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图腾散文(精选11篇)
1.精神图腾散文 篇一
草原精神
——读《狼图腾》有感
姜戎著作《狼图腾》描绘六、七十年代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去年去内蒙时惊叹于草原的辽阔与广袤,今年读此书才知道美丽婀娜的草原原来是如此惊心动魄的战场。本来吗,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旅行如何能真正认识和了解一个民族?
读此书时每每后背发凉,惊得一身冷汉。草原上每场战争后都是一声唏嘘,没有赢家。即便人暂时胜利,长期来看人的所作所为必定报应在人的身上。人类群体的目光是短浅的、易被眼前利益蒙蔽的,打狼灭狼在当时是被赞为英雄的。当然每个时代都有能认清局势智者,可知道如何做和实际如何做是两回事。我们知道甜食易上瘾且增脂变胖,可还是一趟趟往饼屋跑。毕利格老人知道打狼多不好,可他不仅自己是打狼能手还带领全族围猎。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波逐流的始终是大多数,偶尔几名智者却往往不能善终,布鲁诺不是被烧死在鲜花广场上,独善其身已非常不易更不要说扭转乾坤了。
姜戎就是书中的陈阵,字里行间都是对当初碰坏草原的懊悔,他违背自然规律害死小狼是他这一生卸不去良心债。他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想以此书点醒更多人,草原沙化、狼族灭亡是他那一代的人一手造成的,他愿更多的人警醒并改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同时姜戎从一个汉人的角度观察、感受并最终融入蒙古族。我至今还记得我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第一次听说藏族人死后天葬时的震撼:怎么可能有这种事?藏族和我们为什么这么不同?如果他们和我们一样该多好。而今我却感谢“不同”,正是不同的种族、信仰和生活方式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他人的尊重才是对自己的尊重。
推而广之,人类与动植物、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相处的又如何?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就说过 :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不爱惜生态,用环境换金钱,短期能让人迅速富足衣食无忧,可长期来说不过是自掘坟墓。在本世纪的1中,全世界大约每4 年灭绝一种动物,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生物多样性正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是尽可能丰富的世界,还是一个生物种类日渐贫乏的地球?我一直认为任何族群有始定有终,人类的历史在浩瀚的宇宙史中只不过沧海一粟,最终人类也逃不过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的命运。只不过现在的人类为地壳运动火山爆发消失的恐龙而唏嘘,而将来的生物为碰坏环境自取灭亡的人类而叹息。
写于6月21日
2.未来企业家的精神图腾 篇二
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在《重获企业精神》(Recapturing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在制度层面最为精髓的思想内核在于:持续激励人以最大程度的工作热情和效率,投入到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当中。这一理念对于在当下中国建立正确的社会创富观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作为个人,需要首先反省自身所创造的价值大小,其次再考虑自身的回报;作为政府,需要反省正在创造社会价值的人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回报,以及正在获得回报的人是否持续创造社会价值。《重获企业精神》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分析,并始终强调发挥企业家精神,而成为经典。“經济增长的关键其实很简单,有创造力的人拥有了资金;经济停滞的原因也一样的简单,富有创造力的人的资金被剥夺了。”吉尔德不仅仅提供了创造价值和获取财富相联系的视角,而且对创造国家财富提出了三个制度层面的建议。
建立正确的财富马太效应,才能够打造出最具效率的制度竞争力。该书直言不讳地指出,社会如果能够将最好的投资资本和机会给予最具社会价值创造能力的人和机构,将是国家和社会获得发展的主要源泉,这比一味构建竞争格局更为重要。虽然“经济学家的普遍观点是经济即将进入大萧条,而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却用自己的独特行为和信念来创造发明,带来重大的突破,并引导世界经济进入增长和繁荣。真正的经济不是计量经济学的经济,而是企业家的经济。”在当下的中国,仇富心理和好富心理是并存的,更为具体地看,仇富心理其实并不是仇“富”本身,而是仇“为富不仁”,更加证明当前中国的企业家其实是缺乏社会公认的精神世界。构建正确的企业家精神而非指正仇富群体,才是当下的发展正路。惟有如此,财富的马太效应才能够形成对社会的良性带动作用。
同时,社会应该建设财富获取和价值创造的嫁接机制。“一旦企业家开始关心自我消费而放弃企业经营,那么财富就会迅速贬值。这也是驱使企业家不断奋斗和创新的动力。因此,精神和信仰才是企业家的生产方式。”乔治·吉尔德不断强调财富的真正来源其实是企业家的观念流(flow of ideas)和精神景象(mindscape)。他对财富可以进行重新分配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物质主义的迷信“愚昧可笑”。在学习曲线中历练出来的成功企业家,或者一往无前,或者充满反叛,或者意志顽强,或者崇尚创新,这都构成了比传统社会经验和学术教条更为鲜活和直接的财富创造格局。理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企业家个性的维度去看待,才能够正确理解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3.精神图腾散文 篇三
前段时间读了姜戎先生的《狼图腾》,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久久不能释怀,总觉得应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迹,写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众所周知,在以农耕为主的汉族文化里,人们对狼的厌恶可谓根深蒂固。它们是很多故事中的反面角色,长期与贪婪、凶残、狡猾、忘恩负义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狼图腾》中,作者根据知青时期的真实经历和个人感悟,赋予了它们更为深刻的意义,使其以一种全新的形象进入公众的视野,一举颠覆了我们从前对狼的片面印象。
如果单打独斗,狼绝不是虎、豹的对手。但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狼却轻易击败了这些竞争者,将所有的猛兽逐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狼更加依赖群体的力量。就像书中描述的那样,狼群有严格的战术和纪律。在战斗中,每只狼都有自己的任务,任何狼都不能擅离职守。头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击虚,助攻者蠢蠢欲动,后备者厉声而嚎以壮声威。所有的行动都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首领一声令下,群狼便各就各位,奋勇出击,互为呼应,有条不紊,极具渗透力和胁迫感。因而在草原上,任何动物都不是狼群的对手,哪怕是万物灵长的人类,也不时会受到威胁。
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哲人有哲人的理性思考,文人有文人的浪漫情怀。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给予《狼图腾》高度评价,他曾谈到:“狼的许多战法值得借鉴。第一、不打无准备的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第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袭击,置对方于死地;第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对手最恐惧,也最具杀伤力。”张先生以一位企业家的敏锐嗅觉,发现并认可了狼团队合作、勇于牺牲的优秀品质。我认为,不仅对于企业家而且对于任何团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来说,狼的这一精神都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鉴。
狼性理念的最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团队精神,在于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敢于战斗、敢拼能赢的气概共同铸就的强大合力。书中所描绘的狼的精神,其实可以概括为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和相互信赖、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这就是《狼图腾》给我的启示。
一个优秀的部门、单位,必然拥有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打个比喻,我们确定需要完成的活动任务好比为“选定猎物”,我们制定活动方案好比为“战术部署”,开始实施则是“进行围猎”,在这一过程中,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必须有人负责居中调度,有人负责对外联络,有人负责后勤保障,有人负责现场秩序……只有大家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最终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反过来,如果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人、协调不妥当,那么很可能有了事情,大家不知道如何做,更不知道谁去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如果一个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能够像狼群一样团结协作,形成一个上下齐心、坚定顽强的工作团队;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清楚个人和团队的共同目标,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在团队中的作用,放弃个人主义思想,认识到任何个人脱离团队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那么这个团队所能迸发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一定要比团队成员个体能力之和大得多。
在书中我们看到狼为了其他的同伴能够吃到羊,而甘做梯子,让其他的狼从自己的背上“飞”入羊圈而自己先看着,这就是一种牺牲精神,而这恰恰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优秀的团队在需要每一个队员都具有强烈的拼搏意识的同时,也需要每一个队员在团队需要他付出一部分牺牲时无条件的付出。
4.描写精神的散文 篇四
女儿正在读初二,学习进入了紧张的攻关阶段。在一个竞争激烈、高手林立的环境下,女儿不仅发愤读书,保持最佳状态,还懂得如何放松心情,享受生活。最近一段时间,女儿和另外三位学习成绩优秀,又比较要好的女同学,相约每个星期五下午,放学后一起去骑车,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吃晚饭,做作业,以自己的方式度过愉快的周末。只要她们觉得在一起很惬意,又有所收获,我就支持她们的行动。
一个周五的晚上,已经是十点多了,女儿依然还没有回到家。我有点担心,就打了个电话。女儿在电话里说,同学杨荔琦的自行车爆胎了,现在她们已经到了望海楼附近。我告诉女儿,慢慢回来,不要着急,然后叮嘱她沿着海边走,我骑车去,在半路接应她们。
天气本来就寒冷,加之海边的风呼呼地刮着,就更加显得凉意习习。在路灯的照耀下,我骑着车,沿着情侣路走。走着走着,恰好在名亭公园门口碰见她们。起初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当我们一起出发时,一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出现了。她们四个,一个人推着那辆憋气的自行车跑,另外三个则骑着车跟在后面,并负责帮那个跑步推车的同学拿背包。每跑一段路,就互相轮换着,你跑一段,我接一段。每跑一段,就有人说,快点换我,我能跑。就这样,一路跑,一路骑。没有人说累,也没有人抱怨,只是当好玩。看到她们乐在其中,我深受感染,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她们的行列,接跑了最后一程。
我目睹过运动会场上运动员的接力比赛,我观看过抗洪救灾时战士们传递沙包,堵塞决堤口的新闻报道,我亲历过在打谷场上和叔公们一起排队接龙,把收割的稻谷送进打谷机脱粒的劳动场面,那些情景都曾经令我感动过。但是,女儿和同学们轮流推车跑步的一幕,足以让我惊叹不已。一个团队,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到了一起分担责任的策略,想到共患难,同进退的决心和态度。与其说她们是在推车,毋宁说她们在进行着一场精神的接力。这接力,绝不亚于奥林匹克圣火的传递,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还超越了它。因为,她们在传递着自己的精神。凭借着这种精神,她们一定会战胜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排除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顺利达到她们既定的目标。
给孩子一个平台,她们就会演绎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故事。只要孩子主动要求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我们都应该鼓励和大力支持。孩子是在团队活动中长大的。在活动中,除了一起分享快乐,共同分担责任,还会培养出一种属于自己的团队精神。一次活动收获一种精神,一种精神塑造一种品格,孩子就是在自我教育中逐渐完善起来的。如果自发组织的团队活动能够让孩子得到自主发展,我们为何不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呢?
5.雷锋精神薪火相传散文 篇五
整整50年过去了,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硕果累累......几代中国人敬仰他,为他强大的精神所感召。
50年,我们一直在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以节俭为美的艰苦奋斗精神。当我们今天提出要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的时候,已然为雷锋精神赋予了新的涵义。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激发人们道德建设的热情,进而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雷锋感动了一代代中国人,显然雷锋已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格象征、成为一个符号、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周总理曾准确地概括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即“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这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之所以能做到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最根本原因就是他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对党、国家和人民有深厚的感情。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代意义:“志愿者精神、助人为乐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创新进取精神、节俭‘低碳’意识”,都是雷锋精神在当前时代的体现。雷锋传人郭明义,一直以雷锋为榜样,几十年来雷锋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今,全国有郭明义爱心团队6500多个,志愿者46000多人,而且每天都有志愿者加入,学雷锋学郭明义标兵22.7万人,建立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队伍7.6万个。硕果累累的雷锋精神在遥远的将来,必将光芒万丈。
6.父亲的精神光芒亲情散文 篇六
在我快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调回大连。一家人终于团聚了。我很快有了弟弟妹妹。父亲的到来,家里多了欢声笑语,多了许多生活乐趣。因为父亲生性是个乐天派,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丰盈的。
父亲淡泊名利,追求快乐,乐观豁达,热情开朗。年轻时被大家公认为“美男子”:轩昂的眉宇,无可挑剔的五官中流露出一股凛然和英气。他俊秀潇洒,追逐时尚,在那个生活困苦,缺吃少穿的60年代,父亲省吃俭用,家里率先置上“三大件”: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这于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特别是带放唱片的多功能收音机,在我们那趟街是独一份,周围邻居小青年煞是羡慕,天天晚上挤破门的到我家听唱片。什么“敖包相会”、“夜半歌声”、“四季歌”等最流行的歌在我家总能找到,好热闹的父亲也乐得和大家分享快乐;他兴趣广泛,喜欢结交朋友,并敢于仗义执言,许多年轻人把他视为“偶像”,和他来往密切。他象个孩子王和小青年们打成一片,并热情的帮助他们。生活中父亲十分注重仪表,讲究穿戴,精神头十足,是个讲究生活情趣的人。不论怎么忙,他都给我们姊妹亲自编吊得高高的小辫,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我们还在睡梦中,父亲便给我们系上五彩线,等醒来大家看到双手双脚漂亮的五彩线都高兴地欢呼起来。每到过年,他象一个魔术师,变戏法似地拿出新衣服,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对新事物的追求是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去世的前夕,还同我们商量准备买电脑、录像机。
父亲的意志是坚强的,对我们有着耳濡目染的深刻影响。在我的记忆中,从没见过他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好像痛苦与他无缘。其实他的职业境遇并非一帆风顺,这源于他太过正直,不怕得罪人。为此,我常替他担心,劝他不要太认真得罪领导,他总是坚持原则,自然小鞋也没少穿,但这些挫折并没有影响他的乐观情绪。他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他都处变不惊,有着“天然去雕饰”的随意恬淡,这源于他内心力量的无比强大和自信,我佩服他的才能和水平,看问题思想的深刻,能写能讲能算,被同行所称道。他对我们要求严格,教导我们自立自强,不要有依赖思想,万事不求人。从来不托关系,不找人,要自我奋斗。过去我们不理解还抱怨他,现在我们真得感激他,因为我们也象父亲那样在事业上有不服输的劲头和勇气。
一个人的魅力往往在他退休后看得更清楚,属于职务的光环被褪去,个人的精神光芒焕发出来了。父亲退休后比在职更加光彩照人,几个单位抢着聘他,他充实而快乐的干到70多岁。母亲去世后,他一下子衰老了,得了帕金森综合症。肢体的颤动给他带来很大的生活不便,连走路都有些困难,但他仍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看待病痛和生死,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病痛的折磨。在我们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并与之顽强搏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期望自己走时干净痛快,不拖累儿女,结果不成想一语成谶。2007年深秋的一个周末,他猝然倒地,待到儿女发现时,已驾鹤西去。没有思想准备的我们,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心里的失落自责令我们痛不欲生,愧疚无比……
7.学如树一样的精神散文 篇七
每次下班路过那个陵园的时候我总是会忍不住的前往里面散散步,不论是心情好与坏。也许是对里面的花草树木有着独特的喜爱,也许是想满足下这难得的新鲜空气,也许也是因为习惯的力量,但无论是从哪方面出发也都是想寻找到没有嘈杂的这一片净土。
可能是长时间被压力山大心累的工作而压抑惯了迫使我无法宣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独白而有时候甘愿独自沉默着。人往往就是这样,在身边没有几个懂你的人时候说话都在想该不该说某些话,大多人都喜欢向对方倾倒自身一系列抱怨之类的苦水,可能很少人愿意一直站在对方角度为对方考虑,更不谈为别人解决问题了,即使是有也是短暂性的。我想这也很正常,因为每个人他们所处的周遭环境大不相同,关键是在承受着各自不同的境遇。因此,每当自己遇到很多负面消极的心理情绪产生的时候就老喜欢藏在心中,自然而然也就喜欢来到这个老地方走走,甚至我会面对着某些个花草树木而喜怒哀乐,但是更多的是我肯定不会像那种一发不可收拾发狂似的去折断它们的枝丫而伤害到它们,相反的我会偶尔看着它们或者发呆,因为不想被别人听到实际的说话响声,心里就默默的跟它们说起心理话,也许你会觉得我很奇怪,但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内心的那片海,时而期待时而又想要将这些波涛泛滥的海水找到一个归属地这样就会觉得圆满。
走走停停的我会注视着那些丛林路旁的树,不由自主地突然想到它们都经历了那么多的春夏秋冬,无论是狂风暴雨,天寒地冻地它们都还仍然保持着自己茁壮的身躯而从未倒下。在每个春夏秋冬四季里还会发现它们如人的喜怒哀乐样都有着不同的样貌来给大家呈现出来。当受到狂风阻力的时候它们如牛人的坚韧意志那样坚定不移。我想很多的时候在我们遇到巨大阻力面前我们还是缺少了这种勇气和立场的坚定性,从而就会产生“欲经而风不止”的矛盾心理变化。
人生如树,从破土而出的种子直到长成了参天大树,扎根深埋于土壤中,一路上每经历过的岁月都会留下了一圈又一圈年轮的痕迹。但是不变的是它们任何时候都依旧保持着寸步不移守护着自己的那片所在地。
8.精神生活是否真的存在散文 篇八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自从有了钱这种罪恶的东西开始,世界上便开始永无宁日。只有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人们才会开始追求精神上的生活。但是钱是永远都赚不够的啊!或许世界上还真没有人可以真正的去追求精神生活。
一提到精神生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渊明。李白。陶渊明为什么不为八斗米折腰呢?因为给的米还不够多。陶渊明辞官回家真的是单纯的为了看菊花吗?别闹了,老铁,他只是没有在职场混下去得起那个情商罢了。李白他有着丰厚的家底,他有到处游玩的资本。而且他的本意就是不愿做官吗?用现在的话来说,李白就是一个不想学习,还想当官儿的富二代而已。
如此说来,世上可能真的就没有那种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了吧!如果有的话,那应该就是那几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了。李耳和庄周。特别是他庄老先生。他活的还真是逍遥。我还真是好羡慕他,羡慕他的心态。那不问世事的态度。“贤哉回也。一单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子对他一位名为颜回的弟子所做出的评价,说实话,我真的很向往这样的生活,不需要像现在这样三点一线的活着。
其实现在存在着一些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的大学生。被学习压抑了整整十二年。终于,他们开始放纵自己。拿着父母的辛苦钱出去肆意的挥霍,他们的确是在追求精神生活,但是他们做不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旦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那他们就会立刻开始追求物质生活,这也就是勤工俭学的来历。
还有一种人,无儿无女的老人。他们所追求的不是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生活。金钱对于他们来说不过就是一张毫无用途的废纸罢了。他们到了晚年,不再追求吃喝玩乐。也无需为自己的`子女积攒钱财。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就只有陪伴。曾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无儿无女,老伴儿刚刚过世。他决定卖掉自己的房子去住养老院。由于这座房子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有许多人出高价想要购买这座房子。但老人迟迟不肯答应。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轻人来拜访老人。他对老人说了这样一番话:“我所能给你的只有一万美金,但是你可以不必搬出这所房子。我每天下班回来,我们可以一起吃饭、聊天。周末我们可以一起出去游玩。”就这样,老人将自己的房子以一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但是他同时也为自己买了一个好儿子。故事讲到这里,他是一个很有正能量的故事。但是没有人知道故事的结局。年轻人也许就真的这样陪伴着老人,为他养老送终。这当然是件皆大欢喜的事。但也有可能没过几天,年轻人又将房子高价卖给了其他人,他拿着钱走了。留老人自己,没有房子,甚至连去养老院的钱也不够,这同样也是一个合理的故事结局。
9.专注认真培养工匠精神的励志散文 篇九
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成功者之所以能够超越芸芸众生,就在于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认准某个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矢志不移,他们的成就与其精力的集中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标,很少有不成功的。
英国油画家贺加斯会把他的视线和全部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某一张脸上,直到这张脸如照片般留存在他的脑海中,他可以随时随地将其复制出来为止。他在研究和观察任何物体时都做到了一丝不苟、谨慎细致,仿佛他永远都没有机会再看到它们一样。他的研究工作因为这种仔细观察的习惯,充满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描述。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几乎所有重要的艺术流派都受到了他的著作的影响。他既不是那种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人物,也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那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精神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八
街上挤满了人,随着一列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百老汇,乐队卖力地演奏着欢快的乐曲,而一个人正坐在阿斯特大厦的台阶上,以他的帽子为桌子,为《纽约论坛报》赶写一篇社论。后来,这篇文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到处引用。这个人就是贺拉斯·格里利先生。
有一次,一位先生觉得自己遭到了冒犯,因为他受到了一篇文章的辛辣嘲讽,于是就到《纽约论坛报》来兴师问罪,并要求和编辑见面。
工作人员把他带进了一间长七尺宽九尺的狭小书房里,格里利正在那里挥笔如飞,他的脑袋几乎埋到了写字的纸上。那位愤怒的男子开口询问他是否就是格里利先生。编辑迅速地回答:“是的,先生,请问您有何贵干?”他压根就没有从纸上抬起头来瞄一眼来客。
怒火中烧的来客立刻破口大骂,污言秽语如决堤的河水般汹涌而至,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形象是否因此受损,是否有失教养。但格里利先生仿佛没有受到任何干扰一样,丝毫不为所动,他继续镇定自若地伏案工作。一页又一页,他的笔尖在纸上刷刷地划过,自始至终没有给予来客一点注意,更是充耳不闻来人所有的恶言辱骂,他完全安之若素。最后,大约在二十分钟不堪入耳的谩骂之后,那位愤怒的来客自己也感到厌烦了,突然迅速地转身,准备夺门而出。
就在这一刻,格里利先生第一次抬起了眼睛,他从椅子上欠身站了起来,像老熟人一般拍着那位绅士的肩膀,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音调说道:“别走,朋友。请坐,请坐,放松你的精神。这会对你有好处的——你会感到好受一点的。除此之外,这也有助于我思考应该再写些什么。不要走。”
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就是具备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目标一旦确立,就要破釜沉舟,不在奋斗中成功,就在奋斗中死亡。使他们无往不利、所向无敌的就是这种珍贵品质。
九
正如亚当斯所说,布鲁厄姆勋爵和坎宁一样,都是满腹才华、天资聪颖的优秀人物;不同的是,尽管布鲁厄姆勋爵成为了举足轻重的英国大法官,获得了一个律师在其行业中所能取得的最高荣誉,并因为他在科学领域的诸多发现而享誉科学界,然而,从更高意义上看,他“总是在追求新事物,并且每次都不长久”,他的一生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实际上,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名声就已是每况愈下了。尽管他才华卓著,但他并没有在文学上或历史上留下任何真正不朽的业绩。
马蒂诺小姐回忆说:“当银板照相法最初刚刚风靡时,布鲁厄姆勋爵正住在戛纳的乡间别墅里。一位艺术家准备给别墅和阳台上的一群客人留一张影。他要求勋爵一动不动地保持五秒钟,勋爵发誓说他肯定会纹丝不动,但是,事实上他还是动了。结果,照片上布鲁厄姆勋爵所在的位置只是一团模糊的阴影。”
10.朱自清散文: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篇十
这半年来同事们和同学们常常谈到“清华精神”。自己虽然不是清华人,但是在校服务多年,对这个问题也感到很大的兴趣。有一回和一位同学谈话,曾经假定清华精神是“服务”。后来和钱伟长先生谈起,他似乎觉得清华精神是“独立的、批评的”,例如清华人到一个机关服务,往往喜欢表示自己的意见,不甘心苟同。我承认钱先生的看法,连带着他的例子,是有理由的。但是关于“服务”,我还请申说一下。
提到“服务”,很容易想到青年会。青年会的服务精神有它的好处和缺点,这里不想讨论。我所假定的清华的服务精神,跟青年会的不同。为清楚起见,我现在想改为“实干”。清华毕业生不论旧制新制,在社会的各部门里做中级干部的最多。顾樵先生十多年前说过这样的话,现在看来大体似乎还是如此。顾先生说这些中级干部是平实的工作者,他们的贡献虽然是点滴的,然而总起来看也够重大的。钱先生的看法是指出他们的不重世故。这正是为了重事,要实干,要认真的干。青年人讨厌世故,重实干,虽然程度不同,原是一般的趋向。不过清华跟都市隔得远些,旧制生出洋五年,更跟中国隔得远些,加上清华学生入学时一般年岁也许小些,因此这种现象就特别显著。有些人谈清华精神,强调在学时期的爱清洁守秩序等。乍看这些似乎是小事,可是实在是跟毕业后服务时期的按部就班的实干精神密切的联系着的。
有人也许觉得这种实干的精神固然很好,不过太强调了这种精神,有时会使人只见树而不见林。然而这是春秋责备贤者的话,能够一棵树一棵树的修整着,究竟是对林子有帮助的。
1947年4月21日作。
(原载1947年4月27日《清华周刊》复刊第10期)
拓展:
论不满现状
那一个时代事实上总有许许多多不满现状的人。现代以前,这些人怎样对付他们的“不满”呢?在老百姓是怨命,怨世道,怨年头。年头就是时代,世道由于气数,都是机械的必然;主要的还是命,自己的命不好,才生在这个世道里,这个年头上,怪谁呢!命也是机械的必然。这可以说是“怨天”,是一种定命论。命定了吃苦头,只好吃苦头,不吃也得吃。读书人固然也怨命,可是强调那“时世日非”“人心不古”的慨叹,好像“人心不古”才“时世日非”的。这可以说是“怨天”而兼 “尤人”,主要的是“尤人”。人心为什么会不古呢?原故是不行仁政,不施德教,也就是贤者不在位,统治者不好。这是一种唯心的人治论。可是贤者为什么不在位呢?人们也只会说“天实为之!”这就又归到定命论了。可是读书人比老百姓强,他们可以做隐士,啸傲山林,让老百姓养着;固然没有富贵荣华,却不至于吃着老百姓吃的那些苦头。做隐士可以说是不和统治者合作,也可以说是扔下不管。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一般就是这个意思。既然“独善其身”,自然就管不着别人死活和天下兴亡了。于是老百姓不满现状而忍下去,读书人不满现状而避开去,结局是维持现状,让统治者稳坐江山。
但是读书人也要“达则兼善天下”。从前时代这种“达”就是“得君行道”;真能得君行道,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可是所谓别人,还是些读书人;改变现状要以增加他们的利益为主,老百姓只能沾些光,甚至于只担个名儿。若是太多照顾到老百姓,分了读书人的`利益,读书人会得更加不满,起来阻挠改变现状;他们这时候是宁可维持现状的。宋朝王安石变法,引起了大反动,就是个显明的例子。有些读书人虽然不能得君行道,可是一辈子憧憬着有这么一天。到了既穷且老,眼看着不会有这么一天了,他们也要著书立说,希望后世还可以有那么一天,行他们的道,改变改变那不满人意的现状。但是后世太渺茫了,自然还是自己来办的好,那怕只改变一点儿,甚至于只改变自己的地位,也是好的。况且能够著书立说的究竟不太多;著书立说诚然渺茫,还是一条出路,连这个也不能,那一腔子不满向哪儿发泄呢!于是乎有了失志之士或失意之士。这种读书人往往不择手段,只求达到目的。政府不用他们,他们就去依附权门,依附地方政权,依附割据政权,甚至于和反叛政府的人合作;极端的甚至于甘心去做汉奸,像刘豫、张邦昌那些人。这种失意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或自己的一群的富贵荣华,没有原则,只求改变,甚至于只求破坏他们好在混水里捞鱼。这种人往往少有才,挑拨离间,诡计多端,可是得依附某种权力,才能发生作用;他们只能做俗话说的“军师”。统治者却又讨厌又怕这种人,他们是捣乱鬼!但是可能成为这种人的似乎越来越多,又杀不尽,于是只好给些闲差,给些干薪,来绥靖他们,吊着他们的口味。这叫做“养士”,为的正是维持现状,稳坐江山。
然而老百姓的忍耐性,这里面包括韧性和惰性,虽然很大,却也有个限度。“狗急跳墙”,何况是人!到了现状坏到怎么吃苦还是活不下去的时候,人心浮动,也就是情绪高涨,老百姓本能的不顾一切的起来了,他们要打破现状。他们不知道怎样改变现状,可是一股子劲先打破了它再说,想着打破了总有希望些。这种局势,规模小的叫“民变”,大的就是“造反”。农民是主力,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领导人。在历史上这种“民变”或“造反”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给暂时的压下去了,统治阶级的史官往往只轻描淡写的带几句,甚至于削去不书,所以看来好像天下常常太平似的。然而汉明两代都是农民打出来的天下,老百姓的力量其实是不可轻视的。不过汉明两代虽然是老百姓自己打出来的,结局却依然是一家一姓稳坐江山;而这家人坐了江山,早就失掉了农民的面目,倒去跟读书人一鼻孔出气。老百姓出了一番力,所得的似乎不多。是打破了现状,可又复原了现状,改变是很少的。至于权臣用篡弑,军阀靠武力,夺了政权,换了朝代,那改变大概是更少了罢。
过去的时代以私人为中心,自己为中心,读书人如此,老百姓也如此。所以老百姓打出来的天下还是归于一家一姓,落到读书人的老套里。从前虽然也常说“众擎易举”,“众怒难犯”,也常说“爱众”,“得众”,然而主要的是“一人有庆,万众赖之”的,“天与人归”的政治局势,那“众”其实是“一盘散沙”而已。现在这时代可改变了。不论叫“群众”,“公众”,“民众”,“大众”,这个“众”的确已经表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从前固然也潜在着,但是非常微弱,现在却强大起来,渐渐足以和统治阶级对抗了,而且还要一天比一天强大。大家在内忧外患里增加了知识和经验,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他们渐渐在扬弃那机械的定命论,也渐渐在扬弃那唯心的人治论。一方面读书人也渐渐和统治阶级拆伙,变质为知识阶级。他们已经不能够找到一个角落去不闻理乱的隐居避世,又不屑做也幸而已经没有地方去做“军师”。他们又不甘心做那被人“养着”的“士”,而知识分子又已经太多,事实上也无法“养”着这么大量的“士”。他们只有凭自己的技能和工作来“养”着自己。早些年他们还可以暂时躲在所谓象牙塔里。到了现在这年头,象牙塔下已经变成了十字街,而且这塔已经开始在拆卸了。于是乎他们恐怕只有走出来,走到人群里。大家一同苦闷在这活不下去的现状之中。如果这不满人意的现状老不改变,大家恐怕忍不住要联合起来动手打破它的。重要的是打破之后改变成什么样子?这真是个空前的危疑震撼的局势,我们得提高警觉来应付的。
1947年11月3—5日作
11.翰墨飘香写精神散文 篇十一
一般来说,评价一件书作不外乎书法艺术美学三要素:用笔、结字、章法,但更高层次的美学要素是气、神、韵,即情感、格调、意境。如果简要概括吴岚的书法特色,那就是犹如绘画中的工笔画,古朴、精致、典雅、静美。
吴岚书法主要以隶篆面目出现,尤以铁线篆见长。以铁线篆作主体,以隶书作释文和落款的形式居多。他非常注意作品的形式美,从形式上看,有扇形、中堂、斗方、横式、竖式、龙门式等;从色彩上看,用墨有红、蓝、黑等,纸的颜色更是五彩缤纷,为作品平添了几分生机。
初读吴岚作品,第一感觉是他笔下的字,宛如一支威武之师,在列队等待首长的检阅,规划齐整、步调一致、气宇轩昂。如果再近观其笔画,一个个孔武有力,如同仪仗队士兵,训练有素,严整而不死板。再细读其作品,便会有另外一种感觉,有如窈窕淑女,修长而含羞,纯真而甜美,更像深山中的闺秀,无多装饰,淡妆轻抹总相宜。此时此刻,焉能不有“君子好逑”之感?
俗话说,书画同源。品读吴岚的书法,一定会让人联想到工笔画、图案画。工笔画讲究的是精细入微、惟妙惟肖,吴岚的书法线条与工笔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击节赞叹;图案画讲究的是对称美,而篆书的对称性在吴岚的笔下表现得近乎完美,让人驻足流连。
篆书作为一门古老的书法艺术,从实用的角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仍有相当广阔的挖掘空间。吴岚正是看到这一点,首先从研究古文字学深入挖掘。他既能继承古人,又能顺应时代,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融通的桥梁。一方面他借鉴古代名碑名帖,不断临摹,从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拜访名师,在名家指点下,由近及远,先学湖北篆书名家翟公正,再学清代邓石如、杨孙沂,然后学李阳冰,最后学李斯的小篆以及秦代以前的钟鼎文。在广泛解析古今书法佳作的`基础上,做到用笔圆融与刚健相佐,在视觉上既流美又端凝。他的作品做到了求古而不泥古,既保存了篆书质朴的对称美,又融入了时代的和谐美,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此外,他遍访名山大川,追寻自然之趣。在游历名山大川的同时,他还学习摄影,将那些山崖上的石刻和自然艺术品拍下来,回家认真琢磨,体会其天真烂漫和温柔之美,将这些游历的感悟和自己书写的作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铁线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吴岚才情中的灵秀和机敏,艺术感觉的鲜活和敏锐,经过多年的磨砺,渐渐通融于书而有人艺一体的表现。现在,他的铁线篆广受行家好评,如精金美玉,气度恢弘,尤多变化,圆润盘屈,有着鲜活的性灵和翩翩自成一局的灵变,这是他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的重要原因,其作品两次被《书法》杂志评为中国青年百强榜前百名,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频频获奖。
【精神图腾散文】推荐阅读:
狼图腾读后心得08-03
狼图腾的启示08-04
《狼图腾》读书笔记初中07-18
《狼图腾》的读后感06-21
读狼图腾有感600字01-18
高一观《狼图腾》心灵解读作文09-25
《狼图腾》的读书心得体会10-15
狼图腾团结篇读后感12-07
读狼图腾小说有感900字12-29
《狼图腾--小狼小狼》读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