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保险的心得体会(10篇)
1.营销保险的心得体会 篇一
蹇宏的保险营销体会:如何把“有钱人”搞定? 一流业务员推销理念、思想,二流的推销方案,三流的推销商品,末流的什么都卖不出去。“保险营销大王”蹇宏通过向企业家推销保险,积累了独特而珍贵的营销体会38岁的蹇宏是一个经历过大喜大悲的人。1997年8月,蹇宏进入了深圳一家保险公司。1999年蹇宏成为中国第一个MDRT顶尖级会员。MDRT是世界寿险业行销高手的一个国际性组织,目前拥有会员1.9万多人,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家保险公司。2001年蹇宏成为MDRT中国区地方主席,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保险营销第一人”。2003年,蹇宏加盟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下面是他讲述的“如何把保险卖给企业家”的心得——
客户是有钱人——先定目标再定方法
当初,我是被“骗”进保险行业去的。
1992年海南房地产热,我做房地产炒卖,一年内赚了上千万。但钱来得快去得也快。1997年国家规定,不能用银行的资金做房地产。由于银行要收回贷款,我的资金却都投到了房产上。所以因无法归还贷款,我的公司被破产清盘。房地产生意失败,我一夜从暴富落得身无分文、到处混饭。
人生往往是在一贫如洗的时候发生转机。当时,有一位陌生的小姐用坚定的语气对我说,不出半年,像我这样身无分文的人就可以成为富翁,而我后来才知道她是保险公司招工的。就这样,在1997年8月1日,走投无路的我加入到一家寿险公司成了业务员。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寿险营销也是从陌生拜访开始的。在深圳的一座人行天桥上,我试图给一位妇女讲解保险,听到的只是简短有力的两个字“讨厌”。我曾试过一上午敲了86家的门去推销,仅有一家开门,然后,男主人教育他的孩子说,以后这样的叔叔阿姨敲门千万不要开。我也曾下雨天在商场门口替人打伞、拎包,希望有所收获,结果却是徒劳无功。
随着被拒绝次数的增多,我认识到我做保险的方法有问题。一个人所制订的销售目标不一样的时候,所产生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现在叫你去推销打火机,每个打火机能赚一块钱,3个月的时间,你想赚多少钱?如果你的目标是10万,你的方法可能是到街上一个一个地去卖;如果你的目标是一个亿,你的方法可能是和卷烟厂达成协议,每卖一包烟就送一个打火机。目标的不同导致方法的不同,不是有方法之后再有目标的。目标一定要明确,你想赚多少钱才能产生赚那么多钱的方法,然后你才能把专业化的流程运用到实践中去。当时我一直在做个险(个人保险),去“扫楼”就和大海捞针一个样。“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逐渐把保险的目标锁定在拥有财富的人,比如,企业家、大公司的管理者。而这部分人的一大特点是生活层次高,工作忙。作为一个普通的营销员是根本接近不了他们的。这就好像一个骑自行车的人非要给一个开奔驰的老
板做理财一样。他凭什么认可你?这个老板心理肯定会想:我要是把钱给了你,你倒是能开上奔驰,而我恐怕就要改骑自行车了。所以,想找什么样的客户,就要做什么样的人。
我今天走到哪里,都有助手和顾问。与企业家做保险,不能单打独斗,那样不可能和客户平起平坐。当你带着助手和顾问出现在客户面前时,你的心态就会不一样,会让客户强烈地感觉到你们这群人很专业,会为他解决很多问题。这样也可以营造一种氛围,和他平等地交流。有一次我们和一家银行谈合作,一共去了7个人,有各方面的顾问。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不会小瞧你。带助手,一可以衬托自己的层面,二可以烘托销售的氛围,一举多得,而且是多赢的。
我做保险就是要和有钱的人打交道。要研究目标市场在哪里,哪些人是有钱人,这些人怎么可以接近。要全面了解客户,掌握最全的客户资料,为客户建立档案。在美国做保险的,他们对于一个准客户,可以了解到这种程度:他抽什么牌子的烟,喝什么牌子的酒,平常喜欢到什么样的餐厅吃饭,习惯坐什么样的位子,点菜的时候是怎么点的,喜欢喝哪一年的红酒,住宾馆喜欢住什么样的房间、住哪个楼层,等等。他们的客户资料准备得非常充分,所以他们和客户在一起,客户会有一种很自然、舒服的感觉。要吃饭、要抽烟、要怎么玩,都是客户所想的。这样在和他的接触中,要打动他就很容易。在深圳有个业务员,她开了一辆车,她的车经常一天洗几遍,她只要看到哪个洗车场停着好车,像奔驰、宝马之类的,她一定把车也开到那儿去洗,边洗车边聊天。这样就认识了很多人。让企业家认识到你在帮他——搞明白客户最需要什么
1997年深圳一家媒体调查过100个行业民意排位,其中保险业排名98,仅仅领先于“传销”和“三陪”,不少单位用告示牌写着:防火、防盗、防保险!而这是因为那种狂轰滥炸式的“过度营销”只会引起客户的反感。
有时,不是客户的脸色难看,而是我们把客户搞得脸色难看。有一次,一个客户告诉我,他刚要坐飞机出远门,这时偏偏进来一个保险业务员,非要告诉他“万一出了意外会怎么样”。这时,客户大怒,用手一指大门立刻把业务员赶了出去。事后他还在生气:买不买保险呢?买,保险我还没搞懂;不买,万一被刚才那个业务员说中……。于是,客户坐飞机始终提心吊胆。这都是对保险的认识浅薄而造成的。销售保险之所以难,因为它是把一张几十年后才用得上的纸卖出去。我认为,一流业务员推销理念、思想,二流的推销方案,三流的推销商品,末流的什么都卖不出去。如今,许多业务员是在“用巧克力钓鱼”。他所提供给客户的,并不是客户最关心的。要给企业家、老板推销产品,就应该时时刻刻在想这些目标客户在想什么,怎样让他认识到你是在帮他。
1992年我在海南做房地产炒卖,迅速积累了几千万的财富。当时我购置了别墅还不够,又与人合购了两座山地庄园,用于假日巡猎。但是,1993年下半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市场形势骤变,我的大部分投资被全部套牢。轮到清盘时,我几乎亏得身无分文,名车、豪宅也统统拿去偿了债。由于有了从暴富到一夜赤贫的失败经历,我在做保险时会告诉企业的老板:保险其实是个风险管理工具。你现在虽然很富有,但财富只是你一时数字的积累,而保险却能通过法律的形式把财富移植到将来。因为,今天企业家的财富集聚到一定程度,可能会遭受法律、灾情灾祸等方面的风险。一旦企业被申请破产,除了保单,任何资产都要被冻结,进入破产程序。如果这时企业家手中有一份保单,就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或银行质押换取现金,保留部分资产。因为在法律上规定,保险单是以人的生命、器官和寿命为代价换来的将来收益的期权,不作为追偿对象。此前,美国安然公司的老板就是在被美国政府冻结其财产后,通过保单质押得到了350万美元。
同时,现在企业的风险准备金都存在银行,但这笔钱放到银行有个致命风险:一旦企业财产因债务被法院冻结时,风险准备金也会被冻结,失去其本来作用,企业就有可能因失去流动资金而崩溃。如果企业此前有为企业职工投保的大额保单,企业就可以拿着保单到保险公司办理质押贷款,轻易维系企业的生存。所以,保单有时比风险准备金更能抵御企业的风险。
随着民营经济的兴起,许多人都采取股份制、合伙制创办企业。而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比如说,一家企业有三个股东,我会告诉他们,一旦三人中有一人出了意外,这个股东的家属就会要求撤股,而这时当初的投资早已变成了固定资产,企业就会因为一方股东撤股而面临解体的危险。若这个股东的家属不撤股,企业合伙大多又都是冲着人去的,其家属不懂经营管理也会让企业遭受损失。而现在有一个股东互保的办法就可以轻易解决,即三个股东都买保险,受益人是其他股东。这样即使一个人出了意外,也可以用赔偿费赎回这个人的股份,企业仍然能保持正常的发展。
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资金周转得越快越好,而保费交到银行20年之后才有产出,所以很多老板认为购买保险不划算。
这时,我会告诉他,保险也有融资手段,保费交到银行不是一笔死的钱,随时可以质押变现,只要需要你就可以到银行或保险公司按照同期银行的贷款利率,进行质押贷款。保险单就相当于存折。而且按照国家政策,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购买保险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比如,有的城市规定,企业工资总额的4%可以进入养老基金、4%可以进入医疗基金,这些都可以计入成本而免征企业税款。
在实际业务中,我还发现许多老板的妻子存有很多“私房钱”。我就告诉这些女士,你存的这些钱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它还是你和丈夫的共同财产。虽然你丈夫暂时不知道,但当他一旦有债务而被追偿的时候,这些钱仍将被拿走,并不能起到为家庭保全财产的作用。而现在我有一个解决方案:你用这些钱去买保险,当你丈夫因为债务而被追偿,即使你家的房产、汽车都被拿走,这张保单是可以保留的。到时你只需要到保险公司办理质押手续,就可以拿到现金,保全家庭财产。而我有一单87万元的生意,也是通过对一位家庭主妇的劝说后拿下来的。做营销应像打麻将——乐于付出心智体力
很多人经常问我,如何能做好保险、做好营销?我觉得,打麻将和做营销有很多相通之处。麻将是许多人爱玩的一种娱乐游戏,通过这种游戏却能展示出营销的几个基本层面。如果把做事业和打麻将的态度和投入对比一下,我们都自愧不如。
首先,打麻将通常是早到早开工。约好晚上8点钟,结果7点20就去了三个,还有一个不是不想去,是堵在路上了。7点40赶过来,开门第一句话就是:不好意思,迟到了。对打麻将的人来说,只要有一人先到,剩下的都是迟到。而我们做营销的人却是经常过了上班时间才来,领导告诉他迟到,他却还在找借口搪塞。打麻将的人往往是到了时间不收工,而且主动要求加班、熬夜。若我们的营销团队要都这样敬业,那就好了。为什么麻将能做到,就是因为大家都喜爱这个娱乐活动。所以我认为,做好保险、甚至营销的前提是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如果热爱就不会觉得又苦又累。
其次,打麻将的人从不抱怨工作环境,不计较生活条件,艰苦朴素,因地制
宜。打麻将的人从来不计较房子怎么样,有无空调,吃的也最简单,方便面就行。但今天在许多行业的营销队伍里面,却有很多人抱怨我们的职场差、薪金低、竞争激烈。整天把精力放到了对工作本身的苛刻要求上,无法排除外界条件对事业的干扰。这样的营销人员如何能够做出成绩!
第三,很多麻将高手不用看,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牌。我觉得,做营销的人也要像麻将高手一样,用心灵去思考。但实际上我们现在许多业务员,不但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而且出去开展业务之前,自己看着保单都糊涂。有效的营销是建立在对保险深入的了解基础上,业务员自身都没搞懂的事情,如何去告诉我们的客户,让客户认可你的业务?
第四,打麻将的人从来都是抱怨自己手气差,不怪别人手气好,懂得换位思考。而做营销也应如此。当我们总没有业务的时候,就应该换位思考一下检讨自己是否有问题,需要改变策略。可是在营销上,却正好相反,业务员在痛苦的时候在街上乱转,在有成绩的时候却不做了,跑到公司到处宣扬。此外,玩麻将者永不服输的精神也是营销人员在业务上应该借鉴的地方。很多业务员因为营销难度大纷纷转行,可殊不知,遇到困难放弃那他就输定了。打麻将者从来都是越输越打,扳不回本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而在营销这个行业,只要我们在坚持,我们就会有赢的一天。
蹇宏语录
☆一个人所制订的销售目标不一样的时候,所产生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现在叫你去推销打火机,每个打火机能赚一块钱,3个月的时间,你想赚多少钱?如果你的目标是10万,你的方法可能是到街上一个一个地去卖;如果你的目标是一个亿,你的方法可能是和卷烟厂达成协议,每卖一包烟就送一个打火机。目标的不同导致方法的不同,不是有方法之后再有目标的。目标一定要明确,你想赚多少钱才能产生赚那么多钱的方法,然后你才能把专业化的流程运用到实践中去。
☆与企业家做保险,不能单打独斗,那样不可能和客户平起平坐。当你带着助手和顾问出现在客户面前时,你的心态就会不一样,会让客户强烈地感觉到你们这群人很专业,会为他解决很多问题。这样也可以营造一种氛围,和他平等地交流。
☆一流业务员推销理念、思想,二流的推销方案,三流的推销商品,末流的什么都卖不出去。如今,许多业务员是在“用巧克力钓鱼”。他所提供给客户的,并不是客户最关心的。要给企业家、老板推销产品,就应该时时刻刻在想这些目标客户在想什么,怎样让他认识到你是在帮他。
☆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资金周转得越快越好,而保费交到银行20年之后才有产出,所以很多老板认为购买保险不划算。这时,我会告诉他,保险也有融资手段,保费交到银行不是一笔死的钱,随时可以质押变现,只要需要你就可以到银行或保险公司按照同期银行的贷款利率,进行质押贷款。保险单就相当于存折。而且按照国家政策,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购买保险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打麻将的人往往是到了时间不收工,而且主动要求加班、熬夜。若我们的营销团队要都这样敬业,那就好了。为什么麻将能做到,就是因为大家都喜爱这个娱乐活动。所以我认为,做好保险、甚至营销的前提是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如果热爱就不会觉得又苦又累。
☆很多麻将高手不用看,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牌。我觉得,做营销的人也要像麻将高手一样,用心灵去思考。打麻将的人从来都是抱怨自己手气差,不怪别
人手气好,懂得换位思考。而做营销也应如此。当我们总没有业务的时候,就应该换位思考一下检讨自己是否有问题,需要改变策略。
2.营销保险的心得体会 篇二
然而, 我国的保险经纪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压力, 首要的莫过于保险经纪企业的经营定位问题。我国保险法明确规定:“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 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 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这就明确了保险经纪人是连结投保人或投保企业与保险公司的桥梁, 它主要的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平抑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另一方面调节保险市场的均衡。但是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何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保险经纪业务, 取决于保险经纪正确的经营定位和成功的营销策略。
保险经纪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营销方式单一
保险经纪公司的营销方式普遍单一。大型保险经纪公司主要依靠股东业务和关系业务, 真正凭借自身的营销优势获得的业务量少之又少, 通常那些背景深厚或股东实力强大的经纪公司无须在营销上下工夫就可获得大项目。而中小型经纪公司由于不注重营销工具的灵活使用, 日子就过得很艰难。大多数小型经纪公司的营销手段单一, 如以高回扣、高提成的营销方式来拼抢业务是业界的通行办法, 甚至为了生计不惜充当代理人角色的情形也不少见。一些中型保险经纪公司在营销上同样缺乏成效, 营销方式过于片面, 它们或过度强调市场拓展, 或市场定位不清, 甚至根本没有市场定位的概念。尤其是一些新成立的保险经纪公司, 在筹建之初就未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的市场规划, 导致缺乏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尤其是中长期发展战略。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 一旦正式开业, 它们很快就陷入营销困境, 为了生存只能采取降低保险费率、返还佣金的营销方式来掠取少量业务。
2.缺乏正确的人才观
虽然目前不少保险经纪公司提出了“重视人才, 以人为本”的口号, 但在实践中缺乏实实在在的珍惜人才、留住人才的具体行动, 因此人才流失颇为严重。保险经纪公司的人才观缺陷主要表现在重业务、轻管理上。目前保险经纪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大都来自于保险公司, 他们虽然长时期从事过保险工作, 对保险业务较为精通, 但缺乏法律、理工、管理等领域的知识。实际上作为保险经纪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除了应具备保险知识外, 还要精通管理知识和各种专业知识, 否则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业务便无法开展。由于多年受保险公司的文化浸染, 来自于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对于保险经纪公司的管理还是沿袭保险公司那一套旧模式, 如急于缓解业务压力和增加经济佣金收入, 因此始终将短期内尽快扭亏为盈作为决策的重心。其人力资源战略就是在招人、用人时仅仅考虑员工能否立即产生业务效应, 激励机制也是围绕员工能否短期内带来业务量, 这直接导致了员工大都素质不高,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较突出, 如违规操作、欺骗误导现象时有发生。
3.与保险公司业务存在重叠
目前保险公司的经营仍停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意识上。在保险市场上, 保险公司几乎包揽了保险经营的所有环节, 尤其是直接营销体系更是保险公司经营的重中之重, 无论哪一家保险公司, 其职能结构和人员配备都是以销售为重点。而保险经纪公司是以专业营销和专业服务见长的, 应作为保险公司的外部资源。如果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公司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经纪公司完全可以作为保险企业延伸的服务平台和营销部门。然而现实情况是, 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公司普遍缺乏合作机制, 甚至在业务交叠的情形下成为竞争对手, 相对弱势的保险经纪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被挤压了生存的空间, 造成经营困难、发展缓慢。面对强势的保险公司, 为了求得生存, 多数经纪公司不得不攀附保险公司, 甚至不顾自身的业务定位, 急于与其合作, 导致在合作中业务拓展缺乏特色和重点;或是合作面过宽, 合作对象过多, 合作战线过长。这些问题均不利于保险经纪公司的长期发展。
保险经纪公司的营销策略
1.确定利基市场战略
保险经纪公司多为中小型企业, 起步较晚, 其发展尚处于“襁褓期”。保险经纪企业天生的劣势使其不得不在保险公司、保险代理公司和投保人的夹缝中生存。实际上, 与实力强大的保险公司相比, 保险经纪企业也具有一些比较优势, 如由于规模较小, 经营可以灵活多变, 能够更快地契合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从保险经纪人对于投保人利益的保障功能来看, 经纪企业又具有天然的营销优势, 可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 从而为保险市场的成熟和完善作出贡献, 这也是国家近年来大力扶持保险经纪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 从国际保险经纪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 保险经纪在大型财产保险、高风险保险和团体寿险等领域, 至今仍是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市场营销体制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 随着我国保险经纪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经纪公司将会得到市场的重视。
如何扬长避短是保险经纪企业制胜的关键。作为弱小方的新入市者, 采用利基市场的战略方针是较适宜的。利基市场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 通过专业化的经营来占领被忽略的细分市场, 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的竞争战略。根据现阶段的优势与劣势, 经纪企业选择这一战略, 既可避免与保险公司在业务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正面冲突, 又可将企业较少的资源进行更集中、更有效地配置。具体就是准确地选择一个细分市场和消费群体, 为之提供高效的服务, 从而获得最大化的边际收益。
2.发掘不同的利基市场
市场细分是实施营销战略的基础, 保险经纪企业只有通过市场细分, 才能发掘不同的利基市场, 发现有利的市场机会, 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经营者的远见卓识和体察入微的基础上。对利基市场进行有效细分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细分市场是可以进入的, 即市场的进入门槛并非高不可攀;二是细分市场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即细分市场必须具有足够的规模效应;三是细分市场与其它市场相比, 必须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否则对利基市场的发掘缺乏足够的意义。
经营者还应不断观察变换莫测的市场结构。从表面上看, 产业和市场结构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但实际上是脆弱的, 受到轻微的冲击就会发生快速变化, 只有目光敏锐的经营者才能捕捉到其中的潜在变化。例如, 某个产业或市场在短期内的快速成长, 或一直被视为截然不同的科技被整合在一起等, 这些变化都会引起整个产业和市场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保险经纪企业作为新入市者, 只有比保险公司早一步发掘那些“隐藏的”利基市场, 才能赢得营销战略的第一步。关于利基市场的成功发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二战前后的美国艺术品市场发生了潜在的变化:在战前, 博物馆是上层阶级文化享受的奢侈品, 收藏艺术品只是部分有钱人的消遣;而战后, 参观博物馆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嗜好, 博物馆在各个城市比比皆是。一个目光敏锐的艺术品收藏者从市场变化中成功地发掘了其中的利基市场, 成立了一个保险经纪企业, 专为博物馆和艺术品收藏者提供保险服务。这种透过市场结构的变化去挖掘保险业务潜在需求的利基战略, 为企业带来丰厚回报, 并发展成为一家成功的保险经纪公司。
3.选择契合的利基市场
保险经纪企业在发掘了不同的利基市场后, 还要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利基市场。企业必须具有明确的定位, 全面衡量自身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以便找到契合企业发展的利基市场, 那种盲目跟风、盲目投入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因此, 这一步骤不仅关系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还涉及企业的发展经营战略。如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是要发展行业性的保险经纪公司, 那么企业经营者应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去判断, 在哪些特定行业的特定区域, 作为弱势者或后来者的企业, 能否在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 找到竞争对手的薄弱之处, 找到适合自己的利基市场, 从而快速地切入并分享效益, 而企业的营销任务就是要将这一战略思想付诸实践。
3.营销员眼中的保险教育 篇三
初中毕业的“保险大妈”
张梅,是平安人寿的一位“高龄”业务员。今年56岁,儿子都有了儿子,她经常和同事戏称自己是个“大妈式”业务员,对于比她小很多的80后90后客户,性格爽朗的她都会亲切的调侃一句:“干儿子,大妈给你讲讲保险?”
2010年,已经53岁的张梅因为在家中实在太寂寞,自己的个性又开朗幽默,比较受周围亲朋好友的喜欢,她觉得自己不去找点事做实在是有些“屈才”,于是咋咋呼呼的去参加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虽然考了两次才通过,她还是很高兴地开始了在平安的保险生涯。
因为为人热情,加上在襄阳又有一定的人脉积累,刚开始几个月,张梅的业务开展得特别顺利,经常受团队领导的表扬。但是,张梅在知识和文化素养上的缺陷开始慢慢凸显出来了:她可以很快和目标客户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但讲寿险的意义和功用及公司产品时,她的言辞就不那么流畅了,甚至变得磕磕巴巴。这极大的打击了张梅的自尊心。于是每次见陌生客户时,她就和学历、理解能力比自己高的同事去合作,她负责建立关系,打开局面,而陪伴她的同事给客户讲产品,讲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
客户越来越专业了,公司大大小小的培训张梅恨不能一个不落的参加,她觉得自己学历有限,再不拼了老命学习肯定要从这个行业脱落的。大大咧咧的她经常自顾自的站在去厕所的走廊上背话术。
中英人寿(荆州)业务经理 汪敏
像研究学术一样做保险
接受记者采访时,汪敏比较“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当她知道记者来意之后,呵呵一笑,打开了防备的心结。
汪敏毕业于武汉工业学院,如今入行已经四年了。说起入行的原因,她回忆道:“记得当时是在听了国寿的一次产说会后,我觉得保险还不错,当时想如果现在在这里购买,还不如自己去做,结果考虑了一段时候,碰巧我一个同学在平安做,跟我说了,我就去了。”
在汪敏看来,保险从业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很重要。汪敏是工科出身,学起保险来比较吃力,但是她经常买一堆书回家自己研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她便记下来,第二天请教前辈。
从业这么久,有一件事最令她难忘。一位客户给孩子购买教育金后,汪敏给大人赠送了意外险。不久之后,大人带孩子到公园玩,由于没站稳木马就开动了,导致客户大腿骨折,这一起意外事故,让客户获得了意外医疗的报销,客户非常感谢汪敏。因为客户的信任,所以汪敏很感动,毕竟这件事让客户明白了保险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的道理。
汪敏如今已经成家立业,还有了个可爱的女儿。她说她比较感性,于是在留言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陪着您和您的保单一起优雅的变老。”
太平人寿(济南)高级业务经理 陈小雪
“被坑”后愤然入行
2011年6月,有着硕士学历的陈小雪在银行存钱时遭遇了保险公司银保人员的“坑蒙拐骗”,明明是来存钱的,却被办成了期交18000元的保单,等到发现是保险产品而非银行存款时,自己投入的钱却不能全部拿回来了,在陈小雪看来自己是“被保险”了。“较真”的陈小雪开始系统学习保险知识并参加了保险代理资格证考试,和保险公司打官司,耗时半年终于全额要回自己的首期保费。在这半年里,她逐渐意识到保险知识和保险本身的重要性,索性直接加盟保险公司了。
对于保险从业人员的“误导”,在陈小雪看来是业务员良心的缺失。而业务员良心的缺失来源于当下的保险营销代理人体制。现行的代理人体制下,业务员的生存环境很恶劣,什么保障都没有,全靠做保单拿佣金提成来生存,人被逼到一定份儿上,违规的动作就出现了。
保险行业的魅力在于可以和很多人打交道,帮助那些不知道怎么买保险的人买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在陈金敏的展业过程中,她甚至给客户推荐其他公司的产品——只要她认为这款产品是最适合客户的。
在陈小雪看来,保险从业人员知识面宽,要时时刻刻都知道市场上有哪些产品,而不是公司宣导卖什么产品、说什么产品好就针对不同的客户只去推这款产品。
在对保险从业人员的教育中,学历和良心一样重要,保险是最大诚信化职业,同时对从业人员专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华人寿(南通)业务主管 刘云
从公务员到保险业务员
本世纪初,50岁出头的刘云从政府公务员岗位退居二线,因为自己身边有大量的亲朋好友资源,刘云开始了自己的保险生涯,一干就是近十年,从普通业务员一直做到现在的业务主管。
在刘云看来,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新华人寿对新老业务员的培训力度和密度都非常强大,而培训远比学历重要。
在刘云周围,具有本科以上学位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但他们大都集中在保险公司的内勤岗而非销售一线。其中加入销售一线的表现从整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因为高学历人才的理解能力和悟性更强一些,进入状态可能也更快一些。但已经上升为主管的刘云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对方是否足够勤奋,是否能够吃苦耐劳,还要一定的创造精神,能与时俱进,尝试新的销售方式如网销等。
生命人寿(长沙)业务员
张雪莲
离开了,却总在怀念
2011年,90后姑娘张雪莲毕业于湖南某中医学院,因为专业冷门,一毕业就失业了。一时慌张的她,病急乱投医般给许多单位投了简历,不料有一天,生命人寿HR打给她来电话,说有意录用她为营销员,她在电话里兴奋地答应了。
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张雪莲刚入行时,一连两个月没有单子。后来通过熟人的关系,终于拿到了第一单“生意”。
“我觉得做保险代理人和学历高低无关,像我主管,50多岁的一位男人,他只有高中文凭,但是大家都很敬佩他,因为他的谈吐和修养很好。”张雪莲做了一年后营销员之后,觉得太辛苦,最终还是辞职了。
张雪莲说,在单位里,像她一样辞职的90后不少,“营销员里70后占的比重比较多”。如今,她已经回到岳阳辖区的镇上,在一家药店里做医师,但她仍然很怀念在长沙做保险的日子。
4.保险营销工作个人心得 篇四
作为一名保险营销人员,要不断努力学习营销知识,总结工作经验,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下面是 带来的保险营销工作心得,欢迎查看。
一、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积极参加上级公司和支公司、本部门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主题教育、职业教育活动以及各项组织活动和文娱活动,没有无故缺席现象;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从各方面主动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有所进步。
二、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积极参加上级公司和支公司、本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培训和考试考核,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和为客户服务的基本功,掌握了应有的专业业务技能和服务技巧,能够熟练办理各种业务,知晓本公司经营的各项业务产品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促销。
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一年来,无论在办理业务还是其它的工作中,都能严格执行上级公司和支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内控规定和服务规定,坚持使用文明用语,不越权办事,不以权谋私,没有出现被客户投诉的行为以及其 它违规违章行为。业余生活检点,不参与赌博、购买六合彩等不良行为。
四、较好地完成支公司和本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能一直做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上班早来晚走,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积极完成支公司和本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积极主支动关心本部门的各项营销工作和任务,积极营销电子银行业务和各种银行卡等及其它中介业务等。凭着对保险事业的热爱,竭尽全力来履行自己的工作和岗位职责,努力按上级领导的要求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取得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回首一年过来,在对取得成绩欣慰的同时,也发现自己与最优秀的员工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但我有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查找差距,勇敢地克服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该做的工作做实、做好。
保险营销工作心得篇二保险销售是一门学问,我们在保险销售中与别的网点也有相类似的地方,我们每天早上也会相互练习话术,跟我们的理财经理学习一些专业,且容易让用户接受的术语,包括说话时候的语气及表情。每日在营业中别的营业员在进行保险销售的同时,我们旁边的另外两个营业员也会同时听着他的话术,适时的进行纠正或者是同时学习他说的比较好的地方。
我们在遇到定期储户的时候,都会向他们推销我们的保险,如果遇到要存短期,一年左右的,我们会向他们介绍正**险,收益比较固定,时间比较短,想用钱的时候也会比较方便,如果想要存长期的用 户,我们会向他介绍我们的中邮,还有人寿,人保等等产品,是时间较长,收益也是比较稳定。
还有些储户会存大额的定期,这时我们向他们介绍保险,但他们的回答大多数会是“这个不保险,我还是存存定期吧,”这时我们就会向他解释保险的一些具体事项,但是用户还是表现反感,我们就会建议用户拿出一部分去购买保险,尝试一下,看一看收益跟定期的相差多少,这样有个比较的话,以后对于保险的购买是否就会心里有底,而用户对于部分购买保险还是比较能接受的。
位置比较特殊,属于城乡结合部,有些比较极端的用户,有些用户只要我们跟他们介绍,他们认为这产品不错,也许只是几句话的工夫,就能成功一笔保险,但有些用户对于保险的偏见较深,尤其是银行内部销售的保险尤其不信任,这时候我们也很注意团队合作,我们在前台营业的时候遇到这样比较不信任银行保险的定期储户,我们会先进行初步的介绍,如果用户觉得被吸引,流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我们的理财经理同时会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保险的风险,收益,时间等等,如果储户觉得有些犹豫的时候,我们再进行介绍,这样的团队合作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大多数储户最后都愿意进行购买。
每日营业时遇到的一些大客户,即一些购买比较大额保险的用户,我们结束营业时都会注意记录客户的信息,我们的理财经理或者负责人也会定期的进行大客户的维护,电话问候或上门拜访。
保险营销工作心得篇三1 推销保险,必须对保险条款吃透。条款能否吃透,关系到您对保险好处能否说清楚的大问题。比方 一个人存钱5年定期利息有多少,买保险的收益是多少,买保险的优势在哪,如果这都不清楚,人家也很难购买你推销的保险。所以一定要把条款弄懂弄通,磨刀不误砍柴工。
2、推销保险,语言的技巧更为重要。
同样是一张嘴,人家几句话就说到客户的心坎上。同样是讲保险好处,人家几句话就说得一清二楚。有的人不研究语言的技巧,话没少说,却把人家说烦了,哪还谈得上推销保险。推销保险就是全靠嘴,因此,当你在推销之前,除了选准对象、选准突破口之外,还要捉摸语言的技巧,对象不同,表达的语言也不同。应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从哪儿说起。可千万注意,险种的条款那么多,也不要面面俱到。要把条款的话,变成自己的话,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推销保险,如何选择营销对象,如何找准突破口,也事关重要 当人们保险意识还不那么强烈,当人们的经济收入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选择投保对象很重要。很简单,当人们吃穿住行都解决挺好,资金有剩余,肯定考虑是剩余的钱在尽量低的风险下获得最大的收益。一般情况下,定期的以及活期存折里面的钱取款次数不多并有剩余的可以作为销售对象。当然,有的有钱也不买,这没关系,帮助对方提高风险意识,加深对保险的了解,好事多磨,客户最终会买的。推销保险,必须学会做人。
推销保险时,往往有些人不是站在客户的利益上去做工作,不按条款规定说话,动员客户有随意性,对客户不负责任。请大家记住,保险保障是有范围的,不能为了佣金见利忘义。即使动员人家购买了,当人家一旦明了,回过头来找你算帐。我们有些人为了提取佣金,误导宣传,不顾客户利益,那么最后的结果如何呢?退保率很高。这里,我提醒大家,推销保险,实际是交朋友的过程,买也好,不买也好,都没关系,咱们交个朋友总算可以吧!那么如何交朋友呢?与朋友交往,就得说点真话、说点实话。我们交朋友就得实实在在,以诚相见,心诚则灵。
一流业务员推销理念、思想,二流的推销方案,三流的推销商品,末流的什么都卖不出去。我们要给客户推销保险,就应该时时刻刻在想这些目标客户在想什么,怎样让他认识到你是在帮他。让客户非常高兴地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并给你,还要说声谢谢你。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客户在短时间内信任你,让彼此成为朋友,做到诚恳待人不误导。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推销保险也注重察言观色和随机应变,了解客户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迎合客户。推销保险,要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思想。
5.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 篇五
三、改进寿险营销制度的一些建议
1.寿险营销制度要建立在诚信原则的基础。保险业以人为本,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就是诚信。寿险产品的无形性与未来性效用使投保人在购买时难免产生不踏实的感觉,所以从寿险公司的经营角度考虑,应坚持诚信原则,否则就是在用自身的信誉和未来做赌注。同时寿险公司还要对销售人员诚信,这样才能让销售人员对客户诚信。
2.保险公司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重视长期利益,转变经营理念。现在很多公司的险种都大同小异,因此在销售时要注意采取产品差异化战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把价格的竞争转移到服务质量的竞争上来,注重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
3.提高保险代理人的门槛,鼓励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保险中介。提高保险代理人的准入标准,比如提高对学历的要求和考试的难度,还应尽可能对人品进行考察。加快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的发展,二者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保险代理人销售寿险商品中出现的问题。
4.保险公司要完善培训系统。首先,要建立招收新人的严格标准,不能前来报名的都收。其次,培训内容要注重培养新人的保险专业素质,打牢基础,特别是要从一开始就灌输诚信服务的理念。晨会实际上也是一个培训的好时机,应该充分利用。培训完成后的再教育也很重要,一些寿险公司就采取了网上教学的方式,销售人员从网上可以学习LOMA等课程。第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讲师队伍是保险公司顺利实施培训工作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最后,培训不能忽视了加强新人的职业道德修养。
5.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应克服以保费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确立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思想,采取个性化的服务,实行不同的险种组合制作几套保险计划让客户有被真诚对待的感觉。
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
6.改革佣金支付方式。在保持佣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首期和前几年佣金支付比例,相应提高后续佣金支付比例,延长后续佣金的发放年限,并结合考核退保率、投诉率等指标,发放后续佣金。这样可以督促销售人员跟踪服务,抑制其短期行为,同时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增加二次客源的机会。
7.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能使销售人员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种心理稳定状态,目标与欲望的平衡将产生无穷的动力,落实在行动上就是每个人永远都有一种不断超越的冲劲。把握销售人员内在的、真实的需求是制定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保险公司要研究销售人员的心理,针对不同的心理层面,合理搭配不同的激励手段,运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刺激的双重作用,达到激励的最佳效果。
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
6.银行保险营销的产品策略 篇六
银行保险的产生及发展,是近年欧美金融服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化。简言之,银行保险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金融产品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由于银行保险具有机构上、业务上以及资金上的协同效应,因而无论对保险公司还是银行来说都颇具吸引力。上世纪来。银行保险传入中国并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国内银行保险发展仍不成熟,在营销策略特别是产品策略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一、我国银保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种单一,结构失衡
我国的银行保险基本以寿险产品为主,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及财产保险等非寿险产品只占银保市场的很小部分。而寿险业务中,98%以上又为分红及固定收益产品。促使银行保险集中在分红产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居民的投资需求。自1996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七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使得众多储户不得不将部分银行存款分散投资于其它收益率更高的金融产品,分红寿险便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国内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管理经验欠缺也是造成银保产品品种单一的重要原因。
银保产品品种单一化不利于银保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严重同质化的银保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需求。
其次,由于片面强调收益率,固定收益型银保产品的保障功能被弱化,而与银行的一些本源业务形成竞争替代关系,降低了银行保险的协同效应。
(二)缺乏创新,产品低端化
如上文所述,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主要为分红保险等一些与银行产品形成替代关系的产品。而在欧美国家,银行保险则更注重开发一些与银行产品互补的产品,如贷款抵押保险、信用卡保险等,以满足客户多层次的理财融资需求。这充分体现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而目前。我国银保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代理协议”模式(即银行仅作为保险公司推销其产品的一个渠道,以获取手续费为其利润来源)和“多对多”模式(即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与多家银行合作,一家银行也同时代理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阶段。这种模式不利于产品创新:银行由于缺少与保险公司的共同激励机制,而缺乏产品创新的动力:保险公司之间又竞相抬高手续费以争夺银行的网点资源,因而很少把精力放在产品开发上面。所以,国内银行保险产品低端化,主要是由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不适应银保的发展而造成的。
(三)销售手段单一,销售渠道不匹配
为不同的产品提供与之匹配的销售渠道是欧美银行保险成功的经验之一。而在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只看重银行的网点资源和柜台销售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其他销售手段的运用,例如电
话营销、网络营销、客户经理等。另外,国内的银行保险销售渠道与产品形态的匹配程度也不高。使得销售效率低,并造成渠道资源的浪费。
二、我国银行保险的产品策略选择
(一)细分市场,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产品
保险公司应与银行联合开发和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并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设计相应的险种。具体来说,银行与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以下标准来细分市场:
(1)银行产品的消费群体
即对银行现有的客户按照其消费银行产品的不同层次特征来进行细分。对大多数普通银行网点客户而言,一般的保障和储蓄类产品便可满足其需求。对信用卡客户则可以提供一些信用保险类产品,另外,个人意外险也因投保方便而适合对持卡用户利用ATM机进行销售,以降低销售成本。对于银行的高端客户而言,集银行、保险、投资为一身的一揽子产品会受到他们的青睐。
(2)收入水平
客户的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银行保险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讲。一揽子型理财产品比较符合高收入者的胃口。中等收入者则更偏好信贷类保险产品和一些税收优惠的保险产品。而对低收入者而言,保障功能强、有固定收益的产品则拥有更太的需求。
(3)地区差异
在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富裕资金多,理财意识较强,对带有投资功能的银行保险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在贫困地区。消费者对银行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则更为看重。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可以推出与农业保险相关险种,将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障结合起来,不仅增大了银行保险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二)加强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促进产品创新
首先,要充分利用银行的品牌优势(banks brand equity),设法将保险产品整合到银行的产品组合中。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银行在金融产品的知识、理财建议的客观性等诸多方面较保险公司更胜一筹,因此恰当利用银行品牌具有的先天优势来整合和销售保险产品不仅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银行保险的业务协同效应,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公司的产品通过银行的品牌效应区别开。如英国的Lloyss TSB、和Hall-fax银行,在收购保险公司后,都把银行网络作为其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提供银行、保险、理财等全方位的服务,其产品和服务都是使用银行的品牌。其次,应该在产品设计环节加强银保合作。在一些有着成功经验的国家及地区。随着银行与保险公司股权的相互渗透和影响,银保融台已经不仅停留在销售合作层面上,而演化成一种包括股权融合、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将保险纳入自己的银行产品链中,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营销还是售后服务的过程中都将保险产品完全视作银
行主业来经营和运作。在产品设计环节加强银保合作,不仅可以最大程度解决目前国内银行保险与银行主业相互竞争的问题,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真正“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有助于金融创新。
(三)整合销售渠道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服务差异正在逐渐取代产品差异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因此,对实现这种服务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就国内的银行保险而言,首先是要拓宽销售渠道,在保留原有柜台销售的基础上,发展专家顾问、薪金代理人、网络销售、电话销售、ATM机销售等多种销售手段。
其次,国内的银行保险还应对不同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管理。整合渠道应按以下标准来进行:一是要尽量以客户的需求为标准;二是充分利用银行现有的销售平台:三是要提供与产品形态相匹配的销售渠道。其中,提供与产品形态相匹配的销售渠道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产品的复杂程度与销售手段的复杂程度是正相关的。对简单、标准化的产品可以进行柜台销售;而一些兼备投资功能的产品则需要通过理财顾问销售:对于信用保险、个人意外险等产品进行直销和电话行销比较合适。
三、制定产品策略需考虑的几个关键要素
银行保险产品策略的制定除要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外还必须考虑一些客观的因素。首先,银行必须考虑到其已拥有的客户群,制定产品策略时既要保证不丢失已有的客户,又要争取吸
7.完善我国保险营销员管理的措施 篇七
但是, 随着营销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自身发展的特点, 旧有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很多弊端, 已开始危及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 我国现行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 用人制度不健全
首先, 表现在招聘标准上。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 《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规定:“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人员, 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组织的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 应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这个管理规定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操的起刀就是屠户”, 保险代理人只要能拿到保费就行, 其他一切素质都可不计较。其次, 表现在招聘方式上, 现行保险营销模式下, 保险公司依赖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低成本经营, 以寻找潜在客户的态度增员, 以“感情展业”方式挖掘每个营销员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以此维持源源不断的保源。并且由于营销员身份的特殊性, 所以增员一般都不是由公司来统一来做, 而是由各个营销员自己来做, 这样难免出现混乱。如很多营销员在招聘时, 用各种职位名称代替代理人称呼, 如金融理财人员、客户经理等, 给人一种“精英”的感觉, 吸引年轻人应聘。据了解, 不少营销员利用内勤岗位招聘, 先以虚设职位引应聘者入局, 再以职位人数已满, 需要先从事营销员工作等为由, 让应聘者从事保险营销。
这种低标准甚至是欺骗的方式, 使得保险营销员的规模增长迅速, 2002年以来的七年, 保险营销队伍年均增长速度达12%。但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要求营销员不仅具有大量的专业知识, 而且对心理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结果就造成了大批营销员经过短期从业后就离开该行业。据了解, 目前我国保险营销员13个月留存率平均约为30%, 两年的留存率不到15%, 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二) 保险营销员法律地位模糊
目前, 在我国当前的保险营销制度下, 一方面, 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合同, 双方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然而, 个人营销员不具备依法成为个人代理人的业务许可证、工商登记、营业场所和独立核算等法律要件, 不算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个人代理人;另一方面, 营销员和保险公司之间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不存在劳动雇佣关系, 代理人完全依赖营销业绩抽取佣金, 没有固定的底薪、福利以及社会保障, 作为劳动者, 保险代理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但是他们又必须遵守公司管理。要定期参加会议, 执行保险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出勤纪律。各个公司对营销员有一套独特的管理制度, 被称为“基本法”。基本法主要内容包括:营销员的录用、日常管理、职涯规划、高激励的人才机制和严格的淘汰机制等。
这种法律地位模糊不清的制度安排, 使得保险营销员自身缺乏归属感及职业生涯的稳定预期, 职业忠诚度和社会认同度都较低。因此流失率非常高。高流失率会产生大量的“孤儿保单”, 对公司续期保费的收取和持续的客户服务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 当出现业务纠纷时, 究竟谁对保险销售行为负责, 难以有效确定。这既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 激励机制不健全
首先, 作为保险公司激励机制核心的佣金提取方案不合理。佣金分为首期和续期。首期一般占到首期保费的30%~50%, 而续期的一般只占到3 %~8%。并且续期的年限普遍在3~5年。这种“前高后低”的佣金提取制度, 容易引发部分保险营销员的道德风险和短期行为, 片面追求保费收入, 并且频繁地跳槽和随意地进行职业转换。
其次, 作为保险公司最常用的一种激励措施——竞赛活动效果也欠佳。保险营销员对公司竞赛活动的总体评价比较低。因为每次竞赛活动尽管参与的人数较多, 但最后能获奖的人却是极少数, 而且几乎每次竞赛能获奖的总是固定的少数人。对于众多的保险营销员, 竞赛活动似乎就是为少数人设计的。所以, 众多的保险营销员的展业积极性并没有因为保险公司的竞赛活动有多大提高。
最后, 培训体制不完善。培训工作的好坏也是影响保险营销员工作积极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培训不仅能提高保险营销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 还能提高代理人士气和减少代理人流失率。目前, 各个保险公司的培训体系已较完善, 培训内容初成系列, 有较好的师资队伍与基础设施, 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办了不少, 但从保险营销员队伍素质状况看, 效果不明显。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 实践中却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行业认同、职业道德、主管管理服务理念与能力等问题, 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四) 营销员社会地位不高
在目前的保险营销制度下, 作为保险基层工作者的营销员们, 他们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却得不到公众认同。首先是公司内部不认可。保险营销员不是公司内部的正式员工, 工资没有底薪, 不享受基本的医疗、养老等保障。其次是社会不认可。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营销员自身的各种误导行为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社会诚信度;营销员本身不属于公司的正式员工, 不被消费者所信任;社会整体保险意识薄弱, 对保险营销员职业不了解;媒体过多的负面宣传报道, 等等。这些既加重了保险营销员在展业过程中面临的来自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 也导致了社会对保险营销员职业的不认可。尊严长期被忽视甚至被践踏, 许多营销员在实际工作中感受不到工作价值, 体会不到成就感和尊严感, 更谈不到职业归属感, 即使提供了优厚的福利报酬也难以留住人才已成为保险行业的通病。
二、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 用人制度的改革
一方面, 应提高从业标准。保险公司应从制度上严格保险营销员准入标准, 按照走精兵之路的发展要求, 严把准入关, 制定统一的适合保险公司长远发展的选人和用人标准。在学历上, 应该是大专以上;在知识上, 要突出保险专业知识, 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另外, 可通过面试和笔试, 了解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综合知识掌握情况等。同时, 保险公司可以与高校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对在校学生进行保险行业相关的培训, 并提供实习机会。保险公司可以开设关于保险营销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举办关于保险基础知识和营销知识的讲座, 针对将要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等。这样不但能够扩大公司的影响力, 而且能够发展营销员甚至潜在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 严格限定保险营销员的增员资格。要对增员资格做具体限制, 规定具体的条件, 包括业绩、职级、展业年限、文化素质、道德水准等。只有这样, 新增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逐步得到整体的改善和提高, 公司在社会上的信誉和形象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
(二) 明确保险营销员在保险公司的地位
现阶段我国寿险公司普遍推行“员工制”, 不仅相关条件尚未成熟, 而且难度较大, 难以全面推广。笔者建议采取多种合法有效途径和渠道转化的操作方式, 对保险营销员队伍进行多元转化, 具体方法如下: (1) 代理转雇佣制。对现有的保险营销员, 根据公司实力和工作量, 定期确定代理转雇佣的人员目标计划, 提出转制标准, 对转制人员采取员工管理, 公司可以在现有佣金总支出的范围内, 制定一套合理的薪酬标准和奖励制度。 (2) 保险公司可以尝试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对营销员队伍进行管理, 通过劳务派遣公司与保险营销员之间的劳动合同明确保险营销员作为劳务派遣公司员工的身份定位, 通过劳务派遣协议明确保险营销员为保险公司销售保单和提供保险服务的工作性质。 (3) 将保险营销员转化为保险中介公司的销售员工。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与保险中介机构的合作, 逐步分流销售职能, 走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专属代理公司形式既可以维持保险公司对销售渠道的管控能力, 也是保险公司实现专业集约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的有效途径。特别对于某些保险营销精英, 可以通过设立专属保险代理公司的形式, 将其引入专属保险代理公司的管理层;对于有雄厚客户资源的保险代理人, 可以鼓励其开办个人或合伙制保险代理公司。
(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首先, 改革佣金提取方法。改革代理人的佣金制度是强化对代理人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更为合理的佣金制度应当降低首年佣金支付比例, 提高后续佣金支付比例, 延长后续佣金的发放年限。同时, 新手与长期从事代理业务的保险营销员在佣金提取比例上应差异化, 将个人信用等级的评价因素如退保率、服务投诉率写入激励合同, 对于各个等级的佣金提取比例差异化, 以降低短期行为的发生概率, 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增加营销员的违约成本和退出成本, 并且可以将佣金的一定比例交由保险公司代为办理必要的保险, 以解除后顾之优。
其次, 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如对那些年龄较大、家庭负担较重的营销员, 物质激励较有价值;对那些年轻、教育程度较高的营销员, 精神回报 (承认、尊敬、成就感) 效果更佳。即使都是采取竞赛活动, 也应对资历深的营销员与资历浅的营销员区别进行激励, 避免忽略了部分营销员。目前长城保险公司提出的“营销员服务中心”体系就属于差异性激励。在该体系中, 首先会按照诚信记录等指标将营销员分为七个星级, 不同星级的营销员享受不同的人文增值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法律援助、福利保障、基础营销培训等。星级高的营销员, 未来可以跟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获得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
最后, 改善保险营销员的培训体系。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寿险业的经验。日本现行的培训体系为:一般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应用课程体系—寿险大学课程体系, 从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销售技能, 到各种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方面, 都可以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专业统一教育培训来完成。同时, 在培训中应重视诚信教育, 增加诚信内容, 使保险营销员明确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不诚信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等。
(四) 加强社会宣传
公民保险意识淡薄是影响营销员未能享有尊严权和较高社会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保险知识教育, 提高全民保险意识, 引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科学的保险观念, 成为当务之急。此外, 保险行业应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来营造健康积极的行业氛围, 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介绍保险营销员诚信执业的典型事例, 提升营销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 让消费者认可和接收。保险教育不仅提高了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鉴别能力, 建立起营销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更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行业的整体影响力。
(五) 加强对保险营销员的监管
一方面, 构建保险营销员网络数据库。其中包括营销员的基本信息, 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资格证号码、展业证号码、从业行为信息, 也包括他所服务的保险公司和服务的诚信情况。以上信息将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 并接收社会公众对保险营销员的查询和投诉。另一方面, 严格惩罚制度。对因为营销员违法经营造成保险市场混乱或因欺诈给投保人造成损失的, 要对直接责任人和管理人员、保险公司严惩不贷, 直至取消其保险从业和经营资格, 以有效规范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及营销人员的经营行为, 维护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
摘要:自从保险营销被引进中国, 它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 随着营销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自身发展的特点, 旧有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也暴露出较多弊端。文章主要介绍当前形势下, 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史静.保险行业营销员管理缺失现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 :15-17.
8.营销模式是必上的一道“保险” 篇八
品质、成本、效率、便利、个性是食品企业营销模式的基本规则,企业只有努力改进、优化与创新营销模式,以确保营销模式的竞争力与销售力,并致力于客户价值最大化,否则产品很难在市场上“成气候”。
合作“稳定器”
营销模式一旦形成,就会起到固化合作关系的作用。在合作中,如何使竞争对手无法把“脚”插进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仍然是营销模式。正因为营销模式难以完全被模仿与复制,才使得企业在客户那里的地位与作用难以替代。
营销模式的“稳定器”作用机理:
第一,培养客户购买习惯的作用。丽华快餐打出了“丽华、丽华,家庭的厨房,企业的食堂”的口号,开创了国内“无店铺经营”模式,专司快餐“外送”,培养家庭及商业用户订餐的购买习惯。购买习惯一旦形成,就对这种营销模式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第二,“捆绑”客户的无形约束力。约束力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持续购买激励,即面向未来的长期激励。那些身陷哈根达斯会员制的消费者,很难从会员特权与会员激励中摆脱出来。二是通过服务建立超情感联系。在同样的购买条件下,客户往往会感性地购买,情感会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客户品牌转换会带来经济损失。在很多时候,当客户投入到企业的怀抱以后,才发现“进来容易出去难”,放弃一家企业是有成本与门槛的。很多时候客户想换一个品牌,但是在仔细算账时,才发现如果自己那样做将会付出很大代价。诸如,利乐集团采取的灌装机与包装材料捆绑的营销模式:客户只要支付20%的设备款就可以安装设备,此后4年,每年订购一定量的利乐包装材料就可以免除其余80%的设备款。后来,利乐又进一步调整为买纸送机,免费赠送灌装机生产线给客户,一条生产线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并且,利乐集团还在灌装机上则安装了电脑识别器,包装纸上设有识别密码,只有用利乐的包装纸才能工作。这种技术使得客户在包装纸上产生了对利乐的“路径依赖”,客户转换成本高昂。利乐集团还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利用标志密码技术和生产过程追踪模型技术为客户提供整套生产制造系统的解决方案,锁定了客户,控制了产业链。如今,利乐集团在中国控制了95%的无菌纸包装市场,伊利、光明、三元等国内乳业巨头都是其客户。
竞争“防火墙”
营销模式可起到营销差异化的作用,往往是竞争对手难以突破的“高地”,这就是竞争力。彼得·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的竞争!”由于竞争对手之间营销模式的差异性,往往会拥有各自的成功,恰恰是“成功路不同,各有各成就”。
雀巢与星巴克同样在咖啡领域里的成功者。雀巢靠产品分销、零售制胜,而星巴克则依赖于连锁化的“第三空间”来销售咖啡。可以说,成功的企业必然拥有独特而个性的营销模式,并且这种模式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营销模式也是有生命力的,也需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固守。营销模式就那么不可被模仿或复制吗?营销就是这样,市场竞争必然由局部竞争走向全部竞争,在战场接触上也将由局部接触变为全面较量。雀巢咖啡开始开设咖啡精品店,这是渠道模式的延伸,也是一种渠道模式上的模仿,或者说对竞争对手的一种“跟进”。不过,硬件环境可以模仿与复制,但在软件上却难以做到,诸如文化、体验等经营要素则很难模仿,依旧只能是各卖各自的“卖点”。任何一个企业在营销上,只能模仿到竞争对手的“形”,却很难模仿到竞争对手的“神”。
资源“赋能器”
一个企业的市场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所拥有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还取决于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源数量与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但它与企业的市场地位不成正比,否则就不会出现以少搏多、以弱胜强的现象。资源利用能力才是维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以弱胜强的真正原因,也是企业管理效率的集中体现。虽然企业在努力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却总是难以达到百分之百,即企业内部总是存在未利用资源,或利用不充分。企业資源利用能力包括目前资源利用能力及潜在资源利用能力。资源利用潜力则是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的可能与空间,企业资源利用潜力与企业目前资源利用效率负相关。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甚至不及50%,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营销整合,并且缺少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
营销是使企业资源与客户需求相互匹配的科学与艺术。当然,资源不仅仅是企业自有资源,还包括外部可调整、可整合的资源。营销资源的范畴很广,诸如金融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品牌资源、客户资源、产品资源、信息资源、渠道资源、社会资源等。分散的营销资源很可能价值很小甚至无价值,但是在经过营销模式的整合就大不相同了。营销模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整合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释放出较整合前更大的“能量”,以达到企业目标。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就充分整合了经销商的资金、人员、网络等资源与能力,使其建立起了在三天内将任何一款产品推向全国数十个鸡毛小店的强大的供应链。
利润“转换器”
企业只有通过销售才能把产品转换成货币资金,即销售是利润变现的通道。很多专家在定义商业模式时,甚至很简单地该概括为“企业通过什么方式赚钱”。虽然企业赚钱的模式不一,但营销模式却是最重要的财富管道。并且,对于富有价值的营销模式,要体现出可持续营销的理念,具有可持续的营销力,能够不断地挖掘客户的需求潜力,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攫取利润。
营销模式是否优秀可从四点来评价:第一,清晰的赢利轨迹。营销模式要能很清晰地反应在营销环节的赢利逻辑,即如何通过营销途径为企业获取利润,包括变现利润与创造利润。第二,具有价格“维稳”能力。合理的营销模式不是把企业逼向“低价竞争”或“价格战”,而是具有良好的价格维护能力,以确保产品(或服务)具有足够的利润空间。采取专卖模式的白酒企业就可以有效避开竞争对手及大卖场的挤压,价格稳定能力强。第三,可持续赢利机能。营销模式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能够赢利,但却可以为企业持续赢利创造可能。食品企业倍受商超、大卖场“折磨”,渠道成本高昂,已经影响到企业赢利。于是,开始自建渠道。太太乐食品不堪渠道成本高昂与渠道盘剥,正在酝酿渠道变革,核心是增设以“致味馆”命名的直营门店,并计划在全国开设6000家致味馆门店。第四,顺畅的现金流。好的营销模式不但要资金回笼快,而且资金风险低,以确保企业资金流顺畅。不同的营销模式对资金流的影响是很大的,诸如经销与代销模式,在资金结算上以及资金风险上就有所不同:经销模式采取按进货额度结算,甚至可以实现“一手钱一手货”,而代销则是在产品销售出去之后才予以结算,这需要一个较经销模式更长的资金回笼周期。
机制“聚合器”
营销模式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组成部分、各部分间连接关系及其系统的“动力机制”三方面所组成。合作需要健康的运营机制,包括建立合作平台(组织)、合作流程、合作制度(合约、备忘录等)、合作文化,等等,这些是营销循环的基本保障,更是合作的基本“游戏规则”。
在营销模式下,合作机制的形成是合作趋于成熟的一种表现,这也是一件好事。
9.保险产品的营销策划书 篇九
因此,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中,必须尽快消除霸权思想,从根本上确定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理念,扎扎实实、谦虚向顾客学习,达到(需求)从顾客中来,(产品销售)到顾客中去。否则,可能将丢失部分市场。
2、全国性产品,区域创新销售。
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发展的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按全球标准来衡量已呈现发达、中等和落后三种经济水平分布.因此,我们的保险产品必须牢牢地立足经济第一性的基础,各地保险公司在全国性通用保险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经济特征和投保人的偏好,改良、创新本地化的产品(即把全国票改为地方票),即可实现全国性产品的地方成功营销。
二、强化品牌意识
品牌建设,可以是以公司为单位,建设公司品牌(比如中国人寿,平安财险等);也可以是产品品牌,比如国寿鸿泰养老保险等鸿系列险,太平人寿房主两全保险等。
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人公司品牌建设关键要把握三点,一是寻找区隔概念,即找出一个概念,把自已与竞争对手区别开,解决目前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之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的问题.在保险行业,产品高度同质化,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则应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二是品质卓越,即产品质量充分符合顾客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并争取给顾客超值服务---带给顾客意外的惊喜。三是品牌建设离不开广告,但决不可陷于广告即品牌之误区。广告可提高知名度,但不能逻辑的形成认知度(---它的核心在于“认”即认可,而知名度的核心在”知”即知道)和忠诚度。认可度和忠诚度须以保险产品的合适与服务的周到,靠保险人及保险中介人长期励精图治,靠市场的口碑方可在顾客中站住脚。
三、创新营销模式
中国保险的营销创新,有三个前提:一是政府重视并予以支持,二是保险主管部门的理解和帮助,三是社会、客户认同.因此,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环境。
1、一对一.“一对一营销”核心的实质是以“顾客份额”为中心(即在同一顾客更多地实现销售),与顾客互动以及定制化。即通过与顾客深入的对话交流,更精确、细致地分析、掌握客户的需求并以此引导保险产品的定制,从而为同一顾客提供更多服务(获取更多利益)。
深度营销就是保险人及保险中介人通过长期人文关怀,使客户对本公司形成长期的品牌忠诚,认同公司利益与客户利益的双赢原则,在关心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后进而关心其隐性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服务机会。
2、保险与理财联动营销.保险营销人员在充分满足客户投保需求的基础上,以更专业的素质为投保人提供系列化的理财服务。尤其是正寻觅多种投资出路的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和企业投保人,保险与理财联动,可以保险进门,在理财中(靠智慧)赚钱。
3、依靠保险中介营销
保险公司逐步从保险业务中专业化分离出来,集中于市场调研与精算,产品设计,售后跟踪与理赔服务,品牌建设等,而将目前花费大量人力、精力的产品营销交给专门化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司,这是保险发达国家的共同规律.专业化可以提高经营的集约程度,降低各个经营环节的成本,更容易形成自已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自已的经营品牌。
4、。
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是对客户的高度关注和负责,是对企业传统经营理念的创新。重组包括变革企业的组织构建,绩效评估,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文化的调整。
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再造,根本的导向是建立二线为一线服务的运营机制,确立“客户的需求就是所有员工的工作命令”的理念,决不允许因保险/保险终结人公司内部规定而让客户坐等的现象。
5、增强
10.保险营销员营销什么及怎样营销 篇十
上周末参加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国寿讲师在行动——金牌争霸赛”活动,选手们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大赛评委,我在给台上选手打分的同时,也在作为听众,听着选手们讲述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有关营销员的故事,以及他们对保险的诠释,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作为保险市场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作为联接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桥梁,营销员们营销的是什么?他们应当怎样营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计划经济”的“黄历”。人们意识到,不论多好的产品,都要有营销才行,只有“广而告之”,才能深入人心,进入千家万户。保险业素有“保险是卖出的,而不是买入的”之说,其产品的“避害性”特性更是决定了营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因为如此,在中国180多万保险从业人员中,营销员就占到了近150万。然而,保险营销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和简单,它是有讲究、有学问的。在我看来,营销什么是内容,怎样营销是形式,内容、形式不同,结果将会迥异。
首先,我认为营销员营销的是保险独有的关爱。这种独有表现在它是“雪中送炭”式的,它是在人们最需要帮助、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到达的:它降落在大灾后的废墟上,它伫立在绝望病人的床前,它出现在痛失亲人的家庭成员的手上——它使得人们能够从废墟上重建家园,从绝望中恢复信心,从此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领会生活的真谛。其次,营销员营销的是公司的实力。这种实力表现在独特的公司文化、适应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以及优质的服务上,并最终通过其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反映出来。再次,营销员营销的是个人的信誉。消费者通过营销员而“结识”了保险,通过信任营销员而将自己的“未来”托付于了保险,这是一份怎样的责任!
保险独有的关爱构成保险营销深厚的底蕴,公司实力彰显保险营销的内涵,个人信誉成为保险营销的门面,三者环环相扣,组成保险营销的本质和内容。有了它们,还需要形式、需要载体,这就是韧劲、专业素养和激情。
营销员应当以韧劲来营销。我曾经说过,像保险这种以“承诺”作为其最大特点的产品,总的来说,它的本质是“避害”的,但这种“避害”产品只有在人们发生了保险事故、遭受损失时才起作用。而在当初购买的时候,人们并不能看到并马上享受到它现实的好处。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世界上人们一般都很忌讳谈论死啊、伤啊这些事的,尽管它们是客观存在。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自己主动到商店去购买实物商品,但一般很少主动去购买保险。可是,任何一种产品在完成“生产”阶段之后,都要进入销售阶段,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这才算是一个生产过程的完成。如果保险产品开发出来以后没有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个生产过程可以说是没有完成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保险人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使得消费者对未来“避害”产品的需求得以提前实现。保险产品的这种特点会要求营销员要“不厌其烦”地向消费者作出解释说明等。当然,这坚韧不应当被表现为“死缠烂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会让人反感,由此反而失掉营销的市场。
营销员应当以专业素养来营销。有些人认为,保险营销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似乎只要“敢于开口”或者“能言善辩”即行。实际上,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一个优秀的寿险营销员应当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的专业销售人员。这个专业素养不仅仅体现在其销售产品本身的内容上,更重要的是围绕所销售产品的相关知识上,例如保险、风险管理、金融、人口、宏观经济方面甚至心理学领域的知识。
营销员应当以激情来营销。有个道理是这样讲的:如果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事情,是很难说服别人的;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是很难让别人相信的;如果你连自己都没有激情的事情,是很难让别人具有激情的。一言以蔽之,只有在你把这件事情作为一项事业,而不是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你才会拥有激情。保险营销员在营销的时候,一定是在阐释你自己信奉的东西,一定要是自己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述,只有这样,才能真诚地打动你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