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任务驱动型作文:“聂老汉的赡养费”

2024-10-28

2017任务驱动型作文:“聂老汉的赡养费”(精选10篇)

1.2017任务驱动型作文:“聂老汉的赡养费” 篇一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选编

沂水一中 魏继国

一、(2017甘肃会宁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5月20日‚网络情人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1、题目解读

题目分析本题先给定了一个“年轻人对各类节日的不同态度”的材料,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三个问题,并明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因而,本题宜写成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也可写成如“日记、书信、语录、戏剧”之类的记叙体),切忌对材料和问题不管不顾、随意发挥。

2、立意角度

(1)题目提出了三个问题,围绕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均可;作文不必对所有问题都要一一作答。

(2)可以结合材料提出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阐述,也是可以的。诸如:文化与生活。

(3)如果以本材料为由头(并表明了对题中问题的明确态度),从而引发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只要言之有理,也应视为切题。

3、学会取舍

参考构思材料涉及三种节——传统节日、外来节日、人造节日,传统节日渐被淡化,后二者日益张扬;其中有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也有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充满思辨性。学生可择其一端,生发思考。可侧重对传统的继承,也可侧重于中外文化的融合,也可侧重于文化的创造。但不限于这几个方面。

二.(2017银川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2.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二

一、导入

大家看到课件上的内容就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讲解二段的作文。但是,现在老师不想立刻开始讲作文。老师现在有一个小小的难题,同学们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下呢? 今天早上我到饭堂买了一杯豆浆和一根油条当早餐,到了办公室就有同事跟我说,油条是油炸食品,对身体不好,而且有不饱肚子,最好别吃。我一想,也是啊,那我就别吃了吧,去买点别的吃。但是另外一位同事说,你马上要上课,不吃点东西对身体更不好,而且偶尔吃一两回油条不要紧的,你还是吃了吧。这个时候我就纠结了,我到底是吃呢还是不吃呢?同学们能不能给我提点意见呢?要有理由哦。

(学生自由发言)

谢谢同学们的意见,老师决定下课了就去把那根油条干掉(老师决定下课了就去买点别的东西吃。)

其实大家刚刚讲的就是一个微小型的任务驱动型口头作文,通过刚刚的发言,大家有没有发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呢?

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通俗一点讲就是在材料中给你一个任务,让你在800字的作文当中在种种要求下完成这个任务。就像老师刚刚在口头作文中给你们的任务就是给老师提一个建议一样。所以,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当中一般会有“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等指令。现在,同学们可不可以判定出一篇材料作文是不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呢?

既然是任务,就会有要求,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一般会有如下要求:

1、对象性要求

以什么身份针对什么事,提出自己的建议

2、观点性要求

你的建议或者你的观点是什么,要明确提出来。

3、内容性要求:

你的观点或建议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主要是讲道理,内容要充分。

4、文体性要求:

没有明说,但是从“任务”中其实可以看出是议论文。那么请同学们看到我们这次段考的作文题目,首先判定它是不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然后自主思考这道作文题的在对象、观点、内容、以及文体方面的要求。

二、自主学习(8分钟)

自主思考段作文题的任务要求。

某学校扩建图书馆,增设阅览场所,决定从今年秋季高一年级开始设置每周1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关于阅读内容和组织方式,向学生征求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有充分自由,读什么,怎么读,都由学生个人自主;一种意见认为要由老师开列书单,最好能定期检测,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接轨。

如果你也是被征求意见的对象,你打算提什么建议呢?请你写一篇文章,根据自己选定的文体用适当的方式反映你的建议及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我们先解决比较简单的任务,同学们觉得哪几个任务比较简单呢?

1、文体性要求:前面说了,一般是议论文。议论文一定要有论点,2、对象性任务

(1)写作者的身份:“如果你也是被征求意见的对象”,说明写作的作者应该是学生,(2)写作的对象:你打算提什么建议呢?这是针对阅读内容和组织方式的建议。

3、观点性任务

“你打算提什么建议呢?”“根据自己选定的文体用适当的方式反映你的建议及见解” 在作文的开头,你必须要明确地回答你的建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建议,即所谓的立意。或者说是你的中心论点。

三、小组讨论(5分钟)

请同学们讨论针对该校阅读课的阅读内容和组织方式,你可以有几种建议,理由是什么?

四、反馈精讲

1、从第一种意见分析:一种意见认为要有充分自由,读什么,怎么读,都由学生个人自主; 这种建议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倡导学生阅读的自由

它的理由是学生的偏好以及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一张小小的书单无法迎合学生的需求。

那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意见,在引述材料时要以第一种意见为主进行叙述:学校开展阅读课,是一件利于学生的好事,在关于阅读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但是我认为,每一个人的知识面不尽相同,需要阅读的书籍也不尽相同,学校不应该限定学生读什么和怎么读,应该让学生自由地去选择。

2、从第二种意见分析:一种意见认为要由老师开列书单,最好能定期检测,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接轨。

这种建议是认为由教师开具书单,给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理由是学生的道德取向和审美意识尚未成熟,缺乏对信息的分辨能力;

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意见,在引述材料时要以第二种意见为主进行叙述: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属于到最适合自己的著作,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寻找的过程中,许多同学或许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在宽旷的知识网路中打着转,最后收获甚微。我们缺少的,或许就是一个领路人。

3、综合角度考量,因人而异,阅读初期由老师指明方向,到达一定的水平之后开始自由阅读。理由是学生中又饱览群书的人,也有那些视阅读为洪水猛兽的人,放任阅读会让后者茫然无助,而采用书单则会让前者感到十分拘束。所以要因材施教。

学校可谓是十分体贴,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扩建图书馆,增设阅读课,还民主地向学生征求意见。其对学生之呵护令人赞叹,而要使这阅读课得以充分利用,依我之见,不如给“初学者”以方向,给“高阶者”以自由。

同学们还可以自己提出合理的意见观点。那么,什么样的立意才是最佳立意呢?

何为最佳?围绕写作焦点,选自己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能说得清、道得明、写得下去的角度就是最佳的角度。

五、当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清华大学推出新规:从2017级开始,清华大学学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特殊情况除外)。

规定一出,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清华大学这不仅延续了90多年前的老校规,而且游泳锻炼效果好,同时也是一种危急生存技能,是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好办法;也有人认为运动项目应该多样化,此规定强制“学生会游泳”过于苛刻,可能会扼杀人才。

3.任务驱动型作文 篇三

一、起源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教育部命题专家谈高考作文命题方向

二、关于定义

任务型高考作文就是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任务型作文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三、关于特点: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最好角度”是什么?往往见仁见智,致使阅卷者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指令性任务,就为阅卷树立了一个标准,避免阅卷的随意性。

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也是我们的初衷之一。做这种作文题,无非是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的要求,完成其指令、任务。

这种作文通常叫“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这个提法有三个关键词,“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我们在评判一个作文题目是否与当今全国卷精神合拍时,应该从这三个关键词入手。

“叙事体”,这是相对于以往的一些以名言名句、诗词漫画等而言的作文材料呈现形式,基本就是描叙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热点人事。

“新材料”强调的是五性(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和五特征(事件有过程、有发展、有多方人员参与、有争议性、十八九岁青年学生有表达欲望),这是作文题材料内容的要求。

至于“任务驱动,这不是全新的要素,每次作文都会有任务要求,只不过我们要以2015全国卷为参考,去强化对“任务驱动”的研究与落实。

最后,“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符合“一点四面”(立德树人、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总原则。

概括地说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特点1.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性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课标Ⅱ“谁更有风采”。

这种任务型作文,都应该指令什么?

(1)体式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2)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

(3)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4)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特点2.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特点3.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权衡”是审题的关键。特点4.辨析性

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符合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2015 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还有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等。

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有益的。为了更好地体现思辨性、辩证性,最好出像上海这几年的“两概念”作文题。特点5.比较性

“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是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四、关于目的:

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

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2015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 写信”“ 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五、关于审题

任务型作文要求全面读懂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抓住材料的一点就作文。

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考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以便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

任务型作文的审题有点像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观点,都要逐一分析、比较,求同求异,辩证思考,以便于立论。

为了避免这种随意和偏离,就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地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任务型写作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任务型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任务型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

1.“就其中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

也就是说材料内部充满了争议性、多解性,公理婆理,莫衷一是。现在,请高三的学生作为一个成人、准成人、公民、准公民,参与其中,说清楚自己的看法。学生要选出其中一方,;然后论其“是与非”、“合理还是不合理”、“可以接受还是不能接受”。

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还是要选取一方力量,针对他的行为,在“大是大非”上作出回答,提出自己斩钉截铁的“观点”。

这是第一步,要选定你论述的那一方力量。想一想,你选了吗?选完后你想明白立场并表达出来没有? 2.“阐述你的看法。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所谓“阐述’,就是一五一

十、条分缕析、有头有尾、入情入理、深入浅出、浅入深出地论证你前面针对某一方力量所陈述的观点。

所谓“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就是要抓取整个事件,抓取核心事件,你不能仅仅在其外围、在无关痛痒处、在皮毛里打转。要抓取、分析、细细理解核心事实。

所谓“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还指在选取一方力量进行阐述时,其它的几方力量也可以或者说应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讲述其他人是为了把我们选取的那个力量讲清楚、讲到位。

考生要怎么做?

答曰:按题作答而已矣。

3.“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按指令任务要求: ①形成像样的可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取向。

②向读者(倾听者、不明白者、走神者、铁石心肠者、怀疑者、期待者、欣赏者等等)表达自己的看法,体现自己的话语方式。

③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尽力吸引他、打动他、说服他,让他愿意倾听,容易明白、理解,乐意接受、信从,体现学养、理性和沟通能力。

六、关于写作

任务型作文要求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比较的内容、比较的点,均来自材料,考生必须找到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必须有足够的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绝不允许离开“任务”作文;就论证而言又是就事论理,因此它要求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面对任务型作文,考生必须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是什么?必须认识清楚,否则累死也无功。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特别是对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来说。

任务型作文往往暗示作文的写法,比如2015年课标2作文题,“你认为谁更有风采?”,“更”字表明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论证自己的观点。

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现在这种作文跟以前的题有何不同呢?

1.题目本身多是中国大地上的时事、实事,又非常强的的争议性,本身就是充满多解性的。而福建卷则是一句名言、一首诗、一个寓言故事,里面蕴含了一个道理,要求考生把这个道理提取出来。

2.由于材料本身就众说纷纭(其背后是大变革时代的价值观多元化),需要考生用公民立场、罗辑思维参与其中、置身其中,就像是投身一个沙龙、一场论坛一样。就事论事,把话说请。而福建卷呢,在提取出观点之后,考生就可将材料抛之脑后了,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正反、假设、对比,苏轼、陶潜、感动中国、孟母三迁,这样的写作走到今天,已经有些僵化了。这也正是学生不爱写“议论文”的原因。所以,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是对这种僵化命题、僵化思维、僵化写作的拨乱反正。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就会明白了什么样的作文是符合全国卷样子的,什么样的作文还是老面孔,还在无病呻吟。比如,有作文讲到“法律的必要与重要”,老夫妇违法违规,其他车主影诉诸法律法规,在文章第一段提到这些句子之后,后文讲到挥泪斩马谡、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一同、较真的律师为5元钱状告铁道部、农民李桂英追凶17年。这就是传统的原来的写法,现在是不受欢迎的。针对第一个问题多说几句。写作的时候,选谁呢?题中的每个人都可以选吗?

2015年全国卷两套试题是可以做到的,如1卷的老陈、小陈、警方、网友,2卷的老王、老王、小李,他们各自身上有不同的话题、价值取向,彼此之间虽有联系,但是有各自的相对完整性,可以“任选一方”。

【2015全国高考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5全国高考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但是,全国卷这样的题目十分难命,太难寻找了。现在市面上我看到的仿命的作文题,几乎还没有可以与之媲美的。如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看似有多方力量,其实核心还是“老夫妇人肉占车位该还是不该”,选取的人,还是“老夫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

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一脚踢去;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事件的核心还是“黑衣男该不该踢对方”,选取的人,还是“黑衣男”。有一道作文题,现在看来,还是很像全国卷的“多方力量”的: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道题里的各方力量还真是可以选来评述一番——“女教师”是小题大做还是防微杜渐干得漂亮?学生是自作自受吃堑长智还是损失太大得不偿失?家长是越位干预还是敢于发声?学校是审时度势顺应民心还是游移不定缺乏担当?每一方力量都有正与反的双向选择。不得不说,是一道与全国1卷极为神似的一道题目。

应当选出一方力量。否则,就是没有完成起码的任务,得分会低。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六法: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常用结构模式:

4.任务驱动型作文 篇四

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我的胡子。哈萨克斯坦谚语

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孟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资料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分析】

这是一道由两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题.第一则用形象的事例告诉我们,损人者往往也害己;第二则直接告诉我们,一个人就应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前者形象直观,后者高度概括;前者从反面入手,后者从正面论述.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但资料上都指向一点,那就是都能够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少犯,甚至不犯错误.由此,可从以下角度来立意:从正面立意,一个人就应选取性地做事,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从反面立意,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选取,心存害人之心,往往也会害了自我;从辩证的角度,不为不代表无所作为,相反,是为了更好的有为.写作时,还能够由个人的做事行为,延伸到人类的行为,并进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如果只是抓住“有为”来写作,则不是最佳立意角度.

【例文】

不为与有为

鹰击长空,是因为它不甘平凡,高远长空,方是它的归属;鱼翔浅底,是因为它淡泊宁静,柔波浅底,才是它的家乡;寒梅傲立,是因为它一枝独秀,冰凌冬季才是它的天堂.

鹰不甘于低空徘徊,鱼不屑于尘世纷杂,梅不欲与百花争艳,它们坚持自我的原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而谱写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完美篇章,更为人们所赞扬铭记,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无为与有为,是不为权贵所伏,坚守自我清白,是举世皆醉我的醒的超然达观.陶渊明,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他是一位农者,是一位隐者,更是坚持自我的杰出代表.他不肯为那区区五斗米折腰,更不愿因世间的浑浊搭上自我的清白,于是他归去来兮,于田园之中且行且歌,享受风飘飘而吹衣的快然自足,他虽误落尘网中,但他深知自我的归处,深知自我做人的原则.所以,他不为官,不入仕,只做那淡泊自足的隐者,门前五柳,诗中圣哲,正因为如此,他被后世文人墨客铭记,实现了自我别样的价值.

无为与有为,是不为那庸俗之行,为那君子之义,是敢于剖析,坚持自我的高大正义.鲁迅,在日本留学途中,观看到国人麻木的影像,于是立即改变自我的志向,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此时的医术根本无法挽救国人,救其内心才是根本.于是,他弃医从文,于广阔的天宇间独自彷徨,他千夫所指,却以笔化剑,一遍遍剖析中国人的劣根.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他坚持自我,敲响了世人的警钟.他的无为与有为,改变了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为与有为,是应对困境,不为与小人同流合污,宁可为那感天动地的大义之行.李清照,寻寻觅觅,自赵明诚客死他乡后独身一人肩负之重,难以想象.再嫁那张汝周,想不到却是卑鄙小人,但易安坚持自我原则,宁可自我入狱,也要揭发那小人之行.一个柔弱女子,是以何等的勇气做了这样的事,正由于她的坚守,后人在记住了她那凄切婉转词作的同时,更记住了她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她是当之无愧的乱世中的美神.

5.任务驱动型作文 篇五

公开断绝,不仅仅是断绝了一层师生情谊,在网络时代,将此信息公之于众无异于给郝同学的未来之路横放一块“禁止通行”的罚牌。诚然,从孙教师先前劝诫年轻人“祸从口出”的道理可以见得他初衷本善,然而后来,他深知自己地位高一筹仍以激进方式育人,实际上就是封杀了郝同学今后转学保研、求职谋生之路。这波洪涛巨浪,猛一拍击,实在是叫即将步入社会的郝吃不消。

从校规层面来看,甚至连“断绝”都是不被允许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哺育莘莘学子方是其道。利用权威公开断绝,不可取。

上升到育人层面,即使是“忠言逆耳利于行”,也应当采取涓涓细流的方式来沐浴学生,而非浇他一头洪浪,沉覆于海底。在美国一起校园冷暴力事件中,化名为凯恩的前橄榄球队队长将低年级新生剃光头发,令其难堪。校长并没有勒令凯恩退学,也更没有利用Facebook公开断绝与该生的情谊,而是摇身一变“光头校长”。如此一招,不仅安慰了光头新生,更在无形中敲打了凯恩重重一棒。好端端的校长因为自己一时玩乐而少了头发,可想而知,凯恩红了脸知了错。一涓细流,滑过心田,这种教育方式保护了孩子的心灵,又起到了真正的育人作用。

并非国外才由此案例,为国人熟知的孔夫子也是“细流”教育的先锋者。孔子弟子三千,也非个个如颜回乖巧聪颖,善讨老人家欢喜。子路初来乍到便“头戴公鸡毛,身带公猪的牙齿,大大咧咧”,甚至曾“公开侮辱过孔子”。那么孔子呢?他怎么做?“陈设礼乐,慢慢引导。”他悉心教导,并用自己宽宏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子路。由此观之,孔子桃李满天下,也实在是不足为奇。

反观孙教授的育人做法。他有理在先,自己可是警告过一次,二次再犯,无需容忍,应当灭这个年轻人的狂妄嚣张之气焰,弄得人家即使真的知错改正、不再犯三,也没了退路,怜哀伤矣。设想:孙教授若能想到“事不再三”,再给一次机会给郝,与之促膝长谈,聆听他为何不能认同史学家的观点的话――或许这样,他们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吧。

6.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 篇六

做完与做好

态度决定高度

此种“高效”要不得

追求

表面与本质

粉饰

2、二十一日,我们高二年级举行了“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有的班级规规矩矩,有的班级力求变化。于是,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在服装、舞蹈、领唱、队形、选歌、编排等很多方面都看到了出人意料的内容。有人说,集体项目,就要规规矩矩;也有人说,集体项目,集体项目也要给个性一片天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时代需要个性

勇立潮头

不做空中花园

3、二十一日,我们高二年级举行了“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有的班级规规矩矩,穿校服参加比赛;有的班级力求个性,花钱买班服,租演出服,置办道具。对此,有人认为,歌咏比赛在于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没有必要投入钱财;但有人说,没有投入,出不来效果。对此,你怎么看?

投入与产出

7.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 篇七

梁祝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这样的举动,这样在阅读面前不分贵贱的包容意识,我举双手赞成。

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面对大众,当然不可拒绝弱势群体如“拾荒者”,要不就不叫“公共”了。设立图书馆的初衷也是鼓励全社会的人民热爱读书,为喜爱读书的人民提供一个好的场所,无业游民等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爱读书学习,难能可贵,更应提供好的条件。阅读本身不在乎身份地位,无论是谁,都有阅读的权利。阅读面前,人人平等。该图书馆的做法,大气、独特、具有较多的公共人文关怀,让人温暖,令人舒心。

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了,因此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这说明,在阅读上不分贵贱这样的意识已经是普遍认可,深入人心。只有图书馆的各色工作人员,在馆内阅读的大众都认可该馆的理念,才能坚持十年之久。

曾经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他们之所以对此举无法接受,归根到底还是旧观念在作祟,认为图书馆是“高雅”人的活动场所,阅读是“文明”人的举止。正是这种“高等”和“低劣”的偏见,人为地把人类分成三六九等,把阅读误认为是特殊阶层的专利。殊不知,这种民族等级的歧视在历史上已经酿就了无数的悲剧,如“二战”时日本对“东亚病夫”的歧视,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这一点上,馆长的回答无疑是闪烁智慧与深得人心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馆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一个“您”字,无不体现该馆的公共人文关怀和阅读不分贵贱的精神。

况且,在允许无业游民等入馆之初,该馆已经有一个适度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要求既让人容易接受,又在不断地引导这些特殊的群体向文明迈进。随着该馆开馆时间的不断延长,我们有理由相信,“文明出入,有序阅读”将成为一种新的风尚。

如果拾荒者、无业游民在文明精神的熏染之下,能以文明的身姿——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进入图书馆,就更是皆大欢喜了。

不管怎样,只要带着纯净的心灵去图书馆,阅读那里的人类文化文明精华,我们都不应该拒绝,因为,阅读从来不分高低贵贱。

【点评】

本文紧抓中心“阅读不分贵贱”,采用极其简单的办法,就是一边分节叙述材料,一边对所叙材料作个性化的解读与评论,也写就了一篇不错的作文,值得学习。

方法之四:即事说理,深入阐述

随着20x年高考的临近,参加“全国卷”考试的考生正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叙事体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考查,各地考生也已经基本掌握了其写作的特性与写作的方法。然而,让不少同学迷茫的是,怎样才能在新的作文背景下完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即事说理,深入阐述”呢?

“深入阐述”的基本方法已有不少,如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导向方式,又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还有“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等,都是照样可以沿用的,也有一定的效果。只是在“就事论事、即事论理”上,很难做到深入阐述,写出一篇像样的有水准的考场作文。在此,谨提供两种方法,即进一步深入阐述之“横向拓展”与“纵向挖掘”。以期有益。

例文及评价

唯有精神永存

一考生

青花罐承载着浓厚的历史积淀,暗藏着美丽的故事,它从遥远的时光中走来,传递着中国人的器物精神,不愧是传家宝;勋章见证了那段光辉岁月里的铁戈兵戎,传递着满腔热血、忠心报国的信念,不愧为传家宝。这些器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精神传承的载体,因此它们才有价值。

然而,将注意力放在物品上多于放在精神传承上,则会本末倒置。这样的传家宝终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反而会使后代子孙沉溺于对传家宝的世俗价值中不可自拔。因此,依我之见,祖训是最好的精神载体,历史洪流浪花滔滔,唯精神万世永存。

季老先生季羡林曾在《八十述怀》一书中有感而发:“若说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对人类精神和知识的承上启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正是因为知识和精神的可传递性,如同滚雪球一般。祖训以文字为载体,将先辈对后辈的殷殷期盼传承下来,借此勉励后代不断奋斗,不断学习。这样的精神传递,促使一个家族的兴盛,正如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兴盛了十几代,而其祖训是“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样的“留有余”如同警钟般时刻回响在后辈心中,自然后辈会不自觉地培养起良好的观念,从而使家族世代兴盛。

精神的传递不仅能使家族兴盛,更能使国家浸浴在先贤道德光辉下,光辉恩泽国土上的每一个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贤人之范,愈久弥珍。先贤仰望星空,留下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余光中曾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谈到对孩子的期盼:“不要成为一个媚俗的人。”“要懂得学习欣赏悲剧。”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仍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精神的载体,而当今社会却将其片面地作为节日经济的跳板,这不可不说是我们国人的悲哀,当精神的流传不再,社会的发展也将止步不前。(此段败笔:1、引用过多;2、与材料关联度不大)

祖训作为精神的载体,是十分珍贵的传家宝。它虽是短短一句凝练的话,却体现了耀眼的闪光智慧!

【点评】

作者执行任务指令,开篇指出青花罐、勋章作为传家宝的价值所在。经思考、权衡,选择“祖训”作为传家宝,其中理由的分析和重要性的论述入情入理,非常到位,“更”字体现得很充分。通篇语言简洁,富有文采,是难得的应试好作文。

【升格练习】

本文的第五段属于败笔,请你来给它加上一段,深入阐述,使文章前后连贯、文风一致,又能丰富文章内容。

示例一:进一步深入阐述之“横向拓展”

人类知识和精神的传承,不仅在祖训。大凡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华古代文化经典,如《论语》、《孟子》和《庄子》,如《诗经》和《离骚》,如二十四史等,它们所传承的文化文明无不具有永久的传世价值。而祖训更具亲和力,从而也就更具有普世的渗透力;祖训中的良训精神具有遍地开花的土壤,它可能不局限于本家族的传播,也可能成为全中国人们的精神食粮,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训》等,已不再是一家一族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

【点评】

思维由“祖训”扩展至中华文化经典,由一家一族的精神延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题的扩大,是为“横向拓展”。

示例二:进一步深入阐述之“纵向挖掘”

以文字为载体的祖训,相较其它两个传家宝,更具有别具一格的优点。一是祖训文字的无法破坏性。青花罐与勋章是以物质的存在居多,而祖训是以意识的存在为主。物质不可能永存,这是谁人皆知的常识;而意识则在人们心中,只要能延续血脉,必将随之代代相传。精神意识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二是祖训的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是家族成员,甚至是外人,只要你认可,就可以随时随地汲取之,学习之,践行之。三是祖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以上三点是青花罐勋章所不具备的,所以,我更倾心于小程家的祖训,因为其中的“忠厚”与“诗书”是永存的精神。

【点评】

思维往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对三种传家宝进行比较,从而突出“祖训”的优越性,证明作者的观点:唯有精神永存。

方法之五:简易驳论,批驳成章

驳论,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批驳或反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鲁迅最擅长写驳论文,如著名的《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使用驳论的方法难度有点大,但若能运用一种简易的驳论,却又有出人意料地效果。它不仅可丰富文章内容,还可扩展深化文章的主题,让论证的思维更加全面严密,使一篇普通的习作脱颖而出。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使用简易驳论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法指导:

常见的驳论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

根据自己提出的论点内涵,设想并提出现实中人们可能提出的与你提出的相反的看法。

(也许,有人会认为……)

步骤二:

让步肯定错误观点中的表面合理之处。(诚然,固然,的确……)

步骤三:

从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入手,指出观点的错误本质。(然而,根据……就断定……却是夸夸其谈的或以偏概全的。)

步骤四:

举事实或道理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错误性。(当……时,当……时,我们还能……吗?)

步骤五:

得出结论。

例子:

论点:莫以功利论物之价值

(1)也许有人会认为,行事若不以有用为目的,那么行事的价值又在哪里?

(2)的确,任何行为都要有实际的用处,有用的判断也为人们行事提供不竭的动力。韩愈就曾在古文运动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3)但,若就此认为功利得失是“有用”的全部内涵,那无疑将陷入片面功利主义的泥淖而不可自拔。

(4)无论是食不果腹时代的泰勒斯执着地仰望星空,还是风雨如晦之时鲁迅不合时宜的弃医从文。

(5)都深刻说明那些与功利得失无关的“无用”之举,恰恰是每一次文明进步的有用之光。

这种驳论对于中学生而言,确实是有难度的,不仅要求习作者有较深刻的思维,还要求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驳论据和驳论证的方法及过程就更难了。鉴于此,可提出一种更加简便易学的方法。即三步简易驳论法。

简易“驳论”的三个步骤:

一是摆出靶子,就是别人的错误观点与看法;二是先让步,赞同、肯定别人观点中可取的部分,然后,以“然而,但是”为转折点,分析批驳其中的错误。三是在反驳批驳的基础上,让自己的观点看法更加站立起来。经检验,实乃议论文写作一项不可或缺的补充。

有人说现代社会,善的怕恶的,忠的怕奸,白的怕黑的,要脸的怕不要脸的,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只有厚脸黑心才能做强做大。固然,这些不要脸的人,也的确暂时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成绩,但就长期而言,他们必将失信于民,狐狸尾巴长不了,甚至自取毁灭。因为大道之行,正义必胜;因为冬天来了,春天一定为期不远!(不要脸皮,遗臭万年)

这种简化了的驳论,实质上减去了事实证明的程序,只在道理上进行批驳或反驳,同样能锻炼中学生的驳论意识与思维。随着这种论证方法的不断运用,渐渐地自然成了习惯,于是有的同学不满足于简单的批驳,出现了各种各样“驳”的例子。这充分说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是做任何事的真谛。

课堂练习:

请批驳下面一种观点。

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课外练习:

就下面一种观点进行反驳。

贫困生的资格认定有什么难呢?让他们上交“低保证”或有村、乡镇和县民政局盖印的证明不就行了。

课堂练习示例:

(一)驳论点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的确,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总是表现为无所不能,似乎可以买到物质世界的大部分东西。但是,金钱能买到知识吗?金钱能买到感情与爱情吗?金钱能买到时间吗?金钱能买到生命吗?……可见,“金钱是万能的”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武断的。

(二)驳论据

“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告诉我们金钱的无所不能和巨大威力,甚至连鬼都能买通。但它毕竟只是一句民间俗语,民间俗语只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凭经验总结而出,并没有科学的依据。用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作为论据,其证明的观点当然也就不可信。

(三)驳推理过程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论断乍看似乎无懈可击,金钱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无所不能威力巨大,甚至连鬼都能买通。然而,仅凭一句夸张的俗语就推断出“金钱是万能的”,无疑是偏激的。民间俗语本没有科学的依据,是有缺陷的。再拿它来证明另一个观点,这样的推理过程更不经推敲,因此,这个论断无论是论据还是因果推理都是站不住脚的。

课外练习示例:

让上交“低保证”和各级盖印的证明,固然可以杜绝一些平民百姓的弄虚作假,但是,却无法杜绝一些特权人物的弄虚作假,中国是个人情泛滥的国度,什么事情都讲人情世故,因此,不少人为了点滴利益,不惜玩转各种人情关系,千方百计搞到各类虚假的东西,让主管部门防不胜防难以甄别。所以,在认定各类资格的时候,除了上交各种材料外,还需进行各种实地的调查取证工作,以确保真实性和有效性。

有的任务型作文,如果其中存有争议的多方看法,可选择其中一方立意,然后,通过批驳其它方观点来达到证明己方观点的目的。

例如: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与看法?请就其中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与看法。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内涵,题目自拟。

范文:

做人如水,将失自我

梁祝

既要突显别人的优点,又要包容别人的缺点;既要做绿叶,又要做“丑角”。整个的就是要处处为人着想,设身处地,压根儿没一点儿想到自己。这种忘我无我的如水品质,本是做人的真谛,应该能获得较大的业绩。然而,只是如果过了头,迟早终将失去自我。

肯定赞赏别人的优点,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但逢人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说好话,过了头,就显得虚伪,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吹捧。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这种花言巧语的人,这种人是极少仁慈仁爱的。长久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变成一种性格;再久之,就会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至于自己有没有优缺点就更加迷失了。父母一味表扬孩子,孩子的尾巴就翘上了天,父母更加束手无策,迷失了自我;老师逢学生都说十分聪明,过了头,世界就没有“愚笨”一说了;结果,学生并没有都学好,于是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渐渐也容易失去自我。

在生活中,掩盖庇护别人的缺点,本是一种宽容与大度,能获得别人的感恩。但是过了头,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惆怅迷失的境地。唐代名臣吕元膺一次跟隐士朋友下棋,因文件多,就边下棋边批文件,棋友趁机偷换了棋子而取胜,元膺看在眼里却不予揭穿。第二天,还若无其事地赠送厚礼辞去这位隐士。他包容别人太过头了,虽然给别人留了极大的颜面,但自己却一生也没有放下,那种纠结,那种迷失,直到临终才说,并惆怅而死,这不是迷失自我是什么?

绿叶衬托鲜花,本是自然界的绝配。总是做绿叶,一味为了鲜花而生,最终人们肯定只记住了花的美丽,至于叶子,只能飘然而逝,沉入大地,腐朽成泥,没了自己。在人生事业中,一味顾及别人的脸面,别人的利益,自己就会缩手缩脚,不敢放心大胆地干。一项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因为别人而放弃,哪有自己的主张啊!这种人一生肯定一事无成,到最后,恐连自己是怎么度过此生的都迷糊不清了。

做丑角,能博得别人一笑,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如果为了迎合别人而任意践踏自己的尊严,那就大可不必了。这样做,比前面几种更加无我失我。

所以,做人如水不能过头。

总想做得更好,一味模仿别人,就会失去个人魅力,失去自己原本的性格。如“邯郸”,如“东施”,如“左思”。

恋爱中的青年,过分在乎对方,总为对方着想,就会失去平衡,如“剃头挑子”,陷爱情于不健康之地,最后,一方必然失去自我。

太过爱一个人或一件东西,也往往容易无我。如“房奴”,如“孩奴”,如“钱奴”。

做人如水,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但如果在某一方面走过了头,必然过犹不及,物极必反,非常容易陷入失去自我,难以自拔的深渊。

让我们把握好做人处事的“度”,去迎接光明美好的生活吧!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在本不好“反弹琵琶”的主题上,作者强硬“弹”出:将失自我。并采用中学生近乎不敢用的“驳”的论证方法,对材料中四种情况进行适度的反驳,再让自己的论点站立。批驳成章,不可多得。

8.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篇八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棱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立意】

在写作时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明确收信人。收信人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知名作家,也可以是赞成“保留”者,或赞成“拆除”的人。

二是适当对以上几种人的观点作对比分析。比如“保留”者想留住历史遗迹,其用心可以理解,但不符合社全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权衡之后亮出观点:历史与传统属于过去,为了将来,为了发展必须“拆除”,这也是顺应历史的需要。

三是必须集中笔墨写好“为什么”。赞成也好,反对也好,必须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阐明问题。赞成“拆除”,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分析:

1、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不破不立”,一味抱着历史旧帐,是形而上学的表现(这方面应着重阐述,事例也多)。

2、“拆”与“留”并不矛盾。“新”与“旧”,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的“新”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变“旧”,必须割爰。必须辨证看问题。它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

3、“新“和“旧”完全可以处理好,那如何处理“新”和“旧”的关系呢?可将对历史作出贡献的旧楼进行摄影,录像,制作模型等遗产留给后人。总之,赞成或反对都必须将理由讲透。

此外,写作时还应当注重书信行款格式,写信人应按作文题要求署名,不可透露个人信息。囿于篇幅反对拆除的理由,恕不赘述。

【参考拟题】

A.(给校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B.(给校长)保留老楼,保留文化之根

C.(给作家)“保楼”义举,你我同行

D.(赞成拆除老楼)回忆诚可贵,发展价更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参考拟题】

A.(油条哥)油条飘香,温暖人间 坚守良心,温暖他人 诚信经营,传递正能量 面对利益的诱惑,坚守道德底线

B.(老父亲)理解亲人,凸显关爱 遵从秩序,方便他人

C.(主办方)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 无心之失,以爱化之 主动宽容他人无心之过 理解过失,呵护成长 利益受损,理性处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参考拟题】

A.(触目)温馨的假象不如残酷的事实

暴露真实,警醒人心

生命不是温馨的迷梦

剥去糖衣,良药苦口

触目才能直击心灵

以“温馨”代“惊心” 适度“触目”,才可“惊心”

触目惊心,深入人心

以真实触动社会神经

唯有触目惊心,方能警钟长鸣

B.(温馨)用温和浇灌安全意识之花

温“心”提示免伤害

惊心非警醒,温心以正行

无需“触目”也可“惊心”

C.(其他)“温馨”或“惊心”,不如“走心”

22.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县级城市也出台禁止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规定,违规燃放的家庭及单位要被处以罚金。此事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反对者说,不能借单个的安全与局部的卫生状况来消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赞成者说,传统文化的坚守亦应与时俱进。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回答你的选择并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拟题】

A.禁放亦是坚守传统

B.移风易俗,势在必行

C.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D.理应保留传统文化元素

E.年味,不应走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

范文:团聚·亲情·文化

家族长辈们的做法,本意是加强家族凝聚力,加强家族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本是一份浓浓的善意,可这份善意在给小王带来苦恼的同时也让长辈们闹心。小小的故事已然超越自身,直指个体生命成长的经验与困惑——家族定期团聚本是彰显亲情;一旦这份彰显亲情的善意让人不胜其重,又该如何面对?

团聚,是一个让万千国人为之向往的词,家族长辈们每逢节假日,召集家族成员聚会也源于对它的向往。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拥有这份团聚实在是一份难得的奢侈。因为难得,所以渴望;因为奢侈,所以向往。

关乎团聚,想起”让世界其他各国为之百思不得其解的“春运”。他们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那几天,全中国的人都疯狂往家赶?哪怕万水千山,哪怕山高水长,哪怕是从北极到南极的距离,都没能挡住国人的脚步;只为了年夜那一顿饭,只为了坟前的那一炷香。是的,团聚情节是流淌在国人血液里的文化,这文化里面蕴含对团团圆圆、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的渴望。

诚然,团聚是不可缺少的,但为了团聚而团聚或因团聚而打乱了个人的生活节奏却是值得商榷的。春节期间大家都往家赶不厌其烦、不嫌其累,既源于中华民族那根植于血液中的乡土情结,也源于都是有计划不会扰乱个人生活节奏的。

诚然,长辈们提出的团聚计划是联络亲情一个很好的方式,然而,逢节必聚是不是真的很合适呢?是否顾及到到家族各成员工作的特殊性呢?深深感到,对于那些确实不能每次都参加的家族成员应予以体谅,如此,家族成员则可感受长辈对他们的爱护与宽容,这个家族自然而然就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同时,对于能够参加却借故不参加的成员也要予以理解,尽管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对他们进行指责。

同样,对材料中的小王也应一分为二来看:倘若小王确实工作挺忙碌,节假日来回奔波打乱了他生活节奏的话,那么,聚会对于他就是负担,长辈们对此就不应强求他每次都参与;倘若小王平日就比较清闲,那节假日还是应该回去看看,毕竟血浓于水啊。何况,孝顺是小辈的本分,不顺又何谈孝呢?顺了长辈意愿的同时彰显你的孝心不好吗?因此,想对小王以及社会上千千万万像小王这类的人说:能回去还是尽量赶回去吧,如若长期逆了长辈的意愿,于亲情有损,于自己无益。

9.2017任务驱动型作文:“聂老汉的赡养费” 篇九

【经典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丁点瑕疵。

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典范习作】

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 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经典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由3000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结构精巧,工艺复杂,铸造精致。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以及多种多样的机械连接工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它凝聚着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方面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

3000多家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380多亿支,占世界供应量的80%……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实。为此中国企业每年需支付2亿元外汇,制造商生产一支圆珠笔的利润不足1分钱。

铜车马让世人惊艳赞叹,圆珠笔却让国人唏嘘遗憾,两相对比,你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优秀的民族不能缺少工匠精神。

2.追求产品极致是企业、国家乃至民族的立足之本。

3.精益求精才能提高产品质量。

4.不要安于“制造”,要勇于与“创造”。

5.高科技、核心技术引领未来。

6.拥有创造力、钻研力、才能占尽先机。

„„

【典范习作】

2.把“不简单”做到“简单”

赵畅

上世纪初,一家外国制造企业的车间电机出现问题,工厂陷入停顿,请来的检修工和专家都找不到问题。后来请到一位著名电机专家,他在一番检查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画了一条线,“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得以排除,经理问他需要多少酬金,他开了个清单:画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

简简单单画了一条线,就要价1万美元,这似乎是太贵了。要知道,当时一般人月薪只有5美元。然而,简单动作背后,是“知道在哪儿画线”这样不简单的能力,最终决定了画线的价值。世上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在人们看来似乎都很简单,可换作自己去做,才知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原因就在于,有无数不简单的辛苦付出,凝结在最后的“简单”之中。

有的人看别人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为只要多读些书、积累点素材就可以了。可真轮到自己上场,结果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殊不知,演讲是一门艺术,演讲者不仅要有多种知识的积淀,还要有各种演讲技巧的修养。有位知名演说家,其左耳上有一层厚茧,他告诉人家:“我刚开始演讲时,没名气,于是我一天到晚给人打电话,每天至少打100多个,讨教演讲技巧,联系演讲业务,请求别人给我机会。”“耳朵上的‘厚茧’”,恰恰是其精彩演讲背后“不简单”的生动注脚。

庖丁解牛,何以能做到“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卖油翁,何以能做到“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用现在的话说,就在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达成“专一行”的成就,靠的是日复一日对专业技能的细心钻研,从简单掌握转而游刃有余,再从驾轻就熟实现“目无全牛”。

如果说“简单”是结果,那么“不简单”便是动因;如果说“简单”是精华的高度浓缩、瞬间的精彩呈现,那么“不简单”便是心血与汗水的交融、智慧与创造的互动。从“不简单”到“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能动而不断追求一流、追求极致的过程。它既是对我们干事创业规律的总结,也是我们实现人生华章的导引。

有人说:“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这话并不全然正确。成功不只需要不断坚持,还需要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需要苦心钻研被忽视的细节,需要量变积累带来质的飞跃。用哲人的话讲,就是“简单是终极的复杂”。那些倒在成功门槛前的人,往往夸夸其谈、眼高手低,轻易瞧不上看起来简单的工作,“简单”工作简单应付,不愿意多付出一丁点的努力;或者只懂得在简单重复上下“憨力”,不去用心钻研乃至奋力创新。殊不知,事业之路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唯不舍微末、沉潜蓄势者,最终能抵达梦想的高峰。

“最伟大的真理最简单;同样,最简单的人也最伟大。”我们干事创业、改革创新,正需要把“不简单”做到“简单”的精神,一心一意地研究,持之以恒地实干。

3.常回头看看

刘汉俊

读一些贪官的忏悔录,常常发现他们自认“我本是农民的儿子”,对自己忘了本悔恨不已。山西榆次的常家大院祠堂里,供着两件物品:一根牧羊鞭、一件破褡裢。意在告诫后人,不要忘了祖上是以牧羊为生的,不要忘了先人背着褡裢走西口的创业史,这两件东西一挂就是200年。这两个例子提醒我们,人生要常回头看看。

看看自己的起点。总书记说:“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呆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延安梁家河的窑洞,是他人生的起点,凝结着他深沉的感情。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从基层奋斗起来的,然而有的人一旦位高、权重、功著了,就容易居功自傲,羞说寒门,讳言出身,不提爷娘,忘记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常回头看看,就是检视自己是否丢掉了本来、本色、本源、本根,还是不是“农民的儿子”,对不对得住父母的养育之恩;身上还有没有那种勤劳、朴实、孝道,能不能心怀朴素,知足惜福,“居上不骄”,不虚不狂不妄、不贪不比不占;面对群众,能否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该怎么办”。回望起点,才能“树高千丈不忘本”。

看看自己的初衷。能否时常重温入党宣誓时的那份神圣感、庄严感与使命感,审视自己的宗旨意识牢不牢、公仆情怀在不在,是否痴心不改、激情不泯,依然守诺如初、践诺不辍?摸摸自己的脉搏是不是还那么强劲有力,热血是不是还那么滚烫奔涌?初生牛犊的闯劲、拓荒牛的拼劲、老黄牛的韧劲泄没泄?扪心自问,面对社会丑恶现象,还能不能嫉恶如仇、拍案而起?关键时刻还能不能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回望初衷,不忘本真,可以校正人生的航向。

看看自己的低点。谁都会有人生的低谷,站在高处、回看低处,有哪些越过的沟、遇到的坎、爬过的坡、跌过的坑,原因是什么、教训在哪里、缺点改没改?有没有愧对过的人、遗憾的事,有没有过失误的痛悔、任性的代价?能否警钟长鸣,避得开人生的暗礁、绕得过曾经的雷区?人生总是会遭遇困难、迷雾甚至陷阱,历经磨炼后,信念丢没丢,信心足不足,精神状态好不好,意志消没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挑战失败的勇气还有没有?低点不是终点,走出低谷,绊脚石就会变成你进步的垫脚石。回望低处,你就站在了人生的高处。

看人生的高点。成熟的稻穗多低头,回首自己曾经的高度,反思现在是不是更谦虚、更从容、更淡定?面对成绩、荣誉、恭维,能不能虚怀若谷,保持“幽兰君子性,虚竹学士风”的情怀?世界那么大,诱惑那么多,会不会为名所累、为利所困、为情所扰,心灵是否更洁净?权力越大、地位越高,言行是不是更谨慎、更自重,更有敬畏之心?“阅尽人间春色”“过的桥比走的路多了”,还能不能守住精神的高贵,做到该看重的看重、该看淡的看淡、该看开的看开?回望高点,修养心性,可以抵达人生高境。

古言“人穷则返本”,这是一种被动的回头,往往是在付出代价之后。主动地、经常地回头看看,才能行稳致远。

4.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林治波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盼望着一步登天、一劳永逸,如同梦呓。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

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诗词所描绘的,不光是情景,也是心态。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5.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

李斌

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耳边的疾风,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读《罪与罚》,可以跟随底层人物体味人格的矛盾与复杂。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有人推理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10.任务驱动型作文 篇十

爷爷的勋章之所以成为小杜家的传家宝,一个直观且重要的原因是与勋章的基本功用密切相关——褒扬优秀。勋章里或许有爷爷鲜血点染,又或许由爷爷的汗水铸成,无论资料是什么,它都凝结着上老一辈的奋斗、奉献和牺牲的历史,是一段让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豪的记忆,其为国建功的精神也是值得家族传承的家风。因而,其被视为“传家宝”无可争议。

诚然,青花罐较之于勋章,所承载的家族符号更为悠久而跌宕,可是,勋章的意义已越过了家族的边界,上升至民族、国家之高度。所谓的“我与共和国同成长”,勋章的颁发,与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这勋章,也可能见证着国家的创立与发展。这样一来,勋章的价值不再归于一家一姓,而归于千千万万正经历着创造历史的人。这价值,难道还小吗

显而易见的是,勋章的价值绝不止于对历史的复述,而更多的在于对未来的镜鉴与激励。

和家训一样,勋章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意义。不可否认,家训中闪现的忠厚、敏学的高尚家风确对家族成员的人生大有裨益,但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勋章,似乎更具激励作用。勋章象征荣誉,给人以强烈的自豪感,在这种强烈的自豪感下,人的进取心态得以激发,这时,勋章里的奋斗、奉献、牺牲的崇高品质会自然地融入这种心态从而被接纳。同时,勋章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它不是那种被龙飞凤舞地写下并高高裱起的艺术品。奋斗、奉献和牺牲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从历史的事件中来,到未来的事件中去,到为国立功的事件中去。在忠实记录下,人对于何谓崇高、何谓家魂,了如指掌,这样一来,家风才不会流于空谈。

而当“魂”的意义由微小上升至宏大时,勋章又胜其它二者一筹:其强烈的社会效能得以显露。青花罐显示的是家族的文化传承,而“家训”的资料好像更关注于修身和齐家,在个人与社会高度结合的当代,囿于家庭的小圈子似有不妥。勋章记录的是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职责,从那里发散开来,使原本限于家庭的美德有了社会性、民族性的意义。

上一篇:注册税务师考试大纲--税务代理实务下一篇:《芦花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