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怎么(共7篇)(共7篇)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怎么 篇一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性彰显品德课堂的活力
本课教学中谈到的是经济话题, 受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影响, 学生与经济发展没有太多交集, 对经济生活关注也不多。为此, 教学一开始, 我想到学生对饮食比较感兴趣, 便以视频“身边的进口食品”入手, 引导学生随着镜头来到超市的世界食品区, 伴着清新的音乐, 学生看着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 都情不自禁地聊起了自己吃过的进口食品, 一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然后, 我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开展的生活调查, 学生不仅说了调查的物品, 还交流了选择这些外国商品的原因, 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外国商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也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接着, 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手机为线索, 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到华为手机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不断加深学生对互通有无的认识。
二、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活动性焕发品德课堂的魅力
“走进新闻直播间”、“真假猜猜猜”、“知识大抢答”这是品德课堂中的三大活动, 或创设情境, 或提出话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进而与老师互动, 与同学互动,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探究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领悟世界各国在互通有无中共同发展。新闻播报重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并在播报中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即是说, 活动中学生看新闻、听新闻, 自己播新闻、老师播新闻, 随着播报新闻,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制造已经走出国门, 走向了世界, 一种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课程结束时, 我开展了“知识大抢答”的活动, 将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名称、过程及作用三方面进行渗透, 活动的形式充满竞争的意味, 而内容上既有书本的, 也有补充的, 既有较远的, 又有较近的, 弥补了教材中部分素材信息不新的不足。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开放性展现品德课堂的个性
(一) 用好教材资源
我对教科书上的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 在原始性的资源基础上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并依据新课标和本课教学目标对教材资源进行了整合和重组, 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新确定了教学的结构和流程, 将《南非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外来词》、《世界贸易组织》等教材资源变成教学的有力支撑, 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二) 用好信息资源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如中国制造以及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中国制造的优势与困境、我国为融入世界所做出的努力、互通有无的发展史, 等等。面对众多的信息, 40分钟的课堂该如何取舍显得非常关键。在课堂教学中, 我紧扣目标, 围绕重点和难点筛选资源, 如:在“真假猜猜猜”揭晓答案之前, 给学生提供了一份资料、一张漫画、一个数据, 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辨, 使学生对中国制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认识到我国虽是制造大国, 却不是真正的制造强国, 我国需要掌握核心技术, 走“中国创造”之路, 由此领悟到自我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其次, 进行资源的转化, 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用图文或录像的方式化不可见为可见, 化静为动。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思辨性凸显品德课堂的深度
在现在的社会中, 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为“中国制造”而自豪的层面, 认识不到“中国创造”的重要性, 认识不到中国在制造业上存在的不足, 显然是不够的。对此, 我设计了“真假猜猜猜”的游戏环节, 让学生在游戏中辨一辨“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更是一个制造强国”这句话的真假对错。答案不是我简单地告知, 而是出示相关资料:中国工厂生产苹果手机, 中国只获得了极少的利润。就此,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中国制造所获的利润这么低?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中你发现了什么?由此, 学生在猜测真假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受到碰撞, 由“真”到或“真”或“假”, 再到“假”的统一认识, 自主的思辨让学生的认知及情感不断得到深化。在随后阅读“2014年世界最佳品牌百强榜”资料时, 在看到中国企业身影时, 学生为国家、企业的发展倍感欣慰, 同时也在最新时事热点“中国制造2025”的引导下, 内心深处更是种下十年“制造强国梦”的种子。这一教学层层深入, 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步步深华, 凸显出品德课堂的深度。
本课教学时突出了品德课堂的“四性”, 将生活资源、课程资源等引进课堂,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辨, 在思辨中深化自己的认知, 得到情感的体验,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活,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收获了品德课堂教学的一份精彩。
摘要:在品德课堂中, 要收获精彩就需要教师多思考如何去开展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品德课堂, 需要教师把握品德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本文主要就全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赛课一等奖课例《我们互通有无》的教学来对如何把握品德课堂的“四性”进行探讨。
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怎么 篇二
数的整除
第三课时 数的整除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数的整除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1~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一第11题,指名学生口算。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数的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
2、做“练一练”第l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是整除的式子。指名口答,口答时强调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并要求说明其余三个式子为什么不是整除。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2)写出18所有的约数。
学生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提问: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怎样找一个数的约数比较方便?(一对一对找)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找出18所有约数的?
三、复习质数和合数
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怎样分?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5l 23 57 91 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每个因数又叫做90的什么数?追问:一个数的质因数一定要是怎样的数?(要是它的因数,又要是质数。把90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什么?谁来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4、做“练—练”第3题。
先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提问为什么有些约数不是30的质因数。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其中的最大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做“练—练”第4题。
让学生求出结果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提问:9和8公约数只有几?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什么数?你能举出几组互质数的例子吗?这三组数各是怎样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板书: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所有除数的积 所有除数和商的积
倍数关系: 小 数 大 数
互质关系: 1 两数之积)
追问: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五、复习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1、提问:在数的整除里,我们还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被2、5、3整除的数各有什么特征?
2、做“练—练”第5题。
指名学生口答。让学生找一找哪几个数能同时被2、5、3中两个或三个数整除,并说说理由。
3、提问:上面的题里,能被2整除的都是什么数?不能被2整除的呢?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追问:怎样的数叫偶数?怎样的数叫奇数?
4、口答。
说出比10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有哪些?
六、课堂小结
谁来根据黑板上的内容,说一说复习了哪些知识,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2、课堂作业。
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怎么 篇三
1、《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
C、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D、背诵课文3、4自然段。
E、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海水很蓝,白鸥白,而且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快要接触到海面了。)
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
F、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
4.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资料 篇四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讲的都是拓展能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是拓展能力。
3、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
A、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上一个瓶子,小草会长得高些,是因为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会升,有利于小草生长。
B、苹果成熟后落地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
C、“气垫汽车”利用空气动力的原理前进。
D、让瓶子吹泡泡 和 用热水把瘪乒乓球恢复圆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
4、学习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冬天白天短而夏天白天时间长了。(×)
5、应用就是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
6、应用就是制作一些物品(×)
7、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能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有了这些本领,不但能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8、下面是一些把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A、张衡利用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
B、18世纪的英国发明家瓦特根据蒸汽产生动力的原理,制造出蒸汽机;
C、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感应生电的原理。人们把这个原理应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上。
D、生活中 应用的科学原理
夏天扇扇子感凉爽是液体蒸发原理 剪刀 是杠杆原理
制冷空调装在高处 是冷热对流原理 救生圈 是浮力原理
制作空气动力小汽车 是反冲的原理 不倒翁 是重心低不易倒原理
9、经常制作物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能力(√)
10、制作一个物品往往要很多原理,这不是一个学生能完成的(×)
11、张衡制造地动仪是应用而不是拓展。(√)
12、应用是一种强大的科学本领。(√)
13、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14、小李想做一辆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他在做之前应考虑一些什么问题:材质要轻、减小车轮摩擦力、车厢要做成流线型。
15、当一张纸和一个小球同时从同样的高度落下的时候小球会先落地,原因是小球受到空气阻力小。把两张同样的纸,一张不变,另一张揉成团再做同样的实验会纸团先落地,原因是纸团受到空气阻力小。
16、科学原理的应用:
浮力原理: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
杠杆原理:撬棍、剪刀、起钉锤、杆秤、天平
反冲原理:火箭飞行、飞机飞行、烟花等。
冷热对流:风的形成、制冷空调装在高处、超市的大冰柜不用在上面盖上盖子。
5.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篇五
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
2、根据父母身高预测:
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0.928+母亲身高)÷2
3、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
4、能给自己一生留下美好回忆的是:每年的同一时期同父母合影留念。
5、人一生中发育最快、最不稳定的阶段是成年期(×)应是青春期。
6、预测出来的身高不一定就是自己将来准确的身高(√)
7、人的一生只能划分为婴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还有中年期等
8、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
答: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奋斗了一生,作出了很大贡献。人老老后,体质变差,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顾;而幼儿非常小,不懂事,没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顾。
9、连线
6.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怎么 篇六
xié 协助 胁迫 白头偕老 和谐 要挟 扶老携幼 邪说 斜坡
měng 锰钢 蚱蜢 猛烈
kāng 慷慨 米糠 健康
jǐ给予 矿藏cáng 回眸móu 匮kuì乏 潮汐xī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怒。形容人情绪变化不定。
二、课文内容
1、《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2、课后习题2: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答: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冲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
三、扩展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形容海洋的成语:水平如镜 波浪滔天 广阔无垠 惊涛骇浪 波澜壮阔
3、含“海”字的成语:海不扬波 海底捞月 天涯海角 人山人海 石沉大海
4、关于海洋的名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三国)曹操《观沧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林则徐
7.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怎么 篇七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27页内容)【教学目标】
利用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求不规则圆柱体的体积。【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求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更多应用。
【情景导入】
我们之前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找到这个长方体与圆柱各部分的联系,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那么不规则圆柱的体积要怎么求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矿泉水瓶,它的标签没有了,要怎么通过计算得出它的容积呢?
【新课讲授】 1.教学例7。
2.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学生: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无法直接计算容积。教师:所以,我们要看看,能不能将这个瓶子转化成圆柱呢?
3.拿出水瓶,装上一部分水,按照例题中的方法做出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
(1)瓶子里水的体积倒置后没变,水的体积加上18cm高圆柱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
(2)也就是把瓶子的容积转化成了两个圆柱的容积。【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7页“做一做”。这类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瓶子正放和倒放时空余部分的容积是相等的。
答案:3.14×(6÷2)2×10=282.6(cm3)=282.6mL。【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1.转化成圆柱。
2.瓶子容积=圆柱1+圆柱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怎么】推荐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08-19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09-2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12-14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07-09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习08-06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08-1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07-2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末08-1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2-07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