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

2024-07-28

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共9篇)(共9篇)

1.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 篇一

论半岛局势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摘要:朝鲜半岛位于我国东北方,与我国直接接壤,现存在两个国家分别是北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半岛的稳定对中国国家安全乃至是世界的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半岛局势动荡不安,朝鲜同韩美等国的冲突不断升温,战争一触即发。本文试论了当今朝鲜半岛局势,并就其对中国国防安全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方案展开研究。

关键词:朝鲜半岛 核危机 国家安全局势 周边关系 引言:自朝鲜战争后韩国同朝鲜虽然偶有摩擦,但是在双方领导人的带领下两国关系日益稳定友好。然而自2007年李明博当选为韩国总统后,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近年来半岛局势动荡不安,朝鲜同韩美等国在核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冲突不断升温,战争一触即发。无疑,朝鲜半岛的稳定对我国国防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必须促使朝鲜放弃核武器的研究并威慑迫使美国放弃对朝鲜宣战。正文:

朝鲜半岛当前局势及起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同美国打败日本并在朝鲜半岛分别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和资本主义国家韩国,从此半岛上就存在了两个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国家,并于1950年双方爆发朝鲜战争。此后虽然双方偶有摩擦但半岛局势总体平稳,两国都呼吁开展统一爱国运动,并且双方交流合作逐步深入。但是,自韩国总统李明博上台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并且在天安号事件发生后,半岛局势骤然恶化。近年来,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妄图制造核武器,这更使战争的乌云笼罩在了朝鲜半岛,而美国也接机插手,向联合国发起提议对朝鲜实施制裁。如今,朝韩双方之间已经切断了一切联系,1朝韩开城工业园区关闭,朝鲜更是进入“战斗状态”。朝韩双方剑拔弩张,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半岛准备大搞军演。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看来,朝鲜半岛非常重要,它扼守中国的东大门,朝鲜更是可以作为我国抵御外敌的前沿阵地和战争缓冲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一百多年来,朝鲜半岛发生的重大事件,也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3如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野心隐藏已久的日本借机挑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进而入侵了中国。再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引起了美国的干涉,并且将战争牵连至我国东北国土并且因此直接导致我国收复台湾失败。所以朝鲜局势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内部发展和对外开放能否拥有一个安定有利的国际环境,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今,朝韩两国冲突不断升级,美国以朝鲜威胁世界安全为由不断进行干涉,中国也因作为2六方会谈的主办国,被卷入了半岛风云中。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现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动荡不安,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我国同朝鲜的关系也注定中国无法置身事外,3一方面,由于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如果中国支持联合国对朝鲜进行制裁,必将使美国的势力渗透到鸭绿江边,大量的朝鲜难民也将给中国带来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不对西方国家的要求做出一定回应,又会给中国的外交带来不利的局面。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我国对半岛局势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1.在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上,中国要牢牢坚持对自己有利的立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朝鲜人民的独立自主,对于朝方提出的一些不尽合理的要求,我们也要坚决否决。

2.中国要做好和平谈判与军事斗争的两手准备。一方面尽最大可能把各方重新聚集到谈判桌旁,争取通过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半岛无核化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中国的军备,尤其在东北要防止突发事件以及战争的降临。

总结:现今,4整个世界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和平主义者的世界。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以及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从本国利益出发维护半岛稳定,切实维护好我国利益。

参考文献

1)《朝鲜宣布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南方日报》,2010年5月26日。2)《温家宝谈天安舰事件:朝韩若冲突中国难于幸免》,中新社,2010年6月2日。3)

4)

《论近期朝鲜半岛局势及中国的对策》正文第一标题第二段 http://wenku.baidu.com/view/e1c5d8d428ea81c758f57847.html

《论朝鲜半岛当前局势与未来走向》 总结

http://wenku.baidu.com/view/1e64a51ec281e53a5802ff3c.html

2.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 篇二

会议期间,围绕国内经济改革、国际秩序变革和热点性国际地区问题举行了多场分论坛会议,本刊记者参加了其中一场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涉朝鲜新决议通过后的朝核问题形势的研讨活动,从八位与会嘉宾当中选取了四位学者的谈话,摘录如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周边这一热点问题的走向。

半岛南北之间最大危险是强力统一的冲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合作研究部主任虞少华:当前的东北亚局势已经走到了冷战后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作出这一判断是因为,决定东北亚局势走向的两对主要矛盾都到了一个空前紧张的节点。

首先是朝韩矛盾。应该说,从冷战结束前到冷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朝韩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甚至几次迈出了重大的改善与和解步伐。上世纪50年代,半岛南北双方都曾经准备用武力并借助大国的力量去实现半岛统一,结果,虽把大国拖入战争也没有达到目的,朝韩对立和分裂更加固化,东北亚地区的冷战结构也进一步被强化。因为这次教训,朝韩双方都意识到,不可能凭借自身力量以强力很快完成以己为主的统一,同时大国也不会支持。这是朝韩关系一度稳定的原因。

然而这些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朝韩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朝鲜拥核自保,在国际上空前孤立,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其国内情况也困难且复杂。这一切都重新激活了韩国以强力急速统一半岛的冲动,这在朴槿惠总统上台后表现明显。正因为看到这种被吞并统一的危险,朝鲜才更坚决拥核。所以我的看法是,当前半岛南北双方之间最大的危险是强力统一冲动,而非核问题。

第二对主要矛盾是大国博弈。从历史上看,大国博弈在东北亚地区一直比较激烈,最初也是因为大国利益角逐划界而治,才导致半岛分裂。冷战后,如果相关大国都能放下“零和”思维,切实推进半岛和解与东北亚合作进程,半岛有可能逐步向统一过渡,局势发展也不至于复杂化到现在这个地步。然而,美国急迫地要在地区建立“一超”独霸格局,使得大国博弈从未根本摆脱过“零和”思维。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担心自身主导地位不保的焦虑感空前提升,地缘竞争意识迅速抬头。美国固然有防范、应对朝核能力发展的本土安全需要,但也在拿朝核问题说事,向中国叫板,甚至到了直接威胁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的程度,比如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问题上。也因为这样,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我个人认为是有脆弱性的,至少是走形的。

上面谈的是这两对矛盾的发展现状,这是当前半岛局势空前紧张的重要表现。如果把这两对矛盾相叠加,它们互相作用的结果又会如何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警惕两方面的可能后果。一是朝韩分别依托核问题,加紧挑动大国矛盾来接近自己的目标:韩国希望大国博弈的结果是中美都向朝鲜施压,支持以韩为主的统一;朝鲜希望中美重回冷战,从而给自己带来安全空间,即使现在不能统一韩国,也要利用大国对峙来保障朝生存,徐图发展。另一结果就是大国如果没有把握好,比如美国希望借朝核问题使中国周边不稳、外交被动,从而放纵了韩国、刺激了朝鲜,或中国处理朝核问题失当,失去对半岛形势控制,两大国就可能再次被卷入朝韩之间势不两立的争斗,诱发正面冲突。对于这种可能性,我们不能低估。

谁在“点菜”,谁在“埋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樊吉社:朝核问题就像一部长篇美剧,持续时间太长,内容复杂,枝节也太多。现在,这部“剧”开始上演“第八季”,两个主角朝鲜和美国重复着它们一贯的戏码,自己任性“点菜”,其他国家共同“埋单”。

朝核问题上有几个基本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一是朝鲜为什么要核武器?朝鲜的核武发展计划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亦或曾经是手段,现在成了目的?第二,朝鲜如果最终成为一个拥有一定规模核武库和远程打击能力的国家,半岛局势将会怎样发展,这将如何牵动各方利益,进而带动地区国家间关系的相互调整?第三,朝鲜半岛还能不能实现无核化?如果能,在现在的形势下如何实现?是通过外交手段、制裁方式、军事手段,还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动无核化?第四,中国处理朝核问题需要通盘考虑哪些因素?在朝核问题上的利益如何进行排序和选择?

奥巴马政府把自己过去七年的对朝政策叫作“战略耐心”。所谓“战略耐心”,就是尽量少接触,并为谈判设定前提,即如朝确实想与美国作交易,就必须采取弃核实质步骤。奥巴马政府与朝方有过接触,双方在2012年经过三轮会谈达成了“2.29协议”。据《华尔街日报》披露,朝鲜第四次核试之前,美朝也有过密谈,但朝拒绝同步启动无核化与和平条约的磋商,随后朝鲜核试,外交接触无果而终。

美国的对朝“战略耐心”更像是一种“后果管理”,其基本特点是认定朝拥核决心已定,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不足以对美国本土构成非常致命的威胁,所以要分阶段为应对朝拥核做好准备。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美国无法改变朝执意研发核导的决心,但一定会通过尽可能多的手段迟滞朝核导能力的发展。第二,美国无法确保朝鲜半岛不会再次出现类似“天安舰”、“延坪岛”的事件,因而会进一步加强美日韩军事同盟合作,以保持足够强大的应对不测事态的能力,安抚韩、威慑朝。第三,美国致力于防范朝鲜的扩散行为,一方面是通过“防扩散安全倡议”(PSI),与盟友伙伴联合强化海上拦截措施,另一方面直接做朝“扩散行为”现实和潜在买主的工作,令朝部件、技术、材料无路可销。

nlc202309081535

美国正把应对伊朗核问题的套路至少部分地复制到半岛核问题上,说服国际社会以更高的一致性和更强的力度堵住制裁朝鲜的漏洞,进一步孤立朝,同时借机强化美日韩三边军事安全合作,增加在东北亚的战略部署。除硬性制裁措施外,美国还可能在人权问题上做更多文章,包括推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切朝人权状况、推动国际法庭介入朝人权问题等。

从美方官员过去的公开表态看,美国在朝核问题上是有“红线”的。如果朝实现了导弹、核弹的“两弹结合”,具备将核弹远程投射到美国本土的能力,并且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核武库,就跨越了美国的“红线”。朝核导问题近几年的发展显示,朝正一步步逼近美国的“红线”。如果问题的性质真正发生改变,美国就会认真考虑对朝核设施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手段。另外,从伊朗核设施曾经遭受“震网”病毒攻击的先例来看,也不能排除美国对朝核设施发动网络攻击的可能性。

解决半岛核问题须回归安全本源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波:现在人们对朝鲜半岛局势的重要关切点之一是,美国人会不会主动打朝鲜?我个人的判断是,一时不会。美国在朝鲜半岛是有底线的,其中之一是朝鲜的核导计划不能对美国的本土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包括实现核弹小型化和核导结合。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朝鲜在这些方面尚未取得可印证的实质性突破。第二条底线是半岛局势不能失控,如果朝鲜主动采取行动对韩国发动正面攻击,美国将会对朝采取行动,在此方面美国是有预案的,最近也根据半岛形势变化公布了其中一些作战计划。第三条底线是朝鲜不能明目张胆地搞核扩散,比如将核材料转移给中东恐怖分子这样的第三方。朝鲜如果这样做,必不会被美国所容。

在目前情况下,美国虽然认识到朝鲜的核导能力正越来越逼近一个“临界点”,但还是比较有自信,觉得朝鲜现有的核能力并不能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安全。美国甚至认为,在朝鲜核导能力尚不足以直接威胁美国的前提下,朝核试、射星等违法(违反国际法)、冒险行为以及半岛局势的适度紧张,实际上配合了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的需要,甚至比较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何必冒着陷入半岛的巨大风险急于对朝动武?

朝鲜半岛事务与中国自身的安全利益息息相关,我们不可能坐壁上观。今后怎么办?首先要看到,半岛无核化也好,停和机制转换也好,根本问题还是安全——朝鲜的安全、韩国的安全、半岛周边国家的安全,以及美国的安全。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必须回归安全这个本源。对中国而言,最优路径就是与美、俄等各方共担责任,共同承诺对半岛的安全责任,共同约束挑事生乱者。

但一个现实情况是,尽管都不愿打破总体和平的底线,各方在半岛问题上心思各异,不一定能在近期与中方一道围绕半岛安全事务做出共同承诺。中国可能面临一个不得不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处理半岛安全问题的选择,甚至在特殊情况下不得不成为半岛安全的最大担保人和提供者。在此情况下,中国要有自己的节奏和战略定力,谁在半岛挑衅、谋乱、生事,就反对谁、敲打谁。

历史车轮从不是简单重复的

国际时评作者晓岸:我们对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认识,不应该缺少记忆,因为朝核问题是一个至少有23年历史的这么一个长线的问题,在分析、评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犯“健忘症”,不要做“偏执狂”。

朝核问题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往短说是20多年矛盾的积累,往长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是有时间轴的,而且这个时间轴还会延伸下去。我们一般认为美朝矛盾是朝核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是双方相互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把矛盾升级的责任单方面归咎于朝鲜或者美国一方。

回顾朝核问题十几年的历史,我认为朝鲜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下定拥核决心的。一开始朝确实想以停核弃核为筹码换取一个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政权生存环境。朝在这方面也一度取得进展,最早的表现就是1994年朝美达成轻水堆协议,克林顿执政末期两国关系几乎破冰。然而没过多久,新保思想指导下的小布什政府重审对朝政策、搁置美朝协议,加上朝方的一些原因,美国人没有兑现援建轻水堆的承诺,在朝鲜留下两个“大坑”,挫伤了朝鲜本来就很脆弱的对美信任。

后来一个典型的消极互动案例便是汇业银行案。我们可以具体回顾一下那个事件。2005年9月,几乎与六方会谈达成9.19共同声明同时,美国财政部根据美国情报机构提供的信息,公开指责澳门汇业银行替朝鲜的多个账户“洗钱”、“流通伪钞”,所获资金用于“支持恐怖主义”(当时朝仍在美国官方公布的支恐国家名单当中),建议本国公司企业切断与汇业银行的所有联系。消息一出,汇业银行用户进行了挤提。2006年2月,汇业银行宣布已经终止与朝业务往来,澳门政府冻结汇业所有资金并委托金融机构对汇业实施为期两年的监管。2007年3月美国财政部正式宣布切断美国财政体系与汇业的联系。但在公开场合,美国官员拒绝将汇业银行案与朝核问题相联系,称相信该案不会成为阻碍六方会谈进程的问题,美朝就此问题进行着讨论。朝方则继续参加六方会谈,但在汇业案发酵期间(2006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2007年2月却又与其他五方达成2.13共同文件,随后于2008年8月借口汇业案暂停了按协议冻结宁边核设施(以钚为原材料)的去功能化作业,还多次宣称“如果美国不解除朝在汇业银行的被冻结资金,朝不会停止宁边核设施的运行”。2008年10月美国将朝从支恐国家名单中删除,同年底朝宣布重新开始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进程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人员进入该设施进行核查。

所以说,汇业案虽然名义上与朝核问题没有直接关联,但对核问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很难说不是朝方下决心进行第一次核试并在此后推进以高浓铀为主要原材料的核计划的诱因。汇业案与核问题一度相互纠缠交错,充分体现了美朝双方在核和双边关系问题上的反复性、摇摆性。

这样起起伏伏、反复折腾的例子还有。于是我们看到“谈判—达成共识—撕毁共识—朝核试射星—美韩军演—国际制裁”这样一种“怪圈”周而复始一次次上演。如果不是美方某些部门每到六方会谈取得进展的关键节点便跳出来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挑起事端,迂回或正面收紧对朝围堵,朝方怎会如此轻看美方所谓“无意侵犯、颠覆朝”的表态?如果不是朝在每次做出某一个方面的弃核或停核步骤承诺之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另辟蹊径推进基于不同材料的核计划,美国也不会形成根深蒂固的被朝“玩弄”、“讹诈”的印象,拒绝与朝达成外交妥协也不至于在华盛顿成为“政治正确”。

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是简单重复的,大家都能感受到朝核问题在慢慢接近一个“临界点”。具体表现,一是朝鲜的发展环境因国际制裁的收紧而进一步收窄,但其核导计划也在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果按照每三年进行一次核试的规律,是不是又一个三年“小周期”开始了?这一次还能回到谈判起点上吗?朝鲜还能百分之百确保核安全吗?还是酝酿着其他什么变化?二是美国空前收紧对朝鲜的封堵,单边、小多边、多边,多管齐下。三是作为最直接的利益攸关方,中国的决策空间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中国国内对朝同情的声音也继续流失。

至于“临界点”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几乎是不可预测的,可能性有多种。我们要正视这个“临界点”存在于未来时间轴的某一处,要尽量做拆除引信的工作,避免它的出现,而不是消极等待它的到来。

现在,比较有把握的是,谁都不愿意真的打起来,但是各方都在暗自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做多手的准备,这些明里暗里的准备工作也已构成半岛相互敌意的刺激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处理朝核问题一定要能真正从我们国家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政策取向。现在看来,中国在半岛核问题上的根本利益,一个是国土安全,一个是战略安全,包括大国关系的稳定,还有一个是政治安全,最终的归宿点是东北亚的长久和平与繁荣。必须践行综合安全观,综合施策。同时也要健全我们自己应对半岛任何可能的不测情况的准备工作。

3.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原因 篇三

最近一段时间,朝鲜半岛安全形势急剧恶化。朝鲜当局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无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先是试验氢弹,接着又利用远程导弹系统发射光明星卫星。美日韩则借口应对朝鲜威胁,强化东北亚军事部署。美国的航母、B-52轰炸机、战略核潜艇、特种部队抵达日本与韩国的军事基地,美韩关于在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半岛上空战争阴云聚集,半岛生乱生战危险急剧增大。西方媒体甚至传言,美韩日已决定2月底对朝鲜实施军事打击。

中国政府关于半岛问题的立场是一贯的、清晰的,那就是无核、不乱不战、政治对话。导致半岛局势紧张的责任不在中国,而是美韩与朝鲜拒绝重返六方会谈,且以不智行动相互刺激。中国无端遭受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威胁,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原因: 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主要是因为金正恩政府发射火箭卫星、氢弹核试验引发的! 美国政府认为所谓朝鲜半岛无核化指的是在朝鲜半岛既没有核武器计划,也没有能转变成核武器计划的核计划。 在朝鲜看来,半岛无核化,意味着: 1.韩国也不能有核武器及核计划 2.驻韩美军不能有核武器 3.美国军舰和军用飞机不能携带核武器进入 这样,无核化的范围就不仅包括整个朝鲜半岛陆地,还包括有关的领海和领空。

(一)内部因素 朝鲜半岛分裂的局势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南北朝鲜都曾积极地努力去改变民族分裂的现实,但是所有努力都没有成功,反而使朝鲜半岛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不断地涌现出新的难题。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所以认真分析朝鲜半岛的内部因素朝鲜、韩国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二)外部因素 朝鲜半岛占据着亚欧大陆东北出海口,是东亚的战略要冲,它的周边大国林立,因此朝鲜半岛历来就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朝鲜半岛因列强的角逐曾分裂长达半个多世纪,现在半岛的局势也同样被中、美、日、俄等世界政治四极所左右,这几个国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既有希望朝鲜半岛实现稳定、无核化,防范战争的共同利益,也有基于自身国家战略利益考虑,希望朝鲜半岛局势按既定方向发展的单边如意算盘。一言以蔽之,长期以来,朝鲜半岛的局势与周边大国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影响必然是深刻的。

下面简要分析周边大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可见,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受美、日、俄、中四大国的影响很大。虽然四大国都希望半岛保持和平与稳定,但不见得四大国都真心希望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统一。每个国家都有其国家利益与安全考虑,因此,每个大国都利用自身的力量来牵制朝鲜半岛的局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势必使朝鲜半岛和平统一进程在四种力量的作用下步伐放缓甚至出现倒退。因此,朝鲜半岛和平统一进程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也需要长期的努力。

4.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分析及趋势研判 篇四

摘要: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也会产生重要作用。近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变得复杂化了,消极面上升了,动荡加剧了,但我们的基本安全态势还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近年来国际局势的变化没有根本改变或者根本颠覆中国周边的基本态势。因为如果把中国周边地区从地理上大致分为东(东北亚和东南亚)北(俄罗斯和蒙古两国)西(中亚和南亚)三个部分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总的可以概括为“东急 西重 北缓”。

关键词:日本威胁

半岛问题 台湾问题 小国威胁 反恐 中亚局势 印度 有限实力 蒙古

墙头草 俄罗斯 中期盟友

美国 根本因素C型包围顶层设计 隐密战略意图

一、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论

近年来中国周边发生了许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迹象。总的来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试图在中国周边构造“雁型安全模式”。加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离心力,使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很大震荡。应该说,美国利用中国周边长期存在的各种争端以及突发性安全事件,加强双边、多边军事合作,频繁展开各种海上军演,这是造成今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动荡的主要原因。

二、朝鲜半岛形势不断恶化。半岛局势是地区安全形势的风向标,近年来,朝鲜半岛经历了领导人换届、卫星发射**、核试验**后,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作为邻国的中国自然也经常受到影响与波及,可以说,东北亚是中国周边安全的大软肋。

三、海上争端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

2010年以来,美国和周边国家围绕中国提出的有关“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这一说法大做文章,美国借此高调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并受到有关争端国家的欢迎。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急剧恶化,美国还将钓鱼岛列入日美安保条约适用范围;2011年,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日本购岛闹剧和2013年的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均使得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应该说,海上争端已经成为今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紧张的重要来源。

四、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而言的,指除此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有恐怖主义;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

二、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1、形势严峻的东部--此患增多,复杂多变

在我国东部周边,美中日俄和东盟5大战略力量既有合作又有分歧乃至冲突,并因此相互借重,大国关系的不稳定性在这一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这个地区存在着众多热点和敏感点,其解决难度之大和时间之长考验着政治家的意志和能力。

东北亚地区历来是世界战略重地。著名学者罗伯特·A·斯卡拉皮诺认为,“在西洋——亚洲区域的各个地区之中,从决定当代国际基本趋向这一角度来说,东北亚在许多方面都是最为紧要的一个地区,……东北亚是检验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一个重要实验场,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赋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区。” 在这个地区,汇聚了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四个,除欧盟外,美国、日本、俄罗斯与中国均在此有着重大的国家利益,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

朝鲜半岛问题是危及我国安全的重大隐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难过程,还会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各大国围绕朝鲜核问题的角逐和博弈将继续下去,这不仅关乎半岛局势,而且牵动东北亚战略格局,直接影响我国周边安全。

日本右翼政治和战略走向更是中国周边值得警惕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拒绝对战争罪责进行深刻反思,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问题,修改历史教科书,日本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极大伤害了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感情。

其次是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与我争夺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权益,从而加剧了中日之间结构性矛盾与冲突,使中日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三是日本国内的政治走向进一步右倾化,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外向性、进攻性明显增强。

日本从政界到民间,正在集体脱下“西装”,穿上“军装”。安倍晋三提出的建立“国防军”,事实上就是要将日本自卫队变成旧日本帝国的“皇军”。日本的直接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中国。如果说美国仅仅是希望通过削弱中国来维护其国际霸权地位,那日本便是真正的“亡我之心不死”。

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东南亚则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南线屏障。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着手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受来自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影响,一些国家对中国始终怀有戒心和疑虑。同时,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还存在着领土争端。相关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而目前,我国只控制南沙群岛中的9个岛屿(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则抢占南沙群岛50多个

从战略上看,南海地区在国际海运航道上的地缘战略优势和丰富资源,是中国未来海军建设和潜在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攸关中国的崛起。围绕南海水域、岛屿的主权争夺愈演愈烈,并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态势,已经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重要掣肘因素。

其中越南的威胁尤其值得关注。越南人常把中国称为“强大的邻国”,这个称呼里有双重含义:“强大的依靠”与“强邻需警惕”。现阶段,越南对中国还是两手准备,一方面努力学习中国的先进经验,一方面也在努力的制约着中国在本地区内的影响力,面对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越南高层担心越南沦为中国的经济附庸,故近年刻意与西方国家交好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近几年,随着越南国家利益的转变,越战对美越关系造成的裂痕正逐渐愈合。此外越南也在不断试图接近俄罗斯。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大国的阴影之下,平衡大国关系已经成为越南等国的本能。

如今大多数国人对美国、日本的威胁心知肚明,却忽视了小国的威胁。一百多年前,巴尔干小国塞尔维亚在欧洲同盟国、协约国两大阵营对峙之时,利用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遇刺案煽风点火、挑拨大国关系,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四年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覆灭,奥匈帝国解体,俄罗斯帝国被十月革命吞没,法意两国国境内千里焦土,英国在四年之内几乎用尽了维多利亚王朝六十多年的全部积蓄,而塞尔维亚则渔翁得利。而今的越南,正像东南亚的塞尔维亚,小国之威胁,不可不察也。

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利益,不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大国关系中,都是我国安全战略地位受到削弱和牵制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台湾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台湾问题,使我一直存在卷入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对国家关注长远发展的注意力带来极大困扰。另一方面,台湾问题具有国际背景的复杂性。美国的深度介入、日本的插手干涉,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国际化。尽管美国为避免受台湾问题的牵制,影响其战略全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台独,但美国坚持以台制华,把台湾问题作为长期遏制我国的战略手段不会改变。日本追随美国对“台独”分裂活动推波助澜,与民进党的勾搭明显增多。美日明确将台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并加紧进行军事干预台海冲突的准备。这不仅使台海局势更趋复杂,也给我们在必要时实施以武反独、以武止独增加了制约因素,提出了严峻挑战。

再次,“台独”势力对国家安全仍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当前,台湾岛内各派政治势力斗争非常激烈。随着国民党2008年大选的获胜,台海局势出现了缓和的有利局面,但“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然是当前国家全安面临的现实威胁。

2、地位重要的西部一一局势危机动荡,乱局呈长期化趋势 我国西南和西部边境安全在21世纪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西部复杂的民族、宗教等社会因素,中亚极端民族宗教势力的影响,边界问题的存在,以及美国的欧亚战略,使我国西部边界安全形势严峻。维护西部安全的意义已不仅是领土主权的安全,而是具有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的安全。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板块的腹地,处于亚洲通往欧洲的要道上,古时的“丝绸之路”和今日的“欧亚大路桥”都在此处,而且因为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西方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指出,谁控制了中亚地区,谁就能控制亚欧大陆,甚至是整个世界。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出现,使我国北部邻国增加,原来的中俄边界变成了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边界,边界关系趋于复杂化。

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形势复杂多变,对新疆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都产生着较大影响。美国正不断加强对里海、中亚石油及其战略通道的控制,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依然深远。就中亚自身来讲,一方面政局不稳,内部冲突不断,“颜色革命”此起彼伏,对我西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都是国家的安全隐患。特别“大中东”地缘政治位置的不断提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在中亚国家的扩张趋向,“东突独”组织的猖獗活动等,对我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政治安全具有极大的影响。

南亚次大陆在地缘上也与我国安全有密切关系。对我西部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印度在冷战后乘美国对南亚采取“等距离外交政策”的时机,积极向美靠拢,以实现其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梦想,把中国作为其实现大国梦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中印关系虽然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障碍。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我国与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已经解决,但与印度的边界争端却至今悬而未决。边界问题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又直接涉及国民的民族感情,从根本上制约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其次,“中国威胁论”是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印度是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国家之一。不少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大潜在对手,中国的强大是对印度的威胁。印度的决策层认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可能影响印度的国家利益,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严重威胁了印度的战略安全。尽管一个时期以来这种论调有所缓和,但其内心深处把中国视为“最大潜在威胁”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因此,其在国防和军事发展战略上,要求具备在必要时打进西藏的能力,把能够控制喜马拉雅山分水岭作为印度对华军事战略的核心。

近年来,印度不仅自行研制和生产各类新型武器,还直接从国外采购大量的先进军事装备,尤其是将建立核打击能力作为实现全球政治和军事大国目标的重要手段,使得中国的西部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再次,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流亡在印度的西藏人超过12万,**集团的流亡政府即设在印度的达兰萨拉。印度虽然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却在暗中支持**集团分裂活动,企图以此增加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3、相对缓和的北部一一平稳中存在一定变数

当前,相对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周边局势来说,北部周边保持着相对平稳缓和的局面。中国与北邻俄罗斯共同致力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与蒙古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营造共同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局势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4、造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化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影响中国周边国家,导致局面复杂化、导致矛盾加剧、导致动荡加剧,根本问题、根本因素就是美国。如果没有美国插手,这些矛盾不会这么突然一下子都冒出来,也不至于这么激化。虽然日本等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总体上,日本也是服从于美国,美国不闹事,日本不敢动;美国一闹事,日本在后面就闹得欢。美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我们的周边国家,但它是在亚洲有着广泛和深刻影响的一个大国。可以说,我们周边国家所有的这些事都有美国人插手,都有美国的影子。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行为中,有这么几条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插手中国周边国家历史遗留的争议问题,使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复杂化。

第二,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不但继续强化旧的冷战同盟,比如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与此同时,还极力构建新的围堵与牵制中国的阵线。旧同盟再加上构建中的新阵线,冷战的阴云挥之不去。

第三,伴随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部署东移,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军事演习等军事威慑行动与军事骚扰行动明显增多。

第四个表现就是在中国周边利用或者制造突发事件,有的是利用,有的是制造,试图动摇我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破坏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

如今美国事实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对中国的“C型包围圈”。这个“C形包围圈”是个三位一体的圈子,中国与周边不可避免会闹别扭,这种摩擦可能来自冷战思维,也可能来自发展过程中的碰撞,或者对不同文明的不同理解导致的误读。可以说,这个包围圈的实际存在,反映了中国的安全局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中国怎么办?办法在老祖宗那里:变法、自强、合纵。所谓变法与自强,市场国内工作入手;合纵,便是从国际关系入手,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维持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平衡。

俄国,西方宿敌,自苏联解体以来,受美欧排挤打压二十余年,景况与中国相似。中俄两国均为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国家战略需求也相近。今年三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不仅直接推动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无形中对西方列强形成了威慑。

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既有利于深化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也对维护与提升中国政治地位改善战略安全环境有莫大的好处。当年中国可以通过对非援助外交打破西方的政治孤立,今天也可以通过发展中非关系制衡西方列强。

加强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并继续加大国内对军事的资金投入,推动中国新军事变革,将为中国未来的国家安全加上最关键的一道保险。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所有以提高国防投入不利于国内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的言论在实质上都是不负责任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在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根据丁汝昌、刘步蟾的建议给朝廷上奏折要求“添船更炮”,翁同龢等“清流”昏庸无知,慈禧腐败奢侈,朝廷决策者们居然在1891年中日海军竞争已经白热化时反向操作,不仅不追加军费,而且还停止海军拨款两年,并挪用海军衙门750万两白银,修缮“形象工程”颐和园以供皇室骄奢淫逸。临战前,北洋舰队准备花32万辆银子购买12门速射炮,居然因无法凑到这笔款子而放弃。日本海军战前实现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装备了最新式的大小口径速射炮共173门。如果战前750万两银子不被清朝廷挪用,可增添最先进的大小口径速射炮280门,这样一来,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要比日本舰队多107门速射炮(原有小口径速射炮和“广丙”舰3门国产120毫米速射炮尚不计算在内),即使不能彻底击溃日本的联合舰队,起码也能在两军对垒中占据上风。战后中国在马关条约中大量赔款,加上后来的赎辽费和支付德法俄三国的利息,总共付出了6亿两白银。战前不愿意花750万两银子购置军备,战后付出80倍代价,前车之覆,当为后车之鉴。

你想要和平吗?那么你先准备战争吧。——克劳塞维茨

世界上没有一栋知名建筑是不按图纸设计施工的,世界近代成功崛起的西方大国,也无一不是“顶层设计”的杰作。所谓“顶层设计”的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原是指为完成某一大型工程项目,要实现理论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其思想内涵主要是,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 略战术,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这一工程学概念,后来被西方国家广泛引用于军事和社会学领域,甚至成为政府统筹内政外交

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

顶层设计是铺展在意图和实践之间的“蓝图”,是具有总体明确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的科学思维的理论结晶,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性产物。

大国崛起需要顶层设计,而隐秘的战略意图和清晰的战略方向是成功的保证。

属于核心层掌握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不能明言的。世界时刻充满尔虞我诈,没有谁真正希望别国强大崛起,而都希望别国衰落。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动物,等着分食别的动物的尸体一样。在战争期间,战略意图的泄露将直接导致 战争的失败;和平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意图的泄露,也将平添许多的障碍和阻力。同理,今天“抓住战略机遇期”等口号也不应大张旗鼓。大战略领域是最需要运用 谋略的,或瞒天过海或声东击西,最忌讳的是内外无别实话实说。上个世纪末,中国有一句成语很出名:“韬光养晦”。这本是高级领导人关于国际政治局势分析时的一个内部讲话,后来却成为广大媒体和学者公开讨论的话题。地球人都知道中国要“夹紧尾巴”了,于是,一些大国得寸进尺,小国也纷纷趁火打劫。这样的教训是值得作为前车之鉴的。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事业。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向纵深挺进,国内各种深层次矛 盾也日益浮现出来,而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误解、杯葛甚至敌意也日趋严重。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时,稍微冷静一下头脑,从 世界历史的角度重新打量当前国家现状,对于透过喧嚣、浮华的表象,认清未来前进方向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也许有着某种启示意义。当有一天,美国面临着与中国一战之后就无法有效保障全球利益之时,中国的发展又将因为国家战略的转型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排除会有机遇提前这一切。在此之前,以不变应万变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期待的平衡被打破的日子绝对会到来。而现在要做的,就是为达到平衡而努力。只有首先促成平衡才能有平衡来让人打破。

考虑到中日关系,控制住日本利用海洋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日本以前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以后就未必如此。不要忘记日本是个群岛国家,其周边地区的海洋资源绝不缺乏。日本利用海洋的技术能力的增长是给中国施加的巨大压力。在日本成为一个资源大国之前,有必要形成迅速剥夺日本利用海洋的手段之能力。日本的存在也是中国加强在西太平洋军事力量的完美“借口”。西方能够渲染“中国威胁论”,我们同样可以炮制“日本威胁论”。

5.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战略形势 篇五

自近代以来,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国家相互争夺的地缘政治焦点,成为东北亚局势流变动荡的关键性诱因。对此,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有时几近亡国。朝鲜半岛的地缘价值是毋庸多言的,人们惯以“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来形容。如果回顾一百多年来由朝鲜半岛引发的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某些个别事件上,中国的政策和处理方式确实值得商榷和反思。即便时至今日,也不能确切的说中国已经有了明确的之于朝鲜半岛国家的大战略。王先生在文中也未对此展开具体的论述,或许是因为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过于广泛,不是十分具体和集中,这种利益的散溢特征导致了某种权益的模糊性,反倒使中国难以明确其国家利益的关键方面。这样的后果便是缺乏对于朝鲜半岛问题的战略性看法和维度,而只能就半岛发生的某一些特定的事件采取应急性策略,缺乏长远规划的做法掣肘了中国在此类地区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的发挥。笔者以为,中国必须厘定之于朝鲜半岛国家的大战略,有张有弛,让其他国家知晓、明晰中国在半岛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外交底线之所在,而不是采取所谓的“孤立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抑或所谓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性对抗的消逝,使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关系具有了一个基于双边利益的关系框架,但限制和支持相互关系发展的因素长期同时存在。总体来说,这种框架是相对稳定的,处于非敌非友的态势。但是,朝核危机还是折射出了中国与半岛国家尤其是与朝鲜之间存在着相当分歧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互不信任,反映出中朝关系尚存在一定问题的客观现状。潜在的重要性和问题的复杂性,历史原因被附加的过多象征意义,以及地缘政治强力和国家利益散溢,都应然地要求中国在保持与朝鲜半岛国家正常关系的前提和维度上,建构一种系统性的国家战略,即大战略;追求整体安全目标,即朝鲜半岛的长治久安。

作为世界上惟一与朝鲜半岛北南双边都维持友好关系的国家,中国无疑掌握着极具价值的战略资源。但是,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达到一种战略目标,而更像是朝鲜半岛事务中一个被动的旁观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现行的半岛政策是一种似乎没有更好选择下的妥协,这种政策源于对统一后朝鲜半岛国家政治走向的担忧,特别是出于对中国安全环境的考虑。然而,朝鲜半岛的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对此中国不可能一直采取被动观望的态度。更何况,中国掌握的战略资源并没有长期的增值保证,甚至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和贬值。

近年来,朝鲜半岛的和解与统一进程呈现出加速化的趋向,这为塑造一个稳定和平的地区环境提供了可能,同时意味着东北亚长期以来的现状有可能被打破。这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大国不得不应势而动,重新调整半岛政策,而这些调整并不必然地有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中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必须尽早制订出一个能为地区带来持久和平与稳定的战略合作框架,避免朝鲜半岛重新成为大国实力的竞技场。四大国特别是中国和美国应该以促成一个中立、统一的朝鲜半岛为目的和契机,建构一个长期稳定和有效的合作安全框架;而半岛北南双边则应该以建立一个中立、统一的国家为目标,说服中美两国消除疑虑,支持与促成半岛的自主和平统一。中立、统一的朝鲜半岛不仅应是半岛统一的目标,更应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7

在统一后朝鲜半岛的战略走向还存在着太多变数的时候,中美两国对彼此的担忧使它们都不可能完全热衷于支持半岛的统一,而更多的是满足于维持现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美国最关心的不是半岛能否和平统一,而是如何维持在韩国的驻军,从而达到防范中国和俄罗斯,维持其战略优势的目的。相反,如果半岛的统一意味着美军的撤离,那么,美国只能是尽力拖延甚至阻止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事实上,早在数年之前,美国军方的分析家就已经指出,虽然朝鲜半岛的最终统一还是未知之数,但朝韩两国有可能在2015年前后达成某种政治上的妥协,若此,朝鲜的威胁将不复存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结构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为此,美国有必要从长远的国家利益出发,为保持在东亚地区的长期军事存在奠定必要的基础。在美国看来,一个脱离了美国控制的朝鲜半岛是难以想象和不可接受的,因为撤军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力量真空的出现,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国家之间的不稳定性则会引发新的军备竞赛,这对地区稳定和全球经济都是有害的,并将打乱美国在东亚的战略部署。中国之于半岛统一的犹豫不决,则源于对统一后美军继续留驻半岛的担忧,这可能比半岛分治的现状还要糟糕。

朝鲜半岛之于中美两国的战略重要性,以及两国对彼此持有的战略意图的深刻疑虑,最为重要的是两国对于半岛统一后可能带来的战略利益再分配中的各自揣度,引出了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相对得失”问题,在“零和心态”和“最坏结局心态”下对半岛统一的测度,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大大降低甚至失去合作的可能性。维持朝鲜半岛的分治现状则成了最为“合理”的选择。

6.中国古代与朝鲜的交流 篇六

中国和朝鲜的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商纣时的箕子,传说他曾入朝鲜,传播了中国的教化。中过和朝鲜的交流最繁盛时期是唐朝。现在我将分时期讲述中朝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着重讲解唐朝时期中朝的交往。

秦朝及秦以前,相传殷朝灭亡后箕子曾入朝鲜,传播了中国的教化。战国时燕人和朝鲜人贸易交往。汉代朝鲜北部濡染了汉文化,奠定了以后与中国进一步交流的基础。我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不少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朝鲜的名马特产运到中国。魏晋南北朝佛教从中国向东传入高句丽、百济,由高句丽传入新罗,大批自称秦人、汉人后裔的中国人,经过朝鲜移入日本。

隋唐时期,隋朝文帝、炀帝都与朝鲜半岛的高丽发生过战争。唐初,朝鲜半岛上,高丽、百济、新罗鼎立,三国都同唐朝往来。唐太宗晚年亦攻打高丽。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灭百济,总章元年(668年)灭高丽。以后,唐退出朝鲜半岛,新罗于上元二年(675年)统一了朝鲜半岛。新罗统一后,与唐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唐朝和朝鲜的交通:陆路是从长安向东→朝鲜,海路是从登州、扬州→朝鲜。新罗与唐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来唐商人很多,北起登州、莱州(今山东掖具),南至楚州、扬州,都有他们的足迹。楚州有新罗会馆,山东半岛的赤山、登州、莱州有新罗坊、新罗所,专门接待新罗客商。当时来往于中朝日本的船只多达数十艘。新罗商人运至唐朝牛黄、人参、海豹皮、朝霞、金、银等物,占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他们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新罗派遣大批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最多。开成五年(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共一百五人”。不少新罗学生还参加唐朝进士科考试,从长庆元年(821年)至唐末,中举的新罗学生有58人。中举后,有的留在唐朝做官。如崔致远13岁到唐,19岁中进士,在唐任溧水县尉、侍御史。30岁归国,有汉文诗赋集《桂苑笔耕录》20卷,《四六集》1 卷。他回国后,热情介绍唐文化。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广而巨大。贞观十三年(639年)至天宝八载(749年),新罗相继设立了医学、天文、漏刻博士,以研究唐朝医学、天文、历法。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之尚书省,地方设州、郡、县、乡,与唐相似。上元二年(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贞元四年(788年)也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仿唐设“读书出身科”。还据唐制改订礼仪和刑律。儒家典籍、诸子书、唐人诗文在新罗广泛流传。朝鲜原来没有文字,7世纪中叶,新罗学者薛聪创造“吏读”法,用汉字作音符来标注朝鲜语的助词,帮助阅读汉文,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大和二年(828年),新罗使者带回茶种,朝鲜开始种茶。唐末五代,雕板印刷术传入新罗。唐玄宗认为“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可见在唐朝影响下,新罗文化相当发达。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成为其学校教材唐诗传入朝鲜。生产技术方面,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朝鲜文化对唐朝也有一定影响,高丽乐受到唐人欢迎,为太宗“十部乐”之一。

7.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 篇七

全球化时代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国某边疆的朝鲜族为例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同时带来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差异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要求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中国朝鲜族作为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与其他民族有清晰的边界,族群认同意识非常明确;出于对共同世系、血缘和文化上的认同,他们将朝韩两国作为他们曾经的故国去感知,民族认同比较强烈;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朝鲜族有对中国的坚定认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认同纽带趋于多元化,中国朝鲜族亦发展着多元化的`社会认同.保证多民族国家认同的根本,是建立起基于公民权的认同形式,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坚持民族间的平等与团结,加强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以加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

作 者:王纪芒 WANG Ji-mang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刊 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826(4)分类号:C912.4关键词:朝鲜族 族群认同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8.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 篇八

土木与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0902班

陈程

根据新闻报导,2010年12月17日,由突尼斯一个失业大学生与警察发生的冲突引发了国家骚乱,烧遍了整个突尼斯,本﹒阿里政权下台。更加出人意料的是,突尼斯**,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连锁反应,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和利比亚等多国也出现一系列**。中东进入了敏感的政治动荡期。“蝴蝶效应“大家都知道,中东北非的形势对中国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非洲和中东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这种情况下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通胀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直接取决于通胀形势的发展。查找相关资料可知,中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亿吨,进口量约为2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4%;201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其次,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一定影响。中东北非的动荡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势必对各国的外交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和北非打交道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相关敏感的问题,并且在一种相互交流沟通的情况下逐步适应现状,并采取一定的解决方法。中国需要逐步适应同一个**中的中东和北非打交道,认真处理好中美两国在当地的关系,调整自身的外交安排,做到未雨绸缪。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影响,即对我国能源经济的影响。在全球石油运输上,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是世界经济的生命线。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更是世界贸易的动脉与咽喉,通过运河的航运吨位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90%以上。苏伊士—地中海管道将原油从红海输送到地中海,日均输油能力约240万桶。国际能源署预计,如果局势升级导致管道关闭,将需要使用油轮绕道非洲运输,使运输时间延长,并占用油轮运力,有可能推高目前全球运费率。

在全球范围内,中东和非洲都是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对我国对外经济和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球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东石油资源量1840亿吨,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6%;天然气资源量1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6%。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等5国,占中东地区总量的94.8%;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伊朗、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和伊拉克等5国,占中东地区总量的93.4%。中东北非地区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7%和全球石油出口量的70%,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中国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其中,苏丹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地,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

9.浅析中国周边局势 篇九

摘要: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充满坎坷。由于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战略主题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主要有: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之间的问题,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发展。

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展开了角逐。这也进而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五国在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这对于我国西部安全形式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也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中日关系与中国安全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统治并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行为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立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更是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的政策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成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南亚与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目标是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到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更直接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着重大关系。

东南亚与中国安全

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中国南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总结:

(一)增加经济安全观念。就是把经济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之中,做好预防,保障国家须介安全免受威胁,或把威胁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受破坏性的冲击。

(二)把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打造创新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由传统的主要依赖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扩张来完成发展的途径向以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为主的新途径,经济发展以人为本,追求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

(四)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用信化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整个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以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社会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五)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这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经之路。

上一篇:向国旗敬礼范文下一篇:论三大法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