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与管理

2024-10-15

安全技术与管理(精选12篇)

1.安全技术与管理 篇一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采煤各项工作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等方面。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我国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技术措施,以期做到安全、合理、有序地开展采掘工作。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在采煤的过程中,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关乎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采煤员工的生命安全,是煤炭行业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在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实施安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为职工营造安全的采掘环境,进而提高煤矿开采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1当前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各项采煤工作稳步推行,但是我国当前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采煤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业内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采煤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大,事故事后处理不及时,保障不到位。(2)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较为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采煤支护设备不先进、矿山勘察检测不精确、采煤机械设备较为老化等问题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采煤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采煤业的进一步发展。(3)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为了提高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采煤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部分被束之高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使得在采煤工作面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安全事故。

2加强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

在采煤的过程中,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关系着采煤工人的安全,减少采煤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保障采煤工作的正常开展。

2.1健全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为了确保采煤工作安全稳定的开展,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采煤队长负责其管辖区域内的各项采煤工作,在各个采煤小组内配备相应的采煤安全管理员来负责本小组的采煤安全管理工作和采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另外,各个采煤工作小组要设置相应的工作监督员,以便对采煤的工作地点、采煤的机械设备、采煤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危险行为进行监督和把控,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采煤工作面生产工作稳步推行,构建安全合理的采煤工作环境。

2.2加强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

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最主要的就是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管理工作,要求保证采煤支护设备高效运行,严格依照采煤作业的工作要求进行支护,确保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在采煤的过程中要认真监测矿山的情形,对采矿区域知根知底是安全采煤的关键任务。另外,要认真监测采煤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采煤机械设备发生损毁或者是支护设备失效应当暂停采煤工作,及时对采煤机械设备和支护设备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采煤设备的正常运行。采煤工作面的工程质量还包括回采巷道的支护安全状态,采煤工作面的两个出口对于安全采煤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采煤的过程中应当确保这两个出口的高度和有效断面达到了标准要求。加强采煤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管理是安全采煤活动的必然要求,在今后的采煤过程中应当重视采煤工作面的工程质量。

2.3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采煤工作的安全,采煤业结合实际采煤的工作状况和条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在采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循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好规章制度的各项采煤工作要求,不进行违章违规操作,进而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提高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性。

3完善采煤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3.1灾害事故防治措施

在采煤的过程中灾害事故频繁发生,为了构筑安全的采煤环境,必须完善和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技术措施。比如,瓦斯防治措施,采煤工作面要防治瓦斯聚集,可以采用上隅角处理的方法,及时的勘探监测检查,杜绝火源产生。煤尘防治措施,可以采用向煤体注入水的方法来减尘和降尘,按照相关的要求适时的洒水喷雾。火灾防治措施,在采煤过程中切要管理好采煤工作面的易燃易爆物品和相关的电器设备,安装相应的消防设备以备灭火时用。

3.2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初采安全技术措施:要按照相关的工作要求和方式进行开切眼支护,在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过程中要按照生产的要求和方式安置工作面支架、运输机、采煤机等。综采工作面安装峒室的规格和相应的要求,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加强支护工作。采煤机割煤时的安全措施:在运行操作割煤机时要例行提前检查,确保割煤机的安全性能,同时在操作割煤机时要按照相关的操作要求进行,在特殊情况或者是不得已的情况下及时切断割煤机,按照相应的故障维护修理要求进行检修。特殊条件下的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不能进行盲目开采,要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条件,通过中间巷、断层以及其他的地质构造来控制和安全管理。

4结语

煤炭行业对生产安全的要求高,在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生产的安全管理,提高完善生产技术,确保采煤各项工作安全、有序、稳步的推行,切实保障采煤工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恒.如何加强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

[2]张安生.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

[3]徐闯.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2.安全技术与管理 篇二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交通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 桥梁工程的建设也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交点, 桥梁工程和公路、铁路施工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所以加强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它是员工、设备、环境等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加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桥梁安全技术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 桥梁施工安全事故主因

造成桥梁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对, 但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桥梁施工过程中, 架桥的设备及支架的承载能力不足, 其安全的宽度不够, 这就容易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墩柱倒塌的现象发生, 对于员工的安全产生威胁;第二、一些员工是来自于偏远的农村, 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都不高, 对安全施工的认识不够深刻, 施工单位使用未经过检验的设备, 出现不文明的现象。例如, 高空作业的时候不使用安全防护网;第三、在进行十米以上高空作业时施工单位虽然设置了安全防护网和防坠落网, 但是却没有依照规定进行安装, 容易出现机械设备和人员坠落;第四、在挖地基的时候, 因为护壁处理的不够完善, 容易导致基坑出现倒塌现象, 当孔深达十二米以上时没有检测有毒气体的含量, 导致施工人员中毒。

2 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措施[2]

2.1 基坑开挖安全措施

基坑工程是桥梁工程中的一部分, 我们在加强基坑开挖安全措施时, 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编制施工方案, 同时提交设计预算书。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施工防护措施, 例如, 应该保持挖掘机的升降距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检查吊斗的挂钩等部件是否完好, 是否会影响到设备作业;施工单位应该派专业的负责人对于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 对于容易出现塌陷的地方应该进行加固措施, 并有可以疏散人群的安全通道。

2.2 挖孔桩施工安全措施

采用取孔壁支护等措施防止挖孔较深时坍塌现象, 配备专人定期检查孔口防护设施是否完好, 以及施工现场的作业设备和流程以及警示标志是否规范到位;挖孔前检测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否超标, 孔深超过10m时应当强制通风。

2.3 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

桥梁工程涉及到高空施工, 在我们进行高空作业之前, 应该集中地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使安全施工思想在人员的心中根深蒂固, 仔细地检查施工设备是否完好, 安全防护网是否设施齐全, 为施工人员配备专业的高空施工着装, 防滑鞋、安全带等, 预防不适合高空作业的恶劣天气应该及时的通知停止作业, 摆放施工材料的平台应该放稳, 任何威胁到人身安全的措施都应该拆除。

2.4 架梁施工安全措施

采用专用轨道保证两端行程同步的前提下进行平顺移梁铺设, 避免轨道接头的错台、错牙、道床沉陷等现象;确保千斤顶起落高度保持在有效顶升量程内, 以及钢丝绳的断丝量不超过断面总根数的5%, 若梁体吊离支撑面达10~20cm时应当暂停起吊后全方位检查, 保证桥梁两端高度差不超过30cm。

3 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海上施工与陆地施工相比其危险性更加的大, 所以加强海上安全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主要从外部的环境入手, 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保证施工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对于影响施工进程和安全性的天气情况进行准确的收集工作, 对于施工人员要定期的进行海上施工安全讲座, 时刻地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 尽量的减少海上施工人员的流动频率, 时刻的检验海上施工平台和设施的安全性, 保证每项设备都完好无损;积极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安全, 对于高难度的施工程序及危险系数大的关键工序要严格的进行检验。

3.2 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山区的地形比较复杂, 对于桥梁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就非常的高, 给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把人机安全技术应用到了山区桥梁施工管理中, 有效地减少了桥梁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施工的安全质量。针对加强山区桥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我们主要是从施工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消除员工的疲劳施工的方法入手。由于山区的环境很不好, 这就使施工人员产生了很大的不安全心理,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 如实行SNS柔性防护系统, 对于产生不安全心理因素进行综合解决, 划分出若干个小组并在小组中选出优秀的人员担当安全骨干, 让这些安全骨干培养小组成员的良好的安全心理状态, 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杜绝疲劳操作。

3.3 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对于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 我们必须考虑到施工现场的特殊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积极的利用施工人员的群众心理, 加强施工企业骨干人员的安全意识, 由骨干带动群众的方法, 培养安全生产的思想;对于企业的施工技能和操作人员, 积极的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 合理的安排人员的作息, 消除员工疲劳操作的现象;对于工作人员应该实行定期的考核制度, 建立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换掉不安全的操作设备, 对于重要的设备应该定期的进行养护, 保证其性能的稳定性, 在施工前应该对施工设备进行检验合格才可以使用。

4 结论

桥梁的施工安全与桥梁工程的质量是同等重要的, 我们必须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 以实现安全和质量相统一为目标, 积极地把施工安全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 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促进桥梁工程的发展, 为施工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桥梁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主要起因, 对桥梁施工的基坑开挖、挖孔桩施工、防高处坠落、架梁施工四个主要过程的安全措施作了简述, 最后对公路桥梁、山区桥梁、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分别做了描述, 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操作。

关键词:桥梁工程,安全控制,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章照宏, 龚先兵.桥梁施工安全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 2000, 26 (2) :46-47.[1]章照宏, 龚先兵.桥梁施工安全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 2000, 26 (2) :46-47.

[2]刘永明.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4:326.[2]刘永明.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4:326.

[3]欧阳瑰琳, 刘刚军, 聂荣等.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J].公路, 2006, 3:134-137.[3]欧阳瑰琳, 刘刚军, 聂荣等.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J].公路, 2006, 3:134-137.

3.网络安全需技术与管理并重 篇三

5月2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该制度规定,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同月,出于对信息安全考虑,中央政府采购网发布《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重要通知》,要求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

这是2013年6月“美国斯诺登事件”曝光以来,信息网络安全工作被我国政府提到一个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上的又一体现。此前的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并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彰显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决心。

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既是一项技术工作,又是一项管理工作,要做到技术手段和日常管理相结合。

五方面完善

鉴于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我认为,安全管理要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完善,并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信息网络安全要进行顶层架构设计。设计信息网络安全的顶层架构,要从总体上把握好信息网络安全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形成信息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运营的执行、监管控制和反馈的闭环体系,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安全指标,规划信息网络安全职能和服务,特别要涵盖身份识别与访问、安全路径和设施、数据安全等。

第二,突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重点。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突出重点和目的是保护数据资源安全。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防止数据资源的丢失以及非法窃取,设计数据级安全解决方案,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进行数据访问和权限管理,对数据使用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非法或非正常查阅、复制、篡改、删除等。

第三,重视信息网络安全组织和团队建设。建立强有力的信息网络安全组织和团队,从组织上保证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体系落实到位。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专职队伍,构建专门的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响应团队,负责建立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基准、例外情况的正式批准、制定安全策略和指南、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响应等工作。

第四,建立全面的信息网络安全报告沟通制度和惩戒机制。建立专门的信息网络安全门户、信息网络安全教育网页,发布正式的信息网络安全年度报告,每月、每季度对内发布信息网络安全报告,对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及时反馈沟通。对违反信息网络安全规定、造成信息网络安全事故的事件进行警示。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

第五,要定期开展内部模拟攻击测试和应急响应演练。在企业内部定期开展网络模拟攻击测试,测验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检测各种隐患漏洞,通过快速反馈和响应,提高信息网络安全的应急响应水平。

三措施应对

在信息网络安全的建设中,除了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要有强大的安全技术的支持。鉴于目前的网络安全状况,企业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网络行为要实施信息网络安全实时动态监管,实时阻止非法访问行为。

在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中,监管处于核心位置,除了要管好自家的“门”外,更要对进入“门”内的各种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管。成立专门的计算机安全应急响应小组。该小组一方面跟踪研究业界最新的安全动态,并实施最新的信息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等;另一方面综合应用DNS(域名服务器)收集、防火墙、IPS(入侵防御系统)、用户行为建模等工具,7×24小时不间断地对公司网络中的各种“例外行为”进行监管。

国内企业的大部分信息网络安全事件是由于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导致信息和数据失泄密,因此很强调“门卫”的作用。但仅仅重视“门卫”的预防而忽视对内网行为的实时监管,结果会让非法访问者一旦突破“门卫”进入企业内网,非法访问者可以做任何事情而没有人过问。对企业网中的一切访问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能实现更全面的信息网络安全监管,只要有不合规的行为就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发现并被阻止。

二是注重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自学习能力,加强系统防御、发现和修复的能力建设。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网络面临越来越多的攻击风险。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导致攻击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不易被发现。2012年Verizo数据泄露报告中,对企业网络遭受恶意攻击导致数据丢失甚至系统瘫痪,以及对发现攻击并修复漏洞、恢复系统运行等所需要的时间做了统计,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受攻击能够在几分钟、几个小时内就导致企业数据的外泄甚至系统瘫痪,而企业要发现这些攻击并有效阻止这些攻击则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这就让企业的网络、系统、信息长时间处于危险状态,而且旧的漏洞被修复后攻击者又会发现并利用新的漏洞,导致信息网络安全人员疲于应付。

因此,企业需要有效利用信息网络安全工具和手段,加强“防御-发现-修复”过程的自学习和自修复能力。即通过综合开展有针对性监控,有效利用数据丢失预防(DLP)、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缓解、恶意软件/代码高级检测、DNS域名系统记录和分析、数据包捕获/检测(DPI)、远程调查分析等工具,对各种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网络中的各种行为习惯进行自学习,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采用全自动和人工干预的方式,“即时”控制异常行为。这相对于发现漏洞、等待修复的传统方式,在时间上有了数量级的提高。同时,企业要不定期地通过实施实际的攻击来检验网络的自学习和自修复能力,不断优化完善防御、发现和修复系统的自学习能力,并将相关优化建议直接应用到防御、发现和修复系统,提高防御、发现和修复系统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有效应用“身份”安全的边界支持信息系统应用。

IT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传统的安全域隔离提出了挑战。一方面,云计算让“安全域”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BYOD(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的移动应用让终端的管理越来越难。

云计算和传统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它的方便性和易用性也导致了企业网络中不同的安全域逐步模糊了边界,尤其是企业采用了“公有云”服务后,“安全域”已经无法界定清楚。而WIFI、3G、4G技术的发展,使员工越来越愿意使用PAD、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处理办公业务,众多终端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入企业网络,终端的管控越来越难,而且智能终端的便携性也同样面临容易丢失等问题。

因此,在当前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身份”是安全域的一个新边界,也是企业信息网络安全进行精细度控制的基准点。国内外基于“身份”的安全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外基于“身份”的安全体系已经从CA(证书认证)发展到了4A(账号、认证、授权、审计),国内各大银行网银系统的U盾就是典型的基于“身份”的4A应用,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数字证书确保使用者身份的唯一性。但是,不论CA还是4A,一般都要求使用存储了数字证书的“U盾”作为身份的唯一标识。

先进的“身份”的验证、识别与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对“人员+设备+地点+想要什么”来综合判断信息系统使用者“身份”的一种新的控制算法。在这种控制算法中,重点是对使用者访问行为的智能感知和控制,即通过后台的身份服务引擎(ISE),帮助企业从网络、用户和设备收集实时信息,按照不同的情景实施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身份”验证、识别与访问控制技术,能够很精细地控制员工的访问行为,在最大限度地为员工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

4.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论文 篇四

关键词:化工产业;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1加强化工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化工生产技术的管理和化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它们两者对于化工产业的影响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与此同时,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化工生产技术的管理和安全生产的管理不能够相互割裂开,而是应该同时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提高,生产出更多的化工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促使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1.1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由于化工产业自身所需要的原材料所具备的特点就是有毒,有害物质,易燃物品,易爆品等危害性,因此必须加强对于生产技术的管理,规范相关的生产操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生产技术的管理对于安全生产的意义就是十分的重要,很多安全生产事故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人为操作的失误,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从而酿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这些失误的产生,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减少生产流程的损失

5.安全技术与管理 篇五

美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生物技术风险交流

农业转基因技术代表当今农业科技进步的水平,是农业提高产量、提升质量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加入世贸组织后,掌握这一技术国家的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带来很大冲击,同时也成为我们应对挑战的绿色壁垒.美国是全球农业转基因产品第一大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及生物技术风险信息交流方面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本文根据赴美国考察交流所了解的情况作一介绍,旨在学习和掌握这一游戏规则,变挑战为机遇,为我所用.

作 者:周伟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委科教处,安徽合肥,230001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U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14(21) 分类号:Q81 关键词:转基因   生物技术   安全管理   美国  

6.安全技术与管理 篇六

第三篇 消防设施安装、检测与维护管理

(四)61.简述电热器具防火措施有哪些? 超过35W的固定式电热器具应采用单独回路供电,电源线应装设短路、过载及接地故障保护电器;导线和热元件的接线处应紧固,引入线处应采用耐高温的绝缘材料予以保护;电热器具周围0.5m以内不应放置可燃物;电热器具的电源线,装设刀开关和短路保护电器处,其可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应接地。

低于3kW以下的可移动式电热器应放在不燃材料制作的工作台上,与周围可燃物应保持0.3m以上的距离;电热器应采用专用插座,引出线应采用石棉、瓷管等耐高温绝缘套管保护。工业用大型电热设备,应设置在一、二级耐火建筑内,小型电热设备应单独设在非燃烧材料的室内,并应采取通风散热、排风和防爆泄压措施;为防止线路过载,最好采用单独的供电线路,供电线路应采用耐火耐热绝缘材料的电线电缆,并装设熔断器等保护装置;应装设有温度、时间等控制和报警装置,并应严格控制运行时间和温度。

小型电热设备和电热器具如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等,在使用和管理上,要注意防火安全。在电热设备通电使用时,不要轻易离开,应养成人走切断电源的习惯;电热器具使用较多的单位,在下班后应有专人负责切断总电源;根据电热设备使用的性质,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期能及时扑灭。材,以便在发生火灾初期能及时扑灭。62.简述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指示系统的分类。

1)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2)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3)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4)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

63.简述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的安装要求。

1)消防应急灯具与供电线路之间不能使用插头连接。

2)消防应急灯具安装后对人员正常通行不要产生影响,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周围要保证无遮挡物。

3)带有疏散方向指示箭头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在安装时应保证箭头指示的疏散方向与疏散方向相同。

4)指示出口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应固定在坚固的墙上或顶棚下,安装方式既可以明装,也可以嵌墙安装。

5)消防应急灯具在安装时应保证灯具上的各种状态指示灯易于观察,试验按钮(开关)能被人工或遥控操作。

6)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安装时,在正面迎向人员疏散方向,应有防止造成眩光的措施。7)消防应急灯具吊装时宜使用金属吊管,吊管上端应固定在建筑物实体或构件上。8)作为辅助指示的蓄光型标志牌只能安装在与标志灯具指示方向相同的路线灯具线上,但不能代替标志。

9)消防应急灯具宜安装在不燃烧墙体和不燃烧装修材料上。64.简述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各组件的调试内容。

系统调试系统的调试应在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调试前对系统中的消防应急灯具、消防应急灯具专用应急电源盒、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控制器、应急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等设备应分别进行单机通电检查。

(一)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调试

1)采用目测的方法检查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安装位置和标志信息上的箭头指示方向是否与实际疏散方向相符。

2)在黑暗条件下,使照明灯具转入应急状态,用照度计测量地面的最低水平照度,该照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3)操作试验按钮或其他试验装置,消防应急灯具应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4)断开连续充电4h的消防应急灯具电源,使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消防应急灯具主电指示灯应处于非点亮状态,应急工作时间应不小于本身标称的应急工作时间。

5)使顺序闪亮形成导向光流的标志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目测其光流导向应与设计的疏散方向相同。

6)使有语音指示的标志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其语音应与设计相符。

7)逐个切断各区域应急照明配电箱或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分配电装置,该配电箱或分配电装置供电的消防应急灯具应在5内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8)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输入联动控制信号,系统内的应急灯具应在5内转入与联动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工作状态,并应发出联动反馈信号; 2 对于设计有手动控制功能的系统操作手动控制机构,使系统转入应急工作状态,相应的消防应急灯具应在5内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二)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调试

1)分别操作集中电源使其处于主电工作和应急工作状态下,观察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主电电压、电池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主电显示和充电显示灯状态是否与生产企业的说明书相符。

2)操作手动应急转换控制机构,观察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该电源供电的所有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的情况。

3)断开主电电源,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该电源供电的所有消防应急灯具均应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应急工作时间应不小于本身标称的应急工作时间。

(三)应急照明控制器的调试

1)操作控制功能,应急照明控制器应能控制任何消防应急灯具从主电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并应有相应的状态指示和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状态的时间。

2)检查应急照明控制器的防止非专业人员操作的功能。

3)断开任一消防应急灯具与应急照明控制器间连线,应急照明控制器应发出声、光故障信号,并显示故障部位。故障存在期间,操作应急照明控制器,应能控制与此故障无关的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4)断开应急照明控制器的主电源,使应急照明控制器转入备电工作,应急照明控制器在备电工作时各种控制功能应不受影响,备电工作时间不小于应急照明持续时间的3倍,且不小于2h。

5)关闭应急照明控制器的主程序,系统内的消防应急灯具应能按设计计的联动逻辑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四)系统功能调试

(1)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功能调试

1)分别操作自带电源型系统的手动转换装置和模拟消防联动自带电源型系统的应急照明配电箱,系统应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2)分别操作集中应急电源的手动转换控制装置和模拟消防联动集中电源型系统的集中应急电源或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系统应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3)分别操作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的转换开关和模拟消防联动集中电源型系统的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供电的所有消防应急灯具应转入应急工作状态。(2)集中控制型系统功能调试

1)模拟消防联动控制信号,应急照明控制器应控制相关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2)应急照明控制器应能控制并显示系统内所有的消防应急灯具、消防应急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及其他附件的工作状态。

3)手动控制消防应急照明控制器,使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相关消防应急灯具应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65.简述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功能的检测项目。

1)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的应急控制 2)集中控制型系统的应急控制

66.简述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月检、季检和年检的内容。

(1)每月检查消防应急灯具,如果发出故障信号或不能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应及时检查电池电压如果电池电压过低,应及时更换电池;如果光源无法点亮或有其他故障,应及时通知产品制造商的维护人员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每月检查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控制器的状态。如果发现故障声光信号应及时通知产品制造商的维护人员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2)每季度检查和试验系统的下列功能:

1)检查消防应急灯具、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控制器的指示状态。2)检查应急工作时间。

3)检查转入应急工作状态的控制功能。(3)每年检查和试验系统的下列功能:

1)除季检查内容外,还应对电池做容量检测试验。2)试验应急功能。

3)试验自动和手动应急功能,进行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试验。67.简述控制器类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控制器类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电气火灾监控器、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防火门监控器等设备。

安装要求:

1)控制器类设备在消防控制室内的布置要求:

①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②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③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lm。

④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lm的通道。

⑤与建筑内其他弱电系统合用的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应集中设置,并应与其他设备间有明显间隔

2)控制器类设备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1.8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m。

3)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4)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的安装要求: ①配线应整齐,不宜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②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应清晰且不易退色。③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电缆芯线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并应绑扎成束。

④导线穿管、线槽后,应将管口、槽口封堵。

5)控制器的主电源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并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控制器与其外接备用电源之间应直接连接。

6)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调试要求:

1)检查自检功能和操作级别。

2)使控制器与探测器之间的连线断路和短路,控制器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信号(短路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除外)在故障状态下,使任一非故障部位的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控制器应在1min内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并应记录火灾报警时间;再使其他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检查控制器的画次报警功能。

3)检查消音和复位功能。

4)使控制器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连线断路和短路,控制器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信号; 5)检查屏蔽功能。

6)使总线隔离器保护范围内的任—点短路,检查总线隔离器的隔离保护功能; 7)使任一总线回路上不少于10只的火灾探测器同时处于火灾报警状态,检查控制器的负载功能。8)检查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功能,并在备电工作状态下重复本条第7款检查.9)检查控制器特有的其他功能。

10)依次将其他回路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相连接,重复检查。68.简述火灾探测器的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1)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 Ⅰ安装要求

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探测器周围水平距离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最近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2)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安装探测器时,宜居中安装。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安装间距的一半。

3)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确实需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Ⅱ调试要求:

1)采用专用的检测仪器或模拟火灾的方法,逐个检查每只火灾探测器的报警功能,探测器应能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对于不可恢复的火灾探测器应采取模拟报警方法逐个检查其报警功能,探测器应能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当有备品时,可抽样检查其报警功能。

2)采用专用的检测仪器、模拟火灾或按下探测器报警测试按键的方法,逐个检查每只家用火灾探测器的报警功能,探测器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与其连接的互联型探测器应发出声音报警信号。

(2)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 Ⅰ安装要求

1)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探测器应安装牢固,并不应产生位移。在钢结构建筑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反射式探测器的探测器和反射板)可设置在钢架上,但应考虑位移影响。

2)发射器和接收器(反射式探测器的探测器和反射板)之间的光路上应无遮挡物,并应保证接收器(反射式探测器的探测器)避开日光和人工光源的直接照射。

Ⅱ调试要求

逐一调整探测器的光路调节装置,使探测器处于正常监视状态,用减光率为0.9dB的减光片遮挡光路,探测器不应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用产品生产企业设定减光率(1.0~10.0dB)的减光片遮挡光路,探测器应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用减光率为11.5dB的减光片遮挡光路,探测器应发出故障信号或火灾报警信号。选择反射式探测器时,在探测器正前方0.5m处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查,探测器应正确响应

(3)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Ⅰ安装要求

1)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及敷设方式;探测器应采用专用固定装置固定在保护对象上。

2)探测器应采用连续无接头方式安装,如确需中间接线,必须用专用接线盒连接;探测器安装敷设时不应硬性折弯、扭转,避免重力挤压冲击,探测器的弯曲半径宜大于0.2m。

Ⅱ调试要求

在不可恢复的探测器上模拟火警和故障,逐个检查每只火灾探测器的火灾报警和故障报警功能,探测器应能分别发出火灾报警和故障信号。可恢复的探测器可采用专用检测仪器或模拟火灾的办法使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并模拟故障,逐个检查每只火灾探测器的火灾报警和故障报警功能,探测器应能分别发出火灾报警和故障信号。

(4)敷设在顶棚下方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探测器至顶棚距离宜为0.1m,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半径要求;探测器至墙壁距离宜为1~1.5m。

(5)分布式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1)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及敷设方式;感温光纤应采用专用固定装置固定;

2)感温光纤严禁打结,光纤弯曲时,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分布式感温光纤穿越相邻的报警区域时应设置光缆余量段,隔断两侧应各留不小于8m的余量段;每个光通道始端及末端光纤应各留不小于8m的余量段。

(6)光栅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1)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及敷设方式,信号处理器及感温光纤(缆)的安装位置不应受强光直射。

2)光栅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每个光栅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要求,光纤光栅感温段的弯曲半径应大于300mm。(7)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

1)根据设计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确定探测器的管路安装位置、敷设方式及采样孔的设置。2)采样管应固定牢固,在有过梁、空间支架的建筑中,采样管路应固定在过梁、空间支架上。

(8)点型火焰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 Ⅰ安装要求

1)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探测器的视场角应覆盖探测区域。2)探测器与保护目标之间不应有遮挡物;应避免光源直接照射探测器的探测窗口;探测器在室外或交通隧道安装时,应有防尘防水措施。

Ⅱ调试要求

采用专用检测仪器或模拟火灾的方法逐一在探测器监视区域内最不利处检查探测器的报警功能,探测器应能正确响应。

(9)探测器底座的安装

1)探测器的底座应安装牢固,与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应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2)探测器底座的连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10)其他事项探测器报警确认灯应朝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调试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69.简述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安装要求: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1.5m。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连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调试要求:对可恢复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施加适当的推力使报警按钮动作,报警按钮应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对不可恢复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采用模拟动作的方法使报警按钮动作(当有备用启动零件时,可抽样进行动作试验),报警按钮应发出火灾报警信号。70.简述消防电气控制装置的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1)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检查结果不合格的装置严禁安装。2)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消防电气控制装置箱体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布置,并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3)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在消防控制室内墙上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1.8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m。

71.简述模块的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1)同一报警区域内的模块宜集中安装在金属箱内。模块(或金属箱)应独立支撑或固定,安装牢固,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等措施。隐蔽安装时在安装处应有明显的部位显示和检修孔。

2)模块的连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72.简述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和火灾警报器的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安装要求:1)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和火灾警报器宜在报警区域内均匀安装,安装应牢固可靠,表面不应有破损。火灾光警报装置应安装在安全出口附近明显处,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在2.2m以上。

2)光警报器与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不宜在同一面墙上,安装在同一面墙上时,距离应大于1m。

调试要求:1)按现行国家标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的有关要求,采用观察、仪表测量等方法逐个对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设备进行下列功能的检查并记录:

①检查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设备的自检功能。

②使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设备与扬声器间的广播信息传输线路断路、短路,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设备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信号,并显示出故障部位。

③将所有共用扬声器强行切换至应急广播状态,对扩音机进行全负荷试验,应急广播的语音应清晰,声压级应满足要求。

④检查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设备的监听、显示、预设广播信息、通过传声器广播及录音的功能。

⑤检查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设备的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功能。

2)每个回路任意抽取一个扬声器,使其处于断路状态,其他扬声器的工作状态不应受影响。

73.简述消防专用电话的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安装要求:消防专用电话、电话插孔、带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宜安装在明显、便于操作的位置;当在墙面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1.5m。消防专用电话和电话插孔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调试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的有关要求,采用观察、仪表测量勒法逐个对消防专用电话进行下列功能检查并记录:

1)检查消防电话主机的自检功能。

2)使消防电话总机与消防电话分机或消防电话插孔间的连接线断线、短路,消防电话主机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信号,并显示出故障部位(短路时显示通话状态除外);故障期间,非故障消防电话分机应能与消防电话总机正常通话。

3)检查消防电话主机的消音和复位功能。

4)在消防控制室与所有消防电话、电话插孔之间互相呼叫与通话;总机应能显示每部分机或电话插孔的位置,呼叫音和通话语音应清晰。

5)消防控制室的外线电话与另外一部外线电话模拟报警电话通话,语音应清晰。6)检查消防电话主机的群呼、录音、记录和显示等功能,各项功能均应符合要求。74.简述消防设备应急电源的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安装要求:

1)应急电源的电池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当安装在密封环境中时应有通风措施。2)酸性电池不得安装在带有碱性介质的场所;碱性电池不得安装在带酸性介质的场所。3)消防设备应急电源不应安装在有可燃气体的场所。调试要求:

切断应急电源应急输出时直接启动设备的连线,接通应急电源的主电源。按下列要求采用仪表测量、观察等方法检查应急电源的控制功能和转换功能,检查其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主电工作状态、应急工作状态、电池组及各单节电池电压的显示情况,并做好记录,显示情况应与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相符,并满足以下要求:

1)手动启动应急电源输出,应急电源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不能同时输出,且应在5s内完成应急转换。

2)手动停止应急电源的输出,应急电源应恢复到启动前的工作状态。

3)断开应急电源的主电源,应急电源应能发出声音提示信号,声信号应能手动消除;接通主电源,应急电源应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

4)给具有联动自动控制功能的应急电源输入联动启动信号,应急电源应在5s内转入应急工作状态,且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不能同时输出;输入联动停止信号,应急电源应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

5)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的应急电源处于自动控制状态,然后手动插入操作,应急电源应有手动插入优先功能,且应有自动控制状态和手动控制状态指示。

6)断开应急电源的负载,按下列要求检查应急电源的保护功能,并做好记录。①使任一输出回路保护动作,其他回路输出电压应正常。

②使配接三相交流负载输出的应急电源的三相负载回路中的任一相停止输出,应急电源应能自动停止该回路的其他两相输出,并应发出声、光故障信号。

③使配接单相交流负载的交流三相输出应急电源的任一相停止输出,其他两相应能正常工作,并应发出声、光故障信号。

7)将应急电源接上等效于满负载的模拟负载,使其处于应急工作状态,应急工作时间应大于设计应急工作时间的1.5倍,且不小于产品标称的应急工作时间。

8)使应急电源充电回路与电池之间、电池与电池之间的连线断线,应急电源应在100s内发出声光故障信号,声故障信号应能手动消除。

75.简述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安装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在探测器周围应适当留出更换和标定的空间;在有防爆要求的场所应按防爆要求施工。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窗口应避免日光直射,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不应有遮挡物。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调试要求:依次逐个对探测器施加达到响应浓度值的可燃气体标准样气,采用秒表测量、观察等方法检查探测器的报警功能,探测器应在30s内响应;撤去可燃气体,探测器应在60s内恢复到正常监视状态。对于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除按要求检查报警功能外,还应将发射器发出的光全部遮挡,采用秒表测量,观察等方法检查探测器的故障报警功能,探测器相应的控制装置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信号。

电气火灾监控器调试要求:切断监控设备的所有外部控制连线,将任一备调总线回路的电气火灾探测器与电气火灾监控器相连,接通电源。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GB14287.1-2005)的有关要求,采用观察,仪表测量等方法逐个对电气火灾监控器进行下列功能的检查并记录,电气火灾监控器应满足标准要求:

1)检查自检功能和操作级别。

2)使监控器与探测器之间的连线断路和短路,监控器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信号(短路时发出报警信号除外);在故障状态下,使任一非故障部位的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监控器应在1min内发出报警信号再使其他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检查监控器的再次报警功能。

3)检查消音和复位功能。4)使监控器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连线断路和短路,监控器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信号。5)检查屏蔽功能。

6)检查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功能。7)检查监控器特有的其他功能。

8)依次将其他备调回路与监控器相连接,重复本条第2)~5)款检查。10.简述系统工程质量检测判定标准要求。P286 系统内的设备及配件规格型号与设计不符、无国家相关证书和检验报告;系统内的任一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无法发出报警信号,无法实现要求的联动功能的,定为A类不合格。检测前提供的资料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定为B类不合格。其余不合格项均为C类不合格。系统检测合格判定应为:A=0且B≤2.且B+C≤检查项的5%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76.简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构成。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由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传输网络、监控中心以及火警信息终端等几部分组成。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构成如图所示。77.简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安装要求。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设置在联网用户的消防控制室内,联网用户未设置消防控制室时,则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场所。该装置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m。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引入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线应整齐,不宜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2)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应清晰且不易退色。

3)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4)电缆芯线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5)导线应绑扎成束。

6)导线穿管、线槽后,应将管口、槽口封堵。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并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进行连传输装置与备用电源之间应直接连接。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使用的有线通信设备应根据国家有关电信技术要求安装,网间配合接口、信令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中监控中心的各类设备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合理摆放,安装牢固,适宜使用人员的操作,并留有检查、维修的空间。远程监控系统设备和线缆应设明显标识,且标识应正确、清楚。远程监控系统设备连线应连接可靠、捆扎固定、排列整齐,不得有扭绞、压扁和保护层断裂等现象。

78.简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调试步骤。

1)调试准备 2)各部分的系统调试 a.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调试 b.通信服务调试 c.报警受理系统调试 d.信息查询系统调试 e.用户服务系统调试 f.火警信息终端调试

79.简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检测项目和内容。

1)连接3个联网用户,测试监控中心同时接收火灾报警信息的情况。

2)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获取火灾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接收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s。3)监控中心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转发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的时间不大于3s。

4)监控中心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之间能够动态设置巡检方式和时间,要求通信巡检周期不大于2h。

5)测试系统各设备的统一时钟管理情况,要求时钟累计误差不超过5s。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检测完毕后,填写《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检测记录》 80.简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日常检查和检查的测试项目。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日常检查测试项目: 1)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使用与检查 2)通信服务器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3)报警受理系统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4)信息查询系统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5)用户服务系统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6)火警信息终端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投入运行满1年后,每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

1)每半年检查录音文件的保存情况,必要时清理保存周期超过6个月的录音文件。2)每半年对通信服务器、报警受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用户服务系统.火警信息终端等组件进行检查、测试。

3)每年检查系统运行及维护记录等文件是否完备。4)每年检查系统网络安全性。

5)每年检查监控系统日志并进行整理备份。

6)每年检查数据库使用情况,必要时对硬盘存储记录进行整理。

7.安全信息管理技术的研发与运用 篇七

1.1 概述

在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 安全信息管理技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措施,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从实质上讲, 安全信息管理就是把现代系统科学融入安全工作领域中, 结合现代管理理念, 通过电子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关管理人员, 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信息进行处理, 并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生产环节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通过系统的安全分析与评价, 对可能存在的隐患或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 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辅助和信息支持。

1.2 现代安全信息管理技术的作用和特点

安全信息管理的作用及特点主要是通过处理数据信息, 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运用, 从而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支持。数据处理通常包括字符、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有的信息代表事件;有的代表人或物体;有的代表条件和状态;有的则表示各种管理信息和相关法规等。通过数据处理和信息收集, 能够将繁琐复杂的数据转变为直接利用的安全信息, 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系统安全状况。采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并充分发挥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范围广、精度高以及智能的特点, 使信息处理工作更加系统、完整、准确和及时, 确保社会生产的有序、安全进行。

1.3 安全信息管理范围

从内容方面来看, 安全信息管理的范围包括生产安全信息和非生产安全信息, 一般多为生产安全信息, 包括生产过程信息、设备运行信息、日常生产管理信息等;从信息的来源方面看, 主要分为一次和二次信息。一次信息就是直接来自生产现场的信息, 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二次信息就是经过处理和综合的信息;从类别方面看, 安全管理信息分为事故信息、隐患信息、安全管理动态信息等;从管理要素方面看, 主要包括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环境信息和管理信息;从信息的表达形态来看, 包括图、文、声、像等信息。在生产过程中, 应该将各类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评价, 以充分期限出安全管理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特性。

2 计算机安全信息系统研发

安全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同, 都需要经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模型建立、系统设计和程序实现等环节。其中系统设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安全信息系统的结构, 提出各阶段的程序及处理方案。具体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 总体设计

安全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应该结合系统安全目标、任务和相关模型, 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和对象进行系统结构的划分, 设置多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

2.2 详细设计

(1) 数据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的确定应该首先遵循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并结合安全信息管理需求及生产状况, 并努力保证数据名称的类型、字段和长度与系统的设定及相关规范相符, 便于系统地进行信息处理。比如说:安全事故类型及原因、安全隐患类型、安全属于和量纲等数据字段的设定应该与国家的相关规定与行业规范相符。除此之外, 还应该对数据结构的字段含义进行简单的描述。

(2) 代码设计。在设计前, 首先要确定编码方式与代码对象。如果数据元素存在通用代码, 尽量采用通用代码, 如果没有通用代码应该遵循便于使用、符合规范的原则进行编写。

(3) 输入输出设计。应该结合安全信息的处理需求和业务部门的格式与工作规范进行数据输入输出方式和格式的设计。

(4) 数据存储设计。首先要确定数据存储的容量和内容, 并结合相关要求设计合理的结构和数据库, 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 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应该充分结合系统功能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 设计多个子系统, 并使各个模块间具备独立的功能和关联, 便于系统调试、功能实现和维护, 增强系统的整体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这样才能使系统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3 安全信息系统的基本配置

(1) 系统软件平台。根据安全信息管理的实际需求和现阶段软件技术的发展状况, 选择易于开发、维护和使用的软件, 并要具备多媒体处理功能, 以充分适应各种应用需求。通常情况下, 可以选择以下几类: (1) 选择新一代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平台作为数据库系统; (2) 选择具备良好人机界面的中文操作系统作为安全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 (3) 选择功能较为健全的程序设计语言和相关软件作为系统编程语言; (4) 工具软件有关的应用程序开发软件平台。

(2) 系统硬件配置。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 应该首先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安全性、成本及技术可行性等方面。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配置方案。常见的有单机、网络和终端等配置方案。就目前来看, 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单机方案, 只需要一台主机和打印输出设备就能够使用, 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摘要:在现代社会生产中, 安全信息管理技术就是综合运用各类生产信息资源, 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信息辅助, 并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从而起到消除隐患、推动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但就目前来看, 现代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仍缺乏规范的模式。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安全信息管理技术的研发及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研发设计

参考文献

[1]官巍, 胡若.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7 (3)

8.大倾角采煤技术应用与安全管理 篇八

【关键词】大倾角;采煤技术;支护作业;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煤矿开采量的快速增长,极大的满足了社会生产对煤炭的需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难以安全开采的煤层,这些煤层因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使得煤层的结构有很大变化,给煤炭开采作业带来一定难度。其中大倾角的煤层开采就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开采方式,若在开采作业时不能做好施工设计,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操作,就会引发一定的开采作业问题,影响生产的安全进行。这就要求在进行大倾角采煤作业时,必须要加强对技术应用与安全生产的管理控制,确保采煤作业的正常顺利实施。以下本文就以某煤矿企业在大倾角煤层的开采为例,来详细探讨其开采技术与安全管理措施。

1、大倾角采煤工况

1.1大倾角采煤作业面的地质条件

在某煤矿企业的采煤作业中,其中一采煤作业面长177米,煤层倾角:工作面上部60米18°—20°,工作面下部117米30°—37°,大倾角走向长300米。煤层无伪顶,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度7.4米;老顶为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厚度4.1米;直接顶及直接底比较完整,大倾角段无断层影响,煤层厚度2.6—2.8米,煤层赋存比较稳定。

1.2采煤方法、采空区处理方法及作业形式

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作业形式:采用“三、八”制,两班半生产,半班准备,岗位工种追机作业。

1.3采煤工作面的支护系统

工作面头尾端头无端头支架,故采用单体加密支护,当顶板破碎时,走向挑棚维护顶板。上端头排柱距为0.7×0.6米,下端头为0.9×0.6米。壁龛内顶板破碎时,挑拌支护,间距0.75米,硬帮挂腿。上出口支护为带帽点柱,支护排、柱距为0.7×0.6米,“三、四”排管理顶板,顶板破碎时挑倾向拌支护。下出口支护为单体上方挑走向拌、钢梁或带帽点柱,排柱距为0.6×0.9米,“三、四”排管理顶板,顶板破碎时挑倾向拌或钢梁支护。移架前先撤末排单体,然后再移架,做到放顶线排单体与工作面支护在一条直线上。

2、大倾角采煤的技术要点

在对该采煤面进行开采作业时,因为其属于大倾角采煤的施工范围,因而在实际的开采作业中,与普通的采煤工作面开采作业是有着一定区别的。在大倾角采煤的施工中,需要注意到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是在液压支架管的管理以及采煤机、刮板机的运行管理等几方面。

2.1液压支架管理

在大倾角采煤施工中,做好液压支架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因为在作业面的开采作业中,支架的固定与支撑方式是决定液压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为了能够提高液压支架的性能,我们采取了增设排头支架的方式进行液压支架设置。即在溜子头处设置了4部排头支架,并利用天地缸将其相互锁定,并互为支点,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其次,将支架的十字头进行了更换,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支架的稳定,减少其摆动频率,以防止支架发生下滑。

另外,工作面中的支架都必须要依照排头支架的标准依次进行排列,形成一条直线,并确保支架的所有零构件完整无缺,严防支架系统出现跑、冒、滴漏的事故现象发生。且在施工中,所有的支架都应当是按照预定的顺序来依次向前移动,在移动支架的时候速度要快,以确保架顶的完整。在移动支架到原定地点后,要先进行检验调整,以确保支架系统的稳定。在需要降架的时候,不得将两个支架一起降落,这是因为在工作面中,无论是何种状况,都不能平行作业,只能拉下一处支架。并且严禁超高回采,确保安全作业。

2.2采煤机运行

本矿所采用的MG250/601—QWD型采煤机设计适应倾角≤46度煤層开采,牵引形式为变流变频调速无链牵引,啮合方式为摆线轮销轨式,并且设计有液压制动器防止采煤机停开机时瞬间下滑。正常情况下,采煤机往下单向割煤,上行空提清浮货。倾角小于30度可以双向割煤。下行割煤20米时,要停机移溜,然后方要继续割煤。

2.3刮板机运行

设计用ZZ—4800支架,推移千斤顶配26*92链以及连接装置为溜子防滑设施。链一端固定在支架过桥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溜子底座,长度10米,全工作面117部支架共计安装10套防滑设施。工作面溜子要从下往上推移,并打好机头,机尾压柱。如工作面溜子上窜或下滑时,要及时调整支架,使支架底座与溜子垂直,并通过调头调尾的方式使溜子到正常位置。底座斜撑。工作面溜子电减倾斜布置。采取在轴承附近减速机壳钻一个注油孔,原班注一次油,解决减速机1轴靠电机轴承供不上油问题。

3、大倾角采煤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所有的煤矿生产开采作业中,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工作内容,大倾角采煤就更应当遵循这一规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本矿区的这次生产中,我们采取了下述几种安全管理措施,很好的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1工作面溜子头超前溜子尾,即工作面下端头超前上端头越小越好,设计不越过20米,实际回采时在18米以内。工作面上部机道煤矸石可顺工作面溜子内自动滑下有效地避免煤矸石飞向支架内。

3.2采煤机软帮侧机盖上安装挡货板,高0.4米,并在下山挡货板内侧立一块向硬帮斜立板,有效地控制片帮煤从机盖滑到支架内伤人。

3.3支架顶梁上设计安装走向挡货板长1.4米、宽1.3米,形成与支架护帮板相同。在煤层大倾角安装5部支架,人员进入机道作业时起到上部煤矸下滑挡货作用。

3.4采煤机司机远方操纵采煤机运行,采煤机司机躲在支架立柱内侧用1米长木棍操纵采煤机操作台。

3.5扫浮煤人员自工作面上端头向下端头即由上而下清扫,并且在采煤机运行后方作业。

3.6人员进入机道作业或在下端头作业时,采煤机、工作面溜子停止运转,拉架、推溜停止作业,把临近上方的支架顶梁走向挡板打开,并用皮带封严,将作业地点片帮煤、浮石撬掉再进行作业,并设专人临护。

4、结语

在该煤矿企业的本次生产中,设计人员通过对煤矿层分布进行仔细勘察,并结合实际的地质条件合理设计,采用了特殊的采煤技术,并优化了支护系统设计方案,加强作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月产量达到14万吨,且无生产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生产,到达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书文.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综合机械化采煤[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9.安全防范技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篇九

一、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成立安全施工领导小组,由技防工程部负责人任组长,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

组员:工程技术人员、质检监督人员、施工员。

项目负责人负责工程整体安全管理和协调工作。

施工负责人负责施工人员、设备、施工过程的安全。

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安全。

二、安全防范重点:

A、重要、敏感用户施工,施工人员的政审安全性; B、资料纪录存放安全性; C、事故控制点:

①、2米以上的高处塦落事故。②、触电事故。

③、设备机具伤害事故。D、控制点的管理; ①、制度健全无漏洞。②、检查无差错。③、设备无故障。④、人员无违章。

三、安全措施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1、施工负责人应提交施工工作人员的相关资料并严格审查,接受施工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2、在系统调试交接时,帮助用户建立系统的文档管理,将完整的完工图纸、设计文档、操作、维护手册、设备清单等保存完整,以便备查。

3、保证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保存的安全性,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备查。

四、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在每次例会上强调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1、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科学组织施工。

2、按照施工点平面图设置临时设施,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

3、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栓安全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5、施工用电,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住建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防范》(JGJ46-88)规定操作,严禁私自拉电和带电作业。

6、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应有可靠接地保护,随身携带和使用工具应搁置于顺手稳妥的地方,防止发生事故伤人。

7、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 并符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8、施工用的高凳、梯子、人字梯、高架车等,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其牢固性,梯子外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并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围栏。

9、人字梯距梯脚40—60cm处要设拉绳,施工中,不准站在人字梯最上一层操作,且严禁在这上面放工具和材料。

10、在竖井内作业,严禁随意蹬踩电缆线或电缆支架,在井道内作业必须要有充分照明和通风。

11、遇不可抗力因素〔暴雨、雷电等〕影响施工安全时,应停止作业,以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12、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由安全施工领导小组负责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整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公司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13、安全施工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安全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并做好记录。

10.建筑管理安全技术交底 篇十

建筑管理安全技术交底 目

新工人安全生产须知交底建筑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般规定技术交底安全生产六大纪律交底十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起重吊装“十不吊”规定交底气割、电焊“十不烧”规定交底施工现场防火一般规定技术交底施工现场防火要求技术交底施工现场禁火区域划分及审批交底施工现场灭火器材配备技术交底特殊建筑施工现场防火技术交底

录第1286页 第1288页 第1290页 第1291页 第1292页第1293页第1294页第1295页第1297页第1298页第1299页

11.安全技术与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综采大倾角采煤;提高产量和效益;实现安全生产

龙煤双鸭山分公司对综采回采倾角小于25°以下的煤层是非常成功的,对于煤层倾角大于25°,尤其是达到37°的煤层,采用综采回采是一项新课题。龙煤双鸭山分公司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先后到四川广能集团绿水洞煤业公司、徐州矿业集团张双楼矿,针对大倾角开采的有关问题进行实在考察,并派段队业务骨干14人到四川广能集团绿水洞煤业公司5122综采工作面现场跟三班学习。回来后就东荣二矿中一上采区十六层右三面采用综采开采进行技术分析论证,并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回采两个多月,平均日产4020吨,最高日产5830吨,月产达到13.2万吨,最高月产14.6万吨。没有发生轻伤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1.采面地质条件

该面长177米,煤层倾角:工作面上部60米18°-20°,工作面下部117米30°-37°,大倾角走向长300米。煤层无伪顶,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度7.4米;老顶为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厚度4.1米;直接顶及直接底比较完整,大倾角段无断层影响,煤层厚度2.6-2.8米,煤层赋存比较稳定。

2.采煤方法、采空区处理方法及作业形式

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作业形式:采用“三、八”制,两班半生产,半班准备,岗位工种追机作业。

3.回采工艺流程

采煤机使用黑龙江省鸡西煤机厂生产的MG-250/601-QWD型双滚筒采煤机,工作面溜子使用张家口煤机厂生产的SGZ-764/2*200底封式整体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使用北京煤机厂生产的ZZ4800-15/30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采用双向割煤,端头斜切进刀。顺槽采用张家口生产的SGZ764/160转载机搭SSJ-150皮带,接力运输至煤仓,大巷采用三吨底卸式矿车运输,主井提升至地面。

4.端头及上下出口支护

(1)工作面头尾端头无端头支架,故采用单体加密支护,当顶板破碎时,走向挑棚维护顶板。上端头排柱距为0.7×0.6米,下端头为0.9×0.6米。

(2)壁龛内顶板破碎时,挑拌支护,间距0.75米,硬帮挂腿。

(3)上出口支护为带帽点柱,支护排、柱距为0.7×0.6米,“三、四”排管理顶板,顶板破碎时挑倾向拌支护。

(4)下出口支护为单体上方挑走向拌、钢梁或带帽点柱,排柱距为0.6×0.9米,“三、四”排管理顶板,顶板破碎时挑倾向拌或钢梁支护。

(5)移架前先撤末排单体,然后再移架,做到放顶线排单体与工作面支护在一条直线上。

5.大倾角采煤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技术措施

5.1液压支架管理是关键

(1)增设排头支架。溜子头设4部排头支架,用天地缸互锁,互为支点,形成一体。移架时先2、3号,再1、4号。排头1、3号架设一组防倒斜拉缸,1、2、3号支架设有天缸互锁,移架时先3号,再1、2号。

(2)更换支架十字头。设计支架十字头与支架推拉板和溜子底座连接间隙紧凑,最大限度地减少支架摆动量,控制支架下滑。

(3)工作面下部第4号支架、13号支架、23号支架共安设三道防倒设施,链一端固定在支架过桥上,另一端固定在下部支架顶梁防倒耳朵上,支架侧护板和底座千斤顶全部安好,支架歪斜及时调架。

(4)工作面所有支架以排头支架为准依次排列,支架的各种零部件及液压系统要确保完好,严格控制支架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5)工作面所有支架移架顺序必须坚持从下往上依次前移,拉架点距采煤机后滚筒保持10部支架的安全距离,带压擦顶移架,且移架速度要快,力争一次拉到位,接顶完整,并随时调整支架。每隔10部支架备用3棵单体。

(6)严禁相邻两部支架同时降架。工作面在任何情况下只准一处拉架,不能平行作业。

(7)严禁超高回采。立柱要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工作面要坚持伪斜开采,机巷超前风巷推进15-22米。

5.2采煤机运行主要措施

(1)MG250/601-QWD型采煤机设计适应倾角≤46度煤层开采,牵引形式为变流变频调速无链牵引,啮合方式为摆线轮销轨式,并且设计有液压制动器防止采煤机停开机时瞬间下滑。

正常情况下,采煤机沿工作面从上往下单向割煤,上行空提清浮货。倾角小于30度可以双向割煤。下行割煤20米时,要停机移溜,然后方要继续割煤。采煤机司机在架内操作。

(2)采煤机上要安装能停止工作面溜子的闭锁装置,停止割煤时要把两滚筒落到底板上,随时检查采煤机行走齿轮和溜子销轨是否完好。

(3)采煤机采用分腔多油室润滑,解决大倾角上下油位一差问题。机组使用电缆夹。

5.3刮板机运行主要措施

(1)设计用ZZ-4800支架,推移千斤顶配26*92链以及连接装置为溜子防滑设施。链一端固定在支架过桥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溜子底座,长度10米,全工作面117部支架共计安装10套防滑设施。安装位置在第15号、25号、35号、45号、55号、65号、75号、85号、95号、105号支架,有效地防止工作面溜子下滑。

(2)工作面溜子要从下往上推移,并打好机头,机尾压柱。如工作面溜子上窜或下滑时,要及时调整支架,使支架底座与溜子垂直,并通过调头调尾的方式使溜子到正常位置。底座斜撑。

(3)工作面溜子电减倾斜布置。采取在轴承附近减速机壳钻一个注油孔,原班注一次油,解决减速机1轴靠电机轴承供不上油问题。

5.4安全生产针对性主要措施

(1)工作面溜子头超前溜子尾,即工作面下端头超前上端头越小越好,设计不越过20米,实际回采时在18米以内(根据工作面倾角变化适时调整)。工作面上部机道煤矸石可顺工作面溜子内自动滑下有效地避免煤矸石飞向支架内。

(2)采煤机软帮侧机盖上安装挡货板,高0.4米,并在下山挡货板内侧立一块向硬帮斜立板,有效地控制片帮煤从机盖滑到支架内伤人。

(3)支架顶梁上设计安装走向挡货板长1.4米、宽1.3米,形成与支架护帮板相同。在煤层大倾角安装5部支架,人员进入机道作业时起到上部煤矸下滑挡货作用。

(4)采煤机司机远方操纵采煤机运行,采煤机司机躲在支架立柱内侧用1米长木棍操纵采煤机操作台。

(5)拉架、推移工作面溜子,操作人员在支架四个立柱内操纵。

(6)扫浮煤人员自工作面上端头向下端头即由上而下清扫,并且在采煤机运行后方作业。

(7)人员进入机道作业或在下端头作业时,采煤机、工作面溜子停止运转,拉架、推溜停止作业,把临近上方的支架顶梁走向挡板打开,并用皮带封严,将作业地点片帮煤、浮石撬掉再进行作业,并设专人临护。

(8)在1号支架设置警示牌,人员通过下端头时停止工作面一切作业,等2分钟确无异响时,人员迅速通过下端头。

12.浅谈网络安全管理与技术 篇十二

1 网络安全概述

现如今的社会已经是一个新的数字信息时代, 海量的数字信息通过各种不同的通道和数字终端进行传达,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物, 是应社会对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要求发展起来的, 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我国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也很快, 在国防、电信、银行、广播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里, 计算机网络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那时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其安全性不可小觑。然而现如今的网络安全管理还相当薄弱, 我们不仅应该在网络设计过程中完善网络体系的安全保密设施, 并增加网络安全服务功能, 同时还必须在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方面下苦功夫。

2 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应该对网络采取全方位的安全措施以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接下来谈谈如何对网络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首先,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3个:

2.1 多人负责原则

即与安全有关的每一项活动, 都必须有至少两人在场。负责人员应是系统主管领导指派的, 他们忠诚可靠, 能胜任此项工作;他们应该签署工作情况记录以证明安全工作以得到保障。与安全有关的活动有:对使用证件的发放与回收进行访问控制;保密信息的处理;设计、实现和修改系统软件;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维护;发放与回收信息处理系统使用的媒介;删除和销毁重要程序和数据等。

2.2 任期有限原则

担任与安全有关的职务任期最好不要过长, 否则容易使人误会该职务是永久性的或是专有的。为遵循该原则, 工作人员应不定期地循环任职, 强制实行休假制度, 并规定对工作人员进行轮流培训, 以使任期有限制度切实可行。

2.3 职责分离原则

除非经系统主管领导批准, 任职于信息处理系统的人员勿涉及职责以外的任何与安全有关的事情。出与对安全的考虑, 下面每组内的两项信息处理工作应当分开:计算机操作与计算机编程;机密资料的接收与传送;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应用程序和系统程序的编制;访问证件的管理与其他工作;计算机操作与信息处理系统使用媒介的保管等。

其次, 根据以上管理原则和数据保密性, 相关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或采用相应的规范。具体工作是: (1) 按照工作的重要程度以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 (2) 确定安全管理范围。 (3) 制订相应的机房出入管理制度。对安全等级较高的系统实行分区控制, 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采用磁卡和身份卡等证件识别或安装自动识别系统管理出入。

最后, 我国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已历经通信保密和数据保护两个阶段, 目前处于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 现已开发研制出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防火墙、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安全路由器等。然而, 由于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交叉的综合学科, 结合数学、物理、生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各个学科的长期积累和最新研究成果, 已经提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协同的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方案, 目前正从现代密码理论、安全协议、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分析和监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统5个方面进行研究, 使得各部分相互协同形成有机整体。另外, 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 具体可分成网络地址转换—NAT、包过滤型、监测型和代理型四种基本类型。

3 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

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安全性, 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 安全策略与技术的多样化保障了网络安全, 若采用同一种统一的技术和策略无法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2) 应不断地更新网络的安全机制与技术; (3) 随着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性, 进入网络的手段层出不穷, 使得网络安全技术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安全与反安全如同矛盾的两个方面, 并且随着矛盾不断地加深, 网络安全产业必将是一个随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主要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主要有以下四种:

3.1 网络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用来防止网络外部用户以非法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为目的, 利用非法手段从外部网络入侵内部网络, 是一种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并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两个以上的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 (如链接方式) 实施检查, 以此决定是否允许网络之间的通信, 时刻监视着网络运行状态。目前的网络防火墙技术产品主要有包过滤路由器、堡垒主机、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应用层网关 (代理服务器) 以及电路层网关等类型。网络防火墙技术作为一个或一组系统, 可以设定相关访问权, 比如外界可以访问的内部服务有哪些, 内部的哪些服务可以被外界的哪些人访问, 内部人员可以访问哪些外部服务等等。它还可以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进行限制、监测并更改, 确认其来源和去处, 对数据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检查, 按照用户的规则对数据进行传送或阻止。

防火墙技术属于网络层安全技术范畴, 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产品之一, 是作为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它虽然处于5层网络安全体系中的最底层, 但却负责网络间的安全认证与传输这个极为重要的网络功能。随着不断变化的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代网络防火墙技术也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 它不仅负责传统防火墙技术的过滤工作, 同时还可以向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另外还有多种防火墙产品正朝着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等方向发展。当然, 选择防火墙是有一定标准的, 它必须保证两点:第一, 防火墙本身是安全的;第二, 具有可扩充性。目前防火墙技术虽然是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 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对于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 防火墙技术是无法防范的;它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无法完全防止已感染病毒软件或文件的传送;对于数据驱动型的攻击也无法防范。然而, 自从1986年美国Digital公司在因特网上安装了全球第一个商用防火墙系统并提出了网络防火墙技术的相关概念后, 网络防火墙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日前, 国内外已有数十家公司推出了各种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火墙产品系列。

3.2 数字认证技术

数字认证技术对于开放环境中的各种网络信息安全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手段。数字认证技术是一个最终用户或设备的身份验证过程, 即对建立信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的身份进行认证。认证技术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真实的, 而不是冒充的, 即识别信号源;二是对信息的完整性进行验证, 即保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窜改过或者没有被延迟。目前较为成熟的数字认证技术主要有身份认证、消息认证和数字签名三种。

3.3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与防火墙技术配合使用, 是以提高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为目的, 防止加密数据被外部截获所采用的主要数据安全技术手段之一。数据加密技术按其作用不同, 主要可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完整性的鉴别、数据存储和密钥管理技术四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安全与数据加密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各国不仅从管理上和法律上需要对数据的安全进行加强保护, 而且必须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 这更大大推动了网络数据加密技术的飞速发展。

3.4 防病毒软件

我们首先要具备防病毒的意识, 再者便是安装合格的防病毒软件。合格的防病毒软件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备较强的查毒和杀毒能力。目前全球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计算机病毒约有四万多种, 计算机病毒对各种操作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侵害, 这就要求安装的防病毒软件能够查杀多种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各类病毒。二是完善的升级服务。与其它软件相比, 防病毒软件必须不断地更新升级, 以查杀层出不穷的计算机病毒。

结束语

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由此而来的攻击破坏可谓层出不穷, 为了有效的防止入侵, 将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安全问题, 使用尽量多而可靠的安全工具进行维护, 让我们的网络体系完善可靠。在INTERNET为我们提供大量机会的同时, 也在安全性方面带给我们严峻的挑战。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挑战而拒绝它, 否则将得不偿失。网络信息安全是每个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我们目前还无法从系统规划的角度去考虑它, 但可以从技术上、政策上、产业上来发展它。我们不仅应该把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作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应该作为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举足轻重, 是一项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 我们将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策略, 将INTERNET的不安全性降至现有条件下的最低点, 让它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黎连业、张维、向东明.路由器及其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Andrew 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 (第四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村支部书记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