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2024-10-24

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14篇)

1.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一

程岭初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学。通过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锻炼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学校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营造科研氛围,引领教师走进教科研,促进“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二、主要工作:

1、宣传普及树意识

通过召开教师会议、教研组长会议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提高全校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介绍教科研内容和开展教科研方法,营造“人人参与教科研”的良好氛围,推动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开展。

2、理论学习奠基础

本学期我校将严格按照上级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校本课程,对全校教师加大理论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教研的理论水平。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学习、外出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我们将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各项教科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全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3、校本研修求真知

本学期我校将加强教研组建设,通过教研组课题的研究,集体备课、小班化常态课堂研讨、观摩实践、外出取经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为他们的教学研究指明方向,提供帮助,从而促进教师群体的整体发展。

4、注重实践得实效

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按照进修学校等上级部门的要求,保质保量做好继续教育的开展、统计、上报工作,保证全校教师继续教育达标;将继续邀请专家、名校老师来校给老师们开设讲座,介绍经验,传授方法,指明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面的交流实践活动,提升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加强教师的培养,力促部分青年教师成为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5、组织评选争获奖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组织我校老师认真参加省、市、县教育教学的论文(案例)评选,争取在质量上、数量上比往年均有突破。同时,采用各种形式加强教师教育论文(案例)写作的指导,提高教师教育研究水平。

三、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2、三月份:

1、做好市、区级教学案例、教育叙事评比的宣传发动工作。

2、安排教科研核心团队开设专题讲座。

3、做好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征集指导评比工作。

4、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5、加强教研组建设。

6、教师读书节活动宣传发动。

四月份:

1、邀请市、区教科研专家对我校优秀教学案例、教育叙事进行指导。

2、加强对市、区个人课题课题研究的检查,力争各个课题能顺利结题。

3、市规划课题研讨,深化,总结。

4、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5、开展青年教师发展联盟活动。

6、开展校际教科研交流活动。

五月份:

1、继续做好论文评比的扫尾工作。

2、核心团队开设教科研讲座。

3、认真做好新个人课题管理工作。

4、开展青年教师发展联盟活动。

5、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6、教师读书节活动评比颁奖展示活动。

六月份:

1、优秀教学案例展示活动。

2、组织好校内小班化论文案例叙事评选颁奖工作。

3、开展青年教师发展联盟活动。

4、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5、本学期教科研总结。

6、本学期继续教育总结。

假期:

1、布置教师暑期读书活动。

2、做好暑期教师培训的准备工作。

3、整理教科研、继续教育档案。

浦口区行知中学

2014年1月18日

2.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二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基本分类

什么是初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呢? 就是绘制在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中, 用来阐述初中思想政治课相关内容的一些图片、图例、图表等。

1. 黑白图和彩色图

按色彩分类, 有黑白图、彩色图。黑白图基本格调是黑白色。在初中政治课本中, 以黑白图居多, 这些图和教材内容息息相关, 相辅相成, 合二为一, 相得益彰。彩色图的色彩比较鲜亮、活泼生动。这类插图涉及范围广泛, 空间跳跃度比较大, 设计和构思精巧、扣题, 插图表现的场景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贴切内容, 有助于学生们深入理解教材的理论知识、开拓抽象的思维方式。

2. 单图和复图

初中政治课本, 依据插图构成的数目不同, 可分成单图和复图两类。单图就是这样的一幅图, 其画面比较完整, 可以单独的表述完整的意思, 能够单独应用。就单图来说, 它有一定的独立性, 展现的是某一特定时空、某些人物和事件。说到复图, 就是按照一个核心的内容, 将和它有关的一些单图, 运用艺术的组合方法, 妥善的匹配起来, 由此而形成的画面, 也就是说, 复图指的是一些单图的有机综合体。

3. 文中图、题头图和练习图

按照插图在初中政治课本中整体架构上所在的位置不同, 可分为文中图、题头图与练习图。文中图主要是为紧扣教材宗旨, 体现教学重点的教材插图。题头图指的是映射课本主题, 辅助结合教材主体的插图。题头图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 引入话题, 让人们对课题予以关注。练习图是根据实践和理论, 知行合一的原则, 把教学要点加以巩固, 凸显应用部分, 绘制于练习题内的插图。练习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画面、和画面对应的问题。

二、教科书插图课堂应用

科学设计与应用初中思想政治的教材插图, 能够提升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性, 是丰富完善教学方式的有力手段。因此, 老师应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 更应结合实际, 可以自己绘制和选用相关的图表、漫画等, 以充实课堂教学。

1.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如果没有饱含诗情画意的情感, 也就不可能有学生们的全面综合发展。在初中政治教程中, 老师应着力创造教学情景, 跃动学生们的内心情感, 让学生们在形象逼真以及贴近日常生活的课堂中充分的体验和感受。在初中政治课上, 有许多方式可以引入新课内容, 行之有效的好方式就是以图引入。开始上课时, 老师要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 使学生们全力集中于课堂教学。老师可以首先以一幅或者几幅插图开场, 这样, 学生们的注意力会被吸引, 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老师再稍加引导, 学生们就能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2. 激发兴趣, 加强教育

皮亚杰说: “兴趣是所有智力相关的工作的依赖。”陶行知先生说: “学生产生了兴趣, 就愿意全力以赴的去做, 学和乐不可分开。”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 初中政治课程的教材中, 配有的一些插图本身就蕴含一段生动的故事。我们可以应用生趣盎然的一个画面, 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 学生愿意学, 老师愿意教, 还能提升教学质量。

3. 化难为易, 加深理解

新的初中政治课程的教材中, 配置的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教材的理论依据, 以及观点证明; 突出教材重难点, 并服务于重难点; 最后一类是二者兼而有之。所以, 老师要应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插图, 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点。法国著名演讲家莱茵兹·雷曼麦曾经说过: “以幽默有趣的方式讲出严肃的道理, 相比直截了当地提出, 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可以应用插图将深奥的道理予以简化, 让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容易。

4. 提高审美, 陶冶情操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如果教育中没有美育, 那它就是不完全的。”初中政治课本的插图本身来说就属于一门艺术, 蕴含着自然美, 还包含有心灵美和社会美。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 使学生们感悟插图的美感, 感受美的乐趣。让学生把认识和情感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拓展思维开发、施展想象力, 融入一种创造美的想象空间。应用插图来进行审美方面的教育, 还可以陶冶情感, 激起道德感受。只要丰富的情感打动了学生们, 那么情有所感, 理有所悟, 就会有灵动的领悟, 这种情感就是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 让学习变得不再是过去那种冷淡、枯燥、单调的传授理论知识。

三、结语

政治课程中的插图教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 却不是唯一的手段。在应用过程中, 要因人而异, 具体情况, 具体应用。插图教学方式并非孤立不变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选用, 以达到最优搭配, 获得最好效果。政治课插图授课不仅仅是拘泥于教给学生知识, 更主要的是能够无声地陶冶学生们的情感, 影响他们的领悟、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最终形成精神领域中最根本的世界观、人生观。

摘要:目前, 一些教师对教科书插图的作用没有真正意义的重视, 应遵循的基本理念没有得到倡导,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科书中已有的插图资源的作用和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科书插图,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插图研究的述评[J].国外教育研究, 1999, (3) .

[2]杜玉芬.高一年级新教科书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铁道师院学报, 1996, (6) .

3.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

一个合理、科学、有效的作业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教学目标,重要的是老师可以通过作业系统,知道和了解學生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老师能够及时地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因此说,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应该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作业系统。

一、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

1.题型多元化

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在编制的时候,应该注意题型多样化。题型应该力求新颖,题型应该与实际相关联。要在传统的题型之上进行有效的创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去钻研和探究。题型的新颖独特,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以及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果初中语文作业系统的编制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初中语文作业系统,让题型多样化,更加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

此外,初中语文作业系统的编制还应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语文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在进行作业系统实施的时候,也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学生才会将课本与生活有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加上,语文即生活。在对语文作业系统进行编制的时候,可以利用报纸、广告、电视,或者是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编写,这样使得初中语文作业系统更加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完成。

二、结语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系统中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作业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语文教学的实

效性。

参考文献:

汪莹.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分析[J].上海教学讲义,2004.

4.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四

工作目标

1.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4-8门学校课程,将“三课”教学落到实处。

2.引导教师搞好理论学习,认真落实教师读书富脑工程。

3.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充分发挥“重点培养对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具体内容:

一、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

本,学校将在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地方课程计划的同时,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计划开发4-8门比较成型的学校课程。

为了将学校课程的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已经制订了《董集实验学校初中部学校课程开发及开设鼓励办法》,鼓励有课程研发能力的教师积极投身学校课程的开发、开设工作。力争通过一年的时间,彻底改变现有的学校课程无系统文稿、无特色现象。

二、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观念更新,提升教师理论层次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几年暑期培训材料、新课程相关的专业书籍,促进教师观念更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了将教师学习活动落到实处,从本学年开始,学校将教师理论学习情况纳入教师常规管理,将理论学习笔记检查作为教学常规材料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借鉴兄弟学校经验,按周下达基本学习计划,每两周进行一次学习情况检查或评比。在抓好教师统一学习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根据个人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人学习,并将其作为教师理论学习情况评价的一部分;同时,学校还将适时举办读书角活动。

三、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1.抓实抓细草根课题研究活动

为增强我校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让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来源于课堂教学,服务于课堂教学”,本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

我校的“小课题”研究立足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方法、小策略”,真正做到立足实际,发现问题,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有效促进教师科研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尽最大努力避免课题研究活动中“虚、浮、空”的弊端,力求贴近教学实际。为激励教师认真参与本次活动,切实提高专业水平,学校将“小课题”研究结果作为本学年教学常规加分项。

2.搞好“说教材”活动

本我校将认真组织教师全员参与的“说教材”活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熟悉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熟悉教材。熟悉各学科2011年版课程标准,明了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等方面的变化将作为本的“说教材”活动的重点。

3.积极参加校际联谊活动

本,学校将依托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充分利用校际联谊活动,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使他们不断开拓视野,感受更多的先进理念,全方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活动中,学校在力争尽可能多地派教师外出学习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学习人员回校后的交流活动。每次联谊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撰写心得体会,交流研讨,并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外出学习人员学习情况汇报,力争实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培训效果。

四、继续实施骨干教师带徒和名师培养工程,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1、继续实施骨干教师带徒工程。在上师徒结对的基础上,要求师徒双方继续认真履行帮扶协议,认真帮扶,虚心求教,互相取长补短,促进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成熟,形成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育教学梯队,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学校将 “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重点培养对象、教坛新秀”列为首批学校名师培养对象,并为之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提高其知名度,树立品牌学科、教师,激励他们主动参与教研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让这些老师及学科成为老师们学习的榜样,成为对外展示学校教育的窗口。

3、做好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于学校里的年轻教师,尤其是刚刚工作的新教师,学校要创设机会,加快培养步伐。学校还将开展工作5年以内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让青年教师从中得到锻炼,并能尽快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五、做好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抓好各环节的落实

新学期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抓好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力求做到精细化管理,继续实行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两条线并行的方式,年级组负责本年级各学科的常规教学管理,教研组侧重于学科教研的开展,二者各负其责,相辅相成。

年级主任课前检查教师的教案设计,并通过随机听课来检查教师的上课与备课是否相符;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教师的作业设计与批改情况,查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反馈,指导。

教研组长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每周组织开展好各项教研活动,重点抓好研究课和教师课题研究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校全体教师一定要在县教研室的悉心指导下,同心协力,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垦利县董集实验学校初中部

2013年2月28日

5.初中免费提供教科书实施计划 篇五

一、成立机构

1、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范景涛

副组长:罗月辉叶志强

成员:刘志刚王德芳黄杰侯连新钟涛先

2、免费教科书评审小组

组长;范景涛

副组长:罗月辉叶志强

成员;黄杰王德芳初中各班班主任

二、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对象范围

(一)、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XX—XX年)〉的通知》(川委发[XX]36号)标准确定的农村绝对贫困户家庭子女。(含城市低保生活水平以下困难家庭子女。)

(二)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含全部特殊教育学生)

(三)父母双亡、父母一方为烈士或一级伤残军人,且生活困难的农村适龄儿童少年。

(四)因疾并意外灾难等导致一时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特殊困难家庭子女。

(五)其他农村特困家庭子女。

三、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具体科目及版本要求

此次免费提供教科书科目为国家课程的必设科目,对初中生免费提供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的教科书。

实行免费发放教科书选用经济适用型或彩色版教材的原则是:本校同一年级的学生不论是否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的资助,各科目均必须使用相同版本的教科书。

四、实施办法

1、程序;由学生或家长提出申请,并组织填写《免费教科书申请表》。

2、学校根据县规定的具体条件和下达的指标,由学校免费教科书评审小组进行审查,依照民主、公平原则拟订受助学生名单。

3、学校和村(居委会)公示一星期,公示无异议。

4学校将拟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名单,年级分布及相关证明报县审批。

6.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六

(2006―2007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初中英语教研工作以《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重点,着力抓好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修订与实施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继续开展课标、教材培训,确保学科课改工作的有效实施。本学期开学初,将在七年级举办《英语课程标准》和《新目标》英语教材培训活动,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将在部分学校的七年级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督促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期结束,相关学校教研组要写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验证报告。

3、转变教研方式,加强教学指导。本期教研工作将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改进工作方法,深入教研组,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关系。了解教师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传递等服务,重点指导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等与教师成长紧密相关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4、继续抓好学科教研网络建设,提高同步教案设计的质量。要充分利用万州教研网这一有效、便捷的信息平台,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实现网上教研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科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本期要加大九年级英语同步备课的指导力度,加强备课教师的培训,发挥网络同步备课栏目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5、加强教研片区建设,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校际间的学科教研活动,使区域教研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与互补,有效推进学科课改和校本教研的实施。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教学经验交流、毕业复习工作的研讨等活动,促进片区内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使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步。

6、培养和使用骨干教师,着力打造品牌教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并通过他们带动一个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带好一批学科教师。通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区中心教研组成员、片区学科教研组长、学校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在教学、教研、科研中的“领头羊”作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7、加强毕业年级的教学研究,重视毕业复习指导工作。针对区内初中学校校点多,分布广,阵线长这一特点,教研员要加强教学视导,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分析毕业班英语教学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建议,有效地指导毕业年级的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指导,实施有效的课题研究。目前,全区初中英语学科立项科研课题数量少,研究成果匮乏。现已立项的科研课题要加大研究力度,逐步形成研究成果。各校教研组要开展课题研究,没有科研课题的教研组至少要有一个研究专题。通过课题或专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一批科研型教师。

三、主要活动安排

1、七年级英语教师教材培训会

内容:(1)课标、教材培训

(2)经验交流

(3)现场观摩

(4)点评、互动

时间:9月27日(星期三),时间一天。

地点:上海中学

参会人员:全区七年级英语任课教师以及未参加过各级英语课标、教材培训的八、九年级英语任课教师。

主持人:张晓琴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

内容:(1)课堂教学模式的修订及实施

(2)网络同步备课的研究与布置

(3)教研工作安排

时间: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上午9:00,时间半天。

地点:区教科所

参会人员:区初中英语中心教研组成员、片区英语教研组长及部分英语骨干

教师。

主持人:向明放、唐彩

初中教研室英语组

2006年9月1日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组成部

7.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七

插图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近年来在语文学科建设中, 教科书中的插图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对插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插图科学化建设对策。

2.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教学现存问题

2.1偏 于正文讲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重视对课文内容本身进行讲授, 而很少对课文中配备的插图进行讲解。一些教师直接选择对课文中的插图视而不见。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插图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其实, 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插图进行课文教学, 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插图是课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 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2.2忽视细节真实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非常精彩的插图, 还有许多具有高写真度的照片和图画,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许多插图在细节处存在一些问题, 与课文内容互相矛盾。这些问题虽然很微小, 但使插图质量大打折扣, 还有可能对学生理解课文增加难度。如七年级下册《一面》一文中, 写到鲁迅“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 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但是从本文所配的插图来看, 鲁迅却是用右手拿着烟嘴的, 这一点很明显与课文中的描述不相符。课文中的插图不是只对课文起到点缀作用, 应该尽量杜绝课文内容与插图相互矛盾的情况, 真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应有作用。

2.3重 视大家手笔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大多来自于大家手笔, 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还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等多方面能力。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大家手笔做课本插图的程度, 因为前辈留下的这些宝贵资料其实有许多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 出版社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面向全社会征集课本插图, 不断完善和更新, 使课本内容更符合当代教学的需要。

3.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科学化建设对策

3.1利用插图进行课堂教学

许多学生对于课文中所配的插图有很浓厚的兴趣, 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充分重视插图, 认真研究课本中的插图, 利用插图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首先, 教师可以运用插图导入新课程。优质的插图可以使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 引人入胜,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三峡》这节课时就可以先安排学生观看插图, 学生们面对图中壮阔的三峡时肯定会很震撼并激起对三峡的向往之情, 这样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教学一些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讲解。有些难以理解的句子或课文中描述的场景, 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述, 则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将课文内容与插图相结合, 使学生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地方一目了然,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核舟记》一课, 如果不结合插图讲解, 则学生对核舟无法有直观的认识, 也就无法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如果配以插图, 让学生结合课文观察插图中核舟的形状、构造, 就很容易理解课文。

3.2运用插图培养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将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平常教学相结合,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课文插图就是写作教学和课文教学的重要桥梁, 教师可以运用课文中的插图作为学生写作训练的素材, 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源泉。如《孔乙己》一文中, 插图内容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 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插图为学生拟出一系列写作题目, 如“孔乙己人生的最后画面”、“悲惨的孔乙己”等 , 带领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插图的观察, 训练相应的写作能力。利用插图随时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3根据课程需要自配插图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需要充分利用课本中配备的插图外, 还应当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 运用各种方式自己配备插图,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资料, 弥补不足。首先, 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自配插图,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节, 新课本中在这一节中是没有插图的, 学生单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无法深刻体会纪念碑的雄伟和壮观。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通过对课文的理解重绘人民英雄纪念碑, 有助于对课文进行更深刻的解读。还可以通过数码相机、电脑等工具制作插图如学习《春》一文时, 就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 利用数码相机对春天里大自然的各种景物进行摄影, 再组织大家一起对拍到的照片进行评选, 选出最符合文章描述的照片作为课文插图。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知识, 还能够加强师生交流。

4.结 语

初中语文教学书中的插图对课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认真研究课文中的插图,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发挥其应有作用。

摘要:作为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插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审美情趣、影响情感态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来在语文学科建设领域掀起的科学化建设潮流, 却几乎边缘化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问题。目前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形式单调及功能定位狭隘等。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科学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科学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插图研究的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 1999 (03) .

[2]袁静玲.初中语文课文插图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 1998 (10) .

[3]叶圣陶.重视书籍的绘图工作[J].课程·教材·教法, 1991 (03) .

[4]胡兴华.漫谈中语教材中的插图课文教学[J].中学语文, 1991 (01) .

8.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教学价值例析 篇八

一、侧重于积累作用的选文教学价值

1.语言文字的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必须通过一篇篇的文章不断学习得来。选文的典范性,保障选文的语言文字积累作用在教学中能够得以充分而有针对性地发挥。我们在使用选文的过程中,要树立鲜明的积累语言文字的意识,将一些经典的名篇熟练地背诵下来,将优美的字词完整地记忆在心里。我们在设计一些脍炙人口的好文章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摘抄、做读书笔记、品析精彩语段等多种活动来完成选文的语言文字的积累。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作家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饱含感情地赞美讴歌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诗情画意。全文语言明快婉转,清新朴实,运用侧面烘托的诗歌表现手法和二十多处修辞手法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化意境,谱写了一曲春之赞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积累语言文字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多次的诵读品味,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鉴赏,在诵读中积累语言。课后要求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这一练习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教材编者把握选文的语言文字积累作用的鲜明意图。

2.语文知识的积累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本篇章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包括语言和修辞知识,作家作品文化常识、听说读写的方法等等,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既要学习它们的表现形式,更要注重于了解他们的内容,增长语文知识,拓展文化视野,指导语文实践。

例如,陈从周的《说“屏”》是一篇专门介绍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家居——“屏”的科学小品文。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以学习文章内容为切入点,结合课后练习,达到理解作者感情、学习了解“屏”的定义、“屏”的功能与价值、“屏”的种类、“屏”的使用等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目标。对于这篇选文的处理,侧重点可以在“语文知识”而不在“文”,目的是让学生获知“文”里所讲的科学文化知识。

像《说“屏”》这样处理的选文在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并不多,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新课标语文教材的一个缺失,希望能够引起教材编者和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不过在选文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积累学习有关选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常识、有关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等,这也是选文中语文知识积累作用在教学中的另外一种富有意义的实现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对所选课文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这在新课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中得到了体现,如“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等专题,为语文老师进行此类选文的创造性教学设计提供了生动的样例。

3.经典文化的积淀

担当此类作用功能的选文被王荣生教授鉴定为“定篇”,即之前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教学“基本篇目”。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新课标也提出:“通过一些经典文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例如,在传统文言名篇《论语》《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多篇选文中,最为吸引大家的应该是作者留给我们的那一句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精辟名言,而不是后来者添附上去的所谓的“文章观点、层次结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内容。因此,面对经典,文化的熏染和积淀才是学生最应该接受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章写作知识可以忽略。何况经典文篇大多行文如行云流水,文意跌宕起伏,若隐若现,语意隽永,妙语迭出,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归纳出中心论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所能迎刃而解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应抛开传统的框架分析模式,侧重于文本本身的品味感知,记诵积淀,通过精心组织的大量诵读活动和师生交流,使学生真正融入古人智慧中,优秀文化也就会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成长铺垫精神的底子。

二、侧重于示例凭借作用的选文教学价值

1.阅读示例凭借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能够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这就是从选文的阅读示例角度入手来看待选文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把选文当“例子”来用,就是用选文来作例证,说明从语文课程中抽取出来的语文知识以及相对外在于它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把选文当“例文”来用,还要注意“例”的对象是什么,选文能否充分地说明“例”,有没有变式。例如下面的《风筝》课例。

一、导入。

二、知识铺垫。了解月亮的象征意义。分析理解《乡愁》(余光中)中“物象”的象征意义。

三、理解文本中“风筝”的象征意义。1.概括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生根据句式“少年时,风筝是……”叙述“风筝”在“我”的记忆中的象征意义。3.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说通过指导将答案组合成一节诗。4.学生分析理解“风筝”在“我”的忏悔中的象征意義,尝试完成一节小诗。5.学生润色修改自己创作的小诗,同学之间展示。

四、阅读其他“象征”文本,如前面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运用了“象征”手法的文本或语段。阅读鲁迅小说《药》,教师讲解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五、课外作业。

本课例设计侧重指导学生掌握理解鲁迅散文《风筝》的策略和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表现为以阅读理解《风筝》这篇散文的“象征”创作手法为中心内容,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理解散文这种文学作品的策略和方法之一,即理解分析散文文本的创作手法——“象征”,具体体现了本篇选文的阅读策略与方法的示例凭借作用。

2.写作示例凭借

一篇篇文章,以其活生生的状态告诉学生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从文章的构思到选词造句以至修改成文的过程,都在言语作品中有所展示。教材中的许多篇目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本,阅读与写作不可截然地割裂开来。例如,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突出的写作特点是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运用多种观察方法,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因此,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习写景文的观察方法、练习写作写景文的典范之作。结合该单元写作训练的有关内容,将写作技能的指导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如《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二、教师与学生一起研习课文(侧重于学生自主探究讨论,适当时候教师点拨要点)。1.文中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2.作家是如何牢牢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出多幅济南所特有的动人冬天景致的?3.作家是如何描述济南的山的?4.作者又是怎样描述济南冬天的水的?5.作者描绘了几幅画图?描绘每幅画图时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

三、实踐活动:在学习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来到室外,实地观察当地的相应季节的景物特征,参照课文,写一篇短文,题目可为“××的秋(夏、冬)天”。

本案例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学习观察方法,充分发挥本篇选文的写作示例凭借功能。首先是引导学生找出描绘每幅画图时的“观察点”。作家描绘阳光下的济南全景,先俯瞰,然后仰视,接着描绘雪后的山景时作者是通过远眺。描绘冬水时,作家由俯视到仰视,再进而纵览。在准确找出“观察点”的基础上,可以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例如,作者远眺时看到矮松树尖顶着白雪的图景,从而由矮松的形象引发作者的联想,借助“日本的看护妇”的形象比喻把观察所得具体化了。作者于观察中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观察所得具体化,就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方法。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体味、揣摩中学习掌握写作中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口语交际示例凭借

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选文中具有口语交际范例作用的内容加以重视和利用,也是选文使用过程中的应有之意。例如,“劝谏”是日常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文言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有趣,表现了邹忌的说服才能,是一篇体现邹忌高超劝谏艺术的作品。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抓住文本中“劝谏”这一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活动。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活动

一、教师提出问题:认真读完文章后,说出文章哪些方面最值得你欣赏?

依据文章内容,感悟本篇文章所表现的人物语言艺术特征和闪烁出的智慧。也可以提问学生:邹忌是如何说服齐王纳谏的?你能找出邹忌说服齐王的根本原因吗?

二、问题探究:教学内容重点在“说”,指导学生先自读、交流讨论,然后分析找出相关的句子,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探究邹忌说服齐王纳谏的思路和艺术。

三、学生活动:假如你是一位学生家长,你的孩子周末经常沉溺于游戏,你将如何劝说他。

四、拓展:课外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与课文作比较,进一步了解《左传》中人物的说辩艺术。

上述教学片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安排,主要让学生理解和分析邹忌擅长抓住对方心理,含蓄曲折、循循善诱、逐步深入的劝说艺术,充分发挥了本篇选文的口语交际示例作用。

三、侧重于引发作用的选文教学价值

1.引发互动话题

我们在使用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可以赋予选文引发话题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依托选文针对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进行研讨、批判、吸收。应该提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此类课文所表达的观点,依据选文中的某个问题引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教材之间的多边对话活动。例如,韩愈的《马说》属论说文体,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比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字词、熟读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情感的基础上针对作者的观点展开讨论。参考课例如下。

《马说》教学设计

一、教师投影多媒体课件:两匹奔跑的骏马,提示语:1.屏幕中的两匹马,一定都是“千里马”,我们班的所有人,人人都是“千里马”。

二、解读课文(略)

三、理清结构(略)

四、寓意情感(略)

五、交流对话

1.你认为伯乐应该具有怎样的才能?

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3.本文作者认为,千里马只有靠伯乐才能被发现,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上述《马说》的教学设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交流对话环节,深入挖掘选文所包含的关于伯乐、千里马的话题因素,对后来学习者进行睿智的劝勉鼓励,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特点对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拘束于、也没有标准答案,充分发挥了这篇选文引发互动话题的教学价值作用。

2.引发语文活动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可以引发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其他各种形式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这在《丑小鸭》的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一、编排课本剧。学生依据故事自编,自导,自演,可以聘请老师或专业人员作技术指导。教师可进行一次有关课本剧编写知识的专题讲座。

二、童话朗诵赛。篇目自选,参赛人数和朗诵形式自定。教师可进行童话朗诵指导,播放录音带作范例,学生认真感受。

三、童话故事会。教师可推荐一些中外经典的有关成长的童话故事,如《木偶奇遇记》《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等。

四、专题阅读:安徒生与安徒生童话。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借阅或上网查询,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汇编后班内传阅学习。

五、电影欣赏:《安徒生传》。观前引导,看后写观后感。

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与选文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选用编排课本剧、开展童话朗诵比赛、童话故事会、专题阅读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参与交流的常用固定教学模式,学生定会由学习选文走向语文教材之外的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9.人美版初中美术教科书目录 篇九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大家动手做条龙 生肖的联想 发现与创造 大自然的色彩 色彩与生活 漫画

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 宣传品的设计 吉祥物的设计 面具的设计制作 展示设计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选修)综合练习中原名塔 家园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同类色与邻近色 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调合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写意花卉

几何形体的联想 策划一次出游活动 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 文化衫的设计与制作 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选修)综合练习

汉字的象形之韵 龙门石窟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用装饰色彩来表达 用色彩表达情感 中国山水画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三位中国美术家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 纸板的创想—座椅设计 布置理想的家居

柜架陈设的一艺术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选修)综合练习中原名瓷 家乡的河

绘画的多元化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两个外国美术流派 单色版画

一版多色版画 藏书票 色彩静物画 色彩风景画 墙壁小装饰

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 艺术品的收藏与拍卖

10.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十

初中政治论文: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口刘燕(成都市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四川成都610200)

春季,四川省大部分初级中学开始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版思想品德)。笔者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套教科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商榷。

一、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不易过大,以免教师产生厌教情绪

教科版思想品德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调研和多次访谈来确立主题和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这样的治学精神值得肯定。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编写理念也直接引发了两大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看,或有不贴切学情之虞

受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阅历的限制,在接受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在预设范围内选择答案,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这就如同请客吃饭,只问客人吃川菜还是粤菜,然而,客人也许既不想吃川菜也不想吃粤菜,而是想吃西餐,可惜主人偏偏没有提供;亦或客人还没有饿,根本不想吃,盛情之下,陷入不得不吃的尴尬。通过这种方式所确立的主题并不完全是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反映,当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科版教材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成长的烦恼”,在讲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时就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第一,现在的孩子一般6岁入学,12岁左右进入初中,此时他们的身体发育变化还不太明显,所以多数孩子并不会过于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而教材用了一个框题来讲述青春期发育,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女生月经的出现和男生遗精现象的发生;而思想品德教师大多不具备生物学科的专业素养,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反而会给学生带去困扰。其实,初中生物学科在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安排了青春期发育的系统知识,如果把“成长的烦恼”的编排与之同步,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简单地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即可,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应对青春期生理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烦恼上,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第二,本课在“青春的萌动”一目中讲述了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学生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强烈的好奇心,有迫切想接近对方的冲动。然而现实却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才一个多月的七年级学生正忙于适应新环境,认识新老师,了解新同学,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不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此时提出这一话题无疑是把一个本属于“点”的问题无形地扩大为“面”的问题了,好像在主动引导学生“胡思乱想”似的,效果适得其反。笔者觉得,把这一内容合并人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男生女生之间”为妥。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进入中学一年多,学生已经逐步适应了初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后,其注意力才会开始慢慢地发生转移。此时,一年多的相处加深了学生间的了解,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才会开始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多数学生开始面临所谓“爱情”的困扰。面对困境,学生很渴望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此时讲述这一内容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从教师的角度看,或有不符合教情之嫌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给教师提供的是一个思路,从而给了教师教学上较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教师应强化课标意识,加强课标学习,在深入理解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现实情况如何呢?虽然新教材给了教师大量的自由裁量权,但许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和农村教师仍感到无从下手、难以适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在用老方法组织教学,所不同的只是多了几个小组讨论而已,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课改的要求。目前从事课改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大多习惯于多年形成的讲授教学法,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则,很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职的`思想品德教师,一些思想品德课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兼职,通常所教班级也较多。试问,在当前考试这一指挥棒下,如此繁重的课程安排,教师备课时间本已有限,如何还能实施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笔者认为,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学生喜爱、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编写者能否编写出教师喜欢、易于教学的教材呢?不易教的教材只易引起教师反感,而一个厌教的教师是绝对教不出好学的学生的。因此,如何编写教师易教的教材,仍然是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应予以重点考虑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应明确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教科版思想品德在严格遵守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同时,对课程标准的某些内容适当作了拓展与延伸。然而,面对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很多教师却感到无所适从。

例如,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所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1.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教材里相应的具体内容第九课“人类的需要”包含三个部分,即“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分别从劳动与人类的形成、劳动与人类文明、劳动与个人的发展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劳动的意义。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可敬的劳动者”赞叹了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第二部分“珍惜劳动成果”分析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快乐的劳动者”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既是自己快乐的源泉,也是法定的光荣义务,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第二部分“新型的劳动者”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中的创造,了解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懂得通过创造性劳动造福人民、发展自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劳动的本领。显然,编写者对课标进行了大量的拓展与延伸。然而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呢?对之,教师理解各有不同,因而在试卷评定的过程中,教师对答案的理解会出现较大差异,以致出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问题的评分差距较大这一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在一些思想品德还作为中考主要科目的地区,这样的差距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更有甚者,在“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影响下,当教材内容不能明确体现课标时,教师势必会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观点,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围绕教学目标适度延伸知识,以免冲淡学习主题

教科版思想品德打破了学科的分割,将适合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需要的相关教育内容进行了整合。因此,当教科版教材出现在师生面前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被其图文并茂的形式所吸引。很多学生认为这不像思想品德书,更像地理书、生物书或历史书,而一些教师则直言其为百科全书。该套教材的知识含量毋庸置疑。然而物极必反,正因为教材所涉猎的知识过广,反而冲淡了我们理应达成的德育目标。如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人类的朋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围绕这一主题,教材进行了拓展,介绍了自然资源的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价值、自然环境的组成以及食物链等相关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已在生物、地理等学科中详细介绍过,已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因其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做法,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再如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共同的愿望”,旨在让学生了解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和齐心协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教材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一国两制”,围绕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主要阐述了我国实行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这一伟大创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教材还呈现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一些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以及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和平统一”,首先通过回顾中国历史,让学生懂得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用一首表达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的诗和一篇赞美祖国的散文,鼓舞人民要永远不忘统一祖国的和平大业。这些内容已经由历史学科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教材再较为复杂地讲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实行“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为什么要和平统一台湾等问题,事与愿违,明显有悖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现象的初衷。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小栏目,以免形同虚设

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认知、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教科版思想品德突破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局限性,在每个单元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知、情、行各方面在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道德需求、道德意识、道德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中广泛采用了探究、分享、实践、讨论、反思、活动、交流、思考、体验等课堂活动方式,为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养成相应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很多栏目的具体内容却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为这些小栏目的设置脱离了教学实际,难以操作。以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小栏目中所设置的问题共有35个,其中至少有16个问题需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例如,第十二课“走进市场”设置了以下几个小栏目:“1_实地考察本地有哪些不同的市场,介绍自己社区附近的一个市场的概况和特色。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市场发展的历史,交流对市场含义的理解。3.考察自己家乡市场的兴衰,分析市场对本地经济的影响。4.查阅资料,了解各种票证的“命运”变迁及原因。5.查找资料,分析“铁老大”为什么要进行改革。6.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变化。7.了解本地有哪些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哪些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分析它们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这些问题不可能在课堂时间内进行解决,学生必须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但现实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且还有很多家庭没有电脑,学生没有条件通过网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这样一来,教师不得不对这些小栏目“视而不见”,这些小栏目自然就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与其这样,不如在编写的过程中,多设置一些教师易操作、学生能完成的问题。又如,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中有这样一个小栏目:“择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或参加一次社会实践。看一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收获。”设置这一栏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这是一个课堂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如把它改为:“你现在所拥有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学生就能给出很多的答案,如吃饭、走路、说话、骑自行车等,收到显著的效果。

11.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基础学科,在初中化学课堂上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引导性的探究和必要的点拨,学生在实验中答疑,在讨论中合作,在探究中寻求答案。探究活动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初中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强化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意识、探索精神和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人教版初中化学中涉及了大量的探究活动,通过研究分析这些活动,有助于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

一、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探究活动设置基本情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突破口。通过对人教版、沪教版、粤教版化学教材的对比统计,可以发现,不同版本对探究活动栏目设置有所不同。如人教版的“讨论”,在沪教版中称之为“交流和讨论”,在粤教版中称之为“讨论和交流”;虽然名字不同,但在所有教材的编写中,都十分重视对探究活动的设置。人教版上册设有探究活动42个,下册有43个,栏目设置主要有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四类;活动设计时注重简洁性和概括性,且富有课外小实验。沪教版上下册共有探究活动116个,且在每一章节中都设置有“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等内容;粤科版上下册共有探究活动88个,以“探究活动”、“讨论与交流”、“观察活动”、“实践活动”、“网上查”、“调查活动”等形式为主。

二、化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实验探究的体验,发现化学中的乐趣,新的化学人教版教科书中新增了八个基础性的实验,包括: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燃烧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酸碱的化学性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粗盐提纯。

1.探究

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中,以“探究”为栏目名称,要求学生将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过程中木条和二氧化锰的变化并做记录和分析,最后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首先是进行试验,通过图、文介绍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使学生对于实验整体过程有一个大概认识;第二是分析与讨论,针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目的,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一个以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为基础、加入分析等环节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同时,特殊提示栏的加入,提醒学生注意到实验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的事项。例如在氧气制取实验中增加的“注意”栏,就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二氧化锰在实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这是一个“观察—发问—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文字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享受探究活动的乐趣。

2.讨论

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中,虽然选择“讨论”为探究活动栏目名称,但仍是采取实验类型的探究方式。设置两个对比实验,一个是在热水上方的空气中放置红磷和白磷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达到物体着火点;另一个是将白磷分别放置于空气中和水中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需要氧气。实验最后,进行总结性的论述,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借助三角形的图示进行诠释说明,使学生意识中形成燃烧的概念。对比试验的探究活动设置深入,活动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调查与研究

调查与研究类的探究活动,主要强调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图书等渠道获取课外信息的能力。在“温室效应”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收集与温室效应增强的影响、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等相关议题的资料,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制作成黑板报、宣传栏或写成小论文进行交流。调查研究类型的探究活动,对学生要求比较高,但也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学习的综合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强化学习能力、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科学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探究活动可以根据活动的要求和层次设置到教科书的各个章节之中。但是在具体设计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章节的特点和重难点水平分布。从对学生要求较低的探究活动开始,循序渐进,依次递增。

参考文献:

12.初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十二

任何国家都是对现存的知识总体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构成了学校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均是社会统治阶层对现有各种学科知识价值选择的结果,是合乎价值取向的学科知识,也即为“法定知识”,而蕴含于这些知识中的合法化的意识形态即为“法定文化”。因此,从本质上说,课程内容是意识形态的文化选择,是社会统治阶层进行社会控制的一种形式。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集中体现,它代表了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即官方教育文本)对年青一代的行为、举止、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它还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文本材料,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将对教科书中的性别文化信息进行分析。

有关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学者们已做过一些研究。如朱晓斌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小学全日制五年制语文课本(1988年第2版),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联合编写出版的全套小学全日制六年制语文课本(1988年第3版,四省市版),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编写的义务教育六年制(试用)1—2年级《语文·思想品德》(1991年第1版,简称浙江版)所做的分析[3];曾天山对人教版语文教材和中学英语教科书的性别分析[4];金庆花等对经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审查试用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1984年版和1998年版),对北京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1—4册以及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教材5—6册所做的研究[5];史静寰等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998年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共12本)和社会教材(第1—6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5册)所做的分析[6];俞海燕对上海市S版(第1—10册)和H版(第1—10册)小学语文教材所做的分析[7]等等,其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存在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状况。

2001年,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启动,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制定,新的教科书也投入了编定,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下,继续对教科书中的性别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仅以现今太原市初中统一使用的《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选取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各上、下两册,共六册《语文》教科书中的全部课文,以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不同性别人物作为统计对象,对其中所展现的社会角色进行性别差异分析。

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曾经介绍过教科书的内容分析:“二战以来,出现了一种分析课本中偏见的类似传统,它是建立在这样的设想之上的:课文和其他传导媒介中所含的明言及暗示的‘信息’,由于逐渐积累所产生的效果而渗透到读者的意识中去。研究工作是想通过测量某些信息的频率来揭示这种积累的性质。进行内容分析是假定一个有很多值得关心的事项组成的领域,并求得有关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用来测量某一事项在特定的一组信息中被处理的一种方式。领域的范围可根据一个特定的态度对象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来确定。表现这个态度对象的形式是其参照情境(即不同行动者在活动中所表现的特性),以及联系态度对象和它的参照情境的词语的分量和分寸。”[8]依据上述介绍,要构建一个教科书的分析框架,就我们来看,大致有两项重要指标:一是“频率”,二是“参照情境”(其中包括“词语”,因为“词语”是在一定的参照情境背景下出现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依据人们获得社会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所谓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9]所谓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选择的结果。[10]为了更清晰地对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首先将课文中的全部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然后对它们进行频率分析,并对其中的自致角色进行情境分析。

一、频率分析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套苏教版的《语文》教科书中共展示了161个社会角色,其中男性角色121个,约占总数的75.2%,女性角色40个,约占总数的24.8%,可见,课文中女性角色的出现比例明显微弱。而且女性在真正意义上担任主角的数量也不多,只约占总数的27.3%。

二、情境分析

在不同情境下男女两性被赋予不同社会角色能更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他(她)们间的差别,我们将从人物角色类型以及人物角色品质两方面进行分析:

1. 人物角色类型

通过对教科书中自致角色的统计,在20种角色身份中,男性被赋予的身份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领袖、各学术领域中的专家、教师、普通劳动者、军人等;而女性被赋予的身份则相对较少,只有科学家、画家、作家、军人、教师、普通劳动人员和学生几种,比较贫乏(如表2)。

2. 人物角色特征

女性除具有善良、温柔、多愁善感等性格特征外,聪颖、坚韧、勇敢等也是她们的性格品质,她们与男性一道也是社会中的主角,对社会的贡献也同样巨大。然而在该套教科书中,男性仍被赋予了更多的优秀特征和品质,仍充当着更多的主角角色。如八年级上册《长征》节选中,描写了领袖人物毛泽东睿智、坚毅的人物形象,文中也提到了蔡畅、李伯钊两位优秀女性,但只是描写了她们载歌载舞的一面,以配合主角的形象出现的;在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历险记》节选中,描写了主人公汤姆的历险经历,体现了小汤姆勇敢、沉着、冷静、纯洁、真诚的性格特征,而一起历险的汤姆同学蓓姬则被描绘为软弱、需要保护的形象,对主角汤姆的性格特征起到了烘托作用;在八年级上册中,描写父爱和母爱的两篇课文《背影》和《甜甜的泥土》中,同样表达了两种深邃、刻骨铭心的父爱和母爱,但在表达情境上有些不同,《背影》中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积极、主动的行为,而《甜甜的泥土》中的母亲却是流着泪,通过传达室的老头把一份爱转给儿子,这是一种躲避、怯懦的行为,当然其中包含一些客观因素,但给读者呈现的的确是一份怯懦的母爱。像这样具有明显性别特征反差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在此不再赘述。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仍存在一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在《语文》教科书中,男性人物角色出现的频率比女性高,他们被更多地赋予了政治领袖、各种学术领域中的专家等自致角色,而女性则多担任普通劳动者、学生等自致角色。而且经过统计,在该套教科书中男性以主角出现的频率也高于女性。在具体的情境中,女性仍被描绘成传统女性的形象,比如需要保护、怯懦等;而男性则具有更优秀的人物特征,如博学、睿智、勇敢、坚强、舍己救人等。然而众所周知,古今中外有不少杰出的女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她们独立、自主、才华横溢,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她们的光辉是不可磨灭的。同样,男性也并不是拥有人类最多的优秀品格,他们也是人,也具有人性的弱点和缺点。《语文》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课,其在传授语文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语言、阅读和写作能力,训练学生思辨及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课文中所塑造的不同性别人物的特征是学生认同自身性别的机会,也是学生确认自己社会地位的机会。因此,课文中对男女两性角色不真实、不全面的描述对于正处于心智发展迅速且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来说,影响将相当巨大。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同性别的人物角色在教科书中的出现频率尤其是作为主角出现频率的不同,致使不同性别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不同的思维定势——男性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担当主角,而女性却常常是“隐身的”和“无涉的”,由此,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潜意识中会形成对事物(包括机会)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男生会更关注自身及其发展,更积极地争取机会,而女生却因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在很多情境下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局外人而丧失了进取的机会。

其次,不同性别人物在教科书中所担任角色的不同,使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事实就是如此,也理应如此。女生则失去了可资效仿的偶像性榜样,而偶像性榜样是她们激励自己、增强自信的源泉;男生则遭受了更大的压力,有的则不堪重负,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再次,不同性别人物角色在教科书中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征,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不同性别学生的样板,他(她)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朝着人们认为的方向发展。因此,造成不同性别个体并不是按照自身性格特点来发展自我,而是去仿效固定的模式,这样最终将不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成长。

如果我们单独审视一篇课文、一本教科书,则教科书似乎并不足以对不同性别个体产生多大影响,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到每本、每学期、每学年,则教科书对不同性别个体发展的影响便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科书中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就会对不同性别个体产生一种“累积效应”。累积的最终结果将使女生越来越不认同自身的性别,自卑感逐渐内化,从而使她们逐渐丧失不断进取的勇气和信心;相反,男生则从教科书中受到了更多的鼓舞和激励,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并积极进行自我实现。这种状况如果反映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女生就可能会因对自身的质疑或角色定位的不准确而无论是在争取机会的动机以及实际争取过程中都略显迟疑,则更多地错失机会;相反,男性潜意识中对自我角色的定位将促使他们毫不犹豫地去尽力争取这个机会,从而在未来可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可见,教科书中的性别倾向对不同性别个体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05.

[2]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9.

[3]朱晓斌.从我国三种小学语文课本看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兼与美国一种阅读课本的比较[J].教育研究, 1994(10):52-57.

[4]曾天山.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4):34-39.

[5]金庆花.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A].史静寰.妇女教育[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0:422-434.

[6]史静寰.走进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性别世界[A].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4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9.

[7]俞海燕.上海市小学S版、H版语文教科书的性别倾向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

[8]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九卷)[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257.

[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9.

13.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将继续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强校办学方针,以胡总书记教育讲话为根本,以学校实际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教学思想,方法改革,课堂效率提高,从教师素质提高和学生学习效率上下功夫,抓研究,强反思,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以利我校教育教学稳步提高。

二、提高认识,强化学习,立足实践

校本教研工作是一所学校各项工作重中之重,一些教师对此方面认识明显不足,只是一味抓上课,拼时间,不讲科研,不讲效率,因此本期考古重点是解决认识问题,认识之一就是抓学习。(1)学习课程标准,了解、理解每一学科要求,实施办法学一次提高一次,学一次领悟一次。(2)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把模式中词语学会、学懂、学明,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边学边运用,边总结,边反思。(3)学习教育专著,做好学习笔记,切实提高思想认识。(4)学习特级优秀教师课及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做好学习笔记,反思工作,开展集体学习与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开展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等活动,提高师生整体水平。

三、强化活动,突出研究,重在实效

教研组活动是教科研工作的基础,没有活动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只有切实动起来,讲起来,练起来,才会真正提高素质,提升理念,我校本学期继续坚持三个教研组(语文、数学、艺术组活动)。本学期活动不少于十五次,定时间每周下午两小时活动,周二数学,周三语文,周四艺术组,以教师学习,钻研教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讨论记录、个人发言记录、反思、体会,努力做到教研有成效,学有效果。

四、狠抓科研,督促落实,着重提高

科研工作本学期将继续坚持以学校申报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为主,按照方案制订步骤,督促教师,教研组进行活动,听公开课、评议,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研究,学科带头人要充分起带头作用,做好学习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实现整体教学效率提高。在方法实施上,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参与创新研究为主,努力探讨研究学科中如何创新,改进教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期科研活动不少于十次,卡片及时填写,各项工作及时检查记分。

总之,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将努力抓学习,促研究,重提高,认真落实市教委会议精神,发挥每位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努力实现我校教科研工作稳步提升。

教科研工作计划

14.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十四

在学部提出的本学期加大力度抓规范、抓落实、走内涵发展道路的这一思想指挥下,本学期教研工作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 “深入课改、争创特色;抓教师专业化发展,抓教学评价,提升质量;抓校本课程开发,促全面发展;抓课题研究,促教学改革”开展工作,力争通过本学期的教改教研活动使各项教学工作更加规范。

二、教研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

1、制定教科研工作计划。教研室和各教研组要制定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和周程安排。教研室要做好各教研组计划的审定、评价与考核工作。

责任人:杨树义为主,鞠 明具体组织实施。

2、在3-5年级全面推行课改工作。

措施:(1)做好四年级课改领头雁的带动工作。

(2)搞好3年级和5年级课改教师参与课改的动员与培训工作。

(3)增加课改年级骨干教师专项外出学习的机会。

(5)实现反思常规化,及时搞好课改的各项阶段性总结。

责任人:陈瑜亮、杨树义为主,鞠 明、王月芹、张 伟、曾松林、范兴伟及3-5的备课组长具体组织实施。

3、启动“四清”工作。

措施:(1)加强“四清”管理工作的培训与指导。

(2)加大“四清”工作的检查力度,重过程,抓落实。

(3)及时调研、总结“四清”工作开展中的好做法,及时推广。

责任人:杨树义为主,王月芹、鞠明、贾云红、张俊波及年级主任、备课组长具体组织实施。

4、规范教研活动主题,提高教研实效。

措施:(1)要围绕“小组合作教学”强化课例研究。每位教师每月听课3节;中层领导每月至少听课8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或示范课,把听评课教研作为本学期教研活动主要内容。各教研组,本学期至少确立二节课例研究。教研室要强化指导、检查、督促与考核力度。

(2)以“三磨”活动为突破口,开展教研活动。把磨课、磨学、磨文作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人:杨树义为主,鞠 明、教研组长具体组织实施。

4、加强“草根”课题研究。

措施与要求:(1) “草根”课题应该成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2)要立足身边问题,强化课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的微小课题的研究,做到问题的解决费时要少,周期要短,强化实效。问题的解决或课题成果要以案例的形式存档。

(3)各教研组,本学期继续加强对上学期所确立的课题的研究工作。教研室要强化指导、检查、督促与考核力度。

责任人:杨树义为主,鞠 明、教研组长具体组织实施。

三、具体安排

周次

具体安排

一、二周

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对“课改”工作及“四清”工作的开展进行培训及交流。

三、四周

1、安排良好开端月活动。

2、检查“四清”工作的开展情况。

五、六周

1、磨课活动开始。

2、确定希望生名单,制定辅导计划。

七、八周

1、课改年级过关验收课开始。

2、课改现场会准备情况交流。

九、十周

1、磨课活动调研。

2、期中考试动员。

十一、十二周

1、期中考试反思及总结。

2、课改年级教学研讨及调研。

十三、十四周

1、课改活动研讨及阶段性总结。

2、“四清”活动阶段性总结。

十五、十六周

1、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磨课活动调研及阶段性总结。。

十七、十八周

1、希望生培养经验交流。

2、复习课示范活动开始。

3、课改推广及深化工作总结

十九、二十、二十一周

1、优秀教育叙事、论文、案例评选。

2、教师小课题鉴定验收活动总结。

3、期末考试及总结。

上一篇:两学一做党员干部民主评议自我评价下一篇:设备采购合作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