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关键工序

2024-06-24

建设工程项目关键工序(9篇)

1.建设工程项目关键工序 篇一

1.1.1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各子系统工程均列出“关键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并报工程监理确认,在工程实施中及时跟踪检验,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进行严格控制。1.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获得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完整《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要求与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执行,保证工程达到国家合格验收标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具体的工程质量确保措施如下: 1.2.1 施工图的设计评审查

施工图是保证工程顺利如期完成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由业主组织,我方和相关设计单位先对智能化系统图纸深化设计并和其它相关专业进行设计审查和协调。

参加人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现场项目负责人、主要施工安装人员、设计单位甲方代表、监理单位。

评审内容:图纸技术文件完整性,设计选型器材是否合理,性价比是否最优,是否便于施工,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能否保证施工安全,自身的装备及技术能力是否适合设计要求。

会审结论:确定是否修改设计或制定修改方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审查施工图纸应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1.2.2 技术交底

参加工程的施工安装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该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底。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向参加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

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施工特点、进度计划的原则安排;  施工程序及工序穿插的安排; 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 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 主要的安全措施及要求。1.2.3 工程质量自检和互检

为保证自检、互检的有效工作,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安装人员明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有关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检查量测方法等有关基础知识培训;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要求的教育。自检和互检应做到的质量保证:

施工安装人员应根据质量检验计划,按时按确定项目内容进行检查; 自检和互检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之一,施工安装人员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自检记录,记录人和项目经理应分别在记录上签字;

专业检查人员应定期复核自检互检记录。1.2.4 专业质量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是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环节内容的操作所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应按定期检查和巡回检查形式进行:

定期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根据质量检验或确定的重点,进行固定式核查确认和把关。

巡回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不定时,不定点根据工序稳定状况采取有目标的机动检查。巡回检查的重点为:

从质量信息分析表面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工程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新工人或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施工安装人员所在的工序。

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对工程质量有明显作用的工序。专业质量检查的质量保证要求:

专检人员应提前熟悉检查对象的设计要求,判定合格的标准及检查程度; 对自检记录进行检查,检查后提出判定意见,对符合要求应予以签字确认; 对工序质量出现异常时,可作出暂停施工的决定,必要时可填写不合格报告; 专检人员应认真填写专检记录,定期或工程施工结束后编写质量检查报告,并备案。

1.2.5 工序交接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的含义:

以承接方为主,当上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时,对完成的施工内容的质量进行的一种全面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的种类: 施工队伍之间的交接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的程序及质量保证要求:

应提交本工序的全部质量保证文件资料及工程质量的必要说明,由承接方对其进行审查。

必须进行中间试验才能确定的工序质量,可在双方工程技术质管人员到场进行确定工程质量。

工序交接完毕后,应填写工序交接证书,特别是企业之间的交接,除双方代表签字外,还应有第二方或第三方人员在确认栏中签字。1.2.6 隐蔽工程检查

隐蔽工程是指那些施工完毕后,将被下一道工序的继续施工所遮盖,而无法或较困难对其进行检查的工程。

隐蔽工程检查包括下述内容:

管道工程:管道规格、材质、数量、标高、防腐; 焊接工程:焊接坡口、焊条品种、焊接质量;

电气:暗埋电气线路的位置、规格、标高、接头是否按规范穿管等; 隐蔽工程检查的质量保证要求:

隐蔽工程检查由公司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会同工程队,并请业主监理方或设计方一起参加;

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检查结束后,有关人员应签字确认记录。

1.2.7 施工技术日志

施工日志是基层施工单位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始记录,由现场项目经理负责填写。施工日志填写包括下述内容:

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 施工中出的材料代用;

 施工中的协作配合变更作业情况;

 施工中急需解决的材料工件、施工机具、劳动力和配合工程;  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或隐患;

 施工中需要办理的联系单会签单等经济签证;  施工中的停水停电和其他影响施工的情况;  施工中的复工验收情况;  其他有关情况。

施工日志在质量管理对质量保证工作中作为最终质量评定、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处理,工程技术质量总是争执等问题的处理依据之一。

2.建设工程项目关键工序 篇二

1机电安装工程

机电安装工程具有使用范围广、应用性强、涵盖内容广的优势,其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机电安装工程指机电设备的组装。当今的企业大多数都具有自动化机器设备,机电安装行业因此而诞生。一般工业和公共、民用建设项目的设备、线路、管道的安装, 35k V及以下变配电站工程,非标准钢构件的制作、安装。机电安装是个工程规模比较大的工作,有些大型企业迁移, 一个工程就需要花近半年来实施。而且, 对于安装的技术要求,也是相当大的。 工程内容包括锅炉、通风空调、制冷、 电气、仪表、电机、压缩机机组和广播电影、电视播控等设备。

2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

2.1预埋线管和预留孔洞

在进行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之前, 充分准备好施工所有到的机械设备,准备好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和施工图纸涉及到的各种工具,以保证各项事宜没有任何问题。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底板工程和构架工程中,需认真完成电气施工的各项预埋预留工作,如自动化管线预埋、 线槽线盒预埋、桥架穿越楼板预留、剪力墙空洞预留等工作。在预埋预留工作中,选择合理的预埋线管材质,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进行。在进行镀锌电气管线施工时,在线盒和支持点跨接、连接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将丝扣连接在一起。

2.2配电箱的安装

在安装配电箱时,须保证空气断路器正常工作,须保证漏电保护开关正常工作。近年来,许多机电安装工程存在假冒名牌空气断路器的情况,存在漏电保护开关有问题的情况。这些情况均会导致配电箱空气断路器、漏电保护开关存在差异性,导致电流值存在差异性, 进而影响到配电箱安装的质量,影响到配电箱后期的使用质量。在安装配电箱箱体时,需保证箱体牢固可靠,同时保证箱体处于水平状态。箱体左右两侧的高度差控制在10mm范围内,箱体与需离地面150mm以上,且与墙体之间不能存在缝隙。在固定配电箱内的空气断路器时,需采用专用的固定器进行固定,同时设置零线、火线、地线的汇流排。配电箱箱体内部的电线需保证横向竖直的走向,并空出一定的位置以便电线进入穿管线。

2.3电缆的埋设

在埋设电缆前,施工人员需认真检查电缆的设计是否符合规范,需检查电缆的规格、型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选择材料时,选择绝缘性好、无损伤的电缆,并根据试验的电压和电缆的规格、 型号选择恰当的接线方式,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然后进行电缆接线的工作。 在接线工作完成后,检查线路是否正确、 检查仪表量程是否正确,在正确的情况下,调整调压器、过电流继电器。埋设电缆时,施工人员注意不要交叉埋设电缆,并记录好区域位置。在强电与弱电、 高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埋设时,要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埋设工作。

2.4开关与插座安装的注意事项

通常情况,插座与开关之间有相配套的螺丝,如果要将其固定好,只需拧紧配套螺丝。在实际电气安装工程中, 开关盒电线较为复杂、插座较多。因此, 为了防止出现交叉电线的情况,需对准开关进行电线的连接。在安装开关与插座面板的过程中,将距门开启方向的门框边水平位置控制在100 ~ 150mm之间, 将开关下边沿距室内地面高度控制在1300mm。在同一房间内,高度差控制在5mm以内,面板高度差控制在0.5mm以内。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开关与插座面板与门框边的距离,并将开关盒设置在墙体和柱内适宜的位置。此外,将厨房、 卫生间灯的开关设置在房间外侧。对于厨房外有阳台的建筑物,需将阳台灯开关设置在厨房内侧。

2.5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机电安装工程防雷装置,主要包括接收雷电装置、接地装置、接地线等三方面,其中接收雷电装置常见的有避雷针、避雷器等。在施工过程中,需控制好接收雷电装置材料的选用,需控制好装置的连接安装[2]。接地装置是机电安装工程中防雷施工中的基础部分,接地装置主要包括验收接地体的防腐程度和焊接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选择恰当的焊接长度,同时保证装置的防腐能力,在检验防雷合格后进行下个施工工序。接地线是连接接收雷电装置和接地装置的部分,其由金属导体组成, 在施工时,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进行防雷设计。

2.6弱电施工工艺要求

在安装弱电工程时,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中央和末端设备、管线的安装。其中管线的安装是在工程早期完成的,中央和末端设备的安装是在工程后期完成的。中央设备的安装是弱电系统安装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中央设备的安装必须加倍地小心谨慎,需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安装,以防止出现任何的差错。在完成安装之后,详细地调整和检查整个工程。

3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功能在不断地完善,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始终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到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电气还是个关键工序的控制,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开展,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 需要加强对电气施工关键工序的控制, 并不断地改进电气施工技术、创新施工技术,从而提高电气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进而提高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关志芳.浅析机电安装电气施工工序控制管理工作[J].工业设计,2012,(2):231-232.

3.建设工程项目关键工序 篇三

关键词:沥青路面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关键工序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91

沥青路面以其维修方便、驾驶舒适性高、平整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中。但其同样有着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耐水性差、易老化等缺点,其行车状况、使用性能多要借助养护来改善。近段时间,很多地区都以摊铺机、铣刨机之类对沥青路面加以“机械化施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养护质量。

1施工工艺流程介绍

一般而言,养护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包括:(1)调查原路面病害;(2)铣刨处理旧路面;(3)处理路面基层;(4)沥青混凝土摊铺热拌;(5)碾压成型以及通车。

2关键工序及施工质量控制

2.1旧路面处理

2.1.1旧路面处理方式

基于调查原路面对养护方案加以确定。以铣刨机直接铣刨破损严重路段路面,其厚度为5cm—15cm。

按目前情况,建议铣刨作业机械组合为:5—10台铣刨废料运输车+5000L洒水车+扫地车+沥青路面铣刨机。技术要求为:根据设计进行分层铣刨,铣刨速度和宽度分别为1—5m/min和1—2m。

2.1.2质量控制要求

(1)平整度要求。

第一应保证机况,为对铣刨面的平整加以保证,应将其铣刨速度稳定、均匀化,由于新铺沥青面层和铣刨面二者的平整度彼此直接相关,故而设定好铣刨深度后不应对其再加以调整。经平整度检测仪(连续式)的检测,铣刨机铣刨面可以获得1.3—1.5mm的平整度。而由于国产铣刨机缺乏应有的机械制造工艺,其只有2.0—3.6mm的铣刨后平整度。故而要求较高的项目一般应以进口铣刨机处理。

(2)纹理深度要求。

一般而言,铣刨过后的面层应具备一定粗糙度,以避免铣刨面新铺层出现沥青混合料拥包、推移之类情况。故而应经常性检查铣刨鼓体内刀头,一旦松动或磨损严重便应对其及时更换,以此来保证70%左右的完好率。

2.2路面基层处理

2.2.1处理方式

(1)对于路段中网裂、破损严重的路段,尤其是其中有超过1cm的裂缝宽度时,应对整层基层加以直接挖除,一般情况下,应换填贫混凝土或者新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来加快工期。

(2)对于路段中裂缝宽度不超过1cm且不严重者,可采取玻纤格栅满铺、热沥青灌缝之类形式加以处理。

(3)对于路段中基层表面破碎松散范围不甚大者,可对表面10cm的基层加以铣刨,并由此以沥青碎石对其加以重新铺筑。

(4)对于一些段落中的中央分隔带,则采取防水封闭处理加以返工。

2.2.2基层处理质量要求

对于以一些处理路面基层方法以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加以重新换填者,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

(1)控制水泥用量:一般而言,水泥剂量应不超过3.6%,若是水稳碎石(抗裂型)者的话,为了对裂缝加以尽可能减少,在对无侧限抗压强度有所满足的基础上对水泥剂量加以有效的降低,要求水泥剂量在施工中一般不超过4.5%。

(2)级配控制:一般而言,走标准级配范围上下限应分别采取0.075—4.75mm和19—31.5mm,如此可以将级配曲线形成“S”型,而若是水稳碎石(抗裂型)的话,还要一方面满足合成级配要求,另一方面对粉料、细料用量加以相应的限制。

(3)其他问题:控制混合料的平整度、厚度、高程、压实度、摊铺碾压完成时间、含水量等指标,若是水稳碎石(抗裂型)的话,还应注意喷洒透层油的及时性,以避免强度较低、松散等水稳基层表层问题。

2.3面层施工控制

2.3.1新拌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关键步骤质量控制

在此方面,主要应按照《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相应条文进行。

第一,对原材加以严格挑选。如今在路用碎石方面显得规格混乱,碎石生产筛孔也经常没有统一规格,以至于形成变化多端的碎石混合级配。故而,应对来自不同采石场的碎石加以比较,选择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等指标都符合要求且规格匀称、材质好的石材。

第二,对沥青用量加以相应确定以优化级配。如今,采用的设计公路沥青路面中“配合比”的办法仍采取“马歇尔体积指标”,对长期存在的实际路面受力状态与室内试验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一般应对P/2:P/4这一比值加以相应的注意,一般来说其取值范围应处于1.5—2.0这一区间内,若是级配不属于上述范围内,便应加以相应的优化。若无此工序,其沥青混凝土易于发生由于细集料过多而造成混合料沙粒化难以压实或者由于粗集料过多而离析率较高的情况。

2.3.2最佳合理沥青用量的选择

截至如今,投入使用的很多高等级公路,都很易于在三到五年内发生各种诸如坑槽、网裂、拥包、车辙等破坏现象,在为数众多的高等级公路所涉及的大中修工程中不难看出,出现沥青路面层的车辙往往一般都位于路表下0-12cm左右,换言之,也就是中、上面层最易于出现车辙。故而,为有效提升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应在该位置上采取改性沥青。

在设计配合比这一过程中,对一些混合料施工者中的长、大、上下坡或者炎热地区的路段,应将最佳合理沥青用量(混合料)应较室内生产者有0.1%-0.2%的减少。然而,应借助于重型压实设备于施工中的应用来压实减少的沥青于设计孔隙率当中。换言之,便是将先前并未减少沥青用量的标准和减少后的压实度标准而这保持一致。

2.3.3碾压工艺控制

以AC类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应以重型胶轮压路机(20300)和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0-15t)作为主要配备机型,在碾压过程中,应一方面保证速度正常,另一方面应保证先低后高、先边后中、先轻后重这一碾压顺序。还应开展试验路段铺筑活动于施工中,从而获取最为合理的碾压组合。然而针对不同情况来开展沥青面层施工时,应调整相应的碾压组合。较为常见的夏季AC类沥青面层施工应采取如下碾压组合:初压(前静后振钢轮压路机)→复压(胶轮压路机)→终压(静压钢轮压路机)。在冬季,则应有效地保证压实度,一般而言,初压应前置胶轮压路机,复压和终压则应采取钢轮压路机。如此来保证完成碾压的活动可以在有效温度范围内开展。

就抗滑表层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来说,主要应注重钢轮压力机所表现出的冲击压实功——其若过大会易于压碎石子。同时还要注重沥青玛蹄脂上浮情况、碾压速度等得观测和控制,以免出现过压,以避免表层混合料散温过快造成的各种消极效果。

2.4安全围挡和交通管制

如今,为数不少的公路养护的铣刨养护作业均为单幅全封闭方式,而对于路面中一些具备中央分隔带者,往往要面对“双向通车”这一系列的问题。故而,养护工程施工应对交通管制、安全管理方案加以尽可能的细化。按照不同的公路等级来加以围挡和设置安全标志标牌。

2.5放车通行

很多情况下,养护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都仅可采取单向封闭施工的形式,故而另一方向则不得不加以双向通车。故而,在此层面上必然会有着严格的施工工期要求。在铣刨摊铺沥青路面过后,应第一时间放车通行。为此,应在完成新铺沥青面层的各种施工活动后,对各种AC类混凝土路面应使用洒水、降温等措施处理新铺路段。而对于间断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是OGFC、SMA之类)则不可洒水降温。

3结语

4.XX各工序自检、互检项目 篇四

箔绕

自检:

1)模具外观质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模具规格是否正确;

3)铜箔、铜排外观质量是否合格; 4)铜箔、铜排规格是否正确;

5)绝缘材料规格及外观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6)内、外排出线长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7)油道规格及绕制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8)线圈总匝数是否正确; 9)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互检:

1)铜排位置是否居中;

2)线圈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线圈外层点胶纸是否均匀缠绕并裹紧; 4)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专检:

1)铜排位置是否居中;

2)线圈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线圈外层点胶纸是否均匀缠绕并裹紧; 4)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

线绕

自检:

1)铜线、绝缘材料规格是否正确; 2)铜线、绝缘材料外观质量是否合格; 3)层间绝缘绕制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油道规格及绕制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焊接点位置是否绕制在高压侧短轴面内; 6)焊接点质量及绝缘处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7)出1号分接时实际绕制匝数是否与匝数仪显示匝数一致; 8)分接是否均匀分布于高压侧且位置正确; 9)分接出线及套管长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10)绕制到第3层、5层、10层时,高低压线圈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11)换线时核对实际绕制匝数与匝数仪显示匝数是否一致; 12)倒线后检查线材是否完好可使用; 13)线圈总匝数是否正确;

14)内模去掉后,高低压线圈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15)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互检:

1)油道规格及绕制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2)分接是否均匀分布于高压侧且位置正确; 3)分接出线及套管长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高低压线圈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线圈编号是否正确填写; 6)皱纹纸是否完好无破损; 7)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专检:

1)油道规格及绕制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2)分接是否均匀分布于高压侧且位置正确; 3)分接出线及套管长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高低压线圈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线圈编号是否正确填写; 6)皱纹纸是否完好无破损; 7)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

压装

自检: 1)模具规格是否正确;

2)模具装入线圈后,高低压线圈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液压机启动前,确认线圈、限位木块是否放置正确;

4)液压机压到工艺要求位置,拧紧螺母后,测量长、短轴尺寸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固化炉程序设置是否符合技术工艺要求; 6)线圈出炉后,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7)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 8)质量控制卡与线圈是否对应放置。专检:

1)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2)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 3)质量控制卡与线圈是否对应放置。

装配

自检

1)线圈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2)皱纹纸是否完好无损;

3)分接出线套管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绝缘材料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质量控制卡与线圈是否对应。6)线圈排序是否正确; 7)夹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互检

1)C型板是否与线圈贴合紧密; 2)六个C型板上端面是否平齐; 3)铁芯搭接是否在8mm以上; 4)铁芯外层硅钢片是否拉紧;

5)铁芯搭接断面平整度是否小于等于1mm; 6)铁芯搭接断面平整度是否有碎屑; 7)线圈表面是否有碎屑;

8)铁芯和夹件绝缘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9)铁芯底部与夹件距离是否符合技术要求(10mm以上); 10)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专检:

1)分接出线套管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2)质量控制卡与线圈是否对应。3)线圈排序是否正确; 4)夹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焊接

自检

1)分接出线套管是否有破损; 2)焊点是否焊接牢靠; 3)压线鼻压接是否牢靠; 4)分接开关配件是否齐全; 互检

1)分接开关、中心点铜排紧固螺栓是否拧紧; 2)夹件绝缘、横条绝缘是否配套; 3)出线焊接使用材料是否正确; 4)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专检:

1)分接开关、中心点铜排紧固螺栓是否拧紧; 2)夹件绝缘、横条绝缘是否配套; 3)出线焊接使用材料是否正确; 4)质量控制卡是否正确填写。

总装配

自检

1)原材料是否配套可使用;

2)油箱焊接部位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所有紧固螺栓是否松动; 4)压线鼻连接是否牢靠;

5)O、A、B、C四相是否连接正确(面对低压侧从左至右依次是:C、B、A、O);

6)压脚颜色是否符合技术要求(ABC对应黄绿红); 7)高压出线与箱壁距离是否符合技术要求(10mm以上); 8)低压出线与箱壁距离是否符合技术要求(20mm以上); 9)箱盖锁紧前密封条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10)箱盖锁紧前箱体内是否有异物; 11)放油口螺栓是否锁紧。互检

1)高低压位置是否放置正确(低压在铭牌侧); 2)压脚颜色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O、A、B、C四相是否连接正确; 4)所有紧固螺栓是否拧紧。专检:

5.建设工程项目关键工序 篇五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石油资源作为传统能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但随着陆地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陆地现存的石油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工业需求,在开放新能源的同时,还要加强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在地表面积中,海洋单元面积占71%,其中储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世界各国也已认识到了这一点,石油开采领域也已经逐步将工作重心由大陆单元转向海洋单元。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制订项目进度计划、实施以及控制跟踪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项目管理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本文主要关键路径法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关键路径法;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海洋油气的储量巨大,我国十分重视海洋工程的建设工作,投入的资金与人才资源比重亦逐年上升,提升项目的进度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工程整体效益具有显著的作用。众所周知,在海洋开采石油的难度比陆地要大很多,需先在海上建设大型的导管架和组块平台、敷设海底管道及海底电缆。海洋石油工程通过高效合理的进程管理,可以减少资源消耗,缩短工程工期,提高工程的效益和价值。

1项目进度管理的过程

1.1分解项目结构.项目管理运行开展进度管理,首先需要分解项目结构,分析进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在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进行结构分解时,需要对海洋石油工程的实施过程与细节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对整个项目进行分解,将每1个分项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分部工作之间需要进行相关的协调、交叉与合作。在制订项目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石油工程的费用、质量、安全等因素,同时将工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考虑进去,全面合理地制定关键路线与关键工作,明确项目中的工作核心和工作主线。1.2成立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小组。在明确工程核心与主线之后,需要推进制订项目进度管理计划的第2步――成立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小组,1个优秀的工程项目需要有1个足够合理、强大的管理小组,根据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性质,可以设置组长、副组长、小组长等职务,根据工程中的各单元划分,可以进行不同单元组长的制定,在日常工作中,各小组组长需要向工程人员说明工作计划,制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小组内各成员以及不同小组之间的成员需要积极合作。在工程实施阶段,需要定期汇报工作成果以及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案。1.3制定控制流程。制定项目计划的第3步是制定控制流程。开展日常工作是要保证实现工程工期目标,如何确保在工期结束之前,完成相应的工作,制订合理的控制流程计划必不可少,控制是随着工程的开展而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在实际工程中起到监督、监管作用,时刻了解工程的走向,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运行中,需要对进度、组织、技术等方面问题保持跟踪记录,根据动态的工作情况,制定动态的控制流程。制订了一个合理的计划,意味着工程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要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有效控制,计划控制不仅是控制工程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还要根据外界环境与条件的改变,针对进度的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分析、纠偏、检查和处理的循环处理过程。在项目管理手段上,有关键路径法、EVM、WBS、项目范围结构等,为进行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2关键路径法概述

2.1关键路径法定义。关键路径法是现代项目进度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它是在1956年由杜邦公司发明的。在研发初期,只考虑了终端元素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在后来的发展中加入了资源约束条件。关键路径是指在计划中,从输入到输出经过的用时最长的逻辑路径,关键路径法是指在进行设计中对关键路径进行优化,整合出最合理的进度安排,为工程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益。由于海洋石油工程是一个繁杂的工程,涉及的项目与单元块过多,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项目进程管理计划,工程很难按照正常情况开展,而关键路径法恰好适合解决由众多单元块组成的工程项目。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运行中,需要明确各个单元块所需要的最长时间与最短时间,关键路径法可以整合各个单元的合理时间得出总体时间,工作人员利用这一数据可以制定工期。在使用关键路径法时,工程管理人员需要重视每个单元块的运行,从细节入手,控制好关键路径法中的每一个环节,根据关键路径法中现实的最短时间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督,但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在工程中,需要向最优解进行靠拢,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过高。2.2关键路径法的使用步骤。关键路径法从发明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在使用关键路径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关键路径法分为两种,一种是ADM,另一种是PDM,但无论使用哪种,在设计初期都要构建网络图,仔细分析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将各个环节以节点表示,根据事件的时间顺序,进行节点之间的连接(一般从左到右,使用→连接)。第二,分析不同单元块完成需要的时间,标记在→上。第三,从左向右开始叠加计算,计算作业时间。第四,将各单元的所用时间进行纵向相加,得出工程的总时间。第五,根据项目的总时间进行优先级判断,考虑各个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得出单元块的最优时间。第六,用各项目单元块的最迟完成时间减去各个单元块的持续时间,可以得到各单元块的最迟开始时间。第七,得出时间差额,分析各种情况的耗费时间与耗费资源,确定最优关键路径。在海洋石油工程中使用关键路径法,需要充分考虑我国不同海域水文环境以及不同月份天气情况对海上施工的影响,设计出最合理的关键路径。

3关键路径法在海洋石油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海洋石油工程中,使用关键路径法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时,首先需要制订工程计划。在制订计划上,计划工程师需要参考我国关于海洋石油工作的相关法律条例、行业规范,以及以往项目施工作业有价值的`经验,明确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要求与任务,分析工程人员的技术情况,对整体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在各单元块之间建立逻辑联系,对各施工资源的能力进行考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加载,制订出初步的项目计划。接下来需要进行项目反复计划、反复编制,这个过程需要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组进行内部讨论,根据实际情况讨论计划初稿,研究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计划工程师要根据小组头脑风暴讨论的修改内容,进行重新的工作结构分解等流程,在小组内部审核通过后,再由项目经理进行审核批准。海上石油资源是我国目前开发的重点项目,在工程的施工阶段,需要进行实时监督、监控。一般来说,通过关键路径法制订的海洋石油工程计划是不可以随意变更的,但在海上项目实际开展时,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在修改工程计划时,若出现资源问题,需要通过公司相关流程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才可以变更计划。在海洋石油工程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制定进度曲线和费用曲线,直观地分析项目进度、费用计划和实际执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定期举办自上而下的进度控制协调会,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执行阶段中的主要问题,有利于找出问题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按照计划进度有效开展实际工作,保证了工程项目的总体建设进度。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中,运用关键路径法能够解决项目的实际进度问题,从而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率、降低项目施工的建设成本。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较快,但在资源分配比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要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开展工作时既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还要合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4关键路径法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理念开始贯彻到各行各业,在项目进度管理领域,同样如此,关键路径法作为项目进度管理主要手段之一,使用者如何进行创新,并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在我国一些大型的项目管理中,项目进度管理软件的使用得到了普及,以海洋石油工程为例,工程人员借助计算机使用关键路径法=,在软件上绘制项目流程图,可以在软件中引入大数据思想,建立海洋石油工程数据库,录入历年来的海洋石油大型工程相关数据,学习其中的优点,及时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耗费的石油资源排世界首位,如何高效、合理地开采海洋油气,成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工作重点,使用关键路径法进行工程进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效率与效益,这就需要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引入关键路径法,加大引进项目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管理能力,为国家进步做贡献。

5结语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属于国家重点关注的行业工程项目,在项目组织运行的进度管理上,需要工作人员采用科学的计划分析方法,充分考虑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使编制出的计划条理清晰、进度控制策略得当,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海洋石油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项目管理者要对整个工程实行分部、分项的精细化管理,从小细节入手,保证工程实施时的质量,以不断提高我国海洋石油工程的建设水平,为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任小娟.关键路径法在信息系统进度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6).

[2]燕正安.关键路径法在电气化铁路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1).

[3]张军锁,范志勇,金杉.FPSO项目计划与进度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修船,(6).

[4]牛超.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进度计划控制管理[J].中外企业家,(23).

[5]刘宇.项目生产计划管理在大船海工的优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6.工程​防水施工工序 篇六

为全面提升地铁车站防水工程质量,有效消除地铁车站侧墙渗漏水现象。在福州地铁机场站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如下工序开展防水施工。

一、侧墙

1、基面处理:

为保证防水施工的质量,根据设计“多道防线”的防水原理,为充分发挥防水卷材功效,项目部在满足防水基面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防水卷材铺设区域采用挂网喷浆然后再进行砂浆抹面处理,既保证了防水基面的平整,围护结构的基面处理需达到如下要求;

1)围护结构表面应清理干净,平整度符合要求。对表面凸出部位应进行凿除,基面应平整、洁净、坚实,表面无尖锐物,不得有疏松、起皮、起砂现象。

2)基层表面可潮湿,但不得有明水流,否则应进行堵水处理或临时引排。

3)所有阴角均用水泥砂浆做成5cm×5cm的钝角,阳角做成R≥5cm的圆弧。

4)基面凿毛后采用人工喷射混凝土,然后再使用砂浆进行抹面收光。

基面清理 基面凿毛

喷射混凝土 砂浆抹面

抹面收光 基面抹面平整度检查

2、防水施工:

主体结构纵向、环向施工缝防水施工,均采用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镀锌钢板止水带+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

1)基面处理完成后,采用1.5mm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进行防水层施工。

2)卷材长边应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应采用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去应相互错开。立面施工时,在自粘边位置距离卷材边缘10~20mm内,应每隔400~600mm进行机械固定,并应保证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盖。

3)防水层采用机械固定法固定于地下连续墙墙面,固定点距卷材边缘2cm处,钉距不大于50cm。钉长不得小于3cm,且配合垫片将防水层牢固地固定在基层表面,垫片直径不小于2cm。

4)防水卷材按照上幅压下幅进行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主体结构纵向、环向施工缝防水施工,均采用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镀锌钢板止水带+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1)施工缝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达到2MPa强度时,进行凿毛。凿毛采用电镐进行,凿毛标准为:凿去混凝土表面浆皮,凿毛深度15~20mm,表面露砂微露石,表面无坑洞、沟壑,无松动骨料。凿毛时不得损伤止水带。

(2)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安装止水条后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3)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1.5kg/m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安装止水条后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4)施工缝中部设置一道镀锌钢板止水带,镀锌钢板止水带燕尾朝向要求为:顶、底板燕尾朝上,侧墙水平施工缝朝背水侧,侧墙竖向施工缝朝迎水侧。

(5)所有止水条均采用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采用PZ-400型30mm×20mm,宽度为30mm,厚度为20mm,体积膨胀率≥400%,具有遇水膨胀性能。

施工缝及止水胶条 侧墙竖向施工缝

侧墙防水铺贴 侧墙防水卷材搭接

侧墙防水加强层

3、模板施工:

标准段侧墙支模架系统使用自行式定型模板台车进行施工。其由行走机构、台车门架、钢模板、钢模板侧向升缩机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6部分组成。相比于传统三角桁架大钢模比较具有整体性强和刚度大、工作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经济适用、安全性高等优点;

负一层侧墙模板台车 负二层侧墙模板台车

模板打磨 模板涂刷水性脱模剂

4、混凝土施工

1)施工缝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要求对施工缝进行处理。侧墙封模后,采用高清工业内窥镜探测仪入仓检查施工缝部位清洁情况,根据需要或要求留置影像资料。

内窥镜检查施工缝清理情况 施工缝清理情况

2)混凝土浇筑层厚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由项目部联合对混凝土班组进行仓面设计交底;

混凝土浇筑前,采用工业内窥镜探测仪检查水泥砂浆坐浆效果。

混凝土浇筑层厚采用测杆测量或用水平拉筋进行控制,在测杆每隔50cm刷红蓝标志线,测量时直立在混凝土上表面上,以外露测杆的长度来检验分层厚度。

混凝土浇筑过程安排专人旁站盯控,要求旁站人员配备激光测距仪不定时复核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

混凝土仓面设计交底 混凝土浇筑实名制牌

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标尺检查 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标尺

激光测距仪复核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

3)下料部位及高度控制

在钢筋上标识下料的平面位置;通过接长软管控制下料高度。

4)混凝土振捣

振捣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要做到定人定位,振捣器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振到该层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冒泡,不下沉为止,达到均匀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 1.5 倍(一般为 30~40cm),且每棒要插入下部混凝土不少于50mm,振捣棒要与侧模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5~10cm。

钢筋绑扎完毕后在钢筋上标识振捣棒的下棒平面位置,严格按照设计下棒位置振捣,采用秒表测定振捣时间。

5)混凝土温度控制

侧墙封模前按要求在内部预埋测温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测量养护期混凝土内部中心问题;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混凝土入模问题和脱模后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同时用测温计测量环境温度并形成记录。

红外线测温仪检测混凝土入仓温度

6)混凝土养护

为提高侧墙混凝土养护质量,使用新型高分子养护液及节水保湿膜进行侧墙混凝土养护。养护液和节水保湿膜能够延缓混凝土水分的挥发速度,以帮助混凝土完成充分的水化,可以取代传统淋水覆盖土工布或薄膜养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喷洒新型高分子养护液 覆盖节水保湿膜

二、顶板

1、基层处理

1)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反复收水压实,使基层表面平整,只允许平缓变化。

2)基层表面的气孔、凹凸不平、蜂窝、缝隙、起砂等,应修补处理,基面必须干净、无浮浆、无水珠、不渗水;当基层上出现大于0.3mn的裂缝时,需采用砂轮沿裂缝线路切槽,须作灌注化学桨液处理。

3)柱帽与顶板阴角部位为采用5×5cm的1:2.5水泥砂砂浆进行倒角处理。

裂纹部位切缝 切缝宽度大于5mm

板面浮浆打磨 板面平整度检测

顶板阴角部位涂刷环氧加强层 柱头阴角设置倒角

施工缝位置灌缝 裂纹位置灌缝

2、防水层施工顺序及方法

1)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在阴阳角和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加强层厚1mm(加强层采用环氧树脂防水涂料),加强层涂刷完毕后,立即粘贴增强层(增强层采用30cm宽无纺布),严禁加强层表干后再粘贴增强层材料。

2)加强层实干后,开始涂刷高渗透环氧涂料[按照甲组份:乙组份=5:1(重量比)配料,电动搅拌2-3分钟混合均匀,静置熟化3-5分钟,即可涂刷使用],第一道涂刷用量(0.2-0.25kg/㎡),待其凝固半小时后,涂刷第二道(用量0.2-0.25kg/㎡,两道用量合计0.5kg/㎡),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

3)高渗透环氧涂料完全硬化后再在其上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涂料采用多道(一般3-5道)涂刷,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当涂膜表面完全固化(不粘手)后,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

4)涂刷第一道:在前一道涂料加固层的材料固化并干燥后,应先检查其附加层部位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没有,既可涂刷第一层涂料;如有气孔或气泡,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孔,局部再刷涂料,然后进行第一层涂料施工。涂刷第一层聚氨酯涂料防水涂料,可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涂刮,力求厚度一致。顺序均匀地涂刷在高渗透环氧涂料表面上,涂刷时要求厚薄均匀一致。

5)涂完第一遍涂膜后,一般需固化5h以上,至指触基本不粘时,再按上述方法进行下道涂刷,涂刮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刮方向垂直。

6)涂刮第三、四道涂膜:涂刮方法与第二道涂膜相同,但涂刮方向应与其垂直。

7)涂料涂刷以3~5遍为宜,涂刷总量为3.8kg/m2。防水涂料的总厚度以不小于2.5mm为合格。

8)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施做防水层的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7cm厚的细石混凝土,在浇筑细石混凝土之前,需在防水层上覆盖一层200g/㎡无纺布隔离层(搭接10cm)。

环氧防水涂料第一层与第二层垂直涂刷

聚氨酯防水涂料分层垂直涂刷

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厚度检测

3、顶板蓄水试验

顶板防水施工完成后进行顶板蓄水试验,检验顶板防水质量,确保主体结构顶板渗漏

顶板蓄水试验 顶板防水施工后效果图

7.悬辊制管关键工序控制 篇七

悬辊制管工艺流程包括钢筋骨架的制作、模具组装、各种原材料选择、混凝土拌制、悬辊法制作等环节, 其中任一环节处理不当, 都会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管制作质量。

1 钢筋骨架

管子悬辊成型时, 混凝土受到的机械辊压力很大, 对骨架也形成相当大的扭力, 因此对钢筋骨架要求严格, 要求钢筋骨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因此悬辊制管必须采用滚焊成型骨架。

1) 钢筋骨架的环向钢筋间距不得大于150 mm, 并不得大于管壁厚度的3倍。钢筋直径不得小于4.0 mm, 钢筋两端的环向钢筋应密缠1圈~2圈。

2) 滚焊骨架的纵向钢筋环向间距不得大于400 mm。

3) 公称直径小于1 000 mm的管子宜采用单层配筋, 配筋位置在距管内壁2/5处, 公称直径大于1 000 mm的管子宜采用双层配筋。

4) 双层配筋的钢筋混凝土管按要求焊出直径大小不同的骨架, 将小直径骨架穿入大直径骨架, 调整好内外两层的间距, 用架立筋连接。连接方式为用自制的钢筋定位卡, 安装部位为每根纵筋上三个, 两根交错安排环向距端口100 mm均布, 使两个钢筋笼形成一个整体。

5) 钢筋笼要有足够的刚度, 接点牢固, 不松散, 下榻, 倾斜, 无明显的扭曲变形和大小头现象, 在骨架运输、装模及成型管子过程中能保持其整体性。

2 模具组装

1) 管模两口及合缝应无明显间隙, 各部分之间连接的紧固件应牢固可靠, 如发现紧固螺栓座焊口开裂或不牢靠等, 应立即停止使用, 及时修好后方可使用。

2) 紧固螺栓必须上全。没有上全者, 不得使用。

3) 模具内壁清除干净后, 才能均匀涂刷隔离剂。

4) 同一套模具各部位要编号, 定位组装。

5) 管模上机时中心线应对准轴辊, 缓慢平移套入, 防止管模及内装钢筋骨架同门架、辊轴相互碰撞与刮蹭。在关闭悬辊机门架并紧缩后, 方可使模型轻落至辊轴上。

组装模具见图1。

3 混凝土

悬辊法制管需采用干硬性混凝土, 其水灰比过大或过小都会使管子难以成型。搅拌站的计量设备必须准确, 要严格按配比进行配料, 未经试验室同意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维勃稠度控制在40 s~60 s之间。一般小口径管由于模具、管子自重较小, 辊压力也小。故水灰比可略大些, 相应大口径管可小些。混凝土砂率的选择, 一般取32%左右。

4 成型技术要求

成型过程是悬辊制管中最最关键的工序。喂料速度, 辊压作业时间都是影响管子质量的重要因素。

1) 悬辊制管机架应有足够的刚度, 在制管过程中不得有明显的颤动, 在门架关闭状态下, 滚轴每米差应小于1 mm, 辊轴应满足管模在0 r/min~300 r/min之间无极调速。

2) 辊轴外径与管内径之比为1∶3~1∶4。

3) 成型过程分两个阶段:喂料阶段和净辊阶段。

喂料阶段:

要求管模转速原则是:在离心力作用下混凝土混合料可以贴附于管模内壁, 又具有一定的摊铺性。在这种转速下混凝土可以均匀地摊铺在整个管模内壁, 不会造成局部隆起, 此时管模转速仍为:, 由于悬辊制管振动较大, 管径越大越严重, 因此K值也应随管径增大而增大, 一般参考表1数据。

根据管模转速不难求出滚轴转速。喂料完毕后适当延长1 min~2 min, 使混凝土在辊压力下得到均匀摊铺, 时间一般不做硬性规定。

利用喂料机喂料, 要求喂料机行走平稳, 皮带速度均匀。中、大型钢筋混凝土管可先喂一层压住钢筋, 再喂一次直至预定厚度, 其输料量应保证在2次~3次往返后将料喂足, 小管输料量可一次喂满, 尽量不前后多次往返和断续补料。其喂料量应控制在压实后同比挡圈超厚3 mm~5 mm为宜。

净辊阶段:其时间一般约为1 min~4 min的快速旋转, 目测确已压平、压实即停止运动。结束时逐渐降速停机, 同时向管内抛洒1∶2水泥拌细砂混合料, 以防止混凝土粘辊轴。平稳停机后, 以不使管模在辊轴上晃砂为宜。

4) 成型后若发现管内壁混凝土不平时, 可向管内喷洒水花, 但要均匀, 切不可过多。

5) 管模退出辊轴时, 同上机一样避免碰撞。

6) 管模吊下时观察内壁形成情况, 如有露石、塌落、麻面、鱼鳞状、翅起等现象, 应及时用1∶2砂浆抹平压实。喂料图见图2。

5 结语

悬辊制管由于其成型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浪费水泥少、环保而被广泛应用。生产过程中应从筋骨架的制作、原材料选择、混凝土拌制、悬辊法制作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以保证混凝土管制作质量。

摘要:对悬辊制管的各工序进行了介绍, 包括钢筋骨架的制作、模具组装、混凝土拌制等环节, 论述了各项工艺流程施工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为钢筋混凝土管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8.建设工程项目关键工序 篇八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因素

建筑工程要经历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各个阶段工程管理的重点、难点皆不相同,但毫无疑问施工阶段是管理工作量最大、管理控制难度较高的阶段。施工项目管理由众多因素组成,在这些因素中哪些是关键性因素,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因身处位置不同答案也不一致;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人员大都从项目管理角度探讨施工项目的关键因素,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偏重理论分析,与现实的施工项目管理有一定距离。讨论施工项目管理不能脱离工程实践,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自有其特点,本文对这些内容做些粗浅分析,供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参考和借鉴。

1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因素

1.1 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标不同重视程度也会不一样,资源投入也就有了差别,对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实施力度自然也会有影响。重要的工程,领导非常重视,目标也会定的高些,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会优先得到满足,这样质量安全、工程进度等目标较易实现,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比较高。反之,一般的工程,领导往往不会太重视,目标定的低些,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会经常及时供应,这样施工难以准确地按照计划实施而时有拖延,为了赶工期又会加班加点,这样施工质量必然有所降低,小的安全问题也不时出现,这样项目即使成功也会磕磕绊绊。因此,管理目标值得施工项目管理人员重视和加强。

1.2 管理制度

严格、规范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有利于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计划,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遵守施工规律,积极有效地开展文明施工。建筑工程主管部门也会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帮助建筑企业履行施工管理的义务和权力。目前我国工程体制尚待完善,施工项目管理的实施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重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人治”管理,而没有落实“法制”管理。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强,监管不到位。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第三方参与者,很多情況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3 管理方法

容易理解,好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一般人都会认为既然大家都采用传统管理方法,有什么必要非要与众不同地运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呢,不仅花精力也要花时间去更改和完善[1],这可能是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信息化程度为例,大部分人将其重要性排在目标因素(领导重视程度)、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人员能力之后。

1.4 管理人员能力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愈益复杂,管理水平高低对管理成效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管理水平高低必然与管理人员的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管理能力是学识、经验、团队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既有先天的影响,更多的来自后天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个人努力程度和管理环境的影响。身处好的管理氛围里,管理人员会受到更多积极因素推动,进步会比一般管理环境下更快一些,这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尤其明显。

1.5 其他重要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施工现场条件、沟通协调机制以及施工人员的文化背景、技术水平等也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重要因素。施工现场条件是工程地质条件、场地条件(“三通一平”)、气候条件、施工组织设计、材料设备供应、施工条件、施工平面布置、临设等因素的完备程度。施工现场参与方多,沟通协调机制是确保各方通力协作的基础。施工人员的文化背景、技术水平等对于准确理解施工意图、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也是极其重要的。

2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因素的对策

2.1 创新管理体制

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还是存在较多问题,工程目标要依靠领导推动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和完成,而工程项目有大有小,重要程度也不可能平齐,要从“人治”走向“法制”,必须创新工程管理体制。现行的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实际上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招投标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招投标双方串标、暗箱操作等使市场竞争失去公平性[2],这必然影响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先进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以及良好项目管理文化的形成,因此必须从法律法规方面加以完善,立法方面需要更高效率,执法方面需要更加严格,监管方面需要更加到位,只有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才能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许多乱象。促进工程监理向全面项目管理方向发展也是工程管理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工程监理应属于较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应能为业主提供较全面的服务,所以政府应当改革工程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市场推行项目咨询管理制度,这样对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必然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当然监理企业也要实现转型,提高业务水平和监理人员的能力,这也需要法律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当提高监理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2.2 构建完整的施工标准体系

施工标准体系是对整个施工阶段各项工作的规范,包括施工前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等等;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和进度的控制方法与操作要求;竣工验收标准及做法等;还包括监理制度的推行和实施。规范施工项目管理应明确项目部经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例如强化施工人员资格的审查,限制无证人员及达不到要求的施工人员进场,落实施工标准规范,禁止不按图纸施工等。

2.3 加强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人员始终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与重点,通过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可以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加强人员管理和控制,重点是优秀施工团队的建立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的控制。首先,优秀团队应围绕项目经理的职责和管理目标来建立,通过搭建人员结构合理、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力强的团队,为实施项目施工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必须对施工队伍及其人员进行全面的考察,严格审查其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施工操作水准,特种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然后根据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手段。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以及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在加强质量安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大人员培训的力度,使各岗位人员对即将面临的施工任务有充分的了解。

2.4 注重施工全过程的控制

要做好工程施工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管理。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交底,明确施工任务、质量要求、安全事项、验收标准等,并对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以进行预控。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重视工序管理以及跟踪检查,使各项施工工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对于隐蔽工程必须坚持全程旁站监督。针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施工项目,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以及相应的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工程施工完成,对施工过程的资料要及时整理完善,对工程进行子分部、分部验收。

2.5 提高信息化程度

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应改变传统管理思维,重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通过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构建的相关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可以更加高效地实施项目全过程管理。

3 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复杂程度的增加,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也在提高。在影响施工项目管理的各种因素中找出关键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利于抓住重点,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应重视关键因素的梳理和把握。

参考文献:

[1] 朱继东,吴瑞勤.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华建设,2014(10):84-85.

[2] 李子运.建筑工程管理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探究[J].城市建筑,2014(20):173.

作者简介:

9.建设工程项目关键工序 篇九

1、路基工程

⑽挖方路基

路基土方开挖

①开挖前应对整个挖方段进行测量放样,根据开挖地段的路基中线、标高及横断面,精确的定出坡口线,避免出现超挖或少挖现象;

②提前作出截、排水设施,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不冲刷边坡及路基;

③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逐层施工,立面保持一定的坡度,不得乱挖或超挖,严格禁止用爆破法施工和掏洞取土;

④沿溪及沿山坡和其他按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承包人必须严格在指定的弃土场弃方;

⑤开挖过程中注意边坡修整,机械开挖时应预留20~30cm的保护层,该保护层应采用人工开挖,以保证边坡的坡率及平整度;

⑥严格检查挖方路床压实度,要求≥96%,若达不到要求,应返工或进行换土填压。

路基石方开挖:

①承包人应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及施工机诫配备等情况,采用能保证边坡稳定的方法施工;

②需要用爆破法开挖的路段,应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应于工前14天制定爆破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实施;

③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并将爆破专业人员名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④光面爆破时,应在施爆前14天,将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按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坡面的稳定性;

⑤承包人应就爆破器材的存放地点、数量、警卫、收发、安全措施及必要的工艺图纸编制报告、应在爆破器材进入工地前28天交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时将运输路线和时间报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通行证后方可将爆破器材运入工地保管;

⑥承包人应确定爆破的危险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防护,建立警戒线,显示爆破时间的警戒信号;在危险区的入口或附近道路应设置标志,并派人看守,防止人员在爆破时进入危险区;

⑦挖方边坡应从开挖面往下分段修整,每下挖2~3m,宜对新开挖边坡进行刷坡,同时清理边坡上的危石及松动的石块;

⑧石方路堑的路床顶面标高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高出设计标高部分,应采用人工进行凿平处理。

⑾填方路基

填土路基

①路基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先进行试验路段施工,要求试验段达到土方路基检查项目的压实质量检查标准;

②严格控制好填土材料,确定土样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CBR等技术参数均符合填土要求;填方材料每5000立方米或在土质变化时,应重新试验,确定填料的各项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用于填筑;

③路基填筑前,必须将路堤基底的杂草、树根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小于规范要求或设计值;

④挖设临时排水设施,每层表面做成2%~4%的双向横坡,避免雨后冲刷和积水浸泡;

⑤路基必须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厚度;填方作业应分层平行摊铺;为保证路基压实度,必须按试验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且最大摊铺厚度不得超过300mm,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应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500m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⑥土高度小于1.6m的低填路段,应超挖至1.6m高度后回填压实处理。

⑦横纵坡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不得小于2m。印阶顶做成2%~4%的内倾斜波。横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斜的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其中挖方一侧在行车道范围之内的宽度不足一个行车道宽度时,则应挖够一个行车道宽度,其上路床深度范围之为的原地面土应予以挖除换填。半填半挖路床填方应进行铺设土工格栅等措施; ⑧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硬质材料,应予以清除或破碎,破碎后硬质材料其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并应使粒径均匀分布,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⑨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当填筑路堤下层时,其顶部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填石路基

①填石路堤,石料强度不应小于20Mpa,应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大面向下,小面间上,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路床范围内采用填土,填筑时按填土要求分层压实。

②岩性差异较大的填料要求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将软质石料与硬质石料混合使用。

③路堤应使用大功率推土机和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再用兰派振动夯顶面夯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至压实层顶面稳定、无下沉、石块紧密、表面平整无车辙为止。

④路基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填筑厚度、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施工中压实度由压实遍数控制。压实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⑤路基施工顺序:石料检测合格→运料→推料→边坡码砌→大粒径料破碎→人工局部找平→补充细料→碾压→质量检查→下层施工

⑥雨季来临前修建好临时排水设施,预防雨后积水。

土石混填

①卵石土、块石土等天然土石混合材料填筑的路堤为土石路堤。

在土石混合填料中不得采用倾填法施工,应进行分层填筑,分层松铺厚度宜为300~400mm(经试验后确定);

②当路堤填料中石料含量大于70%时,按填石路基施工;石料含量小于70%时,按土石混填路堤施工;土、石混合分层铺填,但应避免尺寸较大的石块集中,并整平压实;

③路床顶面以下500mm的范围内,应填以有适当级配跳土石混合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

④路基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填筑厚度、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施工中压实度由压实遍数控制。压实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

⑤当填料由混合材料变化为其他填料时,土石混合材料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应小于300mm,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

⑿路堑高边坡防护

砌片石护坡

①砌体砌筑前应先测量放样,并按设计坡比挂线施工;

②坡面上松动的岩石必须清除,人工修整边坡,清出新鲜面,砌体的砌筑厚度需符合设计要求;

③砌体应自上而下分层砌筑,砌体须错缝、紧密,砂浆饱满,勾缝要牢固、美观;

锚杆施工

⑴.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测放孔位,并在坡面上做好孔位标记;

⑵.施工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拉拔试验,并详细做好试验记录;

⑶.锚杆钻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成孔后应及时清孔并安装锚杆;

⑷.锚杆杆体应顺直,并除锈、除油。锚杆安装必须居中定位,并带注浆管,注浆管长度不得小于锚杆长度,注浆过程不得拖动或拖出注浆管;

⑸.锚杆注浆采用孔底逆流式注浆法,水泥浆(砂浆)强度、水灰比、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⑹.锚杆钢筋应按设计要求嵌入框格梁,并与框格梁钢筋焊接牢固,框格梁钢筋绑扎完毕应及时浇注砼。

预应力锚索施工

由于预应力锚索施工工序多、技术含量高、隐蔽性大,施工质量较难控制。为此,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认真、细致的严格监理,确保设计防护目标的实现。

⑴、一般要求 ①、用于施工的钢绞线、钢筋、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质保书、标牌,按规定频率和要求送具CMA资质检测单位或总监办中心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准用于施工,严禁使用无证产品或材料进场后不经检验即用于施工;

②、钢材进场后要架空储存,不得露天堆放,预应力钢绞线的储存除应符合一般钢材储存要求外,还应增设防潮、防腐蚀设施;

③、用于锚固施工的砂浆、水泥浆配合比及其原材料必须经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平行试验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准用于施工;

④、钻孔、灌浆、张拉、机械设备的选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条件,钻孔一律采用风动干钻,严禁水钻。张拉设备技术性能指标及选型必须配套,未经具CMA资质检测单位或计量检测部门标定不得用于本工程;

⑵、预应力锚索施工

①、试验

A、施工前,每个高边坡工点都必须选择一组不少于3根锚索做现场拉拔破坏试验。为了得到可靠的锚固技术参数,用于试验的锚索锚固段长分别取2m、4m、6m,对应的钻孔深度同该边坡设计锚孔深度,要求各合同段在完成试验准备条件后,提前2~3天通知总监办、业主和设计代表。

B、锚索试验填写“锚索试验记录表”,试验以拉动或拉断锚索为原则,试验结果供设计代表进行动态设计,判定锚索的破坏标准有:

ⅰ 锚索位移长时间不稳定或者位移不收敛;

ⅱ 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量是前一级荷载位移量的2倍,即拉力~位移(P-S)曲线出现明显拐点。

②、钻孔

承包人按施工图设计要求完成某一级坡面刷坡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或设计人员(必要时)对锚索施工范围地段进行检查,如坡面地质条件和施工图设计基本符合,即可进行锚索施工放样测量。锚索钻孔填写“锚索钻孔施工记录表”。钻孔的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角、方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完毕一律采用高压风清孔。钻孔的允许偏差,设计已明确的按设计执行,设计未明确的按以下标准执行:

A 有效设计孔深的超深不得大于50cm;

B 孔口坐标误差不得大于±10cm;

C 孔斜误差不得大于3%;

D 开孔时应严格校验钻具的倾角及方位角,不得对设计的倾角作任何修改;

E 钻孔过程中,应加强钻具的导向作用,及时检测孔斜误差,并视钻孔需要合理采用纠偏措施;

F 钻孔过程中应加强地质观察,若发现与设计明显不符应及时报告业主和总监办。

③、锚索制作与安放

A、锚索制作

ⅰ 锚索制作宜在专门搭设的加工棚内进行,制作过程填写“预应力钢绞线束检查表”,制作完成分不同类型摆放整齐,并挂好标牌,标牌上应注明该束的编号、束长、锚固段长、自由段长、待安放的孔号、孔深及孔径;

ⅱ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时必须采用机械切割,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ⅲ 预应力锚索编束的钢绞线应排列整齐、平顺、绑扎牢固,不得有缠绞或扭麻花现象,表面应除锈去污,锚索制作所采用的扩张环、紧箍环、注浆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布设安装;

ⅳ 锚索必需按设计要求涂防腐涂料,自由段套聚乙烯塑料管或PVC管,套入前应在套管两端10~20cm长度范围内用黄油填充,外绕工程胶布固定密封,确保水泥浆不进入自由段钢绞线。

ⅴ 锚索锚固段长、自由段长、张拉段长不小于设计要求;

B、锚索运输与安放

ⅰ 锚索运输、吊装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得破坏锚索结构及其保护涂层;

ⅱ.锚索安放填“锚索安装检查记录表”,锚索入孔前必须进行以下检验:

a、锚孔内及孔口周围杂物必须清除干净;

b、锚索的孔号牌与锚孔孔号必须相同,并应核对孔深与锚索长度;

c、锚索应无明显弯曲、扭转现象,锚索中进浆、排气管道必须畅通;

d、锚索防护层无损伤,凡有损伤必须修复;

④、锚索孔注浆

A 锚索安放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尽快注浆。如钻孔过程发现锚固段地层地下水量较大、岩层有泥化现象应及时报告业主、总监办,以便会同设计代表现场决定是否采用二次劈裂注浆。锚索孔注浆填写“锚索孔注浆施工记录表(B8)”;

B 锚索孔注浆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a、水泥砂浆强度不低于30Mpa,砂的粒径宜小于或等于2mm,注浆通过注浆管从孔底自下而上逆流式注入,灌注至孔口返出新鲜浆液即可,水灰比及注浆压力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b、浆体强度试件每30个锚索孔不少于一组,不足30个孔取一组;

c、锚索孔完成注浆后,孔口段将因浆体泌水收缩出现空孔,必须补满,否则不准进行地梁或框格梁施工,若按先地梁后锚索工序施工的,在未补满空孔段前不准进行张拉锁定。

⑤、锚索的张拉锁定

A 锚索注浆强度、地梁砼强度或框格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锚索张拉,锚索张拉填“预应力锚索张拉检查记录表”;

B 张拉设备必须配套标定,并绘制压力表读数—张拉力关系曲线,以指导现场张拉作业。张拉设备使用每6个月标定一次,经拆卸检修的张拉设备或经受强烈撞击的压力表,都必须立即重新标定;

C 设计张拉荷载、超张拉荷载、锁定荷载均应与设计相符。张拉采用应力控制及伸长值校核操作法,当实际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或小于5%时,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D 张拉开始时先进行预拉,预拉预应力值为设计荷载(σ)的10%,持荷3~5min后,准确记录下锚头伸长量,再回油逐级进行张拉,E 张拉分5级二次进行,分级荷载为20%σ,第一次分3级张拉至60%σ锁定,间隔时间不小于3天,再进行第二次张拉,第二次张拉从第三级张拉终值60%σ开始,分2级张拉至设计荷载(σ)后, 再加载至设计要求的超张拉荷载值,持荷稳压时间不小于10min方可锁定。其张拉程序如下:

10%σ预 拉 持荷2~5min

0 20%σ第一级 持荷5min

40%σ第二级 持荷5min

60%σ第三级 持荷5min

锁定(间隔≥3d)第一次张拉

80%σ第四级 持荷5min

100%σ第五级 持荷5min

超张拉至设计规定值 持荷≥10min

锁定

第二次张拉

F 张拉时加载速率每分钟不宜超过设计应力荷载的1/10,卸载速率每分钟不宜超过设计应力荷载的1/5;

G 预应力锚索张拉结束后,由监理工程师按不少于该边坡锚索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进行随机抽检,检验合格的拉力值为1.2σ,未经检验合格前不准割索封锚;

3).锚索(杆)框架梁施工要保证框架顶面平顺美观,横梁应按照设计规范设置伸缩缝。坡面不平顺处应先清理,梁底不平整的凹部必须采用同标号砼找平方可绑扎钢筋,框架梁内坡面防护完工后,应基本与框架梁保持平整;

4).用于降低坡体地下水的排水斜孔,应根据施工揭露的地层实际情况,会同业主和设计代表有针对性的调整孔位、孔数及孔深,确保仰斜孔的排水工程效果。

⒀台背回填

①回填处的地基基底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浮土等,基坑内的水应抽干;

②选用压缩性小的透水性材料作为回填材料;

③回填前,在原填土路基挖设台阶,台背回填应配备冲击式或小型振动打夯机;

④回填时,结构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台(涵)两侧应对称回填,以免涵身单侧受力;暗涵顶需填土50cm,人工夯实后,再通行机械;

⑤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在台(涵)背做出标记,便于控制每层的压实厚度,台背区的压实度应在96%以上。

⒁砌体工程

①砌筑材料及砂浆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②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必须进行处理;

③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底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其表面加以整平、清洗、湿润、坐浆砌筑;

④砌体应按水平分层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砌体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⑤片石分层错缝,砌筑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无空洞;勾缝应平顺,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

⑥伸缩缝、防水层、泄水孔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图纸规定;

⑦整体砌筑完成后,至少应洒水7天进行养护;

⑧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作挡土墙泄水孔进口处的反滤层和墙背渗水层,其材料为砾石、砂石、砂或其组合,其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路基填筑质量及 其稳定性决定着公路质量的好坏及其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在高 速公路建设中,路基施工是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质量监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核实、制定方案

高速公路沿线经过山川、河流等各种复杂地段,地质情 况不尽相同,对部分大填大挖、软弱土层以及结构物连接处都 需要进行特殊的技术处理。因此在路基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协同施工单位对本合同段内沿线地质地貌作出全面细致的调查核实,督促施工单位针对特殊地质情况,尽快制定出切 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且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从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和工程进度、工期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论证,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实施施工方案。

2、原地表软弱层的处理

在路基施工中,对地表软弱层的处理方案应根据具体的地质 情况而定,如软土层较薄可采用单一的换填法、内掺法和深翻凉晒法等处理方法。如软弱层较深 可采用重夯法、砂石垫层法和打灰桩等方法进行处理,也可以采用几种方法复合处理。但是在处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加大旁 站,增加检验频率,检验处理效果。

快把公路监理工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吧!

3、路堤填筑的施工监理

在路堤施工前,监理工程师要协同施工单位选择好路基 填筑材料,做好试验路段,在路基填筑中严格按照试验路段提 供的数据指导施工。为了确保填筑路基的施工质量,重点对每层的填筑厚度、填筑材料的最大粒径、压实机械吨位及其碾压速度、压实遍数、最佳含水 量等方面加以严格控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压实度进行检 测。

1)试验。确定土质最大干密度和松铺厚度。

2)放样。在上土之前,要事先测定运输车辆的装载土方量,根据车辆的运量和松铺厚度决定每车土所占的填筑面积,然后在 下承层用石灰打出方格网,每格一车土,以确保路基填筑分层厚度不超施工要求。

压实度检测可采用灌砂法和水袋法、核子仪法、轮迹法相结 合,轮迹法宜作为压实度的外观初评方法。当填筑材料不同或发 生变化时,应及时取样作击实试验,确定该土质的最大干密度。如使用核子仪测密实度,应根据不同土质建立回归方程,确定不 同的相关系数,以及时准确的测定路基压实度,确保路堤的施工 质量。

另外,应注意填筑前期的零填路段施工,加快路基连片,以 防止和减小不均匀沉降。高填方路堤要有足够的自然沉降期,如 时间不允许,应采取预压,直至观测结果符合要求时为止。

4、挖方路堑段的施工监理

挖方路堑段除对路堑标高、边坡坡度、边沟等进行严格控制 外,深挖石方路段常常会出现下列情况:

1)边坡渗水、路基渗水等问题。督促施工单位首先查明挖方地段渗水的形成机理,再对路基内及边坡两侧的裂缝进行仔细观 察,记录渗水裂隙的数量及流量,含水量和不透水层的性质、层数和数量。然后拿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处理。譬如,在路基中埋 置横向PVC渗水管或渗水软管,将PVC渗水管打入边坡岩内,开 挖排水渗沟,加大边沟深度,设置截水沟等。

2)爆破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地理环境,确定合 理可行的爆破方案。一般采用松动爆破和预裂爆破相结合的施工 方法,根据地质情况和土石利用情况,确定合适炮孔间距和用药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取得预想的爆破效果。

3)边坡坍塌、裂缝。因岩层的地质构造复杂,以及爆破施工 不当等原因造成。此外,清理挖方路段时常伴有边坡坍塌、裂缝 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检查边坡的稳定性并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处理也是路基施工监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督促施工单位 尽快清除已坍塌的土石方,仔细检查有裂痕的或不易发现的裂 缝,然后采用锚固、挂网喷浆等方法进行处理,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无任何问题。

5、台背填筑

构造物的台背填筑施工要求高于路基填筑,压实度应大于 95%.台背填筑工程量不大,但由于场地狭窄,作业面小,又要 保证不损坏构造物,压实度要求高,大型机具作用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为保证台背填筑施工质量,可做好如下控制:

1)测量放样控制。桥涵台背顺路线方向长度,自台背底线延 伸2m,已填筑完的路基应按1:1的坡度切成台阶,然后在涂刷防 水层的台背上用红漆标出每层的压实厚度(一般为15cm)。

2)控制回填材料。台背填筑应选用透水性好的风化料、砂 砾或基层用混合料,同一层必须用同种材料填筑,且同种材 料填筑不少于3层。

3)压实。落实配套机具和专业化施工人员,台背填筑机具应 配套齐全,压路机和小型夯实机具相结合,逐层填筑压实,施工人员要专业相对稳定。

4)控制施工工艺。台背填筑尽管大型机械作业效率低,但必须上大型压路机,台背50cm以外用18t以上压路机碾压,边缘50cm用电动打夯机夯 实。同时要注意与路基结合部位、已填筑路基或已压实的原地表要切成台阶并且其压实度要达到规定要求,在结合处应 用压路机横向压实。由于每层厚度较薄,平整十分重要,要用 人工精确平整,压实度才能均匀一致。

5)台背填筑检测。检测频率每50m2一点,每点都必须合格,要采用灌砂法测定台背填土的压实度。

由于台背填筑施工工艺要求严格,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台背填筑进行全过程旁站,控制好压路机的碾压遍数,及时检测 压实度。

上一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内容下一篇:火锅店管理运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