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会计理论论文(精选8篇)
1.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会计理论论文 篇一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规范法与实证法的正确定位
请欣赏:《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规范法与实证法的正确定位》
叶少琴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工具、技巧、方式和途径,它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相应地,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可以解释为会计理论研究者(认识主体)在把握构建会计理论(认识客体)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途径、手段:技巧与方式的总和。因为,会计理论是“人类在长期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辩证的思维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所以,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作为认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桥梁与中介,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至关重要。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史都反复证明:科学理论的产生和突破往往是从研究方法开始的。科学、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产生科学理论的先导;会计作为一间科学,其理论研究也离不开科学、正确方法的指导。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从认识客体――会计理论来说,因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本身就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会计理论体系中位居最高层次,是一种更为本质的理论,所以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革新和突破,以及成果的取得,又可直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体系。
2、从认识主体――会计理论研究者来说,因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认识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的桥梁,是会计理论研究者取得新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所以,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主体――会计理论研究者来说,如果要多、快、好、省地形成对会计的理性认识,那么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而且要能掌握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的现状就与会计理论研究者不够重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没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密切相关。
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规范法与实证法的正确定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发展到现在,实证研究法几乎成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唯一方法。如今在美国,几乎发展到了非实证课题不做,非实证文章不发的地步。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几乎每篇财务会计博士论文都带有实证研究的印记,即使是一般会计杂志和刊物上的文章,也都充斥着大量的统计数据、数学模型和图表。而在中国,很长时间以来,在会计理论研究中都是采取传统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近一时期才陆续出现一些实证研究成果。但目前,在会计理论研究界也出现这样一种倾向,即认为只有实证研究方法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世纪,如果再用规范法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将无出路。笔者认为,这种会计研究现状和观点有失偏颇,不敢苟同。况且,有人就认为,实证法只能证明真理,不能发现真理,而“一个学科没有发现则不能进行证实,但它却可以无须证实而可以发现”(唐・埃里思奇・1)。
笔者通过对会计研究方法--规范法与实证法的比较分析,有以下两点认识:
第一,规范法和实证法作为构建会计理论的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各有其适用性,但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为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理论服务。
第二,规范法和实证法作为构建会计理论的两种方法,它们之间虽具有本质的区别,但又相互缠绕在一起,两者对会计理论的研究都非常重要。不存在纯粹的规范法和纯粹的实证法。这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它们各自研究过程的基本程序中得到印证:运用规范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虽然是以会计的目标或假设为前提,然后根据既定的推论规则得出会计理论,是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会计“应当是什么”,怎样才算是良好的会计实务。但是,从它的研究过程的第三个推导程序可以知道,其根据前提推导出的结论也必须进行检验证实;同时,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人们要获得对于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必须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盾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运用规范法构建的会计理论也必须不断接受会计实践的检验,这体现的就是实证精神。只不过这种检验也许更注重定性、而非定量,是永无止境的、而非定格在某一时点、某一期间。而运用实证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虽然强调以事实、实际情况和收集到的数据来验证理论、假说的近似的正确性,强调的是实事胜于雄辩,但是,这并不排斥其中运用了规范法,甚至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从它的研究过程的8个基本程序来说,前5个程序即从确立研究课题到设计研究方案就运用了规范法,其中有待验证的“理论”、“假说”等即是规范研究的`结果,它要运用传统的抽象思维分析方法、逻辑推理方法等;只有后3个程序即从收集数据资料到分析数据、测试假设到结果分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证法。
根据上述认识,笔者得出的结论是:不论是规范法还是实证法,作为构建会计理论的方法,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说服方式不同而已。规范法侧重于定性分析,且用言语说服方式;实证法侧重于定量分析,且用数字说服方式,尽管在同一研究中并不总是同时涉及两者。因此,在选择构建会计理论的方法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为了增进会计理论研究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要根据会计理论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科学特别是会计,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如用单一的实证法对其进行研究,就有过于注重定量化和模型化的倾向;其次,在会计理论中除去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外,还有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不是所有的理论问题都可以用实证法来研究的。会计基本理论涉及的是本学科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原理和基础性质的,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比较间接,且对其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即不大强调“现实世界”中政策和管理问题的应用,因此,运用规范法比较适合。会计应用理论研究属于应用研究,是对最现实的问题进行研究,它通常是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通过价值理性认识探索、开辟应用途径,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比较直接,较好的操作性是其特点,因此,对它的研究用实证法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吴水澎:《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版
2.吴水澎:《关于会计理论研
究方法的四个问题》,《财会通讯》19第12期。
3.李达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4.阎达五、赵月园:《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状况的回顾与瞻望》,《会计研究》年第2
摘自《财会通讯》第6期
2.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会计理论论文 篇二
这两种方法既相斥又相依, 两者的划分是由于两者的研究成果。而在早期的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中, 并不存在规范会计理论, 在实证会计理论出现后为了防止混淆两者, 才将其称之为规范会计理论。
1. 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
广义地讲, 我们把实证研究方法出现之前在会计研究领域中所采用的方法都称为规范研究方法。而从狭义上讲, 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是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加工资料———合理分析, 最后以文字来叙述相应的会计研究成果。规范会计理论是一个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完整体系, 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准确地描述会计实物, 实现会计的规范化。在这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1) 归纳法。归纳法也可以称为归纳推理。归纳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观察、分类、计量一些具体的会计实务及现象, 并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对一般现象进行大量的归纳整理分析, 从中总结出相关概念, 并用符合逻辑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研究会计理论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文献, 通过对某个已有的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观察企业中实际获得的财务信息, 通过对大量的重复发生的关系事项进行探索总结进而概括出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2) 演绎法。演绎法也可以称为演绎推理, 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事实的一种逻辑方法, 即由一般性原理来推导出与其相关的结论。使用此方法就是要先确定所研究对象的前提, 逐步推导出会计原则, 最后发展出与会计原则相适应的程序和方法。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期初首先要提出目标和假设, 这是使用演绎法的先决条件;对已经假设好的前提进行推导, 得出相应结论;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 验证其正确与否;利用已经检验过的结论指导具体实务的运行。
2. 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法
西方哲学中的实用主义可以用来解释实证法。实用主义重视存在的事实, 只有实证材料才能成为一切关于事实的概念的依据。在会计研究过程中采用实证法, 根据实际产生的效果来选择会计的相关概念、准则、程序等, 这样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政府、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合理的做出相关决策。总而言之, 只有效用的理论才具有实际意义。
从研究步骤上实证会计研究一般是确定研究的问题———发展假说———设计研究程序———选取样本并搜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1) 确定研究的问题。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实证法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 只有确定一个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方向才能使整个研究变得高效。所以在选择研究问题时, 尽可能使得出的结论可以解释重要的经济现象, 最好可以拓展传统的会计研究领域。
(2) 发展假说。完成第一步之后, 接下来, 我们需要知道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发展假说就是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性的描述。虽然通过第一步我们已经确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 但是如果问题不能转变为假说, 那么我们将无从进行研究, 而且对假说进行检验时需要一个理论基础, 但问题却不需要。
(3) 设计研究程序。提出假说之后, 就需要设计相应的研究程序检验假说。在实证研究过程中, 研究程序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研究常用的模型为多元回归模型, 依据前人研究成果或者理论根据, 将需要的变量放入多元回归的模型中。比如, 对于因变量Y, 可能出了自变量X这一因素之外, 可能还有许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 但我们所设计的研究程序就是为了证明产生Y的唯一因素是X, 而非其他。
(4) 选取样本并搜集数据。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来选取适当的样本, 选取样本的时候可以采用定向取得、随机取样、筛选等常用方法。一般来说, 样本越大, 所得出的结论越合理也越贴近现实, 可是在现实中选取样本时也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 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使得取得的样本往往难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代表范围较小或是在数量上不尽人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面板数据将会是理想的选择。
(5) 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经过上述一系列研究过程之后, 最终是为了得出相应的结论, 所以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经常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比如SAS、SPSS, 对研究设计所使用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二、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任何方法都不可能无懈可击, 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和实证法在使用过程中就各有利弊, 很多时候也可以互补, 接下来笔者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来归纳总结出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1. 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的优缺点
(1) 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的优点。规范法有较广的适用范围。规范法既可以适用于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研究同时也能适应会计理论应用的研究。使用规范法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规范法都是先提出问题, 然后再根据确立的目标去搜集相关的理论资料, 最后再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得到针对性结论, 往往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范法能够对已经存在的会计理论进行推理论证, 可以发现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不正确的理论。使用规范法取得的会计理论对于会计实务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规范法作为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知识体系, 通过一系列会计基本准则的规范性要求, 基本上可以解释优化会计实物, 进而确保会计实务的规范化。
(2) 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的缺点。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的不足之处有:规范法并没有重视对假设的检查和考证, 但因其是作为逻辑推理过程的起点, 所以对后续研究至关重要。规范法仅仅把各个利益集团简化成一个总体进行分析, 轻视各会计主体的行为因素。而且使用规范法也常常忽视会计信息具有的经济后果。当使用规范法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 研究人员常常难以确保研究的中立性, 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念会影响资料的收集过程以及对研究成果的描述, 以至于影响到最后结果的可靠性, 使得到的结果仅代表个人观点而缺乏代表性。
2. 会计理论实证研究法的优缺点
(1) 会计理论实证研究法的优点。实证研究法拓宽了会计进行研究的领域, 也改变了会计研究过程中的侧重点, 实证法具有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经得起考验的理论经验决不能只靠逻辑推理, 而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论证。实证法就是通过对会计实务的观察和分析后得出相应的结果, 然后再检验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 帮助解释和推测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情况。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使用实证法进行研究时并不是为人们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是帮助人们展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可能会使用的方法及途径, 当人们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 再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法, 帮助人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提高办事效率。在使用实证法进行研究时会使用到数学方法, 比如建立数学模型, 也会涉及到统计学中的统计分析, 很多时候还需要计算机来进行数学计算。使用这些方法得出的结论准确性较高, 大大增强了会计理论的可信度。
(2) 会计理论实证研究法的缺点。在当今社会不可否认的是, 实证会计研究法已然成为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但是正因为其较广的使用范围, 我们才更应该关注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帮助实证法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实证法的一个主要论证方法就是通过寻找与假说相关联的正确的预测结果来证明相关假说的正确性。但是仅仅依靠一个或多个事实现象就确认一个假说的正确性显然是不科学的, 也不能在逻辑上确保理性认识的可靠性。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对于研究者来说, 是不可能观察到所有的现象, 但是研究者也只能通过观察到的有限的事项来论证理论假说, 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逻辑的局限性。实证法试图建立会计实务 (行为) 和各项反映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 可是至今也难以确定各项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 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可是环境的复杂性会导致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多且复杂的因果关系, 仅仅通过主要的因果关系就推断出最后的结果, 会以偏概全, 简化会计研究目标背后复杂的因果关系。实证法在使用过程中也过于模式化和定量化。
三、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间的关系
根据本文的描述, 规范法和实证法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存在不同, 因此这两种方法必定存在差异也各具特点和优势, 同时, 任何事物方法都不可能无懈可击, 正如上述分析, 规范法和实证法都存在各自不可避免的缺点和弊端。所以我们有必要寻找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帮助会计理论不断发展与创新。
规范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标杆典范, 而实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确立统一;规范法的研究过程相对更为理性, 而实证法偏重感性分析;规范法更侧重于抽象概念的研究, 实证法更侧重对具体对象的研究;两者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分别为演绎法和归纳法。再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规范法研究比较墨守成规, 难以有新的突破, 实证研究法的研究结论往往逻辑性较弱。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合理的, 唯有将两者之间的对立状态消除, 展现各自积极作用, 优势互补。
在很多情况下, 规范会计研究法会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上来研究分析问题, 确保会计理论的框架具有较高的逻辑性, 相反, 实证会计研究法则更重视具体问题的探寻。所以笔者认为, 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时, 研究人员应尽力排除主观价值判断, 首先通过实证研究来确认外部环境和会计对象间的因果关系, 得到结论之后再树立客观的价值评判标准, 并运用理性思维帮助建立相应会计理论。需要强调的是所得出的结论日后需进行各种形式的检验, 帮助会计理论研究不断突破前进。实证会计研究关注的是会计实物是什么而规范会计研究则侧重说明会计应该是什么, 所以, 实证会计的作用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预测判断, 规范会计则可以帮助我们指明正确前进方向, 两者的结合才能真正形成一套可以高效运行的研究方法。
四、结论
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方法, 两者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方法, 但又彼此相依缠绕, 在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既可以确保会计理论的逻辑严密性, 也可以帮助提高会计理论的精确度, 从而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互利双赢。长期以来, 我国实证法的运用远远低于规范法, 但是实证法的相关研究却在不断兴起, 相信不久的将来, 实证法的发展、两者的结合必将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快速高质发展。
摘要:纵观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 会计理论的演变固然受到环境的变迁、理论的供给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显然也是推动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中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地位。
关键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规范研究,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尧明.现代会计理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2]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3]李孝林等.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
3.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会计理论论文 篇三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研究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都是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新时代发展的影响之下,我国经济体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革与发展。经济体制简单的来讲就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以及管理方法的总称。我国对于经济体制的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在不断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终于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道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会计的工作就是一个企业对于已经完成的资金运作系统,进行整体的核算监督的过程,以方便为外部和企业有经济利害的关系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目标,所进行的一项关于经济管理的活动。目前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设置了多个分支部门进行更好的会计工作,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7 年开始市场的发展需要遵循新颁布的会计准则,2014 年陆续对一系列准则进行修订。新会计准则的意义不仅从会计层面来讲是进一步将会计的规章制度标准化,而且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审计跨出新的一步,对于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有着重大作用, 同时公允价值作为新会计准则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会计工作的一系列流程可以看出计量工作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但在计量工作中,能够影响计量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是计量属性。在计量属性内容里,融入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和现值以及公允价值,这五种计量属性,这就使得计量基础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这其中,所谓的公允价值就是指:在会计审计工作中,最复杂、应用最广的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从会计层面定义来讲就是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的同时用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这样一个概念。
二、公允价值审计运用存在问题与完善
目前我国的会计审计工作体系中已经开始运用公允价值准则,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于公允价值的真正内涵,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掌握。
首先,我国现在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准则,其他纲领的制度以这一原则为基础,具有指导性作用;二是具体准则,按照基本的准则的基础上具体的会计办法; 三是应用指南,对于会计工作的重点以及难度做出了具体的规范, 具有实际操作性。其次颁布新的会计准则主要方面的好处就是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上保障社会人民的利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构建提供保障。其具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侧重于会计信息透明化管理,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之上,不管是对投资者还是社会公众而言都是有极大帮助的;第二,对财务报告所出现的纰漏,做出了非常紧密而又严格的梳理工作,努力提高了关于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并且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秩序的公开公正公平;第三,加强了对于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度,这就对于加强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市场资源利用最大化发挥着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的改革意义
在新的会计准则改革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政策的空间选择也有影响,这主要包含:第一,会计政策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吸引公允价值的概念,这就促使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很多的金融工具、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债务重组等现象,已经开始运用公允价值的方法;第二,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性很小。在新的会计准则前提下,将原来运用的先结算货物在进行先进先出的方法改为直接使用先进先出法,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将会防止毛利率以及利润的不规则波动。在新的准则体系下,关于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以及无形资产跌价准备等,在计提之后,就不可以冲回,而是只适合资产处置的时候再结转,所以,极大的缩小了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同时,将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区别,采用开发费用资本化,在这一方法之下,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科技创新初始阶段时候,资金方面的压力;第三使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更加具体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公允价值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会计以及其他的经济领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历史成本理论相比较,优越性很强,公允价值会计是建立在价值和现值的基础上,面对现在的各种形式和不确定因素,有着“真实和公允”本质的特点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领域得到进一步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值、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价值是衡量一个物品的值钱程度,是经济学中的核心,价值增值是管理学中的永恒追求,与此同时价值计量也是会计计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值是价值的直接计量,是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同利率的结合,如果现值想要转变成计量属性,那么必须反映,至少是应该能够接近的反映公允价值的意义,所谓公允价值就是指公允价值的现值和间接计量的总称,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了未来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会计由成本计量转变为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当前值的准确测量,一直以来都是价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一项重点和难点。总而言之,公允价值就是在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一种会计表达,它的反映会计要素的本质的现值概念;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建立在会计计量的基础上的价值和现值。对于这种关系的理解,有一点要记住,现在的价值是会计要数的特征,这也是会计计量的最高目标,而且其他的计量属性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现值替代品。从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来看也能看出在运用现值计量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总的概括。因此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其重要的是公允价值跨级的基础上的价值和现值,目前、未来、市场和风险以及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的意义就是体现现值与价值的计量意义,尽管在很多会计准则中都应用到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可是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以人不能够达到有效统一,最终不能达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2 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我国的会计领域的研究中,对于公允价值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人们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就无法理解公允价值的真正内涵;另一个方面则是会计准则方面缺乏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方面的实施依据,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统一。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具有两大特点, 分别是复杂性和特殊性,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中,所关系到的复杂情况,全部会影响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公允价值也只有在市场价格无需未来现金流量等现值进行计量时,由于受到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特别多就很容易导致错误量频发才会变得比较复杂,其余情况都是比较简单方便的。
目前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尚处于发展期,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育程度还相对较低、不太完善,如何有效判断第三方估值是否符合公允价值定义、如何识别非有序交易、如何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部分项目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等实际具体情形,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中国政府也是反对全面公允价值计量的。但是不管怎样,今后我们还应该不断去努力改革和完善,确保我国会计准则真正实现国际趋同。
参考文献:
[1]张庆明. 公允价值审计的最新进展及启示. 中国农业会计, 2009
[2]谢诗芬. 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
[3]徐玉德. 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实务.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4.破产清算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论文 篇四
2 破产清算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2.1 破产清算会计对象
破产清算会计对象是破产清算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是指破产清算期间企业资产估价、变现、清偿及分配等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有观点认为,企业进入破产清算后,已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不存在资金运动。但笔者认为,从企业破产清算过程看,资金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破产清算企业要对财产进行变卖以清偿债务,这时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财产——变现收入——偿还债务”的运动过程,破产企业财产分配完毕,资金就退出破产企业,资金运动就此终结,不再形成新的循环。
2.2 破产清算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在持续经营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为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但在破产清算会计中,其会计要素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会计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破产清算会计要素应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清算收入、清算费用、清算损益六项内容构成。其理由是“清算是为了偿债,而资产和权益是破产企业偿债的最后手段”,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应该保留。但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获取最大利润不再是清算期各项经济活动的目标,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已无必要,并且失去了核算基础。此时,清算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债权人受偿比例最大化,因此,清算收入、清算支出和清算损益应成为清算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企业清算经济业务的特点和清算会计目标为基础确定清算会计要素,因此,确立清算会计基本要素如下:清算资产,清算企业所拥有的用来清偿债务的全部资产;清算债务,清算企业所承担的需以清算资产偿付的债务;清算净权益,清算企业投资者实际享有的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其取决于清算资产与清算债务之差额;清算损失,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因发生清算业务所导致的各种清算净权益之减少;清算利得,企业在清算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清算净权益之增加。
3 破产清算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3.1 对会计假设的冲击
清算组向法院负责,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他们控制了破产财产。代替了原企业的会计主体,成为破产企业的会计主体,这是对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假设的很大冲击;同时也是防止破产企业利用不良会计手段操纵并侵吞、隐匿、转移或者私自变卖破产财产(如高价低估或低价高估)而威胁到投资者及相关债权人的利益。
3.2 对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冲击
一旦企业破产之后,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就失去意义了。破产以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中止,所以破产企业应该建立符合其状况的中止经营假设,采用在此基础上相关的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不同的计量方式和报告形式,根据这些方式方法内容进行破产资产的估价、变现和债务偿还。3.3 对会计原则的冲击
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符合真实有用性、及时清晰性、谨慎重要性等要求,破产会计核算也与之相同。因为破产企业的中止经营假设和记账基础、要求等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其成本、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的核算原则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账面价值对企业债务的偿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需要根据破产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他适用的计价基础。而且随着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在破产清算会计中的瓦解改变,企业已不需要分期核算经营成果,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也就没有意义了。
4 破产清算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及方式研究
由于破产会计的一些特殊核算内容,以及信息使用者的特殊要求,因而需要一些新的核算原则代替不再适用的常规会计核算原则,如用收付实现制来代替权责发生制,用清算价格原则代替历史成本原则,用全面性原则代替重要性原则等。现对破产会计的特殊性原则论述如下:
4.1 收付实现制原则
收付实现制是指会计单位的经营收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为标准,按收付期确定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核算方法。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下,凡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益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发生的但未收到款项的收益和尚未付款的费用,均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在企业终止经营条件下,清算会计不需要再核算清算期的经营成果,不存在收益和费用配比的问题,它不需要考虑预收收人、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等会计事项;资产变现必须以获得的现实款项人帐,债务也必须以现实的货源来偿付。所以收付实现制是关于破产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基本方法的规范性原则。
4.2 清算价格原则
清算价格原则就是指清算会计在对破产清算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必须以清算价格为基本价值尺度,资产的价值必须按照实际变现的价值计算,负债必须按照资产变现后的实际负担能力来偿还。此外,清算债务需要债务人以现实的经济资源——货币或货币等价物来偿付,货币通过资产变现取得,货币等价物要经过合理估价,这些都必须按照清算价格来进行,反映清算业务过程的财务报表也需要借助于清算价格来编制。
4.3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就是指破产会计核算应该全面完整地反映清算活动的所有方面,全面反映破产期内的资金来源、去向和破产损益情况,不得隐匿和遗漏。破产会计核算内容比常规会计核算内容相对简单一些,也为贯彻全面性原则提供了条件,比如破产会计不再需要进行费用分摊和产品成本核算,破产损益的核算比起企业生产经营损益的核算来也要简单得多。
企业破产清算的执行力度不够透明接管破产单位的人的职责划分以及管理债权人的方法上存在问题:破产清算最后的清偿顺度与有担保的债权的优先受偿权存在问题;如果涉及到单个人的划分利益的话,个人会有经济问题出现:接管破产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资产及债权的利用程序不够透明,存在寻私行为。
5.浅议实证会计研究 篇五
实证会计源于哲学中的实证理论,实证理论是19世纪30年代由孔德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的。实证理论所奉行的实证主义只承认存在的事实,一切关于事实的概念都要以经验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应用到会计理论上,实证主义就是根据效用来选择会计概念和技术,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或集团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在方法论上,实证会计研究着重强调以下方面:
一、价值中立。实证会计要求将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判断排除在研究过程之外,以经验数据等来证实或证伪某一假说,因而其内容是经验的而非价值的评价。
价值中立这一观点是直接针对以特定价值判断为指导的规范会计理论而提出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先驱、著名的“罗切斯特学派”创始人简森教授,在其名作《有关会计研究现状和会计管制的评论》中指出,传统会计研究只关注规范性和限定性命题,致力于探求会计“应该是什么”,这对于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因而是不科学的。以瓦茨、齐默尔曼为代表的实证会计研究者继承并发扬了简森的思想。他们认为:价值判断是一个涉及是非、好坏及善恶等道德标准的问题,其中包含有研究者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偏好,无法进行客观的经验检验。采用价值判断的可能结果之一就是对于同一个命题,不同的观点、意识的人可能做出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而且,从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来考察,规范会计理论所坚持的价值判断也并非如其标榜者所宣称的那样是建立在公众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政治家(政治市场的“经济人”)和既得利益集团私利的基础上。基于对传统会计理论的上述批判,实证会计研究者尤其强调价值中立在实证会计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二、可证伪性。实证会计研究的`命题要求与现实世界中的经验现象一一对应,从而最终可证伪该命题。
会计研究的可证伪性是实证会计区别于规范会计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在规范会计理论中,所研究的会计命题并不必然要求与现实中会计现象一一对应,也并非一定要接受来自客观事实的直接检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规范理论研究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而“会计理论真要在开拓会计的理解上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上有说服力,他们就必须接受检验或证实”(Eldon.S.Henderiksen),实证会计研究则恰好迎合了这方面的要求。“实证或科学理论中不存在着绝对的事实。事实的解释取决于理论。此外,我们无法证明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只能证实假设不成立。因而,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对理论进行批判,并试图证明它们是错误的,而不试图验证它们是正确的”(Watts & Zimmerman)。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时出现这样的例子,即实证会计研究者根据不容辩驳的经验事实,有理有据地证伪了传统规范会计理论的一些主观臆断成分,从而推动了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譬如,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规范会计中,人们普遍认为会计收益会影响股票市场价格,而会计收益又深受会计方法选择之影响,因此股票价格理应也受所选择之会计方法的影响,但实证研究结果却表明,股票市场并不会受到会计方法的系统性干扰。
实证会计也有其经济学的基础。在实证会计理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即主要研究会计与资本市场行为的这一阶段,其经济学基础主要是有效率市场假设(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从微观经济学中移植过来的有效率市场假设,从本质上讲研究的是不确定情况下竞争市场中的动态价格行为。有效率市场要求价格能够完全和瞬时的反映出所有可获得的有关信息。按照市场对各类信息反映程度的不同,有效率市场理论将资本市场划分为三类:弱式市场、半强式市场和强式市场。其中在弱式市场中,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证券价格过去的变化趋势对判断价格的未来变化毫无用处,投资者不可能利用技术分析来发现证券价格的变化规律而始终如一地谋取超额利润;在半强式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可获得的全部信息,其中包括与过去和现在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半强式的资本市场同样不能帮助投资者始终如一的获得超额利润;在强式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有关该证券的消息,不管是公开发布的,还是内幕消息,都不能用来被谋取超额利润。通过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观察信息披露与市场反映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建立切实可行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提供思路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之后,实证会计研究逐步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由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转向着重于解释和预测企业的会计实务,即会计选择的实证研究。这时,它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更加广泛,包括契约理论,代理理论,并引入了机会主义行为和政治成本等概念,进一步丰富了实证研究的理论体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综上所述,实证会计是哲学中的“实证主义”和经济学中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会计理论研究中形成的。它通过分析、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寻找其发生的原因,以预测会计实务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
6.成本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篇六
个体私营业户建帐建制是市场日益发展和实现税收征管法制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个体私营经济建帐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搞好宣传,增强个体私营经济建帐建制的自觉性。在个体私营经济中建帐建制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对此存在误解。税务部门一定要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建帐建制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个体私营业户自觉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配合税务部门搞好建帐建制工作。
——强化培训,提高个体私营经济自身建帐建制的能力。针对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影响建帐建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实际,税务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搞好对个体私营业主及其财务人员的培训。
——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推动建帐建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配合建帐建制工作的开展,税务部门应该对税收征管力量进行合理调配,进一步充实对个体私营业户的稽查力量,要集中力量认真查处个体私营经济偷逃税大案、要案,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密切部门配合,共同做好个体私营经济建帐建制工作。一是要搞好税务工商联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机关要共同组织力量,按照企业的实际资本构成和经营情况,对企业工商登记的性质进行清理。对不按规定建帐或建假帐的业户,要责令其停业整顿,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要吊销其营业执照,取缔其经营资格;对建假帐偷税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二是要搞好税银联合。金融部门要加强现金管理,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清理和禁止多头开户。对有偷税行为的业户,金融部门要积极协助税务机关检查其存款帐户,提供有关情况,以便于税务部门依法及时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三是要搞好税警联合。税务部门在建帐建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涉税案件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争取公安部门的支持,发挥保驾护航作用,保证建帐建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要搞好税务联合。加强与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的联系,配合税务机关加强宣传教育,协助个体私营经济做好建帐建制工作。
7.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 篇七
任何学科的研究的深入, 都离不开不断的设问, 在问题的导向下, 研究层次不断深入, 推动研究成果的突破。会计学科的发展, 也不例外, 在其发展过程中, 在设问方面, 主要进行了三次有效的突破。按照一般的划分模式, 对于会计学科的研究经历了如何做会计、使用什么方法更加有效地处理会计事务和会计信息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等三个层次。
1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
从早期对会计盈余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 比较突出的是鲍尔和布朗 (B all&B row n, 1968) 的那篇经典文献。两位学者在研究中使用了事项研究 (event study) 方法, 他们将1957~1965年,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N Y SE) 上市的261家公司, 按照盈余未预期增长分为“好消息”和“坏消息”两组, 在之后, 对上述两组的公司在股票市场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在相关公司的盈利公布前后一个时窗内, 股票市场能够比较灵敏地对相关消息做出反应, 具体来说, 属于利好消息的公司, 其股价会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而属于利空消息的, 则股价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不过在这个过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 B all&B row n (1968) 在进行研究时, 做出了一定的条件假设, 即认为公司在收益与报酬率的关系是同质的, 这种假设忽略了样本公司的报酬/收益关系在横截面上的差异。两位学者在研究中, 也指出上市公司的非预期盈余, 可以较好地解释其股票的非正常报酬率, 不过, 在对相关数据进行严格的技术处理之后, 可能忽略了一些其他的重要事实。也就是市场对相关消息反应的敏感度问题。一家公司的非预期盈余, 造成的相关影响, 是否会比另一家公司的非预期盈余, 造成的市场反应更敏感。
我国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的主要是王跃堂、孙铮、陈世敏 (2001) 等,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使用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 通过对1997年、1998年, 自愿执行三大减值准备政策和未执行三大减值准备政策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三项减值准备政策的执行, 对会计信息价值的改善, 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不过从收益模型来看, 上述政策的执行,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每股收益的价值的相关性, 提高了每股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从时间上来看, 从1995年到2001年,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价值表现为先升后降, 其中在1996年或1997年达到了最顶点。
2以价值相关性作为评价标准对会计准则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
通过对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 对会计准则有效性进行验证, 以此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作用的理解。A m ir, H arris&V enuti (1993) 在研究过程中, 使用了境外企业在美国上市的20公司构成样本, 运用事件研究、收益模型分析以及账面市值比分析等三种研究方法, 做了相关的实证检验。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同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相比, 在按照美国G A A P调节后的会计盈余和股东权益, 在总体上增量价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他们在对调节数据进行分解后, 发现会计信息中的一些其他项目也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
我国国内学者, 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相对价值相关性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 可以为我国是否应该进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提供有力的参考意见及其相关证据。不过总的来看, 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 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指出,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应该保持一定的特色和独立性。
通过本文的相关综述发现, 尽管这些研究的目的各不相同, 不过放大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 使用的模型和一些假设方法是相同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 其实和股票定价研究方面的定价模型有很大相似之处, 并且, 不管使用何种定价模型和分析技术, 到最后都可以归结到会计盈余和股票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例如,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以媒体广告类公司, 很大额的应收账款存在坏账风险, 应该是所有媒体广告公司面临的通病。同时, 和商场打交道, 公司前期投入往往又很大。这就会给财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一方面, 租赁商场的场地需要及时付款, 付款期1-2个月已经很了不起, 但资源有限毕竟是个现实存在, 尽管租赁费不低, 也不是谁想开拓就能开拓出来, 除了钱, 还需要很多社会资源协调。另一方面, 广告费的回款周期一般都在3-5个月左右, 如果遇见个别坏账客户, 那就更是致命打击。为了最大限度规避资金风险, 在前期制定详细规章制度, 针对不同行业新客户, 严格把控客户信用度。对高风险公司, 必须要求50%甚至100%的预付款。如果无法协调, 宁可放弃合同;在合同执行阶段安排专人负责催收, 销售人员最终对合同负责, 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和销售人员业绩考核挂钩。应收账款是一个公司比较重要的会计信息, 关系到公司的现金流是否充足, 在信息观的假设中, 这类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市场会有比较敏感的反应。
3对当前时期会计管理的启示
从上面学者对会计盈余功能的理论研究中, 可以知道, 会计管理必须要遵循业务特性, 现代财务早已不再是账房先生的概念了, 从当初的互联网广告公司, 到现在的Tiger M edia, 可以说管理经验也在逐渐做加法。无论在什么公司, 除了基础会计工作之外, 财务部门最重要的事还是应该对业务形成有力支持。财务部门的领导经常带领财务团队定期参加业务部门培训。少管少错的观点已经过时了, 要真正发挥财务影响力, 会计管理人员必须乐于钻研业务或技术。财务要思考企业核心价值的要素在哪里。在轻资产公司, 核心价值不在有形资产, 而在于广告投放网络及技术等无形资产。比如在日常制定的各种分析报告里, 会对这部分资源进行重点研究。看看在整个投放网络中, 各个商场的成本、利用率及后期效果都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调整。
或许基于轻资产公司的融资特点, 会计管理人员要对资金的高度敏感。财务应该随时监控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 为未来做好规划。没有资产抵押, 轻资产公司从银行融资相对困难。在公司发展欣欣向荣的时候, 会吸引到V C、PE等投资, 但很多时候也和银行贷款一样, 不是股权类投资而是债券类。如果不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 就会很被动。可以通过预先规划从银行拿到一定信用授信额度, 在公司需要资金的时候随时启用。从财务的角度, 会计管理人员要将公司带入一个“无忧的立场”, 善用风投, 同时又通过银行授信来增强和风投谈判时的话语权。另外, 会计管理人员在做预算的时候, 要引导公司将资金向研发倾斜, 增加轻资产公司核心竞争力, 这个是根本。
4结束语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得到相关研究, 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可以提高对不同时期或不同会计政策下, 相关会计信息的理解, 在股票市场, 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反应敏感程度, 与会计盈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文的综述过程中, 通过对之前学者的相关研究,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不应仅局限于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 还应当体现在会计盈余能否提高以及如何提高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上。上市公司在公布财务信息时, 要合理把握信息的相关价值, 在公布的时间窗口方面, 要考虑市场的反映情况。现代资本市场信息发展, 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事件, 都会非常迅速的传播, 会计信息包含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 科学的分析不同信息之间的相关性, 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帮助公司提高业务能力、把控未来发展方向, 这也是财务的职责。财务部门要帮助公司积极寻找合适的并购机会。
摘要:会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 其理论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盈余功用理论方面, 到目前为止, 形成的主要理论观点包含如下三个方面, 即信息观、计价观和契约观等三种。随着现代资金市场的深化, 在会计理论方面的论著也越来越复杂, 不过总体上说来, 对于会计盈余的研究, 主要是同其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关键词:信息观,利好消息,敏感度,资本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念梅, 翁健英.会计制度改革与盈余稳健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02) .
[2]李增福, 黄华林, 连玉君.股票定向增发、盈余管理与公司的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2 (05) .
[3]林永坚, 王志强, 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13 (01) .
[4]徐颖, 林艳, 杨伟明.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与真实活动操控操控[J].商业会计, 2013 (11) .
[5]张林.会计盈余功用理论的拓展研究——以盈余质量与资本配置效率为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01.
8.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会计理论论文 篇八
关键词:司法会计理论;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DF7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45-01
引言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市场的越发开放,使得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关领域得以细分,传统的会计行业也细分出诸多的领域或行业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需求,司法会计便是会计衍生出来的,其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司法会计在治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的的阻扰,使得我国司法会计在舞弊治理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将以司法会计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剖析以为我国的司法会计发展提供可行性意见。
一、概念界定
司法会计活动,是指涉及财务会计业务案件的调查、审理中,为了查明案情,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物数量进行专门检查,或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专门鉴定的法律诉讼活动。这是司法会计一词的基本概念。 司法会计定义在国际和国内都没有同意的规定,但是概括来说司法会计不脱离法律和财务范畴。如刘勇定义“司法会计”为:“件资金及其运动规律的分析,根据会计资料及其相关的其它经济资料,动用专门方法,从中收集会计证据的活动。”又如:“所谓司法会计,是指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为了查明经济案件或其他案件中有关财务会计问题,依据法定程序,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审核、检查和验证,并对照法律、法规和一定标准,收集判断并且提供证据的一种诉讼活动。”
二、司法会计理论在我国发展现状
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舞弊行为也相应增多并且手段越来越高明,所占法律案件的比例也达到惊人的数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接轨后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上市公司欺骗案件的发生。
人民法院在受理经济诉讼案的过程中,由于于涉及财务会计报告与信息等作为证据而需求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与此同时司法会计因此顺其自然开始,司法会计相关研究开始蓬勃发展,国家有关司法机构开始着手设立司法会计从业岗位并山此而鼓励并引导,同时一些大型并且有较高影响力的会计事务所也不约而同地逐步开展初具规模的法务会计业务,高校也影响号召以就业为导向开设法务会计专业课,以用来满足广大社会的发展要求。
尽管法务会计在我国产生以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产生时间较晚等因素制约,其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口渐成熟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相比,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司法会计各项制度不尽如人意,司法会计理论框架不完善理论体系不够成熟,社会认知度不广泛难以引起重视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利好的一面。通过近年学者及实务者的研究来看,法务会计的研究趋势已经向发展中中国家扩展。司法会计源自西方,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其理论与实践的摸索逐步展开,法务会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并且认知度也在逐步提高,司法会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逐步被社会所接受。
三、司法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
1.司法会计理论的原创度低。
我国司法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相关学者开始研究司法会计理论之时,国外已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研究系统,我国为了拉近与国外研究的差距,所以我国的诸多司法研究理论是在借鉴国外司法理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一行为在短期内可以促进我国司法会计理论研究的进步,但是他不利于我国司法研究的健康稳定发展,使得我国的司法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剽窃的现象。
2.理论体系的滞后性。
尽管我国的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在借鉴国外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已然形成了相对丰硕学术成果,但是由于原创性较低,使得我国的学术研究总是落后于国外的相关研究。
而且我国的诸多司法理论研究内容空洞而苍白无力。须知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现实基础,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同样是为了服务其相关领域,并未法律实施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保障,理论的滞后也限制法务会计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加之社会对此重视程度与资金投入不足,对我国经济纠纷的解决与司法运行有效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应当着力巩固并进一步提升法务会计框架与理论体系的完整,汲取国外先进经验最大限度的构建富有鲜明中国特色模式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与框架。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理论的合理合规的指导,实践的道路必然是崎岖的,甚至是偏离轨道的,产生极其不可磨灭的可怕后果。
因此,重视并认真对待法务会计的理论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
结语
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中的构成要素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状态,为了使得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的协调。同时也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及我国企业外部市场的发育程度。司法会计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和法律实施保驾护航。故而,加强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全照.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异同辨析.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 (9)。
[2]杨为忠.司法会计鉴定理论与实务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武汉大学.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司法会计课题组.司法会计鉴定有关问题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03 (10)。
作者简介
【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会计理论论文】推荐阅读:
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12-05
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06-09
我国利润分配会计的几个问题研究07-17
中职生学习态度的实证研究01-17
会计学前沿问题论文08-27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01-01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会计毕业论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