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评价

2024-10-20

教学活动评价(精选14篇)

1.教学活动评价 篇一

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的相互关系。

1.正确理解教材: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有 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教学语言精练、生动;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2.熟练运用板书: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如语文学科,不能让影像对语言文字喧宾夺主;数学学科,不能代替演算过程)。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

5. 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特别注意结课时的强化;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

2.教学活动评价 篇二

一、国外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现状

国外教育研究者经过研究发现,教学质量评价应用多维性评价指标体系。美国大学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评价指标有:(1)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教学态度,(3)教学方法与组织。通过指标主张教师教学的学术性与创新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其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为使学生不但具备学术精神还具备人文相融的全面素质打下基础[3]。根据美国教育服务中心Centra博士的研究,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进步。(2)充分准备和组织教学。(3)清晰明了。(4)对学生的考试公正合理,试题质量高。(5)讲授知识注意科学性、可靠性。(6)注意实用性。(7)使学生生动活泼。(8)激发学生兴趣和能力[4]。

从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良好的教学活动取决于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教师的专业积累、敬业精神、教学技巧、教学组织安排、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能力、学生的专注程度、学生的基础、良好的教学环境等,而教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从系统论角度出发,要评价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贡献和作用,只有从不同的视角反馈教师教学活动的作用和成效,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规范或要求。控制论创始人N维纳曾说:“任何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通过准确、及时的反馈达到预定目标。”[5]

二、国内有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据姜凤华等人调查结果显示,有半数的教师认为目前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不科学、陈旧、只流于形式,可操作性较差。谭沃杰在《深港两地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比较研究》中,通过香港和深圳两地大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深港两地学生对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比较一致:两地大学生都认为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教学热情和教学组织,即教师的教学是否充满热情,能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对课程内容是否精心准备,讲解、示范是否清楚明白[6]。张凡迪通过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等技术探讨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维度构成。研究结果得出普通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六个维度:教学价值、教学风格、教学组织、积极个性、教学热情和学识水平,并从中得到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加强教师个性培养及完善科学的评价方式的启示[7]。

学生评教要走“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寻找教师、学生关注的共同点,让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制订评教指标,在此基础上网上征求意见,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表,使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对评教指标的内涵有一致的理解。对评教指标设计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内涵明确,覆盖全面,重点突出,表述准确,做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要根据不同学科与课程类型的不同特点,区分理论课与实验课、普通课与实践课等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评教指标[8]。

三、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求的变化而呈现动态性。体育教学评价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国际潮流,借鉴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的经验,对探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体育课堂评价并不否定提高与成长的功能。然而,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为选拔和甄别服务,背离了现代教学评价以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因此,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在不排除检查、选拔、甄别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具有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积极导向功能[9]。

从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可以看出,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在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教师的行为及其相关的内容体系,而关于学生及其思想思维体系的内容却很少涉及[10]。我国现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已经能够注重课堂教学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以及与学生的交流等。但是评价方式仍然主要以教学管理为中心,以定性的方法进行,对学生的社会适应目标的重视不够,不能真正体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仍然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评价结构和内容上不足以体现新的体育教育新观念。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应从学生的“学”中得来,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提高发展情况,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并且体现在其内容安排、方法采用、课堂组织与操作等方面。但是,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提高、体能与健康的增强、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形成等,才真正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学的模式设计也应遵循“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要强,素质要高”的人才培养模式。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坚强意志,协调人际关系,调节心理平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普通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时,不能照顾到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不能针对体育的专业特点设计体育术科教师的评价体系,一直沿用同学科统一的评价体系,结果往往不能真正地、客观地反映出体育教学质量。所以,从体育专业教学的特点出发,制订一个符合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学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学生问卷,对客观、科学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调动体育专业术科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完善体育学科教学评价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宇, 周慧.“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46-48.

[2]姚蕾, 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1) :92—94.

[3]刘拓.国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1) :83-86.

[4]吴菁.浅析我国课程评价模式[J].教育探索, 2004 (10) :16-18.

[5]吕乙林.不同录相反馈时机反馈效果的实验研究[J].宁夏体育科技, 1993 (2) :29-32.

[6]谭沃杰.深港两地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2) :230-231.

[7]张凡迪.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维度结构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3) :59-60.

[8]王振华.高校学生评教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2) :19-22.

[9]申卫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东华大学, 2004 (1) .

3.教学活动评价 篇三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网络平台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也必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总要求,同时要将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现状

评价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应围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发挥评价对教学、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现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面对的是教学时间少,教学班级多,学生人数多的现实问题,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处于应付的状态,对于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过程性评价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知道该如何结合实际,设计一个评价任务,综合地考查学生的能力,也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开展。

许多教师对于如何设计一个符合评价任务的量感到困难,所以在评价时大部分教师用主观的观念来评价学生。

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不仅仅要依靠广大教师开展严谨的实践研究,还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在编制评价题目、实施和管理评价过程、汇总分析评价结果等方面都具有潜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和效果。

二、评价网络平台的功能及模块

1.网络平台的功能

本平台是基于WEB的B/S结构的网络平台,是以满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提供给师生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为基本思路,以方便实用为根本目标的系统。

2.平台模块

本研究开发的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结构如下图所示:

(1)学生用户模块。学生用户模块是“网络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要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掌握情况,就要求教师从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从“授受式学习”到“探究式学习”的转变。所以在学生用户模块中首先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电子档案袋,其他的相关教学活动将以此为基础展开。

(2)教师用户模块。该模块是“网络平台”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思想。

(3)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是“网络平台”的辅助功能部分,除了必要的基本操作以外,主要是完成对教师和班级的相关管理工作,以及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即数据备份与恢复。

3.网络平台结构体系

鉴于多层体系结构的诸多优势,本网络平台开发采用了以下三层结构体系:

(1)客户端应用层将用户要求的服务传达给业务逻辑层来进行相关的分析处理,并查询业务逻辑层的处理结果,经转化、处理后返回给用户。

(2)业务逻辑层是上下两层的纽带,它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SQL语句检索或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3)数据库层实现数据的定义、维护、访问、更新以及管理,并响应业务逻辑层的数据请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推进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但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调研等多种方式发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却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力图探索表现性评价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思路与策略,以更好地推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52.

[2]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48.

[3]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

4.老师教学活动的评价 篇四

老师教学活动的评价

管理学老师是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深资老师,有一副亲和的面容,但对我们的学习任务都是严格要求的,与学生也相处融洽,一个学期的学习了,我想对老师评价三点.第一:老师的专业知识过硬,讲学时会穿拆有关管理学的案例,让我们更容易的了解专业对口的管理知识,更好地接受,弄懂相关管理学的理念,让我们去深深体会管理在实战生活中的运用;还有这样更好地组织我们进行自我学习,从而不断地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二:老师工作一向都是那么的认真,备课的工作,对学习的专题,都做得到位,在课堂教学条条是道,老师的口才是上等的好啊,讲课有条理,这使我们更加容易接触新的知识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的工作不够多.第三: 老师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并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思想碰撞的机会,有效地为我们提高创造的思维能力,;老师还自始至终监测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公平有效的评估。

5.教学活动评价 篇五

信息化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有何不同

信息时代的发展对人类的学习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一,信息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改变了学习者对于世界的感知与理解;其二,信息的广泛分布与方便获取改变了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其三,网络的时空不限性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所有这些改变都在表明,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所谓信息化教育,就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这种模式的教育正在或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校以及教育改革工作者的主要实践领域。

一、信息化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之比较

为了达到信息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教学评价必须要与各种相关的教学要素相适应,从而也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评价迥然不同,其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评价目的不同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习结果,以便给学生定级或分类。评价通常包含根据外部标准对某种努力的价值、重要性、优点的判断,并依据这种标准对学生所学到的与没有学到的进行判断。为了评价学习结果,传统的评价往往是正规的、判断性的。而在信息化教学中,评价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用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这时的评价通常是不正规的、建议性的。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不同

传统评价的标准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师、课程编制者等的意图制定的,因而对团体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相对固定且统一的;而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学生在如何学、学什么等方面有一定的控制权,教师则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卡赛特(csete)和詹(gentry)(1995)甚至建议使用名词“学生控制的教学”(learner controlled instruction)来代替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所“控制”的要素中也包括对“评价”的控制。为此,在信息化教学中,评价的标准往往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制定的。

(三)对学习资源的关注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资源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因而对于学习资源的评价相对忽视,往往只是在教材和辅导材料等成为产品前,才有由特定学生与教师所实施的检验或实验性质的评价出现。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资源的来源十分广泛,特别是互联网在学习中的介入,更使学习资源呈现了取之不竭之势。然而这些资源的质量跨度是很大的,有一流的精品,也有纯粹的垃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合学习目标的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终身学习所要获得的必备能力之一。因而,在信息化教学评价中,对学习资源的评价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四)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他们通过教师的评价被定级或分类,并从评价的反馈中认识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然而,在信息化社会中,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指望他人像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样适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提供评价是不可能的。因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终身学习者,自我评价将是一个必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本身就是信息化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评价工作的任务之一。

(五)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整合性不同

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技术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评价的参与,学生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评价是镶嵌在真实任务之中的,评价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是一个进行之中的、嵌入的过程,是整个学习的不可分的一部分应该指出的是,虽然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有着与传统教学评价的种种不同之处,但在应用上并不是对立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

在信息化教学中,以下一些评价原则将有助于达到评价目的,进而实现整个教学的目标。

(一)在教学进行前提出期望达到的目标

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的任务往往是真实的,而学生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途,在教学进行前,预先通过提供范例、制定量规、签订契约(将在本讲第三部分给予详细介绍)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将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主动地使自己的工作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

(二)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

6.如何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 篇六

评价切入点

活动目的(达成性)

应具体、明确,重点、难点突出

活动目的要有可操作性,即通过一个活动要丰富幼儿什么知识与经验,培养什么技能与能力,养成什么品德与习惯,要具体明了,不能泛泛空谈。其次,要突出课题本身的要求,如果一个活动是教幼儿学习绕口令,就要强调绕口令的活动目的,在语速上、发音吐字上要与学习儿歌、故事的目的要求有所区别;再如,学习装饰画,就要与学习命题画和意愿画的目的不同,应引导幼儿用连续对偶纹样或用间隔相同的图案装饰物体为目的。第三,每个活动中的重、难点应突出。新教内容为重点,复习、巩固为辅助。如学习6的相邻数,可以在复习5的相邻数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如果幼儿掌握得好,可以延伸学习7的相邻数,但必须以学习6的相邻数为重点,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让人弄不清楚到底是学习几的相邻数。

活动内容(正确性)

要健康、正确,符合幼儿年龄水平

1、每个活动都应有具体明确的目的,使人一目了然。

2、教师选择活动内容时,一是要注意内容的正确性,教师对自己掌握不准的内容,要查找资料,做好核实,不要将一些自己把握不准或错误的内容教给孩子。

3、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发育规律,每一年龄段的幼儿兴趣也不同,并且不同年龄的幼儿获取的生活经验也不同,因此,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是幼儿最需要学习,而且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学会的内容。

活动准备(操作性)

要丰富、充分,体现可操作性

1、教师要熟练掌握活动内容,活动内容需要背诵的,如故事、儿歌、歌词等应背诵熟练;需要操作的,如小实验、电化教学设备、小制作等要操作熟练;需要示范的,如动作、绘画、板书等要准确、到位,动作要注意镜面示范;体育、音乐等活动要注意准备合适的运动服饰和舞蹈服饰,使服饰与所教内容和谐统一。

2、为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要准备好环节间的过渡性语言,使各环节转换不露痕迹,活动具有整体感。

3、教师还要了解所教内容的相关知识,以避免被幼儿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问倒,出现难堪的局面。

活动过程(主动性)

要以幼儿为主体,体现幼儿主动性

活动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共同提高。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激发起幼儿的兴趣,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注意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要不同对待:能力差的幼儿,可以回答一些具体、形象、答案明显的问题,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归纳、概括一些内容。另外,对一些动作快、反应迅速的幼儿,要给予充分发挥的条件。

活动手段(直观性)

要现代化,突出直观形象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运用已有的先进设备,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用VCD或录像机,将北方不常见的樟树、椰子树及南国风光等或将南方不常见的冰天雪地的景色、北方的植物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过程、自然现象的形成、科技产品的功用等播放给幼儿看;可以用多媒体将一些小动物画出来,制成动画片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还可以在教幼儿学习音乐、舞蹈时,请配班老师用摄像机将幼儿表演的动作摄下来,幼儿为了使自己的表情丰富、动作优美,便认真地学、积极地练,教师再将摄下来的图像播放给幼儿看,并配合讲评幼儿学的情况,纠正一些不规范的动作,易被幼儿接受。

注意启发(创造性)

幼儿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性;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渗透生态教育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要拘泥于一个标准答案,应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从多方面去寻求答案,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一些与别人不同的看法。作为教师,只要幼儿的看法合乎逻辑、能讲得通,就要给予肯定。如引导的幼儿探讨树木的用途时,既可以回答最常见的用途:树木可以 制作家具、学习用具(如铅笔)、劳动工具(如木锨),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做建筑材料,等等。还可以回答其它方面的用途:生态方面的用途有:树木可以美化绿化环境,可以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可以固堤、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为小动物提供住所、提供食品(果实、树叶),使小动物生存,维持生态平衡;特殊的树木特殊的用途:橡胶树能生产橡胶,椰子树能提供椰汁饮料,等等。再如,让幼儿设计到太空探险的工具,可以有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火箭、飞碟等,也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出与其他幼儿不同的办法。

活动效果(检验性)

要明显,检验手段多样化

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每一个活动都应使幼儿学到一些知识技能、获取不同的经验。教师为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应在巩固的基础上,运用游戏法、操作法、测试法等手段进行检验。如,学习了相邻数,可以让幼儿戴数字头饰或胸前挂数字牌,在《找朋友》的歌曲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找自己的两个好朋友(即相邻数),找对的,三个人手拉手出活动室;再如,学习了绘画技能,让幼儿运用技能画一幅画,检验幼儿是否真正学会掌握了这一技能。通过检测教学效果,教师便于衡量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纠正一些不实用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对教师的要求

7.教学活动评价 篇七

关键词:高校,评价系统,教学质量,存在问题

1 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

21世纪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1]。2010年3月两会期间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王光谦提交的提案的核心内容是取消高校招生的批次, 各校同时录取。2015年有条件的高校实行取消批次录取方式。因此, 高校的招生不再受国家批次制度的保护, 高校的教学质量将成为学生选择学校的首要依据, 高校必须将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去保证, 而加强教学评价建立内部评估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大学教育有课堂教学, 以及包括实验、设计、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实践环节。我国高校数量较多, 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 有综合性大学, 有偏重文科类的, 有偏重理科类的;高校层次不同, 有本科、专科;类型不同, 有教学型, 有研究型的。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教学评价体系, 探寻合理、客观、合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各个学校的目标。

2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评价对象,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构成。

评价对象为高校任课教师, 教辅人员及行政人员, 即学生之外所有学校员工都可以接受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学服务对象以及监督机构构成。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由各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构成。

评价主体和主体评分所占的比重国内外高校有不同意见, 一般的院校实行学生、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四方评教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下面以课堂教学为例讨论评价主体。

学生评价:学生是课堂里最直接的教学对象, 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使用、教学互动等最为清楚。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接受情况, 可以判断教与学的配合情况, 确定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同行评价:同行能从宏观把握所讲课程的难易程度及学生接受能力, 更能从课程与专业特点的角度去综合判断授课者的情况, 判断结果更能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 提出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有助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育经验,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相互监督。

专家评价:专家组成员常常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内校外同行和主管部门的领导。这类听课多数是安排指定的, 教师精心准备一两节示范课迎评, 专家给出评价, 可以认为是教师能力的最好展示, 专家的意见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领导、督导的评价: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进行随机性听课, 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评分标准各个高校有所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公平公正, 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价效果。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多层次、复杂的多指标系统, 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填表打分的形式, 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一的定性评价, 一类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目前, 我国高校采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多数为定量评价, 有如下几种: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2]。韦萌引入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 简称GA) 对BP (Back-Propagation Network) 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优化, 构造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并进行了实践检验, 结果表明此模型可比较客观地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指从数据仓库中提取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 并反馈给相应人员。南宁学院江春认为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3]。曲靖师范学院李红林和渭南师范学院李静燕将数据挖掘技术中挖掘算法Apriori应用到教学评价中[4,5]。挖掘大量教学管理中的数据的关联性, 进行数据分析, 得出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等因素具有内在联系。

CIPP评价模式。杨芳引入CIPP评价模式[6], 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等进行评价, 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 全过程地评价实践教学各环节。

基于Assessment Portfolios评价系统。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杨伟杰设计开发了基于Assessment Portfolios的教师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系统[1], 实现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信息化管理, 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工作机制和反馈机制。

层次分析法。西安外事学院商娟叶采用基于AHP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层次分析法[7], 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 在各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和计算, 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 进行网上教学质量评价, 为不同时期的教学评价目标提供了保障。辽东学院石岩涛采用距离比较法建立的等级评价模型, 并运用MATLAB的GUI模块建立的可视化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模拟等级评价, 结果与实际相符[8]。

SPSS基本统计方法。广州中医药大学易颖[9]利用SPSS基本统计分析功能、绘图功能、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功能对教学评价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 认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需要打破评价表的统一制和终身制。

3 现存问题和解决方向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 教学评价和评价信息的反馈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评价应成为一项教学管理常规工作, 各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行多方面改革, 在教学评价方面还存在不足。

3.1 未能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效力

有的学校将学生评价作为教师教学质量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有的学校质疑学生是否有能力评价老师的教学, 评价结果是否能反映教师的真正教学水平。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都是终结式评价, 评价时间选择在学期末。为了提高学生参评率, 高校采取评教和学生成绩查询关联, 学生查看成绩前要对本学期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价。学生为了完成任务, 难免仓促, 而且思想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往往影响评价效果的公正性, 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初衷相去甚远。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多数学生所形成的共识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直接对象, 要评价高校教师教学, 大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但学校管理上的偏差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评教的积极性和公正性, 使学生对评教产生反感情绪, 不能发挥评教的效果。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进教师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但实际上, 很多高校在实施学生评教活动时, 只着眼于管理教师的目的, 把学生评教与教师的年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等教师人事决策制度相挂钩, 使学生体会不到评教的价值。另外学生评教结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考核、聘任、晋升, 直接牵涉到教师切身利益、生计前途, 就可能导致教师从“自保”出发, 不得不姑息、迁就学生, 降低课程难度、放松对学生要求等来获取学生评教的高分。

因此, 发挥学生评教的效果, 要真正将评教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 将学生放在评价主体的地位,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学生认识到教学评价行使学生正当权利的有效手段。学生评教意见要向学生公开, 向参评教师本人公开, 使教师知晓自身不足, 改进教学真正达到评教的目的, 使评价结果服务于教学, 而不是成为教师晋级、升迁的工具。

3.2 评价指标单一, 不适合专业特点

评教指标设计是否合理科学, 直接影响评教结果的有效性。我国现行高校评教指标一般是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 教师和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的编制不了解, 评教指标难以渗透、体现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课程性质、课堂体系各有不同, 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学内容、课程性质也有差异。因而, 评价指标用同一标准同一格式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进行评价的办法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指标的设立与选择, 不仅要求反映专业的特点, 还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 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变现有的指标评价体系, 建立适合学科、专业、课程的评价指标。充分征求教师、学生、专家的意见, 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 应采用不同的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

3.3 评价反馈滞后, 评价结果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效力不足

在许多国家的教师评价中, 评价结果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国的高校学生评教中却存在反馈不全、渠道不畅的问题。教学评价是一项繁琐的过程, 从设计调查表, 到各部门测试评价, 填写评价表, 分析数据, 到总结反馈, 工作量大, 耗时长。评教结果是在学期末以总评分或等级的形式出现, 而且教学评价结果往往直接用于教师职称评价、工资待遇晋升等行政用途, 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被功利性因素掩盖, 部分教师为取得好的评教名次, 一味迎合学生, 降低教学要求, 使高校内部评价失去了“以评促改”, 促进任课教师改善课程教学的意义。各评价主体对于具体课程、具体内容的评价意见很少反馈给教师, 很难反映出教学的具体情况。而且教师得到意见时, 课程已经结束, 使教师不能及时获取教学评价信息、听取各方面教学建议。

4 结语

传统评价关注的是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等的各种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教体系, 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应大力鼓励教师个人组织学生评述教师的教学行为、记录自己的教学感受, 并将此与教师的教学反思结合起来。只有对教学的不断重新设计并能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评教才能真正发挥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伟杰.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 (3) :100-104.

[2]韦萌.GA-BP神经网络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1) :23-26.

[3]江春.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 (4) :66-67.

[4]李红林, 孔德剑.基于Apriori算法的高校教学评价数据挖据[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21) :241-242.

[5]李静燕.改进的Apriori算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3 (1) :161-162.

[6]杨芳, 李福英, 邹安全.CIPP评价模式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7) :64-66.

[7]商娟叶.基于AHP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电子设计工程, 2013, 21 (5) :1-3.

[8]石岩涛.基于距离比较的等级评价模型的GUI实现与应用[J].辽东学院学报, 2013, 20 (1) :57-61.

8.创新教学策略 完善教学评价体制 篇八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情境性教学 创新 教学评价

一、 引言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中职英语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二、 英语课堂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理论依据

1.当代国外教学理论是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中的支架式教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问题,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②进入情境:讲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③进行探索: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如演示或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进行探索尝试。在学生独立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发展。但要注意,教师的引导应逐渐减少,以使学生最后自己能在概念中继续攀登。④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⑤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2)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中的情境性教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创设情境:创设一定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情境中发生。②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③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从如何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過程等),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④效果评价:情境性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有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赞科夫主张按照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研究儿童的发展。赞科夫的教学原则体现在其实验教学的主导思想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①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②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③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⑤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情感因素理论依据

H.D.Brown认为,“在人类行为的诸多方面中情感因素是决定二语习得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毕竟人类行为主要是受情感支配”(Brown,1987)。Krashen 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Hypothesis)也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它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从而阻碍或加速语言习得”(Krashen,1981)。

三、 英语课堂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构成

1.从提高审美能力角度出发,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从审美文化研究中四个关键性的内在规律问题角度出发:第一,关于娱乐性与超越型的关系问题。在现实层面上,发掘英语课堂的娱乐趣味性,发挥交流功能;在超越层面上,发挥人格提升功能。第二,主体与受众的关系问题。第三,理论建构与实践开拓的关系。第四,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吸收国外理论资源和总结本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本土特色。在借用西方教学策略理论的同时,要努力使之中国本土化,更适合中国国情。“试图从自我审视他者,从他者定位自我,从自我融摄他者,从他者创生新的自我。”

2.从情感因素出发,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出发,将情感培养问题巧妙地寓于教学活动之中,提高英语兴趣与信心,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孔子说: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理想之道是什么?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从内在的心灵独立这个意义上讲,真正好的学习,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让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这是中国文化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

布鲁纳说:“学习活动的最好刺激便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和行为的过程。如果把认知和情感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到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中,便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3.创新语言训练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整个语言训练过程都需要为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留下足够的位置。中国的学生在中文的表达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不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与此同时,从大脑思维到口头语言之间的转换常常出现障碍。我们的英语教育需要创新,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和尝试错误的机会,需要培植学生探索的精神、怀疑的精神和批判的精神,需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尺度。

4.创新评价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制。创新评价手段,使学生乐于合作。对学生要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小组内的自评,一个是小组间的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小组内的“自评”: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间的互评,需要总结出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当然,作为合作评价的一员,教师要留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以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的发展。

当今的学术环境需要的是求真、求知、求实、求新、求异、求是的学术态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学术胸怀;丰富的信息环境、最前沿的动态、最新的成果、最广阔的视野都给学生以最广泛、最充分和最有效的信息。英语课堂更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新课程的理念其实就是西方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87.

[2]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1(2).

[4]付丽萍.情感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介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3).

[5]李兰兰等.略论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5).

[6]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7]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2002(5).

[8]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徐放鸣.审美文化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9.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篇九

根据市教育局质量评价方案的实施意见,为了构建我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评价制度改革的深化,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

一.评价原则

1、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应具备的多种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的评价。[莲山 课~件]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指定期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教学实施过程和学习落实过程)的一种监测,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终结性评价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对教与学的结果进行的一种检测,其目的在于检查长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与学两方面评价要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过程,又关注效果。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的功能,要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3、总体评价与抽样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总体评价是指全体学生参加的学科评价,而抽样评价是指对部分学科和部分学生的评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定期评价为基本形式,适当采用不定期分项抽样评价,加强对教育教学状况和效果的宏观监控和微观管理。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采用“等级”与“评语”评价等方式,定量评价采用“分数”和“比率”的方式,使评价尽量科学合理。

二.评价方式

1.分级评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2.分段评价:以1-3年级为低年段,4-6年级为高年段进行过程和阶段性评价。以低年段为例,分段评价是指对一个行政班,从一年级跟踪评价到三年级,研究三年内学生的学业水平、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三.评价内容

1.学生方面:①学业水平;②能力水平;③情感、态度与学科素养;④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莲山 课~件]

2.教师方面:①专业发展水平;②备、讲、批、辅、研。③教学质量书面检测。

四.评价实施

1.学生方面:设立学生成长档案,把各阶段有关学生能力水平、个性特长发展、情感态度和学业成绩的考评结果都放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里。具体做法:

①学生作业评价:由教导处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任科教师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任科教师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②学生文明礼貌与卫生习惯评价:由学校德育部门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班任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班任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③才艺展示(包含科学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书法艺术等)评价:由学校综合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综合科执行,通过学生个人申报、展示,最后由综合科成立考核小组评定。(每学年评一次)

④学生语文口语交际、写字水平评价:由语文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语文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⑤英语口语表达评价:由英语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英语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⑥数学口算能力评价:由数学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数学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在认真做好上面各项评价的基础上,再填写下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并归档。(附表一)

2.教师方面: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采用量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结果要与奖金分配和评先评优挂钩。具体做法:

(1)工作表现(工作态度、责任心,常规工作完成情况,培训进修与专业水平的发展等)占30%:①教师的备讲批辅研工作完成情况,由科组长与行政每学期检查一次,每项按优

6、良

4、中

3、差1给分;②教师读书学习和培训进修情况,由主管行政评价,按优

10、良

8、中

5、差2给分;③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由校长评价,按优

10、良

8、中

5、差2给分。①②③项得分之和的30%为实际得分。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实际得分之和就是第(1)的最后得分。

(2)工作成绩(每学期教师教学质量书面检测结果)占70%:①第一次(第一学期)质量检测的5个指标(平均分、低分率、及格率、优秀率、高分率)各项指标的比较值在同级中排名得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7分、第三名4分、第四名3分。(注:跨年级任教两班以上的独立计算后取平均值,平衡班取各项指标比较值的平均值计算,一个教师任教全级多班的按第二名计算。)②质量检测的5个指标第二次(第二学期)与第一次(第一学期)的比较值的差乘以10为各指标全年得分,5个指标的得分和为第②项的实得分。第①与第②两项得分之和的70%为第(2)的最后得分。

(3)第(1)与第(2)的最后得分之和为教师学年教学质量的总分。

学校 学年 班 学生综合(学业、行为)素质评价表

填表说明:

1、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教师综合学生自评、小组评定情况,通过对学生的总体观察,给出一个综合考核等级;

3、学业成绩的呈现方式为等级制,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85分以上为优,70~84为良,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4、每学期填写一次,并将填写的手册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10.教学软件评价 篇十

VMware虚拟机的安装和基本操作:安装过程与其他的软件安装没有很大的区别,在安装过程中遇到一些选择性的对话框时,一般默认为“是”,在进行注册的时候需要采用另一款软件进行随机产生的一列数,然后复制粘贴即可继续进行。基本操作:一开始的时候比较陌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后来借助书本开始操作。操作过程中,一开始的系统部分比较麻烦,后面的操作比较顺利。评价量规:本软件是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进行教学的软件,根据课本上的量规对该软件进行评价。评分内容:

课程内容的匹配程度:【高质量】该软件与课程标准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网络攻击技术,从而提高网络防御意识。内容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中等质量】信息准确,但是包含了一些过时的资料,先下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系统是windows7,而在该软件中却没有提供。明白、简练的语言:【中等质量】该软件的语言是全英文的,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是要看懂全是英语的软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激励性、趣味性:【中等质量】就课堂情况来看,该软件所介绍的内容的趣味性并不是很强,但是作为成人学习者还是能比较好的投入到课程学习中的。

11.教学活动评价 篇十一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是长期困扰高校教学管理者的难题。转换视角、改变思路,探索建立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失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28-0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任务,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为稳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国的众多高校相继建立起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并将其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从制度层面到操作层面,都做出了系统化的设计与安排。

一、国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回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初步建立起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但评价水平和层次较低,难以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尝试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开创了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先河。到1990年,国内已有近500所高等学校开展了以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重点的校内教学评估试点,约占当年高等学校总数的一半。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内最早设计出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并开始试行。在此大背景下,国内高校通过学习、借鉴、模仿、改造等不同形式,先后建立了校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逐步走向系列化、规范化、公开化、常规化,乃至专业化、系统化。

二、国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反思

当前,国内众多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多是按照不同权重对教师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评价形式进行组合,区别在于评价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权重的不同。组合评价的模式虽能弥补单一评价的缺陷,但仍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评价主体的选择主次不清

评价主体(即评价者)的选择以及所占权重的确定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至关重要。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解决的是“谁评”问题。教师自我评价往往当局者迷、同行评价容易感情用事流于形式、专家评价不够全面缺乏公平、领导评价不够专业缺乏说服力、学生评价难以确保对事不对人,因此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多的是转移评价矛盾,而真正的受益主体(学生自身)则容易被弱化或形式化。而评价权重的分配,能够直接反映评价的指导思想,由此,权重的分配差异较大。

(二)评价标准的统一忽视差异

评价标准是开展科学评价的基础。目前许多高校的评价标准是根据已搜集到的相关评价指标,结合各学校实际,经过综合类比后产生。同时,为了使评价标准达到所谓的“操作方便、规范一致”,许多高校对于课程类型和专业属性不加区分,使用大同小异的同一评价标准,导致课课一个标准,人人一个模式。标准统一的指标体系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课程的教学背景,难以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抹杀了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特色化,导致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

(三)评价结果的使用违背初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本意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长期以来,课题教学质量评价演化为以奖励或惩罚为目的,评价结果被过多地用在各类评优评先或工作业绩考核等方面。这种奖惩性的评价,虽然对教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能为各级管理者在教师的聘任、提升、增薪等决策方面提供一定依据,但它孤立地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忽视授课内容的独特性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基于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与探索

存在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质量好坏的承载者,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具有较为成熟的心智,能够较为理智客观地评价教师是否具有很强的学术人格魅力,是否具有很宽阔的学科眼界,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否使他们在学习中真正地获得收益。同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直接“消费者”,也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信息来源,理应对教师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效果应通过学生的感受或变化加以体现。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学生评教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一是由于课程教学的学术性以及教学质量的滞后性、潜在性等特点,决定了仅靠学生评价并不能完全如实反映教学实际;二是学生自身存在的偏向性、情感性、差异性、随意性等问题,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三是由学生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由于强化了单方面的评价权,容易成为部分学生泄愤的途径,诱发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四是由于师生人格地位的不对称,教师刻意讨好学生、放松学业评价标准等现象时有发生。上述现象的大量出现致使评价活动背离初衷,甚至适得其反。

基于此,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运而生。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如下特点:

1.由学生直接评价教师课堂授课质量改为学生评价自身的学习收获,弱化师生的对立情绪。

2.由课程结束后的终期评价改为课程结束前的节点评价,减少师生的利益冲突。

3.由系统化的定量评价改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模糊评价,维护教师的尊严。

4.由学生任意评价改为限定性正态分布评价,避免学生评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5.由以学生评价为主改为以学生评价为基础,同行专家实施终评,力求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实施环节包括:

1.开展调查。在学期期中时,所有学生依据当学期所学课程的个人感受,逐一做出“收获很大”(A)、“收获较大”(B)与“收获不大”(C)三种判断,要求当学期所学所有课程不能使用同一判断,且“收获很大”与“收获不大”之和小于或等于“收获较大”。

2.统计数据。教学管理人员对单门课程原则上按照收获很大、收获较大、收获不大三种结果分别对应3分、2分、1分进行统计。教师单门课程教学质量s×100,其中M为参与调查大学生的得分之和;N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人数×3。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自我评价过程中因个人认知水平差异和个人感性主导等不利因素的干扰,需要对课程评价结果提前进行预防性纠偏,例如:(1)难度大的课程,学生收获调查结果中的A级选项值按3.3分计;(2)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收获调查结果中的A级选项值按3.3分计、C级选项值按0.8分计。

3.终评校正。初步统计结果出来以后,针对可能出现的数据失真问题,进行二次校验,此时需要发挥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引入同行专家校正机制。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应重点考虑新开课、开新课、一人多课、对学生要求严格、班级规模小、课时少等影响评价结果真实性的诸多现实问题,视情况酌情调整教师所授课程的评定等级,从学生收获调查前40%的课程中,确定30%的A级课程;从学生收获调查后15%的课程中,确定10%C级课程,其他课程为B级课程。

4.分级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最终确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为“优质课程”(学生收获很大,专家评价高),C级为“不合格课程”(学生收获不大,专家也认为应该大力提高),A级与C级之间的“普通课程”为B级。

5.结果公示。将A级课程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同时将学生收获调查后15%的课程与C级课程以信息封闭方式通知教师本人,所有课程均不公布具体分数。公示期间,对课程认定结果有异议的教师可提出申请复议,学校调查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本人。

6.奖优助劣。学校定期总结A级课程在创新教育、能力培养和教书育人方面的经验,对相应课程大力推广,对相关教师宣传表彰;对C级课程进行整顿提高;对于学生收获调查后15%的其他课程进行分析,帮助其查找原因,确实有问题的课程需指派专人予以帮扶指导。

从实施效果看,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在尊重学生的评价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教师的合法权益,评价结果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能够极大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并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与剖析。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在数据统计的智能化、课程等级系数的合理化、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评价的真实性,以期实现评价的应有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光耀,肖红,刘承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J].高等建筑教育,2009(1):44-48.

[2] 杨玲.试论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3):109-112.

[3] 杨丽萍,张彦通.是什么影响了高校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9(3):72-74.

[4] 何强.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改善与探索[J].江苏高教,2010(4):58-60.

12.发展性教学的评价机制与评价策略 篇十二

发展性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

发展性教学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 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 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 重视学生的现在, 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 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 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 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的特长,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 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 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 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 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 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 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成长计划。

发展性教学评价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 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二、发展性教学的评价机制

1. 评价内容要多元化

确定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是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的核心。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大目标, 因此, 评价内容应在这三大目标领域里进行相应的设计, 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笔者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下列评价内容。

2. 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 由于评价内容是多元和综合的, 那么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 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因为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现发展性评价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1) 档案袋评价。收集学生个人的学习作品, 建立档案,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这不仅贯穿于每节课的教学评价中, 同时在单元教学评价后, 把档案袋带回家, 作为向家长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证明, 也为家长进行学习评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主要有:各种作业, 包括预习查找的资料、课堂讨论的组内发言记录、学习后的小论文作业、调查报告、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自制的小制作等等。通过档案袋可以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动手能力等方面情况。这种质性的评价方式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 它不是一个分数, 而是具体直观地描述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 同时它真实、深入地再现了学生发展的过程, 真正体现了关注过程的评价新理念。

(2) 表现性评价。它不是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 而是以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其形式、内容和时间可以灵活多样, 用表现性评价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 还能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 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习惯等。

(3) 测试评价。这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 但它在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点学习情况时, 有着其他评价方式无法代替的优越性。通过测试可以评价学生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测试要改变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式, 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起来, 将开卷与闭卷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题的题型可以分为理解与应用、探究与体验、阅读与拓展、想象与创新、调查与访问等, 以利于全面考查学生。试题的编制要强调其真实性和情景性, 以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尽量减少客观题, 增大主观开放题, 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 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4) 自我评价。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进行评价。现代评价中, 应把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 通过自我评价, 有助于学生认知目标以及自我调控学习进程, 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

(5) 综合性评价。学期和学年终结性评价要改变传统的只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 要将平时过程性评价和考试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评价报告。由于过程性评价主要是用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反映的是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成长过程, 它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 所以不能把过程评价的情况折算为一个分数加到考试成绩里, 教师应该通过对过程性评价的分析, 对学生成长优势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 形成一个分析报告, 全面报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各方面的发展。

三、发展性教学的评价策略

实施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发展性教学的评价策略, 即教学评价应与教学活动共生共存, 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不仅仅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因此, 我们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 确立发展性教学的评价策略。

1. 评价功能上:从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向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功能转变

传统的教学评价, 其主要目的和功能是为甄别与选拔服务, 通过评价给学生分等, 由于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分数给学生排队, 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违背了教育以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新课程评价既要发挥评价的选拔功能, 更注重发挥教育与激励功能, 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所以教师要树立评价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观念, 要通过评价不断改进教育教学, 使学生得到越来越好的教育和发展。

2. 评价内容上:从单纯重视知识的评价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转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一致, 即要求评价内容多元化, 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评价内容,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 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3. 评价方式上:从单纯重视笔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

传统的评价中, 把笔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 没有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不同, 而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注重笔试和量化, 强调相对评价。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因此教师要会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 如建立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项目调查、活动观察、情景测验等, 要将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4. 评价主体上:从学生处于被动评价的客体向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评价的主体转变

13.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篇十三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到底可以确定哪些评价内容,建立怎样的指标体系,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公认标准,很多教育专家从教育评价的模式出发来确定评价内容。如有的从行为目标模式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结构四项;有的从CIPP模式(C表示背景评价,I表示投入评价,P表示过程评价,P表示成果评价)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准备、教材处理、教材的讲解、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项。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一)教学目标评价

课堂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的,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全面、具体;

②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③整个教学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

(二)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内容是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准确、完整;

②教学内容分量是否适当;

③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处理得当;

④教学内容布局是否合理,衔接是否自然。

(三)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②是否注重启发诱导;

③是否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④直观教学、电化教学手段是否运用恰当;

⑤是否具个性、创造性;

⑥是否注重反馈并及时调节。

(四)教学结构评价

课堂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与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直接相关,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教学环节是否紧凑、合理、完整;

②教学进度是否适宜,与学生思维是否合拍;

③教学的时间是否分配合理。

(五)教学技能评价

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在输出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清晰、流畅、形象生动;

②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字迹是否规范,板书内容是否具概括性和提示性;

③教态是否自然,仪表是否端庄,举止是否适宜;

④示范是否规范、熟练。

(六)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是整个教学过程有效运行的主要标志,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是否完成了预定的课时计划;

②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高,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③学生当堂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如何;

14.教学评价的策略 篇十四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所谓“适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

不同的学生,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是不相同的。如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对于老师是否表扬往往表现得无所谓,受了表扬也常常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则不然,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后也能高兴一番。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候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也不相同。如学优生在解出难题或者对某题有新的解法时,他们就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赞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会感觉很兴奋”。

针对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表扬——

如果一位学优生回答的问题非常完美,我们可用极其真诚的语气说:“你说话时有条不紊,表达的内容条理清晰,你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很强,你努力了,能成为语言学家呢!”相信那位学生听了一定会自豪和兴奋的。而其他学生受了感染,也会纷纷举起手要求回答问题。

如果是一位比较腼腆的小姑娘回答了问题,虽然她的声音仍不很响亮,但她已经能做到主动地举手发言了,这是她的进步。我们应抓住契机进行表扬:“今天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你说一遍刚才的答案,行吗?”相信小姑娘一定会非常激动的,以后的她也会越来越自信的。

简而言之,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表扬学生需要的,表扬学生在乎的,这样的表扬式评价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两种方式的批评效果很好。

幽默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即寓批评于诙谐之中。用一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让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他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自省式批评。“批评的智慧在于让学生成为自我的批评者。”自省式批评的最大优点是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较持久。

课堂评价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对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扬长避短。

第三、多元化进行评价,让课堂变成“伯乐”。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扬所驱使,一味地为表扬而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改进自我。

2、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

课堂评价必须纠正“为了课堂热闹好看”的浮华,必须注重人性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还应注意,我们在对评价形式进行创新的时候,不要忘了一些很好的传统评价方式。如:点头、微笑、眼神、口头与书面结合、当众与个别结合等等。

上一篇:内部控制外文翻译下一篇:关于广东金马上市公司的最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