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拥抱新时代 开启招商新征程

2024-10-12

聚力拥抱新时代 开启招商新征程(精选2篇)

1.聚力拥抱新时代 开启招商新征程 篇一

开启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征程

李元元

《 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22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必须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任务,着眼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征程。

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有关教育发展的新思想,对高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走什么道路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把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5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大幅提高,高等教育带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一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步入或接近世界一流行列。党的十九大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已进入新时代,肩负着新任务。高等教育发展应着力解决优质人才匮乏、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不断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

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转变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发展思路由注重扩大规模数量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即将完成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过渡,主要任务是通过内涵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二是评价方式由单一指标向系统综合转变。高等教育评价不能局限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微观评估,还应加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中观和宏观评估,全面考量高等教育对科学发展、文化进步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贡献。三是资源配置由差异分布向均衡分布转变。努力破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公平和质量问题,协调区域教育教学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四是国际地位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既要扎根中国大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能力和自信;又要以全球视野谋划高等教育发展,与世界优质教育主体平等合作,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领航者。

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作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既面临新机遇,又面临新挑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努力形成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就要加强一流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强“双一流”建设资源统筹配置,不断优化学科学术生态环境,形成一流学科优势带动、多元发展、交融并存的良好态势。二是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优势、综合性大学综合环境育人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光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高等教育。同时,把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体现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等多层次多领域,在关心民族命运、服务国家战略上有所作为,在勇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求上有所进步,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高校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上有所建树,推动高等教育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2.聚力拥抱新时代 开启招商新征程 篇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

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根据新的实际和历史经验确立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他指出:“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党取得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极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在新时代,围绕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他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等等。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三十个、人口不超过十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近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标志着我们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现在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历史时刻,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没有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二〇二〇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显奋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全党全国人民要拧成一股绳、立下愚公志、打赢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2.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曾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站在历史新的更高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十五年,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更高目标,丰富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作出这一战略安排,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实际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发展成就超出预期,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形势越好,头脑越要清醒,要把握好实现长远目标和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3.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战略主动,乘势而上,事业迎来大发展;抓不住或者错失发展机遇,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逐渐落后,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在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出这一基本判断有着重要依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大国之间发生战争必将遭到全世界人民反对;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拥有解决世界性难题的强大能力和资源,作用不可替代;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求合作、谋发展仍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我国在其中有着重要一席之地;我国市场的吸纳能力、消化能力独一无二,各国都想在我国寻找发展机遇。因此,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新的内涵。从经济方面看,可以概括为五个新机遇。一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交汇融合。只有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经济结构。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奋起直追,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和优势。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我国经济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到世界经济大海中去搏击。要把改革之路走得更快、开放之门开得更大,以改革开放新突破带来社会生产力大跃升。四是加快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期待我国发挥引领作用。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既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又拓展这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发展空间。五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新机遇。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处于重要时期,我国完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员工晋升申请书范文下一篇:人到中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