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独特魅力

2024-10-20

阅读的独特魅力(精选17篇)

1.阅读的独特魅力 篇一

秋天的独特魅力作文

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面硕果累累,石榴咧开嘴笑了,露出了红红的舌头,葡萄也长大了,圆圆的,小小的脑袋都在十分好奇的向外张望,苹果变得红彤彤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农民伯伯也乐开了花,他们知道,丰收的季节来了,自己一年的劳动成果终于获得回报了,写景作文600字:美丽的秋。

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枫叶变红了,那一种红色,鲜艳而且美丽,你远远的看去,像是一团红色的火,正在那苍劲的`枝干上燃烧着,美丽极了。菊花姑娘也冲我们微微的笑了起来,舒展开了她那美丽的衣裙,在风中为我们舞蹈。

秋天的雨露,总是清凉的,干净的,这些雨露是为了消除夏天的炎热而诞生的,他们轻盈透亮,从天上不停的掉下来,干干净净的,作文600字《写景作文600字:美丽的秋》。秋天的雨从来不会下得很大,不会像夏天一样,一下雨就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下一场大暴雨,让天气变得很冷,但是过几天却又会变得很热,而秋天的雨和夏天的雨不一样,总是要一点一点的下,断断续续的,好像这雨露是来之不易的似的。

秋天的阳光总是明媚的,秋天的早晨让人感觉有点冷,而在太阳出来以后又让人感觉分外温暖。秋天的风总是凉爽的,早晨起来,往往会有一阵和风,那风并不像是冬天的寒风而能够一般寒冷,也不像是夏天的风那样的炎热,而是像春天的风一样,柔柔的,给你送来一阵清凉,但是那风里面却又带着一丝太阳的温暖,被吹一下的感觉舒服极了,好像是一块光滑的,凉凉的锦缎披在身上一样,让人感觉柔软清凉。

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它没有春天的美丽,夏天的炎热,冬天的欢乐与寒冷,它不像是任何一个季节,因为它自己就有自己独到的魅力。

2.阅读的独特魅力 篇二

前一段时间, 我聆听了陆老师获得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的课——《金色花》, 颇有感触。陆老师的这堂课真诚、感人, 而且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了比较法, 阅读教学受到了很好的效果。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为了突破“这是个怎样的孩子?”陆老师出示了第一组比较阅读句:

“笑哈哈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 妈妈, 你会认识我吗?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 妈妈, 你会认识我吗?

通过“笑哈哈”与“笑嘻嘻”的比较分析, 学生都认为“笑哈哈”不能表现出孩子此时“相见又不想见”的矛盾心里, 同时从音律上, 朗读“笑嘻嘻”更突出了孩子的调皮、天真、机灵……的确高明, 一个拟声词的比较竟然揭开了孩子形象, 那么语句的细读品味也就迎刃而解了。

陆老师的第二组比较阅读解开了“母亲形象”:

1.“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坏孩子?”

2.“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调皮的孩子。”

3.“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坏孩子!”

4.“你这坏孩子, 你到哪里去了?”

比较四句话, 学生都认为文中的原话最恰当, 为什么?因为“调皮的孩子”带有责怪之意;“坏孩子”后面用句号, 语气肯定, 有骂人的味道, 感情色彩上是贬义的, 2、3两句已完全不能表现出妈妈的爱;而第4句, 调换两分句的位置, 削弱了强烈的语气, 也削弱了语句中深沉的爱。虽只有细微的差别, 但通过比较, 却发现了巨大的变化, 而对文中重点句的比较品读, 又较自然地打开了诗中母亲的形象。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他的诗富有宗教之爱。如何突破这点呢?陆老师巧妙地引出:“文中连花都有真实的名字——金色花, 为什么这个孩子和他的母亲却连名字都没有呢?”这一细致的比较, 引领孩子更深入地挖掘文本, “一石激起千层浪”, 使学生又从文本走入对泰戈尔和印度文化的探究, 自然而然地明白:原来这文中的孩子与母亲正是天下所有孩子与母亲的象征, 这种爱则是最崇高最圣洁的爱, 是一种普遍的爱。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陆老师巧用比较法, 既让学生走进文本, 又能驾驭文本, 课堂上获得独特的体会。

一、运用比较法有效阅读, 可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曾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道桥梁, 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这道桥梁, 体会作者遣字造句的精妙。例如学九下《孔乙己》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时, 出示这样的比较:

A.“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孔乙己的确死了。”

B.“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孔乙己已经死了。”

C.“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死了。”

D.“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孔乙己可能死了。”

通过讨论, 学生理解了小说的深刻内涵:在冷酷无情的万恶旧社会, 像孔乙己这样的人, 如何能活下去呢?二十多年未见, 肯定已经死了, 表明了我猜测的结论。而A、B仅突出我的肯定, C、D仅表现“我”的猜测, 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不吻合, 削弱了文章的力度。这样细微的差异比较, 能让学生钻进文字中, 细腻地感受到先生蕴含其中深沉的思想情感。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 这样的比较随处可见。陆老师《金色花》教学中的比较例一、例二也兼顾了字词、标点、句式等比较, 让学生既透过这些句子品味文本, 无形之中又让学生品味了字词的奇妙, 理解了句子的区别, 解读了标点的妙用。这样的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恰到好处的运用, 不仅达到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二、运用比较法有效阅读, 可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培养学生锐意求新的能力

《新课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陆老师的第三问, 正是引导学生从把握文本深度入手, 由课内延伸, 意在提高学生文本阅读的创新能力, 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莎士比亚的名篇《威尼斯商人》原文结尾是这样安排的:

鲍西娅:安东尼奥, 你能不能够给他一点慈悲?

葛莱西安诺:白送给他一根上吊的绳子吧;看在上帝的面上, 不要给他别的东西!

安东尼奥要是殿下和堂上愿意从宽发落, 免于没收他的财产, 等他死后, 把它交给最近和他女儿私奔的那位绅士:可是还要有两个附带的条件, 第一, 他接受了这样的恩典, 必须立刻改信基督教;第二, 他必须当庭写下一张文契。声明他死以后, 他的全部财产传给他的女婿罗兰佐和他的女儿。

公爵:他必须履行这两个条件, 否则我就撤销刚才所宣布的赦令。

鲍西娅:犹太人, 你满意吗?你有什么话说?

夏洛克:我满意。

在吝啬鬼夏洛克近乎绝望的哀号声中, 剧情戛然而止了。加上全剧的结尾好不好?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认为:有了这样的结局, 鲍西娅和安东尼奥等人的性格展示也更加完整。课文只在于追求一种喜剧效果, 很难领悟到人物的心胸境界是不一样的;有了这个结局, 能更好地彰显基督教徒的宽容精神。这样既让学生完整地去审视文本, 又提高了锐意求新的能力, 不满足于选文了。

也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不但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心情相契合。”比较法使阅读教学打通了作者、文本与学生学、教师教的心灵之门, “培养了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运用比较法有效阅读, 可让学生由量变到质变,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教黄蓓佳的《心声》, 我引导学生将顺叙与插叙两种结构形式进行比较。教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明暗线索的安排, 以“我”参加毕业典礼为明线, 辅以“爸爸在医院离世”, 两条线交织, 让学生比较这样安排的好处, 领会作者的深意。再延伸到九下《智取生辰纲》中明暗线的安排, 杨志的命运与吴用等人的智取相映成趣, 这样的比较阅读, 模仿性较强, 便于指引学生在写作实际中灵活应用。

又如表现人物, 可从正面来表现, 也可以从侧面来表现。这两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各有千秋。在教学中, 抓住典型的课文进行比较法教学,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教《孤独之旅》就可以巧妙运用。

夸美纽斯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教学方法, 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了比较法, 正好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体现新课标理念。

首先, 有效阅读教学中比较法呈现了可操作性的特点

比较无处不在。课文教学与课后精选的文章的比较, 如七上鲁迅《风筝》与课后练习三周粲的《满天的风筝》比较阅读;九上济慈的《蝈蝈与蛐蛐》赵瑞蕻的译文与课后孟光裕的译文比较阅读……这样安排, 在初中的语文教科书中随处可见, 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较方便的阅读文本。

课堂中比较法的操作也非常灵巧。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亲爬过月台穿过铁道去为我买橘子”这经典的片段, “攀”“缩”一系列动作描写, 如何让学生体会他的表达效果?教学中设计这样一组比较:把动词改为:“爬”、“跃”好不好, 这样讨论两个动词, 学生可敏锐捕捉到:“爬”“跃”动作利落而敏捷, 这与父亲的年龄和体貌特征不相符。用“攀”充分显示了向上的吃力, “缩”写出了“爬”的艰难, 这些才与父亲的年龄体貌一致, 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发自内心的深深的怜爱之情。这种字词替换式比较, 操作起来十分方便灵动。

其次, 有效阅读教学中比较法呈现了形象鲜明的特点

正反相对的比较材料, 往往都具有形象鲜明的特点。如教《愚公移山》时, 把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作比较, 抓住生动的语言这一鲜明生动的比较点, 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 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效果自然生成。又如教《生物入侵者》把《看云识天气》与电器说明书一起比较, 文艺性说明文与平实性说明文的特点就很容易区分出来, 这就是比较法的优势之所在了。

最后, 有效阅读教学中比较法呈现了强化思维的特点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比中求疑, 比中求解, 比中悟规律, 比中觅新意, 不断改善其思维的品质, 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视野, 既能使其学会宏观把握, 又能使其学会从微观上思考。如杨绛的散文《老王》, 作者一家明明给予了老王力所能及的帮助, 可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还要“愧怍”呢?余秋雨的《信客》中写老信客的一生遭遇与年轻信客作比较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诸如此类, 可以说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 走进文本, 感悟生情, 走出文本, 品味生活。

虽然, 比较法是较古老的概念, 但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在教育教学的前沿, 它依然展示无穷魅力, 真是旧瓶装新酒, 香远益清啊!

摘要:根据2011《语文课程标准》和现在“生本”的课堂理念, 课堂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提上日程。比较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浅析比较法的成效及可操作性, 形象鲜明, 强化思维的特点。让教学法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在新课堂中再展无限魅力。

3.独特的形制独特的魅力 篇三

历史源远流长

据有关人士考证,对联渊源要追朔到唐以前。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以自己独特文化功底为后人流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句佳联。如岳王庙里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包公庙里的“遗像至今传铁面,直臣岂肯作金钩”。这些都凝聚着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祝福。兔子的对仗、押韵给人一种节奏,书体的结构、章法变化展示了书法的形式美。今天,当我们游览祖国的历史古迹时,会发现许多山门、庭院、亭阁、大殿都配有千变万化的对联,可以说:“无联不成景”。而在我国的农村,仍有不少地方保留着春节写对联的习俗。每逢春节,有的村庄每家每户的门联都少不了祝福美好未来的成语佳句。

所以,无论从对联的历史还是其本身的文化底蕴看,它的流传并被各路藏家青睐和追捧可谓顺理成章。因此,不少藏家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对联,常常会不惜巨资予以收购。记得2004年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曾推出《近三百年名家楹联墨迹专场》,共推出152位著名书法家、文学艺术家约315件楹联墨迹。时间跨度上自十八世纪初时,下迄二十世纪后期,结果大受市场的欢迎,共成交256件,成交率为81.3%,成交额846万元,创造出拍卖史上最好成绩。

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楹联的价格一般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一是名头越大,楹联价越高,像大名家弘一法师、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干、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等人的楹联往往价格很高。前几年齐白石的一件四言篆书对联被拍至66万元,价格十分可观。若名头小,价格就低,像来楚生、陆维钊等书家对联往往只有万元价格,与大名头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二是楹联价格会受题材的影口向。2002年,上海朵云轩曾推出过一件清代王文治书写的楹联,当时王文治的书法价格很低,能过5万元的已属相当不错。而朵云轩推出的这幅九言楹联内容为“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估价3.8万—4.8万元。由于这幅楹联题材特别好,故上拍时极受各路买家的追捧,不少买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最后被一买家以高达18万元收入囊中,创当时王文治书法作品拍卖价新高。

4.英国利兹大学的独特魅力 篇四

利兹一直以来和中国就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还是杭州的友好姐妹城市,每年都有不少中国学生前往利兹就读深造,到底利兹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利兹大学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下面就大家揭开利兹大学的神秘面纱。

英国传统红砖大学――利兹大学

利兹大学地处利兹市,是英国最具盛名、规模最大、最好的10所研究性大学之一。一直以来都以教育和成果享誉世界,所以在英国本土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虽然利兹这个城市没有伦敦、曼城的显赫名声,但是利兹是英格兰的第四大城市。这里经济发达,交通方便,拥有多元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也很繁多,而且最重要的是物价水平不高。很多人因为喜欢利兹这个城,才会选择利兹的大学,然后便扎根在此,一呆就是几十年。

刚到利兹的几天,每天除了应对入学手续和各种学前辅导课,大多的时间都在利兹的大街小巷乱转。搞清警局如何去,巴士站、火车站在哪里;摸清全市各家超市的性价比……利兹的生活多彩蓬勃:街道上攒动的人头,车窗外各种的历史建筑,无一不给我带来全新的体验。

痛并快乐着――我的利兹研究生生活

基本上所有的英国大学都会在正式开学的前几天,召开所有学生开学前准备会。借助这个机会,你可以认识到所有课程的授课老师们,同时也能和同系的同学们相互认识一下。

我所在的广告与营销专业一直是利兹商学院的品牌专业,同时也是中国人相对来说比较少的一个专业,全班放眼望去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同学。此专业实践与理论结合非常紧密,我们在学习大量理论知识的同时,老师还时常让我们组团参加英国当地的广告行业比赛,直接投入社会的实战演习。

作为一名国际学生正式进入课堂,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是研究生了。因为所有的科目几乎都是靠自学和课后找老师探讨,每节课老师会把所有的重点都挑出来讲完,然后就是一张长长的readinglist,所有考试会碰到的题目都会出现在阅读书目的里面。于是,刚开学两周,我就已经开始每天埋头书海了。虽然每天的学习充满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那种被知识所填满的感觉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所形容的,我的利兹留学生活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表述。

课余生活也很精彩――夜店就在学生会里面

在英国大学读书可能由于课业压力太大,许多学生都爱在晚上去夜店发泄自己的压力,导致夜店文化成为了英国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兹大学的校园内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PUB,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就位于利兹学生会的`地下室,每周末的晚上里面就会挤得水泄不通,学生们在里面和朋友聚会聊天,愉快的度过周末。

英国的夜店文化不仅仅因为英国人喜好喝酒和跳舞,而是因为它更加体现着英国传统社会和英国人之间的含蓄的凝聚力。在利兹求学期间,同学的情趣影响了像我这样的中国学生。有时候我也和朋友们一起去各式各样的夜店,感受独特的夜店文化,因为,这是溶入英国社会,了解英国文化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5.阅读的独特魅力 篇五

一、教材分析

《独特的民族风》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

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

二、重点难点

1.感受《辽阔的草原》中的情绪,理解蒙古民歌的风格特征;

2.能用自己擅长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歌曲;

3.探究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

三、教学目标

1.聆听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和《嘎达梅林》,在模唱、演唱及

分析的过程中掌握两种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自主合作,能够用自己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再现作品;

3.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要点提示

(1)聆听、演唱蒙古族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和短调民歌《嘎达梅林》,感受、?w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民歌其音乐风格及体裁形式。

(2)有关音乐知识,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相关内容要掌握。

1.1教法与学法的提示

1.2对蒙古族的民歌,重在引领学生去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格。要保证必要的音乐实践活动。例如:聆听、模唱、演奏等。

1.3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音乐术语对歌曲进行描绘也是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辨认、判断蒙古族民歌的民族风格,也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整合思路

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重组:本节《独特的民族风》中共有三个欣赏作品,蒙古族《辽阔的草原》、藏族《宗巴朗松》和维吾尔族《牡丹汗》。而蒙古族民歌只涉及到了长调民歌,对于短调民歌只是在拓展与探究中成为一个对比欣赏的作品。蒙古族长调和短调民歌有典型的区别,可以作为一个课堂知识点来挖掘。蒙古族除了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演唱形式呼麦,也可以作为课堂拓展内容。蒙古族长调民歌、短调民歌和呼麦三者合并就能够达到课堂知识容量,于是将蒙古族民歌单独设置成一节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音乐《蒙古之源》。学生聆听音乐观看视频。

结合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境,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们领略内蒙古独特的自然风光。

2.激趣导入

教师演唱《酒歌》加上舞蹈表演,给学生们献哈达及奶茶,创设出蒙古族人民欢迎远方来客的场景。学生聆听、观看、品尝奶茶,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集中学生注意力,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既聆听了蒙古族民歌又欣赏了蒙古族舞蹈激发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向往之情,为之后的教学打下情感基础。

3.走进蒙古族民歌

(1)聆听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

1.1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用语言描绘一幅美丽的大草原上牧民放牧时情不自禁的演唱起蒙古族长调歌曲的场景。(总结长调歌曲的特点)。

长调民歌特点;节奏自由、舒缓、绵长;旋律开阔悠长、绵延起伏、富有装饰,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引导学生用音乐术语对作品进行描绘,提升审美能力。

1.2乐句模唱

第一步用钢琴带领学生演唱第一乐句,第二步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第三步跟随乐曲进行跟唱,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进行乐句划分。

1.3调式调性分析

演唱乐谱,带领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分析。蒙古族民歌调性属于五声调式A羽调式。开始音,结束音及主干音的构成上进行讲解。

2.短调民歌《嘎达梅林》

(1)旋律演唱教师弹奏钢琴学生一同演唱乐谱,而后加入歌词演唱。教师伴奏一开始为有旋律伴奏,学生熟悉后用无旋律伴奏。

(2)二胡伴奏演唱

二胡演奏中的滑音盒倚音较之钢琴更能突出蒙古族音乐特点。

(3)对比总结蒙古族长调与短调

总结蒙古族两种民歌的不同之处,分小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出来。

七、知识拓展

1.蒙古族主要舞种的介绍,教师示范典型动作,学生学跳。了解蒙古族舞蹈种类,学跳典型动作。能够演唱《嘎达梅林》为舞蹈伴奏,感受短调音乐节奏规整的特点。

2.乐器――马头琴简介长调民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教师展示马头琴并演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兴趣并试奏。学生初步试奏马头琴,使其感受马头琴独特的音色特点,体验马头琴的演奏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对草原文化理解。

八、提升(“失而复得”的呼麦)

1.播放呼麦表演的视频,介绍蒙古族特有的演唱形式呼麦,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发扬得情感。

2.感受呼麦声部魅力,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组模仿低音声部,另外一组模仿高音声部。

九、课堂总结

引领学生们根据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课堂表现做好评价。在理解民族音乐产生与发展原因的基础上,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十、教学反思

成功的课堂需要师、生全情的投入,音乐课堂必须要突出音乐的主要地位,利用音乐唱、跳、奏、演的主要手段来感受音乐魅力,实现音乐课程的目标。

6.阅读的独特魅力 篇六

在现在餐饮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火锅却能一路逆流为上,占据了整个餐饮经济大部分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国民对火锅的热爱程度。中国的火锅品牌数不胜数,每个地方又有不同类型的火锅,那么全国十大火锅连锁店排名有哪些呢?小编综合网上相关数据统计,得出2018最新全国十大火锅排名。(排名不分先后)

一、重庆川美老火锅

川美老火锅创立于2006年,传承了经典重庆正宗老火锅味道,以重庆著名学校“川美”来命名,创始人将工艺设计融入店内装修、菜品摆盘、餐具形状等各个方面,赢得了现代80、90后一大批忠实消费者,虽说其并没有其他品牌几十年的品牌历史,但是其口碑却令人自发的口口相传,是一家让人去了一次想去第二次的火锅店。相信只要给足时间,相信又是重庆火锅界的新贵。二、四川海底捞火锅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会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愉悦的用餐服务。

三、重庆德庄火锅

德庄火锅提倡绿色、健康、营养的餐饮食品,坚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依托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在餐饮、食品深加工方面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形成重组肉类制品、各类调理包等具有“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的新型食品系列。

四、内蒙小肥羊火锅

小肥羊成立于内蒙古包头市,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自1999年8月起,以经营特色火锅及特许经营为主业,兼营调味品研发及销售。小肥羊火锅以不蘸底料为特色,其香浓锅底由几十种调料精心调配而成,久涮而不淡。

五、重庆解放碑火锅

重庆比较老的一家店了,火锅非常有特色,浓厚的牛油香味,让人有流口水的感觉,老板非常厚道,花椒愣是慢慢的撒了一层,麻辣味十足的同时不会让你口干舌燥,也不会感觉肚子有火辣的感觉,辣而不燥、麻而不苦、味道醇厚。从锅底感观到味道,再到新鲜的菜品,完美的诠释了正宗重庆老火锅。

六、成都皇城老妈火锅

皇城老妈蜀地蜀风”的文化经营风格,承袭蜀汉遗风,展现地域文化,赢得了顾客的青睐,先后在昆明、沈阳、北京、大连开设加盟连锁店,成为四川火锅的代表之一。

七、重庆小天鹅火锅

小天鹅火锅创立于1982年,创始人伉俪廖长光先生与何永智女士以“诚信经营,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让小天鹅火锅在33年间从重庆出发开遍了全中国,成为目前入驻国内购物中心、百货、商业最多的重庆火锅品牌。

八、重庆山城小龙女火锅

山城小龙女火锅创立于1986年,前身是“山城火锅”,后因女承父业更改为山城小龙女火锅,三十年来对重庆火锅味道的传承,结合现代消费者的观念,打造出了以“时尚、健康、美味”为主题的传统老火锅。

九、台湾呷哺呷哺火锅

呷哺呷哺始创于1998年,标准化的餐厅设计、菜单、定价及公司透过餐厅网络推广的形象亦使呷哺呷哺于开设新餐厅时更容易传授经验,从而提供可扩展性及推动业务扩张。

7.略论舒曼钢琴套曲的独特艺术魅力 篇七

与此同时, 舒曼又是一位有着典型二重性格特征的艺术家。他臆想出了两位内心世界的代言人——弗洛列斯坦 (Flore-stan) 和埃塞比乌斯 (Eusebius) , 在他的钢琴套曲中始终伴随着这两个性格迥然相异的艺术形象:弗洛列斯坦豪放、热情、勇敢, 俨然一位富于斗争精神的英雄;埃塞比乌斯娴静、内敛、优雅, 更像一位富有浪漫气质的诗人。正因为如此, 舒曼的钢琴套曲在具有新颖体裁的同时, 又有着独特的音乐张力和艺术魅力。

一、文学手法中承载了丰富感情

音乐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具有丰富的感情内容。舒曼在音乐评论中认为“音乐是心灵的流露”, 在钢琴套曲创作中, 则是力求实践、体现这一观点。他通过模拟文学手法, 运用钢琴音响中丰富的复调、织体、华丽的音色效果和踏板的色彩等, 进行了深刻的心理刻画、鲜明的形象描绘和丰富的情感抒发, 真正做到了把思想感情有机融入钢琴套曲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使他的钢琴套曲显得思想深刻、内容生动、情节感人。舒曼本人自称他的作品是“情调之画”, 一点也不为过。后世的音乐评论家更是对他钢琴作品的这一特征给予了高度肯定, 如前苏联的瓦·科年 (B.KOHEH) 就说过, “舒曼的同时代人中没有一个能包罗如此多种多样的印象, 表达如此深刻充沛的感情。由激动而转为兴奋激昂、处于极端对立的奔放的热情和伤感的幻想、不可思议的神秘性、时而近乎怪诞的幽默、叙事诗的因素——这一切使得舒曼的钢琴作品具有了独特的特征。”[1]这一评论无疑是对舒曼钢琴套曲中所具有的丰富感情的最好注脚。

二、极端对比中凸现了戏剧效果

舒曼在他的钢琴套曲里既描绘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又叙述了变化无常的内心世界, 既展现了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象、又刻画了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使得他的作品就象是一出出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戏剧。特别是, 舒曼在钢琴套曲中巧妙地描绘了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强烈反差的内心世界和明显冲突的情感表现, 从而使得他的钢琴套曲让人听后觉得时而热情时而冷静、时而激昂时而沉思, 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戏剧效果, 使钢琴套曲展现的戏剧场面更为逼真、戏剧效果更为明显。舒曼的钢琴套曲中, 有不少曲子可以让人感受到生动的戏剧场面和强烈的戏剧效果, 如《幻想曲集》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 它的第一首是以压抑而细腻的音响写成的幻想“场面”《夜晚》, 接着是狂热而兴奋的《激情》, 之后是满怀柔情的《为什么》, 再后来又是用陡升突降的音调所表现了动荡不安心情的《奇想》。其中的分曲也是如此, 如在第一个三部曲式的结构里, 一开始表现的主要是“弗洛列斯坦”性质, 与中部“埃塞比乌斯”性质形成对比, 但是这个中部本身的结构也象是对比的三部曲式, 其中间部分紧张、冲动而激昂, 使得整个曲子的中央插部显得忧郁而神秘, 含有对比的、爆发性的因素。用来衬托这个插部的第一个‘弗洛列斯坦’主题, 和它形成最强烈的对比。[2]

三、诗意幻想中彰显了现实力量

舒曼有一句关于幻想的名言:“但愿在法则的链条上, 永远绕着幻想的银线”。[3]此外, 他也曾说过, 在艺术的幻想中寻找现实的幻想的代替物。或许, 舒曼由于家庭成员屡遭不测和个人感情生活的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了失落和压抑, 加之受文学作品的影响, 便自然而然地沉醉于幻想世界, 藉以精神安慰和感情寄托。不过, 舒曼的幻想与当时德国浪漫主义者追溯往事、逃避现实的作风不同, 而是追求诗意的提升和前进的热情, 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心灵对话。在他的内心挣扎中, 较之于埃塞比乌斯的温情诗意, 弗洛列斯坦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总是占着上风。因此在他的作品中, 撩开幻想的面纱, 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情、触动心弦的音调、发自内心的呐喊、震撼人心的效果, 我们在感受由庸俗的社会、宫廷的约束、孤独的心灵所带给他的悲观失望和怀疑逃避的同时, 同样可以感受到他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勇于抗争的精神, 而不仅仅是遁入幻想的诗意。因此, 他的钢琴套曲一方面具有梦幻诗意, 另一方面却又总是彰显着现实力量。也正因为如此, 喜爱舒曼音乐的人, 无论是演奏家, 还是欣赏者, 总能被他钢琴套曲中所蕴含的激情和力量所深深打动, 进而产生心灵的共鸣。

总览舒曼钢琴套曲, 他继承了贝多芬的古典主义风格, 发展了威柏和舒伯特的进步浪漫主义传统, 在此基础上, 创新了钢琴曲的表现手法, 开拓了钢琴创作新的境界, 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现实力量, 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参考文献

[1][苏联]瓦·科年.舒曼的音乐创作.音乐译文, 1960, 3.p60.

[2][苏联]瓦·科年.舒曼的音乐创作.音乐译文, 1960, 3.p62.

8.胶州秧歌的独特魅力赏析 篇八

(一)鲜明的风格特点。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是“扭、拧、抻、韧、碾”,“活动起来扭断腰”,是徒步秧歌的一种,由于它是徒步秧歌,着重“扭”,要“扭断腰”,扭出“三弯九动十八态”,这也是扭胶州秧歌要达到的水准,具体讲,这“三弯”是扭起来要有“三道弯”的体态。汉族民间舞女性舞蹈中都有“三道弯”的动律体态,在各舞种的“三道弯”体态中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如胶州秧歌的“三道弯”是舞者通过步法的拧、碾而形成的流动中的“三道弯”;安徽花鼓灯中的女角兰花的动作是以拧、倾中的“三道弯”为特色;云南花灯的动律是“崴”,“胯、腰、肋”在连续不断、自然平衡的摆动中出现“三道弯”的体态;“九动十八态”是指头(腮)、肩、胸、胯、腿、膝、脚、大臂、小臂、手等部位的姿态和变化路线。头、胸、胯、大臂、小臂、手、腿、膝、脚九个部位各自同时向不同方向持续地弧线运动,而九个部位的左右两侧又各自有不同的动向和运动次序,如是方可构成“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特殊动态。“三道弯”在许多民间舞中都可以见到,而“九动十八态”则是惟胶州秧歌所独具。至于那扭起来的效果,简单说就像喝醉一样。古人说:“扇影衣香人如醉,笙歌围住一团春”,形容得很好。

(二)特色的步法。胶州秧歌的步法独具一格,很有特色,有动律代表性的步法是丁字三步和倒丁字碾步。前者强调了拧,后者强调了碾。丁字三步是提抬起步,经过一个拧动换另一脚起,先落脚跟,再落脚外边,经过脚外缘的滚动来完成重心过渡,垫后脚支撑,再换另一只脚提抬起步。即:脚下的拧劲儿,促成了膝部的粘劲儿,带动了腰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倒丁字碾步是从丁字步演变而成的,它区别于丁字步和碾步的是只用一半过程形成步态。它的变化规律是脚掌碾动的同时换脚和换支撑腿,要求脚、体、头、手都在同一拍中完成姿态,有瞬间停顿的动感。当地老艺人概括为“抬轻、落重、走飘”、“前仰后合两边弯”、“站着好像一柱香,扭起来恰是风摆柳”。

(三)人物角色的不同特点。胶州秧歌有五对不同的角色。即鼓子、翠花、棒槌、扇女、小嫂。其中翠花、扇女、小嫂这三个女角在动作的基本步法都是“丁字三步”。翠花又称“大老婆”,因为最初演员串门乞讨是身背一个专卖女性用品的翠花包兜售物品,故得此名。翠花的动律特点是泼辣幽默,开朗大方;扇女又称“二老婆”,常在小戏中扮演少妇或中年妇女角色,其动律特点是细腻多姿,温柔淑静,含而不露;小缦是胶州方言里对少女的称呼,其情窦初开,活泼俏丽,含羞倩笑。她们三者动作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即含蓄、内在、细腻,另外形体动作的空间运用方面也有一致的特性,姿态变化中自下而上绵连逶迤的“三道弯”,力度变化中持续不断的推、拧、抻以及节奏变化的轮番缓发快收。女角的基本步法都是“丁字三步”,但持扇舞扇的动作却绝然不同,翠花是推扇,扇女是翻扇,小嫂是划扇,翠花和小熳两扇交替时,同为大臂带动小臂横划“8”字。翠花持闭合摺扇由胸前慢慢推出,小嫚则双臂架起,彩扇与绸巾一并挥舞,而扇女则由胸部举至头上,手腕上下翻飞。另外,男角分鼓子和棒槌,他们的舞蹈动作,则为武术架子和技巧。棒槌的动作、姿态幅度变化大,击锤动作脆、艮,动作有耳花、怀花、腰花、腿花、跳花、摆花,并时而做出逗人发笑的单人或双人的对舞技巧;鼓子动作轻、俏、飘,力求诙谐逗趣,动作比较灵活,只有基本动作,没有固定次序,每次表演都不尽相同。其动作有舞花步、四步袖花、三步袖花、丑鼓八态、八态丑鼓、鼓子扭子、鼓子行进弓步等。

(四)对舞。对舞是胶州秧歌的主要组合,如鼓子对翠花、棒槌对扇女、棒槌对棒槌、鼓子对鼓子。鼓子与翠花的对舞最有趣,因他常用水袖扫翠花的胸、摸翠花的脸、打翠花的臀部,故俗称“十八摸”,也叫“鼓子戏翠花”。还有棒槌对扇女的动作,棒槌在扇女的臂间钻来钻去;棒槌对棒槌、鼓子对鼓子的动作则多系武术技巧。

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突出,它的基本动律和韵律,对舞者具有很强的训练价值。要想掌握好胶州秧歌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逐步掌握胶州秧歌拧、碾、抻、韧的身韵。

9.阅读的独特魅力 篇九

试题内容: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莫言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里面所隐藏的力量感、速度感是一般作家所没有的。很多人批评他,觉得过分粗糙,远谈不上精粹、谨严,这些都是实情。莫言喜欢放纵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他似乎也无兴趣字斟句酌。但莫言语言的粗粝、驳杂,未尝不是他有意为之,他似乎就想在一泻千里、泥沙俱下的语言洪流当中建立起自己的叙事风格。莫言是北方人,正规教育只读到小学毕业,如果要他和别的作家,尤其是南方作家比精致、优雅,这绝非他的长处。况且,文学语言的风格是丰富的,精致只是其中一种。

莫言的长处是他的激情和磅礴。那种粗野、原始的生命力,以及来自民间的驳杂的语言资源,最为莫言所熟悉,假若删除他生命感觉和语言感觉中那些枝枝蔓蔓的东西,那他就不是今天的.莫言了。莫言所追求的语言效果正是泥沙俱下的,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土语、俚语、古语,极具冲击力和破坏力。有些作品由于过分放纵,节制力不够,也未必成功,但无论你是否喜欢,都能令你印象深刻。有些作家一天就写千儿八百字,他习惯慢,细心琢磨,一字一句;有些作家则崇尚一泻千里,一发而不可收拾。莫言显然属于后者。

莫言用的语言是普通话,但中间夹杂着民间大量的口语、俚语,但又不是刻意的方言写作。保存在山东方言里的一些古语,譬如锋利说成“风快”,漂亮说成“奇俊”,天气很热说成“怪热”,这些词,现代人也能理解,用在小说中就显得古雅而有趣。莫言的小说语言是多重的、混杂的,未必规范,但有活力,而且狂放、恣肆、汹涌,这是在别的作家身上未见的。有些作家崇尚精雕细琢,譬如汪曾祺的小说,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装饰性,也很少用形容词,但你能感觉到他的语言是讲究的,用词谨慎;格非的小说,书卷气很浓,他用书面语,有时还旁征博引,但也不乏幽默,这和他一直在大学教书有关;苏童的小说语言你能感到南方生活潮湿、诗意的氛围;贾平凹的小说语言有古白话小说的神韵,也有民间的土气。莫言的语言风格比他们更为驳杂。莫言的语言有时是对生活的模仿,充满聒噪的色彩,有时是对传统语言的挑战,是一种狂欢。莫言并不愿意守旧,他在语言上,更有狂欢精神,亵渎的、嘲讽的、滑稽的、幽默的、庄重的、深情的,汇聚于一炉,斑斓而驳杂,有时也会令人不快,但这就是莫言,一个为他自己的语言世界所塑造的莫言。

这种写作风格、语言风格的不同,和作家的气质、个性相关,甚至和作家的身体状况也有关系。鲁迅写不了长小说,他的文章越到后来写得越短,这和鲁迅所体验到的绝望感有关,他从小说写作转向杂文写作,就表明他对小说那种迂回、曲折、隐蔽的表达方式已感不足,面对深重的黑暗现实,他更愿意用短兵相接、直抒胸臆的方式把自己所想说的说出来,所谓“放笔直干”,就是这个意思。这不仅和鲁迅的思想体验有关,也和鲁迅的身体、疾病有关。莫言的小说则有大量的长句子,这点和鲁迅不同,他体魄强健,气息是不同的。

(选自谢有顺《莫言小说的特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小说的语言粗粝驳杂,具有力量感和速度感,显得狂放、恣肆、汹涌,这是别的作家所不具备的特点。

B.莫言有意追求一泻千里、泥沙俱下的语言效果,因此它的小说语言谈不上精粹谨严,甚至有些作品过分放纵,不够节制,未必规范,显得粗糙。

C.莫言不崇尚精雕细琢,不习惯慢写作,而崇尚一泻千里,一发不可收拾的激情和磅礴,因此其小说语言难免斑斓而驳杂,令人不快。

D.莫言并不愿意守旧,他将各种语言风格汇聚一炉,令读者印象深刻,不管读者是否喜欢,正是这样的风格塑造了莫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用普通话写作,其中又夹杂着方言、土语、俚语、古语,但又不是刻意用方言写作,因此他小说的语言极具冲击力,对传统语言极具挑战性。

B.莫言的语言风格不仅与他的气质、个性有关,甚至与他的强健体魄也有关系。

C.莫言正规教育只读到小学毕业,文化程度不高,这决定了他做不到让他的小说语言精致优雅,因此他选择粗粝驳杂来作为自己小说语言的特色。

D.文学语言的风格丰富多样,南方作家的精致优雅是一种,北方作家莫言的粗粝、驳杂也是一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作家的语言风格与作家气质、个性有关,也与作家的身体状况有关,在对比中指出了莫言小说中有大量长句的原因。

B.文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汪曾祺、格非、苏童、贾平凹小说语言上的特点,在对比中指出这些作家崇尚精雕细琢,他们的语言虽然也多样化,但莫言比他们更为驳杂。

C.选文前三段通过分析、举例、对比,阐释了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表现,最后一段指出了莫言小说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D.在表达方式上,选文综合运用了议论、叙述、说明等手法,分析论证了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及形成原因。

试题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C

2. C

10.阅读的魅力作文 篇十

我还想去很多很多的国家去旅游,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可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有一天,妈妈向我推荐了一套《寻宝记》系列的书,我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被书中的精彩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看了《澳大利亚寻宝记》,我知道了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最出名,它的外形看起来像贝壳,其实设计灵感却来自于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澳大利亚有我们最喜爱的袋鼠,它们可是动物界中的弹跳军,我多么想练习我的弹跳技能,有机会和袋鼠PK一次。

我还看了《日本寻宝记》,书中讲到日本的传统食物是寿司,美味又营养;传统服饰是和服,就是将长至脚踝的长袍直接套在身上,我也想穿一穿和服,看看帅不帅。日本还有一种摔跤运动叫做相扑,运动员们全是很胖的人,他们体重至少在一百二十公斤以上,我惊讶地发现,他们的体重竟然是我的四倍。日本是我国的邻国,离我们比较近,我也想去玩一玩,穿和服,吃寿司,看相扑表演!

11.生本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 篇十一

一年多的生本实践告诉我:生本课堂的精彩常常以不曾预约的方式出现,这样的精彩,传统课堂很难出现。下面,我用两个具体的生本课例来试着阐释我的观点。

去年我上过一节生本公开课《猫》。文章篇幅较长,要想在45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成“理解内容,品味情感,感悟人生”的学习目标,难度很大。可是,在这节生本课上,学生的表现相当精彩,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学生精彩表现之一:他们唇枪舌战,是辩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课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我家的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的猫在早上“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时, 隔壁周家的丫头明明知道是我家的,却不出来阻止,到了午饭时,才对我家的人讲起这件事。对于这一情节中,隔壁周家丫头做法是否该受到谴责这个问题,学生展开激烈辩论。一方认为:她该受到谴责,因为街坊邻居间应该互相帮助,如果大家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终有一天,世界将变成一个冷漠的世界。一方认为:她的做法无可厚非,因为如果她出来阻止,那么,她可能引火烧身,一个小丫头,她也许不是不愿出来阻止,而是不敢出来阻止。论辩双方各持一词,争锋相对,简直难分胜负。

学生精彩表现之二:他们激情澎湃,是诗人,字字情真,句句意切。

在文中,第三只猫无论从来历,还是丑陋和肥壮的外表以及时时表现得非常“忧郁性”和“懒惰”,都不讨人喜欢,再加上它的无法辩解,更让它成了弱势群体。对于它,很多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着对第三只猫的同情,有的替猫写遗嘱,有的以猫的口吻和作者对话。

例一:《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蒋思琪)

猫也是美丽的生命,

人有喜怒哀乐,

猫也有自己的心声。

人对猫的态度,

就是人对人的态度。

例二:《猫致主人的一封信》(张雯玥)

如果猫也有来生的话

可不可以

还做你的猫

可不可以

给你一个解释

例三:《猫的遗嘱》(呼士琦)

亲爱的主人:

我承认,我不是一只好猫,但我的心灵是美的,对您是忠心的。主人,就此别过吧……”

例四:《猫的遭遇》(李浩锐)

或许,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和星辰

懂得你心中的哀伤

学生精彩表现之三:他们旁征博引,是学者,思通千载,视通万里。

在芙蓉鸟事件中,“我”家的芙蓉鸟被一只猫咬死后,“我”和妻子都认定是“我”家的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而认定的依据是“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和“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在这一情节中,“我”和妻子认定的所谓的依据成立吗?“常常对鸟笼望着”,就一定是觊觎那芙蓉鸟吗?“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就一定是在吃芙蓉鸟吗?

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学生引经据典,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引用《吕氏春秋.颜回讨米》的故事来阐释“眼见未必为实”的道理。有的引用叶圣陶《鸟的天堂》的句子“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来说明我们的眼睛有时候看到的假象,从而得出结论:凭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关照的!不管对人对事一定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不能妄下断语。

总体来看,在这节生本课上,学生真正主宰了课堂,他们真正成了课堂对话中的主角,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自然而然也完成了“理解内容,品味情感,感悟人生”的学习目标。

在承德师院附中,重庆铁路中学的敖老师上的生本课《龙宫借宝》,给我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刻。课堂上,学生从文本出发,谈到了很多话题。有的学生谈“龙宫借宝”的“借”字,说从一个“借”字可以看出作者对孙悟空的褒贬。如果不是吴承恩对孙悟空持赞扬的态度,他就不可能用“借”字。按事实,与其用“借”不如用“抢”字更准确。有的学生就着这个话题谈起了谈起了吴承恩的正义感,孙悟空的优缺点,我们该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缺点。有的学生展开联想,想到假如龙王到天庭去告状,法官该如何定输赢。这时候,有的学生模拟法官判起了输赢:龙王借宝是口头协议,龙王要反悔了,孙悟空输,有的学生据此得出了两点启示:不可以信口开河,说话要算数;涉及到各方利益的重要事情要白纸黑字写下来。

我想,这就是生本语文的魅力所在:没有老师的喋喋不休,没有老师的生拉硬拽,学生兴味盎然地沉浸在文本中,解读文本,解读作者,也解读自己。试问,在这节生本课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精彩,传统课堂上会出现吗?

总之,我以为: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做生本,我们就一定能探求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生本特色课堂,就一定会让生本课展示出它独有的魅力。

12.低音提琴的独特魅力和演奏技巧 篇十二

1)低音提琴属于西洋弦乐器,是现代交响乐队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在十七世纪低音提琴已经被使用于交响乐队,在演奏交响乐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它的地位也极其重要。低音提琴的外形与其它三种提琴的外形区别很大,它的外形主要来自于维奥雨琴,它的琴弓也由维奥雨琴演变而来,称作德国弓,又称西曼德尔弓,杆比较细,而扣手很宽,这种琴弓需要反手持弓,它也可以使用法国弓,又称泰西尼弓,即大提琴的弓子,但是其它的三种提琴的琴弓只能使用一种。低音提琴琴肩部分呈斜型,另外的三种提琴为圆形。低音提琴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它是唯一只使用三个手指在低把位按弦的交响弦乐器。

2)音域的不同。低音提琴一般为四根弦,在乐队演奏中大多是在低音区演奏,最低音是大字组的E音(实际音高为低八度)。但是作曲家认为低音提琴在某种音乐氛围中音域还不够低,不能达到理想的“深沉丰满”的感觉。由于这种要求,后来演变出加大延音板或五根弦的低音提琴,这种类型的琴在柏辽兹和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大量应用,它可以演奏出比普通琴还低一个大三度的音,即大字组的C音,使作曲家的作品更加完善。低音提琴在独奏时主要使用中音区或高音区来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同时把四根弦提高大二度,以此提高音高改变琴弦的定音,这样即使低音提琴的低音区已经达到人耳听觉的范围极限,提高音高后更加明亮和具有更强表现力的音色也可以给听众带来美妙的欣赏之旅。

3)因为乐队合奏与独奏的要求不同,低音提琴的琴弦分为乐队弦与独奏弦。许多演奏家为了用低音提琴独立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因此出现了众多优秀的作曲家和出色的演奏家,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优秀低音提琴的独奏作品。由于低音提琴乐曲的音域太低,低音提琴乐曲的真正内涵只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的“耳朵”才能领会。在低音提琴演奏过程中必须熟悉各种独奏乐曲的演奏技巧,重视训练交响乐曲中困难的片段。

二、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

低音提琴的演奏中最应当注意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演奏出丰满圆润、清晰结实、深沉又具有弹性的流水般音色,要想演奏出这种音色,就要掌握好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

1)准确把握好弓与弦的关系,提高音色音质的关键就是把位准确。掌握好的音色重要的是运用自然的力量运弓,错误的演奏方法是只单纯地追求音量的大小而不顾音色的好坏,一味地把弓子往弦上压,而正确的演奏方法是让弓子在弦上左右运动,要使琴弦有规律地做旋转运动,弓子必须和琴弦的旋转规律相协调。大臂是弓子力量的主要来源,掌握好运弓就要把握好大臂、小臂、腕关节、指关节和手指之间的平衡关系,不能把全部的力量落在手掌上。在练习演奏低音提琴时,手指在持弓时只起到握弓的作用,要注意弓和弦的关系应是像两个转动的机器齿轮一样相互配合,运弓时手关节要放松,腕关节和小臂随着大臂而动,上下运行弓子时,头、尾、中不应当有空挡,并且弓子与琴弦接触应是贴着琴弦顺势而行的,而不是往琴上打,注意弓子在琴弦上的运行轨道,找到琴弓旋转的焦点让提琴发出有力而又柔和的音色。

2)换把。换把是低音提琴的专门技巧之一,对于低音提琴演奏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部分学琴者即使学琴时间较长换把仍旧不是十分准确。当左手进行换把时,前面指板上的四个指头和左手拇指应成握拳状,每个指头尤其是拇指不能塌陷下去,拇指与前面四个指头应协调一致。

3)连音。它是演奏低音提琴的基本功之一,连音的意思就是在一弓之间演奏许多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把位的音。当演奏不同把位时,即使是很微小地变换弦,也很容易产生间断,会不同程度地损伤音乐的时值,由于低音提琴弦和弦的宽度与其它弦乐器相比较大,所以断音的现象在演奏低音提琴上出现更为频繁。连音并不是一项不可逾越的技术难关,可以通过练习跨越的乐器本身所带来的难度,使你的演奏技巧更加娴熟完美。在连音的过程中关键是消除换把、换弦的痕迹,让弓子的弓毛与琴弦完全粘在一起,进行换把和换弦时尽量不要出现重音和间断的情况。练习跳跃性较大并且四根弦交替使用的连弓时,速度较慢,练琴者会出现弓子不够用的情况,速度较快,弓子钩不住弦。因此,练琴者应当学会合理平均地使用弓子,不能因为换弦而使某个音时值减少或产生较差音质的音,特别注意低把位的连音练习。

4)揉弦。在演奏低音提琴的过程中,左手不仅仅是充当按弦的工作,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音色的生命——揉弦。有人说:“揉弦是天生的,并不是老师教的。”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低音提琴的揉弦法是用整个胳膊带动手指的揉弦法,与大提琴的手臂揉弦法和小提琴的手指揉弦法不同,这些乐器揉弦并不需要太大的力量。揉弦的正确方法是放松手指的二、三关节、手掌小臂和腕关节,按弦的手指牢固地按在把位音的中心位置,由按弦的指尖作轴上下带动,练习时速度由慢到快,滚动的频率要均匀,任何一个环节的出错都会严重影响揉弦的质量。手指之间揉弦频率的交替是揉弦的关键环节,练习揉弦不可以忽略E、A、D弦的训练,练习低弦时指头按弦需要靠里一些,指头略平,这样能够很好地控制粗弦,当按把位时,手指不能离开弦,弓子也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力度,演奏粗弦时需要放慢揉弦的频率。

三、结束语

演奏乐器的每个动作和每个技术技巧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地实践练习才能很好地提高演奏技巧。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低音提琴的独特魅力,结合低音提琴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演奏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演奏技巧上,更应当以开创性的方式演奏出作品的深层内涵,学习和钻研更多低音提琴的知识,担当起艺术使者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楠.低音提琴的“民族化”进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2]李楠.交响乐队中的低音提琴演奏员[J].黄河之声.2011(15)

13.阅读的魅力作文 篇十三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走来踱去,时不时地停了下来,咀嚼着,回味着。一只牧羊犬恪守着自己的职责,跑左跑右,决不让一只小羊离开“大家庭”。我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享受着暖人的日光浴,清新的空气,心旷神怡!

“姐姐,姐姐,吃橙子。”一个甜甜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这是谁在“呼唤”?“姐姐,姐姐……”声音越来越近了,是在叫我吗?我环顾四周,草原上空旷无人呀?“姐姐,你没橙子吃了!”听到这生气的声音,我一下子醒了过来。妹妹已到了我的身边,正在吃橙子。她举起散发着浓浓香味的橙子在我的鼻子下晃了又晃,并且不忘再说一次:“姐姐,没你的了,谁让你不答应的。”“好,好,你全吃了吧。快走!”总算把妹妹打发走了,我赶紧回到我的“大草原”。

“呀……”书一下子飞离了我的手,我大惊失色,“我的草原!”哦,妈妈已经站到了我的面前,手里拿着我的书。我冲口而出:“妈妈,为什么拿走我的书?”“你看看现在几点了?”我抬头一看,已经12:30了。“我从餐厅就开始喊,上了楼梯在喊,走到楼上还在喊……”妈妈要“喋喋不休”了。我可不能让妈妈刹不住车,赶紧接上:“妈妈,原来是你在喊呀,我还以为是‘天籁之音’呢?”“你这孩子……”妈妈也忍俊不禁地笑了。站起来,伸个懒腰,我要去吃饭了。“橙子?”我的大衣上赫然粘着一块橙子,“哪儿来的橙子呀?”妈妈看了,说道:“还不是你吃的时候掉上去的。”“我吃橙子了吗?”咂咂嘴,好像也没有橙子的味道呢!妈妈看我一脸的困惑,摇了摇头。“妈妈,姐姐,快下来吃饭。”妹妹在叫。我直冲下去:“是妹妹掉的……”现在,该妈妈一脸疑惑了。

14.阅读的魅力散文随笔 篇十四

小的时候和小伙伴玩游戏的时候,总是笨手笨脚,慢慢的就成了旁观者,也就失去了兴趣,在偶然的机会,夏天的中午翻出了画龛后面的藏书,这些书有些古旧的线装书,也有些当时的装订精美的故事书,最初喜欢翻看书里的插图,认字不多,跳着看也能大概看明白一点意思,大量的时间还是在于看小人书,那种类似于连环画的东西,买,借,收藏起来反复的看,假期的时候,带上几本图画书到河渠边柳树下翻看,是最为惬意的事情了。

认字多的时候也就是三四年级,开始看《西游记》《聊斋》中午还要听评书连播,小说连播之类的,因为听着收音机写作业,没少挨骂,可是就是因为喜欢,偷偷地也要听,和小时候的玩伴小景一起听相声,听曹灿讲故事,笑的前仰后合的……在文化的熏陶里得到了很多欢乐,看书听书里尝到了乐趣,养成了兴趣,并且乐此不疲,每年秋天城里有庙会,家里给几块钱买东西,舍不得买吃的.,舍不得买头绳儿,就跑到书店里看书,买书,徜徉在书香里,游弋在作者描绘的世界里流连忘返,直到书店下班关门才离开。

喜欢阅读,喜欢听各种形式的读书。每到年关看村子里唱大戏,对历史的认识就是从那个时候,从熟悉的乡人京剧表演里开始的,慢慢的懂得咿咿呀呀的唱词里的故事,文化和艺术在贫瘠的乡村,在质朴的却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燕赵大地以这种形式传播,为年幼的孩童启蒙,那个时候没有追星的说法,却也迷恋邻家的姐姐扮上装之后的飒爽英姿,这种阅读持续了十几年,浪漫的戏曲舞台,夸张的化妆扮相演绎了无数古时人物传奇的人生故事,后来看历史小说,因为曾经反复看过戏文,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在读书的过程中喜欢的一些诗词歌赋,优美的词句会用小本子记下来,在闲暇的时候翻看欣赏,背诵模仿不亦乐乎。

喜欢阅读,在安静的书本里看惊涛骇浪的各种人生故事,?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的时候,当你看不清楚当今的世界的时候,就可以看看历史,以史鉴今是最简单的方法;当看不清楚身边的人和事的时候,也可以从书本里找到答案,阅读在短时间内貌似在占用时间,可是在人的一生中,至少会帮助你在是非以及人生的走向上少走弯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可以帮到人们取舍判断,在自我的成长方面,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目标。

?阅读的水平和习惯,如同一把金钥匙,帮阅读者打开一扇阿里巴巴的神奇大门,在色彩斑斓的变换莫测的世界里收获满满,能让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善良,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处理得了突发事件,把平淡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透过一个人的气质把书香的味道散发出来,“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之后,常年阅读之后,你就变成了智者,大智若愚,聪明伶俐,事业有成。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就如同吃饭喝水日日不能少,在纷繁的世界里,在清静自在的一隅,打开书本,香茶袅袅,秋风习习,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无论天涯,无论海角书山有径,通往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所在,通往财富功德的所在,通往修身养性之后智慧的所在,有书相伴,一路欢歌。

阅读的时候内心是安静的,思维是敏捷的,在书本的喂养之下心灵变得纯净,心志变得高远,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做人的准则,生活的方式方法,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有成就的,有罪恶的,有善良的,有懦弱的,林林总总之间感悟人性的特点,不孤芳自赏,不闭门造车,完善自己的性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成就一种能顺畅的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交流的性情,成为一个于家人于朋友于社会有价值的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之后把握一个圆满的人生,用智慧,用包容,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遇到的人和事儿,不矫揉造作,不颐指气使,不恃才狂傲目中无人,在平淡之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心愿,无论顺境逆境淡然处之,就奔着心中的方向,一路前行,有书相伴就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力量。

15.阅读的独特魅力 篇十五

1、构成关系

首先, 剪纸艺术是一种平面艺术表现形式, 其构成关系主要是点、线、面的结合, 在整个构成形式上多数是以线为主的。几乎每副剪纸艺术作品中都涵盖了如锯齿状的尖角、折角等构成形式, 这是剪纸艺术的一大特色, 所以每当看到少数作品中如果没有这种锯齿状的元素的时候, 就觉得这些剪纸艺术作品好像并不能体现其剪纸的艺术特色及独特魅力。在整个构成当中, 有以面为主调的, 在面上分布着镂空点, 正由于镂空点这些元素的存在而使整个面不至于单调。有以线为主调的, 线与线之间构成关系紧密, 在线的粗细的运用上北方豪放, 以挺而刚的线为主调的, 块与面结合, 整体上看上去粗犷朴拙、大方而醒目, 生动而耐看;南方纤细, 以曲而柔的线为主调, 多精巧秀丽。在用线的方式上有的用阴线、有的用阳线分别表现出画面刚毅而富有弹性和低沉而圆润的风格, 效果各异。各地有各地的不同, 各地有各地的魅力。线的组合关系使画面产生了优美、和谐的节奏与特有的韵律。最终在画面的效果上就形成了“花中套叶、叶中有花”的艺术形式, 富有一种灵秀的装饰韵味。

其次, 剪纸艺术不同于绘画, 剪纸是在纸上的变化, 多数是以平面化单纯美为表现手段的。单纯、和谐, 往往是在画面占主导地位的形式要素。剪纸的整个形态注重物体的轮廓造型, 是由于剪纸艺术使用工具材料上的限制。剪纸造型的基本骨架是形态的整体轮廓, 其丰富的内容及装饰变化效果则充分体现在轮廓内部的构成及其装饰, 如运用动物、人物的五官的变化、衣服的纹理的处理、鸟雀的翎毛等等, 来充实丰富、美化整个剪纸造型。

2、时空关系

传统剪纸的存在依附于平面的纸张, 其构成的元素是以点线面为主的二维空间的表现, 决定了其表现形式具有平面化的特征。剪纸艺术中形象的塑造都是以平面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以特有的形式安排在二维的空间中。形态与形态的组合必定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 以使不同时空的东西同时在一个空间存在。这就为创作者提供了又一大创作空间, 首先, 在一个二维的空间当中怎样让画面表现的丰富, 怎样表现三维空间的东西呢, 创作者就进行了剖面处理, 比如在剪、刻一石榴图形的时候, 表现出来的画面是石榴的子和石榴的皮组成的形状;在表现两个动物母子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透叠的形态, 小动物在大动物的身上, 或是直接表现在肚子里面。在图形中用小动物周围的外形局部镂空的特点表现出两个动物的存在。这就要求创作者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在剪纸的世界里, 艺人在寻找着一种生命体之间关系, 一种具有共同特征、共同性质、超越时空的一种关系, 如河南淮阳宋玉珍所剪制的虎头绣花鞋样, 虎头的组合形态, 远观是虎头, 近看是由石榴、桃子、葡萄、及蝴蝶、蜻蜓、鸡等组成的, 其中用果子的核、花的子房为虎的眼睛或者用成双的鸡的卵、成对的老鼠吃葡萄为虎的眼睛。形态变化万千, 思维一跃千丈。其次, 在二维的空间画面当中, 不考虑时间、空间的观念, 只要是图形、内容的需要尽可能地安排在一个画面当中, 物体的重叠及画面空间关系在二维的平面当中很难去表现, 造成了图案在画面中形成了层层垒高的一种形态, 使画面形成了一种图案化。而如何使各种图案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成了表现的主要技法, 人物、动物、植物、花鸟、鱼虫等等, 尤其是植物的形态, 在画面当中成了不同图形的连接物。最后, 画面的视觉中心是要表现的主题, 其他的物体在空间上的变化, 是创作者运用形式美的一些规律, 如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围绕着主题进行有秩序的组合。

3、结构关系

从存在方式及其作用上来说, 剪纸艺术具有“连”的特性及镂空的特点。剪纸的组成元素都是相连的, 线与线相连, 线与面相连, 点一般是存在面的上面, 也就是在面的上面进行的镂空, 使画面形成一定的花纹, 从而丰富剪纸作品的内容, “连”是剪纸艺术的一大特色。一种形式是创作着根据主题的需要, 顺着自己的思维发展过程, 围绕着主题形象开始创作。也就是她们自己常说的一句话, 想到哪儿剪到哪儿, 围绕主题纹饰加作者认为有必要的辅助型。使创作作品的形象在视觉上变单调为丰富、变呆板为活跃。比如人物、动物身上长出些花草鸟虫或人物就直接在花朵里面, 人物、动物只有外形轮廓其身体上都布满了各种文饰。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创作较大点的作品时, 先剪出各式各样的单个形象, 再根据作者主观构思拼贴在一起, 并视画面的需要随即取舍。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并不像现代的设计一样先进行设计和构思, 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创作主题进行的畅想, 依次的剪出与主题相关的形象, 往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主要的形象相对来说稍大一点, 次之渐小, 通过图案的大小来引导观者的视觉顺序, 进而暗示出在平面空间中的层次和空间。

从形态结构上来说, 剪纸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特色要数剪纸造型中的人物的造型, 这是剪纸给我最深刻的一个印象, 也是其精髓。人物的头与颈、肩、手臂、手、臀、膝盖、脚踝, 这些人物造型着重表现的内容, 在剪纸人物对这些结构的处理上几乎是忽略掉了, 尤其是人物或是动物在处理颈的关系的时候尤为突出。这与剪纸的主体人物有一定的关系, 剪纸的创作者多数是农村妇女, 人们在表现剪纸的过程中, 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乐趣, 或者说是一种技能, 是不受任何事物或形式的约束的, 人们都依据自己的审美习惯和生活体验进行创作, 创作者自我主观意识表现得十分强烈, 因而民间剪纸作品的主题图案表现的内容就各有特色、丰富多彩, 尤其在表现人物造型的时候有表现正面的、有半侧的还有头是侧的, 但其五官一般总是正面的。画面整个形象的塑造, 突破了空间、时间上的障碍。从作品的内容上流露出一种质朴性和自我性, 体现出了剪纸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其本身的特性, 也正是基于此, 民俗文化虽然史载很少, 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被不断传承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家对于事物能够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认识方法, 不同的思维方式上分析事物的造型特征, 使剪纸中事物的形态不以客观现实为准则, 注重创作者自己的构思和表现方式, 只是用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为诱发体, 进而创作自己的作品。剪纸艺术形象的塑造在思维方式上注重的是意象, 就像中国的山水画, 注重意境。在造型上更趋于传情与写意, 而不在写形与写实。这是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

16.在实验之中感受物理的独特魅力 篇十六

【关键词】职业高中  物理实验教学  现状

21世纪初,国家已经系统性地开展了高中的课程改革,物理学科也被纳入这一改革体系中。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对抽象的物理现象获得具体、清晰、主观的认识。从这种定性中我们可以得出物理教学的两点基本点:一是学习物理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等亲身实践,说明这是一门重视动手操作的学科;二是物理学由于其内容的高度抽象概括性,有较大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领悟和抽象思维能力。根据这两点基本要求,笔者将在下文中着重分析目前职业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一、职高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物理学科和数学学科是科学领域的两大基础性课程,想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学好这些基础性课程。如今的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就是教师的教育方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验教学和动手操作。这对于接受能力本就一般的职业高中学生来说,会因为难度太大而丧失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教学设备不足,成绩考核制度不够合理等,都是阻碍职高物理教学发展的因素。

1.物理实验室的建设不足

笔者曾经走访所在城市的一些职业高中发现,对比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往往更加重视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基本每个学校都会建有实习车间,操作机房等对口实习基地,然而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校却忽视物理实验室的建设。不少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室,即使有,使用情况也不容乐观。

2.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环境和人才竞争压力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验,教师主导学生听讲等方式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像“填鸭”一样被迫接受自己无法理解的抽象知识,对物理学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一本本的笔记和公式上。长期以往,学生自然无法获得优异成绩,就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厌恶感,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面对教材上规定的实验,一些教师甚至通过“讲实验”、“背实验”等荒谬的做法来敷衍任务。这就导致了学生应付老师,老师应付教材的奇怪现象,也使本该充满动手操作乐趣的物理学科成了师生共同的“负担”。

3.物理学科的成绩考核少变通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这是对职业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但由于教师的敷衍和教学方法的落后,教学过程中没有实现该有的效果。同样,在成绩考核上,物理教学的目标也未能达成。目前的职高物理成绩考核模式常常以考试和作业来决定,缺乏变通性。

4.物理实验的模式不科学

笔者还发现,纵然一些学校建有相应的物理实验室供学生实验用,实验过程也是十分敷衍的。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开始,教师就已经提前摆放好了一切;实验过程中,本该有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领悟的步骤,也由教师一步步代为讲解;在实验现象记录过程中,有的教师甚至会通过口述让学生摘抄结果。种种情况,使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性完全丧失。

二、改进职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

1.转变观念,加大物理实验室投入

在当前的职业高中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学生将来从事的主要是职业技术型的工作,物理这类与科研相关的学科可以不重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违逆了今后学生素质发展的大趋势。要改变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首先需要转变原来“物理无用”的观念,力争为物理学科开展备好充足的资源,加大物理实验室的建设进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学校实验室的规范标准,保证实验室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系统性。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一些高职的物理教师,许多专业学科知识不够丰富,而且缺少实验经验。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该通过开设教师进修班,参观优秀学校课堂,公开课评比等方法,促进教师加强教学能力。随着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教学观念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3.改进考核方式

前文笔者提到过现今的物理学科考核方式存在很多不足。那么如何才能优化考核方式呢?首先,应该加大实验在最终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这部分和硬性的考试成绩不一样,能够在分析、准备,结论推理等很多方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和优化考核体系。

4.改进教学方式,探索教学本质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寻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转变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的最关键一点。在这点要求上可以实施许多创新性的举措。

三、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其重要的科学价值还未被真正认识,但其发展的前景是远大的。随着政府教育部门、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自身对物理学科的关注度增强,原本神秘而高深的物理,也将变得有趣而好玩。

【参考文献】

[1] 吴惠娟. 职业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学理科(综合),2008.

[2] 安忠、刘炳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17.论中国文化的魅力阅读题答案 篇十七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 心性” 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 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 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 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 物性”、“神性”和“人性” 。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 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 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 物性” 的., 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 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 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而且,就教义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庞大和复杂,恐怕世间再没有其他宗教能够与佛教相提并论了。佛教经书卷迭浩繁,达几千卷之多,一个人穷其一生恐怕也是难以阅尽。印度的瑜珈也是非常有名的。最早的瑜珈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一直与任何宗教信义或伦理保持分离状态,其目的是使身体和精神之间完美平衡的发展,而冥想和苦修是其主要的形式。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 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我们这样分类,并不是说,西方人只有生理上的需求,而没有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或者说印度人只有精神上的需求;或者说中国人只有心理上的需求。而只是在表明,这三种族群,他们在各自方面的所侧重的追求和需要;也是在表明,他们的文化在各自方面所达到的极致。

上一篇:罪犯个案矫治下一篇:电商面试笔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