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信息化方法论的研究

2024-06-17

首钢信息化方法论的研究(共9篇)(共9篇)

1.首钢信息化方法论的研究 篇一

首钢总公司工会信息工作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工会信息管理,特制订本细则。

第一章信息网络

第一条总公司工会系统建立信息网,总公司工会各部门、各子公司、直属单位、厂矿工会,均指定专人担任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上报信息。办公室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类上报各有关门市部、上级工会和总公司党委办公室。(各重组企业参照本细则,以下同)

第二条总公司工会对基层信息工作是业务指导关系,下级有义务为上级捉供信息服务,上级有责任对下级加强业务指导,并有责任向同级党政部门报送信息。

第二章信息员

第三条工会信息员应具备:热爱信息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思想敏锐,敢于坚持原则;有一定的政策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上级信息部门应保护基层信息员的切身利益。

第四条信息员的职责

(1)准确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总公司党委、董事会的各项指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2)广泛联系群众,及时反映企业改制、重组、重大改革事项和工会工作的经验与问题,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

(3)积极向上级工会报送信息,按期完成本级或上级工会信息部门委托的调研任务,做到及时沟通。

(4)严守保密制度,组织观念,党性要强。杜绝知而不报、瞒报等行为。

第五条信息员的权利

(1)参加工会的有关会议,阅读发至本级工会的有关文件,把握党的工作中心和上级精神;

(2)在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3)因反馈信息而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有权进行申辩,要求本级或上级工会予以解决。

第三章工作程序

第六条信息收集:

1、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全面性、真实性、指导性、针对性、连续性、及时性;

2、收集信息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要与调查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加强信息的情况综合。

第七条信息处理

l、及时鉴别出适用对路的信息、分类处理;

2、对适用、准确、时效性强的信息,从速编辑处理;

3、对领导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初级信息要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性信息;

4、重要信息要求快速、准确、保密;

5、对有领导批转的信息,按批示要求,迅速传达到有关部门,并对其跟踪报告处理结果;

第八条信息传递

l、基本要求是快速、准确、保密;

2、传递方式主要有传真、电子邮件、彩信、短信、电话、文字信件、口头汇报等;日常信息(新闻、日常活动、总结计划、调研报告等)可直接在首钢挚友网站上自行发布。

3、各级工会信息员报送的信息,一般由本部门负责人签发,重大信息由本级工会主要领导签发;

4、各级工会信息员报送信息主要用本级工会所办信息刊物传递,必要时可直接将原始信息报送上级工会处理,总公司工会聘请的信息员有权直接向总公司工会办公室报送信息。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

第九条 对优秀信息员、优秀信息工作领导者、优秀信息工作单位、优秀信息分别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

第十条总公司工会将对各大公司直属单位信息员报送的信息进行评选并纳入信息评比表彰工作中。

1、按市总工会的有关规定,凡被市总工会信息刊物《北京工会信息》、《情况反馈队《专报》采用和市总领导批示的信息,将被例为评选的基本条件。

2、每年对各大公司、直属单位信息员进行一次优秀信息员评选活动,获选信息和获市级优秀信息将给予一次性表彰奖励。

第十一条 对长期未发挥作用的信息员,建议所在单位予以调整;对漏报、不报重大信息(指影响全局,反映突出或将产生严重后果的信息)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章总结评比

第十二条评选信息范围:各子公司、直属单位、厂级工会主席、信息员(包括特邀信息员)报送总公司工会办公室后被采用的各类信息。

第十三条 评比项目:优秀信息工作单位,优秀信息工作领导者、优秀信息员、优秀信息条目。

第十四条总公司工会将在“首钢挚友网”开辟信息条数公告栏(同时开辟网络新闻、信息条数公布栏)时时反映各单位信息报送情况。凡不报、漏报重要信息的单位,取消当年评选资格。

第六章必报信息

第十五条 必报信息的主要内容:

1、职工对中央重大决策及社会重大动态的反映;

2、各级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和单位的重大举措;

3、围绕中心开展的重要工作和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任务完成情况;

4、重要的调查研究成果;

5、工会工作的新经验、新问题;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意见和要求;

6、企业和职工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及突发性事件;第十六条 必报信息的时间要求

1、突发事件要求3小时内报送并及时续报事件的原因、进展和处理结果;一事一报,紧急信息不必写题目、直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进展情况。

2、职工在重大决策出台前后和社会重大动态发生时的反映要立即报送,并在一定时间整理比较全面的综合情况进行反馈。

3、带有全局性重点工作应分阶段反馈信息。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七条 各级工会(重组企业工会)可根据本细则制定开展信息工作的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 本细则适用于首钢总公司工会系统的信息工作。本细则由总公司工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首钢总公司工会

2011年7月1日

2.首钢搬迁难题 篇二

大家都以为首钢搬迁的难题是在成本和税收上,其实不然,企业发展在于人,搬迁难的也是人。

张继红是首钢后勤部的一名员工,在首钢工作快20年了,如今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再次热炒,让她不禁想起2005年第一次得知首钢生产企业要搬迁到河北的一幕。如今看来,她觉得真不是个事,可是那时候,搬迁就是“天大的事”。

如今,搬迁已经过去8年了,张继红和丈夫每周团员一次的日子也已经过去7年了,那时候,还在读初中的儿子如今大学快毕业了。而首钢已经在河北曹妃甸扎下根,原来的那个首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是惊喜?是无奈?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如今,“京津冀一体化”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加上一大批行政审批权的下放,使得“央企总部迁离北京”的言论持续发酵。政府对北京发展和管理提出新要求。消息称,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将从首都剥离一些非首都职能的企业,中央企业首当其冲。而一些地方政府此时已经开始主动与各大央企联系,欲帮其做好落户准备。

于是,继为了奥运会搬迁曹妃甸之后,首钢搬迁又再度成为话题。首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要求采访的媒体特别多,单是采访函他们就收了十几家媒体的,还不算后面陆续递进来的。但是实际上真正得到答复的媒体并不多。

不是首钢不愿意出来说,而是这个搬迁的事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首钢1919年建厂,建国后飞速发展成为北京的骨干国企。大烟囱和大高炉,曾一度是首钢现代化的标志。

这个距离北京天安门仅17公里、占地面积将近9平方公里的工厂,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9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提高到1320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576.6亿元。

并且最令首钢人骄傲的是,首钢的纳税额,占到北京市的5%。2004年,首钢的纳税额已经占到整个石景山区的55.4%。首钢与宝钢等钢企,共同组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第一梯队,首钢也成为北京的骄傲。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污染企业的首钢一下就成了众矢之的。首钢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但是首钢每年产生的大量粉尘对整个北京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从“十五”规划开始,关于首钢的治理问题就一直在讨论。随后,北京申奥成功,首钢搬迁被正式提上日程。终于,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2月18日正式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张继红回忆,申奥成功着实让他们高兴了一阵,但是随后得到首钢搬迁被落实的消息,他们的兴奋劲顿时就减了不少。“尽管大家一直都在讨论搬迁的事,尽管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但是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有些措手不及。”毕竟,那是一个离北京300公里的地方,是一个不能每天往返于家的地方。

之后,当别人都津津乐道奥运会的时候,张继红和她的同事们讨论的则是首钢搬迁的事。心里最不痛快的是张继红的老公,因为属于生产第一线,又是纯熟的技术骨干,所以,第一批搬迁,他就必须过去。

“看到那里的时候,我老公的心都凉了,那是填海建起来的地,荒凉的很。而且一周只能回一次家,他想我和儿子。”家不成家,成了首钢搬迁带给职工最大的困惑。

远方的希望

从1919年到国家规划的2010年,首钢和北京联姻近100年。这一百年,首钢人花费在首钢上的心血那是用金钱衡量不了的。

首钢新闻处处长吴建新对首钢的搬迁曾公开对媒体说,“大搬迁并不是将现有生产设备逐一拆除,再浩浩荡荡地搬到河北省曹妃甸重新组装,而是首钢北京地区产能逐年削减,和曹妃甸现代化新厂逐年建设的‘此消彼长’。相当于在曹妃甸重建一个‘新首钢’,这一大动作预计将耗资500亿元。”

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实际上,专家组曾做过测算,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对首钢本身来说利大于弊。因为在搬迁的过程中,淘汰的产能不会被带走,首钢使用的很多设备还是1919年的。而在曹妃甸新建成的工厂,首钢上线的都将是最先进的生产线,比方说硅钢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钢生产线,生产的钢可用于汽车、变压器等产品。如果不是因为搬迁,由于原设备的限制,硅钢生产线是很难在首钢原址上线的。

其实,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钢企对海外铁矿石的需求有增无减,对于处于内陆的首钢而言,没有港口,不得不花费巨大代价远距离运输铁矿石。同时,国际钢铁企业正在进行新一轮技术革命,首钢如果一直无所作为,那么在未来的竞争中,必将败下阵来。而曹妃甸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深水港,这为首钢的运输节约了不少成本。而且曹妃甸是一张白纸,首钢在那里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

所以说,搬迁为首钢带来的是新的希望。首钢可以以此淘汰落后的产能,精简人员,提高技术,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也表示,搬迁有利于首钢整体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首钢的污染问题就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十五”期间,就有人提出要将首钢搬出北京,但是一直没有实施。尽管搬迁被延后,但是压缩产能却是让首钢很受伤的一件事。

为了北京的蓝天,为了北京的空气,首钢的产能一直在压缩,钢铁的生产规模受到很大限制。

而2005年搬迁计划尘埃落定,首钢根据批复,分为三个阶段对北京地区钢铁产能进行压缩:2005年底压缩200万吨钢产量;2007年底,完成压缩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阶段性地保留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到2010年,石景山地区的冶炼和热轧能力全部停产。

按国务院要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在北京则保留总部、研发体系、运营体系、三产、物流、机电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首钢的钢铁业制造部分将从北京迁出,并非首钢整体迁出。

这让首钢的未来变得明朗起来。搬迁,其实比较难接受的还是工人。对领导层来说,效益提升,对首钢来说是好事,但对工人来说,则未必是好事。

要发展还是要衰败

首钢那时候有工人家属差不多12万人,搬迁牵涉到工人6万人,由于新技术的上线,新的工厂不需要那么多工人,那么多余的工人怎么办?而要去曹妃甸的工人,该如何做工作,如何保证他们的福利?这都成为了首钢搬迁方案落定以后,首钢领导层考虑的问题。

所以说,首钢的领导层也不好过。

张继红说:“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不去。”应该说,像首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它的职工都是世世代代在这里工作的,对首钢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特殊感情。“没有人希望企业不好。”所以,“真的当领导来和你商量,让你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时,心里头还是觉得酸酸的。”

曹妃甸能和北京比吗?我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一个个难题摆在了面前。

为了安抚工人的情绪,首钢出台了一系列安置措施。曹妃甸新厂的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数千人,对于要前往曹妃甸的工人,在待遇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并且曹妃甸那边生活设施尽量完善,保证在那边的工人的生活质量。

其余人大概有三种去向:把冷轧钢厂迁至北京顺义区,那里会吸收一部分职工;首钢的非钢产业,如电子、房地产以及首钢搬迁后原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业等,今后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们需要招收职工;最后,对于年纪较大、难以胜任新岗位的工人,给予一定补偿,让他们提前退休。2007年7月,首钢还成立了职工就业服务中心,帮助解决富余人员的重新就业问题。

事实上,从安置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首钢花费了很大力气,但是实际上又比想象中要小,那都是因为工人的合作。“我们首钢这些职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发展,而不是衰败。”朱继民表示。

“我们想了想,其实搬迁对于首钢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企业好了,我们才能好。”张继红对记者说,“所以,去就去吧,企业总会给我们一个交代。”

正是鉴于张继红夫妇这样想法的人很多,所以首钢的搬迁进行得比较顺利。“今天来看,当初希望企业发展的想法真的是对了。”张继红告诉记者,自从丈夫去了曹妃甸,虽然夫妻见面的时间少了,但是感情却比以前更好,而且丈夫的收入也明显比以前多,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而且每周回家,有班车接送,来回并不麻烦。据悉,2009年初,首钢投入运营曹妃甸到首钢的客车20部,每周20班。线路全程不停靠中途站。每逢周末,我们都能看到数十辆标有“首钢京唐公司”字样的大巴奔驰在返京和返首钢新厂的高速公路上,甚是壮观。

所以,首钢搬迁,对企业和对工人来说,都变成了一件好事。

路越走越宽

本来,大家都以为首钢搬迁的难题是在成本和税收上,其实如今看来,这都不是问题。企业之本在于人,所以人始终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成本,首钢通过贷款和合作解决了;税收,那是政府的事,政府协商好就行,不关首钢的事。

对首钢来说,接下来的发展才是决定命运的发展。

今年4月18日,北京市长王安顺来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的首钢京唐公司调研,这是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北京市政府高层领导首次奔赴河北调研。

调研过程中,王安顺强调,首钢要把曹妃甸园区建设好,发挥独特的区位和地缘优势,使之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盘活土地资源、投融资体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苦练内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闯出一条国有大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尽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如今我们看到,在曹妃甸30平方公里的厂区内,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已经拔地而起。“绿色生产”也已经是厂区的一大特色,生产排放的污水、钢渣等废弃物全部循环使用;采用先进工艺的海水淡化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热、电、水三联产,而且钢成品可直接通过海运码头运达世界各地。

不仅如此,首钢和曹妃甸政府还将联手打造经济产业园区,用于接纳此次要搬迁出北京的企业。

而且京冀就京企外迁企业所得税等事项也已经达成一致:京企产业基地迁入曹妃甸产业园区,总部进北京首钢石景山基地,其企业所得税留京。首钢在石景山区现有的9平方公里土地将建成总部经济基地,北京所有外迁企业总部将建在该基地中,外迁企业相应产业基地将建在曹妃甸与首钢共同建设的曹妃甸产业园区中。

3.首钢矿业公司招聘简章 篇三

首钢矿业公司简介:

首钢矿业公司1959年建矿,是首钢钢铁原料基地、全国知名的铁矿产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首钢矿业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以采矿、选矿、烧结、球团为主业,兼营矿用汽车制造、矿山机械制造、矿山建筑安装、矿山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集生产、科研、开发、服务为一体的特大型现代化矿山企业。现有各类厂矿单位18个、子公司7个、职能处室24个,在册职工1.23万人。

北京首钢矿山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隶属于首钢矿业公司,是首钢唯一的冶金矿山基本建设施工企业,已取得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冶炼工程专业二级资质、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

首钢矿业公司以“市场化、自动化、信息化、国际化、加强管理基础”为工作主线,不断在更高水平上建设“一流的矿业、开放的矿山”,企业创新力、影响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全国矿山十佳企业”、“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典型示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

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首钢矿业公司提出,要适应首钢建设国际一流钢铁企业集团要求,围绕“百年矿业”目标,深化“四化一加强”工作主线,做强迁安地区矿产主业,壮大外部资源产业,提升矿山装备制造业,发展矿山生产技术服务业,形成四个支撑,实现新的跨越,把矿业公司建设成为生产高效、管理一流、科技领先、节能环保、生态文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大型联合矿山企业。

所需专业:

土木工程(建筑方向)、工程管理等专业,二本以上。

福利待遇:

北京市社会保险(五险一金)

联系方式:

公司地点: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公司

联系人:沈先生、马先生 有求职意向的请电话联系或是直接投递简历 电话:0315-7713634 0315-7713946

投放简历邮箱:

4.首钢水钢劳动纪律管理办法 篇四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劳动纪律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公司良好的经营生产(工作)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管理条例(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劳动纪律是员工在共同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秩序,是保证经营生产(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是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属各单位。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公司劳动纪律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分为公司、二级单位、车间(作业区、科室)、班组四级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二)酒后上岗、岗中饮酒、岗上赌博、打架斗殴;

(三)未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私自找人替班、换班;

(四)利用网络或使用移动电话(电子设备)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五)未执行本办法规定的考勤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员工,按旷工处理:

(一)无请假手续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未出勤;

(二)请假期满未按时返回工作岗位,又未获批准续假;

(三)患病和非因工负伤无定点医保医院休工证明或涂改休工证明;

(四)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指挥、分配和调动,拒绝上岗;

(五)上班迟到、早退达1小时或者班中擅自离岗达1小时;

(六)未按公司规定办理借用手续擅自离开本职工作岗位。第十二条 严格考勤制度,员工因故不能出勤,应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考勤要由指定兼职考勤员负责,做到真实、公开、完整,坚持当日考勤,不准提前考勤或事后补考勤,不准随意涂改原始考勤,《员工考勤表》必须公开,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劳动纪律检查。车间(作业区、科室)自查每月不少于10次,厂级巡查每月不少于8次(其中中夜班4次),厂级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参加1次检查。公司督查每月不少于4次。公司督查、厂级巡查、车间(作业区、科室)自查每次参加人员不少于2人,并按要求做好检查记录。一般情况下,各级查出的问题由该级部门考核,厂级考核结果报公司人力资源部派驻人力资源室备案。

月;内重复发生三次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

(三)酒后上岗、岗中饮酒、岗上赌博、打架斗殴、岗上打牌、下棋者。内第一次发生,给予记大过处分,离岗学习3个月;内第二次发生,给予解除劳动合同。

(四)一个月内无故旷工1个工作日者,给予记过处分,离岗学习2个月;一个月内无故旷工2-4个工作日者,给予记大过处分,离岗学习3个月;连续旷工5个工作日以上(含5日)者,或连续12个月内累计旷工15个工作日以上(含15日)者,给予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违反劳动纪律离岗学习期间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发放待遇。

第十八条 因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根据事故的影响程度及损失大小,对违纪者给予经济考核和纪律处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触犯刑律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视情节轻重一次性对单位考核5000-10000元。

第十九条 各二级单位未履行劳动纪律管理责任被公司查处的,违纪员工所在单位(部门)的党政领导、车间(作业区、科室)党政领导、班组长负管理责任,按违纪员工受考核金额的50%给予经济考核;二级单位自行查出的违纪,按照本单位的实施细则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 单位领导因负有管理责任而受到的经济考核,必须落实到领导者个人,不允许转嫁给违纪员工或拒不执行。

5.北京首钢垃圾发电调试工程纪实 篇五

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由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投产垃圾发电项目。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0吨,年处理100万吨。采用四台日本三菱马丁逆推式炉排炉(750t/d*台)焚烧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配套两台30 MW杭汽中能的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京电力建设公司调整试验所承接该工程的整套调试工作,2012年12月4日正式进入现场,并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完成所有调试工作,首钢能源科技电厂成功投产。在整个调试过程中,北京电力建设公司调整试验所克服了工期紧、图纸滞后、人员关系复杂以及垃圾调试方面经验不足等困难,抢时间,争质量,保安全,合理安排人员与工作分配,加强与相关方的沟通合作,按期实现了一系列预定的各项重大节点,出色的完成了所有调试任务。一年多的苦与累换来的是成功的喜悦,2013年9月17日电厂厂用电带电,时隔不到半年,2014年1月20日两台机组实现全部并网,一直到最后2014年5月1日两台机组全部试运完成。这一刻是所有参与工程人员值得庆贺的时刻。标志着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垃圾发电厂正式投入运营。整套机组调试工作一次成功的骄人业绩,受到业主、国内外各设备厂家、监理的高度赞扬,也开辟了调整试验所在垃圾发电项目调试的新领域,谱写了精彩的调试工作新篇章。

态 度 重 视 组 团 队

北京首钢能源科技发电项目是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发电的绿色工程,项目投资巨大,主要生产设备有芬兰科尼公司出产垃圾吊,日本三菱公司出产马丁逆推式焚烧炉,德国扎克出产的点火燃烧器以及杭州中能生产的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和荷兰斯比克斯出产的空冷岛等。全场设备以及工艺水平均代表着世界领先水平。首钢集团将整套调试工作交给北京电建调试所不仅体现了对我公司的充分信任,同时也为我公司在垃圾发电调试方面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调整试验所所长兼书记张宏、副所长兼总工程师王大勇极为重视此项目的调试质量。因此,调整试验所派出了空前豪华了调试阵容。以热工科室主任王健为调总,电气、锅炉、汽机、化学和热工几大专业分别由调试所最有经验、最有资历的元老级师傅冯建生、张佐之、张晓龙、刘立华和陈海涛负责,同时配以张萌、董建平、杨东等年轻骨干力量,最终组成了调试试所专业水平最为突出、经验最为丰富、人员素质最为优秀的调试团队。

精 心 组 织 抢 先 机

在正式进入调试工作之前,调试人员积极收集各个厂家图纸以及设备资料,结合中国航空航天设计研究院所绘制的设计图纸,依据国家各项标准文件,针对各专业各分系统,经过多次开会讨论以及认真编写,最终完成了除调试大纲外各专业共计37份详尽到位的调试措施。为今后的调试工作提供了方法导向和调试依据。与此同时,所内以技术顾问马永韬师傅为首,对首钢能源科技项目的所有调试人员进行了多次职业技能再培训和垃圾发电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经验传授。使得调试技术员在进入调试期之前就对全场概况和工艺流程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为今后长达一年多的调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造 条 件 赶 进 度

该工程自开始调试后就遇到了重重困难。由于设计院所给出图纸存在缺陷以及设计图不够完整和安装队伍水平不足,缺乏足够的设备安装经验,导致部分设备安装存在较大问题。现场人员关系复杂、各单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以及缺少统一指挥,直接影响了调试人员在工作中的人员组织以及问题处理。设备厂家众多以及难以及时到厂,使得部分需厂家配合处理的问题迟迟难以处理,拖延工程进度。面对多方面的调试阻碍,调总王健积极与各方面沟通,在例会上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处理方法,使得调试人员的调试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各专业调试人员也不等不靠,积极投身自己的工作当中,主动监督指导安装人员进行设备安装,或者与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沟通,依靠自己的专业水平帮助各方人员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得多项调试内容在原本难以具备试验条件的情况下,最终以最快的速度具备了调试条件,并且完成调试任务。在整个调试期,我们没条件就创造条件,合理分配任务,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组织调试。最终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在2013年11月—2013年12月,首钢生物质能源电厂进入到了关键的吹管阶段,调试人员想方设法,加强各配合单位之间的团结协作,提出了最高效的蒸汽管道吹扫方法,并且主动安排各专业人员每晚进行值班,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尽早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确保了在主蒸汽管道的顺利吹扫,没有出现停炉等拖延工期的状况。调总王健、副调总陈海涛也在每次的例会上提出定期的周计划、月计划,合理安排工作内容,提高各单位的工作效率。正是调试人员的一次次艰辛的努力使得工程迈过了一道道难关。

抓 管 理 保 质 量

“将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垃圾发电厂建设成世界一流企业”,既是生物质公司的要求,也是我们调试所员工们的工作追求追求。为保证调试质量,调试所专门组织人员完善了过程文件管理、作业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严格控制,使各工序、各岗位有章可循,有责可查,从而在工程质量上构成了一个以制度为基础,以岗位为保证,以工作质量为考核依据的控制体系。调试人员也在调试过程中中加强过程控制,调试措施中在进行每一步调试过程中都列有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分系统以及各设备调试前技术人员都会认真核对图纸,对设备安装的要求、精度进行检查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完全具备条件下再进行调试内容。在调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严格把关每一道调试工序,必须做到各设备零故障、各分系统零缺陷。各个分系统试运的完成,才保证了最后整套启动以及机组整体试运的顺利进行。

调试团队里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工程一开始就狠抓工作安全和文明施工,力争使安全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自调总做起到每一位调试技术人员,都要个要求自己的工作着装,调试所也给各技术员配备了专业的绝缘鞋,加大了对调试人员的安全保障力度。在调试队伍里设有安全员,明确安全管理体系人员的管理职责。同时在各个关键节点,也严格管理对现场的监控,做到遇到危险早发现、早防护。在调试过程中积极检查各设备的安全性,排除一切电厂内的安全隐患,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保证今后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

坚 克 难 显 风 采

(一)攻克给料器无法正确进料问题

垃圾焚烧炉运行工艺流程不同于普通燃煤炉,是由垃圾吊先将垃圾池内垃圾吊入料槽,再由给料器动作送入炉排进行燃烧。给料器动作由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根据炉膛温度的高低来决定给料器是否持续进料。当炉内温度低时,会默认燃料不够需加大燃烧,加大给料器进料力度。但偶尔会出现垃圾未充分燃烧,而导致温度降低,此时给料器持续进料则会导致炉内垃圾过度覆盖,使得未完全燃烧垃圾被新垃圾过度覆盖,则会更加降低温度。此时自动控制程序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起初,运行人员遇到此类问题时,只能将自动控制程序切除,改为纯人工控制,通过火焰监控来观察炉内的燃烧情况来手动操作给料器。这样大大加重了运行人员的操作负担。

热工调试人员与锅炉调试人员通过精心研究、认真准备,并且听取甲方提出的要求,与DCS厂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终研究出了一套由调试人员自己研发出的一套程序控制系统来配合原有自动控制系统对给料器进行控制。2014年1月18日,新程序正式投入使用,运行人员无需进行实时操作,便可使给料器做出符合工况需求的动作。从根本上解决了给料器无法正确进料的问题。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甲方运行人员对调试所人员加入的新控制程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他单位也都对北京电建调试人员的水平大加赞赏。

(二)修复点火燃烧器灭火问题

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垃圾发电厂采用德国引进的四台扎克点火燃烧器和四台辅助燃烧器来帮助燃烧。点火燃烧器的点火枪由三只管路组成,分别为天然气管路、油管路和压缩空气管路组成。天然气管路负责点火,油管路负责点火枪燃烧提供燃料,压缩空气起到帮助燃烧和雾化的作用。在厂家调试完成并且实际投入过程中,经常发现点火枪难以点火或者出现熄灭的问题。厂家通过多次调试,并且更换部件仍未彻底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分系统试运。调试人员经过长期跟踪厂家调试,完全掌握了德国点火燃烧器就地PLC柜的操作方法及控制系统。邀请厂家配合做了相关排除试验,经过不到一周的试验,发现了导致点火燃烧器时常熄灭或者难以点火问题的原因为PLC内对点火枪三个管路的风油配比不合理。经过热工人员与机务人员的经验结合,最后由调试方提出了新的风油配比,并且对点火枪各管路进行了重新清理保证运行最终投入使用。自2013年10月份烘炉阶段开始,直到最后机组试运完成,四台锅炉共计八个燃烧器从未出现任何问题。再一次依靠自身的技术水平,充分结合各专业人员解决了电厂所存在的又一大难题,长远的保证了电厂今后运行的稳定。调试人员技术水平的高超使得各方翘首称叹。

(三)统领全局指挥启动试验

2014年1月4日,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电厂到了1号线启动试验的关键节点。全厂人员以及各配合单位统一归调总王健指挥。

1、2号锅炉启动运行,汽轮机马上要迎来首次冲转,电气方面等待汽轮机达到3000转后进行相关实验。全厂首次进入到了整套启动的阶段。此时此刻,各方人员的心理都充满了紧张与期待。此时的统一指挥需要全面的大局观以及对各个设备、各个系统的深入了解。需要合理安排人员以及实时察看各设备的运行情况,来顺利完成诸多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从2014年1月4日白天开始,调总王健及汽机专业老师傅张晓龙开始了连续的工作,对全厂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遇到问题作出清晰及时的解决。晚上10点,汽轮机达到条件准备首次冲转。调总王健坐镇主控制室,汽轮机师傅张晓龙手拿对讲机来回穿梭于各个现场,电气专业人员备好设备在旁待命,其他专业人员紧盯自己的负责区域。全厂看似气氛热闹确井然有序。对讲机中不停的传来调总以及张晓龙师傅的指令。对局势清晰的把握,对问题快速的处理,高超的水平,冷静的思路保证了汽轮机顺利冲转,并且完成了超速试验等汽轮机相关实验。紧接着电气调试人员立刻入场,一一成功进行假同期、发电机变压器组空载、并网、进相、带负荷等实验。调试人员工作直到试验彻底完成,连续奋战几天几夜,使得1号线启动试验圆满完成。在此项工作中,调试人员清晰的思路、冷静的判断、敬业的态度以及个人魅力都深深的折服了各方。

调整试验所一直“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自己,在每次抵达调试现场时,展示给别人的都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调试队伍。这样的队伍才会让甲方更放心,让监理更信任,让安装队伍更配合。本次调试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发电厂圆满完成,不仅有力见证了北京电力建设公司调整试验所的专业实力,而且在工作中所体现的敬业态度与人格魅力都令人钦佩,更是在新的调试领域有了巨大的收获,填补了北京电力建设公司在垃圾发电项目上的空白。

调整试验所人员将继续为首都的天空更蔚蓝、云彩更洁白而努力!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京电力建设公司调整试验所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二日

6.首钢信息化方法论的研究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主要是传递式教学法。它强调教师的教,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近十年来,学校教育改革深入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许多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明显。但是大量事实也表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事实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着一些偏差,并未完全脱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形式,而是要深入的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和教学相整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运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进行小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把文字(TEXT)、图形(GPQ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视讯(VIDEO)、动画(ANIMLATION)等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纳入小学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过程动态化、情境化、具体化,形成声、像、图、文过程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主体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弱点,这样创新的教学方法使一些抽象的、静态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应当是比较多的。如:陆天池的《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展历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马惠平的《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从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应用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论述得较多并比较透彻,而“如何根据小学学科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的论述很少,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环境时所必须解决的最关键问题,也正是我校开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就是要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师队伍、优化教育条件、优化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变革,而变革中出现的新的学习方法,也将存在这其优势和弊端。在本研究中,从教学方法着眼,对教学方法进行取优去弊。这样所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将会是高效的。

四、课题的研究措施、方法和手段

我们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在多媒体辅助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以公开 1

课、教研课为研究的形式,突出对公开课、教研课中新的教学方法的效率、作用、并进行集体评价与研讨。

同时实验班的教师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和积累。

具体方法有:

1、资料法。搜集、阅读、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和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理论及成功的课例,从中借

鉴经验,进行积累。

2、观摩法。组织观看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示范课,从中汲取经验,进行思考和创新。

3、对比法。以对比研究的形式,组织同年级教师就同一课题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上研究课,通过对比研究,形成、改进新的教学方法。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概括提炼出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6.2.-2006.10.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06.10-2007.6.完成信息中心设备安装,建好网络平台,安装有关软件;利用网络平台及其资源实施有关教学方案,追踪记录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

第三阶段(中期研究阶段):2007.6-2008.2.选择优秀教学案例,召开优秀教学经验展示现场会。全面实施实验教学方案,同时积累材料。进行阶

段总结。

第四阶段(反思推广阶段):2008.2.-2009.10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结题汇报。

(一)添置设备,提供研究保障

我校的电教设备和电教研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如果要研究好课题,学校现有的设施和设备就显得不

足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更好的保障,学校在资金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增加

电教投入,组建了信息组,建起了校园网、2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添置了与学科教学相配套的课件。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

(二)组织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利用、计算机应用能力直接关系着课题研究的成败,为此,学

校多次组织信息组成员,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能力。同时,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并进行测试。课题

组每月进行一次活动,共同学习探讨。每学期组织课题研究观摩课一至两次。在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中,课

题组成员都能做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时选择信息技术环境;设计教案时研究方案;实施教学时

展示功能。并结合研究课、观摩课、等教学活动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三)找准信息技术环境的作用点,避免“装饰”的误区

近年来,信息技术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是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利用信息技术环

境来作秀,教学虽然方式多样,却效率不高,甚至有的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影响。或者举着信息技术的牌子,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可有可无,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仍旧是被

动的接受者,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装饰效果,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明

确“用信息技术环境干什么”,找准信息技术环境的最佳作用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1、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根据信息技术的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拉近距离,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变传统课堂教学“要我学”为“我要学”。

2、以“讲”变“学”,化静为动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部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为学生提

供探索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在观察、演示、操作、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交流,掌握知识。

3、重视教学反馈,变“单向反馈”为“多向反馈”

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输出和交换的过程,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反馈。运用信息环境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可以增大课堂反馈容量,拓展反馈的深度,给每个学生提供均

等的机会,使传统学生与教师间的单向反馈,转化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多向反馈,并实现

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思路。

4、呈现形式多样,兴趣提升状态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在课堂活动中,由于他们的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极易感到疲倦,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这时选用合适的多媒体呈现

方式来刺激学生,创设新的学习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他们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四)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展示”的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追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过多展示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

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快节奏的教学频率,使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

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却是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

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

化。

1、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讲解法: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技术手段,利用视频、图画、声音等,向学

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游戏实践法: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环境提供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游戏环境,把教学内容溶于游戏之

中,使学生在目标明确的游戏中进行实践,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学“拼音大小写字母”时,教师设计“字

母王国旅行记”的闯关游戏过程,通过闯“大小写字母手拉手”、“排排坐”、“抢球”等关,把准备练

习、新课教学、练习巩固三个教学环节都溶于游戏之中。

3、活动研讨法: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教学组织工具,给学生创设各种活动机会,让他们参与知识探索的过程,在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了解知识的来源,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寓知识体验、能力培养于

活动之中。

(五)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避免“低效”的误区

现在的“多媒体风”,使教师在教学中过重的追求使用信息技术环境,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信息技术,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小黑板完全能够实现的。这种“杀

鸡用牛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著名的施兰姆公式说到: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

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益。

1、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代表信息技术有着较多优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着自身的特色,而且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当能用“一支粉笔”、“一幅挂图”、“一次简单实验”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为追求时髦而使用信息技术。

2、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信息技术中的硬件与软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部分。学校在添置硬件和软件时,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做到量力、实用和功效的结合,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时,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使用水平和软件制作技术,使他们能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教学软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

3、处理好信息技术“用来干什么”与“怎么用”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清楚信息技术“用来干什么”,才能根据使用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制作相关的教学软件;接着要明确“怎么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4、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针对现成的课件多、不适合自己的教学与自己制作的课件好、但化时间精力较多的矛盾,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

六、研究的效果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信息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教学方法而运用”,使教师由原来的“为创新教学方法而创新”转向“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创新教学方法”并初步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创新教学方法使知识形象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视、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动态地显示出知识的演变过程,这样创新出的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创新教学方法使难点简单化:信息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演示,将问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影片,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教学难点由复杂变为简单,便于学生的学习。

3、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进程自由化: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计算机对话,按着自己的速度学习和练习,遇到难题向计算机求教,使课堂教学“个性化”、教学进程“自由化”,这种辅助教学形式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4、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探索化: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本身都要求教学要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知识的探索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掌握知识。

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进行了总结。

1、语文教学方面

小学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让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

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

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创新的教学方法有: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2)、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3)、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

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2、数学方面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既觉得有趣、有用,但又觉得很难。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数学学习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引导观察,联系实际,及时归纳,循序渐进,深入思考,加深理解,举一反三,能够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虚拟生动逼真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生活的体验,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3、音乐教学方面

能够结合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想象和联想,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脑海里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想象也不断地升化,无论是学唱歌曲还是欣赏音乐作品,都要引导学生往广处想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对音乐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兴趣。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有效地促进各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信息技术环境的运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且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初步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与此同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

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就认识到,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问题,二是切实提高师生掌握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在有了明确认识的基础上,我校把此次课题研究活动作为培养提高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骨干教师,探索信息时代全新教学方法,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宣传开展整合课题研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一支年轻肯钻研的研究队伍,成员集中了我校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教师,他们工作认真,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课题组借助网络、图书广泛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进程;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开研究课涉及4个学科;制作完成了学校主页、课题网页,并且,课题组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掌握应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四)积累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的资料

在课题的研究中,探索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较好地处理了教学新旧方法的转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各要素间的关系,做到了创新更要有效。为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方法课程的成功案例和课件。

七、课题研究反思

1、在教学上我们工作做得很多,但理论学习不够,今后要加强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研究理论学习,使研究工作有指导、有方向,少走弯路。继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继续深入扎实的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

2、我们通过课题的研究资料积累很多,但缺乏科学的管理,在保存的过程中有所遗失,今后要加强资料的归类管理,做好便捷检索工作,使现有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

7.首钢信息化方法论的研究 篇七

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许娟)

一、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探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美国,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在2002年前,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院和大学全部接入全国的学习网”。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网上学习等等,都已经在国外大部分中、小学中开展起来了。而在国内,目前此项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如北师大的《基于校园网的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在中小学,对相关理论和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虽有一些尝试性的思路和研究,但还未形成一整套可利用的方案和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目的:

1.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提供帮助;

2.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师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其他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通过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改革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1)、探索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策略。

(1)、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高效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优质教学的追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天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体现。而高效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学效益与效率——一方面要有优质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有优质的过程,进行高效教学研究,坚决反对那种把“提高教学质量”与“加班加点”之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效教学的本质追求。

(2)、有效地改变当前学科教学的低效状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以“血色”与活力

教学从有效性纬度上有四种形态: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高级状态)——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教学的大量存在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用于学习(特别是重复作业、机械训练等)的时间之长、负担之重、效益之低下,“日光”加“灯光”的教学,已经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陶行知先生曾经抨击过的那种“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是把生命赶掉了”的那种“杀人的”的教学,今天涛声依旧!反对低效(无效、负效)、探索高效教学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变当前的低效状态。

(3)、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一是独立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三是辅导点拨及时精当,做到要言不烦;四是对整个学科教学过程的管理科学规范,能够优化教学系统的结构。把教师从繁重的低效或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生活的质量,促使教师走上一条教学自由之路。

(4)、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或成长服务的同时,还要为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该课题的研究努力追求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将课堂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很好的信息能力,努力使理念变为现实,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建构通道。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课题的理论依据。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

息资源以及对队伍研训、资料积累、整理数据、研发课件、成果奖励等经费,为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校园文化提供各项物资条件。(4)评比表彰制度。

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和物化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拟设课题实验论文奖、课题实验贡献奖、课题软件制作奖、课题资源开发奖、优秀实验课例、课题实验组织奖等。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际交谈的信息环境。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

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原则:

(一)研究目标

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五、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重点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这个环境?应该包括有效利用设备、资源进行课前准备和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并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内外以及国内外专家同行朋友探讨教学过程中困惑,分享教学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

(一)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

(二)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能力,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困惑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增强师生亲和力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四)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目标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五)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分层次作业与测验及其评价的策略研究

(六)其他研究: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科整合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研究等。

六、研究对象:

根据本课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确定研究对象为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初中、高中学生。

七、研究方法:

(4)、对本课题作初步的文献研究。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4年12月

(1)、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关系。

(2)、从管理的角度确立教学三阶段(准备、施教、巩固与评价)的地位,研究其有效(高效)性所要达到的度。

(3)、从实践层面上进行各学科管理研究,把各阶段的教学行为放到系统中全盘统一管理。重点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改进。

(4)、将教学准备行为分解为教师教的准备行为和学生学的准备行为,研究其高效性策略。(5)、研究总结高效课堂的管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指导教师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课堂管理思想与教学艺术。

(6)、研究课堂教学的后续行为,包括学生的作业练习、教师的辅导补救、学习效果的诊断评价等,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度才是高效的。

(7)、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研究实践的培训,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和进度。

(8)、收集研究成果,定期以书面形式进行阶段小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9月(1)、汇总子课题研究成果

(2)、学校总课题结题申报、完成成果鉴定

九、研究结果

我校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信息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教学方法而运用”,使教师由原来的“为创新教学方法而创新”转向“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创新教学方法”并初步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环境下使知识形象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视、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1、结果分析

我校按照课题计划与研究目标,通过实验法、教研促进法、案例分析法并结合具体课例分别对传统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如下结果:

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文本、网络视频,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激发。

但通过研究表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展示的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味地追求使用计算机,过度使用视频图像,或频繁地使用媒体,学生只对生动的信息技术感兴趣,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成效地进行。反之,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认真进行学习内容的学生有限,课堂监控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研究认为,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既不同于纯粹的传统课程教学,也不同于纯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对接的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互补,其本质与内涵就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借鉴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和经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从而产生“聚焦效应”,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

1附录一: 课题研究组成员

长:

许娟 副组长:

姚剑

成员:

刘志敏 樊玲 周静 孙爱红 姚美娟 王虹 温勇

李荣 祝 萍

附录二:课题研究成果附录

1、【研究成果集】: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许娟 姚剑 《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估报告1》„„„„„„„„„„„„„„„„„„姚

剑 《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估报告2》„„„„„„„„„„„„„„„„„„许娟 《区一中十二五课题中期报告》„„„„„„„„„„„„„„„„„„„姚

剑 《子课题结题报告集》„„„„„„„„„„„„„„„„„„„„子课题组成员

2、【论文】

1、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的有效教学 „„„„„„„„„„„„„„姚 剑

2、青少年如何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许 娟

3、小议高三艺术生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孙爱红

4、浅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周 静

5、高中语文教改现状之反思„„„„„„„„„„„„„„„„„„„祝 萍

6、浅谈中学英语听力方法的培养„„„„„„„„„„„„„„„„„姚媚娟

7、浅谈高考素描教学方法„„„„„„„„„„„„„„„„„„„„李 荣

8、浅析水粉画观察方法„„„„„„„„„„„„„„„„„„„„„李 荣

9、素描头像的观察方法„„„„„„„„„„„„„„„„„„„„„李 荣

10、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 温 勇

1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之浅见„„„„„„„„„„„„„„„„„„ 樊 玲

12、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探索„„„„„„„„„„„„„„„„ 樊 玲

13、利用课本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樊 玲

14、浅议在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 刘志敏

15、浅议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目标化教学„„„„„„„„„„„„„ 刘志敏

8.首钢信息化方法论的研究 篇八

中期研究工作报告

武汉市汉阳区德才小学课题组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我校行政办公会决定申报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青年课题,在省电教馆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于2006年获准正式立项,现将立项以来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对前期主要工作的回顾

1、建立、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络与管理制度

课题的正常与有效开展离不开课题的管理。正式实施时,学校建立了课题的组织、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由校长直接领导,教科室具体组织安排各项任务、收集各项资料。

先后制订了:课题研究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

2、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教科室通过专门的业务刊物或网络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阅读并撰写读书随笔和心得体会,并将此列入学期末的课题组评比内容。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是我校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科室将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明确列入了活动范围。另外,课题组还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心得撰写为论文和案例,作为研究成果。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实践的学习,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先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省电教馆组织的专家专题报告会,积极参加区电教科技中心组织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向全区展示一次我校课题研究情况。

3、聘请专家定期到校指导

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加有效,更顺利地推进,出更多更好的成果,我校特聘省特级教师、市管专家涂宏国老师定期到校指导课题研究,涂老师和课题组成员一起深入教学一线听课,了解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评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解决办法,既从理论上加以剖析,又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促进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涂老师还定期和学校行政一起讨论课题研究情况,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指出课题研究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从管理角度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4、明确“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重点,从而确定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的研究方向。开题伊始,在校长室、教科室和涂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讨论,我们制定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的研究思路。“微观层面实践”是指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扎根课堂,开展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宏观层面提炼”是指将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细小的案例、思考等进行整合,反复研讨,结合理论知识,加以提炼,从而生成操作的策略。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也发现了研究思路的不足。“微观层面实践,宏观层面提炼”不应该是隔裂的。通过微观层面实践,宏观层面提炼出的操作策略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结束,这些生成的策略应该再回过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炼、再指导,如此形成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提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5、及时提炼,加以推广

课题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最终要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放大研究的实际价值。经过近一年的的研究,我们总结探索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推广,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前期主要研究成果

(一)培训与学习,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进行课题研究不企求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主要追求的是将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加以消化和运用。通过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课题研讨活动,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学法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有关理论,通过学习和实践探索,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2位教师课例获省级一等奖,2篇论文在国家级论文比赛中获奖,1篇文章刊载于《软件教育技术导刊》上,1篇文章收录于《湖北省教科研成果集》,我们还将老师们的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目前已完成一集《论文集》。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同时带动了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进行了总结。

1、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则如下表所示: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 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直至高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2)、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3)、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

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2、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既觉得有趣、有用,但又觉得很难。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数学学习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善于观察、及时归纳;深入思考,加深理解;突出重点、精益求精;自求自得;博约结合;举一反三;知行统一、善于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策略有:

(1)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实现职能转变。

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虚拟现实情境,改变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虚拟生动逼真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生活的体验,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3)探求创新,再现知识发现过程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不但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4)合理利用CAI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5)利用计算机的高性能,突破繁点

繁点是指传统方式下费时费力的教学部分,如复杂图形的绘制、繁琐的计算、冗长的板书,计算机的高性能具体指其强大的计算功能、作图功能、动画功能等,可以把教师从大量繁琐、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强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人的教学活动。

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有效教学策略的优势

小学英语重在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有效教学策略具有很大优势。

(1)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虽然有录音机的应用,但作用较为单一,易使学生厌倦,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有文本、音像、动画,有静态的,有动态的,有分散的,有合成的,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英语信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情境丰富,把生活的实景搬到课堂,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

(3)增大英语教学容量,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节省教师书写时间,呈现更多的知识,既清楚又规范,图文并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开拓获取信息的途径,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信息技术集声、像、动画为一体,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英语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从而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材料和学习内容。

5、提供英语交互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教师设计全新交互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供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在更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操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促进英语学习方式的变革。运用现代科技所创造的条件,对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有效地促进各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学习自由度的提高,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研究思考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环境下的教学教学有效性有了极大提高,但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中直观教具的应用。

2、借助信息技术能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但不能将信息技术等同于教学方法。

3、教师的研究具有草根性,但如果不能用理论加以阐释与系统化,研究的价值就会打折扣。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

下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具体落实研究任务,进行相关具体研究。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组织结题鉴定。具体工作为:

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科学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更多形式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研究活动。

2.积极创设有利时机,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丰富教师学习活动氛围,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内涵的有利提升,使教师充分课题研究带来的快乐。

4.利用学校各种学习研究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并进行探讨与交流;鼓励教师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大家在自学与互动中不断感悟与提升。

9.首钢信息化方法论的研究 篇九

高炉

设备故障

高炉操作

Operating practice of blast furnace after equipment failure in recent years in BF of Shougang Corporation Zhang Heshun Ma Hongbin Chen Jun(Shougang Corporatio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ree equipment failure and operating practice of blast furnace, and summarizes the disposing experience.Keywords blast furnace equipment failure operating practice of blast furnace

前言

高炉正常冶炼面临着设备故障的威胁,一旦处理不慎,极易带来安全事故及炉况失常,近年来首钢高炉相继发生了放风阀失灵、布料溜槽脱落及吹管烧出等设备故障,均得到了正确的处理,避免了设备故障对高炉的威胁。本文介绍了三次设备故障及高炉操作,对处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为高炉设备故障情况下的高炉工长操作提供参考。放风阀失灵

1.1 设备故障及原因

2008年9月27日9:45,2号高炉停风更换5#吹管,高炉工长放风时发现放风阀失灵,现场检查发现,放风阀阀板发生卡阻,放风阀电动机无法驱动阀板运动。分析认为,2008年9月9日,2号高炉停炉99天重新开炉,由于长期停风,高炉放风阀已冷却至常温,开炉后放风阀的阀板与外壳受热膨胀不一致,导致放风阀阀板发生卡阻,放风阀失灵。

1.2 高炉操作

放风阀失灵后,由于风量表位于放风阀与热风炉之间,风量表测量值也不能代表实际入炉风量,高炉工长被迫采用热风炉放风与人工观察风口结合的方式进行停风操作。高炉风机减风至风压0.8Kg/cm2,之后高炉采用3#热风炉继续放风。3#热风炉停烧后,开冷风阀,控制废气阀放风,高炉工长参照风口状态,指挥放风幅度,两个废气阀基本全开时,高炉风口前焦炭停止运动,高炉顺利停风。之后,高炉风机全部放风,热风炉各阀恢复位置,高炉处理放风阀。

1.3 经验总结

热风炉使用废气阀放风,由于废气阀直径小,放风过程较慢,以后放风阀失灵的情况下,高炉可使用直径较大的烟道阀直接放风。放风阀失灵情况下,高炉工长必须人工观察风口,指挥放风操作,风口前焦炭停止运动且无灌渣危险情况下,可以全开烟道阀。布料溜槽脱落

2.1 设备故障及原因

2010年9月27日18:00,1号高炉布料溜槽脱落,炉料经中心喉管直接落入炉内。分析认为,支撑轴严重弯曲变形,导致支撑轴两端与动臂耳轴脱离,造成高炉布料溜槽脱落。2010年5月25日-29日1号高炉计划检修,更换炉顶气密箱及布料溜槽,6月25日8小时例修发现,布料溜槽支

撑轴发生弯曲变形,支撑轴表面严重龟裂,8月3日12小时例修采取加固措施:压点前移、支撑轴两端加固,但最终仍发生高炉布料溜槽脱落。图 1 高炉布料溜槽脱落

2.2 高炉操作

布料溜槽脱落后,高炉炉内中心煤气受到抑制,顶温水平下降、顶温活跃程度降低,炉内透气性指数趋紧,高炉原有的煤气分布被破坏。炉内矿批由58吨/批退至53吨/批,焦炭负荷由4.87退至4.45,同时附加3整批焦炭,焦炭负荷4.45的炉料至停风时共加入23批。停风过程,炉内北侧风口窝渣,停风时间较长,渣铁排净后,高炉安全停风。图 2 高炉布料溜槽脱落的高炉操作

2.3 经验总结

高炉布料溜槽脱落,炉料直接由中心喉管落至炉内,原有的装料制度失效,炉内软熔带及其以上的布料完全紊乱,正常的煤气分布将被彻底破坏。若高炉布料溜槽脱落后长时间未发现或未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导致炉内正常煤气分布的彻底紊乱,出现气流、管道行程等煤气异常分布现象,进而导致炉缸热状态的急剧下降。高炉布料溜槽脱落后,炉内必须及时停风处理,否则易加剧炉况恢复的难度,此次布料溜槽脱落后焦炭负荷偏高,炉况恢复过程被迫继续大退焦炭负荷,因此焦炭负荷应退至全焦负荷3.0~3.2,减轻焦炭负荷时必须调整炉渣碱度,炉渣碱度比正常生产低0.03~0.05,酌情减轻矿批,以缓解炉内料柱的整体透气性能,若料柱透气性极差,可适当提前减风控制,避免煤气分布紊乱。吹管烧出

3.1 设备故障及原因

2010年11月16日6:38,3号高炉4#吹管前端烧出,并迅速扩大。岗位工立即用高压水冷却该部位以保护风口、中缸、大套等冷却设备,停风后检查中缸内部中间部位被烧坏、风口完好,吹管从中部烧断。分析认为,4#吹管内部耐火料突然掉落,堵塞吹管,影响进风,造成掉落耐火料部位突然烧出。图 3 高炉吹管烧出

3.2 高炉操作

高炉工长停煤、停氧,采取紧急停风操作,由于吹管烧出时,炉前正处于出铁后期,因此虽然停风较快,但并没有造成灌渣。图 4 高炉吹管烧出的高炉操作

3.3 经验总结

高炉岗位工准备足够的冷却风源、水源,管路盘好码齐,以备必要所需,加强对风口及吹管内部工作状态检查;高炉吹管发红,应加压缩风冷却,严重者出铁后更换;吹管前部烧出,为防止烧

坏大套,应立即向烧出部位打水并迅速放风,高炉工长立即停煤、停氧,放风到风口不致灌渣的最低限度,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结语

上一篇:美丽的校园随笔作文下一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