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情景化(14篇)
1.蒙氏教育情景化 篇一
蒙台梭利教育
0~6岁,是儿童人生中最重要时期。同时,许多如语言、动作、感知、秩序感、社会化等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相继出现在六岁前,因而,敏感期是儿童学习发展的最佳时期。王老师认为,在遵守规则的条件下,让孩子自由地活动,做一些他喜欢做的事,能让孩子收获成功,也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这个“规则”是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的。
如果,家长以称赞、支持、肯定等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和喜好去做事,并加之一定的引导,这往往就会产生良好的早教效果。让杭州家长亲身感知蒙氏教育精髓以及在家中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更加科学的早教。
蒙氏教育即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女博士玛利娅?蒙台梭利于1907年所开创的,它不仅是一套完整的早教体系,也是全世界第一个致力于把0-6岁幼儿作为受教对象的早教系统。“以儿童为中心”、“抓住儿童的敏感期”、“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注重环境设置”、“建立自由与规则”、“实现儿童的自我教育”、“混龄教育”、“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蒙特梭利教育法经历一百年的实践,证实了蒙氏教育真正促进儿童的智力和情感发展,发掘他们的无限潜能。上海蒙特梭利教育机构是国内领先的蒙氏教育机构,在国内以专注于推广原汁原味的蒙氏教育而著称,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2.蒙氏教育情景化 篇二
一、设计意图
1. 背景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馆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全国已建成各级科技馆五百多座。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与经济、社会关系的日益密切,我国科技馆的科普教育的重点也转变为集中在教育理念的提升上,即“以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为中心”,把如何通过开展各种科普活动拓展和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兴趣、增长其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等作为目前科技馆科普教育的重心。在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科普展品,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目前,我国科技馆大多数展品研发还是沿用传统设计思路与观念,大多是展品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场馆,展品数量多、范围广,科技馆的展品外形相似、展品设计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展示形式千篇一律,很多中小型场馆更是没有主题展厅,基本就是展品的罗列展出,辅导形式也就是简单操作和原理介绍,参观者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主题体验式科普展品的设计,可以抓住参观者的兴趣点,在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参观者自主探索,同时主题式的参观可以形成比较系统的科普知识。主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抓住参观者的兴趣点,激发参观者的学习热情,引导参观者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因此,如何依托“宇宙遨游”主题展品,将主题情景化科技辅导应用于科技场馆教育活动中,进一步有效开发辅导教育活动是本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2. 理论分析
(1)主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它是将教学主题、教学方法、教学场景和教材内容融为一体,通过对语言、音乐、多媒体等设备的综合运用,所创建的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
(2)情景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又叫情景认知,在20世纪80年代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和其他人类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理论的背景下,产生了情景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存在于个体和群体的行动之中,随着个体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情景中进行协商,知识产生了。在情景化学习理论基础上,学者们提出,基于情境认知的学习环境具备以下特征:1)提供真实的情境,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使用方式。2)提供真实的活动,引导受众参与体验互动。3)提供扮演多种角色的机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4)提供适合的小组学习任务,支持实质的合作建构等。
二、教育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一是了解基本的天文常识。二是了解宇航员训练、神舟飞船知识。三是认识万有引力、失重、重力的科学原理及应用。四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本案例主要涉及天文知识及相关科学原理,案例教学主要采用情景化教学方法,以“体验”形式开展,为参观者创造了情景模拟的学习环境,通过体验加深天文知识的了解,激发参观者对宇宙的兴趣和求知欲。“玩中学”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参观者的参观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参观者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参观中获得的天文知识基本都是通过看、听、体验,充分调动各感官而获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是激发学生对太空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二是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形成“探索”式的自学模式,并在“玩”中学到科普知识。三是在探索、思考的分析过程中,形成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作品创意与预期效果
1. 活动主题的选取
关于宇宙的科普知识基本是每个科技馆都涉及的部分,但是有的科技馆是主题展厅,有的科技馆则是部分展品陈列。而宇宙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深不可测、触不可及的,如果简单讲解,会让被动接受知识的参观者难以消化,最后变成浏览、拍照,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宇宙遨游”主题情景化的参观,有助于参观者形象生动地学习太空知识,加深对展品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启发参观者对宇宙的思考和遐想。
2. 路线设计与教学基本流程
(1)搭建情景,激发参观者的好奇心。组织一支航天员队伍,模拟一次航天员的太空旅行,先向参观者简单介绍一下宇宙的形成、星系天体等天文知识,作为情境导入。然后由一名科技辅导员扮演航天员队长,介绍整个太空旅行的路线和步骤,并负责辅导和指挥各航天员。
(2)玩中学。1)观看3D科普短片,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宇宙奥秘,进一步激发对此次旅行的兴趣。2)走进天体称重展区,了解银河系行星的名称及分布,通过称重体验,得出参观者在每个行星上的不同体重。3)宇航员队长带领队员接受航天员的必备技能训练“三维滚环”,体验航天员在超重情况下天旋地转的感觉,在参观者体验的同时可对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扩展。4)经过层层选拔,终于可以踏上太空之旅了,所有参观者穿上宇航服(此处可不穿,简单介绍一下宇航服的相关知识),坐上神舟飞船,体验升空的感觉,神舟飞船中配有视频播放,介绍太空的相关知识。5)承载宇宙飞船登陆月球,模拟月球探索,在月球上寻找水源、样本采集、拍照、记录等,通过月球漫步展品体验失重的感觉。6)参观月地基地,提出人类移居月球的构想,引发参观者思考。7)返回地球,太空旅行即将结束时,向宇航员提问:“为什么地球有引力,月球没有?”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展品进行模拟解释。
四、作品的相关知识及科学原理
1. 天体称重
展区分为模型区和操作区,模型区展示的是八大行星的组成及其运行轨道,在操作区设置三个操作展台,每个展台由一台电脑及体重秤组成,参与者通过多媒体电脑触摸屏,选择想要到达的宇宙星球,便可进行星球之旅,并通过多媒体来了解此星球的各种知识。参与者也可选择“称量体重”按钮,即可显示出自己在此星球的体重并语音播报出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参观者在每个行星上的体重不同,是因为重力加速度不同。
2. 三维滚环
三维滚环是训练飞行员和宇航员的模拟装置,可以做360°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快速运转,而且可以同时上下前后摆动,主要是用于检查宇航候选者的前庭神经功能,以了解他对震动及眩晕的耐受能力。
3. 神舟飞船
采用计算机三维图像显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仿真技术,基于真实返回舱的特性,包括前视窗、左右舷窗、仪表照明系统、乘员操纵系统等,运动平台提供空间六自由度运动,模拟神舟飞船的飞行过程,使乘员从视觉上、听觉上和感觉上全面体验飞船从发射准备、发射升空、轨道飞行、返回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体验航天飞行的感觉。同时,全面了解环绕地球飞行的载人航天技术,在参与游戏中增长有关宇宙和航天飞行等方面的知识。
4.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就是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越大、距离越短,它们产生的万有引力就会越大。展品“万有引力”的台面呈一个漏斗的形状,可以通过摇动手柄,将钢球提升后自动释放,球从台面边缘沿圆的切线轨道滚出后,沿着以台面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迹滚动。由于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小球滚动轨迹不断缩小,滚动速度越来越快,但始终为椭圆轨道,最后落入漏斗中心的洞中。这件展品用滚动的钢球模拟行星或地球卫星,漏斗形的台面表面是个双曲线的旋转面,它利用钢球的重力势能模拟太阳系中的万有引力势能,使小球的运动规律接近开普勒三定律,也就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五、示范推广价值
“主题式”强调传播科普知识的主题性,获取知识的系统性;“情景化”重视的是“玩中学”,接受知识的主动性,而科技馆正是具备以上两种学习环境特点和要求的非正规学习场所。科技馆内主题展厅内丰富的场馆资源和独特的环境优势能够为参观者提供真实的情景,展品展项也能够为参观者提供可操作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围绕主题,选取经典展品,针对展厅展品设计类似“旅游路线”的探索路线,利用一个故事或者一次探险经历将此次参观“包装”成为主题情景化参观,从而将科技馆的教育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教育活动教案是针对“天文知识”开发设计的,主题式参观有助于参观者构成系统化的天文知识;情景化的参观形式,引发兴趣,寓教于乐;体验式的参观方式,引导参观者自己动手,自主构建天文知识,对于研发其他科普展教作品有一定示范、启发意义。
六、主题情景化科普辅导的思考
通过本次主题情景化科普辅导的实践,开拓了展厅教育活动的新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参观者的参与情趣,也达到了科普辅导的效果,对于今后展厅内开展科普辅导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有几点问题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是由于教师所在单位是小型科技馆,没有专门的主题展厅,有关天文的展品都是分布在全馆的各个方位,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紧凑性表现欠妥,对参观者按照既定路线完成体验参观也是一个考验。二是有主题的展厅大多是相关展品的陈列,展厅内并没有模拟真实场景,而参观的情景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一个故事或一次探险勾画的,相对于那种可以模拟真实现场的场景还是稍显逊色,对于有条件的场馆是否可以根据主题建设自助式主题情景化展厅,在建设过程中最好是有相应的氛围布置。在场景的设计下,无论有无科技辅导员引领,参观者都可以按照既定路线顺利完成参观。主题情景化科普辅导就是在普通展品的基础上,增添主题元素和情景化氛围,赋予展品新鲜感,提高参观者的参观热情和挖掘知识的兴趣,通过体验感知知识,将以往参观时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知、感知知识。活动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设计成为“太空遨游”“海底世界”“人与社会”等主题。
七、结束语
当前,科技馆的展教功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一部分是被动讲解的展教活动,真正让青少年参观者在体验、探索中学习科普知识的展教活动并不是很多。本案例针对“太空”知识,引入“玩中学”,设计了一条“主题体验式”的参观路线,让青少年自主完成“宇宙遨游”主题的体验式参观。同时,强调注重参观者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体验领悟的过程,强调参观者在体验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对其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从而培养具有现代科技意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念.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科普研究,2010(06).
[2]龙金晶.科技馆展教功能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教育思想研究[J].科普研究,2013(04).
[3]王守玉.科技馆体验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3.蒙氏教育理念 篇三
蒙特梭利教学原则
蒙特梭利教育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蒙特梭利教育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问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
不“教”的教育 ――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
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脑筋、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在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增进亲子感情。
蒙台梭利以直观观察的方法,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分析,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强调儿童的内在潜力,主张让儿童在自由与关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它的潜能。概括起来说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1.环境适应理论。
2.独立成长理论。
3.生命自然发展理论。
4.吸收性心智理论。
5.工作人性理论。
6.奖惩无用论。
蒙特梭利教学的基本精神
蒙台梭利主要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成长变化的情景及其需要,从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儿童心智与体能的活动,让儿童发展成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五个教育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秩序法则。
第二个是独立法则。
第三个法则是自由法则。
第四个法则是专心的法则。
第五个法则是重复练习法则。
蒙特梭利教具
益智教具。有利于开发智力的教具称为益智教育,对儿童的教育,需要有教材,有自然界的教材,也需要社会生活中的教材,书本教材。蒙台梭利利用她的教具作为教材,她把生活中的教材,实际上教具化了,蒙氏认为,既然训练儿童五官的教具对有身心缺陷儿童的教育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对正常儿童肯定有效的,经过不断反复设计,研究了训练正常儿童的这样一套教具。教具具有的特点是:
(1)具有孤立的特性。教具选用颜色比较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如粉红塔、棕色梯。她认为这样的教具有利于对孩子采用单色调,表现出孤立的特性。能显现出她主要的教育目的。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由于教具最重要的目的是适合儿童的需要,每种教具在重量和尺寸的大小都考虑儿童能力的范围,考虑儿童能否搬动。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能搬得动。
(3)教具美丽。每种教具都有它的特色,能吸引儿童,这个吸引儿童的因素或者说在颜色上,或是在重量上,或在她的特性,或在她的声音方面都能吸引儿童,这些教具孩子们非常喜欢。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这些教具孩子在工作时有其顺序和步骤,如果没有按照她设计的步骤走的话,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就有一个自我控制的方法,所以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她有规律的。
(5)在设计上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性。可使儿童自行发现错误,自行改正错误。比如插座圆柱体,再如粉红塔,每一块相差1cm。
(6)具有数学的属性。由步骤和秩序当中培养孩子逻辑习性和推理能力。每一种教具都有它等差的数学关系。如长棒,每一长棒之间都相差10公分,有等量的、等差的关系,有数学属性。
4.蒙氏教育实施特点 篇四
(一)让幼儿自己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metodoitbymyself”(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二)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的发现敏感期对早年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论已被近代研究所证实的观察。对幼儿来说,若在某种特性的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要比他在生命中的其他时期学习该特性来得容易。蒙台梭利环境运用了这些事实,让孩子在各阶段的敏感期,自由选择活动。何时开始?
虽然入学的年龄在每个学校都不一样,通常,小孩是在两岁半到四岁之间入蒙台梭利教室,这完全依他在教室的环境中,是否感到快乐和舒适而定。他将从所有的小孩都喜欢且最简单的活动开始;而他在三、四岁所使用的教材,将帮助他发展集中力、协调力,以及他在五、六岁时,将从事的一些较难的活动中所需的工作习惯。这整个的学习计划是很有系统的,因此,若一个小孩错过了整个计划的头几年,或在他尚未完成这里所提的一些基本课程之前,就已退出这个计划,那么他就无法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蒙台梭利教室并非托儿所,也不是提供给孩子的一个玩耍的地方。这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是利用孩童在两岁半至六岁这段敏感年龄,能从丰富的环境中吸收讯息的特性而设计出来的。在此环境中,是让孩子已自然的方式,获得阅读和算术等基本技巧,因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单调、乏味、辛苦或受到挫折。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因为可按照个人的兴趣发展,孩子很早便产生了对学习的热爱,这是使他真正能自发性学习的关键。
(三)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在蒙台梭利的课程当中,教师称之为导师,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在儿童操作教具,即儿童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现实水平的目标,制订每个儿童通过活动可能达到的目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示范者和观察者,而应该是儿童发展的积极支持者和指导者。因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有吸收力的心智,因此,教师不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和帮助幼儿进行各种感知觉的训练,从而达到发展幼儿的心智的目的。同时如果缺乏教学目标,完全依赖儿童自己操作,儿童的自动发展是不可能的。
(四)完全人格的培养
完全人格的培养是蒙台梭利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教育者头脑中应该具有的关于儿童发展的理想形象——具有完全人格的儿童。
蒙台梭利的课程当中试图通过一个一个孤立的感觉训练达到儿童的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五)混龄教育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开设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混龄教育更强调尊重儿童成长步调,最大限度的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蒙台梭利说:”适度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速度的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色,就是真正地实践了以孩子生命力为活动中心的教育目标。混龄教育形式,因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明显的差异性,更加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简言之,蒙氏教学方法的根本精神就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生理)成长变化情形及其需要,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其心智体能的有效活动,让他们发展成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六)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这是蒙台梭利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所谓蒙台梭利的课程就是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因此教具的丰富是进行蒙台梭利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儿,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台梭利强调感官训练必须由儿童自己控制某些教具来进行。为此,蒙台梭利特别设计和制作了一整套进行各种感官训练的教具。例如,蒙台梭利为专门训练儿童视感知能力制作的一套教具是:一块木板上有十个大小不等的孔,每个孔相对于一个圆柱体,每个圆柱体的直径只相差一毫米。在利用这套教具进行训练时,要求儿童能正确地把混杂在一起的各个圆柱体放入相应的孔中。儿童如果把一个圆柱体放入一个比它小的孔时,则放不进;如果把它放入一个比它大的孔中,最终至少会留下一个圆柱体放不进某一个孔里。儿童通过反复运用这套教具进行练习,不断比较判断,不断纠正视感知控制的错误,其视感知能力的精确性和敏锐性就会得到训练和提高。蒙台梭利要求对儿童进行每一种感官训练,都要有与之相适合的一套教具,且要由一套循序渐进的练习组成。因此,根据每个幼儿的特征,蒙台梭利都设计了相对应的教具,可见教具的丰富性。
评述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重视幼儿的内在需要,强调借助于能满足此内在需要的环境与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毕竟是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再加上时代的局限,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孤立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强调孤立地训练各种感官。她设计的每一感官教具均是针对一个特定感官的,她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是一种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也脱离实际的做法。世界上仅具一种特征的事物几乎是不存在的,人在认知事物时,也总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而不是部分来反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立的感官训练也许适合那些有智力障碍的儿童,却不适合广大发展正常的儿童。
(二)对创造力的忽视
首先,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儿童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儿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则没有自由。因为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固定的,儿童不能改变。她要求的只是让儿童按照某种固定的步骤和方式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这十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缺乏最能发展儿童创造力的自由的艺术教育。在蒙式教室中,虽然孩子也使用艺术教具,但已被指定在既定的目标上创作,只强调技巧及实体复制的做法,这也反映出蒙式教育对创造力的忽视。
(三)过于强调读,写,算
关于这一点,我们通过蒙式的课程组织结构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四)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因而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至于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将蒙台梭利教育由原先的面向贫苦家庭的儿童变为面向社会上层的高收费教育,恐怕也是创始者本人始料未及的。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局限,一些新一代的蒙式教育思想的追随者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主要表现为:
1、扩展了课程内容。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的原有的五大领域扩展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体能(大肌肉活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角色扮演),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交往技能的练习)。
2、强调课程的实质,而非形式。现代的一些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使用者强调把握蒙式课程的实质,即回应学习者,支持他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
3、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经验。针对蒙式方案脱离生活的做法,一些课程设计者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起来,称为”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在”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课程中,单元主题活动的主题往往是来自于幼儿实际的生活,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蒙式方案在这方面的饿不足。在作息安排上,基本上沿用了蒙式教室的作息安排,只不过对其原有的时间段的活动安排进行了一些改动,如蒙式上午团体时间成了单元主题活动的时间,下午仍保留原有的活动,如讲故事等,当然故事也可以结合当时进行的主题加以选择,或进行一些唱歌律动活动。另外,在工作时间幼儿可以选择蒙式教具,也可以选择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工作,这主要看其内在兴趣与敏感度而定。
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因而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5.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 篇五
一、感官教育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3、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二、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
三、语言教育
1、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2、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能力。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科学文化教育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5、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日常生活教育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9、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1、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3、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学习空间、时间概念。
6.高职出纳课堂情景化教学实践研究 篇六
关键词:情景化教学,出纳会计,高职教育
1 问题的提出
高职出纳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 出纳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 以典型的工作流程为参照点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实践带动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形成。情景化教学是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 呈现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从理论上来说,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化教学方法是符合出纳课程性质的教学方式。但是, 具体的情景化课堂的教学实施又有多种模式。哪种模式学习效果更好更受欢迎, 正是笔者想要探讨的问题。为此, 笔者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出纳业务操作课程为实践样本, 通过在出纳课程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情景化教学方式, 进行了实证的验证与分析, 以期总结出一种更为实用的出纳课堂教学模式。
2 实验分析
在出纳课堂教学中, 笔者主要通过设置符合本次课教学目标的工作过程情境, 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动机,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 然后教师对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知识点强化提升。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有如下几种:
模式一:整个班级分岗位情景模拟工作任务
教师把整个班级54名学生按照会计工作岗位需求, 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工作岗位。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工作岗位任务。
以现金收款业务为例, 教师先布置本次课的情境任务:
任务案例:2013年11月16日海蓝公司进行促销活动, 销售部出售学生课桌10件, 含税单价为58.5元, 应收取货款585元, 作为零星收入以现金收取货款。
任务:在班级选取六个组, 确定各组的角色。每组完成一份角色任务, 每组确定一位代表负责运送单据。
可选角色:销售部门人员;销售部门负责人;顾客;出纳人员;会计制证人员;会计稽核人员。
在角色选择中, 采用由小组代表竞争申请的方式, 决出小组角色。实践中发现, 小组选取角色的竞争相当激烈, 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总是想选择自己最心仪的角色, 课堂气氛活跃。
小组角色确定以后, 整个班级形成了一个财务部, 各小组扮演财务部的各个岗位。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然后, 布置一个相似的任务案例, 学生在小组内部自主进行一次现金收款业务操练。最后, 任选一组上讲台进行现金收款业务工作过程展示。展示以后, 其他小组对其工作过程的正确性、熟练程度等进行评价。通过展示, 教师可以检验学生有没有学会现金收款业务操作, 同时, 对其他同学来说, 观察、评价也是一种知识的复习与检验。
通过四个平行班级一个月的实践验证, 笔者发现此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如下:优点: (1) 课堂气氛活跃。 (2) 同一小组完成相同的工作任务, 在完成过程中可以讨论与交流, 可完成得更好。缺点: (1) 每个小组只要一位代表把完成的单据传送给下一个工作岗位, 有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 出现偷懒不做的现象。 (2) 每一个小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后, 要把单据传送给下一岗位, 出现了班级秩序比较混乱的现象。
通过督导、教师和学生无记名打分测评的方式, 本教学模式的最终得分为:
督导打分70分, 教师打分40分, 学生打分80分。
加权平均得分:70×30%+40×30%+70×40%=61 (分)
模式二:任选一组进行工作任务模拟示范
教师任选一组或任选几位同学在讲台上配合老师讲解, 进行工作任务展示, 然后再小组内部内部操练。此模式的目的是克服上一个教学模式中课堂秩序混乱带来的教学效果低下的问题。在角色选择中, 采用先给一分钟思考决定时间, 然后各位同学竞争申请的方式, 决出角色。
角色确定以后, 上台展示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 一步一步地完成工作任务。在指导展示同学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把工作过程讲了一遍。下面的同学一边听老师讲授, 一边看着台上同学展示, 可以很好地掌握工作流程。然后, 布置一个相似的任务案例, 要求在每个小组内部按岗位进行角色分工, 学生在小组内部自主进行一次支票正送业务操练。最后, 任选一组上讲台进行情景模拟展示。
通过四个平行班级一个月的实践验证, 笔者总结此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如下:优点: (1) 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在各同学角色竞争性选择中, 竞争较为激烈, 课堂气氛较好。 (2) 由于不用各组在班级里来回运送单据, 克服了课堂秩序混乱问题。 (3) 在指导展示同学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把工作过程讲了一遍。下面的同学一边听老师讲授, 一边看着台上同学展示, 可以很好地掌握工作流程。教学效果较好。缺点:由于是竞争上台展示, 有部分活跃的同学愿意竞争上台展示, 而部分内向同学不愿意上台, 导致每次都是那几个活跃分子在演。
本教学模式的督导、教师和学生加权平均得分为70分。
模式三:小组内部分角色多次情景模拟演练
本模式目的主要是克服上一模式中, 示范小组展示吸引力不够导致的部分同学没兴趣看、无所事事、不注意听讲的问题。教师上课首先布置情景任务, 然后各小组内部分角色完成任务。然后教师要求小组内部角色变换, 再多次演练。最后, 任选一组上讲台进行业务工作过程展示。展示以后, 其他小组对其工作过程的正确性、熟练程度等进行评价。
通过四个平行班级一个月的实践验证, 笔者发现此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如下:优点: (1) 上课直接要求各小组内部分工操作, 克服了上一模式中示范小组展示时, 部分同学无所事事、不认真观摩、开小差的问题, 每个同学从一上课就有自己的工作任务, 工作积极性上升, 课堂气氛热烈。 (2) 多次内部角色互换演练, 学生操作的机会较多, 教学效果较好。缺点: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角色互换, 出现有的同学不想换成出纳、制证会计等较为麻烦的工作岗位, 总是想选择会计主管等清闲岗位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小组内部操作情况, 给以适当的辅导和调控。
本教学模式的督导、教师和学生加权平均得分为92分。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实际验证与分析, 笔者发现采用小组内部分角色多次演练模式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气氛也很热烈, 是比较不错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当然, 这种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有待于不断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应该还有很多种。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模式, 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来决定。但笔者通过实践检验发现, 在出纳课程的情景化教学中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真实展现出纳工作过程, 因为出纳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适应出纳岗位。出纳课程的情景化教学必须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载体, 必须根据企业真实的出纳业务需要设立工作岗位, 让学生填制真实的会计凭证, 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这是由出纳课程的特点决定的。
(2) 学生操作时, 教师要深入指导。情景化教学, 并不是说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就不管了, 教师应该根据工作过程讲授每一步骤的工作内容和注意要点, 让学生边听边做, 让学生在任务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时刻观察和帮助解决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给以适当的辅导。
(3) 教师要善于管理和调控课堂秩序。由于是情景化教学, 学生分组分岗位或小组内部分岗位操作, 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在上面讲课, 学生自主性比较强。这样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有的同学玩手机、有的同学偷懒搭便车现象,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同学, 进行适时的管理和调控。
(4) 要尽可能多次换角色操练。因为出纳课程的情景化教学需要分角色、分岗位操作, 如果不轮换角色或轮换角色的次数较少, 就会出现有的同学只学会一个或少数几个工作岗位任务, 不能系统掌握整个工作任务流程。
(5) 一定要设置工作过程展示或汇报环节。学生分角色演练以后, 必须设置工作过程展示或汇报环节。只有这样, 才能检验学生有没有学会, 也为前面的演练找到了动力。展示汇报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展示汇报的评价也可以进一步强化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吴茜.基于情境模拟教学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 2010 (8) .
[2]于锦绣.浅析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11) .
7.蒙氏教育观后感 篇七
7月22日上午8点半,我有幸在市三幼朵朵班参加了蒙式教育观摩课。从去年8月刚送儿子参加入园试课后,我是第一次近距离地在幼儿园观察儿子,从中不单看到蒙式教育的成功原因,也明白了儿子在过去的一年里有着长足进步的缘由。通过对孩子们的工作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我发现了蒙式教育的三大优点,分别是寓教于乐(教具丰富,从生活常识入手,通过玩乐教授识字、数字、英语等课程,易于孩子接受)、全面发展(因在工作中要安静、低声说话的要求,促使孩子要用眼睛认真观察环境,谨慎地规范自己的行动,用手语或口形向老师小朋友传达信息,达到了视觉、触觉、思考、配合等其他感观因素全面的效果)、因人施教(对不适应环境、自卑或自闭的孩子手把手引导,对太活泼的孩子进行画画、涂色等活动去磨性子)。针对传统幼儿教育中的简单、粗暴的命令式、限制式和填鸭式教育方法,蒙式教育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发展规律,让孩子容易接受,并且很自然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通过与刘老师、黄老师的深切恳谈,我还发现对于如今孩子多由爷爷奶奶辈抚养造成幼儿不服管教、情绪容易激动或者孤僻、个别有自闭现象等新情况新问题,老师们有着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认识,而且也有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我的儿子在当天的工作中我认为表现也非常好,开朗、听话、活泼、沉稳,这些相信也是各位家长希望而且或多或少也从自己孩子身上体会到的可喜变化。举个实例吧,我领儿子碰到邻居或者单位同事的时候,孩子都能主动问好,走时告别,让我最激动的是,儿子给我打电话能像大人一样跟我聊天了,这让我非常高兴,我经常跟单位同事夸我儿子的情商比我要高,最起码对谁都有礼貌,不得罪人,比他老爹可强多了。在几次像个小大人的聊天后,同事们也非常认可我的夸奖。
8.蒙氏教育的10大特点 篇八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己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整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蒙氏教师总是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孩子提供帮助。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蒙氏教师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而以启发和诱导孩子自主、独立地探索学习。蒙氏教师又称为启导员。
5、完全人格地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和教具。孩子透过这些教具,从自我重复操作联系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单一的奖罚制度。蒙氏教育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发的尊严感。
9.小学英语学习环境与情景化教学 篇九
一、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场所。例如,学生在校园内的校规、校训、名言警句,教室里的课表等都使用英汉双语标识;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应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如学生之间路上见面打招呼、问候语尽量用英语;利用每星期下午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英语唱歌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同时教师上课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英语语言学习的氛围。
二、创设英语学习的情景
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小学生能在40分钟的时间内高效地学习,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每节上课前让孩子们唱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让他们根据所听到的旋律加以联想,同时会配一些相应的动作,使英语和音乐融为一体,创造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到台前展示课下准备的一个英语小笑话或小故事,有时会针对所说的故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形成互动的轻松学习气氛,从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为本节课的高效做准备。
2.运用互联网把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去设计教学。如何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创设小学语境?这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例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句型时我会用课件呈现多种实物图片,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日三餐的合理饮食,教师扮演家长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再现有关对话的内容,图像结合,这样符合小学生年龄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3.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要穿插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游戏, 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灵活化、情景化。更有利于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把握好重点,分散难点,使枯燥无味的语言从课堂中解脱出来。在教学中尽量设计出适合小学生口味的游戏情景, 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10.蒙氏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儿童为主,教师会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此外蒙台梭利还注意到重点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如:“语言的敏感期,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通过在蒙氏教育的课室里,令我体会最深的是“爱”和“尊重”。在蒙氏教室里教师和孩子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一个指导员,需要帮助孩子,协助孩子。而不是主导孩子的思想。不代替孩子思考和决定。并且体谅儿童身体发展不完善的错误,不批评孩子,教师需要帮助纠正。不厌其烦地为孩子示范他先前不愿意做的工作,帮助他克服困难。让孩子有自我思考的空间,通过和谐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尊重自然生活。
班上的蔚蔚宝宝是个讨人喜欢的宝宝,最近到了模仿的敏感期,特别喜欢模仿,而且模仿的相似度很高。一天,我一如既往的在孩子面前展示学具的操作。直到我完成我的工作并且把工作毯收好归位后,像往常一样请小朋友自由工作。当小朋友都纷纷去取铺好工作毯,开始自由选择学具的时候,我注意到蔚蔚宝宝的行动跟其他小朋友是不同的。蔚蔚宝宝轻轻的屈膝跪在地面,双手整齐的摆放在小膝盖上,然后小嘴巴好像在自言自语的说着什么,蔚蔚宝宝这个举动令我感到非常好奇。我轻轻走到离蔚蔚宝宝身处的位置的一把椅子前坐下,然后一边装作正在做自己的工作一边近距离观察蔚蔚宝宝的举动。发现了蔚蔚宝宝正在模仿我刚刚工作的整个过程。从我轻轻的屈膝跪地开始说出今天的日期,天气还有我的工作名称。然后再去取工作毯,取我刚刚在小朋友面前展示的学具(水果配对)。
11.蒙氏教育对孩子的6个好处 篇十一
(一):数学的思维
孩子对事物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都有数学逻辑性,这对于孩子将来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数学的学习都是受益匪浅的。
(二):几何的直观能力
通过蒙特梭利的感觉教育,孩子可以发现事物的原心点,把它几等分,正确的掌握其均衡关系。这为孩子轻松学习和理解自然科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出色的语言能力
在现今这个电视音像普及的时代,再加上家庭中的孩子成员减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普通下降。然而,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可以很明确地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他们总是不慌不忙地找出自己想要用的词语,从容地、不怯懦地把它表达出来,我想这一方面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模式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能够充分表达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蒙氏老师简洁而准确的表达。
(四):动作纯熟灵巧,在运动中形成学习能力
在不必动手即可了事的现代文明社会中,孩子的手也变得不够灵巧。但是,蒙特梭利教具给孩子许多机会调节力量的大小及训练使用手指的方法,加上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每天要进行的线上运动,使孩子不但可以自如地运用双手,而且也有极好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利用“工作”来学习分类、配对、系统化、在时空中定位等经验,在“工作”中形成学习能力,在操作中发展思维,也形成终生学习的原动力。
(五):专注而极具耐心
多数成年人都认为要孩子精神集中是件困难的事。但是在儿童期,发育中的肉体能量(敏感期的力量)和精神能量(智能和意志力的力量)一致,蒙氏教育的优点只要有能够任其自由持续做活动的环境,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进入非常深度地集中。这种“集中的全人格”是使人成熟的关键所在。蒙氏教育的优点专注而极具耐心的个人品质对一个人一生有重要的影响。
(六):坦率并积极探寻,显现出自主的学习态度
12.蒙氏教育情景化 篇十二
本文将从“教育内容物化”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含义、意义以及怎样在“教育内容物化”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就“教育内容物化”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做简要讨论。
一、怎样理解“教育内容物化”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含义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向我们揭示了幼儿的学习一般是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的。蒙台梭利提倡通过引导孩子操作设计合理的学具, 通过操作、摆弄物体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 再内化成自己的思维和知识, 反复的操作最后能达到爆发性的学习效果。另外, 操作学具, 还能使幼儿形成更主动、更专注、更独立和更自信的良好个性。
那么, 为幼儿提供一个将“教育内容物化”的环境与以往幼儿园所创设环境的方式相比, 有哪些不同?
首先, 出发点不同。“物化”的环境强调为幼儿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 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蒙台梭利提出:“不教的教育”。主张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 将“教育内容物化” (提供丰富的材料、重视操作性学习) , 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研究, 形成智慧。
其次, “教育内容物化”的环境强调环境的教育性, 而在环境中设置的操作材料具有“自我纠错”的功能。从而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学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
第三, “教育内容物化”的环境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二、为什么要将“教育内容物化”作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蒙台梭利主张幼儿的教育应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 儿童是主体、是中心, 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重视操作性学习, 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 独立思考, 自我发现, 自我教育和成长。基于此, 我们认为将“教育内容物化”作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 “教育内容物化”体现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
“物化”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自己主宰自己学习的方式。使幼儿在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中, 学习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得以锻炼。
(二) 对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方式的反思
首先, 以往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物化”的环境, 两者在创设上一般都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教师预设;二、或根据幼儿兴趣生成。但以往的创设方式忽略了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校正的设置。大大降低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而物化的环境强调了每一项物品的独立性、教育性, 重视环境中的暗示作用。让幼儿在环境中自我教育、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 基于“教育内容物化”对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的认识, 以及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方式的反思, 我们认为, 只有通过“教育内容物化”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因此, “教育内容物化”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最基本、最可行、最有效的方式。
三、怎样通过“教育内容物化”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前文已经谈到“教育内容物化”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最有效的方式。而“教育内容物化”的关键是以幼儿为主体、为中心, 为其提供丰富的材料、重视其操作性的学习。由此, 笔者认为, “教育内容物化”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创设适宜的物化环境, 促进自主学习
任何一种学习材料或工具, 要使幼儿熟悉并能充分利用, 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而物化的教育内容刚刚投放在活动室时, 作为一种新异刺激, 会引起幼儿强烈的操作兴趣。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幼儿对其热情也会逐渐降低。这时需要教师对环境做出及时的调整, 延长幼儿对教育内容的兴趣, 及幼儿敏感期。促进其自主学习。如:中班数学学具中的《砂数字板》, 在最初摆放时因为数字凸起, 幼儿十分喜欢触摸。可是一段时间后, 选择它的幼儿越来越少。这时, 我在材料中添加了一碗彩沙、一张纸、一根蜡笔、一瓶胶水, 制作《数字小书》的工作又在幼儿之间开始了。在创设适宜的物化环境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 并做出及时的调整。
(二) 选择适宜的物化环境, 促进自主学习
我们深知世界上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文化的最优秀的课程模式, 任何课程模式都是一种时代与文化的产物, 往往都有自己更适合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土壤。蒙台所利的教育模式也不例外。所以在“教育内容物化”的选择上一定要遵循以幼儿为主体、为中心的原则。从本土、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 依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点, 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工具。如:在科学文化、语言、美术方面就可以制作大量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学具。我们就结合“迎新年”制作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具。结合中国的生肖文化, 我们在科学文化区, 制作了《十二生肖来排队》的学具;在语言区我们也制作了同一主题《十二生肖歌》的学具, 使我们的教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幼儿在其中兴趣盎然。
(三) 发挥物化环境的自我纠正功能, 促进自主学习
物化环境创设与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所提供的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功能, 使幼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变为可能。如上述粉红塔的操作, 最小一块的距离就是相邻两块之间的差距, 如果距离大或距离小了, 幼儿自己就能感知操作出现了错误, 应该再尝试, 这样幼儿便可以靠着自我的修正而达到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目的。蒙氏尽管有一套完整的教具, 但毕竟经历了100多年, 对于今天的老师和幼儿来讲, 这些教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们, 教师就可以根据蒙氏教具“自我纠错”的原则, 创造性地制作蒙氏的延伸教具。如在完成“纺锤棒箱”的教具操作工作后, 我制作了延伸工作:10个带有锯齿状的苹果, 上面有数字 (0—9) 和 (0—9) 的点卡。它的错误控制就是苹果上的锯齿, 幼儿只有正确操作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苹果。幼儿在不断的摆弄、操作中自我教育、自主学习。
四、在“教育内容物化”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以上从“教育内容物化”的思想出发, 简要论述了几点有关幼儿的自主学习的方法, 从中我们还应该看到教师本身的特性。
(一) 教师自身认识对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自身, 对蒙氏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应学会将理想化为方法而付诸实践。正因为蒙氏实践理念和方法的“教具”, 是根据对“儿童的发现” (意指蒙氏对儿童的发现, 亦为名著) 而设计的, 教师假如不明白这个道理, 便会一成不变地、机械式地指导儿童, 反忽略了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因他们成长的法则和个别的差异, 而造成不合理、无效果的干预行为, 甚至对孩子造成伤害。懂得原理和方法的教师, 在进行指导儿童学习的“工作”时, 会深知“它”其中的目的、程序与启、导之间的变化;她会懂得孩子内心的意识, 和学习的能力与自然的限制;以及什么年龄, 什么心态应该给他什么东西, 而予以正确地指导, 才会有效地帮助他们的身心能够正常发展, 并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教师的综合特质, 在“教育内容物化”的创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的综合特质直接影响到“教育内容物化”的创设。主要表现为要很有耐心地观察孩子, 关心他们的需要, 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能根据观察所得, 设计出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是一个教材、教具和良好气氛的负责“准备人”;孩子如何和环境接触, 他能居中协调与引导;更是一个孩子学习“灵感”的“启发者”, 与转变“头脑”的“诱导人”;要能保证这个环境, 维持环境的完整, 让孩子的每一次接触, 都是完整的学习。这些特点, 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将为“教育内容物化”的创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教育内容物化”怎样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几个问题。包括怎样理解“教育内容物化”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含义, “教育内容物化”作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意义, 以及“教育内容的物化”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具体方式, 并就“教育内容物化”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做简要讨论。
关键词:自主学习,幼儿,教育内容物化
参考文献
[1]《童年的秘密》 (意) 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金晶, 孔伟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06月
[2]《蒙台梭利教育法》 (意) 玛利亚.蒙台梭利著李浩然译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05月
13.摇篮幼儿园蒙氏教育个人学期总结 篇十三
宝宝一班 陈奕山 时光飞逝,短短的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一学年里,孩子的各方面的进步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经过了一学期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经过了许许多多个经过,我们更深切的领会到了蒙特梭利教育的独特精髓,也更努力的让教育的步伐和幼儿一致。我们在互勉共进、团结合作中,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各项工作任务,为了使今后进一步搞好工作,现将本期的工作情况做一回顾和总结: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有14个小朋友,班上刚开始全部幼儿未接触蒙氏课程的学习,且幼儿年龄偏小,常规未形成,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学期由我和袁娅老师、吴芳芳老师,杜老师共同担任宝宝之家的保教工作。在这学期里孩子们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孩子在我们设计的在每个游戏及教育活动中,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他们自信、自立,渐渐变得懂事、讲礼貌,与同伴之间能相处融洽,会互相帮助,互相分享,自理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孩子们都活泼、热情
二、认真学习蒙氏理论,将各种优秀的教育方法贯穿其中。
本学期我们新增的蒙氏老师认真学习蒙台梭利的教学理论;认真领会中心原则思想的主要内容;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集中讨论比较典型的学生个体案例和交流对应方法,认真学习贯彻《幼儿教师职业标准》,《3-6幼儿园发展指南》,我们热爱幼儿,热爱本职工作,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我们深知肩上的重担,平时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学习蒙氏的精华和各位老师的实践经验。蒙氏教学是一套符合科学、有系统、尊重生命的前瞻性教学方法。在蒙式教学环境中,我们始终坚持让孩子当自己的主人。我们始终站在一个环境的维护者、教学的观察者、示范者、及孩子的支持者和资源库的角度上去引导孩子。
三、逐步开展蒙氏活动,不断创新进取。
(一)孩子们更能干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孩子更能干了,刚开始由于孩子年龄小,我们倾注了更多细心的呵护与关怀。刚来园时,好多孩子都是脸上挂满泪水,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差,而现在,在我们的培养下,我们班孩子的自理能力都大大的提高很多,比如原来周海涵小朋友刚来的时候生活自理能力弱,从不会自己吃饭到可以自己独立吃完,还有李祖熠小朋友从最初走路要人扶到现在可以自己走走跑跑。来大部分孩子经常穿错鞋子的情况,现在已经大大减少,;原来孩子们吃饭洒饭的情况现在也好转了许多,孩子的转变让我们、让家长感到欣慰。首先,经过我们教师的商讨,重点还是要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上。我们从每一个小的细节抓起,孩子们的常规活动都走入了很平稳的轨道,我们就和孩子一起来帮助他们自己提高照顾自己的水平:吃过饭,我们培养他们自己把碗回放到回收盆里,开始孩子们会乒乒乓乓的大声的放,尽管这样会满地狼籍,可是我们都不在意,到后来孩子就慢慢养成了吃完饭和喝完水就把碗杯轻轻放在桶里,我们为孩子创设的环境,孩子们是喜欢的,孩子们是兴奋的,孩子们的小手和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给他们整理生活的小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告诉孩子生活中许许多多个让事情变的简单的小窍门,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整理,锻炼了自己,让自己变的更能干了,也让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的老师、他们自己感到由衷的喜悦。诸如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班还有许许多多,孩子的提高就是我们收获的累累硕果。
(二)蒙氏的五大区域教学。
日常生活领域:日常生活教育在生命成长上的目的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根据0到3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我们将日常生活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之一。在幼儿经历了原来提供的五指抓、三指捏到更精细的二指捏等等动作之后,他们手部的灵活性都提高很多。我们又增加了一些顺应孩子发展需求的工作,如各种类型的衣饰框、照顾环境的工作、更细微的手部工作等等,孩子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选择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的同时孩子平时的生活中得到锻炼,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科学文化区域:我们的科学文化区域还是和我们每个月的主题活动紧密相连的,在我们设计好每个月的主题活动之后,就着手在科学社会文化领域挖掘可以促进幼儿发展的东西。在手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首先认识手,进而了解手,然后发掘手的用处,最后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手,用手的卫生和健康,和我们设计的主题墙制作紧密集合,让幼儿更好、更健康、更卫生、更安全的用手来帮助自己生活和学习,在宝宝之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一起来在房间的认识,让幼儿明白房间的不同设计和左右,可以调节自己的喜悦的心情。美术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加深运笔的难度,增加粘纸纸和橡皮泥的工作,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美术给人类带来的美和乐趣。
语言文化领域:本学期,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手部小肌肉的生长特点,学习了名字卡片,并准备了童趣的绘本故事,孩子们喜欢,家长也很高兴。另外,本学习,我们多运用了孩子们喜欢的诗歌儿歌等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我们不仅注意让孩子充分的感受语言文学带来的美,还注重了很多品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听、说的环境,让幼儿大量的接触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表达自己的意愿,锻炼自己,喜欢文学作品,并愿意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外语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幼儿喜欢的游戏早安问好进行教学,注重生活中练习幼儿英语听的能力,逐渐让幼儿喜欢并乐意参与到各种英语活动中来。
以上的三大领域,我们都根据它们的特点,选择了让幼儿在桌子上工作,我们用小椅子来决定幼儿在各区域的人数,以至于互相不干扰别人的工作,孩子在多次的选择后基本都能安静的工作,专注的程度让我们老师都感到很欣慰。
感官教育领域:我们本学期进行了各种感观教育的活动,基本的图形、长棒等工作,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延伸活动,如设计的彩色归位,动手搭理我自己的教室等等。还学习了颜色,通过各种颜色教具,复习、巩固幼儿对色的基本认识,然后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多种颜色。为了后面工作的展开,我们还开展了图形嵌板的工作,有的幼儿还认识了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视觉能很快分辨,并联系通过触觉单一工作的能力,发展其触觉能力。幼儿在通过充分的触摸、观察,了解不同几何体的不同特点,为今后触觉、观察力都有一点提高,也为后面工作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数学教育领域:数学领域是我们班部分家长的心里重点。我们首先是加入数学的概念,把量和数的结合学习,从最初的123开始,利用砂质数字板,一点点开始接触数学,本学期能力大一点的学习了数字和筹码,让幼儿更熟练的掌握5以内数的概念等等。通过幼儿的工作和教师各种有趣的活动,孩子们本学期对10以内数的概念的掌握进一步认识,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好评。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感到比较陌生,随着慢慢深入的学习,孩子们从认识简单的123开始,逐步学会了8910的量与数的对应,有的孩子还能很快的进行数字组合与量的对应。
以上的两大领域教学,主要还是在地毯操作进行,刚开始常规的建立是从日常工作的铺卷地毯开始的,做工作是独一性的,一个工作只有一个小朋友先做完下一个小想做必须要等他先做完,首先就要求排队,在等待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等待和排队,体会到了秩序的建立,幼儿还能提醒他们排队,幼儿锻炼了手部的抓、握能力,还要协调进行卷,手部的协调性得到锻炼。
14.蒙氏教育法简介 篇十四
科学研究证明,宝宝一出生,脑重量400克,达到成年人智力的25%,六个月迅速发展为50%,1岁达66%,3岁达80%,俗话说“三岁定终身”,也就意味着:宝宝三岁的智力、体能、个性能已经定型80%以上。而同时0-3岁还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时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事半功倍。
而一谈到早教,大部分父母就想到让宝宝学会唐诗三百首、学会唱歌跳舞、学会数数字等等。而我们恰恰忽略的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对于部分家长的这种功利的早教观,专家表示早期教育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它具有潜在作用。早期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是通过孩子活动——玩、摸、走来增长他们的一些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早期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应过度强调技能。早期教育除了为孩子追寻智慧,在他幼小的时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尽早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为主动地区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蒙氏教育法简介
蒙特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特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
一、蒙氏教育的十大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蒙特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特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氏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特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氏教育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 1 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特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蒙特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在蒙特梭利早教之家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自愿的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环境教育儿童
蒙特梭利早教十分重视环境,“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保育内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地操作。“有准备的环境 ”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早教之家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是环境,而且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来得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和用具。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和场所。
(4)、美。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 2 感与儿童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向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的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已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四、蒙氏教育的五大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社交行为。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有助于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康复。
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语言教育:通过对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和阅读练习,培养幼儿听、说、认、读和书写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成人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和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