 裁 纸刀、圆铅笔、直尺和胶棒。 制作要求:用提供的材料做成一个或若干个连接在一起的纸环, 纸环的单个圆环的边宽要小于4 厘米, 直径要在10~15 厘米之间。 圆环做好后, 要从长40厘米、高20 厘米的斜坡上滚下来, 比谁的纸环滚得更远、更直。

因为新颖, 富有挑战性, 所以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和兴趣, 并进而演变为他们积极调动一切感官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内动力。

( 2) 利用好胜心激励学生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正常心理特征, 利用好这种心理特征, 则可以将其内化为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竞技正是争强好胜心理的一种宣泄, 创设一个公平、适度的竞争环境, 是激发学生活动动机, 保持和增强活动“ 磁性”的有效手段。

2.重视过程, 让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1) 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

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是一个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 尤其从事工程技术活动, 动手能力更应该成为一个看家本领。 这些基本动手能力有助于人们理解科学技术和使用技术。 动手能力也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基础能力。 一个新颖的结构、一个创新的技术方案, 它是否合理、可行、能达到预期效果, 光凭大脑思考往往是无法验证的,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数据。 动手实践从表面看是手在行动, 实际上身体力行的感悟必定会触发大脑的思考, 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和能力。“ 行是知之始”, 动手不仅仅是学会几项技能, 更是智力开发的助力器, 从动手实践中构建起的知识与能力远比从书本获取来的记忆深切弥久, 使人终身受益。

( 2) 以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小学比赛活动总结 篇三

一、“普及”与“提高”共抓,扎实“棋规与技巧”

“棋规与技巧”课程主要从普及教学和提高训练两个维度展开。普及教学面向全校学生,分成一年级的象棋启蒙教学、二到六年级的棋类活动课两部分;提高训练面向象棋精英,主要依托社团活动与“专家进校园”指导。

(一)制定课程标准

棋艺与棋品齐抓,益智、怡情、育人共赢是我校中国象棋特色文化课程的建设理念,为使教学有章可循,有标可施,有法可评,我们首先制定了课程标准,标准制定时,我们除了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外,更顺应国家立德树人的整体教育方针,重视学生在弈棋过程中领悟经验、体悟哲理。

(二)编写特色教材

根据不同时期的特色发展需要,我们先后编写了两套校本象棋特色教材——《棋之道》和《象棋起步》,人手一册发到学生手中,成为教学与自学的范本。

(三)完善课程设置

学校将一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中的1节设为象棋课,以保证象棋的启蒙教育,二到六年级每周有两节棋类活动课,用来进行象棋的提升训练。象棋精英社团的提高课程面向下棋优秀者,学校聘请市内资深象棋教练来校指导。

(四)建设师资队伍

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在众多象棋爱好者中选拔了8名教师组成了草根教练团队,他们负责一年级学生象棋启蒙教育以及象棋社团活动。“专家进校园”则让这支象棋师资队伍锦上添花,保证了象棋精英社团成员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巧用信息技术

1.使用象棋游戏软件

我们在每班的电脑上安装了“象棋巫师”软件,其操作性和丰富的象棋资源是传统教学棋盘所不具备的。

2.开发网络对弈平台

学校的网络对弈平台基本实现了校内实名注册、封闭管理,网络实时对弈的功能,完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尝试微课教学

近年来兴起的微课很适合我们的象棋教学。学校把象棋教学制作成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也可以自学下棋。

课标与教材的编写保障了学习的目标与内容,课程的设置保证了学习的固定时间,师资的建设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新技术的融合激发了学棋的兴趣。这些举措为儿童创造“棋”乐融融的幸福童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比赛”与“活动”同行,做实“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课程主要从参加比赛和社会活动两个维度展开。比赛分为校内比赛与校外比赛,社会活动主要是走出校园以棋会友,以及宣扬一些象棋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比赛与社会活动,让学生享受下棋的快乐与幸福,享受有棋陪伴的童年那别样的精彩。

(一)参加校内外比赛

1. 校内比赛丰富多彩

我校开展的中国象棋亲子赛、班级联赛、定升级赛、省棋王争霸赛,给学生搭建了更高层次的锻炼舞台,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

2.校外比赛精彩多样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如苏州市中小学生中国象棋比赛、苏州工业园区阳光体育中国象棋比赛、江苏省、苏州市的中国象棋特色学校比赛、江苏省青少年中国象棋锦标赛、全国象棋少年锦标赛、全国象棋儿童赛等,学生们在比赛中砥砺前行。

(二)投身社会实践

1.重走大师路

象棋大师徐超是我校的校友,小时候酷爱下象棋,为了提高自己的棋艺,他经常游走于各个村、各个队,寻找高手进行对弈,并请他们指导。为体验大师成长的足迹,学校组织象棋队的孩子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与高手过招,请高人指点。重走大师路,让他们知道大师出自民间,向身边的人学习很重要。

2.以棋会友

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是新苏州人,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回家与亲朋好友团聚,孩子们每次都很乐意在老家和亲朋好友、村上邻居下上一盘棋,因为下棋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孩子都成了当地的棋王,孩子们了从中享受到了下棋的乐趣。

三、“品德”和“文化”培育,体验“象棋与人生”

“象棋与人生”课程主要从品德培养和文化渗透两个维度展开构建。品德培养主要依托“走好每一步”“象棋故事征文”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育人;文化渗透则依托校园棋文化布置和棋文化符号设计,以环境育人。

(一)在品德培养中育人

1.“走好每一步”主题活动

人生如棋。学生在“走好每一步”的班队主题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做事要获得成功,须如下棋,沉着冷静,周到全面,思维求异。

2.“我的象棋故事”征文活动

写自己与象棋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总结、体会弈棋的乐趣与收获,更能体悟为人处世之道。比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下棋时,步步都要细细斟酌,如果一步错,可能步步错;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王道。

(二)在文化渗透中育人

1.棋文化布置

(1)象棋博物馆,学校的棋文化教育基地,记录着学校象棋特色发展的点点滴滴。馆内的名人堂、冠军榜、奖杯陈列柜等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象棋学习兴趣,提升进取心。

(2)百米象棋文化长廊,是学生的练功廊,廊内除了记录了学校象棋特色发展的轨迹,还呈现了许多经典杀招和经典残局,有一定棋力的学生可以来这里一试身手。

(3)方圆和豆园,安静舒适的对弈场所,体现棋文化元素的石板路,草地上对弈的雕塑、路旁的象棋长凳必将成为校园内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4)象棋园地,班级棋文化的展示平台,布置了相应的象棋故事、象棋知识,同时还有班中的象棋小明星也会出现在其中。

2.棋文化符号设计

(1)学校的卡通形象——琪琪、帅帅,是两个棋娃,意蕴争做遵章守纪、乐观向上、善学乐思的阳光少年。

(2)文明用餐争章卡——注入下象棋元素,意蕴从小事做起,一步一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成帅成才。

(3)席卡设计、名片设计中有棋盘元素,意蕴为人如行棋,上乘棋品——“尔雅温文”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迫切需要的基本素养。

以棋益智、以棋怡情,以棋育人,我们通过加强中国象棋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为学生创造了“棋”乐融融的幸福童年,实现“文化建设、内涵发展”的学校教育新常态。

4.小学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篇四

为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古二小学在十六周开展了“可爱的祖国演讲比赛”。5月31日中午,学校利用的“小主人TV”直播台,进行了活动总结。

首先由大队辅导员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表扬了参赛选手的仪态自然大方,使用语言规范,表达流畅,情感真挚,感染力强,演讲的内容也能紧紧扣住“可爱的祖国”的活动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充满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接着她宣布了获奖名单,并由校长对获奖选手进行颁奖。

最后校长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点评。指出了这次比赛的闪光点:演讲稿子写得较好;各班主任能在短时间内辅导学生熟练演讲。同时也提出了今后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演讲的语速较快;加强学生演讲的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5.小学足球比赛活动总结 篇五

在本次足球赛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校以及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筹备工作充分,组织得力。

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班级同学的凝聚力。

四、学生的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力争夺冠的精神。

在本次足球赛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提高了学生的足球技术,战术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比赛中增进了班与班之间的友谊。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比赛的精神还在感染着我们的学生,下面的工作就是趁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来带动学生更好的学习,从德智体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学生。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时不时浮现在脑海中一系列关于本次足球的一些回想与感动画面:

一、战术布置失误。本打算上半场死守,消耗对方体力,下半场进攻,最差的结果是逼平对手,发点球,那么比赛的结果就难说了(因为赛前重点练习了点球)。但是有些班级的防守能力太弱,跑动慢,原地防守,对对方的有些跑的快、技术好的前锋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这种防守反击的战术是绝对的错误。(如果用最强阵容,逼平对手,比赛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有些班级的队员进入比赛的状态太慢。比赛刚开始,对方就对方班级发动了猛攻,孩子们立足未稳,就被对方打懵了,彻底打乱了赛前的部署。

三、队员对我指定的战术要求执行得不够坚决,后卫并没有对个别优秀前锋(比如8。6班李同瑞;8。1班王文强;7。5的邱琛等等)进行有效的盯防,使其突破畅通无阻;有些队员角色不定,踢一会后卫打一会前锋,来回盲目跑动,大幅度消耗体力,节奏也被打乱,让对方有机可乘。

四、队员比赛经验不足。

在比赛中对对方队员的合理冲撞,挤、拉、强表现得很不适应,也不会运用合理的犯规进行防守。(当然这也与平时训练较少,指导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

五、初二级部的吕光翰,李同瑞等同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对于我们学校的其他学生,他们体力好,技术好,速度快,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把他防住们,有时候一个漂亮的转身,一连串的过人动作,时而一刁钻的射门,让老师不得不拍手称赞,踢得是在是太好了。

六、纵观所有班级的比赛,有实力比较强的班级更会有较弱的班级,但是每个班级都是积极向上的,不怕失败,赛场上顽强拼搏,不参加比赛的同学也没闲着,在场边给运动员声嘶力竭的呐喊助威,班级的凝聚力再次升华。

七、梦想杯足球赛加深了同学们直接的交流,赛前2队互相握手,同学们谦虚的表情,互相鼓励加油,例如比赛中八年级1班杨孝义吧8年级10班级张泽昊狠狠地撞倒在地,杨孝义内疚的连忙把张泽昊拉起来,谦虚的问道没事吧,对不起之类的话语;7。2对阵7。5输掉了比赛,7。2的孟金龙倒地蒙脸哭了起来,7。5的几名队员迅速过来安慰金龙……感动瞬间太多太多,一个小小的足球校园比赛收获的不仅仅是胜利,更多的是无形的力量,一种高尚的体育精神。

6.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活动总结 篇六

10月12日,我片根据学区要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竞赛活动,讲课、说课、评课活动让所有的老师都深深地体会到这次课内大比武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智慧与能力的比拼。有三位语文老师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执教的每位教师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大胆尝试,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生本教育的理念。评委老师全程参与、细心倾听了这三位教师的语文课。现将本次活动的突出特点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比教学

1、参与面广 效果良好

本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大多数语文教师都积极参与。教师们不但对听课的积极性高,而且在活动后进行评议时教师们积极参与、都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

2、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一切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老师要善于在生活与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张校长在执教的三年级《玩出了名堂》和《找骆驼》这堂整合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匠心独运地问:“看看张老师的手干净吗?”张校长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使孩子们明白:“虽然我们的手看上去很干净,但实际上有着一个看不见的小人国——细菌王国。这个神秘的不为人知的王国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学了今天的这节课,你就会明白。”这一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地兴趣和探究热情,为学好《玩出了名堂》和《找骆驼》做好了巧妙的铺垫。课堂上,张校长精心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品读感悟。通过比较思考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就一定会有收获。学前班刘老师的一节拼音课《g k h》也让人记忆犹新。课上,刘老师准备了许多直观教具、图片,制作精美,并且结合生活实际合理运用,孩子们学得津津津有味。这样的课让孩子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大语文观。

3、认真钻研 大胆实践

教育思想、理念不仅是教育的决策者才应思考的,它也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听的这十几节课中,令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教师身上所展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如潘波老师在认真学习钻研了程汉杰的高效阅读法后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大胆实践,在603班尝试高效阅读模式。课堂上,他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青山不老》《鹿和狼的故事》课外资料《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三篇文章。老师指导阅读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大胆发言,积极展示。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成为知识传播,应用的基地,更成了培养创新教育和创造能力的摇篮。这节课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读”中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阎莉老师在执教四年级课文《猫》和《母鸡》郭芳芳老师在执教五年级课文《钓鱼的启示》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就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带着情感,带着体验,带着表情去读,边读边悟。在这次活动中,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孩子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二、说课评课强素质

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地融合,以说促教、以评促教,教学相长。听课完毕后,语文教研组还安排了语文老师进行说课和互动式评课。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的教学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说课、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同课异构得发展

此次“比教学”活动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同年级老师同上一节课。老师们通过同课异构进行了深入地比较与反思,发现了同组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语言,智慧的点拨。更重要是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大家在同课中显风采,在异构中得发展。

以一年级为例,一年级共有五个教学班,五位老师同上《影子》这篇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语文的基础。本次课堂教学,五位老师们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基础训练。例如,熊云老师在一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许婉贞老师在识字教学采用猜谜语,加一加,联想记忆等多种方法识字。韩莎莎老师端庄娟秀的粉笔字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书写示范作用。柯姗姗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熊文君老师的教学设计充满了童真童趣。可以说各有所长,课后,五位老师也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如何让低年级的课堂在充满趣味的同时又进行扎实地,高效的识字写字训练,这是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7.小学比赛活动总结 篇七

一、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脱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 涉及知识点少, 教师讲课速度较慢, 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来说,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颇深, 知识点增多, 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 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 课堂容量大, 一些教学步骤只能一带而过。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字、词等基础知识多, 阅读理解少, 教学时偏重机械记忆, 形象思维。初中课目增多, 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 教学时重理解记忆, 抽象思维;由于教师讲得少,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 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进入初中后, 升学压力加大, 一些中学教师往往把语文教学变成单一狭隘的“工具性”“知识性”和“政治性”的灌输, 忽视了它也是一门文学教学、艺术教学、审美教学的学科。

二、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脱节

中学学习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学生由教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于是, 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出现了问题。进入中学以后, 大多数学生还在沿袭着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并没有及早地认识到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差异性。而中学教师也多数没能很好地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 中学教师中也很少去通读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1~6年级部分, 把中学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等与小学比较, 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

三、中小学的评价标准脱节

接手初一新生的往往是刚从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 我校还有几位老师是从高三下来的, 在思维习惯上受初三、高三教学模式影响, 很难一下子转换角色来适应小学毕业生。他们对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估计不够准确, 对待初一新生往往要求过高, 教学进度很快, 甚至有的教师会用对初三学生的要求来要求他们。这样一来, 许多学生刚开始初中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不知所措, 效率低下, 久而久之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一种畏惧感。

8.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篇八

1、由于受场地、气温等众多因素影响,我们把比赛活动分年级组安排在连4个晨诵课时间进行,最后选出优秀节目在闭幕式上展演。但闭幕式上的展演机会毕竟太少,因受时间限制,只能展演3个优秀节目,其他优秀节目只能在几个评委和少数孩子们的面前展示,很可惜。好在学校图书馆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展示的空间,班主任非常支持工作,积极报名。其次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评委老师们也好辛苦。况且由于战线拉得长,评委老师们难免会有事得替换评委,虽然评分标准一样,但毕竟不是同一个人了,评分会有些许不同,也就略显不公平。

2、设备技术支持不给力!

有的节目在班上排练效果很好,但因为评委组没能及时提供服务,如播放背景音乐和PPT,或多或少影响了小演员们的正常发挥,影响了节目的整体效果。还是那句话:幸好学校图书馆将给我们的孩子提供展示的空间。

3、我们课下曾看到很多班主任老师课下带领学生认真排练,如汪静主任、钱淑琴老师,陈雅芬老师等,还有更多我们没看到的老师。老师们都很重视活动,积极带领孩子认真排练,但有的节目质量并不高。诚然,老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擅长于指导学生参加此类活动,且有经验。我想主要还是我们活动组织者开展活动的迁移工作做得不到位。比如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应多多关注老师,及时给与他们帮助与指导。这一点我做的很不好。一是没想到应该去指导,二是自身能力有限,提供不了指导。所以我倍感压力,我担心做不好本职工作。诚请各位帮助我,帮我指正助我成长。尽管我的教师生涯将近,但走向中层作为管理者还是新手。

4、很遗憾没拍摄演出比赛的全程,否则就可以剪辑优秀作品供师生在教室观看学习。所以今后师生演出展演活动都要及时录像,即是对师生成果的肯定,也是为学校和个人积累必备的资料。

二、经验教训总结:

1、要认真做好每项活动的前移后续工作,而且要做精。

(1)为充分发挥老师们学校主人翁意识,校层活动方案制定后,应由老师们自己制定实施方案。老师们亲自参与了方案的制定,实施起来会更清楚明了,更有实效。其实这对我校所有中层管理者都是一个教训。

(2)活动要及时跟进、指导,要关注活动过程,关注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关注老师们在活动中是否得到成长,关注学生是否得到成长。有必要时可指导老师们制做PPT,找相关配乐及服饰道具等。

(3)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把老师们参加活动的小结汇编成册,以便将来新老师学习借鉴,也为今后开展此类活动积累经验。

2、每次公开课、展示课等都要录像,既是对老师们成果的肯定,也是积累必备资料。

3、以后类似的活动尽量安排全校性集中表演,比如一个下午,这样老师孩子们可以现场直接学习,评委评分相对比较公正公平。

4、希望副班要积极支持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尽自己所能;班主任也要主动向副班请求帮助。正副班主任彼此不要分工过于分明,应融洽相处,齐心协力,共同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9.小学生手抄报比赛活动总结 篇九

一、活动收获

(一)本次活动的学生作品品质比以前的都有所提高,尤其是书写能力、用色方面和报面排版都有了突出的表现力,在竞赛活动中学生都能根据独自完成作品,显得进步很多。

(二)所有学生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时机对学生如何做好手抄报的比赛进行相应的指导。

二、作品的特色

(一)版面整洁,书写工整美观。

(二)板块设计大方合理,结构优美,板块之间松紧有致。

(三)主题明显清晰,大字描绘活泼可爱,主题图也贴切。

(四)版面颜色活泼、有趣,符合儿童制作和观赏的心理。

三、本次活动的不足

从学生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学生之间水平差距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学生阅读、写字、绘画等综合素养能力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与培养。

10.小学比赛活动总结 篇十

一、信息交流的渠道

体育教师在参加教学能手比赛中最关心比赛的结果。但是最近几届的江苏省体育教学能手比赛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却越来越关注信息交流了。这是因为江苏省在每次教学比赛中均邀请了来自全国典型地区的专家, 教师们通过专家讲评, 既可以了解不同专家的不同观点, 也可以从中发现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动态, 对每一个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江苏省有一个值得推崇的做法, 这就是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参加讲评。本次教学能手比赛的讲评中, 就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师范大学的教授。有人说, 体育课程改革分南派和北派, 其实, 体育课程改革的学术观点如按南北划分是没有道理的。在不同的研究领域, 区域的划分有特定的标准, 如以气象学为标准, 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 秦岭淮河以南是南方;如研究经济发展水平, 南北划分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经常提的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学科理论应当怎样划分呢?本人认为, 无论是南北还是东西, 均没有本质的区别。有人会说,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体育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应当有所不同, 而且气候条件的不同, 南北的体育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 应当指出的是这些不同对于课程改革来说, 是非本质的区别, 因为我国的体育是在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下运转, 我国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依据的是同一个课程标准。

但是, 专家们尽管研究着相同的领域, 但其学术观点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这是因为各位专家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因此, 这些不同并非是东、南、西、北区域造成的, 而是学术背景的不同造成的。实际上, 体育课程改革所要研究的问题也应当分分类, 有些重大的问题需要统一思想, 有些问题本身就可以用不同的途径来实现, 保留不同的观点不会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 反而能拓宽思路。

本次比赛能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来点评, 有利于学术观点的交流, 有利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达到思想的统一, 更有利于指导实践, 推进课程改革;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点评, 就会产生观点的碰撞, 这种碰撞可以启发新的思考, 发现新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方法和途径。更多的专家讲评尽管各有特色, 但可以按不同的视角解决同样的问题, 或以同一视角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这样的条件下, 思路越多,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越多, 如此看来, 专家的观点越是缤纷多样, 越对课程改革的进展有利。

二、“多一点”和“少一点”

“多一点”和“少一点”看来是一种数量的变化, 但从数量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发展的一种趋势, 从而可以从中找出一些有益的启发。毛振明教授在点评中提出了不少“多一点”和“少一点”的看法, 以下几点都是笔者代为归纳的, 不妥之处应由本人负责了。

第一, 中年教师的参与少了一点。本次教学能手比赛的绝大多数均是年轻选手, 这是和过去有很大差别的一个特征, 对于培养新人来说显然是有必要的, 但是中年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少了中年教师的参与, 不利于中年教师教学经验的学习与传承。

第二, 学生站着不动的时间多了一点。为了展现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往往力求把动作要领讲得清楚一点、详细一点, 因此学生站着不动的时间也往往多了一点。为什么不能精讲多练呢?为什么不能采取边讲解边练习呢?对动作的要求为什么不能考虑逐步提出来, 而是非要采用一次讲完呢?

第三, 音乐进课堂多了一点。随着健美操、舞蹈等进入到体育课堂, 音乐也随之进入了体育课, 这是值得提倡的。但现在有一种倾向, 好像音乐进课堂是一个普遍性的要求, 音乐成了运动的背景条件, 就是打球、跑步也用音乐伴奏, 实际效果如何呢?

第四, 服饰和道具花了一点。在体育教学中, 为了表现其光彩夺目, 因此教师在服饰和道具的形象和色彩上下了工夫。有一些服饰和道具和课的内容密切联系, 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但有一些服饰和道具和课的内容关系不大, 存在着单纯追求形式的缺陷, 缺少简洁和实效。

第五, 教学方法繁了一点。教师往往按照书本上提出的教学步骤, 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但实际上, 学生已经会的就没有必要再教了, 例如, 小学生已经玩过跳山羊了, 助跑踏跳在已会的条件下, 我们的教学还要从助跑踏跳教起吗?

第六, 课的结构死板了一点。新课改后, 课的结构有了变化, 但从能手比赛的课中可以看到, 课的结构无论怎么变化, 有一点是少不掉的, 这就是每节课结束前都要有放松运动。实际上, 作为运动训练课, 由于负荷大, 训练后放松理所当然, 但对于运动负荷较小的体育课, 就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有放松运动。

三、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体育教师感到为难的地方有多处, 其中如何评课就感到有一定的困惑。第一, 课的质量涉及到多种因素, 怎样才能归纳出反映课的质量的综合性因素, 因素多了就会烦琐, 因素少了又说明不了问题。第二, 对体育课质量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的主观因素明显, 不易显示客观性。

本次讲评过程中, 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教授专门介绍了美国的一种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即SOSRT评价系统, 可以把它译为“体能教学时间观察系统”, 该系统不再把影响教学的一切综合条件均考虑进去, 而是抓住了体能教学时间这一关键因素;该系统不以定性分析为依据, 而是以定量分析为依据, 因此实现了简洁、清晰、可比的特征。目前该系统在美国还处于研发阶段, 但是这种信息能

听课过程中,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示范时, 笔者多次听到教师用“异侧脚踢, 异侧手在前, 创意跳圈, 动作协调”等说法。即使教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 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效果不好。究其原因, 教师的语言和授课术语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范围。孰不知, 有的孩子是刚从幼儿园才跨入小学几个月, 不可能有那么深介绍给一线的体育教师, 无疑会让教师拓展思路, 引发联想, 从而开发体育教师的智慧。

四、专家与教师互动

互联网的开通提供了专家和教师互动的机会, 但是这种互动远远不如专家学者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这次专家讲评就提供了这种机会。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其积极意义超出了人们一般的想象。在一般情况下, 无论是专家还是教师, 一旦提出一个新的见解, 就会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新的思考、新的方案就会随时产生。在特殊的情况下, 一个见解的提出也许会引发“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足够让体育教师讨论上几天, 甚至是几个月, 从而起到深化课程改革的作用。在本次互动过程中, 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的讨论。毛振明教授在讲评过程中, 提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 到底有多少问题值得探究”的疑问, 同时还提出, “总是向学生提会不会呀的问题”, “总是要求学生进行互相研讨, 所提的问题又很简单, 效果到底如何呢?”上述观点引发了教师的思考。问题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有幸作为评委之一, 观摩了2010年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水平一小组的14节课。也许是出于在教学一线工作了30多年, 在教研员工作岗位工作了11年的职业本能, 对本次水平一组的比赛颇感触。好的暂且不说, 只想就看课中的一些想法和各位参赛选手和各位同仁商榷, 可能只是“管中窥豹”, 仅供大家参考。

感触之一:教师的语言要儿童话, 运动术语要通俗化

在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以体现教学层次和技能教学的梯度, 把简单的动作拆开来教。如“双脚连续跳”, 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连贯性的动作, 而任课教师偏要把它拆解开来教, 先教预备, 再教跳起, 最后再教落地。看起来似乎教得很细, 孰不知, 这样不仅破坏动作结构, 而且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动作过程机械僵硬, 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会好。其实即使教师不教, 学生还是会本能地做出连续跳的动作。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跳得更有趣, 把简单要不要开展探究学习, 怎样开展探究学习。

关于上述问题, 在会议一结束就引发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有的体育教师提出:“难道小学低年级不应当进行探究学习吗?”有的教师提出:“只是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只是让学生互相研讨, 远没有达到探究学习的效果, 但绝不是说探究学习本身有问题, 应当寻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好途径。”更有体育教师指出, “探究学习不应局限在以语言为媒介的逻辑思维上, 用做动作的实践方式, 让学生亲身获得切身的体验, 这是低年级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应当探究这样的方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 毛教授的几句话引发了如此广泛的讨论是并没有能预料到的, 但反映了专家和教师的互动就能获得信息放大的积极效果。

五、评价与思考

在课程改革的初期, 为了使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在全国广泛开展了课程标准的“解读”, 这是绝对必要的。但是, 事到

的知识积淀, 哪能理解这些名词和专业术语呢?笔者认为教师应采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教学, 如把异侧改为另一条腿或另一只手等, 这样也许效果会更好。

感触之二:简单的动作不能复杂的教

观摩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之感触

张剑辉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210009)

今天, 一线教师已经不再满足于“解读”了, 他们希望获得落实课程标准的方法, 并对实践经验分外关注。一部分教师希望有机会和专家交流, 以进一步解决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这一变化标志着新课改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反映了江苏省的大部分体育教师已经从解读理念的务虚阶段进入到了实施课标的务实阶段, 因此, 本次比赛积极提供了教师和专家的互动空间, 这为加速和深入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看来, 这种变化成为了本次教学能手比赛的闪光点!

的动作连贯教。这样教才能教得有趣, 学生也学得有效。

感触之三:器材的使用要讲究实效

11.小学英语写字比赛的活动总结 篇十一

被选出的作品我们英语组计划将作品进一步美化并拍成照片共享到各个联小小学打印张贴展示!进一步发挥比赛的功效,达到书写的高潮!

12.小学比赛活动总结 篇十二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牡丹区语委办和西城中心校关于汉字听写比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写字教学,大面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检验学生半学期来写字练字的效果。学校组织开展了“汉字听写”比赛。比赛时,参赛学生统一使用“书法专用纸”,学校规定统一内容、统一时间,并成立领导小组担当评委。竞赛现场秩序井然,学生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听写认真。

一、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田增军

副组长:马继强 朱爱萍

成 员:黄先荣 马宝江 张素敏

侯爱环 付玉红 段瑞敏

二、比赛分年级举行,各年级语文老师交换监场,并负责读题。

三、比赛结束后,各班选出10名优秀选手的作品交教务处参赛。

四、最后学校对获胜小选手给予表彰。

通过本次听写比赛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默记字形,正确书写的重要意义,端正了写字姿势,提高了写字质量,培养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学校将以这次大赛为契机,带

动全校师生掀起学习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营造良好 的练字氛围,形成写字教学齐抓共管的局面。

附:写字比赛获奖名单

中华西路小学2013年10月汉字听写比赛获奖名单 一年级: 一等奖4名

张庆森 韦柏昀 吴森 王硕 二等奖8名

程传奥 田雨 李长乐 刘子晨 侯盛耀 付哲 张政治 宁正心 三等奖12名

王志远 郭佳慧 侯 捷 李佳怡 吴怡蓓 李梦 王紫灿 靳洛熙 王 莉 张 睿 刘 哲 张浩冉 二年级: 一等奖4名

邓孟烁 潘体信 薛亚丹 姚熠 二等奖8名

吕文静 杨壮 宫诗原 时启航 朱梦媛 穆振宇 赵洁 刘耀聪 三等奖12名

冉维政 孙伟浩 李 乐 吴 衡 张博 吴亚霖 李天朔 蔡璐瑶 高雅诗 王 晶 金 旭 于璐涵

三年级: 一等奖4名

海亚 武家臣 齐硕 单诗婷 二等奖8名

朱艳雪 张德成 杨 光 张志正 户亚茹 张 振 侯旭阳 朱林 三等奖12名

司华龙 吴 洁 张彦菲 李文哲 谭雅璐 李世龙 孙佳琦 王 宇 焦灿灿 周一航 杨新茹 游 硕 四年级: 一等奖2名

穆欣 朱常宇 二等奖4名

邓佳梦 李国胜 邓 青 史向前 三等奖6名

高腾宇 刘慧嘉 张志贤 郝威 吴重生 朱晴 五年级: 一等奖2名

高雪晨 王盼心 二等奖4名

张雨洁 郭香叶 齐宇欣 杨瑜 三等奖6名

庞资路 李佳乐 刘 朴 刘星宇 张志阔 高 雪 六年级: 一等奖2名

孙峰 常骞 二等奖4名

王阳 王雷霆 李欣宇三等奖6名

张泽芳 焦景博 秦栋

13.小学比赛活动总结 篇十三

2011年第一届教学技能比赛在浙江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之后,各地为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文件精神,加强了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整体上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早在2013年初就决定举办“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到《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之中。而本届比赛的时间又恰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一重要指示公布不久,因此,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通知下发后,作为参赛单位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科院(所)、教研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等积极响应和支持,而作为承办单位的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大学更是义不容辞的接下了本次比赛的承办任务。

从本届比赛报名情况看,由于各参赛队伍有过第一届的参赛经验,因此在选拔、组队、训练、报名以及参赛等方面就比第一届得心应手,有些省市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选拔赛,不仅选拔出优秀的参赛教师,同时还带动了当地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

报名参加本届比赛的共有30支代表队、18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报名和参赛结果统计看,其中女教师占44%,男教师占56%;参赛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2岁左右。来自甘肃的女教师黄庆是本次比赛年龄最长的一位,教龄也已经达到了31年。从全体参赛的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情况看,有高级职称者占20.56%,有一级职称者占50.56%,有二级职称者占28.89%。

本届比赛在规程方面与第一届相比,除了增加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外,其他方面没有变化。据主办方讲,加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得以传承,发挥学校体育在传承中的作用,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鼓励一些地区和学校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继续发扬和普及,同时也通过教学技能比赛这个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使得各个代表队展示的内容不尽相同,也增加了评判的难度和准确性,因此本届比赛没有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分数计入到各代表队的总分里,而是通过单独计分的办法来评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奖项。与其他项目相比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有表演性极强的特点,为此主办方特意把该项目的展示安排在第一天的上午,也就是广播操、武术操比完之后。最先登场展示的是宁夏代表队的“回回斩马刀”。该项目以劈、砍、撩、搓、斩、礳、推、格、地躺刀等为主刀法,以武术基本动作为主要动作,并有对打、队形、阵形变换等内容,给现场观众留下了西北少数民族勇猛剽悍的风格特色,也勾画出从党项族到回族文化结合的一个实证,也使得本届比赛一开始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按照比赛规程的要求,各个代表队的每名参赛教师要从田径(田赛)、田径(径赛)、球类(篮球)、球类(排球)、球类(足球)、体操(技巧)、体操(器械)、武术(徒手类)、武术(器械类)、韵律体操与舞蹈(小学)、健美操与舞蹈(中学)10个自选项目中任选一项,作为自选项目,而且本队参赛教师所选项目不得重复。从参赛情况统计结果看(见表1),把韵律操·健美操与舞蹈作为自选项目的教师占多数(15.56%),其次是篮球(14.44%)和徒手体操(13.33%),而把武术(器械)(3.33%)作为自选项目的人数最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体育教师在运动项目方面的偏重。

本届比赛在裁判员的选派方面,本着就近选派的原则,即利于裁判员的集中培训和学习,又实现了勤俭办赛的精神。因此本届比赛的裁判队伍主要是以承办单位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师为主,同时选派了武汉市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为了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力量和经验,组委会特从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选派了7名曾担任过第一届比赛裁判工作的教师来充实到各个考场。这样,本届比赛选派的70多名裁判员基本上都是来自高校的体育教师。从整个比赛的过程看,裁判员都做到了秉公执裁、认真评判、公开严明,对组织负责,对大赛负责,对参赛选手负责,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宗旨。但是对于今后如何培养一支有经验的、更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现状的裁判员队伍,还需要继续的深入探讨。

本届比赛由于增加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比第一届更为紧凑,参赛教师们第一天上午的开幕式结束后就要进行广播操、武术操的比赛,紧接着要展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下午进行自选项目的比赛,晚上还要进行理论考试,第二天上午是规定项目的比赛,下午是队列队形比赛,时间上的紧张不仅是对教师的考验,对裁判员更是挑战,第一天晚上的理论考试结束后评理论试卷的老师们工作到第二天凌晨2点,而为了不影响颁奖仪式,成绩记录组要在最后一项比赛结束后的一个小时内将全部成绩准确无误地统计出来,因此整个比赛对参赛教师和裁判员都是一个考验。

教师们在湖北大学的体育场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紧张的角逐,充分的展示了我国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根据比赛规程团体奖按代表队所有参赛教师得分总和计,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个人奖按个人各项比赛得分总和计,设小学、中学组各一、二、三等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根据参展代表队展示情况评出团体一、二、三等奖。本届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的有北京、江苏、浙江、湖北、上海、广东、福建、辽宁八支省市代表队。获得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一等奖的有江苏、广东、新疆、福建、四川、黑龙江、青海、北京、重庆、湖北、山西十一支省市、自治区代表队。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摸索着举办了两届,如果作为一项长期的赛事举办下去,并且带动全国各个省市也能够举办相应的比赛,那么在比赛规程的设计、裁判员队伍建设、比赛时间的固定化、比赛地点选择、各个代表队参赛选手的名额、表彰奖励办法等方面都要有一套完整的规划和相对长期固定的模式,这样才能使得这项赛事长期健康发展下去,才能真正成为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平台。

14.小学生计算机打字比赛活动总结 篇十四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3年9月17日下午我校开展了计算机打字比赛活动。

现就本次比赛做如下总结:

(一)准备工作相当充分,使比赛进行的相当顺利。首先,在比赛前期,我们作了详细的策划,把每个环节都做的很不错;其次,在临近比赛时,我们提前进入机房再次检查了计算机,为参赛选手准备好所使用的软件,并在比赛时把参赛选手按顺序带入机房进行比赛。

(二)比赛严格按照各项程序进行,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此次比赛中,我们设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评参赛选手打同一篇文章,根据完成用时计算比赛成绩,对正确率小于100%的选手,每打错一个字加5秒折算用时,以折算后的用时短者为优胜。分别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若干名。

(三)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

活动要敢于创新,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举办活动要让选手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15.小学生写字比赛活动总结 篇十五

我们学校一直十分注重写字教学,不仅仅把写字当作提高学生书写技能,而且将练字的过程当作美的鉴赏和陶冶高尚情操的过程,把练字的过程,当作育人的过程,使其终生受益。

为了进一步加强写字教学,大面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也为了检验学生一学期来写字练字的效果。学校组织开展了“规范写字,写漂亮字”比赛。比赛时,参赛学生统一使用“书法专用纸”,学校规定统一内容、统一用笔,并成立领导小组担当评委。竞赛现场秩序井然,学生坐姿端正,握笔正确,书写认真。

一、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长:马计义 副组长: 张建军

成员:杨亚之、刘艳灵、尤锋、刘红军、马龙

二、比赛以年级为单位分为六个组,分别由各班选送5名优秀选手参加比赛。

三、比赛结束后,对学生习字作品进行展评,评出学生优秀作品。

四、最后学校对获胜小选手给予表彰。

16.小学比赛活动总结 篇十六

教之研——说课, 能使听者隅中受启, 悟中见理, 文本献义, 切磋同行。

教之境——说课, 是意的开掘, 能的升腾, 行的流劲, 思的升华。———作者自题

“说课”, 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形式, 是“教”与“研”的最佳结合点, 它作为教学与研究相衔接的一种手段, 为教师践行新课标思想、反思教学和提升理论水平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研究平台和展示教学特色的多彩空间, 由于说课本身固有的特点及其在教学研究中显露的实际功能, 在新课改的迅速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过程中深受教育界所承认, 在各级教研活动特别是在各级“评优”活动中的出场率相当高。

一、目击说课比赛

“说课”, 是一种有利于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 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 也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为了接受其形式, 推广其价值, 发挥其作用, 根据吴中区教育局教研室体育工作安排, a4月份开展了吴中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比赛, 为教师及其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 也为体育教学本身的发展铸就了一个研究舞台。

二、再认说课

说课, 要求说课者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 在备课后或上课后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简单的语言向同行、领导评委系统阐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见解,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一番探讨。

(一) 说课的目的

1.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通过说课, 促进教师自觉研究学习教育理论, 解读课程标准, 分析运用教材教法, 促使了教师由经验向理论型的转变,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 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 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通过说课, 全面了解教师, 并进行综合评价, 为教师的再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2. 活化 (展示) 教研成果。

说课, 既通过说课者的独特见解发挥了说课教师的个体价值作用, 又通过交流讨论实现了智慧碰撞的共振作用, 达到教学取长补短, 特色与成功经验共鉴相引, 使教研活动成果化, 敢使活动成果活用化。

3. 提升课堂质量。

说课侧重于理论, 说课者运用教学理论分析, 阐述教学目标、要求和程序。“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做到教学的“思与行”的相谐, 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 说课的重量

1. 重在分析。

说课不仅要摆过程, 还要说道理, 要对教案作出分析。首先要分析课程标准 (大纲) 教材, 明确所讲内容的地位作用, 来龙去脉, 然后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出能说清道理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说清“教什么”, 更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这样教”, 即新课标有什么要求, 有关的教育理论是怎样阐述的等理论依据, 因此, 它侧重于运用教学理论分析, 解决“为什么这样教”。可见, “重在分析”是说课活动的特色之一。

2. 重在运用。

说课不是知识的传授, 而是对同行叙事说理。说课强调说“理”, 说课中阐述“为什么要怎样教”的说“理”, 要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 充实、完善、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行性, 增加其深广度和可信度。它涉及大纲、教材、学情、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因此, 理论的运用是说课的重要力点之一。

3. 重在效行。

说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而“说”, 是对教学活动的思想、过程、方法、手段的根本指导, 要体现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一致性, 说清如何指导、引导、辅导学生质疑的具体操作过程, 说课中的引例, 要体现举一反三的特点。如果说课与教学相脱离, 仅仅是为说而说, 那只能是纸上谈兵, 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同时, 要说好课, 事先要备好课。备课是说课的基础, 从备课到说课是由静态到动态的飞跃, 即说课是对文本 (教案) 的解读, 并运用语言等直观方式对教学过程、内容、展示教法和教学设计的动态过程, 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4.“重在交流”。

说课, 就是授课教师向同行、评委、领导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设想 (意图) 及其理论依据, 而后听者评议、交流切磋的一种教研形式。通过“说课”及“说课”后的交流, 达到了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的目的, 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在这一点上, 其价值无疑比只是要求写出并不具有交流作用的教案要大得多。实践证明, 说课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生动、经济有效的方式。

(三) 说课的力点

1. 突出“说”字。

说课不等于备课, 不能按教案编说;说课不等于讲课, 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而讲说;说课不等于背课, 不能按教案只字不漏地背;说课不等于读课, 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照本宣读。说课时, 要抓住一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 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 紧紧围绕一个“说”字, 突出说课特点, 完成说课进程。因此, 说课应体现“说”的气度:脱稿就说, 语气得体, 从容应对, 流畅大方。

2. 说出特点, 说出风格。

因地制宜, 灵活选取择说法, 把课说活, 说出该课的特色, 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 说得生动有趣;同时发挥个人的特长, 说出个人的风格。

3. 说度真值, 内容真实。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处理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说课要重理性, 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 (讲课注重感性和实践, ) 真实体现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路、教学的过程、方法的选择, 并能体现出教师的文化素养性和语言运用技巧性, 说课时做到语气、称呼、表情的得体, 以实现教学目标。

4. 把握“轻”“重”, 权重取舍。

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拖泥带水,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抓住关键, 把握知识点。多设问“为什么”, 而且自己应该作出令人满意的解说。若不分“轻”“重”, 不分主次, 会使听课者听不出所以然。

三、认路说课 (简略)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来源、性质, 功用与意义。课时安排与教材重点分析。

2. 教学目标制订, 教学重点确定与学习难点提示

(二) 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2. 当前形势动态分析

(三) 教学构思与理念体现

课的主要构想与教学思想的体现, 教学理念与课的主要闪光点的凸现

(四) 教法选取与教学方式运用

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突出教学重点, 并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五) 学法指导与学习方式的体现

根据学情分析, 选择实用、合理的学习方式, 结合学法指导, 化解难点, 掌握主要学习内容。

(六) 教学准备

场地器材安排, 图片、教学工具的收集与运用。

(七) 教学过程

突出教学重点, 体现教学闪光点, 合理运用教法, 加强学法指导, 注意学习方式的运用, 体现新理念。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 重在体验与能力的培养。

(八) 教学特色

简介个人体育教学特色, 并结合本教材特点如何在课中真正得以体现。

(九) 教学效果预计

1. 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强度指数等)

2. 学习内容掌握程度

3.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

四、认价“说课”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却有实现”。“说课”的评价是保障说课意义生成的航导, 在评价“说课”的教学方法设计时, 可考虑以下五条规律和原则:

1.以创新发展为目的。力求使学生不停留在重复与模仿阶段, 要使他们善于迁移而求变, 敢于质疑而求真, 突破定势而求新, 发散思维而求异。

2.以学生参与为标志, 为求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或显性 (答问、演板) 或隐性 (聆听、苦思) 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3.以反馈调控为手段, 力求反馈的全面性 (优、中、差生) 、及时性, 有多种应变的调控措施。

4.以推迟判断为特征, 力求在概念的概括过程、定理的推理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给学生以思考的时空, 而不是急于把“结果”抛给学生。

5.以启迪思维为核心, 力求将问题“射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启发有度, 留有余地, “导而弗牵, 牵而弗达。”

五、结束语

上一篇:赵庄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下一篇:关于书法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