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学习材料(精选11篇)
1.爱国主义学习材料 篇一
爱国主义党课材料
?
爱国主义党课材料 ?
高擎理性爱国主义大旗 ?
爱国主义似乎是个不言而喻、不证自明、不可辩驳的真理。爱国被长期视为一种美德,同时也是一种义务,一种天职。然而,随着对历史和现实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对爱国主义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
? ?
让我困惑的,是对于爱国主义的不同论断。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而塞缪尔•约翰逊却说,“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让我困惑的,是对于爱国主义的不同诠释。半个世纪前,有个爱国的人在美国学习了最尖端的航空技术,之后又跨越千山万水,冲破千难万险,回国后在荒芜的大西北开启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奇迹,让中国人民享受了半个世纪的和平,这个人叫钱学森;而在一年前,一个自认为爱国的人,为了表达对日本的愤怒,用铁锁砸向自己的同胞,这个人叫蔡洋;让我困惑的,是对于爱国主义的不同结局。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有个人终其一生试图富国强兵、力挽狂澜,堪称民族的脊梁,却被世人骂作清朝最大的卖国贼,至今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个人叫李鸿章;而同时代骂李鸿章骂得最凶的人,伪造“血衣带诏”在海外以爱国之名募集资金,满足自己荒淫无度的生活,却头顶圣人的光环,至今仍鲜有人揭穿其虚伪、卑劣的嘴脸,这个人叫康有为。
?我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是爱国主义?我们应当如何去爱这个国家? ? ?
我今天的党课主要分两大块,第一部分是谈谈关于爱国主义的常见误区,第二部分是谈谈我所理解的爱国主义。
? ?
一、爱国主义的常见误区 ?
爱国主义的第一个误区是把“两个凡是”等同于爱国。凡是美国支持的,我们一律反对;凡是同美国作对的,都是我们的朋友。这些年来,由于美国奉献单边主义政策,充当世界警察,因此一直是我国大多数民众心目中的头号敌人。尤其是经过 1999 年的驻南大使馆被炸事件以及 2001 年撞机事件后,中国民众对于美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行径达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也由此在很多人心中形成了“两个凡是”的观念。我还清楚得记得,2001 年事件发生时,我正在上高中,当时全班同学包括我自己在内,无不倍感激动,欢心鼓舞,拍手叫好。当时,我们把本拉灯视为头号的大英雄、大偶像,感谢他为苦难的中国出了这口气。类似的,近年来日本发生地震、核辐射,美国发生飓风,我国的各大论坛无不是一片叫好,幸灾乐祸。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雅安地震后,苍井空等众多日本 AV女星纷纷发表微博,为雅安祈 ?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 ?
不要天真地以为恐怖分子只对美国下手,对我们则会存在浪漫的温情。西方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谚语:“当初他们(纳粹)杀共产党,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讲话了……”同样的,当我们默许甚至赞美恐怖主义的时候,下一个受害的,必然是我们自己。
从本质上而言,“两个凡是”并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冷战思维,丧失了起码的人道主义,放弃了基本的价值判断。而这种思维如此普遍,这于政府的长期灌输。在我们的国民教育以及媒体宣传中,满篇的是阶级,是革命,是意识形态,否认普世价值,缺乏人文关怀,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这也直接导致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人自私、冷漠,没有道德底线。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责任者。
? ?
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马铁丁。
? ? ?
爱国主义的第二个误区是把强硬好战等同于爱国。
1900 年,在刚毅、徐桐等爱国人士的强硬主张下,清政府同时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等 11 个个国家宣战,这在世界战争上都堪称一朵奇葩。八国联军分分钟就占领了北京,把慈禧赶紧逃到了西安。李鸿章为了避免亡国的危险,臵慈禧的诏书于不顾,与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督抚联合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避免大部分省份卷入战争。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已经超出了狭隘的忠君。然而,在战败之后,最后还得由 78 岁的李鸿章拖着垂死的病体,与列强谈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从而被牢牢地订在了卖国贼的耻辱柱上。
?
?
很多人总是认为我们的政府太软弱了,面对外来的挑衅就只会发明严正声明、提出强烈抗议,而且说来说去总是那几句老话。在各大军事论坛上,总有无数的爱国人士群情激愤,高呼武力收复台湾、武力解决钓鱼岛、武力解决南海问题。今天对美国宣战,明天对日本宣战,今天骂国防部,明天骂外交部。美国我们打不赢,难道小日本还打不过吗?不打小日本也算了,连一个小小的菲律宾都欺负我们,是可忍孰不可忍? ?
?对于这些好战的声音,我认为应当区别看待,这里面有的是发自内心地爱国,希望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也有的是属于闲得蛋疼,和平日子过久了,想找点刺激,还有的是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还有的更是唯恐天下不乱,希望在战乱中发泄对社会的不满。通过理性的分析,对于当前之中国,战争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
第一,战争对于经济和民生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尤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都是沿海地区,而一旦交战又是战争的最前线,残酷的战争将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毁于一旦。有人满脸核辐射的自豪表情打出“宁肯大陆长满草,也要收回钓鱼岛”,在这样的爱国人士面前,我深感自己的卑微与渺小。
? ?
第二,轻易发动战争正好中了“中国威胁论”的圈套。今年在北京参加培训的时候,曾担任外交部发言人的章启月给我们上课,她就说到:“老百姓总觉得外交部发言人很不给力,你看人家普京多给力。那是因为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提升了,所以表态更需要慎重。要说给力的话,朝鲜最给力,因为他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 ?
爱国主义的第三个误区是把盲目排外等同于爱国。
? ?
盲目排外的表现之一是拒绝向对手学习。把矮化、丑化敌人作为爱国的表现,把客观承认对方的优势、长处视为卖国,把向对手学习视为卖国。晚清的清议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永远以天朝大国自居,称外国为蛮夷,斥国外先进科技为“奇技淫巧”,猛烈抨击办实业的洋务派。他们占据道德上的至高点,什么都不用做,不用冒任何风险,却永远正确、一贯正确,因而被费正清称为“安乐椅上的战略家”。而当时的驻英大使郭嵩涛,由于向清政府介绍在英国的所见所闻,却被当作是卖国贼,最后被免去大使的资格。
真正的爱国,是“去向那个打你的人去学习,直到你变得比他更强!”近代
中国历史最优秀的中华儿女很多都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如容闳、詹天佑、邓小平、钱学森等等。他们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理念、科技,归国后为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
? ?
盲目排外的表现之一是抵制外国商品。20XX 年中日关系由于钓鱼岛问题恶化,全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
? ? ?
个人认为,抵制洋货可以作为一种个人选择,但并不能强求他人,把不抵制洋货的人就扣上汉奸的帽子。理由如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经济都处于深深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之中,其联系必将越来越紧密,这一趋势不可阻挡。抵制外国商品,事实上也就是在抵制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虽然中日关系在政治上一直比较冷,但经济上却一直非常热,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山东的蔬菜、苹果,贵州的山货主要出口地都是日本。秦山核电站 2 期工程是和三菱重工签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冷却泵都是日货,向中国出口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西屋公司也是东芝持股。有人说,我们宁愿不发展经济,也要抵制日货。也有人说,我一辈子不用日货,生活也不受任何影响。但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据了解,?
iPhone 不是日货,但它的闪存来自东芝,图像传感器则是索尼。国产小米手机,它的显示屏也是来自夏普。还有众所周知,很多不同品牌的汽车都是使用日本的发动机。
? ?
再说,既然抵制日货,那么就没有理由不抵制一直在台湾问题上插手的美国,更没有理由不抵制侵占了我们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俄罗斯,同样还要抵制两个最先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并火烧圆明园的两个流氓,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同样我们还要抵制曾经侵犯过我们的德意志、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难道我们要抵制全世界吗?真正的抵制,应该是韩国三星那样,从模仿到超越,提升民族品牌的竞争力。
? ?
抵制日货的极端形式,是打砸出售日本商品的中国店铺、打砸国人购买的日本产品。20XX 年,打砸之风遍及全国各地。很多日系车主上路都是提心吊胆。这已经不是爱国不爱国的问题了,而是假爱国之名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披着爱国的外衣行犯罪之实。后来发现竟然有个带头去砸的竟然是日本人,我们才发现上了鬼子的当。在这场闹剧中,日本利用中国民众强烈的反日情绪夸大中国的威胁,向美国施压要求解除无核化限制,美国则借机进一步重返亚太。可见,任何国际关系的背后,都是国家利益的博弈。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 ?
总结一下,上面所说的爱国主义的常见误区有一些共性的特点:一是把爱国主义的内涵片面限定在对外交往上;二是简单的非黑即白、非敌即友的二元思维;三是偏重感情用事,缺少理性分析,偏重口舌之快,缺少实际行动。
? ?
二、我所理解的爱国主义 ? ?
亨利•詹姆斯说:“我认为爱国主义就如慈善——它是从家庭里开始的。”其实国家就是十三亿人民共同的家,在逻辑上,爱这个大家,与爱自己的小家,只有范围上的大小,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
1.理性爱国需要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
我认为,理性的爱国主义,应当为这个国家长远的长途命运着想,着力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作为当前之中国,最要紧的是什么?我认为还是两个字:发展。
第一,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并没有改变,这已经在十八大报告中作了明确的判断。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决定了中国大的方向、大的战略。只要时代主题没变,那就说明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发展仍然是硬任务。
第二,解决国内一切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发展。20XX 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美国的 48%左右,发展所带来的成就以及老百姓的受益是显而易见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新矛盾,但应当认识到,这些问题、矛盾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可以也只能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无论是革命,还是复辟文革,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而只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
第三,解决国际争端的关键也在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决定国际关系的,除了国家利益,还有国家力量。解决领土纠纷、国际争端,从根本上是以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后盾。弱国无外交,当中国真正强大的时候,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 ?
第四,当前正处于发展的最关键时期。之所以说是最关键的时期,是因为这个一个三期交汇的时期。第一个期是战略机遇期,虽然现在有一定的争议,有
专家提出来说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已经结束了,未来会非常艰难。但党的十八大报告给出的论断是:“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是战略机遇期的条件和内涵发生了变化。然而,既然称得上是战略机遇期,就说明非常少见,非常宝贵,不可浪费,一旦错过,再难弥补。第二个期是矛盾凸显期。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虽然经济社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矛盾。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严重不公,利益表达渠道受限,群体性事件频发。如果这些矛盾解决不好,中国可能由局部的乱动进入全局的长期的**,伤及立国之根本,以后再要恢复元气,实现复兴,就难于上青天了。所以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因为在阶层分化、利益分化的社会,在政治互信严重缺失、老百姓变成“老不信”时,只有中国梦能最大程度地弥合分歧,最大程度地达成共识,最大程度地凝聚力量。而社会矛盾的凸显也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决不能等同于经济的增长,还应包括社会建设的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第三个期是复兴冲刺期。根据学者的研究,中国历史上共发生过三次民族复兴,三次复兴都是大约一百年的准备期,一百年的复兴期。2021年就是建党一百周年,这也说明我们正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最后的冲刺。
? ?
在最为关键的时期,决定了中国必须要和平、必须要稳定、必须要发展,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会发动战争。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信念,攻坚克难,要不动摇、不懈怠更重要的是不折腾。
? ?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最紧要的任务是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与稳定的国内环境下,加快经济转型,加大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法治,有序发展民主。回到前面说的,之所以我认为一味主张战争、盲目排外是一种爱国主义的误区,因为这并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阻碍而不是推动了稳定、改革与发展。我所理解的爱国主义,就是少一些愤青的空谈,多一些兴邦的实干,就是要从自身做起,并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为中国的稳定、改革与发展做贡献。
2.爱国主义需要爱国家的国民 ?
?国家是由一个个的国民组成的,离开了以人为本,爱国主义就变得虚无飘渺。
一个爱自己的家的人,必然是上孝父母,下爱孩子,体贴爱人。假如某个农村有一个人,在家里天天虐待老父老母,对老婆经常实施家庭暴力,但他有个特点,就是他家跟村子里其他人家争水争地的时候,他打架特别勇敢,而且还经
常打赢。这样的人,我们会认为他是一个爱家的人吗? ?
因此,一个真正爱国的人,必然是爱着这个国家的国民,至少是不去伤害。然而,让我们看看有的人是怎么爱国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却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个人私利泯灭良心。黑大米,瘦肉精,塑化剂,三聚腈胺,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可以吃的。这个年代,能吃到地沟油已经是一件比较幸福的事情了,广西竟然还有用尸油来做米粉的。这些人,残害同胞的健康,残害同胞的生命,这些人,即使天天喊钓鱼岛是中国的,我也很难认同他是一个真正爱国的人。
再把时间转到 20XX 年,在西安,一名叫蔡洋的男子,用 U 型钢锁疯狂地砸向日系车主李建利。除西安外,在长沙、深圳等地,也发生了多起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的案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国贼。这些披着爱国外衣的犯罪行为,让人不禁感叹,爱国,爱国,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事实上,历史早已证明,以爱国之名行伤害之实的,往往最容易变成汉奸。梅思平是五四运动领头的学生之一,火烧赵家楼第一把火就是他放的。日本侵华后,“汉奸”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宁死不接受正式伪职。倒是当年最爱国的梅思平摇身一变,成为汪精卫投敌策划人、铁杆正牌汉奸。
? ?
在此我想引用李承鹏的一段话:“站在北川学校废墟前的我很困惑。我依然爱国,但渐渐明白建渣里的钢筋并不是帝国主义悄悄抽走的,那些孩子也不是死于侵略者的魔爪,而死于自己人的脏手。不能狭隘理解爱国主义就是敢于抵御外敌,爱国主义更是敢于抗争内贼。爱国主义不是一边说外人抢劫我们的土地,一边亲自强拆了我们的房子。” ? ?
因此,我所理解的爱国主义,它不仅是热烈的,也应是理性的,不仅关乎外交,也关乎民生,它不是宏观的、抽象的,而是细微的、具体的。
? ?
爱国,不是一边对腐朽堕落的帝国主义口诛笔伐,一边将自己的财产、国籍、子女都转移到国外;爱国,不是一边指责帝国主义欺人太甚,一边却在祸害自己的同胞。
? ?
爱国,就是爱自己的家人,让家人过得更幸福; ?
爱国,就是爱自己的工作,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
爱国,就是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爱国,就是做食品的,按标准生产,不做有毒有害食品;
?
爱国,就是做工程的,按标准完工,不做豆腐渣工程; ?
爱国,就是对这个国家的黑暗面,有承认和批判的勇气; ?
爱国,就是对这个国家有坚定的信念,虽然它不完美却不离不弃,并用实际行动去建设她; ?
爱国,就是让这个国家,拥有优质的教育、完善的社保、公正的司法,就是让每一个个体活得自由、幸福、有尊严!(编辑:圆圆)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 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
℃
B.100
℃ C.90
℃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60 ℃第一节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
℃~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 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39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__态。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 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 2 时、8 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__-2 ℃__,一天的温差为_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 0
℃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 0
℃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 -6 米,直径 10 -7 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D.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15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 37.3℃和 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臵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 ℃;把它放在1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 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 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 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 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 地球上的水循 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3%,淡水资源丰富 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C)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 C.露、雾、“白气”
D.露、雾、冰 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4.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D)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C)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C)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臵,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凝华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 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 113.5
℃;碘的沸点是 184.4
℃;水的沸点是 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 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 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第三节
汽化和 汽化和液 液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D)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给湿头发吹热风 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C)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C.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 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 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 3题图题图 4.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5.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C)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 B.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 C.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 D.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臵,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图线 a 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图线 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 D.到 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2.爱国主义学习材料 篇二
一、对“建构”的解读
“建构”本来用于建筑或木器加工中, 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把已有的零件、材料制成某种结构。在教育心理学中, 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 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在建构过程中, 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但又不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原有的知识经验, 而是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
建构着重在系统的建立。以我们眼前看到的电脑显示器为例, 此时此刻我们获得的感觉是很多的, 单就视觉而言,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色彩。我们也并不是仅仅和电脑显示器一起身处真空, 周围应该还有桌子等其他与显示器不同的东西, 它们在我们的眼中也有反映。但是我们现在看的对象, 现在认识的对象, 只是显示器, 把桌子等其他东西带来的感觉丢在一边, 仅仅选择与显示器有关的那些感觉, 认定这些感觉所组成的那个对象就是显示器。具体而言, 假定显示器的外壳是黑色的, 而显示屏此时所呈现的界面是白色的, 桌子是蓝色的。那么现在我们只认定黑色和白色组成的那个东西是显示器, 蓝色不属于显示器, 这就是有所选择, 选择的根据则是我们心中的显示器概念。这个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
建构这个词, 说明人的认识对象并不是固有的, 而是人对现象进行抽象后做出来的。因此, 建构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 也不是对客观现象的简单“复制”, 而是人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从自身的经验中组织起来, 并用于解释人的经验世界的。这也正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动性。
从认识论角度来说, 一方面, 知识以人的经验为基础, 从人对自己经验的分析整理中得来, 是人建构起来的。没有人, 就没有知识。另一方面, 知识来自于与经验, 来自于人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 (或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 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没有经验, 就没有知识。也就是说, 知识本质上是人的建构物, 是人建构起来的产品。没有具有建构能力的主体——人, 就没有知识这种人的产品。但另一方面, 知识的生产和建构不是随心所欲的, 不是任意的, 知识这种“人的产品”是以人的经验为基础和源泉的, 要以人的经验为根据——没有从自身的观察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没有从人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得来的经验, 就没有知识。
总之, 通过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创造经验的、具有分析整理等建构能力的主体——“人”, 以及从人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得来的“经验”, 是产生知识的两个必要前提。有了人, 有了经验, 也就是说有了“有经验的人”, 经过人这一主体对自身经验的分析整理和简化等, 知识就必然产生 (建构起来) 了。
可以说, “建构”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人类对世界的原始认知, 皆出自于人类的“建构”。从个体角度而言, 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过程来获得, 而不应是对外部世界的被动反映。即便是在接受式学习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所传授的知识也并非被所有的学生按照同一种模式全部接受, 不同的学生因为不同的学习倾向性、不同的认知基础、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学习经历等等因素, 会导致不同的知识“建构”过程, 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任何一种教学策略或学习方式, 都应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特征, 尊重学生主体“建构”的认知规律。比如, 接受式学习中教师所援引的案例、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技巧的设计等等, 都是为了推动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实现知识的内化。当然也不可否认, 如果某种教学策略或学习方式引用不当, 如教学内容的设计脱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或所援引的案例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 则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出现障碍。
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建构”过程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表现, 现代西方心理学基于皮亚杰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础, 进一步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从而把学生的“建构”过程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和最终归宿。
二、对“建构主义”的解读
相对于“建构”的普遍存在,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则是特指的一种学习理论, 或者说是一种学习的范式, 它不是普遍存在的, 而是有所特指的。
(一) 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 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 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 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 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 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 以适应环境。
平衡, 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 建构主义的分支及其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内部流派林立, 国内学者曾对此做了分类, 提出建构主义中流派可包括:个人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及控制论, 其主要观点见表1。
上述六大学派中, 又以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影响最为广泛。激进建构主义极端强调学生对意义的自主建构, 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来自教师与其他成年人的指导和辅助, 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无法被“接受”, 只有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的经验才是有价值的。这一观点对美国课堂教学实践具有极大的冲击力, 因此备受青睐。但也因为该流派的观点过于激进, 过于否定知识的“可接受性”, 使得一些教师以为教学就是学生一己的责任, 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自由地“建构”经验, 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某种放任主义教学的倾向, 这一点已经受到来自美国教育界其他学者的批评和质疑。
社会建构主义显然要相对温和一些, 该理论流派缘于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后经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的介绍进入美国, 并迅速受到广泛关注。维果茨基认为, 学生的学习固然是自主“建构”的过程, 但其“建构”过程离不开教师、同伴以及其他成年人的社会交往与互动, 正因为有了教师的指导、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才能实现学习者由“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递进, 从而实现了发展。社会建构主义的温和气质, 可以有效地规避美国自杜威以来, 直至罗杰斯和当代的激进建构主义一贯推行的“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主导性所导致的种种教育弊端, 这也是它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主要因素。
(三) 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
1. 探究性
建构性学习在探究方面通常是强有力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激发动机的起始阶段和以应用为目标的结束阶段, 探究学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布鲁纳在从事发现学习的研究时就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建造一个活的小型藏书库。归根结底,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2. 情境化
许多所谓正式的学习往往都是脱离特定情境的。这种类型的学习存在的弊病是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记忆表征的单一化等, 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只能应付考试, 而不能迁移到复杂的真实情境之中去解决问题, “高分低能”由此产生。因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注意知识表征的多元化问题, 并加强各种知识表征 (语义的、情节的和动作的) 之间的联系, 同时还应注意使知识表征与多样化的情境相关联。
3. 问题定向性
问题定向的学习, 要求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 获得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 相应的教学必须设法诱发学习者的问题意识, 并利用问题刺激学习活动, 挑战学习者的思考并鼓励学习者尝试解答各种问题。
4. 社会性
社会性学习从个体发展的社会源泉、社会文化的中介, 以及通过心理加工与处理促进知识的内化等方面, 开发了以计算机技术支持的情境学习、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突出学习社会性的建构性学习模式。此外, 还有研究表明, 学习的社会性可通过学习者的自我讨论以及学习者与教材、计算机的互动来实现。
三、小结
如前所述, 所有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建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 将教师传递的知识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通过同化或顺应, 完成意义的“建构”。
但却不能说所有的教学都是建构主义的, 只有具备了探究性、情境化、问题导向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学习, 才可称之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 是以学生的主体“建构”作为教学的依据和起点, 并又以此为教学策略和归宿的。所以, 在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 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问题, 关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问题, 关于教学条件发生的机制问题等, 都与所谓的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文章中会将进一步深入阐述) 。
3.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篇三
【关键词】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教学应用
引言:
学习理论长此以往是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者两种对立观点的互博中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界行为,认为学习的动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通过掌握这种刺激反应来预测和控制学习效果。本文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这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旨在让读者对其有初步了解。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标志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产生以后很快在欧美国家乃至全球流行起来,在心理学史上引发了一场“行为主义革命”从上世纪初到中叶,长达近小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几乎占领导地位,故而有“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的称号。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外界环境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所在。任何知识的获取都直接来源于直接经验。反对研究人的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常常采用科学直接的实验来进行客观研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它强调的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根据对动物做的一系列实验,总结了学习问题、提出了学习理论。他关于心理学的主张属于联想心理学说,其学习理论被称为“联结主义”。他认为学习的基础是感觉印象与 反应之间的联合,并指出学习的本质是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公式是S-R。这种联结是直接作用的,不需要其他媒介作用。正如桑代克著名的笼猫实验(饿猫实验):将一只饥饿的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猫急于跑出笼子去吃鱼,要想打开笼子,必须完成三个连续动作。猫经过多次尝试后,逃离了笼子,吃到了鱼。他把这个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学习的过程具有渐进性、盲目性、尝试性。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在研究狗的时候发现:狗在进食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热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后天学习。这种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射,引起该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叫无条件刺激。每次在狗进食时摇动铃铛,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时候铃声就是条件刺激,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这种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应就是条件反应。这就是有名的“经典条件作用”。巴普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理论的主要规律是泛化与分化,消退,恢复。揭示了学习现象最基本的生理机制,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厚影响,是其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理论:斯金纳是心理学领域和行为主义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用白鼠和鸽子做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动物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强化作用刺激而发生的。他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属于前者。操纵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消退、惩罚,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在他的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白鼠会有停顿反应,在下次强化之前反应率达到最高值,表明它学会了根据时间来进行反应。这就是有名的“扇贝效应”,提示我们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的行为。他把操作性条件理论运用到教学上,提出了程序教学论。采用连续接近法,进而达到学习目标。在使用中,程序教学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小跨度重视教学内容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实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他还提出“教育就是塑造”,一次一次,一点点地直到完全达到所要求的高度,塑造新的行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影响着教育,大众传媒等社会生活领域。他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指出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是环境、个体和行为。这三因素互为因果,每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互动和决定关系。班杜拉从儿童行为总结出学习的实质就是观察学习(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观察,从而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修正已有行为的过程)它有三个显著特征:不依赖直接强化,不一定具有明显的行为反应,有一定的认知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具体行为化教学目标,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外语教学课堂上,老师会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活动。使用较为直观的手段,反复给学生示范,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直观信息,使新旧行为形成联系。2把教学重心放在“学”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看重教材讲解上,还应扩展到学生行为上。3媒体作用的联结。在教学过程中,现代多媒体设备不仅要呈现教材,还要同学生们的行为相结合起来。及时接收学生做出的反应,把握学生的学习顺序,让学生自行调整学习步调。4积极肯定的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作为老师,理应时常表扬具有良好行为的学生,为班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促使更多良好行为的产生。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更好的学习效果。老师的这种正面强化手段更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一定的负向强化也是必要的。老师采取惩罚时要注意把握程度,要在学生心理可承受范围内。总之老师要了解学生心理,根据学生不同的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卲瑞珍 《教育心理学》 1988年
[2]朱曼殊 《心理语言学》 1989年
4.爱国主义纲要学习心得优秀 篇四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我们一直在进行并将长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认真阅读学习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后,我对如何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方案》提出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八大行动”,“六大举措”不仅给全国高校一个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体系,还列出了落实该行动的具体程序步骤和近期重点举措。使爱国主义教育摆脱宽泛理论概念,正真做到了爱国主义具体化、行动化。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深刻的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广大师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的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更重要的是它对时代精神和思想文化的衔接作用。如今,时代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爱国主义教育更不能停滞不前。如《方案》所述,与时俱进是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有创新思维和模范引领,更要有组织保障,要建立落实到每个人的机制体制。同时,面对长期开展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要以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朝着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的方向不断努力。因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不能作为一项任务去落实。而应将其看作我们的思想信仰,融入我们的生活。进而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入和推进。为我们长久进行打下基础。
最后,相信有教育部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案作指导,全国高校一定能更好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更完善的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体制。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更深入,更持久,更生动。
5.爱国主义学习材料 篇五
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是新世纪的创造者和接班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持久、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爱国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是城中学现有18个教学班,1100余名师生员工,是一所有着辉煌教育业绩的学校,近几年来,学校以改革为动力,以德育为先导,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升学率一直名列全县同级同类学校前茅,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争创“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学校”为动力,认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做到了制度完善、措施有力、落实到位,效果明显,使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向前推进!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1、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切实做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学校成立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教研组长、班主任
(三)、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1、建立爱国主义教育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布置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形成计划,并落实专人负责,使爱国主义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发挥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课堂主渠道作用,把知识的传授与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报国结合起来。
3、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读报栏,广泛张贴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创设较好的学习氛围。
4、利用升旗仪式,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义教育。
5、通过纪念日,举办演讲会、报告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建设强大祖国的思想。
①2006年12月组织开展了《纪念一二·九运动歌咏赛》(发展新团员213名)
②2007年5月组织开展《反邪教征文》活动一次;《反邪教演讲赛》一次 ③2007年6月组织开展《共建和谐校园师生联谊文娱晚会》一次(发展新团员110人);
④2008年五·四期间组织开展了《迎奥运·促和谐》师生文娱汇演一次(发展团员108名);
⑤2008年5月组织学生为四川汶川灾区捐款3000余元,组织团员为四川汶川灾区缴纳特殊团费700余元;
⑥2008年六·一期间组织开展了师生书画展一次;
⑦2008年10月组织开展《法制讲座暨成长行动承诺签字仪式》一次
⑧2008年12月组织开展了《纪念一二·九暨文明礼貌从我做起演讲赛》(发展新团员143名);
⑨2009年3月组织学生为九六班受灾(家中房屋被烧毁)同学捐款2000余元
⑩2009年5月组织开展了《步入青春门 走好成人路宣誓暨师生文艺演出》(发展团员112名)
二、下一步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思路
1、利用榜样引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榜样可以使学生学有目标,行有方向。首先,我们要求学生从爱国英雄中自己找榜样,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说榜样,通过讲述榜样舍身报国的故事,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榜样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最后,组织全体学生学榜样,要求他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以榜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把学榜样与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树榜样、说榜样、学榜样这“三步曲”,使学生的榜样意识明显增强,人人争做榜样。
2、搞好阵地建设
6.爱国主义学习材料 篇六
共享辉煌
——
小学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结合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决定通过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通过读书活动,教育广大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阅读,让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和辉煌成就。提升学生人生观的意识层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继续创建书香班集体,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学积累。
4.开展多样的学习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提高自我展示自我的向上意识。5.抓好师生共读,塑造校园浓浓的文化氛围。
6.扩大读书节的后续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活动重点
1.严格落实读书活动中的主题性竞赛活动。2.抓好多种图书资源的整合。
3.抓好三人行读书交流平台的建设。
4.开设家长开放周活动。促进学校与家长互动,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或观摩活动;促进学生与家长互动,开展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的活动。
四、活动口号:品读经典 共享辉煌
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主任
六、阅读内容:
以“辉煌共和国”为主题的宣扬爱国主义的书籍;经典的与爱国主义相关的诗词;积极向上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
七、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组织读书阶段。
利用寒假期间组织学生阅读爱国主义书籍,要求学生能认真阅读,了解中国的历史,对国家的成立与建设有全面的认识。一二年级主要是了解有关国家的基本知识,三四年级能熟知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名人名言,五六年级要求办好爱国主义手抄报、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二)增强实效,开展活动阶段。
为进一步增强读书活动的实际效果,在学生广泛读书的基础上将开展系列活动,使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更深入。
1、组织开展好常规性活动。
开学初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黑板报等渠道做好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2、组织开展好专题性活动。活动具体规定另行通知。
(三)拓展延伸,展示效果阶段。
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的根本宗旨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因而要求学生能将读书活动继续延伸下去,平时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热情内化学生学习的动力。
八、活动要求:
1、各班级要高度重视这项活动,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级读书活动方案。切实把读书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管理和组织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
7.爱国主义学习材料 篇七
一、英语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每个初中生首先都是一个完整的人, 作为学生,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他们除学生以外的其他属性, 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比让他们学好更重要。 人本主义就是持着从人本身出发的一种观点, 反对任何由外界强加给人的一切事物, 他们认为学习首先要考虑人的需要,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 学习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现在一些初中生特别是男生对英语的学习感到十分困难, 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很多, 其实英语本身并不具有褒贬的含义, 有可能在一开始教师就没有让这类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或许他们最初对英语有兴趣,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当的学习方法的破坏, 使得他们的兴趣消失殆尽。 因此, 笔者认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特别是转变“差生”对英语的看法是有积极作用的。
传统的教学活动都强调以教师为主体, 是一种传授式教学。 虽然这样的教学方便传授系统的知识, 但是缺乏对学生接受程度的了解, 人本主义提出的学习理论就能弥补传统教学理论的对学生研究的空缺。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不能一味地用教师的权威来“管”学生,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 教师成为一名辅导者, 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 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英语的学习十分重视师生间的互动, 在教学中有大量的互动环节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 这时教师就应该把握好自己在课堂中起到的作用, 在教师主导教学活动进程的前提下, 让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课堂上的学习环境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种较少威胁的教育环境, 让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于英语学习, 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2]。
二、英语学习的材料选择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 才是真正的学习。 通过对比教改前后初中使用的英语教材, 我们可以发现, 以往传统的英语教材侧重于书面知识、语法知识的学习, 所以每一章都有一大篇文章, 教师仔细分析文章里面的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知识, 学生需要牢记许多知识点, 需要通过大量的记忆来掌握课本的知识, 教师通过抽查和测验的形式来考查学生是否完全掌握英语知识。 这样的教育方式已不能很好地符合现代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 而且学生没法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人本主义提倡从学生出发, 教材内容的选择也是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现在初中英语教材增加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插图, 减少了课文的篇幅, 还有许多活动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新知识, 这为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材料, 所以现在的初中英语课堂更加活跃,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 通过调查研究, 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符合时代对初中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 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能使学生较为容易地在日常生活中把英语知识应用出来, 这也很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的期待。 人本主义主张充分调动学生对教材的知觉, 学生第一次看到教材的封面、 内容的时候就已经对它进行了一个感性的评价, 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本门学科学习的态度。 英语教材相较于其他科目的教材而言, 比较富有趣味性, 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所以, 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的教材能够让学生从一接触到英语就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 为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打下了好的基础。 至于英语的参考书的选择, 也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合理地选择, 所有的教材和资料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在质量上保证比数量的累积对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三、英语学习过程的认知与情感的结合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 而且包括情感价值观的获得。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 使得学生虽然能记住大量的知识, 但对学习持有的态度上却不太乐观, 即使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 也大多是为了一些现实的原因努力学习, 而不是出自内心对学习的喜爱。 人本主义强调情感的培养, 从学生出发, 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自然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 初中生学习英语, 仍应该注意认知与情感相结合,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 还需要留意继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教师利用感知觉的规律, 在课堂上使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让学生可以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掌握好知识。 如果只是认知的活动, 那就像只有半边脑在运作一样, 学生如接受信息的机器一样, 学习如信息的接收和加工过程, 没有体现出学习的丰富色彩。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 即使身在教室, 心却在外面。 现在的初中英语学习更多地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喜爱之情。 但是某些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仍然注重知识传授过于情感的建立, 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的影响, 所以还需要各方面的调整, 这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终身受益。
四、英语教学运用的方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反对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支持互动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单方面传授了系统知识, 学生是否真正吸收及吸收的程度多少, 并不能及时地反映出来, 教师也不能清楚了解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5]。 互动探究式的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 这样的方式十分适合初中英语的教学,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但是教师要有很好的教学管理能力才能控制好互动式课堂的教学, 否则容易造成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人本主义希望教师只负责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学习的范围, 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等, 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 这样学生能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得到最好的效果。 笔者在某市某初级中学看到学生被分为了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大概5人, 每组同学围绕着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名字, 组名的含义展示出他们的学习目标。 这种分组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方便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但是仍然是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 显示出了应试教育的色彩。 某些学校的这种尝试, 说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符合当代教育要求的[6]。
五、英语学习的升华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最终是为了让人实现自己的潜能, 这种观点对初中英语的学习也可以给出一些启发, 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学生会读会写会说, 还要涉及一个国家的文化、信仰等, 所以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 需要同时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 学会那些国家的人的思维方式, 逐渐体会出中西方的不同之处。 另外, 对于信仰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信仰关乎人的行事为人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 学习英语就会感受到其信仰渗透入文化的影响, 这对于丰富中学生的视野是有很大作用的。 所以中学生学习英语可以采取多种途径, 不仅要以学习知识为目的, 还要注重拓宽视野, 把英语学习同对文化的了解结合起来, 同时让自己能够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人本主义认为学生自我的发展是大多数靠学生自己的, 教师过多干涉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学生主动地把学习英语同自己的发展联系起来, 就能够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 从而培养自己健全的思想[7]。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以人为本的观点十分适合当今的教育观念, 初中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生越主动, 教学效果越好。 所以教师应该吸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以培养学生英语兴趣为始, 提供适合的英语学习材料,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让学生学到与现实生活接轨的英语知识, 给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要环节。
摘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 能够让学生对英语学科建立兴趣, 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所以中学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 以适应时代对初中英语学习的要求。本文探讨如何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初中英语学习联系起来, 希望初中英语的教与学得到优化。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初中英语,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宣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评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2 (1) .
[2]何桂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蓝桂花.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陈小梅.初中英语课堂学习策略指导之调查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王勤敏.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 2014.
[6]张瑞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 2014.
8.爱国者数码英语学习机 篇八
经济全球化将全面彻底地展开
数以千计的跨国公司将带来12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
如果没有流利的英语听说能力
将被这个社会残酷地淘汰
2005年以后,你的职场身价如何?
对于今天的职场精英
英语成为日常沟通和晋升的第一道门槛
听说能力差,一切“免谈”!
有了爱国者数码学习机F580
我能高效、快速攻克英语听说难关
轻松练就地道口语
从此自信和热情一起绽放
在日常的工作和交际中,更加得心应手
爱国者数码学习机,助我在职场从容游历!
高分 高能 高效
职场精英F580
专为在职人群精心打造,致力于提高职业白领的英语听说能力,让你在轻松的学习中,快速高效地练就地道口语!
数码新视听
视听同步,充分调动视觉与听觉记忆,快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11级语速调节,变速不变调,由慢到快,听得清清楚楚,快速提高英语听力
跟读、比读、复读功能,不断模仿,不断矫正发音,让英语脱口而出
英汉、汉英海量词典,任你随心全面查阅
15米内超清晰录音,培训、会议全程记录
高级白领教程
模拟在职人士必备的商务英语、面试英语、日常口语的完美语音环境
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料,可随时免费下载更新
详尽的语法知识集锦,帮你轻松掌握英语交流的语言规则
即时测验功能,选答、听写、填空、方便检查学习效果
随时电子书功能,可存放大量电子图书,方便携带,随时随地尽情阅读
演绎精彩生活
灵敏触摸屏,操作便捷,彰显不凡
通透MP3音质,畅享醉美音色
内置生活常识性资料,如常用电话、常用缩用语,是您工作、生活的好帮手
三款经典小游戏,学习工作之余休闲娱乐
支持SD/MMC卡扩充容量,展现更多应用空间
小博士F520
背单词:应用“柯林斯记忆引擎”记单词,为每个人量身制作特定解决方案
查词典:英汉、汉英、英英词典一应俱全,词汇量大
小测验:单词测验功能,及时检验学习效果,温故知新
学语法:语法、句型、构词法,熟练掌握语言法则
学句子:常用句型任意组合,覆盖面广,活学活用
练发音:单词句子真人发音,发音精准,地道纯正
练口语:收集常用英语口语1200句,随时学、即时用
好英才F560
视听同步进行,充分调动视听记忆
11级语速调节,由慢到快听得清楚
跟读比读功能,不断矫正单词发音
即时抓词翻译,随时掌握生疏词汇
发音地道纯正,口语应试脱口而出
丰富学习资料,网上无限免费下载
好英才F570
听力口语互动,快速提高英语能力
全真模拟考场,身临其境般的测验
智能单词记忆,随时随地温故知新
全新数码录音,全程记录听课培训
音乐欣赏功能,轻松缓解学习疲劳
9.爱国主义学习材料 篇九
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有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干部群众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广为激发,全体人民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向前进的信念信心更加坚定,在举办大事要事、应对风险挑战中,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制定《纲要》过程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群众路线、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起草组多次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和高校进行调研座谈,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愿望和期待。《纲要》形成后,还多次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特别是基层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并在修改完善中尽量予以体现。充分吸收1994年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各地各有关方面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新时代加以丰富和发展。《纲要》的制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体现了群众要求,制定过程本身就是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
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二是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三是组织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成长阶段,推出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高质量读物,让广大青少年自觉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四是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各类主题教育之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引导大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
《纲要》着眼营造良好氛围,提出六个方面的具体举措。一是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生动鲜活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引导人们把对榜样的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干事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三是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把爱国主义作为常写常新的主题,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四是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纲要》还提出,要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引导人们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要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发挥约束和规范作用。
10.学习端午节爱国主义精神心得体会 篇十
观摩“赛龙舟”,心中感慨,鼓声干净利落,水手根据“鼓头”指挥,动作整齐划一,大家铆足劲头、团结协作,不过终点绝不放松,党员干部锻炼亦如“赛龙舟”。
听从指挥,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如虹”。古有诗云,“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观龙舟之所以心潮澎湃,离不开震天鼓声、“鼓头”指挥。党组织好比“龙舟”,党员干部好比水手,“三大攻坚战”、抗疫阻击战、复工复产工作等便是“龙舟赛场”。困难时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气势,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党员干部始终听从党的指挥,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具体政策最广泛的执行者,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更应强化自身党性意识和理论知识,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实际工作,牢记党的教诲,时刻把自身行为与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方能成为“龙舟赛场”一名合格“水手”,迎难而上、“气势如虹”。
团结协作,众人优势互补“快如飞剑”。在竞争激烈的“龙舟赛场”,若要取得好名次,离不开“水手”平日刻苦训练,更离不开相互协作、默契配合。“水手”划水动作、频率变化,应保持互补,任何一名“水手”失误都会影响比赛结果。基层党组织工作亦如此,每位党员干部既要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也要做到团结协作、培养默契。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枪匹马干不了事业,一个组织战斗力强与否,关键看内部团结程度,如果矛盾重重、人心涣散,何谈干事创业。如今正值全国脱贫攻坚决胜期,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而有力,才能“村风正、产业兴”。支部力量强弱,每位支部成员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村工作除了支部,还有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内党员、村民代表,唯有大家步伐一致、共同协作,“龙舟”才能充满动力、“快如飞剑”。
绝不放松,心中目标清晰“永不停歇”。“赛龙舟”要求“水手”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不到终点不松劲才能脱颖而出。观摩“赛龙舟”,前几名身位总在变化,优势保持在于“水手”的坚持,稍不注意便被对手反超。在新时代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部分党员干部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虽之前有着独特工作方法和个人长处,但随环境变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想法开始萌生,优势随即成为劣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改革发展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唯有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才能祛除不作为、慢作为之病症,这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不断端正自身风气,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活儿再认真点、对老百姓再实在点、身为党员干部再求真务实点”,正如“赛龙舟”,无论优势或劣势都应保持进取之心、“永不停歇”。
11.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基础综述 篇十一
建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美兴起之后形成一股极具影响力的理论思潮,并作为批判性的理论被各个学科领域引入,尤其对教育学科领域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甚至被誉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多种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的发现和发展为前提,有一定的哲学渊源和心理学的基础。
一、建构主义直接产生于科学的发展
1,自生产理论
智利生物学家马图拉纳1984年和瓦雷拉合作发表了《认识树——人类认识的生物学根源》这部著作。他们从“自生产”理论角度去寻找人的认识和知识建构的生物学根源,试图找到一条新的途径来解释生物活动和关于认知问题。
传统的达尔文生物学思想认为,在自然世界中适者生存,一个生命体只有尽可能完美地与环境相适应才能继续生存。生命个体的发展完全被动地依赖于客观的外部世界。然而,马图拉纳和瓦雷拉所代表的系统的生物学认为,事实上并不完全这样。这种“客观的”真实实在是不存在的。包括人在内的生命系统在内,当自身的生命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具有自己去创造世界的自由,并非仅仅对预先确定的环境作出反应。因此,生命个体作为主体在创造性的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马图拉纳的认知生物学的认识论观点主要有:①关于认识与行动的关系:马图拉纳认为行动就是认识,认识就是行动。②关于观察问题:马图拉纳认为“我们看不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Matu-rana/Varelal987);“人仅仅看到他所相信的东西”;“所有的话是由一个观察者讲的”(Maturana/Varelal987,S,148);“一种行为方式的成功或者失败,总是由观察者所确定的期待来定义的”(Matu-rana/Varelal987)。③关于结构决定等问题:马图拉纳认为“去影响另外一个人的行为或者有目的地确定使另外一个人实现了什么,这是不可能的。您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去‘激扰(摄动)某人。在另外的随时实现的总是从它的结构中得出的结论”;“人从不能通过与一个结构决定的生物的相互影响去规定在他那里进行了什么。人仅仅能够引起结构的变化,即随时通过结构自己来决定”。
2,自组织理论
自从Matucana和Varelal976年提出自组织理论以后,其影响波及所有的学科领域,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将自己植根于自组织(self-producfion)理论,并从其中得到证实。
“所谓自组织是系统在没有外界关于系统内部模式的任何现成信息输入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物、能、流自发地形成某种时间模式、空间模式或时空模式”(宋抗军、施禧新,1996年)。自组织指的是生命个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无需接受外部指令而自行产生的特定的有序结构的过程。自组织是系统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趋向于某种预先确定状态的特性,是指事物可能造成的某种状态。自组织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自我推动,二是自我拉动,三是自我趋同(赵凯荣,2001年)。
自组织是自发自觉的过程,是系统本身各种因素组织起来的走向,是系统固有的一种演化发展的能力。系统自组织的必要条件和边界条件(即开放和远离平衡态)出现的时候,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而形成某种特定结构和功能。正如复杂有序的世界是从简单的单细胞发展而成,自组织不是按系统内部或外部的指令完成的,而是自动的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的。只要通过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组织成有序结构,都是自组织。但是,自组织也不是仅靠内部因素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自组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的反馈机制。因为系统在到达预定目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干扰,即受到自身非线性作用和外界环境的扰动,从而偏离预定的路线。因此,只有依靠反馈机制,不断地调整系统的方向,才能实现其目的。”
自组织通过分形结构在时空上进行变化,自组织的分形结构主要有三种功能:自同构、自复制、自催化。
自组织的分形结构的这三种功能本身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而且他们都必须通过系统的自反馈和自我调控功能进行调整。在系统的自同构过程中,由于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涨落作用,某种偏离或变异会出现,并使空间上的自同构状态存在一定的对称性破缺。同样地,在系统的自复制过程中,各个系统内部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能动作用、相关作用与涨落作用在作用方式、作用方向、作用速度等方面均有不同,因而复制产物与复制原体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或对称性破缺。同样是由于系统结构内部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涨落作用,在系统的自催化过程中,各类系统在演化方向和演化速度等方面会形成非均匀、非对称的非平衡状态,系统自催化因此表现出不可能绝对重复、绝对回归的不可逆性,从而在不同的系统自组织过程中,既可能形成逐渐同化的趋同分歧,也可能形成逐渐异化的趋异分歧。但这一切并不会导致无序,因为,通过自反馈和自调控系统“对自身内部的某些信息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出来的信息加以再吸收,并根据自反馈的信息不断对自身结构的组织方式及组织程度等方面加以相应的调整,从而控制自身适应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以使自身相对稳定地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具有了进一步使自身有序化的现实可能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同样作为一种生命系统,其学习也是一种自组织活动,具有“自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封闭性、结构模式的‘内生性、内在要素的‘整体协存共变性、运作机制的‘动态性、‘非线性、‘自反馈性,未来演化方向和方式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等自组织行为的一般特点。”
3,“没有区别的编码”原理
建构主义奠基者冯·格拉塞斯费尔德(Glasersfeld)等在运用脑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阐释自己的认识论思想时,首先援引的就是感知领域的“没有区别的编码”原理(Prinmple ofunspecializedand no-different code),这是神经生理学的一个主要观点,他把它看作是激进建构主义认识理论的中心概念。
德国神经生理学家米勒(Johannes Mueller,1801-1858)于19世纪中叶提出“没有区别的编码”原则,通过研究后他确认:在神经通道上从感知器官而来的脉冲刺激,具有一个锯齿形状,它在所有的感知器官上是一样的:即所谓的非特
殊的或者没有区别的编码原则。
外界所有的信息都以同样的无差别的方式作用于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冯·弗尔斯特把这种能被知觉的并被我们接受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为“咔嚓”一声的神经语言词汇。他曾这样具体描述:“令人惊奇的是,每一个感官细胞,眼睛的视网膜上的一个视网膜或视网锥体、耳朵基础膜片上的一个毛细胞、一个压力细胞或者疼痛细胞、一个暖细胞或者一个冷细胞,每个细胞只说‘喀嚓这种语言,一个神经细胞刺激的物理原因不包含在它的活动中,而仅仅是引起它的活动的干扰强度。大脑被引导出的信号不是说蓝、热、音、嗅等等,而是说‘喀嚓、喀嚓、喀嚓,即它们只说一种干扰的强度,而不说‘什么,仅仅说‘多少和‘从哪儿来”(Foerster,1987)。“可以说,神经生理学对神经系统研究的这种解释破除了‘感官是大脑通向外界的大门的传统观点。”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反映最终由高级神经进行综合处理。
建构主义者特别是激进建构主义者因此认为大脑没有直接通向世界的通道,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认知功能和语义系统是封闭的,是自我反馈和自我解释的。
罗特在《认识和实在:真实的大脑和大脑的真实》一文中认为:(1)大脑是一个自我反馈的和自我解释的自我封闭的系统。(2)自我反馈才使大脑系统具有认知能力。(3)根据它的自我反馈组织、真实的物质大脑创造了三种世界:环境世界、物体世界和观念世界。(4)虽然大脑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但并不意味着大脑是与环境隔绝的。
4,“黑箱”理论
格拉塞斯费尔德的“黑箱”(Blackbox)理论上阐述了观察者和有机体的之间的区别。他认为,从观察者的角度看,儿童的认知装置构成了一个黑箱,因为观察者无法直接观察到儿童的认知活动。知识结构的问题只能通过建模才能回答。“从认识者的主体角度看:不存在脱离经验的外部世界,认识者主体的‘感知器官所传递的不是关于外部世界的信息,而仅仅是关于具有干扰信号特征的可能的刺激。在这点上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作为干扰信号的这种特征对于认知装置的结构来说不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对于认识主体来说,外部世界只能描述为黑箱,他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获得一个关于自在世界图像的认识,而是获得所有的在他的经验上建构的、最终具有模式特征的区别和关系。”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心理学渊源
在追溯建构主义的渊源时,上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当首推心理学界的两位巨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及美国心理学家与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在皮亚杰的结构概念中隐涵着建构的思想。作为认知心理学结构主义的代表,皮亚杰将认知结构的起源问题作为认知发生论的研究对象,提出结构产生于动作。皮亚杰明确指出,儿童关于现实的概念不是一种“发现”而是一种“发明”。
皮亚杰“同化”(assmfilate)和“顺化”(accommodate)的理论观点对建构主义理论有较大的影响。皮亚杰坚持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学习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化”。所谓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习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所谓顺化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的信息时从而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现有图式能够同化新信息时,则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状态被打破,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化)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理论在热衷于刺激——反应理论模式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盛行的时候,很长时间未引起重视。在20世纪60年代传人美国以后风靡一时,对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更是非比寻常。
维果茨基把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主要指人和动物共有的,是生命个体发育期间生物成熟和种系发展期间争取生存过程中的生物适应的产物,如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直观动作思维与情绪、冲动性意志等”;高级心理机能是受意识支配的并且为人所特有的,是“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同上)。高级心理机能的特点有:主动性、随意性,自觉性;概括性和抽象性;以符号系统(词、各种符号)为中介等。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历史的形成物。”他确信,意识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级水平的反映形式,他提出了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与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原则,要求在社会环境之中,在与社会环境作用的相互联系之中,而不是在社会环境之外去研究意识与心理的发展。
维果茨基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或强化业已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在掌握科学概念的时候,儿童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概念与教师所教授的科学概念予以结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儿童应在社会环境中获取知识。西方大多数学者将维果茨基认为社会建构主义者。
三、建构主义哲学基础
1,“真理即创造”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哲学家维柯。Glassfield一再声称维柯的哲学思想对自己影响深远。维柯坚信,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所以提出“真理即创造”的原则。
世界各民族在神话和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原始的、最本原的智慧,富有强烈的感受性和广阔的想象性,维柯称之为“诗性智慧”。维柯把想象力置于抽象思维之上,认为“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力和实践智慧之源”。
2,“哥白尼倒转”
康德以前的以科学发展为基础的认识论是以客体为中心的认识论,康德批判性地提出以主体为中心的原则,即所谓的“哥白尼倒转”。康德认为认识的客观性并不来源于对象,而是来源于主体自身,“主体的认识活动(康德称之为‘统觉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时空建构和范畴建构来完成的,”在他看来,不是自然为人立法,而是“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还认为,认识的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客观世界,不是被动地、不变地将客观世界的现实印象直接投射到头脑中。作为认识主体根据先天的已有的认知结构而组织经验,发展知识,从而认识世界。
康德的建构学说与皮亚杰建构学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尽管二者有着原则的区别。在康德的认识论中,只有主体建构客体的过程而没有客体建构主体的过程,因而其认识过程是一个单向的建构过程。康德认为的主体的认知结构是先天的,他的这种充满主观建构色彩的思想观点无疑对以后的具有完全主观主义色彩的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3,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杜威认为,“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他认为,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相联系的,是与事物怎样动作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经验在认识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事物的理解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他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而学生从经验中产生的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主动的学习与不确定情境中的探索是联系在—起的,正是不确定的情境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才能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认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鲁纳认为知识是由基本概念构成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他主张在每门学科的教学中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将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作为教学目标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从伊始就形成对整个学科结构的较完整的感知。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也因此被称为结构主义。但是布鲁纳并不主张强行的灌输,认为应该让儿童在学习中模仿科学家的科研过程和方式,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因由学生自身的认知需要以及内部动机出发,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未知领域,虽然他们“发现”的是已经被发现的定理。
【爱国主义学习材料】推荐阅读:
2016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培训材料08-23
《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学习心得10-17
论爱国主义07-23
政治爱国主义教育07-29
爱国主义精神实例08-25
爱国主义主题班会09-13
爱国主义手抄报10-03
爱国主义活动主题10-08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