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14篇)
1.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篇一
浅析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
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市政建设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如何能够确保市政工程质量,是一个非常突出且非常急迫的问题。另外市政工程质量与广大市民工作、生活切实相关,因此也成为了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如何从根本上抑制这一问题已成为必然。以下是本人对市政工程质量病害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表一些个人的浅薄看法,来与同仁进行交流。
一、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市政行业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市政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工程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比如:
1、水泥砼道路工程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路基、道路砌不平顺等等。
2、沥青砼道路工程表面出现局部网裂、壅包、车辙、波浪、搓板、沉陷、泛油、唧泥、坑凼等。
3、排水管道位臵偏移、铺设不顺直或积水;排水管道接口开裂、管道断裂、渗漏水,管道堵塞、变形、反坡,闭水试验不合格。排水检查井变形、下沉;砼构筑物蜂窝、麻面、孔洞、开裂,施工缝、止水带渗漏等。
二、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的市政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方面的原因
比如:
1、承包单位转包问题。“转包”现象的存在是现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个根源。有的企业中标后,直接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单位,从中收取管理费,以包代管,而对工程质量、安全不从事管理、不负责任。这种转包的现象,使得一些资质不够,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进入施工现场,为质量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2、首长工期、献礼工程也是建设工程出现质量事故的罪魁祸手,让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一些领导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政绩,对工程瞎指挥、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造成一些工程刚建成就是一件不合格产品或废品。
3、工程施工主体素质过低。各施工企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技术培训跟不上
4、措施,经常发生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理,甚至蓄意隐蔽的现象。
5.施工管理混乱,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6、施工工艺不科学、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二)、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因材料选用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比较常见。
比如:
1、水泥砼道路中水泥的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砂含泥量的控制等,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沥青砼道路中沥青三大指标(延度、针入度、软化点)、含蜡量不合格、粗细集料不满足规范要求等。由于材料选用及材质质量低劣而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三)、设计方面的原因
因设计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对结构荷载等级估计不足,加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市政工程的实际情况。因此,设计出的作品不尽合理,给市政工程结构造成潜在的隐患。
比如:
1、某道路工程在新填方区段道路设计为刚性路面,填方区由于未经沉降稳定即浇注路面,造成道路竣工通车很短一段时间后道路路面与基础脱空,基础下沉造成刚性路面破坏。
2、某排水箱涵工程基础的设计,由于对基础的加固考虑不充分,未设计用碎石、砂砾垫层等补强处理方案,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发生结构物局部不均匀沉降,致使沉降缝处产生严重位移,造成漏水。
(四)、工程项目招投标方面的原因
许多没有建筑施工资质和施工经验的企业及个人,为了从中牟利,想尽一切可利用的关系,利用各种不法的手段来达到中标的目的。由
于市政工程大都是国家投资,最终造成损害了国家、广大市民的利益,更有甚者是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事故,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
1、投标资质审查中的问题。一些施工企业在资质问题上做手脚,有的出钱购买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有的盗用或借用他人证件参加投标。
2、陪标、串标现象。一些部门滥用权利,某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前将工程内定给某些施工单位中标,暗中敲定施工队伍后,随便指定几个施工队伍前来投标,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其他单位只是陪衬;或者是投标人之间进行串标,相互约定提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而获取中标资格,使招投标成为徒具形式的空壳,无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权力标”及“关系标”问题。少数领导变着手法插手招标工作,越权包办工程招投标;有的招标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行为不规范,办事讲人情、讲关系;有的评标人员素质不高,打关系分、感情分;有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五)比如:
1、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或者降低国家监理收费标准承接监理业务,造成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现象。
2、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监理的“四报审”、“五报验”完全是行同虚设,造成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防治措施
(一)、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
目前市政工程质量问题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的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案。
(二)、消除设计考虑欠周到的质量问题
对于设计欠周方面的问题,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
1、当施工图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
底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
2、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外,还应积极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三)、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
施工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保证按施工规范、规程施工,对各工序工作中的一系列环节,层层把关,并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各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2、完善施工操作工艺,改进施工方法,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
3、加强学习, 组织开展多层面的专业技术培训,迅速提高工程质量意识、质量控制、市政工程核心工种工法、内业资料数据采集与整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素质。
(四)、重点把关
1,检后用”的原则,做到:
2、重点掌控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控制要点,如:软弱路基处理、路床及路基压实度、路基弯沉值、路面砼强度、路面坡度、标高等;排水管线平基、管座及安管质量,管内底高程、各种检查井砌筑,管道闭水试验及回填土压实度等。
(五)、加强招投标管理
1、防止投标人互相串标、哄抬标价、投标资质弄虚作假。
2、开标、评标、定标的过程控制。
3、防止恶意低价中标,保证高质高价。低于成本价的投标报价不能中标。
(六)、加强监理质量
各监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施工现场监理质量问题重点:
1、明确监理程序,规范施工过程。
2、做好质量预控,合理确定质量制点。
3、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理,要做到重在“理”次在“监”。
4、做好试验段施工是获取指导施工的最直接参数的最有效途径;做好试验检测工作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数据。
5、正确处理好投资、工期与质量的关系。
(七)、一些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1、排水管道位臵偏移、铺设不顺直或积水、漏水
预防措施是:
1)
2)、3)、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安装前对管道进行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4)、管接口应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2、路基不均匀沉降。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路基填料料源的选择和填筑材料的各项指标。
2)、重视试验路段,不同类型的路基填筑均进行试验段,认真进行总结,并指导施工。
3)、填方施工尽量在干燥和雨量较少的季节施工,要保证在整个施工期间处于完好状态。
3、沥青砼路面出现波浪、搓板
预防措施:
1)、控制好摊铺机基准线,防止因张拉力不足或支承间距太大而产生挠度,以及挂线高程测量不准,量线失误或桩位移动,造成路面高低起伏,使面层出现波浪。
2)、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3)、控制好混合料“出场、摊铺、初压、终压”四大温度。
四、结束语
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严格依法依规自觉规范自身的质量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全社会齐抓共管,确保市政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最大限度抑制质量问题,为社会创造高品质的市政工程。
2.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篇二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市政给排水即指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降水 (含雨。雪水) 的径流和其他废弃水的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的管理。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 主要指在市政道路上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城市雨水、污水的市政给排水设施 (排水管网及其附属构筑物) 的设计与施工。城市道路范围内常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 而由于城市交通的迫切需要, 往往使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的工期很短, 致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地下管线施工一般都与道路建设同步, 加大了城市道路工程的复杂性和施工难度, 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结合多年来的亲身施工经验, 就城市道路排水工程施工中较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作如下分析:
1 排水管道工程
1.1 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1.1.1 产生原因
从现在的城市给排水设计与施工情况看, 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 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 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 工程实施中回填夯实十分困难, 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加之施工中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的因素, 经常使其出现这样一些质量缺陷:a.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 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b.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 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 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1.1.2 预防措施
a.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 防止井体下沉。检查井砌筑时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 防止井体变形。b.检查井的井盖与井座要配套, 安装时座浆要饱满, 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 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 偏差不要太大, 平面位置准确。
1.2 回填土沉陷
1.2.1 产生原因
a.检查井及管道周边回填不密实。b.不按要求分层夯实。c.填料质量欠佳。d.填料含水量控制不好。以上原因必将影响压实效果, 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1.2.2 预防措施
a.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 (夯) 实机械。检查井及管道周边应尽量选用透水性良好的填料如砂砾石等填至管顶30cm, 灌水振捣至相对密度≥0.7, 再按规范要求分层充分压 (夯) 实至要求的密实度。b.沟槽较窄时可采用小型机具夯填。不同的填料, 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机具, 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c.混有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的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 以免引起沉陷。d.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
2 道路工程
2.1 路基沉陷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 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 因此, 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 道路路基施工中, 路基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影响路基质量的关键部位。
2.1.1 产生原因
路基填筑和管线沟槽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等, 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严重的可导致管体上部破裂, 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 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 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 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 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 产生叠砌现象, 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 日后发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 不可能夯实, 当地下水位下降, 饱和水下渗后, 将造成填土下陷, 从而危及路基的稳定。
2.1.2 预防措施
a.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 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功能要求而不超过有关规定。b.在路基总宽度内, 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c.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 台阶宽≥1m。d.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 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 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 台阶宽≥1m, 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 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2.2.1 产生原因
a.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 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 降低了表面强度, 施工完毕一经使用磨损易起砂。b.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 灰料拌合不均匀, 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c.在施工过程中, 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 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 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d.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 下料高度不当, 漏振或振捣不密实, 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e.模板拼装不严密, 表面清理不干净, 不牢固, 脱膜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f.水泥混凝土面层产生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裂缝。
2.2.2 预防措施
a.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 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b.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 控制砂石含泥量。c.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 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d.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覆盖草帘、草袋, 避免暴晒, 定期洒水, 保持湿润。e.模板面清理干净, 脱膜剂涂刷均匀, 不得漏刷, 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 严防漏振, 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f.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 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 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 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
综上所述,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的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的。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规范GB50318-2000《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是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 城市给排水设计与施工单位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切实加强质量体系管理, 加强对工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论证、监控, 抓住主要问题和关键工序, 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标准, 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 引入责任到人的竞争机制, 努力在施工过程中克服各种通病, 确保施工质量, 使城市给排水建设更适宜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需要, 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现代、更美丽。
参考文献
[1]市政工程质量通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丁煜.排水管网扩建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 2011.
[4]梁廷强.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科技, 2009, 24.
3.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篇三
【关键词】底基层;基层;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石灰土又称石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土又称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简称二灰土。
1 混合料不均匀
1.1 现象:混合料出现花料,灰、土分布不匀。
1.2 原因分析:①翻松与拌和机具功率不足,齿深不够,路槽上未充分翻深、翻松;②直径大于15mm的土块未先粉碎或剔除;③上的塑性指数较大,容易结团,拌和困难。
1.3 防治措施:①应选用合适的机具进行路拌法施工,保证有足够的翻拌深度和打碎能力,通常宜选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在没有专用拌和机械的情况下,也可用农用旋耕机与多铧犁相结合,用多铧犁将上翻松,旋耕机拌和,再用多铧犁将底部料翻起,旋耕机再拌和,如此。反复5~6遍;在翻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务必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②土块应尽可能粉碎,最大尺寸不应超过15mm,对于超尺寸土块应予剔除;③对于塑性指数较大的土,应用专用机械加强粉碎,在用石灰稳定时,可采用两次拌和法,第一次加部分石灰拌和后,闷料一夜,再加人其余石灰,进行第二次拌和。
2 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
2.1 现象:混合料取样送试验室做标准强度试验,强度不能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2.2 原因分析: ①混合料配合比确定不当或现场未按规范或设计要求的配合比施工;②石灰质量未达到规范要求,或因存放时间过长,品质下降,造成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③混合料拌和不匀,强度波动大,使混合料强度代表值达不到要求,即不能满足下式: R( 1一ZnCv)≥ Rd
式中:Rd——设计抗压强度(MPa);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n——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高速、一级公路:保证率95%,Za一1.645,其他公路:保证率90%,Za二1.282。
2.3 防治措施:①以工地实际使用的材料,重新检验或修改配合比;②检查工地实际配合比,检查投料、计算、计量是否有误;需要注意的是,工地施工时实际采用的石灰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③石灰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混合料强度不足,所以应避免局部地段石灰过多或过少,并充分拌和均匀。
3 压实度不足
3.1 现象:石灰土、二灰土压实后,表面轮迹明显,经检测,压实度末达到要求。
3.2 原因分析:①压实机具选用不当或碾压层太厚;②碾压遍数不够;③含水量过多或过少;④下卧层软弱。
3.3 防治措施
3.3.1 石灰土和二灰土基层应选用12t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cm以下时,可选用12~15t的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20cm时,应采用18~30t的三轮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超过上述时,应分层碾压;压实机具应轻、重配备,碾压时注意先轻后重;
3.3.2 混合料摊铺后应在1~2天内充分碾压完毕,并保证一定的碾压次数,直至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一般需碾压6一7遍;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3.3 当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措施,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但不超过2%)时才碾压;
3.3.4 石灰或二灰稳定土施工前,应对其下卧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否则易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4 碾压时弹簧
4.1 现象:在碾压过程中,混合料出现弹簧现象。
4.2 原因分析: ①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过高;②下卧层过软,压实度不足或弹簧。
4.3 防治措施: ①混合料拌和时应控制原材料的含水量,如土壤过湿应先行翻晒,并宜采用生石灰粉,以缩短晾晒时间,降低混合料的含水量;如粉煤灰过湿,应先堆高沥干,一般二、三天即可;②施工时应注意气象情况,摊铺后应及时碾压,避免摊铺后碾压前的间断期间遭雨袭击,造成含水量过高以致无法碾压或勉强碾压引起弹簧;③当石灰土和二灰土过干时,可洒水闷料后再进行碾压,水量应予控制并力求均匀,避免局部地方水量过多造成弹簧;④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⑤混合料摊铺前,应对下卧层的质量进行检查,保证下卧层的压实度,若有“弹簧”现象应先处理后再做上层。
5 碾压时发生龟裂
5.1 现象:石灰土、二灰土在碾压或养护过程中出现局部或大面积龟裂。
5.2 原因分析:①石灰土或二灰土含水量严重不足;②土块未充分粉碎或拌和不匀;③下卧层软弱,在压实机械碾压下出现弹簧;④养生期间,有重车通过,引起结构层破坏。
5.3 防治措施: ①混合料在拌和碾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含水量。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洒水。应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时进行碾压;②加强混合料粉碎和拌和,对不易粉碎的粘土宜采用专用机械,并可采用二次拌和法。对超尺寸土块予以剔除;③无论石灰土或二灰土基层,均应保证下卧层的充分压实,对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必须用10~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压3~ 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或表层松散,应适当加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④养生期间,应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6 未结成整体
6.1 现象:混合料经碾压养生一定时间后,仍较松散,未结成板体。
6.2 原因分析:①石灰质量差或掺加量不足;②压实度不足;③冬季(气温低5℃)施工,气温偏低,强度增长缓慢。
6.3 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对石灰质量进行检验,避免使用存放时间过长的石灰或劣质石灰,消解石灰应在两周内用;②进行充分的压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③冬季施工应尽量避免;必须施工时应注意养护,防止冰冻,并封闭交通。一般在气候转暖后,强度会继续增长;必要时可选用外掺剂,以提高早期强度;或采用塑料薄膜或沥青膜等覆盖措施养生,保持一定湿度,加速强度增长。
7 横向裂缝
7.1 现象:石灰土、二灰土结构层在上层铺筑前后出现横向裂缝。
7.2 原因分析:①结构层由于干缩和温缩而产生横向裂缝;混合料碾压含水量越大,越易开裂;②有重车通行。未筑上层的石灰土、二灰土基层,不能承担重车荷载的作用,当重车通过时,易造成损坏,产生裂缝,尤其当下卧层的强度不足和在养生期间更易产生强度性裂缝;③横向施工接缝,包括结构层成型后再开挖横沟所发生的接缝,是最易产生横向裂缝的薄弱面;④结构层横穿河没处由于沉陷或重车作用所引起的裂缝。
7.3 防治措施: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碾压含水量,使其接近于最佳含水量,以减少结构层干缩;②混合料碾压完毕后,应及时养生,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于、过湿或忽干忽湿。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天,有条件时可采用塑料膜覆盖;③混合料施工完毕后,应尽早铺筑上层。在铺筑上层之前,应封闭交通,严禁重车通行; ④延长施工段落,减少接缝数量。做好接缝处理,使新旧混合料相互密贴。缩短接缝两侧新旧混合料铺筑的时间间隔;⑤产生横向裂缝时,通常不做处理。缝宽时可用沥青封缝,以防渗水和恶化。
参考文献:
[1]叶国铮; 石灰土的疲劳特性 [J];土木工程学报; 1984年02期; 88-92
[2]李栋国; 长春地区石灰、二灰稳定细粒土配比试验和施工控制的研究 [D];吉林大学; 2005年
[3]蒋向军; 固化剂在加固土中的應用研究 [A];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C]; 2006年
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浅析 篇四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的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5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1、人的因素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等有关人员的素质,都将或多或少地对工程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材料因素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工程材料的合格与否,都将直接影响构刚度和强度外表及观感、使用功能及安全,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3、机械因素机械设备在工程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组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二是指使用中的各类机具设备。机械设备的质量的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4、施工现场采用的工艺方法,包括组织方案,它们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对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5、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地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
工程质量重点控制有关的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要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质量;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加强过程中质量检查和控制;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
对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所供应的材料配件和设备质量应严格把关,加强材料检测工作,钢材、砼、水泥等主要材料严格实行双控。
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执行各工种作业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树立创优意识和为用户着想的思想,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坚决消除工程质量通病。
总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不断壮大,只有坚持质量为本,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5.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篇五
论文关键词:石灰土基层 施工工艺 质量通病防治
论文摘要:针对石灰土施工过程中影响压实与强度的因素以及常见病害产生的机理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石灰土强度的形成原理,是在粉碎的土料中掺入适量的具有一定细度石灰,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后,既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力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石灰土的强度。灰和土发生系列相互作用,形成板体,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
一、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1)石灰:石灰土所用石灰宜用1-3级新石灰。
(2)土:石灰土所用土以就地取料为上策,凡塑性指数在4以上的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均可用于修筑石灰土,塑性指数7-17的土最好(易于粉碎均匀,便于碾压成型)。
(3)水:一般饮用水或不含油质、杂质的干净水均可使用。
2、机具(以机械拌合配备)选择
(1)水车(3.5-4.0t)2-3台,消解石灰,拌合灰土用。
(2)压路机8t一台,12t一至二台。
(3)拖拉机
履带式54-75HP(马力)或胶轮55HP(马力)3台,4-5铧犁一台,耙(缺口重型圆盘耙)1台,平耙1台。
(4)找平机1台。
3、作业条件
(1)土基(路床)已验收合格(地下管线已竣工),中线高程等的测量工作已能满足铺土要求。
(2)石灰土已消解过筛,数量能满足施工拌合段需要。
(3)备土
①是不作路床利用路床标高以上的土层,预留好灰土层需要的土层度,其上直接铺石灰就地翻拌;
②是路床成活后,摊铺拌合好的石灰土。
(二)施工程序
1、拌合
(1)碎土
利用拖拉机牵引(悬挂)多铧犁,干拌2遍,先从拌合段(一般200-300m)起点边线插犁(内翻)向内逐次耕到中心,从中心向外逐次绞耕(外翻)到两侧边线,如此反复两遍,然后重耙四遍,轻耙两遍使土翻向中心,外翻四遍,轻耙一遍将土犁到设计深度,不留空白。
(2)干拌
用重耙在已翻拌松动的混合料上进行碎土拌和,翻拌遍数应视碎土和翻拌均匀程度而定,一般不少于四遍并使耙过的混合料达到基本平整,有时可使重耙尾随铧犁配合作业,然后轻耙两遍,再使土翻向中心;犁耕一遍,又重耙四遍,轻耙两遍,检查犁的深度,土的颗粒符合要求,使灰土拌合基本均匀,表面比较平整。
(3)湿拌
干拌完毕立即测定含水量,并视施工季节控制洒水量,加至最佳含水量,洒水量须严格掌握,宜早洒、勤洒、细洒,洒水完毕进行湿拌,先外翻一遍,将上层加水的灰土层翻入下层,又将底层未拌匀的灰土翻至表面,再用重耙四遍,轻耙两遍,达到灰土拌合均匀一致,表面均匀平整、基本符合路型,及时用按设计要求整出路拱。
2、检查调平整型
(1)检查项目:在湿拌结束即进行下列各项检查。
有无遗漏未犁到之土埂。
灰土厚度、标高、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灰土外观拌合均匀、色泽一致。
④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土的简单鉴别法:用手捏灰土可成团,较费劲,手掌无水印,灰土团自50cm处落在地上散成蒜瓣形块状,自1m高处落在坚实地面上即松散,这些现象接近最佳含水量。
(2)整形
①掌握虚厚
用边桩拉横断平线下反尺寸掌握灰土虚厚=施工层厚×1.6-1.8(实验得到)。
②采用找平机找平。
③施工段落严禁行人及一切车辆通行。
3、稳压
(1)稳定是灰土进行压实前的试压阶段,灰土内部和外部的某些缺陷,可通过稳压予以补救。
(2)灰土整形约50m即可开始碾压,稳压是碾压的开始,用8t碾稳压必须重轮在前自路边向路中央大摆轴匀速碾压。
(3)如发现高程及平整度差异较大,应及时翻松找补找平。
(4)如发现有横向均匀裂缝,可能是含水量不够所致,须补洒水花,拌匀整流器平,局部有软弹现象是含水量过大,须翻开,掺拌干灰整平。
4、碾压
(1)用12t以上压路机,自路边开始向路中心碾压4-6遍,压实度即可达到或接近要求。即时检验,如发现压实度未达到要求时,尽快补压。
(2)灰土整理后应及时碾压,当天碾压成活。
(3)碾压方法:先从路一侧边缘开始,外侧的1/2压在路肩上,以60-70m/min的速度,每次重轮重叠1/2-1/3,逐渐压至路中心,再从另一侧边缘同样压至路中心,即为一遍,碾压一遍以后,应再仔细检查平整度和标高,即时修整。 (4)每层摊铺虚厚不宜超过25cm。
5、养生
石灰土在碾压完毕后的5-7天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利于强度的形成,避免发生缩裂和松散现象。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搅拌不均匀
1、现象:石灰和土掺和后搅拌遍数不够,色泽呈花白现象。有的局部无灰,有的局部石灰成团。更有甚者,不加搅拌,一层灰一层土,成夹馅“蒸饼”。
2、原因分析:无强制搅拌设备,靠人工,费时费力,加上管理不严,便不顾质量,粗制滥造,搅拌费力,不愿多拌。
3、危害:如果掺和不均,灰是灰,土是土,土与灰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不完全,石灰土的.强度将达不到设计强度。
4、治理方法:按施工技术规程的规定
人工搅拌:(1)将备好的土与石灰按计算好的比例分层交叠堆在拌和场地上;
(2)对锹翻三遍,要求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花白现象。土干时随拌随打水花。加水多少,以最佳含水量控制。
机械搅拌:方法很多,有用平地机搅拌,专用灰土拌和机搅拌,农用犁耙搅拌。不管用什么方法就地搅拌,都应严格按规程操作,保证均匀度、结构厚度、最佳含水量。
(二)掺灰不计量或计量不准
1、现象:在石灰土掺拌过程中,加灰随意性较强,不认真对土、灰的松干容重进行试验计算,或虽有计量只是粗略体积比。
2、原因分析:(1)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了解剂量是直接影响着灰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2)管理人员未经试验计算或虽经试验计算但对操作者交底不清。
3、危害:在生产实践中,石灰剂量应不低于6%,不高于18%,如果计量不准,低于6%或高于18%都会使灰土强度降低。
4、治理方法:石灰土的石灰剂量,是按熟石灰占灰土的总干重的百分率计算。要取得准确的剂量,就应经过试验。取得最佳配置方法。
(三)石灰过干或过湿碾压
1、现象:掺拌摊铺的灰土过干或过湿,都偏离最佳含水量较大。往往是过干时,在进行碾压后,再在表面进行洒水,这样只是湿润表层,不能使水分渗透到整个灰土层。过湿是碾压出现颤动、扒缝现象。
2、原因分析:(1)土料在开挖、运输或就地过筛翻拌过程中,土料中原有水分大量蒸发,翻拌过程中又未重新加水。
(2)所取土料过湿或遇雨或灰土掺拌后未碾压遇雨,没有进行晾晒,在大大超过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
3、危害:灰土在过干或过湿状态下碾压,均不能达到最佳密实度。过湿的土料或过湿的石灰均不能搅拌均匀;过干的灰土层,只在表面洒水,只能使表层达到较低高密实度,整流器个灰土层不会达到一致的最佳期密实度。这样将导致灰土层承载能力的降低,危及整个结构的寿命。
4、治理方法:(1)石灰土搅拌必须具备洒水设备,如果在取土、运输、翻拌过程中失水,就应在翻拌过程中随搅拌随打水花,直至达到最佳含水量。同时在碾压成活后,如不摊铺上层结构,应不断洒水养生,保持经常湿润;灰土强度形成过程中,一系列相互作用都离不开水。
(2)取来的土料过湿或遇雨后过湿都应进行晾晒,使其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行加灰掺拌。如拌和后的灰土遇雨,也应晾晒,达到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如灰土搁置时间过长,还要经过试验,如果石灰失效,还应再加灰掺拌后碾压。
参考文献
1、《钢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35-90
6.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篇六
摘 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对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 质量管理 问题 对策分析
高速公路是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能够适应较大的交通量,保证车辆高速、安全、舒适行驶的高等级公路,它养护费用少,运输成本低,但前期建设费用投资多,为了保证其工程总体质量,必须在质量管理中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
一、高速公路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工期短,施工难度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任务非常繁重,许多高速公路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还有很多高速公路在等待审批和开工。然而,与这种繁重工作任务不相称的是,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测绘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属于粗放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容易因为测量而耽搁工程进度、土石方费用难以精确控制、测量工程事故容易发生。
2、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多,为施工带来不确定因素。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逐步延伸到高原或丘陵地带,地质地貌复杂,工程设计在很多地方存在不完善或不尽合理之处,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迫切需要变更原设计,使之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这就给工程质量管理带来隐患。
3、施工单位不能严格遵守施工管理程序。一是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先开工后报告的现象。某些施工单位习惯于传统的做法,工程开工前不打开工报告;或边施工边打开工报告;或提交开工报告后未经批准便施工,严重违反了施工监理程序。二是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在路堤及“三背”(墙背、桥背、涵背)的填筑过程中,按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分层厚度和压实度,每填筑完一层,承包人必须自检该层压实度并报监理抽检,压实度合格后才能填筑上一层。但有的承包人却一味强调施工进度,未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监理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监理程序。三是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承包人没有施工程序的概念,加之有些监理责任心不强、监督管理不严,使得承包人没有预先提出质检申请,监理却做了质检工作,违反了施工监理的正常程序。
4、企业自检环节薄弱,隐患很多。企业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自检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凡是没经承包人自检以及自检不合格的工序,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质检签字认可。但有些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不健全,自检人员配备不足,自检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承包人不先自检而直接报监理检查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加强高速公路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落实岗位职责。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各个单项工程开工前,要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应知应会教育,并严格考核,做到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与“技术规范”操作。通过教育与考核,实行全体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挂牌作业。三是各个单项工程开工前,要组织人员对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检测和可能遇到的质量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并认真进行检查,确定完善后,再进行施工。
2、提高设计质量,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目前,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桥从基础、下部构造到上部构造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这让施工单位还怎么能做到按图施工。遇到变更问题,都是要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这不是硬要考验施工单位的设计水平吗?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试验,花费了许多资金,而这些钱又无法计量,只能自认倒霉。因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
3、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一是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在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上报“开工报告”,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操作,使各项工程的质量自检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二是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在各个单项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且明确质量目标。通过认真细致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明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及操作细则,使各项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落实到最基层的全体施工人员身上,为开展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施工方案。在各个分项工程全面开工前,遵照“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各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确定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法,用于指导全线工程的施工。
4、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等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5、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加强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处、专业工程施工队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检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具体业务工作由质检处负责开展,并组建工地试验室、质量自检组等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工程施工处以各处处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处的质量自检工作;专业工程施工队以各队队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队的质量自检工作,并制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并制订质量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www.17net.net论文网
7.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篇七
城市道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 在建设中施工工期不能过长。而且, 过街人行天桥以及地下通道应立体分布等一系列要求加大了道路工程施工的难度与复杂性。所以, 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强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也就成了施工单位非常重视的问题。众所周知, 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不仅仅对施工技术有较高的标准, 同时对于人力、物力的管理也有严格的要求, 可见, 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性的工作[1]。根据调查研究, 当前很多城市道路工程在施工质量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 本文结合当前实际, 对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建议。
2 工程概况
A工程是我国某城市道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道路全长约8km, 道路等级为城市一级主干道, 道路设计车速为50km/h, 道路红线宽为60m, 道路标准横断面如图1所示。
该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主要是沥青混凝土结构, 道路工程施工内容主要有道路、桥涵、排水、路灯、绿化以及交通等配套综合管线。其中, 位于T型路口的道路中的某一段时常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还有不少路段的交通设施比较落后, 占道停车的现象比较严重[2]。
该道路施工中, 挖方约71×104m3、填方93×104m3、CFG桩103×104m、路面基层32×104m2、人行道约3.2×104m2、雨污水井812座、路灯171基。
3 当前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通病与原因
本文以A城市道路作为研究对象, 对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通病进行分析。根据研究资料以及实践表明, 施工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路基
路基作为城市道路的基础, 是影响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路基的质量, 但是, 当前的城市道路路基却由于标高不准、平整度差、承重厚度不足等原因造成了路面龟裂、边坡滑塌、路基沉降、路床积水等城市道路质量通病[3]。通常, 城市道路的地下设置的管线非常多, 其中沟槽的回填与填筑是城市道路路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根据城市道路施工标准与规范进行施工, 才能有效保证道路的质量。但在实际施工中, 回填土压实方面存在倾斜碾压、碾压不密实、超厚回填、表层不平整、不均匀沉降、含水率控制不当等问题, 使回填土密实度无法达到施工质量管理的要求与标准, 从而极易出现路基坍塌等现象, 严重影响城市道路质量与安全。
3.2 路面
一般情况下, 城市道路的雨水井、检查井以及排水干管建立在行车道上, 当井背比较窄, 工作面较小时, 夯实回填的难度就会有所增加, 从而导致检查井、雨水井与路面接缝处发生塌落, 或出现检查井下沉、变形等现象, 对道路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 如图2。总而言之, 这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 施工监控不严或疏忽质量管理所致。而在这种问题发生后, 需要经常对城市道路进行维修, 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质量管理的成本。
城市道路大都为沥青路面结构, 在使用过程中, 受到温度以及雨水的影响, 路面常易出现裂缝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但是, 调查表明, 在实际的施工中, 却出现了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等因素[4], 从而致使城市道路路面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尤其是水泥层面形成的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反射裂缝等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3.3 辅助设施
在城市道路施工中, 辅助设施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为了方便盲人行走, 会将盲道口设计成下坡, 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割道板, 突出人行道路面, 为盲人提供便利。但是, 在实际的城市道路施工中, 对道板安装的质量没有很好地管理, 经常出现质量偏差、道板脱落等, 给通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外, 在实际的施工中, 对于道路的平整度缺乏控制, 导致检查井盖板高于路面, 不利于通行。而且在施工中对管道缺乏严格的管理, 比如排雨管道、自来水管道等回填土密实度不达标等, 给城市道路质量埋下了极大的隐患[5]。
4 对加强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议
结合对A工程以及当前城市道路质量存在的通病与原因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措施。
4.1 施工准备阶段要做好文件审核工作
要使城市道路的质量得到很好的管理与控制, 应从城市道路施工准备阶段抓起。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根据道路施工质量标准审核城市道路的设计, 审核的内容主要包含道路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投资预算、地质情况分析等。在准备阶段的审核工作中, 必须以公平、公正的理念来开展管理工作, 包括对各参建单位的资质、信誉审核等。在这一过程的质量管理中, 要确保施工单位与城市道路建设要求相符, 以便顺利完成城市道路的施工任务。根据相关文件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或者考核, 确保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的质量与水平。同时, 施工设备作为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检查, 确保施工设备能满足施工需求。
4.2 做好材料质量管理与相关测量工作
在城市道理施工中, 材料对于道路质量有着关键性作用, 所以, 在施工质量的管理中应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首先, 材料的采购。在采购施工材料的过程中, 要选择质量好、价格实惠、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材料, 当然也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实惠, 而要以质量为首要考虑要素, 确保施工中能够用上质量较好的材料。其次, 材料的使用。应做好材料使用、存储等记录工作, 不仅是为了有效保证材料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是为避免材料闲置或者多余等现象。
在城市道路施工中, 测量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要求测量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同时在测量中要细致全面, 测量范围应普及到各项自然条件、周边建筑等。在测量中, 尤其要做好施工路面以及原有管道的测量工作, 以便为城市道路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参考, 避免因测量失误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
4.3 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依托科学的管理组织和制度。在城市道路的施工中, 只有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才能够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因此, 要求完善管理组织体系并形成新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1) 做好质量管理体系中相关的审核以及审批工作, 严格完善形式要件, 通过形式来促进施工质量;
2) 做好各项文件的编制工作, 使施工过程中岗位明确, 职责分明;
3) 建立培训等辅助组织, 使施工人员得到定期的培训, 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各项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以科学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 从而实现施工质量管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和谐统一。
5 结语
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的工作, 在实际的道路工程中, 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城市道路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 在实际的施工质量管理中, 要秉承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不同阶段的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 使施工质量管理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 在当前创新的时代, 要积极采取先进的管理措施及先进的管理理念, 使城市道路的质量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宇翔.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 (19) :204.
[2]沈健华.试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要点[J].中华民居, 201 (1) :248.
[3]魏林.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2.
[4]梁再兴.论中小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模式[J].价值工程, 201 (15) :20-21.
8.浅析道路工程现状与道路质量管理 篇八
【关键词】道路工程;现状;质量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oad engineering and road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Road engineering;Current situation;Quality management
1. 道路工程现状分析
(1)塌陷裂缝。这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論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几种:纵向裂缝是沿道路的纵向开裂,一般与行车方向基本持平,长宽不同;沿道路的横向开裂的是横向裂缝,与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长度有的贯穿整个路段有的贯穿部分路段,而网状裂缝是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它的初始形状的单条、单条的平行纵缝,之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还有路面辅助设施多,有很多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会使道路发横变形,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造成年年返修。
(2)路面不平,水破坏。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就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不住路面结构,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唧浆是由于沥青面层透水和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不畅,降水或路表积水通过面层中的空隙渗入路面并长期滞留,浸泡和冲刷基层材料中的结合料而形成灰浆,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灰浆透过沥青面层空隙被挤压到路表,形成大面积泛白的现象,而沉陷是因为唧浆达到一定程度出现的路面沉陷现象,路面此时会显得凹凸不平,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3)车辙。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一种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一种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其破坏比较严重。
2. 道路质量管理措施
(1)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控制,为此,既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监理和施工企业自检,要在道路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建立以工程施工项目为核心的检验和质管组织:一是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二是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三是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
(2)加强质检基础工作。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道路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实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道路建设主管单位对各级管理单位拨发专款配置器具,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定期报送各种资料,再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3)加强过程质量的控制。一是设计质量的控制。重大变更应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批,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施工单位直接提出或通过监理工程师上报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以书面解释或补充规定;二是材料质量的控制。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进人施工现场;三是施工质量的控制。要抓好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以防患于未然,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有的放矢地对重点、突出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施工内部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目的是为提高工程质量,还要务必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如果施工单位运行质量处于良好的状态,将有效的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对此,质检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质保体系的建立,要求所有施工人员都尽职尽责,层层明确责任,并且要把岗位责任制度严格完善,以工序的特点去实现专人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将不断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为施工单位质量监管工作打下基础。
(4)严格工程的质量检验。质量检验做为一种重要手段来评估工程质量是否达标。保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去处理质量检验工作,其重点应该是实现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的规范性,操作章程的标准化,检验手段的科学化,检验体系的完整化,详细来讲,要实现自检,他检相结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专业检查人员要对于施工准备工作,施工竣工工作做好控制和管理,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一旦在此环节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的找到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将工程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工程质量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还需要不断健全质量检验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不管是管理制度上的问题,还是工艺措施上的问题,或者是行为规范上的问题,乃至规定要求上的问题,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处理,保证从平时检查到详细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各个工序,都具备专门的质量检查和管理人员,做好质量信息的反馈,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以及时的实现问责。
综上所述,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是一项艰巨重大的工作,它在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管理人员务必做到事无巨细,认真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完善每一个细节让整个工程做到完美无瑕,这是所有道路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质量的把控,保证道路的通畅安全,为道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琴.刘丹静.探讨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J].建设科技,2010.
9.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篇九
为了确保项目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在质量管理上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道路工程项目经理为总负责人,项目总工为第一责任人,技术部门为直接责任部门,负责工程质量检查和监督,完善各级质量责任制。在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上,应该不断加强项目建设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特别是施工作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在施工作业开始前,组织技术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主动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阶段的主要质量控制项目;在项目建设施工阶段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程进行现场的管理,对达不到规定的质量目标要求的立即返工或整修,确保项目施工质量。
4.2加强对关键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4.2.1确保施工测量的`精度
在项目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中,应该根据设计文件中的导线形式和同等精度进行外业实地测量,准确的进行控制点的测设以及加密。在道路项目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测量控制点的保护,并定期复验各控制点,发现问题及时补测补设,以确保测量精度,提高施工质量。
4.2.2管沟回填施工质量控制
管沟回填项目也是道路项目建设中最为常见的质量控制项目,在管沟回填的施工过程中,重点确保回填材料的CBR等强度指标合格,同时在回填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夯实方法以及夯实设备提高回填的密实度。
4.3加强对项目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的试验检测
目前最有效手段是试验时检测被动控制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试验检测工作要贯穿于道路项目建设施工工作的全部过程,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施工项目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试验的方案。在工序完工之后,应该立即组织技术工作人员、监理和业主代表进行工序的检查,确保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结束语
10.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浅析 篇十
一、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内涵
学术界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但对生活质量内涵的理解仍尚未统一,主观派把生活质量定义为幸福感、满意度和主观生活水平;客观派把生活质量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生活条件的优劣程度。”(冯立天,1996);综合派认为“生活质量就是环境提供给人
们生活条件的充分程度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卜,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其自身所处的各种环境的感受和评价。”(周兴城,2001)。
我们认为客观生活条件的优劣是决定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生活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于社会对个人的供给和个人对生活的需求。人的素质是人体自身的素质,不是人体之外的客观条件,人的素质既可影响客观生活条件的优劣,也是主观满意程度的基础,人的素质应作为生活质量的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所以,生活质量就是指人的素质和客观生活条件的优劣程度,以及对生活的满足程度。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活质量也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身体健康状况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敏感指标,因为健康状况与长期客观生活条件的优劣程度紧密相关,也直接影响老年人对生活满足程度的评价。所以,身体素质应作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不同性别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内涵的理解,我们选择了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居住面积作为客观生活条件指标;选择主观满意度作为主观满足程度指标;选择文化程度和身体健康状况作为人的素质指标,采用评分平均数的方法①对辽宁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各指数基础数据来自于我们2000年对辽宁城市老年人口的抽样调查。不同性别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城市男性老人生活质量综合指数为70.2,明显高于女性老人。男性老人文化素质明显高于女性,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男性老人文盲半文盲占11.4%,平均受教育年龄为8.3年;女性老人文盲半文盲占34.3%,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5年。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主要经济来源和收入水平,男性老人文化程度较高,主要经济来源为离退休金的占83.6%,只有6.8%依靠子女提供;女性文化程度低,主要经济来源为离退休金的仅占66.2%,依靠子女提供的却高达21.6%。男性文化程度高,不仅有离退休金保证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且也有比女性更多的再就业机会,问卷统计表明,男性老人再就业率为3.1%,女性仅为0.9%。结果,男性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600元以上的占53.1%,低于200元的占8.3%;女性在600元以上的仅占26.8%,低于200元的却占21.0%。
男性老人的身体素质也明显高于女性。男性老人健康和一般者占88.4%,较差和有重病的占11.6%;女性老人健康和一般者占75.3%,较差和有重病者24.7%。老年女性体弱多病,经济收入又偏低,普遍存在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疾病长期困扰,生活质量自然会低于男性老人。
三、不同年龄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
仍以上述指标体系和方法对不同年龄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各项生活质量指数计算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指数随年龄增长明显降低。表明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其中客观生活条件指数80岁以下的中低龄老人差别不大,80岁及80岁上高龄老人明显偏低,这又与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指数和人均居住面积分指数均明显偏低有直接关系。80岁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0元的占28.4%,比其它年龄组高10.5~17.5个百分点;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26.1%,比其它年龄组低16.5—19.9个百分点。80岁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偏低,而又与其主要经济来源有关,从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看出,其主要经济来源中离退休金占56.1%,比其它年龄组低19.0—24.6个百分点;子女提供占42.7%,比其它年龄组高28.3—36.2个百分点。离退休金是老年人最具有保障的生活来源,高龄老人却显著偏低,使一部分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难以保障。同时,既或是能领取退休金的高龄老人,由于其退休早,领取的退休金很少,也难以依靠退休金使生活质量达到中低龄老人的水平。
80岁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以下的占58.0%,比其它高龄组高4.3—8.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5平方米的占9.1%,比其它年龄组高2.3~3.8个百分点。人均居住面积偏低的高龄老人,经济收入也偏低,又多数得不到子女的关照,生活质量难以保障。
主观满意度指数与年龄增长的关系同客观生活条件指数同年龄增长的关系基本相反,60—64岁和65—69岁低龄老人的指数值低于70—74岁和75—79岁中龄老人的指数值,而80岁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指数值最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老人对生活标准的要求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年龄越大越易于满足生活现状,主观满意度也越高。这与其实际生活水平相矛盾,是对真实生活质量的扭曲,好在各年龄组指数值相差绝对值不大,对综合指数不会造成明显的负向影响。
人的素质指数随年龄增长明显下降。文化素质分指数由60-64岁年龄组的50.1下降到80岁及80岁以上年龄组的24.2,降幅51.7%。问卷调查数据表明,60—64岁文盲半文盲占10.2%,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80岁及80岁以上则高达47.7%;60—64岁平均受教育限为8.6年,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80及80岁以上降为4.3年。低龄老人文化程度明显高于中龄和高龄老人,这也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文化程度随年龄增长明显下降,高龄老人的经济收入才明显偏低。
身体素质分指数随年龄增长明显下降,表明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随年龄增长明显降低。问卷调查数据表明,60—64岁身体健康人数占41.0%,有重病的占3.4%,生活不能自理的占0.7%;80岁及80岁以上老人身体健康的人数仅占24.1%,有重病的人数却高达10.3%,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数也高达10.3%。如果把身体较差也视为未达健康长寿标准,那么低龄老人有13%不能实现健康长寿,中龄老人和高龄老人分别有20%和34%不能实现健康长寿。可见,城市老人随年龄增长,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四.不同文化程度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
不同文化程度城市老人生活质量指数如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的城市老人随文化程度提高,综合指数明显上升,表明城市老人文化程度越高,生活质量也越高。客观生活条件指数、主观满意度指数和人的素质指数与综合指数完全一致,表明城市老人的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也呈正相关。
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基本决定了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和客观生活条件。文化程度高,不仅较高的离退休金成为其主要经济来源,而且继续就业或再就业的机会也较多,容易获取更多的劳动收入。文化程度低,离退休前在非国有企业工作的比例相对较高,离退休后得不到离退休金的比例相对较大,既或能得到,数额也很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继续就业或再就业的机会也很少,很难继续获得劳动收入。对辽宁城市老人的抽样调查表明,大学文化程度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的97.8%是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月人均可支配收入800元以上者占66.7%,低于200元者仅占4.2%;文盲半文盲主要经济来源的57.8%是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还有31.0%靠子女提供,月人均可支配收入800元以上者仅占10.6%,低于200元者却高达28.8%。
居住条件是老年人客观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对主观生活质量和健康生活质量也有重要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经济收入较高,也有更多机会获得优惠住房的条件,比低文化程度老人的住房条件明显优越。辽宁城市老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均居住面积10平米以下的占4.1%,50平米以上的占19.8%;文盲半文盲人均10平米以下的占26.3%,50平米以上的仅占0.4%。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容易产生幸福感,尤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于那些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自然也会很高。对辽宁城市老人的调查表明,文盲半文盲对生活满意的人数占43.2%,不满意的占8.1%;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对生活满意的占57.3%,不满意的占2.1%。主观生活质量随文化程度提高而提高。
文化程度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一般情况下,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收入也较高,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保障;同时,文化素质较高,精神状态也会较好,可以延缓衰老,缩短残寿期;文化素质较高,家庭易于和睦,丧偶率低,有利于保持健康长寿。对辽宁城市老人的问卷调查表明,以初中文化程度为界,具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老人丧偶率分别为42.1%和21.1%,身体健康的别分占20.2%和29.0%;具初中、高中和大学文化程度的老人丧偶率分别占12.2%、17。4%和7.4%,身体健康的均高于37.0%。可见,文化程度对身体素质也具有正相关关系。
五、几点启示
1.我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除具高中和大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达到小康水平以外,其余老年人生活质量均在小康水平以下,其中一部分老年人构成城市贫困群体、弱势群体,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能得到过去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应有回报。这也是当代人的一种道义上的责任。
2.保障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离退休金,目前执行的政策是:在岗职工调整工资水平时,养老金调整水平不超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60%。按这一政策,老年人经济收入的绝对值与在岗职工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在岗职工还有其它一些灰色收入,与老年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只能更加悬殊。在国家经济实力允许的条件下,应调整现行政策,尽量缩小差距,避免因代际贫富悬殊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必须看到,如不能恰当地调整,随着老年群体的逐渐膨大,很可能会出现一种积重难返的效应。
3。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负向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老年人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老年人的文化素质随高龄老人的逐渐谢世将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尤其不断进入高龄阶段的老人的身体好坏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尽快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对保障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长城.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冯立天,戴星翼.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1.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篇十一
1 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1 能够有效地保证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
水电工程的质量是决定整个工程能否正常运行, 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 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 充分保障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定与实施都要以实现这一目标为出发点, 如质量管理工作缺失或不到位, 就有可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留下质量隐患, 影响工程的整体可靠性, 因此, 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对于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能够降低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的成本
水电工程往往具有着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项目众多、技术流程复杂等特点, 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 质量管理工作的不足, 将极有可能导致工程中部分环节出现质量问题, 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将会影响到后续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 一旦施工过程中因质量问题导致工程部分损坏, 或验收不合格要进行返工, 都将会导致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 并影响到施工的整体进度。同时, 如施工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而留下质量隐患, 也将会影响工程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 大大增加后期运行及维护的成本, 并可能导致工程整体使用寿命的缩短, 造成工程的整体效益下降。
2 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质量管理目标缺乏明确性
我国许多水电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质量管理目标大都以口号的形式出现, 如“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等, 形式上丰富多样, 但在其具体内涵上却大都十分模糊, 缺乏明确性, 也不能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同时, 许多工程对于建设速度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工程质量, 这就导致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为了抢进度而牺牲工程质量的现象, 难以保障工程的高质量竣工。
2.2 重建轻管问题严重
在一些水电工程中由于工程整体规模庞大, 且受到人员队伍以及工作精力等因素的限制, 在质量监督与检查过程中常会存在一定的疏漏, 且有时由于工期紧张, 质量检查也往往不够深入。再加上部分地区存在着地方保护的现象, 质量监督部门对本地或同一部门的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严重不足, 得过且过, 遇到问题, 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 这也就造成了建设与管理的失衡, 形成重建轻管的不利局面。
2.3 人员队伍素质水平不足
随着水电行业对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的普遍提高, 大多数工程的施工、建立以及质监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相对于复杂的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而言, 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如多数工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中, 专职人员所占的比重较低,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 而部分质量管理人员还存在着责任意识薄弱, 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部分工人也存在着偷工减料的行为, 严重阻碍水电行业的发展。
2.4 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
在一些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管理精细化水平普遍较低、管理措施不能切实落实, 基础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综合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难以发挥效力, 不能够充分保障水电工程的高效施工及运行。
2.5 监察执法力度不足
当前许多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着监察执法不力的问题, 对于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缺乏严格的审核, 对于一些资质不全、条件不符的企业及单位也未能进行及时严厉的查处, 相应质量管理法律及制度落实执行不到位, 这也给水电工程的建设埋下了质量隐患。
3 加强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明确质量管理目标, 强化质量意识
要想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 必须首先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 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目标的层面上, 应切实结合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 对质量管理的目标进行明晰与细化, 更加有效地指导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 所有参见单位与主管部门都必须要强化质量意识, 不能以牺牲质量来换取工程建设的速度, 同样在运行管理中, 也不能以利益为目标, 忽视对工程的监管力度。
3.2 加强前期管理, 保障项目施工质量
做好项目施工前期管理工作也是保障施工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首先应踏实做好项目前期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不能盲目冒进, 急于开工建设。其次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工程前期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责任的分配, 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评审制度体系, 从而在工程前期有效的加强质量管理。
3.3 重点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因此应作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来进行。首先应结合水电工程现场施工的特点, 制定完善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其次, 应增加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配置, 保障管理人员配置充足, 能够实现有效的跟踪监督与深入检查, 并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加强抽查的力度, 对施工现场原材料, 施工机械, 以及施工人员操作等进行随时的抽查, 以及时发现质量隐患。
3.4 加强队伍建设, 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
高素质管理人才在队伍中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 因此应加大投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 在加强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水平的同时, 也要着力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并通过内部提拔与外部引入双重渠道, 增加高素质管理人才在整个队伍中的比重, 带动队伍整体专业化素质的提升, 从而有效的提高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
3.5 加强项目技术管理, 保障工程质量
水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 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施工技术种类杂、数量多, 技术管理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 做好项目技术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完善技术责任制度体系, 明确所有技术人员的权责划分。其次要严格把好设计图纸的审核关, 确保图纸的完善性与设计的可行性, 并且要确保施工按照设计图纸严格执行。另外, 要做好所发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 以作为未来施工中的技术参考与指导依据。并要在此基础上强化科学管理, 通过实际经验与专业理论, 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做到制度管理, 从而简化技术管理流程。
3.6 加强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执法监察力度
首先, 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违法违纪举报制度, 发挥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共同作用, 对于举报信息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核查与监督。其次, 要充分发挥网络与媒体的积极作用, 通过网络或媒体对所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曝光, 并加强对水电工程质量重要性的宣传, 形成更加全面、覆盖更为广泛的监督网络, 强化对水电工程质量监察的力度。再次, 要尽快落实水电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 将责任细化到个人, 以此来激励相关责任人在质量管理与执法监察过程中自觉提高重视, 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并可通过相应的责任追溯体系, 向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
4 结论
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施工及运行, 因此要在根据实际经验及以往教训, 来优化其质量管理体系, 小到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及原材料采购, 大到整体工程决策及问题整顿, 都要以工程质量为前提, 不断加强人员素质及技能培训、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管, 以解决现存问题为重心, 真抓实干, 从而推进水电工程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和毅飞.如何强化水电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赤子 (中旬) , 2014 (02) .
12.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篇十二
新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典型山区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对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至关重要,准确的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高位谋划、多管齐下、重拳出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新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如何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一点对策与思考。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新昌县位于浙江东部,古称剡县,公元908年建县,面积1200平方公里,下辖16个镇(街道)乡,713个行政村,43.5万人口。上三高速、甬金高速及104国道贯穿县境,形成了东连宁波、溪口,南接台州、温州,西望金华、丽水,北通绍兴、杭州的“五纵三横十连”的交通网络。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新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有明显的山区特点。
1、山区地形复杂,面广量大。新昌东西长 62 公里、南北长 43 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1245、3公里,其中省道108、2公里,县道369.3公里,乡道306、6公里,村道398、1公里;全县拥有公路桥梁278座、计12753、4延米,大型桥梁33座、计6427、5延米,公路隧道22道、计17713延米。随着“经济强县、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公路流量逐年增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十分严重的挑战。
2、“五小”车辆多,管理难度大。2008年底,全县机动车保有量7.2万辆,其中“五小”车辆 5.1万辆,占70%。这些车辆中无牌无证、未年检年审、带病行驶、非法载客、超速超载运行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去年全县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 369起,死 62 人,伤 48 人,直接经济损失82、52万元。从肇事车辆类型来看:肇事者的交通方式为二、三轮摩托车的发生 23 起,致 25人死亡,分别占死亡事故总数的41%和 40 %,变型拖拉机肇事 3起,致 3人死亡,分别占死人事故的 5%和 6%。
3、道路路况落后,潜伏隐患。全县公路除高速公路外,都是二级以下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桥梁多、山坡路段多,影响交通安全,存在着交通事故隐患。同时,也由于种种原因,交通设施不够完善。
4、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参与者素质不高。全县总人口43万,农村人口达32万,占79.2%。不少沿线村民文化程度低,旧的交通习惯沿袭较深,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事故中伤亡者占的比例较大,成了交通安全的“弱者”。
5、乡镇重视不够,缺乏合力。在每年的平安畅通县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整治中,由于乡镇和有关部门应付的考核较多,以及交通管理工作没有硬性的规定和措施,往往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较为普遍,被动应付,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很好落到实处。
二、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为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昌交警大队针对山区特点,结合自身实际,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为抓手,在强化车的管理、加强人的教育、严格路的检查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收到了明显成效。
1、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交通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去年,结合平安畅通县建设,新昌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并由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办公室,确保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去年下半年,先后以政府办名义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的通知》、《关于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行包段治理的通知》等文件,还召开全县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6次,由交警、交通、农机等部门参加的集中路查行动3次、督查活动8次,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
2、扎实开展基础摸排,台帐资料进一步规范。结合“三基工程”建设,发动和依靠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对全县的校车、危化车、客运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变形拖拉机等开展了大排查,进一步摸清了车辆的保有量,年检情况、是否达到报废期、是否按规定发照等情况。据统计,全县共排查出学生接送车12辆、其中符合规定的校车12辆、危化车15辆、农村客运车189 辆、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1206辆、变形拖拉机1954辆。、强化源头监管,压缩事故隐患空间。对全县的客运、校车、危险品运输车逐一进行检验并进行影像固定;对驾驶人逐一进行网上比对,签订安全行车责任状,组织“五小”车辆驾驶员集中教育学习,对所有公路客车、农村公交车安全状况一个不漏地进行上线检测;对从事客运的驾驶人员一个不漏地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对车辆较多的乡(镇)实行预约上门服务。流动车管所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共下乡180多次,办理“五小车辆”驾驶证2161本,核发牌照128副。
4、严格路检路查,强化路面严管氛围。为充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去年新建农村交警中队2个,实行了农村中队联勤制度,力争勤务向夜间延伸,并由政府牵头,适时组织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参加的路面检查行动,严查严处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在路面检查中,对超速、超载、强行超车,无牌无证、未年检年审、非客运车辆载客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格查处,上限处罚,并通过采取拍照、上网、记分、处罚的方法严管重罚。
5、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模式,延伸交通安全宣传触角。一是以“平安出行”为主题开展教育。通过新昌电视台、新昌信息报、政府网站和广播电台不间断地开展交通安全常识、法律法规教育,及时发布整治措施和进展情况。同时,通过电台播报、电视字幕、刊播公益广告、发放安全提示卡等方式,对农村群众进行交通安全提示。二是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村客运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企业安全宣传员进行座谈,将《交通安全知识手册》发放给各家企业及每个驾驶人手中,做到学习有记录、开会有签到,检查有资料。三是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车定期下乡活动。每月将交通安全宣传车开到重点乡镇、学校,利用课间30分钟给学生上道路交通安全课。发放“祝福平安千万家” 彩图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单》,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碟片和宣传图展。四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与文化单位协作排练出《交通安全要加强》等文娱节目进行巡回演出。五是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活动。根据新昌农村赶集期间群众集中出行的特点,组织农村交警中队民警深入集市、庙会活动地点,通过交通安全宣传车、宣传戗牌、宣传资料等载体,教育和警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和规范广大农村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不断提高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村组、进家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开展集中整治、突出整治、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往往是一种补救措施,带有一定的临时性和被动性,不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重视现有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素质,加强交通需求研究分析,实现“人、车、路、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1、要进一步完善对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考核机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考核纳入乡镇三个文明建设和平安创建的考核内容,并以此为抓手,实行考核的常态化,变被动考核为积极考核。同时,以创建平安畅通县为载体,探索建立“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2、要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乡镇交通安全联席会议作用,做到交通管理有组织、有阵地、有台帐、有制度,并在抓好路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各乡镇要在各行政村物建交通安全信息员,督促其充分履行“五小”车登记、交通安全宣传、协助调解交通事故、村道事故隐患排查、协调整改、交通安全信息报告等职能,使乡镇交通安全管理变无组织为有组织。
3、要进一步完善对“五小”车辆的管理制度。当前“五小”车辆无牌无证、未年检年审的情况普遍存在,也是“老大难”问题,抓住“五小”车的管理就是抓住了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牛鼻子”。在开展专题研讨的基础上拿出有效办法和措施,变“望天收”为强入轨,确保取得实效。
4、要进一步完善交通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联动机制。进一步 加大对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大力整治农村交通安全隐患,推动农村交通安全常态化管理。组织协调安监、交通、农机等部门和行政村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围绕道路建设、管理、养护和隐患治理等环节,建立完善部门联动制度,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变部门独立作战为齐抓共管。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明确养护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运行机制,切实把农村公路管理好、养护好,建成一批交通安全畅通、行车秩序规范、公路养护优质、交通保障服务高效的示范路、样板路,实行典型引路,示范引导。
5、要进一步完善重点车辆源头监管措施。农村车辆源头监管,是目前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变型拖拉机等车辆安全隐患突出,必须下功夫、下狠劲、下猛药加以治理。一要实行更加严格的变型拖拉机源头监管。协调经贸、工商、质监部门,加大对拖拉机生产、销售、上牌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拖拉机生产厂家的生产经营行为,对随意改装改型、增大发动机功率、改变车辆尺寸的,加大打击处理力度;严格查处无照经营和违法销售行为,严厉打击外省超标拖拉机的非法销售网络;敦促农机部门坚决取缔大中型货车以变型拖拉机上牌的违规行为,加强变型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检验不合格的挂牌整改,限期淘汰,并通过提请政府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购置其他农业机械和车辆。二要实行更加严格的农村小客车、危险品车和校车安全监管。加大对农村小客车、危险品车和校车的路面检查,加大对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驾驶员交通违法、肇事信息查询平台,定期公布客货运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及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对驾驶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超速50%以上的严重违法行为,及时通报给同级交通部门及驾驶人所属运输企业。三要实行更加严格的营运驾驶人从业管理。协调交通部门严格按照交通部《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严把客运驾驶人的从业资格关,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管理要求。对发生超员、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或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负有主要以上责任的客运驾驶人,吊销驾驶证,注销从业资格证;对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负有同等以上责任的,终身不得驾驶客运和危险品运输车辆。
6、要进一步完善路管路查常态化机制。加快农村交警中队建设,充实专业管理力量,扩大管理覆盖面,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在重点路段、路口设置检查点,严厉查处无牌无证机动车、报废车上路行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以及集市贸易占道经营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改善交通秩序,压降交通事故。对超载超速、非法载客、无证驾驶、套牌假牌等交通违法行为,一律暂扣车辆;无法提供合法来源凭证的,一律没收。总之,要把柔软性管理与强硬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13.城市社区的民主管理问题浅析 篇十三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内容摘要本文将通过对城市社区旧有的组织管理体制、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下重新建立的新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分析,来说明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及如何实现城市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并说明政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前 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一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社区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80年代中期开始,社区的概念重新在我国城市的社会生活中被得到运用。“社区”一词译自英文的Community,其原意为“人群共同体”,20年代传入中国时和“社会”一词混用,特指一种以地域特征联系起来的初级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具有同样的文化特质,守望相助,形成一些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学中常用的概念。本文中所讨论的城市社区是由社会学的概念发展而来,是指聚集在城市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组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社会学家认为社区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①具有一定数量的、以一定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参与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②有一定界限的地域,其界限一般来说是比较明确的;③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活设施;④有一套相互配合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⑤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在情感和心理上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具有的地域性特质,它还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的含义。城市社区是一种不简单地等同于行政区划的概念,它超脱了行政辖区的范围。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用到社区这个概念。我国社区管理的现状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形成我国独特的社会结构,使其具有这样一种特点:单位是政府的附属物,凡学校、商店、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等一切社会组织,均自下而上地隶属于某个上级,构成一个体系,最终归属于中央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结构具有纵向单一性的基本特征,国家和政府几乎包揽了一切事务,垄断了所有资源,国家与社会合二为一,社会成为国家的附属物,社会成员对单位、最终是对政府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国家和政府控制着几乎所有的资源,习惯上运用行政化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和社区有关的工作被纳入政府工作轨道,成为党和政府的地区工作。在当时,还没有明确的城市社区概念,只有行政区划的分别,政府只是简单地通过行政方式来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区组织管理模式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街道”社区的“条块分割”问题,即街道办事处、五所一院(工商所、派出所、地段医院等)分别属于不同的条块,有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等都是通过纵向渠道来实现,互相之间无直接关系。在这种体系中,政府运用行政指令来实施对社区的管理,基层组织缺少自主性。社会成员被严密地控制在其中,对各种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缺少发言权,每个人只能机械地服从政府的命令和号召。长久以来,社会成员已经习惯于这种管理方式,他们的积极性逐渐丧失。而政府由于这种僵化的管理体制也很难了解社会成员的真正想法,他们只能凭借经验来管理社会事务,结果造成政府管的不少,效果却不好。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既有的生活方式。新的住宅小区不断建立,形成各种新型社区关系,以往的街道社区模式已不适应这种新发展了。人们的流动性增大,对单位的依附性越来越小。政府对单位的控制无法起到象以前一样的作用,改革使政府和企业原来承担的相当一部分社会功能分离出来,转给了中介组织和社区。因此,人们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逐渐增强;人们渴望亲自管理社区,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旧有的街道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是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起作用,户口归属于街道的居民只能服从街道的管理,居委会作为居民代表也只能起“传声筒”的作用。这种单纯的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内在的利益需求。加强社区民主管理是改革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城市管理中出现许多新问题:①政府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微观
事务管理过多;②企业分离出来的大量社会职能交给了政府,使之难以承受;③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令政府难以“消化”;④老龄问题加重了政府的负担;⑤政府难以解决群众生活中存在的全部困难;⑥令政府大伤脑筋的社会治安问题;⑦城市管理条块分割、体制不顺,造成“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矛盾;⑧城市管理机构设置格局和人员配备不合理等,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这都是改革中涉及到城市社区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加强社区的民主管理。社区组织重建是发展社区民主管理的根本加强城市社区的民主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区建设主体的作用。社区建设主体包括政府法人、企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以及全体社会成员。要充分发挥政府法人的主体作用,理顺政府法人与其他方面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企事业法人的支持作用,利用本企事业的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完成自身承担的社区建设和管理任务;要充分发挥社团法人的中介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政府和社区成员之间的中介组织角色;要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基础作用,形成广泛参与、共同创建的局面。其次要建立合理结构与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旧有的管理体制是“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两级政府”指市政府和区政府,“两级管理”指市政府、区政府对社区建设所实施的管理;应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重点是强化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管理功能。如上海市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实行这种新的体制。第三要重构合理的“行政区——社区”体系。其基本内涵是:在原来行政、社会合一的城市行政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突破“街道”这一基层行政区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构建规模不同、类型各异、功能明确的社区体系,形成纵向管理以行政区为主、横向发展以社区为主的“纵——横”结合的“行政区——社区”体系。在原体系中,政府过多地承担了不应由政府承担的微观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削弱了政府在宏观层次上的调控和整合作用。在“行政区——社区”体系中,政府组织通过转变职能,将部分微观的管理服务职能交给社团一类中间组织,并逐步强化政府自身的宏观调控和整合职能,并以行政力量推行。不过在现行体制下,行政区体系仍是社区组织体系的主导结构,社区体系只是对它的补充和修正。第四,重建社区组织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重建新型社区组织,就是要根据管理、社区服务的需要,培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社区为活动区域的公益性、事务性、中介性社区组织、中介机构和待业性公司,依靠它们进行社区内的管理和服务活动。政府行政组织则主要从事宏观协调、监督作用。具体地说要进行组织角色的确定,原来政府的派出机构如街道办事处应从“家长式”管理这种角色中退出,把一些社会性管理与服务职能交给相应的社区组织来完成,转变政府职能,变全能管理为权能管理,适当放权给社区组织;以法律形式确定社区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团体,而不再是政府的依附。对新型城市社区组织管理模式的设想要加强城市社区民主管理,就要构建新型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其基本思路是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构建合理的“行政区——社区“体系,确定合理的社区规模,大力发展各种社区组织,实现社区组织结构与组织功能的合理分流与协调发展,最终形成多元化的、“纵——横”结合的新型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国外已经实行的城市社区管理方式也是可以借鉴的,因为他们的城市发展得比我们早,比我们的城市发达,相比之下拥有更多的经验。比如,从组织类型来看,德国、意大利实行的是协会型,即由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法国、瑞典、日本实行的共同团体型,即参与社区共同管理的团体;美国、英国实行的单一功能团体型,即因社会管理功能的明细化而产生的单一功能组织;还有韩国、泰国及我国目前实行的公共团体型,即类似地方自治体的团体。像日本的居民组织——町内会,对我们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町内会原则上是指旨在把居住在同一社区内的所有家庭和企业组织起来,共同处理社区中发生的各种共同的问题,能够代表社区并参与社区管理的居民自治组织。町内会以遵循非赢利、非党派、非宗派三原则为特点,促使人们按照这三原则监督町内会的活动,促进町内会的民主化。当然各国国情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的经验,我们可从别国的经验中吸取适合我国的部分,再结合我国国情创造适合我国特点的城市
14.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篇十四
关键词:道路,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由于影响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 工程监理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道路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是战线长、点多面广,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 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四勤, 即“手勤、眼勤、腿勤、嘴勤”, 抓住工作重点, 明确工作职责。
1 公路工程监理的内容
1.1 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
设计监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项目质量提出正确合理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协调好内外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掌握并控制好相关工作的进度, 以确保设计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设计监理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设计工作开始前, 对该公路项目总目标进行论证, 作出该建设项目的投资规划和进度规划;协助业主提出设计要求, 组织设计方案的评选工作, 并完成设计纲要;最后协助业主组织实施选择勘察设计单位, 草拟勘察设计合同的工作; (2) 在设计工作中, 对设计文件和有关图纸及概、预算进行审核; (3) 在设计工作完成后, 完整地审核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 召开专家咨询会, 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讨论, 并协助业主审核招标文件。
1.2 工程开工前准备工作的监理
开工前各项事宜的准备工作对今后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该阶段的工程监理工作也极为重要。在监理工作中要把握质量控制原则, 对进场材料质量要严格把关, 组织试验室对进场碎石、中砂、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及时进行抽检, 对不合格的材料立即清除, 对合格的材料要求文明堆放。严格审查开工报告和施工组织计划, 对各施工单位为开工准备的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试验及施工放样图等进行严格审查, 对施工进度计划不合理、人员设备不足, 以及施工技术方案不可行的坚决不予审批。监理人员对施工中所用到的试验设备要进行全面检查, 对缺少的设备责令限期购买, 并要求各施工单位及驻地试验室的设备必须进行全面计量标定, 为正式开工做好准备。做好开工前的复测工作, 监理人员要对已完工程进行全面复测检查, 包括水准点、中线定位及中线各点高程的复查。
1.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理
严格的施工监理对施工质量的保证、工程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施工监理工程中要做到: (1) 详细地掌握沿线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少路基病害归根到底是地质问题。所以, 掌握沿线地质地貌情况, 是保证工程质量、避免质量事故发生所必需的条件。要将现有的地质资料与现场的实际勘探相结合, 对地质条件尽可能地做到详尽了解; (2) 加强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理。隐蔽工程大多属构造物的基础, 施工完成后很难再进行检查, 它的质量优劣, 直接关系到构造物是否能安全使用, 若不把好施工质量关, 将会给工程带来极大隐患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 严格监理程序, 加强抽检力度。工程监理必须规范化、程序化, 对不同性质的工程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程序。对施工单位的报检项目、内容、频率、所用表格、填写要求及监理抽检的项目、内容、频率、所用表格等要求具体化、统一化、规范化, 使施工单位宜于操作, 监理人员宜于控制。对于重要结构和重要部位加强巡视、旁站, 增加抽检频率, 坚持随机抽样, 做到用数据说话。对抽检不合格的项目坚决进行处理, 直到合格,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 监理工作要以防为主, 定期召开监理例会, 对工程事先预控、事后检查, 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对检测项目表格化、制度化, 充分作到超前控制, 把不合格工程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公路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业主选择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在监理招投标工作中“暗箱”操作依旧存在, 监理市场缺乏规范化和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 其后果逐渐淡化了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影响了监理市场的正常发展。地方保护主义和主管部门的长官意志在监理工作中常常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导致了监理工作中缺乏自我“造血”的机能, 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
2.2 监理公司和监理人员本身存在问题
利益的驱动和把关不严使得成立的监理公司良莠不齐, 有些公司缺乏必要的质量检测设备和试验设备, 没有配备合格的监理人员。我国的监理队伍中个别监理人员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施工图纸不熟悉, 对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不甚了解;对合同管理了解得不够全面;工作责任心不强。这使得监理工作的可靠程度很低, 存在较大的工程隐患。另外, 监理人员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么是年龄偏大的退休人员, 要么是新毕业的大学生, 而且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
2.3 监理费用不合理和监理工作存在片面性
实行的工程监理费用普遍偏低, 造成了监理单位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更新监理仪器的费用, 而且有的单位因此而雇佣一些素质较差、工资较低的监理人员, 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在监理过程中, 只重视工程质量的监理, 而忽视进度投资的监理, 造成了监理工作存在着片面性, 导致工期延长、投资增加, 限制了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3 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建立合理的监理机构
从工作人员组成结构入手, 彻底改变施工监理队伍的现状, 是搞好监理工作, 强化质量管理的当务之急。在选用监理人员上, 首先, 应选择具有一定公路专业知识, 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技术水平高, 管理能力强, 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参加监理组织机构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 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2) 具备掌握合同法规的能力; (3) 具备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冷静果断、公正无私的品质。另一方面, 要逐步扩大在职监理队伍, 逐步取代外聘人员, 使监理队伍成为一支真正的正规军。其次, 应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与道德修养, 使他们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得心应手, 为外聘监理树立一个榜样, 成为监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公路建设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一般都实行三级监理制度, 即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标段驻地监理工程师三级。监理咨询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 建立一个合理的工程监理执行机构, 该组织机构应科学、合理、严密、精干且分工明确, 责任清晰。能够处理好监理、业主、承包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3.1 树立行业的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质量首先应树立和强化质量意识。人的质量意识是影响质量的第一因素。没有“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 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工作、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效益。因此, 领导要带头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采取教育的、激励的措施, 提高监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使质量意识成为广大监理人员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2 适当的提高监理费用
监理费用的适当提高可以有效的保证监理行业的发展后劲, 也有利于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从事监理行业的工作, 以促进行业监理手段、水平的提高, 并使其沿着健康的道路不断地发展壮大。
4 结束语
【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推荐阅读:
城市社区的民主管理问题浅析07-10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08-04
浅析路桥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7
浅析对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07
浅析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07-05
城市道路设计问题08-27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08-18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及对策09-27
浅析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特色和发展战略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