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教练员专业技术总结

2024-11-13

乒乓球教练员专业技术总结(精选2篇)

1.乒乓球教练员专业技术总结 篇一

专业教练教你如何提高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

专业教练教你如何提高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乒乓网

2016-03-17 18:42原文标题:浅谈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笑傲训练大纲)

一、对身体素质训练的认识运动素质训练是身体训练最重要的内容,身体训练是技术与战术训练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健康的身体和高度发展的运动素质,能有力的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先进的高难度的技术和战术,承担大负荷训练和激烈的比赛。同时身体素质训练还能培养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随着国际乒坛“小球改大球,有机改无机”的竞赛规则的不断变化,使乒乓球运动的旋转和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和限制。乒乓球项目是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其中技巧性显得尤为重要,规则的改变对灵巧占优的中国运动员和力量占优的欧洲运动员来比较,显然十分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不利。要保证我们国球的长盛不衰和世界乒坛霸主地位,就必须跟上世界乒坛变化的节奏,采取有力措施,变被动为主,除进一步不断探讨、改进和强化技战术训练外,同时还需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提高综合身体素质的水平,特别提高乒乓球运动所需要的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从而有力地促进运动员击球时的旋转和速度,牢牢把握克敌制胜的主动权。运动素质是指运动员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有的也称之为体能。要发展和提高上述运动素质主要是通过训练来完成。

二、结合乒乓球运动特点,重点加强力量、速度、柔韧素质的训练乒乓球项目具有旋转强、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运动员在技战术训练和比赛中既要有力的制造旋转、速度和变化,又要快速恰当地应对旋转、速度和变化。因此,需要良好的运动素质,特别是需要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

1、力量素质训练力量是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素质,力量素质通常理解为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运动时克服阻力的能力。任何运动项目技术的掌握都要通过肌肉用力去实现,它是运动成绩提高最重要的前提。而且力量素质对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必须高度重视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力量的种类基本可以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四种。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乒乓球运动当中所需要是有一个良好的速度力量。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爆发力。爆发力要求运动员在运动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爆发出尽可能最大的力量。爆发力在许多运动项目中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速度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一是负重练习,二是不负重练习。(1)负重练习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①负荷强度也就是负重要适宜。若负重过大必然影响动作完成的速度。一般多采用最大力量的40—60%的强度,这可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练习中还应要求运动员尽量体会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感。②练习的次数和组数。T通常每组重复练习5—10次,做3—6组。但组数的确定应以运动员不降低完成动作的速度为限。如动作速度下降,可停止练习。③组间的间歇时间应较充分,但也不宜过长。间歇时间如过长,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影响下一组练习。通常为2—3分钟。④练习的动作要求协调、流畅、正确,并尽量与专项技术动作结合。(2)不负重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①跳深练习主要用于发展下肢速度力量特别是爆发力。训练实践中多采用跳深和连续不停顿地跳过障碍物的方法。跳深练习实际上是一种超等长的练习方法,也就是先使肌肉做离心工作(既拉长肌肉),紧接着做向心工作(既肌肉缩短),这可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使肌肉产生短促而有力的收缩,表现出很大的爆发力。跳深练习高度一般可从50—60公分的高度跳下双足落地后,立即往另一100公分左右的高度上跳,落地时主要用脚掌先触地,而后过渡到全脚,注意防止脚跟先着地,避免脚跟挫伤和脊椎震动过大造成运动损伤。以6—10次为一组,做6—10组,组间间歇2—3分钟。连续跳跃障碍物的高度要适宜,障碍物的间距以不停顿能连续跳过下一个障碍物为准。跳台阶(楼梯)也要保持动作的连续和具有爆发力用力的特征。这些练习可用双足跳,也可单足跳。练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和踝关节扭伤。②完成专项比赛性动作的快速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带轻器械的。带轻器械的重量一般不超过比赛器械的重量。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发展动作速度来发展快速力量。练习可6—10次为一组,做6—10组,组间间歇2—3分钟。练习中要注意动作的快速有力,并负荷专项比赛动作的技术要求。力量素质训练应遵循几个基本要求。一是力量训练要保持经常;二是要逐渐增加负重量;三是力量训练要全面并应有针对性;四是力量练习时要调整好呼吸,尽量少瞥气;五是力量训练侯要注意放松。

2、速度素质训练速度素质是人体(或身体的某部分)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不但直接决定某些运动项目的成绩,如周期性项目就是直接以通过某段距离的时间来确定运动成绩高低的,而且对其它运动素质的发展也起着很大的影响。速度素质是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素质之一。根据速度素质的种类,可以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反应速度的训练方式:(1)利用突发信号的重负练习即发出信号,要运动员做某一个相应动作,越快越好。这种练习,主要提高简单反应速度。由于反应速度在很打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回答反应动作的熟练程度,若动作熟练,信号一发出,神经系统与运动器官间的反射联系无需再用较多时间。因此,训练中要更多的采用运动员不熟悉的动作,以提高练习效果。(2)按信号做选择性练习一是发出的信号要变化并复杂一些;二是要运动员做相反的动作或按信号规定做不同的动作。例如,发出蹲下的信号,运动员做站立动作;信号1—4数代表原地不动而后再变换号数和相应动作,反复练习。还可按照对手的动作做出不同的反应练习。这种练习,有利于提高复杂反应速度。(3)运动感觉法由于反应速度与区别时间间隔的能力有密切关系,区别时间间隔的能力强,反应速度快。运动感觉法就是通过提高准确区别时间间隔的能力来提高反应速度。这种练习方法分三个阶段:①要求运动员以最快速度对某一信号作出应答反应,教练员记下时间,然后把时间告诉运动员;②练习同碟一阶段,但练习后先让运动员说出他估计所用的时间,然后教练员再告诉运动员实际所用时间,让运动员比较其间的误差;③同样练习,要运动员准确判断所用的实际时间,若误差缩小,说明其判断时间间隔的能力提高了,从而促进了反应速度的提高。(4)移动目标的反应练习运动员对移动目标做出应答反应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①看到和听到目标移动的信号;②对目标移动的方向、速度做出判断;③选择确定应答的行动;④实施应答行动。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的训练方式(1)采用与专项比赛动作相似,并能高速完成的动作进行重复练习这种重复练习的方法有四个基本要求:①选择的动作应能以最高速度去完成。②动作应是运动员已熟练掌握的,无需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分散精力去注意怎样做动作,而是把精力高度集中到完成动作的速度与频率上。③练习中速度不应下降,一旦下降就可停止练习。一次练习的时间,不应超过20秒到30秒。④练习的间歇时间要严格掌握。一方面应使机体能得到基本恢复,另一方面又不应间歇过长导致神经兴奋性产生本质的下降,影响下一次练习。(2)运用负重做专门的动作速度练习例如负重跑、负重高抬腿跑、负重单、双足跳,增加投掷器械重量的出手动作练习等等。这主要是利用负重而获得的后效作用提高动作速度与频率。因为负重完成动作后,一方面其留下的“惯性”作用,有助于提高下一个动作练习时的速度,另一方面负重动作练习后神经中枢的“剩余兴奋”在后一个动作练习过程中仍保持这运动指令,从而可提高后一动作练习的速度。但这种负重的重量要小一些,负重最大则不利于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而且要与不负重练习结合一起进行,以利于将负重动作练习后的动作速度,很快转移到不负重的专项动作上去。(3)采用声响、灯光信号等外界刺激,加快动作速度和频率的练习例如,用声响的快速节奏要运动员随声响节奏同步做动作。移动速度训练方式:(1)速度力量爆发力的训练①以最快速度反复原地纵跳、单足跳30米、上下跳台阶(单、双足)以及跳深练习等。②以最快速度双臂推(拉)和腹肌练习等。③以最快速度重复做徒手动作练习。但是通过力量训练,运动员提高了力量要转化到移动速度中去,往往是在力量训练的负荷减少后才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叫“延缓转化”。而促使这种转化要与专项技术结合起来训练,并使运动员感到在移动的时候有一种“力”贯穿于全身,富于弹性,并产生一种有力的跨度感,同时移动的后程不感到疲乏和肌肉的酸痛感,这说明力量训练的效果转化到移动速度上去了。

3、柔韧素质训练柔韧素质通常分为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项柔韧素质两种。柔韧素质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拉伸法,拉伸法又有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两种,这两种方法又可采用主动性和被主动性两种练习。(1)动力性拉伸法。是指有节奏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有关部位的肌肉、韧带逐渐拉长。例如,有节奏的重复体前屈拉伸腿后部肌群、韧带和腰椎关节的练习,就属动力性拉伸法。(2)静力性拉伸法。是指现通过动力拉伸,缓慢的将所需发展的部位肌肉和韧带拉长,当拉长到一定程度时,就静止不动一段时间,以持续刺激该部位的肌肉和韧带,达到拉长的效果。例如扶把的静止搬腿练习。(3)主动性练习。是指在动力或静力拉伸时,不依靠外力,而只是以自己的力量将肌肉、韧带拉长。(4)被动性练习。是指在动力或静力拉伸时,依靠外力作用将肌肉、韧带拉长。如教练员用力帮运动员压腿。由于柔韧素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取得最佳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还应注意:一是结合专项特征控制好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二是柔韧素质训练要经常进行,持之以恒;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具有适宜的外界温度;四是柔韧素质练习要与其他素质训练结合;五是柔韧素质要自小训练。乒乓网教练:袁义兴

2.乒乓球教练员专业技术总结 篇二

根据人事部、国家体委关于印发《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关于<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优秀运动队教练员任职条件

(一)三、二级教练

按照《标准》第十一条第(一)、(二)项执行。

(二)一级教练

具备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二级教练工作四年以上;比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学识水平的论文;初步掌握一门外语,熟悉本专业术语,能借助字典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中级教练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1、单项在全国最高水平的比赛中,有二人次以上取得前三名或集体项目获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前六名。

2、全国青年锦标赛获二人次冠军。

3、集体项目在全国最高水平的青年比赛中获一次冠军或二次前三名。

4、世界大学生比赛获单项前六名或亚州三大赛前三名。

5、集体项目向国家队输送两名以上运动员并代表国家队参加亚洲以上比赛。

(三)高级教练

具备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一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项目训练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有两篇发表或专业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或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反映本项目训练成果的学术文章;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进行学术交流;取得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下列运动成绩之一:

1、在全国最高水平的比赛中,取得单项三人次冠军或二人次冠军并二人次前三名;集体项目三次前三名。

2、在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中,获得单项二人次冠军或亚运会一人次冠军并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二人次前三名。

3、奥运会前六名或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冠军。

4、向国家队输送二名以上运动员或有二名以上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或奥运会比赛,并取得一次全国最高水平单项比赛冠军。

5、集体项目向国家队输送三名以上运动员或有三名以上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亚洲锦标赛、亚洲杯或亚运会比赛,并取得一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前三名。

(四)国家级教练

按照《标准》第十一条第(五)项执行。

二、各类体育学校教练员任职条件

(一)三、二级教练

按照《标准》第十二条第(一)、(二)项执行。

(二)一级教练

具备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二级教练工作四年以上;比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结合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的实践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学识水平的论文;取得中级教练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所培养的运动员按训练大纲要求60%达及格标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向省优秀运动队直接输送二至四名运动员(省体育运动学校教练输送四至八名),或向省体校输送五至八名,或向市体校输送八至十二名运动员(以上输送人数单项按低限,集体项目按高限)。

2、直接培训的运动员有二人获得运动健将或四名一级运动员称号。

3、直接培训的运动员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中获单项两次冠军或四人次前二名。

4、输送的运动员六年内(省体校教练四年内),单项在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有二人次取得获奖名次(集体项目有四人次获前十二名),或在全国城运会比赛中获冠军(集体项目有二人次获前三名),或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中获二人次冠军(集体项目有四人次获前三名)。

(三)高级教练

具备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一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有两篇发表或宣读的论文,或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文章;取得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所培训的运动员按训练大纲要求80%达及格标准,其中20%良好;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九至十四名运动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最长七年内(省体校教练四年内),在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有三人次获冠军或二人次冠军并二人次前三名(集体项目五人次获前三名)。

2、直接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在全国青年最高水平比赛中,获四人次冠军、集体项目三次前三名。

3、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有四人获运动健将。

4、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有二至四名选入国家队,或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

(四)国家级教练

按《标准》第十五条执行。

三、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特别突出,或在训练、科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教练员,可不受规定学历,任职年限的限制,破格晋升相应的职务,但破格者必须在和任职期满考核称职以上,并有二至三年为优秀,同时,比赛成绩要比规定的任职条件多二人次以上,或输送的人数要比任职条件规定的人数多二分一以上。在优秀运动队训练八年以上,曾获得全国冠军或集体项目全国前三名(主力队员)以上运动成绩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从事教练员工作,符合规定的业绩条件者,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称职以上,可不受规定学历、任职年限的限制,破格晋升相应的职务。

四、审定权限

(一)国家级教练和高级教练,按照《标准》的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规定执行。

(二)一级教练以下(含一级教练)的审批程序:

1、省体委直属单位的一级教练,由省体委组建的中级教练职务审核组进行初审,省体委人事职改部门审核,省体委批准,报省人事厅备案;

二、三级教练由各直属单位组建的初级教练职务审核组进行初审,并经所在单位人事职改部审核后,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报省体委备案。

2、市、县(区)一级教练,由市体委组建的中级教练职务审核组进行初审,并经市体委领导审核后由市人事职改部门批准,报省人事厅和省体委职改部门备案;

二、三级教练,由市、县(区)体委组建的初级教练职务审核组进行初审,并经市、县(区)体委领导审核后,由市、县(区)人事职改部门批准。

不具备条件组建审核组的,委托上一级体委相应的审核组进行初审。

(三)高、中、初级体育教练职务审核组由各级体委人事、训练、竞赛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单位领导和具有较高技术、学术水平的国家级教练、高级教练、一级教练组成。高、中级教练职务审核组成员一

般在七人以上,其中具有本专业高、中级职务的成员不少于二分之一(中级教练职务审核组须有一个以上高级教练)。初级教练职务审核组一般在五人以上,*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务的成员不少于二分之一。审核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按照任职条件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

各级体委组建的高、中级教练职务审核组由同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审批,初级教练职务审核组由主管单位审批。各市组建的中级教练职务审核组须报省体委备案。

五、本实施意见未提及,《标准》中已明确的事项,按《标准》执行

六、若干问题的补充说明

1、体育教练员职务设置与结构比例,按人事部、国家体委人职发[1994]17号文件的规定执行。省体委直属优秀运动队以及所属的体校教练员高、中级职务的设置(职数),由省体委报省职改办审定;各市优秀运动队以及各类体校(含区、县体校)教练员高、中级职务的设置(职数),由各市体委报市职改办审定。

2、输送运动员是指从下一级训练组织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同级训练组织之间运动员在不同教练手中训练不算为输送。转项输送运动员,可按50%计算为输送教练的业绩。在审核晋升职务时,既

有主项又有转项输送运动员的,其主项输送运动员的人数须达到规定人数的一半以上。

3、经省体委批准后输送到部队或其它省市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可计算为培训教练的输送人数,所输送的运动员取得的成绩,同样计算为输送教练的业绩。

4、从外省引进的教练员,在原所在单位直接培训的运动员,取得的成绩,经核实后可计算为申报晋升职务的业绩。

5、凡已开展岗位培训项目的教练员,申报晋升职务时,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但由于岗位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实际培训能力跟不上等原因,暂未参加岗位培训的教练员,可按教练员职务审定权限,经相应审定组织同意,可采取先审定后补的办法,参加相应职务的审定,但必须在审定符合相应职务后两年内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否则,应予以解聘。

6、各市优秀运动队的教练员,申报晋升中级以上职务,必须参加省体委组织的外语考试。

七、本实施意见由省体委负责解释。

上一篇:案例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厦大保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