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终身学习名言(共13篇)(共13篇)
1.教师终身学习名言 篇一
1.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
3.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4.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5.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6.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7.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鲁迅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10.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2.教师终身学习名言 篇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今时代,教师投身学习、充电的途径可谓千姿百态。
一、广泛阅读书籍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每个个体的阅读水平。”教师的成长始于阅读,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阅读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让阅读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吧!
阅读政策法规———阅读政策法规,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阅读《教师法》,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阅读《义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与保障,增强职业自豪感;阅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教育改革与课堂改革的发展路线。
阅读经典教育文献——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卢梭的《爱弥儿》、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张奠宙的《数学的明天》等等,阅读经典教育文献,我们才会逐步学会用宽广的视野看待当下的教育现实,思索教育的本质,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阅读专业著作———阅读学科教学专著,阅读学科教学报刊,观看课堂教学视频,数学教师必须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不断夯实学科基础,提高专业素质。比如,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斯宾塞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阅读史宁中的《数学思想概论》,阅读吴正宪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等等。只要持之以恒地认真阅读,教师就会不断呼吸到新鲜空气,汲取新的养料,促进自身的发展。
阅读百科书刊———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阅读百科书刊,既有助于彰显个性风采,也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阅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法布尔的《昆虫记》等文学名著、科普读物,阅读《读者》等时文报刊,以拓宽视野,活跃思想,丰富内涵,夯实底气,增添灵气;阅读少儿文学,以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个性、思想、心理的成长变化,为自己的“童心”保鲜。
二、专家引领学习
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他们高瞻远瞩,熟知教育前沿理论,深谙教育教学本质、规律,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家引领,可以让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起来。学校应邀请教育专家、教学名师举办专题讲座,交流自己的专业成长和读书经历,以真实的案例启发引领教师成长,为教师读书提供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读书品位,拓展教师的读书视野。
三、同伴互助学习
古人云,“学而无朋,则孤陋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伴互助,将凸显合作的魅力,在同伴的扶持、启迪下,教师将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走得更快更远。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定期开展好书推介会、经典诵读会、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励教师爱上读书,使教师在读书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四、亲临现场学习
现场学习就是到学校进行文化考察、教学观摩、调研访谈、体验交流等,教师身临其境,通过近距离观察,面对面交流,掌握第一手翔实的材料,获得真切的体验和心灵上的满足,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现场学习一般包括三个阶段:仔细观察———认真探究———精心策划。对照他人的成果,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举措,提升自己的内涵与形象。
五、外出游历学习
“读万卷书”,可以变得满腹经纶;而“行万里路”,亲身躬行,就会使自己的认知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司马迁曾经遍游天下。教师应该外出走走,游览黄山、泰山长江、黄河等名山大川,游览长城、布达拉宫等名胜古迹,了解他乡的风土人情,这样既能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修身养性。最好拍一些照片,写一些游记,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这也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
朱永新指出:“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学习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能增加人生的宽度;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建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秉持“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念,让自己超凡脱俗,让自己由“经师”变成“人师”,让自己变成“高师”、“明师”、“名师”。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本文主要就新时代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进行论述。
3.浅谈教师的终身学习 篇三
关键词:教师 终身 学习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由于知识总量的不断增长,每个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21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纪,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建立,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以及社会节奏的加快 ,各种思潮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心里,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21世纪人们生存的前提这一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学习的革命- 终身要学习已被看做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时代在变,教师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快速多变的时代节奏,知识科技的迅猛发展,竞争的必然性和残酷性,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发展。而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传道解惑者,作为智如 源泉者,在这一终身学习的革命中一马当先,率先垂范其意义更加重大。故本文就终身学习这一思想的渊源,教师概念的界定,终身学习全球化下教师所充当的角色等问题进行探讨。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被誉为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着,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理应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从教师职业的概念上看“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师应有的品质角度看,师者,“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化的职业
从职业特点看,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三个方面;
教学与行政角色——如教员,榜样,课堂管理员等;
心里定向角色———如人际关系艺术家,社会心理学家等;
自我表现角色——如学习者与学者,父母形象,寻求权力者等;
一句话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角色是“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者角色等。
终身学习的全球化趋势及教师的角色
近年来,在社会的话语中,“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主题。
尽管服务于各种类型的工作不是教育的惟一效用,但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必须承认工作和教育在当今时代仍然是一个主导地位的话题。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仍然需要继续接受教育,否则便跟不上由先进的技术和迅速变化的知识所带来的工作革新的迅速步伐。在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并出现一股强劲的“考研热”使人不能不感受到毕业就职后不断学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这一理念的普及与深入。还有一些人在国内在国外刻苦攻读硕士博士等学位。
这种社会现象目前已成为全球成人学习的一大趋势。总而言之,正是由于经济的全球化,才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成人学习的全球化趋势。换言之,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经济的全球化也是促进了终身学习的全球化趋势。
尤其是在终身学习这一革命中,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认识,方可适应这一巨大的历史变革,从而获得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完满发展。这是因为;
教师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教育不仅是探索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也是塑造人格,追寻自我生命意义的过程。培养人格健全,心里健康的公民应当作为我们首要的教育理念 —
这是相对于过于强调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教育而言。不管对于个体还是社会,人格方面的发展比其他方面发展来说,都是重要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学生在校时间的时间是短暂的,老师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走出校门后所面临的困难和等待解决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在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如何以健康,良好的心态面对快速变化的21世纪信息化的纷繁复杂的世界是首当其冲的事情。
教师作为学生的共同学习者和合作者
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要求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当代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着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至内容,转变着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角色由以前的“教”转变为“导”。表现在①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②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③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当今社会教师作为知识源泉和智慧结晶传播者的传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相反,教师被看作是“教育咨询者”或是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发展的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指导者,协调者,而不是一个“现成事实或材料的提供者”。教师将不再仅仅是为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单纯传授事先筛选的知识,他们将帮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分析并确定自己学习需要,判断自己所选择的问题方式是否合适,并帮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而教师不再是一个威严的指挥官,或者是一贯正确的不能“冒犯”的绝对权威。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终身学习不仅可以促进每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成长和进步。振兴民主的希望靠教师终身学习。教师作为联系“过去”“现在”“未来”的关键人物,更需要即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加完满的,能够适应新世纪的不断变化和挑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8.
[2] 胡金平,王雯.中外教育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3]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 ——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浅谈教师的终身学习 篇四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在未来的社会中,不仅知识和能力是人们谋事立身的主要依据,同时,快节奏的变化将使人们始终置身于一个因已有的知识很快老化过时而需要不断学习的挑战环境之中。在这样的学习化社会里,学习将与人们毕生相随,并成为支撑人生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是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特征。
一、教师品格方面的终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格犹如一面无声的旗帜,时时刻刻感召着学生,是教师育人的基石。在教师的品格内涵中,除了那些最基本的、恒久的,如敬业奉献、严谨求实之外,更有许多是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充实新内容的,因为教书育人包含着太多的时代要求。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所面对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学生,他们生活在现代,要适应的是未来,因此他们必然是不断发展且极富变化的,千篇一律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打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唤醒和弘扬学生自然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冲动,就必须做到诲人不倦,真心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善于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引导;教师要不懈地提倡和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就必须做到宽容和平等,尊重学生,在交往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选择,鼓励学生对书本或权威进行反思和质疑,包容学生的幼稚和偏激,以讨论的方式与他们交换意见和看法;教师要用心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探索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学习,尤其要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其品格中不仅要有为人师表、自省其身的传统为师之道,还要有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业务的终身学习
以前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学生真正能够得到“一碗水”的保证。从教 师所 教授的专业知识来讲,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必然比学生要多、要深、要广,并且更为熟练和精通,但任何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而教材上的内容却是固定的,且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局限于教材的“水”仅是一桶死水。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能够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支撑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这桶水成为常新的活水。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学并非是单纯为了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以知识传递为手段来培养能够服务社会、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因此,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教育,并且学会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上。
三、教学方法的终身学习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并不是有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就一定能够当好教师的。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既应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又应是学科教育方面的专家。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和教学艺术的提升就成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学习型社会,更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教学方法的终身学习,就是在扬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的同时,不断接受和运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发展观及教学方法,这是学习社会条件下教师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自20世纪下半叶人们提出“学会学习”的理念以来,小学教育已开始出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学科强调注重学生自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由于旧的教学方法和多年的应试教育,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听课的习惯。要纠正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在教学中加大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快速运转的兴奋状态;重点难点仔细讲解,使学生的思路能跟上讲课的速度;课间提问疏密得当,使学生既集中听课的注意力又经常思考问题;课堂讨论气氛宽松,使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外练习布置精良,使学生既能及时复习又能有充足的自学时间;作业批改反馈及时,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多给学生以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考试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表现出真实的水平;实践环节设计合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温故知新。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不断在变化,学生也一批批在更换,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会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必须做好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终身改革的准备。
同志们,让我们携起手,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素质,为更好的服务学生打好基础,为自己今后发展铺就道路,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在未来的社会中,不仅知识和能力是人们谋事立身的主要依据,同时,快节奏的变化将使人们始终置身于一个因已有的知识很快老化过时而需要不断学习的挑战环境之中。在这样的学习化社会里,学习将与人们毕生相随,并成为支撑人生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是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特征。
一、教师品格方面的终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格犹如一面无声的旗帜,时时刻刻感召着学生,是教师育人的基石。在教师的品格内涵中,除了那些最基本的、恒久的,如敬业奉献、严谨求实之外,更有许多是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充实新内容的,因为教书育人包含着太多的时代要求。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所面对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学生,他们生活在现代,要适应的是未来,因此他们必然是不断发展且极富变化的,千篇一律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打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唤醒和弘扬学生自然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冲动,就必须做到诲人不倦,真心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善于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引导;教师要不懈地提倡和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就必须做到宽容和平等,尊重学生,在交往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选择,鼓励学生对书本或权威进行反思和质疑,包容学生的幼稚和偏激,以讨论的方式与他们交换意见和看法;教师要用心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探索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学习,尤其要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其品格中不仅要有为人师表、自省其身的传统为师之道,还要有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业务的终身学习以前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学生真正能够得到“一碗水”的保证。从教 师所 教授的专业知识来讲,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必然比学生要多、要深、要广,并且更为熟练和精通,但任何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而教材上的内容却是固定的,且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局限于教材的“水”仅是一桶死水。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能够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支撑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这桶水成为常新的活水。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学并非是单纯为了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以知识传递为手段来培养能够服务社会、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因此,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教育,并且学会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上。
三、教学方法的终身学习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并不是有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就一定能够当好教师的。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既应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又应是学科教育方面的专家。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和教学艺术的提升就成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学习型社会,更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教学方法的终身学习,就是在扬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的同时, 浅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爱岗敬业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而热爱自己职业的动力在于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没有尊荣的事,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现代的教师为适应当前社会的迅速变化,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日益难以应付的杂事……为应付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付出代价,而付出的代价往往无法获得可见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地位上而非经济地位上来获得尊严,这也是教师与其他许多职业不同的地方,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的,并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来取胜。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中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教师的崇高风范。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和社会作出表率,《韩诗外传》中提出“智如泉源,行为可以表仪,人师也”,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思想上、行动上,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第一,思想品德上,遵纪守法。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高尚的情操与品德面对学生,承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第二,在语言文明方面,用纯洁、文明、健康的语言,不夹杂地方土语,用语要文雅、优秀,语调要和谐、悦耳,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切忌用低级庸俗、粗鲁无礼的语言秽语。现在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因而对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受到挫折之后,不善于言语的学生积压在心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对教师的反感、厌恶,从而厌学、逃学,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伤痕,甚至会直接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其次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言简意赅,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切,令人耳目一新,这样才会具有感召力,才能让学生把美好的思想与知识带进心田。同时,语言要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溢于言表,才能充分显示生命力,才能与学生的心产生共鸣。第三,仪表大方,端庄朴素。教师的仪表应有美感,衣着、发式整齐、洁净、朴素为特色,充分显示了教师对生活的热爱,精神饱满,诚实朴素的生活习惯,从而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相反,教师衣着不整,不仅伤斯文,有失风雅,还会对学生留下生活懒散,精神颓废之感,同时,教师的仪表还具有时代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教师的身上要体现时代气息,不能过于保守和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也不能追求时髦,标新立异,总之,使学生认为充满生机和活力,觉得精神振奋,神采奕奕就行。第四,教态稳重,表情丰富,亲切,显示出一种文化修养,教师高雅自如、利落洒脱的教态,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端庄稳重,又利于学生听课情绪,减轻学习压力,切忌不能“抖脚”、“翘二郎腿”,以免给人放荡不羁的感觉。
荀子讲过“尊严而惮蚵以为师;耆艾而言,可以为师;涌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二、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托起一缕真诚,用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从事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结合的职业。一方面,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在平凡的岗位,撒播爱心,享受充满活力的人生幸福。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对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起一个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职业关系着千千万万的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关系着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
第二,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它关注着教师的教育事业心,正确的教书育人,以及确立工作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是教师的需要,是道德责任感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在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坐在这儿,这山望着那山高。
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护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因此,作为教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扎根教育基地,诚实苦干,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工作中心,营造一个精致的育人环境,锤练一套精良的育人方法。坚持求真务实,是一身的修养,因为它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只有立足教育事业,才会满腔热情地去务实,以诚待人,忠实处世,克服私欲,才会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第一,正确处理求真务实的关系,才能开拓进取。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存在与这相背的现象,只追求享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固步自封,庸碌无为,走进课堂,无精打采,谈起玩乐,神采飞扬;工件飘浮,好大喜功,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对待备课、听课敷衍了事,只知道贪图享受、奢侈浪费,不求真,不务实,更谈不上开拓创新。第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对知识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深入教学第一线,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学术论文,这样才能跟上时代节奏,在求真务实中开拓进取。
总之,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反之,只能是一事无成,空嗟叹。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既依靠经验教书育人,又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治理班级,它都会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熟悉的观察之下,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显然,教师的工作不仅有一个态度问题,而且包含着探索科学、追求最优教育效果的主体性要求,有效教育方法。换句话说,教师的敬业作为一种道德选择,它体现着动机与效果统一的综合追求。人类已迈入一个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呼唤教育的飞速发展,呼唤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新型教师。
教师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人生的强大的动力,爱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是品格的培养,使之成为学生生活中可操作的价值标准。真正的教师责任感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对学生需要所表达的反应。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表现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我们每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学生,这应该是师德水平的重要体现。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全体学生负责,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成绩、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学生。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进步,只教书不育人。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终身负责,教学生几年,却要对其几十年发展负责。要精心打造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素养: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负责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5.教师个人终身学习计划怎么写 篇五
室友学的工业设计,但知识涉猎极广。
有一次谈到她的学习方法,她说,“因为喜欢历史,所以我往往学任何东西都会去观察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比如去西班牙交换的时候想了解欧洲政治的时候,就去读欧洲历史。以此类推,学习制作玩偶,学自由舞也是一样。”
只有你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使你产生自我驱动力,才会使你往前,并且后续任何困难都无法成为放弃的理由,它们都只是路障而已。
那为什么要从提问开始呢?
分享一位新移民的故事。
刚来美国不久,上小学的9岁儿子,第一次带回来的家庭作业的题目《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他爸爸惊得差点跌地,这都是什么题目?
他责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正色道:“老师说,美国是个移民的国家,每个同学都要写一篇关于自己祖先生活国度的文章,还要根据地理、历史、人文,分析与美国的不同,并闸述自已的观点和看法。”这位父亲没有做声。
过几天,他看到儿子的作业出来了,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整篇文章气势磅礴,有理有据,这种博士论文的气派,他是30岁过后才开始学到的。等到孩子六年级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更是瞠目结舌,老师留给学生一连串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你认为谁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
提出问题,引发兴趣,不仅扩宽眼界,训练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注入终身受益的人文底蕴。不仅适用于学生,更适用于工作以后开始独立思考的职场人。
2、远离舒适区,多刷题。
刻意练习就是要稍微远离舒适区一些进行学习,才能扩大你的能力边界。
简单说,你不是不努力,你是不会努力,是无效努力。
比如,很多人的学习方法,就是把书,资料,课程过一遍,然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没有做笔记、总结的习惯。囫囵吞枣,很多概念或精髓,无法消化和吸收。再如,学霸,为什么能成之为学霸,某种程度就是他刷的题库比别人多。各种类型的题目,解法都做过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已经把书读透,读厚,深度理解,那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3、遗忘曲线作战
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大家有兴趣可以深入去查看,它就是告诉你一个道理,学完一个东西,需要经常复习和反复使用,你才能记得住。
4、时间管理
每个人的每天24小时都是一样的,但效率却有差别,如何做到比别人更高效率?
6.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 篇六
贺建立
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是职业的需要,教师要为人师表。表,就是表率,榜样。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表率,也是社会其他群体的表率。因此,教师在终身学习方面应当成为表率。教师要用自己的学习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进而影响其他人,让终身学习成为全社会的好习惯。
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要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长流水。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师不知道的东西,学生可能就知道,教师不会的知识,学生可能就会。教师如果不学习,拿什么去教育学生。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是自我提高的需要,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不学习,知识就会陈旧,思想就会僵化。现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否则就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就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谦受益,满招损”,教师时时刻刻都得提醒自己,我的知识还不够,我的能力还得提高,我还得继续学习,永远学习。
7.教师终身学习名言 篇七
1 终身学习, 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师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为己任的专业人员。教师要想完成这一任务, 就必须努力学习, 认真研究, 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 是师者必须具备的条件[2], 否则, 难为人师。随着社会的进步, 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陶行知说:“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学, 才能继续不断地教。”教师永远肩负着学习任务, 教师应有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从培养目标看,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应该按照生产第一线职业岗位 (群) 的要求培养人才。这在客观上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专业理论教学的专家, 还必须具备职业岗位的技能与经验[3]。具有娴熟的专业实践技能是高职教师培养职业人才必备的条件, 而现实中, 这恰恰是多数高职教师所缺乏的, 高职教师要深入行业岗位生产的第一线, 不断学习专业技能, 不断积累专业实践经验。
当今,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极大地促进了应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例如, 检验医学是一门具有多学科理论交叉, 发展迅速的应用技术学科。因此, 从事检验医学专业教学的高职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 与时俱进, 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学习新知识, 更新思想观念, 拓宽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 使其适应临床检验职业岗位的需求, 只有这样, 才能担负现代检验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2 终身学习, 学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 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还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新者, 高校教师如果不从事学术研究、探索与发展新知识, 就不可能把握和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发展前沿, 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科学研究作为高职教师的本职工作, 要求高职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 及时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使自己处于科学或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高职教师进行科学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就需要集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 并对已存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升华, 再从自己研究的思维方式出发, 提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所以, 教师仅仅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 还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 以满足科学或新技术研究的需要。
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较晚, 我国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形成, 科学研究基础薄弱, 教师普遍缺乏科学研究的素质, 从而制约了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 也影响到高职教师个人的职称晋升。高职教师要改变观念, 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研究与教学是同等重要的, 要加强自我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 学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从而更快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3 终身学习, 更好地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是与社会实践联系最紧密的高等教育类型, 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和引导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师的使命和必须履行的职能。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由教师的活动直接体现, 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师脱离职业岗位, 远离社会, 高职院校就不能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 将直接决定其社会服务质量的高低。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是教师的人才培养职能和应用技术研究职能的合理延伸。高职教师作为服务者, 服务职能包含在高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通过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但其服务者的角色, 更主要体现在高职教师以学术研究为基础, 通过直接参与社会事务, 为社会做出贡献。高职教师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包括人才培训、学术报告、咨询建议、政策论证、科技成果转化、课题评审等学术性服务。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 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 取决于教师在行业中的学术地位。高职教师要结合社会服务的要求, 不断努力学习,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 使自己成为行业的专家, 学术的带头人, 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院医学检验学科承担地方临床检验中心工作已十余年, 专业学科教师组织本地乡镇基层医院检验科开展室间质量评价,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临床检验质量, 每年利用学术年会为基层检验人员开设讲座, 培训临床检验人员的岗位工作技能, 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服务功能,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实现了院校与社会共赢。要想保持这种良性发展态势, 我们的专业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 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4 终身学习, 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胡锦涛说:“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胡锦涛把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 这对我们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化传承创新与科技创新具有相同作用, 因此也应具有同等地位。传承是创新的前提, 扬弃是文化创新的特有方式。社会发展形成了社会文化, 各行各业的发展形成了行业的文化, 例如大学有大学文化, 医院有医院文化。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传承创新, 首先要专业教师学习、认识前人积累的专业文化成果, 将其作为专业文化传承可能性的起点。在此基础上, 扬弃旧义, 创立新知, 传播专业文化到社会, 再延续到学生。但文化传承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需要高职教师大量学习, 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摘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赋予高校教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分析高校教师四大职能的特征, 以阐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树立与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必要性, 从而提高教师学习的自觉性,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主动履行自身职能。
关键词:高校教师,终身学习,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1.
[2]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 阿瑟.J.克罗普利.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M].3版.徐辉, 陈晓菲,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8.做一个终身学习的高中英语教师 篇八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向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止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视野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三、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
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的教学。
总之,语言习得是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技能。
9.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石 篇九
辽宁省大连软件园双语学校 苏斌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概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这种“一次性”的师范教育难以适应教师未来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浪潮的发展,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巴黎召开的国家成人教育推进委员会上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思想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教师成为最先感受终身教育的社会职业之一。为此发达国家普遍拓宽了师范教育的范围,引进了“教师教育”的理念,将“终身教育”的概念引入教师教育领域,将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使教师教育终身化,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在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专业化受到了人们的高度
重视,并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自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无不关注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其焦点就是教师教育问题。21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而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师群体。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终身受益。
一、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地理涉及面很广,环境、人口、资源、经济、政治、军事、宗教、体育都与地理有关。我们可以从中采集、选取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用的信息、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这不仅能扩大学生知识面,还使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身边事,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生存环境。如:①社会发展方面:“恐怖活动对经济、对生活的影响”、“核扩散、核泄漏”、“疯牛病、口蹄疫蔓延”、“克隆人”等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讨论“水危机,水污染”、“沙尘暴,荒漠化”、“厄尔尼诺现象”、“金融危机与我们生活”等,有助于学生懂得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紧密地同以往认为很遥远的地理事物发生着联系。②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全球化、“WTO与中国„„”、知识经济和新经济、“中国与印度软件发展差距的原因”、“假酒、毒大米、假药盛行原因”等,如何发展,怎样治理,展开“诚信”讨论。③文化方面:“多元文化如何共存—巴以冲突”、“金融危机时韩国民众自发捐金:大家与小家”。这些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向前发展越迅速,愈需要人们的道德和责任心。“勿为恶小而为之,勿为善小而不为”,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这些关乎人类、国家、民族的事,也与个人息息相关。这些观念不可能用灌输法让学生掌握,需要通过活动、讨论潜移默化地逐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而这些信息、知识又需要教师平时多搜集、多学习、多
积累,并不断补充到平时的教学中。
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会加深我们对终身学习的理解。当今,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①科学门类构建越来越快,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②科学知识向技术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西门子公司制造第一台电器用了36年,而原子核的发现到原子弹的发明仅用了6年,激光被发现到激光应用只有短短8个月。③各种产品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多。18世纪一般产品劳动力与知识含量比为90∶10;现代一般产品劳动力与知识含量之比为15∶85。例如:一个德国专家在修理机器时,要了1万美金只画了一条线,他解释说:画线只值1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线值9999美元。④各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如:电视、手机,特别是电脑:286 386 486 586 奔腾2 奔腾3 奔腾4更新换代时间越来越短,性能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⑤行业兴衰的速度越来越快。据统计:各行业中,工艺类年淘汰率30%,电子类年淘汰率在50%以上。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变化远比我们学制变化快得多。教育要面向未来,对个人来说:今天的教育应满足明天发展的需要;对社会而言:今天的教育应满足变化了的社会需要。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看学习者记住和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
是否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发现和会解决问题。
三、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
“罗森塔尔效应”说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关爱、教师的关怀和悉心帮助下,身心得到健康而迅速的发展,学习成绩进步幅度明显,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望强,并且与老师的感情非常深厚。这个教学理论启发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多使用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好想法、好思路,甚至看过的一本好书,一道好题拿出来师生共享。在课堂上,师生可以平等对话、讨论和交流。教与学之间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学之间的互动共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积极体验者。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要认识到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学生身上有缺点,行为有错误是正常的,要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改正缺点的时间。陶行知先生用糖果来奖励打架学生的事例广为传颂。他处理学生过错行为的方法,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善于从错中找对,善于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的优点,并以表扬替代批评,以奖励替代惩罚。英国科学家迈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狗,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结构图。正是这种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情怀的“惩罚”,是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教师应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去发展。
四、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技术
国际互联网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覆盖全球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之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的大脑和思维活动,而且创造了一个外在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他“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越来越“孤陋寡闻”。如何培养运用学习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
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真正的参与者。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
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五、在互动式教学中向学生学习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课改使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师生之间不是老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是老师的“大桶”与50个“小桶”连在一起形成连通器。老师通过提问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的回答又汇成涓涓细流不断涌入,知识交融的同时会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这种互动的开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尽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老师创设了无限的研究空间,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发展的动力。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精神和张扬的个性去感悟学习、体验创新、分享快乐—那种大胆质疑的浮想联翩,那种豁然开朗的妙不可言,那种合作探讨的共鸣与碰撞,那种创新发现的幸福与癫狂,乃至不解、疑惑、争辩„„体现了学
生发展意识上真正的自由和创造。
“终身学习”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自觉地融入我们工作中,扎根于我们生活中。通过学习去主动适应社会和教学的变革,参与课程的改革,追求适应时代要求和自身特
10.教师终身学习名言 篇十
2) 尚自然,展个性——蔡元培
3) 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4)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5)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马卡连柯
6)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7)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
8) 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华罗庚
9)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0) 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2) “桃李满天下”,是老师的荣耀。——值此日丽风清、秋实累累的园丁佳节,祝敬老师康乐如意,青春永葆。
13)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伊索
14)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11.上海打破教师岗位“终身制” 篇十一
上海中小学教师岗位“终身制”将被打破,新入职教师须5年注册一次,完成相应规范化培训时间、考核合格才可以继续任职。据了解,上海从去年9月起在徐汇、长宁、普陀、奉贤4个区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今年在全市开展。上海明确,在职教师须参加5年一周期的资格注册,注册时将对其年度教学情况、5年内的规范化培训时间等进行考核,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须达到360学时的规范化培训时间,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须达到540学时,考核不合格者将退出教师岗位。
该制度只适用于今后新入职的教师,以往入职的教师不受此限制。
快讯: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胜利路小学利用假期,为了活跃学生的生活,开展了“七个一”活动。包括手工制作、手抄报、自己做一道菜、科幻畫创作、作文、做家务、风筝制作等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该校还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相信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对防震减灾的知识会有更多的了解,也能提高同学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对地震灾害的防、抗、救自我防御的能力。
12.教师终身学习名言 篇十二
终身学习理念自古有之,然而它能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并得以全面发展,得力于部分国际组织的宣扬与推动。其中,成立于1961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引领了国际终身学习浪潮在20世纪70年代的兴起和90年代的复兴;从现状来看,OECD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已成为国际终身学习发展的主流理念,其成员国已处于全球终身学习政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前列。梳理OECD终身学习策略的演变并分析其演变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把握OECD推广终身学习的经验,进而有益于政策借鉴。
一、回归教育策略
OECD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关注和推广终身学习。回归教育策略是其第一个终身学习策略,也是其“第一次提出的、明确用于发达工业国家长期教育发展的战略”。[1]
(一)前期回归教育策略
1. 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伴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崛起,许多工业化国家大力扩张教育。OECD积极推行人力资本理论,鼓励成员国以经济繁荣的名义采取教育扩张政策。起初,经济的增长似乎确认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有效,并证明教育系统迅速扩张是正确的。[1]然而,到20世纪60年代末,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难以吸纳日益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同时,国家的教育投资也未对解决经济、社会和教育的不平等发挥有效作用。[3]为此,OECD开始反思教育及其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 内容
1973年,OECD发表《回归教育:终身学习的一种策略》(Recurrent Education:A Strategy for Lifelong Learning)的报告,提出了“回归教育”的著名论点,主张在个人的生命周期中,教育应以循环交替的方式与工作、休闲、退休及其他活动轮替发生。[4]报告建议将教育机会分布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提高教育机构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便劳动者在有需要时随时回学校再次学习,旨在促进个体发展和推进教育机会公平。该报告第一次将回归教育与终身学习相联系,与UNESCO的《学会生存》一起成为国际终身学习浪潮兴起的标志。其后,OECD通过举办会议、出版教育报告等继续推广回归教育,促成了成员国的相应行动,如赋予劳动力学习的权利、开发津贴的不同方案、制定“带薪教育假”等。
(二)后期回归教育策略
1. 背景
时至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伴随着石油危机、经济结构变革、失业率上升,许多OECD国家出现经济衰退,从而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复兴和振兴市场方面。他们减少教育财政支出,强调教育的经济效益,对颇具价值理性的回归教育策略不再热衷。但是,因“经济结构变革,尤其是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重新强调了人力资源以及具有宽泛的、灵活的知识技能基础的重要性”,[5]OECD国家认为回归教育对经济发展仍具有意义,但其目标和方法需有所变化。为此,OECD开始对回归教育策略进行改革。
2. 内容
1986年,OECD发布《重审回归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 Revisited)报告,陈述了前期回归教育策略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成员国实施策略的障碍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指出,“前期回归教育策略过于激进,而目前由于环境已发生改变,应采用一种更为实际的、较不激进的方法重新审视回归教育”。[5]报告还指出,“回归教育策略虽仍具有教育公平和个体解放的长期目标,但更需实现当下经济复苏的重要目标”。[5]据此,报告将后期回归教育策略的三大核心议题确定为“(促进)成人工作者参与回归教育、(增加)回归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联系以及(多元化)回归教育的融资(financing)”。[5]其后,OECD通过开展国别审议(Country Review)、召开主题会议等继续推广回归教育,促成了部分成员国在成人学习、劳动力福利政策等领域的改革。
综观回归教育策略的产生与发展可以看出,回归教育策略的目的和内涵发生了转变,从“为个体发展与教育公平”转变为“为经济复苏与市场振兴”,从体现“价值理性”转变为体现“工具理性”。这种转变为OECD制定下一个终身学习策略奠定了基础。从OECD推广终身学习的历程来看,《重审回归教育》是OECD20世纪70年代回归教育策略与90年代全民终身学习策略之间的重要转折。[9]
二、全民终身学习策略
全民终身学习策略是OECD的第二个终身学习策略。它是OECD对其成员国迈入21世纪发展的一个新判断,是OECD推广终身学习的里程碑。
(一)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深入、经济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社会的到来,OECD国家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但诸多社会问题如老龄人口的增加、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大学生就业难等又将社会稳定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凸显。为此,OECD开始结合多方面需求研究新的终身学习策略。
(二)内容
1996年,OECD发布《全民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报告,提出“全民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相对于“回归教育”,“全民终身学习”具有宽泛(broad)和全纳(inclusive)的特点,意指“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被鼓励地、积极地进行终身的学习,它涵盖了所有学习形式”。[10]同时,它也具有全系统(system-wide)的特点,它“关注的是所有个体所需的知识技能,既强调早期学习的需要,也强调成人学习的需要”。[10]OECD旨在通过全民终身学习策略推动全民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行动,并为全民终身参与所有学习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以实现个人发展、社会凝聚与经济增长的目标。策略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0]
(1)加强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如增加优质的学前教育机会、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等。
(2)搭建学习与工作的桥梁,如加强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和咨询服务、鼓励成人学习、建立认可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机制等。
(3)重新界定全民终身学习提供者的角色,如对政府、高等教育机构、教师等在终身学习体系中作用的界定等。
(4)多元化全民终身学习的经费来源,如开发社会资金来源渠道等。
“全民终身学习”由此被确立为OECD教育政策的一个框架概念或首要议题。[9]《全民终身学习》报告也与UNESCO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一起成为国际终身学习浪潮复兴的标志。
此后至今,OECD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对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四大内容进行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如《终身学习的经济与融资》(Economics and Finance of Lifelong learning,2001)、《终身学习时代的教师教育与教学生涯》(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Career in an Era of Lifelong Learning,2002)、《完备终身学习基础》(Completing the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2004)、《促进成人学习》(Promoting Adult Learning,2005)、《资格框架:通向终身学习的桥梁》(Qualification Systems:Bridges to Lifelong Learning,2007)、《认可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成果》(Recognizing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Outcomes,2010)等。二是促成了成员国制定终身学习政策并对政策进行检视。自《全民终身学习》报告发布后,OECD国家教育部长就制定与实施终身学习政策达成了共识。OECD为此在其出版的《教育政策分析》(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中多次将“终身学习”列为主题,对成员国的终身学习政策进行检视。三是对成员国终身学习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测评,如实施与中小学教育相关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和“国际教学调查”(Teach 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与高等教育相关的“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AHE-LO)以及与成人教育相关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PIACC)。
综观OECD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目的和内涵是一以贯之的、丰富多元的。以具有广义性和包容性的“全民终身学习”理念为核心,它既强调终身学习的“经济性”即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强调终身学习的“全民性”即其对个人发展、社会凝聚的作用,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较于回归教育策略,全民终身学习策略更为深刻、更加全面,有了质的飞跃。
三、OECD终身学习策略演变的特点
OECD终身学习策略的演变具有四方面的特点。
(一)策略演变影响因素的恒定性与动态性并存
瑞典终身学习专家谢尔·鲁宾逊(Kjell Rubenson)将影响终身学习实践的三大因素总结为国家、市场、公民社会。[14]据此对OECD终身学习策略的演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家、市场、公民社会始终是OECD终身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三者互相联系、变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教育策略主要针对教育危机,力图通过打破教育的前端终结模式(frontend model),给予个体第二次教育机会,以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它是一个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策略,符合当时社会对民主的关怀及对公民权利的诉求。公民社会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国家和市场发挥次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的回归教育策略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危机,力图通过促进成人重返校园接受新的知识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复兴和个体发展。它是一个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策略,符合当时社会对经济复兴的诉求。市场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国家和公民社会发挥次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全民终身学习策略主要针对全球化时代的社会挑战,力图通过推动每个公民的终身学习理念与实践,实现个体发展、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凝聚。它是一个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策略,符合国家与个体对和谐发展的诉求。国家、公民社会和市场在其中均发挥了作用,且作用较为平衡。
(二)策略内涵与目标的丰富化
一是政策内涵的丰富化,从强调教育到强调学习,从重视成人到重视每个人,从关心义务后教育到关心各阶段的教育。回归教育策略强调职场成人的教育需求,主要关心义务后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强调每个人一生的学习需求,关心各阶段、各类型、各形式的教育。二是政策目标的丰富化,从强调个体到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从重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到重视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全面发展。前期回归教育策略的主要目标是个人发展和教育公平,体现出社会与文化的目的。后期回归教育策略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体现经济的目的。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主要目标是个体发展、社会凝聚力增强以及国家经济增长,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多重目标。
(三)策略途径的多样化
一是策略制定途径的多样化。回归教育策略主要是科学家们的描述性报告,而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则基于成员国的协作研究,研究也有十分具体的建议。[9]二是实施途径的多样化。回归教育策略的实施主要通过举办主题会议和开展研究进行,而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实施增加了政策分析、统计测评等新途径,如《教育政策分析》、《国别教育研究报告》以及PISA、PIACC等项目。制定和实施路径的多样化体现出OECD越来越强调教育政策建议的切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很好地满足了成员国对基于“理性—科学分析”(rational-scientific analysis)的教育决策的需要。
(四)策略影响的广泛化
一是影响领域的扩大。回归教育策略的实际影响主要在劳动力市场,如设立带薪教育假制度。全民终身策略的实际影响则波及更多领域,如学校教育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社会福利改革、国家教育财政改革等。二是影响地域和群体的扩大。回归教育策略是对瑞典成人教育改革的响应,反映出“OECD初期对教育的关注虽然始于美国的大力支持,但关注重点仍是欧洲的教育”。[9]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则是对全球发展形势的判断。策略建议不仅面向欧洲也面向其他大洲,不仅面向成员国也面向其他国际社会。目前,世界上有关终身学习的国家政策讨论几乎完全由OECD的全民终身学习范式所驱动。[17]策略影响的广泛化体现出OECD在世界教育发展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强大。“在20世纪70年代,OECD主要是议程设定者(agenda-setter)”。[18]但“自20世纪90年代,OECD已成为“知识的国际中介(international mediator of knowledge)和全球政策作用者(global policyactor)”。[19]
综上所述,20世纪70年代至今,OECD的终身学习策略从回归教育策略发展至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完成了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单一到综合、从发展到成熟的演变,在策略内涵、目标、途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OECD仍将“促进终身学习”作为其教育战略发展的首要目标,继续推广全民终身学习,如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建立终身学习资格框架机制、多元化终身学习融资渠道以及认证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等。这些发展反映出OECD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已经进入稳定的实践阶段。然而,由于实践进展的差异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成员国终身学习政策实践的成功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摘要:OECD是推动国际终身学习发展的重要力量。20世纪70年代至今,OECD的终身学习策略从回归教育策略演变为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国家、市场、公民社会是推动策略演变的重要因素,三者互相联系、变化发展。此外,策略演变也体现出策略内涵与目标的丰富化、策略途径的多样化、策略影响的广泛化等特点。
关键词:OECD,回归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2]Gregory Papadopoulos.Education 1960~1990:TheOECD Perspective.Paris:OECD,1994.112.65
[3][17][18][19]Kjell Rubenson.Constructing the LifelongLearning Paradigm:Competing Visions from the OECD andUNESCO.In:Soren Ehlers(ed.).Milestones towards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s.Copenhagen Danish School of Edu-cation,2006.151~170.
[4]徐辉,李薇.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宣言[J].教育研究,2012,(4):4~9.
[5][6][7][8]OECD.Recurrent Education Revisited.Paris:OECD,1986.10,14,10,10.
[9][13][15][16]Anja Jakobi.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Lifelong Learning:From Global Agendas to Policy Diffu-sion.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09.78,79,79,53.
[10][11][12]OECD.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Paris:OECD.1996.15,15,21.
1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篇十三
促进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丹赵路中学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推进的今天,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作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重要途径的继续教育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基于这一认识,我校以高度的热情和严谨认真的态度系统科学完善地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明确职责,科学管理
学校始终本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校长的办学思想、把培训内容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把培训形式和方法与我校师资队伍的实际相结合、把教师培训始终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之中的指导思想,确立了“通过培训,使教师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建立优秀教师群体”的培训目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主管、教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各位成员的工作职责:校长负责统一规划、制定学校继教工作和校本培训工作的整体方案,主持领导小组研讨全校继教工作;副校长负责每学期初制定培训方案,主持开展教育教学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教科室主任负责进行全校继教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并根据培训情况作好考勤、考查,统计继教学分及全校与教师个人档案的管理工作;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要协助督促和协调本组教师完成各阶段的培训工作,并做好本组考勤的统计和档案的核查工作。
二、制度完善,科学管理
1、统一领导,定期汇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集体研究和汇总全校继教与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每学期召开两次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汇报工作会,及时了解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推进下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及时总结,巩固提高
教科室主任于每学期末针对全校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写出全面总结,重点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对下阶段工作提出建议。教师各人于每项培训活动结束后认真写出总结,达到提升认识、自我提高的目的。
3、建立档案,及时登记
教科室主任负责为每位教师分别建立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个人档案,系统完整地记录教师个人各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4、考勤,考核制度完善,奖励制度督促激励
培训过程中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积极协助督促和协调本组教师完成各阶段的培训工作,并做好本组考勤的统计和档案的核查工作。
为调动教师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主动发展、自我提高,学校先后制订了《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名师奖励制度》、《各级教学大奖赛奖励方案》、《先进科组,级组奖励制度》等激励制度,起到了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
三、大力投入,提供保障
作为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师个人继教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开展教科研活动、支持教师外出考察、购买培训资料、师徒结对活动、教科研奖励、完善培训设施等,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为我校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切实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系统培训,注重落实
针对我校教师结构及师资素质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继教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安排每位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努力做到层次清晰、系统培训、规范管理,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一)高质量完成必修课的培训
1、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工作
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师德启思录》,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学习体会,同时为巩固教育效果,作为师德教育活动的延伸,学校完善了《师德建设工程》,制定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决定》,进行“师德月”教育活动;进行“我看师德”演讲;并表彰一批学校“师德师风标兵”,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师德修养的整体提高。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
在学校综合网上设立校本培训、精彩视频等栏目,提供全国各地现代教育著名学者,专家,名师等教育专题资源,给老师创造了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空间。经过三年的培训我校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能方面均有较大收获。信息技术教育则为教师个人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改进课堂教学以及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校教师现已经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令军学校。
(二)按计划实施新课程培训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新课程培训,使任课教师自觉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
(三)分层落实岗位培训
1、每学年组织新任教师参加“新教师培训”,重点培训教学基本功,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2、积极推荐教学骨干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一线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创造条件。目前这些老师均已成为学校学科教学带头人或管理骨干。
3、每学期定期进行两次“班主任工作培训”
通过培训使班主任在日常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质,在工作中与学生建立“妈妈”般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四)大力实施“青年教师成才计划” 培养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学校通过对青年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个人特质及年龄构成等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建立“导师制”倡导“双向成材”,即为“出处茅庐”的教学新兵拜“教学指导之师”,同时也调动青年教师自身的成材欲望,形成“要我成才”和“我要成才”的双动力。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磨练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
1.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使其成长更具科学性。
2.适时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理论培训,3.为三年以下教龄的青年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4.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锻炼的舞台。
每学期通过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上一节汇报课。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赛”、“创新教学设计赛”、“现场说课比赛”。学校将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积极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创建个人教学博客。坚持记录自己教育中的点滴感受,困惑、烦恼和欣喜、感动。在布心小学校园网上创建“青年教师教学论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的“硅谷”。7。对青年教师进行撰写论文、专题心得的培训。聘请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特长的名师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撰写的技巧。如何取材,立意,论证,如何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提高青年教师论文撰写水平。学校每学期将挑选出优秀论文,向国家、省、市、区各级刊物推荐。
(五)回归课堂,实践探索
先进的教育理念应服务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终落实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上。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成长、成功的平台,引领教师在自我实现中发展。
我校旨在夯实内功、落实主体参与及新课改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已基本形成制定方案、实施操作、听课评课、评比总结、激励表彰等一整套操作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在经历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型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在自觉地进行着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使老师们不断更新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校创立了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主动发展的培训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发展为本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六)开创机会,开拓视野
我校充分利用校外培训资源,每学期均选派教师赴外地学习考察,还利用举办示范校开放日活动,邀请全区教学骨干到校听课并指导教学工作。近年来我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开拓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更新了教学观念,教育思想得到碰撞并切身地感悟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经过几年的培训,现在集聚了一批有思想、有作为的优秀管理者和教师,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散发的教育魅力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学校各项工作起着积极的引领和帮带作用。全校教师不仅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人格内涵,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共同研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教师们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享受教育”,“厚得敏行”,“夯实健康人生基础”学校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
五、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
1、依托继续教育建立全员学习制度,树立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需要的观念。
在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到学科最前沿的动态,他们遵循教育规律,把所学内容自觉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领悟,在提升中升华,这种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学习模式的建立,促进了教师自主成长。
2、坚持校本培训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
教师将培训所得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
3、突出校本教研的重要地位。校内的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常用、最普遍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培训、提高教师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教师终身学习名言】推荐阅读:
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党员教师11-27
全民终身学习征文11-08
终身学习师时代要求08-27
终身学习演讲稿12-05
终身学习宣传周总结11-10
全民终身学习周工作总结11-28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11-28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讲话稿10-16
终身07-24
终身教育理论08-02