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2024-09-27

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精选16篇)

1.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篇一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通江县太平小学 周彬生

案例背景:

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和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以前很多教师认为一个好教师能给学生上好课,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就算做到尽心尽责了。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个体差异。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去探究的。我们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真正解决孩子种种纠结,才是我们的成功。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人们的意识思想变化无常,农村家庭组合的不稳定是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重组家庭不少,单亲孩子数量增多,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深远的。而今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这些孩子大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随心所欲等都有表现,不少孩子因长期留守或家庭原因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教育人敢于面对现实,担当起教书又育人的的双重任务。努力培养学生优良德行势在必行。

主要做法:

一、开展大家访活动,通过家校沟通唤醒家长对孩子的爱。我们太平小学把每年三月和十月定为“家访月”。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班级每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学生在家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学生自身习惯和爱好等;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健康、品行各方面信息。以便共同管理,同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这对经济不发达的我们这一带农村地区,孩子读书成才“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成为家长们唯一的希望。所以关注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我们在家访中遇到的周洋同学就是农村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缩影。周洋,女,十岁,住骡子坡村,就读太平小学五年级,家中共五口人,奶奶年近七旬,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继母又生一弟弟,年满两岁,父亲在外务工,继母照顾小弟弟,她主要靠奶奶监管。我接任班主任不到一周,他便进入我的视线。那是开学的第二周星期三,班长赖旭东来办公室反映说:周洋两天没吃饭了。我立即把她请到办公室来,她个儿不高,留着短发,白底蓝纹的校服布满了油腻、尘土,一双憔暗的眼睛噙着泪水,盯着地板,一声不发,低垂着双手,站在我面前。同班的几位女生陪着她来了。吴月华禁不住用纸巾擦拭她腮边的泪水,我不由得产生几分怜悯。问话开始了,“你为什么不吃饭呢?”“没钱”“钱呢?”“没给”。李巧玲插话道:“她把一百元钱买小吃,和几个同学分着吃了”。我问,她沉默,长时间地沉默。为了证实这一情况,我拨通了她家里的电话,一位年轻的妇女对我说话:“生活费是给了”。后来我才知道接电话的是她继母。晚饭前,她妈妈来学校对我讲:他爸爸常年在外,毫不知情,我又管不着她,奶奶一味宠着她。在家从不做作业,又不讲卫生,哪个只要对她稍加约束,必遭报复。前几天叫她洗衣服,她用剪刀把衣服剪坏好几件。她说到这里,还不住的揩眼泪,从她继母的伤感中,我知道这不是假话。我深情地对这位母亲说:“孩子是你们家的希望,再穷不能穷了孩子,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孩子现在不懂事,你们千万不要放弃对她的教育,今天的不作为必将遭遇明天她对你们的不孝敬·······。”一席肺腑之言点燃了这位年亲母亲的心。从此,孩子的成长开始有了新的希望。

二、为无能为助,失去自信的学生建起班级、学校、社会三重大爱之墙,唤回他们的新生。

为了不让周洋辍学,为了改变她不做作业、不讲卫生的不良习惯,为了矫正她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我煞费心机,编座位,我把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编到她的前后左右,并交给这些同学任务,要他们用实际行动关心她,影响他。落下的功课,让他们为她补习,每天分学科分人辅导,并帮助做作业,监督交作业。每周至少要几位女生为她洗一次头,每月洗一次被子。告诉这几位女同学这是他们和老师的约定,不能告诉周洋,以免伤害其自尊。学校“文明寝室”每周一评,我班屡次摘取流动红旗,我借此经常在班上表扬周洋:被子叠的整齐,个人卫生大有改变,能主动交作业了。每当我表扬她的时候,我看到了同学有怨,周洋有感,我心中有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江红乡集团的爱心人士来我校捐资助学,我第一个为她报了名,并推举她在大会上发言。我记得那天阳光灿烂,校园彩旗飘扬,歌声如潮。周洋同学也和其他贫困学生一样得到了一千五百元钱的捐赠。当轮到周洋同学发言时,五年级全班同学为她鼓掌,全校同学为她鼓掌,周洋感动的地流下幸福激动的泪水。后来周洋在给捐资助学的叔叔、阿姨的感谢信中写道:尊敬的叔叔阿姨们,是你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生活费;是你们在我最寒冷的时候给了我棉衣;是你们在我最自卑的时候给了我自信。我会铭记终生,我从此一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对我的大爱·······。捐资助学活动后第二周,我和老师们再次家访,周洋迎面而来,真是喜出望外,她依恋在我身边,悄悄告诉我,他的爸爸回来了。这次我们得到她全家人最热情的接待。七十岁的老奶奶给我们敬酒,周洋的父母给我们敬酒,握手再握手,感谢再感谢。我们此时心里也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的成就感。

三、利用集体的力量架起爱的桥梁,使受挫折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正当周洋的学习稍有起色,学校生活充满快乐时,她感冒发烧,医生诊断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开始打针吃药还能能坚持上课,但到了第三天,她病情日渐加重,我不得不通知家长,刚下晚自习,她爸爸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学校,我简要告诉了事情的经过,便安排周洋住进了医院。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一周。第二天上课时,我把这个消息讲给全班同学,并给同学们一个提示:学雷锋,树新风,我能为周洋做些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就在当天下午,全班同学来到周洋的病房,他们送去我们班级集体特有的珍贵友谊:音乐委员特意给周洋唱了一首歌;几位女同学给周洋买了她平时最爱吃的糖和水果;课外美术兴趣小组送给周洋一幅图:蓝天白云下,灿烂的阳光沐浴着大地,茂密的小草生机勃勃,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走在学校的路上,身后是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同学的背后是医院。预示着:周洋同学要坚强,五年级全体同学是你坚强的后盾,愿你早日告别医院,重返快乐的课堂。

转眼到了周洋出院的时间,上课前我来到教室说:“谁愿意和我去接周洋同学出院?”全班同学齐刷刷地举起手来,没办法,我只有强硬决定带五个同学到了医院。班长把班上每个同学自做的一朵朵鲜花合成一大束,报过去递给了周洋,我可以肯定这是我见到的最大的一束鲜花,就在这时,病友们望着我们,护士看着我们,医生注视着我们,周洋的爸爸紧握着我的手,周洋激动地说:“老师同学真好!”回到学校,来到班上,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好久好久。我为有这样一个班集体而自豪,我深感:温暖的班集体不仅是周洋同学,也是每位同学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力量源泉。

四、尊重孩子,激励教育,保护自信,催使进步。

周洋一直自信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父母的一味放任少管,加上奶奶的溺爱,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周洋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重组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经常联系到她的继妈,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回来看看孩子,多关心她,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她们接受了我的建议。接触中我发现周洋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但总是缺乏勇气,平常喜欢回避老师和同学,遇到一点小烦恼,就显得无助,有时还悄悄流一场眼泪,她是一个十分脆弱又有个性的孩子,这引起我的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周洋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周洋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周洋同学„„”渐渐的,周洋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每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给我用英语Hi!给我打招呼,在我的英语课上,她渐渐变得活泼起来。学校不断推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老师和同学都发现了她的爱好亮点,同学一致推荐周洋为班级的美术兴趣小组组长,班级板报、文化墙的设计、科技想象画展评都是她为我班一手策划。我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全校做的是最好的。赢得师生和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校生活。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周洋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五、结合学校主题教育,针对班级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在学校的“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的大主题教育中,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治个人清洁卫生和班级环境卫生我组织了一次次小的主题班会,如,《教室有异味,我怎么办?》、《班级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我们走到一起来》„„。在主题会中,孩子们建议式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长时间不洗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爱清洁的同学不和我玩儿啦!老师来辅导我的功课,老师会不会走进我?自己往那儿藏啊?”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我不会乱吐口痰的,假如沾染上流感病毒,那同学们不跟着倒霉了吗?”“我要誓死捍卫教室卫生,要每个同学都爱班如家。”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同学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克服种种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周洋同学过去不讲卫生习惯就是在这种班级大气候下不断转变过来。

六、我从来不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我任教30年来,在学生眼里一直是有分量的老师,我不仅仅是教着良心书,更注重育人,时常以自己高尚的人品去影响学生,我一身无求,只要对他人、对人民、对国家做有意义的事情,我都是很满足的。在学生眼里我就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我在太平小学工作近三年了,我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工作着,用我全部的心血呵护着学生、以一个最美老师的形象做学生的典范。然而美中不足,我深深地被学生重伤了,一位刚转走的学生叫袁子堂,记忆中我一句重话都没有对他说过,在校,他及家人凡是要求帮助的我完全尽力了,我万万没想到在一个月当中在QQ上三次骂人了,甚至还帮我去了一个绰号“龅牙冰箱”,这不要紧,要紧的是他把这个叫法不知采用什么方式在我校六年级传开了。那天我正上英语课很有兴致的时候,突然有几个男女生齐声叫起绰号名。当时我明白,但只是停顿了一下,问同学们“有问题吗?”教师顿时鸦雀无声。我继续我的课,我当什么都未发生,在愉悦中与同学们告别下课了。第二天早自习是英语课,我告诉同学:“老师今早上讲两个故事,同学们愿意听吗?”同学们高兴地劲儿就不用说了。我的第一个故事是:那是去年除夕夜,通江红军广场上挤满了人,人们都在享受过年的快乐和幸福,没想到一个畸形腿的男性残疾小伙子趴在冰冷的地板上,迎着一阵阵刺骨的寒风磕头作揖地在乞讨,好多好心人给他钱和食物,偏偏就在这时候,一个十来岁的像学生模样人突然跑过去狠狠地踹了残疾人一脚,残疾人绊倒在地,零钱被撒到满地飞,那人抓了大把钱飞也似的跑了。可是他挣来的是众人的痛骂。第二个故事是: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老师,他人生坎坷啊!小时候是一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天真活泼人见人爱。他不到十岁时的那一年暑假,他爸爸要暑期学习,就把他从打老远的洪口镇送回老家玩一段时间,由于孩子时候都调皮,有一天他和几个姐姐去悬崖边的柿子树上摘柿子,不巧在摘第一个柿子的时候,树枝折断了,幸好没有下崖,被一个刚剧过的桑树桩把身体对穿对过,他死里逃生被捡回第二条命,可是身体瘦的严重损伤,一直是廋的皮包骨,再后来由于身体不支,又摔了一大跤,绊得鼻青脸肿,好好地牙齿摔断好几颗,本该是个未来的美男子,却那样消廋,弱不禁风,牙齿也成了龅牙。因为这他内心痛不堪言,他却强颜欢笑。仅仅是两个故事,我没有多讲什么,同学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有个同学说得好:“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快乐是可悲的。”后来教室里是什么场面:班长止不住代表全班同学向我道歉,有些女同学哽咽着在流泪水,自觉地做的不对的同学纷纷找起来说对不起,周洋同学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内疚,向我深深鞠了一个躬。我也是热泪盈眶。我想这堂德育教育课一定是成功的。我的心结得到解脱,犯错的学生得到了宽容。所以老师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我以为,学生之所以叫学生,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受教育者,如果什么都完美,那就不会是学生了。谅解宽容也是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吗?。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因为只有教师关心理解宽容学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真正的教育。基本成效: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以情动人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给学生以较多的情感关怀,收到了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以平等的姿态,与跟学生谈谈心,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并不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一些理解,多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被化解了。通过一视同仁的关心。处于心理困境的学生,通过调控学生心态。多给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对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教师不嫌弃他们,很快改掉了怪脾。孩子个性千差万别。我们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使他们走出了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尤其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这样做,培养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对学生注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我用爱这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我们每一位被爱的学生在爱的雨露下健康成长。

案例启示:

在教育教学中,让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每一位学生,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这样就能让她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有时,不需要整座整座的花园,只要小小的一朵橘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一生。我们老师们作业批改中的一点勾画,一个圆圈,一句鼓励的话,那却是一笔无法衡量的巨大财富。源于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也为了更好的给天使缝补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爱在细微处。在学生们不屑的眼神中,决定用自己的真爱为学生拂去自暴自弃的灰尘,让他们在充满关爱的氛围里重新找回自我。我成功了,得到了远比我付出的更多回报—-学生们给予了我无暇的真爱。,我相信自己的思考能力,做出与众不同的判断。进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记住了那个女孩周洋﹑那堂课,那堂课让这位女孩第一次找到了美丽和自信。当我的教育之梦在现实中绽放美丽的花朵时,她便会在花香中映现。每次嗅着芬芳的花香,我便心知那一定是她淡淡地笑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心灵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折翼,只要我们给她们缝上翅膀,她们就会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其实每当想起前次全国班主任培训时说的:凡是学生所犯的错就是学生送给你最好的礼物。只要我们能为学生解决更多的纠结,我们教师也就在不断成长。让我更加清晰地体会到“爱和责任”的真正的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哪怕只是很随意的一笔,却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温馨回忆。

2.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篇二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 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 :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 ,往往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 ( 组 ), 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 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 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 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 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 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 ”,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 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3.让关爱伴随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篇三

完善学校教育,构筑校园关爱网络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为了营造浓烈关爱氛围,姚王小学充分发挥大集体的资源优势,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同时,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配备兼职心理老师,针对一些留守儿童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加强心理疏导,有效地化解了心理压力。

为了给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学校动员班主任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爸妈”,对重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全程跟踪教育,并把他们带到家中,与自己的家庭成员同吃同住,让他们感受家的亲情和温暖。

同时,为了使帮扶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学校选拔了42位优秀青年教师组成义工服务队伍,每位教师负责落实5名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主要是义务参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个案跟踪、义务参与社区教育咨询、义务承担留守儿童突发性事件的辅助性处理,以及学校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活动。

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在加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的同时,学校还通过校信通等途径,传播教育理念和家教方法,全面提高留守儿童代理家长、临时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学校坚持把家长学校延伸到每个自然村,多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第一,对广大留守儿童的隔代家长实行送教上门,尽可能方便弱势家长,让他们在家中就能接受教育;第二,利用节假日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精心挑选授课老师,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第三,定期与外出打工的家长联系沟通,指导他们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建议他们倾听子女心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使留守儿童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利用“校信通”平台,及时向留守儿童家长反馈孩子在家和在校的状况,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情况。为让留守儿童随时能与家长保持联系,今年年初学校专门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免费电话。

加强多方合作,建立社会监护体系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大事,学校坚持多方合作,动员多方力量,不断强化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到边、监护到底的社会监护网络。

首先,学校主动与镇教育科、妇联等部门联系,请求他们给予协助;在社会上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社会妈妈”,确立“亲子”关系,负责“代理孩子”的学习、生活管理。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学校已经落实了“代理家长”和“社会妈妈”共121名。

其次,为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与镇关工委联合建立了一支86人的“五老”志愿者服务队,这些“五老”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帮扶、帮困、帮教等各种关爱活动。

最后,基于留守孩子们课外生活比较贫乏的情况,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建立了16个校外辅导站。校外辅导站一般以村为单位设立,站内设施齐全,有电视机、乒乓球桌、健身器材、各种报刊,有条件的还配备了空调。学校定期发放辅导材料,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举办法律、心理、生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今后,学校还将继续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和谐、宽松愉悦、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引领留守儿童做生活的强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姚王小学 )

4.关爱留守儿童健康简报 篇四

——*****小学“留守儿童体检”

5月7日,****小学得到***中心卫生院的通知,要对学校留守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在上级领导和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及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下,体检工作有序进行。这次体检项目有:身高、体重、视力、口腔、外科、内科等。在检查中,医生发现现在很多学生的视力有所下降和口味有比较重,医生建议学生们要多锻炼,少看电视,不挑食,不偏食,合理饮食。此次检查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纷纷对学校表示感谢。

****小学

5.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篇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综治办、法院、检察院、教育厅(教委)、公安厅(局)、财政厅(局)、卫生计生委,计划单列市民政局、综治办、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综治办、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公安局、财务局、卫生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全国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依法落实家庭监护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及各部门相关职责,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着重加强对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失学辍学、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的干预帮扶,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决定,从现在起至2017年底,在全国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儿童权益优先,把实现和维护好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不走过场、不留隐患。坚持分类施策、精准保护,及时响应并解决当前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失学辍学、无户籍等现实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力争到2017年底将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杜绝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有效遏制监护人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行为,切实兜住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底线。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家庭监护责任。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将摸底排查中发现的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通报给同级公安机关,县级民政部门同时将花名册通报给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会同村(居)民委员会联系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责令其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其进行教育、训诫,要求其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公安机关要将联系情况和教育、训诫情况及时通报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根据公安机关通报情况,再次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家庭监护责任落实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暂时无法返家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督促和指导其选择具备较强监护能力和监护意愿的亲属、朋友担任受委托监护人,并指导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见附件1),落实委托监护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对受委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对不具备监护能力的,及时督促留守儿童父母确定其他受委托监护人。对于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部门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二)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各级教育、卫生计生、民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树立强制报告意识,依法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强制报告责任主体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等符合《意见》规定的强制报告情形的,应当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提供侵害类型、案情经过、严重程度等具体线索。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按照“边排查、边发现、边报告”的原则,随时将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或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有关情况向公安机关报告。强制报告责任主体未及时履行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上级主管部门或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保护报告人的.隐私和人身安全。

(三)落实临时监护责任。对正处于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状态,且暂时联系不上外出务工父母的农村留守儿童,公安机关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继续采取多种方式联系留守儿童父母,及时向临时监护照料主体通报联系情况。各地民政部门要指导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时接收公安机关护送来的农村留守儿童,按照最有利于儿童利益的原则,采取机构内养育、爱心家庭寄养等方式,为其提供临时照料服务。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为临时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统筹协调生活、学习等事宜,并根据儿童实际需求,为其提供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因交由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需要转学、异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转入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调保障。

(四)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县级人民政府要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将摸底排查中发现的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通报给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同时将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通报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指导各中小学校、村(居)民委员会采取电话沟通、入户家访等方式逐一核查,及时联系并督促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送适龄留守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对学生无故不到校的,中小学校要及时了解原因,超过一个星期的,要及时组织劝返;劝返无效的,中小学校要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标识,并及时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要依法采取措施,确保适龄的失学辍学留守儿童返校复学。适龄留守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经批评教育无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五)落实户口登记责任。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将摸底排查中发现的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通报给同级公安机关,县级民政部门同时将花名册通报给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地公安机关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5〕96号)等有关规定,依法为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登记常住户口,逐一建档,确保档案资料完整有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公安机关宣传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公民登记户口的权利义务,积极动员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动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对其中非亲生落户的儿童,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集其DNA信息,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进行比对。

(六)依法打击遗弃行为。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并出警处置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遗弃留守儿童的不法行为。对于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特别轻微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通报当地村(居)民委员会。对于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具有对留守儿童长期不予照顾、不提供生活来源,或者遗弃致使留守儿童身体严重损害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恶劣情节,涉嫌遗弃犯罪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法发〔2015〕4号)等有关规定,依法履行好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职责,予以惩处。对于监护人将农村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无着的,其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民政部门及有关团体和单位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4〕24号)等有关规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的申请。上述个人、组织和机关应当提出撤销监护资格申请而没有提出的,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建议、督促、支持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对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虐待等其他侵害行为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依法处理。

三、行动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各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要求、方法、步骤和措施。建立专项行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集中行动阶段(2017年1月-2017年9月)。各地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强化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强制报告意识,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督和指导,组织和督促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及时发现和保护处于无人监护等困境的农村留守儿童,严厉打击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等监护侵害行为,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帮扶。

(三)巩固深化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认真总结专项行动工作成效和经验,及时归纳梳理专项行动的有效做法和协作方式,对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或意见,研究确定巩固措施和方案。发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制度作用,建立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经费保障、责任追究等制度,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等要求,严格按照既定时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有关部门按照具体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加强联系沟通和协作配合。基层人民政府和教育、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做好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户口登记、临时监护等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中发现的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失学辍学、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及时将其纳入专项行动范围;对其他农村留守儿童,组织开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关爱服务,促进其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二)健全通报机制,及时掌握情况。地方各级教育、公安、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专项行动信息报送制度。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在每季度末填写《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情况汇总表》(见附件2),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签字确认,加盖公章后报送给县级民政部门,并抄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分别核实更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情况汇总表》中的控辍保学、户口登记和应急处置有关数据,提供给同级民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要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送数据和同级教育部门、公安机关核实更新数据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本县(区、市、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情况汇总表》,逐级上报至省级民政部门。2017年9月30日前,省级民政部门要汇总形成本省(自治区、直辖市)2017年1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情况汇总表》和专项行动总结报告,由省级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后报送民政部。各地要依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通报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和各项责任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三)强化激励问责,确保工作成效。各级综治组织要将专项行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评价内容,对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单位,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实施一票否决权制等方式进行综治领导责任督导和追究。各级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强化对公安机关、法院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法律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各地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各地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父母自觉履行监护责任,强化强制报告主体的法律意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注重挖掘和宣传专项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关爱保护氛围。

附件:1.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

2.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情况汇总表

民政部 中央综治办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教育部 公安部

财政部 卫生计生委

6.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篇六

作的安排意见

各村委会、镇妇联、民政、派出所、卫生院、学校:

为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甘卫办流管函〔2017〕516号)和《关于做好2017年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区卫计委发〔2017〕516号)文件精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地关爱保护,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居住和生活在农村、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等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是我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现象。由于农村一些村社经济欠发达,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群众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农村儿童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水平较差,普遍存在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等问题。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关乎家庭幸福,关乎健康中国建设,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 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职尽责,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家庭尽责,儿童利益优先。明确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优先考虑儿童利益,外出务工父母要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导,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家庭关爱和妥善照料。

2.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作。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全镇重要工作内容。民政、教育、公安、妇联、计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共同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3.坚持属地负责,分类动态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镇卫生计生办公室承担主体责任,村委员会承担具体责任。全面排查、定期走访、精准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及时更新报送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对留守儿童实行分类施策,有针对性的进行关爱保护。

三、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

(一)加强健康状况监测评估

建立对农村留守儿童定期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制度。每季度监测评估一次,并将监测状况和相关问题及需求做好记 录。充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疾控科室)

(二)建立定期探视、慰问农村留守儿童制度

建立对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儿童的定期探望和慰问工作制度。每半年对留守儿童进行探视、慰问一次;每逢春节和六一国际儿童节都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探视、慰问活动。(责任单位:镇卫生计生办公室)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健服务和疾病防治

1.做好适龄儿童的免费预防接种和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疾控科)

2.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营养膳食与科学喂养、卫生习惯、健康行为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科学指导。(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疾控科、妇幼科)

3.继续做好贫困地区农村6-24月龄婴幼儿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责任单位:镇妇联)

4.对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做好疫情处置。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属掌握急救等基本卫生常识和技能,提高卫生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

(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强制报告、医疗救治、评估帮扶等工作。1.镇属各单位在工作中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必须及时向公安机关强制报告。(责任单位:镇卫生计生办公室、镇妇联、团委、镇中心学校、镇中心卫生院)

2.镇属各医疗机构要及时收治遭受侵害或意外伤害的农村留守儿童,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伤情鉴定、身心健康状况评估和医疗救助等工作,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同时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农村留守儿童医疗救助。(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各村村卫生室)

3.民政部门承担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牵头责任,教育部门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失学。(责任单位:镇社会服务中心、镇中心小学)

4.公安机关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责任单位:镇派出所、镇中心小学)

(五)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 1.按照健康扶贫工程要求,启动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核心信息,配合学校和中心卫生院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学校)

2.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喂养、营养膳食指导、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意外伤害预防与自我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意识和水平。(负责单位:镇卫生计生办公室、镇健康教育所、镇中心卫生院妇幼科)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将其纳入工作总体安排予以部署,明确任务分工,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好健康关爱具体工作。加强同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协作、资源统筹和信息沟通。

2.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妇联等组织的优势,建立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联合社会、家庭和村社共同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活动。

3.加强宣传倡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信息终端等传播媒介,宣传普及儿童健康发展的核心信 息和科学知识。加大对健康关爱工作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

7.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篇七

2007年, 巴南区关工委对巴南区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 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全年中达半年以上的占92%, 而且60%在市外打工;半年以上才回来一次的占62%, 外出打工父母没回来过的占4%;100%为电话联系;回家后与孩子团聚时间不足两周的占56%;临时监护人为祖父母占76%;监护人很娇惯、很放纵达36%;外出打工父母关心孩子安全的仅占12%;学生经常感到孤独、寂寞、敏感而情绪多变的占32%;在家庭中比较亲密的人一个都没有的占4%;在遇到烦恼时从不向任何人说及, 在遇到困难时极少求助的均占12%;“留守儿童”经常受意外伤害的占32%……这些孩子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安全乃至人格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是我们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留守儿童”缺乏关爱, 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据资料表明, 当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外务工经商,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到城市, 形成了2300多万的“留守儿童”群体。农村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关爱, 容易出现不敬畏规则、得不到疼爱、没有倾述对象、缺少安全感、形成极端性格等严重问题。

1、缺乏家庭教育, 易养成不良习惯。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 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 决定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尤其是父亲, 也是行为规则的象征, 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 父母及其家庭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父母长期与子女分离, 对子女缺乏足够的关心和指导, 部分外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偏离了正常轨道, 他们往往都觉得亏欠孩子, 于是以钱来补偿对孩子的爱, 但往往害了孩子, 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攀比、上网打游戏、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惯。部分外出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 “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 这些使得家庭教育的责任大部分落到了祖父母身上, 他们普遍文化素质低, 教育观念和思想陈旧, 这种隔代教育在情感和理智的把握上, 往往容易重感情轻理智, 在物质和精神的把握上, 往往重物质轻精神, 长期处于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子女, 依赖性较强, 节俭意识淡漠, 学习自信心不足。

2、缺乏亲情关怀, 易形成极端性格。

“留守儿童”享受不到正常的亲情和完整的教育, 处处、时时只知“自我”, 不考虑别人的情感和需要;只图自己快乐, 不知为家庭和他人着想;只顾自己尽兴, 不愿接受社会、集体和家庭的任何规则、纪律的约束, “留守儿童”极易形成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叛逆、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这些性格上的缺陷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 他们的心理问题就极容易导致其品行产生问题。调查表明:留守学生在喝酒、吸烟、说脏话、早恋、打架斗殴、出逃等方面较突出, 今后甚至会导致激情犯罪。

3、缺乏安全感, 易遭受意外伤害。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相对疏远, 导致家庭关系失调, 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在这种非正常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 对社会很冷淡, 缺乏安全感, 如有人欺负和歧视, 容易走极端, 要么出现过强的攻击性行为, 要么退缩而任人摆布,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为什么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比例较大”的问题。事实上, “留守儿童”年幼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父母又不在身边, 监护人监管不力甚至无人进行监护, 使“留守儿童”往往成为各种人身伤害案件和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对象。

二、积极采取措施, 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的问题, 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 更不应视为就是学校的责任, 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1、加大教育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各级政府要切实肩负起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职责, 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的潜力, 使公办学校成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体。同时, 进一步降低办学门槛, 引导社会资金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农村基层政府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 通过兴办寄宿制学校、托管中心等方式, 切实解决由监护人缺位带来的吃、住、行不便的问题。

2、设立服务网络, 提供优质服务。

各镇、社区建立家庭服务中心, 中心设立卫生、民政、公安、心理咨询等服务网络, 为有需求的“留守儿童”提供服务, 如帮困助学、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 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让“留守儿童”有安全舒适感, 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启动关爱工程, 结成帮扶对子。

发挥镇、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选择文化程度较高、社会责任心较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党员干部作为“代理家长”人选。同时, 还发动农村、社区“五老” (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 人员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伍, 采取“五老”与“留守儿童”结对子, 组建“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等方式, 切实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4、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监护能力。

建立家长联系热线, 开办监护人培训班, 让“第二家长”了解照顾孩子的知识, 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 掌握培养孩子的本领。学校有针对性地挑选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 并且教学能力强的老师担任“留守儿童”的班主任, 有针对性地加以施教, 或者成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并保证他们有条件代管、有精力工作、有机会培训、有能力监护。并明确监护责任, 确保农民工“留守儿童”群体健康成长。

5、建立规范档案, 形成监测机制。

一是各镇政府、各村社切实建立好家庭档案, 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外出地点、联系方式、家庭婚育、子女监护、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动态、全面的掌握, 适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形成对“留守儿童”长期的有效的监测机制。二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习惯、性格、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逐一登记造册建档, 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 及时给家长反馈信息, 从而引起家长的重视, 家长与老师配合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

6、遵循个性差异, 促进共同进步。

8.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篇八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现状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13-01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到其他地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需要其他亲人或者自己管理、照看自己的少年儿童[1]。它是伴随着偏远农村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以及剩余劳动力的城镇转移所催生的必然产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了两千多万人,相应的,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亟待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时,探索和研究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也成为摆在我们管理者和教育者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令人担忧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现状

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最直接的就是影响了留守儿童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本家庭环境,庞大的留守儿童被迫生活在只有“单亲”,甚至于“寄人篱下”环境中,由于缺乏完整家庭的生活、情感和教育环境,留守儿童表现出诸多的成长问题,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比较差。

一方面,农村家庭经济来源单一,家庭贫困的现状导致他们不愿为孩子的学业花费太多的钱或者说承担不起接受教育的费用,导致很多学生会半路辍学,不能接受正常、正规的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偏远农村家庭家长没有太高的文化素质,大都是初中甚至小学毕业。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农村孩子,毕业就失业,大多数家长都持有“上学无用”的观点,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业要求也比较底,基本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即可;此外,还有隔代养育的缺陷上。相比较于父母,外祖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不仅仅表现在文化上的欠缺,无法给予孩子学习上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之外,而且还表现在年龄上、思想上、沟通上的代沟以及隔代溺爱的现象,纵容得多,要求得少,教育管理上存在较多的弊端。

2.人格发展不健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其人格的发展、心理的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2]。然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连最起码的联系和沟通都很少,更不用说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爱和指导了。由于父母情感和教育的缺失,加上隔代溺爱的现象,导致很多孩子表现出内向,自卑,焦虑,敏感,孤僻,不合群,易冲动,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交流能力弱等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特点,严重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心理发展有障碍。

中学阶段的学生是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于自身的变化,学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问题等多方面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生活烦恼和情感问题,不仅需要倾述的渠道和对象,而且需要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但是远离留守儿童的父母,连最起码的沟通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是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了。而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通和解决,长时间的挤压和累积,就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情感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消极悲观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4.行为偏差易发生。

隔代监护是留守儿童必然要面对的一种监护方式,然而,隔代监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避免也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隔代代沟问题上。祖孙之间年龄差距太大,存在明显的“代沟”,祖辈思想保守,方法简单,但是当前的孩子却是不拘一格,喜欢求新。另一方面表现在隔代溺爱问题上。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和生活上的满足和宽容,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孩子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管教,肆意妄为,很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如在家里,不听教导,目无尊长;在学校,逃课,打架,有不良嗜好等等。

5.价值观念不正确。

随着农民务工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很多家长为了弥补自己在外不能照顾子女的愧疚,选择用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这样的做法极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从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炫富等陋习。再加上父母的“榜样”,子女也将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位在“打工”上,认为学习无用,产生厌学情绪,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6.人身安全无保障。

一方面,农村孩子安全意识比较差,心理上缺乏防范的意识,且没有具备足够的自我保护以及自救的能力;另一方面,山区农村自然条件比较差,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学校不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容易收到侵害。

二、实际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的队伍非但不会减少,而且还会逐渐的扩大。因此,我们必须要研究出实际,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保证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正常,健全且完善的教育和管理。

1.开办寄宿学校,改变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环境。

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基本没有寄宿的条件,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他们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他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因此,国家和政府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积极建设寄宿学校,改善寄宿条件,并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护,为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提供完整的、健康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2.加强学校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应该是他们的家,没有第二。因此,学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一是建立健全,详细的留守儿童档案,并设立“留守儿童工作室”,有针对性的,专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二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特别的照顾和帮助,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来自班集体,来自老师和同伴的温暖;三是开通“家长热线”,既方便家长和子女及时得到沟通,培养情感,又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及时有效的给予留守儿童帮助;四是组织一些室内外的娱乐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创造更多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五是创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及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帮助儿童走出困惑,健康发展。

3.改变沟通方式,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现状。

除了对相关部门和学校的要求之外,父母也应该更多的考虑子女的成长。父母双方最好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及完整。即便是双方都外出务工,也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和身体等多方面的情况,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环境中成长。

4.实施多方管理,形成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除了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管理之外,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有效的改善他们各个方面的条件,感受到情感的温度。

参考文献:

[1]杨长兵,留守儿童管理策略浅谈[J],甘肃教育,2014年12期

9.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篇九

重庆开县岳溪镇中心小学李绍清 徐宗桃

开县,属于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留守儿童”问题特别突出。调查表明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存在隔代监护、单亲监管、托人代管、自我监护等现象。特别是隔代的老人较之孩子的父母而言,无论是责任心还是在精力、能力等各方面都不能相提并论,而且他们往往同时须监护几个留守子女。无法尽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很多孩子由于受到溺爱或放纵,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着学习习惯差,甚至逃学、旷课、抽烟等。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撒谎欺骗师长。所以,老师、学校和社会应多关注留守儿童,解决他们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一、教师应加强责任心,深入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对待留守儿童,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应多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全方位了解和认识这些孩子在习惯、行为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这些孩子一般寄养在亲戚朋友的家中,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享受不到父母独有的那份亲情和关爱,享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性格孤僻、暴躁;有的情绪低落、自我封闭;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学习,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教师应针对这些情况,逐个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深入摸底,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关爱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中,转化他们扭曲的性格。

二、学校应营造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当孩子得不到家庭的亲情与温暖时,就会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关爱,从而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因此,班集体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班级要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便于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如:班集体为留守儿童过生日,传统节日在学校集体度过等。中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队活动,如:“一帮一”,“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学校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其在老师、同学群体中茁壮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适时开展法制安全讲座和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共同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与生活环境。教师要主动和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们通过电话、书信、网络视频等方式,经常与自己的子女联系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到关心子女教育与挣钱两不误。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父母虽然不住身边,但亲情和关爱去永远伴随着自己,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能力。

学校要创造条件,建成设施完备的寄宿制学校,安排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在老师的呵护之下成长。

10.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篇十

——**市国税局妇委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纪实

**市国税局妇委会始终坚持帮扶先立志、关爱先树人的宗旨,在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过程中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倾注家庭亲情关爱为基础,使孩子们学习上有人帮、生活上有人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国税局妇委会先后被全国妇联、省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省妇联组织建设示范点”荣誉称号,市局妇委会主任**同志被省妇联授予“全省百名优秀爱心妈妈”,**、**等多名同志被授予“**市优秀爱心妈妈”。

一、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倾注家庭亲情关爱为基础,使孩子们学习上有人帮、生活上有人疼。

在**市妇联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中,我局妇委会积极响应,13名女职工踊跃报名,主动与留守儿童结下对子。在具体工作上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倾注家庭亲情关爱为基础,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一是经费上突出“三点”,即组织上争一点,积极向市局党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争取党组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科室里挤一点,妇委会挂靠市局机关党委办公室,通过压缩科室办公经费保障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干部们捐一点,每年“六一”前后,通过市局网页、宣传橱窗、标语等宣传载体,广泛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捐款资助留守儿童。二是机制上体现“两性”,即提高针对性,通过“双互”(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相互认识、相互

了解)、“双访”(访班主任、临时监护人)活动,了解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使爱心妈妈在关爱的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关爱途径和方式。留守儿童王思琪家庭条件较好,只是父母在外地缺乏家庭关爱,爱心妈妈**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把她接到家里玩,视同己出,对她关爱备至。体现及时性。爱心妈妈时刻保持与班主任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孩子们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及时会同学校、临时监护人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石伟在班级学习名列前茅,而且体育文艺样样出色,还是班干部,在参加校园艺术节时,需要自备一套100元的演出服,他悄悄地躲到一边发愁。爱心妈妈**给他的班主任打电话时听说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送来了150元钱,小石伟鼻子酸酸的,一把抱住“吴妈妈”,说:“吴妈妈,谢谢你,从小到大我还是第一次穿上这么贵的衣服。”

二、以孝心、爱心、红心“三心”教育为核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全人格。

以孝心、爱心、红心“三心”教育为核心,培育孩子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一是提供亲情沟通平台,培育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妈妈们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打电话,指导留守儿童上网,资助购买礼物赠送给长辈,倾述对长辈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告诉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畅谈今后的学习生活打算;二是打开“两个窗口”,培育孩子们的爱心。打开友情窗口,组织班上学生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购买糖果、水果、鲜花和生日蛋糕,让全班学生共同为留守儿童庆祝生日;参与组织六一联欢会,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联欢活动,把亲情、友情和同学情融入班集体中。爱心妈妈董文君精心排演的节日诗朗诵《孩子,你是我生命中的奇迹》赢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打开视野窗口,妇委会定期向留守儿童赠送三类物品:中外名著、体育用品和书包文具。指导学生阅读书籍了解世界,锻练身体增强自信,专注地学习提高成绩。三是开展传统教育,培育孩子们的“红心”。每年定期组织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参观五大会址、红安老区和省博物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孩子们了解革命先辈的艰苦斗争历程,体味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小树立跟着党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四是化解“三个困惑”。爱心妈妈们主动承担代理家长、代理妈妈的责任,主动帮助化解留守儿童学习困惑、生活困惑和情感困惑。赵力凡在数学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有时会产生一些自卑情结。爱心妈妈***一边鼓励孩子要有信心,一边找到自己在中学教数学的表哥,委托他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补习数学,自己又另外给孩子买了一套数学辅导丛书。通过近一个学期的补习,赵力凡期末考试数学接近满分,人也变得非常自信,孩子感动地说:“刘妈妈,你真是比我的亲妈妈还要亲啊!”

三、妇委会、学校、家庭、社会“四方”齐抓共管,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

由市局妇委会牵头组织,构建妇委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促进驱动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一个机制。建立与学校、家庭、社会定期帮扶机制,保证留守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流浪儿童**在流落外地孤苦伶仃,市局妇委会再市妇联领导的组织下第一时间将她从外地接回,送到医院接受伤病治疗,并同她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取得联系,安排她入学读书。我局竟陵国税分局副局长**同志主动承担爱心妈妈责任,负担她的学费和日常生活。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学校为李自勤安排

专门的老师辅导学习,镇委会、村委会还为她们家帮助办理了农村低保手续。二是制定一套方案。由妇委会牵头,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临时监护人和村委会共同参与,制定一套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案。内容包括有针对性地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化解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组织参与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等,使四者的责任明确、目标具体、实时协同。三是营造一个环境。妇委会定期评估留守儿童所在的村、学校和班级的环境,给村委会提出合理建议,建议村委会对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出现的赌博抹牌、经常扯皮打架等行为有效地制止;向文化执法部门举报查处学校周围的黑网吧,建议班主任对班上同学出现的相互攀比吃穿、欺负贫穷弱小同学等不良倾向进行批评教育等,集中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1.刍议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篇十一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一时期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我们应发现其表现,探究其原因,采取相应对策,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平时测试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6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二、原因

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同样,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无法诉说。我曾对类似的学生作问卷调查: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最需要谁的帮助?A老师B同学C父母D爷爷或叔、伯,其中选C的占98﹪。这说明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失去父母的关爱,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长期以来就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有些家长无耐地说:没办法呀,家里只有一亩多的田地,租田地种又赚不了几个钱,不出去打工连生活保障都没有,只能放在家里给老人管教了。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

2、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三、对策

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2、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3、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4、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3、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12.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篇十二

一、前期研究工作进展

(一) 确定研究对象, 完善研究方案

课题立项后, 课题组在全校农村留守儿童中随机抽取30人参与课题研究, 首先建立基础性档案, 对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了解基本情况, 写出留守儿童问卷调查报告。结合问卷调查报告, 根据专家建议召开了研讨会, 对原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 使研究目标、方向更加明确, 研究方法更为科学, 明确分工, 落实任务, 严格依据实验步骤开展课题研究。

(二) 加强理论培训, 促进理念提升

随着研究人员对方案的理解,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 提出了各自的疑惑和问题。课题组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3月, 分别邀请重庆市教科院王伟虹、张宏等专家, 针对研究的困惑与问题开展专题培训, 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研究方法, 以及研究经验的提炼、研究文章的写法等, 同时对本课题“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做了具体的指导。课题组每学期至少两次召开课题研讨会, 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 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关于成长档案袋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经验, 交流研究进展和心得体会。2012年5月组建课题博客和QQ群, 搭建现代信息交流平台, 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 在反思交流中提升理论水平。

(三) 培训代理家长, 共同开发成长档案袋

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 仅靠学校努力是不够的。课题组制订了《农村留守儿童每周习惯养成培养点》, 在校期间效果很好, 但是, 一部分留守儿童离开学校后,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失去了监控, 无人能管。为此课题组每学期召开留守家长培训会, 向家长传授家教知识, 展示留守儿童档案袋, 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优秀表现, 提出家庭教育的职责任务。还通过每周校讯通和亲情电话指导家长与孩子交流, 要求家长平时多关心孩子, 假期接孩子外出观光, 与家人团聚, 将孩子的照片、见闻日记、家长评价等资料纳入成长档案袋, 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 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 精心策划活动, 丰富档案袋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是留守儿童成长正能量的积累, 课题组根据“留守儿童成长计划”, 研究制订了《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留守儿童心理访谈记录卡》和《留守儿童学习辅导记录卡》;组织了留守儿童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自愿者感恩回馈行动、参观档案馆等活动;邀请代理家长参与“挑战自我勇攀高峰”户外‘亲子’体验和庆“六·一”留守儿童亲子游戏等活动, 使孩子感受家长的关爱与呵护, 让家长与孩子心灵交融。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 跟踪研究, 写出活动反思。另外, 每年针对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开展“雏菊自理之星”、“雏菊阳光少年”、“模范家庭”和“书香之家”等评选活动, 以此来激励留守儿童和家庭朝着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二、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一) 开发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 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 经过研究开发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 参与研究的留守儿童人手一册。依据档案袋的基础性、目标性、过程性、展示性和评价性, 分别对应设计为:“我型我秀”、“我的梦”、“成长小脚丫”、“金色记忆”和“收获的天空”。“成长小脚丫”呈现着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满意的作品, “金色记忆”存放着孩子生活学习的精彩瞬间, “收获的天空”展现孩子们获得的奖励以及素质记录卡。所有的成长档案袋平时都存放在留守儿童亲情室, 学生随时可以记录, 随时可以翻阅, 还定期向家长开放, 由老师、家长、学生共同补充生活中的每一份精彩, 丰富档案袋内容。

2.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在各种活动中孩子们成了主角, 可以尽情地宣泄自己、展示自己。当学生从老师、家长那里得到赞扬时, 他们感受到了被重视、被尊重, 开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随着档案袋里梦想的一步步实现, 孩子们看到了自己发展的潜力, 渐渐地收获了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激情, 自卑、冷漠、任性等缺点慢慢减少, 开朗热情、文明有礼、懂得合作等优点逐渐增加, 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表现明显进步。

(二) 教师科研素养得以提升,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更具实效

1. 通过课题组定期的培训、专家的引领, 通过自觉地学习和辅导案例、研究感悟的撰写, 老师们提高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通过研究留守儿童, 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教育实验和行动研究, 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 总结提炼出许多共同性和规律性, 丰富了教育教学经验, 提高了与家长沟通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课题组有七位教师的文章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有五位教师在县级以上教学技能或录像课比赛中获奖。

2. 通过课题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三结对双代理”做得更实了, 老师们自觉走进留守儿童家庭家访、节假日带领留守儿童“走亲戚”、每期集体生日和留守儿童才艺展示会等, 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 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感悟, 学校获得年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三) 家长参与研究, 更新了家教观念, 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通过图片、文字、家长会、校训通等方式, 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 呈现孩子学习生活的闪光点, 参与的家长越来越多。通过留守儿童家长专项培训会, 监护人懂得了合理搭配健康膳食, 注意安排有规律的生活, 创造良好的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在结对“走亲戚”活动中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家教方法。一系列活动使留守家长家教观念明显转变, 家教责任心明显增强, 懂得了关心孩子, 遇到问题能主动跟老师联系寻求解决的办法, 主动寄来照片等资料丰富孩子的档案袋, 许多家长能根据学校的要求, 在重大节日和孩子集体过生日时从千里之外赶回来, 参加亲子活动。

三、今后研究工作打算

老师、家长、孩子都参与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的开发, 然而, 真正起主动作用的还是老师, 大多家长和孩子处于被动地位。今后在档案袋应用方面加强研究, 考虑更加开放的方式, 利用网络等平台, 使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戚、朋友了解档案袋内容, 调动邻居、社区等资源参与留守儿童档案袋的开发和应用, 扩大宣传影响,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袋的评价激励作用,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13.“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篇十三

活动总结

一、活动主题: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二、活动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全体成员与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三、活动时间:2012年5月5日—18日

四、活动地点:桂林市叠彩社区敬老院、桂林市飞凤小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青春广场

五、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益意识,了解老人晚年生活及留守儿童现状的同时,带给他们一些欢乐,给他们的精神世界送上一点温暖。2012年5月5日,我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与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自发组织学生会员们到叠彩社区进行探望老人,传递爱心,后在社区周边进行义务劳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帮助这些老年人。同时,5月11号我们去了桂林市飞凤小学进行工益支教活动,给予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亲身体会到了劳动奉献的光荣感,并且希望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地人来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经过两个活动以后,两个社团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在14-16号期间向各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形式,回来汇总后进行总结并制作报告书。活动后期5月18号我们在广场进行了横幅的签名活动与活动期间的照片图片展。通过海报宣传,报道现今“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生活的真实状况,发动跟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来,使其得到社会以及大学生的关爱,促进他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完善。

通过此次“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当代大学生接触、了解、感受社会,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14.关爱留守儿童 篇十四

当你走出城市的喧嚣,若用爱心的耳朵去倾听,你就会听到,在远离繁华的城市,在那些偏远的小山村,有一群孩子,他们用带着哭腔声音呼唤:“爸爸妈妈!回家吧!” 他们满面尘土,他们衣服褛烂。

他们的声音微弱,他们的呼唤催人泪下!

15.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篇十五

留守儿童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 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 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 缺少关爱。

1. 生活方面

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 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 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没有监护人。

2. 心理方面

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 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又很少与外界接触。久而久之, 有的孩子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 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3. 教育方面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 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 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 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 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 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 弃学的心理。很多孩子产生了读完初中外出打工的想法。

4. 道德方面

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 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 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 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二、破解之道

调查显示, 看电视是留守儿童的主要活动, 它是64.8%的儿童的暑期生活主要节目;和同伴玩位居第二位, 占47.7%;做作业和看课外书位居第三位, 均占44.5%;接着依次是做家务、走亲戚、上网, 分别占29.7%、20.3%和18.6%;旅游、上兴趣班、参加夏令营之类的集体活动、干农活及其他则相对较少。

因此, 相关部门若能有效利用留守儿童的假期和业余时间, 开展一系列活动, 必能取得实效。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基层的文化单位, 具备这一优势, 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具体措施

1. 社会共同参与

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领导力度, 政府部门应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各部门职责, 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配合教育部门构建“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共同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各级组织部门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 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 为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献爱心。

乡镇离退休老同志献爱心, 自愿担当“代理家长”, 负责掌握孩子的家庭、思想等方面情况, 履行监护责任。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对农村留守儿童开放, 为他们提供书籍、影像和信息资源等服务。动员和组织学校教职员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困难, 并及时帮助解决。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 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大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心灵关爱为重点, 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 明确责任, 工作层层落实

乡镇综合文化站应作为留守儿童活动的载体。指导各学校成立了相应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 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

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的阵地作用, 在暑假期间, 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留守儿童活动室地等活动场所全部免费开放, 为暑期中小学生及留守儿童休闲娱乐提供了新去处。

3. 搭建留守儿童安全平台

乡镇文化站还可以与镇人大、妇联和学校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宣传, 让留守儿童远离危险, 遵守交通规则, 不玩水、严禁下沟塘游泳、防溺水不玩火、不触碰电线等, 积极营造关心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良好氛围, 既让他们学到知识又使家长放心满意。

4. 以校为主, 关爱工作要各具特色

实际的操作中, 乡镇综合文化站可根据本地学校的规模大小和特色, 深入挖掘, 以活动为动力, 围绕“一镇一特色, 一校一品牌”的工作要求, 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结合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学校和留守儿童之家, 开展“万人结对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通过与留守儿童共度节日、生日, 给留守儿童送节日慰问品、生日礼物, 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等, 把对留守儿童的点滴关爱送达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田。努力形成“镇政府——中学 (中心小学) ——村级学校”的组织体系, 保障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6.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 篇十六

一、从爱入手,满足心理需求

爱是做好教育的永恒话题,无论是对正常孩子还是特殊孩子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学习能力较弱或者表达能力不强,极为孤立,性格变得愈发孤僻,自卑,内心封闭。教师要增加学生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童童是班级三个自闭症儿童之一,二年级时随班就读,当时的他没有语言交流,说话含糊不清,课间经常一人到操场边独处,当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在玩游戏时,他总是远远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上课随班就坐,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慢好几拍。

怎样让他融入班级呢?我想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了重塑他的自信心,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首先,从改善与他之间的关系入手,逐渐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平时,我有意识与他眼神对视,朝他点头;身体的接触他,拍拍她的肩示意友好,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叮嘱班里调皮的学生,不要欺负他,慢慢地他感到同学的亲切话语,老师温暖的情怀。看我的眼神不再充满怀疑。其次,从家长陪读情况了解到,拼音还好,课上在进行“汉字拼音”教学环节中,有意识让他到黑板上参与进来,在启发辅助下完成,并给予表扬。久而久之,从没表情到兴奋,再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写字时,按难易程度,少给他一些,这样让他找到了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与普通孩子同步,关注他听清了没有,针对缺陷进行补偿,当别的学生做课堂练习时,给他多些个别辅导,多些语言交流,发展语言,同时发展思维。就这样与班级同学逐渐融合了。

二、从行动入手,满足支持需求

1. 生活支持: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入学时,他们的智商3岁标准不到,选择教育教学内容不但从教材开始,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首先解决学生在校内的自我服务问题,在家里父母包办代替,从现实生活需求到学校生活保障,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常人所具有的正常生活,经常让他们参与值日生的工作,倒水,擦桌椅,扫地;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的就教着做,让他们产生了成功感,激发起做事的欲望和动机。培养生活自理问题,经常锻炼自我意识,换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按步骤指导他们完成。

2. 教育支持: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自闭症儿童虽然心理和生理有缺陷,但是我们不应厌弃和歧视,相反要给予他们更多教育的责任和慈母般的关爱。找到对他们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以及自卑情绪,班级的童童和鹏鹏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孩子。鹏鹏是多动类型的,常以招惹别人的方式与人交流,童童恰恰害怕攻击。一次鹏鹏追他,情急之下,童童受到严重的惊吓。“哇哇”大哭起来,从室外到室内,谁劝都不停,那哭声真是“惊天动地”,无法上课。老师们都来劝阻,结果软硬都控制不了局面。这个任务只有落到我的身上,我把所有人都劝走,来到他身边采取三步法:一问:“为什么啊,谁欺负你了?”二是冷却法,把他带出教室让他情绪平静下来。三是转移注意力:“哄哄他”,来到教研室抱抱他,给块糖,坐坐椅,桌子好不好。他的哭声停止了。情绪稳定下来,上完一节课后,看到他在纸上写下了“鹏鹏坏”几个字。我明白了:他是有自我意识的。于是就这件小事教育他:“有什么事你可以告诉老师,光哭不好,到校长那里承认错误吧。”他还真的说出了“童童错了,不应该哭。”可见,这样的孩子有错一样要教育,不要因为特殊而一味迁就,甚至放任自流。在四年教育实践中,就像一棵小樹一样,经过不断地修枝剪叶,健康成长起来,医教结合初见成效。集体的温暖像一缕阳光,融化那颗坚冰,老师的爱是一滴雨露,滋润孩子干涸的心田。

3. 活动支持:活动是开发潜能、缺陷补偿,培养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在活动中激发兴趣,达到强化训练,利用多感官教学,指、摸、拼、拍多方位,多角度表象积累,从中以语言为主线,学语言用语言,培养语感,提高适应能力。四年里,抓住每次活动契机,创设发展语言的氛围,从追逐嬉戏到沟通交流;从班级活动到团体集会;都少不了他们参与的机会(表演舞蹈《感恩的心》,大型球操。和正常孩子一样要求他们:练习时纠正动作,做不好就伴随音乐在身边示范,做的好适当拍拍肩鼓励,避免情绪失控。由于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不间断的训练,不言放弃的执着,残缺的花蕾绽放出笑脸。融入到集体中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语言也丰富起来,从对语言不理解、毫无反应,到单纯性的语言,再到连续性的语言。值得欣喜的正是这温柔的坚持,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活动教育激发他们的愿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使得自我意识提高了,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从发展入手,满足技能需求

为自闭症儿童架起一座通向社会的桥梁,适应生活和社会,我们延伸社会化课堂理念。以生存为核心,以满足现实生活的各种需要为基础,设置情景教学法:刷饭盒,拿剪刀,送白菜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把生活变课程,把生活实践步骤化、条理化。形成能力,关注教学生活中的生成过程:操场捡松针,大扫除,整理书包,倒水。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易到难,关注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积极与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现已有了飞跃式发展,能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学习的愿望,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幸福。

研究实践表明,有一份努力,就有一分收获;只要教师有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一点在逆境中的持守,一分豁达从容的心境,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上一篇:社区妇女需求调研报告下一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总结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