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2024-08-28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精选14篇)

1.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一

2010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月经病的治则是,具体方法有、、、、等。

2.月经从初潮至绝经,中间除、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期来潮。月经的颜色多为,我国多数妇女在 岁左右绝经。3.产后发热治疗以 为主。型,其证危笃,变化多端,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4.一般而论,崩漏 证多,证少,因 者多,因 者少。

5.经行吐衄的常见证型有,,6.产后大便难多由 所致。

二、选择题(每题2.5分,共60分)1.下列妇科著作不是清代作品的是:

A.《傅青主女科》 B.《女科经论》 C.《胎产心法》 D.《坤元是宝》

E.《医宗金鉴》

2.生活所伤是致病的条件之一,下列不是主要致病因素的为:

A.房劳多产 B.饮食不节 C.劳逸失常 D.跌仆创伤 E.工作环境

3.下列月经生理现象中不正常的是:

A.月经14岁初潮 B.经期3~7天 C.周期28天左右 D.行经总量约50~80ml E.经血粘稠、凝结、有血块 4.在经络与月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冲、任、督、带均下起胞宫 B.冲为血海

C.任脉为阴脉之海 D.带脉约束诸经,与冲、任、督三脉相联络

E.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 5.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的代表方是:

A.清经散 B.固阴煎 C.逍遥散 D.两地汤 E.丹栀逍遥散 6.左归丸治疗崩漏,适用于:

A.肾阴虚型 B.肾阳虚型 C.脾虚型 D.血热型 E.血瘀型 7.痛经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A.调理冲任气血 B.温经散寒 C.行气活血 D.补气养血 E.清热除湿

8.湿毒型带下病证见:

A.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气,或赤白相兼 B.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阴道干涩灼热 C.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黄绿如脓,或混浊如米泔,恶臭难闻 D.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绵绵不断

E.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

9.孕后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多属于:

A.虚寒型妊娠腹痛 B.血虚型妊娠腹痛 C.脾虚型妊娠腹痛 D.肾虚型妊娠腹痛

E.寒凝型妊娠腹痛

10.孕后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阴道有少量出血者,称为: A.胞阻 B.胞漏 C.胎漏 D.堕胎 E.胎动不安

11.最早提出烧灼法断脐预防脐风的儿科专著是 A.《小儿药证直诀》 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幼科发挥》 D.《保婴撮要》 E.《幼幼集成》

12.小儿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

A.60% B.70% C.85% D.95% E.90% 13.小儿”稚阴稚阳”学说,是指其生理状态为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C.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D.脏气清灵,易趋健康 E.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14.新生儿在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粒样颗粒,称为 A.马牙 B.板牙 C.螳螂子 D.口疮 E.鹅口疮 15.小儿疾病谱中最为多见的是 A.肺肾系病证 B.心肺系病证 C.肺脾系病证 D.心肝系病证 E.肝肾系病证

16.小儿指纹淡红,其证候是

A.虚寒 B.食积 C.痰热 D.虚热 E.实热 17.下列除哪项外,均可使用培元补肾法

A.解颅 B.五迟 C.五软 D.哮喘 E.肺炎喘嗽 18.下列除哪项外,均属病理性胎黄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 B.黄疸10~14天左右消退 C.黄疽退而复现 D.黄疸持续加深

E.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 19.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是 A.肺气失宣 B.肺失清肃 C.肺气上逆 D.邪热闭肺 E.痰热内蕴

20.哮喘与肺炎喘嗽的主要区别是

A.咳嗽气喘B.痰壅C.气急D.鼻煽E.哮鸣,呼气延长 21.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应首选 A.凉膈散 B.泻黄散 C.清热泻脾散 D.泻心导赤散 E.知柏地黄丸

22.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的病机是 A.感受外邪 B.伤于饮食 C.脾胃虚弱 D.脾肾阳虚 E.气阴两伤

23.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治法是 A.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B.健脾益气,佐以温中 C.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D.运脾化湿,消积开胃 E.补脾开胃,消食助运 24.“疳者甘也”的含义是指 A.病证 B.病位 C.病情 D.病因 E.症状

2010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题答案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月经病的治则是(调经治本),具体方法有(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调固冲任)等。

2.月经从初潮至绝经,中间除(妊娠期)、(哺乳期;)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期来潮。月经的颜色多为(规律地、暗红色),我国多数妇女在(49)岁左右绝经。

3.产后发热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感染邪毒)型,其证危笃,变化多端,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4.一般而论,崩漏(虚)证多,(实)证少,因(热)者多,因(寒)者少。5.经行吐衄的常见证型有(肝经郁火),(胃热炽盛),(肺肾阴虚),6.产后大便难多由(亡血伤津)所致。

二、选择题(每题2.5分,共60分)1.下列妇科著作不是清代作品的是:D A.《傅青主女科》 B.《女科经论》 C.《胎产心法》 D.《坤元是宝》

E.《医宗金鉴》

2.生活所伤是致病的条件之一,下列不是主要致病因素的为:E A.房劳多产 B.饮食不节 C.劳逸失常 D.跌仆创伤 E.工作环境

3.下列月经生理现象中不正常的是:E A.月经14岁初潮 B.经期3~7天 C.周期28天左右 D.行经总量约50~80ml E.经血粘稠、凝结、有血块 4.在经络与月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A.冲、任、督、带均下起胞宫 B.冲为血海

C.任脉为阴脉之海 D.带脉约束诸经,与冲、任、督三脉相联络

E.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 5.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的代表方是:E A.清经散 B.固阴煎 C.逍遥散 D.两地汤 E.丹栀逍遥散 6.左归丸治疗崩漏,适用于:A A.肾阴虚型 B.肾阳虚型 C.脾虚型 D.血热型 E.血瘀型 7.痛经的主要治疗原则是:A A.调理冲任气血 B.温经散寒 C.行气活血 D.补气养血 E.清热除湿

8.湿毒型带下病证见:C A.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气,或赤白相兼 B.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阴道干涩灼热 C.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黄绿如脓,或混浊如米泔,恶臭难闻 D.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绵绵不断

E.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

9.孕后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多属于:A A.虚寒型妊娠腹痛 B.血虚型妊娠腹痛 C.脾虚型妊娠腹痛型妊娠腹痛

E.寒凝型妊娠腹痛

10.孕后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阴道有少量出血者,称为:E A.胞阻 B.胞漏 C.胎漏 D.堕胎 E.胎动不安

11.最早提出烧灼法断脐预防脐风的儿科专著是B A.《小儿药证直诀》 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幼科发挥》 D.《保婴撮要》 E.《幼幼集成》

12.小儿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C A.60% B.70% C.85%D.95%E.90% 13.小儿”稚阴稚阳”学说,是指其生理状态为B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C.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D.脏气清灵,易趋健康 E.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14.新生儿在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粒样颗粒,称为A A.马牙 B.板牙C.螳螂子D.口疮E.鹅口疮 15.小儿疾病谱中最为多见的是C A.肺肾系病证 B.心肺系病证 C.肺脾系病证 D.心肝系病证 E.肝肾系病证

16.小儿指纹淡红,其证候是A A.虚寒 B.食积 C.痰热D.虚热E.实热 17.下列除哪项外,均可使用培元补肾法E

.肾虚 DA.解颅B.五迟C.五软D.哮喘E.肺炎喘嗽 18.下列除哪项外,均属病理性胎黄B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 B.黄疸10~14天左右消退 C.黄疽退而复现 D.黄疸持续加深

E.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

19.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是D A.肺气失宣 B.肺失清肃 C.肺气上逆 D.邪热闭肺

E.痰热内蕴。

20.哮喘与肺炎喘嗽的主要区别是E A.咳嗽气喘B.痰壅C.气急D.鼻煽E.哮鸣,呼气延长 21.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应首选C A.凉膈散 B.泻黄散 C.清热泻脾散 D.泻心导赤散 E.知柏地黄丸

22.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的病机是D A.感受外邪 B.伤于饮食 C.脾胃虚弱 D.脾肾阳虚 E.气阴两伤

23.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治法是A A.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B.健脾益气,佐以温中 C.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D.运脾化湿,消积开胃 E.补脾开胃,消食助运

24.“疳者甘也”的含义是指D A.病证 B.病位 C.病情 D.病因 E.症状

2.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二

首先, 住院医师由于是处于规范化培训阶段, 故而未定专业, 未定工作单位, 收入方面实在有限[1], 这对于一位从医学院学习多年后终于毕业的医学生而言, 无疑是一种残酷的现实。虽然他们有信仰、有热情、热爱医学事业, 但生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 没有良好的生活条件, 成日埋头于临床, 也终有支持不住的时候, 更何况在三级医院规范化培训过程中, 每隔2~3个月就会到不同的科室轮转, 往往刚刚熟悉就又要进入下一个新的环境, 重新开始熟悉环境, 掌握新的技能, 不免缺乏归属感。因而, 改善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待遇、增强其归属感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其次, 在基础的生活保障解决后, 培训的规范化、人才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前面提到, 由于轮转时间的限制, 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让住院医师完全掌握各个科室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操作, 而略懂皮毛在今后的行医生涯中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即使是专科医师也需要有良好的临床功底,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专科问题。那么,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就必然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为核心的问题。

再次,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目前不少医生早已忘却了当初选择走上这条神圣之路的初衷, 抛却了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为己任的信仰[2]。而刚刚踏上住院医师岗位的医生, 正处于信念容易发生动摇的阶段, 怎样使之树立正确的信念, 坚定本心, 继续在医学道路上走下去, 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医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解决, 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在改善工资待遇方面, 应由政府和轮转医院合力完成, 当地卫生局拨款以缓解轮转医院的经济负担, 医院发放工资、补贴及奖金, 待遇参考本院有编制的住院医师, 毕竟在轮转过程中, 住院医师切实为医院做出了贡献。在加强归属感、提高人才质量方面, 除却目前已有的定期课程培训, 每个科室还应独立开设针对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及本科室住院医师的基础专业课程, 以期在短时间内使住院医师掌握基础专业理论及基础操作技能。此外, 还应鼓励住院医师参加各轮转科室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开阔眼界, 加深对专业新知识的理解, 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增强其对学科新进展的敏感性。

同时, 对于不遵守轮转手册安排、随意改动轮转时间甚至脱岗的医师, 必须严肃处理, 必要时取消其规范化培训的资格。每个科室应有专人负责对规范化培训医师的考勤及考核, 责任到人, 将轮转情况记入科室考评。轮转医师也应有对轮转科室、带教医师的评价权利, 每年综合汇总后, 反馈给各个科室, 并给予相应奖惩。对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考核应为对住院医师的综合评价, 一般分为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结业考核[3,4]。日常考核为带教医师对住院医师日常工作的总体评价, 包括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掌握、医德医风等方面;出科考核则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 考试不合格的医师应继续在该科室轮转, 直到考核通过为止;结业考核为轮转结束后综合能力的考核, 应类似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出站考核。轮转医师的奖金可参考考核结果, 以提高其轮转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另外, 医德及信仰的培养也应作为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带教医师责任重大, 在临床工作中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说教更具意义。所谓“授医学之业, 传医德之道”, 唯有将自身在医学道路上点点滴滴的经验传授给住院医师, 方能使之树立良好的医学信仰, 保持一颗赤诚的医者之心,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而不会在社会的浪潮中逐渐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意义重大, 不仅是住院医师未来行医漫漫长路上的重要基石, 更是千万患者能够得到良好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在改善轮转住院医师待遇、加强医学整体观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促进医德培养和信仰树立的基础上,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将进一步提高各个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必将使未来的医疗服务更为完善、医患关系更为融洽。

参考文献

[1]金春明, 王宗.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事政策支持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10) :99-100.

[2]高袅, 孙靖靖.浅谈医学生医德信念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 :143-144.

[3]王玲.规范住院医师培训提高医学人才质量[J].领导科学论坛, 2014 (6) :50-51.

3.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三

关键词:导师制 规范化培训 中医骨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b)-0165-02

导师一词源自希腊语,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导师制最早于中世纪起源于牛津大学,视为牛津大学核心特征,19世纪以后牛津大学建立起全面的导师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完善与改进,现已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成为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重视师生合作关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教学思想值得各个国家的高校学习与借鉴。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3个方面,即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1]。

作为河南省首批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中医院在规范化培训之初就引入导师制这一理念。医院根据中医骨伤临床培训特点,在规培工作中引入“一对一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对20名住院医师及12名专业硕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即学员在3年的规范化培训期间选择一名导师作为自己在整个规范化培训期间的指导者,学员正常参加通科培训和专科培训,同时在带教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学员进行跟师学习、定期向导师汇报培训情况及思想情况。带教导师从医德医风、临床实践与技能、科研及生活方面对学生进行个体化指导。通过建立一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提升中医骨伤住院医师自身素质、临床实践水平及科研能力。

1 一对一导师制的实施方法

首先,在本专科确定导师人选,一般要求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通过科室遴选上报医务科,最终由医务科确定择优选择德才兼备、责任心强、技术能力突出的专家作为带教导师。医务科公布各带教导师名单、专业特长等,规范化培训学员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导师,经导师同意后最终达成一对一带教组合,建立明确的师徒关系。如果学生希望更换导师或者导师希望更换学生,都可以向医院反映,通过医院相关调查、评估再次进行调整。通过双向选择,优化的组合模式,能调动带教导师、学员的积极性。

其次,制定严格的规培学员学习计划,交由带教导师审核,导师根据学员及专业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学生再次完善计划并上交备案。计划一般包括;临床科室轮转、跟师学习、阅读中医(骨伤)典籍、论文写作及科研[2]。跟师学习由带教导师、学员根据情况进行,不局限于教学方式、时间、地点。带教导师应根据学员情况,着重从提高学员中医骨伤基础操作能力、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骨伤科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规划。因此,整个带教计划根据学员自身情况,导师意见进行制定,更具个性化、开放性与操作性。

每年对带教导师、学员进行考核,并在培训完成后进行最终考核。考核分为日常考核、月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阶段考核。其中日常考核由导师进行考核,月考核与出科考核在骨伤诊疗中心、医务科监督下由轮转科室进行考核,年度考核分别由医务科、研究生处等组织完成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师徒关系、考勤、专业相关技能及实际工作能力、跟师学习情况、论文及科研完成情况。

2 实施效果

首先由医务处、研究生处组织的问卷调查表从带教方法、内容,跟师心得、跟师交流时间、频率及日常管理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导师满意度调查。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实行“一对一导师制”有助于导师与学生保持一定频度的接触,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对规培生进行适时心理指导,制定学习目标及合理的学习计划,有利于拓展思路。其次,有助于解决临床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实施一年来,20名住院医师中有18名通过中级职称考试;12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有10名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参与科研项目10项;撰写相关论文20余篇。各阶段考核均为优秀。

3 经验总结

实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培养、带教模式以及传统的师承模式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师徒名分,使得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物有所值,同时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得到了满足,调动了教学积极性。一对一导师制即一个医生负责带好一个学生,在规培期间,该医生就是这位学生的临床带教导师。通过这种带教方式,人为的拉近了学生和带教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珍惜与导师学习、交流的机会,氛围更加融洽,同时让每个带教导师开始真正地关心自己学生的临床业务能力,分享典型病例整理,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然后评析、讲解,教学相长。一方面导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和批评的技能[3]。另一方面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批评性的指导者,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挖掘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导师不但要教授知识,还要分享自己行医多年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还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入导师制,导师-学员二维主体结构提高了培训效果,但由于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发现有些导师对学生要求松散,对于导师评价、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学生与导师之间沟通可能并不顺畅,有时甚至产生争吵;对于导师分配任务,有些学员完成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带教导师责任心不是很强;随着规范化培训的扩大与学员的增大,师生比例会加剧。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改善的地方。

实践证明一对一“导师制”作为一种专业化、全方位及个体化的培养模式有助于规培生监管,提高学习效率及专业化水平,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总体来说一对一导师制在中医骨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提升中医骨伤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及科研能力,显著提高中医骨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Moore,W illG.The TutorialSystem and ItsFuture[M].New York:Pergaman Press, 1968:18,24,31-32.

[2]浦筱雯,陆琴.“住院医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36-1238.

4.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四

明显增加的肺癌、肠癌、乳腺癌 下降趋势

胃癌、子宫颈癌、食管癌 2.肿瘤发生的原因

(一)吸烟

(二)电离辐射和紫外线

(三)化学致癌物

(四)微生物感染

明确某些RNA病毒如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HTLV-1)和HTLV-2可以引起白血病、淋巴瘤等;某些DNA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高危险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别可导致肝癌,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Hodgkin淋巴瘤,宫颈癌等。较近的资料还表明幽门螺杆菌也有致癌性,与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生物因素生塑因素引起的肿瘤占人类肿瘤总数的18%。

(五)慢性疾病

(六)营养因素

(七)免疫抑制

(八)遗传因素 3.肿瘤发生发展的5个阶段:

①癌前阶段:细胞已发生一定改变,但仍然不是癌,可以双向发展;②原位癌(一般称为0期):细胞刚刚发生恶变(例如上皮层);③浸润癌(一般用T代表):细胞已由发生的部位向深处(如黏膜下)浸润;④局部或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一般用N代表)细胞由发生的组织沿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⑤远处转移(一般用M代表):指肿瘤细胞随血流转移到远处器官。4.综合治疗

“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 5.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可有三方面:

一是局部治疗不彻底,或在不成功的治疗后局部复发;二是远处转移;三是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给肿瘤复发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6.癌症疼痛的原因包括:

(1)肿瘤直接引起(2)肿瘤相关的综合征,副瘤综合症,后动障碍引起的疼痛(3)治疗或者诊断引起(4)与肿瘤或治疗无关的疼痛。7.癌症疼痛评估的原则及步骤:

(1)主诉(2)全面询问疼痛和相关病史(3)仔细的体格检查(4)注意患者状态(5)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目测模拟法:轻 1-3 中 4-6 重 7-10 8.止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阶梯(2)按时(3)口服(4)个体化(5)注意具体细节 9.常用镇痛药物每日最高限量及换算剂量 10.肿瘤流行病学定义: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流行原因和预防措施的一门学科。11.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理论性研究 12.肿瘤发病率

是指一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种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患病率 死亡率 13.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措施:

肿瘤的一级预防(病因学)对一般人群消除或降低致癌因素,促进健康,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措施。

肿瘤的二级预防(发病学)针对特定高风险人群筛检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病理,从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肿瘤的三级预防是指对现患肿瘤减少复发减少其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以及减轻由肿瘤引起的疼痛等措施,如三阶梯止痛、临终关怀等。14.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

1.原发肿瘤的发现。2.肿瘤高危人群的筛选。3.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4.肿瘤发展程度的判断。5.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15.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即细胞数量倍增,是通过DNA复制和有丝分裂来完成的,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即细胞周期(cell cycle)。一个母细胞经过复制,然后分裂成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通常经历四个时期。其中有两个功能期:①DNA合成期,s期;②分裂期,M期。以及两个准备期:①间期1,G1期(GaPl);②间期2,G2期(Gap2)。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周期顺序是G1-S-G2-M。完成分裂期的子细胞,如果继续进行分裂,则再次进入G1-S-G2-M的周期。这一周期性的细胞分裂活动一般称之为细胞分裂周期(cell dividing cycle)或细胞周期(cell cycle)。16.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生理性、主动性的“自杀行为”。细胞凋亡是机体在生长、发育和受到外来刺激时清除多余、衰老和受损细胞以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17.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①早期原发癌生长;②肿瘤血管形成;③肿瘤细胞脱落进入基质形成侵袭性生长;④进入脉管系统形成微小癌栓;⑤锚定于特定的继发组织或器官;⑥肿瘤细胞穿出血管进入周围组织形成转移灶;⑦转移灶中的血管生成;⑧免疫逃避。18.肿瘤异质性

指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同源组织的正常形态和结构比较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差异。19.肿瘤细胞的异质性

(1)细胞的多形性。(2)细胞核的多形性。(3)细胞核浆比例的异常。(4)细胞核染色质异常。(5)细胞内生化、组化特性的异常。(6)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20.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区别 生物特性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

侵袭性

边界,包膜

清楚,有包膜

不清楚,无包膜 侵袭性

无,少数局部浸润

侵袭、蔓延 转移

不转移

转移

复发

完整切除不复发

易复发 21.癌和肉瘤的区别

鉴别要点

肉瘤

发病率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以上成人 较少见,多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质较硬,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有增生

肉瘤组织多弥漫分布,实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组织结构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巢片状结构,纤维增生

瘤细胞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富于血管、缺乏纤维成分 网状纤维瘤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途径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运转移 22.副瘤综合症 肿瘤的产物(如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免疫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这些表现不是由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的,有时这些综合征可以表现得非常明显而造成严重后果。认识此种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可能是某些隐匿肿瘤的早期表现,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类癌综合征常提示甲状腺髓样癌。相关综合征的减轻预示预示肿瘤的疗效。23.类癌综合征

好发于胃肠道的类癌(嗜银细胞瘤)引起的以发作性皮肤潮红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24.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1940s 盐酸氮芥治疗淋巴瘤 1950s 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1970s 顺铂、阿霉素

1990s 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00s 靶向治疗

25.内科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可以发挥作用的时机有

1.术后用以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提高外科治疗的治愈率。2术前化疗目的是降低肿瘤负荷和及早控制远处转移灶。

3.原来不能手术和本来不宜手术的患者,在化疗后变为可以手术。

4.多发或已经广泛转移的患者,应以内科治疗为主。在比较局限限时可适当配域性放疗。5.生物治疗加化疗

BRM加化疗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的资料已经不少。

6.靶向治疗加化疗

靶向治疗配合化疗被认为是近年来一大突破。例如针对肿瘤细胞核内her-2基因过度表达而研制的单有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有效率;而且进入了乳腺癌的早期辅助治疗,使有her-2过度表达的高危患者复发率明显下降。大肠癌、淋巴瘤、肾癌和肺癌的靶向治疗都取得良好结果。26.生物反应调节剂

既包括一大类天然产生的生物物质又包括能改变体内宿主和肿瘤平衡状态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两大方面:通过干扰细胞生长、转化或转移的直接抗瘤作用或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因子来达到对肿瘤进行杀伤或抑制的目的。27.肝癌手术探查指征

(1)影像学检查肿瘤有切除可能,或可进行切除以外的姑息性外科治疗者。②肝功能代偿,或伴Child A和少数Child B肝硬化者。③无其他禁忌证,如严重心、肺、肾和血液系统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年迈体弱等。28.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铂类、烷化剂

2.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氟尿嘧啶类

阿糖胞苷 甲氨蝶呤

培美曲塞

3.干扰转录过程抑制RNA合成的药物

阿霉素 表柔比星

4.作用于DAN复制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伊立替康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5.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药物

长春新碱

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

二、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1.抗雌激素类 2.芳香化酶抑制剂 3.抗雄激素类

三、其他类

其他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干扰素、胸腺肽、白细胞介素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细胞分化诱导剂维甲酸、亚砷酸等,及近年来出现的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单克隆抗体、血管生成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等。

四、抗肿瘤辅助用药

抗肿瘤辅助用药主要用于治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剂量和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等。常用的辅助用药包括:镇痛药;止吐药,常用5-HT3受体拮抗剂;升白药;抑制破骨细胞药物;叶酸类似物;放化疗增敏剂等。29.如何避免肿瘤播散

在各种检查和手术操作中应注意动作轻巧,做到稳、准、轻、快,防止肿瘤细胞播散。以下为经常注意的事项:①术前检查应轻柔,避必要的检查;②术前皮肤准备应轻巧,减少局部摩擦;③尽量避免局麻,防止局部压力免不升高所致的癌细胞播散;④能够进行切除活检者,应避免切取活检;⑤探查由远至近,动作轻柔。例如对上腹部肿瘤应先探查盆底,然后逐渐向上腹部延伸,最后探查肿瘤;下腹部的肿瘤探查顺序则相反,这样可尽量避免将肿瘤细胞带至远处;⑥手术暴露要清楚,避免挤压肿瘤;⑦尽量使用锐性分离,术中多采用电刀切割,不仅可以减少出血,同时由于小血管及淋巴管被封闭,且高频电刀有杀灭肿瘤的功能,因而可以减少血行播散和局部种植;⑧与其他外科不同,肿瘤外科手术应先结扎静脉,后结扎动脉,减少肿瘤血行播散;⑨先处理手术切除的周围部分,再处理肿瘤邻近部位,与原发灶一起作整块切除。检查1检查.2.皮肤3.局部麻醉4 活检切除

探查5 分离切除6.暴露7.电刀8结扎.9周围、临近、整个 30.手术术式选择的原则

(1)必须依据各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术式。癌,肉瘤,多中心起源

(2)手术切除范围应遵照“两个最大”的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在达到根治的目的下,应尽量使外形和功能接近正常。当两个最大限度有矛盾时应服从前者。

(3)依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选择术式。一般来说,年龄过大、身体状况欠佳者不宜手术以及恶病质的患者为手术禁忌。31.介入治疗

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使用特制的导丝、导管 32.宫颈癌的治疗原则

(1)微小浸润癌

I Al期,I A2期采用手术治疗

(2)I Bl期和早ⅡA期尽管采用放疗能达到相等的疗效,但临床上往往采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3)ⅡB-ⅣA期根治性的外照射加腔内放疗是治疗晚期宫颈癌的金标准,同时采用铂类为主的同步放化疗。33.宫颈癌手术适应证:

①)必须有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浸润性鳞癌。②早期患者(Ⅱ期及ⅡA期)。③患者无严重内、外科并发症并估计患者能耐受该手术。④老年患者并非手术禁忌。⑤宫颈癌合并妊娠者,早期及中期妊娠可一并手术,晚期妊娠者可先行剖宫产术,取出胎儿后,接着再行子宫根治术。⑥宫颈残端、阴道狭窄伴宫颈癌等不宜行放疗者。34.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肿瘤相关病因:

①病毒性肝炎;②肝硬化;③真菌及其毒素;④亚硝胺类化合 35.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畸胎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内胚窦瘤)、无性细瘤和绒毛膜癌等。(畸胚胎内无绒毛-鸡胚胎内无绒毛)36.常见的性索—间质肿瘤:

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男性细胞瘤(男性魔力)37.肿瘤抗药机制 38.联合化疗的原则

①组成联合化疗方案的各个单药均应对该肿瘤有抗肿瘤活性;②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发挥协同作用;③所选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在不同的器官、不同的时间,以免毒性相加;④制订合适的给药剂量和方式,并在两个疗程之间给予适当的间隔时间,允许最敏感的正常组织如骨髓功能得以恢复。(有效避免两疗程不同的剂量和方式)

39.新辅助化疗的优点

①可避免体内潜伏的转移灶在原发灶切除后因体内肿瘤负荷的减少而加速生长;②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操作和获得完全切除的机会;③可降低因手术而出现转移的概率;④了解化疗方案敏感性,为后期化疗提供参考。40.三维适行和调强放疗技术:

5.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五

1、粗读中医经典著作,写出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或学习体会。

2、参加一定时间的跟师学习,撰写较高质量的跟师学习心得体会。

3、对本专科领域文献进行挖掘,整理与应用,每年撰写一篇本专业的相关论文,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4、熟悉及掌握本专业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中西医诊疗原则。

5、按规定参加省中医药局组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保证考核顺利通过。

6、坚持临床实践,完成一定的临床跟师学习病案整理。

7、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积极引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新技术和新疗法,及时总结经验。

6.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结 篇六

次要标准 1.呼吸频率≥30次/分;2.氧合指数≤250;3.多肺叶浸润;4.意识障碍;5.氮质血症;6.白细胞减少;7血小板减少;8.低体温;9.低血压,需要强力液体复苏。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任何致病因素(包括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其诊断至少符合下列2项依据: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分;3.呼吸>20次/分或二氧化碳分压<32mmHg;4.白细胞计数>12

或<4。

4.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综合征。

5.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

6.脓毒性休克:指存在持续低血压,虽给予充分液体复苏后也无法纠正,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超过4小时,常伴有组织低灌注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

7.MODS: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8.测量肺动脉嵌顿压时应选择在(呼气末期)进行。

9.休克是指有效循环总量不足,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减少为基本原因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综合征。

10.无创机械通气应具备基本条件:意识清楚,咳嗽能力较强,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好的主动配合能力。

具体适应证:1.对于病情较轻(PH>7.35,PaCO2>45mmHg)的患者,应用NPPV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呼吸机疲劳,预防呼吸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2.对于出现轻中度呼吸性酸中毒(7.25<PH<7.35)及明显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频率>25次/分)的AECOPD患者,推荐应用NPPV;3.对于出现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5)患者,可在严密观察的前提下短时间(1-2小时)试用NPPV;4.对于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不宜行NPPV;5.对于有创正压通气条件不具备或患者/家属拒绝有创正压通气时,可考虑试用NPPV。

11.NPPV禁忌证:1误吸危险性高及气道保护能力差;2.气道分泌物多且排除障碍;3.心跳或呼吸停止;4.面部、颈部和口咽腔创伤、烧伤、畸形或近期手术;5.上呼吸道梗阻。

12.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1.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氧分压小于50mmHg或氧合指数<200mmHg);2.PaCO2进行性升高伴严重酸中毒(PH<7.20);3.严重的意识障碍;4.严重的呼吸窘迫(呼吸频率>40次/分、矛盾呼吸等)或呼吸抑制(呼吸频率<8次/分);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6.气道分泌物多且引流障碍,气道保护功能丧失;7.NPPV治疗失败的严重呼吸衰竭者。

13.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包括:1.少尿;2.无尿;3.高钾血症(血钾>6.5);4.严重的酸中毒(PH<7.0);5.高钠血症(血钠>155)或低钠血症(血钠<120);6.血尿素氮>30 ;7.尿毒症性脑炎,心包炎;8.水负荷过重。

14.最小闭合技术:是指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15.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1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7.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18.Horner综合征:肺尖部肺癌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

19.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20.ALI/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由于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渗出复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病理生理改变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和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的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改变。

2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22.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23.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24.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

25.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26.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少数患者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30mmHg,并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

27.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

28.溶栓的适应证:1.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或病史提示AMI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2.ST段显著抬高的MI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3.ST段抬高的MI,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但如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也可考虑。

29.溶栓的禁忌证:1.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2.颅内肿瘤;3.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4.未排除主动脉夹层;5.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6.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7.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8.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9.近期(<2周)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性穿刺术。

30.肝肾综合征:是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肾衰竭,但肾脏本身并无器质性损害,故又称功能性肾衰竭。主要见于伴有腹水的晚期肝硬化或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31.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32.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33.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继续出血或再出血:1.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伴有肠鸣音亢进;2.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3.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4.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34.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周)突然下降而出现氮质废物滞留和尿量减少综合征。

35.高白细胞血症:当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200,患者可产生白细胞瘀滞,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颅内出血等。病理学显示白血病血栓栓塞与出血并存。

36.血小板减少的急症处理:适用于1.血小板低于20

者;2.出血严重广泛者;3.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4.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处理:1.血小板输注;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3.大剂量甲泼尼龙;4.血浆置换。

37.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凝血与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38.DIC的病因:1.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或其他感染;

2.恶性肿瘤 常见白血病,淋巴瘤,前列腺癌,胰腺癌及其他实体瘤。

3.病理产科 羊水栓塞 前置胎盘 妊高症

4.手术与创伤 因释放组织因子,诱发DIC。

5.医源性疾病 主要与药物、手术、放化疗及不正常医疗操作有关。

6.全身各系统疾病 高血压 肺心病 急性胰腺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9.DIC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a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b.有多发性出血倾向;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c 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2.实验室指标:a 血小板<100 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患者血小板<50 ;b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1.8 g/L,肝病<1.0 g/L。c 3P试验阳性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d PT时间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

40.垂体功能减退性危象:在全垂体功能减退症基础上,各种应激如感染、败血症、腹泻、呕吐、失水、饥饿、寒冷、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手术,外伤、麻醉及使用镇静药、安眠药、降糖药等均可诱发垂体危象。临床呈现1.高热型>40℃;2.低温型<30摄氏度;3.低血糖型;4.低血压、循环虚脱型;5.水中毒型;6.混合型。

41.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42.充血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43.癫痫发作是大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所致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临床综合征。

44.心衰的诱因: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如不恰当的停用利尿剂或降压药;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45.NYHA心衰分级: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分为四级。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46.癫痫持续状态: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或出现两次以上的癫痫发作,而在发作间期意识未完全恢复。

4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升血糖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

48.反跳:是指急性有机磷中毒,特别是乐果和马拉硫磷口服中毒者,经积极抢救临床症状好转,达稳定期数天至一周后病情突然急剧恶化,再次出现胆碱能危象,甚至发生昏迷、肺水肿或突然死亡。

49.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少数患者在急性重度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可发生感觉型和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烧灼、疼痛、麻木以及下肢无力、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异常。

50.中间型综合征:是指急性有机磷中毒所引起的一组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因其发生时间介于胆碱能危象与迟发型神经病之间,故被称为中间综合征。

51.ARDS诊断标准:1.有ALI/ARDS的高危因素;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3.低氧血症:ALI时动脉氧合指数≤300;ARDS时氧合指数≤200。4.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浸润阴影。5.PAWP≤18mmHg或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同时符合以上5项条件者,可以诊断ALI或ARDS。

52.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

53.复合伤: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致伤因素造成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有一处危及生命的伤害,如热压伤、烧冲伤等。

54.肺心病的X线检查: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右心室增大征。

55.肺心病的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1.05mv及肺型P波。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

56.肺心病的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DIC。

57.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

7.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七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儿科

为进一步加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提高医疗水平,2003年卫生部开始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0年,我院作为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严格按照卫生局儿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要求,对儿科医院医师进行培训。住院医师是直接面对患者进行医疗行为的主要医务人员,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提高医院临床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最新报道显示,我国儿科医师缺口约20万,儿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儿科医师的缺乏已形成严重不对称现象。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储备儿科人才、推动儿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1]。我科努力利用妇幼专科三甲医院的医疗优势,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临床儿科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模式。

科室带教计划管理

设置各亚专科带教老师负责制,由主治及副主任医师分管该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带教老师进行教学查房,对技能操作进行亲自指导,对住院医师医嘱、病案进行审核,同时对住院医师进行出科考核。科室设有1名规陪秘书,指导和监督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包括安排科室轮转计划,监督审核工作,安排出科考试,每个月将教学培训工作向科主任及基地秘书汇报并备案。平日做到沟通协作,及时反馈,以有效保证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质量。

规陪医师档案管理

由于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来自不同的医院,具有不同的学历及工作经验,我们建立完整的档案,以利于制定个体化培训和考核计划。档案包括一般个人信息、毕业院校、所在医院科室、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等。在我院培训过程中,再将其工作、考核、学习记录、考勤、奖惩记录等信息均记录存档。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不仅有利于实施个体化培训,及时掌握培训进展,而且为培训结束鉴定和以后的工作安排提供参考。

职业道德素养及医患沟通能力的管理

注重对培训医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包括参加院内医师道德讲堂、人文礼仪培训,严格要求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以提高医德医风,进一步发扬和传承林巧稚医生博爱的崇高医德。不断提高住院医师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责任感。同时我科开展角色互换演练,模拟与患者沟通,进行换位思考等培训,以实现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有效的沟通。

儿童危重症培训管理

儿童危重症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所以要求住院医师掌握基本的危重症患儿的识别能力。每位住院医师均要经过儿童危重症识别培训与考核,在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再进行实战模拟。其次,培训处理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疾病的能力,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相对平稳。掌握危重病患者基本救治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血气分析,监护仪、呼吸机、电除颤仪等仪器的熟练操作。并且注重对危重病患者的细节处理,一些细小的病情变化可能会对患者的转归产生一定的影响。应用问题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将住院医师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培训者之间合作,解决真实的临床病例,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2]。在病例讨论中,要求住院医师通过临床观察、检索文献等提出对疾病的认识及问题,由此不断提升临床思维的广阔性及主动性。

制定合理的奖惩管理制度

面对儿科医师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医疗主管部门应增加儿科医师编制规模,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提高医师的价值观,提高执业现状的满意度,为人才输送奠定基础[3]。在住院医师出科前进行考核评分,根据考核结果,对培训情况进行总结,指导下一步培训重点和计划。并不定时进行带教老师与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了解双方的愿望与要求。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对考核不合格的住院医师积极寻找原因,加强教育及辅导。

总之,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提高儿科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的环节。此项培训工作任重道远,仍在不断探索、改进、创新、实践中。为此,我们要增进交流,分享各医院的培训经验,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为培养出符合临床医疗实际需要的儿科高素质专科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熊菲,杨凡.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74-1276.

[2]万小健,卞金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危重病医学技能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131-132.

8.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八

【关键词】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56-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师的重要过程,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对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一般是毕业后到三甲等大型综合教学医院或医院联合体等培训基地进行学习与工作,通过规范临床的三年全科轮转,授予合格证,方可竞聘医院工作。然而,规培工作在我国发展较晚、不规范,实施起来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为此我们对5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此项政策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的情况并据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主要包括临床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护理学系、检验学系和麻醉学系)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其中男生245人(42.2%),女生335人(57.8%);。

1.2 调查方法

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580名。采用自编自填式问卷调查为主,当面访问为辅的方式来了解情况。

1.3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对规培政策的知晓度情况级支持情况

结果显示,在对规培的知晓度上,只有0.8%的人选择很清楚,21.8%的人选择了解,65.8%的人选择听说过,而11.6%的人则一点都不知道该政策。由此可看出医学生总体上缺乏对规培的了解,对当今最新政策的敏感度还比较欠缺。在测试不同专业学生对此政策的总体态度上。总体上,持中立态度的总人数比例较高,达到42.1%;反对的比例大于支持的比例为57.9%。

2.2 “规培”政策施行前后医学生就业倾向的转变情况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规培政策施行前,医学生毕业后主要选择直接工作(60.2%)和读研(26.3%),而部分人选择改行,出国深造或从事基础研究;政策实行后,只有14.1%的人选择直接工作,31.1%的人选择读研,而有42.4%的人选择进三甲医院参加规培,可见,规培影响了医学生就业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增强,提高临床技能以谋求工作成为医学生开始接受规培的重要因素。

2.3 影响医学生对“规培”施行的态度情况及因素

由于规培时间长、压力大,在实行中,给医学生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69.8%的人认为三年轮转可加深他们对各科室的了解,便于今后工作方向的选择;在择业方面,有57.3%的人支持参加规培比未参加规培的医学生会更有竞争力;针对医患关系,39.8%的人觉得规培政策的实施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43.2%的人认为,规培改善不了医患矛盾,16.7%的人甚至觉得规培会激化医患矛盾;规培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对医学生的家庭经济(79.9%)、就业地(63.6%)及下一代(74.0%)的影响。这都归因于规培期間的待遇(52.3%)、规培后的就业保障(42.4%)和规培的培训内容(5.4%)等问题上。而且,82.8%的人认为规培的低工资不合理,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医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对规培的支持。

3、建议及对策

3.1提高医学生对毕业后再教育的意识

规培是培养优秀医师的有效途径,是专科医师培养的必备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及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而目前在校医学生65.8%“听说过”,11.6%“一点都不知道”的知晓度并不如人意。医学院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宣传,使医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毕业后再教育的意义,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通过规培获得独立从事临床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推动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的建立。

3.2建立健全“规培”中的基本制度

目前,我国与规培政策配套的制度尚有待完善。将规培与医师执业注册、职务晋升、专科医师资格、工资待遇等紧密结合,建立适宜的竞争与激励机制,才能真正调动住院医师参加规培的积极性。同时,制订全面、细致、可行的规培大纲,明确不同学制、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培训目标、方法、年限、内容及考核办法[1]。完善质量评估机制,制订对培训者全面综合的评估体系、培训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培训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和培训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使规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3.3完善“规培”期间对医学生的基本保障问题

在保证可持续发展人才保障机制的情况下,培训期间的待遇问题和规培后的就业保障仍是医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规培制度若能在培训期间待遇问题上给与具体的解释和补充,将能提高医学生的认可度[2]。建议可通过政府补贴、医院补助和个人承担方式来解决规培的费用问题。同时保证规培生能享受养老、医疗、生育、公积金等统一规定的社会保障,享受国家规定的带薪年休假和法定节假日等福利待遇,并将其具体化、细节化,是促进各高校医学生毕业后接受规培的重要举措[3]。

3.4加强家庭和社会环境及舆论的导向作用

医学生往往会把就业前景做为毕业后教育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如何消除用人单位及社会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是实现规培良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家庭和社会舆论要发挥其导向作用,积极宣传,提高大家对规培及医学教育的知晓度,从而弥补规培中薄弱的群众基础。同时,使更多的家庭能对医学教育及整个过程有更为明确的了解,统一不同家庭的认识和态度,使医学生及家庭能轻松的面对规培,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邓娅,邓世雄.新形势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13):38-39.

[2]王梦雄,黄红蓝.湖北省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知晓度与支持度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10):14.

[3]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J].医学与社会,2010,23(2):15-17.

9.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九

按要求提前到场后,所有人排队需要上交手机,在大教室集合,通知注意事项(老师特别严格,反复交代上交通讯设备),然后投影仪会有考试分组。每个组由专门的考官带去指定教师上机考(只带准考证和笔),每人一张答题纸。

2017年机考体型大概有:

1影像学判读,共10个,印象中有考好几个神经系统的,丘脑出血,小脑占位,肺癌,胰腺炎,贲门失迟缓之类(每个片子时间不长,尽快填答案,xctmri造影都有);

2血气分析 共4题,需要算代偿公式,不是单纯的酸碱,还有呼衰,心电图 2题 有一个是下壁心梗,还有室早,房室传导阻滞(注意一份心电图不单单只有一个诊断,需要仔细)

4病例题 2题,每个病例从诊断到治疗有几个小题,答案也是有点迷惑性。

内科机考题目是一致的哦。第二天 漳州市人民医院

操作也分批次,有专门待考室,门口老师叫号到各自的操作间门外考试。

抽到的是胸穿,心肺复苏(必考),操作跟考试培训的差不多,就是等待心理压力会有一点,正常发挥注意细节该说的要说到(比如核对麻药,测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穿刺针等),问题有问到:适应症,不良反应,心肺复苏的并发症,判断复苏成功标志。

病房:病史采集+查体+首程

根据分组,每四人一小组,分派到不同科室,由专人带去大内科病房,再由你的考官带你去病人那里,直接开始问诊、查体,考官会给部分辅助检查结果,问问题,有些病人普通话不好,可以通过旁边的家属。

我抽到的是心内科,考虑病窦的患者,主诉的头晕,考官最后给了一份动态心电图,查体专门要求做了心脏查体(对待病人态度要好,过程流畅,下午考有些病人被问了几遍可能会厌倦。)时间把握好,写首程时间比较紧凑,按基本格式不要漏项。不要紧张,就当平时临床接新病人。

其他同学有考到 肾综 消化道出血 系统性红斑狼疮 冠心病等

1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篇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保证考核工作公平、有效,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以下简称培训考核)是评价经过培训后的住院医师是否达到培训标准要求的考核。

第三条 培训考核内容依据卫生部发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确定。

第四条 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结业考核方式分为结业笔试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第五条 培训考核的具体方案由卫生部制定和发布。

第六条 培训结业考核每年举行1次,考试时间由卫生部确定,提前3个月向社会公告。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 培训考核工作实行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培训基地三级负责制。

第八条 卫生部统一指导全国培训考核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培训基地的培训考核工作;

(二)制定全国考核工作有关管理办法和结业考核方案;

(三)规范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书管理;

(四)负责组织对考核工作的评估和质量监控。

第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职责:

(一)组织实施辖区内培训考核工作;

(二)检查、督导培训基地培训考核工作;

(三)制定辖区内培训考核的考务工作管理办法;

(四)认定辖区内结业笔试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考点;

(五)审核、公布结业考核结果并报卫生部备案;

(六)接受卫生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 培训基地职责:

(一)根据培训标准组织在培住院医师的培训过程考核;

(二)负责住院医师结业考核的报名工作,核实考生相关资料和考核信息并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接受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 各级考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承担考核工作机构的检查、指导和监督,严格各项考核工作管理和纪律,保证考核工作正常进行。

第三章培训过程考核

第十二条 培训过程考核是对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是保证临床医师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临床实践指标完成情况、临床综合能力、参加业务学习活动等方面。第十三条 培训基地是培训过程考核的组织与实施机构,负责在培住院医师的轮转出科考核、审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的真

实性和有效性;按照考核内容对住院医师进行综合评价;填写《培训考核手册》和《培训过程考核汇总表》等。

第十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培训基地的培训过程考核进行复核。第十五条 培训过程考核要在结业笔试日期公布前1个月完成。

第四章结业考核报考条件和程序

第十六条 住院医师报考结业考核的条件:

(一)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二)在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培训过程考核合格。

第十七条 报考程序:

(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住院医师的报考条件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者,发放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结业笔试准考证》。

(二)对结业笔试合格的住院医师,由考核管理部门签发考试合格证明,并据此参加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第十八条 考生报名后无故不参加结业考核者,取消当年考核资格,次年重新进行报名审核。

第五章结业笔试

第十九条 结业笔试是对完成规范化培训后的住院医师是否具备培训标准所要求的从事该专科医疗工作的医学专业理论、公共科目理论、临床思维能力和相关人文知识的评价。

第二十条 结业笔试由卫生部委托相关机构统一命题、组卷、印制。考务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结业笔试的合格线由卫生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第二十二条 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是检验培训后的住院医师是否具备培训标准所要求的从事该专科临床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

第二十三条 考核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原则应以能客观地评价住院医师是否掌握培训标准所要求的临床基本实践能力为原则。

第二十四条 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要根据卫生部关于各专科《住院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方案》的要求,采取多站考核模式进行。

第二十五条 承担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机构必须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第二十六条 承担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考官须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具有指导住院医师培训的经历;

(三)经过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考官培训。

第二十七条 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合格线由卫生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考务工作管理

第二十八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部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本辖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考务工作管理办法》。

第二十九条 住院医师培训考务工作要建立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基地三级信息管理系统。

第八章考核结果评定

第三十条对结业考核合格的住院医师,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部统一印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第三十一条 住院医师取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在全国有效。

第三十二条 未通过结业笔试或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者,次年可再次报考;再次参加结业笔试或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以及延期培训的费用由个人负担。

第九章违纪与处理

第三十三条 对培训过程考核的内容或报考条件弄虚作假的住院医师,2年之内不得报考结业笔试或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第三十四条 结业笔试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出现的违纪问题按照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考务工作管理办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对未按要求实施培训过程考核的培训基地,给予限期1年整改处理;如无改善,且住院医师投诉较多,将取消其培训基地资格,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培训基地予以通报批评,并向社会公示。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考核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人员,经调查核实后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处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11.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十一

1 针对规培医师的CPR培训目标

我们对规培医师进行CPR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依据是现行对规培生教学要求及《2015美国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特点, 要提高CPR的质量, 就要做到以下四点:

急救人员团队CPR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心脏停搏患者, 必须通过有效的心脏按压产生足够的血流, 才能输送氧气和代谢物质。心脏停搏后患者能否恢复自主循环 (ROSC) , 主要取决于CPR是否给心肌输送了足够的氧和血流。高质量CPR的五个主要因素是:①按压时段 (CCF) ;②按压频率 (100~120次/min) ;③按压深度 (5~6cm) ;④胸壁充分回弹;⑤避免过度通气。在急救过程中只有做到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才能显著提高CPR水平, 改善患者预后。

监测和反馈。监测患者对复苏的反应及急救人员操作的规范性;确保高质量CPR, 优化CPR质量, 预防低质量CPR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没有复苏进程监测的抢救犹如在开一架没有仪表盘的波音747, 充分说明了复苏监测对于优化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性。

复苏团队层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指挥者统筹全盘, 设计复苏团队成员的行动, 指导团队成员的沟通和配合, 在复杂情况下中确保高质量CPR。

系统的CPR持续改善计划 (CQI) 。心肺复苏实施后对心脏复苏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 为以后进行高质量CPR总结宝贵的经验。

2 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提高规培医师的CPR水平, 我们在临床教学时主要基于以上四点为指导思想, 按照以下六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2.1 对规培医师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CPR培训

模拟教学具有很多优点, 目前, 国内外已广泛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CPR培训与考核[1,2]。谭菲菲等[3]对210名医生进行CPR、各种恶性心律失常的模拟培训, 结果表明, 对医生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培训后, CPR能力明显提高 (P<0.05) ;王长远等[4]对20名急诊科医师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培训, 结果显示, 培训后的CPR的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高 (P<0.01) 。由此可见, 采用高仿真模拟人对医师进行CPR培训均有明显效果;所以我们对规培医师的CPR培训, 首先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培训, 可明显提高培训效果, 有利于规培医师医疗水平的提高。

2.2 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监测培训质量

CPR质量, 包括胸部按压减少中断和电除颤时间, 是决定预后的两个最重要因素。2015《指南更新》建议在培训中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 通过引入相应传感器对按压过程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反馈, 有助于培训对象复苏技能的提高。因此在培训的第二步我们引入相应传感器对按压过程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反馈, 培训中可监测以下指数:胸外按压占整个心肺复苏过程的时间比、按压中断的程度、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回弹、按压-通气比、动脉舒张压、二氧化碳波形图 (EtCO2) 、电击前及围电击期和电击后的按压暂停时间等。培训过程中通过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监测规培医师的CPR质量, 从而找到规培医师的不足, 不断改进, 能大大提高规培医师的CPR水平。

2.3 明确复苏成功的基本条件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非常低,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复苏成功。有时即使是复苏非常及时, 操作非常规范, 用药非常得当, 但仍有很多患者离去, 这是为什么?我们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这就需要我们对心肺复苏有个全面的认识。复苏者应明确复苏成功的基本条件。心肺复苏成功有三项决定性因素:①患者是否存在生还的基础生命条件?比如严重的终末期疾病、严重的脏器损伤及创伤等, 如果存在, 复苏成功率极低;②是否在心脏骤停早期恢复了血液循环?如果患者不存在上述的严重疾患, 复苏还是失败了, 就要考虑是否在心脏骤停早期恢复了血液循环;③是否有不可逆的脑损伤?如果早期恢复了血液循环, 还要考虑患者有无不可逆的脑损伤, 只有这三点都具备了, 才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所以在培训时要培养其对患者原发病的重视意识, 如果患者不存在生还的基础生命条件, 即使给予了足够长的时间及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也无法拯救患者的生命;而如果患者具备生还的基础生命条件, 需要及时正确的心脏按压及电除颤, 才有可能在心脏骤停早期恢复血液循环, 并尽早进行脑保护措施, 才能保护脑细胞, 恢复脑功能。

2.4 应用案例情景剧对单向技能进行整合培训并考核

CPR的整个操作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复苏失败。因此在规培医师的单向技能熟练操作后, 我们应用案例情景剧对其单向技能进行整合培训。情景案例事发现场脚本设计:急诊科的楼道里, 有位老人 (模拟人) 突然摔倒不省人事。每次将急诊科规培的住院医师分为2组 (每组3~4人) , 如果其碰巧路过, 作为目击者应该怎么做?用下面的表格 (表1) 对其进行考核, 并应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监测复苏质量。考核结束后, 及时提出规培医师操作中的不足与失误, 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 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CPR技术, 从而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教学效果。

2.5 考核后进行实践

模拟人只是一台设备, 不具备人的思想, 很多功能缺失, 比如对CPR中的“用药”不能产生真实的反应, 而且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医生既要充当抢救者, 还要与家属进行沟通, 因此情景模拟教学不能完全取代真实的临床训练。规培医师虽然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培训, 但往往一到临床上需要CPR时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比如不知何时应用“复苏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电除颤时忘记通知其余复苏人员离开床面等;诸多问题在临床复苏时才会暴露。规培生不同于实习生, 他们已参加工作, 大多数具有医师资格证, 是具备抢救资格的, 所以我科在规培医师考核合格后, 安排其跟随急诊科带教教师值班, 协助抢救患者, 在复苏实践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总结经验, 进而加深对CPR的全面掌握。

2.6 总结CPR持续改善计划

每轮培训医师规培结束前, 我们都会召开心肺复苏总结会, 让规培医师总结自己在急诊科规培期间的心得体会, 并对我科的心肺复苏教学提出建议, 带教医师对规培生的意见进行总结, 为以后的心肺复苏教学总结经验, 制定CPR持续改善计划。

对规培医师进行CPR相应理论、技术操作的培训, 能够培养其急救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反应能力。要提高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技能, 培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急救人员CPR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明确指定团队领导, 迅速开始CPR, 迅速应用除颤仪, 以足够的速率 (100~120次/分) 和深度 (5~6cm) 按压胸部, 允许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②明确复苏成功的基本条件:CPR前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生还的基础生命条件, 即患者是否存在不可逆的严重的终末期疾病, 如果存在, 即使给予了足够长的时间及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也无法拯救患者的生命。明确了这一点, 在以后的抢救中跟家属谈话才有的放矢, 能大大降低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③培训时反复强调临床上易出错的地方, 在考核合格后要进行实践演练:我们在对规培医师多次的培训后发现, 虽然培训后他们的CPR考核已经合格, 但真正到临床CPR时却不尽人意, 比如事先没有和家属进行沟通是否需要复苏;气管插管前忘记检查患者是否有假牙及义齿等;所以在培训中, 指导教师要反复讲解实践当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及应对策略, 强调临床上易出错, 遗漏及易出医疗事故的问题, 让其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后在考核合格后仍然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实践演练, 使规培医师尽可能熟练掌握CPR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从而提高CPR水平, 进一步提高急诊科的CPR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长怡, 秦俭, 王晶, 等.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 :1553-1555.

[2]崔秋霞, 吉云兰, 张学梅, 等.ESC模拟人在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9) :3633-3638.

[3]谭菲菲, 王长远, 樊洁, 等.高仿真模拟人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0) :1311-1313.

1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篇十二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中医住院医师培训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培训对象

1.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的住院医师,从开始临床工作的第一年进入规范化培训。

2.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进入住院医师第一阶段第三年的规范化培训。

3.临床医学硕士:确认通过医院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培训。

4.临床医学博士:完成总住院医师培训者,可申请参加北医住院医师第二阶段考试。

5.医学科学硕士:毕业前未任住院医师者,应进入住院医师第一阶段第一年培训。毕业前曾任住院医师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根据其工作时间进入第一阶段的相应年限培训;如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须经过现在医院的学科考核后,确定其进入第一阶段的相应年限培训。

6.医学科学博士:毕业前未任住院医师者,本科毕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应进入第一阶段第一年培训;七年制硕士毕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应进入第一阶段第三年培训。

毕业前曾任住院医师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根据其工作时间进入第一或第二阶段的相应年限培训;如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须经过现在医院的学科考核后,确定其进入第一或第二阶段的相应年限培训。但是进入第二阶段者尚须通过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考试。

7.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住院医师,经医院考核后,按实际业务水平参加原学科相应年限的住院医师培训。但须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后,方能参加第二阶段考核。改变学科者,必须从第一阶段第一年考试培训。

二、培训目标 培训对象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住院医师水平。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掌握本学科(一般指二级学科,下同)的基础理论,熟悉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新进展,并能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3.具有本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4.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生产学习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5.能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并且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三、培训内容

包括政治思想、临床能力、专业理论、专业外语、科研和教学能力等。业务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专业理论和外语以自学为主。

1.政治思想:培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对技术精益求精,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阅读各学科指定的外文专著和有关文献、专业杂志。第一阶段应达到每小时能笔译外文专业书刊3000个印刷字符以上;第二阶段达到每小时能笔译外文专业书刊3500个印刷字符以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3.结合临床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第一阶段应完成文献综述或个案分析报告一篇,第二阶段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正式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文献综述一篇以上。

4.基本理论、临床能力、教学能力的培训详见各学科的培训实施细则。

四、培训时间和方式

一般为5年,前3年为第一阶段,后2年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为全科培训阶段,通过完成本学科主要科室或其他学科有关科室的轮转,提高临床工作能力。目的是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主要为专科的初步培训阶段,主要在今后定向的三级学科工作学习,同时应完成二级学科总住院医师训练,目的是为专业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自学和参加医院、科室组织的讲座和学术活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住院医师的培训由科主任负责,实行本科导师和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

五、考核

认真填写《住院医师培训登记册》,作为全面考核、培训的重要依据。在阶段考试前,需根据培训实施细则,对政治思想、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培训内容等项目的要求,进行考试资格审查。

(一)考核项目和内容 1.政治思想、医德医风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2)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技术上精益求精,服务态度好。

(3)遵纪守法,严格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4)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廉洁行医,正确处理医患关系。(5)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积极完成任务。

由科主任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每年评定一次,良以上为通过。2.临床实践时间

除节、假日和公休时间外,5年培训期间的病、事假超过三个月者,延长培训期1年。

3.完成本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如轮转科室及时间,规定的病种、病例、病床数,技能操作、病历质量等)。

4.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完成培训大纲和各学科培训实施细则的要求。

(二)考试项目和要求 1.考试项目

专业外语、专业理论、临床技能或手术操作、病例分析,共4项,均以百分制单项计分,全部及格方为通过。

2.考试要求:以各学科培训实施细则为依据。

(三)考核的组织和资格审定 1.考核的组织和资格审定

(1)轮转考核:住院医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由该科主任主持,按照培训实施细则要求,对住院医师在本科室轮转期间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在培训登记册上记录。

(2)考核:第1、2、4年的考核(含考试)由各医院组织进行。(3)阶段考核:医学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第一、二阶段(即第3、5年)的阶段考核。

2.考核合格资格的审定

第一年的考核与确定专业技术职务相结合,住院医师任职资格由各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委员会在考试考核基础上审定。

第一阶段考核后,由医学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审定合格资格。第一阶段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具有做总住院医师的资格;优秀者可转为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

第二阶段考核后,审定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资格的同时,审定主治医师任职资格,由医院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聘任。

1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规定 篇十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暂行规定

(*年*月*日----*年*月*日)

为了加速青年医师的成长,规范与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参加全面、规范、系统的临床住院医师培训轮转,使其在完成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培训项目后,能够达到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一、轮转目的:

通过二级学科的轮转培养,旨在打好临床工作的基础,强化临床技能,提高临床处理能力,要求能准确询问、书写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各轮转科室的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基本掌握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为下一阶段成为专科医师作好准备。

二、轮转对象:

(一)*年临床医学本科及硕士毕业后分配至我院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已有2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者可不进行轮转。

(二)轮转时间为一年。第一阶段轮转培养结束再进入第二阶段进行专科培养。

三、轮转要求:

(一)政治思想、医德医风: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2.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技术上精益求精,服务态度好。

3.遵纪守法,严格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4.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5.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爱院如家。

(二)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

1.以自学为主,结合临床实践复习、巩固和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在主治医师的领导下,担任一定的医疗工作,通过临床实践,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学习并逐步掌握本学科主要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诊断、治疗方法与基本操作,正确阅读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力求把根基打扎实。

3.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病历书写要及时、完整、准确、清楚;手术、化验等各种技术操作要求正规,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上级医师的决定,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临床工作。

(三)专业外语及科研能力:

1.以自学为主,系统、认真地阅读各学科指定的外文专著和有关文献、专业杂志,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第一阶段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或个案分析报告。

(四)学术活动:要求轮转的临床住院医师必须按时参加院方和科室组织的学术讲座。目的在于培养住院医师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各学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了解医学科学的前沿;培养住院医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机敏的表达协调能力。

第一阶段培养期满,经全面考核合格后,进入第二阶段培养。不合格的可延长一年。

四、轮转方案:

临床住院医师进院后先把内、外科大类分好,然后进行相应科室的轮转。第一阶段进行轮转培养结束后进入第二阶段进行专科培养。其余科室如儿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超声科、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科室按照专科医师培养要求进行相应的轮转培养。

五、培训考核:

(一)日常考核:

1.住院医师轮转期间,请假2天以下(含2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和轮转科室主任签字后生效,并在培训手册上予以登记。2天以上者,需要由医务科签字后生效。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3天者,按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罚。2.住院医师每天应当将当天完成的工作内容如实填写在培训工作量化登记表上,由指导教师(逐项)签字,每月审核,并将结果汇总,科主任审核签字后报送医务科。

(二)轮转考核:

当住院医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时,由该科室主任主持,按照轮转培训实施细则要求,对住院医师进行考核,并在培训手册上做好记录。

(三)阶段考核:

第一阶段轮转培训结束后(一年),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组织阶段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培训。

六、培训期间待遇:

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工资及奖金由轮转科室承担。每 3 月由科室考核发放奖金,考核合格者,奖金发放全额不低于所在科室平均奖的60%,考核不合格者,根据实际情况扣发奖金。

七、组织管理:

(一)医院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工作由医务科负责,并负责监督考核科室培训效果。

(二)各轮转科主任作为科室住院医师培养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医院将此项工作已纳入科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要求每个培训科室成立专门的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小组,由科主任作为第一负责人,同时推荐主治以上职称,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的医师作为指导老师具体负责该项工作。为了保证带教质量,每位指导老师每次最多带教两名住院医生。

附件:内、外科专业第一阶段轮转计划

*年*月*日 附件:

内、外科专业第一阶段轮转计划

第一阶段轮转以内科片及外科片为主进行一年时间(年月日-年月日)的轮转。

1、内科片必修专业: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

2、外科片必修专业:普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急诊科。

通过轮转要求能准确询问、书写病史,能规范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各轮转科室的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基本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期间以理论课的形式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达到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3、公共必修专业:心电图室、超声室、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以强化临床技能为主,要求能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能,包括心电 图、读片、心肺复苏、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各类穿刺、无创监护技术 等。

14.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 篇十四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是贯穿职业生涯的终身教育,从大学课堂开始,一直到进入临床工作岗位以及之后的继续教育、进修学习等。其中,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开始的住院医师生涯对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是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输送优秀的卫生人才。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就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进行了探索。通过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卫生事业的需求,建立起一系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相关规章制度[1]。在2015年10月15日召开的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场交流会上,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从全国559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遴选出了首批(24家)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名单,预示着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面对大量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医学毕业生,如何对他们进行规范、高效、全面的医学及人文培训,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这是当下医学教育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将新形势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过程的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1 本科医学教育与规培的衔接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结合的标准化培训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生从本科入学开始,将接受“5+3”的培训模式,即5年的医学本科教育,之后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进入具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质的基地进行为期3年不同科室的轮转培训[2]。因此在医学院校进行本科教育时,就应当结合毕业后3年的规培构建一个全面、宏观、系统的培养体系,改变以往孤立的5年本科教育体系,即需要做好“5”与“3”之间的有机结合,包括本科的课程设置、实习轮转计划、岗前培训工作、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规培阶段轮转计划等。尤其是岗前的培训效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通过岗前培训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迅速融入学习工作中[3]。临床思维及操作是医学实践的基础,因此,对临床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始终。在传统的基础课程—见习—实习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会导致学科间的重复或脱节,并且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跨度较大,一般在入学时即接受如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而在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才能真正进入临床,此时对于之前的基础知识已较生疏,无法快速地与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病例结合起来。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就需要在设置课程时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和间隔,并且可以在教授知识时借鉴国外的一些模式,围绕具体病例,纵向介绍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的知识,而非将基础课程与临床病例完全脱离开来,使得知识过于抽象、遗忘速度快。这就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他们对于整个疾病从基础到临床具有良好的认知和讲授水平。另外,在实习阶段也需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进行适当改进,明确实习和规培阶段的临床权限以及培训内容,避免出现越级操作或者同一内容重复培训的情况,并且使实习-规培阶段有序地结合起来,帮助医学生快速地完成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和过渡[4]。

2 规培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

职业(Profession)的核心要素必须以掌握某种复杂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为基础,拥有某些科学专业知识,或将以此为基础的技艺运用、服务于他人,其成员必须承担维持技能水平、维持诚信、遵守道德、坚持利他主义以及提供本领域内公共福利的责任,这些责任构成了职业和社会之间社会契约的基础。1999年美国内科理事会将职业精神(Professionalism)的要素定义为优秀、利他、义务、职责等。在东方,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论述了医生应该具有的道德素质,但其主要内容还是萌芽状态的同情互助精神、友爱奉献精神。医学实践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项交易,行医是一种使命而不是一种生意,这项使命要求我们用心和用脑,通过知识与技术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因此,在住院医师规培阶段,如何培养医师的职业精神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职业精神其实是一种关系学,涉及医患关系、医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医学与社会的关系等。当前的教育体系下,我们常过分专注于培养医师的临床能力,而对于医患沟通、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因此,应当经常安排基于人文医学技能的教学内容,包括医德、医患沟通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医师社会化技能、医疗团队合作精神、医疗机构的项目管理和运用医事法律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等。通过这些人文医学素质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刚刚步入医师职业的年轻医生的人文技能,提高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全面促进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改善当前局面下紧张的医患关系[5]。患者是一个群体概念,医师每天需要接触许多不同的患者个体,每一个个体除了病情的差异化以外,其性格、背景、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等方面均具有差异,这就要求医师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尊重和维护患者的人格与尊严。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医师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换位思考,赢得患者的尊重,并正确对待批评建议,明辨是非。另外,医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有着社会赋予的行业自治权和自律性,通过对行业内先进的人或事进行学习,提高年轻医师的自我职业修养,引导医师自律与自省。同时,需要激发规培医师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意识,鼓励医师进行研究和创新,并充分合理地应用,以推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职业精神的培养必须贯穿于规培的各个阶段。

3 对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新形势下的医疗环境中,医患矛盾日渐凸显,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医师的培养方面,加强临床技能培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可以为缓和日趋尖锐的医患矛盾提供一个渠道。然而,在我国的医学本科教育乃至毕业后进入的规培阶段教育中,医患沟通的专业化教育是缺位的,大部分医患沟通教育只限于大学阶段的医学伦理等少量课程当中,无法情景化、针对性地进行该种能力的培养[6]。对于刚刚步入临床工作岗位的住院医师来说,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水平外,更需要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教育。一方面,必须提高规培基地带教导师的素质,带教导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年轻医生的行为和思想,导师需要以身作则,增强规培医师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并且能根据每一位规培医师的性格和能力特点,针对性、个性化地因材施教,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知情文书的告知和签署、病情谈话等,让年轻医生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一下场景的模拟训练,让规培医师针对不同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对策和处理方法[7]。另一方面,医师的言谈举止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微妙的影响,应教会医师合理使用一些语言技巧及非语言技巧,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交流等,让医师学会给予患者安全感,从而为医患和谐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采用导师带教制的教学模式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临床操作等。以往大学期间的理论知识已远远无法满足住院医师成长的需要,必须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去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在古代的传统医学教育中,就有言传身教的模式,如今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尽管医学的内容、疾病的种类以及医疗技术不断变化,但是这种导师带教的模式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医学知识传授手段。导师通过手把手带教,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及见习、实习中遇见的病例及操作对规培医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临床诊治水平。尤其大部分住院医师的规培基地都是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或教学医院,要求医学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临床诊疗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科研实验中解决问题,再回到临床进行验证,从而推动医学的不断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导师不仅进行临床带教,还可以不断灌输和传授科研方法及思维,培养医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将一些临床技能的培养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引导规培医师接触和学习科研课题的立项、文献检索、实验设计以及论文撰写等,进而培养规培医师的创造性,这对于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5 规培考核制度的改进

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住院医师规培标准和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各个省市的具体情况、规培基地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存在不同的考核方法和标准的局面。由于临床工作繁重以及医务人员数量缺乏,导致住院医师将大量时间放在了具体的医疗工作方面,并且由于科室领导、导师工作繁忙,对考核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造成许多规培考核不规范甚至流于形式,无法真实反映规培的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因此,建立规范、统一、完善的考核体系,对住院医师规培系统的建设十分重要。考核内容可包括日常的行为考核、出勤考核、病案文书的书写、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科研能力考核等。科室要成立以科主任为核心,由带教导师、教学秘书、核心骨干和护士长组成的考核小组,对规培医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首先要制订明确的培训目标和任务以及考核体系和内容,将培训的任务进行量化;然后细化每项考核指标,在规培医师进岗时即告知其培训内容和职责,根据其学历、能力和资质承担不同的工作;最后从工作态度、工作成果、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8]。在评价之后,还要给规培医师反馈的机会,尽可能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在所有的规培基地制订统一的培训和考核标准,让规培医师拥有平等的培训机会。

毕业后的医学继续教育是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阶段,对培养临床医师的临床能力至关重要。严格的住院医师规培制度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促进年轻医师临床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培基地的建设、导师的临床能力和带教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整个学科和医院乃至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使规培医师、规培基地以及患者三方均受益。这种医学培训制度是医学教育的大势所趋,是医师培养的正确方向[9]。因此,如何体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规范和培训两方面的特点,需要我们进一步在教学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尹超邦,孟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2016,20(2):26-28.

[2]戴惠如,李翠兰,蔡翔,等.从美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看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27-28.

[3]常舒雅,姚华,秦洁,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的现况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2):61-63.

[4]李竞,余昌胤,贾常莎,等.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5-7.

[5]贾文妍,景惠荣,赵桂秋,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5):80-83.

[6]苏以林,闵敏,冯耀华.探讨临床带教中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5):96-97.

[7]须捷平,曹晖,邵莉,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模拟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92-396.

[8]田冬杰,赵中辛,谭军,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6):272-274.

上一篇:企业大学:企业文化建设的道场下一篇:家乡河水污染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