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风景的作文

2024-07-29

桂林风景的作文(精选19篇)

1.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一

我的家乡在云南昆明,这里有宜人的气候,美味的小吃和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景点。

昆明的气候非常宜人,万里无云、天气睛朗,不像有的城市会有雾霾,气候不是很好。家乡昆明的天空中不时还会出现朵朵白云,非常美丽。你说我的家乡昆明的气候是不是非常的宜人啊?

我的家乡昆明不仅有宜人的气候,还有许许多多的美味小吃,家乡昆明的小吃有过桥米线、臭豆腐、最美味的还要数夏季的菌子,这可是只有咱们家乡才有的山珍哦!而我今天要重点介绍的小吃是菌子和臭豆腐。

菌子是很少吃的到的山珍,每年只有在七、八月份雨季的时候才能吃到菌子。家乡有很多菌子,也有很多种吃法,可以炒着吃,炒着吃一定要炒熟,不然就会中毒,例如有一种叫“见手青”的菌子如果不熟透就很容易中毒。还可以把“青头菌、鸡枞、奶浆菌、牛干菌、松茸”等菌子一起煮火锅吃,浓浓的鸡汤汇着好几种菌子的香味,真的让我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家乡的臭豆腐虽然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非常美味而且越臭越好吃。臭豆腐只有烤着吃才好吃,你说是不是想现在就尝尝啊?

我家乡的景点非常具有民族特点,有闻名世界的石林、有汇聚着云南56个少数民族的云南民族村等等。

久负盛名的大观楼是我家乡的景点之一,建于16,地处昆明与滇池的入口处,公园里有著名的180字长联……;草海长堤上最有特色的就是在每年冬季能见到成千上万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红嘴鸥哦!家乡的西山也是有名的,因为曾经徐霞客登上了西山山顶,写出了《游太华山记》,所以西山才出了名。

我的家乡有美味的小吃,宜人的气候,具有民族特色的景点。所以我深深爱着祖国,也爱着家乡昆明。

2.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二

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是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十项中小学竞赛活动之一,其中初中组竞赛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具体承办。自2009年单设以来,初中组竞赛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过了整整5年的历程。

5年来,选手在变,赛题在变,专家评委在变,大赛的组织形式在变……但大赛对“公益、公平、公正、公开”宗旨的坚持没有变,组委会“打造品牌,树立影响”的追求没有变,选手们的精彩表现没有变,各方对大赛的支持也没有变……因为这些“变”与“不变”,化用本届大赛初赛题之一“我的风景”和决赛题之一“这个,我可以有”,大赛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属于你,也属于我。我们,都可以拥有。

大赛风景之“不变”篇

行政依旧很给力

自2013年9月9日大赛通知正式下发以来,全省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初中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推选出2700多位选手参加复赛。10月26日下午,复赛在全省17个赛点同时举行。12月28日,189名优秀选手前往南京参加现场决赛。复赛和现场决赛期间,不少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派人全程护导,泗阳县教育局更是拿出专款,包车接送学生往返赛点,确保学生安全、顺利地参赛。12月29日,江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洪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马斌等领导又亲临现场参加颁奖活动。

给力的行政,是大赛一道不变的风景。

评委依旧很投入

本届大赛,初中生世界编辑部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骆冬青,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蔡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孙汉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作家丁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祁智等组成评委会。从命题会开始,评委们就对如何进一步办好大赛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拟定了一批初赛赛题。复赛和现场决赛时,评委们又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命制了符合参赛选手生活和心理的赛题,让选手们在熟悉的氛围中,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现场决赛期间,评委们更是连夜评判,选出了最优秀的作品。颁奖仪式前,骆冬青老师、蔡明老师和祁智老师又结合选手们的赛卷, 对他们的写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给予了选手们很大的启发。

投入的评委,是大赛一道不变的风景。

选手依旧很亮眼

5年来,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始终秉承“公益、公平、公正、公开”的办赛宗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精神,为全省广大热爱文学的初中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在广大师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本届大赛,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超过40万名初中学生参加了初赛,人数远超往届。而在大赛新增的“网络票选”环节,为期15天的网络票选共吸引了超过26万人次参与投票,也远超组委会的预期。

初赛、复赛、现场决赛阶段,佳作迭出:《假如我遇见翠翠》《假如雷锋叔叔遇见一个“碰瓷党”》《假如阿廖沙遇见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题目充分反映了选手们开阔的视野、丰厚的积累和扎实 的文学功底;现场决赛中,来自靖江外国语学校的雷浩然同学借“云”体悟人生, 来自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的赵予倩同学以“青春,我可以有”为主线架构文章……都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此外,选手们的缤纷才艺同样令我们感慨不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来自太仓市第一中学的龚翊岑同学特意带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娟秀的字迹,透显出她的努力与执着。

亮眼的选手,是大赛一道不变的风景。

大赛风景之“变化”篇

赛事组织形式更加丰富

根据评委们的建议,并结合实际, 本届大赛在初赛、复赛、现场决赛的基础上,增设了“网络票选”环节,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该环节中, 189名入围现场决赛选手的照片、复赛文章、个性化的自我介绍等,均在专题网页予以呈现,接受社会投票。这样,一方面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大赛更显公正、透明。这里有个小花絮。有一位选手发送完材料后,又打电话给编辑部,提出想换一张照片,她说,要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编辑部的老师当然理解她的“爱美心”, 于是满足了她的愿望。

本届大赛现场决赛期间,组委会增设了编辑与全体参赛选手互动交流环节。在该环节中,编辑部的老师给选手们作了题为《视野、品质、文采———竞赛作文的三重“美”》的专题讲座,并回答了选手们关于赛事、写作、刊物栏目设置及内容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而评委与选手互动的环节也首次安排三位评委同时登台,以类似沙龙的方式和选手交流,突破了往届先由一位评委作讲座,再由蔡明老师主点评的程式,显得更加灵活、亲切。

海门的一位家长离会前说:“我们来之前,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比赛。没想到活动安排得这么丰富,你们真是用心在做活动。”这样的肯定,让我们倍感欣慰。

更加丰富的赛事组织形式,让大赛风景变得更美。

奖励激励力度更加强化

本届大赛对于优秀选手的奖励激励力度是空前的。

根据评委们的建议,组委会向特等奖选手所在学校颁发了由评委们亲笔签名的贺信,以此鼓励参赛选手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首次评选“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特等奖前10名选手被推荐为江苏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为热爱文学创作的他们提供了继续发展的宽广舞台;同时,组委会还和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简称“苏教国际”) 深度合作,特等奖前5名选手获得了由“苏教国际”提供的免费境外修学旅行的机会。

更加强化的奖励激励力度,让大赛风景变得更美。

相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依依不舍中,“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落下了帷幕。5年的携手同行,5年的执着追求,5年的不断超越,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已成为江苏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初中作文赛事之一,已成为省内初中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里,先后走出了居田、杜渐、谢静姝、浦宇晴、胡芸、赵婉辰、李好等一大批文学新苗;在这里,无数的青春少年努力描绘着心中的文学梦……

3.让古诗词的美成为作文的一道风景 篇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获得“清如许”之“渠”汩汩流淌,必须不断地汲取“源头活水”。也就是说,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才能在写作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根据我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其具体做法,我认为可以这样:

一、勤于阅读,随手摘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唯有饱读诗书,知识丰富,才能谈吐不俗,让人刮目相看。同样,要想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古诗词,必须有丰厚的古诗词储备,必须像辛勤的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才能尝到甜美的滋味。徜徉在中国古代诗词这座百花园里,不仅有先秦两汉的诗经楚辞,乐府古诗,还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诗词散曲,尤其是唐诗宋词的辉煌,达到了历史无法复制的艺术高度。

中学生在课内学过的古诗词数量不少,再尽可能阅读一些课外的古诗词,一定会大有收获。比如清代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当代李华主编的《宋词三百首详注》等。由于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以及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不足,中学生最好阅读一些古诗词的普及读物,不提倡去涉及专业性太强的相关书籍。在阅读时,遇到感兴趣的诗词,应该养成随手摘抄的习惯,这既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准备日后查阅。古诗词一般字数不多,摘抄应该不算很难的事。在具体摘抄时,可以分类摘抄,如写景,抒情,哲理等,这有利于日后快速查阅。

二、体会内涵,领悟意境

古代诗词的产生年代,毕竟久远,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现代人都感到陌生。因此,体会古诗词的丰富内涵,领悟古诗词的深远意境,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了。优秀的古诗词犹如一件年代久远的古董,需要反复把玩,铭记于心,才能穿越时空,参透古董的历史信息。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方法,也应该是反复吟咏,品味,认真揣摩。当然,学习古诗词不能仅仅局限于古诗词的本身,最好是平时多接触一些历史书籍,多阅读一些历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了解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诗词的历史典故。很难想象,一个欠缺文史知识的人能够真正读懂诗词。很多人感到《红楼梦》枯燥乏味,难以卒读,就是因为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好阅读一些古诗词的评论和鉴赏的文章和书籍,那样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常练笔,巧借妙用

一个中学生如果古诗词学得好,往往会学以致用,在平时的练笔过程中,笔端自然会流泻出古诗词的美来。这种美不仅是形式上的古诗词文字,而且是情境上的古诗词氛围。无论在描写景物,还是抒发情感,乃至叙述事件,都有着古诗词的美的存在。当然,中学生要达到对古诗词的巧借妙用,离不开长期的练笔。否则,缺少实践,锻炼的写作活动,如果生搬硬套,往往给人一种卖弄学问,矫揉造作的感觉。唯有经过长期练笔,才能在具体写作时,容易联想到相关的古诗词,用古诗词来充实和强调文章的内容,用古诗词来渲染和烘托文章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思路阻滞时,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写作灵感。

中学生在经常练笔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得失经验。同时,为了少走弯路,有必要多阅读一些巧妙运用古诗词的文章。对于人家的成功之道,要借鉴,要学习。对此,下面举出我的几点感悟,以供参考。

一、引用古诗词,产生行文之美

在写作行文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或援引古诗词,这种运用古诗词的方式,称为引用,其突出标志是使用引号。引号内的内容可长可短,前提是要为写作的目的服务,在语言风格上要求尽可能相近。在一个句群中,既可以在开头出现,以引出下文,也可以在中间出现,为衔接下文起作用,还可以在末尾出现,对上文起总结和强调作用。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一路的美景应接不暇。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草儿返青,树儿泛绿,漫山遍野的景致犹如绿色的海洋,大自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然界总是这样的新陈代谢,人类社会何尝又不是如此,逆历史潮流的反动势力可能一时得逞,可是终究难逃人民正义的谴责和反对,最后反动势力还是要扫到历史的垃圾堆上去,这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第一段文字通过引用宋朝周敦颐的诗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景物等内容,这既是原诗的内容,也是作者需要表达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的描写景物,就有了较为确定的依据和对象。第二段文字首先引用了唐朝刘禹锡的诗句,说明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再自然引出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二者有相似的特性。如果第一句诗是写景,第二句辛弃疾的诗句,就是通过写景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两段文字中的古诗句都是写作的亮点所在,体现了作者运用古诗词的娴熟,足见对相关古诗的理解之深刻,应该值得肯定。

二、化用古诗词,形成意境之美

如果把古诗词的整句或者部分词语镶嵌在自己的文字当中,这种运用古诗词的方式可以称之为化用。所谓化用,关键在于如何化?既要化得无形,又要有形。也就是说,运用的古诗词要与自己的文字衔接自然,浑然天成,不露痕迹,同时又要让人觉得作者运用了古诗词,从而联想到相关古诗词所渲染的那种意境,這就是古为今用。读这样的文章,让人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韵味无穷。写这样的文章,不仅要求作者对相关古诗词理解透彻,还需要作者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例如:

人人尽说江南好,尤其在春风又绿江南的时候,江花胜火,江水如蓝,那是何等的美景。远芳侵古道,芳草碧连天,便引诗情到天涯。荷花十里,扁舟一棹,水波荡漾,是棹在动?是水在动?还是心在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禅悦?清风徐来,送来春雨的气息,倏忽间,就是烟雨满江南的世界。朦胧中,看到一处人家诗意地栖居在小桥流水的尽头。

这段文字除了个别之处引用了韦庄,白居易的较为完整的诗词佳句外,更多的地方是对王安石,苏轼,马致远等人的相关诗词曲按需所取,进行了恰当的加工,或截取部分,或调整词序。整段文字,长短句式和整散句式错综运用,既有古诗词的整饬和严谨,又有现代文的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很有特色。尤其是借助相关诗词的意境,让读者禁不住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感觉。读这样的文字,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三、借用古诗词,凸显情境之美

所谓借用,即借助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为作者的行文服务。换言之,即推陈出新,旧瓶装新酒,新酒以古色古香的旧瓶为载体,会让人想象到新酒的甘甜和芳醇,从而抑制不住先尝为快的冲动。古诗词之所以能予以借助,是因为古诗词集中地反映了我们祖国的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以及古人的哲理思考。如果需要借助古诗词的这种丰厚内容和深远意境来写作文章,作者除了要把握好相关古诗词的关键意象外,还必须有很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请看《涛声依旧》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唐诗《枫桥夜泊》通过“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客船”等意象,渲染了诗人张继落榜回乡的沮丧心情。这首歌词,叙述了一份旧情难忘,再续前缘的情感。这种情感,应该是再平常不过的,但是歌词运用《枫桥夜泊》的意象来贯穿始终,就有了更多的难言的伤感和真诚的期待。每当听到这首歌时,对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总是让人佩服不已,叹为观止。可以想象到,《枫桥夜泊》这首诗千古不朽,《涛声依旧》这首歌也将百听不厌,经久传唱。

4.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四

春天,郁郁葱葱,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片绿色的天地,其中有时会点缀出红的,黄的,蓝的……的小点点,满处花香,芬香扑鼻,这是我们校园的风景。

夏天,太阳当空,正在操场上训练的同学们晒得满头大汗,但他们还坚持着,因为他们相信,努力就会成功,这是我们校园的风景。

秋天,秋高气爽,树叶黄了,纷纷都从书上掉了下来,像许多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洒在地上时,金莎铺地,踩在地上软软的,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这是我们校园的风景。

冬天,一望无际,全是白色,同学老师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不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雪花纷纷洒落下来,美丽极了。虽然树上没有鸟叫,地上没有花开,没有小草的微笑,但还是一样的美丽,因为它有它的魅力,吸引着我们,每时每刻都会让我感到着迷,为它创造出奇迹,这是我们校园的风景。

5.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五

我想去欣赏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好像一个绿色的屏障,山上绿树丛生。桂林的山更加奇特,可谓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如金蛇狂舞,有的如烈马腾空;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饮水的大象,有的像前行的骆驼……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我想去好好欣赏它的骆驼石、象鼻石和老人石。桂林的山很险峻。站在山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从上面掉下去,打破漓江水的平静。每当夜晚降临,桂林的山就仿佛穿上了七彩的花衣,美丽无比,让你仿佛置若仙境。

我想去感受桂林的漓江。漓江的水非常非常的清,清的能看见江底的沙石、小螃蟹和小游鱼。漓江的水很静,静的像一面镜子,静的像漓江的水就不流动。漓江的水很绿,绿的像一块翡翠。想着想着我就恨不得驾上上一叶小舟,行驶在这碧波荡漾的漓江之上,感受一下“人在画中游”的幸福。

我想去吃桂林的名吃。来到桂林,不吃桂林的米粉就算白来了。桂林的米粉色泽鲜艳、味道可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色、香、味俱全了。这地方的米粉极多,你想吃什么味道,就有什么味道。桂林还有一句俗话“狗肉滚一滚,神仙站不稳;闻到狗肉香,和尚也跳墙。”到了这不尝尝狗肉也算白来了,那个香气十里以外都能闻到。

6.风景的作文:书,我心中的风景 篇六

一进西湖公园的大门,就是两座七八米高的假山迎面而立。假山怪石嶙峋,犬牙交错,一座如雄狮昂首怒吼,一座如卧狮闭目养神,上面略有青苔,可见西湖“曾活苍生雨露多”。

绕过假山,就是一条林荫小路,小路蜿蜒曲折,一眼只能看到转弯处,从这儿转过去才可看到第二个转折点,小路两旁怪石磋峨,姿态各异,松树、柳树、杨树茂盛非凡。

沿着林荫曲径走了五六十米,迎面是一座九曲桥,大理石铺面,汉白玉栏杆,造型雅观。看那九曲桥,桥有九折,延伸在湖中。湖水多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湖水多绿啊!绿得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多清啊!清得可见湖底的沙石。难怪苏东坡当年那么钟情此湖。湖中的金鱼逍遥自在。你看,“红虎头”像虎头虎脑的胖娃娃。“蓝水泡”的眼睛总是高傲地望着天空。“红绒球”总是脑门戴着两朵大红花,好像水族中的劳动模范,荣耀无比。还有“红龙精”那长长的尾巴简直和身体一样长,红白相间,犹如婚礼的长纱。一只只游船从湖面划过,溅起一朵朵水花,划皱一湖绿水,游船上那些红男绿女不断送来一阵阵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倘若苏东坡还在,他会认出这是他当年所描绘的“一湖绿水,满目凄清”之地吗?

穿过九曲桥就是有名的苏公亭,苏公亭是全园的中心。这是一座八角亭,飞格高脊,顶脊上还雕着蛟龙、麒麟一类象征吉祥之物。它们在海蓝色的琉璃瓦的映衬下显得愈加栩栩如生。亭子前面是一尊精美的苏东坡塑像,东坡面容清瘦。然而精神矍铎,他手里拿着一卷书凝视湖面,他那昂扬不羁的神态,飘舞的衣袖真给人一种“我欲乘风归去”的感觉。苏东坡是宋代大文学家、书画家,宋绍圣四年被贬海南,路经雷州。与被贬在雷州的胞弟苏辙相会,常泛舟湖中,共叙离愁别恨,曾题诗留念。后人就流传着他的一首离别诗:“离别何足道,我生岂有终。渡海十年归,方镜照两瞳。”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将湖心小岛上的谢公亭改名为苏公亭。将罗湖改名为西湖。雷州西湖留下了苏东坡兄弟最后一次相聚的生死情,这早已传为佳话。别处西湖,即使是钱塘西湖,也是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风物殊”的原因之一吧:

站在石像前面举目四望。园内景色大半尽收眼底:湖光闪闪,游船点点,垂柳丝丝,四周郁郁葱葱,浓荫如盖。

石像的对面是金碧辉煌的龙王阁,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中,展现出雕饰精美的殿角飞檐,金瓦红墙,使人顿生身临仙境的感觉。

7.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七

关键词:国际旅游胜地,桂林三宝,品牌升级,建议

一、“桂林三宝”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比分析

“桂林三宝”指的是传统桂林土特产的代表, 也是桂林久负盛名的名优特产品, 包括桂林三花酒、桂林辣椒酱、桂林豆腐乳。2002年“桂林三宝”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审, 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 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同时也是广西首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优、特产品, 使得拥有悠久历史的“桂林三宝”进入了合法且受保护的时代, 进一步推动了桂林三宝的发展, 但由于桂林三宝是地域特产品牌, 虽在桂林乃至广西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可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宣传与品牌的整合, 以及后期的一系列质保工作并没有做好, 品牌的保护措施明显实施力度不够, 才会出现中国商报2004年4月20日“桂林土特产成为问题食品”这样的报道, 这篇报道里被抹黑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桂林三宝”。同时, 品牌错位与投机现象也较为严重, 品牌形象不够明确。“桂林三宝”的品牌模糊状态一直未得到改观。

相比之下, 卢正浩品牌在2003年开始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 成为全国首个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担产品质量保险的茶叶品牌, 做到了迄今为止无投诉的记录。而桂林土特产从2001年截止到2003年10月前就有30多起投诉, 而被投诉最多的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桂林三宝”。

再者, 同样是品牌产品, 卢正浩品牌的市场辐射范围和市场占有率都比“桂林三宝”的要大, 而品牌辐射时间却比“桂林三宝”的要短。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陆续开立了分店, 而“桂林三宝”大部分分店都是在桂林及桂林周边地区, 离桂林比较远的地方基本上没有。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不言而喻, 就是“桂林三宝”品牌后期的一系列工作没有做到位, 而卢正浩品牌的西湖龙井却由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为其投保, 保证质量, 为其品牌做好了后期的保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 生产者不仅要塑造品牌, 更要注重保护品牌, 才能使品牌长盛不衰。本来塑造品牌就比较难, 如果不注重品牌的维护, 那么前面的工作就功亏一篑了。

因此, 为了维护“桂林三宝”的品牌, 桂林花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腐乳厂和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官方指定的桂林三宝唯一生产商, 可以借鉴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为其公司投保, 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担产品质量的方式来保证“桂林三宝”的质量。通过经营者、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来确保质量, 这样做既传递了产品信息, 又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才能打开其他地区的消费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率, 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

二、“桂林三宝”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生产者角度

从生产的源头上看, 桂林三宝的生产企业在源头上对桂林三宝品牌树立的投入力度不够, 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既然桂林三宝是一个组合, 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必然是一个整体形象, 而各个企业间没有有效利用这个强强联合的机遇对整个组合品牌进行整体宣传, 利用桂林的旅游资源, 开发桂林三宝的旅游产品, 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 桂林三宝鱼龙混杂局面的形成企业也承担着一份不可推辞的责任。

1. 价格较低且价差较大。

桂林土特产产品定价不合理, 单就“桂林三宝”这一产品来说, 就有多种价格, 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之间不等, 且每种价格的质量标准都不尽相同。由于大部分属于低端产品, 无法满足市场上中高档游客的需求。

2. 质量较差没有保障。

除去一些正规厂家生产的土特产以外, 其余的制作过程简陋, 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劣质产品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制作程序, 厂商为了节约成本, 追求短期利润, 只是将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包装。

3. 包装信息传递不完整且材质粗糙。

据笔者调查发现, 市场上大多数土特产的包装图案都是简单的产品内容展示, 甚至有些产品完全不带包装, 直接裸装, 或者所带包装与土特产本身完全不协调。同时还发现, 有34%的游客认为桂林土特产的外包装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 有39%的游客认为有可能会对他们购买产品造成影响。由于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外地游客, 对于土特产的购买属于即兴消费, 而包装的优劣又是影响即兴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桂林土特产的外包装在大部分游客看来却是相当简陋和粗糙的, 无法满足其送礼和珍藏需求。因此, 桂林的当地生产商应当注重包装设计。

(二) 零售市场

1. 管理水平与服务意识落后。

零售商的管理与服务有以下三点问题:其一, 进货渠道复杂, 产品种类多样化没有具体的品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二, 产品堆积散乱, 店铺设计没有特色, 降低了吸引消费者的程度。其三, 消费者普遍觉得零售商服务水平较差, 据调查显示, 有56.4%的游客认为, 销售服务人员态度一般;有12.8%的游客认为态度稍差;有4.2%的游客认为销售服务人员态度极差, 出现强买强卖现象。

2. 产品意识薄。

部分商家抓住游客一次性消费的特点, 在一些小厂家批发商品, 然后挂上正宗品牌的牌子, 以假冒伪劣的产品欺骗消费者。这些假冒伪劣的“长尾商品”由于成本低廉, 加之如豆腐乳和辣椒酱的的制作程序简单, 产品意识薄弱的商家抓住机遇, 寻求短期利润的同时, 缩短了商品的品牌寿命。

(三) 消费市场

1. 信息来源途径可信度低, 一阶信息获取难度大。

消费者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相对于生产商和零售商来说属于弱势群体, 对于二阶信息了解甚少, 购买桂林土特产的游客在购买桂林土特产时, 搜集产品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亲朋好友推荐;互联网、书籍和导游介绍。因为大多是外省游客, 所以导游的介绍成了他们选购桂林特产的重要考虑因素, 而购买桂林特产的本地人则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来决定购买哪一种特产的。据调查, 39%的游客可以搜集到关于桂林土特产的1~2条有用的相关信息, 20%的游客可以搜集到关于桂林土特产的3~4条有用的相关信息, 但是也存在28%的游客搜集不到任何关于土特产的有用的相关信息, 消费者作为这个产业链的接受者, 只能获取相关的二阶信息, 但是二阶信息确实是市场所公认的, 由此, 桂林三宝产品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 消费者处于较为弱势状态。

2. 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政府监管不到位,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当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 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而消费者大部分为外地游客, 侵权事件最后都不了了之, 正因为如此, 政府放松了监管, 厂商和销售商的违法行为, 才日渐猖獗, 致使更多的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3. 本地居民与外地消费者产品认知度差异明显。

通过对桂林本地与外地游客消费者对桂林三宝的了解度调查, 笔者发现本地与外地消费者的产品认知度分别表示出较大的差异, 本地区对桂林三宝了解度高达64%, 而外省消费者却低至12%, 综其原因主要如下:

(1) 由于桂林三宝属于地域性的土特产品, 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本地居民对产品了解度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但调查中发现有些居民对于桂林三宝品牌的品牌依旧处于一种半模糊状态, 由于豆腐乳和辣椒酱的工序较为简单, 一些桂林市民对豆腐乳和辣椒酱的消费选择进行自制, 所以对一些品牌了解程度低, 当然这部分人群占少数, 多数居民还是对桂林三宝甚是了解;

(2) 由于一些地域性的限制, 外省游客对桂林三宝的了解还是少之又少, 同时, 消费者获取的信息比较繁杂, 没有一个平衡的标准, 很难区分哪些才是正品, 而且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桂林三宝很少整体面向大众进行有力宣传, 所以很难在众多消费者当中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对打造国际旅游城的背景下桂林三宝品牌升级的若干建议

(一) 生产商方面

1. 提高产品质量, 注重产品内在价值。

质量是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首要要素, 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三宝生产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 注重产品的内在价值, 注重防伪, 在产品质量上打败竞争对手, 努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 注册商标, 企业间加强合作, 打造共赢局面。

三宝生产企业应积极树立商标意识,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市场上侵权的假冒伪劣产品做斗争, 同时, 三宝企业间应加强合作, 联合打造一个对外宣传和发展的平台, 联合对外推广“桂林三宝”产品。

3. 突出产品特征, 明确产品定位, 不断丰富土特产品牌文化内涵。

如果产品缺乏明显特征, 或者产品间特征彼此相似, 消费者的随意性就强, 无忠诚度。桂林三宝生产企业应该加以重视, 突出产品特征。独树一帜的外观设计、科学详实的标签内容、鲜明易懂的商标款识, 可以为“桂林三宝”产品增强吸引力, 同时也会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应明确三宝产品的销售对象, 做好产品定位, 产品应多样化、层次化。三宝企业应以发展为契机, 民族特色文化为优势, 增加其产品附加值, 提升产品档次, 发展产品文化内涵。同时, 做好内在市场的品牌提升, 提升桂林居民对产品的认知度, 桂林市民的力量不可忽视, 相对于其他的宣传方式来说, 市民的宣传与推荐更具高效性。

4. 明确开拓旅游市场的计划、宣传手段丰富化。

三宝企业可开辟产品生产和品鉴特色旅游线路, 将“桂林三宝”产品融入桂林旅游, 在不同程度上把企业生产与桂林旅游相结合, 拓宽销售渠道。

对于产品宣传的方面, 既要融入本土文化, 又要丰富其宣传手段, 除了传统的报刊杂志、电视广告等, 还应整合资源, 开辟土特产官方网站、企业博客, 以此来构建强有力的宣传网络, 奠定良好受众基础。指定“桂林三宝”产品生产企业可以设立产品展厅, 与旅行社合作, 把参观“桂林三宝”产品生产开辟为一个旅游项目。同时, 借助桂林的旅游市场把“桂林三宝”发展成为旅游产品。将“桂林三宝”产品融入桂林旅游, 在不同程度上把企业生产与桂林旅游相结合, 有利于将三宝产品和旅游产品对接, 也可以促进产品宣传, 拓宽销售渠道。

(二) 零售商方面

1. 加强产品意识, 寻求长远发展。

零售商作为产品的直接代言人, 直接接触广大的消费者, 应树立强硬的产品意识, 做好产品的形象维护, 以谋求长远发展。零售商应加强与厂商的合作, 及时反馈产品以及销售问题, 为消费者提供整体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为谋求产品的长期发展寻求长期路径。

2. 产品销售方式与渠道的创新与规范化。

产品销售方式多元化, 实行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相结合, 品牌店加盟等方式。缩短销售渠道, 减少零售环节, 不断规范零售业的行业标准。

(三) 相关职能部门

相关职能部门应成为市场的导向标, 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 而相关职能部门则是航线的修正者, 所以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好“指路人”的重要角色。政府方面要加强对“桂林三宝”生产企业在地理标志方面的宣传, 成立土特产品牌申报机构, 解决土特产品牌产权归属不清的问题。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类土特产的生产企业的许可证监管, 保证特色产品的优良品质。工商部门限定零售商的资格, 统一标准和进货渠道, 建立内部管理、市场退出及质检服务和质量保证制度, 使产品销售规范化。

四、总结

地方土特产企业要打开国内外市场必须要打造品牌, 品牌是诚信、承诺、价值、质量的综合载体。土特产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着各个方面, 具体体现为:品牌有无、品牌设计原则、品牌组合策略、品牌的归属、品牌延伸、品牌更新以及品牌保护的多个方面。因此, 塑造土特产产品品牌, 要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思考如何塑造品牌以及品牌后期的更新与维护。企业和政府应相互协作, 以桂林打造国际旅游城为契机,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为加快“桂林三宝”的品牌塑造做出要各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苏悦娟, 邓全道, 常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提高“桂林三宝”品牌和经济效益的作用[J].2009 (03)

[2]阳颜, 邬凤英.桂林土特产成了“问题食品”.中国商报, 2004 (04) 20

[3]陈晓丽.桂林土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分析[J].经济与法, 2012 (07)

[4]姚远.桂林土特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1)

[5]宁斌, 孙倩.旅游城市土特产的营销对策探讨——以桂林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8)

[6]王明霞.旅游目的地特产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以桂林为例[J].经济论坛, 2010 (11)

[7]刘阿丽, 于春玉.浅析广西桂林土特产零售及经营对策[J].区域经济发展, 2010 (12)

[8]方百寿, 张芳芳, 侯跃栓.土特产品旅游开发策略探讨[J].经济论坛, 2010 (01)

8.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八

——卡瓦菲

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之后,近20多年以来,余明一直行走在感知自然、领悟自然、沉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之路上。他既为自然之苍凉辽阔而歌吟,也为自然之博大神奇而颤栗,更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和扭曲而忧心和喟叹。经由“乡土风景”(1990-2003)、“素风景”(2003-2007)、“寂风景”(2007-2008)和“极限风景”(2009-2011)再到今年的“异风景”(2012-)等五个时期,余明以一个又一个的作品系列奠定了他作为当代中国优秀风景油画家的艺术形象。

从哲学角度看,“风景”从来不是什么自在之物。也就是说,天地万物虽然先于人类的生存而存在,但它要进入人的视野却离不开人对于自然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观看方式。如果说风景不是客观存在之物,那么,它就是被教育规训和被知识化后的人所“看”出来的视觉图像。风景不仅折射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思想意识与存在方式,也潜藏着艺术史所规定的观看方式与表现方式。当我们对余明20余年来的风景油画进行一个整体回顾时,这两个层面的启示都顯得尤为清晰。

受四川乡土绘画的影响,1990年至2003年的很长一段时间,余明的风景艺术都以写实主义的“乡土风景”形态受到艺术界的关注。在这批作品中,余明延续着四川乡土写实的基本风格,将人与环境的关系落实在人与地域、人与土地的维度之上。当大凉山彝族地区辽阔苍凉的异域风光以及彝人独特的生活场景在苍黄而苦涩的画布上反复呈现时,人们通过余明的画面看到的是边缘、苦难甚至蛮荒的风物志与风俗图。2003年,余明的《灰色天空下的泥巴墙》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全国油画展”,代表了他“乡土风景”时期的风景意识与观看方式。“乡土风景”一方面保留了一些彝族聚居地的自然风貌和生活习俗,另一方面却更多地以一种康德美学意义上的普遍形式感来抵达风景油画美学的深度与广度。

2003年至2007年间,余明风景油画行进到第二个时期——“素风景”时期。“素风景”系列作品以一种极为简洁、素朴与空漠、然而也是极为高级和纯粹的方式让我们行走在生命和宇宙的莽野,重返人对世界记忆的旧日之园。今天看来,余明的艺术世界显而易见是对这个过度喧哗时代的一种反向寻找,是对人们渐已陌生了的“宁静世界”的怀念或者追忆。“乡土风景”时期朦胧的宁静感在“素风景”中深化为一条超越乡土地域与风情油画的艺术之路。“素风景”创作中放弃了真实的色彩观,以一种高度主观化的抽象方式营造了“素”色系的自然景观——从而呈现出全然不同于乡土写实时期的审美趣味与精神意蕴。余明以寂静如练的画面来应对与疏离当代艺术的泼皮、骚乱和叛逆,使许多人精神上的焦虑与分裂能够在“素风景”的画面中得到平息和安慰。在这个速成和速朽的时代,它们使我们被粗鄙蹂躏的视觉得到一次清洗与净化。2007年,著名批评家彭锋在北京墙美术馆为余明策划了个展:“大地上的影子·素风景——余明油画作品展”。在《文艺研究》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世界艺术》杂志社主办的以“风景的当代方式”为题的学术研讨会上,著名艺术家尚扬、丁方、邵飞,批评家贾方舟、邓平祥、殷双喜、岛子、杨小彦,理论家余虹、张法、陶东风、陈剑澜等都对“素风景”系列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7年下半年开始,余明的风景艺术进入“寂风景”时期。多年来,余明一直希望自己能画出“宁静的颤栗”,画出宁静背后“许多已知和未知的、撩人心扉又让人不敢直视的东西”。显然,这种意愿与情感在2007—2008年间创作的“寂风景”系列作品中得到了一次有力的表达。“寂风景”在图像上总体来说承续着“素风景”系列,但画面的构成与手法有了不少调整与变化。平静整洁的块面抽搐般地出现了神经质的突兀怪异的线条,主观性极强的红色、黑色等不明之物不祥地侵入原本和谐而素净的色系,如伤口般触目惊心。作为一个较为短暂的过渡时期,“寂风景”系列可以被理解为余明对生命中的创伤记忆和苦难体验作了一次成功的审美超越。

2009年底“图像的疏离:曹阳、王崇学、余明三人油画展”(四川大学美术馆,彭肜策展)后,余明将自己的风景艺术推进到第四个时期:“极限风景”时期(2009-2011)。无论从思想蕴含、视觉语汇层面看,还是从油画技法层面看,“极限风景”系列都将余明自己乃至中国当代风景油画推进到一种“极限性”境遇与状态当中。在“极限风景”系列作品中,余明不再醉心于描绘异域风情的风景、赏心悦目的风景或宁静悠远的风景,他将眼光投向当代人与其寓居其间的都市环境及其生存方式,从而将我们带到了为消费审美文化所掩饰的当代城市生活的边际地带面前。当难以计数的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甚至医疗垃圾遮天蔽日地堆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时候,所有人在被这平时一无所知的垃圾场景所震惊的同时也会被一种来历不明的巨大恐怖而窒息。垃圾从本质上看是人与自然环境的中介与纽带。它一头关联着人,另一头则钮结着自然万物。矿藏被冶炼为钢材和金属,岩土被碾磨为石炭或水泥,树林被制作为家具或纸张……自然万物被人类制成名目繁多的材料进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环节。垃圾其实不过就是人类以万物之灵长的名义君临万物并肆意消耗万物的过程与后果。在当代消费社会中,人们受拜金主义的蛊惑和物质主义意识形态的操纵,将纵情享乐和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奉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臭气熏天且又无限滋生的垃圾成为现代都市生活和人性的劣根性最有力量的象征之物。只有面对垃圾,我们才得以审视到人类身上的贪欲、狂妄和无度等平时深深掩藏且秘而不宣的“不可见部分”。在我们的生活处境中只剩下垃圾成为风景的这一天,也是风景永远消逝的时刻,正如诗人所预言的:“你将到达的永远是同一座城市,别指望还有他乡”。“极限风景”从不追求画作表面平滑和光洁的装饰感。相反,零乱而抽象的笔触、杂乱而粗砺的刮痕以及滴淌流洒的印迹都更好地营造出震惊、绝望而又冷峻的视觉效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终于可以触及到余明将垃圾当作风景来画所具备的勇气、智慧与深意。当他将自己20多年累集而成的艺术素养与油画功力倾泻在画面上的时候,这些丰富、内敛而含蓄的“极限风景”绘画以深邃的思想史内涵与独特的艺术史价值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提供了又一个风景意识与视觉方式。

2012年,余明开始了“异风景”系列的创作,这表明,余明风景油画开始进入又一个全新发展阶段。从观念与技术两个方面看,“异风景”系列都有从“极限风景”向“素风景”与“寂风景”重返的迹向。然而,“重返”并不意味着“重复”;相反,诡异的绿色池塘、扭曲的土墙与树木,还有突然惊慌奔跑的人影……“异风景”中的这些视觉语汇再次调整与改写着我们对风景的那些业已固化的印象与观念。

9.成长路上风景多:成长的风景作文 篇九

文:曦冉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

不然草木怎么都会循序生长

而候鸟都能飞回故乡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无能为力的

不然日与夜怎么交替得那样快

所有的时刻都已错过

忧伤蚀我心怀

一定有些什么

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

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

我藏了一生的

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

――席慕容《如歌的行板》

成长,如诗如画,美轮美奂,在岁月荏苒之间,它悄然掠过我们的脸,虽无声无息,却徒留伤叹。

成长由迈出的第一步开始。哇哇啼哭后一个婴儿诞生,你可曾记得一岁学步时,蹒跚着脚满满的向前挪动。小孩子有着我们所没有的执着,他们摔倒后,没有我们那些复杂的想法,只是单纯得走一回的站起来,又迈开脚向前走去,亦或是奔跑。那便是成长的风景,一遍一遍的站起来,他们的脸上,有快乐笑容,纯真无暇。

10.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十

草是有眼睛的,我一直坚信这点。

我尽情享受着这惬意的风光,太阳并不像往常那样火辣,因为有着油绿树荫的遮挡,看到这番情景,心中不禁又想:每一颗种子都有梦,每一棵小草也有梦,它们都想像大树一样高大,挺拔。而现在的它们只能被土壤埋没,任人踩踏,看不见阳光,又听不见花开的声音。他们该如何体会时光的荏苒,又如何得知岁月的变迁……

想到这儿,指尖被草尖儿狠狠刺了一下,不可忽略的疼痛使我猛然觉醒。我惊讶地看着那些娇小而又脆弱的身影——被压在石头下的;刚刚从土壤中冒出小芽儿的;随着风而摇曳的;被路过的人踩扁了的……难道他们在反驳些什么吗?于是我俯下身,仔细聆听草儿的诉说:“草并不一定要成为高大的大树才幸福,草有草的优势,草有草的快乐:有阳光照射,会感到温暖;有花蝶飞过,会感到充盈;有大树依偎,会感到踏实……既然不能脱胎换骨,为什么还要有多余的妄想?

我怔住了,回过神,起身,环顾四周的风景,嘴角上扬。

冰因为比雪晶莹而更加剔透;彩虹因为比阳光斑斓而更加灿烂;湖因为比大海静谧而更加孤傲……生命之所以多彩,不正是因为那一抹不起眼的补白吗?

我离开了那片翠绿的天地,回首再次望去,那草儿不知何时竟变得高大起来,望一望那湛蓝的天空,终于明白——草之所以为草,也是因为大自然需要那纯粹灵动的绿色,这绿色比树叶的墨绿更干净,更有生机。

11.过去的风景 篇十一

有关梁漱溟、毛泽东的那场公案,是非曲直自有评说。然而,讨论其中的是非恩怨是一个问题,在哪个意义上讨论又是一个问题。

作者似乎对梁漱溟的“狂”有太多的认同,以致忽略了一个前提,即发生于五十年代的这场大波澜,不过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一个来自遥远的回响。与其说梁先生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空间,面对错误的对象,悲剧性地扮演了一个错误的角色”,不如把其中“错误”换为“正确”。因为,梁先生并未演错什么。他恰恰是正确的理解、并且成功地扮演了那个角色。不仅是梁先生,双方都是“正确”的。唯有这个“正确”,能使我们找到那个“错误”,并使我们拥有一个新的站立之点。

狂放、豁达、散淡,说到底,是一种被摧残后的精神变形,而不是人的正常精神。作为趋炎附势、谦卑怯懦的另一极,狂也好,散淡也好,与自由舒展的人性不是一回事,更不能作为现代人的精神和文明来标榜。在专制统治这块砧板上,可以产生傲骨,可以产生高洁,但却产生不了民主精神。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抛弃这块砧板,而不是继续在这块砧板上排遣我们的情绪,延续我们的思路。而且,对“狂”的呼唤,也不可能阻止道德风气的滑坡。我们需要在一个新的基点上展开我们的思考,这个基点是民主。

尽管作者也指出“狂”的负面影响,但我尤对“永恒的精神传承意义”不敢苟同。因为,“狂”无论如何也不能写入现代的文明精神。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梁漱溟先生深怀敬意。我相信,唯其如此,我的敬意才真诚而又纯粹。这是一个大勇者,我以一个军人、一个学人的双重敬意远望着他。我的敬意带有一种诀别的意味:那是一道过去了的风景。

12.沿途的海边风景 篇十二

车刚到黄骅, 我的心跳开始加快, 从车窗朝远方望去, 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到湛蓝的大海, 因为距离太远, 海面象一条与天相连的丝带, 柔柔滑滑, 没想到海也有她温柔的一面, 并不总是波涛汹涌!啊, 冬日的海是温柔的海!

车继续前行, 海离我们更近了, 能清晰地看到海水结成的厚厚的冰快, 冰块是白色的, 晶莹发亮, 点缀海边, 真像一条美丽的超长的珍珠项链。啊, 冬日的海是美丽的海!

我打开车窗, 一股强冷的海风涌了进来, 使我打了一个寒战。海边有一块一块的晒盐场、养殖场, 几只海鸥在大海上空飞旋, 几艘货轮、渔船在海里慢慢地游。海边没有几个人, 没有夏日海边的喧闹。啊, 冬日的海是冷清的海!

海边还装有风力发电的设备, 那设备远看像大风车在那里转个不停。海风给我们带来风能, 我们又把它转换成电能。大海里有美味的海鲜, 海底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大海给予我们的太多了, 简直是数不胜数, 这真是乐于奉献的大海呀。

沿途中, 我们路过天津的滨海航母公园, 航母就在海边的水里展出, 我真想下车去看个究竟, 由于时间紧, 没有实现。我还看到天津港码头那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集装箱, 以及正在装卸集装箱的大型吊车、大型货轮。

13.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十三

一进古镇,这里比旅馆热闹多了。咦,那里排着长龙的队伍是什么?好奇心驱使着我的脚步。啊!原来是柳江的一大特色—大肉哒哒面。看着里面人山人海,一个个吃得油光滑面的,便不惜宝贵的时间,排在长龙尾部。这是经典的手工面,看着师傅娴熟的手法,热腾腾的面汤,我不禁“口水直下三千尺”了。终于尝到了美味的哒哒面了,里面有少许的花椒,吃起来让人麻辣十足,仿佛做什么事情都有力量了一般。

来到柳江,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水了,这里处处是大河,似乎转一个弯就能听见磅礴的河水声,或潺潺的溪水声。而且这里到处都是红沙石。我们这几个小孩当然不能闲着,挽起裤腿,拿起水枪便“威武”下水了。“赤溜”我的脊背一片冰凉,回头一看,又是一股水打中我的脸颊,待我抹干净水时,“凶手”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弟弟在一旁坏笑。我马上意识到是他打的我,便“礼貌”回敬了几下。于是,一场水枪大战便拉开了序幕。

随后,我们又去逛“饰品店”,我挑了一个古香古色用花布编的手链,我们还买了柳江著名的特产—千层麻花与美味的烤鸭。

14.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十四

我所说的“风景”,相信你们都有过类似的感受与经历,并且大都是以人为主。

你是否会羡慕别人家境比你好,运气比你好,智商也比你高呢?这时,所谓的“别人”也就成为了你眼中的“风景”。曾经看过一档节目,是谈论城市里生活的人和生活在深山里的人互换“身份”。城市里的人都受不了那种生活,而深山里的人都很享受城市生活,这又是为什么呢?

记得有句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当我们在抱怨自己命不好,羡慕别人的时候,却不知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又看见过一张图:一个孩子成群的穷人想拥有很多钱,一个拥有很多钱的妇人却想拥有成群的孩子。这都反映了人们的内心的欲望。

而面对自己眼中的“风景”,我认为抱有的态度不应该是过分地将别人作为眼中的“风景”。每个人是会羡慕别人,这一点并不否认,但也不只是单纯的羡慕,你羡慕别人某一点,就应向这一点儿努力的靠近。

当你在抱怨自己生活没有别人好的时候,也应该想想其他生活还不如你的人,从而为自己感到一丝的幸运;当你羡慕别人什么都好的时候,也应想想自己又是否努力过。

有能力作为榜样的人固然好,但也不至于羡慕,将其作为眼中的风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优点,抱有“不让别人成为眼中的风景,只做自己眼中风景”的人生态度,也不要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叹不如,因为这世界正因优缺点,才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作者:贵阳第二十一中七(4)班 殷梦卿

15.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十五

关键词:线路设计,太白山,线路组合

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若干景观, 把这些景观通过一定的廊道连接起来, 并根据特定的主题对这些景观和廊道进行选择组合, 按照所设计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游览, 这就是旅游线路的设计。在我们的现有研究中, 通常把旅游线路按照其所涵盖的空间范围分为两大类, 即大尺度旅游线路和小尺度旅游线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即针对特定景区的小尺度旅游线路。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后, 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自驾车旅游, 背包旅游等多种个性化旅游方式日益盛行。旅游者在旅游中更多的关注旅游过程本身, 关注自身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的一切。在同一自然旅游景区游客游览线路设计的科学与否将极大程度上决定游客获取信息量的大小, 从而决定游客的旅游体验。这就为我们的旅游线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实现旅游线路的价值就必须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中更加重视旅游者的体验, 最大限度的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要。

山岳风景区因其资源的特殊性, 它的旅游线路设计更应得到重视。这类景区大多占有广泛地域, 垂直地带性明显, 生物和气候景观变化多端, 并且在长期的历史中融入了丰富的人因素, 资源丰度很高。在这种情况下, 旅游线路的设计具有多种可能性。但同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 山地的生态系统尤其脆弱, 以山地为载体的山地旅游景观最易遭破坏, 而且一旦出现受到干扰和破坏, 往往生态系统逆向演替, 导致难以恢复的结局。因此针对山岳景观的旅游线路研究就更有了现实意义。笔者在本文中试图通过对太白山景区的线路研究来分析山岳风景区的旅游线路设计。

二、太白山旅游线路现状

(一) 线路分布现状

太白山地跨眉县、太白、周至三县, 目前已建立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森林公园、黑河森林公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等多个旅游景区, 规划面积达到19300公顷。其中以拔仙台主峰为中心, 本文主要探讨分布于太白山森林公园和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线路设计。

在这一区域内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太白积雪六月天”是陕西关中八景之一, 高山杜鹃、万亩枇杷林展现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特殊植被分布, 第四纪冰川造成的特殊地貌, 深山中的古寺道观都别有一番风情。以拔仙台主峰中心, 太白山南北两坡各分布着多条登山路线, 它们分别串连起不同的旅游点, 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表一所示

(二) 线路组合现状

在所列出的几条线路中, 旅游者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规划自己的行程, 以实现自己的旅游目的, 获得愉悦体验。而不同的旅游者其所选择的旅游线路具有明显的不同。经过长期的开发和旅游者的自我选择, 形成了不同的线路组合方式。通过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90%以上大众游客选择了太白山森林公园境内的北坡线路Ⅰ做单线往复游览。对于其它的组合方式, 我们采用了网络调查的方法, 通过网络搜索了大量的太白山自助游的游记, 并随机抽取了五十支登山队伍作为调查对象, 进行了统计, 其选择频数如下图所示:

同时在这一调查中, 我们也能发现, 这部分旅游者的出行特征非常明显。在旅游时间上, 三个黄金周期期间的出行比较集中, 年龄段集中在20—35周岁之间, 旅游前期准备的消费额度远大于在景区内的消费, 除部分学生团体以外, 总体收入水准都比较高。

(三) 景区线路评价现状

对于现有线路的评价, 我们选择了北坡线路Ⅰ和南坡线路B进行了调查。游客对这两条线路的安全性、便捷性、景观性、生态性、挑战性呈现了不同的满意程度。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出鲜明的对比。北坡线路Ⅰ的优势在于安全和便捷, 而南坡线路B的优势则在于其生态性、景观性和挑战性。

三、太白山旅游线路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 存在问题

1、现在大众游客主要利用的旅游线路是一条单向往复线, 构不成环状流动。游客从汤峪乘汽车到达下板寺后, 虽可选择索道和步行两种方式登山, 但索道与徒步登山线路重叠在同一线上严重破坏了徒步登山的景观线。同时这一段徒步登山线路未经过修整, 对大众游客来讲并不适宜攀登。特别是在雨雪天气发生时, 更加大了攀登的不安全性。同时, 前一段的公路输送游客速度明显大于索道运送游客的速度, 在旺季时就导致了游客在索道前集中, 长时间排队的情况。而排队不仅使游客累积了负面情绪, 同时一旦发生拥挤现象, 对游客的安全更是一个威胁。

2、沿旅游线路布局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在太白山现有的汤峪——下板寺这一段车行路线中, 标示牌、厕所、垃圾箱的配套基本合理。但从下板寺开始的徒步线路中, 游客的流动速度变慢, 对各种设施的需求量加大,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在这一段路程中, 厕所的数量质量明显下降, 垃圾箱的分布也不能满足游客需求。这与游客的流动速度更成了鲜明对立。

3、旅游线路的选择尚过于集中。现有的线路选择主要是Ⅰ+Ⅰ、A+Ⅰ和B+Ⅰ这三种组合方式。Ⅰ+Ⅰ的优势在于其便捷, 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体力。而后两种组合则既可以游览南北两坡的风景。但线路集中, 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中容易破坏生态环境, 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长期发展。游客深入到高山区数量过多, 因樵采、践踏对高山区的灌丛草甸造成严重破坏, 长期如此, 高山植被会被石海所代替, 即丧失了观赏价值又降低了涵养水源的作用。

(二) 应对措施

针对旅游线路存在的问题, 必须重新整合现有旅游资源, 进一步深化主题, 打造特色线路。具体措施如下,

1、调整现有的单线往复模式, 开发营头——文公庙和远门口——下板寺这两段线路。这样既可以在旅游旺季时分流游客, 避免游客滞留在索道附近。同时又延长了旅游者在太白山的停留时间, 增加了景区收入。而对于旅游者来讲, 这样的线路组合也会丰富他们的旅游经历, 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2、严格管理。一方面是针对宿营地的管理, 引导游客在指定位置宿营。这样既保障了游客自身的安全又维护了景区质量, 也可有效防止部分旅游者不合理取火引起森林火灾。一方面是针对时间段的管理, 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旅游线路。自然保护区现阶段实施的是冬季封山的政策, 但实际上在春节前后仍有部分游客通过各种手段登山。对这种现象要进行合理调控, 引导游客在冬季选择更为安全的路线, 避免进入海拔高的地区。

3、完善接待设施。部分游客既不满足于普通的大众旅游线路却又不像专业的背包客一样拥有专业的设备。为了让这部分游客顺利穿越太白山, 就需要在沿路完善接待点的建设, 通过接待点串连起整个线路, 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结语

纵情山水自古以来一直是旅游出行活动的一个重要出发点。进入21世纪后,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后现代化思想的发展, 人们对山岳风景区的旅游需求一直呈现扩展的趋势。因此, 做好山岳风景区的线路设计, 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山地资源, 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就有了其现实意义。只有通过合理的线路设计, 才能保持山岳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人们的旅游需求提供长期而稳定的供给保证。

参考文献

[1]、余建辉, 张建华.自然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管理初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6) :59-63

[2]、冯德显.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景区开发研究.人文地理.2006, (6) .67-70

[3]、王金照.太白山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探讨.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 17 (4) :83-86

16.有风景的树 篇十六

李阳这天特地赶去医院接妻子黄茵茵。自从茵茵迷上了生小孩,最近天天跑医院作输卵管通水治疗。年近40了为何还要遭这份罪,李阳一直想不明白。当一脸苍白的茵茵出现在医院门口时,他感到心紧紧收缩了一下,分明是痛。比自己大6岁的妻子曾经是广告界出名的才女加经营奇才,可怎么都与这位憔悴、茫然的中年妇女联系不上,曾经那个自信、神采飞扬的茵茵呢,李阳失神地望着眼前的人越走越远,却忘了来医院的目的……

李阳说他很苦恼也很无奈,但他的故事依然是从快乐开始的:老牛嫩草的快乐

1999年2月下旬,一家叫“锦绣”的广告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聘创意总监。广告占了不小的版面,却只有一句极简早的话:如果你是一粒种子,这里有合适的土壤。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就被深屎打动了,此时我刚从一家国企辞职出来。

第二天,我带着资料到锦绣广告公司应聘。接待我的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士,她不算漂亮,也不青春,但她的眼睛很亮,像没有云彩的天空那样纯粹。也许就是所谓一见钟情吧,我对她怦然心动,我认定她就是那个我一直在苦苦寻觅的优秀、聪慧和善良的好女人。

应聘次日我就打电话约她,她礼貌地拒绝,并告诉我:“聘用的事已经定了,你没能应聘上。”我是个愈挫愈勇的男人,她不答应,我就一直约,直到第11次,她终于答应和我见面。

我这才知道,她居然就是锦绣广告的老总黄茵茵。她说她已经37岁,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

茵茵是成都人,出生在一个环境优越的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舞蹈演员。1984年大学毕业时,茵茵跟着“新疆同学”去了新疆,他是她的初恋。这桩洋溢着青春激情的婚姻2年后结束。伤心的茵茵去了深圳一家旅行社做导游,她不再轻易去碰感情那根弦。爱情还是不知不觉来了,她的主管,一位湖南小伙子深深爱上了她。1990年,他们结婚,第二年,有了宝贝女儿笑笑。1993年,他们夫妇从旅行社辞职开广告公司。然而,本以为是天长地久的婚姻在“七年之痒”时因为老公的情感出轨而结束。

黄茵茵万念俱灰,带着女儿,带着全部财产10万元钱来到刚刚直辖的重庆,希望新重庆能带给她新的机会。她在重庆注册了一个广告公司,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厅作办公室,室作自己和女儿的家。当时许多广东厂商都想开拓重庆市场,黄茵茵主要为广东厂商牵线搭桥,帮他们的企业和产品作形象宣传、市场推广。一年多下来,她不仅买了住房,把女儿送进了条件极好的寄宿学校,公司也鸟枪换炮,在高新区买了写字楼,生意进入良性循环,越做越好。

这些年的经历已经把黄茵茵打磨成了一个谨慎的人,面对我的激情,她若即若离。一天,我们相约去爬南山,在半山腰坐下来歇息时,黄茵茵突然问我:“你觉得一个人爬山和两个人爬山有什么不同?”我说两个人在一起遇到困难可以共同克服,遇到喜悦可以一起分享,寂寞了有人可以说说话,跌倒了有人可以扶一把,迷路了有人可以壮胆。我看见黄茵茵的眼睛红了。这次爬山让我们的感情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我们的姐弟恋一开始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是,爱情的力量让我们战胜了一切,2000年3月,我们正式登记结婚。我们的婚姻没收到一个亲人的祝福,连茵茵刚刚9岁的女儿对我都充满了敌意,不和我说话。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是因为爱情走在一起的,对各种流言蜚语都付之一笑。我们从不介意年龄的差距,有时打情骂俏时互称“老牛”、“嫩草”,别有一番甜蜜和温馨。大老婆小媳妇

我一直觉得茵茵足我的福星。认识茵茵时,我正失业,她一直鼓励我男人要以事业为重,并帮我分析事业的前景,如何有针对性地充电,以及如何克服自身弱点。她从上海出差回来,两个旅行箱里全是给我买的充电用的书和光盘;听朋友介绍广东的汇才培训不错,她立即给我报名。“汇才”的培训仅学费就是数万元,来去的机票、食宿、通讯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字,她说这是为未来的事业买单,花多少钱都值得。

在黄茵茵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学外语,学管理,一边加油一边寻找合适的机会。蜜月未完,我就收到了3家公司的录用通知。黄茵茵在进行多方调查综合考虑后建议我到了现在这冢外资通信公司。

自从我进了通信公司,黄茵茵把冢里的电脑主页都换成了通信网, 电脑收藏夹里收藏了大量专业网站。相关的报刊杂志书籍她每期都买回家,自己先看一遍,觉得有价值的先用红笔作记号,让我详细读。半年下来,我,凉叹黄茵茵成了一名专业技术人才。

最初我只是一名技术部的工程师,半年后升为技术部主管,一年后被破格提拔为分管技术的副总。我对茵茵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当上副总那天,我买了99朵红玫瑰回冢, 紧紧拥抱着她热泪盈眶地说:“我不敢想像如果没有你的一路扶持,我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子。谢谢你,我的爱人,我的知己。”茵茵也是泪如雨下。

婚姻是对女人人生改变最大的一件事。可能是经历过两次婚姻的挫败,茵茵特别珍惜我们的婚姻,对我特别地好。不仅仅是事业上,生活上对我的照顾也特别周到。结婚以后她将公司交给其他人打理, 自己一心一意回家做贤内助。她从来不让我干任何事,早晨起床,刷口杯已经盛好水,牙膏已经挤在牙刷上;我穿什么衬衫配哪条领带,穿什么皮鞋配哪双袜子,都是她操心。她有一句让我的男同事眼红的名言:爱一个人,就要把他侍候得舒舒服服。

我明显感到,茵茵正在由一个独立的优秀职业女性向大众眼里的“好女人”转变。茵茵?茵茵!

由于我的事业发展顺利,我的父母家人开始接受茵茵这个聪慧的“大”媳妇了。但茵茵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我父母有任何需要,她都不遗余力。天热了,她动员爸爸妈妈到北戴河去避暑,天冷了,她陪他们去南方的深圳珠海度假。妈妈头发掉得厉害,她托人从香港带回价格昂贵的生友素。父母家里有保姆,但只要茵茵回去,她一定亲自下厨,连爸爸妈妈的内衣她也抢着洗。

她处处想讨好我,讨好我的家人,甚至讨好世俗,为此不惜让自己受委屈。说实话,她的这种变化开始让我难受且害怕。

我们结婚一周年纪念日时,爸爸妈妈专门在重庆宾馆订了一桌茵茵最爱吃的上海菜,还给我和茵茵各准备了一枚白金戒指。他们就是借此机会让茵茵知道,他们已经正式接纳了她。那天,茵茵很开心,眼里涌动着晶莹的泪花,一会儿给爸爸敬酒,一会儿给妈妈夹菜,比亲闺女还亲。

饭吃到一半,妈妈突然停下筷子一脸严肃地说,李阳,妈妈得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小时候身体不好,总生病,奶奶迷信,找人算命说你生辰八子有问题,把你年龄改小了3岁,我已经到派出所帮你改回来了。我一怔,心里什么都明白,感觉很辛酸。

不久,茵茵在一个很多熟人参加的聚会上特别更正了我的年龄。茵茵说,大你6岁和大你3岁虽然都是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重量。茵茵对年龄变得非常敏感,有一次我像从前那样开玩笑随口喊她“老牛”,她气得一整天不吃饭,3天不理我,直到我发誓再不这样乱说话。

去年以来茵茵就想生个孩子,她认定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粘合剂。说实话,我很反对茵茵要孩子,我对现在的状态很满意,无论生活还是事业,都朝着自己满意的方向在运转,经过茵茵和我的共同努力,笑笑已经认可了我这位继父。

茵茵抱子心切,但肚子像故意和她闹别扭,迟迟不能怀孕。她几乎跑遍了重慶、上海、北京所有医院的妇产科,医生诊断说她和我的身体都正常,只是因为她年龄偏大,卵巢功能有些退化。于是,她坚持到医院做输卵管通水和卵巢监测。每次她都不要我陪她上医院,但她每次回家都脸色苍白,猜得出那是很痛苦的一种治疗。

茵茵想怀孩子快想疯了,连我们的夫妻生活都变得非常怪异。只要医生说这两天怀孕机率高,她就要求我放下手头所有事情呆在家里,如果我有急事到外地出差,她就跟着去。这件事把我搞得很烦,但因此每次茵茵的眼泪就会汹涌而下,她说,因为爱,她愿意做一个最普通最平凡的小女人。在茵茵的眼泪和恳求下,我总是无话可说。为什么结婚短短3年,能干、独立而优秀的茵茵就变成了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人了呢?到底哪一个茵茵更真实?

连续6个月怀孕失败,茵茵倒在床上大哭,我理解她的难受,她为这个未知的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在非典时期都冒险上医院,除了西医,几乎尝尽了所有的小偏方。我劝她说,要相信我们的爱情,要相信自己的魅力,不必因为婚姻改变什么。茵茵只是苦笑、流泪,她望着远方,有些孤苦无助:“我恨那么多不好的过去,那让我不自信。我相信你,但我不大相信时间和生活,它们会逼迫人改变。”

我突然也觉得可怕,我多么怀念从前的茵茵,她自信,独立,优秀。不管不顾爱她娶她,正是被她这些所吸引。我打心眼喜欢和爱的是从前的茵茵,自然,独立,干练,敢作敢为。

17.桂林风景作文 篇十七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风景作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桂林风景作文 篇1

“桂林山水甲天下”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打开了我的心房。

这一天我乘这么豪华的船游漓江看美景,我已经兴奋不已了。船徐徐开动,漓江两岸呈现出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大约过了两小时,我远远看见模糊不清的象鼻山,一座山峰插入水面,中间有一个圆洞,像大象的鼻子一样,所以叫做“象鼻山”。好像大象在给自己洗澡,可爱极了。

再过了几分钟,船开到了水位较低的地方,要到水位较高的湖面上去,这时候就要用到船闸——又称水上电梯,船开进船闸里,船闸慢慢上升,直到跟湖面持平,船再开到湖面上,船坐了一次水上电梯。

过了船闸,湖面两旁的风景各不相同。远远看见一高一低两座塔,高的`那座塔代表太阳,低的那座塔代表月亮,因此叫做“日月双塔”。

第二次在桂林坐船会更不一样,今天我们要乘四个多小时的船去阳朔。漓江的山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景色诗情画意。不一会儿看到了九马画山,九只马在石壁上栩栩如生、楚楚动人。你有没有看到九只马呢?

到了阳朔,晚上看了“印象刘三姐”,刘三姐的歌声真好听,我赞不绝口。

今天是最后一天在桂林了,我去了著名的“银子岩”。一进岩洞,到处的石头五彩缤纷,有的像钢琴一样,有的像竹笋一样,还有的像破了个洞的伞一样。

石头看够了,又到遇龙河上坐竹筏。我第二个下去,一下去竹筏摇摇晃晃的,像挂在树上的摇篮,可好玩了。

桂林的山水真是名不虚传,下次有机会一定还要去桂林。

桂林风景作文 篇2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终于有幸来到了桂林,来游览这甲天下的风光。

我们乘船游览桂林最著名的景点——漓江。漓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桂林山水的精华。从桂林到阳朔大约是百里水程,人称“百里漓江”,她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盘旋于万点奇峰之间。

我们从磨盘山码头出发,沿江风光秀丽,碧水环绕,奇峰倒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蝙蝠山,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巨大的蝙蝠准备要飞走一样。我们顺流而下,来到了漓江上最著名的“九马画山”。崖壁上黑白相间勾画出九匹形态各异的骏马。我看到了山顶上一匹大白马,山脚下一匹饮水马,其他的几匹马我没有看出来。漓江两岸山很绿,郁郁葱葱,水很清,清澈见底。

随着游船我们又看到了五指山。因为这座山突出的五座山峰就像是人的手指。最后我们的游船达到了阳朔码头。

漓江两岸风光秀丽,山峰倒影,清泉飞瀑,构成了一副绚丽多彩的画卷。

桂林风景作文 篇3

早就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来到了桂林。刚刚出机场,满城的山让我吃了一惊:多奇特的山啊,而且它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而是拔地而起、直刺天空,有的像巨大的竹笋,有的像一把利剑。

我们乘东星旅游大巴到了老干酒店。第二天,我们乘船去游漓江。漓江的水非常清亮,水的两岸排列着青翠的山峦。

我看到了有名的象鼻山,它像一头大象,正津津有味地喝着漓江水。有的游人划着船,在它大大的鼻子下面穿过。有两座山像一只兔子和一只小乌龟比赛跑,小兔子在一旁呼呼大睡,而小乌龟呢,它趁小兔呼呼大睡时一步一步地超过了小兔。还有一座山,它上面有一块石头像一位母亲背着一个篓子,篓子里装着她的孩子,正望着远方的丈夫。

18.桂林风景的作文 篇十八

记得有一次,妈妈到学校接我回家,走到半路上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看着马上要下雨了,突然妈妈停了下来说:“我忘记买菜了,家里还晾着床单呢?这可怎么办呀!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顿了顿,她又说:“要不,婷婷,我给你点钱,你去买菜吧!我要回家去收床单。”我高兴的叫道:“好呀!我很乐意为您效劳!”妈妈笑着说:“你这小鬼,记得要挑新鲜一点的菜哟,跑快一点,免得一会儿菜市场没人了。”我已经拿着钱跑出好远了,叫道:“知道了!”

我飞快的穿过大街小巷,来到菜市场。我对比了几家的菜,最后决定在一个老婆婆那里买,我把菜挑好后,学着大人的样子讨价还价,将菜价向下压了1角钱,我买好菜,付了钱,心里美滋滋的,高兴地跑回家去,这时才发现,那个老婆婆找我的钱忘带了。我觉得太丢人了,第一次在妈妈面前表现自己,却弄成了这样,妈妈一定会取笑我的,我一定要去将它找回来。想着,把菜放下,我就跑了出去。到了菜市场,却早已人去摊空了,本来憧憬着满载而归的我,却一无所获。刚想离开时,却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一看原来是那个卖菜的老婆婆,她急急地跑了过来,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和蔼地对我说:“小姑娘,你可来了,你走了不久,我就发现你没拿这钱,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找,所以我就在这等着。来,给,你拿着吧!”顷刻间,我哽咽了,不知说什么好,冷风呼呼地吹着,我而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啊!这个老婆婆的精神品质多么高尚呀!老奶奶离去的身影,成了我心底最美、最美的风景。

19.“意外”——课堂的独特风景 篇十九

一、各抒己见, 飞扬个性

我们应尊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 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是因材施教, 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片断一]

题目:一套大词典分上下两册, 上册厚2.4厘米, 一共256页, 下册厚3.6厘米, 大约有多少页?

生:要求3.6厘米约有多少页, 就先求1厘米约有多少页, 用256÷2.4再乘3.6。

当我和学生一起总结此方法时, 有位学生说:“老师, 这题不能这样做!因为256÷2.4除不尽……”

我顺势说:“那除不尽, 我们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呢?”

一位学生举手说:“第一种方法256÷2.4×3.6可以算。”学生们很惊奇, 我也很期待。“虽然256÷2.4除不尽, 但我们可以将“÷2.4与×3.6”的位置调换, 用256×3.6÷2.4这样就好计算了!”下面响起热烈的掌声。

又一学生激动地说:“我还有一种方法, 用3.6厘米比2.4厘米多1.2厘米, 2.4厘米是1.2厘米的2倍, 页数是256页的一半, 再与256页结合起来共384页。”

一道题目的交流讨论, 就这样的进行着, 我也好似一个学生享受着这思维碰撞的乐趣!

“意外”信息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好契机, 我们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介入课堂, 充分肯定学生, 放大亮点, 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我们还要学会耐心等待, 鼓励学生自由畅想, 当课堂上出现了非预设的生成, 要延迟我们评价, 先听听学生的想法, 提炼学生独特的见解, 使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二、推本溯源, 勇于质疑

教师可以从学生“有疑”处入手, 引导他们进行验证, 让学生在争论中“释疑”。这样的学习活动, 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更重要的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教学片断二]

又是一节练习课, 我和学生一样觉得兴致不是很高, 刚学习了“圆的周长”无非就是有关圆周长的相关练习吧!一切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可当这一题出现时, 气氛变得完全不同了。

出示:一个圆形花圃的直径是21米, 沿着它的边线大约每隔3米种一棵杜鹃花, 一共要植多少棵?

学生在下面列式计算, 答案出来了。

生1:21×3.14=65.94 (米) , 65.94÷3=21.98 (棵) 。

生2:不能用“21.98棵”作为最后的答案, 因为求的是树的棵树, 要保留整数才符合实际。

师:说的很有道理!那谁来说说你觉得这里怎样取近似值呢?

生3:我觉得用“去尾法”, 因为算出的结果是“21.98棵”, 说明不够植22棵了, 只能植21棵。

生4:我也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 我们可以反过来想, 如果植22棵22×3=66米, 66米就大于总长度65.94米了, 所以只能植21棵杜鹃花。

生5:我觉得如果只种21棵, 那么第1棵与最后一棵, 相隔的距离就太大了, 不符合实际也不美观, 我觉得应用“四舍五入”法, 取22棵。

(一学生举起了手, 从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想反驳)

生6:第1棵与最后一棵, 相隔的距离是大了, 但是剩下的的确不够3米了, 怎么再植1棵呢?

生7:仔细看题, 题目上说的就是“大约”每隔3米种一棵呀!剩下的是不足3米, 但只差一点了, 根据“大约”一词, 我们确定可以再种一棵。

生8:我们可以计算比较一下, 如果种21棵, 21×3=63米, 种22棵22×3=66米。与实际周长比66米更接近于65.94米。

师:是的, 同学们说的真好!这里杜鹃花的棵数,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比较合适。

我很享受课上学生争论的过程, 喜欢学生这种思维碰撞的感觉, 虽说有的学生起初的想法错了, 但他们获得在“真理”的探索路上的成长体验, 这是宝贵的啊!我愿陪伴学生一起经历成长的过程!

三、节外生枝, 去伪存真

当学生的解题策略和解法出现差异后, 我们应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辨别, 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行选择的过程, 让他们在充分讨论、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找到较佳或较优的解法。

[教学片断三]

题目:李芳用彩纸制作了一条花边, 一共排列了8朵花。每朵花的宽是4.5厘米, 每两朵花之间的距离是1.2厘米。你能算出这条花边一共长多少厘米吗?

多数学生用4.5×8+1.2× (8-1) 求出花边的长度, 可有位学生却列出了如下的算式: (4.5+1.2) ×8, 这个方法显然错了, 但从中我看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 我将算式写到黑板上, 学生一看, 异口同声的说“不对”, 我笑了笑, 请这位学生上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将一朵花和一个间隔合并起来看, 一共有这样的8组……”他停了停, 激动地说:“我知道哪错了, 不是8组, 还要再减一个1.2米。”他用手急切地比划着。“对啊!聪明!”下面掌声一片……在这位学生的启发和影响下, 又有一学生兴奋的说:“还有一种方法, 用 (4.5+1.2) ×7+4.5。”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更可喜的是一人意外的错误, 竟激活这么多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再局限。

上一篇:2018幼儿园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下一篇:视觉传达设计个人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