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2024-08-27

模具公司业务管理制度(共14篇)

1.模具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篇一

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销售员的推销行为,激励业务员工作激情,特制定本制度。

二、销售员

1.销售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富有进取心、有服务精神、能吃苦、业务知识丰富。

2.销售员主要工作是开拓新客户、留住老客户、促成成交、收集分析和传递市场信息,具体可分为营销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营销主管分派的任务。3.公司销售员必须经过公司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营销计划

1.公司鼓励销售人员事先提出营销计划,经营销主管审核同意后,销售人员可按销售计划进行。

2.销售员私自答应客户要求其后果自行承担,公司不予解决。

四、销售过程

1.销售员一般自主进行活动,公司制定详细推销规程,且予以培训,销售员按该规程执行。

2.销售员需以敬业精神采取各种努力和营销技巧促成交易。3.拟签订合同必须以国家颁布的标准合同或本公司文本为准。

4.洽谈合同条款时,授权范围内的销售员自行决定,如有疑问的地方或在授权范围外的需请示公司领导。

5.销售员每月定期提交各类推销总结报告,业绩费用报告,并作为公司考核依据。

五、销售价格

1.2.3.4.公司制定销售价格方针和具体定价标准,并可印刷对外公开的报价单。公司制定各种促销条件和折扣标准,以及明确每位销售人员的折扣权限。客户报价低于定价标准或销售员折扣权限,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成交。公司内部报价和折扣标准为公司商业机密,谨防泄密。

六、待遇与考核

1.公司对销售人员实行底薪加业务提成的薪资制度。

2.公司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有:销售计划(数量)完成率,销售额增长率,销售价格保持率,欠款回收率,访问成功率,老顾客保持率。

3.营销部对营销人员每月进行业绩考核,对连续个月未能完成销售定额者,调离或辞退。

4.业务提成的奖金在收到付款之月的次月支薪日发放。

5.销售人员适用于一般员工的奖励和处罚条例,对业绩突出者予以晋升,核发一次性年终奖等;不能收回付款,形成呆坏账,被诈骗造成公司损失的,应负连带赔偿责任。

七、附则

本办法由营销部解释执行,由总经理批准颁行

2.模具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篇二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及定位

在我国目前金融业还只能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情况下,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却可以在收购、处置和管理不良资产的同时涉足证券、金融租赁、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行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广泛的资本业务范围为将来的商业化转型提供了多种可能。2008年2月, “一行三会”联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中, 再次明确“具备条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快向有业务特色、运作规范的商业性金融企业转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发展方向另人振奋, 不过从政策性机构向商业性机构转变, 从过去不以盈利为目的到向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转变, 金融资产管理要成功转型并持续发展, 必须创新业务, 找准公司利润增长点, 逐步建立稳定盈利模式。

2创新业务, 建立稳定盈利模式

2.1传统业务运营模式上的创新

(1) 提高产品价值。

目前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工作内容和处置方式仍相对单一, 缺少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全方位经营思路, 全面性的市场和运营观念也亟待开发。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流程主要可以规范地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购、定价和定方案和变现。从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流程来看, 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丰富每个业务环节的工作内容, 增加每个环节知识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通过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做细做扎实来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益;二是提高每个环节的工作水平,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及持续的创新, 不断提高具体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不断缩小实际与预期目标的偏差。

(2) 服务产品化。

服务产品化是把一种业务的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行为、服务规则细分为若干具有特定功能的、相对独立的程序, 使其各项内容标准化, 最终形成服务产品。世界优秀的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机构已经在向中国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能够明确地感觉到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中有着明确的分工, 包含着精细的标准化流程控制, 表现为高质量的服务和高标准的业务水平。服务业的产品化更难以模仿, 因此一旦形成, 往往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

(3) 综合创新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综合运用“债转股”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思路是:在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中的部分债权进行债转股的基础上, 债转股后资产管理公司将其持有的股权“证券化”以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折价出售, 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进行重组, 然后利用其承销平台将企业推荐上市。股票上市后, 投资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可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否则可在债券的到期日要求资产公司还本付息。不良资产处置说到底就是一个效率问题, 通过对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综合创新是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的关键所在。

2.2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资产处置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 但是在我国交易市场窄小, 市场化程度不高, 资产处置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和资产交易平台的缺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8月18日, 财政部对外公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修订) 》, 首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在省级以上产权市场处置部分股权资产, 这无疑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快处置金融类国有金融资产及整个不良资产的处置提速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但是根据该《办法》规定能进入产权市场进行交易的仅包括国务院批准的债转股项目股权资产及评估价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股权, 进入门槛高。相对于数额庞大的有待处置的资产相比, 能进入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的国有金融股权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如何为分布广、规模小、处置成本高, 但总额大的资产搭建交易平台, 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资产交易网络平台不失为上佳的选择。通过与市场及客户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建立一个开放性资产推介和处置体系, 逐步培育资产交易市场。资产交易网络平台可由三个资源库即资产资源库、客户资源库、服务资源库、五个操作平台即开放信息平台、封闭信息平台、资产定价平台、资产处置平台和外部资源平台和一个管理控制中心构成。搭建资产交易网络平台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 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而且网上交易日益普遍;第二, 消除地域限制, 连通资产与客户的渠道;第三, 资产规模、种类不受限制;第四, 有利于实现价格和价值的吻合, “商家”通过理论定价、市场询价, 确定自己的可接受的最低价位, 然后通过网络公开竞价, 能够进一步提高资产定价的市场化水平, 并最大化实现资产价值的提升;第五, 可以产生稳定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可以来自两方面, 其一, 提取“商家”处置资产的收入所得, 其二, 广告收入等。

摘要:四大金融资产管理经过近10年的发展, 已进入商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由政策性机构向商业性金融服务企业转变, 给四大金融资产管理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 能否转型成功, 并取得长远发展,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关键要创新业务, 找准公司利润增长点, 逐步建立稳定盈利模式。

关键词:商业性金融企业,创新业务

参考文献

[1]吴冬.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创新模式[J].科协论坛, 2007.

3.模具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机遇

一、引言

我国的证券公司自1978年萌芽、发展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发展历程,实现了长远发展。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逐渐增多,在越来越开放的金融环境下,客户对证券业务的要求更加个性化,我国证券公司唯有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业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立足之地。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创新型业务之一,近几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证券市场中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到7.95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52.59%。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壮大,对于证券公司收入结构改革和业务转型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风险,稳定了市场。然而,由于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晚,发展较短,创新人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1.业务规模方面(1)纵向发展迅速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晚,但就其纵向发展来看,业务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倍增局面。如表1所示,就受托管理资本总金额这一指标来讲,从2008年的2819亿元迅速攀升到2014年的7.97万亿元,该项数据的方差很大,说明近几年资管业务规模非常离散,印证了上涨趋势之显著;资管业务规模的扩大既体现在绝对值上,也体现在相对增长速度上,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增长速度均较快,尤其是2012年,环比增长速度达570.45%,2013年也达到175.13%。

在2012年以后,總量虽然巨幅上升,但增速是逐渐放缓的,增速下降趋势明显。从内外两方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从内来讲,我国证券公司普遍存在人才匮乏、产品创新不足等发展的根源性问题,发展初期推出的资管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逐渐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后期产品创新跟不上,同时其产品销售渠道过少也是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虽然业务总量在上升,但业务增长速度却在下降。从外来讲,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金融行业各业如银行业、证券业等不得混业,客户的存款、投资账户彼此分离,致使证券公司无法为客户提供统一账户下的资产规划,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业务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2)横向发展滞后

就资产管理业务的横向发展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资管业务在全国金融行业中仍较为落后,2014年我国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比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信托业30%、银行业26%、证券公司17%,证券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仍然过小。其中,银行业理财业务收益率达4.13%,属于业内佼佼者,这也得利于其通过人民币业务积累的庞大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服务网络与资源,超过80%的高净值人士选择了中资私人银行来进行财富管理。相比之下,证券公司在客户规模和服务资源上都处于劣势,据已披露的数据,服务网点、从业人员规模最大的中信证券其营业网点仅不到300个,相比于银行业20多万的营业网点数量,证券公司明显缺乏优势。

(3)单项业务发展不均衡

我国证券公司目前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大致可分为定向业务、集合业务和专项理财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又成为资产证券化。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集合资管业务在已开展资管业务的证券公司中100%全面覆盖,集合资管和定向资管业务覆盖面为90%,集合资管、定向资管和专项资管共同开展的证券公司仅占20%,基本上为实力雄厚的大型证券公司。这三项业务在证券业中总体发展也极不均衡,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占到资管业务总体的80%以上,集合业务紧随其后,而专项管理业务仍然未成气候,这反映的现状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业务面狭窄,单项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不科学、不均衡,其本质原因是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资管业务经验不足,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还很有限,品牌公信力不够,因此在提供更高级的资产管理服务时便受到很大局限。

2.业务收入方面

(1)规模总体扩张,占比亟需优化

伴随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的跳跃式发展,其业务收入也不断增加,如表2所示,2007年到2014年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迅速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4.35亿元;就增长速度来讲,2013年增速达162.71%,是2012年的7倍还多,可谓跳跃增长;两项数据的方差之大也进一步印证了近几年证券行业资管业务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可以看出2007年及2014年前后是证券收入的井喷阶段,2007年是得益于上一轮牛市行情,在此之后资管业务有较大幅度下滑,得益于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贡献保持了平稳、缓慢增长的态势,在2011年证监会改变了原来由证监会审核集合理财的局面,审批集合理财的权限下放,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产品限制,资管业务环境进一步宽松,促进资管业务产品的丰富,刺激定向资管业务蓬勃发展,带来了资管业务总收入规模的扩张。

在相对值方面,2014年我国证券公司全年业务净收入为2602.84亿元,资管业务收入达124.35亿元,占比仅为4.67%%。如表2 ,从2007年到2014年,我国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总体上是增加趋势,表明该业务相对于其他业务在业务规模、发展受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虽然具有良好的增长趋势,但从其平均占比来看,同期相比之下资管业务发展很局限,占比数据比较集中,印证了其上升的速度非常缓慢。

(2)收入分配过度集中

在总体上,我国证券公司的资管业务发展趋势良好,但就其内部来讲,各个证券公司之间资管业务的发展极不均衡,差距很大。2014年我国120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中位数为6123万元,不低于中位数的证券公司有45家,其资管业务收入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排名前四位的申万宏源、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的资管业务收入比较相近,都超过了6亿元人民币,而海通证券及以后的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与前四位呈现明显脱节,差距较大。

2014年我国证券行业资管业务收入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2014年我国证券业资产管理业务的平均收入为1.04亿元,超过平均水平的证券公司有35家,占比为29.17%,超过中位数的占比为37.5%。综合平均数、离差与方差可知,整个证券行业资管业务收入离差较大,且只有89家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为正值。通过计算证券行业资管业务的行业集中率CR8可知,排名前8位的券商资管收入占证券业整体的比重超过了40%,这说明资管业务收入非常集中,排名靠前的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分布更加紧密,证券业整体资管业务发展水平非常离散,差距很大。

3.产品创新方面

我国证券公司的产品设计路线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股票、债券、FOF和理财型产品。最近几年,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有所重大突破,推出了:①结构化分级产品,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分层设计理财产品,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能通过风险不同的理财产品获取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②量化对冲产品,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对冲风险,创造较为稳健的收益;③保证金产品,以保证流动性为前提,为闲置资金提供投资收益;④券商私募合作产品,以国泰君安君享重阳阿尔法对冲套利一号为代表的券商私募合作产品则开辟了业务跨界的新篇章;⑤信托宝产品,主要是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达到收益稳提与风险控制兼得的效果,是证券公司大理财平台里的新颖产品。这些创新型产品进一步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对流动性、期限、收益及风险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更多投资选择。

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在创新方面也有所突破,比较典型的是两类,一是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在进行股票质押回购时,由于券商自身资本金有限,因此开始使用资产管理业务代管资金进行操作,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使投资需求与融资需求实现对接,这种将资管业务与经纪业务联合的业务模式,也提高了业务效率、降低了操作风险,强化了业务优势。二是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在这领域比较成功的是东方证券与阿里巴巴联合推出的专项资管业务,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一次创新合作。

三、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1.证券公司创新资管业务的机遇

第一,我国资管业务供需不对称,市场需求远大于市场供给。从需求方面看,伴随经济的增长,我国居民财富不断积累,高净值群体不断壮大,根据BCG和中国建设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显示,当年我国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总额保守估计为33万亿元,全國高净值家庭达174万户,可用于投资的资产规模十分庞大,居民的投融资需求不断扩张,同时,国内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催生了更多的产业资本投融资需求;而在供给方面,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平台。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存在产品创新不够、业务管理费率过低等问题,这从根本上反映出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的吸引力不够,在市场占有方面远远不够。由于很多资产无法从资产管理业务上寻找合适的投资途径,因此在可投资资产中储蓄资产占51%,其余大部分转向了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面临如此大的市场需求,而目前我国券商行业中还没有哪家企业能够为机构客户和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全资产运营平台,我国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的进步空间巨大。

第二,证券公司进行资管业务创新得到了政策的有力支持。自2012年起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连续出台多项规定、细则、管理办法以支持券商资管业务的合法、合规扩张,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这对证券公司是重大利好。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监管较为宽松,审批流程简单,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政策也支持券商进行资管业务创新,投资范围得到大幅度扩张,从拘泥于最传统的股票、债券、基金,到现如今纳入了大量证券期货交易品种、金融衍生产品、银行间市场交易品种和多种理财计划,如商品期货、资产支持证券、中期票据、股指期货、商业银行理财计划等,投资范围已经放开,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多种产品的有机组合等方式积极创新业务品种,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业务产品的扩充,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实现资管业务质的飞跃。

第三,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研发和投资渠道能够支持业务创新。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壮大,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得到大幅度改善,更容易进行分散投资,相比于其他如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日常运营更加流畅与有序,这些都是支持券商进行资管业务创新的有利条件。在人员方面,证券公司的人员储备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目前我国证券业从业人员注册水平已达到85%左右,有近500人通过了两科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考试(CIIA),在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资源,资金和人力投入尚不匮乏。在销售渠道方面,证券公司的多样化销售渠道也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借由其完善资管业务的营销。

2.证券公司创新资管业务的挑战

证券公司创新资管业务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的阻力。首先,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已经成型,要进行创新则面临这结构改革问题,这在公司内部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去实现;其次,证券公司过度注重眼前利益,如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银行、证券合作业务确实能给证券公司带来较为丰厚的短期收益、扩大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但在长远来讲,这并不是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的发展主线,这很容易会使券商产生创新惰性,失去核心竞争力;另外,创新需要资本和人力的投入,要想更快更好地追赶国际资管业务发展水平,我国证券公司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而这会带来公司内部人员结构的变动,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阻力。

四、证券公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对策

1.引导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向系列化产品方向发展

系列化产品的打造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区分,分类产品质量的高低则是基于客户群体的细分。对于机构客户应进一步细分该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的资金开支需求较小,闲置资金更多,更倾向于购买资产管理产品。有一些企业由于其自身业务发展具有周期性,如农牧渔业,其在不同业务阶段的资金需求也不一致。因此,证券公司应对目标客户进行全方位的调研,掌握其经营状况,把握其投资需求,充分设置不同的分类资产管理产品以满足其需求。对于个人客户,据调查显示,以个人客户为主的资产管理业务利润水平高于以机构客户为主的资产管理业务利润水平,因此应尽快丰富针对个人客户的资产管理产品,壮大个人客户群体,进一步提高资管业务利润。

2.通过加强跨业务合作改善产品设计,开拓销售渠道

目前资产管理业务业务收入规模较小的现状,一方面是由于产品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销售渠道狭窄。在下一步,证券公司可以活络思维,借助其他业务部门如投行部门、经纪部门各自在项目开发、产品营销上的优势,协同发展资产管理部门,实现业务创新,如可以借助经纪业务丰富完善的客户需求、庞大群体,加强资产管理产品营销;可以学习投资银行股权投资等业务,加大资产管理产品的种类创新。同时,还可以学习、借鉴基金产品的经验,改革设计思路,优化操作流程。相比较基金而言,已有的资产管理产品、尤其是集合类资管产品过度关注收益率,忽视风险,在这种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设计的资产管理产品功能很单一,而近几年迅速发展起的基金产品则种类丰富,功能齐全,这对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而言具有很大的学习之处。

3.做强人才储备以提高资管产品创新水平

人才作为创新的决定性要素,高端金融人才将成为各家证券公司抢夺的核心,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产学结合的金融人才,因此证券公司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切实提高公司资管业务的人力质量。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建立战略联盟式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同时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与国外名校合作,定期吸纳优质金融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要为在职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跟踪评价机制,及时把握员工的素质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大型证券公司而言,在现阶段可以通过收购优秀的投资团队,迅速提升自身的投资收益,提高资管业务回报率,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朱有为,包学诚.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机遇、定位与路径分析[J].金融纵横,2008,08:36-40.

[2]王涛.泛资产管理时代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合作模式探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4,11:41-46.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监管局课题组,管兴业.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研究[J].甘肃金融,2015,03:13-17.

[4]吴万华,焦志常.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8,11:38-47.

[5]何诚颖,陶鹂春,郝成秀.海外券商资产管理模式比较及我国创新流程[J].证券市场导报,2003,9:39-44.

作者简介:

4.公司业务招待费用管理制度 篇四

一、制定目的:

为加强公司各部门业务招待费开支的管理,本着合理开支,勤俭创业的原则,保证公司对外业务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现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1、上级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前来考察、指导、调研、参观;

2、公司邀请的有关业务单位来员洽谈业务;

3、公司业务相关部门安排来访的人员。

三、管理要求

1、除必要的公务活动和经营业务往来应酬以外,一律不准宴请和变相请客送礼,如确实需要宴请和赠送礼品时,经分管副总审批同意后,本着从简而不失礼节的原则,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2、凡来本单位招揽、推销业务的人员一律不予招待。凡属于公司供应商客户原则上不予招待(特殊客户除外)。

3、公司办、财务部对公司的业务招待费报销规定的健全及有效性实施负责。并严格按其操作流程层层把关。

四、业务招待费用开支程序及标准

1、各部门使用业务招待费用必须认真履行审批手续,即计划招待客人时,必须事前征得本部门分管领导同意后填写接待用餐派餐 1

单,报公司办核准登记。

2、特殊情况来不及填写接待用餐派餐单的必须报办公室并做好记录,事后一天内及时补办相应的审批手续。

3、各部门接待一律安排在职工食堂就餐。若确因特殊情况需在外就餐的,须报接待部门分管副总同意后到指定餐馆就餐。

4、因特殊情况不能在指定餐馆就餐的,接待部门报分管副总批准后方可。事后报公司办核实签字,财务部审核,分管财务副总签字后方可报销。

5、在公司食堂和定点餐馆就餐的由财务部统一按流程审核、结账。

湖北丰利化工有限公司

5.xxx公司业务接待管理制度 篇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规范XXX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接待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业务接待原则

业务接待应遵循依法依规、从严从紧、廉洁节俭、规范透明原则。

第二条严格预算:接待经费实行预算管理,接待事项须按审批程序事先报批,费用依照规定标准列支,厉行勤俭节约。

第三条归口管理:公司层面接待由综合管理部统筹安排,各部门层面的接待工作由其组织安排。

第四条协同配合:各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积极配合,协助做好各项接待工作。

第五条保守秘密:接待人员要严格遵守公司保密制度,重大接待要做好有关事项、文件资料等保密工作,确保不泄密。

第三章业务接待类型

第六条业务接待主要分为商务、外事以及其他业务接待活动等。

第七条在商业谈判或商业合作中接待客户、合资合作方、经贸联络考察团组的活动属于商务接待,商务接待对象不包括党政军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国有企业集团总部工作人员。

第八条因公接待外宾或其他外籍关系人员的活动属于外事接待。

第九条接待其他因公来访人员的活动属于其他业务接待。

第四章职责划分

第十条XXX公司层面承办的接待任务,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制定接待方案,报XXX公司领导审批后统筹落实、组织协调。

第十一条各部门承办的接待任务,由各部门负责制定接待方案,报请分管领导批准后各部门组织落实,XXX公司综合管理部给予协调支持。

第五章接待安排

第十二条住宿安排:住宿费用原则上由客人自理。重要接待事项住宿费用需要XXX公司支付的,应当注重安全、舒适,不追求奢华,原则上安排在XXX公司协议酒店,注明酒店名称、客人姓名、人数、到达日期、离开日期、住宿天数、房间类别及需XXX公司付费的相关说明,并经部门负责人→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部门分管领导→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后可作为报销凭证。

第十三条餐饮安排:接待用餐地点应首选本企业协议酒店,不得安排私人会所及高端的娱乐、休闲、健身、保健等高消费场所,不得提供香烟,不得提供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人数较多的一般安排自助餐,若人数较少或者不具备条件时,可安排简单的工作围餐。接待费用2000元以下须经部门负责人→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后可作为报销凭证;接待费用超过2000元须经部门负责人→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部门分管领导→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后可作为报销凭证。

第十四条门票领用:XXX公司承办的接待原则上不安排需门票的景点,如有接待任务需领用各景点门票的,先请示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填写门票领用单,经部门负责人→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部门分管领导→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后可作为报销凭证。相关费用由各单位与各景区单独结算。

第十五条座谈会:要与客人提前沟通好会议议程、会议主持人、着装要求等。座谈会一般由XXX公司领导主持,议程包括:1.XXX公司领导介绍出席的XXX公司人员;2.对方领导介绍对方出席的人员;3.XXX公司领导介绍XXX公司公司发展情况;4.对方领导介绍对方单位发展情况;5.对方领导讲话;6.XXX公司领导讲话。

如需使用会议室,应在公司OA上发起会议室使用申请,注明会议名称、会议地点和时间,审批后使用。

第十六条签约、会见、论坛、展会活动:合作方跟XXX公司公司有签约活动,需协调XXX公司领导出席致辞的,需项目负责单位提供致辞代拟稿,报XXX公司综合管理部核改。论坛、展会活动,要向办会单位了解活动着装要求;有外宾出席活动的,一般要求着正装。

第十七条车辆安排:接待用车应当遵循统一管理、定向保障、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调配、规范用车,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养。各部门根据来宾情况,酌情填写《公务车使用派车单》,审批后由车队协调安排车辆。其他交通费用原则上由客人自理,重要接待安排如需公司承担费用的,采取一事一报原则进行事前报批。

第十八条纪念品采购、赠送及领用:纪念品采购由XXX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接待来宾原则上不赠送纪念品,如确需赠送,由综合管理部统筹安排。应当节约从简,以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或体现地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严禁赠送现金、购物卡、会员卡、商业预付卡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贵重物品等。严禁违规公款购买、违规收受赠送高档烟酒、珍稀药材、天价茶叶、名贵木材、珠宝玉石、名瓷名画等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

经办人领用纪念品需做好领用登记,相关费用要做到“单笔清”并及时核销。

第十九条新闻报道、档案管理:有XXX公司领导班子陪同考察、座谈会、会见活动的,综合管理部应安排人员记录报道和摄影留存。陪餐活动不安排宣传。

接待任务结束后,接待人员要及时进行客情登记;重要接待涉及的文件资料、新闻稿件等图文、音像资料按月份交档案室归档;相关资料的草稿和废纸在接待任务结束后要立即进行粉碎销毁。

第六章接待经费报销

第二十条各接待部门以接待各类申请单作为接待、消费、报账的依据,综合管理部负责汇总公司接待台账。

第二十一条费用审核报销:有关单位在接待任务结束后一周内,应进行报销手续。不得将业务接待费用以会议、培训、调研等费用的名义虚列、隐匿。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一)违规增加业务接待活动内容;

(二)擅自增高接待开支标准;

(三)虚报来访人数、天数等,套取接待经费;

(四)使用虚假发票报销接待经费;

(五)报销因私接待费用和个人消费费用;

(六)向所有出资企业等摊派或转嫁接待费用;

6.公司业务员薪资制度 篇六

第一条 目的建立合理而公正的薪资制度,以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条 薪资构成员工的薪资由底薪、补贴、提成以及福利构成。

发放月薪=底薪+补贴

第三条 底薪设定

底薪设定为700元/月至1000元/月之间,根据员工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条 补贴设定

补贴标准按照公司相关制度执行。

第五条 提成设定

1、提成分为工程业务提成与产品业务提成。

2、工程业务分为包工包料和包工不包料两大类型。

3、包工包料的工程业务提成的设定分A、B为两部分:

A、工程总额的0.5%。

B、工程结算后工程税前项目利润的4%。此利润由公司财务部进行核算。

4、包工不包料的工程业务提成的设定分为A、B两部分:

A、工程总额的0.2%。

B、工程结算后工程税前项目利润的1%。此利润由公司财务部进行核算。

5、产品业务提成根据具体产品的情况另行制定。

6、发放提成为税前提成,个人所得税按国家规定由个人承担。

第六条 提成发放

1、工程业务提成的A部分分为四次发放。

1)首次发放在合同签定后发放A部分的20%。

2)在回款额达到50%的时候发放A部分的25%。

3)在回款额达到70%的时候发放A部分的25%。

4)竣工验收之后发放A部分剩余的30%。

2、工程业务提成的B部分的在公司竣工验收并收到全部回款后发放。

3、产品业务提成每季度发放一次,以回款额计算,并在结算后一个月内与季度末月薪资合并发放。

7.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篇七

1. 融资渠道狭窄, 资本规模较小, 风险抵抗能力较弱。

我国券商投行业务目前的资产规模现状是, 实施投行业务的券商虽多, 但资产规模过小, 实力较弱, 抗风险能力差。对于券商投行业务, 体现其抗风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规模;二是资本金充足率。券商投行业务可支配资产的多少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数之一, 充足的资金让券商投行业务避免在遇到资金面上的问题时抛售自营账户中的股票, 有利于释放金融市场风险, 起到价格稳定器的作用。

2. 缺少对风险管理的目标制定。

风险管理目标是通过发现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各方面的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风险以便券商投行业务实现其经营目标, 降低失败可能性, 和减少影响其绩效的不定因素的全部过程。在券商投行业务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制定相应风险管理目标后, 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管理进行指导, 并且, 需要在整个机构范围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目标进行深入沟通和宣传。

3. 缺少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报告是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 也是风险管理所必须依据的基本数据;同时, 券商投行业务的风险预警也能针对风险管理工具和行为效果实施定性和定量测评, 以便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功能与效率作出报告, 作为风险管理部门及时更换管理工具和调整管理行为的依据。我国券商投行业务由于风险预警机制的缺失, 不能预报和分析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对券商投行业务造成损失的情况, 不能为券商投行业务提供警报及排警的建议, 不利于通过对预警指标的监测, 实时监控券商投行业务变化;不利于针对预警风险分析, 集中力量对高风险区域采取重点防范措施, 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关口前移, 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二、建立高效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1. 明确的风险管理原则。

券商投行业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 必须坚持超前性、有效性、安全性、制约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同时要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

2. 高效的风险管理机构。

风险管理机构的职能是制定风险管理政策规则和程序, 监督和管理公司及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状况, 评估并监督各种风险暴露, 监督和管理公司及各业务部门根据各级管理的特征, 建立集中、自主的风险管理部门。

3. 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

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 风险控制目标制度。就控制论一般意义上说, 没有目标就没有控制。因此券商投行业务风险控制必须确立风险控制目标, 而且使之制度化。我国券商投行业务总目标是确保券商投行业务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施, 保障券商投行业务各项业务安全、高效和健康运作。我们应该把这一目标制度化。 (2) 风险管理范围制度。要通过严格的、科学的制度规定从总公司到分支机构乃至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范围。这种范围划分要避免出现“真空区”和“重叠区”现象, 使风险管理不流于形式。 (3) 激励制度。赋予各级风险管理者明确的责任, 对管理者建立起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对风险管理者既有激励又有惩罚, 积极控制风险。 (4) 项目风险评估和决策咨询制度。券商投行业务在寻找和确立投资项目时必须受此制度制约, 避免“拍脑子”的方案得以实施。此项制度内容包括: (1) 项目提出可行性方案; (2) 项目风险评估委员会和专家小组评审; (3) 按不同投资权限送部门或公司领导决策; (4) 项目实施; (5) 项目跟踪评估。 (5)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 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确保公司资金安全、保值增值, 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6) 稽核审计制度。券商投行业务必须建立独立的稽核部门, 对各分支机构、部门的业务、财务、会计、及其他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准确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 (7) 风险准备金制度。风险准备金指券商投行业务在收入分配中扣除用于应付、补偿各种经营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准备基金。券商投行业务是高风险行业, 风险多种多样, 且具有突发性、系统性等特点。为了应付这些意外的风险, 保证券商投行业务日常经营正常进行, 必须在盈利中提留一定数额的资金, 作为风险准备金, 专门用于补偿因风险造成的损失。 (8) 各种业务管理制度。针对各种业务的特点, 分别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有效防范各种业务风险的产生。

三、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实施

1. 推进投行业务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队伍的市场化, 引入独立董事, 增强风险意识。

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共同组成了法人治理结构。外部治理可以实现资本所有者通过市场对经营者的间接控制, 增加法人治理过程的透明度和客观性。在我国能上市交易的券商只是凤毛麟角, 所以通过外部治理完善我国券商投行业务的法人治理情况不可行。目前, 内部人控制问题只能通过经理人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和引入独立董事来得到有效解决。

人力资本市场有长期的记忆力, 它能识别和评价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 并通过其人力资本市场价格的波动, 对其施以赏罚。高素质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上佳表现会为他们带来新职位, 而表现不佳则在离任后很难再被聘用于其他的公司。就中国现实而言, 积极的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 但人力资本市场对企业家资源的配置作用日益突出。有鉴于此, 推进董事和经理队伍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建设, 最为现实的选择是要催育高效率的人力资本市场。

2. 建全防火墙制度和内控机制。

在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下, 如何充实内在的各种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制度建设就好比人体的经络一样, 将框架中各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并及时传递信息。

首先, 在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中, 必须明确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并在组织上、技术上保证重大风险决策和管理措施与业务经营管理要相适应相协调。明确规定内部单位和各重要业务岗位可以承担的风险的性质、限定风险涉及的范围、监测风险暴露头寸、明确各环节各岗位各组织的责任、对于各项风险决策都有切实的监督与控制的措施, 并在非常情况下具有应变的可能。对于超出管理权限的风险, 不但在行政程序上需要获得上级主管的许可, 还可以在技术上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中) 设置不能轻易逾越的障碍。

其次, 应明确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在工作中针对风险问题的合作和沟通程序, 这一环节对券商投行业务防范和管理风险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由于在券商投行业务内部建立了风险控制和业务开展两条独立运作的专业线, 在一般情况下, 尽管双方秉承统一指导思想, 但由于立足点不同会带来分歧。因此就要建立逐层解决的制度, 并将这一过程延续到风险管理委员会, 直至管理层。

第三, 在有效性制度建设中, 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和奖惩依据, 这是整个风险控制工作的润滑剂, 是为更加积极地发挥风险管理作用而制定的。由于这个行业所具有的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内在规律, 任何券商投行业务部门都不可避免地具有追逐高风险的内在动力, 为了减少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 制订相应的奖惩制度也是必需的。正因为风险管理人员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减少风险、控制损失的方式来逆向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因此, 这种绩效评定较为困难, 也需要更为有效合理的评定制度来予以保障。

第四, 券商投行业务内部业务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的弊病很多, 因而建立各经营业务之间的防火墙不仅对防范券商投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证券公司长期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建立我国券商投行业务各经营业务之间的防火墙也应积极从制度建设入手, 一般应包括以下规制内容: (1) 业务限制。券商投行业务经营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需受严格限制, 内部的交易应以通常的“公平交易”原则进行, 并不得损害券商投行业务稳健经营的要求; (2) 资本流动限制。券商投行业务各经营业务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不得损害券商投行业务稳健经营的要求, 最低不得低于券商投行业务要求的限制; (3) 信息流动限制。防止券商投行业务各经营业务部门之间有害的信息流动, 即在二者之间设立防火墙。

3. 健全风险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风险管理不同于业务经营, 所以没有办法用定量的标准去衡量风险管理人员的绩效。对风险管理人员实行恰当激励机制, 能更好的激励其进行风险管理, 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在激励机制上, 借鉴国外券商投行业务的经验, 券商投行业务应普遍采用即期激励和远期激励相结合, 注重引导高管人员行为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如在保证员工基本薪酬不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的前提下, 利用不同期限的金融工具组合设计出以中长期为目标的激励方案。券商投行业务采用这种激励机制, 使公司成长性和高管人员、普通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保证券商投行业务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伟:《投资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吴世农:《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黄复兴.《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8.模具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期货公司;衍生品;风险管理

一、前言

期货公司衍生品业务的创新及风险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因为,有效降低期货产品的风险,直接影响投资者对期货产品的信任度。目前,我国期货公司的衍生品种类繁多,在产品的创新上,已经可以满足投资者的部分需求,而从全面的角度进行考虑,目前期货公司的衍生品,仍有可以进步的空间。

二、衍生品业务的发展过程

1.衍生品业务的创新

首先,在了解期货行业衍生品业务的创新之前,应该先了解期货衍生品的功能及作用。期货衍生品的主要作用是方便投资者有更多渠道对期货进行投资,而衍生品的功能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增加投资者的经济收益,确保投资者经济利益良性增长。因此,随着期货衍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国家对期货衍生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在政策的驱动下,期货行业的衍生品进行了变革和创新,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国家相关政策,使期货衍生品创造出来的价值,呈现出利益最大化的态势;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衍生品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认可,对期货衍生品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很多具有创新意味的衍生品应运而生。所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衍生品业务的创新,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2.衍生品业务的风险管理

随着衍生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形成了对立的态势。因此,为了使投资者对期货衍生品更有信心。目前,很多降低期货业务风险的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其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从规范市场运作的角度出发,降低期货衍生品的风险,能够有效控制行业的膨胀发展,抑制行业金融问题的形成。杜绝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目前市场环境进行利益炒作,夸大金融衍生品的收益率,从客户的投资风险中赚取大额利润,以此来满足个人需求。导致行业的名誉受损,影响行业发展。其次,从投资者的利益角度出发,强制性降低期货衍生品的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财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消期货衍生品能够使投资者一夜暴富的想法。使投资者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投资期货的利与弊。

三、衍生品业务创新及风险管理遇到的问题

1.创新遇到的问题

期货衍生品的创新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与传统产品相比,新型产品更加注重营销定位,但是,在营销定位环节上,由于期货公司过度宣传盈利特性,继而忽视了市场和行业的实际需求,使很多投资者对创新的理解出现了差异化,认为所谓的创新产品不过是一种宣传炒作而已,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利益。其次,在业务体系创新方面,与过去相比,期货衍生品在业务体系创新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尤其是经济业务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使很多个人投资者获得了利益。但是,从市场整体运作进行考虑,经济业务营销模式的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投资者的结构,不过从目前来看,对于那些机构投资者来说,仍然需要时间来适应市场,还不能从现有的市场中获取实际利益。

2.风险管理遇到的问题

在风险管理方面,由于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很多投资者在市场利好的情况时,会大批的涌入期货市场内。而在市场中,经常会有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说法,使投资者相信风险和收益之间具有某种联系而不可避免。事实上,期货的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等方式进行管控,那些所谓的风险与收益的联系,只是一种营销说辞而已,却给投资者造成误导,否认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期货衍生品风险管理市场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市场本身需求不足。由于需求量不断加大,很多人为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会利用期货投资的短期效益对期货进行风险说。

四、完善衍生品业务创新及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在衍生品创新方面,应该将衍生品的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尤其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应该以品种可复制性的增强,作为产品创新的理念,使期货衍生品在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中独具优势。而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对市场内衍生品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的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期货知识,对衍生品进行投资上的选择,并以此来降低投资的风险,使那些市场内的风险假说不攻自破。最后,应该结合国家对期货行业颁布的现有政策,使产品创新方面、风险管理方面,能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制定,确保行业平稳有效的发展。

五、结论

为了确保期货公司衍生品业务创新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期货公司应该结合市场需求,满足投资者的实际需要,对期货衍生品进行质量上的变革。以此来增加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确保国家政策能够配合市场,从真正意义上满足投资者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博.我国期货公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3:53-56.

[2]曹晓军.商品指数及其衍生品将推动期货公司业务创新[J].中国有色金属,2014,23:62-63.

9.装饰公司业务员薪酬管理制度 篇九

根据公司为了公司的加强管理激励业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业务员管理制度;业务人员薪酬由底薪、提成、奖金三部分组成。第一章 总 则

1、为了全面评估员工工作绩效 提高公司工作效率 特定制本管理制度,2、本制度确立业务员奖励 处罚的 方式和标准

3、凡公司业务员均适用本制度

第二章 业务员薪酬构成

业务员薪酬由基本工资、奖励、提成组成。

1、发放月薪=基本工资 提成、奖励

2、实际月薪=基本工资 提成、奖励 第三章 基本工资标准

1、业务员实习期内(1-2月)基本工资为1000元+提成、奖励 转为正式职工后基本工资为2000元/月+提成、奖励。第四章 业务提成标准1、1万—5万业绩提成4% 2、5万—10万业绩提成5% 3、10万以上业绩提成6% 第五章 业务员薪金发放办法

1、公司当月薪金(结算日期为当月1日—当月月底)发放时间次月15号。

2、提成发放办法:发放当月回款的60%提成,剩余40%提成完工尾款结清后一次性发放。

第六章 业务员奖励办法

1、公司在扩展新小区时 业务员签单第一套样板房 奖励 200元整

2、当月完成本月考核任务奖励现金500元。

3、月度业绩冠军奖励现金1000元。

4、季度业绩冠军奖励现金3000元。

5、业绩冠军奖励现金5000元。

6、完成目标任务奖励双人七日游。第七章 业务员惩罚办法

1、业务员试用为2个月,如果在2个月内无业绩,视为不合格公司将不予录用。

2、业务员如连续2个月业绩为零,自第三个月底薪降至1000元,并待岗观察处罚,如连续4个月没完成指定任务公司将书面通知业务员,将在7个工作日内退辞。

3、业务员考勤处罚标准:迟到一次处罚10元整(10分钟内)迟到30分钟处罚50元整,迟到半小时以上安矿工处理(矿工一天扣三天)(部门领导签字情况下)。

4、部门经理发现业务员有窜单私单行为的;第一次严重警告 并罚款500元整;如第二次在犯 公司直接退辞;并没收所有奖金及提成;底薪打五折。

5、业务员在日常工作当中不服从部门领导安排调遣;自作主张的 有损公司形象和利益,公司将直接辞退。第八章 其 他

1、业务员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 还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公司其他工作。

2、业务员在从事业务过程中 不得损害公司形象和公司利益,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业务员应遵守与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任职期间和任职期后不得利用公司客户资料从事业务以外的商业活到,如有违反将追究当事人。

3、业务销售任务指标 公司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以通知形式变更。

4、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公司

10.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分析制度 篇十

业务经营分析制度

为切实加强公司的业务经营管理,客观、准确、全面地掌握公司每个时期的实际经营状况,及时地布置工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不断地提高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一、每周工作晨会

每周一上班后15分钟左右,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在会议室召开每周工作晨会。晨会由副总经理主持,各客户经理和部门回报前一周的工作情况;进行讲评,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纠正的措施,提出本周工作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以及做好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和共同解决的问题,需要向总经理报告和请示的问题。综合财务部专人负责记录。

二、贷款审核会

视实际贷款业务需求情况而定,由公司业务部提出客户贷款申请,风控部以及总经理室酌情讨论研究并确定业务意向。会后对讨论内容进行深入

二、每月业务经营分析会

公司每月召开一次业务经营分析例会,时间一般为每月第一周星期六的上午,特殊情况会议时间另行通知。业务经营分析会由总经理主持,公司全体人员参加。信贷业务部是公司业务经营分析的职能部门,负责公司业务经营分析材料的撰写,会议的准备;综合财务部负责提交财务状况及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材料,风险管理部负责对上期业务经营分析会中提出的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进

行检查督促,并撰写整改情况检查报告。

业务分析会主要内容:

1、本月业务经营情况:客户营销、资金营运、信贷管理、资产质量、财务状况、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2、本月业务经营中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突出问题,并进行重点分析和典型剖析。

3、下月业务经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重点营销的客户,重点完成的财务目标以及做好这些工作的措施。

三、半年业务经营小结

时间定于上半年后第二个星期六;人员:公司董事会成员,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内容:上半年的业务经营情况的汇报、分析,下半年的工作措施、任务目标。

四、全年业务经营总结

11.模具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跨国公司;设计与管理;策略一、前言

在新形势下,随着融资方式多样化、科技与日俱新和贸易的国际化,企业若想靠资金与技术这一独木桥来维持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已经越显无力。人力资源的是一种不能轻易被复制的管理体系,同时具有实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是企业发展战略中常胜不败的核心环节。因此,目前大部分跨国公司进行改革的首要任务便是人力资源管理革新。

二、目前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技术手段信息化、网络化

在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推动下,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步演变为信息化、互联网形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各工作环节转变为电子化,此模式是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影响下形成的。该管理模在满足人员特性需求的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管理效能。

(二)人力资源实现跨文化管理模式

跨国公司最突出的就是人员多元化,人力资源来源五湖四海,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员工之间无可避免的会因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不同风俗、不同思想等问题产生一些冲突。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成为其人力资源管理中最艰巨的任务。企业管理者与人力资源从业者需要针对跨国公司的实际情况,重新调配公司员工的文化差异,缩小差异、信仰包容化实现文化多样化的整合,以期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

三、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的综述

(一)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的由来

基于目前新形势下,战略性人力资源日渐发展为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当下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革新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十分必要。由此专家提出了相关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的管理模式,即领先企业中常见的HR三支柱模式。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更符合跨国公司实现全球化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分为两条主线,四个主要层面。两条主线包含:工作重心、主要活动两方面;四个主要层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层架构管理、员工效能管理、企业变革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局限性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缺乏战略性的组织基础。在与各部门的管理合作体系中,不具备密切相连的直线沟通、联络的人员或组织,忽略了人力资源直线沟通联络的职责。由于人力资源部门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各部门的指示与任务,因此缺乏积极主动性,从而影响了部门的正常运行,也不符合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的发展目标。第二,与供应商间缺乏全面性管理。人力资源受限于供应商的各类职能团队,因此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被局限。第三,企业欠缺内部资源调配应用。当其他部门出现人力资源问题时,没有针对性的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找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四、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设计与管理

(一)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设计理念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应当基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原则上,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统筹事务专家和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主要是企业日常事务所构成,跨国企业应当充分了解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对人力资源业务伙伴系统的设计应当在保证日常事务的处理高效性、专业性的同时,也统筹到资源与业务单元之间的沟通顺畅,并且不断的革新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使之紧跟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2、成员与组织之间实现协同发展。人力资源结构的自身优势决定了其能够协同成员与团队之间的发展和谐统一。其在满足人员发展的基础上,也能支撑团队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团队在得到发展之后也能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增值的效果。以此达到成员与团队的协调发展。

(二)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的管理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管理在跨国企业日常运行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力资源招聘流程。2、人员绩效管理流程。3、年度薪酬管理流程。4、员工培训流程。5、团队架构变更流程。而在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的每个职能模式中,有效的利用日常工作使之符合管理目标,是该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以此来为该管理体系的实效性研究提供更好的依据。

五、结语

基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知识也逐渐趋于全球化。在新时代的驱动下,各大跨国公司正大力创设企业以适应全球化的进程。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是跨国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对跨国公司的实现全球化具有极大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跨国公司自身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经济全球化的提升与扩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能动作用力。参考文献:

[1]刘正.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跨国公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04(03):19-20

[2]周劲波;程静.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体系在跨国公司中的设计和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14,12(04):32-33

[3]张少辉;高爱军.当代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的特点与启示[J].东岳论从.2010,15(06):42-43

12.模具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篇十二

(一) 美国公司债发行情况

2013年, 美国债券市场总发行量为6.42万亿美元。其中, 公司债发行量1.41万亿美元, 占总发行量的比例为21.97%, 与2012年相比, 公司债发行规模小幅增长, 占比提升2.55个百分点。1999~2005年期间, 美国公司债年发行量大多维持在6~8千亿美元之间;2006~2011年期间, 公司债年发行量则在1万亿美元左右;2012~2013年发行量则攀升至1.4万亿美元。

(二) 美国公司债存量情况

截至2013年底, 美国债券市场余额为37.35万亿美元。其中, 公司债余额为9.77万亿元美元, 占比26.15%。自1999年以来, 美国公司债余额占比基本保持在21%~26%之间, 市场发展相对成熟。

二、美国公司债承销业务基本情况

从美国公司债发行实践来看, 目前美国从事承销业务的机构按在发行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主承销商 (lead manager or lead under w r iter) 、联合主承销商 (co-lead manager) 、副主承销商 (co-manager) 、承销商 (underwriter) 。其中, 主承销商起牵头作用, 主要确保交易的流动性、组织承销团 (syndicate) 、承担大部分债券的承销、负责分销安排等工作。当某一债券发行规模较大时, 可以设置一家或多家联合主承销商和副主承销商。

美国公司债承销业务市场化程度较高, 金融机构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 (详见本文第三点) 即可开展承销业务。监管机构也不对主承销商、承销商的资质准入进行区分。每笔公司债发行的主承销商由市场竞争产生或者是由发行企业自主选择。近年来, 美国公司债市场主承销业务呈现出“低门槛、高集中”的规律, 具体介绍如下:

(一) 主承销商 (Lead Underwriter) 数量平稳略有提升, 且与发行量的走势高度一致

根据Bloomberg统计数据, 2013年, 参与美国公司债承销业务的主承销商共174家, 较2012年增加18家。1999~2009年期间, 参与公司债承销业务的主承销商数量基本保持在85~115家范围内;2010~2011年则均为140家;2012~2013年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增长趋势来看, 美国公司债主承销商数量与每年债券发行量走势保持高度一致。这充分体现出美国对于承销业务资质监管限制较低, 市场发展情况对开展主承销业务的金融机构数量起主要决定因素。

数据来源:SIFMA, Bloomberg.

(二) 主承销业务高度集中于少数优质金融机构

2013年, 参与美国公司债承销业务的机构共174家 (1) 。整体来看, 美国公司债主承销业务集中度较高, 行业集中度率CR8为67.30%, CR 12为81%。其中, 摩根大通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2.2%, 美国银行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0.5%, 花旗、摩根士丹利、高盛、巴克莱、德意志银行、富国银行的市场份额也均超过5%。1999~2013年期间, 美国公司债主承销市场行业集中率CR12均在80%以上, 累计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的家数均保持在8~12家之间。

可以看出, 虽然美国监管政策对主承销资质未作严格准入限制, 但经过市场最终选择, 实质上形成了以跨国金融机构巨头为主的十多家主承销商“圈子”。这些机构规模大、实力强、业务能力更为专业。

数据来源:Bloomberg.

三、美国公司债承销商管理制度概述

(一) SEC对美国承销商的资质要求

目前, 美国证监会 (U.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以下简称“SEC”) 并不对承销业务资质进行行政审批, 而是要求从事承销业务的机构需事前在SEC注册, 并满足一定条件后即可开展业务, 金融机构是否能获得业务更大程度上是由市场竞争决定, 监管政策也未对主承销业务资质和承销业务资质做出区别对待。

SEC对于机构从事公司债承销业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填写注册申请表 (Form BD) 。

该申请表主要目的是了解申请机构、股东及雇员的背景情况, 包含违法犯罪、民事诉讼、监管处罚、业务经营等多项内容。申请人通过中央登记存管系统 (Central R egistr ation Depositor y, CR D) 提交申请后的45天内, SEC将做出同意或否决注册申请的决定。同时, SEC要求如果机构相关信息发生变更, 应及时更新申请表。

2. 成为相关自律组织会员。

自律组织包括美国金融业监管局 (The 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 以下简称FINR A) 以及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如果该机构业务仅限于某一交易所市场, 则成为该交易所会员即可;如果该机构业务不局限于某一交2014年第7期下旬刊时易所市场, 或者涉及场外市场业务, 则必须成为FINRA的会员。

3.成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 (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 SIPC) 的会员。

申请注册的机构必须成为SIPC的会员, 并向SIPC缴纳一定数额的年费。如果该公司主营业务在美国国外或者业务仅限于投资公司的股票、各种养老金和保险的销售, 则可以不成为SIPC的会员。

4. 对关联人员的要求。

申请机构的业务伙伴、管理人员、分支机构管理人员、相关雇员等也必须满足相关的资质要求, 诸如需要通过自律组织 (如FINRA) 的证券资格考试, 需要注册登记等。

5. 对于净资本的要求。

《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一般规则和条例》的第15条款 (Rule 15c3-1) 规定, 从事承销业务的机构其净资本应不少于5万美元。对于从事结算代理业务的机构, 其净资本应不少于25万美元和负债总额的2%。

(二) 自律组织在承销商管理中的作用

作为美国金融市场最大的自律组织, FINRA负责美国金融市场包括承销商在内的经纪业务注册管理工作。目前, FINRA已经发布了较为完善的自律规则体系, 详细规定了会员机构的财务运行要求、会员调查、会员处罚的程序及措施, 以及关于会员机构交易行为的记录和报告、清算机制、客户账户信息的保存及指令的处理、交易人员行为规范等的具体业务管理制度。FINRA对于承销商的管理首先是基于以上基本准则进行。

同时, FINRA也针对承销业务出台了规则5100《证券发行与承销》, 该规则包括7项细则, 其中规则5110《承销条款和安排》和规则5160《分销协议的价格披露》对承销业务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规则5110主要规定了从事承销业务时需上报的文件种类及内容、提交的方式与时间、豁免情况以及承销费的具体构成、确定的标准和依据等;规则5160则规定分销协议中应该公布证券的发行价格或者发行价格确定的依据。

四、美国公司债承销业务对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承销队伍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司债券市场已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无论是市场制度和市场参与机构均已较为成熟, 其承销业务相关市场规律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同时, 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承销队伍建设在参考美国承销业务一般规律的同时, 也应充分考虑中国市场具体情况和当前发展阶段特点。

(一) 坚持市场化原则开展承销业务资质管理

美国公司债市场的市场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强化承销队伍与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步性和协调性, 及时反映和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但考虑到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仍处在发展阶段, 市场成熟度低, 投资人和发行人在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等方面仍较为欠缺, 当前尚无法达到与美国市场相类似的市场化程度。因此, 对于主承销业务来说, 鉴于其在市场整条业务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仍需通过一定方式筛选能够承担相应市场职能和义务的金融机构来开展, 但筛选过程应坚持市场化的原则, 不断提升市场化程度;对于一般承销商, 与美国市场同类机构相类似, 可探索进一步降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准入门槛, 提高承销商资质管理的市场化程度, 不断扩充承销商队伍规模。

(二) 承销队伍管理重点应逐渐由准入向日常管理过渡

目前, 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队伍管理仍以业务准入为主。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承销队伍逐步丰富健全, 相关管理重心应由准入向日常管理过渡, 通过对承销商的日常管理不断提高其执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可探索通过市场化评价等方式对从事主承销和承销业务的金融机构市场表现和市场声誉进行综合评估, 客观公正地展现相关机构业务能力、尽职履责情况和市场认可度, 督导承销机构提升自身实力、积极履行义务, 并以此促进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良性竞争, 实现市场业务自然向优质机构集中。

(三) 应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积极作用, 从行业自律层面促进各机构从业规范程度的提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推动可持续发展。因此,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承销商队伍管理应充分发挥自律组织贴近市场的优势, 在政府监管部门相关政策和法规指导下, 由自律组织组织市场成员制定和完善主承销、承销业务相关业务准则和自律规则, 以市场自律的方式将政府相关监管要求具化到市场业务当中, 使自律管理和政府监管相互配合, 成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

摘要:“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美国的公司债市场经过多年发展, 目前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成熟。对美国公司债承销业务的发展现状、主要业务特征、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可探寻美国公司债市场发展过程中承销业务与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并进一步探讨对我国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自律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公司债,承销业务,市场运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聪.美国的证券承销制度及其借鉴[J].广东金融, 1999, (2) :38-39.

[2]庞红学, 金永军, 刘源.美国债券市场监管体系研究及启示[J].上海金融, 2013, (9) :69-72.

[3]李云林.美国债券市场的若干特点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 2008, (57) :35-42.

[4]周华, 韩立岩.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和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6) :60-63.

13.模具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订货、退货、收款、回款及费用报销管理

___业务员订货需与客户签订合同,注明客户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补货可以不签合同,价格按首单执行;无合同者不予订货。成交额数目较少,经请示主管批准后可以不签定合同。订货必须预付30~___(不得低于___)的定金,否则不予定货,如因业务人员自行少收或不收订金而造成客户毁单或改单,所订货品一律由业务人员个人承担货款,货品自行处理。

2.为减少退货积压造成库存,减少公司损失,工程退货现规定如下:

退货为国内期货时,以销售金额的___倍从个人业绩中扣除;退货为进口期货时,以销售金额的___倍从个人业绩中扣除;退货为本公司库存产品,在售后一个月内可以退货,并以原销售金额从个人业绩中扣除。

___除合同上盖有客户方公章款项外禁止业务员自行收款,公司由专人负责收款。严禁业务员截留现金货款,违者处以___元~___元罚款,情节严重者,辞退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4.原则上公司不允许欠款。签定合同发货后,三个月不回款者,工资、提成扣发;逾期回款者,根据实际情况扣除其提成。

5.如因工作需要发生业务招待或其它费用需提前请示,未经请示者费用自理。费用报销严禁虚报,违者根据情况罚款___元~___元。

二.日常管理

1.业务部实行早、晚会议制度,由业务部主管负责主持,确因有紧急业务工作需处理不能参加者,需提前请示或打电话说明;无故缺席者,罚款___元。会议其间,要求所有人手机关机或振动或静音,违者罚款___元。

2.业务员每日必须填写工作联络表,并且注定所要拜访客户名称、地址、电话及预计到达时间,公司由专人负责抽查,如不属实,一次罚款___元;第二次降薪,工资按___发放;第三次予以辞退。

3.业务员每天需打十个业务电话并记录上交,与客户预约或联系后方可出门,确因紧急事务需处理未能打满者,下午返回后打满;未达到十个者,每缺少一个,罚款___元。

4.业务员必须做到每日通讯畅通,禁止无故关机或失去联系。

5.业务员每周六填写业务周报,按项目详细填写并按时上交,无故不交者,罚款___元。

6.业务员工作时间禁止办理私人事务,违者罚款___元~___元。

___禁止业务员借工作之便,经营私人业务或代理其它公司、个人从事业务活动,一经发现予以辞退处理,并扣发当月工资及提成。

8.业务员每人每周必须有___个以上半天时间留在公司,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或者约见客户上门,并整理学习报告或客户约见记录并上交。

9.客户上门拜访时礼貌周到,供应商、价格等资料收好,以免泄露公司___;客户离开后,样本放归原位。

10.价格、供应商、客户资料等均属公司___,不得向客户或竞争对手透露;违者处以___元~___元罚款,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

___样本派出需将派出方信息填写完整,方可派出,否则不予受理;派出样本在预计时间内必须归还,逾期不还或丢失者按样本价值从工资中扣除。

12.工作中禁止弄虚作假,按规定好各类基础资料,不做假帐、帐外帐。

14.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探讨 篇十四

一、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性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期货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利益管理期货交易账户并运用委托资产进行期货投资的业务活动。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一方面可以减少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平抑行情的非理性波动,维护期货市场的稳健运行,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市场的投资者结构,通过设立期货投资基金形成稳定的市场投资主体,保证市场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发挥期货独特的投资优势,改善和优化投资组合,在发生金融危机和股市遭遇系统性风险时,传统的投资组合在市场压力下抗风险能力极弱,而同期的期货投资却不受影响甚至表现优越。

二、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服务内容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一对一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集合帐户资产管理、信托及基金发行几种方式。

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指受托方接受单一客户委托,与客户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通过客户的账户管理客户委托资产的活动,客户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委托资产以现金为主,或者中国证监会允许的其他金融资产。

集合账户资产管理业务是指按照受托方集合帐户规则,签订资产管理委托合同,在固定续存期将相应资金存入指定的期货交易账户,以封闭或者半封闭形式运作的业务模式。

期货投资咨询(CTA)信托产品,指期货CTA作为商品交易顾问,同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以信托公司为受托人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银行或者大众投资者作为优先受益人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期货CTA作为信托的投资顾问,对信托计划的投资运作提供建议,其中投资范围、投资品种、保证金比例等需要严格按照信托约定的投资策略及原则进行商品期货的投资交易。按照合同的约定,共同承担风险,享受收益。

期货投资咨询(CTA)基金,是指面向广大投资者发行的,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并享有收益,经监管机构批准的、由期货CTA公司发起的期货投资基金。由于期货保证金交易的特殊性,期货CTA基金可采取封闭或半封闭方式运行,期货

CTA公司负责CTA基金的募集与运作。严格按照基金招募说明书规定选择投资范围、投资品种及资金动用等。严格执行既定的风险控制条件,保证投资者权益。

三、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品种

理论上讲,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品种涵盖了国内乃至全球的所有期货品种,包括商品期货期权、金融期货期权等等。目前,国内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涵盖范围广阔,农产品方面主要有白糖、棉花、早籼稻、小麦、黄大豆、豆粕、玉米、油脂等;工业品方面主要有黄金、铜、铝、锌、铅、螺纹钢、线材等;化工品主要有天然橡胶、燃料油、塑料化纤等;金融期货目前有沪深300股指期货等。这些品种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世界上主要交易的期货品种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工业品、农业品和化工品,还包括外汇、利率等金融衍生品的期货和期权,以及气温、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等特殊期货。

从市场容量看,中国期货市场在2010年实现巨大发展,期货市场全年累计成交金额308.67万亿元,同比增136.51%。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公布的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2010年1至8月成交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即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跟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别名列76家交易所中第10、12、14位。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去年4至12月累计成交量为 91,746,590 手,累计成交额为 821,397.53 亿元。无论是期货品种齐全还是单个品种的精细化完善,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投资者数量,无论是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还是法制建设,无论是行业合规水平还是市场监管水平,我国期货市场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这些为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期货资产管理方案设计

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可以借鉴国外资产管理的经验与国内券商、基金等机构的做法。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一种是发起设立期货投资基金,另一种是进行受托资产管理。其中期货投资基金在国外通常被称为管理期货(Managed Futures),指的是由专业的基金经理所组成的一个行业,这些基金经理即商品交易顾问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他们使用全球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作为投资媒介,向那些想要参与“商品”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资金管理,交易对象包括实物商品和金融产品的期货、远期、期权合约。

狭义上的期货投资基金主要是指公募期货基金(Futures Public Fund),是一种用于期货专业投资的新型基金,其具体运作与共同基金类似。

比起国外期货投资基金活跃的市场交易和健全的法制和监管,我国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并没有正式的公募期货投资基金,而另一方面,在市场规则以外的是比较活跃的私募期货投资基金和地下的管理期货。这类活跃的期货基金伴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诞生而开始存在。在期货市场成立初期,市场交易规则的不完善,更是助长了这类集合投资帐户的疯狂交易。虽然经历了我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的萧条期,但自2001年以来,在期货市场的规范化迅猛发展和其他投资渠道如股票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私募性质的期货投资基金重新崛起,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的期货投资基金主要有四种模式:

一是私人性质的期货工作室。业内人士估计,仅东部沿海地区期货工作室就不少于100家,而保守估计,这些期货工作室所吸收的资金量超过5亿元。这些工作室大多通过挂靠期货公司,并以私人间合作的形式进行委托理财服务,承诺最低的投资回报率和相关收益风险承担方式,整个流程几乎与私募基金运作流程完全相同,资金规模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设立期货工作室的基金经理一般具备多年的优秀业绩,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参与私募期货基金的客户无论个人还是法人均可,一般个人资金在50万元、法人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合同有效期一般为一年或者半年。期货基金经理除了从期货公司获得佣金返还外,还有按约定的收益提成。这类期货工作室基本上处于地下状态,没有行政管理机关的批准和管理,是目前管理最为混乱的一部分。

二是投资管理公司。这类公司也多为期货公司亲自参与或通过其支持下的工作室进行运作。所代理的期货投资资金规模相当大,一家少则几百万、上千万,多的可达上亿元。目前他们主要向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运作上类似私募基金,客户只承担所投入资金20%-30%的风险,由头子管理公司统一进行操作,盈利部分公司按30%左右的比例收取费用,其余70%左右的收益由其他投资者分享。10在操作过程中,公司通过成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实行三级风险控制,运作形式相对规范。

三是“居间人”形式。期货“居间人”,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经纪人”—

—对于期货公司,他是客户的身份;对于客户,他又是经纪人的身份。他们为投资者提供交易服务,从事牵线搭桥、中介媒引等“居间活动”。“居间人”与委托人之间通过协议发生关系:一种是双方签订保本协议,盈利部分利润平均分配。在此方式下,分配结算的时间通常可以由双方直接商定——或是一笔交易完成后结算;或是以半年或一年的期限定期结算;或是按双方商定好收益率,达到时结算。另一种方式是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决策由投资者自己做,“居间人”只是一个投资顾问的角色,一般从客户的盈利中分取20%一30%的利润。

四是期货公司旗下的客户理财。此类情况与期货工作室比较类似,但更加不规范,也没有固定工作场所。目前不少期货经纪公司都设立了若干“期货工作室”。他们通常将自己的优秀操盘手从公司名录的正册上除名,放入另册,然后再以操盘手个人的名义成立“期货工作室”,期货公司一般都会给这些“工作室”优厚的条件。“工作室”与投资者签订资金委托代理协议,投资者将资金交由基金管理运作,双方在协议中确定关于可能发生亏损的风险分担和盈利的分配方案,年底分红按照委托协议规定的比例进行。这些基金的运作通常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方法,投资者可以随时加入但不能随时退出,一般以一个为期限,期间客户可以查看自己帐户的资金和持仓情况。

选择适合我国的期货投资基金的类型,必须在充分分析我国现有法规体制和市场主体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经验进行基金设计。现阶段在我国推行期货投资基金的试点,应该是以充分利用目前现有的资源条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制度框架为条件,降低试点成本,减小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类型选择,主要是在基金的募集方式、运行方式和组织形式上的选择和安排。笔者认为,期货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应该是渐进的,分阶段的。

1.近期模式

在近期,应该树立规范化的期货投资基金的形象,以公募形式推出封闭式契约型期货投资基金。在新设立的同时,应重点立足对我国现存的大量地下私募期货投资基金进行引导和规范,建立合理通畅的渠道,加速私募向公募的转换。这部分转换的基金主要针对大量与期货公司联系密切的地下私募期货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有经纪公司的资信和专业人才支撑,在投资运作管理上更能满足期货投资的要求。通过私募基金阳光化,使期货基金推出之初就在一个透明,规范的环境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

2.中期模式

期货投资基金试点运行后,随着我国相关立法和制度的完善,监管能力和手段达到一定水平,我国的期货投资基金运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推出开放式公募基金,以及个人管理账户,满足不同经济实力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要。

3.远期模式

配合我国期货市场和基金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在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下,独立发展私募期货投资基金,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之路,完善期货投资基金的组织运行和监管,使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相互补充,共同健康的发展。

期货基金设计思路

就我国当前推行资产管理的需要看,公募基金的影响力最大,运作最规范,应为决策层重点考虑的方案。下面对我国推行期货公募基金提出一条设计思路。

1、设立方式的选择

第一种是直接允许现有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按一定比例投资于期货市场。第二种是通过新设基金公司专门设立期货投资基金。这种成立专门机构独立运作期货投资基金的方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美国的公募期货投资基金大多是这一方式。目前在我国,可以是证券公司,或者期货公司设立基金公司,其关键是基金公司组织运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采用第二种方式较为合理可行。公募形式的新设独立发行期货投资基金,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资者的进入门槛,满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独立运作投资期货市场,有利于投资的专业化和监管,并能够吸引诸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利用期货投资基金进行资产管理。

2、运作方式的选择

笔者认为封闭式期货投资基金更适合我国国情。首先,封闭式基金的特点决定了封闭式基金更加适合期货市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封闭式基金的规模在基金存续期内是固定的,投资者进出市场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这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有利的。另一方面,由于封闭式基金的规模在基金

存续期内是固定的,不需要像开放式基金一样,为应付可能的赎回而不断调整其实际投资金额,因而其规模不会因市场的涨跌而发生急剧的扩张或缩小,能够起到很好的“逆风向而动”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市场的稳定。其次,期货交易的特点和复杂性,以及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决定了封闭式基金更加适合期货市场。再次,期货投资基金监管经验的缺乏,决定了封闭式基金是监管部门最好的过渡选择。

3、组织形式安排

对于我国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来说,采用契约型基金的形式能够更好的适应现有的基金运行模式,利于监管,符合我国投资者的交易习惯,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首先,公司型基金对投资者要求较高,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基金投资主体的发展水平。其次,公司型基金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立法和监管都很欠缺。再次,当前我国期货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通过契约关系维系投资者关系适应了我国原有的投资习惯,更容易为广大个人投资者接受。

五、小结

上一篇:心中未来的学校作文下一篇:apec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