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24-10-04

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精选13篇)

1.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一

植物生产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植物生产类专业隶属于农学学科门类,涵盖11个本科专业,其中普通本科专业6个,特设专业5个(专业代码后加“T”)。

植物生产类下设专业之间关联密切,同时差异明显。各专业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不同层次、不同区域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表述。因此,本标准仅对植物生产类各专业提出办学的基本要求,为各高校创办或发展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植物生产类(0901)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农学(090101)园艺(090102)植物保护(090103)植物科学与技术(090104)种子科学与工程(090105)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090106)茶学(090107T)烟草(090108T)应用生物科学(090109T)农艺教育(090110T)园艺教育(090111T)3培养目标

本专业类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分别掌握现代作物学、园艺学或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企业从事植物生产类专业技术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各培养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区域特色和专业实际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可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4培养规格

4.1学制、学位与学分

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学制一般为4年。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例要求的毕业生,授予农学或工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或理学(应用生物科学)学士学位。总学分160学分左右。4.2 培养规格和要求 学生应熟练掌握植物生产类相应本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 的科学思维与实验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一定的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 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4.2.1知识要求(1)工具性知识

具有良好的文字写作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阅读专业文献,熟悉计算机操作技术。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美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3)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4)经济管理知识

具有初步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5)专业知识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与学科和专业相关的产业发展状况、学科发展前沿、发展趋势,掌握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4.2.2 能力要求

了解农业生物科学、生态科学、农作物或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农作物或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和产后储藏与加工等环节的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农作物或园艺作物遗传育种、栽培与耕作、种质资源保护,或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书面、口头和运用数字化媒体等视觉技术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以及向社会传播、普及植物生产类知识和解决农业生产中一般问题的能力。能力结构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3)创新创业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创业的能力。4.2.3素质要求

拥有优良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有社会责任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身心健康,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素质结构要求:(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2)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植物生产类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定的学术鉴赏能力和水平。(4)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5课程体系

5.1 总体框架

农业生产对象的多样性和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植物生产类专业范围广泛且门类多样,其中有的侧重基础理论,也有的侧重应用技术或产业发展。随着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学科内酒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展。因此,植物生产类学生需广泛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

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大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组成。公共基础课程除包括外语、数理化、思政课程外,还包含学术与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须全部或大部分修读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宽口径培养建立公共专业基础课平台。由于各培养单位的地区、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等千差万别,不宜用一个固化的课程体系来确定专业课程,因此,本标准只列出各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作为参考。各培养单位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在涵盖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补一些反映学科前沿、学校特色和区域特点的课程或知识单元。最后形成的课程结构,应覆盖专业知识体系的主要知识单元、知识点。有条件的学校可制定并实施国内(外)学生交换计划、各类形式和层次的联合培养,以及双语教学。

5.2 课程设置 5.2.1 理论课程(1)公共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外语、数理化、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等课程。

(2)大类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植物学、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生物统计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分子生物学导论、农业生态学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获得该专业学位必须修读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课程组。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下: ①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种子学等。

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设施园艺学等。③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④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植物育种学、植物生产学、植物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种子学等。

⑤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种子经营管理学等。

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施作物裁培学、设施农业学、农业设施工程学、设施环境与调控等。

⑦茶学专业:茶树育种学、茶树栽培学、茶叶生物化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⑧烟草专业:烟草栽培学、烟草育种学、烟叶调制与分级、烟草化学与品质分析、烟草加工学等。

⑨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分子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分子育种学、生物信息学等。⑩农艺教育专业: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农产品储藏加工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等。

⑾园艺教育专业: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作物裁培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等。

5.2.2实践教学

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不低于总学时(或学分)的30%。(1)专业类实训

学生应完成必要的科研训练、大学生自主科研活动、专业社会实践、综合教学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

(2)专业类实习

专业类实习主要包括课程实验、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等。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实习总时间一般不少于4个月。各类实习应有实习大纲,明确实习内容和具体要求。

课程实验应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扩大综合性、自主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的比例,鼓励将依附于理论课程的多门相关的实验课程整合为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应根据培养单位所在区域、学科与专业特色,选择几种主要农作物或园艺作物开展生长发育观察、生产管理、种子繁育、病虫草鼠害防控、产品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实习或实训。生产实习主要在大田、果菜园或生产大棚完成,专业综合实习原则上应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完成,毕业实习可以单独实施或与专业综合实习相结合。结合所在学科特色和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5.2.3毕业论文(设计)(1)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的必要环节。选题应立足于本专业学术研究的前沿或与产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学生对选题的目的和相关研究进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明确选题的意义,开展选题研究或调研后能获得完整的实验结果或调研数据,预期在理论、方法或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或改进。学生申报相关选题后,应当与指导教师沟通与讨论,经指导老师审定和同意方可正式立项。(2)内容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须建立于对毕业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研究(或调研)的原始史料(含调研数据)的阐释。在实验研究(或调研)过程中,应有完整的实验研究(或调研)方案,力求获得完整的原始数据并进行正确的处理。毕业论文(设计)在结构上要求条理清楚,科学严谨,合理铺陈支撑数据或材料;在研究结论上,力求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或视角上的创新或改进;鼓励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获取的科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写作须规范,章节划分、图表注释、参考书目的格式等应符合科学规范和各培养单位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必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抄袭。(3)指导要求

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必须指定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程指导。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有:①向学生讲解选题意义,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选题或自主拟题,指导制订工作计划:②推荐参考书目,指导文献检索与综述;③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方案和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④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实验条件,经常督查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或调研工作进展;⑤指导学生对所获取的实验或调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整理,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解读和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提纲:⑥审阅毕业论文(设计)文稿,指导学生进行修改;⑦对所指导的毕业论文(设计)做出专业性评价;⑧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诚信进行监督;⑨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准备工作;⑩参加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6专业教学条件

6.1 师资力量

须有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培养单位每个专业应拥有2~3名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承担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12人,生师比不高于18: 1,承担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不低于80%,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0%,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0%。

说明:专任教师队伍不包括承担本专业思政、外语、体育、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公共课程教学的教师。

6.2 图书资料和教材

各培养单位必须拥有与所办专业相关的丰富的图书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数字化资源和检索工具等。其中: 6.2.1图书资料

培养单位公共图书馆应具有数量丰富的专业图书和专业期刊,专业期刊种类不少于30种,专业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图书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及期刊,图书的种类可以根据各培养单位的科研情况有所侧重。图书馆应提供本科生使用的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应拥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学校确保每年有充足经费用于图书资料建设。

6.2.2 教材

选用符合专业规范的教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材应选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教材,其中国家和省部级规划教材应占40%以上。鼓励教师主编、参编或自编反映专业最新进展和学科前沿水平的高质量教材。

6.3实验室

培养单位应为学生提供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仪器设备较为完整,安全措施规范,可以有效保证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原则上应具备较为先进的大型分析检测公用平台,常用的仪器与实验器材尽量保证学生每人1套或至少两人1套。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原则上要求学生2~4人有1套设备与器材。

培养单位可用于植物生产类专业培养的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1 000万元以上,并逐年增长。现有仪器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

6.4实习基地

6.4.1学校实习基地

各专业应有固定的学校实习基地(含校外长期租赁的固定基地),实习基地应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一定面积的大田(或设施大棚),满足学生开展生产实验、实习或实训的需要。

学校实习基地应能为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使用空间,要求提供平均每个班不小于667平方米的实习大田(或果菜园和大棚)。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和实训等进行全面指导。

6.4.2校外实习基地

植物生产类学科专业须建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根据需要与科研院所、农场、园艺场、果园、农业管理及推广部门、涉农企业等联合建设,稳步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使之成为“产学研”有机结合的载体。实习基地应能代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符合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专业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需要。

6.5 教学经费

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四项经费不能低于本年学费收入的30%。

每年投人的教学经费应能满足学生教学实验、各类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科技创新、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参加教学研讨会等所需的费用。

7质量管理

7.1 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估办法及实施细则。对专业定位、办学思珞、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运行与管理进行评审和接受公众监督。

7.1.1教育评价机制

(1)应建立教育评价体系,使培养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以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育评价应覆盖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对教育计划、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进行测评。培养单位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督导和师生评教体系,定期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举措。7.1.2 师生反馈机制

(1)注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建立高效快捷的师生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对专业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教育评价应有学生参与,考虑学生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让全体学生获知教育评价的结果。

7.1.3质量保障机制

(1)建立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广泛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改进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建议。(2)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等信息,作为调整教育计划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7.2 质量管理措施

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管理机构的作用,建立日常管理、定点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7.2.1 日常管理

建立由院(部、系)主管领导为责任人的教务管理机构或教学管理组织,负责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日常管理。7.2.2定点管理

由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个人对教学质量控制点进行定点管理。实施定点管理的机构主要包括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等,个人则有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代表等。7.2.3 定期检查

应由教育部委托专业机构、学校和学院(部、系)组织定期的管理评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认证)、专项评估等工作。7.2.4 着重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

主要方式有:①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学校、学院(部、系)各级领导都要不定期地完成听课任务,以便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信息,把好教学质量关;②完善专家督导制度。校院(部、系)两级均应聘请 一批教学专家(专职或兼职),不定期随堂听课或其他教学督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 议:③建立同行评议制度。教师之间应形成种相互学习、交流、竞争、促进的氛围,每个教师应有一定的听课工作量;④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广泛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 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2.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二

关键词:经济管理,课堂教学,本质属性,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对提高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许多教师在在实践中逐步改进、探索, 在理论上认真分析、研究,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从分析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入手, 探寻提高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希冀对业界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

课堂是教师组织教学, 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深刻涵义和丰富内容。从“教”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按照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形成教学方案, 组织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 发挥着“教”的主体作用和“教学”的主导作用。从“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修身明德而设定的, 学不学, 怎么学由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 学习的成效以学生的智力因素为基础, 受努力程度的制约。因此学生是“学”的主体, 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归因。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概括为以教师为主导的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构成事物要素的内在联系。以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为依据, 去设计提高经济管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是经济管理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义。

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 决定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和教学内容构成的。在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中, 学生的“学”居于中心地位。在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的中心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经济管理知识, 培养经济管理能力而开设的。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是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 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的求知欲而展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的;第三, 学生“学”的成效是课堂教学效果评估中的最重要的指标。

在课堂教学中, 厘清学生“学”的中心地位的意义是多维的。其中一个意义是它为我们评价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科学的标准, 从而为提高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指引了方向。笔者认为, 衡量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学”的收获状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会有不同层次的四种收获状态:一是认识, 即学生看得懂教材, 但记不住教学内容;二是认知, 即学生背诵、记忆了教学内容, 但只是知道“是什么”, 而不能明白“为什么”;三是理解, 即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四是融会贯通, 指学生既系统掌握了理论知识, 同时又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能够培养融会贯通型学生的课堂教学, 就是最好的课堂教学, 培养数量众多的融会贯通型学生就应该成为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有人会说学生“学”的收获状态不好把握。其实, 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对学生“学”的收获状态有所感受, 一次周密的专业实训就能见学生“学”的收获状态的端倪, 一份设计精到的考卷就能检测到学生“学”的收获状态的层次。当然, 学生“学”的收获状态, 最终是由社会检验的。事实上, 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之中, 到处都活跃着融会贯通型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他们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同时也体现出了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研习、讲解、指导、演示、操作、释疑、激励、评价等途径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 培养技能, 让教学活动收到切实成效。因此, 提高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要有所担当, 即指教师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组织好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活动, 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改造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人格重塑过程, 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 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和改革教学方法。

二、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 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经济管理类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受教学价值观支配的。根据笔者观察, 许多教师对教学价值观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 其中一些教师虽然也关注学生技能和智力的发展, 但大多仅为点缀。为拓展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我们始终都应该关注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的独特的发展价值, 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开展考核评估。这种做法既是对学生生命经历的尊重, 亦是对教师生命价值的张扬。

(二) 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为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素质是人的身心条件的总和, 是人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教师的素质就是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表现效果, 对学生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品质的总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广博的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学历学衔要求是高校教师的基本条件。经济管理专业教师素质要求的基本面与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一致的, 但由于经济管理本身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特殊内涵的要求, 其素质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一名合格的经济管理教师, 他不仅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 还要有政治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是综合素质很强的现代复合型人才。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 而实践能力较为缺乏, 我们应该克服自身与学科素质要求不相适宜的地方, 不断地完善自我, 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 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在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 又要铸造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因而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时至今日, 可供经济管理教育工作者借鉴的教学方法很多, 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 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 经济管理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教学风格适当选用教学方法。笔者认为, 选经济管理专业教师择课堂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学生自学与课堂指引相结合。

据笔者目力所及, 目前不少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都面临教学内容多, 课时少的矛盾, 不少教师对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感到力不从心。在这样情况下, 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章节的重点、难点提出若干问题, 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教材和查找资料、寻求答案;课堂上, 教师只需要概要性地介绍章节框架, 把主要精力放到重、难点的剖析上。这不仅能够缩减书本知识讲授的时间, 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有利于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 激励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是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 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贯通, 在引导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培养专业能力的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传授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时, 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加入案例分析、专业实践活动, 运用专业理论的“箭”去射专业实践之“靶”, 让理论与实践融合, 知识与能力叠加, 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熟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从整体上把握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体系。

3. 启发式讲授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古往今来, 教师都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启发式讲授方法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信息时要恰到好处地诱导学生思维并进行表述, 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获得知识, 发展智能。启发式讲授方法能够在单位时间内给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 这一点非常适合于高校经济管理类教学中学时少、进度快、跨度大的特点。但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 单一的启发式讲授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式, 把现代教学手段同启发式讲授方法结合起来, 通过运用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探究问题、协同学习和观摩分析, 使教学内容立体、运动、图文并茂、声像合一, 从而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增加教学信息, 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由于经济管理活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因此在经济管理学科多媒体资料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突破其专业限制, 引用其他学科的多媒体资料, 经过拓展、变迁为经济管理课堂教学所用。例如, 可通过军事谋略的案例研究经济管理的方法技巧, 通过外交活动案例研究经济管理的逻辑思维与语言等等。

4. 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有意传递的各种信息。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中的知识, 还凝聚着教师的学术见解,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道德观念与智慧风格。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识特点, 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呈现教学内容, 是提高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师一方面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修养, 以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去讲授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有所思, 学有所惑, 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 2002, 5

[2].成立, 魏静, 赵慧.高校教学活动之本质与过程管理管理[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3

[3].林茂.加强高校课堂教学互动的探讨[J].高教论坛, 2010, 9

3.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体会 篇三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管理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34-02

我讲授的《现代物流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两门课程都属于管理类学科,这门学科是揭示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和方法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系统地讲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而且要更多地联系企业的管理实际经验,并通过各种管理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的策略和技能。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启发教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而且善用案例教学法。

1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为本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若无积极性,不能全面启发思维,所得的知识只能是教条型的。因此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介绍课程内容时,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提升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讲解课程内容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讲课时要把基本理论和原理讲清讲好,揭示各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起“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课程的基本理论体系。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的战略管理思维模式,从理论的高度看待和解释企业管理实践,学会将战略落实到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起企业竞争的优势。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寻求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导出一般的原理和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由于这两门课程信息量大、发展快。要重视不断更新知识,把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并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如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战略联盟、平衡记分卡、知识型企业等内容。《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要体现在现代化服务上,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和系统思维,树立技术标准化、合理化、效率化的物流系统理念。还要培养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了解中国的现实和企业发展的现状,在掌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根据国情和企业的现状,灵活运用知识。教师与学生要积极地沟通,了解学生的听课心理,讲课时关注学生的表情,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表情反馈安排教学进度。在课堂中要以全身心的投入和满腔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力求讲解生动形象,如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运作过程,若按教材逐条讲解,单调枯燥,而采用说理与情景相结合讲解,学生既易于接受,又融会贯通。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去思考问题,敞开思想,大胆质疑,开创宽松学术讨论的环境,让学生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一些学生的错误见解,要正确引导,但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我体会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活动都要为了学生的提高,做到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听课,在愉快的过程中接受知识。而这个过程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只有教师教得好,才能引导学生学得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2 把握启发教育这条主线

启发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引导学生思考。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这个理念应作为主线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启发教育可以从多方面体现:上课时生动讲述引导学生联想,引发问题探究;或有意识提出问题导其解决;或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或在课堂结束时留一些悬念让学生思考。尽管启发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发挥、创造知识的能力。而我特别注重应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启发教育方法[1],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或由学生的质疑中提取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解决办法,这是很重要的启发方法。这个方法的效果与设计问题的质量关系很大。设计的问题的内容力求覆盖课程内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能够对问题做出解答,以加深对课程中的基本术语、基本理论和基本流程的理解。因此,问题的深度要与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相匹配。正如加涅在论述“问题解决”学习时指出:“在学生的能力范畴之内,即在先前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的范围之内时,最为有效”[2]。提出的问题既要注重知识涵量,又能洞察能力水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更重要的应富有启发和诱导作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增强创造能力。如案例设计一个企业,包揽包括物流在内的所有的业务,经营结果发现物流业务自已做更不合算的情景。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增加一些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在寻思过程中全面、准确、深刻地获取知识。如案例设计一个公司只关注生产质量和数量,而不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其发展前景,由此使学生正确理解“市场营销观念”。

3 善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始于1918年美国哈佛管理学院,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现这已成为西方国家管理类课程通行的教学方法,课时所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占总课时的1/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3]。实际上,案例教学法即具体事例教学,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能配合教学知识点的具体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思考案例中的各种情节,提出处理方案的教学过程。管理类课程要善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最关键之处在于事例与概念交织,寓概念于具体事例之中。事例描述引入的情景,能引起分析、演绎、推断、归纳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导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其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观察问题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良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典型性、真实性、启发性和趣味性4个基本特征[4]。因此,选择适合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案例至关重要。案例是真实事例的记录,而事例原始记录的信息,往往是庞杂、琐碎的和不完整的,必须通过信息筛选、分类和整理过程,力求事例的典型化。事例开始收集信息一般很难完整,这就要求充分挖掘潜在信息。而深入挖掘信息,不是凭空想象,必须是基于理论、原理与事实分析的判断,合理地导出更深层次的信息。所以典型案例的要求必须应用专业理论和原理深入发掘信息,使案例隐含较多情节要素,启发性强,并具有应用专业理论的空间,足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宜多采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的知名案例。因为学生对国内企业的案例的相关背景比较熟悉,容易感知,也容易与学习的理论相联系,更易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的兴趣,因而收效较好。适用于管理类课程的案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哈佛式案例,用大量的原始资料作为分析的基础,细节俱全、资料完备,要求学生从复杂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要素,提出决策方案,这需要有较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德鲁克式案例,摘取的事例较为简单,如企业全貌的缩影或某个侧面的情况,短小精悍,较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可多个侧面掌握所学的基本原理、技能和方法。从学生接受度来看,德鲁克式案例更为合适。案例教学是建立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其事例情景,学生必须联系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作出分析。因此开始讲课时,先用简单案例,紧宻贴近近期讲授的内容。如列举一个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环境,让学生研讨企业发展战略,加深学生对发展战略的理解。随着课程进展,学生学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之后,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组成案例,如战略与计划、控制与绩效管理联系起来构成综合分析案例。待课程快结束时,再选一个覆盖全书主要知识点的教学案例,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随着课程进展,案例由浅及深,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也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宏观把握与理解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还应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才可能对学生在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研讨对策等方面给予指导。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与实践,提高水平,更好在案例教学中起指导作用。而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的答案,而是着眼于启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问题,认真验证,直至解决问题,使其成为解决问题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受教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启发教学和案例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树立起以学生為主体的教学观,才可能用好这两项教学法。而启发教学又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教学中又蕴藏着启发教学,三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教育研究,2000(10):58-62.

[2]宋伟东.研究性学习的PBL模式[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11/10/154035_38216140.shtml,2010-07-11.

[3]马宗国.关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思考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3):83.

4.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四

1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学科,统称为计算学科,它是从电子科学与工程和数学发展来的。计算学科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和系统,模拟实际过程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搜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进行问题求解,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其科学部分的核心在于通过抽象建立模型实现对计算规律的研究;其工程部分的核心在于根据规律,低成本地构建从基本计算系统到大规模复杂计算应用系统的各类系统;其技术部分的核心在于研究和发明用计算进行科学调查与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其应用部分的核心在于构建、维护和使用计算系统实现特定问题的水解。其根本问题是“什么能、且如何被有效地实现自动计算”,学科呈现抽象、理论、设计三个学科形态,除了基本的知识体系,更有学科方法学的丰富内容。

计算学科已经成为基础技术学科。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继理论和实验后,计算成为第三大科学研究范型,从而使计算思维成为现代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离开信息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人们将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人各行各业。这些使计算学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计算机技术与其他行业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等是很好的例子。

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计算学科,相关学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及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重任,本专业类的大规模、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同时,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所提供的相关教育认识和内容,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由于不同类型人才将面向不同问题空间,对他们的培养强调不同学科形态的内容,需用不同的教育策略,计算学科“抽象第一”的基本教育原理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体现。总体上,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类专业更加强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计算机类(0809)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1)基本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软件工程(080902)网络工程(080903)信息安全(080904K)物联网工程(080905)(2)特设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080907T)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080908T)电子与计算机工程(080909T)3培养目标

3.1专业类培养目标

本专业类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能清晰表达,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在计算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3.2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培养目标必须符合所在学校的定位,体现专业点及其支撑学科的特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须反映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与性质、社会竞争优势,以及事业发展的预期;是具体的、能够分解落实的、能够有效指导培养进程的、能够检验其是否实现的;应作为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对少数优秀毕业生的预期。

各高校须通过有效的途径保证培养目标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的有效公开,教师和学生应将培养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追求。

各高校应建立必要的、有计算机行业或企业专家有效参与的定期评价修订制度,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确保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培养规格

4.1 学制

4年。

4.2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部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授予理学学士学位,部分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可授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4.3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

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

4.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4.4.1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4.4.2 业务方面

(1)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2)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历系统的专业实践,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3)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工程意识或研究探索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5)了解计算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

(6)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观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7)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4.4.3 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5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总体上应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的相关要求。

5.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各专业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2人,专业生师比不高于24 : 1。教师须将足够的精力投人学生培养工作。

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2名专任教师,在120名在校生基础上,每增加24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中青年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来自企业或行业的兼职教师能够有效发挥作用。5.2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5.2.1 专业背景

大部分授课教师的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计算机类专业或计算学科学历,部分教师具有相关学科、专业学习的经历。专业负责人学术造诣较高,熟悉并承担本专业教学工作。

信息安全专业的专职教师还可以拥有通信、电子、数学、物理、生物、管理、法律和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学历且具有从事信息安全教学或科研工作的经历。

5.2.2工程背景与研究背景

授课教师应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进行工程和研究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应具有与课程相适应的工程或工作背景,面向理科学生讲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应具有与课程相适应的研究背景。

授予工学士学位的专业,承担过工程性项目的教师须占有相当比例,有教师具有与企业共同工作经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专业,承担过科学研究性项目的教师须占有相当比例。

5.2.3 教学基本能力 全职教师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与承担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能力,掌握所投课程的内容及其

在毕业要求中的作用,以及它与培养目标实现的关联,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些

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

参与学生的指导,结合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5.3 教师发展环境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生指导、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

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6 教学条件

总体上应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的相关要求。

6.1教学设施要求

(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不小于16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少于5000元;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良好,方便教师、学生使用。

(2)保证学生以学习为目的的上机、上网、实验需求。

(3)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4)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或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

6.2信息资源要求

注重制度建设,管理规范,保证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的投人,配备数量充足的纸质和电子介质的专业图书资料,生均图书不少于80册,师生能够方便使用,阅读环境良好,包括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

6.3教学经费要求

教学经费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少于1 200元。

每年正常的教学经费包含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人员经费、实验室维护更新费、专业实践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等。

新建专业还应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以外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要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7质量保障体系

7.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培养方案制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对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7.2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7.3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注:“*”表示在该条目中应明确专业设置的要求。

附录计算机类专 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

1专业类知识体系

1.1 知识体系 1.1.1通识类 知识

通识类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学和自然科学类两部分。

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基本内容。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包括高等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结构、力学、电磁学、光子与现代物理的基本内容。

1.1.2 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与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东统能力等专业基本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建议教学内容覆益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历史相现状。

1.1.3专业知识

不同专业的课程须覆盖相应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复杂系统的能力,能够设计、实现、部署、运行或者维护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计算学科研究以及计算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能力。建议教学内容包含数字电路、计算机系统结构、算法、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并行分布计算、智能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与人机交互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2)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对复杂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验证、确认、实现、应用和维护以及软件系统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建议教学内容包含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过程与管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还应至少包含1个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3)网络工程专业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建议教学内容包含数字通信、计算机系统平台、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4)信息安全专业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工作的能力。建议教学内容包含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5)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物联网及其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建议教学内容包含电路与电子技术、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1.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4年总的实验当量不少于2万行代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到各类工程单位实习或工作,取得工程经验,基本了解本行业状况。

实验课程:包括软、硬件及系统实验。

课程设计:至少完成2个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内容不应重复;教师与学生每周进行交流,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控制;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应有相应的文档。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2专业类核心课程建议

2.1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必须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进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约占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约占15%,实践约占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0%。

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方法,为学生表述工程问题、选择恰当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学科的基础内容,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中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能够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的设置有企业或行业专家有效参与。2.2 核心课程体系示例(括号内数字为建议学时数)2.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示例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72)、集合论与图论(48)、近世代数(32)、数理逻辑(32)、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电子技术基础(48)、数字逻辑设计(48)、数据结构与算法(64)、计算机组成原理(72)、软件工程(64)、数据库系统(64)、操作系统(64)、计算机网络(56)、编译原理(64)、计算机体系结构(48)。

示例二

计算概论(16)、程序设计基础(80)、集合论与数理逻辑(48)、图论与组合数学(48)、代数结构与初等数论(48)、数据结构(80)、操作系统(64)、计算机组成原理(80)、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64)、计算机网络(64)、编译原理(64)、数据库原理(64)、算法设计与分析(56)、人工智能(48)、计算机图形学(40)。

示例三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数据结构与算法(64)、电路与电子技术(96)、集合论与图论(48)、代数与逻辑(48)、数字逻辑(48)、计算机组成原理(64)、操作系统原理(64)、数据库原理(56)、编译原理(56)、软件工程(40)、计算机网络(56)。2.2.2 软件工程专业

示例一

程序设计基础(6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64)、软件工程导论(64)、离散结构(72)、数据结构与算法(64)、工程经济学(32)、团队激励与沟通(24)、软件工程职业实践(16)、计算机系统基础(64)、操作系统(64)、数据库概论(64)、网络及其计算(64)、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48)、软件工程综合实践(96)、软件构造(48)、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48)、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48)、软 件需求分析(40)、软件项目管理(40)。

示例二

程序设计基础(64)、面问对象程序设计(64)、软件工程导论(64)、离散结构(72)、数据结构与算法(64)工程经济学(32)、团队激励与沟通(24)、软件工程职业实践(16)、计算机系统基 础(64)、操作系统(64)、数据库概论(64)、网络及其计算(64)、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48)、软件工程综合实践(96)、大型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48)、软件测试(48)、软件详细设计(48)、软件工程的形式化方法(40)、软件过程与管理(40)。

示例三

软件工程与计算I(64)、软件工程与计算I(64)、软件工程与计算II(64)、离散结构(72)、数据结构与算法(64)、工程经济学(32)、团队激励与沟通(24)、软件工程职业实践(16)、计算机系统基础(64)、操作系统(64)、数据库概论(64)、网络及其计算(64)、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48)、软件工程综合实践(96)、软件构造(48)、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48)、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48)、软件需求分析(40)、软件项目管理(40)。

示例四

软件工程与计算I(64)、软件工程与计算II(64)、软件工程与计算I(64)、离散结构(72)、数据结构与算法(64)、工程经济学(32)、团队激励与沟通(24)、软件工程职业实践(16)、计算机系统基础(64)、操作系统(64)、数据库概论(64)、网络及其计算(64)、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48)、软件工程综合实践(96)、大型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48)、软件测试(48)、软件详细设计(48)、软件工程的形式化方法(40)、软件过程与管理(40)。

2.2.3 网络工程专业

示例一

离散数学(72)、计算机原理(64)、计算机程序设计(40)、数据结构(48)、操作系统(56)、计算机网络(56)、数据通信(32)、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40)、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集成(40)、路由与交换技术(32)、网络安全(40)、网络管理(32)、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40)、网络测试与评价(32)。

示例二

离散数学(72)、电路与信号分析(64)、电子技术基础(64)、程序设计(64)、算法与数据结构(80)、计算机组成原理(6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40)、操作系统(72)、数字通信原理(48)、计算机网络原理(64)、网络工程设计(40)、网络攻击与防护(48)。

2.2.4信息安全专业

信息安全导论(16)、信息安全数学基础(72)、模数电路与逻辑(90)、程序设计(54)、数据结构与算法(72)、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72)、EDA技术及应用(36)、操作系统原理及安全(72)、编译原理(56)、信号与系统(56)、通信原理(56)、密码学(56)、计算机网络(56)、网络与通信安全(56)、软件安全(56)、逆向工程(40)、可靠性技术(40)、嵌人式系统安全(56)、数据库原理及安全(64)、取证技术(40)、信息内容安全(40)。

2.2.5 物联网工程专业

示例一

高散数学(64)、程序设计(72)、数据结构(72)、计算机组成(64)、计算机网络(64)、操作系统(56)、数据库系统(56)、物联网通信技术(56)、RFD原理及应用(56)、传感器原理及应用(56)、物联网中间件设计(40)、嵌人式系统与设计(56)、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56)。

示例二

离散数学(64)、程序设计(72)、数据结构(72)、计算机组成(64)、计算机网络(64)、操作系统(56)、数据库系统(56)、物联网通信技术(56)、RFID原理及应用(40)、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0)、物联网控制(40)、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48)、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48)。

3人才培养多样化建议

国家建设需要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每个专业点都有自身的特点。鼓励各专业点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办出特色。特别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应倡导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建设高水平计算机类专业。各专业点应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从国家的根本利益考虑,应有一支从事计算系统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创新研究的研究型人才队伍。他们以知识创新为基本使命,研究的内容可以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应用技术、网络工程,或者是物联网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大部分信息技术企业将信息化需求产品的研发、生产、维护、服务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它们需要工程型人才。这些人才擅长考虑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不仅要考虑所建造系统的性能,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构建和运行代价以及其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具体的工程既可以硬件为主,也可以软件为主。

信息化、计算机化、网络化已在各行各业发展,而且已经有很好的建设成就。相关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建设、维护与运行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他们更了解各种软、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更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有能力在较高的层面上管理和维护复杂系统的运行,能够在各种系统和工程中承担重要任务。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教育首先应重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基础理论课程的作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传授给学生,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有效地培养有特色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其次,应使学生具备软、硬件基础和系统观。主要从事硬件类工作的,也要有软件基础;主要从事包括软件工程在内的软件类工作的,也要有硬件基础。应使学生在掌握计算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如何进一步开发构建以计算技术为核心的系统,掌握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关联关系、逻辑层次与特性。

再次,重视思想和方法的学习,避免基于特定平台开设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有关名词释义和数据计算方法

4.1名词释义(1)专业点

指各个学校举办的相应专业。例如,某某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某某大学信息安全专业。

(2)专任教师 指承担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任务的教师。(3)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指开展本专业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等。

4.2 数据计算方法

各类课程所占比例按实际学分数计算。(1)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

理论课程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程24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1周计1学分。

(2)实验当量

程序设计类实验/实践按实际设计实现的程序量计算,不含自动生成的;硬件等非程序设计实验,年级至四年级每学时依次分别按照10行、20行、30行、40行计算。

(3)专业生师比

专业生师比=本专业折合在校生人数/本专业教师总数。本专业折合在校生人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x1.5+博士生数x2+留学生数x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成人教育(业余)学生数x0.3+函授生数x0.1。

本专业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x0.5。(4)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本专业折合在校生数。

(6)生均图书

5.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五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情景类问题精讲

公务员国考面试采用的主要面试形式为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这两种形式,其中尤以结构化面试在公务员国考各系统中采用最多,如:国税、海关、铁路公安等。在近几年的面试考题中,情景类问题的设置一直比较稳定的出现在国考面试环节的考察中,它贴近考生拟任职位的工作实际,尤其考察考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发挥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作答好此类题目的考生,势必对问题中设置的问题有一定破解能力,这就是实际工作能力体现。中公教育专家今天跟大家一起讨论情景类问题的作答技巧,一、考察方式

情景类问题的提问方式常以“你将如何处理?”、“你会怎么办?”为主要表现形式。在题干信息中,题目一般会设定身份定位,如:“如果你是国税局工作人员”、“如果你是这项活动的负责人”、“领导让你去处理此事”。在提供的解题条件上有一些有利条件,也会有一些限制条件。情景类问题实质上考察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际类问题相较,情景类问题更突显突发意外有压力的特点。考题中,大部分命题是以实际工作情景中常见突发情况作为出题背景要求进行处理,也会有一些涉及到公共突发的群体事件要求处理。

二、例题讲解

镇政府接到电话,山区小学发生食物中毒,请支援,由你负责,应该如何处理? 作答思路: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我们同学往往是要以“我要保持冷静”来进行开篇的,虽然可以看出考生知道要身临其境进行作答,但是,每个考生都如此,作为考官是很崩溃的。我们一定要从题目的情景入手,才能增加作答的针对性,打造耳目一新的作答。情境应变,绝大多数的题目单凭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这就要求考生了解一些常识,了解公务员处理危机情况的具体操作细节,才能更好地指引答题方向,避免常识的错误或者不明权限范围。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小学发生食物中毒,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会立即通知该山区小学相关负责人帮助中毒师生及时进行催吐,展开自救,同时,禁止食物发放,防止中毒扩大化,保留食物样本、维护现场以备专家检验。我会马上奔赴现场,同时通知急救部门、警察等专业人员迅速赶赴现场。

到达现场后,我会迅速成立项目组,包括急救组、调查组、心理咨询组等。

急救组负责对中毒师生进行现场治疗,情况危急的需迅速运送到医院,如果山区交通极其不便,我会向上级领导请示增派急救直升飞机来进行救援。

调查组主要展开以下三项调查:一是抽取样本,现场调查物证,确定中毒源是什么,从而为救治提供针对性的借鉴,并且控制中毒源的继续扩大;二是询问群众,从周围寻求人证,调查是否存在投毒等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人为破坏,及时将犯罪嫌疑人控制,避免危险扩大化;三是调查事故相关责任,从而确保责任到人,保证事故得到圆满的解决。心理咨询组主要负责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安抚中毒师生,避免情绪恶化,导致病情加重;二是安慰中毒师生的亲人朋友,避免情绪激动,导致场面混乱;三是平静周围群众的情绪,避免谣言和恐慌的产生,为急救和调查创造稳定的环境。

相信通过以上三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会避免中毒事态的扩大化,中毒者能及时得到救治,相关责任人会及时得到责任追究,事情会得到圆满解决。

此次事件之后,我会进行经验总结形成一个预警机制和方案,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情景类问题往往涉及生活点滴。几乎所有需要应变与处理的情景,在各个媒体渠道的新闻里都能发现,这就需要考生善于联系现实生活的点滴,才能更好地融合实际答题。正所谓,以生活之所为,答题目之所问,显考生之水平。同时广大考生有必要查阅历年真题,多多演练才能熟练的驾驭技巧。最后祝大家面试顺利,一举成“公”。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信息网

6.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六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情境处理类题目作答示范

随着2018国家公务员笔试的落幕,考生们开始进入面试备考阶段,考生们比较关心的是会考什么样的题型,怎么作答,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家公务员面试必考题型情境处理类问题的解答思路。

介绍:情境处理类问题在国家公务员面试中,考查频率非常高,大部分的部门都会考到,国税、海关、铁路公安、银监会、商务部、外交部等等。在面试考查过程中,情境处理类问题通常考查的是人们处于突发意外等压力情境下,能够迅速反应,抓住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寻求合适的方法,使事情得以妥善解决的能力。

题目:小王是税务窗口的工作人员,突然接到幼儿园的电话,说他的孩子发烧需要马上送医院,小王正犹豫是否要回家,因此耽误了办理业务,此时一位排队等待了20分钟的群众情绪开始暴躁,与小王吵了起来,引起周围群众围观,还有人拍照。你是服务大厅的负责人,会怎么办?

思路点拨:

对于情境处理类问题,先要找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身份去处理,题干中你作为服务大厅的负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争吵、围观拍照、工作人员小王家里的突发问题。需要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进行合理有序的处理。

答案要点:

作为税务服务大厅的负责人,我一定迅速维持好秩序,解决好群众的问题,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立即制止争吵,分开小王与群众,将群众请到休息室进行休息。到了休息室先跟客户道歉,确实是由于我们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不高,耽误了他办理业务。同时也跟他说明一下小王确实是由于家庭突然有些问题,比较着急并不是故意的,希望得到他的谅解。

其次,询问一下客户具体办理的业务,看一下客户所携带的手续是否齐全,做好办理业务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让其他同事疏散群众,请大家正常按照顺序进行排队,并跟群众说明,我们一定会快速办理业务,请大家耐心等耐。

最后,找到小王,询问一下家里的事情,如果确实比较紧急,可以让他先回家处理。事情结束后,对于小王与客户争吵,提出批评,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与客户进行

中公教育,祝你成功

争吵,有问题及时与领导反馈。还会建议领导后期开展培训,主要围绕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

7.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七

根据《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布2009年第一批共34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国家质检总局本次对食品、日用消费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34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其中, 食品共抽查了8类, 包括:食用盐、婴幼儿辅助食品、肉制品、酱腌菜、非发酵酱、干制水产品、麦片、果冻;日用消费品共抽查了15类, 包括:汽车V带、纸巾纸、机动车辆制动液、插座、童车、汽车制动器衬片、日用陶瓷、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玩具、移动电话机用电池、汽车制动软管、电动自行车、可移式通用灯具、双端荧光灯、毛巾;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共抽查了5类, 包括: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溶剂型木器涂料、胶合板、建筑防水卷材、细木工板;农业生产资料共抽查了5类, 包括:潜水电泵、植物保护机械、农药、饲料粉碎机、通用小型汽油机;抽查了电力变压器1类工业生产资料。

针对本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质检总局已责成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对本次抽查中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依法处理。

8.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八

随着2018国家公务员笔试的结束,面试也即将到来。只有在了解面试模式流程和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其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犯我防”的严谨状态,才能在面试中以高分胜出,华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面试技巧及备考资讯,助力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例题】请你组织一次本部门老年人的活动。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计划组织类的题目,计划组织类题目是每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的必考题型。那么在面试中应该如何答好此类题目呢?华图教研中心将结合例题对此类题目的进行详解。

【参考答题思路】对于组织安排我来组织这样一次活动我深感荣幸,也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由于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身体、心理上特点非常明显,组织的活动要与这些特点相适应,组织一些环境舒适、运动量适中的活动,避免搞运动量过大等不适合老年人的活动。

首先与领导沟通好,明确活动的主要目的,然后调查本部门内老年人的情况以及意见,做好分工,制定计划;根据分工,要协调好场地,联系车辆,通知参与活动的人员,整个活动时间、集合地点、餐饮问题、以及相关内容安排。另外,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做好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应急预案。

在活动的时候,按照计划实施,同时要协调好各部分的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并且着重保证老同志的安全保护工作,避免出现危险,一旦有问题,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执行。

等活动结束以后,给大家发照片等活动纪念品,然后将此次活动认真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吸取教训,相信自己的计划组织能力通过这次活动能有一个质的提升,以后可以更好地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

很多考生认为这种题目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事前、事中、事后三大步。然而事实上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回答这类问题时,常常形式上能够满足这三大步,但是套路化、模板化非常严重,考官易反感。有一名考官在面试后说,当名考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前„„事中„„事后„„”的时候,我们感觉还不错,但是接下来几个考生都说出了这些,我们“有一种受欺骗的感觉”。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考生是很难得到高分的。那么,如何答好这类题目,在面试中胜出呢?考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组织类题目的答题根本原则,在考试中只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尤其是注意后面两点,在面试中一定可以脱颖而出。

第一,计划安排清晰合理,计划组织类题目的回答,一定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步走是没有错的,非常符合逻辑顺序,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思路也一定是按照事前先了解后计划,事中按计划实施,事后总结汇报提高的逻辑顺序,千万不能前后顺序颠倒或者混乱。

第二,回答时各环节要深化、细化,不能仅停留在表面。

面试时,考生如果只是回答事前制定计划,事中实施,事后总结,给考官的感觉就是流于形式,套路化、模块化的痕迹明显。考生需要做的是依然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顺序,把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比如在制定计划之前,需要先与领导沟通,明确意义与目的,然后组织人员开会,分工协作,进行调查、了解情况,然后一起制定计划,确定人员、时间、地点,预算经费,制定详细的流程,并且根据可能出现的突发或意外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等,做好计划后和领导沟通、汇报,制定终的计划方案。考生非常详细地说出这些,才不会留给考官套路化的印象。

第三,对工作中采取的方法、手段要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

9.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九

对于公务员面试中的哲理类试题,让很多考生头疼,不知道如何具体展开阐述,举实例是个很好的办法,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些事例。

1.克制贪欲篇-不贪为宝

《左传》上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了一块美玉,就把它拿去献给本国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要,献玉者就解释说:“我曾请人鉴定过,知道这是一块珍贵宝玉才敢献给您的。”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就像你以玉为宝一样,如果你把宝玉给我,我也接受了,我们就要丧失各自的宝贝。不如你不送,我不收,咱们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宝贝吧。”不贪,是杜绝滑入地域最珍贵最灵验的宝贝;不贪,才能忍住不义之财的诱惑。

2.以德服人篇-六尺巷

清朝中期,安徽人张英在朝中身居要职,一天,收到家信,说因为盖房与邻居为地皮发生了争执,让张英出面说句话。张英立刻写了一封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往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信后,很受教育,便将院墙向后移了三尺;这一行为感动邻居,也将院墙向后移了三尺。这样两家之间便空出了一个六尺的空道,人称“六尺巷”。

3.自我认知篇-马克思、王国维、朱自清、歌德

10.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十

2018年上海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如何回答条件缺失类题目

应变能力是在结构化面试中考察频率较高的一种能力,从出题的素材来看也表现出了较强的规律性,常见的主要有误会质疑、阻挠阻碍、争执纠纷和条件缺失。在这里上海华图主要是跟各位学员分享一下条件缺失类的解决办法。

条件缺失主要是指在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测因素,造成一些重要条件的缺失,从而导致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主要表现为客观条件(物资、人员、场地、时间等)以及主观条件(服务意识、管理理念等)缺少或是不足。

回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最为关键的就是找到题干中不利于工作完成的限制性条件,然后对这个限制性条件进行补充或是寻找其他替代方案。

条件主要是指在原有条件下,通过添加所需物品、增设场地、延长时间、增加所需要人员,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替代方案是指在补充条件无效时采用的手段,效果可能不如前者,但确实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

例1:单位请专家来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培训报名的人数偏少,但当天出席人数陡增,原定教室无法容纳,你询问来报名的人员可否退场,他们都说希望参加,你怎么办? 补充条件:换个大教室;在原有的条件下,增大教室的容量,把桌子去掉,都换成凳子;换成两个教室,专家在这个房间讲,另外一个房间进行直播。

替代方案:协调二次培训;选取代表参加培训;录制培训视频,在单位网站上进行录播。例2: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新的网络政务平台,很多媒体记者都到场,但在即将进行平台演示时,电脑出现了故障,你作为此次会议的负责人,你怎么处理? 补充条件:先排查一下故障,比如散热,网络连接不上等,可以给电脑进行物理降温,连接手机热点等,再不行可以换电脑

替代方案:利用手机平台进行讲解,或者更换成PPT演示。

例3:单位下午要召开重要会议,领导让你负责组织并印刷会议材料,但是中午你接到印刷厂电话,说机器昨晚出现故障,资料未印完,此时,你会怎么办? 上海华图

补充条件:让厂家帮忙联系其他印刷厂进行印刷。

替代方案:对资料进行复印,同时让几家复印室进行印制;调整会议的环节和顺序,让需要资料的环节往后一些。

11.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十一

(七)26.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治国方略。关于法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治以民主政治为基础

B.法治要求“良法”之治

C.法治排斥和反对德治

D.法治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7.某日,交警甲在乙的小饭馆吃午餐,付给乙餐费100元。当天下午,乙驾车到超市购物时违章停车,甲依法对乙处以100元的罚款并出具罚单。根据法律关系原理,上述“吃饭”与“罚款”两次活动所引发的法律关系分别是:

A.基本法律关系与普通法律关系

B.实体法律关系与程序法律关系

C.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D.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

28.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立法法》第2条第1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关于上述两个条文中“法律”一词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两个条文中的“法律”含义相同

B.《立法法》第2条中的“法律”专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C.《宪法》第33条中的“法律”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宪法》第33条中的“法律”包括《立法法》第2条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26.【答案】C。解析:在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不能加以混淆。

有些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只能由法律来调整,由国家机器来监督实施,违者必须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有些只能由道德来调整,由社会舆论和个人的道德良心来监督实施,违者受到相应的道德谴责。在这两个不同的领域,法律干预道德或道德干预法律都属于“越权”,不但不起到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而且还可能是原来有序的社会关系遭到人为破坏。另一方面,法治和德治犹如花之两瓣、鸟之两翼,在一个健康运行的社会中,二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抓法治建设不是反对和排斥抓道德建设,抓德治建设也不是反对和排斥抓法治建设,是法治和德治齐抓共管,使法治和德治协调配合,以更好地调整社会关系。中国特色设和主义法治进程不可阻挡而且一定要实现,这是对人民期盼的当家做主权利的回答,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综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方略必须要切实推行,一方面,以法促德。用法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以德促法。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法的重要补充作用,促进全民守法,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7.【答案】D。解析:按照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法律关系可以分为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平权型法律关系:又称横向法律关系,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如民事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又称纵向法律关系,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存在隶属关系,一方服从于另一方,如行政法律关系。

本题中交警甲在乙的小饭馆吃午餐,付给乙餐费100元的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本题中乙驾车到超市购物时违章停车,甲依法对乙处以100元的罚款并出具罚单的关系属于隶属型法律关系。

12.防治水2018年质量标准化计划 篇十二

1月份:①填绘、完善矿井生产建设的各种图纸及制度。

②编制2018防治水地质、水文年报。

③对井上下水文孔、矿井周边采空区积水、废弃小窑进行排查。

2月份:对矿井周边采空区积水、废弃小窑进行排查。

3月份:①对地测防治水中心各类历史资料、电子文档进行分类、整理并归档。

②制定“雨季三防”安全措施。

③对矿井周边采空区积水、废弃小窑、矿区范围内地面设施进行排查。

4月份:①更新瞬变电磁仪、直流电法仪系统、对中纬全站仪进行效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②对矿井周边采空区积水、废弃小窑进行排查。

③按照生产计划,编制150103工作面回采结束总结。5月份: ①对轨道下山GS15-4积水区进行疏放,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②对矿井周边采空区积水、废弃小窑进行排查。

6月份:①建立地测信息系统

②建立水害预警系统。

13.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篇十三

2018辽宁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电气类实用口诀

一、照明电路电流计算及熔丝刀闸的选择 口诀:白炽灯算电流,可用功率除压求;日光灯算电流,功率除压及功率因数求(节能日光灯除外);刀闸保险也好求,一点五倍额定流;说明:照明电路中的白炽灯为电阻性负荷,功率因数cosΦ=1,用功率P单位瓦除以电压等于其额定电流。日光灯为电感性负荷,其功率因数cosΦ为0.4-0.6(一般取0.5),即P/U/cosΦ=I。

例1:有一照明线路,额定电压为220V,白炽灯总功率为2200W,求总电流选刀闸熔丝。解:已知U=220V,总功率=2200W 总电流I=P/U=2200/220=10A 选刀闸:QS=I×(1.1~1.5)=15A 选熔丝:IR=I×(1.1~1.5)=10×1.1=11A(取系数1.1)QS--------刀闸 IR---------熔丝

答:电路的电流为10安培,刀闸选用15安培,熔丝选用11安培。

例2:有一照明电路,额定电压为220V,接有日光灯440W,求总电流选刀闸熔丝。(cosΦ=0.5)解:已知U=220V,cosΦ=0.5,总功率=440W 总电流I=P/U/cosΦ=440/220/0.5=4A 选刀闸:QS=I×(1.1~1.5)=4×1.5=6A 选熔丝:IR=I×(1.1~1.5)=4×1.5=6A 答:电路的总电流为4A,刀闸选用6A,熔丝选用6A。

二、380V/220V常用负荷计算

口诀:三相千瓦两倍安,热,伏安,一千乏为一点五 单相二二乘四五,若是三八两倍半。

说明:三相千瓦两倍安是指三相电动机容量1千瓦,电流2安培,热,伏安,一千乏一点五是指三相电热器,变压器,电容器容量1千瓦,1千伏安,1千乏电容电流为1.5安培,更多招聘请查看

http://ln.jinrongren.net/

单相二二乘四五,若是三八两倍半是指单相220V容量1千瓦,电流为4.5安,380V单相电焊机1千伏安为2.5安培。

例1:有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电压为380V,容量为14千瓦,功率因数为0.85,效率为0.95,计算电流?

解:已知U=380VcosΦ=0.85n=0.95P=14千瓦

电流I=P/(×U×cosΦ×n)=P/(1.73×380×0.85×0.95)=28(安)答:电流为28安培。

例2:有一台三相380伏、容量为10千瓦加热器,求电流? 解:已知U=380VP=10千瓦

电流I=P/(×U)=10/(1.73×0.38)=15.21(安)答:电流为15安。

例3:有一台380伏的三相变压器,容量20千伏安,求电流? 解:已知U=380VS=20KWA 电流I=S/(×U)=20/(1.73×0.38)=30.45(安)答:电流为30安培。

例4:有一台BW0.4-12-3电容器,求电流? 解:已知U=0.4千伏Q=12KVAR 电流I=Q/(×U)=12/(1.73×0.4)=17.3(安)答:电流为17.3安培。

例5:有一台单相220V,容量1千瓦电烙铁,求电流? 解:已知U=220VP=1000瓦 电流I=P/U=1000/220=4.5(安)答:电流为4.5安培。

例6:有一台单相电焊机,额定电压为380V,容量为28千伏安,求电流? 解:已知U=380VS=28千伏安 电流I=S/U=28/0.38=73.6(安)答:电流为73.6安培。

说明:以上计算单相设备电压为220V,功率因数cosΦ=1,电流为容量的4.5倍,单相设备电压为380V,如电焊机和行灯变压器之类负载,其电流为容量的2,5倍。

配电电力变压器的选择

口诀:电力变压器选容量,更多招聘请查看

http://ln.jinrongren.net/

总用电设备承同时率。再除功率因数和效率。

说明:总用电设备是指工厂所有设备功率之和,同时率是指同时间投入运行的设备实际容量与用电设备容量的比值,一般选约为0.7 功率因数:一般选0.8-0.9 效率:一般为0.85-0.9 电力变压器容量=用电设备总容量×同时率/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用电设备效率 例:有一工厂用电设备总容量700千VA,实际用量为600千VA,求用电变压器的容量。同时率600千VA÷700千VA=0.86 电力变压器容量=(700×0.86)/(cosΦ=0.85×0.85)=600/0.722=830千VA 注:如功率因数为0.95,效率为0.9,其容量为: 电力变压器容量=(700×0.7)/(cosΦ=0.95×n=0.9)=490/0.855=576千VA 如:功率因数=0.7,n=0.9同时率为0.75,求容量。电力变压器容量=(700千VA×0.75)/(0.7×0.9)=525/0.63=833千VA 综合上述分析功率因数越低电力变压器选用越大,反之越小,总结必须提高功率因数才能达到节能降耗目的。功率因数的计算

口诀:功率因数怎么求,可看有功和无功电表求,计算当月用电量,即可算出功率因数。

说明:有的企业忽视了功率因数的高低,功率因数低可导致企业用电的成本增加,为了减少用电成本,功率因数必须达到0.9,关于功率因数的如何提高,将在下一节如何计算补偿功率因数的提高论述。

口诀中:功率因数怎样求,可看有功和无功电表求,计算当月用电量即可求出功率因数来,有的企业工厂配电系统未装功率因数表,功率表,没有无功补偿设备,只是配装了电压

更多招聘请查看

http://ln.jinrongren.net/

表、电流表、有功电度表、无功电度表,所以计算功率因数较为困难,可通过有功电度表当月的用电量千瓦/时和无功电度表Kvar/时,计算当月的功率因数。

例:当月有功电度用1000千瓦/时,无功电表用300Kvar/时,求当月的功率因数cosΦ。

解:cosΦ=有功/=1000/ =1000/1044=0.957 若有功电度用1000千瓦/时,无功电表用750Kvar/时,求当月的功率因数cosΦ。cosΦ=有功/=1000/ =1/1.22=0.81 注:企业无功补偿的功率因数一般在0.7-0.85,有的在0.65以下,电动机功率越小,功率因数降低,大马拉小车,功率因数低,一般感应电机所占cosΦ70%,电力变压器占20%,导线占10%。

如配电屏上有功率因数表可以直接看出,或由配电屏上得电压表,电流表和功力表的指示数计算出瞬时功率因数

即:cosΦ=P/(×U×I)式中P为功率表(千瓦),U为电压指示数(千伏0.38KV),I为电流表指示数(安)。

上一篇:团队游戏整理下一篇:排比句大全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