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与安全论文

2024-06-25

汽车碰撞与安全论文(精选10篇)

1.汽车碰撞与安全论文 篇一

汽车强烈碰撞后的检查与维护

汽车不慎发生剧烈碰撞或翻车后,不仅是外部出现可见的损伤,而且由于巨大惯性力的作用,内部会产生连接件松动、零部件变形(断裂)及油液泼洒(泄漏),使汽车的性能明显变坏.此时不能急于试运转,必须对汽车各机构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维修,以便恢复原有的.技术性能.

作 者:曾国永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金安汽车修配厂刊 名:农机使用与维修英文刊名:FARM MACHINERY USING & MAINTENANCE年,卷(期):“”(3)分类号:U4关键词:

2.汽车碰撞与安全论文 篇二

安全气囊[1]作为一种有效的缓冲吸能装置[2]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汽车中。汽车碰撞冲击瞬间, 安全气囊由于承受载荷囊内气体被压缩产生变形, 气囊的这种可压缩性被用来吸收运动物体的冲击能量, 直到稳定, 从而达到减小冲击过载, 保护乘员的目的。但是, 当安全气囊在防止汽车乘员发生严重碰撞损伤和死亡的同时, 也有可能造成乘员的伤害, 因此气囊缓冲特性的优化和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在以往的安全气囊设计中, 只能通过试验凑试法来确定, 安全性低, 研制成本高, 试验周期长, 设计结果也不理想。所以本文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某型汽车后碰撞乘员约束系统计算机仿真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人体的损伤响应特性进行研究, 同时采用一种多目标优化策略, 对影响气囊缓冲效果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 从而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乘员约束系统数值模型的建立

本文使用MADYMO软件建立了某型汽车乘员约束系统数值模型, 如图1所示。整个模型包括HybridⅢ假人、安全气囊、安全带、乘员座椅及相关汽车内饰。其中, HybridⅢ假人、座椅和内饰由MADYMO软件中的多刚体构成。安全气囊采用均匀压力模型, 气袋用三节点线性膜单元—MEM3单元进行网格划分, 材料为尼龙66材料。安全带则采用混合三点式安全带模型, 结合使用了一维多刚体安全带模型和二维膜单元有限元安全带模型。

在乘员约束系统数值模型中, 接触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1) 假人与汽车内饰以及自身接触 (刚体——刚体) ;2) 假人与安全气囊、安全带的接触 (刚体——有限元) ;3) 安全气囊与安全带的接触以及气囊自身的接触 (有限元——有限元) 。前两种接触力的大小取决于接触表面的穿透量和刚体的接触刚度特性, 通过穿透量大小和定义的加载、卸载曲线及迟滞模型来确定刚体接触所产生的非线性弹性力、粘滞阻尼力。

三、汽车碰撞过程中的人体损伤响应评价

3.1头部损伤评价

碰撞冲击下的头部伤害属于闭合性脑损伤, 主要有头骨骨折和脑损伤 (脑震荡和脑挫裂伤) 等。本文采用如下公式进行头部损伤 (head injury criterion, HIC) 评价[3]:

式 (1) 中a (t) 表示碰撞过程中头部质心合成加速度;t2-t1表示HIC达到最大值时的时间间隔, 在实际应用中最大时间间隔取36ms;HIC值的耐受限度为1000。

3.2胸部损伤CONTIGUOUS_3MS值

胸部是继头部之后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需要保护的器官。在碰撞冲击过程中, 乘员胸部主要受到安全带 (有约束时) 的勒紧力, 加上人体自身的惯性力, 可能会造成肋骨断裂、肝脏破损以及锁骨的脱位或破裂。通常所说的人体胸部受伤严重程度的容限水平是指作用在上胸部重心处的线性加速度超过60g的时间不超过3ms。至少持续3毫秒内的最大的加速度水平叫作CONTIGUOUS_3MS (连续3毫秒) 损伤指标[4]。因此, 这个指标并不是基于单个的线性加速度, 而是线性加速度的持续时间级别。

四、安全气囊缓冲特性多目标优化

4.1气囊缓冲特性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描述

针对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人体易损伤的部位, 目标函数选为两个:一个是头部损伤HIIC值, 另一个是胸部损伤CONTIGUOUS_3MS值。考虑到气囊缓冲特性是由充气速率和充气时间的样条曲线所决定, 所以把充气速率缩放系数和充气时间缩放系数作为设计变量, 则多目标优化问题可描述如下:

式中, fN表示颈部损伤NIC值;fT表示胸部损伤的CONTIGUOUS_3MS值;设计变量xs为安全气囊充气速率缩放系数, ys为充气时间缩放系数。

4.2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通常是一系列无法简单进行相互比较的解, 称作为非支配解或Pareto解[5]。多目标遗传算法较之传统多目标算法具有在单次优化过程中找到多个Pareto最优解的能力, 并且还可以处理所有类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 而不需要许多数学上的必备条件。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是在微型遗传算法[6]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基于非支配分级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采用小规模种群, 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4.3优化结果及分析

采用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 (μMOGA) 对式 (2) 所描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μMOGA的参数设置如下:种群大小N=5, 交叉概率pc=0.6, 变异概率pm=0.05, 重启动判断代数M=3。图2为迭代200次后目标函数值所获得的Pareto最优解集在目标空间中的象点。由图2可以看出, 所得到的Pareto最优解分布比较均匀, 头部损伤HIC值在400~560之间, 胸部损伤CONTIGUOUS_3MS值在200m/s2~450m/s2之间。

表1列出了安全气囊缓冲特性多目标优化的Pareto最优解。迭代200次后, μMOGA求得的Pareto最优解集中, 头部损伤HIC值最小可为401.88, 此时胸部损伤CONTIGUOUS_3MS值为409.27m/s2;而胸部损伤CONTIGUOUS_3MS值最小可为209.47 m/s2, 但此时HIC值为551.51。从表1中可以看出, 五个解均为可行解, 工程人员可根据经验或偏好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解作为最优解。

五、结论

本文建立了汽车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数值模型来研究人体的损伤响应, 并运用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安全气囊动态特性参数进行优化匹配, 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为安全气囊的优化设计提供特征参数, 减少汽车碰撞实验的次数, 降低昂贵的实验成本, 同时还能为工程人员提供多种方案以满足不同产品要求, 而且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意义。

摘要:本文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汽车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数值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人体的损伤响应进行研究。运用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安全气囊的动态特性参数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减少汽车碰撞试验次数与昂贵的试验成本, 而且还能为工程人员提供多种方案以满足不同产品要求, 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意义。

关键词: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气囊,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君媛, 黄柏, 冯原.基于多工况的汽车碰撞乘员约束系统参数匹配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7, 18 (24) :3005-3008.

[2]黄晶, 钟志华, 胡林.新型管式气囊的防护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 2009, 45 (6) :107-112.

[3]杜汇良, 黄世霖, 张金换.高G值着陆冲击下头、颈、胸、脊椎损伤因子及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8) :1474-1475.

[4]TNO.Madymo Theory Manuals[M].Netherlands:TNOAutomotive, 2004.

[5]Liu G.P, Han X, Jiang C.A nove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method based on an approximation model management technique[J].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 and engineering, 2008, 197:2719-2731.

3.汽车与足球:惊艳大碰撞 篇三

东风日产:弯道超车

尽管不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东风日产还是借助了新媒体平台,通过新颖的互动方式,加强与世界杯的关联,最终实现了品牌曝光的最大化,提升了旗下各车型的好感度。

此次营销活动,东风日产选择了与腾讯合作,希望腾讯对世界杯球迷的广度覆盖和影响力,实现诉求目标。对此腾讯制订了以下三大策略:

借助腾讯世界杯专题所聚拢的高人气,让东风日产品牌元素在世界杯新闻低层页及翻牌专题页面得到体现,实现超人气的品牌曝光。

制作"心动世界杯 好礼乐翻天"的互动网站,通过翻牌互动各环节的设置,真实呈现东风日产全车系形象,实现消费者与东风日产品牌的深入沟通,提升品牌好感度。

第一次特别开辟以Flash形式呈现的网友互动游戏,让用户可直接用鼠标在低层页上进行翻牌游戏。

在翻牌游戏中,每张纸牌翻转后,出现不同的车型,只有4张牌同为一个车型,才能博得大奖;在大奖刺激下,用户不断去翻牌,让用户在互动游戏中加深对东风日产各车型的印象。

最终,东风日产的推广效果达到了预期。截至7月8日的数据显示,活动的总参与人数已经突破百万大关,平均每个用户停留的时间更是超过了两分钟,成为腾讯汽车行业互动类活动参与量最高的项目。

东风日产此次世界杯在线营销的案例,通过曲线营销的方式弯道超车,成为汽车行业在线营销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

五羊-本田:驱动冠军引擎

作为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之一,五羊-本田希望和腾讯世界杯传统的优势资源--世界杯竞猜活动合作,将最佳动力发动机的产品优势传播给广大网民。

2010年6月6日至7月15日,腾讯整合了世界杯"每日竞猜"的互动栏目,让用户可以对所有世界杯比赛的最佳球员、比分、进球数、冠军等进行竞猜。一场球赛的最佳球员就犹如发动

机,他的发挥足以扭转一场球赛。五羊-本田与腾讯世界杯专题的"每日竞猜"紧密合作,推出了"世界杯每场球赛最佳发动机评选",将五羊-本田世界级OTR发动机进行关联传播。

这次活动的亮点在于,将五羊-本田产品优势与竞猜内容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在海量的参与竞猜用户互动中,大大加深了消费者对五羊-本田摩托车优秀发动机性能的了解。

另外,整个活动尽量将参与门槛设置很低,用户只需要对具体球赛的结果或者相关世界杯问题进行投注,便可有机会获得五羊-本田摩托车一台或者Q币等奖励,参与的低门槛和奖励的驱动让更多的用户加入到活动中来。数据显示,从2010年6月9日至7月4日短短一个月的时

4.列车碰撞安全性分析 篇四

吴雪峰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长沙,410075)

摘要:论文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列车碰撞研究的必要性和基本理论,较系统的阐述了国内外列车碰撞研究的发展状况,最后概述了碰撞研究中的一些设计方法以及在实际中吸能元件的简单应用。

关键词:碰撞研究;基本理论;发展状况;设计方法;应用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rain Crash Safety Research

WU Xue Feng(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5)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need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in collisions research and the basic theory in detail.And systematicly elabo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 collision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Finally,The article overview some of the design on collisions and the simple application of energy absorption components in practice.Keywords:

1、引言

在交通运输业中对车辆的运行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对行驶中的客运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断轴或倾覆脱轨等重大事故一旦发生,如果不能在瞬间将巨大的动能耗散,必将车毁人亡,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同汽车碰撞事故相比,虽然列车发生碰撞的概率要小于汽车发生碰撞的概率,然而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同样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2001年8月3日,美国芝加哥市发生高架铁路2辆轻轨列车追尾事故,141人受伤。2005年1月17日,曼谷2列地铁列车在市区国家文化中心车站相撞,列车上约有700名乘客,造成约200人受伤。2005 年3月10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由于1列火车司机违章,未按信号指示行车,造成2列城市列车追尾相撞,131名乘客受伤等[1-2]。

据文献[3-5]介绍,英国在1972年—1981年10年间,铁路运输发生重大事故达83次,死亡人数共计68人;在1980年—1989年10年间,造成死亡人数增至165人,增幅达140%。我国多年来列车正面冲突、尾追重大意外事故也时有发生,90年代沪宁线旅客列车正面冲突造成80多名旅客罹难, 京广线客车尾追重大事故造成数10人伤亡,08年4.28事件等。这一系列惨痛事件迫使人们去寻找所谓的第二安全措施(相对于行车信号而言),即车辆自身结构防碰撞性能的研究。因此,近十多年来防撞车辆的设计研究便应运而生, 许多国家在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车辆(地铁、轻轨车辆)的结构设计中, 提高客室的耐撞性,在车体的特定部位设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和防爬装置,以期达到发生意外碰撞时能吸收大部分碰撞动能和防爬车目的,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伤亡。英国铁路(BR)与欧洲铁路研究组织(ORE)在防撞车的研究中,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试验研究和现车的碰撞试验,所获得的成果可直接用于防撞车的结构设计。

车辆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前者是指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后者是指发生事故时对乘员进行保护的安全措施,如提高车辆结构的耐撞击性和采用各种安全约束保护系统等。处于对乘客安全的关心与重视,近年来,对车辆被动安全性的评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国内外研究概况

碰撞安全问题作为现代车辆设计中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近年来国际国内车辆设计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轨道列车系统中采用了大量的主动安全性措施,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消除造成乘客严重伤害的列车碰撞事故。

为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小,人们逐步认识到,在设计车辆时充分考虑车辆耐碰撞性能的重要性。英国是较早进行耐冲击车体研究的国家,20世纪90 年代,在英国铁路管理委员会内成立了专门从事列车碰撞问题的研究机构。对铁道车辆结构耐碰撞性和吸能元件,如GRP 圆管进行较深入的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试验研究。设计出如图1所示带司机室的防碰撞车辆的前端结构[1]。

当发生碰撞时在乘客区域发生变形前,通过压缩车钩缓冲器以及GRP 能量吸收管和前端底架的有序塑性变形吸收掉1 MJ 能量。法国国营铁路从1998 年开始进行列车耐碰撞性能研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两起发生在平交道口的列车碰撞事故进行了仿真再现分析,一起事故是内燃动车与1 辆油罐车相撞,另一起是1 列新型的耐撞击的电动车与1 辆载重30t的大卡车相撞。仿真结果表明,欧洲标准EN12663中的第二部分关于铁道车辆被动安全性评价中的15t重的方型障碍物不能很好地代表与铁道车辆相碰撞的路面车辆。为此,法国在设计TGV双层高速列车的动力车和尾部拖车时,对其结构的耐撞击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

因此,近年来,对于如何在更高碰撞速度的情况下,提高列车的被动安全性越来越被重视。车体结构不能发生永久变形的既有概念则应变为基于可控制能量吸收过程的设计理念。欧洲正在讨论制定“碰撞安全性设计”的新标准,旨在定义适合于车体结构的能量吸收装置,它涵盖从有轨电车到高速列车所有类型的轨道客车。

总体而言,车辆的碰撞安全技术可分为主动防护技术和被动防护技术两类。主动防护技术研究为防止碰撞所采取的各项防范措施。被动防护技术则通过车辆耐撞性能的设计,使车辆在事故发生的瞬间通过吸能装置将巨大的撞击动能耗散,从而达到最大可能的保护乘员生命安全的目的。就机车车辆本身而言,研制耐冲击吸能车体对减轻客运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 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了抵御冲击,按“为乘员提供安全空间和有效缓和撞击”的思路,重新分配车体各部分刚度,设计出具有合适吸能结构的耐冲击车体, 即列车的动车及客车车体结构均按前、中、后三种纵向刚度设置,前后两部分为弱刚度结构, 中间部分为强刚度结构。这样一旦发生列车碰撞事故, 车体两端的弱刚度部分将产生塑性大变形吸收冲击动能(简称吸能结构), 而车体中间的强刚度部分仅产生弹性变形(简称弹变结构),最终达到保护乘客、司机与机器设备安全的目的。这种车体结构设计方法, 不仅在较大碰撞速度下能对乘员起到保护作用, 还将提高中国机车车辆的车体结构设计水平。

3、能量吸收装置的元件

能量吸收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其元件材料的塑性变形能来耗散所遭受的冲击动能,对一般材料可忽略其强化性能, 当作理想刚塑性体。在外载荷达到某一定值时,理想刚塑性体可在外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塑性流动,即无限制的塑性大变形,这时称元件或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所受的载荷称为元件或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或称极限载荷, 与之相对应的速度场称为塑性损伤机构,或塑性流动(可动)机构。元件或结构若有几个塑性流动机构, 则对应地可求得几个不同的极限载荷值, 在极限状态下应选取其最小值作为该元件或结构的极限载荷值, 即极限载荷是唯一确定的。从能量吸收装置的元件变形情况看, 不宜采用单独拉伸或扭转变形, 因为理想刚塑性材料载荷一旦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则变形要无限增大,直到断裂,很难控制。另外实际材料存在拉伸颈缩变形失稳现象,行程一般较短, 难以满足要求。为了满足设计要求,性能稳定可靠,能量吸收装置大多采用受弯曲变形或压缩变形的元件。

4、研究及实际应用

列车通常由动车与拖车组成的多个车组用车钩装置予以连接而成,车组的动车与拖车之间采用刚度较大的铰连接,因而整个车组实际上相当于一辆车。当列车与前面的障碍物相碰撞时,头车组首先处于撞击状态,其他的车组经过车钩缓冲装置的相位差以后才进入撞击状态。由于相位差的存在,在计算碰撞动能时,可以把列车中各车组视为独立的运动物体,其他车组的质量是不断地补充到撞击车辆的质量中去的。

图2为一个典型的碰撞过程压缩力与压缩变形行程关系曲线,它反映了采用现代碰撞安全性系统原理设计的车辆在列车端部发生碰撞时的情况。对于在非专用线路上运行的列车或者与其它类型的列车混合运行的情况,车体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设计可能还应考虑其它的碰撞假设条件,例如:与其它类型列车的碰撞,在平交道口与卡车或小汽车碰撞等。

地铁车辆碰撞安全性设计通常采用车钩中配置的能量吸收元件以及车辆端部配置的碰撞变形能量吸收区来实现,主要为底架结构中的变形元件,专门用来吸收超过车钩系统能量吸收限度的碰撞能量,一旦发生事故,以降低乘客受到伤害的风险。为了保证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局限于预先设定的专门的碰撞变形能量吸收区内,客室区域车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必须明显高于车辆端部。具有恰当高度的防爬器要正好布置在碰撞变形能量吸收区的前方,防止严重车辆碰撞时发生爬升情况而挤压到客室区域。碰撞变形能量吸收元件的设计通常采用筒形结构(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多单元组合断面等)单元。在纵向冲击力的作用下,这些吸能元件能够发生逐步渐进式的塑性屈曲变形,其特性曲线呈现振荡波形,但在碰撞冲击变形的很长距离内冲击力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如图2所示。

吸能元件初始长度的70%~75% 可以作为能量吸收用途使用,它与吸能元件的断面形状有关。通常采用的触发机构形式包括:局部弱化处理、锥形结构等,目的是把碰撞初始过程的冲击力峰值降低到合理的水平,并明确定义结构屈服发生的起始位置。车辆端部的设计理念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①车辆端部碰撞变形能量吸收区与车体结构完全集成在一起。②由吸能元件构成的碰撞变形能量吸收区与防爬器板状结构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模块化部件,然后通过螺栓等机械联结组装到底架结构前端。

车辆端部碰撞安全性设计的主要挑战之一来自必须同时满足多个、并且经常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因为集成的碰撞变形能量吸收区不仅要承受碰撞冲击时的载荷,还要传递静态载荷。例如:作用在防爬器上的纵向及垂向载荷、作用在端墙结构上的局部载荷、车钩载荷、架车引起的载荷等。静强度设计通常导致非常刚性的车体端部结构,但是碰撞安全性设计要求具有一个可以变形的区域,并能够恰当地控制能量吸收的过程及碰撞冲击力的水平。碰撞变形能量吸收区本身的设计与评估已经非常复杂,但是为了兼顾静强度及碰撞安全性两个方面的要求,通常车辆端部的结构设计需要反复进行,而最终的设计结果通常是兼顾两个方面的折衷方案。

参考文献:

5.汽车驾驶与交通安全论文 篇五

小议安全驾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汽车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家,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然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很高。那么造成危险驾驶的缘由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安全驾驶,它的意义在何?如何才能做到安全驾驶,构建安全交通呢?在此,我将小议一下一上几点。

关键字:安全、驾驶、交通

一、分析造成危险驾驶的缘由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车、路发展不协调的因素。一幕幕交通事故,一次次活生生血的教训,使我们引以为戒,在教训的背后,不由地引人深思,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对于人为因素造成交通事故主要原因,我归纳为一下几点:

⒈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人有喜怒哀乐愁,健康饱满的思想情绪使人精神振奋,有助于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力,就有利于我们安全行车,相反消极、失落,心情不顺畅时不利于安全行车,人如遇身体不佳、生病感冒、服用药物还会引起头脑反应迟钝,才易造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错乱,就易引发交通事故;

⒉此外除了以上心理因素会影响安全驾驶外,疲劳驾驶也同样会引发交通事故,疲劳驾驶会直接造成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严重时会有困意(或造成短暂1-2秒的瞌睡)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驾驶车辆)或睡眠不充足,有句话是“一夜不睡,十天不醒”。

如果在疲劳时继续驾驶车辆,那就无法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不能及时发现危险情况,更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处理,而易造成交通事故,发生悲剧。所以,如果感到人疲劳时,最好停车休息一下或停车活动一下,洗一下脸,喝口茶水、水果等,总之要避免疲劳驾驶; ⒊还有个危害就是酒后驾车,作为驾驶员如果酒后驾驶车辆,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因酒后(醉酒)驾驶车辆而发生惨剧的屡见不鲜,但不少驾驶员总以为自己驾驶经验丰富,喝点酒后没关系,认为自己有把握,而存在侥幸心理,亲朋好友相聚可能难免要喝点酒,但是千万要做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如果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那真是害人害己。那么为什么酒后易发生交通事故呢?人如果喝了酒后因血液中酒精浓度较高,使人出现神经麻痹,自身控制力降低,视力下降,如果酒醉后会让人造成视力模糊,操作失控,而到了醉酒程度更是让整个人失去平衡,人觉得头晕,完全失去意识和记忆力,所以从饮酒后,酒精会导致驾驶人机能严重下降,精神上有损,操作、判断错误,反应迟钝,视觉模糊,出现幻觉,无视一切,视觉出错,严重违章,极易发生重大事故,故酒后驾驶危害自身、危害社会,违反法律法规,酒后肇事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⒋还有就是驾驶员的某些不良驾驶习惯对安全行车影响也相当的大:

⑴自动挡车司机不扶方向盘:自动挡车解放了左脚,但不等于也解放了双手。常有司机,左手打电话,右手挂挡、扶方向。其实这是一种分散注意力、降低司机反应速度的错误习惯。在较高速度行驶(60千米/小时以上)时,如果车轮受到坡坑的颠簸而偏离方向,很容易造成事故。如果双手拿着其他物品,不能迅速回到方向盘处,车辆方向不稳,事故发生的概率会更高。

⑵开车时抽烟、喝饮料:有人把车比喻成爱人、老婆,甚至是家,认为可以在里面舒服地做着家里的内容,比如抽烟、喝咖啡、喝饮料。但这种不良习惯增加了安全隐患。

⑶行驶时气囊上面摆放物品:气囊可以在发生正面碰撞后弹出,提供缓冲和保护,以确保人身安全。气囊在瞬时冲破塑料面板,如果面板上放有物品,物品就会随着向前弹出,速度之快也许可以赶上子弹。气囊还未实行保护,却先伤了人。

⑷驾驶座椅太过靠后:一些司机因长时间开车总希望把腿伸直。司机把座椅位置调得太过靠后,腿部空间固然增大很多,但是伸直了腿很难在紧急制动时发力,而且由于安全带的束缚,身体不能大幅前倾,导致制动不及时造成事故。

⑸驾驶时穿高跟鞋:由于高跟鞋把后脚的支点抬高,无形中增大了踩制动踏板的力度和角度,司机有时需要踮着脚尖去狠踩踏板,才能达到正常踩踏和制动效果。另外,长时间穿高跟鞋驾驶对脚部肌肉也会造成抽筋和拉伤。

⑹不重视出车前的“三准备”(思想、身体、车况)。体力、精力不充沛往往导致行车情绪不佳、车况不清,从而造成事故。究其原因是过于自信、麻痹大意。

⑺凭估计,没有养成确实掌握各种运动要素的习惯,常以主观的愿望和侥幸的心理去代替辛勤工作,缺乏礼让三先的风格,作风拖拉,不勤快。经不起意外事件的刺激,遇事易急躁,从而引发事故。

⑻图痛快,盲目开快车,好冒险,不会运用比较方法的确认安全与否。

⑼有好奇的习惯,爱回昧一些耿耿于怀的生活事件,愿溜号,容易为一些与驾驶信息无关的新奇事物所吸引。心神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往往酿成事故。

⒌良好的汽车技术状况是安全行车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汽车的制动系、转向系,灯光、喇叭、前桥、轮胎、悬挂装置等部件的技术状况,对安全行车影响很大:

⑴制动系统技术状况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制动系的技术对安全行车影响最大,如果左右轮制动器技术状况不同,则可能因制动力不均而引起汽车制动跑偏,甚至出现制动失效,这是行车中最危险的情况,最容易造成事故。

⑵转向系技术状况对安全行车的影响:转向系的技术状况好坏,将影响到汽车的操纵性,使汽车转向不灵活,不能迅速绕躲障碍物,会引起汽车单向跑偏,最严重的时将造成转向的失灵,汽车失去控制。

⑶喇叭、灯光技术状况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喇叭是在汽车行驶中用来警告行人和其他车辆,引起其注意,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如果喇叭损坏,在通过繁华街道、村镇和车辆、行人较多的路段,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灯光对行驶起着提示和照明的作用,如果行进中制动灯或尾灯不亮,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转向灯不亮或灯光微弱,则可能造成与车辆、行人不正常的接触,特别是在夜间行车时,若前照灯光束调整不当,就起不到照明作用,要是前照灯损坏,那将会带来很大的危险。雨天如遇到雨刮器故障,不能正常使用,会影响视线、模糊不清难于发现情况或判断失误,极易造成事故影响安全,所以如发现雨刮器坏了应及时修复再行驶,临时应急我们可以用一些清洁剂再挡风玻璃上擦一下,同时低速行驶及时修复;⑷轮胎状况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汽车左右轮的气压不同,磨损程度不同,花纹不同,会造成左右制动力不均,从而引起制动跑偏;轮胎被刺伤、划伤时,在长时间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爆胎,尤其是前轮爆胎,会引起汽车骤然偏行,这是非常危险的。

二、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各地相继发生的因为安全意识淡薄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正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的严峻事实。一幕幕类似场景的重复上演,给我们的和谐发展事业制造了阻力。调查同时表明,如果广大司乘人员遵章行车的意识再强一些,技能更娴熟一些,大量的事故本可避免。

正因为如此,多年以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提高驾培质量、强化安全行车宣传、严格行车规则等方面不遗余力地作着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在构筑人、车和谐共处体系过程中,司乘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重视与否,恰是最关键、最重要一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破。面对生命,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杜绝任何侥幸。逝者已矣,来者当追,愿悲剧不再重演。

安全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交通参与者共同努力维系。如果你仔细观察路面上常见的交通安全事故,你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次毫无顾忌的并线、一次心存侥幸的闯灯、一次贪图省事的翻越护栏,都为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和交通安全道德并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用心去体会,切身去遵守。从身边的一件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为自己的孩子、朋友,每一个你爱车上的乘客树立交通安全的典范,只有这样的薪火相传,才能共同缔造一个和谐有序的交通社会。

三、如何素质安全驾驶的氛围

⒈车管单位要制订出严格的规章制度

一位企业领导人说得好:“我宁听职工的骂声,不愿听家属的哭声”,顾名思义,制度定得严了,职工骂我,我也能理解、能接受,可我最不愿听到事故发生后,家属撕心裂腹的哭声。为此,各单位一定要制度出严格科学地车辆安全规章制度,使驾驶员同志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经过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作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不论涉及到谁,如果违犯了规章制度,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手软,坚决按制度进行处罚,以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用严格的制度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⒉驾驶员要加强自身修养

⑴驾驶员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提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增长知识,获得经验,逐步完善自己。驾驶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车辆交通安全,为此,要加大驾驶员培训力度,给他们创造学习培训的好机会,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通过学习使驾驶员对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灵魂深处得到高度认识,做到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使驾驶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防事故的意识,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

⑵加强车辆保养。驾驶员要对自己驾驶的车辆做到经常保养,经常检修,保持车内整洁卫生,车况良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夏天麦收季节,车辆驾驶人员要查看车辆线路避免造成火灾。要常查车辆上的电瓶,及时为电瓶添加蒸馏水,另外,还要经常对电瓶的通气孔进行检查,以免麦秸、干草等杂物绕车底,如发现及时清理,避免引起火灾。

⑶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据统计,2007年我国因司机疲劳驾车共发生交通事故629起,死伤538人。交警部门提供的资料说,当前特大交通伤亡事故中,由于疲劳驾车造成的约占40%左右,对安全行车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研究,在行车初期驾驶员对复杂动作操作出现过失的概率为12%,随时间延长,过失也增加,8小时后行车操作过失比初期增加一倍以上。疲劳驾驶不但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判断和视觉,也会影响他的警觉性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特别是由于疲劳而产生的三分之二秒左右的“微睡眠”期增多,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有足够的睡眠,通宵达旦地加班、跑长途,甚至打牌、聊天、泡吧,对司机来说都是不可取的。除了合理安排时间保持睡眠、控制

连续驾车时间外,驾驶员还应该适当多吃些抗疲劳的食品。此外,驾驶员应该学会一些消除肢体和器官疲劳的保健操,利用驾车间隙或者休息时间缓解疲劳。一天之中有三个危象阶段,即中午、黄昏和夜里,这三个阶段开车更要格外小心。要适时调节情绪,调节自己的心态,在满意高兴时驾车,对所遇情况,反应灵敏度高,精力充沛精神集中,观察分析情况灵敏,处理情况果断;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行车途中遇有不礼貌的驾驶员、车辆中途出现故障等情况时,要注意随时调整心情,不能被情绪影响,导致开车时精力不集中,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不应有的后果。驾驶员行车过程中通过视觉、触觉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各种信息,经大脑处理,作出判断,然后再支配手、脚去操纵汽车,使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如果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判断和操作上某一环节出现差错,就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判断需要驾驶员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影响安全驾驶的心理因素,在医学上有心理实质、心理机制和基本规律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有喜、怒、哀、乐,在处于兴奋期、精力充沛、智力开阔,反应灵敏;而在疲劳、情绪波动,处于精神不佳状态时,智力抑制,反应灵敏度减弱,驾驶员的行车心态与行车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行车时,排除各种干扰,调节自己的心态,可收听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或听些笑话,使自己处在一个心情愉快、全身放松的状态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慢就是快,快就是慢”的行车理念,升华自己的行车境界。做到开车不带病,不带思想包袱开车,不开情绪车。

⑷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驾驶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超速,不占道,克服性格缺陷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人的性格各有所异,不同性格的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细心,责任心强,有的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性格与安全行车有很大的联系,形成一种良好的性格,是安全行车的前提条件,行车过程中要心细胆大,处事果断,冷静分析遇到的各种情况,果断处理,平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注意思想修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锻炼自己,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也是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蔑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具备坚强的意志,须经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才能修养成的。在脑中长期坚持和保持顽强地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在驾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车辆驾驶中的各种困难,处理好复杂的道路和环境情况,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不急躁、不斗气,不开“英雄”车,不开“情绪”车,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和心境。处理好复杂的道理和环境情况。要听从命令,服从安排,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遇有雨、雾天要减速慢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⒊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交通设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带来了人流、物流、车流和驾驶人数量的高速增长,交通压力骤增,致使人、车、路发展不协调,从而影响到交通安全。为此,交通部门面对现在的形势要努力做到:道路线形设计合理,道路间衔接科学;建筑物距离路口不要太近,以妨碍车辆驾驶人员安全行车视线;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要不断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要完备,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⒋车管人员要履行好职责

车管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工作用车,引导驾驶员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他们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觉执

行规章制度变成驾驶员的自觉行为;要与驾驶员勤沟通、常谈心,准确把握驾驶员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和所求;要做到遇有大雨、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坚决不予派车,遇驾驶员心情不好或有病坚决不派车,驾驶员喝酒后不予派车等,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安全零事故目标。

6.汽车碰撞与安全论文 篇六

课题题目 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指导教师 朱兆才 课题组成员 韩福丽,毕玲鸽、党俊薇、郑隆贞、崔岩、毕晓玲、王化琳、张文杰、冯振勇、张浩、新君实。 相关课程 化学与生活 研究方法 调查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严重的安全驾驶问题和尾气排放。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了解汽车驾驶的各种交通规则,了解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任务分工: 韩福丽,毕玲鸽,党俊薇负责活动记录,资料保管和整理,陈述报告。郑隆贞,崔岩负责上网及上图书馆查资料、撰写报告。毕晓玲、王化琳、张文杰负责访问校内外老师。冯振勇、张浩、新君实负责实地考察。 活动步骤:第一阶段:3月20日-3月29日: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安全驾驶与环保的资料。 第二阶段:3月30日-4月8日:访问老师。了解汽车排放尾气的成分及其危害。 第三阶段:4月9日-4月18日:实地考察,了解周围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交通事故及污染现象。 第四阶段:5月: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第五阶段:6月:撰写专题报告。 研究内容:汽车安全驾驶与尾气排放的危害。 可行性分析:图书资料、各类科学书籍、相关报刊、实验室(设备)。 交通工具:公交车 其他:电脑网络 预期成果:调查报告 呈现形式: 文字图片 指导老师意见:同学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认真、仔细,态度认真,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方法恰当,思路正确。 签名: 朱兆才 3月 25日

7.汽车碰撞与安全论文 篇七

就拿国内车企的社会责任来讲, 曾出现的汶川灾后捐资、玉树地震献爱心等积极现象, 反映了车企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但对于汽车与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联系上, 显得有些单一。所以, 车企的社会责任, 绝不仅仅是通过人们关注的大事件而引发, 而是体现在社会方方面面的互动过程, 涉及到与社会需求结合、与自身形象结合以及与自身优势结合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当车企的社会责任, 从最初的响应社会号召, 到自觉地为社会作贡献, 应该是企业文化逐渐成熟的过程。同样, 也只有汽车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 并与社会文化进一步碰撞, 才能够逐渐带动起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建设性。

车企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为何不在一时

从几年前的汶川、玉树大地震, 再到舟曲的泥石流灾害, 可以说, 国内汽车企业的表现颇为令人赞赏。无论是捐钱还是献车, 都能够紧跟时势与需要。这确实反映了某种程度的社会主人翁精神以及八方支援的积极主动性。但对于社会需求来说, 企业的社会责任, 绝不是一时感动社会的一阵风问题, 而是一世的循序渐进、始终坚持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所以, 凭着一时的热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还远远不够。

同样也需要看到, 社会责任远不是应该与所谓的广告宣传为伍的。这是因为, 企业的社会责任, 无论是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角度上讲, 还是从作为支柱企业就应该讲奉献的意义上看, 都应该具有理所应当地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义务。在这方面, 德国大众所带来的社会责任启示, 就颇值得国内企业借鉴。一方面, 他们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促成了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需求的互动, 以至于很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多元化贡献;另一方面, 他们找准了进入国内碰撞的时机, 能够从点到面的形成一系列带动效应。

作为大众引进中国的“汽车自造”来讲, 表象上看虽然离不开汽车的创造, 但从实际情况上, 确实将汽车的文化内涵拓展到音乐、电影、美术等各个层面。一时间能够成为大学生与青年人谈论的焦点, 就在于更好地贴近了人们的求索心理。不仅仅使用汽车设计这样一个较为新奇的视点, 让年轻人跃跃欲试, 而且还能够恰到好处地采用自己动手的新颖手法, 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成为再创造汽车的“主人”。这样一来, 自然就会让人们在圆汽车梦的基础上, 更好地展开汽车文化的熏陶以及汽车知识的传播了。

车企社会责任与自身形象结合更重要

作为车企的社会责任, 既是表现企业形象的一部分, 同样也是细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这一点而言, 表现在车企应对社会责任的方式上, 就很能体现出成熟车企与不成熟企业行事间的差异化。像成熟企业在社会责任间的细化投放、科学安排以及根据自身特点的创造力, 就能够表现出企业文化的固有特性。而相应的不成熟表现, 更多的会存在于赶时髦、盲目效仿, 这样所带来的问题, 不但无助于社会责任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还容易产生更多的不平衡状态的发生。

在面对社会责任与宣传的敏感问题上, 贡献本身的初衷尽管无可厚非, 但如果运用不利或者方式方法欠妥, 就很容易出现作秀以及混淆宣传与奉献的问题。这样的结果, 既不利于车企社会责任的承担, 同样也会对社会真正需要的奉献不利。为此, 就社会责任的投放与宣传差异问题, 笔者特意采访了“大众”在推广环节的有关负责人, 他们表示:“针对在市场上的投放, 企业在每一年度的规划中, 就已经将宣传、推广、社会责任的比率分清楚了, 并会根据不同阶段的社会需求与企业互动来制定相应的比率转变。”这样既可以按部就班地使产品推广到位, 还能够不间断地使企业文化与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

应该说, 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上, 规划好相应的步骤理应是企业进步与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如果只是希望借助于某种重点事件发挥或者只为了宣传而宣传的话, 往往就会被动地陷入到为产品而竞争的局面之中。同样也应该看到, 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的重要性。如果将企业的社会责任, 视作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一部分, 所贡献给社会的部分, 在赢得社会赞誉的同时, 自然也就会将这些奉献反馈于企业的产品价值中。这样的良性循环, 其实也正是形成品牌“柳成荫”的关键。

自身优势在社会责任中以一当十

运用好企业自身的优势,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车企在面对社会责任的问题上, 同样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运用好自身的优势, 怎样将这些优势与社会需要对接, 都要看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在这些问题上, 既有企业关注体育的焦点现象, 同时也有科学表现自身的特点及效果, 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国内汽车发展中, 已经历了很多令人难忘的企业与社会碰撞瞬间。无论是奥运的支持力度, 还是推广文化普及以及支持社会贫困群体, 时时处处都能够体现出企业在社会中的价值。

在这种彰显企业形象特征的竞争中, 要看哪个企业运用优势最得体, 谁的创造性更加突出以及谁的产品与国内主流思想结合更紧密, 谁自然就会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在车企与社会文化碰撞中, “大众”、“福特”以及“雪铁龙”所具有的代表性, 显然非常突出。像“大众”推出的“大众自造”、“福特”建立的汽车环保奖机制以及“雪铁龙”推广的儿童交通宣传理念, 既能很好地运用了各自的优势宣传企业, 又能够最大程度地造福于国内社会, 这样的车企文化与社会文化结合, 现实意义也就更加突出。

在国内车企追赶国际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水平的同时, 合理解决好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仅仅是为了社会责任而为, 不仅起不到承担的作用, 往往还会造成遇事慢半拍的现象发生。甚至会出现盲目跟风、盲目作秀的一系列问题。所以, 国内企业要想在社会责任上更突出, 要想在文化碰撞上更具表现力, 除了要量力而行, 更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利润与投入的关系, 安排好自身优势与付出的关系。也只有这样, 在企业更具创造性了解社会需求与认知社会文化的前提下, 才能更好地担当起社会责任与使命。

结语

随着汽车在国内市场越来越普及, 必然会更多地出现与汽车相关的汽车社会责任问题以及汽车文化间的碰撞问题。这就需要各方面要认清什么是广告与宣传意义的企业行为, 哪些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这才是决定汽车与社会互动的关键。因为, 前者仅仅是为汽车企业的发展进行铺垫, 后者则是车企回馈社会的重要举动, 既不可以混淆在一起, 同样也不能无原则地相提并论。所以, 客观认识企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显得尤为重要。

8.时尚与传统的碰撞 篇八

摘要:本人一直以来在农村高中担任音乐教学工作,农村的学生音乐底子薄,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面对《音乐鉴赏》中的经典名作特别是古典或浪漫派的作品表现出的“敬而远之”,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作品赏析过程中学生不愿听、听不懂,无法获得音乐的共鸣。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高中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我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第一要务,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学生将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关键词:时尚 传统音乐 兴趣的建构

一、高中传统音乐鉴赏“学习兴趣的建构”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本人是一名普通高中的专职音乐教师,从教10年,发现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当代学生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学习观念陈旧,音乐课不受重视

一直以来,音乐课被称为副课,个别地方学校更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目。普通重点高中的学生因为要面对高考,无论是学校、班主任、家长还是学生都不重视音乐课。大家普遍认为音乐课是放松课,音乐知识、音乐理论,甚至是音乐书上的内容最好都滚一边去。这个现象从小学高段一直到高中都普遍存在。

(2)学生音乐底子薄,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

本人所教学生处在农村地区,这里的高中学生音乐底子比较薄,课上让学生唱歌时,他会回答说“老师我五音不全” ,“老师我是音盲”。学校进行“红五月合唱大赛”时,很少有班级能独立完成学唱一首新歌,因为能视谱演唱的学生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

让学生欣赏音乐教材上的内容,特别是传统音乐(古典音乐 浪漫派音乐)欣赏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再一次受到严峻的考验了。所以学生对自身音乐学习能力给了一个“我不行”的评价。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对某班53位学生进

行了学习信心调查,15位学生表示对学好音乐有信心,4位学生表示没有信心学好音乐,还有34位学生不表态。从个别交谈发现,有两位学生已经放弃了学习音乐,还有不少学生也有放弃的想法。

(3)几百年的经典名曲,大多数学生听不懂

世界经典名曲几乎都是大型音乐作品,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不愿听、听不懂、欣赏时打瞌睡、聊天,无法获得音乐的共鸣。就算是教师没有课前反复地聆听好几遍也很难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高中音乐教材第八单元第十五节是欣赏贝多芬的作品,他的作品时间长,一听就是十几二十分钟,音乐结束后,我看到的学生是一脸无奈和疲倦的样子。有的学生在课后与我交流说“老师我们不要听这个,我们听不懂、太无聊了,下次能不能放点流行音乐啊?”还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些音乐又长又没有歌词我们实在很难理解!”

(4)跟着主流,爱时尚,别人不听我也不听

现在的学生接触传媒是多元化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MTV、光碟、MP3、MP4等方式,以最快的形式接触最新的音乐,这就更显出音乐教材的“落伍”。有一次我让学生写题目为《我心中的旋律》的短文,目的是了解学生音乐欣赏视野是否开阔,课余主要欣赏了哪些作品。结果有92.45%的同学写了流行歌曲,有5.36%的同学写了儿歌(校园歌曲),只有2.19%的同学写了一些世界名曲或中国的传统音乐。我和学生交流,他们告诉我是跟着主流走,跟着时尚走,否则就显得落伍了,会被同学笑话,听名曲是假装高雅。

2、现状分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时尚,追求时尚是处于生理及心理变化期的准成年人――高中学生的典型表现。提起流行音乐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当今有哪些当红明星,甚至明星的身高、体重、爱好、着装风格以及有哪些歌曲等都了如指掌,让同学高歌几曲也绝对难不倒他们。但21世纪的高中生面对《音乐鉴赏》中的经典名作特别是古典或浪漫派的作品表现出的“敬而远之”,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身边的人大都会感慨一句:“这么高雅的音乐我们听不懂,所以我不喜欢听!”这很正常,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乐意接受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刚结束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高中学生来说,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的确很难被吸引。

由于学生音乐底子薄,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教师的教法过于传统,造成学

生对学习音乐失去信心。在这样听不懂,不爱听的学习氛围中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首要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从“敬而远之”,到自觉地饶有兴趣地走进传统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呢?很显然,本人认为最首要的是音乐鉴赏学习兴趣的建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扩大欣赏视野,提高鉴赏水平。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学习兴趣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将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及其设计制作的课件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建构主义教学下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学生能主动学习断然不能规避学习兴趣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为最本源的动力,

人们总是对与需要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事物则是人的天性。教师抓住此“天性”,运用适宜的教学导入,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三、高中传统音乐鉴赏学习兴趣的建构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鉴赏学习兴趣,本人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4种对策。

(一)时尚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时尚与传统的第一次碰撞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创设鼓励学习者积极地建构有趣的、真实的情境,而在一堂课中建构这种情境,必须要有个能触发学生兴趣的开场白。45分钟的课堂是短暂的,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简短的开场白之后,立即被深深地吸引,就成了成功课堂的关键。

课堂情景:

2010年,适逢肖邦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肖邦,老师带领学生开始步入肖邦音乐的浪漫旅程。

肖邦音乐第一课,在肖邦钢琴音乐的背景下听肖邦的生平故事。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肖邦吗?”

学生纷纷答道:

“知道。”

“不知道。”

“他是钢琴家!”

老师:“你们从哪里知道或了解肖邦的?”

学生:“周杰伦的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中有肖邦的名字,提到了他的夜曲。”(播放夜曲)

老师:“你们想了解被周杰伦用歌曲演绎,并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吗?”

学生:“想!”

如今,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在学生中间传唱,他们对于音乐和歌词的了解,远远大于对世界名曲的了解。教师不能因为要进行浪漫派音乐教学而把流行音乐一律拒之门外。有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首好歌,既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又迎

合了当代学生的口味。换句话说严肃的音乐不一定要用严肃的方式来教学,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直奔主题就是关键。

例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有:

“我在空旷的墓地,老去后还爱你,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亚洲流行音乐天王、新一代国际巨星周杰伦的感召力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学生会很好奇,他最喜爱的音乐家为什么是肖邦?他们会因为周杰伦而对肖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尚的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为最本源的.动力,人们总是对与需要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事物则是人的天性。教师抓住此“天性”,运用适宜的教学导入,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真正做到“要他听”变为“他要听”。这样就会达到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轻松愉快,而老师也得心应手的最佳教学效果。

(二)永不落时的爱情故事为传统音乐之旅导航,时尚与传统都离不开的话题――爱情

建构主义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的目标不仅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情感目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领域,使教学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联。教学是逐渐减少外部控制,逐渐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从古到今,爱情始终是个永不落时的话题,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们都会为爱情创造出不朽的作品。对于爱情这个话题高中生特别感兴趣,进而对在爱情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作品也分外留意,浪漫之旅也由此起航了!

例:作品《e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柔板是表达对他前任女友的思念,从世俗之情入手,理解浪漫之情也不难。

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都富于歌唱性,只是第一主题是粗线条的,饱满有力,但也带点悲剧的因素――蕴含着主人公深沉的情怀。第二主题则比较明朗、温柔,改用同名大调陈述----仿佛女友姣美的形象浮现眼前。这两个主题的特点相近,同样富于鲜明的民间色彩,交替着幻想的深思和热烈的激情,但其中的第二主题显然更引人注意。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引子主题,充满毅力和生气,最后,有力的再现部也由引子主题构成。“耽于梦想、优雅、敏感、感情充沛、高尚”--舒曼为肖邦的协奏曲概括出的这些美质,在这一乐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让鲜活的音乐形象走进学生的心里,让音乐情绪感染和熏陶学生。

(三)努力使学生兴奋,自觉航行在音乐之旅,时尚与传统的第二次碰撞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创设多个“兴奋点”,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谓的“兴奋”,即指人振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而兴奋点,是指能激起人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境、话题等等。

抓住课堂“兴奋点”,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兴奋点”,或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兴奋点”,去激起学生振奋或者激动的情绪,从而带领他们进入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振奋的精神状态下,认真听课,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始终围绕在课堂教学上,使他们的情感尽可能地与教材内容及课堂目标一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愉悦地踏上预定航行路线。

传统的音乐课教师为了让学生熟悉音乐主题会反复聆听作品,但学生往往就会成为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根据这一点,我在音乐课作了新的尝试:

课堂情景:

肖邦音乐第二课《c小调练习曲》(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第十七节)。 学生对克罗地亚的英俊而时尚的马克西姆并不陌生,当老师向学生介绍有三位演奏家演奏同一个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后,他们齐声高呼“马克西姆!”,望着一个个期待的眼神,老师卖了个关子:“你们都喜欢马克西姆,我也很喜欢,但我更喜欢石叔诚。”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疑惑的面容。然后老师又顺势说:“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三位的演奏,再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马克西姆,我也告诉你们我为什么喜欢石叔诚。”带着这个问题全体学生兴趣盎然地听了三遍《c小调练习曲》。看着他们的认真劲,老师暗自高兴。三遍的复听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已经进入肖邦音乐的境界,进入肖邦的灵魂世界!

学生说:“马克西姆很帅,很时尚,他的音乐使人听着更加兴奋、激动!”老师表示同意他们的看法,然后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当时肖邦的心情吗?你觉得哪位大师的演奏更能准确真实展现肖邦的内心世界?”学生展开了热烈的

讨论,最终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了石叔诚,也有个别选杨鸣的,但没有选马克西姆的。最终老师较为详尽地阐明了欣赏石叔诚的原因。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师生互动于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也自觉地踏上了传统音乐之路。

(四)不断引导发现美,让学生收获在音乐之旅,时尚与传统都喜欢的美 建构主义教学不能仅让学生局限在特定情境的问题解决,而要发展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解决新情境的问题。教学的关键在于应该在情境化与非情境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要能够脱离这一特定的情境,向其他情境迁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但也应贯穿其他的审美因素。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音乐美,并进一步发现从音乐美中迁移的其他审美因素呢?

1、引导学生领略音乐之美

音乐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它的美,不仅在于听觉上的享受和情绪上的放松,而在于它更像一幅历史的画卷每个朝代、每个帝国、每个人物都在音乐中呈现,历史在前进,音乐在演变,历史赋予了音乐活力,音乐记载了历史。

如:《C小调练习曲》引子由强烈、森严的属七和弦开始,它伴随着一连串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上下翻滚的流动音型所组成的下行乐句,表现了作曲家悲愤的、震惊的、用语言难以言表的心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它是用右手在高声部奏出的,与这个英雄性主题相配合的是左手的伴奏。这个伴奏延续了引子中的伴奏音型――上下翻腾的琶音。这个主题及其伴奏,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想象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昂慷慨和起伏难平。这个主题进行了反复、变化和发展,好像波兰人民在侵略者面前无所畏惧、顽强反抗。这种起伏向上的情绪一次次地把学生引向高潮,好像在学生面前展现着一幅又一幅反抗侵略者的战斗画面。

让美的音乐一直震撼、感动着学生,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音乐当中,让音乐主导我们的音乐课堂吧。

2、引导学生发现人格之美

贝多芬在《命运》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表现出来的不正是那种追求远大理想而顽强奋斗、积极向上的风范吗?肖邦通过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证明了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证明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肖邦

的强烈的爱国之心是所有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相信这也是周杰伦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吧。

3、引导学生欣赏形象之美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形象美。形象美不是单纯的外表美,它是一个人外在的形象仪表与内在的气质修养的较为完美的结合,对于艺术家而言,长时间艺术熏陶所赋予的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他的外在形象仪表也具有了晕轮效应,别有韵味。如果郎朗不是举世瞩目的钢琴演奏家,给人们献上一首首精湛优美的钢琴曲,还有人会觉得他的形象特别与众不同吗?我们只有在对比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时才会从中获得对人物形象美的深刻认识。

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让美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在音乐之旅收获精神营养。

四、研究成效

从去年9月到现在,开展此项研究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其成效还是显著的。

(一)课堂气氛日益活跃

刚开始的传统音乐课学生听得很疲倦,老师讲得很辛苦,结果还是听不懂。起来回答问题,也是一问三不知的为多。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大多用茫然的眼光看着你,让你不知所措。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提问自动回答问题,所以课堂上热闹多了。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也没有了以前的拘谨,总是尽可能回答,而且不怕讲错。

(二)学习热情日益高涨

爱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每节课下课都有学生到讲台上来交流,说自己听到了什么音乐是取材于哪首古典名曲,而且脸上特别自豪。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袁×、陈×,他们都属于课堂上喜欢趴桌子的那类学生,几次课之后趴桌子的情况消除了,而且变得喜欢问问题,这让我惊喜不已。

(三)传统音乐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学生不再惧怕传统音乐,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

期末的一次调查更能说明问题,有信心学好音乐的学生数从15位增加到31位,认为自己学习音乐兴趣有较大提高的学生达到了45位。

五、思考

学生一直对传统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敬而远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致使他们接触此类音乐的机会极少。如果学校的音乐课再抛弃高雅的传统音乐,那么我们的学生真的不知什么是经典与高雅了。学生很难爱上传统音乐吗?不!他们很乐意甚至已经爱上了这次音乐旅程了。本人深切感受到:

(一)音乐课虽少,但这里可能是学生唯一打开经典音乐之门的地方。 有句名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由此可知如果连领进门的师傅都没有的话,哪来个人的修行呀?音乐课堂上涉及的经典名作可能只是一些代表,老师只能以点带面,但我们决不能抛弃经典,更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喜好来选材上课。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是根本。

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永恒的至理名言。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我想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授人以渔”,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学习内容,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让音乐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音乐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3

4、《做最好的老师》 漓江出版社李镇西著

9.探讨人性与历史的碰撞 篇九

引题:人类几千万年的进化史才造就现在人类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及其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但是,人性与历史不断地迸溅出鲜艳的生命之花,但是进化是需要代价的,其代价便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枯萎死去。就像中国与日本的关系,那样微妙的羁绊还有如此多的摩擦。

日本的来历:

过去: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自古以来十分密切,可以被形容为“一衣带水”。从秦朝时的徐福东渡至今的2232年(至2011年)年来中日关系史的特点在于,两国经过“强弱型”关系、“弱强型”关系,现在正向着“强强型”关系发展。

好: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中日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两国经过“农农型”关系、“农工型”关系,现在正向着“工工型”发展。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起初还是个农业国家,中日关系是农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但随着日本迅速推进工业化,逐步成为工业化强国,中日关系也相应变为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关系,也进一步促使中国向着工业发展。

自1979年以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日本。自1979年以来,日本政府已经向中国提供了总额约达27000亿日元(约合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政府开发援助。

当年日本田中角荣政府打开中日邦交的大门是有诚意的。当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不提战争赔偿先决条件,是要打破美国外交封锁的困难格局。日本以优惠条件援助中国,得以打开了中国的外贸大门,从此在3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取代苏联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一种双赢。日本的援助有一部分是无息的,是对中国放弃了对日本战争赔偿的要求,以援助方式来作一些补偿。还有部分援助是有息的,是商业贷款。

最终,中日关系还是和为贵。当然,日本应该象当年田中角荣政府、太平正芳政府、如今的福田政府,正确认识和反醒当年侵华历史。

坏: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侵占大片中国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地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地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地削弱。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与抗日战争以前的民国的统一程度相比是大大降低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几个汉奸傀儡卖国政权的存在,是中国的国耻。也是整个中华民族难以愈合的伤疤,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引发第一次教科书事件。1958年5月2日,长崎发生日本右翼侮辱我国旗事件。中日贸易因此中断。7月7日,我提出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日本政府停止反华言行;停止制造“两个中国”;不再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化。

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敏感的政治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问题,早在一九七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时就是焦点,在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已明确表述,构成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历来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愿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但前提是必须正视和承认历史。1998年江泽民主席访日时,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日方首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 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并与中方共同确认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日本极少数右翼势力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仍时有发生。

近年以来,连续发生历史教科书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形成严重干扰。中方对此及时进行了必要斗争,敦促日本政府以实际行动履行在历史问题上的表态和承诺,并对极少数右翼分子严加约束,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国民。今年10月,小泉首相对华进行工作访问,参观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就在日本侵华战争历史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表示道歉和哀悼,强调日本要反省历史,决不再发动战争。

日本民族带给我们炎黄子孙们太多太多的伤痛,但是我们有时又不得不用宽怀的心去包容他,但一次次的,不仅仅更深的伤害了我们,还在我们民族中那一深深的还没愈合的伤口上撒盐。情感与现实的交织在一起,有的只是深深的羁绊。

现在:正如网友在网上热议的中国式碑剧,中国式碑剧是指对“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日本开拓团碑”和“养父母之墓”立碑”的恶搞事件名,“碑剧”音同“悲剧”。该事件发生于2011年7月30日,一条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信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有新闻消息认为,黑龙江省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是为了GDP和政绩,以求吸引日商投资。2011年8月3日,有宣称“湘军五百”等5名男子到方正县两墓碑处进行砸碑,随后被制止。

长期从事抗联精神宣传的抗联老战士、抗联牺牲将士后代和部分专家学者更是无比愤怒,特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就这一事件发表严正声明。军旅作家、抗联史专家、赵尚志头骨发现者姜宝才具有一腔军人的血性,闻听此事,气愤异常,希望联名发出声明,严重谴责方正的行为,笔者当即表示赞许,并着手写作《关于谴责为日本开拓团立碑的严正声明》。笔者连夜和姜宝才修改推敲文稿不下数十次,通邮数十次,直到凌晨五点。简短休息几个小时后又开始推敲,著名学者、原解放军报高级编辑李庚辰也提出宝贵意见。针对方正县自称以德报怨,让日本人来谢罪的说法,姜宝才指出:“日本人到此不可能来谢罪,只会祭奠军国主义亡灵。日本领事是谢罪来了吗?简直是亡国奴心态、汉奸行为。”

抗联老战士李敏已经88岁,听到此事也十分气愤,她表示:“日本开拓团是拥有武装的军事组织,我就与日本开拓团进行过无数次的战斗。”

抗日将领杨靖宇嫡孙、吉林省靖宇县县长助理马继民,抗日将领赵尚志外甥、李龙 李明,抗日英雄赵一曼孙女陈红,抗联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之子冯松光,也都纷纷表示,坚决反对谴责为日本开拓团立碑的错误行径,不能让先辈的鲜血白流,大家纷纷郑重提出,要求方正县消除负面影响,撤销错误决定,推倒“日本开拓团碑”,尽快完善建立抗联纪念设施。在俄罗斯境内发现的多具抗联88旅战士遗骨的认定和安葬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督促、落实。在“九一八”80周年之际,长期致力于勿忘国耻。

10.汽车碰撞过程的实证研究 篇十

一、事故简介

某轿车A由南向北行驶, 与相对方向向左转弯的轿车B相撞。A车前部变形严重, B车车身右侧严重变形, 事故车辆变形情况如图1所示, 事故现场两车碰撞前位置及停止位置如图2所示。

二、事故过程分析和计算

1. A车变形损失能量的计算

A车原始尺寸长/宽/高为4385/1674/1410mm。由在停车场对肇事的A车的补充检测数据可知:A车左侧车身长4205mm (压缩变形180mm) , 右侧车身长3735mm (压缩变形650mm) , 前面形成一个梯形的压缩变形区, 中部偏右受挤压变形, 前保险杠凹陷变形, 车辆前部有一处宽为1000mm、最大车体纵向变形深度为470mm的凹陷变形区, 计算时可将该变形区简化为一个等腰三角形。整体变形简图如图3所示 (虚线区域) 。

利用汽车碰撞过程中变形量的理论及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可得:

A车平均刚度系数 (5次试验平均值) 为:CA=97647.27N/m2;CB=1202083.6N/m2。

变形力计算式为:F= (CA+CBx) Bx

式中:F为碰撞力;CA、CB为平均刚度系数;x为变形量;Bx为变形宽度。

将梯形区域分成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计算。

第一部分为矩形:Bx=1.0 (m) , 可得Edef1=37050.26J;

第二部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Bx=-1.87x+0.337 (m) , 可得Edef2=10315.8J;

第三部分为等腰三角形:Bx=-1.06x+0.69 (m) , 可得Edef3=118187.7J。

A车前部总变形能量E1=37050.26+10315.8+118187.7=165553.76J。

2. A车碰撞结束后旋转能量的计算

A车碰撞结束后旋转约150°, 则旋转动能为:

式中:m为A车与乘客的总质量, L为轴距。

3. A车速度的计算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A车碰撞速度为:

由事故现场草图可见, 现场车轮制动痕迹长为15.6m, 汽车行驶路面为平整、干燥的沥青路面, 取附着系数φ=0.72, 汽车行驶速度约为:

所以, A车出现制动印迹时的行驶速度约为78.31km/h。

三、模拟分析

参照2车变形情况和事故现场草图及比例图, 将事故现场记录的数据输入模拟软件进行反复模拟, 直至两车模拟行驶轨迹以及停定位置与事故现场图行驶轨迹及停定位置吻合, 得到A车的速度。模拟运动过程如图4所示。

A车碰撞瞬间的速度约为:vA=54.36km/h;

A车出现制动痕迹时的速度约为:vA=75.0km/h;

B车在碰撞瞬间的速度约为:vB=28.7km/h;

B车在A车出现制动痕迹时的速度约为:vB=30.0km/h。

四、结论

上一篇:传媒行业趋势分析下一篇:淘宝美工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