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读后感

2024-07-27

标准化作业读后感(精选8篇)

1.标准化作业读后感 篇一

锡盟鹏泰物业作业标准化流程

附录:

1.------保洁员工的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2.------保安员的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

3.------前台接待的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及标准化用语。4.------监控员的工作流程及行为规范。一.保洁员工的日常工作程序.一、卫生间的清洁

1. 清洁程序:

进门一镜子一台面一洗手池一小便池一马桶一隔板一墙面一地面 2. 清洁步骤:

将“防滑标示牌”放置工作现场。2.1 镜子

1)用干燥抹布或刮玻璃器,按清洗玻璃程序。2)清洁后,由不同角度观察清洁程度。

2.2 台面

1)将配比1:40的全能清洁剂喷于软布表面,刷洗面台污垢后用潮湿抹布将药液擦净。

2)用喷有清洁剂的软布刷洗面盆,放水冲净药液,用干燥抹布擦拭面盆内壁。

3)用干净毛巾擦拭水龙头,注意扳手下部,水龙头侧面及后部的清洁。

2.3 小便池

1)佩戴胶皮手套,将配比为1:40的全能清洁剂喷于专用软布表面

2)刷洗小便池内壁,注意盖碗、出水口、下水口的清洁,刷洗干净后,冲净药液。

3)用喷有清洁剂专用抹布擦拭小便池外壁或用清洁刷。4)用干燥抹布擦拭电镀件。

2.4 马桶

1)先将恭桶内的污物放水冲净。2)用配比为1:40的全能清洁剂,倒入恭桶内浸泡5分钟进行消毒。

3)用恭桶刷刷洗马桶内壁,注意出水口及下水口清洗,刷洗干净后,放水冲净药液。

4)用喷有清洁剂的专用抹布依次对马桶座圈、盖板、合页、外壁进行擦拭消毒。

5)用干燥抹布擦拭各种电镀件,光亮、无痕迹。6)清洁后将座圈及盖板掀起。7)更换纸篓内垃圾袋。

2.5 隔板

用潮湿抹布按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由前至后顺序依次擦拭隔板及隔断门。

2.6 墙面

1)用潮湿抹布由上至下,由左至右顺序环形擦拭卫生间墙面,注意高处及顶部清洁。

2.7 地面

用专用潮湿墩布由内向外擦拭卫生间地面

3.清洁工具:

玻璃刮子、干燥抹布、潮湿抹布、软百洁布、专用抹布、全能清洁剂、胶皮手套、恭桶刷、专用墩布。4.质量考核标准:

1)台面、镜面、隔板无污渍、无水垢,镜面明亮。2)所有电镀件明亮干净、无水迹。3)马桶、小便池无尘、无污垢、无异味 4)地面、墙面无积水、无污渍。

5. 备注:

在清洁过程中,需清洁部位如客人正在使用,清洁工作应顺延,待客人使用后,再进行此部位清洁。

二、办公区的清洁

1.工具准备:吸尘器,大小垃圾袋,抹布,水桶 2.程序:

 按照吸尘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将办公区内的地毯吸干净  石材地面的清洁

 倾倒垃圾桶内的垃圾,更换垃圾袋 3.注意事项:

 倾倒垃圾桶内的垃圾时,应得到办公人员的同意

 清洁办公室时,必须有人在场,最好不是一人清洁办公室  清洁工作开始前,要征求客人同意,主动与客人打招呼  随时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出现问题及时上报  质量考核标准:客人无投诉建议

三、公共区域走道的清洁

1.工具准备:

墩布、尘推、抹布,水桶,全能清洁剂,大小垃圾袋 2.程序:

 先将走廊各处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清工作重点

 及时倾倒走廊中大小垃圾桶内的垃圾,并更换垃圾袋

 用已喷过静电除尘剂的地推对走廊地面进行推尘工作,平均每半小时一遍,尘推只能朝同一方向,不可左右拖  走廊两侧的宣传栏(或者是贴画),门扶手,玻璃随时清洁

 地面上的污迹水迹拖净,尤其是卫生间、办公室等出入口要特别注意 3.注意事项:

 走廊上的紧急门出口要特别注意,不要碰响警报器  推完尘的地推要用吸尘器吸干净

四、玻璃的清洁

1.工具准备:涂抹器(毛头),玻璃刮,水桶,玻璃清洁剂,清水,抹布 2.程序:

 将稀释的玻璃清洁剂溶液用涂抹器均匀地涂在玻璃表面上面污渍  将玻璃刮与伸缩杆连接好,玻璃刮放置于玻璃的最上方,握紧伸缩杆自上而下一次完成,避免重复第二次

 每刮完一次应将玻璃刮用抹布擦干净,这样可以防止打滑  玻璃擦完后,将流倒底下的污水擦干净 3.注意事项:刮玻璃时向下的速度不要太快 4.标准:干净明亮,无污渍

五、墙壁的清洁

1.工具准备:抹布夹杆,水桶,抹布,全能清洁剂 2.程序:

 稀释全能清洁剂

 把清洁抹布紧固在抹布夹杆上,用夹杆由上到下反复清洁

六、灯具的清洁

1.工具准备:清洁抹布,全能清洁剂

2.程序:用抹布配和稀释的全能清洁剂清除灯具上的尘土

3.注意事项:擦灯泡时,切勿关闭电源,抹布不要很潮,以免触电

七、不锈钢制品的清洁

1.工具准备:不锈钢清洁剂,干净抹布 2.程序:

 将抹布折叠成正方形,将不锈钢清洁剂喷在物品表面擦拭  擦拭时不要中途停顿,以免留下印记  擦拭时不能把不锈钢光亮剂喷得过多

八、电梯间的清洁

1.工具准备:清洁抹布,不锈钢清洁剂,玻璃清洁剂,家具蜡,吸尘器 2.程序:

 用半潮湿的抹布将电梯门,扶栏及四壁护板上的尘土污迹擦拭干净  用相应的各类清洁剂按顺序清洁护板及金属门  用吸尘器清洁电梯的门轨道。

九、地面打蜡

2. 工具准备:

铲刀,墩布,雨鞋,挡门器,起蜡水,底蜡,胶带,警戒线,蜡车,面蜡

3. 程序:

 先将地面彻底清扫干净

 将起蜡水与热的清水混合(根据不同程度进行配比)均匀地涂抹在需要清洁的地面上

 待四五分钟后用洗地机进行彻底清洗,将旧蜡清除干净  用吸水机将地面上的污渍旧蜡吸净  立刻用干净墩布将地面擦干净

 用清水重新清洗一遍,然后用吸水机和墩布将地面处理干净  等地面干燥后,在蜡车内倒入适量的底蜡,将蜡拖平铺在地面上并匀速左右平行移动,把蜡水均匀地涂抹在地面上

 待底蜡干燥后,如上述方法将面蜡,抛光蜡涂抹在地面上  填好工作纪录及清洁剂的消耗量统计 4. 注意事项:

 工作之前用告示牌将工作区域划分出来,以免行人误入造成损坏  起蜡之前应在门口处和起始点上铺好白布,防止起蜡水破坏其他区域,造成重复工作

 洗地时必须穿雨鞋,以防摔倒  机器清洗中速度不要过快,以免造成因地面凹凸不平而使蜡没有除尽  用墩布墩地时速度要快,防止污蜡重新凝固  边角及踢脚板要及时清洁

 打第二、三遍蜡时倒蜡的距离要短,以防地面出现没有光泽的蜡印  蜡拖用完之后用清水浸泡,以防干燥影响打蜡效果  清洁设备要及时擦拭干净,机器出现异常要及时上报 5. 标准:

 边角与中央保持一致,光亮照人  无污迹及旧蜡,无脚印及划痕

十、蜡面抛光

2. 工具准备:抛光机,吸尘器,地拖,抛光蜡 3. 程序:

 用吸尘器将蜡面的尘土吸干净

 用潮湿的抹布将蜡面上的污渍清除干净  用抛光机配以抛光蜡进行抛光

 抛光后用沾有适量静电除尘剂的地拖将蜡面推干净 3.

注意事项:  使用抛光蜡要适量

 静电除尘剂要提前喷在地推上,待彻底干燥后方可使用  抛光时要按照顺序进行,防止有漏抛的地方

十一、地毯的清洁

2. 工具准备:

地毯清洗剂,告示牌,吹干机,手刷,白布,板刷,水桶,地毯刷子刷子,地毯粉等 3. 程序:

干洗:

 先用吸尘器将所要洗的地毯进行彻底吸尘  对污迹比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局部清洁(用板刷) 将稀释好的清洁剂倒入电子打泡箱中,启动机器进行清洗

 清洗完毕地毯全干后,再用吸尘器吸一遍地毯,撒地毯粉清除异味

抽洗:

 先用吸尘器将所要洗的地毯进行彻底吸尘  对污迹比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局部清洁(用板刷) 将稀释好的清洁剂倒入三合一地毯清洗机的净水箱中,进行抽洗  将吹风机放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吹干  等地毯彻底干燥后再吸尘一遍 3. 注意事项:

 在行人出入频繁的地点必须铺白布,待彻底干燥后方可撤掉  吹风机的位置在一定的时候要进行调换,以加速地毯的干燥  高低泡地毯清洁剂要正确使用 4. 标准:干净整洁,无污迹

二 保安员的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

2.标准化作业读后感 篇二

系统研究内容

电网通信标准化作业主要是针对通信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操作, 按照电力通信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 对电力通信生产现场的作业活动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程序化, 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实现电力现场工作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本系统实现电力通信标准化作业智能管理, 系统由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构成, 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通过公网或电力专网通信, 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的实时交互。主站系统具有现场作业工作内容定制、作业人员配置、作业过程监督、作业汇总统计等功能。现场终端供作业人员使用, 固化所有标准化作业流程, 具有作业流程执行、作业执行效果填报等功能。现场终端还可实时传输现场图像供主站查看, 便于作业指导和指挥。

系统建设规划

一、总体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 系统网络结构上主要包括两部分:供电局部分和变电站通讯机房部分。供电局端设备主要有:1.服务器, 提供数据库、WEB发布、企业应用等服务。2.用户PC, 用于系统维护、标准制定、任务跟踪、查询统计等业务工作。供电局端设备通过供电局局域网、供电局光通道与变电站通讯机房设备建立连接。变电站通讯机房设备主要有:1.无线AP, 提供WIFI覆盖, 建立与现场操作终端 (如平板电脑) 的无线连接。2.现场操作终端, 进行现场标准化作业记录工作。同时使用摄像机拍摄现场作业情况, 通过平板电脑采集和回传视频。实现与供电局中心的音视频通信。

本系统的管理范围为电力通信系统由省调和地调电网调度机构至各电厂、调度管辖变电站的主备用通信电路, 包括传输网 (含卫星传输系统) , 以及在此基础上组建的数据网络平台、电话交换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移动通信网组成, 同时包括对通信网运行起支撑作用的通信管理网、数字同步网、信令网以及公共应用系统 (如DNS系统、Web系统、Mail系统等) 、网络安全系统、计费系统、VoIP系统等。其承载的主要业务包括:电网调度业务 (调度电话、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实时信息) 、生产管理业务 (行政电话、OA、MIS、Web、Mail等) 、电力营销业务 (含电力呼叫中心业务) 、Internet访问业务等。

二、本系统主要技术如下:

2.1 流程自定义技术:

系统设计到大量的现场作业流程定义功能, 如为完成某一件作业 (工作) , 需要由系统提出流程的控制方向, 并指导使用者按照流程的方向进行深入。本系统将这样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解析成由一个一个的环节 (对应于一个一个的步骤) 组成的流程模型。每一个流程模型须指定其相关表单, 每一个环节完成不同的任务, 由一个或多个人员来执行;每个人员, 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处理结果。本系统为用户提供流程模型定义工具, 可以由用户自由定义其工作流程模型, 模型一旦设计成功, 则随时可以由具有权限的人员启动该流程, 此时即产生了一个该流程模型的实例 (也就是一件实际的日常作业任务) , 该实例将按照流程模型所定义的规则流转。每一个环节一旦完成处理, 系统则自动控制该流程到达下一个环节, 相应的环节由流程模型所指定的相应的人员处理, 其他环节的人员可以根据权限的许可查看该流程实例的运转情况;在实际工作中, 一件工作有可能会出现异常, 如临时终止、或退回再处理等等, 针对这类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本系统也允许参加环节的人员采取异常处理措施。当然, 人员是否有权采取异常措施, 也是由流程模型设计人员在设计流程模型时决定。

2.2 使用WIFI技术实现手持设备移动信息处理:

本系统实现电力通信标准化作业智能管理, 系统由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构成, 主站系统与现场终端通过公网或电力专网通信, 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的实时交互。主站系统具有现场作业工作内容定制、作业人员配置、作业过程监督、作业汇总统计等功能。现场终端供作业人员使用, 固化所有标准化作业流程, 具有作业流程执行、作业执行效果填报等功能。现场终端还可实时传输工业现场图像供主站查看, 便于作业指导和指挥。本系统的终端设备选用方便的上网本小型PC, 并使用WWIFI作为网络接入, WIFI是由AP (Access Point) 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 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 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 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 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WIFI突出优势, 其一, 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 Wi—Fi的半径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 可以实现在作业现场一定范围的左右移动。其二, 网络速度高可以达到54mbps, 能够满足本系统作业现场视频和声音的传输要求。

三、系统主要功能

3.1 范本管理:

范本管理提供编制、审批、查询功能, 主要根据专业、具体设备等编制相关的作业文本范本, 同时启动流程, 完成作业文本范本审批, 审批通过的范本可以作为编制作业文本的参照。

3.2 范本查询检索:

提供灵活方便的范本查询功能, 支持范本电子化文档格式展现以及打印功能。

3.3 作业文本管理:

作业文本管理主要提供作业文本的编制、审批、执行以及评估与归档功能。

3.4 作业文本执行:

对现场已执行完毕的作业文本进行执行信息填写、人员签名等操作, 但不允许修改作业文本其他内容。

3.5 作业文本评估与归档:

作业文本的执行信息录入完毕后, 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操作情况, 可对作业文本作业项的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逐项总结评估, 也可对整个作业文本的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总结评估;能够填写评价信息 (优、良、中、差) , 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和存在问题进行统计, 并给出整改意见。此外, 对评估结束的作业文本可进行归档处理, 并且归档的作业文本可推荐转为范本。

3.6 查询统计:

现场标准化作业提供查询统计功能。主要提供工作任务的完成率、作业文本的编制率以及作业评价结果等指标的查询统计功能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业文本编制率、作业文本详细信息、班组或个人工作量的对比分析等指标的查询统计功能。

3.7 移动终端接口:

本系统支持移动终端应用, 移动终端由支持WIFI的小型平板电脑实现, 移动终端可下载工作任务单、作业文本、工作记录 (缺陷信息、检测记录、检修记录、试验报告、校验记录等) , 以便通过移动设备正常开展现场工作;支持调用上传接口将移动终端系统中存储的现场工作过程及结果数据自动回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四、结语

3.成长期企业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 篇三

关键词:成长期企业作业标准化科学管理

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企业而言,竞争优势的获取始终是企业战略研究和运营实践的核心内容。然而,无论该企业是选择以成本领先为导向,还是执著于标歧立异的基本思想,其对价值链上那些基本活动。的管理成效都将成为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进而影响到企业绩效。尤其对于我国许多已经进入成长期的企业而言,由于科学管理“先天不足”,规范、制度、程序等理念远没有深入人心,致使企业看似有组织,却缺少标准、制度的约束。于是,一俟成长期到来,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的缺乏就使得这些企业的“基本功缺失症”顿时暴露无遗,而且,这种“钙”的缺乏也使得这些企业根本无法获得持续、长期的成长——企业意欲采用的先进管理模式因为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作风而沦为了超越现实的盲目追风;企业孜孜以求的、诸如人性化、文化管理等管理理念则因为缺乏严谨有序的职业化队伍而化作了缺乏根基的“空中阁楼”。

由此,针对目前我国成长期企业的现实环境和管理基础大力推行作业标准化建设,不仅能够迅速提高这些企业价值活动中一些基本活动的管理效果,为企业赢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能够促使这些“先天缺钙”的企业得以凭借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由经验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蜕变”。可以说,作业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许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企业的作业标准化不仅涵盖了生产的各个方面,如工序、工艺、设备操作等,而且也表现出了一些突出的特征:首先,从历史维度来看,作业标准化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过去就已存在的各种作业经验、资料收集起来,并加以分析、组合和归类,最终形成一整套规律和原则的“集成性”活动;其次,从认知维度来看,作业标准化能够使组织获得较之将个体化、分散化的知识简单加和更大的知识集合(即F[∑(1,2,…n)]>∑[F(1),F(2),…,F(n)]),这就使得企业内更大范围内的集体学习成为了可能;第三,从规范维度来看,作业标准化也可以成为一种管制手段,它是通过制定和发布作业标准,对每个成员的上岗资格、岗位职责和权限、工作内容与要求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期通过有组织的治理方式对作业进行长期治理和规范的一项管理活动。

事实上,在管理思想和企业组织的发展历程中,对作业标准化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很多管理思想家、实践者都曾在这一方面颇有建树:早在十八世纪,英国的两位管理实践者詹姆斯·小瓦特和马修·鲁宾逊·博尔顿在从父辈那儿继承的索霍工厂里就开始了对作业标准化的探索——为了制定生产工艺程序和机器作业的标准,他们仔细计算着每部机器的速度,针对所要完成的工艺流程或程序安排了详细的规划,同时还采用了先进的统计记录和控制制度作为该项工作的依据和保障。几乎是与此同时,两个查尔斯——法国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查尔斯·杜平和英国的天才数学家、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之一查尔斯·巴贝奇也在作业研究和标准化管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都极其注重并提倡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作业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便找出并发现每种行业最好的工业措施。”。然后再努力把这些规则与规律应用到制造业的实践当中。当然,对作业标准化贡献最大的管理先驱还是非泰勒莫属。这位“科学管理之父”察觉到当时美国不少工业部门中的大型企业仍然在凭传统的经验办事,由于操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都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工作的协调化、一体化和系统化自然难以达成。这不仅抑制了生产潜力,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致使生产效率低下,工人的福利也受到了损害。于是,通过一系列众所周知的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实验,泰勒对一流的熟练工人的工作方法、知识及技能进行了提炼。这些标准的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与作业量的形成不仅消除了熟练劳工和非熟练劳工之间的差别,而且使所有工人如同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一样,统一到了一个生产过程之中。

即便是在当代,无论是在如今备受推崇的丰田生产方式(TPS)中,还是在散落于世界各个角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快餐店,我们依然能够很容易地发现严格的标准化作业的“身影”它充当着形形色色的管理方式的基石,并与一些当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很好的契合。

一、作业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企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在努力缩小与标杆企业的差距,谋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突然发现: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管理模式的简单拷贝并未真正带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在对自身的管理现状缺乏清醒认识的前提下,就惶惶然、甚至是以赶时髦的心态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导入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如ERP),那么,不重视自身经验的积累与归纳、不讲求作业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甚至干在意识深处仍把效益和效率寄托在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上的管理“惯性”不仅会使得企业花大价钱买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流于形式,而且也会使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增加“骨折”的风险。

于是,在这一认识的引导下,一批处在成长期的企业纷纷踏上了“重拾科学管理课本”的征程。就在这些企业努力夯实管理基础的过程中,作业标准化建设之所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主要理由有三点:

(一)作业标准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企业作业系统的协调和稳定

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1983)曾经指出,标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标准可以通过减少多样性而产生规模经济,一类标准可以通过统一人们的预期来实现协调,从而有助于降低协调和监督中的交易成本。从这个角度分析,由于作业标准是通过规范各种具体作业行为来控制作业结果的一系列规则、程序的集合,因此作业标准在本质上应归属于企业的协调机制一它所提供的交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业单位之间的交易成本和转化成本。

一般而言,当企业从初创阶段进入成长期后,会在多个方面呈现出“量”的扩张(如产量、员工人数、市场占有率等)。这种规模的扩张往往会对企业的作业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企业的生产任务日益繁重,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为了满足其高速增长的生产需要,大型设备、联动设备、精密设备在作业设备中所占的比例也会愈来愈高。于

是,为了控制好产品在生产局部上的流量和运行节奏,防止“忙中出乱”,有效地提高生产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整个作业系统内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自然就显得格外地突出和重要。此时,如果该企业能够在对以往先进的作业经验进行提炼、优化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地推行作业的标准化,努力“…在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上,用科学的方法代替单凭经验行事的方法…”,就势必能够夯实自身较为薄弱的管理基础,显著提高复杂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效减少人员操作的“人格化”倾向,并从根本上转变作业人员以往在作业过程中所养成的“率性而为”的作风,从而为整个作业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提供基本的技术和制度保障;此外,作为一种制度规范,作业标准化还能够为成长期企业这个由多个“模块”构成、且“模块”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的系统提供一个比较统一、规范的“接口”,这也将有助于各作业单位之间协调成本的降低及整个作业系统稳定性的增强。

(二)作业标准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生产流程的规范化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不良组织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就是管理层次过多”。。于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加快应对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缩减管理层次、构筑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就成为了许多成长期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管理幅度的增加,管理者很快就会发现:由于工作内容不断增多,管理范围不断加大,即便自己兢兢业业、甚至是“疲于奔命”,也根本无法对每个作业人员每时每刻的工作行为施加影响。特别是当企业进入成长期之后,如果其生产的流程成熟度并没有同步提高,那么,管理者对生产作业的各个细节进行有效掌控的难度就一定会“雪上加霜”;而且,跟初创时期相比,随着管理者更加频繁地陷进为日常性事务“救火”的泥淖,失控陷阱也就悄悄地潜伏在了企业继续成长的道路上。

因此,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去处理其管理层面中的“重大决策”,管理者必须要善于从大量日常性的、重复性的管理控制活动中获得“自我解放”。由于标准化是一种“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因此,通过实行作业标准化,成长期企业不仅可以大大消除以往作业过程中常见的“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提高企业生产的流程成熟度,而且也可以藉此使原作业系统中的许多非程序化决策转变为程序化决策,帮助管理者摆脱日常性事物的干扰,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的大幅度提高。

(三)作业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应对人才流动和开展团队学习的能力

鉴于目前我国企业技能型人才的普遍缺乏,高级技工、熟练工人流动比率的不断增加,对于正在快速扩张的成长期企业而言:一方面,技术人才、作业人才的质和量都远不能满足其高速发展的需要,企业中经常出现组织快速膨胀与人才储备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标准化意识和历史积累的匮乏,“(虽然)在通常管理的最佳模式下,其所管辖的二三十种行业的500-1000名工人掌握了大量的传统知识;而管理者却未能占有这些财富的大部分”。最终,伴随着技能型人才、熟练工人的流失,他们也带走了企业所稀缺的、宝贵的经验和技艺。这些能为企业创造效率和效益的隐性知识的流失必然会给急需发展的成长期企业带来巨大的“伤害”。

由此,如果成长期企业能够通过作业标准的制定把这些员工的成熟经验转变为作业标准(将蕴藏干这些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文本化的显性知识),使得作业标准化活动成为意会性知识的载体和转化机制。那么,通过不断地将个人经验蓄积为组织财富,作业标准化不仅能够降低标准化团体内部成员之间信息的非对称性,把组织运营对个人的依赖程度降至最低,而且,我们完全可以预见:藉作业标准化活动之“手”,企业内部不同员工之间、新员工与老员工之间相互学习的效应会日趋明显,大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也能够比单靠师傅的“口传身教”收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二、成长期企业搞好作业标准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作业标准化建设必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作为科学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业标准化之所以在今天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除具有实践性、科学性、规范性、协调性、效率性等特征之外,还能够追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泰勒所处的时代相比,当今中国的社会意识、经济结构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对于任何一项管理活动而言,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对于在作业标准方面缺乏积累与经验的成长期企业而言,仅就现阶段作业标准的制定来说,无论是现代化大生产所形成的复杂流程,还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工艺的快速发展,都使得管理者们已无法再回到“泰勒时代”——即单单依靠个别人去专门进行作业标准的研究和改善;与此同时,新奥地利学派的学者哈耶克也向我们指出:“如果认为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就是适应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变化,那么基本决策就应该由熟悉情况的人做出,因为他们自己知道变化的情况以及适应变化所需要的资源”。由此,面对制定种种作业标准的繁重任务,成长期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一个意识:只有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员工,想方设法地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工人思考如何用多快好省的方法去完成各自的任务……”,该项艰巨的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然而,出于“严重缺钙”与“生长迅速”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标准空白。即便管理者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员工在作业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他们也会因“如何获得最佳作业经验”这一问题而颇感烦恼——因为员工们不仅早就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宝贵的作业经验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他们也能清醒地预见到:今天自己所拟定的作业标准可能就是明天对自己的束缚。于是,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管理者很难“要求”他们将自己作业经验中的“最优解”贡献出来与他人交换和共享。

此外,在作业标准的执行上,有经验的管理者也能感受到:虽然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正在从创业阶段的非规范系统向成长阶段的规范系统转变,但员工们在行动和个性方面历来的“自由主义倾向”却决定了他们不愿看到自己的行为被控制或度量,因此,这些企业的员工往往不像成熟企业中那支早已训练有素的职业化队伍那样“听话”,而且员工们之间积极协作和配合的意识及能力也比较差,这些都将导致成长期企业中作业标准的“执行力”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尽管一百多年前泰勒就已经开出了药方:“为了让工人发挥其积极性,管理者必须给予工人以一般企业

所没有的‘特殊激励’。这种‘特殊激励’可以有若干种形式,例如,快速的提升和晋级,提高薪酬(其表现形式可以是计件工资的提高,也可以是超产奖和红利),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特殊激励’应该与管理者对工人的亲切关怀和友好结合在一起实施,而只有管理者真心实意地关心工人的福利才能取得效果。管理者只有给予工人以特别的诱导或激励,才能指望大体上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但是,就我国成长期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鉴于其“企龄”一般较短,且管理理念和水平尚未实现突破(如:“利益分享”的理念还没有深入到作业层、关于作业标准制定和执行绩效的计量模型还不成熟),所以,这些企业的作业标准化管理仍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作业标准化建设必须循序渐进、不断创新

在许多刚刚步入成长期的企业中,我们经常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出于自身作业标准的缺乏,这些企业往往倾向于去复制其它成熟企业的标准或干脆照搬书籍。殊不知:即使是在作业标准已经很成熟的企业中,其现行标准也并非就是给定各种选择中最好的技术。这是因为,标准的制定水平不仅会受制于环境的复杂性,而且也会受到各相关主体对他们自身与外部力量之间均衡的认识能力的影响。此外,在作业标准的移植过程中,由于制度所固有的内生性,如果一味仿效成功企业的作业标准,就极容易造成作业标准“水土不服”的情况,反而会妨碍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与此同时,如同其它制度的发展进程一样,作业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也会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性,也就是说,当一套作业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产生了报酬递增的现象的时候,这套作业标准就会在该企业得到支持和巩固,而且以后的标准化体系也会在此基础上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演化。

由此,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企业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规律,而成长的基础主要就在于各阶段管理技术、流程细节的积累。虽然一些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目前锁定的仍可能只是企业的次优标准,但是,只要企业建立起了对作业标准进行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比如,每当在作业实践中“治愈”了一例“疑难杂症”之后,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地以工作手册、规范要点或特别事项的方式对此加以总结、规范,然后再定期对照、检讨和完善,如此循环往复,反复磨练),这些成长期企业就一定能够逐渐形成更科学的作业程序和方法,并在作业标准化的建设方面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当然,一些成长期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也可能遭遇这样的难题:尽管企业的标准体系在本质上属于动态系统,但是对某一套作业标准的一贯重视和强制执行已经使人们养成了近乎本能地遵守它们的习惯,由此,这套作业标准就产生了刚性,甚至可能会阻碍一些有利的创新。所以,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此应格外注意。如果企业在成长期的“初级阶段”能够积极利用可塑性较强的优势,把规范和创新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因子巧妙地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就一定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解决“既坚持既定标准、又善于标准创新”的问题。

(三)作业标准化建设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基于作业标准化管理的历史性“空白”,许多成长期企业在进行作业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分步实施、由点及面”的方法,因此,他们很容易察觉到:就像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一样,从单个作业单位的角度来看,作业标准化的实施也产生了类似于“网络效应”的现象。也就是说,由于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内部“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当一个作业单位开始推行标准化作业时,该项活动的实施价值和效果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已经实施了标准化作业的其它作业单位的数量。一般而言,在这些企业推进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起初,由于参与作业标准化活动群体的数量没有超过一定的阈值,所以该项活动的效益并没有立刻满足人们的期望;然而,经过一个相当艰苦的推行过程,随着并入标准化作业体系的作业单位的增多,标准化活动的网络效应日渐明显,标准化作业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也将沿作业链被逐级放大。

因此,为了使参与标准化活动的作业单位的数量能尽快地达到阈值,在作业标准化的导入阶段,如果企业能够从整个作业系统的高度尽可能地采取“集体行动”,则由于网络效应的影响,不仅各作业单位的信心更容易确立,标准化作业的整体实施效果也会更好;而此后,为了使各个作业系统的标准化建设能够得以同步,企业也应积极加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4.标准化作业工作总结 篇四

经过一年多辛勤地工作,由二重集团重容分厂、核容所牵头,涵盖了质量部核容检查科、金工分厂、铸造机加二车间等主要涉及单位,旨在提高容器、核电产品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的“容器及核电产品作业流程标准化”工作已近尾声,为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也为明确后续工作开展方向,日前,5家单位邀请企发办共同在重容分厂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工作总结研讨会,对该项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流程”就像是人体的血脉,我们从事任何生产活动都是依靠流程来推动的,那么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相关流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是直接关系效率及成本的重要问题。二重自2005年正式进入压力容器制造行业以来,通过前期流程路线设计与3年多实际运行调整,已根据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形成了具有二重特色的容器产品生产流程。但是由于容器及核电产品生产涉及了集团公司多个部门、环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产品在不同单位间的流转、工序与工序的衔接、过程控制中要求明确与否”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性的确定。为更进一步的提升产品生产效率,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自2008年年底相关单位就陆续开展了作业流程标准化工作。通过合理的分析与反复的讨论,以“复杂活动流程化,重复活动标准化”这一思想为指导,最终对整个生产流程工序形成了标准作业流程,会议由重容分厂厂长倪德重主持,在介绍完实施作业流程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后,重容分厂、核容所、金工分厂、铸造机加二车间、质量部核容检查科相继介绍了各自单位形成的容器及核电产品相关工作标准作业流程,并对实施作业流程标准化工作的意义、作用及今后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通过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定,实施作业流程标准化工作,对现有生产管理流程进行清理,将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同各单位现有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对工作中职责划分界定、工序流程衔接、产品质量控制、职工业务能力培训、工序效率提高等多个方面都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会上,结合目前公司生产的核电产品大部分还处于首件试制状态,各与会单位也提出了对于还未摸索出制造经验的核电产品逐步与实际生产制造经验相结合形成标准作业流程的设想,并确定为作业流程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努力方向。

5.标准化作业演讲赛感悟 篇五

以麦当劳的发展为例:1955年,雷·克洛克在美国芝加哥东北部开设了第一家麦当劳特许经营店,到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麦当劳已在全球121个国家拥有了31000家连锁店,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并且仍在以每3小时开一家连锁店的速度在快速发展,每天有逾4500万人在品尝着麦当劳的产品。

麦当劳取得成功的关键正是它的标准化,它是麦当劳管理的核心。具体的来说,标准化经营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以人本为核心,制定细化、量化、优化的标准,按标准进行操作。标准作业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标准化能使企业在扩张发展中不走样、不变味,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即使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并不等于标准化了,重要的是我们对制度的完善和执行。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的变化,原有的一些管理制度可能会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此时必须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改进,做到制度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6.标准化作业读后感 篇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管理已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标准化,运用标准化,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使企业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管理,从而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1、实行标准化作业可以将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通过整理而得以保存

每位优秀员工都有自己擅长的技术和独到的经验,如果我们能细心的收集且加以整理,而形成企业的技术文件,必能对各岗位的工作进行指导,这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避免了因人员流动,而造成企业的技术流失。

2、标准化作业可以使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快速掌握较为先进合理的操作技术

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成长经历、性格、学识和经验,可能做事情的方式和步骤各不相同。即使做事的方式和步骤有相同,但做每件事的标准和度仍会有一些差异,而标准作业由于积累了许多人的共同智慧,因此相对比较优化,这样每位员工可以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掌握较为先进的操作技术,从而会快速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3、标准化作业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

现如今,市场竞争已经决定性地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质量已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的首要因素,是争夺市场战略中最关键的项目。谁能够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能严格地按标准进行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包装、运输和贮存,产品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市场竞争力就会增强。

4、树立良好的生产形象,取得客户信赖与满意。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增加消费公众对其的吸引力,因此在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过程中,我们总把企业形象的竞争作为一个及其重要的内容。如果企业的形象好,那么它就可以凝聚起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胜过其他的竞争对手,占领更大市场,从而获得比较长远的经济利益。而执行标准化作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必将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7.成长期企业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 篇七

由此, 针对目前我国成长期企业的现实环境和管理基础大力推行作业标准化建设, 不仅能够迅速提高这些企业价值活动中一些基本活动的管理效果, 为企业赢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而且能够促使这些“先天缺钙”的企业得以凭借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由经验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蜕变”。可以说, 作业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许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企业的作业标准化不仅涵盖了生产的各个方面, 如工序、工艺、设备操作等, 而且也表现出了一些突出的特征:首先, 从历史维度来看, 作业标准化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 将过去就已存在的各种作业经验、资料收集起来, 并加以分析、组合和归类, 最终形成一整套规律和原则的“集成性”活动;其次, 从认知维度来看, 作业标准化能够使组织获得较之将个体化、分散化的知识简单加和更大的知识集合 (即F[∑ (1, 2, …, n) ]>∑[F (1) , F (2) , …, F (n) ]) , 这就使得企业内更大范围内的集体学习成为了可能;第三, 从规范维度来看, 作业标准化也可以成为一种管制手段, 它是通过制定和发布作业标准, 对每个成员的上岗资格、岗位职责和权限、工作内容与要求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以期通过有组织的治理方式对作业进行长期治理和规范的一项管理活动。

事实上, 在管理思想和企业组织的发展历程中, 对作业标准化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 很多管理思想家、实践者都曾在这一方面颇有建树:早在十八世纪, 英国的两位管理实践者詹姆斯·小瓦特和马修·鲁宾逊·博尔顿在从父辈那儿继承的索霍工厂里就开始了对作业标准化的探索——为了制定生产工艺程序和机器作业的标准, 他们仔细计算着每部机器的速度, 针对所要完成的工艺流程或程序安排了详细的规划, 同时还采用了先进的统计记录和控制制度作为该项工作的依据和保障。几乎是与此同时, 两个查尔斯——法国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查尔斯·杜平和英国的天才数学家、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之一查尔斯·巴贝奇也在作业研究和标准化管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们都极其注重并提倡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作业进行系统的研究, “以便找出并发现每种行业最好的工业措施。” (2) 然后再努力把这些规则与规律应用到制造业的实践当中。当然, 对作业标准化贡献最大的管理先驱还是非泰勒莫属。这位“科学管理之父”察觉到当时美国不少工业部门中的大型企业仍然在凭传统的经验办事, 由于操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都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工作的协调化、一体化和系统化自然难以达成。这不仅抑制了生产潜力,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而且致使生产效率低下, 工人的福利也受到了损害。于是, 通过一系列众所周知的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实验, 泰勒对一流的熟练工人的工作方法、知识及技能进行了提炼。这些标准的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与作业量的形成不仅消除了熟练劳工和非熟练劳工之间的差别, 而且使所有工人如同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一样, 统一到了一个生产过程之中。

即便是在当代, 无论是在如今备受推崇的丰田生产方式 (TPS) 中, 还是在散落于世界各个角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快餐店, 我们依然能够很容易地发现严格的标准化作业的“身影”——它充当着形形色色的管理方式的基石, 并与一些当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很好的契合。

一.作业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企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 在努力缩小与标杆企业的差距, 谋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一些企业突然发现: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管理模式的简单拷贝并未真正带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在对自身的管理现状缺乏清醒认识的前提下, 就惶惶然、甚至是以赶时髦的心态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导入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如ERP) , 那么, 不重视自身经验的积累与归纳、不讲求作业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甚至于在意识深处仍把效益和效率寄托在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上的管理“惯性”不仅会使得企业花大价钱买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流于形式, 而且也会使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增加“骨折”的风险。

于是, 在这一认识的引导下, 一批处在成长期的企业纷纷踏上了“重拾科学管理课本”的征程。就在这些企业努力夯实管理基础的过程中, 作业标准化建设之所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主要理由有三点:

1. 作业标准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企业作业系统的协调和稳定

金德尔伯格 (Charles Kindleberger, 1983) 曾经指出, 标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标准可以通过减少多样性而产生规模经济;一类标准可以通过统一人们的预期来实现协调, 从而有助于降低协调和监督中的交易成本。从这个角度分析, 由于作业标准是通过规范各种具体作业行为来控制作业结果的一系列规则、程序的集合, 因此作业标准在本质上应归属于企业的协调机制——它所提供的交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业单位之间的交易成本和转化成本。

一般而言, 当企业从初创阶段进入成长期后, 会在多个方面呈现出“量”的扩张 (如产量、员工人数、市场占有率等) 。这种规模的扩张往往会对企业的作业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企业的生产任务日益繁重, 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为了满足其高速增长的生产需要, 大型设备、联动设备、精密设备在作业设备中所占的比例也会愈来愈高。于是, 为了控制好产品在生产局部上的流量和运行节奏, 防止“忙中出乱”, 有效地提高生产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整个作业系统内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自然就显得格外地突出和重要。此时, 如果该企业能够在对以往先进的作业经验进行提炼、优化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地推行作业的标准化, 努力“…在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上, 用科学的方法代替单凭经验行事的方法…”, (3) 就势必能够夯实自身较为薄弱的管理基础, 显著提高复杂系统的运行效率, 有效减少人员操作的“人格化”倾向, 并从根本上转变作业人员以往在作业过程中所养成的“率性而为”的作风, 从而为整个作业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提供基本的技术和制度保障;此外, 作为一种制度规范, 作业标准化还能够为成长期企业这个由多个“模块”构成、且“模块”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的系统提供一个比较统一、规范的“接口”, 这也将有助于各作业单位之间协调成本的降低及整个作业系统稳定性的增强。

2. 作业标准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生产流程的规范化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不良组织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就是管理层次过多”。 (4) 于是, 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加快应对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 缩减管理层次、构筑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就成为了许多成长期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 随着管理幅度的增加, 管理者很快就会发现:由于工作内容不断增多, 管理范围不断加大, 即便自己兢兢业业、甚至是“疲于奔命”, 也根本无法对每个作业人员每时每刻的工作行为施加影响。特别是当企业进入成长期之后, 如果其生产的流程成熟度 (5) 并没有同步提高, 那么, 管理者对生产作业的各个细节进行有效掌控的难度就一定会“雪上加霜”;而且, 跟初创时期相比, 随着管理者更加频繁地陷进为日常性事务“救火”的泥淖, 失控陷阱也就悄悄地潜伏在了企业继续成长的道路上。

因此, 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去处理其管理层面中的“重大决策”, 管理者必须要善于从大量日常性的、重复性的管理控制活动中获得“自我解放”。由于标准化是一种“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因此, 通过实行作业标准化, 成长期企业不仅可以大大消除以往作业过程中常见的“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 提高企业生产的流程成熟度, 而且也可以藉此使原作业系统中的许多非程序化决策转变为程序化决策, 帮助管理者摆脱日常性事物的干扰, 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的大幅度提高。

3. 作业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应对人才流动和开展团队学习的能力

鉴于目前我国企业技能型人才的普遍缺乏, 高级技工、熟练工人流动比率的不断增加, 对于正在快速扩张的成长期企业而言:一方面, 技术人才、作业人才的质和量都远不能满足其高速发展的需要, 企业中经常出现组织快速膨胀与人才储备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 由于标准化意识和历史积累的匮乏, “ (虽然) 在通常管理的最佳模式下, 其所管辖的二三十种行业的500-1000名工人掌握了大量的传统知识;而管理者却未能占有这些财富的大部分”。

最终, 伴随着技能型人才、熟练工人的流失, 他们也带走了企业所稀缺的、宝贵的经验和技艺。这些能为企业创造效率和效益的隐性知识的流失必然会给急需发展的成长期企业带来巨大的“伤害”。

由此, 如果成长期企业能够通过作业标准的制定把这些员工的成熟经验转变为作业标准 (将蕴藏于这些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文本化的显性知识) , 使得作业标准化活动成为意会性知识的载体和转化机制。那么, 通过不断地将个人经验蓄积为组织财富, 作业标准化不仅能够降低标准化团体内部成员之间信息的非对称性, 把组织运营对个人的依赖程度降至最低;而且,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藉作业标准化活动之“手”, 企业内部不同员工之间、新员工与老员工之间相互学习的效应会日趋明显, 大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也能够比单靠师傅的“口传身教”收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二.成长期企业搞好作业标准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作业标准化建设必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作为科学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作业标准化之所以在今天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除具有实践性、科学性、规范性、协调性、效率性等特征之外, 还能够追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泰勒所处的时代相比, 当今中国的社会意识、经济结构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这就意味着对于任何一项管理活动而言, 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对于在作业标准方面缺乏积累与经验的成长期企业而言, 仅就现阶段作业标准的制定来说, 无论是现代化大生产所形成的复杂流程, 还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工艺的快速发展, 都使得管理者们已无法再回到“泰勒时代”——即单单依靠个别人去专门进行作业标准的研究和改善;与此同时, 新奥地利学派的学者哈耶克也向我们指出:“如果认为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就是适应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变化, 那么基本决策就应该由熟悉情况的人做出, 因为他们自己知道变化的情况以及适应变化所需要的资源”。 (8) 由此, 面对制定种种作业标准的繁重任务, 成长期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一个意识:只有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员工, 想方设法地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热情, “…让工人思考如何用多快好省的方法去完成各自的任务…”, (9) 该项艰巨的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然而, 出于“严重缺钙”与“生长迅速”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标准空白。即便管理者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员工在作业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他们也会因“如何获得最佳作业经验”这一问题而颇感烦恼——因为员工们不仅早就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宝贵的作业经验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他们也能清醒地预见到:今天自己所拟定的作业标准可能就是明天对自己的束缚。于是, 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管理者很难“要求”他们将自己作业经验中的“最优解”贡献出来与他人交换和共享。

此外, 在作业标准的执行上, 有经验的管理者也能感受到:虽然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正在从创业阶段的非规范系统向成长阶段的规范系统转变, 但员工们在行动和个性方面历来的“自由主义倾向”却决定了他们不愿看到自己的行为被控制或度量, 因此, 这些企业的员工往往不像成熟企业中那支早已训练有素的职业化队伍那样“听话”, 而且员工们之间积极协作和配合的意识及能力也比较差, 这些都将导致成长期企业中作业标准的“执行力”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 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尽管一百多年前泰勒就已经开出了药方:“为了让工人发挥其积极性, 管理者必须给予工人以一般企业所没有的‘特殊激励’。这种‘特殊激励’可以有若干种形式, 例如, 快速的提升和晋级, 提高薪酬 (其表现形式可以是计件工资的提高, 也可以是超产奖和红利) , 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等等。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特殊激励’应该与管理者对工人的亲切关怀和友好结合在一起实施, 而只有管理者真心实意地关心工人的福利才能取得效果。管理者只有给予工人以特别的诱导或激励, 才能指望大体上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10) 但是, 就我国成长期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鉴于其“企龄”一般较短, 且管理理念和水平尚未实现突破 (如:“利益分享”的理念还没有深入到作业层、关于作业标准制定和执行绩效的计量模型还不成熟) , 所以, 这些企业的作业标准化管理仍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2. 作业标准化建设必须循序渐进、不断创新

在许多刚刚步入成长期的企业中, 我们经常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出于自身作业标准的缺乏, 这些企业往往倾向于去复制其它成熟企业的标准或干脆照搬书籍。殊不知:即使是在作业标准已经很成熟的企业中, 其现行标准也并非就是给定各种选择中最好的技术。这是因为, 标准的制定水平不仅会受制于环境的复杂性, 而且也会受到各相关主体对他们自身与外部力量之间均衡的认识能力的影响。此外, 在作业标准的移植过程中, 由于制度所固有的内生性, 如果一味仿效成功企业的作业标准, 就极容易造成作业标准“水土不服”的情况, 反而会妨碍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与此同时, 如同其它制度的发展进程一样, 作业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也会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性, 也就是说, 当一套作业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产生了报酬递增的现象的时候, 这套作业标准就会在该企业得到支持和巩固, 而且以后的标准化体系也会在此基础上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演化。

由此, 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企业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而成长的基础主要就在于各阶段管理技术、流程细节的积累。虽然一些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目前锁定的仍可能只是企业的次优标准, 但是, 只要企业建立起了对作业标准进行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 (比如, 每当在作业实践中“治愈”了一例“疑难杂症”之后, 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地以工作手册、规范要点或特别事项的方式对此加以总结、规范, 然后再定期对照、检讨和完善, 如此循环往复, 反复磨练) , 这些成长期企业就一定能够逐渐形成更科学的作业程序和方法, 并在作业标准化的建设方面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当然, 一些成长期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也可能遭遇这样的难题:尽管企业的标准体系在本质上属于动态系统, 但是对某一套作业标准的一贯重视和强制执行已经使人们养成了近乎本能地遵守它们的习惯, 由此, 这套作业标准就产生了刚性, 甚至可能会阻碍一些有利的创新。所以,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此应格外注意。如果企业在成长期的“初级阶段”能够积极利用可塑性较强的优势, 把规范和创新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因子巧妙地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就一定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解决“既坚持既定标准、又善于标准创新”的问题。

3. 作业标准化建设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基于作业标准化管理的历史性“空白”, 许多成长期企业在进行作业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分步实施、由点及面”的方法, 因此, 他们很容易察觉到:就像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一样, 从单个作业单位的角度来看, 作业标准化的实施也产生了类似于“网络效应”的现象。也就是说, 由于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内部“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当一个作业单位开始推行标准化作业时, 该项活动的实施价值和效果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已经实施了标准化作业的其它作业单位的数量。一般而言, 在这些企业推进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起初, 由于参与作业标准化活动群体的数量没有超过一定的阈值, 所以该项活动的效益并没有立刻满足人们的期望;然而, 经过一个相当艰苦的推行过程, 随着并入标准化作业体系的作业单位的增多, 标准化活动的网络效应日渐明显, 标准化作业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也将沿作业链被逐级放大。

因此, 为了使参与标准化活动的作业单位的数量能尽快地达到阈值, 在作业标准化的导入阶段, 如果企业能够从整个作业系统的高度尽可能地采取“集体行动”, 则由于网络效应的影响, 不仅各作业单位的信心更容易确立, 标准化作业的整体实施效果也会更好;而此后, 为了使各个作业系统的标准化建设能够得以同步, 企业也应积极加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8.标准化作业读后感 篇八

关键词:农村;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标准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TV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034-02

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勘察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以及工程量预估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查明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地层土壤、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和各种自然地质现象,针对以上项目进行的勘探、测量、试验、测绘、鉴定、研究和综合评价等工作,其目的是为农村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地址的选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1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勘察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片面重视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诸多因素,最终导致了我国即将面临能源危机的困境。在能源严重匮乏的客观现实面前,人们将目光集中于水利水电的利用上,水利水电不但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洁、持久的能源,而且不污染环境,还可以循环利用。但是部分位置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供电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地区供电部门,必须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目前,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逐渐兴起和得到广泛关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重点是勘察设计环节,如果勘察设计中存在问题,就难以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专业的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审核部门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改革过程中,逐步放宽了勘察设计单位的进入准经,勘察设计单位正迈向开放型、竞争型、公平型的全新自主发展模式。近年来,集体或个体性质的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逐年增多,水利水电设计市场也日趋活跃。由于政府缺乏对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审核的专业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以及管理工作缺乏深入性和客观性,最终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无证设计、越级设计、粗制滥造设计文件的情况,这就必然造成了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工作整体质量的下降、资源的浪费,甚至极有可能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人员伤亡等。

1.2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工作缺乏专业的检验标准和管理制度

农村水利水电勘察设计主要是服务于农村地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规模、整体建筑形式以及工程项目资金总量等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和工程预算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普遍缺乏专业的检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部门就无法准确的判断勘察设计结果和方案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行性,也会在某些方面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图的绘画,最终制约工程项目整体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的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发展,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科学、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目前,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勘察设计理念的逐步成熟

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是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逐步开展和进行的。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历史较短,尚未形成系统的勘察设计理念,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更是处于逐渐摸索、前进的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家水利工程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勘察设计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在水利工程专家、学者的系统研究和探讨中,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理念,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2勘察设计监理体制的逐步完善

目前,工程监理制度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发展之初,多是依靠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简单的监督与管理,难以起到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审核的目的,也客观的阻碍了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进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监理体制的科学发展与全面创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建立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发挥了更大意义和作用。

3如何加强农村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标准化作业

目前,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工作进步缓慢,综合其原因是表现在多个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勘察设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难以形成标准化作业、自主创新与研发部分不足、深层理论研究较少等,其中难以形成标准化作业是制约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工作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标准化作业,即将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划分为若干独立的部分,并为每一部分工作内容设置严格、具体、科学的检验标准,以实现勘察设计工作各具体操作环节都符合相关检验标准要求,进而促进农村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工作全面标准化作业的真正落实。

3.1农村水利水电勘察标准化作业的加强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工作标准化作业的加强,主要体现在勘察任务目标的明确、勘察材料的记录和整理、勘察结果的具体分析和验证等方面。在进行农村水利水电勘察工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工程相关管理文件和条例的要求来展开工作。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中间检查环节的次数,确保勘察资料的质量和完整性,坚决杜绝“敷衍了事”的现象。

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单位要做好勘察资料的验收和总结评价工作,对不足或不准确部分要及时补充或返工,确保资料可以有效服务于工程设计工作的整体需求。

3.2农村水利水电设计标准化作业的加强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标准化作业的加强,主要表现在设计图纸的清晰、合理、可行程度、设计工作与实际施工情况的相符程度、设计中关于工程预算的审核等方面。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标准化作业,要求设计工作要对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技术应用、建筑模式、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策划、论证,以确保设计方案具备较为丰富的科技元素、现代元素。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工程项目建设原则,在保证工程施工成本最低化的基础上,还应尽量保证设计中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并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工程的实际效果和满足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金龙、马山鹏.中国最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知识汇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8

2 侯锡明、魏东林.浅谈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工作标准化管理[J].辽宁科技导读,2008.12

3 赵梁宇.最新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1

4 沈晓斌、王宝材.中国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工程出版社,2006.13

Discussed the Strengthens Countryside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and

Electricity Reconnaissance Design Standardization Work

Guan Fengfeng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and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will usually prospect works acts as go-between with the designer is called the reconnaissance design.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and electricity reconnaissance project work the universal existence control system is not clear about, carries out the standard not accurately, phenomena and so on operational procedure confusion, therefore, how this article does strengthen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and electricity reconnaissance design standardization work question to do by the brief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上一篇:某公司周年庆典致辞下一篇:静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