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和县保密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精选2篇)
1.浅谈太和县保密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篇一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高校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压力通常伴随着负面情绪, 而负面情绪调节不当, 则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思考判断与社会功能。以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偏重思想政治教育, 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入手,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情绪的发生先于思维。负面情绪会引发负面想法, 进而导致负面行为[2]。因此, 笔者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重视提高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 其次则是消除不合理的思维和改善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身心习惯。
1.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一些家长采用溺爱式的教养方式, 对子女的很多要求, 有些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 都无条件的加以满足。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儿童往往情绪忍耐力低, 遇到困难无法立刻解决时, 容易产生挫折感。另一方面,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竞争激烈, 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机会也比以前增加。因此, 不少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进而产生健忘、失眠等症状, 进一步影响学业与人际关系, 产生恶性循环。因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从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入手。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分为三部分:接受情绪、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首先, 心理健康教育应训练学生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产生负面情绪是正常的, 任何人都会产生负面情绪, 大学生应接受自己出现负面情绪。另外, 情绪是变化的、波动的, 任何强烈的情绪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强度。当出现强烈的负面情绪时, 只要接受它的存在, 就能与其共处, 进而观察到情绪的强度会慢慢下降, 情绪强度下降后, 也就不会采取过激的行为。其次, 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学生学会表达情绪。情绪表达是一种能力, 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表达自己。有的人不善于表达情绪, 要么将所有的情绪都埋在心里, 要么表达出错误的情绪, 致使他人不能正确地理解自己。将所有的情绪都埋在心里会不断积聚负面情感, 加重心理负担。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个人承受极限时, 则会爆发出来, 带来较严重的心理后果。而错误表达情绪则会导致人际误会, 带来人际关系问题。第三, 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3]。情绪调节的方法基本可分为两大类:消极和积极。很多大学生在面对情绪压力时, 都采取消极逃避的方法, 如沉迷于网络等。这样的方法虽然能暂时逃避压力困扰, 但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沉迷于网络甚至还会带来内疚、自责等负面情绪。正确的情绪调节应以应对问题为主, 解决了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随之带来的负面情绪。即使是以应对情绪为主的情绪调节策略, 也应以积极的、适应性的方式为主, 如运动, 唱歌, 向人倾诉等。
2. 消除不合理思维和改善问题解决能力。
在帮助学生接受情绪, 提高了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之后,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消除学生的不合理思维和改善问题解决能力上。许多大学生存在一些不理性的思维, 比如:如果今晚睡不好, 就不能好好复习, 如果复习不好, 考试就考不好, 如果考试考不好, 就找不到工作, 如果找不到工作, 就完蛋了……等等。这些不理性的思维会令学生终日忧心忡忡, 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不理性思维, 并纠正与中性化这些极端的想法。当出现不理性或极端想法时, 学生容易钻牛角尖, 看问题很片面, 只能看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与消除不合理思维相对应的是, 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学生看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改善问题解决能力。而且, 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并不像考试一样有标准的正确答案, 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甚至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因此, 学生要提高不确定性的忍受程度。
3. 建立良好身心习惯。
无论是改变情绪还是改变思维, 都不是简单的事。因为不良的情绪和思维在一些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习惯。要改变负面习惯, 必须建立积极正面的习惯来取代负面习惯。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身心习惯。这些习惯应包括:健康饮食, 坚持运动, 合理作息, 与人为善, 建立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学习目标, 发展课外兴趣和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等。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如前文所述,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专业课教育,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应该有别于专业课教育。笔者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 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起引导作用。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作为辅助, 由学生提出他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学生思考, 拓宽学生思维的作用, 而并不是传统的给学生讲道理, 告诉学生怎么做。
2. 以案例讨论为主, 心理学理论为辅。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授相关的心理学理论, 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只有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才能真正坚持正确的方法。同时, 理论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 没有实践的辅助, 理论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主要指导日常生活的课程, 应该以日常生活的案例为切入点, 课堂多以案例讨论的形式, 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中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经常发生的案例中。只有在课堂上对经常发生的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 让学生真正理解处理同类问题的方法和原理, 学生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3. 采用心理剧等活动形式。
心理剧就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体会当事人的感受、想法, 进而反思自己的情绪、想法、行为等的一种活动形式。心理剧对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 或请同学说出他们平时遇到的人际交往困难, 然后请同学扮演人际交往的另一方, 体会对方在面对自己的语言、行为时的感受与想法, 进而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 以减少人际矛盾。心理剧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察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领会到改进方法。由于人际矛盾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心理剧的形式有助于大学生改善人际应对技巧。
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是未来社会的脊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高度重视, 把心理健康课作为每名大学生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调节负面情绪, 纠正错误认知和建立良好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导, 课堂活动多采用案例分析和心理剧等形式, 让大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提高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技巧和能力,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许多高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课纳入到本科生教学体系当中。本文试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调节,人际应对技巧
参考文献
[1]童毅, 曹丽琰.我国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J].热带医学, 2012 (8) :1045-1047.
[2]Storbeck J&Clore GL.On the interdependence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CognitionandEmotion[J]., 2007, 21 (6) .
2.浅谈太和县保密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篇二
关键词:法治教育 中职学校 开展形式
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使中国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人们的法律意识仍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措施对其进行督促。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之所接触范围有限,其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通过开展有效的法治教育,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为其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做出贡献。
一、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的一体化、文化的大融合、科技的大发展造就了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这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其中也暗藏着诸多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对世界充满好奇,但由于其身心都未发展成熟,因此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非常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不仅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还会将其人生毁掉。因此,中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减小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的概率。此外,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在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法治教育,不仅是学校提升教学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减少社会犯罪、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遇到的阻碍
1.学生成员构成较为复杂
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素质高低不等、成员结构复杂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是因为中考不理想、家庭困难、父母离异等因素致使其没有考上理想高中,而进入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在性格等方面差距较大,个性较为鲜明,管理起来也较为困难,而且普遍存在不爱学习的现象。加之有些中职学校在管理上较为宽松,为学生逃课、接触社会不良人员提供了机会,容易诱导这些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犯罪,进而危害社会。
2.中职学校资金投入不足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领导认为学习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中职院校,都更加注重在教学方面的投入,造成法治教育资金的匮乏,效果也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一些中职院校对法治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法治教育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步履艰难。
因此,需要中职院校的领导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为法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概率。
3.法治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中职院校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缺少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加了学生逃课的概率。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法治教育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较为匮乏,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对法律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造成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
因此,中职院校应加强对原有法治教师的培训,通过积极引进优秀的法治教育教师等方式,提升中职院校的法治教育水平。
三、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1.法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法治教育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编排课程等方式,讲授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这种形式的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法律知识。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家长以及亲友的影响下,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常情况下,家庭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向等有重要影响。社会教育主要是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接触社会人员等方式,从中掌握法律知识,这种方式的法治教育通常能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对于巩固、深化学生的法律知识有重要作用。
这三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启蒙、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深化,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三者结合,从而使法治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2.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对法律知识进行掌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第一,与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相结合。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论哪种行业,都会与法律存在内在的联系。为此,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为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与学生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相结合的方式,拉近法律与学生的距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卫校的学生,学校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就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医疗事故或者医患矛盾的事例,讲解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法律知识时,还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利用多媒体影音图文结合的特点,对案例情境进行再现,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居民的基本权利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找到视频中哪些内容是合法的、哪些内容是违法的。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其他国家相关权利使用的视频,让学生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这在法治教育中也是适用的,高校教师在进行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与疑惑、组织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讨论等形式,营造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利用新媒体开展法治教育。当前,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通讯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当前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用微信、QQ、微博等进行交流、娱乐。教师在开展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到这种变化,并加以利用。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
第一,建立QQ群、微信讨论组。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讨论群,让班级学生都加入其中,将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新闻等发布到讨论组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并在恰当的时机适当对学生的评论进行点评,引出相关法律知识,从而让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掌握。这种方式的法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当前社会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建立学校网络法治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登录网页,并且通过学校论坛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这种方式的讨论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等方式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加学生认识法律的渠道。
(3)增强学生的对法律知识的运用。法律知识的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展。
第一,积极组织相关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的辩论比赛等,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而组织活动的学生,在组织的过程中,也会丰富相关的法律知识。
第二,带领学生参观戒毒所、旁听法院审判。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庄重性,从而增强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此外,教师还可以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在促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
此外,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积极宣传法治知识、邀请法治专家开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讲授学生如何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四、小结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需要中职学校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合理利用法律,为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鹏.依法治军背景下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军队法治教育[J].法治博览,2015(12).
[2]沈百锋.法治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学生管理途径与方法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3]陈梦瑶.浅析高校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4]姚建宗.当代中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反思[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4).
[5]韦少雄.村民自治的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功能及其路径选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
[6]王俊杰.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初探[J].法治与社会,2014(12).
[7]王丹,刘延峰,刘生梅等.现行医学教育模式下护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35).
[8]苗利萍.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态化问题的思考——岐山县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J].新西部(中旬刊),2015(5).
【浅谈太和县保密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推荐阅读:
太和民俗旅游作业08-21
太和殿内英文介绍03-21
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度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及2014年度工作计划 (6000字)01-05
太和小学教师教学教研常规工作考核细则12-20
太和镇中心幼儿园防溺水安全工作总结07-22
三十六、太和镇中心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09-22
太和区“三争三创”促创先争优活动开展10-16
太和镇朝英村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12-21
民和县教育局03-30
关于泰和县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考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