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进餐案例

2024-06-29

幼儿园小班进餐案例(精选7篇)

1.幼儿园小班进餐案例 篇一

《小班社会教案《进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社会教案《进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进餐时间的行为符合礼仪要求。

2.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习惯。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核心要素:

进擦前 手洗净 入座时 动作轻

细细嚼 慢慢咽 不挑食 不剩饭

活动准备:

幼儿平时使用的餐具:碗、盘子、勺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直接介绍活动名称,导入活动。

(二)关键步骤:

1.第一步,餐前准备练习。

(1)取餐垫放在桌子上,取餐具放在餐垫上。

(2)学习用双手将椅子拉开,在入座。(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3)老师讲盛好食物的餐具放在餐车上,幼儿用双手端起饭碗,放在餐垫上。

2.第二步,吃饭练习。

(1)脚规矩的放在椅子前面。

(2)饭、菜要搭配着吃。

(3)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饭。

(4)需要添饭菜,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助,或经老师的允许后,有自己到指定的地点添饭。

3.第三步,收拾桌面的练习。

(1)清洁桌面:去抹布区取干净抹布,擦拭餐垫和桌面后,将脏的抹布放在脏抹布区。

(2)餐垫使用后,放在指定地点。

4.第四步,漱口和擦嘴的习惯。

练习后,要注意幼儿在进餐时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了进餐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礼仪,如进餐时不讲话,不能一心二用,不能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后再离开餐桌。正确使用餐具,爱护卫生,进餐时保持自己、桌面、地面的清洁,进餐后会收拾自己的餐具并及时进行漱口和擦嘴。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虽然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征,但是在材料的准备上,还不够充分,不能够给幼儿更多的提示。

一个成功的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精心的设计与考虑。总之,我们教师平时要多善于观察、多思考、多去了解幼儿,时刻做一个有心人。

小班社会教案《进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058字。

2.幼儿园小班进餐案例 篇二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年龄较小,进餐更是重要的环节,老师都会尽力去照顾到每一位幼儿,但是仍会出现一些如:离园回家之后还要吃很多;老师没有给孩子添饭;孩子没有吃好饭等“吃不饱”现象。作为小班的老师,本人也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不管我们怎样解释,感觉家长心里还是觉得是孩子没有被添饭,没有吃饱。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运用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帮助家长了解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二、观察分析

案例1:

晨间入园时间,在班级门口接待幼儿入园,8:10分,xxx的姥姥,拉着xxx进入活动室,我像往常一样接待XXX,然后请他和姥姥说“再见”,然后xxx进入活动室,开始玩玩具,这时候,xxx的姥姥突然问我了一句:“刘老师,xxx昨天下午在幼儿园是不是没有吃饭回家了?”,听到这样的疑问,我赶紧解释说:“每一位孩子都是吃完饭,才接回家的,昨天下午吃饭给他盛了一碗面,吃完之后,又问了一遍,问他还要不要添饭,他确定不吃之后,才没有添饭”。xxx的姥姥说:“我还以为他昨天没吃饭回去的,晚上回去,又和我们一起吃了很多,我以为他没吃,还有就是下次,刘老师你不用问他,只管给他添饭就行,他自己不知道”。听了之后,我赶紧说:“阿姨,其实,孩子自己知道自己饿不饿,在园进餐,我们都会确保让孩子吃饱的,孩子现在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活动量又很大,离园到晚饭时间还间隔几个小时,会饿是很自然的,晚上回到家里,只用吃些水果喝点牛奶就行”,说完之后,xxx的姥姥说:“没事,你给他直接添饭就行”。

案例2:

11:00午饭时间,xxx是第一个盛的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旁边的小朋友就说:“刘老师,xxx把青菜和香菇都扔到盘子里”,我走过去告诉他:“青菜和香菇是最有营养的蔬菜,我们的小朋友吃了才能长的很高,不会生病”,我怎么劝,怎么哄他还是不吃,米饭就吃了一半,汤也不喜欢喝,想着下午吃饭应该会多吃点,等下午吃饭的时候,他又开始挑食,把包子里面的肉馅吃掉,把包子皮扔到餐盘里,菜也不好好吃,基本上把一碗菜都挑完,一说让他吃菜,就开始哭,等到离园的时候,告知家长吃饭情况。等到第二天入园的时候,xxx的妈妈说:“昨天晚上回去,看到家里的吃的,就跟好几天没吃饭的样子,能吃很多”。我说:“他这就是挑食,知道回家有吃的,这样不好,在园的时候,挑食自然就不会吃饱”。

三、原因分析

1.幼儿正处于生长期,生长发育快,消化系统发展较好

从生理学来分析案例1的现象,家长所说的“吃不饱”主要是因为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消化系统消化较快,所以就会出现家长看到的“吃不饱”的现象。就像xxx的姥姥说的“不用问孩子,只管给孩子添饭就行”,孩子对于自己的需求是有度的,如果不问孩子,长期就会造成幼儿积食,消化不好,体质减弱。另外,多数幼儿园吃晚饭的时间都是在下午5点左右,幼儿离园的时间早,距离家里晚饭的时间至少2个小时,幼儿此时活动量极大,生长发育快,对能量的消耗与需求很大。因此,幼儿在进行一定的活动之后,可以吃一些水果、喝点牛奶或者适当的吃饭就行,不能盲目的以为在幼儿园“吃不饱”,就给孩子狂补,对幼儿的健康会造成影响。

2.幼儿的性格对进餐也会有影响

从案例2中可以看出,影响幼儿吃不饱的原因主要是幼儿的性格问题。基本上多数幼儿园都会保证幼儿的进餐质量,保证每位幼儿足够的分量,案例2中xxx的妈妈所说的“吃不饱”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性格,xxx是一个比较腼腆的小女孩,每次问到“谁还要添饭”,她从没有回答过,当xxx的妈妈反映“吃不饱”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所在,原来xxx是因为不还意思跟老师说,所以,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因而,在进餐环节,老师也要多多注意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保证幼儿的进餐量,家长也要多多引导孩子,在进餐的时候学会主动。

3.幼儿挑食对进餐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从案例3中可以看出,xxx的妈妈反映的孩子回家吃很多,感觉在幼儿园就像没吃饭一样,挑食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现在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教育,老年人带孩子的时间较长,面对幼儿的哭闹,他们大多数选择的是妥协和退让,所以,造成幼儿严重挑食。在幼儿园,食谱的制定都是从营养和幼儿的发展考虑,幼儿本来就严重挑食,在幼儿园面对着自己不喜欢吃的,就不好好吃,影响进餐的质量,回到家里,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家里人又处处妥协,所以就会看到这种“吃不饱”的现象,对于家长,要家园一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

3.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三

泰迪熊教洗手

鉴于小班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幼儿喜欢的泰迪熊形象,画了一组“洗手步骤图”贴在盥洗室的镜子上:卷起小袖子——先用清水冲一冲——再请肥皂来帮忙,手心手背都搓搓——小手冲干净——一二三,甩一甩,再请毛巾来帮忙——用完的毛巾送回家。我还利用复读机为泰迪熊配音:“宝贝们,请和我一起洗手吧!首先,请你和我一起卷起小袖子。然后,拧开水龙头,把小手打湿。再请肥皂来帮忙,手心手背都搓搓,要搓出泡泡哦。小小手儿冲干净,一二三,甩一甩,请来毛巾擦擦干。最后,别忘记把用过的小毛巾送回篮子里哦!对了!还要把你的小袖子放下来哦!看一看,你的小手洗干净了吗?真棒!你真是个爱干净的好宝宝!”这样,幼儿在洗手时可以一边听着泰迪熊的指导,一边模仿图片中的洗手步骤,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鼓励墙

我在餐厅墙面上设计了一组卡通娃娃吃饭的图片,巧妙地将进餐要求融入其中。如“耍一手拿碗,一手拿勺子”“吃饭时不要离开座位”“饭菜要吃干净”等,以问题“你做到了吗”引导幼儿对照和改进。与之对应的是一面“鼓励墙”,以“我进步了”为题,强化幼儿的进步。“鼓励墙”上有三朵花,每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花瓣,并配有自己的头像照片。我准备了三种贴纸:“眼镜”贴纸代表吃得干净,“红五星”贴纸代表吃得快,“嘴巴”贴纸代表吃饭安静,不离开座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进餐表现选择相应的贴纸贴在自己的花瓣上。这种奖励具有针对性,可以促使幼儿改掉进餐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细节魅力墙

餐后的物品整理和个人卫生习惯也是进餐习惯培养的重要方面。于是,我设计了“细节魅力墙”,用照相机拍下班里幼儿的文明行为,如“碗勺轻轻放”“饭后要漱口”“毛巾用完叠整齐”,然后将照片贴在墙上,提示幼儿养成文明的餐后习惯。幼儿都很希望自己的照片能贴上墙,也很乐于学习同伴的文明行为。

小班幼儿的动作发育還不完善,擦嘴后经常会有残留物。因此,我在墙上放置了适合不同幼儿身高的两面小镜子,巧妙地提示幼儿“你擦干净了吗”。幼儿觉得很新奇,每次擦完嘴都会自觉地去照照小镜子。

自制活页图画书《我什么都爱吃》

为了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我自制了一本图画书《我什么都爱吃》。书的封面是一个张大嘴巴的笑脸娃娃。内页有主食、蔬菜、肉、河(海)鲜、水果、点心六大类食物的图片,都是教师自己画的卡通图案,非常可爱。这些图片能随意取下,放入笑脸娃娃嘴里。每天午餐前,我都会请幼儿根据当日菜谱找出相应的食物图片,“喂”笑脸娃娃吃饭,给予幼儿积极的暗示,鼓励幼儿不偏食、不挑食,样样都爱吃。

笑脸娃娃与哭脸娃娃

4.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篇四

案例描述:

下午起床时间,当小朋友陆续起床,穿好衣服和裤子,要去穿鞋子。大多数的小朋友还是自己会穿鞋。可是有个别几个小朋友还不会穿自己的鞋子,本案例先以贝贝为主进行描述,当时,贝贝只是手里拿着鞋子,小眼睛东张西望,即不要求老师帮忙,也不自己试着穿鞋,就傻傻可爱的站在那里。当小朋友们都穿好鞋或请老师帮忙穿好鞋的小朋友完成后都去小便、洗手,准备吃点心。他还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这时我过去问他:贝贝,小鞋子怎么不穿啦?他不回答我,只是看看我,“你不会穿吗?”他还是不回答我,“不会就点点头”于是他点了下头。“不会穿我们自己可以试着练一下,你坐下来,我来教你怎么穿小鞋,先把鞋子和小脚找对家,然后小脚套进去,用力往前钻,小手拿住小鞋的后跟处,往小脚的后跟紧靠,使劲就能把鞋子套进去。结果说了半天,他还是站在原点不动,很无奈我只好帮他穿了这次鞋。(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有时不帮他穿,只教他方法,一圈转回来,他还是站在原点,不穿鞋)案例分析:

贝贝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在平时的接触中,很少说话,与小朋友之间也较少的沟通。家庭方面也是重大因素,由于他父母平日很忙,没有太多时间还照顾他,所以请了个专业的阿姨来陪同他,平时也是和他的阿姨一起生活的,交际的范围受到局限。所以溺爱更是发生在这里,由于照顾,基本上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是他阿姨包办,没有让他自己实践的机会。而且爸爸妈妈偶尔见面,照顾下也只有疼爱的份,更别说注意他的各方面的发展。教育方式若不当,小朋友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小班的幼儿在动作发展发面已起到了一定的阶段,也是从大到小的发展规律进行的。其实贝贝的年龄在本班中并不算小,如果教育得当,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较有较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一种训练,绝大多数也是发展在家中及他的主要抚养者给不给他实践的机会。指导策略:

一、家长方面:

1、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与其主要抚养人多沟通,交流让他在家中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家长只是交给他一种方法,让他多多尝试错误,最后总会穿鞋。

2、多带他外出,与同龄人多接触。这主要针对于他内向的性格,不要圈住他的交际范围。不要以为只要在家中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多于同龄人接触,才会更好地发展他的社会性。

3、要学会持之以恒,有些习惯结果,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是一种持续、动态的发展过程,既然学会了穿鞋,从此以后让他自己穿,再也不用帮助他穿鞋,这才是真正习惯的养成,就可提升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师方面:

1、不断与幼儿沟通,知道他的弱项,想出办法帮助他提升。

2、多给幼儿自主锻炼的机会,允许小朋友犯错,成功时进行及时表扬。

5.小班幼儿安全教育案例 篇五

为了唤起幼儿的相关经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我决定采用看图讲述的方式,从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提供多样化的危险场景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体验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为什么不可为,可以怎样为等,帮助幼儿树立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自主发现路上的危险因素。

2.讨论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准备:

1.教师和家长平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安全问题,使幼儿积累相关经验。

2.事先与幼儿园附近路段的交警取得联系。

3.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画面一:兔妈妈、兔宝宝以及生病的兔奶奶。

画面二:坐公交车。包含以下几个小画面:

(1)上车时小兔们你推我挤,一只小兔跌倒在车轮边。

(2)有序排队上车。

(3)两只小兔抢座位,互相拉扯;一只小兔把手伸到窗外,把头探出窗外:站在车内的两只小兔没抓住扶手,在玩拍手游戏。

(4)安全乘车。

画面三:过马路和十字路口。

(1.)小兔边过马路边捡皮球,一辆汽车迎面而来。

6.小班幼儿心理案例分析 篇六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杜昊桐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杜昊桐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案例描述:

哎,杜昊桐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杜昊桐的表现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杜昊桐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杜昊桐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杜昊桐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案例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动。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当幼儿选择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示幼儿已经上车了。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欢的活动区玩。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

(二)“我的一块小天地”活动。活动目标是使幼儿感到他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减轻不安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地告诉幼儿,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然后,教师发给幼儿一套和车票上图案一样的卡片,贴在幼儿选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贴好后把幼儿的日常用品放在那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不要拿错东西或放错地方。

(三)“认识老师”活动。活动目标是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使幼儿喜欢、亲近教师。具体做法是:请幼儿看三位老师表演的木偶戏,然后,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猜戴××面具和是×老师。猜对后,老师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头或拍拍肩。

(四)“生日快乐”活动。活动目标是促使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共同游戏、友好相处的情感。具体做法是:请幼儿欣赏布置好的生日快乐的墙面,介绍代表×月份的花和图片,然后做“过生日”游戏。老师出示代表某月份的花,那个月出生的小朋友便扮演寿星吹蜡烛,其他小朋友为他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最后,寿星向每个小朋友道谢,小朋友们依次说:"祝××生日快乐。

二、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

(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两岁半左右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脱衣、铺被等困难。

(二)用愉快的情感来感染幼儿。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满足幼儿有的需要。幼儿渴望大人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靠着成人。幼儿午睡时我常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愉快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

(四)用移情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午睡的焦虑。幼儿的情感纯洁而真挚,对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等动物很喜爱而且乐于模仿。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在幼儿的床上贴上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图片,告诉他们这是××小动物的家,请他们扮演小动物在家中睡觉。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玩,便学着乖巧的小动物睡着了。案例反思:

7.幼儿园小班进餐案例 篇七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培养;饮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00-001

一、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小班幼儿身心发育的作用

3-4岁正是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进餐习惯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种,它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很多老师都伤透了心。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仍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根据这样的年龄特点,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二、小班幼儿进餐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孩子们的进餐一直是令家长们操心的问题,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徒然。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便形成了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

1.进餐时的不良情绪

引起幼儿进餐不愉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由于吃零食过多和食物不合胃口带来的影响很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无节制吃零食和偏食、挑食时批评、责骂,有时还体罚什么也不准吃,这是十分不科学的。另外,用餐的环境、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边吃边讲、东张西望等习惯也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进餐情绪。

2.进餐时的不良习惯

幼儿吃饭时间较长,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进餐,也对幼儿的身体消化不利,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进餐时总是心不在焉,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好动的天性,自我意识较强,自控能力差;另一方面与家长平时要求不严和过分溺爱有一定关系。

三、培养3-4岁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幼儿园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在进餐活动中毫无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为保证集体生活能够有序进行,就必须运用多种方式让幼儿自愿遵守。

(一)营造良好的用餐情绪

1.餐前安静活动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通过注意力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儿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有时进行适当的餐前教育,介绍将要品尝的饭菜和点心,以引发幼儿的食欲。这一系列举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2.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

为了保证幼儿进餐时的良好情绪,我们也可以借助情景故事等教育形式,创造一个愉快的进餐气氛。同时,应注意在过冷、过热的天气调节室温,保证桌面、餐具的清洁卫生。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也是不错的办法。

(二)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段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不要总是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少盛多添,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责备。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别让进餐成为孩子的负担。

(三)科学进餐,纠正偏食、挑食

挑食是3-4岁幼儿在用餐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通过了解和调查得知,很多幼儿对于一些食物的排斥和他们生活的家庭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比如幼儿往往从成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或者一些成人本身的餐饮或挑食习惯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影响。这个就要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从而做到逐步的改善,建议家长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达到营养均衡的摄取。平时家长可以在幼儿在场时有意识的谈些他们不爱吃食物的营养所在;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儿一起尝试;还可以多变化一些烹饪的方式,同一种菜的不同口味也会吸引幼儿。当然,耐心和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时,我们鼓励幼儿参与饭菜的准备,如介绍今日菜单、帮忙发碗勺等等,让幼儿一同参与,并有意夸奖其劳动成果,使幼儿感受到在自己的参与下饭菜更加有滋有味。

通过不断正确的引导,家长、老师也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幼儿逐渐的克服进餐问题。

(四)合理控制进餐时间,正确使用餐具

引导幼儿自觉调整用餐时间,减少餐后等待。同样是以鼓励为主,进行正面教育,时刻关注有进步的幼儿,并及时进行表扬。提醒幼儿饭前小便洗手、饭后漱口擦嘴,并学习正确的拿匙扶碗姿势,坐好小椅子。

此外,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物归原处、轻拿轻放、爱护班级环境等的教育要求,都在时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与进餐教育互为补充,形成一以贯之的整体教育。

(五)家园共育,减少零食

许多孩子在家都是零食不离口,以至于没有饥饿感,不愿意吃饭。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节制。也可以请家长多为孩子准备一些新鲜的水果,逐渐减少零食,帮助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总而言之,在幼儿期的进餐教育,以小班为重点,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而在中班则是巩固常规。到了大班时,就应该转化到自觉的行为了。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下一篇:李嘉诚成功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