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2024-08-29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共15篇)(共15篇)

1.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篇一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5-7月份是发病高峰。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7、9、10型,B组的2、5、13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对婴幼儿危害较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少数孩子病情加重,甚至会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患儿隔离期满后凭当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卫生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室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8.向发热、出疹儿童发放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宣教育传材料。

2.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篇二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简称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同时作用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1]。其以肠道病毒属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 型;埃可病毒 (ECHO viruses) 13 型和肠道病毒71 型 (EV71) 等均能引起HFMD, 以肠道病毒71 型 (EV71) 及柯萨奇病毒16 型 (Cox A16) 最常见。且此症多发于5 岁以下的儿童, 其中3 岁以下幼儿发病率最高, 严重威胁了我国青少年的健康[2]。本研究对300 例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300 例, 年龄5 个月~5 岁, 平均 (2.31±0.87) 岁;其中男196 例, 女104 例;病程2~9 d, 平均 (5.63±0.71) d;发热情况:37.5 ℃ ~38 ℃ 198 例, 38.1 ℃ ~39 ℃ 72 例, 39.1℃ ~40 ℃ 10 例, 40℃以上1 例, 无发热情况19 例;轻症患儿256 例, 重症患儿44 例。将300 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150 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病症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150 例患儿均予以抗病毒、清热解毒及对症治疗, 对合并感染的患儿用抗生素治疗。护理上严格消毒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用1% 的盐酸利多卡因擦洗口腔, 2 次/d, 注意动作要轻柔, 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保持皮肤皮疹处清洁干燥, 避免抓伤, 对发热患儿给予适当的物理或药物降温, 并严密观察患儿精神、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发现病情危重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或转上一级医院治疗。观察组的150 例患儿除予以上述对照组的治疗及护理外, 还对其实施一定的健康教育措施 ( 对象主要是家长及年长患儿本人、主要措施是予以其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及教育) 。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根据诊疗效率、皮疹消退时间与患儿痊愈时间作为相关评价标准, 有关评定指标均按照国际标准实施[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1.33%, 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9.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对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常发性传染病, 由多种病毒混合引起的, 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夏秋季较易发,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但其中以5 岁下儿童易发。引起疾病的病毒常常寄生在患儿的咽部、疱疹以及唾液等地方, 不仅可以通过患儿说话、咳嗽时传给健康人, 也可能通过患儿使用的生活用品以及餐具等间接传染[3]。大多数的患儿都是突然发病, 主要症状先是体温有所升高,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发病一段时间后, 患儿就会有疱疹等情况出现。轻症患儿大部分在一周后自愈, 只要护理得当, 就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但是少数的重症患儿会合并心肌炎、脑炎等病症, 严重危害患儿健康[5]。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除了予以常规的对症治疗外, 还常常予以适当的护理措施 ( 其中包括保持患儿口腔清洁以预防细菌感染、保持卫生用品等的清洁度, 以避免疾病传染、必要时包裹患儿手部以防止抓伤等) [6]。有研究表明, 仅仅进行以上的护理措施, 大多数的患儿及家长仅能够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了解到手足口病的一般知识, 而对其病原、传播途径等很少知晓[7]。因此, 要彻底地治疗疾病, 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进行正常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教育。

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 护理应多方面, 以全面促进疾病的康复。而就目前的研究发现, 主要包括临床护理, 生活护理, 营养护理等。具体如下: (1) 生命体征的严格监测:在患儿发病时, 要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 必须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体温及脉搏、血压等情况, 一旦发现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必须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针对患儿在疾病过程中的发热情况, 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降温措施, 如冰敷等。 (2) 皮肤及口腔护理:患儿自身清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发展较为重要。因此应该随时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干燥, 以防止细菌感染。夜晚可用温水给患儿洗澡, 并着较为柔软宽松的衣服, 勤给患儿修剪指甲, 多方面保障患儿自身卫生[8]。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容易发生溃疡、疱疹等情况, 可在进食前用温水漱口, 对已经有溃疡的患儿可使用一定药物辅助治疗。 (3) 饮食护理和心理疏导。手足口病患儿宜食用一些高维生素的、营养较为丰富且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对于部分有厌食的患儿也需要注意有效补液。凡是疾病的发生都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心灵创伤, 因此可针对患儿情况, 予以一定的心理辅导, 相关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 多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患儿需求, 帮助患儿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由于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 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 让其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 有效接受治疗。对部分年龄较大的患儿, 可采用简单易懂的言语告知他们疾病的危害和有效治疗的重要性,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 积极配合治疗。除上述护理以外, 还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所谓健康教育, 就是疾病治疗过程中,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儿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疾病知识的方法。它操作简单, 不需要仪器设备, 只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讲解以及患儿及家属的认可, 从而使得患儿及家属能够在具有一定相关疾病知识的情况下,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9]。

而在本研究中, 笔者所在医院针对就诊患儿的具体情况, 分别对其相应个体实施相关治疗。在对照组的150 例患儿中, 笔者所在医院医师及护理人员对其采取了相关的健康教育, 主要有: (1) 对患儿本人及其家长或者监护人通俗详细的说明了有关于手足口病的相关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情况、流行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知识, 让患儿及家长能够从基本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 (2) 主动的告知患儿家长或监护人, 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 但并不是终身性的, 如果预防良好, 再次发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从而引起家长重视; (3) 从实际生活实例中告诉家长, 良好生活习惯的必要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保持相对通风的环境、充足的睡眠等, 同时给予患儿适当的营养补给, 提高自身抵抗力, 利于疾病的康复等。对照组的150 例患儿只进行了简单的护理措施, 并未从深层次让患儿及家长意识到疾病的重要性, 以致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91.33% 低于观察组99.33% (P<0.05) , 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疾病治疗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 合理的护理以及适当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治愈率, 对预防疫情蔓延起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艳清, 杨阳.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15 (2) :252-253.

[2]吴亦栋, 尚世强, 陈志敏, 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 (7) :535-5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J].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 (24) :1473-1475.

[4]李衡, 孔慕贤, 李兆霞.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6 (18) :38-39.

[5]余巧文, 杨晓胜, 黄婷婷.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状态的干预成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7) :109-111.

[6]黄丽秀.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2011, 32 (11) :1815-1816.

[7]王月琴, 胡慧燕.加强医院感染及健康教育管理在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扩散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3 (22) :3509-3510.

[8]吴佳蓓, 王华萍, 章赛春, 等.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2 (29) :69-72.

3.手足口病及春季传染病知识讲座 篇三

主讲

(一)手足口病防治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流行的就是EV71病毒,但还没有发现此种病毒的变异。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一、临床表现及病理

(一)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3~7 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二)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EV 71较Cox 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本病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二)实验室诊断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细胞接种和乳鼠接种。1998年人们开始用人肺系细胞(MRC-5)分离Cox A16等毒株,其敏感性好且接种病毒后出现细胞病变较快。人源细胞如W1-

38、横纹肌瘤细胞(RD)也都可用于病毒分离。RD细胞支持大多数柯萨奇A组病毒复制,但一般要经过2次以上传代才出现明显病变,若在使用RD 细胞分离的同时再增加1株L20B或Hep-2细胞,可提高肠道病毒的分离率。为提高细胞对肠道病毒的敏感性,还可在细胞接种前用50μg/ml的5-碘脱氧尿嘧啶处理3天。对一些不能在细胞上生长的病毒,可用乳鼠接种分离病毒。埃可病毒一般不引起乳鼠发病,多由脑脊液分离,粪便中不易检出。

肠道病毒型特异性鉴定主要靠血清中和实验,LMB组合血清可大大简化鉴定过程,但是有些毒株的中和作用不稳定,仍需由单价血清来鉴定,另一要注意的是病毒颗粒的集聚会影响中和效果,如EV 71的中和实验就需要使用单个分散的病毒。

近年来,PCR 技术已成为诊断肠道病毒感染最常用的一种方法。PCR测序技术则可用于肠道病毒分型。

手足口病抗体检测的最常用方法目前仍是中和实验,该方法精确且具有型特异性。

三、预防原则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二)春季传染病预防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4.手足口病讲座通知 篇四

一、目标人群:

我校5岁及5岁以下的教职工子女的家长,及长期居住在我校辖区内儿童的家长。

二、讲座时间:分2场

第一场:20xx年6月19日下午2:30分―4:00(本周五下午)

主要针对南北校区幼儿园的儿童家长

第二场:20xx年6月23日下午2:30分―4:00(下周二下午)

主要针对3岁以下未入园的儿童家长

三、讲座地点:

中心医院六楼会议室(水保所对面)

四、讲座内容:

1、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及特点

2、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及治疗

3、手足口病的`预防

4、托幼机构和散居儿童的预防要点

5、手的正确洗法

6、家庭84消毒液的规范使用

五、主讲人: 屈宁宁副主任医师

崔灵绸副主任医师

届时,对我校教职工子女及辖区内长期居住的儿童,即20xx年6月1日―20xx年6月1日之间出生的儿童发放8.4消毒液,用于手足口病的家庭预防消毒。

为了孩子的健康,专题讲座,期待您的到来

5.慢病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小结 篇五

2012年1月10日,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成山社区的部分居民进行了“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孙林娣医师给我们的老年居民们讲解了什么是高血压病、高血压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如何通过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延缓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居民们听的都非常认真,而且还时不时地呼应讲师讲起的一些高血压防治问题,在课时期间居民们踊跃提问、热情高涨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在讲座结束后向居民们提供了成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办公室的电话,便于居民咨询健康问题。同时动员慢性病患者去我社区建立慢性病档案,配合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延缓已患疾病带来的危害。

此次活动参加居民一百余人次,发放了各类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和称道,有力地提高了人们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6.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篇六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 其中男108例, 女41例;年龄5个月至11岁;其中5个月至1岁16例, 1岁~3岁96例, 4岁~5岁25例, 6岁~11岁12例;所有患儿均有皮疹, 多分布在手掌、足底、口腔黏膜及肛周皮肤;124例伴发热, 体温37.2 ℃~39 ℃。

2 健康教育

2.1 教育方式

①口头讲解;②把手足口病有关的知识制成书面材料, 发给每个手足口病患儿的家属, 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措施, ③电话咨询或专职护士随访。

2.2 教育内容

2.2.1传播特点及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病人及健康带毒者是主要传染源, 以婴幼儿最易感, 尤其是3岁~5岁儿童。主要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病人疱疹液或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2.2.2清洁卫生

做好居室清洁卫生, 做到勤擦洗地板和台桌、饭前便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忌食生冷食品;患儿的饮水杯、刷牙杯、毛巾、牙刷、脸盆等生活用品要专人使用。

2.2.3居室通风

保持患儿房间通风透气 (避免对流风) , 或者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次或3次, 每次不少于30 min, 禁止在房间里抽烟, 保持房间空气清新。

2.2.4隔离消毒

尽量让患儿待在家中休息, 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 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 直到患儿体温正常、皮疹消退、水疱结痂, 一般需隔离10 d至2周。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 (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甲醛、碘酒都能灭活, 所以餐具的热消毒法 (包括微波炉、消毒柜等消毒法) 、煮沸法, 患儿的内衣裤、尿布热水浸泡均是能杀死病毒的办法;患儿的玩具可在阳光下曝晒, 或用碘伏擦拭玩具表面、患儿经常接触的部位也能起到消毒作用; 患儿看护人给患儿处理大小便后或者接触患儿疱疹分泌物后要彻底洗手。告知患儿家属75%乙醇、50 g/L来苏儿对病毒没有作用。

2.2.4发热的护理

患儿一般有低热或者中等度热, 低热时可鼓励多饮水、温水浴, 体温高于38 ℃时可给予口服尼美舒利颗粒或复方锌布颗粒, 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告诉家属若患儿体温持续高于39 ℃时, 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2.2.5皮肤及口腔护理

①床铺保持清洁、平整、干燥, 衣服要宽松、柔软, 勤换洗;及时剪短患儿指甲, 必要时给患儿戴柔软棉质手套, 抱患儿或给患儿换衣时要小心轻柔, 脚掌有皮疹或疱疹的患儿尽量少走动, 避免抓破或者擦破皮疹;对于已破裂的皮疹或疱疹破溃处用2%的碘伏消毒;洗澡时不可用沐浴液或香皂等刺激性的用品, 用温水即可。②患儿口腔内的疱疹, 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 破溃后形成口腔溃疡, 产生疼痛, 严重时会影响进食, 能配合漱口的患儿晨起、饭前、饭后、睡前漱口后再于口腔溃疡处涂滴维生素AD混合剂 (即维生素AD滴剂15 mL+利巴韦林0.1 mg+西咪替丁0.1 mg+维生素C 1.0 mg) [3]或西瓜霜喷剂;不合作漱口的患儿可在每次进食后进食少许生理盐水, 起到清洗及消毒溃疡面的作用。

2.2.6饮食及休息

尽量让患儿安静并卧床休息, 患儿因发热、口腔溃疡而食欲降低, 故宜进食可口、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如牛奶、蒸蛋、菜粥、果汁、米汤、瘦肉汤、鱼汤等, 食物宜温凉、不宜温度过高, 禁食酸、辣、硬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2.2.7注意病情变化, 识别并发症的发生

部分患儿可快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损害等重症并发症[4,5,6]。所以要告知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 如出现精神差、喜睡、不易唤醒或醒后很快又入睡、异常兴奋或烦躁、面色苍白、指趾端湿冷、不同程度的呕吐、肢体小抖动等表现是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或心脏损害并发症发生的先兆, 应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3 结果

患儿的家属能掌握好手足口病相关的知识、学会居家消毒、隔离、发热护理、皮疹护理等技术, 2周后专职护士电话随访, 148例患儿均治愈, 皮疹无继发感染, 无遗留瘢痕等后遗症;1例在发病第3天出现频繁呕吐、精神差、嗜睡, 即送医院抢救, 经检查确诊为继发神经系统并发症, 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治疗及护理, 11 d后痊愈出院, 无任何后遗症。

4 小结

将手足口病居家护理的方法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后, 家属遵医行为强, 严格按要求执行, 有不懂的问题随时电话咨询或专职护士随访, 病情变化时及时送医院处理。这样居家护理既能让患儿在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家中治疗, 避免因患儿住院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又能防止交叉感染及疫情扩散。因此, 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居家护理的重要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方法]对149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发放宣传单、口头交代注意事项、电话交流等方式指导患儿及家属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传播特点, 掌握隔离、消毒、对症护理等相应措施, 学会观察及识别手足口病重症并发症发生的先兆。[结果]148例患儿均治愈, 皮疹全部消退未留下瘢痕,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先兆时能及时送手足口病重症定点医院抢救治疗, 11 d后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健康教育是轻症手足口病居家治疗康复的必要措施, 是合并重症并发症的手足口病患儿能否及时得到救治的关键。

关键词:手足口病,家庭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春兰.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5 (9) :838.

[2]王侠生, 廖康煌,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314.

[3]刘敏.浓缩鱼肝油滴剂等治疗儿童白血病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2) :183.

[4]谢小建, 崔燕萍, 于燕波.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5B) :1285-1286.

[5]刘荆, 陆隽, 陈立芳, 等.手足口病患儿急诊护理流程与管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11B) :2960.

7.《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小结》 篇七

为了做好乡镇高血压病防治工作,我们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疾病控制中心指导和帮助下,对这次讲座作了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首先安排符合颍南农民健康需求的讲座内容,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讲座方案;然后通过电话预约和通知等方式让高血压病患者及家属前来参加讲座;今天到会一共36人,平均年龄61岁。这次讲座使我们和居民在高血压防治和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方面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启发。现将这次讲座总结如下:

1、正常血压:收缩压140mm汞柱以下,90mm汞柱以上;舒张压90mm汞柱以下、60mm汞柱以上。

2、低血压:收缩压90mm汞柱以下,舒张压60mm汞柱以下。

3、高血压:收缩压160mm汞柱以上,舒张压95mm汞柱以上,一个人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只要有一项属于高血压的范围就认为是高血压。同时还介绍了高血压的症状、治疗方法等,最后着重介绍了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合理饮食:什么都吃,但别多吃;防止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机会多2-4倍;少吃盐:北方高血压多,因为吃盐多;不吸烟:吸烟者高血压机会比常人多8倍,大量吸烟者平均减少寿命6-8年;不大量饮洒:饮洒越多血压越高,并且影响药效;尽量做到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淡薄功利。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因素;坚持长期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通过这次健康教育使我们发现百姓在高血压防治常识、用药方法、用药品种、降压幅度等方面存在许多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如“降压药不能吃,吃了甩不掉”、“不能吃贵药、好药;吃了,用其它药就没效”、“一天只能吃一次药”和“血正常了就要停药,不然成瘾”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逐一给与解答。尤其让大家明白:高血压一般来说是终身性的疾病,只有通过药物控制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其症状和延缓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高血压防治是一项长期、细致和耐心的工作,必须坚持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以前我们只重视基本医疗而忽视健康教育,只重视“临时医嘱”而忽视“长期医嘱”,只重视“一次性”诊疗而忽视连续随访,只重视“单病种”

管理而忽视综合防治,这些就是高血压病管理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通过这次健康知识讲座,让病人更好更快的掌握相关疾病的知识。这种新颖的健康教育形式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END

8.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篇八

讲座时间:2012年5月2日、2012年5月19日2012年5月20日、2012年5月28日2012年5月29日

讲座地点:双河村、竖旗村、大溪村、居委会、卫生院会议室

讲座内容:“糖尿病防治”、“控烟相关知识”“疟疾防治”“科学补碘”、“中国居民健康知识素养66条”

主 讲 人:朱绍惠周 耀

参加人员:辖区居民

讲座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逐渐步入我国已逐渐步入健康均等化社会,而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秦古镇卫生院特安排“关于控烟、科学补碘健康知识素养等相关一系例的健康知识”的讲座。讲座实施过程:5月2日与5月29日,卫生院分别与相关村委会领导取得联系通知辖区内所有居民参加。并在十字路口张贴宣传标语。当天健康讲座如期村委会举行。朱绍惠医生就关于糖尿病的概念、发病原因、早期症状、食疗、有效预防等相关识进行了讲解。以及吸烟有害健康和科学补碘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大溪村医周耀并讲解了疟疾的早期症状、传播途径和如何预防的知识。5月29日朱绍惠医生针对居民健康知识素养66条对医院的所有人员进行了知识讲座,使医护人员了解到了更多更全面的健康知识。

此月的讲座活动形象、通俗易懂,现场居民认真听讲,讲座中两位医生与居民进行了交流互动,并提出健康知识问答。居民们踊跃发言,就自身疾病慢性病防治提出健康咨询,两位医生们都一一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深受居民欢迎。通过讲座,提高了居民与医护人员的防病意识和健康素养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良好的健康保健知识,达到了健康教育预期和让我们一起呵护健康的目标。

秦古镇卫生院

9.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挑选52例患儿的家属,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两组患儿的年龄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排除精神障碍的主要看护者均为直系亲属;③自愿接受各种问卷评估和调查。实验组27人, 其中男5人, 女22人;年龄20岁~37岁 (26.85岁±8.27 岁) ;初中3人, 高中15人, 大学及以上9人。对照组25人, 其中男4人, 女21人;年龄19岁~36岁 (25.78岁±8.94 岁) ;初中2人, 高中16人, 大学及以上7人。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对照组由管床护士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 实验组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主管护师以认知干预形式对患儿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①建立干预基础:护士接待患儿家属热情有礼, 提供周到的服务及详细的讲解, 以人为本, 做到“三心” ( 热心、耐心、爱心) , 消除患儿家属对环境的陌生感。②系统认知干预: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认知干预, 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知识及护理技巧。宣教时注意根据患儿家属的不同文化层次、社会阅历、生活背景, 力求语言的通俗性、趣味性和礼貌性, 做到重点突出, 形象生动。③信念干预:组织准备接受治疗的患儿家属和已接受治疗的患儿家属进行交流, 进行家属间互助治疗, 减少家属对治疗的恐惧,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树立成功的信念, 使家属成为治疗的积极参与者。④情绪干预: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儿家属的诉说, 鼓励其表达情绪与情感, 对其表示理解与同情, 引导其根据患儿的情况, 采用放松训练, 如腹式呼吸法、三线放松法、自我放松法, 以缓解其心理压力。④针对性行为干预:帮助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医行为。护理人员亲自示范“六步洗手法”及各种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处理, 同时进行现场指导。根据患儿具体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 向家属介绍所用药物的疗效、服用方法、药物的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协助家属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患儿服药及使用外用药[4,5,6]。

1.2.2 测评工具

①焦虑状态-特质问卷 (STAI) :由Spielberger编制的问卷, 共40项, 第1项~第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 (S-AI) , 用于评定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第21项~第40项为特质焦虑量表 (T-AI) , 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所有项目采用1分~4分的4级评分法[7]。②医学应对问卷 (MCMQ) :由Feifel等[8]编制的问卷, 共有19个条目, 各条目按1分~4分的4级评分, 包含3类应对策略:面对 (或斗争) 、回避、屈服 (或接受) 。

1.2.3 评定方法

两组患儿家属在入院时及住院后第4天分别采用STAI及MCMQ评价其心理状况。填表前均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进行必要的解释, 填表有困难者由护士代填。患儿入院时与住院后第4天分别发放52份调查问卷, 均有效收回, 回收率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1)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2)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P<0.05。

1) 与干预前相比, P<0.05; 2)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P<0.05。

3 讨论

Chow[9]认为中国的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中一旦有人生病或发生意外, 其他成员成为照顾、经济、物质及精神等方面支持的主要提供者,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家属焦虑程度的高低不仅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会影响到病人的情绪, 以及病人的救治和康复[10]。在遭遇心理应激时, 女性可能较男性更倾向于出现心理障碍[3]。若患儿家属对应激源应对不良, 则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应对行为, 直接影响到患儿的康复过程, 甚至有可能延误病情, 增加家庭经费开支, 同时给医院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手足口病的患儿年龄多偏小, 主要照顾者多以女性为主, 极易发生心理障碍。本研究显示, 因患儿突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家属感到极度焦虑, 两组S-AI总分均偏高, 面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多以回避、屈服方式消极应对, 不利于患儿的康复及自身的身心健康。

Rukholm等[11]发现, 焦虑水平越高, 对信息的需求越强烈, 满足亲属对信息的需求后其焦虑水平下降。Moreau等[12]对亲属提供诊疗的信息, 可以缓解亲属的焦虑情绪, 促进其自我控制能力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认知干预通过系统认知教育向家属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关于疾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消毒隔离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护理技巧方面的知识, 提高了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消除了抵触情绪, 促使其采取积极的应对行为。而且通过系统认知教育消除了他们对患儿生命安全的疑虑, 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有可能出现的不良预后。Dood等[13]认为, 护士应是病人及家庭社会支持的源泉, 护士不仅要给予信息支持, 还应提供精神支持。认知干预通过临床经验丰富及知识渊博的主管护师组织患儿家属之间的相互交流, 建立成功的信念及指导放松训练的情绪干预, 给予患儿家属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14], 成人也有可能感染发病[15]。认知干预中的示范教育与现场指导既能促使患儿家属较快掌握消毒处理方法, 还可以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 有利于患儿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服药行为干预既可提高患儿家属的遵医行为, 又可以增进护士与家属间的亲密度, 有利于患儿的康复与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本研究显示, 实验组经过认知干预后患儿家属的S-AI总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医学应对的面对分值较干预前明显上升, 患儿家属能以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整体心理护理效果远优于单纯健康教育的对照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的对象也由单纯的个人扩展到家庭[7]。认知干预使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减轻其焦虑情绪, 使其积极面对患儿的疾病与配合治疗, 有利于患儿的康复与自身的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52例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家属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 实验组给予认知干预。在患儿入院时、住院后第4天, 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 (STAI) 及医学应对问卷 (MCMQ) , 分别对两组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住院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后S-AI总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S-AI总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后面对、回避评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面对、屈服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认知干预的形式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实施心理护理, 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及自身的身心健康。

10.手足口病专题健康教育教案 篇十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教学课目: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基本症状,的流行特点,掌握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达到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的目的。教学内容:

1.我国什么时候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 2008年5月2日起,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 CVA)的 2、4、5、7、9、10、16 型等,B组(Coxasckievirus B, CVB)的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3.手足口病一般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一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由于病情进展快而很快死亡。4.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是指感染了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却没有发病的人,一般难以鉴别和发现。

5.手足口病传染性怎样?

手足口病比较容易传播。研究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前数天,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6.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给人的?

手足口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播,就是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等途径,病毒经过消化道而感染它人;呼吸道传播就是病人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给它人;密切接触就是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或接触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7.手足口病潜伏期为多少天?病程一般多少天?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8.患手足口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手足口病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首先是手足口病的病原体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是首要因素。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灭活,它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也都不敏感。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其次,接触已感染病毒的人员、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卫生习惯不良、个人免疫抵抗力低等因素也是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9.手足口病容易在哪些月份发生?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于每年春季开始多发,4月~5月病例增多明显,5月~7月形成发病高峰,之后发病就逐渐减少。10.哪些人比较容易患手足口病?

各年龄组层次的人都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但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最多。11.手足口病在哪些地区和单位容易发生?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托幼机构、学校等易感人群集中的单位容易发生。12.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目前我国还没有研制出疫苗。

13.手足口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吗?

手足口病的症状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一般一周内即可自行康复。但它容易传染,因此不能松懈,否则也容易造成严重后果。14.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医疗机构一般以支持疗法为主。我国已经制定了 一系列的技术文件,并不断总结救治经验,更新诊疗技术方案,指导全国开展临床救治工作。15.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有什么症状?

病例具有以下症状,尤其3岁以下的手足口病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救治。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3)呼吸、心率增快。(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5)高血压或低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7)高血糖。16.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疾病。预防手足口病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2)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3)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4)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易被污染、弄脏的用品;

(5)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要增强和保持自身免疫力;(7)避免接触患儿接触过的东西,不近距离接触患者或减少接触的时间。

17.家庭中怀疑有人患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办?

首先应该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陪同人员要注意防止被传染,也要注意自己有无类似症状。18.诊断手足口病一般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在医疗机构就诊时,一般需要做的检查种类有血常规、血生化检查、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医生一般会选择其中几种进行检查,综合判断后确诊。

19.手足口病患者必须住院治疗吗?

手足口病患者中症状轻的较多,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一般不用住院治疗。但患儿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要在社区(村)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送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20.家庭中若有手足口病患儿,要注意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有传播快、易流行的特点,因此家中有患儿要特别注意,力求减少交叉感染:

(1)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

(2)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

(3)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

(4)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

(5)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进行消毒;

(6)要勤开窗通风;

(7)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幼儿园,防止传染其他孩子。21.患手足口病痊愈后,还会再次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痊愈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22.日常工作中,可以用哪些方法或消杀药品杀灭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可以灭活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碘伏、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戊二醛和甲醛等进行消毒,并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23.托幼机构可以采取哪些控制措施来预防手足口病?(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24.医疗机构需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1)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3)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

(4)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5)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25.哪些中药可以预防手足口病?

我国中药在预防手足口病中有独到的效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写入新版的诊疗方案中,对3~5岁小儿,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下列两方剂进行预防:

(1)白菊花6克 生甘草3克 生山楂10克,以沸水200毫升浸泡后加冰糖适量频饮。适用于素有内热的小儿。

(2)生薏米10克 扁豆10克,加冰糖适量,煮粥调服。适用于素有脾胃虚弱的小儿。

饮食方面,患儿宜清淡,可以服用梨汁、苹果汁、西瓜汁、荸荠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

26.我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怎样?

2008年以来,我国就强化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组织专家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指导全国的预防控制和临床诊疗工作,其次展开了多层次的专门培训,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强调科学救治和预防,另外适时开展适用性科学研究。预防控制方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建立了手足口病疫情专报系统,并进行多次的实验室监测技能培训。目前,全国省级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已具备对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能力,全国医疗系统已经按照法定传染病报告要求将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每一例患者都会被报告,对全国的疫情走势可以做到实时分析,我省也不例外,所有的患者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报告,发现有聚集性病例出现,可以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目前全省各地的手足口病疫情都处在严密监测中。与去年相比,我省手足口病防控无论在技术储备上,还是在应急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27.今年手足口病会很严重吗?

11.手足口病防治教案 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传染病的特点,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对所收集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1)体会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5、(2)懂得热爱生命,预防疾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染病的传染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手足口病的认识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了解手足口病。(2), 介绍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 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2、手足口的预防 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四,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了预防方法,纷纷表示一定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七,五班 2011年3月

手足口病防治教案

7.5班

吴兰节

12.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篇十二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防治

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 以儿童和婴幼儿多发, 患者症状轻微, 且有一定的自限性, 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的斑丘疹、口腔斑丘疹、发热等, 但是病情严重的患儿也会出现有无菌性脑炎、心肌炎、脊髓炎等情况, 甚至会导致死亡[1,2]。为了更好地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防控, 本次实验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地区14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地区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140例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所有患者均有详细的个案调查表, 且有准确完整的临床信息、流行病学信息。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标准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版) 》[3]。

1.2 方法

对14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年龄构成比、性别构成比, 并对每年的发病率、重症率、死亡率进行统计, 分析发病高峰期。

所有患者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采集咽拭子、肛拭子等分离出人肠道病毒。采集5~8g/份, 并在采集后放入到无菌盒内, 记录好患者的姓名, 保存后放入到实验室内, 48h内完成检测。

普通病例诊断标准:患者有发热或无发热, 伴有手部、足、口腔等皮肤丘疹。重症病例诊断标准:患者除外普通病例临床症状, 还出现有神经系统受累、循环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脑脊液异常、白细胞增高、脑电图检查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等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后将实验结果录入到SPSS 18.0软件中做数据处理, 以95%可信区间, 即P<0.05为本次实验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140例手足口病中, 2010年发生23例, 2011年29例, 2012年41例, 2013年47例;2010年重症病例4例、死亡0例, 2011年重症2例、死亡1例, 2012年重症2例、死亡2例, 2013年重症2例、死亡1例;高发月份为4~6月。患病人数中以5岁以下为主, 男多于女。见表1、2。

注:#:与女生手足口病比较, 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010~2013年140例中, 1~3月份发病共39例, 4~6月61例, 7~9月为24例, 10~12月为16例。

3 讨论

手足口病病原菌为肠道病毒, 在自然界和人体内均普遍存在, 且传染源为隐性感染的患者, 大部分在潜伏期均已经有传染性。大量临床研究发现, 隐性感染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显性患者, 这样就导致对传染源的管理难度较大。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便、呼吸道、疱疹液、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传播途径较多, 且在感染后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不同, 病毒之间各种类型无交叉免疫保护[4]。

本次实验调查研究了14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其中2010年23例, 2011年29例, 2012年41例, 2013年47例, 重症病例中2010年4例, 2011年2例, 2012年2例, 2013年2例。我们分析这主要是由于, 2010年我地区对手足口病的重视不足, 导致重症病例发生率较高;而2011、2012、2013年我们增加了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 提高了检验水平, 检出率高。

性别方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男性占63.57%, 我们分析主要是由于男童的活动范围广, 其活动能力强, 导致接触病毒的机会更多。年龄方面, 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占49.29%, 我们分析主要是由于此阶段儿童的抵抗力较低, 临床症状不典型, 容易发生大范围的传染。而在发病月份方面, 4~6月发病率最高, 这主要是由于这几个月份湿度较大, 有利于细菌传播[5]。

综上所述, 我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以每年4~6月为主, 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男性发病率较高, 且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 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治手足口病的发生。我们要做好病例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隔离和治疗, 完善患者的诊断和报告, 加强留院观察、居家治疗的管理工作, 防止轻症患者传播病毒, 并安排开展观察和隔离工作, 加强传染源的管理, 防止扩散[6]。通过电视、宣传册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正确地引导家属和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颖, 和鹏, 陈纯, 等.广州市2011年柯萨奇病毒A组6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 (1) :103-104.

[2]任戈, 刘静, 景旭斌, 等.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J].生物技术通讯, 2013, 5 (5) :744-746.

[3]许玉玲, 卫海燕, 陈豪敏, 等.手足口病例中埃克病毒11型河南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3, 8 (9) :688-691.

[4]殷继东, 伍仕敏, 项杰, 等.2011年武汉及周边城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J].军事医学, 2013, 37 (6) :435-438.

[5]邵俊杰, 王嘉瑜, 滕峥, 等.2009~2011年上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J].微生物与感染, 2013, 9 (4) :227-233.

1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篇十三

个人预防措施

1、家长要给孩子勤洗手,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家长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家长外出或参加聚会回家后,应先用肥皂洗手洗脸后,再接触儿童。

6、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试消毒。当地发生本病流行时,要增加每日擦试、消毒次数。

2、每日对玩具、教具、生活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4、发现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找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5、根据病情,患病儿童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建议期限为症状出现后2周且症状消失,或症状消退后一周。康复返园后要注意个人卫生。

14.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篇十四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手足口病,了解手足口病,提高人民的防病、抗病能力,更广泛的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响应区疾控中心的各项文件精神,特此在镇医院三楼会议室举办手足口病的培训工作。

参加培训的有副院长陈令松,内科主任谢景忠,医疗组长刘德明,还有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会上陈令松首先讲了目前手足口病的全国严峻形式,严重发病的危害程度,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要求全镇各医疗单位行动起来,加强手足口的宣传防病工作。

内科医师谢景忠,讲了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发病过程、治疗。以及并发症、愈后等。刘德明讲了手足口的预防保护,以及各种场所的消毒工作。会上下发了手足口的预防手册、宣传材料,全部进行了培训考试,考试及格,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贾汪镇防保站 2011年5月10日

手足口病培训试卷

姓名

得分

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

病毒引起的一种

常见传染病。

2、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 类传染病。3、引起手足口病毒的病毒属于

科。

4、传染源是人肠道病毒的 宿主,通常发病后一周内

最强。

5、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

,也可经

,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

6、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

天,平均

天,一般病程为

天。

7、普通病例:发热伴

、、臀部皮疹,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接。

8、采集病人

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采集量为

份。

9,重症病例:出现-----系统受累、——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

15.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7月闽东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106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符合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2) 每个家庭只选1名,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为患儿的监护人, 若2个监护人同时在场, 则将平时主要照顾患儿的监护人纳入研究; (3) 能正常阅读和表达; (4) 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有言语表达及交流障碍者。本研究对象106名患儿家属, 根据方便取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3名。试验组父亲24名, 母亲29名, 年龄22~40岁, 平均 (30.41±4.11) 岁;对照组父亲20名, 母亲33名, 年龄24~40岁, 平均 (31.58±3.96) 岁。两组患儿家属性别、年龄及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Zung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 本量表由华裔教授Zung于1971年编制。SAS包括20个条目, 每个条目按1~4级评分, 其中5项 (第5, 9, 13, 17, 19) 为逆向计分, 总分最高80分, 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 即得粗分, 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 就得到标准分, 标准分以50分为界限, 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状况越严重。

1.2.2 干预方法

1.2.2. 1 试验组

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 (1) 病房的环境及住院的规章制度等; (2) 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以健康手册的形式为患儿家属提供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如手足口病的常见特征, 好发季节, 传播途径, 患儿的饮食指导、休息、睡眠、消毒隔离、如何预防、治疗及预后等。试验组在患儿住院24 h内其家属接受以上知识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者使用统一指导语, 经患儿父母同意后发放, 讲明填写程序, 共发放问卷53份, 回收问卷53份。

1.2.2. 2 对照组

在患儿住院其家属未接受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指导, 尽早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者使用统一指导语, 经患儿父母同意后发放, 讲明填写程序, 共发放问卷53份, 回收问卷53份, 在收回调查问卷后再由护士对其家属进行相关的知识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儿家属SAS平均分值 (36.55±6.71) 分, 对照组为 (59.24±8.80) 分, 两组患儿家属的S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比试验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17, P<0.01) 。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SAS得分为 (42.40±7.49) 分[3]。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属SAS得分对照组为 (59.24±8.80) 分, 高于上述研究结果, 提示手足口病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快、儿童普遍易感、极少数病例病情易进展为危重症, 可致死亡, 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的特点[1]。患儿家属不同程度表现出对本病的担忧和发展为重症的恐惧;对孩子的心疼、后悔、自责与外界的歧视;健康信息的缺乏和经济负担过重是发生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的主要原因[4]。因此, 对焦虑的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53例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结果表明, 试验组SAS得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改善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情绪的关键, 对患儿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护理对策

3.2.1 健康教育的形式

健康教育的形式有群体教育、个体教育和群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5]。健康教育人员由高年资、良好语言沟通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护士下病房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在为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时应针对患儿家属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不同, 采取个性化护理[6]。对文化程度低的患儿家属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进行一对一的讲解, 并反复强化, 直至其掌握;对文化程度高的患儿家属可以集中讲解手足口病的概念、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情观察、皮疹及高热的护理、预后、患儿的饮食等, 分发手足口病健康宣教手册。在宣教时要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互动, 耐心倾听家长的烦恼所在, 仔细了解家长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 及时给予解决。

3.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3.2.2. 1 入院时的教育

入院时, 由于处于陌生的环境, 孩子的哭闹以及对病情的不了解, 此种应激状态可以导致焦虑的产生和发展。护理人员必须要热情地接待患儿及家属, 耐心告知患儿家长病房周围的环境及住院的注意事项, 为家长提供一些便利的日用品, 帮助他们快速适应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及时讲解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 准确回答患儿家属的疑问, 促进患儿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建立和谐友爱的氛围, 减轻盲目的担忧和焦虑。

3.2.2. 2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患儿住院后, 护士要合理安排床位, 确保患儿得到良好的休息。接下来护士要根据医嘱为患儿治疗并指导患儿家属配合做相关的辅助检查。这时, 护士可以根据患儿家属的具体情况, 采用相应的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穿插于各种治疗和护理的操作过程中, 除了针对健康教育形式所讲解的内容外, 还包括:食物的选择、用药的常识及注意事项、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注意点、自我护理常识、患儿出现何种情况是疾病的危险信号等。告知要减少与病患及家长之间互相走动, 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 在病房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内粘贴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通过口头的反复讲解和书面的文字加强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心理疏导和认知干预, 消除患儿家属的顾虑, 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使患儿家长保持稳定的情绪, 能够配合治疗[3]。

3.2.2. 3 出院时教育

患儿经过治疗与护理, 痊愈出院。此时, 护理人员应着重给手足口病患儿家长交代患儿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儿的饮食如何搭配, 活动与休息的关系, 出院带药的用法及用量, 什么情况应该复诊以及同医院的联系方法, 家庭消毒隔离知识, 怎样预防疾病传播等[7]。解除了患儿家属的顾虑, 使患儿家属满意离院。

本研究结果提示, 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主动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对减少患儿家属的焦虑状况有积极作用。同时, 也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在患儿家属心中的地位, 促进了医患关系;而护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就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在为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中提高了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是一个良性循环,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10年版) [EB/OL].[2010-6-1].

[2]汪方东, 叶摄.小儿心脏术后监护期间父母压力及焦虑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497.

[3]郑国琴, 李国保, 呈敬芳, 等.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7) :18-20.

[4]张瑞红, 王宝珠, 付瑜, 等.手足口病患儿照护者焦虑症状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11, 25 (9) :2469-2470.

[5]邓英.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7) :579.

[6]冯晓丽.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0) :114.

上一篇:垃圾分类落实报告下一篇:《线性规划》在线作业题目与答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