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制度

2024-07-11

校本研修的制度(精选8篇)

1.校本研修的制度 篇一

校本研修制度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联系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特提出本意见。

一、校本教研制度的涵义:校本教研制度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实践性研究制度。

二、学校要凸显以校为本理念,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意识,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

三、认定教师在校本教学研究中起关键作用,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导力量;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拥有教研的潜质,赋予教师教研自主权,依靠教师搞好教学研究。要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校本教学研究的核心,尤其应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造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开展具体而深入的教学研究。

四、教研力求服务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课堂和谐愉快气氛的生成、关注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要注重研究和实践合一,提倡在实践中研究,通过校本教研的实施,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

五、组建坚强有力的校本教研领导组织和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执行组织。成立专门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 长:(校 长)副组长:(教导主任)组 员: 全体教师

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引导教师重视理论思维,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并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弄清教学研究的定位、实施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方案的制定、共同体的产生、方法的综合运用等。

七、要重视开展专门的校本培训,研究主要针对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最关键、最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帮助教师适应多重角色,使他们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且成为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要积极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力求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效果。

八、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实验研究;要将课题研究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并根据学校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确立校级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要采取“科研管理规范化,课题研究实用化”的措施,加大课题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整体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教改。

九、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大会”,鼓励人人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要求教师按教研进度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坚持观摩研讨活动;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校本教研工作档案,明确研究的现实问题,严格执行科学的教研工作程序。

十、要重视以教研小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深化交流、张扬个性、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纠正校本教研实际行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做法,确保校本教研务实、求真、高效。

十一、要健全对话交流制度,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充分体现学术民主,求同存异,鼓励创新,在实践与摸索中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

十二、完善校本研修考核细则,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专业发展成绩,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十三、校本研究小组有向学校提出研究经费和物质要求的权利,学校最大限度为实验研究提供经费和物质保障。

十四、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对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用政策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2.校本研修的制度 篇二

潘海燕教授提出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校本研修制度倡导的不是写出来的文本条文,生硬的规定,而是真正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和工作学习的内驱力,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自主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足够的成长空间。基于此,笔者认为建立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的组织要素

我校校本研修的组织要素主要有六个角色要素组成,校长、校本研修的导师组、课程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研组、教师。校长是校本研修的领导者、指导者,也是校本研修实施的关键者。校长的思想与领导艺术直接决定着校本研修的管理与开发。校本研修的学习内容选择,过程组织与实施,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个人自主发展的评估与指导等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高效实施必须要有校本研修导师组的引领。学校的课程管理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管理校本研修日常事务性工作,并指导与组织研修活动,促进全体教师整体协调发展。教研组是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组织,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校本研修中,教师的专业自主生长,依赖于学校的有效管理,依赖于制度的落实,更依靠教师自己由自我概念到自我管理。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下的管理不是限制教师的多元化,而是需要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每一个教师个体的多元化和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并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促使校本研修制度的落实。学校要在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指导下,协调好校本研修这六个角色要素,发挥其最大作用。

二、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创建与之相适应的系列校本研修制度

潘海燕教授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强调,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发展活动,都不应以学生的身份、接受者的角色来参加,应该是以主动参与者、自主发展设计者、合作研究者的心态来做。也就是,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在校本研修的整个过程中是能动的,是起主导作用的。我们在进行教师专业引领时,要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话语权,促使其主动发展。

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创建与之相适应的系列校本研修制度,以此来保障校本研修持续高效开展,不仅是学校内涵与品质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建设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一方面要对以前的制度进行梳理、修改、完善与传承,另一方面要适应新的发展探索与创新新的研修制度,为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改进了学校的制度建设,指导学校向更高的目标,向更有品质的学校迈进。

建立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能够在学校组织内营造出一种“工作即学习”,“教学即研究”,“研修即生长”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增强了教师研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能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促进教师主动审视自己,觉察自己,发现自己,主动获取学习的机会与平台,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主动改变与提高自己,从而促进教师自我自主地发展。

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就是要求学校依据现阶段教师专业发展进程,面向全体教师,以教师认可的方式,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入手,从对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方面着力,出台一些能够促进教师自主生长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使其成为全体教师共同的意愿和精神追求,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校校本研修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正能量作用,以潜在的规范影响着每一个教师的行为,悄悄地改变着每一个教师的行走方式,感召着每一个教师的心灵,使全体教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全身心投入研修,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制定校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制度

制度是一种资源,要想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制度设计不到位,就会严重阻碍教师的自主发展,影响学校的持续发展。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就会使学校设计校本研修活动更具有合法性,就会使校本研修活动取得教师的最大限度的同意和认可,就会促进相关系列活动与制度落地。

校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制度,主要包括,校长要做欣赏型领导,积极倡导欣赏、肯定、对话和合作,以每一位教师现有的经验与状态作为发展起点,充分发现与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和潜力,精心进行校本研修设计,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发展机会,致力于实现学校共同的愿景。校长更加关注全员参与和以人为本,致力于发现学校团体和教师个人潜能优势。校长着力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把教师的内在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自从深入探究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以来,我校王校长提出“让九小滋养人,让九小成就人。”这样的领导思想所彰显的理念,对于积极、正向的校本研修制度设计以及制度有效性发挥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制定校本研修内在激励制度

制定校本研修内在激励制度,首先,学校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校本研修中各个学科教研组的职责和任务,为每一位教师自主成长,为形成教研组学习共同体,提供常态的制度保障。明确教研组组长及每一个组员研修的职责和任务,要求每周定时开展组内或者组外的研修活动,强调人人参入,人人交流的主动发展模式,促进教师间交流共享,共同生发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学校将小专题研究,校际间交流、同课异构、教研协同、自主生长式课堂和团队竞赛等活动,授权教研组承担,指导教研组组长精心周密地安排活动,发挥每一位组员的作用,激励大家共同参入,正如潘海燕教授强调的“将教师的工作场所变成教师的学习场所、合作场所、研究场所,使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行为始终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境界。”学校通过对这些常态的相关活动的过程管理,了解教研组及每一位教师的努力程度。在此基础上,学期末鼓励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申报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组等评比活动,激发教师内在潜力,促使其主动成长。

(三)制定校本研修目标成长制度

制定校本研修目标成长制度,是指学校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成长方向,坚持梦想,勇往直前。学校建立以下制度:1、建立自主生长式教师五级阶梯式成长台阶。教师依据自己教学实际能力水平,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估,知道“我是谁?”,“我该怎样发展?”,正确分析自己是属于“模仿型教师、成长型教师、成熟型教师、能手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这五种类型中哪一种。并依据每一种类型教师的标准制定自己的个人自主生长式三年发展规划,特别强调规划中自己的发展目标要清晰、准确,发展愿景描述,表达要简洁明了,自己个人发展期望也明确表述,期望学校给予怎样的支持与帮助。这样学校就十分清楚每一个教师自主生长的方向与意愿,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也为校本研修菜单式设计提供了支撑。2、建立教师个人自主成长档案。教师个人自主成长档案包括五大系统:一是教师基本情况;二是发展目标;三是达成目标记录;四是文集汇总;五是成果记录。通过这五大系统制度管理,帮助教师整理和记录教师自主发展过程,并且逐步内化到教师个人意识里,成为一种习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3、建立自主生长式教师工作手册。《自主生长式教师工作手册》包括计划、总结、理论学习内容、专业技能内容、教学实践与研究、教学观课评课、课题研究等,记载教师日常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促使教师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并记录自己的成长,见证自己的改变与进步。

(四)制定校本研修自修反思制度

教师的自主发展离不开自我反思,制定校本研修自修反思制度就是让教师的自我反思成为一种习惯,长期坚持,书写教师自己的精彩。教师如果缺乏反思意识和自主更新的能力,还是用昨天的知识教授今天的学生,还期望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未来,这种局面将是多么可怕。潘海燕教授从2003来至今,一直在80余所学校致力于“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实验研究,也积累了厚实的理论与实际经验,成果颇丰。潘教授指出,“教师把听到的做出来,把做好了的写出来,真正让教师自主生长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个人教育理论,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推动教育的进步。”我校教师自2015年以来,坚持撰写反思近两个学期,周周写,人人写,周周出一期教师反思简报,每学期汇集教师反思文集,周周在组内交流反思,坚持写,便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研修氛围。

(五)制定校本研修有效评价制度

建立校本研修有效评价制度,就是要在校本研修中,对教师自主研修的过程、态度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要制定校本研修评价制度,首先,要明确评价的内容。我们制定的评价内容包括,教师自我管理情况、教师主动发展情况、教师的知识能力进步水平、教师的工作成绩、教师的工作手册填写情况等方面。其次,根据评价的内容再来制定具体的评价制度。通过一定的量化考核,确定教师个体的成长进程。同时,依据各个教研组定期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对教师日常发展进行评价,教师学科教学成绩、论文、科研成果等均纳入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制定以上有利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制度,力求有效的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改进的功能,有利于学校对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做出适当的调控与完善,逐步创建科学民主的现代校本研修制度,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环境,使学校能够更好地组织校本研修,更好地引导教师自主成长。

3.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 篇三

关键词:听课 品课 写课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46-01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方法也很多。通过不断实践,我们总结出“听、评、写一体化”的校本研修理念,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就听课要求、评课内容、撰写听课反思这一实践要求及其意义作如下论述,希望能给教育者带来借鉴与帮助。

1 明确听课要求,听出门道,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开展听课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听课,对于教师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上课的形式也是百花齐放,有研究课、示范课、评优课、汇报课、常态课等等,不管多少名堂的课,都是教师去听其他老师上课。对于听课者来说,应怎样去听课?抱着什么态度去听课?有什么想法去听课?是否有准备的去听课?不同的态度、想法,听课时候关注的内容不同,当然听课的效果就会迥然不同。我们对教师听课,提出以下要求:

(1)听课者要事先“备课”。听课人只有经过事先“备课”,事先要熟悉教学内容,亲临其境听课时才能做出比较,引起思考,产生共鸣。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懵懂懂地听,不理解教者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能发现优点与不足,就不会有较大收获。

(2)听课者带着问题去听课。听课就有了目的,而不会是一种负担,听课时也会特别关注。在听课时不仅要动眼、动耳观察课堂教情、学情,还要开通脑筋思考问题,关注教学生成问题,求得对问题的解决,或者在原问题上产生新问题,形成新想法,使自己思考更深入。只有带着问题去听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听课要在“听”字上下功夫。听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解读程度,思考是否做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情况,教法学法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基本功是否深厚。还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

2 切实开展品课,品出名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品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怎样品课才能有效,即凸显教师教学科学性、有效性的一面,又指出教师的不足,这才是有效听课,也是我们每位听课者必须思考和认真去做的事。我们的做法是:

(1)转换自己的角色去品课。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这要求教学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把学术放在“发展过程中的完整的人”的地位。这样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品课时不要把自己当成一名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而是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以学生的心态进入课堂,跟随上课者的思路,完成课堂之旅。评课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时时为学生着想,以领悟学生心灵的秘密与教育真谛的心态去评课,关注学生的“感受”。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品课,才能实现我们的目的,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

(2)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品课。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品课,不仅品出课堂的优点、创新之举、课堂爆发出的智慧之花,以及令人深思的教学机智等,还要品出课堂的不足和失败的地方。我们以欣赏的眼光,从找闪光点的视角去品课,必会深得个中三味。欣赏者必倾听,倾听者必品味,也自然能品出教师教学的智慧,品出学生的灵动思维,品出课堂的文化内涵。

3 认真反思写课,写出水平,成就教师专业发展

写课应该是听课者将听课后的感受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积累,也是有效的教研。写课不是口头简单的议论,而是对话、反思与梳理的过程,如果说评课是感性认识,那么写出来就是理性认识。写听课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写课要注意下列问题:

(1)是要重视探索与创造。我们在听他人课后要懂得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注重学习他人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学习他人经验是借鉴,借鉴的目的是创新,听课既要消化吸收别人的优点;又要发展创新,而不是机械照搬、盲目模仿,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别人的经验真正学到手,才能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是要取其精华,学会选择。我们对别人的教学经验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要盲目吸收,贵在认真思索筛选,进行思维加工,抓住精神实质,找到规律,揣摩教者对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把认识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像蜜蜂采蜜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采集有用的花粉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是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写课。我们听课既要作为一名学习者,更要成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一个听课者由于自己的思路、习惯、知识和经验等不同,听课得到的观点也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写课要带着研究者的身份,以研究者的目光,站在课程标准与理论前沿的高度,对所听课的优点、缺点进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然后反观自己的教学,反观自己存在的问题,既提升别人,也提升自己。

4.校本研修方案审查制度 篇四

为了扎实认真的把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校本研修方案的切实可行;为了我校校本研修方案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面向学生、提高教师、适应社会;我校特制定《高村小学校本研修方案审查制度》

一、根据学校安排各教研组将校本研修方案草案交教导处。

二、教导处对各教研组交来的方案草稿进行合并整理。

三、召开优秀教师座谈会,对《校本研修方案草稿》进行充分论证、探究,最终定稿。

四、教导处对《校本研修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并做好相应的督促检查。

5.方桥小学校本研修制度(讨论稿) 篇五

为保证校本研修理念的有效落实和校本研修行动的稳步推进,规范校本研修工作,发挥校本研修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原有研修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

一、学校研修层面的管理:

1.建立研修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学校特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行政和教研组长、业务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具体如下:

组长:江亚文

副组长:庄辉谊

组员:周亚珍、王嘉栋、王春霞、冯雪芹、王来波、汪莹、谭二萍

2.健全研修组织体系。

根据市教研室的要求,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教研组组织体系,学校设立语文、数学、综合三大中心教研组,分别由冯雪芹、王来波、汪莹担任组长,语文学科分高语组、低语组,分别由冯雪芹、谭二萍担任组长,语文、数学均设立每一年级的备课组,综合组包括英语、科学、美术、体育、音乐、思品、信息技术等7个学科,每一学科均设立相应的学科组长。

3.加强教研组长培训。

教研组长是学校研修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是学校研修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学校将配合教师进修学校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从学科专业素养,活动设计策划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研组长的工作素养和工作能力。

4.加强区域协作。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将与第三区域协作组的兄弟学校密切联系,多搞一些研修活动,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5.多途径专业引领。

一是充分挖掘校内的优势教育资源。学校将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辐射与示范作用,以骨干示范课、师徒结对、专题交流会等形式,推动优秀教师向纵深发展,为全体教师提供学习与借鉴的平台。

二是借助外部力量的引领。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外请专家、学科教研员进行专业指导,同时注重让教师“走出去”,外出参观、考察,吸取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与课改理念,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提高。

二、教研组研修层面的管理

1.备课管理

备课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体日常备课两种形式。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活动一学期进行三次,内容分别为:期初集体备课、日常集体备课、期末复习交流。

期初的集体备课指在块上对整册教材的梳理解读及教学计划的制订。一般由各年级备课组长和学科组长组织完成。

日常集体备课指对选定的教学内容在点上精读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语文、数学以教研组、综合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由教研组长和学科组长精心准备,围绕“理解教材、科学设计、有效落实目标”这一主题,重点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下功夫,日常集体备课的流程一般为:组长先确定教材,组内老师分散备课,然后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集中进行讨论,集体设计一份比较优秀的教案,然后由一位老师进行施教,最后进行评课等。每位教师要把每次活动材料上传到学校研修平台。活动中要加强问题研究,组内教师共同讨论明确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2)个体备课

个体备课是最主要的备课方式。学校要求教师不上无准备之课,要求每位教师在学科计划的基础上,对每一篇课文进行仔细精读,然后备出个性化的教案,要加强课后反思、批注工作。其中语文教案由教研室提供,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填写学情、教学调整和反馈。数学实行助教方案,要求教师们根据助教方案认真思

考,写出自己的个性化设计,并附上板书,课后撰写实践反思。学校由教导处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2.课堂教学研讨管理

(1)上课

根据教研室意见,3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年在备课组或以上范围内执教一节公开研讨课。由校师训处与教研组长安排,在校园网上发布通知(包括时间、地点、教学内容、执教教师等)。

(2)听课

同个教研组或者备课组教师上研讨课时,同组教师无特殊情况应参加听课活动,并认真记录,要求一般教师每学期听课8节以上,学校行政领导及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12节以上,并重点对一至两节课进行较为详细的评课,期末时上交听课本并由教导处负责检查。

(3)评课

由教研组长组织好评课活动,先由执教教师进行简单的说课,再由组内教师进行评课。评课中,不仅要发现执教者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也要发现“不足”,即站在不同角度上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再设计,以便不断完善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3.师徒结对活动管理

为促进学校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创造条件进行师徒结对活动,既要求校内骨干教师利用奉化市名师跨校带徒等活动机会,积极报考,拜师学艺。同时,学校又与协作组内兄弟学校联谊,通过协作组的名师指导校内的骨干教师和新教师成长。在校内,学校组织新教师与校内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在结对期间完成相应活动任务,一般要求这些结对的师徒在一学期中做好以下工作:师傅上课1节由徒弟记录,徒弟上课2节由师傅记录并做好点评,徒弟完成教学设计及反思1篇。每学期期末时上交有关的活动材料,由学校进行检查。

三、个体研修层面的管理

1.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广泛阅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丰富教育视野,并不断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够服从学校的需要,代表学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

2.勤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感悟,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积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原生态的素材,撰写教学论文(包括教学叙事或者教学案例)。每学年上交一篇教学论文,并积极参加校级以上的论文评比。

四、研修档案的管理

1.规范学校网络研修平台建设。

学校师训处根据教研室精神,规范设置网络研修平台。学校网络研修平台分为三个层面:学校研修层面、教研组研修层面、个人研修层面。学校研修层面分设:研修制度、计划总结、活动材料、学校荣誉四大块内容。教研组研修层面分设:教研组概况、计划总结、研修活动、集体备课、师生荣誉、共享资源六块内容。每块内容里面都按学期分类,每学期一个文件夹,各组长及时上传各项活动材料,然后督促组内教师及时进行研修活动的跟帖。学校将根据各组研修活动的实施情况对教研组进行考核。

2.每个教研组的四个阶段研修材料应整理系统、具体,做到主题明确、过程具体、人人参与、强化实践、研讨、反思、总结,每次活动的记录要及时、清楚。学校师训处随时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五、校本研修的考核

1.每位教师的校本研修情况由教研组长进行考核(备课情况由教导处考核),考核情况与教师考核、职称评定、各类评优推荐挂钩。

2.实行教研组量化考核制度。

6.绥德县第二小学校本研修奖惩制度 篇六

校本培训工作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是提升教师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塑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促进自身往纵深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奖惩制度。

一、奖励制度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对于成绩突出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2、能够主动参加除上级及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学校根据证书级别给予奖励。

3、取得各级各部门颁发的教师能力方面的荣誉证书,如优质课评比、基本功评比等,学校根据证书级别给予奖励。

4、对论文在学区级以上(含学区级)发表或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

5、对指导学生获学区级以上(含学区级)竞赛奖的教师给予奖励。

6、对被评选为学区级以上(含学区级)教学“三坛”、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教师,以及获县级以上(含县级)优秀教研组的给予奖励。

7、对获得学区级以上(含学区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奖项的教师给予奖励。

(注:以上所取得的奖项,均按《绥德县第二小奖励制度方案》的标准)

二、惩罚制度

1、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表现消极懈怠,学校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除绩效工资处罚。

2、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中,发布不利于工作开展得舆论,做阻碍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学校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除工资及量化分的处罚。

3、对于不能按时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绩效工资等处罚。

4、没有完成校本培训工作的,如缺少心得、反思、笔记等,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扣除年终考核分。

5、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教师,学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7.校本研修的制度 篇七

一、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现状

1. 学校教研 、科研 、培训不能有机融合 、和谐统一

首先,学校的教研、科研、培训往往缺乏共同的主题,目标不一,三者之间不能紧密结合. 其次,三者不能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学中具体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确立校本研修的主题.

2. 教师的认识不够

其一,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书教好,将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行,校本研修,那是做文章、过形式而已. 其二,有的教师安于现状,视野始终锁定在教参、教本和教辅,不看书、不学习,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守旧、方式方法传统. 不关注减负增效,而是通过题海战术、重复练习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于校本研修活动,广大教师缺乏热情,缺少参与度.

3. 形式单一 、目的不明确

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已形成了“传统的模式”———上课、研讨. 就课论课,没有主题,目标不明确. 缺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让校本研修活动失去了“真”意义.

4. 效果不明显

由于教师不能结合自身的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根据问题确立校本研修的主题,所以在研修活动前没有思考、研修活动中没有收获. 更何谈“分享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服务于教育教学”.

了解现状,针对问题,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实践,且行且思,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学校教育特点的校本教研之路.

二、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有序开展,增强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1. 问题的提出是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的关键

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的目标是什么? “丰富的理论素养”、“大家的上课风范”……这些都不是重点,其关键在于能够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思考、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校本研修应立足于“人本”和“校本”两个着力点. 它的特点是:基于“本”,研修“教”,使教师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这样,校本研修才能把握住“人本”和“校本”,才有丰富的一线资源,才有传承的生命力.

2. 正确看待校本研修的目标

校本研修目标层次:落实教育教学常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增进教育教学智慧. 校本研修要进行分层推进,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目标层次要起点低、小步走,大多数老师可以在立足于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当然,也可以先“造就”一部分教师,让他们成为教学的行家,引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3. 组织的形式可以多样性

课堂教学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但同时, 还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把教师从单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例如:关于作业的校本研修,开展旨在改进作业过程的教师研修(作业布置的研究、作业设计的研究、作业批改和分析的研究);也可以进行备课活动的校本研修,通过备课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还可以让教师体验考试,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进行考试(解答试卷),以研究和反思试卷的命题和评分标准,(解读试卷)引导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考试,引导教师树立学习的意识. 除了学科校本研修,还可以进行德育方面的实践活动研究,或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

4. 健 全制度 ,保障校本研修

首先,学校领导要对校本研修重视起来,校本研修是一个学校发展的脉搏. 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要有目的的进行规范,在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校本研修的制度要简明,可执行性要强, 要有针对性. 制度的制定要针对本校校本研修中的一些弊端,给出明确的执行意见及措施,执行力要强,执行要到位. 有了制度做保障,校本研修可以从制度化走向人文化、科学化的前行历程.

三、我校校本研修的实践

1. 建立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意识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方式. 切实提高农村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 应加强校本研修的教师的主体意识. 为了搞好课题研究, 我们制定了计划,组建团队,将热衷于教育教学研究、有共同愿景的教师聚集在一起,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能动性. 有了这样的研究理念和团队精神,教师自然就有研究的兴趣,造就最好的研究.

2.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创建校本研修的平台

以数学学科校本研修为例, 我校结合市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错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夯实校本研修,在校本研修中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研修的发展.

3. 把 握 “错误资源 ”,立足 “问题 ”解决

学生的学习问题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校本教研,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什么? 更重要的是怎样学? 从学生的错误出发,探究如何让学生合理有效的学习? 我们的校本研修紧紧把握学生的“错误资源”这一核心问题,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错误,对这些错误进行研究,开发并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化错误为资源,在错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附:我校的学生数学错题记录.

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错题记录

4. 形成我校校本研修的基本模式

(1)课前思考. 提前一周确定授课内容 ,组内成员独立思考、研究,打下底蕴基础.

(2)课前交流、即席备课 . 课前组内成员研究沟通 , 预设学生的错误方向和特征. 进行简单的前置性的备课,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带着“思考”进课堂.

例如在《搭配规律》一课中学生的错误预设:a. 有部分学生不能有条理地进行搭配,使用避免遗漏或是重复搭配的方法. b. 学生在总结搭配规律时, 会出现选配的方法是木偶的个数加上帽子的顶数这种错误的数量关系. c. 学生将生活中实际问题如何转化成搭配规律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时会有错误. d. 在进行搭配规律的逆向思维,告诉你有多少种方法,两种事物分别是多少时,学生会有认识障碍.

(3)教学实践. 教师授课 ,听课教师关注课堂中错误资源的生成,并思考如何有效利用.

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捕捉学生学习错误的意识,选择学生有价值的学习错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错误资源应进行分析,分析其思维的错误点在哪里? 再根据原因,合理利用,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引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

(4)课后研讨. 听课教师依据学生错误情况 ,填写诊断分析表,分析错因,调整教学思路,构建有效的新策略.

例如:在《认识正比例》一课中,我校教师的诊断分析表:

(5)课后反思. 教师从课堂的错误入手 ,反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总结课堂的“得”与“失”.

(6)回归课堂 . 教师将思考回归课堂 , 进行实践验证 , 对比研究.

进行反思后回归课堂的练习和分析. 附: 我校的学生练习错误分析表.

我们把握校本研修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教”“研”合一,“研”指导“教”,“教”促进“研”,“研”以致用,使研究不断深入,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8.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 主题式  校本研修  思路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愈益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共识,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研修活动也是如火如荼。但调查发现,校本研修普遍存在着表面化、虚化现象,即活动不少,内容不多。活动轰轰烈烈,形式多样,“创新形式”成为“亮点”。然而,每一次活动解决了多少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似乎没有人去追问,似乎只要有活动就会有效果。殊不知,正是一次次的“无效活动”才使老师们失去了研修的兴趣。

校本研修的实践告诉我们,“校本研修”需要研究。只有不断提高“校本研修”水平才有可能达到“校本研修”的“预期”效果。所以,“如何开展校本研修”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对于校本研修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而言。

我们知道,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但这三大要素怎样组合、怎样落实还需要实践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校本研修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研修的质量。研修的质量是教师研修的内驱力。教师都有研修的愿望和需求,但如果引领不当而忙于应付,其研修的积极性就会衰退。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自我反思”有没有自觉性,是主动反思还是被动反思?反思有没有深度,是现象描述还是能达到观念层面?“同伴互助”能不能走出“萝卜炒萝卜”的怪圈?“专业引领”谁来引领?二是研修的机制。“研修”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是能固守,并像种树一样栽下一个树苗能够不断地生长?是打“游击战”——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要撤出战斗、或休整或寻找新的战机,还是打“大战役”——目标明确、局部服从整体、各个击破、一鼓作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笔者认为,校本研修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积蓄了一定的力量,已具备打“大战役”的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主题式校本研修”设想,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3~5年)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某一个共性问题开展全校性的研修活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主题”是一个学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要集中研修的共性问题。

本文所说的“主题式”研修,不同于时下流行的“课例研修”。二者的共同点都是以“课例”为载体,每次研修活动都有“主题”;不同点是,前者的“主题”较大,将“主题”分解为若干“专题”,每次“课例研修”围绕一个“专题”,“专题”服从、服务于“主题”。后者的“课例研修”的“主题”较小(相当于前者的“专题”),没有共同的“主题”,每次活动之间没有明晰的逻辑联系,这种“研修”我们称之为“游击战”。

二、“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基本思路和推进策略

校本研修的目的在于激发教师的研修意识,挖掘教师的研修潜能,使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大胆实践和积极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同时享受做教师的幸福。“主题式校本研修”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设计的。

1.基本思路

校本研修绕不过“四题”:问题、主题、专题、课题。研修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研修活动就是围绕问题解决,通过学习、思考、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问题”是研究的对象,也是研修的起点,解决“问题”是研修的任务和直接目标,没有“问题”,研修就无从说起。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而且“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有大有小,有的互相包含或互相关联,所以对“问题”要进行归类、整理,其中具有普遍性和统摄性的问题即可作为校本研修的“主题”。这就是我们提出“主题式”研修的缘由。“主题”既不是一次研修活动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次活动能够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将“主题”进行分解,形成“问题树”,并将所有的“问题”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或者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排序,逐个解决。“逐个解决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研修的“专题”。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最高形式,在具体研修活动中,一方面需要组织骨干教师研究深层次问题引领校本研修,另一方面将一个个“专题”分配给每个教师以“小课题”的形式研究解决。校本研修如果没有“课题”的带动和引领,就不可能走出“平庸化”和“形式主义”的怪圈,也就不会有生命力。“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基本思路是问题驱动、主题统领、专题解决、课题落实。

(1)问题驱动

校本研修必须强化问题意识,校本研修的实质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是责任意识,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才可能去发现、研究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问题意识是发展意识,是对发展的追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工作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会很多,而且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但很多人在工作中只有困惑没有问题,只觉得“没办法”但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我们怎样提出问题呢?第一,靠自我反思。从现象入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问题所在。第二,运用“头脑风暴法”。同伴一起针对具体课例或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找问题,只提问题不作分析,主持人认真记录,然后整理、归类,经过分析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就是校本研修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校本研修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行动也是没有意义的。

(2)主题统领

校本研修要解决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题”就是主要问题。明确的研修主题,不仅使校本研修具有方向性,而且还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集聚教师的研修能量。主题也是研修的切入点和抓手,“方向性”和“切入点”是确定和表述“主题”的两个标准。如我们在指导学校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中确定的主题有:“目标先导”——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为研修方向、以“教学目标”为抓手,确定了“目标为先(教学流程)、目标为重(教学地位)、目标为导(教学策略)”的研修要求;还有“以学定教”、“有效导学”、“目标导学,活动落实”等。“主题”不能太大、太空、太抽象,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之类,因虽有方向但没有切入点而不能作为“主题”。

“主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针对课堂教学中突出的、普遍性的问题;确定“主题”要论证,不是赶时髦、图新鲜,并且要符合课改方向和教学规律;“主题”确定后要解读,要把问题具体化。

(3)专题解决

专题解决是主题式研修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支撑。研修专题就是具体的研修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按时间落实,一个阶段某个或某几个专题,逐个解决,步步为营;也可以按照学科组或年级组,分工负责,各个击破;还可以落实到人,形成真正的“人人有课题”研修的局面。某校的“目标先导主题式研修”,在“主题下”设置了40多个小“专题”,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认领一个专题开展自主研究,研究过程和结果互相交流,将大家的研修成果汇总整理后就是“目标先导”教学策略。

不管是什么“主题”,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决定了三个无法回避的大环节,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三维目标”要求,“过程与方法”应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上(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策略设计),也就是说,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教学策略”。“主题”不同,研修的切入点就不同,那么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也就不一样,如“目标先导”的切入点为“如何达成教学目标?”“以学定教”的切入点为“如何选择教学策略?”“有效导学”的切入点为“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等。不管从何处切入,都必须精心分解,分解的办法是将对“主题”的分析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考虑,然后确定若干个“专题”。

“专题”是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专题”应服从和服务于“主题”。“主题”如一篇文章的“大标题”,而“专题”则如这篇文章的各个“小标题”。

(4)课题落实

“课题”研究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严格的过程管理、严密的操作流程、严肃的成果审定,对研究者给予了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和成果期待。“课题落实”就是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落实“专题解决”的研修任务。

“课题”有两类:一类是组织骨干教师对“主题”下的教学策略展开研究,主要是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引领全体教师的研修,并申报某一级的规划课题。一类是每个教师认领一个“专题”作小课题研究,研究解决具体的实践层面的问题。一部分小课题可以申请市县立项,以便得到较为专业的指导、管理与评审,大部分小课题则以“校本研修任务”的形式来落实。

2.基本策略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主题”开展“专题研修”,学校应采取如下基本推进策略。

(1)培训导航

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培训,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明确理念、掌握方法。

(2)课例推进

主题式校本研修以课例为载体,一是研究课例,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常态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综合——分析,确定研修“专题”。二是通过课例,解决问题。运用同课异构、一课二上等形式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专题研修)。在具体操作上,就是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单位,围绕“组”内的共性问题开展听评课活动,听课教师只关注与自己研究相关的问题(也可称作“观测点”)。三是形成课例,展示交流。通过课堂教学竞赛遴选优质课,录制教学光盘,撰写教学课例(有效的教学设计、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的课后反思),形成研修成果。

(3)竞赛推动

开展课堂教学竞赛,展示交流校本研修成果,选拔学科骨干,促进研修深入。

(4)骨干带动

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市省级“教学能手”的培养,在“培养”中引领校本研修,通过“青蓝工程”等途径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5)学科突破

一个学校重点抓好一个学科,“学科突破”的含义就是通过申报“规划课题”开展较深层次的课题研究,获得认识、形成经验。

“主题式校本研修”是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的研修,但不可能齐头并进,学校要善于抓重点、抓示范、抓引领。所以,专家指导、骨干引领、学科突破是校本研修有效开展的三个重要条件。由于研修工作的特殊性,校本研修管理的重点不是制度、任务和考核,而是引导教师在研修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引导”的核心是使其明确方向、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让教师明确一段时间内研修的“主题”,帮助教师找到一个抓手,掌握运用这个抓手的基本技能,“研修效果”就有了保障。

三、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可行性

“主题式校本研修”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校本研修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来的,着眼于教师发展,运用抓主要矛盾方法,跳出“校本研修”设计校本研修,运用系统的观点为校本研修设计了互相联系的三大板块——确定主题、层次推进、专业引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能够有效避免校本研修中的就事论事和只注重“活动”或“成果”的形式主义“虚化”现象,试点学校的研修实践也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主题式校本研修”运用“课题研究”策略,也需要运用“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文献法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新课程理论、教学管理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梳理出有关“校本研修”的主要理论观点并构建理论假说;实验法,将理论假说转化为行为策略,指导校本研修,改进实践;总结经验法,总结已有的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以及实验校的成功经验,扬长避短,实践创新。所以,“主题式校本研修”是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有实践经验支撑的、有明确的研修目标和理论假设的研修,它既有可行性又有科学性,这就保证了它的实践价值,也必将给教师带来实惠而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6] 谢利民.教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7] 谢新观、王道君.哲学原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8]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9] 周冬祥.校本研修行动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读书快板下一篇: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