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9-10

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2篇)

1.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

2017年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总论 1.1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基本情况 1.1.1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名称 1.1.2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选址 1.1.3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承担单位 1.1.4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期限 1.1.8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提出理由 2.2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 4.1.2我国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定位分析 4.4.1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整体目标 4.4.2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服务群体 4.4.3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辐射商圈 4.5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SWOT分析 4.5.1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优势-S 4.4.2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劣势-W 4.4.3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机会-O 4.4.4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威胁-T

第五章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发展思路 5.2.2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结论 14.2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申请报告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资金申请报告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节能评估报告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市场研究报告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 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2.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二

关键词:武术文化产业,可行性分析,相应对策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之前没有引起重视的产业也日益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武术文化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丰富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并日益走向国际化。但就一个产业来说,目前对武术文化产业的重视还有欠缺之处,为更快更好地发挥其本身的重要作用,对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就势在必行。

1 武术文化产业的概念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解释,产业是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及其可代替品(或服务)的企业群在同一市场上的相互关系的集合。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武术文化产业:武术文化产业是生产和经营武术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或产业集束。这是一种定义,另外根据目前文化产业相关定义、特点和武术文化的自身特征,再按照逻辑学的定义方法,我们又可以将武术文化产业定义为:武术文化产业是从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角度,对武术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和开发以形成的武术文化产品及相关服务活动为中心的产业集合。

根据上述定义,武术文化产品及相关服务活动范围包括:武术竞技、武术表演、武术健身、武术影视动漫、武术搏击游戏、武术图书、音像出版和武术教育培训等。它们构成武术文化产业的主体即武术文化本身直接所形成的产品;其外围相关产业包括:武术器材、武术服装、武术旅游、武术工艺品纪念品及相关武术品牌衍生品以及为武术文化产品提供制作、销售服务的活动等。在这里我需要强调一点,本文在对武术文化产业进行讨论和定义时,更多地是从传统武术的角度出发的。原因在于,与受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影响的竞技武术不同,传统武术的传统意义和民族性更强,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武术资源的博大精深也是针对传统武术而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武术文化产业中,传统武术文化最有代表性,武术的产业化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传统武术的产业化。

2 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2.1 文化产业发展为武术文化产业化的萌生崛起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随着以“奥林匹克共享文化”为时代潮流的竞技体育的发展,各国抢占国外优秀文化资源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中国武术文化同其它民族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被掠夺、侵占的危险。《中国青年报》报道过一篇题为“中国武术被踹出都市时尚”的文章;北京一家跆拳道馆打出了“练跆拳道,感受中国武术精神”的标语;最近创下新的票房纪录的美国漫画片《功夫熊猫》等文化现象更加说明,我国进行武术文化产业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这种状况,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还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化的萌生崛起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2 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对进行产业技术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武术文化资源异常丰富,这是任何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先决条件。从文化的角度看,武术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类资源;从内容体系看,武术文化包括:技击资源、健身资源、娱乐资源、休闲养生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等;从时代特征看,包括武术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等。上述所提及的这些资源都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属性,而且这些资源都相当丰富。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涉及的网络游戏、影视音像、版权贸易、邮票发行、动画设计等在内的多种开发渠道对中国武术而言同样适用。

2.3 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促进了武术文化产业化开发的进程

社会心理学指出,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品位逐步提高,对文化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花钱买健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等新的健康观念使人们的体育精神享受走向高雅,这些都促使优秀体育文化产品的出现;另外。从武术自身特点来看,它不同于体操、排球、篮球以及足球等普通的运动项目,它与一些生命艺术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诸如舞蹈、戏剧、表演、医药等,它作为一种存在是艺术的、审美的、生活的。这种自身特质的存在使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得以广泛应用,如少林武术和武当武术,他们都历史悠久,发展到现在,它们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已经具备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较为完善的宣传策划机构。中国武术与茶文化、乐文化、诗文化以及绘画写生文化结合在一起,定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精神愉悦效果。在这方面,电子媒介的涉入为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走向,它是声、光、色、画、语言、文字等符号形式的交融体,能给人一种直观的审美感,如同我们观看一段武术视频时,更关注屏幕里人的肢体图象动作,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文字注释。目前,少林寺文化除了搞好旅游宣传外,寺内还建立了少林武术图书音像馆、少林文化研究院,在寺外通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编演舞台剧系统地开展少林禅、武、医、艺术等少林文化的研究。由此可见,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的发展都对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快完善各项政策与法规的步伐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虽然基本上都在法律规范体系范围内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有关体育产业规范发展的法律体系还不太健全,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监督和保护力度还不够。要保证体育产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健全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武术文化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优秀分支,发展至今仍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建立适应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体系,使武术产业得到全面发展,保证我国武术资源能够被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出于这个目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为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拓展了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如在中国武协制定的《2001-2011武术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按照市场规律,加快武术的市场化建设。广泛开展武术产业的对外合作,形成开放式的武术产业开发体系。”诸如此类的法规出台后,确实对规范术产业市场,引导并推动了武术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一成不变的事物都会表现出不足之处,法规也不例外,因此要保证武术产业发展的与时俱进,政府部门应加强立法,完善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提高监管力度,使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法律的保护和监督下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3.2 为武术产业发展创建平台,加大武术文化产业化宣传力度

原有的武术展示平台过于单一,也不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不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武术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建成综合性武术展示平台,包括娱乐、餐饮、购物、旅游、武术表演、武术培训等。除此之外,为实现武术产业向高档次、高水平、高规格跨越,推进武术文化资源全面整合,可以建立武术股份有限公司,整体策划,创建新的运营模式,统一宣传,按照市场规律规范运作,为武术产业的发展创建更宽广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武术文化产业化的宣传力度,使武术文化产业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发展武术文化产业化的活动中去,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组织将资金投入到武术行业中,为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3.3 注重培养武术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科学的管理是每个产业所必须实现的环节。武术文化产业也不例外,要想有所发展甚至胜出一筹,就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而这些方法的提出和实施就得有相应的管理人才。我国武术文化产业管理才的缺乏,这与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有关。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在高校体育系,除了设立专门的体育专项和理论课程外,还应增设诸如体育营销、体育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让更多的体育系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之外,还能学到有关体育产业管理经营方面的常识;此外,高校还应重视计算机应用课程,利用互联网强大的网络效益推动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才缺乏的问题。人才问题解决了,武术产业的发展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拥有强大的武术产业管理人才队伍,再加上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武术文化产业必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4 培养武术推广经纪人,扩大武术段位制的推广范围、完善武术竞赛规则和体制

经纪人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提起武术经纪人恐怕知道的人寥寥无几。中国体育经纪人市场处于原始状态,尤其武术经纪人更是严重匮乏。在一些大型体育活动中,民间资金的运作需要一大批体育经纪人来操作,这种形势迫切需要培养武术经纪人和管理人才。政府部门应与专业的体育院校联手起来,高度重视培养武术推广经纪人。唯有通过武术经纪公司和武术经纪人卓越的专业化服务和高超的市场拓展能力,才能带动武术无形资产的开发、武术书刊、音像制品的生产和经营以及武术广告业和武术用品业的发展。除此以外,武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其他障碍: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定并实施的一种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目前的段位制推广范围不是很广泛,局限在一小部分习武群体中,因此要完善武术段位制,扩大武术段位制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中来。同时,武术竞赛规则和体制的完善更有利于武术比赛的公平、公正,扩大武术的影响力,提高武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使武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3.5 促进武术产业与国际接轨,提高武术产品的技术含量

目前,武术已经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地区“落地生根”。随着2008年武术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特别项目,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于武术、享受武术。随着中国加入WTO,武术产业从业人员也已按照现代企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易于学练的带有浓郁中国文化特点的武术项目,进入外国市场,同时,还寻求对武术产业感兴趣的跨国公司进行广泛的合作。武术产业与国际接轨,更加不能忽视自身的质量问题,这样就要求武术产业提高技术含量。当前,武术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主要是应用方面研究,因此武术科研机构应加强应用研究,提高产品的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时解决武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另外,注重武术产业与国内相关产业的结合,如武术服装可以与纺织业,服装业相结合;武术器械、礼品可以与制造业或工艺美术业相结合,这样让武术产业与相关产业起到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作用,促进武术产业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大企业的转变,推动武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瓶颈,相信通过利用已有优势和改善不足之处,必定能够促进武术产业向着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培仁等.文化产业经营通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李义杰,李云鹏.略论武术文化产业的概念和意义[J].东南传播,2009(3).

[3]邹广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李阳.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8).

[5]杨增和.文化转型与话语增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16-17.

[6]张小林.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营销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3):59-62.

[7]滕希望.关于武术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679.

3.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三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园 高校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定义和作用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具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并在政府规划引导下形成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创意氛围浓厚,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要形成包括研发、培训、孵化、制作、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作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集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科技产业为一体,应创作、研发、设计、制作、展示、交易等多种功能;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将文化界、产业界和消费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一个空间载体,应具备一定的规模,有着明确的发展主题和定位,同时兼有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

2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现状

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心。因此,依托高校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以上海为例,上海市高校云集,依托上海重点院校开发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占到所有创意产业集聚区的36 %。

从全国的发展来看,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如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和清华大学科技园、上海的乐山软件园、江苏的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浙江的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广东的五山高校区创意产业园等都是依托周边高校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园区功能定位不清、特色不明显。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越来越受重视,各个地方包括高校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情及期望较高,争相进入这个领域捕获新的发展机遇,竞相上马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建设之初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少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数产业园缺乏特色,主导产业不清晰,产业形态相似。同时,由于受财力限制,不少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规模较小且地理分散,集聚效应不明显,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和有效利用率较低。

(2)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备。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是为了满足入园企业的公共需求,政府或园区管委会通过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提供给入园企业诸如基础设施使用,信息资源共享等服务,达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效率、加强信息共享的目的。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包括信息、人才培训、知识产权推广与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完备。

(3)创意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个人的“创意”为基础,被称为“头脑”产业。因此,人才的培养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而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创意人才尤其是高端创意人才的培养方面明显滞后,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4)产业链不完整。我国已经建成了不少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但许多园区的建设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65页)而非产业集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4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

从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的扶持特别是政府在产业、金融政策方面的引导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由于入住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意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政府应当在税收、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和扶持,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成长环境。

4.2 准确定位,突出园区建设主题

产业定位是一个文化创意园区的产业核心,目前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缺乏特色。因此在建设初期,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已有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状况,充分论证,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以高校优势学科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及科研平台优势,确定园区重点发展的行业,突出园区发展的主题,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

4.3 建立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

由于入住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意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许多文化创意企业均处在成长期,还未形成足够规模,企业在发展中又急需各类信息和技术服务,但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政府应建立一个公共的技术和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培训服务等。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并可成为各企业共享信息,创造合作机会的一个途径。

4.4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园区内部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并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园区整体外部竞争力和产业实力的提高。

4.5 加强创意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应利用其所依托的高校的教育和人才优势,加快创意人才的培养。①高校设立文化创意相关专业,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最为缺乏的是两类人才,一是内容创意人才,二是将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②高校应与企业联合,建立一批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③进行错位发展,一方面作为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多媒体制作、艺术设计、动漫绘制、视觉艺术、软件编程等方面的实用型人才,作为发展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人力资源储备,特别要做到按创意产业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化”培养,并同时建立再教育、再培训的畅通机制;另一方面作为本科以上层次的高校,应重点培养高端创意人才和组织管理人员,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领军队伍。

参考文献

[1] 朱光好.高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途径[J].产业经济,2011(4).

[2]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向勇,張相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与开发对策[J].中国人才,2008(1).

4.产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四

【引言】

产业园区,以分为两层含义,是某产业的聚集区或是技术的产业化项目,简而言之,孵化平台,是企业走向产业化道路集中区域。

产业园区是目前中国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形式,也是城市化的过程。因此产业园区同时兼顾了经济发展贡献(GDP水平、产业结构档次、财政收入…)和社会发展贡献(收入水平、就业水平、教育水平…)。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从战略层面对该园区进行整体定位,使其在产业方向、商业商务服务、人居环境配套上达到高度三位一体的统一,从而为一个城市/园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目录】

第一部分 产业园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产业园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五)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七)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八)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九)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产业园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产业园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产业园行业发展

(二)项目发起人发起缘由

(三)产业园市场需求强劲

二、产业园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扩大我国产业园供应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园工业技术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我国产业园产品质量

(四)……

三、产业园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产业园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产业园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产业园国际市场调查

(二)产业园国内市场调查

(三)产业园价格调查

(四)产业园上游市场调查

(五)产业园下游市场调查

(六)产业园市场竞争调查

二、产业园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产业园国际市场预测

(二)产业园国内市场预测

(三)产业园价格预测

(四)产业园上游市场预测

(五)产业园下游市场预测

(六)产业园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产业园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产业园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产业园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产业园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产业园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产业园项目建设地

(一)产业园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产业园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产业园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产业园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产业园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产业园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产业园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产业园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产业园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产业园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产业园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四、产业园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产业园项目组织计划和人员安排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产业园项目组织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产业园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产业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产业园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产业园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产业园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产业园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产业园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产业园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产业园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第十部分 产业园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一部分 产业园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二部分 产业园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十三部分 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5.高湾生态产业园可行性报告 篇五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高湾生态产业园

项目地址:吴起县长官庙镇高湾村

计划投资:230万元

项目建设理念与经营目标:高湾生态园区依托当地淳朴的自然风光,开发建设生态产业园为主题,集观赏、娱乐、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主题生态产业园,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题,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综合了养殖、种植、农业培育示范、观光农业、娱乐休闲等多功能设施,给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休闲度假胜地,了解农业农村的文化教育基地;该项目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垂钓,农家风味”为特色,集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

二、项目背景

高湾生态产业园位于吴起县长官庙镇东南部,属山地村,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30户539人,1998年以来,高湾村民积极响应县上的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政策,大面积开展植树造林和综合流域治理,目前全村新造生态林12000余亩,新建苹果园800余亩,种植中

药材20余亩,新打淤地坝2座;2008年以来,全村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型民居改造,全村居民都住进了焕然一新的房子;2010年政府新修通村柏油路15公里。一改往日农民出门不便的现象;短短几年高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森林覆盖率由以前的10%提高到现在的60%,再加上国家减免了农民的农业税,县上的舍饲养羊等惠民政策以及石油开发等等,使高湾村村民一改从前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过上了现在出门有车坐,顿顿有肉吃的好日子。

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和不足:周边经济旅游接待设施薄弱,农民思想观念仍落后,这些都是在今后工作中要加以重点思考和解决的。

三、项目开发的条件

(一)交通便利

高湾生态产业园位于吴起县长官庙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10公里,通村柏油路。

(二)资源特色鲜明

高湾生态产业园将以发展农业,种植优质、高产农作物,发展养殖、种植户,培育中药材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为宗旨,拓展出一条“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营造出一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生活,创造“健康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生活模式,将农业生产经营与观光、度假、娱乐有机结合,构造现代化的生态农业。

(三)科研实力提供技术保障

四、客源分析与市场竞争力分析

基础客源:前期主要是长官庙镇及周边客源

潜在客源:吴起县及周边市县

市场分析:吴起县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产业

园,吴起县现有人口13.4万,由于吴起县委、县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农工并举,大力实施 “十大工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连续四届入围“西部百强县”,五次蝉联“陕西十强县”,是陕西省首批15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1.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2亿元,财政总收入2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1元,综合实力位居“西部百强县”19名、“陕西十强县”第6名,跻身 “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行列。吴起人民安居乐业,成功人士日益增多,人们旅游休闲的支出在消费中逐步提升,借此良机,高湾生态产业园可谓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可以通过市场运作与广告策划打造知名度,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从而吸引各种参观、学习、休闲娱乐的人们,更好的促进高湾生态产业园的发展。

通过现状分析,随着产业园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园可保证年接待各种观光客人2万人次,且会逐年上升;除此之

外,项目将建产权式度假村,通过产权转移,增加投资回报,并可以接待参观,休闲等固定客户。

因此,本项目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项目规划

(一)总体规划

以高效农业为主题,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打造延安市最具影响力的生态产业园。

产业园主要分为五区:中药材培育示范区、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百果园示范区、度假住宿区、垂钓休闲区。

度假住宿区:以农家院形式为设计主题,采用黄土高原原生手法,以自然山水为依托,营造出一种田野生活的氛围,突出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

垂钓休闲区:水坝为产业园的亮点之一,水秀山明浑然一体才会有宜人风光,以休闲农家乐为主,配套健身、休闲、烧烤设施。

中药材培育示范区:修建观赏小道,增加景观性设置; 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新栽植各种树木和花卉,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按各自适宜的立地类型,以混交或纯林群落分布于区内,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坚持花灌木护畔,灌木和现有林铺底,常青树点缀的原则,达到多层复合型植被类型,以林为基,以水为韵,以城为邻,实现林、水、城三种景观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针乔混交林带和灌木风景带的基本森林景观

百果园示范区:种植特色农作物,如苹果、杏、核桃、梨、枣、秋子等,设置游客采摘项目,丰富园区产品类型,集中展现当地特色。

(二)拟建项目

停车场:1500平方米

观赏小道:1600米

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200亩

百果园:3000平方米

农家乐餐厅:200平方米

游客中心:100平方米

卫生间:2个

水坝周边整治及垂钓区建设(其中包括排洪渠修建)

美化绿化设施

建设工期为三年

六、投资预算及回收期

总投资为230万元,三年内完成,其中,第一年完成:停车场25万元,观赏小道10万元,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15万元百果园建设20万元,中药材培育15万元,农家乐餐厅35万元,游客中心20万元,卫生间12万元,水坝周边整治及垂钓区建设18万元。共计投资:150万元。第二年完成:美化绿化设施30万元,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10万元。共计投资:50万元。第三年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百果园

及中药材的后期培育管理15万元,确保成活率达到90%以上,预计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按人均消费30元记,年收入可达60万元,回收期不到四年。

七、项目评价

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会为农村搞好各方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特别是信息服务,同时,在项目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可对本村的农民就近安置务工,提供就业岗位,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八、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可行的,是低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产业园投入运营后,可通过边收益、边投入的方式,形成良性资本环链,我们将不断加强宣传,提高产业园知名度,同时积极争取纳入县委、县政府规划,加强与上级部门合作,以壮大市场。

长官庙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十二月十日

6.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六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项目名称.承办单位概况.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项目概况.拟建地点.建设规模与目标.主要建设条件.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问题与建议

二、市场分析

(一)产品市场供应分析.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国内外市场供应分析

(二)产品市场需求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分析.产品国内市场销价格.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产品目标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六)市场风险分析

三、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种植规模(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木)2 .养殖规模(畜、禽、渔).农副产品加工规模

(二)产品方案.种植业产品方案.养殖业产品方案.农副产品加工方案

四、建设场址和条件

(一)场址所在地位置现状.地点与地理位置.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改、扩建项目现有场址利用情况

(二)场址建设条件.地形、地貌、地震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4 .土壤条件.水质条件.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汽、生活福利).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环境保护条件.拟建项目所在地区法律支持条件.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施工条件

(三)条件比选.建设条件比选.建设投资比选.运营费用比选.推荐场址方案及理由(绘制场址地理位置)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种植业生产技术与流程.养殖业生产技术与流程.农副业生产技术与流程.推荐方案的生产技术与流程图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主要设备方案.种植业主要生产设备.养殖业主要生产设备.农副产品加工主要设备.推荐方案主要设备表

(三)工程方案.主要建、构筑物及结构方案.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情况.技术改造项目原有主要建、构筑物的利用情况.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六、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种植业种籽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二)养殖业良种品种、质量、年需要量有供应方案

(三)饲料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四)农药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五)肥料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六)疫苗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七)燃料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八)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现状及预测

(九)主要原材料年需要量供应表

七、项目总体布置

(一)总体布置.项目组成及其总平面布置.分项工程的组成及平面布置.总体布置及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二)场内外运输.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三)公用工程

(四)辅助工程

八、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九、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现状调查

(二)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三)环境保护设施与投资

(四)环境影响评价

十、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项目法人组建方案.管理机构的组建方案和体系图.机构适应性分析

(二)人力资源配置

十一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卫生防疫

(一)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二)卫生防疫

十二 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十三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建设投资估算.流动资金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资本金筹措.债务资金筹措

十四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二)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三)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费用估算表)

(四)财务评价报表(按总项目及分项目两级编制)

(五)财务评价招标.盈利能力分析

(1)项目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2)农户收支状况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六)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十五社会评价

(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地区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三)社会风险分析

(四)社会评价结论

十六 风险分析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二)风险程度分析

(三)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十六、结论与建议

(一)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二)推荐方案优缺点描述.优点.存在问题.主要争论与分歧意见

(三)结论与建议

附图、附表、附件

(一)附图1 .场址地理位置图.生产流程图.项目总体布置图

(二)附表1 .投资估算表.财务评价报表

7.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七

Bryram认为, 跨文化交际并不能够简单地理解成为“双文化交际”, 但是“双文化交际能力”势必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相应地, 跨文化交际经历, 也可以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但我们不应该把两者混为一谈。Bryram认为, Along with knowledge oone’s own and other cultures, interculturality involves attitudes o curiosity and openness, skills in interpretation and mediation, and a critical awareness of conflicting value systems (Byram 1997) .

Kumaravadivelu提出, 亚洲ESL学生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是:以服从规矩和老师为基准, 缺少质疑和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表现中较为被动 (Kumaravadivelu 710) 。以下通过一个问卷调查, 揭示存在于多元文化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双方面的问题。

研究目的:

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表, 寻找当今ESL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面临的多文化沟通的问题。

研究手段和方法:

问卷调查更有效, 适当地找到问题所在, 并对特殊问题作出细致的回答。并且此方法的结果明了易懂。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印第安纳州立大学ESL班级的国际学生, ESL班级老师, 写作中心的辅导老师及语言学系的教授。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 (问卷A和问卷B) , 都分别包含基本信息 (年龄、国籍) 和文化背景问题。问卷A适用于ESL国际学生, 问卷B适用于ESL老师。在问卷A中, 第2、4、5题都是针对亚洲学生“服从属性”展开设计的。第6题则是针对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设计的。问卷B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针对ESL老师面临的真实情景设计的。

预期得到的成果:

如何提高ESL课堂中的文化适应能力?对于众多国际学生来说, 理解目标语言背后的文化至关重要。Laura Stachowski提出, 印第安纳大学的文化项目包括美国文化的动机、历史、革新。这对国际学生来说是一个了解英语背后的美国文化的绝佳机会 (Stachowski P91-94) 。Warwick的研究也旨在鼓励TESOL教育者在课堂上多多分享众多学生的文化背景 (War wick) 。除了文化项目以外, ESL学生和老师也可以通过其他资源提高自身的文化适应能力。例如, CTL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培训中心会给国际学生提供很多类似跨文化交际的讲座, 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培训方案提高文化适应能力。

研究意义与重要性:

全球化并没有将世界变成一个平面, 而是将世界变得越来越多维。因此, 如何与其他文化中的人群沟通便成了当今人们首要的考虑。语言教育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语言”教育, 它更多结合了社会行为、文化背景及文化变通性, 形成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在此基础上, 提高ESL学生和老师在多元文化课堂中的文化适应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本研究实施的根本目的。

附录 (问卷A) :

一、背景信息

年龄: 国籍:

二、回答下列问题 (必要时请简短地举例)

1.在国际课堂中, 让你感到困惑的文化难题是什么?

2.假设在国际课堂中, 你不理解老师的讲解, 你会怎么做?立刻举手提问, 或者等到课后去找老师提问, 还是干脆不提问?

3.假设在一次小组完成的作业中, 你会积极提问参与还是尽量保持安静, 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

4.假设你迟到了, 你会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再进入课堂?还是不打断老师的讲解, 直接进入课堂?

5.如果你因为某些原因, 不能来上课, 你会使用:

(1) 直接告诉老师你不能来的原因, 还是使用一些“我有些个人事务要处理”等表达?

(2) 直接跟老师面谈不能来的原因, 还是采用发电子邮件的方式?

6.同学不同的学习习惯会影响你的英语学习吗?如果会, 请举例。

7.你认为这些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问题会影响你的学习吗?

8.对于以上这些问题, 你有何建议解决?

附录 (问卷B) :

一、背景信息

年龄: 国籍:

二、回答下列问题 (必要时请简短地举例)

1.在国际课堂中, 你遇到过什么和文化差异相关的问题?

2.如果学生遇到问题也不提出疑问, 你会怎么做?在班级中你会遇到不同种类的学生吗?比如说有的学生会不停发问, 有的学生却从来不打断课堂, 提出问题, 你是如何平衡这两种情况的?

3.凡是小组作业或者讨论时, 你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回答了吗?

4.基于国际课堂中的国际学生, 他们在写作或口语中有与自己国家文化背景相关联的特定回答方式或错误吗?你会对此给出一个较为统一的回答标准吗?

5.如果学生请假, 你更倾向于哪种请假方式:

(1) 直接来到办公室面谈请假缘由的?还是发电子邮件的?

(2) 直接告诉你具体请假原因的?还是给出大概缘由的?

6.这些与文化相关的难题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教学?

7.对以上这些问题, 你有何建议?

参考文献

8.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篇八

摘 要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安徽省文化产业总值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但由于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在发展自身文化产业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受到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调控、各种政策及制度的制约。本文从安徽省文化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较为客观的分析了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安徽省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在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方面难以实现最优化的状态。本文进一步指出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巩固各方面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业。从观念和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改进对策。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 资源配置 优势产业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国内的文化产业已经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已经凸显其重要性。“十二五”计划中指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建设中要充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扶持,包括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政策的完善。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其发展程度已经初具规模。本文根据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弊端和局限性。并进一步根据自身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改进和发展对策。

一、安徽省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总值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并且产量也逐年增加,无论是影视服务业、出版发行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还是由文化产业所带动的文化用品、设施方面的产品具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安徽省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从完善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方面着手,进而加大文化产业建设力度。目前,全省影视服务行业和新闻文化行业发展突出,加强巩固影视和新闻文化人才的培养,在原有人员基础上注入具有专业水平的新鲜活力人才。安徽省广播电视产业也具有着丰富的资源,其下属省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和企业为省内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广播电视业也带动了旅游业、广告业等产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在注重事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安徽省在文化出版方面也异军突起,在出版行业中形成较大的飞跃,存在着以老子和庄子等思想家为代表的文化资源。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地理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文化旅游正迅猛发展。而民俗文化满足了游客的猎奇求知心理需求,因而它能带动整个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兴盛和发展。此外,有着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这为我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好安徽省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安徽省文化产业的优势产业不明显

安徽省文化产业的优势产业不明显,无疑阻挠了其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对附属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在出版业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发展上相对较为落后,还不具备区域性影响力。相比较湖南卫视和香港凤凰卫视而言,安徽省文化产品的题材选择明显趋于单一化,没有体现出安徽特色,并且文化品种过于单一和分散。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和安徽省现有旅游文化资源相协调发展。这都不利于安徽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2.安徽省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着产量小,资源分散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安徽省的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资源配置较为分散,难以充分挖掘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使之停留于表面层次。许多文化企、事业单位还处于自负盈亏阶段,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组织方式相对落后。另外,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文化产业的城乡差异显著,大部分文化产业都集中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地区,而乡镇等地的居民文化生活发展相对滞后,并较为单一。此不平衡发展现像主要在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产业的统筹规划不完善所导致。

3.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制约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总体上来讲,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娱乐和消遣,而是逐渐向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市场进军,由此衍生出大量的音乐厅、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类展馆。但是民众的文化消费水平所占比例并不占优势,在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文化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这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素,无疑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4.文化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我省的文化资源丰富,但难以做到推陈出新,使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长期以来,我省的文化产品严重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以影视题材和动漫题材为例,难以结合我省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来进行创作,作品所展现的创造力不足,并且缺乏原创作品。另外,安徽省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省文化旅游业虽然属于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其产业化程度较高。但是在旅游文化业方面也存在不能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的局面。因此,把我省令人羡慕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由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资源配置问题来看,安徽省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从文化产业的长远利益来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1.加强文化产业重要性的宣传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今我国社会物质水平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逐渐重视文化生活的发展。安徽省要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应进一步提高大众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可以将出版业、新闻业和电视产业结合起来做普及和宣传,加深公众对文化产业理解和重视程度。进而根据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发文化市场。让文化产业深入民心,使民众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紧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更好的对公众进行服务。

2.政府应大力推行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要想改变安徽文化产业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首先应引起政府的重视程度。适时加大政府对产业文化发展的决策及监管力度。另外,发展文化产业应从提升公众文化产业建设意识着手。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对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文化产业的巨大文化与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开发。

政府政策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根本所在,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应根据本省文化产业的结构,出台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着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应放宽对文化类企业的相关政策。采取税收鼓励政策,吸收各类资本的投入,迅速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如音乐厅、民间戏曲艺术馆、艺术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逐步建立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文化产业形式。与此同时,政府应根据本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调整文化布局结构,使各产业间相互协调以及合理化。

3.深化文化产业内部的人事改革

人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对任何产业或企业的发展来说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事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从人力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建设。首先,在我省较为薄弱的出版业和新闻影视业方面尤其应引起重视,加强对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并对原有的员工实行培训制度,进一步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来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中的管理更为重要,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优质高效的管理队伍来协调其内部发展。使文化产业的专业建设和管理制度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

4.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主体作用

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已经初显规模,由于本省的地域和经济发展情况的限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局限性,但文化旅游业尚存较大的发展空间。本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扬长避短,在巩固各方面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更应致力于开发文化旅游业。

安徽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不乏自身特色。其中徽州文化在内涵和内容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并且对中原一带的文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可以进一步通过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文化旅游正迅猛发展。而民俗文化满足了游客的猎奇求知心理需求,因而它能带动整个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兴盛和发展。通过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展演、展览以及传承人现场展示活动,展示原生态民歌、民族民间舞蹈、民族节庆风情、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等。在有效地促进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能够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可以加大对独特景点的开发力度,发挥地理优势,使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进行结合,进而吸引国内外的游客进行旅游观光。使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充分发展,进一步成为安徽省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安徽省的文化旅游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旅游业对于地域的经济发展能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成武,杨洁,杨晨,汪莉,华兴顺.安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思考.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5(28):7-9.

[2]束俞俊,汪传雷,汤楠.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初探.皖西学院学报.2008.6(24):47-51.

[3]沈跃春,刘永弘,何平.安徽民营演艺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7):14-18.

[4]王永明.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构成简析.现代经济信息.2007.4:12-15.

9.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九

东海县山左口乡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七月

山左口乡南古寨扶贫产业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山左口乡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东海县扶贫办

3、项目实施单位:东海县山左口乡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地点:山左口工业集中区(南古寨村西东郯路南侧)

5、项目建设主要内容:项目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其中建设8栋标准化厂房,每栋建筑面积80*20(米),即1600平方米,办公楼1座1930平方米,传达室70平方米。

6、投资预算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932万元,其中申请政策性扶持资金550万元,进驻企业筹集32万元,政府自筹350万元。

7、建设周期:9个月。

8、结论与建议:该项目的建设可为周边大贤庄、南古寨、北古寨、西岭等村贫困人口提供400个就业岗位,为400个贫困人口提供相对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从而达到造血性脱贫的目标。

二、项目概述

东海县山左口乡位于县城西30公里,与山东郯城县毗邻。

全乡总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4.26万人,劳动力2.1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3万人。年创收2亿元,2009年全乡财政收入3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

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区选址于山左口乡南古寨村西马陵山上,236省道南侧,距临沂建材市场90公里,距东海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园区采取“筑巢引凤”的方针,抓住“招商引资,设施建设,诚信服务”这一主线,按照“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做大规模,突出效益”的原则,把扶贫产业园建成一个集商贸、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综合园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园区之一。占地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77米,计38940平方米,共折合60亩。其中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建设8栋标准化厂房,每栋80*20(米)=1600平方米,办公楼1座1930平方米,传达室2间70平方米。

三、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山左口乡是省级经济薄弱乡镇,全乡15个行政村中有1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据2008年统计,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年的人口5595人,根据省、市、县相关扶贫政策,将每年拨付每人1000元用于脱贫,2008年至2010年共可拨付我乡559.5万元用于此部分人口的生活补助、就业帮助及创业扶助。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益,我乡拟整合这一专项资金,另自筹部分资金,统一建设扶贫产业园,通过企业入驻交纳厂房租金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招聘贫困人口进厂就业实现相对稳定的工资

性收入,从而达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贫困人口个人脱贫增收的目标。

扶贫产业园建成后,可容纳8家服装加工、磨具加工等企业入驻,每家企业可提供约50个就业岗位。随着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建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作为依托扶贫资金项目的扶贫产业园符合全乡整体布局,可以实现资源配置有效合理,促进专业化生产和企业规模扩大及劳动力转移,对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困难,打造和谐、稳定、富裕的新农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南古寨扶贫产业园也势必成为发展山左口经济的增长点,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区位于山左口乡南古寨村西,地处苏鲁结合部,紧靠236省道,交通十分便利,园区周围有马陵水泥厂、明达化工及马陵山建材厂三家企业,园区配有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可以与之连通共享,该场址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适应兴建产业园区,能满足园区功能的拓展和提升,同时园区用地与山左口的总体规划相符合。

该园区充分利用上级政策性扶持资金建设经营场所,为本地贫困人口及返乡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渠道,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也符合中央提出的拉动内需政策,项

目建议是可行的。

五、项目建设内容

园区规划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即新建8栋标准化厂房,每栋长80米,宽20米,即1600平方米,1930平方米办公楼、70平方米传达室、围墙,园区内路面铺设、绿化及水电配套等。

项目计划分二期实施。一期建设标准化厂房4栋,总建筑面积6400平方;二期建设标准化厂房4栋,办公楼1座及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8400平方。

建设周期9个月。2010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园区总投资932万元,其中申请政策性扶持资金550万元,进驻企业筹集32万元,自筹350万元。

1、钢结构大棚8栋,每栋80*20米=1600平方米,共计12800平方米,460元/平方,计588.8万元。

2、办公楼1930平方米,950元/平方米,计183.35万元。

3、传达室70平方米,750元/平方米,计5.25万元。

4、围墙780米,每米300元,计23.4万元。

5、平整场地20万元;园区内路面铺设2000平方米,70元/平方米,计14万元。

6、水、电配套计30万元。

7、场区绿化30万元。

8、其他资金37.2万元。

七、效益分析

园区建成后,可容纳8家企业进区生产经营(每户场地1600平方米)。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上交税金150万元。

八、结论

10.农业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篇十

前言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直接与农户紧密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中央要求:“在全国选择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企业”。“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粮食生产。然而,目前我国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包括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素质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规模效益等。这主要是长期以来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使农业生产资料得不得有效整合。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组建农业产业化集团,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实乃利国、利民、利己之举。

农业产业化项目运作方案

企业名称:湖南金灿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项目:粮食、植物油、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

经营范围:超级杂交稻及优质香米等高端大米的原料生产、精加工及

销售。粮食副产品(饲料)加工、销售。农药、化肥、种子批发零售。植物油原料生产、精加工及销售。名贵苗木培育、种植、销售。物流。经营规模: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户建立股份合作的利益联结方式,三年内使公司拥有10万亩一级农田、10万亩油茶林和1万亩苗木生产基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年产优质稻谷2亿斤,年加工高端优质大米1.4亿斤,粮食年产值4.2亿元,实现利润1260万元。年加工优质菜籽、茶籽调和油1万吨,植物油年产值1.6亿元,实现利润1600万元。栽植名贵优质苗木(红豆杉、丹桂、罗汉松等)2000万株,两年生苗木总产值2亿元,以后每年平均产值按照30%的增长速度递增,至第5年生时,苗木总价值将达到4.4亿元。经营目标:

1、通过收购兼并,企业重组之初,其规模要达到国家级龙头企业标准,力争在半年内成功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

2、企业规模、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3、企业有注册商标和品牌,其品牌价值力争在三年内达到5亿元人民币,五年内达到10亿元人民币;

4、企业中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

5、通过兼并重组,企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6、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高于现行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企业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欠折旧,无涉税违法行为,产销率达97%以上。

7、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60%;

8、企业通过建立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的数量达到5000户以上,企业通过合同、合作和股份合作方式从农民、合作社或自建基地直接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量的70%以上。

经营模式:一是采取“公司+农户”的股份合作制模式,即:农户用承包耕地入股,土地承包权流转到公司,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归公司所有,公司返聘农民成为企业的农业产业工人,农民即是股东又是工人,即可参入分红,又可获得工资收入,流转入股的土地和返聘的农民工由公司统一管理,这样,公司即获得了土地承包权,又解决了企业的生产用工问题,同时使失地农户有了工作保障,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由于农户使用耕地入股,从而使企业减少了因土地流转需支付给农户的流转承包金约4000万元。采用“公司+农户”的股份合作制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便于统一管理,真正实现企业化运作。二是采取

盈利模式:通过项目运作,向国家申报并尽快进入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笼子,一是获得工业园区项目用地(出让地);二是获得国家粮食生产补贴(120元/亩);三是争取基本农田配套改造资金(土地平整1000~2000元/亩);四是获得银行贴息贷款;五是争取进入资本市场;六是农林产品销售利润。

前期运作:

1、成立5人项目小组,集团总裁任组长,行政副总裁任执行组长、集团财务总监、行政总监、行政经理任组员,聘请1名分管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政府领导为项目顾问。

2、人员及职责分工,总裁负责与政府高层沟通谈判,扫除障碍,争取政策支持,负责与本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谈判兼并收购事宜。副总裁负责与乡村领导谈判土地流转及农户入股事宜,并负责整体方案的策划和具体组织实施。财务总监负责与银行(农发行或农行)、税务高层沟通谈判,解决融资途径,争取税收政策,并负责企业注册资金调配。行政总监或行政经理负责公司章程的起草,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变更、登记、注册和商标设计、注册申请等事宜。

3、抓紧与本市龙头企业谈判收购兼并事宜,重点是**米业等六家粮油公司。合作谈判原则:每家公司由集团控股51%以上。

4、抓紧与券商接触,详细了解和掌握资本市场运作流程,制定运作方案,以便在项目运作初期各项工作均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规范和包装,以少走弯路,缩短上市运作过程。

5、抓紧聘请2名以上具有上市公司实践运作经验的财务经理,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财务制定,理顺财务管理,达到上市公司要求。收购兼并及重组方案

以德远集团名义收购各家公司51%的股权,兼并后首先对各家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在德远集团名下组建德远集团控股子

公司,既:“湖南南方粮油股份公司”,德远集团占该公司51%的股权。将收购的4家米业公司合并为“湖南南方米业有限公司”,将收购的2家油业公司合并为“湖南南方油业有限公司”,将各家公司原有的调味品、酱菜、面粉、面条加工等分子公司或车间合并为“湖南南方食品有限公司”。对各家公司原有的原料基地、订单式原料收购合同、生产车间、厂房、仓库、办公楼、机械设备、商品物流、营销渠道(经销商或代理商)、人力资源等重新进行整合,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前提下,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使现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经过重组,资本市场以“湖南南方粮油股份公司”(简称:南方粮油)的名义运作包装上市,销售市场以“南方米业”、“南方油业”、“南方调味品”等品牌名称和品牌形象进行品牌宣传。系列产品可冠以“南方金珠贡米”、“南方金珠香米”、“南方金灿贡米”、“南方金灿香米”、“南方金珠茶籽油”、“南方金灿菜籽油”、“南方榨菜”、“南方豆鼓”、“南方味精”、“南方豆瓣酱”、“南方番茄酱”等等。

收购兼并的资金来源,可通过出让现有两个子公司49%的股权,还可转让40亩土地,不足部分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

11.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从根本上改变旅游要素或文化要素的单一增长模式,也将改变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的问题,势必形成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在文化产业的九大市场主体中,影视传媒业、休闲娱乐业、工艺美术业、节庆会展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与旅游产业存在功能相似性,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妨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分别探讨。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旅游者的需求已从单纯注重自然风光的欣赏转向对目的地文化、民俗的体验,而一些非物质遗产资源单独开发不一定构成旅游影响力,达不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此类遗产资源则可以依附于著名景区来整合,使两者都形成一种融合与互动的效应。这类模式适合民间文学类、民间音乐类、民间舞蹈类和民俗类遗产。如在司马墓景区展现著名的“司马温公神道碑”;在万荣飞云楼景区表演万荣笑话,展现万荣的民俗;在普救寺的莺莺塔景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动态可见、丰富鲜活的形式展现董永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在感受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时,也可以感受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的民间传说;五台山佛乐、晋北鼓吹可依托著名的五台山佛教胜地进行表演;恒山道乐则可在道教胜地恒山表演;山西丰富的特色服饰资源可以依托平遥古城摄影大赛、举办山西模特大赛、影视作品服装道具以及在大院景区中得以展示。这样人们在旅游的同时可以顺便欣赏、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借此提高游客对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认识。

2、 影视传媒业、节庆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依托,相互渗透,在融合过程中影视传媒业、节庆会展业也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方面借助大众媒体来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需要借助电视这一直观媒体,通过广告电视作品进行侧面折射,或者拍摄专题纪录片来直接展现其内容,现状及表现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商品类遗产,如山西的剪纸作品、手工布艺品,醋、酒、平遥牛肉制作技艺,传统医药中医养生等。杂志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宣传方式也应该被考虑,据调查,境外游客了解旅游资讯的主要手段除口头传递外便是杂志和网络,因此尽可能的邀请外国旅游杂志的记者与编辑,并将一部分广告经费投放于有影响力的旅游杂志是必要可行的。

另一方面借助影视作品或节庆会展等媒体事件来整合现有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或已经转化为旅游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影视文化凭借自身强大的娱乐功能与宣传效应,吸引观众前去影视拍摄地游览,回忆和体验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经历,印证故事片断的发生地。同时影视作品对旅游地的展示时间较长,这一定程度上对潜在旅游者形成身临其境的刺激,使其转化为现实旅游者。《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视剧火爆的同时也带来了乔家大院旅游的繁荣。因此创造文化内涵丰富、反映山西民俗特色的影视作品,将旅游目的巧妙融入影视内容,邀请知名影视人来旅游资源目的地拍摄,以定点及巡回的方式进行演出,对于扩大山西旅游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3 、工艺美术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忽视了旅游需求的不同层次,所开发的旅游产品缺少层次性、多样性和特色性。同时山西省文化产业消费不足,很多传统技艺的传承受到资金制约未能继续。而工艺美术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大力开发具有山西省区域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旅游工艺品或民间艺术品,通过旅游市场的大力推广,通过非物质文萃园的辐射效应,让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成为游客的 “必购品”,成为国内外对山西的“印象品”,成为民间文化交流的“必需品”。这不仅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加深旅游印象,同时也为文化传承提供了资金,进而带动工艺美术业蓬勃发展。如山西剪纸通过中国剪纸节活动,传播了广灵特色文化,使广灵剪纸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走出山西、走向世界,有效地挖掘、抢(下转第29页)(上接第30页)救、保护和发展了剪纸艺术,使其由濒临失传变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4 、休闲娱乐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互动

旅游产业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俱全的产业体系,总体来看,山西省旅游产业链条中普遍存在着“购”、“娱”两大功能不足的“短板效应”。很多景区存在“娱乐项目少、购物环境差、特色商品少、收费价格高、参与程度低、游客兴趣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将文化产业中的休闲娱乐业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要用文化要素充实旅游业的娱、购功能,变观光旅游为参与性旅游,调动游客积极性。在具有情景开发价值的景区,如乔家大院、平遥古城、莺莺塔等景点,让游客白天进行景点观光,晚上观赏艺术表演,提升旅游品位,增加旅游趣味性。另外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文化与旅游融合经验,建设一批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和主题公园。在强化旅游功能配套的同时,整顿不合理文化,融入现代时尚文化,合理开发娱乐休闲项目,将历史与现代进行有机结合,营造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山西文化旅游项目,拉动山西经济快速发展。

可以看出,山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着美好前景,然而山西省尚未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进行立法规范。因此应尽快研究制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促进融合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快速融合。

12.文化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十二

与其他学科相比, 由于音乐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比较特殊, 因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也比较特殊, 即包括有形的乐器、乐谱等, 也包括无形的表演形式、表演技艺等内容, 正因如此, 决定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障措施、保障手段上即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同时, 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保护手段和保护措施。

为行文方便, 笔者用常规保护措施和非常规保护措施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一、常规保护措施

常规保护措施是针对目前我国各种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而提出的保护措施, 这些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适应于对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1、出台政策和措施, 制定法律法规, 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

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行之有效的保护, 这是所有发达国家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首要的成功经验。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 尚无太多成功的经验可循。然而, 在国外,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欧洲的法国、亚洲的日本和韩国,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以日本为例, 自19世纪中叶江户幕府时代以来的传统文化遗产至今几乎保护得完整无缺, 这主要得益于二战后日本政府广泛采纳了社会开明人士和学术界的强烈呼吁, 实施了复兴日本民族文化的战略方针, 并于1950年颁布了《文化财产保护法》, 明令规定不仅由国家保护有形的文化遗产, 还着重强调由国家保护无形的文化艺术遗产。

在中国, 自建国以来, 虽然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 投入大量资金、采取措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然而, 由于新兴的共和国百废待兴, 国家把主要精力用在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 文革期间, 许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当作“四旧”遭到铲除, 导致中国广大民众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缺少清醒的认识。

民间音乐是弱势文化, 必须依靠政府的扶持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随着中国法制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逐步走上法制化的道路。不但国家要尽快出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 地方也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为濒危的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制依据。所幸的是, 近年来, 我国的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从1 9 7 9年开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出版工作开始启动, 经过全国1 0余万文艺工作者2 5年的努力, 298部省卷, 450册约5亿字的编撰工作已全部完成, 并于2006年全部出版。这部集成志书内容涵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和民间文学等诸多学科, 是一套有中华民族深厚文化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宏篇巨帙。它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散落在民间的无形精神遗产变成有形文化财富, 结合现存典籍、文物、遗址, 进行分析整理, 加以科学阐述, 为研究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 中国的社会、历史、宗教、民族, 中国的民情、风俗, 提供了系统、丰富、可靠的资料。

2、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自近代西洋音乐传入中国以来, 随着西洋音乐在中国社会影响的不断增强, 西洋音乐逐渐在中国获得主导地位。虽然早在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就已经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 对于众多的年轻人来说, 竟不知“非遗”为何物。如果说对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不甚了解, 尚可谅解, 毕竟“木卡姆”属于边远少数民族的音乐乐种, 但如果对古琴、昆曲等音乐文化遗产屡屡摇头, 充分说明当代青少年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贫乏已经达到何等惊人的程度。因此, 在青少年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 如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宣传和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应制定政策, 定期组织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 让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走进校园, 丰富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令人欣喜的是, 根据国家教委的部署, 从明年开始, 京剧将作为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率先进入学校的音乐课堂,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 无疑是巨大的支持。在学校宣传和推广音乐类非为文化遗产一定要注意时间和方式, 要注重实效, 不要只走过场。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制作版面、学校广播以及学校课外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

当然, 宣传和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和途径可以灵活多样, 除了学校, 机关、部队、工矿企业乃至大街小巷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电台以及网络的资源优势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和保护。各级各部门所属的电台、电视台、报刊栏目要开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专栏或专版, 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行长期的宣传。地方新闻媒体要加强与中央以及海外新闻媒体的合作, 努力宣传各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进一步提高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知名度, 扩大影响力。

3、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生存和传承空间

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保护空间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国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大多来自农村, 其后才逐渐进入城市, 其迅速消亡的原因就是西方文化和西方工业文明的严厉冲击。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进步, 中国传统城市文化的根基已经严重动摇, 被西方现代都市文化所取代, 伴随着这个过程,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都市难以立足。各级政府部门要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 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的发展敞开大门, 促成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传承空间。

4、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网络化信息共享

当今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类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各种新型传播媒体纷纷出现, 正日益影响着传统的信息接收方式, 因此, 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除了运用书籍、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等传统手段外, 还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进行网络化管理。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还是音响、图像都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网络化保护, 这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目前, 我国很多音乐类非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网络化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有待进一步提高。百度、搜狐等大型网站西方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以及音响、音像信息拥有量十分丰富, 但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信息资料无论是储备率还是点击率都十分有限。

5、加大力度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班人、继承人

我们知道, 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是口口相传、口传心授, 再就是它本身是靠人来演示的, 不演示就看不见, 我们从文字上很难去理解它, 因此,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跟人的生存状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种靠人与人之间的口传心授进行的传承形式是比较脆弱的, 人如果病了、死了, 他的艺术也就随之消失, 因此, 许多传统民间艺术由于后继乏人, 都面临着这一问题, 已经到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境地。

二、非常规保护措施

非常规措施保护措施是根据音乐学科的自身特点而提出来的, 具有较强的音乐类保护针对性。

1、优化和整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

建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员档案资料库, 加强管理, 并对分散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调动官方和民间多种手段为艺人们提供演出机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专门从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的剧院, 常年从事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演出活动。剧院每天都有演出, 根据观众的需要, 演出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可以是戏剧专场, 也可以是歌舞专场、曲艺专场、民歌专场、器乐专场等等。不仅专业剧团可以到剧院演出, 而且优秀的民间职业剧团也可到剧院演出。坚持好的剧目和较高的演出水平才能进入剧院演出, 营造能进这个剧院演出是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体现、是一种荣誉的氛围。目前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已经率先做出了表率。2007新春之际, 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演出, 将民间艺术引入大剧院, 这一举措, 对于宣传和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今后, 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为本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演出机会。

2、引入商业运作机制, 宣传媒体、演艺团体和商家、企业联姻, 打造名牌

计划体制下, 由于演出团体隶属于国家, 所以演出资金也由国家拨款。市场经济机制下, 各演出团体自负盈亏, 演出费用大多依靠自筹和演出收益, 演出团体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 直接影响到演出的内容和演出质量。因此, 演出团体和商家、企业联姻, 由商家为演出团体提供资金帮助, 演出收益双方共享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浙江横店演出集团的成功经营为我们探索了一条成功的途径, 横店集团组建的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咨询公司、演出放映公司、艺术团、时装表演队等各种艺术团体, 不仅得到了社会好评, 而且产生了直接经济效益。自1993年起, 横店集团每年资助浙江婺剧团20万元, 以保护地方剧种, 繁荣地方文化。《梨园春》是近年来红遍全国的一个地方戏曲栏目, 《梨园春》栏目参赛人员、嘉宾演员演唱剧目所涉及的剧种不仅有流传于本省的豫剧、曲剧、宛梆、怀梆、二夹弦、大平调、大弦戏, 还有周边省份的秦腔、山西梆子、黄梅戏以及其他边远省份的稀有剧种, 如滇剧、龙江剧等, 可以说, 《梨园春》栏目目前已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播场所, 而《梨园春》这一名牌栏目的成功是与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机制分不开的。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品位和科技含量

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一部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形成和发展阶段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我们目前所要保护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一些民间音乐、文人音乐以及宗教音乐等。由于历史的原因, 这些音乐形式在历史上主要是以个体的行为存在, 要么是修身养性、要么是为了宗教信仰, 要们是为了养家糊口, 由于没有政府的资金帮助和扶持, 大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 在资金、装备、音响效果以及演出视觉效果等方面与西方的音乐形式相比, 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发展, 所以, 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包装, 要尽可能利用当代人类创造的科技文明提升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品位和科技含量, 提高他们的竞争实力, 以适应现代人正在不断提高的视觉需求和听觉需求。

4、紧跟时代脚步, 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气息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具有较长的历史, 有些已流传千年, 如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古琴艺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虽然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古琴艺术都曾经是社会上知识分子阶层最擅长的一门技艺, 但经历了“五四”运动洗礼后而成长起来的新型知识分子, 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娱乐层面上与旧式的知识分子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古琴艺术传统与现代人的精神追求相差越来越远, 这就要求对古老的古琴艺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为其注入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气息, 使其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 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有创新的保护, 如果只是一味的保持原来的传统, 只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限于僵化、加速其消亡的步伐。

5、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目前, 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社会各界已经达成共识。但在具体保护过程中对于如何保护的问题, 特别是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 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一些专家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如“发展保护”、“开发保护”、“改革保护”、“原样保护” (也称作“原生态保护”) 等等。2 0 0 6年6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保护·余杭论坛”在杭州召开, 会上, 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中国民俗学学会理事长孙勤建说主张:保护应注重“软件” (“软件”指的是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兴趣与参与) 开发, 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和了解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 改变年轻一代对它们的“审美冷淡”;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提出了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该秉承的十条基本原则, 并强调保护与利用并举的原则;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秦序教授则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质就是要“为保护而保护”。并强调:任何以开发、发展、利用、旅游、娱乐等为借口的活动, 只要有可能造成文化遗产的损害, 则无论其理由如何充分, 如何冠冕堂皇, 保护第一的思想决不可轻易妥协和动摇, 否则, 其他功利性目的便很容易乘虚而入, 将其湮灭。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精华之所在, 无论从数量上, 还是从种类上, 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 因此, 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需要我们持之不懈的努力。同时, 由于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决定了我们在制定保护措施时要有一定的机动性、灵活性,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因此, 本文所提出的保障措施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有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并不断的补充、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乌丙安.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光明日报, 2007-02-16.

[3]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上一篇: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教师下一篇:景观设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