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体会

2024-10-06

学习十九大体会(11篇)

1.学习十九大体会 篇一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观“十九大”有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北京时间XX年10月18日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盛大开幕。习近平主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总书记在党十九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相信共产党有能力有决心带领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人民是历史的开拓者,也是推动国家不断向前进步的根本力量,无论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还是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无论是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还是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以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都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源于人民,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中心地位的思想。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深入工作第一线,向群众学习,向劳动者学习,把群众的智慧运用指导实践。

发展为了人民,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改革、国家的富强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中国未来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们要切实把报告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精彩华章。

2.学习十九大体会 篇二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 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 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 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同时党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后来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此次十八大根据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有新的创造和新的经验等对党章进行了新的修改是完全必要的和非常及时的, 特别是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同时此次修正案中还完整表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突出强调了坚持改革开放、充实完善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及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党的基层组织等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正如有的十八大代表评价的那样“从党章修正案中, 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 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党章修正案的通过与实施必将在新时期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更好发挥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

习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 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学习与遵守党的章程是每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所必须做到的。结合档案工作实际, 我的主要体会是:

一是要在促进事业发展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 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这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 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党的十七大已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5年过去了, 科学发展观又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无数事实证明其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实践成效不断显现。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顺应人民共同愿望, 也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我省档案事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表明, 始终不懈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是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工作水平提高的根本之道和发展之源。在档案工作服务大局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 对外在延伸与扩展档案工作与服务领域的同时, 利用档案资政等为领导决策主动提供服务、利用民生档案数据库和政府政务公开信息面向百姓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得到了领导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对内我们强化队伍建设, 在提高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机构和人员结构, 不断增强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需要的能力。在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指导下, 我们抓住机遇, 在档案馆库建设、重大活动重大项目档案管理、档案法制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宣传出版、档案教育与科研以及各种保障措施等方面也取得新的成效, 促进了我省档案事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扎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 学习与遵守党章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促进我们所从事的档案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地持续向前发展。

二是要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和优越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一并写入党章是此次党章修改又一亮点之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 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核心。此次党章写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 对于深化全党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和坚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需要去大力去宣传, 而档案部门及档案工作者要切实负起这个重任, 档案在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把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纳入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中去, 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 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出版档案史料、在媒体上公布和发表研究成果, 开放利用档案及政务公开信息服务等向社会和公众广泛宣传我国及本地社会发展历史、新旧社会对比、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等, 使人们从我们提供的档案和资料中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及美好未来, 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及优越性的认识, 为提高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出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应有贡献。

三是要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提供优质档案服务。党章修正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充实和完善, 主要体现在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对立的, 人们富裕了, 就必然要求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体现了我们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 也是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档案工作及档案服务也要适应这种要求, 要像以往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档案管理那样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里的档案管理, 包括环保及治理、资源建设、林业生态、食品安全等等, 要及时介入, 坚持以往那些好的作法, 主动为这些领域档案的建档工作提供服务, 并加强指导和监督。要充分利用好现有馆藏中前人留下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档案资料, 加快编辑出版《辽宁资政》档案史料, 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辽宁服好务。

四是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用改革开放来解决事业发展的难题。党章修正案总纲部分对阐述改革开放的自然段作了充实,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写入党章,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新的部署, 提出新的目标任务。有利于全党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对于推进档案事业发展也至关重要。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实践也有力证明, 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事业发展, 如档案行政管理向依法行政的转变,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政务信息查阅场所建立等都是档案部门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 档案事业上许多发展目标都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才能得以实现。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档案工作也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 如档案馆属性定位、非国有档案管理、电子文件档案的大量产生、社会档案中介组织的日益增多等, 有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 也有我们体制上所固有的, 都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这些就必须通过改革, 包括体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 有些甚至是前人所未走过的道路和采用的作法。各级档案部门和人员要牢固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坚定信念, 把握规律, 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向前发展。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级档案部门党的建设。党章修正案对总纲部分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作了适当修改。增写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 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 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事业, 在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档案服务的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如我们派人参加了全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等, 今后仍要强化主动为党的建设服务。同时档案部门及其人员担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重任, 加强和改进档案部门自身党的建设也是长期性的任务, 要按照党章要求继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坚持反腐倡廉, 进一步弘扬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档案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是档案部门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党章修正案中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干部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增写了干部选拔监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增写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内容。习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指出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 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 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以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颁布为契机, 在全党兴起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热潮。同时号召要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要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

档案部门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 认真学习贯彻遵守党的章程, 广大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走在前头, 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要像习总书记提出的那样“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 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 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经常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特别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我作为党组书记、局 (馆) 长更应带头学习党章, 带头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带头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 也有决心带领全省档案系统和省档案局 (馆) 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

3.学习十八大 贯彻十八大 篇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包括教育在内的各方面的改革在稳步推进。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有这些都是与当今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相关的重大命题。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前提下,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在办好中学版、小学版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创办了幼教版。杂志社全体同仁将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探索教育规律,交流教学经验,传播教育信息”的办刊宗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指导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等方面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果宣传推广的层次、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4.学习十九大体会 篇四

——学习十九大体会

徐云升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党的八大指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判断。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正确理解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重大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十九大报告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有过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重点论,及蕴含于其中的矛盾发展不平衡性思想,列宁在此基础上提出帝国主义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毛泽东同志首先完整提出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概念,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发展。当今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成为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发展理念、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判断,有助于党和国家更加

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规律,制定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判断,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问题,要求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据此作出重大创新发展。

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大势的重大决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实践表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以此来确定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重大理论判断往往是开启发展新阶段的思想基础,是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首先就体现为正确认识当下的社会主要矛盾。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正是因为我们党正确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才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依据

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方面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从理论依据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任何事物中都存在多种矛盾,但各个矛盾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但事物的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次要矛盾逐步发展,量的积累达到临界点之后,就会形成质变,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也是由众多矛盾构成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史观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人们只有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之后,才能向精神文化、社会尊重等高层次需求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发展的状态和趋势,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结论,是我们党实事求是、具有创新活力的重要体现。

从现实基础来说,它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呈现。一方面,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生

产能力极大增强,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基本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状况,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另一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到2020年还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完全脱贫。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基本解决之后,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更突出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些客观存在的新问题,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

从“美好生活需要”与“物质文化需要”的对比看,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物质文化需要,但不全是物质文化需要;物质文化需要是美好生活需要中基础性、主体性的需要,但在较高发展阶段,仅有物质文化需要不一定完全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还包括更多层面的需要。主要是: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看,追求发展上的平衡和充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出现的社会现象。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十九大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紧紧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带着不变的殷殷初心、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治国理政,坚持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面镜子去映照现实。因此,这一基于事实的科学判断,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宗旨。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问题是时代的呼声,矛盾是时代前行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同样,因为有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我们党才会精准确定中心任务和重大战略,驱动中华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围绕解决主要矛盾,我们还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提出和推进重大战略任务的现实依据,也是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

五、正确认识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是党和国家确立自身主要任务的依据。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的一系列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调整发展思路,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从以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转变,下大气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使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创新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只是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党和国家顺应人民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如何满足全体教师和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在满足教师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更好使广大教师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实现个人梦想,教学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而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培养,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使每个学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5.学习十九大报告体会 篇五

-----牢记嘱托,继续前行

(屋边小学费爱民)

11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书记的报告,全面深刻,高屋建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气势恢宏,意蕴深厚,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报告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报告为今后五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明确了奋斗目标,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对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更加关注,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的位置,这让我们教师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自豪,也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和使命。

因此我们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和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度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积极学习,不断钻研教育教学方法,让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让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被解放出来,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发展的核心价值,这样的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本职职责所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一定要牢记党的嘱托,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工作,不断前进,立足三尺讲台,以身作则,带领教师做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求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在新时代人民教师。

6.学习十九大体会 篇六

小学 2017年10月18日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九时,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上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十九大开幕式及习近平代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心潮澎湃,斗志昂仰,同时也感触颇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这是一次肩负重大使命的历史性盛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向世界明确宣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奋勇前进。

通过观看十九大开幕式、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们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五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推动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我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在实际工作中,时刻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立足本职,为了自己事业上的目标,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主动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速成长;勤奋工作,热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7.学习十九大体会 篇七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好又快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 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区视察时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内蒙古这些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没有发展速度的压力, 有条件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作为长期从事煤炭工业的部门, 从我区煤炭工业的发展实践中, 深刻地体会到, 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一、我区煤炭发展的回顾

(一) 关于“好”的标志

1、单井生产规模不断提升

以“八五”末期的1995年为基础, 当时全区共有煤矿3570处, 产量为7055万吨, 单井生产规模为1.9万吨;“九五”末期的2000年共有煤矿2009处, 产量为6964万吨, 单井生产规模为3.5万吨;“十五”末期的2005年, 共有煤矿1361处, 产量为2.6亿吨, 单井生产规模为19万吨;2006年共有煤矿500处, 产量2.98亿吨, 单井生产规模为60万吨。2006年与1 995年比, 矿井数量减少3070处, 产量增加2.2亿吨, 单井生产能力提高了58万吨。预计到“十一五”全区煤矿约606处设计能力5.88亿吨, 单井生产规模达到103万吨。

2、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例增大, 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的比例减少

“八五”期间 (1991~1995年) , 我区煤炭产量在全国煤炭总产量中的比例大体在4~5%之间;死亡人数比例大体在5~7%之间, 高于产量所占比例;百万吨死亡率在4~6之间, 高于全国4~5的平均水平。

“九五”期间 (1996~2000年) , 我区煤炭产量在全国煤炭总产量中的比例大体在5~7%之间;死亡人数比例大体在4~6%之间, 仍然高于产量所占比例;百万吨死亡率在3~5之间, 但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十五”期间 (2001~2005年) , 我区煤炭产量在全国煤炭总产量中的比例由期初的6.8%增加到1 2.4%;死亡人数所占比例降到2%左右;百万吨死亡率由期初的1.94降到期末的0.5, 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3、不同经济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变化较大,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

上世纪90年代, 我区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的产量比例大体是42:16:42, 国有大中型煤矿与乡镇小煤矿产量相当。到2006年, 三种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为55:7:38, 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例占到近三分之二。

4、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对比

2007年, 我区煤炭产量为3.5亿吨, 百万吨死亡率0.158。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2003年的水平对比, 接近印度3.54亿吨产量, 好于其0.25的百万吨死亡率;高于南非2.2亿吨的产量, 接近其0.1的百万吨死亡率;高于俄罗斯2.6亿吨的产量, 好于其0.35的百万吨死亡率。对比美国, 我区相当其上世纪80年代的百万吨死亡率水平。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我区煤炭工业已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 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 关于“快”的标志

我区1949年到2007年的58年间, 累计生产原煤27.2亿吨。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46万吨, 增加到2007年的3.5亿吨, 增长了760多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间, 累计产煤24.93亿吨, 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产量的92%, 而在这30年间, 产量增加最多、最快的是“十五”以来的7年。2002年全区煤炭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 在随后的五年中, 每年以500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2001~2007年, 六年累计产煤14.5亿吨, 占新中国成立以来57年总产量的53.3%;占改革开放30年来总产量的59%。因此, 可以说我区煤炭工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特点, 已步入发展的快速期。

二、我区煤炭工业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

我区煤炭工业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格局的历程中, 也有许多曲折和教训。

其一, 受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偏远 (相对耗能中心) 以及外运条件的制约, 企业无法做大, 产能无力提高;

其二, 原国有重点煤矿体制僵化、冗员太多、欠账较大, 既不能做大, 又难以做强;

其三, 大批工艺落后、安全条件极差的小煤矿一哄而上, 造成煤矿事故多, 资源浪费大, 开发水平低的恶劣局面。在小煤矿“盛行”的1986~2000年的15年间, 煤矿数量近4000处, 累计死亡矿工4770人, 平均每年死亡318人, 百万吨死亡率高达5.63。

进入“十五”, 我区煤炭工业才真正进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 主要表现在:

——加大煤炭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力度, 着力培育大集团, 建设大基地, 扶持大企业, 见到明显成效。原国有重点煤矿分别与神华、华能、中电投等大型集团联合重组, 原来实力较弱的煤矿由弱变强, 原来单一产煤的企业, 延伸到电、铝、化工、路港等行业, 由大做强。

——加大了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煤矿的力度, 淘汰了落后生产力。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 先后关闭了3000多处小煤矿, 全区单井能力明显提高, 事故大大减少, 2001~2007年的7年间, 累计死亡831人, 平均每年死亡118人, 比前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年均少死亡200人。

——加快了保留煤矿技改整合力度, 提升办矿规模和水平。培育了一大批民营、股份制大型煤炭集团, 并形成以煤为基础, 多元化循环发展的格局。据对鄂尔多斯市地方煤矿调查, 单井技改121处, 整合技改151处, 占保留矿井的92%。单井规模由技改前的8.8万吨, 提高到54万吨。而且淘汰了房柱式开采和扩散通风的落后工艺, 全部实现正规化长壁式、全负压通风开采。采掘机械化程度由技改前的10%提高到80%;矿井回采率由技改前的30%提高到75%以上。而且一些技改煤矿把新农村建设、固体废弃物利用等推动社会进步工作结合进行, 建成了一矿一景, “两堂一舍”齐全的新型矿井, 改变了以前脏、乱、差、小的恶劣形象。

——加快了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步伐。预计在“十一五”期间, 全区煤矿设计能力在30万吨以上的矿井达到516处, 占矿井总数的85%, 设计能力达到5.77亿吨, 占总设计能力的98%。其中年设计能力在千万吨以上的矿井就有14处, 占矿井总数的2%, 但是设计能力高达2.19亿吨, 占设计总能力的37.2%。

我区煤炭工业在又好又快发展中有以下几条值得总结的基本经验。

(一) 有一条清醒的思路。

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把深化煤炭经济体制改革, 淘汰落后生产力, 调整产业结构纳入科学发展观的大思路中, 结合我区国有矿市场份额小、自身能力弱、运输距离长的实际, 引入大集团兼并重组, 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对民营集团予以扶持、鼓励, 通过股份制改造, 整合工艺落后、浪费资源、能力偏小的煤矿, 使其走上做大做强的路子。对技改整合无资金、生产能力无规模, 安全生产无保障的煤矿, 予以坚决的淘汰关闭。正是有了这条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 才使得全区煤炭工业走上了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 有一套得力的措施。

在资源审批上, 向大集团、大企业倾斜;在产业结构调整上, 要求企业配套建设就地加工转化项目, 实现煤炭外运和就地转化加工各半的目标;在整合技改和关闭上, 制定标准、规定时限等办法, 强力推进。由于措施得力, 导向作用十分明显, 为煤炭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有一支狠抓落实的队伍。

从企业层面上, 舍得投入, 新建和改扩建一批规模大、起点高, 技术新、装备好、人员素质高的煤矿, 走出一条机械化、现代化的煤炭工业之路。

在政府层面上, 加大监管、监察力度, 分片包矿, 为合法煤矿生产建设监督服务, 联合行动、综合执法, 关闭非法矿井, 打击盗采煤炭资源的行为。

概括改革开放29年来煤炭工业发展的道路, 实现了由人财物、产供销的计划经济向公司化、股份制,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有水快流、遍地开花, 浪费大、环境差、事故多, 向规模大、节约型、环境好、事故少的集约型转变;由随意占用资源, 沿用落后方式向强化源头管理, 提高准入门槛, 采用先进工艺开采的转变;由采取单一行政监管, 事后处理事故, 向采取法律、经济、行政配套的监管、事前预防事故的转变。

三、保持我区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设想

目前, 我国能源探明总储量中, 原煤占87%;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结构中, 煤炭占70%以上;能源消费总量中, 煤炭占68%左右。我国能源结构缺油少气, 以煤炭为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而且随着油气资源的限制和价格上扬,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煤炭的地位和作用越显突出。我区煤炭探明预查储量达6583.4亿吨, 比2003年增加4344亿吨, 占全国煤炭总储量14380亿吨的46%, 居全国第一。到十一五末期, 全区产能将达5亿吨以上。预计全区煤制油能力120万吨, 制甲醇能力1000万吨, PVC能力200万吨, 电力装机6000万千瓦, 煤炭就地转化能力大大提高。我区不仅成为国家的煤炭生产和调出的大基地, 而且是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新典范。我区煤炭工业的基点定位已放在又好又快上, 如何坚持好字当先, 好中求快, 好为基础的原则, 还应该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 解放思想, 创新理念。

在统一思想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树立理念中创新理念, 转变陈旧的煤炭工业发展模式, 例如由依靠煤矿数量多增加产量向压数量、上规模、上水平的产业升级转变;由依靠产量增长而增收向洗选加工、增加品种增效益的产业优化转变;由依靠单一采煤向电、油、化工的转变;由沿用落后工艺、浪 费资源, 急功近利向注重科技进步, 提高劳动者素质, 注重节约的产业优化转变;由依靠单一行政方式监管监察向依靠经济、法律、行政协同互动监管监察转变。

(二) 抓好规划, 合理布局。

做好全区煤炭新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 根据不同的赋存条件, 周边环境, 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建设规模、开发方法、开采工艺、就地转化和安全生产的标准。坚持规模起点高、装备技术领先、开采工艺先进、矿井本质安全的原则, 在新建煤矿之初, 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适合大规模、露天开采的地区不再批准建设小型煤矿, 对正在开采的小煤矿进行技改整合, 优化升级。

(三) 强化基础, 保障安全。

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 安全工作的好差既是对煤矿管理、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检验, 也是对煤矿是否坚持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的检验。要想做到安全生产, 首要的任务是强化基础管理。其中煤矿负责人的管理能力、环节管理者的技术水平、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自保意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不仅装备要到位, 对人员的培训更要到位, 只有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才能使先进装备充分发挥作用, 资源得到充分回收利用, 安全生产得到可靠保障, 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可靠的基础。同时, 煤矿要实行完全成本, 将节约资源、环保绿化、破产转移、安全投入、生产勘探等开支, 在成本中完全列支。

(四) 淘汰落后, 巩固成果。

客观上讲, 尽管我区已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关闭矿井任务, 保留的煤矿大多数进行了技改整合, 提高了档次。但是, 在保留的煤矿中, 仍存在一批剩余储量不多, 残采复采工艺落后, 整合做大条件不够, 安全状况不能保证的煤矿。在这些煤矿中, 出现了假技改、假整合, 真生产、真盗采而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现象。这些煤矿严重影响了我区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 而且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格格不入。因此, 要把这些矿井作为重点, 严格监管、监察。凡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凡超层越界盗采资源的;凡对安全隐患逾期不改的;凡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且无能力整改的;凡资源枯竭而冒险残采矿井仍然要继续予以淘汰关闭, 巩固我区煤炭工业的大好来势和长远发展之势。

(五) 加强服务, 营造环境。

8.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 篇八

一、回顾过去,成就辉煌,信心倍增。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报告从十个方面对五年来的成就进行了梳理,即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正视现在,准确定位,科学谋划。正视现在,准确定位,体现在“三新”,即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时代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五个时代”的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民族复兴、世界舞台。这五个关键词,回答是这样的五个问题: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新思想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的判断,也应该有“新理论”。过去五年,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十九大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已经明确了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秋季在京召开。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的会议,我从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中感受深刻,也深刻的认识到党的十九大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昌盛富强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党、我国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激发了工作干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部署,零容忍的反腐败态势,全面深化的改革措施,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无不传递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的用心、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及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担当。这些足以让每一名生活在、工作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人,感受到骄傲和自豪,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舞台,感受到内心澎湃的激情,感受到点滴力量汇成的磅礴气势。

坚定了发展信心。十九大报告正式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作为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尤其是分两步走的设计,既从时间上对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描述,又从质量上对百年目标的实现进行了确认。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60多年执政过程中,不断形成和积累了自信,更反映了党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实现目标的能力。时代从不眷顾等待的人,懈怠的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决拥护全会决定。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党的核心领导地位,这是全党的郑重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实践证明,我们作为一个大党大国,要凝聚全党、团结人民、乘风破浪,就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符合历史和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和人民意愿,深深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总书记已经成为新长征路上的“主心骨”。我们政务大厅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充分信赖、在政治上坚决维护、在组织上自觉服从、在感情上深刻认同,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的十九大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中国以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的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使我国发展体制更加完善更加具体化。

总书记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中国以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使我国发展体制更加完善更加具体化。

总书记说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所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要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旗帜。党的十九大我们要更加坚定了要跟着党走,十九大的召开对于每一位中国人都影响巨大。

在总书记的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也为我国日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总书记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要有坚定的思想领导。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外交等重大成就,都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离不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更是要坚持思想先行,用经得住实践检验的真理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书记说: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次党的十九大召开对于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一次大的鼓舞,我也在党的十九大这次会议中明白了许多,我们应该多了解关于十九大的内容和精神,要时刻有明确的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配合好党的十九大重要项目实施。真正成为先进性纯洁性的合格者,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者,科学创新发展的开拓者,维护生态社会稳定的带头者,创造价值与追求一流的领先者,和谐中国与和谐社会的实践者,遵章守纪勤政清廉的模范者。尽最大的努力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

四是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总书记说: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0.学习十九大体会 篇十

关键词:科学发展,文化强国,深化改革,优化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 深刻阐述了十八大的主题, 归根到底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科学发展。报告在讲到“文化强国”时强调, 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习近平同志最近要求全党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要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河北广电网络集团作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文化产业特别是广电网络产业发展的实际, 深深感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就必须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实干兴企, 不断解放和加快发展文化生产力, 增强集团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尽快跨入全国广电网络行业第一方阵,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1 把握主题, 实干兴企, 就要瞄准一个目标, 力争尽快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蓝图鼓舞人心, 目标激励斗志。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首先要总揽全局, 瞄准国家发展的总目标, 观大势、想大局、谋大事, 坚持“三个结合”, 科学谋划自身的发展目标。一是要把文化强国的“大目标”和河北广电网络产业发展的“小目标”相结合, 以“大目标”引领、提升、规范“小目标”, 以“小目标”融入、体现、践行“大目标”;二是要把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和集团发展现实相结合, 找准我们在全国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的方位, 认清省委省政府对集团发展的期望和重托, 明确应对三网融合机遇和挑战的对策;三是要把集团的整体要求和各分 (子) 公司的实际相结合, 既要志存高远, 又要崇尚实干, 既要脚踏实地, 又要争创一流。

基于“三个结合”, 瞄准尽快跨入全国第一方阵的总体目标, 集团初步确定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2013年数字电视用户达到850万户, 收入达到25亿元;到2015年, 力争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200万户, 收入达到50亿元。这一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要求, 反映了河北广电网络人奋发进取、力争跨入全国第一方阵的共同愿望和坚强意志, 是集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的实际行动。这一目标既立足现实, 又着眼发展;既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特别是明年, 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既要满怀信心, 又要苦干实干, 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努力把尽快跨入全国第一方阵的愿景变为现实。

2 把握主题, 实干兴企, 就是要力推四大项目, 实现产业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就告诉我们, 只有紧扣“主线”, 才能实现“主题”;也只有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才能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广电网络产业来讲, 要想实现科学发展,

就必须实现从单一的广电网络传输的产业形态向综合信息服务的产业格局转变。当前的重点, 就是要着眼于三网融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实施重点项目驱动转变战略, 力推“四大项目”, 实现“四个转变”, 促进我省广电网络产业跨越式发展。

(1) 力推数字电视扩网增户项目, 实现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变

发展数字电视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 也是集团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明年集团将努力实现城镇广电网络无缝隙覆盖, 进一步加快数字电视整转步伐, 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精神, 重点拓展农村用户市场, 不断扩大农村用户规模;继续做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 确保偏远地区群众的视听文化权益。力争全年新增数字电视用户200万户, 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850万户。

(2) 力推双向网络升级改造项目, 实现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

双向、优质、安全的网络是集团生存和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明年集团将对省干线传输网和省干线数据网进行扩容, 进一步提高承载双向业务的能力;建设市县传输网和有条件的县城数据网, 使县级公司具备开通双向业务的网络条件;对有条件的县 (市) 的农村进行双向网升级改造, 逐步推进广电双向网络“乡乡通”, 为农村开展双向业务奠定基础。

(3) 力推高清终端升级换代项目, 实现从标清到高清的转变

高清电视是广电网络产业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也是集团在三网融合中的核心竞争力。明年集团要充分发挥广电网络“视频专家”的优势, 搭建全省高清IP播出平台, 继续做好高清双向机顶盒的选型入围工作, 加大推广高清电视的力度, 不断提高高清普及率, 力争明年全省高清用户达到100万户。

(4) 力推新业务新业态拓展项目, 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对集团产业发展来说, 不断创新业态, 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是集团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是推进三网融合的核心要求和重要抓手。明年集团将在城市和大多数县城以及条件好的乡镇, 全面开展双向点播、时移回看、互动游戏、在线支付、网上商城等双向业务, 力争使双向业务用户突破100万户;积极发展有线宽带业务, 力争有线宽带用户达到50万户;同时积极开展“飞视”、电视教育、动感游戏等业务;充分发挥开通政法网效应, 争取党政办公网、教育网、医保网, 以及省、市、县乡镇宣传文化等数据专网业务, 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壮大自身实力。

在力推“四大项目”实现“四个转变”过程中,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有关精神, 认真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 时刻牢记肩负着传输党和政府声音的重大政治责任, 时刻牢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社会责任,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 增强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重视创收增效的同时, 注重对社会弱势群体实行优惠让利,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二是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中, 把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协调统一起来, 坚持注重质量, 好中求快。就广电网络产业而言, 要在加快网络基础建设和双向网改造时,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严把设计、设备购置、施工和运维质量关, 确保安全优质高效传输;在提高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和入户率时, 注重提升运营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 不断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在加快创新业态、发展新业务时, 注重产品人性化设计, 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内容体验, 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三是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既要立足当前, 考虑企业的眼前利益, 又要着眼长远, 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推进“四大项目”、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 有些项目虽不能马上见到效益, 但有利于推进三网融合, 有利于集团产业的长远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就应当以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深谋远虑算大账。

3 把握主题, 实干兴企, 就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文化产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 必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从我省广电网络行业的现状来看, 文化体制改革虽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仍有不少制约发展的“瓶颈”亟待突破, 深化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要着重深化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1)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集团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省广电网络整合, 但内部“有系无统”的现象依然存在。深化体制改革, 首要任务就是要彻底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垂直一体化管理, 真正达成“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四个统一”;要把管人、管事、管资产集中统一起来, 对全部整合资产统一行使独立法人财产权, 切实解决县级公司领导兼职问题及事业身份人员待遇问题, 充分发挥广电网络整合资源的规模优势。

(2)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进一步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建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科学决策、协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 确保公司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进一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建立新的融资平台, 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使股权相对集中, 为集团快速发展和上市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3) 进一步激活管理机制

激活内部机制, 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要想实现企业化、市场化、精细化管理, 必须大力推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强化“以业绩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 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 充分激发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健全现代管理制度, 用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 以制度提效率, 向管理要效益。

实践证明, 要在体制上深化改革, 必须在思想上革故鼎新。

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要着重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企业意识。

要摒弃过去“事业单位依赖症”等陈腐观念, 克服“等靠要”思想, 引导干部员工进一步振奋精神、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要树立主人翁意识, 培育员工与企业同荣辱、共命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市场意识。

面向市场、融入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强化市场意识,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依靠市场、研究市场、细分市场, 以超前的营销意识、积极的营销举措, 满足当前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并通过市场检验产品质量, 树立企业形象, 在市场竞合中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是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结合集团实际, 把创新作为集团深化改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作为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支撑, 把创新意识始终贯彻于企业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各层面、各环节的创新步伐。

四是效率意识。

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提高企业效率, 要提高执行力, 坚持局部服从全局, 做到令必行、禁必止, 严禁自作主张、各行其是;要提高工作效率, 杜绝拖拉散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状态, 切实做到认真负责、分工协作、雷厉风行、务实高效。

4 把握主题, 实干兴企, 就要优化发展环境, 保障和促进集团做大做强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环境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命门之穴, 如果我们不下大力改善发展环境, 再好的优势也难以发挥, 再好的机遇也难以抓住, 再好的蓝图也难以实现。集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实现快速发展, 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内在要求和动力保障, 以“内外关系顺畅, 经营服务高效, 风清气正人和”为目标, 从内外两个方面, 创造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1) 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要积极营造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环境。集团和各分 (子) 公司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 主动向驻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 力争把广电网络的发展摆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规划的大盘之中, 争取驻地党委、政府对广电网络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要坚决服从行业监管部门的管理, 加强与工商、物价、税务、金融等职能部门的沟通, 融洽横向联系, 增进工作感情, 最大限度上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支持。二是要积极营造法律保障环境。要强化维权意识, 在维护有线电视线路传输安全和整治“小片网”和“小锅盖”等方面, 广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 积极配合公安、文化等执法部门, 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规范企业行为, 切实做到依法经营。三是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健康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要多方式、多渠道的对产品和业务进行集中宣传, 加强企业形象的舆论宣传, 提升产品的用户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 打造一流的广电网络企业品牌, 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的理念, 大力实施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 开展多种便民服务措施, 提高用户黏着度, 为促进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添砖加瓦;要继续加强与各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在竞合中求双赢;加大与设备供应商、代理商、服务商以及科研所、院校等上下游企业和单位的联系, 共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业务;加强与兄弟省市同行的协作, 积极参与全国友好网联盟活动, 及时了解、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 取长补短, 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2) 进一步优化内部环境

一是优化政治生态环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要求, 提高集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健全组织, 规范制度, 围绕中心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基层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优势。二是优化企业人文环境。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活跃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各级领导班子要讲大局、讲团结、讲宽容;集团各部室、各分 (子) 公司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企业上下、员工之间要和谐相处, 领导要关心部属, 帮助一线员工排忧解难, 真正形成“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和谐共事”的良好环境, 共同推动全省广电网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优化领导作风。各级领导要根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范言行, 深入基层, 联系群众, 求真务实、多干实事, 以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好的工作作风, 创造企业科学发展的良好业绩。

11.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篇十一

陈 春 凤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今天(10月18日)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我观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聆听了习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报告。听了后感觉很自豪、很振奋、很清晰!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自豪于变革和成就。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5年,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和国家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老百姓发自内心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

第二,振奋于目标和信心。郑重宣示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十四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擘画了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和方针政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掷地有声!体现了历史担当、创造智慧和政治勇气。

第三,清晰于初心和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幸福。取得的成就和新目标的完成,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略的科学指引,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保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上一篇:关于做好2011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下一篇:关于饭堂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