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党员的认识(精选13篇)
1.浅谈对学生党员的认识 篇一
浅谈对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的认识
孙金飞
(德州学院 生态与园林建筑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 要:学生会是校团委下设的管理和服务学生的组织,是一个集中优秀学生的团队。要想管理好学生会这一先进的组织,发挥好联系老师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培养学生工作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会;管理;服务学生;组织。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由学生中的积极分子组成,他们在学生群体组织中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主体,担任组织、领导工作,承担一定的职责,并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工作中,辅助老师完成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管理学生会工作不仅是作为一位学生会主要干部的本职工作,更是体现学生干部组织管理的能力。
一、参与管理学生会工作所要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生会组织的运作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高校学生会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门庞杂、管理混乱;团结协作意识差、缺乏大局观;定位不明确,发展理念不清晰;学生会干部队伍素质总体偏低,影响学生会的和谐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与时俱进的运作模式。
1、部门庞杂、管理混乱。
近年来,高校在校人数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实现“三自”方针,校学生会的部门设置逐渐增多,学生会下属机构大量涌现。但由于校学生会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各部门的人数编制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很多部门以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为由盲目增编,导致机构庞杂,人浮于事。
2、团结协作意识差、缺乏大局观。
学生会是一个团队组织,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工作才能取得成效。但目前的学生会干部往往忽视团队意识,单干主义严重,且缺乏章法。此外,很多学生会干部表现欲极强,但做事虎头蛇尾,往往高调开场,低调甚至无声收场,活动很难取得实效。
3、定位不明确、发展理念不清晰。
学生会是居于班委会之上的一个组织,各班级干部是学生会干部的基层组织和有力后备军,也是老师与普通同学之间沟通的链条。在学生会组织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会组织文化的建设,没有形成核心价值观、经营思想理念。因而,就不能带动学生会全体成员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学生干部要在综合分析社会、学校、学生对自身的期待的基础上,对自身定位和角色行为把握不够。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干部。但是有些学生干部将两者本末倒置,整天忙于各种活动,而忽视了自身的学习。
4、学生会干部队伍素质低下,影响学生会的和谐发展。
目前,学生会没有合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作规范,使其成员行为不受约束,工作基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干部自律性差,责任心不强。在学生会各部门分工较为明确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干部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合作意识差、团队精神淡薄。
5、缺乏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
学生会干部队伍作为一支人才支援队伍,应当予以科学的人才资源规划。除注重在岗的学生会干部的使用外,还应重视对后备人员的培养,有时候忽视了学生会干部人才梯度的建设,以致在延续的过程中出现断层的现象。[1]
二、学生会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的学生群体也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日益融入到社会中来,学生学习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向社会延伸。在面对社会的时候,他们往往盲目地学习社会上的成功者,对自己的前途、工作有利的方式、方法,统统实行拿来主义,不加以区分。
2、监督机制滞后
学生会干部的选拔是关系到学生会工作能否健康、正常开展的重要问题。学生会干部选拔合适与否、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会的存亡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选拔时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学生干部个人权欲心理逐渐膨胀,往往经受不住外面因素的影响,忍受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最终放弃了原则,选出了一批合己、合友心意的学生干部。
3、责任心的缺乏
作为学生会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以后,工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遇到问题时也能够独自解决。但是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不是朝夕能至的事情,它具有反复性。如果意志不够坚强,平时做事敷衍了事,尽管将责任心时常挂在嘴边,也只是有口无心。
三、解决高校学生会管理问题的对策
校学生会是新时期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存、发展、进步的过程也要经历一定的矛盾斗争和存在的阵痛才能使这个群体更适应新时代。
1、以服务师生为主要宗旨
并不是在学生会中任职就如同“当了什么官”,而是要履行职责和尽最大义务,为老师服务、为同学服务。
2、以踏实肯干为行动指南 如大型活动的执勤,平时对违纪学生进行初期劝诫提醒工作,给有关老师提供各项检查数据等等。另一方面,学生会组织内部应建立起严密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各级学生会、各部门都有岗位职责,典型重大事情应有操作流程,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以严于律己为工作要求
一是过硬的政治纪律。这是由学生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服从党的领导。二是严格的内部纪律。首先,开例会、组织活动必须讲纪律,没有严明的纪律及违反纪律后的处理措施,队伍就不可能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其次,学生会成员作为普通学生的一员绝对不能违反国法校规。
4、以文化修养为处事基础
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在学习成绩和文化素质方面一定要有说服力。应该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学习还表现在学生会干部应多学习国家的理论、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把学习理论和实践工作结合,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并在学生会组织中形成学术气氛,学会撰写工作论文和整理工作感悟等等。
5、以程序选拔为规范管理
一个优秀的组织应当是一个民主的集体,学生会干部,尤其是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应由学生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应该通过加强学生干部选拔工作的民主性和严肃性,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提高学生会干部和学生会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在选拔的过程中,应严格杜绝拉帮结派现象。[2] 结 语:学生会组织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充分发挥德才示范作用,注重思想引领,加强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会组织健康、稳定、顺利开展;学生干部也要不断加强自生学习,成功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注重培养组织、领导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切实将自己打造成一名优秀的学生会干部。
总之,学生会在大学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也是我们锻炼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王健.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1).[2]任军.坚持五个“创新”,建设优秀学生会[J].中国校外教育,2007(5).
2.浅谈对学生党员的认识 篇二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浅析
(一) 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无奈表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我们并不反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身, 因为这毕竟是教学方面的一大进步, 但是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 还要接受各种学习、培训, 已经十分忙碌。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 而且还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时间和精力, 让教师在教学工作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双重重压之下工作, 难免让评价流于形式, 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 却无形中给教师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再加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造成评价失真, 而且还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既要教学, 又要跟踪记录学生, 让教师“两手都抓”, 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 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片面认识
在中考、高考这个大指挥棒下, 家长们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 对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 甚至有的家长就认为“高分就是高素质”。当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之一, 与升学挂钩时, 家长会非常关心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结果, 他们并不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 只关心教师的评价是不是影响了学生的升学。于是, 家长们会动用一切社会关系为孩子想方设法讨要高评价。“人情”现象、“走后门”现象势必不能完全杜绝, 因为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很难。家长的介入, 致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也会存在很大水分。
(三) 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被动之举
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但对教师的评价却仍旧以各班的平均分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正应了那句“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 实实在在的应试教育”。平时喊口号, 关键时刻还是分数说了算。教育教学依然围绕中考、高考, 学校为追求较高的升学率, 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再加上, 许多学校因为师资的缘故, 即使设置了课程, 也没有专业的教师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综合素质评价也就成了片面评价。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建议
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 要想让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地实施,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 要从根本上解决, 教育机构要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构建新的学校管理机制, 形成一套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及办法。学校作为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要培养一支素质良好的评价队伍, 要有严格的评价流程、规范的评价制度, 并且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 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也极大地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考评制度、奖励制度应该调整, 应该通过评价教师来促进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
其次, 综合素质评价说到底是一种评价, 它更应该是一种教育过程, 而不是盖棺定论式的结论。尤其是对十四五岁的未成年人, 未来的发展变化谁都无法预测, 像那些名人, 如:爱迪生、牛顿等没有一个是教师评价出来的。所以, 我个人认为,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该谨慎再谨慎, 多一些鼓励与建议, 少一些负面评价, 或许我们的评价也会出现南辕北辙, 但应力求做到让孩子、家长、社会满意。
另外, 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角度来说, 各地、各校的设施、环境、氛围、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教育的不公平, 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强校优秀生数不胜数, 弱校优秀生凤毛麟角。在我们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衡量学生素质过程中, 难免使弱校受到不公正待遇, 强校部分优秀生难以评上优秀等级。这样, 学生及家长对我们的评价会产生怀疑和抵触, 造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受到质疑。如果不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标准, 势必会造成评价的不公平。所以, 各地、各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多方面条件合理制定评价制度, 保证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相对公平。
3.浅谈对学生党员的认识 篇三
爱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师爱是爱的情感在教育的特定环境中发展形成的结果,是一种高尚的情操。首先,师爱具有职业性。这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否则教育就无法进行。与此同时,师爱是建立在教师职业基础之上的,是教师职业本身向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难怪有人说,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已经结束了。故人们常把教师的爱比作春雨,浇灌祖国花朵,让他们健康成长;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奉献从不叹息;比作吐丝的春蚕,只要活着就吐丝不断,将蚕丝献给人类;比作粉笔,散播着智慧的种子,把知识传给别人而渐渐磨损自己。这种无论是春雨,蜡烛,春蚕,还是粉笔都反应出师爱的职业性。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才使那些自卑感严重,破罐破摔,不抱任何希望的学生重新鼓起勇气走向美好的明天。其次师爱具有无私性。师爱的本质是主动给予,奉献。教师每天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知识,能力贡献给学生,用自己的心血哺育下一代,不罔个人的得失回报,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的越深,奉献的越多。师爱的全面性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关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生活,而且要关心学生的全面的健康成长。二是面向全体。无论是男是女,长得俊丑,成绩好坏,是听话还是调皮,是干部子女还是一般群众的子女,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女还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子女都要爱他们。一句话教师应怀着同样的深情和真诚的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沐浴在老师的爱的阳光下。作为老师我们常常这样说,学生毕业多年之后,能记起老师的是那些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为什么?因为我们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爱,让他们体会到了师爱的全面性。毕业之后都成了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所以一个教师不热爱差生,特殊生,顽皮生那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相信的力量是无穷尽的
人们常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是在社会上人们讽刺人事任免的长官意志时常引用的经典妙句,然而有趣的是这样一种定律用在“教育”方面却令人拍案叫绝。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对他说:“你行,你能行,你真行。”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别人期望的更优秀,更卓越。慢慢地这个学生会变得“行”起来。相反教师不断对他说:“你不行,你真笨。”這样,原本是“行”的学生,也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不行”起来,这也体现出相信的力量。相信学生即是给学生自信;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具有自信心这个最主要法宝。而学生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心理身理都不稳定,可塑性极大;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评语都可能改变他的一身。自信心是学生性格的核心。学生如果缺乏自信,非但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上难以取得成功,在生活中也很难有幸福感。得到他人的欣赏,是人内心的渴求。所以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当采用积极地激励措施,放大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使他们在肯定中获得自信,产生前进的内在动力。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科举考试落第后曾写过这样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也正是有了自信心,终于完成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
三、学习是有“法”可依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也不例外。常言道:有法者,事半功倍。我们当老师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有法可依。对待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法。然而绝大多数学生,不区分文理,一律唱读。有的在学习中运用单一的感官,比如只用视觉,看久了就思睡;对数理化学科的公式定理背得烂熟,可是就是做不来题。鉴于以上种种之举,不防试试以下建议。首先: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目的,说大一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国家的昌盛而学习。说小一点是为自己将来有一个好工作,有个好的生活环境而学习,绝不是为父母,为老师而学。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才能正确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进而自觉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其次: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初高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故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闲暇时间安排的严严实实,不让孩子有娱乐和活动时间;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课余时间放任自流,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力争做到相得益彰。第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的提高效率。第四:讲求学法,注重效率。坚持课前预习,做到带着问题听课;坚持课中集中精力听讲。思维跟着老师的讲课转;坚持做课堂和读书笔记,但是只能记老师的经典、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解题分析的亮点等,而不能没有选择的抄写和记录;坚持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老师布置的要早点完成,老师没有安排的也要挤出时间找着做,保证以一定的题量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与把握。不能光解题,还要对各种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进行归纳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解题效果。坚持课后复习和检查,做到当天的内容当天消化。改进泛泛而作的复习方法,突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复习中拓展和补充知识,在复习中放松和寻找新的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成效。
我坚信,一个理想的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言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远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多鼓励,少打击,他们都会成为有用之才,可造之材。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4.浅谈对GMP的认识 篇四
摘要:GMP认证制度是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验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 方法。企业在GMP 认证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与GMP 要求不相符合的现象。人们对GMP 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我国的GMP 认证管理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GMP 认证;实施;存在问题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是国家对药厂能否提供符合GMP 要求药品的监督检查措施。GMP 的贯彻和实施,对加强制药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实施GMP 并通过认证,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内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创造条件。2001 年10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发出了《关于全面加快监督实施药品GMP 工作进程的通知》明确规定:截止2004 年06 月30 日,我国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必须全部符合GMP 要求并取得认证证书,到2004 年07 月01 日,凡未取得药品制剂或原料药GMP 证书的生产企业,将一律停止其生产。我国一些制药企业面临着不进行GMP 认证就要被淘汰出局的危机。通过GMP 认证,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的最基本条件。有人认为,实施GMP 的主要困难是厂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部分。然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我国GMP 认证中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硬件的不足,而是软件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现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GMP简史
最初由美国坦普尔大学6名教授编写制订, 1963年美国国会第一次颁布成为法令。1967年在WHO出版的《国际药典》(1967年版)的附录中进行了收载。1969年第22届世界卫生大会, WHO建议各成员国的药品生产采用GMP制度。1973年日本工业协会提出了自己的GMP。1975年11月正式公布GMP。1978年美国再次颁布经修订的GMP。1980年日本决定正式实施GMP。GMP在我国是70年代末随着对外开放政策和出口药品的需要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1982年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制订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本), 1985年修改编制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实施指南》(1985)年版, 1988年卫生部修订, 后颁布了1992年修订版,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 修订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版)。
二、GMP的概念和内容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in Drugs的缩写,是防止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差错、混杂、污染, 确保药品质量的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 GMP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在药品生产中的具体化。特点是:从事后的检验“ 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 结果”变为管“ 因素”,要求一切有据可查。基本术语
GMP一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SOP——标准操作规程
QA一一质量保证(企业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的担保, 保证用户购得的产品在寿命期内质量可靠);QC一一质量控制(指微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检定等)GMP的中心指导思想是任何药品质量形成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全面质量保证, 确保药品质量。是药品生产质量全面管理控制的准则, 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硬件、软件和湿件。
硬件:硬件指厂房与设施、设备等。生产厂区的洁净度直接影响到药品生产的质量, 这样就要求厂房应根据不同药品生产而设计成不同的洁净厂房, 经济上达到最佳合理的利用。因为, 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GMP硬件部分的实施属技术进步范畴, 客观上需要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然而客观事实是: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 政府财政无力扶持企业实施GMP, 且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也较差;另一方面, 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状况又迫使我们必须使所实施的GMP标准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这就要求我们在GMP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方法上做文章, 采用跨越式的手段和方法, 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GMP实施之路。
软件:GMP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厂房设施和设备管理以及物料管理等五大系统。GMP软件系统构成按其性质可分为标准和记录两大部分, 其中标准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而标准操作规程(SOP)在软件系统中属于工作标准中的一类。因各国的虽基本内容相似, 但GMP并没有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应当如何做的地步, 这就要求每个企业必需制定出各自实施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这些通常包括在标准操作规程内, 因此, SOP是GMP规范中有关内容在某一特定企业的具体规定。
湿件:湿件是指人员。在GMP硬件、软件和人这三大要素中, 人是主导因素, 软件是人制定、执行的,硬件是靠人去设计、使用的。离开高素质的“GMP人” , 再好的硬件和软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硬件、软件达标与否,比较容易识别,而人达标与否,就很难分辨得清。因此,为了真正达到认证标准, 企业就必须按要求对各类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培训, 要象抓硬软件建设工件那样, 去搞好“GMP人”素质提高的建设工作, 切不可将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如果“GMP人”没有达标, 即使企业通过了认证, 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三、我国GMP认证过程中的问题 3.1人员 我国GMP 对各级人员都提出了要求,对各级人员的GMP 培训也是必需的过程。GMP是体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和“全面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制药企业的具体运用。在质量管理原则中,“全员参与”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体现了对员工的激励和培养、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员工强化GMP 意识,勇于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但一些企业由于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严格按要求配备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员工的GMP 培训工作存在缺陷,培训计划虽然制订的井井有条,实施的培训却很少,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很多GMP 文件只是为认证检查,没有真正用于日常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企业发展,以人为本,只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计划,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使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进入规范化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3.2 文件制定
文件是GMP 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硬件不足,软件弥补”,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GMP 认证,但现实情况则正好相反,大多企业的硬件还是非常好的,为通过认证,企业不惜重金,购买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真正具备了现代化的厂房设施。但是,与之配套的GMP 软件如何呢?如果仔细查看一些企业的文件,就会发现所编写的文件内容不够完善,可操作性差。如岗位SOP 写的不详细,只是按操作顺序罗列一些条条框框,没有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员工不能按SOP 的内容完成操作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记录、台帐、实物出现三不符现象;有些企业的文件变更不能按程序进行,或文件形式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有效地应用于自己企业的GMP管理工作等等。这些问题在一些认证企业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企业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GMP 文件,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一套完备的GMP 文件对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GMP 文件的完善工作。3.3 验证
1998 版GMP 强调了验证的重要性,专门列为一章。但是,从国内企业GMP 认证情况来看,验证也是GMP 实施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验证需要较长的周期,同时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而且有些验证方法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有的企业对验证重视不够,造成GMP 的验证工作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特别是洁净级别要求低的口服制剂,这方面的差距更大。由于没有对生产工艺、厂房设施、设备等进行严格的验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质量隐患。先进的设备具有适用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由于企业的产品多种多样,工艺复杂,一种设备不可能适用于任何品种的生产,例如:炒药机、快速搅拌制粒机、真空干燥箱、混合机等,这些设备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证时,企业为了减少麻烦,选择最好的设备作为认证设备,但一些仍在使用的传统设备被“请出”了认证现场,当然也不会见到这些设备的验证材料,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GMP 认证的初衷。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对待GMP 认证,把GMP 认证看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机,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疗效好、质量优的产品。四GMP认证问题的对策
当前, 加速实施, 必须从政府、企业、相关行业三方面同时推进才能奏效。4.1政府做引导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国6300多家制药企业进行了宏观调整, 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进行了总体规划, 扶优扶强, 对小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等措施, 指导医药行业人世后的持续发展。人世后, 对大部分企业而言, 不是争取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是面对大举进人的国际制药厂商,如何保住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4.2企业是关键
制药企业若想在人世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现代制药企业要以人为本, 以企业精神为核心, 向管理要效益。①以人为本实行人才资源战略, 人才需要训练, 人的潜能需要挖掘。“投资设备增值有限, 投资人才增值无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越是人才越要培养, 停滞就是落后, 就要降“ 价”。企业要成长, 员工先需要成长。员工认识到个人的晋升是与能力联系在一起的, “ 论资排辈”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要释放能量, 有所作为, 就必须永不满足地学习, 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人的主导作用在药品生产质量保证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人是生产要素, 企业应该重视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据报道, 各种药品质量方面的事故, 绝大多数都是由人为的过错或是漫不经心引起的, 而不是工艺的原因。②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方面, 实行“ 集权、高效、精简、统一” 的原则, 因事设岗, 因岗定职, 以职定权、以绩定利, 形成一个良好的现代工商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文化理念, 节约成本, 开拓市场, 参与竞争, 提高市场占有率。4.3其它行业
药品生产质量并不单纯取决于制药企业的生产全过程, 而是涉及到参与生产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设备等等。所以, 要求这些相关行业也要对实施GMP进行支持。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GMP仪器、仪表、设备、设施等相继出现, 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些相关行业逐渐成为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后盾的作用。与GMP密切相关的产品, 如洁净工具、洁净工服等都有一定的专业要求, 这不但有利于医药行业GMP的实施, 也能相应带动部分配套 行业的发展。总之, GMP的真正实施要得到政府、企业以及全体认证人员的高度重视, 在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所实施的GMP标准又必须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的前提下, 国内企业面对人世的冲击必须以GMP的实施为支持, 以技术进步为先导, 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认证企业的综合实力, 永远立足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五、实施GMP的意义
我国制药企业实施GMP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它关系到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大问题,也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5.1 有利于企业新药和仿制药品的开发。
5.2 有利于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新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取得《药品GMP证书》,方可发放《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5.3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声誉,提高竞争力。
5.4 有利于药品的出口。GMP已成为国际贸易对药品生产质量的重要要求,成为国际通用的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5.浅谈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篇五
1、终身体育的含义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的体育教育与培养的总和,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并贯穿一生的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的一生中,都不断的学习、参加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终身体育锻炼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的健身思想指导下,以体育体系化、整体化、科学化为目标和手段,为人生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1]。人与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是终身体育的基本出发点;体育锻炼的经常化、整体化、系统化与科学化,是终身体育的基本要求。
2、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终生健身者。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健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学校体育是贯彻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就学校体育本身而言,它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2.1培养学生的坚持性,主要表现在能持久地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始有终地不懈工作,能以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地去克服困难,不为所处环境内外的干扰因素所动摇。
2.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要表现在对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踟蹰疑虑、优柔寡断的现象,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自信能克服。
2.3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主要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能够抑制感情冲动,和善地与人合作共事,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在各种情形下理性地处理问题,能够遇事不急不燥,能委曲求全等。
6.浅谈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篇六
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交际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了解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于西方文化的一些认识。
西方文化是在与基督教实力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西方特有的自然环境使之产生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就是宗教。西方文化冲破宗教统治不可能一下子就打破它的束缚,那么它就从细节上去一点点的蚕食宗教势力,结果就形成了发自于基础的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个体文化,西方文化史是从古希腊文化开始的,期间涉及了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西方文化也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核心就是观念的共识,东、西方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观念,产生了具有不同特性的东、西方文化,这两种文化是互补互足的。西方文化现在也在不断地向东方文化学习,并且从东方文化中吸收一些有益的观念来融合在西方文化中,譬如一些西方国家倡导“团队精神”,并引入东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等。对我个人而言,我是十分喜欢西方文化中的称谓礼仪、交谈礼仪、女士优先礼仪、餐桌礼仪的,这些礼仪会使人看起来有礼貌、有素养。
在科技创新方面,近代西方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从蒸汽机的发明,到通讯设备与系统的建立,这些无不体现着西方文化的先进。西方文化的确在各方面都很优秀,都处于世界的顶端,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外国的东西都是好的,持着西方文化优越论,总想着要出国发展,东、西方文化各有各的优缺点,喜欢国外的文化,首先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文化,更不能全盘否定东方文化。
7.浅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 篇七
对于“赏识”一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193页中的解释是这样的:赏———即赞美之意, 识———即肯定与认可。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所以, 依我之见,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 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 鼓励他们不断地追求成功的教育理念。在赏识教育理论中, 它是一种思维视角, 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 是一种凡事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 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在学校教育中, 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 把“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 使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 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潜能和取得成功的一种教育过程。
二、赏识教育的意义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 赏识教育意义尤其重要。
1.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因为赏识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它着重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走进学生, 发现学生的长处, 培养学生的自信, 激发其活力,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求知欲,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赏识教育强调把教育的思路、方法和手段紧密地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 从实际出发, 因而能够真正地体现教育的本质, 有效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成为一种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
2.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 由于赏识教育是以赏识学生为出发点, 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长处和进步, 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潜能, 把每个学生视为一片有待于开发和进一步开发的土地, 视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 以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善于尊重学生的意见, 使他们不唯书, 不唯上, 敢于突破古人,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质疑。在教育过程中, 只要老师真正地去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 用自己宽厚的爱去赏识学生, 肯定学生“真棒、真行”, 定会使学生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定势, 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因此, 只有去赏识学生, 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建立起情感至上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三、对实施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1. 充满爱心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 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所以, 无论哪个学生, 只要我们努力地去寻找, 必定发现其自身的长处, 即使做错了事情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 关键就一个“爱”字。当然, 爱不是纵容, 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爱的内容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不断地丰富和扩展。科学的爱是理解、尊重、信赖、鼓励和严格要求的情感体验。只有把学生的成长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 才会增强情感。爱得愈深, 责任心就愈强, 教育方法就越多。而真正的爱需要学习, 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培养和提高。
2. 表扬得当
现代西方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非常重视赏识教育。他们认为, 对于孩子来说, “骄傲也会使人进步”, 表扬经常化, 所以, 西方的儿童显得大方自信。我认为,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应当借鉴西方人科学的教育方式, 大胆地尝试赏识教育。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长处和进步, 即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肯定。但在表扬中也要注意把握分寸:第一, 表扬要有针对性。因为空泛的表扬会使人疑虑, 不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喜悦和激励效应。第二, 不可事事表扬。事事表扬会使学生产生做事一味希冀得到表扬的心理, 甚至会产生“当面积极背后偷懒”的不良习惯。第三, 不搞虚假表扬。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要发自内心, 虚假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3.“赏”“罚”要分明
我们强调赏识教育, 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表扬, 并不意味着没有批评, 没有处分。恰恰相反, 对学生的批评和处分不仅存在而且必要。因为, 批评和处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认识, 使他们健康成长。同时, 批评和处分又是一门艺术, 要求我们要“多鼓励少批评”、“表扬要当面, 批评要个别”, 千万不能讥讽、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做到进步时肯定和鼓励, 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方面。
4. 与学生交朋友
某一天, 当我在教室打开自己的手提电脑, 无意间, 自己的QQ账号投影在屏幕上被同学们看到了, 随之便有同好几个同学说:“老师, 我们可以加你为好友吗?”我当即回答:“可以, 多多益善。”想不到当天晚上我打开电脑时果真就收到了不少的“好友申请”。之后, 其他班的同学也陆续地加了进来, 还别说, 在我的好友名单中还主要是学生呢。学生加入好友后, 一方面为了游戏, 另一方面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还真有不少学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 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使我感觉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同学们也更愿意听我上课了, 学习兴趣更浓了, 成绩也有所提高。做学生的朋友, 一定意义上就是老师对学生人格的肯定, 是对学生的赏识, 学生会主动亲近老师, 这就是古人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8.浅谈对“自主课堂”的认识 篇八
【关键词】 教育 自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23-01
0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开始自主课堂的前提。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
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因此,以教师为主体,作用于教材、学生等客体,构成了教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作用于教材、教师等客体,构成了学的过程;教师、学生均具有主客体双重角色的意义。
教学十几年,经历了最开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到现在提出的自主课堂模式,教学理念变得更加先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每每听到一节自主课堂的公开课,或是自己尝试自主课堂教学,都能深深体会到她的魅力,都有一种把这种教学模式深入研究的冲动。
今年这一学年我有幸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在这里,每位老师都专心于教学的研究,整个校园都沉浸在自主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之中,“自主课堂,教学相长”,通过这一学年的听课,探讨与实践,对自主课堂我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的特殊认识活动过程,是教与学辨证统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客体的,二者所处的地位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施“责任与自主”课堂教学,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教师由“主角”变为“导演”、由幕前走向幕后,学生则由旁观变为参与,逐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建构学生的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从而培养其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即自主意识和自强意识,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即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即独立人格,就是要承认自我,相信自我,尊重自我独立存在的主体身份和主体资格。这实际上,也就是要确立现代教学主体意识,其核心是树立一种现代科学的“学生观”,树立一种新型的以建构学生主体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思想。
传统教学模式是灌输式,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改输灌式为讨论式、问题式或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疑、探索。使学生的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做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自己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组织和学生的自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己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是模式探讨的核心;认真钻研教材是模式探讨的根本;灵活运用模式才能使模式富有生命力。
在我们学校,备课组特别的对试卷讲评课进行了研究,我觉得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也充分体现课堂的自主性:首先试卷发下去后给三到五分钟时间学生自己独立订正,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组内交流,组长带领由会的学生进行讲解,组内学习,然后就是由学生提出应讲题目,由会的学生进行讲解,再由老师讲解学生不会讲解的,最后老师总结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该注意的地方,用到的思路方法,学生最后进行整理。
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疑难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讲明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让学生教学生,所谓的“兵教兵”,就是建立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把两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安排两个中等生和两个学困生之间,组成学习小组。各组员按自己的水平承担相应的工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充分注意到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创设民主、平等,竞争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进行教学;接着进行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揭示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老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了落实。通过促进自主学习,形成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
要上一堂真正的自主教学的数学课,教师的备课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正确处理重难点,选的例题要有充分的代表性,练习题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发展。哪些地方是老师该讲的,哪些地方又是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分工明确,同时要灵活处理课堂上学生对知识掌握出现的各种问题,始终以学生的探索,总结归纳为主。
自主课堂,教学相长,无论是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还是从教师的长期发展,都非常有必要!
[ 参 考 文 献 ]
9.浅谈对农行的认识范文 篇九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之一,成立于1951年,全国24000家分支机构,包括总行本部、32个一级分、3,479个一级支行、19,573个基层营业机构以及55家其他机构。境外分支机构包括3家境外分行和4家境外代表处。
农行的组织架构为,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监事会,由股东大会决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董事会决定中国农业银行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董事会下设行长及管理各个条线部门,由层层机构负责实施经营计划,由条线部分负责跟进完成进度。
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性主体,农业银行在政策支持下获得较快发展,在金融市场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现阶段,农行已经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从而推动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下面我将根据我工作实际从以下三点展开简单的论述。
一、国有银行通病——内部结构繁冗
农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为“高耸”型,纵向按照国-省-市-区-区域等层层划分下来,分为“总行-省行-分行一级支行-二级支行-分理处”等,管理层次多同时横向上又按照职能划分了部门,将相同或相似的业务活动组合为同一部门,如根据业务直接与客户接触分为“前台、中台、后台”部门,根据业务类型,如个人类业务扎口“个金部”,公司类业务扎口“公司部”,国际类业务扎口“国际部”但其中业务也互相涉及互相制约,未能完整划分。这种“高耸型”的组织架构内部还密集了细致的分工,我称之为“高耸细分”型的组织架构,管理幅度窄、管理层次多,优点是便于监督控制,上下传导迅速,但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缺点,如:上级干预多,下级执行多,创新少。管理链条过长,成本过高,同时应对当前市场激烈的同业及互联网竞争上反应过慢,导致市场占有减少。
对此,我的看法是,国有银行务必转型,首先从内部管理架构上纵向添加直达通道,例如特定业务、紧急业务直接跨级沟通,节约效率。横向上,简化相似业务、兼并关联业务,简化工作流程,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依托于现在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银行产品与服务易于模仿,传统的银行网点存在必要性显著下降,银行网点不宜再次扩张,需要进一步“瘦身”,减少银行的管理成本。
二、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有效激励
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一直是困扰各个银行的重大难题。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人事安排的有效性,不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还容易逆反心理,造成客户投诉,资源流失。
当前,国有银行尚未做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多劳多得绩效考核机制,既要要把持传统国有银行的“大家长”风范,考虑到人人都有饭吃,这助长了部分员工态度懒散、人浮于事的情况;又要顾及到经营发展,故另一部分绩效按照业务贡献来分配,但因岗位的不同,这其中的收益也不尽相同,这一方面员工会质疑公正公平性,也会打击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缺乏团队精神,且因体制内问题员工能力与岗位不相匹配,导致了管理误差的产生和管理效率的降低
对此,我的看法是,首先磨刀不误砍柴工,制定完善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以及构建完整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当前农业银行首要工作。全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应做到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包括对机构的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和对员工的岗位绩效考核。当前国有银行的考核差异性仅体现在基层网点的员工,但是横向上一级支行、一级分行乃至省行、总行内部不同条线间未细分考核,纵向上同一条线上不同等级岗位除按等级未体现差别,这就需要制定纵横交错的考核机制。同时完整的绩效考核系统支撑、按需匹配人员也是考核机制落地的必须条件,确保人人按劳所得,才能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
三、不可忽视的风险管理
虽然当前银行的内控制度层层制约,但风险案例屡见不鲜,如违规放贷、用途虚假、内外勾结,农业银行的风控能力与国际国内的顶级银行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首先体现在风险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在管理的过程中,风险出现后,大量的制度、环节大大降低了风险的处置进度。比如工作中频繁检查,各部门各自检查,很少联合检查,对检查的记过利用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控制效果。其次,因规模大、分布广的原因,传导机制不顺畅,员工道德风险案件占比较高,组织体系不完善,没有完整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内控部门趋于事后处理,流于形式。
对此我的看法,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为我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进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风险意识,时刻保持进行情形,增强对市场规律的判断和认识,首要增强风险预防工作,对不同业务、不同区域、不同客户实行差别化风险管理。不同层级构建独立的风控部门,提升风险管理团队的队伍,分层次、分专业、分方位建立涵盖全体员工、所有业务的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员工心中警钟长鸣,进一步提高合规文化建设水平。
10.浅谈对民政工作理念的认识 篇十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树立起新的理念,找到民政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才能开创构建民政事业的新格局。思路上的清醒,才能带来决策上的自信;理念上的清晰,才能带来行动上的果敢。如何在新的时期,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的新理念?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人文民政的理念
首先,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是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应是人文民政理念的核心和基础,民政一切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民政一切工作的得失必须用这个基础来检验,民政一切工作的成就都是对这一基础的科学和人性化的注释。其次,要提高民政事业的文化品位,注入文化内涵。树立人文民政的理念,需要我们在提高民政工作的文化品位、丰富民政工作的文化内涵上下更大的气力。
二、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数字民政的理念
民政工作都要用数字并且是准确的数字说话,去掉空洞无物又臭又长的八股文章和客套多余的研究讨论。比如城乡低保工作中,低保标准的测算、人均纯收入的核算,都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科学评估体系测算出近似于准确的数字,同时又通过近似准确的数字的实际运用来表达这种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不断地修正其不科学、不完善的成份。社会科学的数字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数字,它带有更多的模糊数学的概念,它的数值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它需要多次地、反复地趋近于精确地计算,而这种动态的趋近于精确的答案的获得需要不断地实践的演算。但具体工作中有两个数字是一定要准确的。
三、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强势民政的理念
一是做强干部队伍的素质。第一政治素质元素。民政、特别是基层民政部门是从事实际工作的部门,不是政策理论研究部门,不能苛求理论素质要如何强,但政治素质要强,要忠于人民,坚于职守,具体表现在组织性、原则性、责任感。组织纪律严密,才能保证步调一致。原则性丢失,必然导致责任感失落。没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忠于人民、坚于职守、严于律己的团队,强势民政无从谈起。第二业务素质元素。没有一支过硬的民政干部队伍,要想把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是不可能的。但要做到业务素质强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业务的熟练与工作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知识的折旧、新的业务的大量增加,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如果业务不熟、政策不懂,谈不上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政策不清楚,决策就犹豫,甚至会因为政策理解的错误、执行的偏差,损害群众的利益。因此要采取培训、自学、深入第一线等多种形式,刻苦钻研新知识,不断增长新本领。第三道德素质元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人们面临多种道德选择,这势必导致道德关系的复杂化。复杂的道德关系和道德意识,一方面容易使人们产生道德困惑,发生道德冲突,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一些人的道德行为失范。同时,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和道德意识腐蚀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由于社会的基本道德体系一定程度地变异和缺失,我们经常面临着在各种利益增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权力约束不到位的情况下,在公与私、集体与个人、诚实守信与欺诈蒙骗的矛盾时是执政为公还是用权为私等等情况的道德选择。家与国、己与群、小我与大我的利益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应当但要做到“大公无私”的选择是艰难的,需要长期地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二是做强帮困救弱的资金实力。说一千道一万,经济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要解决弱势人群的“生活难、治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等等问题,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民生保障目标,没有资金的支撑是不行的。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全国低保资金由151亿元增加到2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由92亿元增加到160亿元。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补助地方医疗救助资金59.7亿元,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安排救灾资金224.39亿元。这些资金量大幅度增加,为帮困救弱、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地资金支持,从而使城市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对象的保障面在不断地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湘西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的面相对还比较宽,需救助的弱势人群的贫困程度也比较深,在本级财政比较困难的环境下做强资金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1.浅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篇十一
一、感知阶段要“通读”
任何语言材料的学习都是从感知开始的。教学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感知全文,一开始就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地读,自由地读。让学生不仅感知语言,读通课文,还要感知课文的内容,读出问题,这也就是“通读”要达到的两个要求:读通课文,就是先让学生反复自读,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也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然后要求学生当众朗读,师生共同作适当的点拨和评议。当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时,就有了语言的整体感知,也就是读通了课文。而读出问题,就是在学生充分自由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读书后的感觉,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从课题、内容、含义深刻的词句,从课后思考练习题中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归纳处理。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感悟阶段要“研读”
1.自读自悟。指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提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自主、独立地读书思考。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划划、写写,运用多种感官,细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探究和发现语言的规律。
2.合作学习。在学生分别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小组,进一步交换感受,合作研讨。小组学习后,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自由交流,学生、师生充分对话。如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读懂了什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读懂的?课文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也可以是在感悟中联想到了什么等。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提出在“读”中发现的不懂问题,师生再共同研究。总之,这个过程教师要随时鼓励学生,随机作点拨。特别是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要注意保留,求同存异,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3.感情朗读。学生交流完学习所得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理解,做到读悟相融。如苏教版《珍珠鸟》一文,我是这样组织学生“研读”的。课文重点讲了珍珠鸟的外形及它的活动情况,处处流露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指导读第一段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理解“舒适”、“温暖”、“蒙盖”、“安全”等词语,体会到“我”精心安排了珍珠鸟的住处,结合开头的真好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而第三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以加深对“可爱”、“不由自主”的理解和感悟,体会反问句蕴含的强烈的感情。文中所说的“美好境界”指的是相互信任、友好共处的境界。人与鸟是这样,人与人更是这样。最后再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让感情得到升华。
三、积累阶段要“品读”
在学生对课文充分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课文语言。“品读”的形式是灵活的,除了主要形式的背诵外,还包括复述、表演等。只有这样,积累才是有效的,学生才能用之来进行思维和表达。所以,在指导学生积累时,教师一定要防止让学生只求短时突击、死记硬背的记诵。一般来讲,对景美、情深的文章,教师可用背诵的“品读”形式,让学生一边轻轻地吟诵,一边展开想象,必要时辅助以挂图、录像或多媒体。要使学生入情地反复诵读整段话,品出其中之味。如指导学生品读苏教版《雾凇》这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在“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世界里所出现的壮美景象。“十里长堤”“缀满”说明霜花之多;“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说明霜花之美。并让学生理解,正因为其“洁白晶莹”,所以在阳光下显现出“银光闪烁”。让学生为这难得一见的“吉林雾凇奇观”而赞叹不已。
四、总结阶段要“回读”
在经历了对课文重点段落的感悟、积累后,而让学生由点到面,再回到课文整体上来“回读”全文。“回读”的目的不单单在与对课文学习的归纳、巩固、升华,更主要的是在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不同特点的文章“回读”作用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文章情深景美,可整篇作为重点去研读品味,如阅读《九寨沟》一文,“回读”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赏读全文后,再播放九寨沟的风光片,然后要求学生当导游,尽情地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九寨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进一步的语言表达中丰富语感。有的文章有多方面表现内容,如写人的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读全文后,谈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受很深,鼓励学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体会,师生对话,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回读”落实了教材的训练要求,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2.浅谈对地价上涨的认识 篇十二
1 地价上涨的形成原因及意义
地价上涨有其必然性,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 我们从其形成原因及意义进行探讨。
1.1 从我国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土地
供求形势看, 土地由于位置的固定性、资源的稀缺性等因素, 可供应量越来越少, 因而其相对价格必然上升。
1.2 从土地区位看, 同一城市内部, 城市中心
人口集中, 拆迁成本大, 存量土地的可供量日益减少,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供应的有限性及区位差异性, 客观上导致土地供应的相对不足和土地供需不平衡,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地价上涨。
1.3 地价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是由土
地供求状况决定的。地价稳中有升,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表现, 有利于房地产的保值增值, 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1.4 我国土地招标拍卖工作起步时间不长, 实
行有偿使用土地制度以来, 土地供应大多数是实行有偿划拨或协议出让, 真正以招标拍卖取得土地所占比例很小。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有协议出让、招标和拍卖三种, 采取不同的出让方式, 地价水平不一。一般情况是:拍卖出让地价最高, 招标出让地价其次, 协议出让最低。我国首例已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出现在1987年12月深圳市。以后, 在全国许多城市陆续推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浙江地价比江苏高, 但浙江的房价并不比江苏高;杭州与南京相比, 杭州房价也不比南京高。各地实践证明, 土地招标拍卖可以提升地价, 但不一定抬高房价。相反, 住宅用地及其他用地的招标、拍卖增加了国家土地所有权收益, 使国家做为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本着“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的原则, 加大了城市的建设步伐, 交通、市容、环境及等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为招商引资及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5 土地招标拍卖可以直接调整国家与开发
商的利益关系。明白了土地价格不能决定房价, 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道理后, 就可理解这个道理:土地所有者———国家的收益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是互相消长的, 二者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科学的土地价格水平必须保证国家收益和开发商合理利润这两方面的利益。通过招标拍卖土地, 让开发商去公开公平竞争。房地产开发商会科学地计算他们能承受的最高地价, 国家也可获得更大收益。
还有一点需否定:全国房价普遍大幅度上涨, 是一些地方政府贯彻调控政策不力所造成的。这次房价大幅度上涨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几乎无一地方幸免。更重要的是, 房价大幅度上涨并不是我国的独有现象。除了德国、日本外, 世界各国的房价都在一路飙升。自1995年以来, 美国的房价上涨了27%, 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典的房价至少上涨了三分之二, 瑞士和英国的房价上涨了2倍, 爱尔兰的房价上涨了3倍, 这是不是都是因为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和利益观造成的呢?显然不是。房价上涨有其真正原因, 因此也要正确认识。
2 房价与地价关系
从房价与地价构成及特征, 可知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 诸如土地取得成本 (地价) 、开发成本、销售费用和开发利润等, 同时还有社会因素, 如供求比例、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变动情况、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结构情况等等, 那么, 引起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物价水平的变动是有规律的。按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商品价格的变动受三大因素制约:一是商品自身的价值:二是货币本身的价值;三是该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房屋作为商品, 同样受此因素综合影响。可以说, 这次全国房价普遍大幅度上涨是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世界性的货币贬值是造成房价普涨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 美国的赤字政策导致美元不断贬值。表面上, 人民币相对美元是在升值, 但升值的幅度并没有达到美元贬值的幅度。因此, 相对欧元等其它货币, 人民币实际上已经贬值。住房作为不动产, 其价格自然上涨。这就是房价大幅度上涨成为一种国际现象的重要原因。
住房建设的费用也大幅度上升。土地价格上涨, 建材价格、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房地产业实行的加大生产型税收政策;房地产业升级换代, 采用节能新措施等等, 都是全国住房建设普遍增加的生产费用, 也就不可避免地提高了住房的销售价格。
从住房的供求关系看, 城市化的加速、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投资渠道狭窄、国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淘金、房价上涨预期引发的“羊群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 造成全国城镇住房供不应求, 导致房价上升。仅前两个因素相加, 每年全国城镇需要新增住房至少要达到7.5亿平方米。此外, 城镇危旧房改造, 还需要新增住房, 而去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面积只有6.61亿平方米, 明显供不应求。
按照价值规律,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 商品的价格就会高于其价值, 房屋做为商品, 价格自然高。
因此, 我们看到, 房价上涨源于综合因素, 需求强劲是当前引起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 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如在住房消费观念的偏差等。地价与房价相关, 但非因果关系, 房价上涨有其真正原因, 地价不决定房价。土地价格作为商品房价格的构成要素之一, 对商品房价格产生影响, 但土地价格与商品房价格并不存在绝对的相关关系, 相反商品房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地价格。
3 平抑房价的几种手段
2006年国务院会议再次提出六条关于楼市调控的针对性措施,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二是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
三是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 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四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五是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六是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 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 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国六条”充分体现国家对平抑房价的重视和信心, 也给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落实中央调控政策, 地方政府责无旁贷:地方政府在市场上发挥作用, 形成政府为主、开发商为辅的调控政策。从新国六条“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的说法我们也可以看出, 中央希望地方政府能够进一步发展最直接的调控落实作用, 因地制宜的进行地方调控。
发挥政策调节作用, 鼓励改善型需求:“从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的表述可以预计, “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将可能进一步落实目前的契税和营业税政策。目前的政策前提是保证供需的平衡。
对于普通市民“卖旧买新、卖差买好、卖远买近”的改善型住房的自住需求, 政府一直鼓励。存量房市场的交易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 反之, 也只有存量房市场相应的活跃, 才能减少新房市场的阶段性供应压力, 并且提供更为宽裕的选择余地。
运用新的调控手段, 逼开发商必须“吐房”:对于开发商来说, 新的调控政策的影响将会作用于两大方面:一是“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 这既有可能是在部分房地产市场过热地区提高个人贷款的首付, 从而影响开发商的回款速度, 也更可能使开发商的开发贷款获批从紧, 进一步迫使开发商尽快加大市场供应, 谋求资金链完整;同时, “打击囤积土地、房源和哄抬房价”的措施, 将迫使开发商进一步开发囤积的土地, 从囤地转变成“吐房”来增加市场供应, 同时, 在配合市场信息的透明化调控, 可以令其哄抬房价的伎俩无法施行。
13.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梵高) 篇十三
2012-1013-2学期
论文题目:
所在院系 : 专业班级 : 姓
名 : 学
号 :
成绩 :
任课教师 : 提交日期 : 2013.6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知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梵高喊道:“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梵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梵高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可以改变。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附图:梵高--向日葵
二、对中国建筑的鉴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它的发展从未中断,并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地的建筑有重要影响。它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令世界各国人民叹为观止,取决与它那独特的结构。在我们来看一看古代建筑的特点。下面是我们从网上和图书馆查阅收集来的关于古代建筑的信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3、色彩的运用
伟大的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了几千。中国建筑,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的标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佩。我们的研究接近尾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期待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结束语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致谢: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2、《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7-01
3、《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西方美术史》 李春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浅谈对学生党员的认识】推荐阅读:
浅谈对物流的认识09-17
浅谈对安全的认识11-05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06-22
浅谈对精准扶贫的认识07-29
浅谈对安全管理的认识07-08
浅谈对工程地质的认识10-07
浅谈对人力资源的认识11-14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9-03
浅谈对民航安全管理的认识09-18
浅谈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